危险源辨识及控制方案制度
危险源辨识管理制度(4篇)
危险源辨识管理制度是企业为确保员工在工作环境中的安全与健康而制定的一套规范和程序。
该制度的目的是帮助企业识别和管理潜在的危险源,以消除或降低员工遭受伤害或致病的风险。
以下是一个典型的危险源辨识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1. 有效的组织结构:确立和识别危险源辨识管理的责任人和职责,完善危险源辨识管理的组织机构。
2. 危险源辨识管理的目标:明确企业的安全与健康目标,并将其纳入危险源辨识管理制度的指导思想。
3. 危险源辨识方法:确定科学、可靠的危险源辨识方法和工具,包括但不限于现场勘察、风险评估、事故分析等。
4. 危险源辨识的程序和要求:确立危险源辨识管理的流程、程序和要求,包括危险源辨识的时间、地点、频率等。
5. 危险源辨识结果的记录和报告:要求将危险源辨识的结果进行记录并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
6. 危险源治理措施:根据危险源辨识的结果,制定相应的危险源治理措施,包括预防措施、事故应急措施等。
7. 监督和检查:设立专门的监督检查机构或人员,加强对危险源辨识管理的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8. 信息传递和培训:加强对员工的安全与健康知识的宣传和培训,确保员工了解和遵守危险源辨识管理制度。
9. 改进措施:通过定期的评估和总结,制定危险源辨识管理的改进措施,不断提高危险源管理的水平。
企业必须根据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制定适合自身需求的危险源辨识管理制度,并确保制度可行和有效执行,以保障员工的安全与健康。
危险源辨识管理制度(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有效地识别和管理企业内部的危险源,预防事故的发生,保障员工和环境的安全,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人员进入企业内部的场所,并参与日常工作活动的情况。
第二章危险源的识别和评估第三条企业应组织专门的人员进行危险源的识别和评估工作,确保对每个工作场所及工作岗位的危险源有清晰的认识。
第四条危险源识别和评估工作应当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结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定相应的工作方案。
危险源辨识、评价与控制管理制度范文(三篇)
危险源辨识、评价与控制管理制度范文一、概述本制度旨在明确危险源辨识、评价与控制的管理要求,保障员工的安全与健康。
所有相关岗位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本制度的规定。
二、危险源辨识与评价1. 企业应组织专业人员对各岗位和工作区域进行危险源辨识与评价,并按照结果制定相应控制措施。
2. 危险源辨识与评价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机械设备的安全性能- 化学物质的存储和使用- 作业区域的工艺安全风险- 电气设备的安全状况- 人员活动与行为的安全风险三、危险源控制措施1. 企业应按照危险源辨识与评价的结果,针对每个危险源制定控制措施,并明确责任人和执行时间。
2. 针对机械设备的控制措施:- 确保设备符合相关安全标准和要求- 定期进行设备维护和检修- 建立设备安全操作规程,并进行培训教育- 设置设备安全警示标识3. 针对化学物质的控制措施:- 建立化学品储存管理制度,明确分区分级存储要求- 购买符合安全标准的化学品- 提供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并进行培训指导- 建立化学品泄漏应急处置预案4. 针对作业区域的控制措施:- 确保作业区域通风良好- 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 提供必要的安全设施,如护栏、防护网等- 建立作业区域安全规章制度,并定期进行演练5. 针对电气设备的控制措施:- 定期进行设备巡检和维护保养- 确保设备安装符合相关要求- 建立电气设备操作规程,并进行培训- 设置电气设备操作警示标识6. 针对人员活动与行为的控制措施:- 进行员工安全教育和培训- 强化安全意识和行为规范- 建立员工安全奖惩制度- 定期组织安全检查和评估四、危险源管理责任及培训1. 企业应指定专人负责危险源辨识、评价与控制工作,并明确其职责和权限。
2. 相关岗位员工应接受必要的危险源管理培训,了解危险源的特点和控制措施,并具备相应的操作技能。
3. 危险源管理负责人应定期组织培训,并进行效果评估。
五、紧急情况处理1. 企业应建立紧急情况处理机制,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管理制度范本(5篇)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管理制度范本一、背景与目的为了确保员工的安全与健康,保障生产经营活动的安全稳定进行,公司制定了《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通过对危险源进行辨识和风险评价,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消除或控制潜在的危险源,降低与危险源相关的风险。
二、范围适用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部门、项目以及员工,包括但不限于生产车间、办公区域、实验室等。
三、术语定义1.危险源:指可能对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造成伤害的物质、设备、环境或工艺。
2.风险评价:指对危险源进行识别、分析和评估,确定风险等级和采取相应管理措施的过程。
3.风险等级:根据风险评估结果确定危险源的风险程度,一般包括高风险、中风险、低风险三个等级。
4.管理措施:指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取的针对性措施,包括消除危险源、控制风险、防范预防、应急处理等措施。
5.责任人:指被指定负责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管理措施的人员。
四、制度要求1.危险源辨识(1)各部门负责人要组织员工对所辖区域的危险源进行辨识,并将辨识结果记录并进行归类分析。
(2)对于发现的新危险源,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控制或消除,并及时调整管理措施。
(3)辨识结果应明确危险源的名称、位置、性质、影响范围等信息,并进行文档化保存。
2.风险评价(1)辨识后的危险源要进行风险评价,确定风险等级。
(2)风险评价要综合考虑潜在的危险源、可能导致的伤害程度、暴露时间以及员工的易感性等因素。
(3)根据评价结果,确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并进行文档化记录。
3.管理措施(1)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并明确责任人。
(2)管理措施包括但不限于提供个人防护用品、加强培训教育、设立防护设施、完善应急预案等。
(3)责任人要负责组织、执行和监督相应的管理措施,并进行跟踪和评估。
4.监督与评估(1)公司要定期组织对危险源的辨识和风险评价进行全面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2)组织相关部门、员工进行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的培训,提高他们的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能力。
重大危险源辨识、控制管理制度(4篇)
重大危险源辨识、控制管理制度一、背景在现代工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危险源,这些危险源可能对工人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构成严重风险。
为了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保障工人的安全与健康,必须对工作场所的危险源进行辨识、控制和管理。
本制度的目的是在工作环境中明确重大危险源的辨识、控制和管理措施,减少事故发生的风险。
二、辨识重大危险源的范围与方法1.辨识范围重大危险源的辨识应覆盖工作场所的各个环节和岗位,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1)设备和设施:对设备的制造、安装和日常运行进行辨识;(2)物质和化学品:对工作场所使用的化学品和危险物质进行辨识;(3)作业流程与方法:对工作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辨识;(4)人为因素:对人员的行为和操作可能引发的危险进行辨识。
2.辨识方法(1)文献资料收集:收集相关的技术规范、操作手册、安全数据和事故案例等文献资料;(2)实地勘察:对工作场所进行实地勘察,了解各种设备和设施的工作状态、存在的潜在危险以及工作人员的操作情况;(3)专家评估:组织专家对工作场所的危险源进行评估,充分发挥专家的知识和经验。
三、重大危险源的辨识与评估1.重大危险源的定义重大危险源是指那些在工作环境中,一旦发生事故可能有严重后果的危险源。
危险源至少满足以下条件之一:(1)可能导致工人死亡的;(2)可能导致工人重伤或永久性伤残的;(3)可能导致大规模财产损失或环境污染的;(4)可能引发重大事故并影响公共安全的。
2.重大危险源的辨识与评估方法(1)危险源辨识:根据辨识方法,对各个环节和岗位的危险源进行辨识;(2)危险源评估:对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评估,包括危险程度和可能性的评估;(3)风险评估:结合危险程度和可能性评估结果,对危险源的风险进行评估,确定风险级别。
四、重大危险源的控制与管理1.控制措施的制订根据重大危险源的风险级别,制订相应的控制措施。
控制措施应包括以下方面:(1)技术措施:包括设备改造、安全设备的配置等;(2)管理措施:包括工作程序的制定、操作规程的编写等;(3)人员培训:对操作人员进行必要的技术培训,并确保其具备应急处理的能力。
危险源辨识与控制管理制度
危险源辨识与控制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制定本《危险源辨识与控制管理制度》(以下简称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企业的所有员工,包括劳动者、管理人员和其他从业人员。
第三条危险源辨识与控制管理是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员工人身安全和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第四条本制度的内容包括危险源辨识、危险源控制、应急预案制定、危险源检查与评估等。
第五条企业应当配备专业人员负责危险源辨识与控制管理工作,并向员工提供相关培训。
第六条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危险源辨识与控制管理档案,定期进行更新和备份。
第二章危险源辨识第七条企业应当对各工作环节进行危险源辨识,并进行重要性排序。
第八条危险源辨识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一)工作场所内可能存在的危险源,如高处坠落、机械伤害等;(二)工程设备可能存在的危险源,如电气故障、漏电等;(三)生产化学品可能带来的危险源,如有毒、易燃等;(四)作业人员可能引发的危险源,如操作失误、安全意识淡漠等。
第九条危险源辨识工作应当由专业人员组成的工作组按照《危险源辨识评估方法标准》进行。
第十条企业应当制定危险源辨识报告,并向员工和相关部门公示。
第三章危险源控制第十一条企业应当制定危险源控制措施并实施。
第十二条危险源控制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措施:(一)修正不安全的工作场所布局,保证通行道路畅通;(二)安装必要的安全设施,如消防设施、防护栏等;(三)配备操作人员所需的个人防护用品;(四)建立和执行安全操作规程、操作规范。
第十三条企业应当定期检查危险源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并记录相关情况。
第十四条对于无法完全消除的危险源,企业应当制定明确的操作规程和应急预案,并进行培训和演练。
第四章应急预案制定第十五条企业应当根据危险源辨识结果和控制措施制定应急预案。
第十六条应急预案应当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一)事故发生后的应急处理程序;(二)责任部门及相关人员的分工与职责;(三)人员疏散和救援措施;(四)事故处理所需的设备和物资准备。
重大危险源识别、评价、控制管理制度(5篇)
重大危险源识别、评价、控制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全面贯彻《安全生产法》,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以人为本的____,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控制能力和事故预防能力,实现公司安全生产工作从被动防范向源头管理转变,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或临时生产、搬运、使用或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第三条根据工作需要建立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机构,建立健全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规章制度,落实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与监控责任制度,明确所属各部门和有关人员对重大危险源日常安全管理与监控职责,制定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与监控实施方案。
第四条存在重大危险源的部门,其主要负责人全面负责本单位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与监控工作。
第二章重大危险源监控评估第五条各部门应对重要的设备、设施以及生产过程中的工艺参数、危险物质进行定期检测,建立健全重大危险源评估监控的日常管理体系。
第六条应建立重大危险源档案,重大危险源档案应包括:(一)重大危险源安全评估报告;(二)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制度;(三)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与监控实施方案;(四)重大危险源监控检查表;(五)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预案和演练方案;第七条应该每两年至少对本单位的重大危险源进行一次安全评估,并出具评估报告。
第八条安全评估工作应由注册安全评价人员或注册安全工程师主持进行,或者委托具备安全评价资格的评价机构进行。
第九条安全评估报告应包括(一)安全评估的主要依据;(二)重大危险源的基本情况;(三)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四)可能发生的事故种类及严重程度;(五)重大危险源等级;(六)防范事故的对策措施;(七)应急救援预案的评价;(八)评估结论与建议等。
第十条重大危险源的生产过程以及材料、工艺、设备、防护措施和环境等因素发生重大变化,或者国家有关法规、标准发生变化时,所属企业应当对重大危险源重新进行安全评估,并将有关情况报当地安全监管部门和集团公司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备案。
危险源辨识和风险控制制度范文(4篇)
危险源辨识和风险控制制度范文一、制度目的为了保障员工的人身安全和生产安全,建立危险源辨识和风险控制制度,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的职责,认真执行危险源辨识和风险控制措施,有效预防和控制事故的发生,确保安全生产。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内所有涉及危险源的工作岗位和生产环节。
三、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1. 危险源辨识(1)各级管理人员要定期组织对各部门和工作岗位进行危险源辨识工作,以发现隐患和未控制的危险源,确保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风险管控。
(2)危险源辨识要全面、细致、准确,包括但不限于设备设施,作业环境,操作程序等方面。
(3)危险源辨识要视具体情况制定辨识周期,一般不少于一年一次。
2. 风险评估(1)危险源辨识后,对于发现的危险源要进行风险评估,确定其严重程度和后果等级。
(2)风险评估要综合考虑事故发生可能性、可能的损害程度、是否有保护措施和应急措施等多个因素。
(3)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制定相应的管控措施,确保危险源的风险被控制在合理可控范围内。
四、风险控制措施1.危险源控制原则危险源控制要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按照以下原则进行控制:(1)优先采取技术措施控制危险源,如改进设备设施、改进工艺流程等。
(2)其次采取管理措施控制危险源,如制定操作规程、安全操作规范等。
(3)最后采取个体控制措施控制危险源,如佩戴个人防护用品、进行岗前培训等。
2. 危险源控制文件和制度的建立(1)建立并完善设备设施的维护和完善制度,定期检查设备设施的使用情况,确保设备的正常工作。
(2)建立并完善工艺流程的管理制度,明确每个环节的操作规程和标准,确保工艺的顺利进行。
(3)建立并完善危险化学品的管理制度,规范化学品的储存、使用和处理,防止泄漏事故的发生。
(4)建立并完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级消防设施的巡查和维护等工作,确保消防安全。
(5)建立并完善应急预案和应急演练制度,确保事故发生时能够及时、有效地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重大危险源辨识、监控管理制度(4篇)
重大危险源辨识、监控管理制度一、背景在任何企业和组织中,都存在着一些可能导致严重事故和伤害的危险源。
为了保障员工的安全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重大危险源辨识、监控管理制度。
该制度的主要目的是明确危险源的辨识和监控流程,规范危险源的管理和控制措施,并确保相关人员能够有效地应对和处理危险源。
二、辨识重大危险源1.危险源辨识的目标(1)明确危险源的类型和性质;(2)识别危险源的可能产生的事故和伤害;(3)分析危险源的影响和后果,评估其危险程度。
2.危险源辨识的方法(1)定性分析:通过观察和研究,了解危险源的性质、特点和可能的事故后果。
(2)定量分析:通过数据分析和模型计算,评估危险源的风险程度。
3.危险源辨识的程序(1)收集相关信息:包括企业的工艺流程、设备设施、物质使用情况、操作规程等。
(2)确定危险源:根据收集的信息,识别和确认可能存在的危险源。
(3)分析评估危险源: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评估危险源的风险程度,并确定其对员工安全和企业发展的影响。
(4)编制危险源清单:将辨识出的重大危险源记录在危险源清单中,包括危险源的名称、位置、隐患和风险等。
三、监控重大危险源1.监控的目标(1)实时掌握危险源的状态和变化;(2)预警和及时处理危险源可能带来的风险;(3)评估和分析危险源的监控效果。
2.监控的方式(1)巡检:定期对危险源进行巡检,了解其运行状态和存在的问题。
(2)监测:安装相应的监测设备,对危险源的关键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3)报警:设置报警装置,当危险源发生异常时,及时发出警报,通知相关人员采取相应措施。
3.监控的内容(1)危险源的状态和运行情况;(2)危险源可能存在的隐患和风险;(3)危险源的安全控制措施;(4)危险源的事故应急预案。
四、管理重大危险源1.危险源管理的目标(1)确保危险源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2)建立和完善危险源的安全控制措施;(3)提供培训和教育,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危险源辨识、评价及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5篇)
危险源辨识、评价及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为了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推进危险源识别、评价及监督管理制度的实施,提高对事故的防范能力和对重大危险源的控制力,有效防范重特大事故的发生,消除事故苗头,特制定本制度。
一、公司总工程师负责危险源识别与风险评价的领导工作,并对确定的重大危险源审核批准。
二、分公司安全科及项目部负责排查、识别所辖范围内的危险源并实施和管理。
三、公司安全处负责组织危险源的识别、汇总、分析、评价和确定,各相关部门协助实施。
四、危险源识别范围:a)本公司在生产和服务活动中存在或可能发生的危险源。
b)所使用的产品或服务中存在或可能发生的危险源。
c)识别危险源应充分考虑常规、非常规两种活动状态和过去、现在、将来三个时态。
五、危险源识别方法危险源的识别采用现场排查法,由安全检查人员同其他相关人员在现场进行识别、观察。
六、风险评价采用LEC评估办法,它综合考虑各个环节发生事故的可能性,人员暴露在这些环境的频率以及一旦发生事故所产生后果的严重性等三方面因素,采取评分的办法和对比的手段,根据总的危险分值简易评价作业环境的潜在危险性。
七、分公司安全科、项目部安全员根据本程序的规定组织有关人员对所辖场所的危险源进行评分评级,确定重大危险源并实施控制。
八、重大危险源管理:1、分公司、项目部分别建立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体系和识别监控小组,明确相关人员的职责。
2、分公司、项目部分别制定重大危险源识别监控管理制度。
3、项目部由项目经理负责组织本项目有关人员对该施工工程进行危险源辨识、评价,列出一般危险源和重大危险源,确定监控时间和监控巡查时间。
国家建设部指出的七项分部分项工程必须全部列为重大危险源进行监控,同时符合论证条件的工程必须提前申请专家论证审查。
4、公司、分公司和项目部分别建立重大危险源识别监控台帐。
项目部每月进行重大危险源辨识评价,每月分别向安全科、安全处上报一份台帐。
5、项目部对识别出的重大危险源要单独编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和应急救援措施及监控责任制度,报监理审核,总工程师审批。
危险源辨识评价和监控管理制度(3篇)
危险源辨识评价和监控管理制度一、引言危险源辨识评价和监控管理制度是指企业为了确保工作场所安全和保护员工健康而制定的一系列管理制度。
该制度主要目的是对工作场所的危险源进行辨识、评价和监控,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以预防和控制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二、危险源辨识评价1. 危险源辨识的目的危险源辨识是指对工作场所中可能引发事故和职业病的各类因素进行系统的辨识和分析。
其目的是找出企业工作环境及工作过程中存在的各类危险源,了解其性质和内在联系,为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2. 危险源辨识的内容危险源辨识包括以下内容:(1) 确定辨识的对象:对工作环境中所有可能引发事故和职业病的因素进行辨识,包括物理、化学、生物、人为等各类危险源。
(2) 辨识方法:根据不同的危险源,采用不同的辨识方法,如调查、观察、测量、检测等方法。
(3) 辨识结果的分析和评价:对辨识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确定是否存在风险和危害,并给予相应的风险等级。
3. 危险源辨识评价的要求危险源辨识评价应该满足以下要求:(1) 全面:对工作场所中所有可能出现的危险源进行辨识,确保辨识结果的全面性。
(2) 科学:采用科学的辨识方法和评价标准,确保辨识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3) 及时:对工作环境中的危险源进行定期辨识和评价,确保辨识结果的时效性。
(4) 可行:对辨识结果的控制措施应该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能够帮助企业实际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三、危险源监控管理1. 危险源监控的目的危险源监控是指对工作场所的危险源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的过程。
其目的是实时掌握危险源的变化和动态,及时采取控制措施,防止事故和职业病发生。
2. 危险源监控内容危险源监控包括以下内容:(1) 监控对象:对工作环境中的危险源进行监控,包括各类设备、装置、物质和工作过程等。
(2) 监控方法:采用各种监测设备和技术手段进行监控,如传感器、摄像头、实时监测系统等。
安全生产危险源辨识管理制度(5篇)
安全生产危险源辨识管理制度1.管理职责____项目部安全保障体系小组建立符合本项目部实际状况的危险源辨识制度,负责指导检查各施工工地危险源辨识工作,并制定相关控制措施。
2.内容及要求2.1危险源辨识的主要范围危险源辨识覆盖企业生产活动、产品或服务活动的全过程,包括:1)作业地质及环境条件。
2)作业场所平面分布。
3)建(构)筑物。
4)采购服务过程。
5)作业设备、装置。
6)粉尘、毒物、噪声、振动、高温、低温等有害作业场所。
7)管理设施、事故应急抢救设施和辅助生产、生活卫生设施。
8)劳动组织、生理、心理因素、人机工程学因素等。
2.2危险源辨识条件2.2.1辨识时应充分考虑三种状态,即:1)正常态:指作业活动、系统或设备等按照其工作任务连续长时间进行工作的状态2)异常态:指作业活动、系统或设备周期性或临时性的进行工作的状态,如设备的开启、停止、维修等。
3)紧急态:指发生火灾、爆炸、人员伤亡等状态或其发生的临界状态。
2.2.2辨识时应充分考虑三种时态,即:1)过去:指作业活动、系统或设备等过去的安全控制状态及发生过的人身伤害事故2)现在:指作业活动、系统或设备等现在的安全控制状态。
3)将来:指作业活动发生变化、系统或设备等在发生改进、报废、退役等活动时产生的安全控制状态变化。
2.2.3六种能量逸散类型,即:动能、势能、电能、物理能、化学能、生物能。
2.2.4四种事故起因,即: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作业环境缺陷、管理缺陷。
2.3危险源辨识方法2.3.1进行危险源辨识所必须的知识和经验。
1)关于对象系统的详细知识,诸如系统的构造、系统的性能、系统的运行条件、系统中能量、物质和信息的流动情况等。
2)与系统设计、运行、维护等有关的知识、经验和各种标准、规范、规程等。
3)关于对象系统中的危险源及其危害方面的知识2.3.2危险源辨识方法可以粗略地分为对照法和系统安全分析法两大类:1)对照法。
与有关的标准、规范、规程或经验相对照来辨识危险源a安全检查表。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管理制度范本(四篇)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管理制度范本第一部分:危险源辨识一、基本原则1.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制定公司危险源管理制度。
2. 建立危险源分类建档、评估和管理的制度。
3. 加强对危险源与环境风险的研究和监测,及时更新风险评估结果。
二、危险源辨识的内容1. 建立公司危险源清单,并定期更新。
2. 对每个危险源进行详细辨识,包括可能带来的伤害类型、频率和严重后果等。
3. 定期开展危险源稳定性评估和可操作性评估。
4. 利用专业软件进行危险源的模拟和预测。
5. 将危险源辨识结果纳入公司安全风险评估。
三、危险源辨识的方法和工具1. 对现有工作流程和作业进行系统分析,识别潜在的危险源。
2. 利用专业设备和仪器检测可能存在的危险源。
3. 进行人员访谈和调查,了解员工对危险源的认识和体验。
4. 依托专家评审和参考相关标准进行危险源辨识。
5. 利用信息系统和大数据分析平台进行危险源的识别和分析。
第二部分:风险评价一、基本原则1. 风险评价是对危险源潜在风险的分析和评估。
2. 根据风险评价结果,制定合理的风险管控措施。
3. 风险评价需要依据科学、客观和可重复的方法进行。
二、风险评价的方法和工具1. 建立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根据危险源的性质和特点进行综合评价。
2. 进行定性和定量风险评估,确定危险源的风险等级和频率。
3. 采用专业软件和模型进行风险分析和计算。
4. 结合历史数据和案例分析,评估危险源可能引发的灾害后果。
5. 制定风险评估报告,并及时更新和修订。
三、风险评价的内容1. 对危险源的可能性、严重性和风险程度进行评估。
2. 对风险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和解读。
3. 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目标和措施。
第三部分:风险控制管理制度一、风险控制的基本原则1. 风险控制是为了降低危险源的风险水平,保障员工和环境安全。
2. 采取预防、控制和应急措施实施风险控制。
3. 风险控制需要进行有效的宣教和培训,提高员工的风险意识和应急能力。
危险源辨识和风险控制制度(3篇)
危险源辨识和风险控制制度1、目的通过对危险源的正确辨识,系统地诊断机械设备以及各种操作、管理和组织措施中的不安全因素,进而采取有效措施约束、控制不安全因素的发生发展,特制度本制度。
2、危险源辨识的方法(1)询问、交谈。
对于站内的某项工作要主动与有经验的人交流、了解工作中存在的危害。
(2)现场观察。
通过对作业环境的现场观察,可发现其存在的危险源。
(3)查阅有关记录。
查阅组织以往的安全事故的记录,从中吸取经验,发现存在的危险源。
(4)获取外部信息。
从有关似组织、文献资料等方面获取有关危险源信息,加以分析研究,辨识本组织存在的危险源。
(5)工作任务分析。
通过分析组织成员工作任务中所涉及的危害,可识别出有关的危险源。
3、风险控制管理(1)依据《重大危险源清单》,根据重大危险特性和属性,组织、制定与站内相适应的管理方案或风险控制措施。
(2)选择风险控制实施应考虑:a列入目标,管理方案改进;b列入技术改造措施改进;c以程序或操作规程规范行为;d教育培训;e列入设备维修计划f制定应急计划(预案)g采取个体防护h保持现有措施(3)风险控制措施计划在实施前由公司组织评审以下内容:a措施是否使风险降低到可容许水平;b是否可能产生新的风险;c是否已选定投资效果最佳的解决方案;d受影响的人员如何评价计划的预防措施的必要性和可能性;e计划措施能应用实际工作中的可能性大小等。
(4)兼职安全员负责检查监督方案和控制措施实施进程,车队在管理方案和控制措施结束后对完成效果进行检测和验证。
(5)加油加气站对潜在的重大危险源,制定详细的应急准备和响应预案加以控制。
(6)对可以承受的一般风险,可采用运行控制或测量和监控进行控制,以避免转化为重大危险源。
(7)对Ⅳ级风险较小的风险,不必采取特别或附加的控制措施,由站长组织应用现场整改或日常控制的方法予以解决。
4、危险源标识的管理对危险源应做出相应的及时的整改措施,对不能及时做出整改的应予以公示,对容易发生事故的危险源应放置明显的标识。
危险源辨识及分级管控管理制度
危险源辨识及分级管控管理制度一、危险源辨识1.识别危险源:全面梳理企业内部各个环节,包括生产工艺、物料流动、设备设施等,识别潜在的危险源。
3.评估危险源:对危险源进行评估,确定其对员工健康和环境安全的潜在风险等级。
4.编制危险源清单:将识别和评估的危险源进行整理,编制危险源清单,明确各个危险源的名称、位置、风险等级等信息。
二、危险源分级管控危险源分级管控是指根据危险源的风险等级,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进行管控,以预防和控制潜在的危险事件。
危险源分级管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1.制定管控措施:根据危险源的风险等级,确定相应的管理措施,例如安全操作规程、防护设施、应急预案等等。
2.实施管控措施:根据制定的管控措施,确保其有效实施。
包括培训员工,提供必要的防护设施和工具,加强监督和检查等。
3.监测与检测:定期对危险源进行监测和检测,例如定期检查设备的运行情况、环境中有害物质的浓度等,确保危险源的状态符合安全要求。
4.风险评估和改进:定期对危险源的风险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及时修订和改进管控措施,进一步降低风险等级。
三、管理制度要求为了确保危险源辨识及分级管控的有效实施,企业需要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
以下是一些管理制度的要求:1.制定环境、安全和健康政策:明确企业对环境、安全和健康的管理目标和原则,并将其落实到相关的管理制度中。
2.设立责任部门和岗位:明确危险源辨识及分级管控的责任部门和岗位,并为相关责任人提供必要的资源和培训。
3.建立危险源清单:编制清晰明确的危险源清单,对危险源进行跟踪和管理。
4.定期检查和评估:定期对危险源进行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
5.培训和宣教:对员工进行相关的安全培训,并定期开展安全宣传活动,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
6.建立记录和档案:建立健全的记录和档案系统,保存危险源辨识和管控的相关信息,便于监督和检查。
总结:危险源辨识及分级管控管理制度是企业保障员工安全和生产环境安全的重要制度,通过对危险源的全面识别和分级管控,可以预防和控制潜在的危险事件的发生,确保企业的持续稳定运营。
危险源辨识及控制措施
危险源辨识及控制措施一、危险源辨识1.物理危险源:包括噪声、震动、辐射等对人体有害的物理因素。
2.化学危险源:包括有毒气体、有害液体、易燃物等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物质。
3.生物危险源:包括病毒、细菌、真菌等对人体有害的生物体。
4.人为因素:包括不安全的工作方式、不合理的工作安排等人为因素。
5.工作环境:包括工作场所的布局、设施设备的安全性等。
二、危险源控制措施1.针对物理危险源的控制措施:(1)噪声控制:采用隔音材料、降噪设备等措施减少噪声的生成和传播。
(2)震动控制:采用减震设备、减少振动源等措施减少震动的产生和传递。
(3)辐射控制:采用防护装置、减少辐射源等措施减少辐射的暴露。
2.针对化学危险源的控制措施:(1)通风控制:采用良好的通风系统、防毒面具等防止化学物质的吸入。
(2)防护措施:佩戴个人防护设备如手套、护目镜等减少化学物质对身体的接触。
(3)替代措施:替代使用无毒无害的替代品减少对化学物质的暴露。
3.针对生物危险源的控制措施:(1)卫生控制:加强个人卫生和工作场所的清洁,定期消毒和清洁。
(2)预防措施: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如佩戴防护口罩、穿戴防护服等。
(3)健康检查:定期对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和控制传染病。
4.针对人为因素的控制措施:(1)培训教育:对从事工作的人员进行安全操作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和操作能力。
(2)工作安排:合理安排工作流程、提供安全设备,确保员工的安全。
(3)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工作过程的监督和管理。
5.针对工作环境的控制措施:(1)设施设备:确保设施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及时维护和修复。
(2)防火措施:采取防火材料、安全灭火器等措施,预防和控制火灾。
(3)紧急救援:建立应急救援机制,配置应急设备和药品,并进行相应培训。
综上所述,危险源辨识及控制措施是保障工作场所安全的重要措施,通过对危险源的识别和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可以减少和消除潜在的危险,保护员工的安全和健康。
危险源辨识、评价及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范本(四篇)
危险源辨识、评价及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范本一、引言危险源辨识、评价及重大危险源管理是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对于保障员工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危险源辨识、评价及重大危险源管理的相关内容,并提供一份危险源管理制度的范本。
该制度范本旨在帮助企业建立健全的危险源管理制度,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二、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是指通过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识别和分析,以确定潜在的危险和风险。
危险源辨识的具体步骤如下:1. 根据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和规模,确定可能存在的危险源类别;2. 列举每个危险源类别下的具体危险源;3. 采用专业工具、方法对每个危险源进行系统辨识,包括物理危险、化学危险、生物危险、设备危险、工艺危险等;4. 归纳总结危险源,生成危险源辨识报告。
三、危险源评价危险源评价是对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定量或定性分析,以确定各危险源的危害程度和风险等级。
危险源评价的具体步骤如下:1. 确定危险源评价的目标和方法;2. 对每个危险源进行实地调研和现场观察,收集必要的数据和信息;3. 运用定量或定性的工具和方法,对各危险源进行分析和评估;4. 生成危险源评价报告,包括评估结果和相应的管理措施。
四、重大危险源管理重大危险源是指可能对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和环境造成重大风险的危险源。
重大危险源管理的目标是通过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降低重大危险源的风险水平。
重大危险源管理的具体内容如下:1. 确定重大危险源的标准和判定方法;2. 针对重大危险源,制定详细的管理措施和应急预案;3. 对重大危险源进行定期监测和巡查,确保控制措施的有效性;4. 定期进行重大危险源的评估和复查,及时更新管理措施。
五、危险源管理制度范本危险源管理制度范本1. 引言1.1 管理目标1.2 适用范围2. 危险源管理的基本原则2.1 预防为主2.2 综合管理2.3 法律依据3. 危险源辨识与评价3.1 危险源辨识的方法和步骤3.2 危险源评价的目标和方法4. 重大危险源管理4.1 重大危险源的判定标准4.2 重大危险源的管理措施和应急预案4.3 重大危险源的监测和复查5. 安全培训和教育5.1 员工安全教育的内容和方式5.2 安全培训的计划和实施6. 安全责任和奖惩制度6.1 安全责任的界定和分工6.2 安全奖惩制度的规定7. 事故报告和调查7.1 事故报告和登记7.2 事故调查和分析8. 制度执行和监督8.1 制度执行的程序和要求8.2 内部监督和外部评估9. 附则9.1 重大危险源清单9.2 参考文件9.3 修订记录六、结论本文介绍了危险源辨识、评价及重大危险源管理的相关内容,并提供了一份危险源管理制度的范本。
危险源辨识评价和监控管理制度范文(3篇)
危险源辨识评价和监控管理制度范文1. 引言危险源辨识评价和监控管理是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对于保障员工和环境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制度旨在明确危险源辨识评价和监控管理的原则、目标、程序和责任,确保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得到规范和有效的执行。
2. 定义2.1 危险源:指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可能对人员、设备和环境造成损害的物质、能量和环境因素。
2.2 危险源辨识评价:指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识别、评估和分类,确定其对安全生产的风险程度和影响范围的过程。
2.3 监控管理:指对危险源进行监测、检测和控制的过程,以保证危险源不发生事故或发生事故时能及时进行处置和控制。
3. 原则3.1 预防为主:通过对危险源的辨识评价和监控管理,旨在预防事故的发生和减少事故对人员和环境的损害。
3.2 全员参与:危险源辨识评价和监控管理是企业安全生产的全员参与工作,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必须积极参与,并具有相应的培训和技能。
3.3 规范管理:危险源辨识评价和监控管理必须以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为依据,确保管理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3.4 连续改进:危险源辨识评价和监控管理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需要不断总结经验,改进管理措施,提高安全生产水平。
4. 目标4.1 辨识评价:准确识别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危险源,评估其对安全生产的风险和影响程度。
4.2 监控管理:建立有效的监控机制,对危险源进行监测、检测和控制,保证安全生产的持续稳定。
5. 程序5.1 危险源辨识评价程序5.1.1 制定辨识评价计划:确定辨识评价的对象、范围和方法,制定实施计划,并明确责任人和时间进度。
5.1.2 辨识评价工作实施:按照计划进行危险源辨识评价,包括数据收集、现场调查、风险评估等。
5.1.3 风险等级划分:根据评价结果,对危险源进行风险等级的划分,确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和优先级。
5.1.4 编制报告:根据评价结果,编制相应的报告,包括危险源清单、风险等级划分和改进建议等。
危险源辨识及管控制度
危险源辨识及管控制度危险源辨识是指对工作环境、工作场所、工作设备等进行全面、系统地分析,识别和评估潜在的危险源,包括人员、技术、物质等因素。
在危险源辨识的基础上,企业可以清楚地了解潜在的危险源,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进行管控。
危险源辨识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工艺流程分析:对企业的生产工艺进行全面分析,识别可能存在的危险源。
2.设备设施检查:对生产设备设施进行定期检查,发现存在的安全隐患。
3.工作环境评估:评估工作环境是否符合安全要求,了解可能存在的危险源。
4.作业过程分析:对各类作业过程进行详细分析,识别潜在的危险源。
5.事故案例分析:对已经发生的事故进行案例分析,找出事故原因,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1.风险评估与控制:根据危险源的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以减少危险源对员工安全的影响。
2.操作规程制定:将工作环境中的危险源整理为不同的操作规程,明确每个岗位上的操作要求和注意事项。
3.培训与教育:对员工进行相关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降低事故风险。
4.定期检查与评估:定期对作业场所进行检查和评估,确保管控措施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5.管理监督机制:建立相应的管理监督机制,推动企业各部门对危险源的管控工作。
在实施危险源辨识及管控制度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企业领导重视:企业领导层要重视危险源辨识及管控工作,将其纳入企业的安全管理体系中。
2.组织协调工作:需要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一起完成危险源辨识和管控工作,确保各个环节的有效衔接。
3.信息共享和宣传:要加强内部员工之间的信息共享,提高他们对危险源的认知;同时可以通过宣传活动,向外部人员普及危险源知识。
4.法规遵守:在进行危险源辨识和管控工作时,要严格按照相关法规进行操作,确保合规性。
总之,危险源辨识及管控制度是企业保障员工安全、预防事故发生的重要管理工具。
企业应该重视这一制度的建立和实施,通过对危险源的辨识和管控,为员工提供一个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管理制度范文(5篇)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做好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工作,防范事故风险,保障员工和环境安全,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部所有部门、项目和岗位。
第三条本制度的任务是通过对危险源的辨识和风险的评价,加强安全防范措施,提高事故预防能力。
第四条公司应当建立健全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的工作机构,并指定专人负责工作。
第五条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工作应当遵循科学、规范、全面和可操作性的原则。
第六条风险评价工作应当与公司的安全生产目标相结合,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实施方案。
第七条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工作应当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
第二章危险源辨识第八条危险源辨识工作是指通过对工作场所进行全面、系统、科学的排查,识别出存在的危险源。
第九条危险源辨识的方法包括现场观察、文献调查、专家咨询等。
第十条危险源辨识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一)技术条件及设备设施是否达到安全标准;(二)工艺流程是否存在安全隐患;(三)原材料和半成品是否存在安全风险;(四)职工操作是否存在安全风险;(五)周边环境是否对安全产生影响;(六)其他可能导致事故的因素。
第十一条危险源辨识工作应当有针对性、全面覆盖,记录辨识结果并及时整理。
第十二条危险源辨识工作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工作频次,至少每年进行一次。
第三章风险评价第十三条风险评价工作是指对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风险分析和评估,确定风险等级和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第十四条风险评价应当根据公司的安全生产目标和相关规定进行。
第十五条风险评价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一)对危险源的潜在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估;(二)对危险源引发的事故后果进行评估;(三)确定风险等级和优先进行防控的危险源。
第十六条风险评价可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第十七条风险评价的结果应当记录并进行汇总,形成风险评价报告。
第十八条风险评价应定期进行复评,根据实际情况提出调整和改进意见。
第四章风险控制第十九条风险评价的结果应当对公司的安全管理工作和各部门、项目、岗位进行指导,明确风险控制措施和责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铁二十局集团有限公司
兰州新区现代化农业加工产业园区纬五十五道路工程项目经理部
危险源辨识与控制和应急救援预案管理制度
编制:
复核:
审批:
编制日期:二○一六年四月一日
危险源辨识与控制和应急救援预案
管理制度
第一条总则
一、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本项目安全管理工作,防止和减少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减少职业伤亡事故或职业危害。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重大事故隐患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单位制定和修订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框架指南》等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二、本制度适用于项目部所有施工单位。
第二条危险源的定义与分类
一、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人身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危险因素和有害因素。
危险因素强调突发性和瞬间作用因素,有害因素强调在一定时期内的慢性损害和累积作用。
二、危险源分类
第一类危险源是指可能发生意外释放能量的载体或危险物质以及自然状况。
包括动力源和能量载体以及具有危害性的物质本身,是事故发生的前提和事故的主体,决定事故的严重程度,如施工中涉及的生产、储存危险物质的设备、容器或场所等。
第二类危险源是指造成约束、限制能量措施失效或破坏的各种不
安全因素。
包括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不良环境条件等,是第一类危险源导致事故的必要条件决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第三条危险源的辨识
一、危险源的辨识内容包括:
1、工作环境:包括周围环境、工程地质、地形、自然灾害、气象条件、交通资源、抢险救灾支持条件等;
2、施工现场平面布局:现场功能分区划分(生产、辅助设施、生活区);高温、噪声设施布置;有害物质、易燃、易爆等危险品存放布置;安全距离控制等;
3、运输路线:施工便道、各施工作业区、作业面、作业点的贯通道路以及与外界联系的交通路线等;
4、施工工序:物质特性(毒性、腐蚀性、燃爆性)、温度、压力、速度、作业过程及控制条件、事故及失控状态等;
5、施工机具、设备:高温、低温、腐蚀、高压、振动;控制、操作、检修和故障、失误时的紧急异常情况;机械设备的运动部件和工件、操作条件、检修作业、误运转和误操作;电气设备的断电、触电、火灾、爆炸、误运转和误操作,以及静电、雷电等;
6、危险性较大设备和高处作业设备:如提升、起重设备、架桥机等;
7、特殊装置、设备:锅炉房、危险品库房等;
8、有害作业部位:粉尘、毒物、噪声、振动、辐射、高温、低温等;
9、各种设施:管理设施(办公区)、事故应急抢救设施(消防设施、医疗抢救设施等)、辅助设施、生活设施等;
10、施工现场劳动组织:作业人员生理、心理因素和人机工程学因素等。
二、危险源辨识准备
在危险源辨识前,项目部负责此项工作的人员应作好充分准备:
1、安质部负责对危险源识别及评价相关办法进行宣贯培训。
2、由懂专业、有经验的人员组成辨识小组,按业务分工对所负责业务口的危险源进行初步识别。
初步分工为:
(1)现场施工组
组长:经理周斌,配合业务部门:工程部、试验室、安质部、物资设备部
识别范围:根据施工组织设计的施工方案及劳材机配备,对施工现场存在可能危险源进行识别
(2)生活后勤保障组
组长:办公室张江萍,配合业务部门:计划部、财务部
识别范围:项目部及一分部、各施工工班驻地
(4)既有线施工组:
组长:安全总监张强,配合业务部门:安质部、工程部
识别范围:临近既有线及跨营业线施工
3、安质部汇总后,报安全总监,组织召开专题会议,确定项目危险源并进行等级评定。
4、识别和应用的法律法规要全面,识别范围必须覆盖本项目的所有施工、作业(工作)及设备(设施);
三、危险源辨识
1、调查法。
根据危险源的辨识内容,在现场进行调查、辨识或者通过向有经验的专家、作业人员咨询、调查,辨识、分析和评价危险源;同时可以结合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施工方案或施工安全技术措施评审以及安全设施、设备审查验收活动等进行危险源辨识。
采用调查法辨识时由项目总工程师负责组织实施。
2、安全检查表(SCL)法。
项目部辨识小组根据危险源的辨识内容并结合项目实际情况,进行系统的安全检查,辨识所存在的危险源。
由项目部安全生产负责人或总工程师组织实施。
第四条危险源的控制
一、项目部在对重大危险源进行辨识和评价后,危险源控制应结合工程实际,针对每一个重大危险源制定出一套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通过技术措施、组织措施对重大危险源进行严格控制和管理。
一般按照以下控制策划原则:
1、优化设计、优选施工方案,尽可能完全消除有不可接受风险的危险源。
项目部组织图纸会审,对施工过程中风险进行评价,比较不同施工组织方式、施工方案的优劣,积极向工程建设、设计单位提出合理优化方案。
2、最优方案确定后,施工中有不可消除重大风险的危险源,项
目部应优选考虑努力采用先进、低风险的施工设备、机具降低风险,并在项目相关领导和部门的组织下进行安全技术攻关,利用技术进步改善安全控制措施。
3、在条件允许时,应考虑降低人的精神压力和体能消耗;考虑保护每个工作人员的措施。
4、将技术管理与程序控制结合起来,编制可行、有效的应急方案。
5、加强安全施工培训教育、全体动员、人人参与,尤其是以事故预防为主的重大危险源风险控制的安全教育。
二、在工程项目的重大危险源未制定出可靠的控制方案前,项目部应对相关部位或危险区域进行防护,防止人员(动物)进入危险区域。
对已经制定控制方案后危险源状态发生较大变化时,要研究制定新的控制方案,重新评价危险源的状态。
三、项目部领导和安质环保部要将危险源控制应急方案向与危险源有关联的人员进行交底或向相关单位沟通。
交底或沟通的基本内容须包括:
危险点、危险源分布位置和当前状态;
危险源可能发生的危害类型和严重程度;
针对危险点所采取的防患措施;
个人在危险区域作业应该注意事项和防护标准;
一旦发生事故如何采取相应避险和急救措施;
一旦发生事故后汇报程序,相关单位、人员的联系电话。
四、危险源控制应急方案交底或沟通工作应留存双方确认文字记录。
第五条应急预案
一、项目部应在重大危险源评价后必须及时制定应急救援预案,制定的应急救援预案应当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应急预案适用范围;
2、事故可能发生地点和可能造成的后果;
3、事故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及其组成单位、组成人员、职责分工;
4、事故报告程序、方式和内容;
5、发现事故征兆或事故发生后应当采取的行动和措施;
6、事故应急救援(包括事故伤员救治)资源信息,包括队伍、装备、物资、专家等有关信息情况;
7、事故报告及应急救援有关具体通信联系方式;
8、相关保障措施;
9、与相关应急预案的衔接关系;
10、应急预案管理措施和要求。
二、应急预案应当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要求,所规定和明确组织、程序、资源、措施等应当具有针对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满足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需要。
三、应急预案在相关法律、法规、标准,适用范围、条件,有关应急资源情况以及与相关预案衔接关系等发生变化时或发现存在问题时,应当及时修订。
四、项目安质部所编制的应急救援预案,经项目部安全总监、生产副经理、项目总工审核后,由项目主管领导批准执行。
必要时,针对特别重大事故的应急救援预案,项目部应组织项目相关领导、部室、相应主管人员进行会议论证,确保万无一失。
五、项目部应当对与实施应急救援预案的有关人员进行岗前培训,使其熟悉相关职责、程序,对其他人员和相关群众进行培训和宣传教育,使其掌握事故发生后应当采取的自救和救援措施。
六、项目部应急预案中对所涉及的有关单位、部门、人员,应明确其相关职责,并抓好沟通协调和落实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