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主导的产业链创新:新范式与政策着力点
数字化转型对供应链企业协同创新的影响研究
收稿日期:2022-12-27作者简介:刘攀(1984-),男,湖北汉川人,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大型清洁能源项目供应链管理;李子琦(1995-),男,河南三门峡人,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中央企业招标采购采购管理、物资管理、监督管理等;王红菊(1979-),女,湖北襄阳人,北京北大纵横管理咨询有限责任公司行业中心总经理,高级经济师,研究方向:企业战略规划、组织管控、制度流程及内控体系建设等。
第56卷 第3期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5月 Vol.56 No.3JOURNALOFZHENGZHOUUNIVERSITYMay2023 数字化转型对供应链企业协同创新的影响研究刘 攀1 李子琦1 王红菊2(1.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湖北武汉430010;2.北京北大纵横管理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100010)摘 要:随着数字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普及,数字化转型为供应链企业的协同创新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近年来供应链企业在数字化多元探索、协同创新效能提升以及利用数字技术推动协同创新等方面取得了卓越成效。
但是在以数字化转型推动协同创新的过程中,供应链企业受制于数字化转型程度不平衡不充分、缺乏信任体系、跨产业跨区域嵌入不足以及供应链缺乏稳定性等障碍,无法充分释放协同优势。
应从弥补供应链企业数字鸿沟、完善供应链体系信任机制和共享机制、加快供应链全链条协同管理升级以及强化供应链韧性和弹性等方面进一步优化供应链企业协同创新机制,充分释放数字化转型对供应链企业协同创新产生的红利,提升我国供应链体系的竞争优势。
关键词:数字化转型;供应链企业;协同创新;竞争优势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04(2023)03-0067-06 一、引言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创新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战略支撑,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坚持以创新为基础,塑造我国发展的新动能和新优势。
廊坊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廊坊市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廊坊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廊坊市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廊坊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2.01.24•【字号】•【施行日期】2022.01.2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技计划正文廊坊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廊坊市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的通知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廊坊开发区管委会,临空经济区(廊坊)管委会,市政府有关部门:《廊坊市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已经八届市政府第六次常务会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廊坊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22年1月24日目录第一章开启全面建设创新廊坊新征程第一节发展基础第二节面临形势第三节总体要求第二章深度融入国家战略,构建协同创新发展新格局第四节打造三大协同创新功能区第五节强化开发区创新增长极作用第六节建设一批协同创新平台基地第三章培育壮大创新主体,持续增强科技创新源动力第七节实施创新型企业培育工程第八节打造环首都创新人才高地第九节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第十节推进孵化载体提质升级第四章强化科技支撑能力,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第十一节推动新兴产业跨越发展第十二节培育未来产业发展新优势第十三节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第十四节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第十五节支撑数字城市建设第十六节强化绿色低碳技术支撑第五章优化创新创业生态,提升区域科技创新活力第十七节加速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第十八节打造支持创新创业金融生态第十九节加快建设知识产权强市第二十节深度融入全球创新体系第二十一节提升科技创新治理能力第六章健全保障机制,推进规划全面落实第二十二节加强党的领导第二十三节强化组织保障第二十四节优化政策环境第二十五节加大创新投入第二十六节加强监测评估廊坊市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科技自立自强是促进发展大局的根本支撑。
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区域性产业创新中心,依据《廊坊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制定本规划。
未来产业发展的支持性政策及其取向选择
未来产业发展的支持性政策及其取向选择作者:渠慎宁来源:《改革》2022年第03期摘要:受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推动的影响,未来产业将成为各国经济增长的新动能,以及政策支持的重点领域。
在未来产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其所需政策措施也不尽相同。
在基础研发与小试中试阶段,创新政策将发挥主导作用,通过解决基础科学研究中的“市场失灵”问题、激发创新活力、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来帮助创新主体走出“死亡之谷”。
在产业化阶段,产业政策则成为主要工具,通过解决未来产业的“幼小化”问题、解决产能不足问题、刺激潜在消费需求启动,来帮助企业跨越“达尔文之海”。
在创新政策和产业政策的落地过程中,各国政府使用了不同的政策工具和手段,推动未来产业发展的主要路径也存在一定差异。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今后未来产业政策应更加包容、更具韧性、更加绿色化,以此来适应产业发展新趋势,更好地推动未来产业发展。
关键词:未来产业发展;创新政策;产业政策中图分类号:F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543(2022)03-0077-10近年来,在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推动下,以人工智能、无人驾驶、区块链、脑科学、新能源等为代表的未来产业蓬勃兴起。
与传统产业相比,未来产业发展前景广阔、前后带动作用强、产业赋能能力强,但同时也存在较大的技术不确定性与“市场失灵”等问题,这就决定了政策参与的必要性[1]。
然而,传统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由于普惠性较强,难以就特定产业给予针对性的支持。
为扶持未来产业发展,各国政府部门在充分发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工具优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出了创新政策与产业政策。
本文根据未来产业在不同阶段的发展特点,对创新政策和产业政策在各阶段的作用机制与推动路径进行剖析,指明今后未来产业发展的政策取向,为我国未来产业发展提供政策参考。
一、未来产业发展的主要支持性政策未来产业所涉及的技术都处于探索期的前沿领域,代表着科技和产业的长期发展方向,前期大量基础研发和实验投入必不可少。
变革进行时
独家策划EXCLUSIVE PLANNING国企管理2022.838Copyright 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企业和民营企业各自优势,在新能源领域探索形成国企民企合作的新模式、新范式,更好地推动新能源产业健康发展。
中检能链董事长刘志腾表示:“中检能链是能源变革的新形势下,国企与民企深度融合的代表。
中国中检和能链都是各自领域的佼佼者,相信此次合作将在技术、资源、能力等多方面形成优势互补,以专业、严谨、开放的姿态,为能源行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中检能链成立后,将为能源行业提供更加系统化、标准化的检测、认证与评价服务。
其中,在上游供应链环节,包含油品质量检测、橇装认证等服务。
在能源零售终端方面,为加油站提供包括星级评价、安全环保评估等相关服务,为充电站提供包括设备检测、产品价值鉴定、星级评价等相关服务。
在能源消费环节,相关服务包括商品保真溯源、商品质量评价等。
在绿色低碳方面,与碳中和相关的服务包括企业碳核查、零碳项目评价、双碳培训,储能相关的服务则包括电池寿命评价等。
多年来在能源行业的实践,中检能链形成了从生产、输送、储能、消费到回收的完整产业布局。
如今,其产业链条进一步延伸至检验认证服务领域,构筑起更加持久的竞争优势。
自2021年初以来,国企重组动作频频。
无论是合并重组还是兼并重组,都强调把握新阶段特点,在产业链竞争力上见实效。
国企管理智库副理事长、首席专家、吉林大学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李锦表示,国企重组的目的,不是一般意义上把规模做大,而在于扎实做好业务协同和管理提升,集聚创新资源、打通产业链条、提升行业的市场竞争力。
目前,全球产业链布局正在深度调整。
提高国企重组效益,关键在于形成产业链竞争力。
这是国企兼并重组的目标,也是重要着力点。
2021年,为提升稀土、电力装备行业集中度和系统集成创新能力,国务院国资委组建了中国稀土集团、中国电气装备集团。
2021年4月24日,中国电子牵头成立PK 体系生态联盟,联合国家管网、中国通号、中国华能、中国华电等央企兄弟单位发布“护航央企数字化转型倡议”,并发布了P K S 安5月19日,中央企业“链长建设工作推进会”在京召开,总结了“链长”建设成效,部署了下阶段重点工作。
现代化产业体系要以_为着力点
随着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推进,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新常态。
在这个关键时期,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任务。
而以创新驱动为着力点,则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所在。
一、创新驱动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必然要求1.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只有不断推进科技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才能实现产业升级、经济高质量发展。
2. 创新是解决发展难题的关键。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产能过剩、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等。
创新能够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3. 创新是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核心。
在全球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我国产业要想在国际市场上占据有利地位,必须依靠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二、以创新驱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路径1. 加强基础研究。
基础研究是创新之源,是国家竞争力的根本所在。
要加大基础研究投入,鼓励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开展基础研究,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基础研究成果。
2.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企业是创新的核心力量,要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鼓励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3. 优化创新环境。
完善创新政策体系,加大对创新人才的培养、引进和激励力度。
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
4.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以创新驱动为引领,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未来产业。
推动产业链向高端延伸,提高产业附加值。
5.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改革科技管理体制,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力。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为创新提供有力保障。
6. 加强国际科技合作。
积极参与全球创新网络,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我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三、以创新驱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保障措施1. 完善创新政策体系。
制定有利于创新的政策措施,加大对创新活动的支持力度,降低创新成本,提高创新效率。
关于加快推动制造业绿色化发展的指导意见
关于加快推动制造业绿色化发展的指导意见作者: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半月》2024年第02期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七部门发布我国首个《关于加快推动制造业绿色化发展指导意见》,意见提出到2030年,绿色工厂产值占制造业总产值比重超过40%,绿色发展成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坚实基础。
《指导意见》提出,要从推动产业结构高端化转型、能源消费低碳化转型、资源利用循环化转型、生产过程清洁化转型、产品供给绿色化转型、制造流程数字化转型等六个方面,做强绿色制造业,发展绿色服务业,壮大绿色能源产业,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和供应链。
为深入贯彻落实黨的二十大精神,推动制造业绿色化发展,在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过程中锻造新的产业竞争优势,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新型工业化,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巩固提升优势产业,加快推动新兴产业绿色高起点发展,前瞻布局绿色低碳领域未来产业,培育绿色化数字化服务化融合发展新业态,建立健全支撑制造业绿色发展的技术、政策、标准、标杆培育体系,推动产业结构高端化、能源消费低碳化、资源利用循环化、生产过程清洁化、制造流程数字化、产品供给绿色化全方位转型,构建绿色增长新引擎,锻造绿色竞争新优势,擦亮新型工业化生态底色。
(二)主要目标到2030年,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成效显著,传统产业绿色发展层级整体跃升,产业结构和布局明显优化,绿色低碳能源利用比例显著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稳步提升,污染物和碳排放强度明显下降,碳排放总量实现达峰,新兴产业绿色增长引擎作用更加突出,规模质量进一步提升,绿色低碳产业比重显著提高,绿色融合新业态不断涌现,绿色发展基础能力大幅提升,绿色低碳竞争力进一步增强,绿色发展成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坚实基础。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国纺织企业家在行动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国纺织企业家在行动作者:王利来源:《纺织服装周刊》2024年第31期纺织行业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发展新质生产力是行业企业的必由之路。
首先,要在产业新质态形成中找到企业创新着力点;其次,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中提升企业内生动力;最后,在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实践中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加快演进,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构的关键时期,企业家队伍是纺织服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企业家精神是企业健康持续发展和基业长青的原动力。
以弘扬企业家精神,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为核心的中国纺织服装企业家吉林峰会暨中纺企协十届十次常务理事扩大会议于8月8日在吉林省吉林市召开,来自全国纺织服装领域的100余位代表出席会议。
本次会议恰逢吉林化纤集团建成投产60周年,会议以“老树‘新枝’,向阳而生”为主题,追溯先进企业历史,总结发展规律,汲取经营管理智慧,助力纺织服装企业更好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开创明天。
活动现场,来自化纤、棉纺、毛纺、丝绸、服装、印染、纺机等领域的龙头骨干企业家代表汇聚一堂,共谋产业发展大计,共商协同共赢良策,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推动我国纺织服装产业加快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弘扬企业家精神,赋能新质生产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战略部署,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追寻民族工业足迹,梳理优秀企业历程,有助于行业企业深刻了解产业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和基本规律,准确把握新质生产力的精髓要义。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孙瑞哲在“守正创新谋发展,凝心聚力创未来”主旨演讲中指出,纺织行业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发展新质生产力是行业企业的必由之路。
首先,在产业新质态形成中找到企业创新着力点,要把握五个方面:发展未来产业,打造科创范式;推进数实融合,打造数智范式;聚焦绿色低碳,打造可持续范式;推动文化赋能,打造文创范式;把握出海趋势,打造全球范式。
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三链协同研究框架构想
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三链协同研究框架构想在当下快速发展的经济环境下,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三链协同研究框架成为了重要的研究方向。
三链协同是指在产业链、创新链和供应链之间建立起良好的协同关系,以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服务优化和价值创造。
在本文中,我们将从深度和广度的角度探讨这一重要的研究框架,为读者提供更深入的理解和思考。
1. 产业链的理解产业链是指一个完整的产业体系,包括原材料采购、生产制造、产品销售以及售后服务等环节。
产业链的延伸和拓展可以形成一个完整的价值链,从而实现资源、技术和信息的共享,提高整个产业的竞争力和效益。
产业链的研究需要从行业关联、资源配置、市场需求等多方面综合考虑,以形成全面的认识和分析。
2. 创新链的重要性创新链是产业升级和发展的关键,包括科技研发、技术创新、产品设计和市场营销等环节。
创新链的畅通和高效对于提升产业竞争力和创造更大的附加值至关重要。
通过创新链的建立和优化,企业可以不断推出更具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实现持续增长和可持续发展。
3. 供应链的关键作用供应链是指产品从原材料采购到最终用户的全过程管理,包括供应商选择、采购计划、生产调度、物流配送和售后服务等环节。
供应链的畅通和高效能够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和客户的满意度。
优秀的供应链管理是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保障,也是产业链和创新链良好运作的前提条件。
4. 三链协同研究框架构想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的协同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构建三链协同研究框架,既需要充分考虑各个链条之间的关联和依存关系,又需要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和特点,实现协同效应的最大化。
在实际研究中,可以从资源整合、信息共享、技术交流等多个方面入手,逐步建立起一个有机的三链协同体系,以实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创新的良性循环。
总结回顾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三链协同研究框架构想是当前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对于提升产业竞争力、推动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应重点推进“六个深度融合”
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应重点推进“六个深度融合”作者:元利兴来源:《全球化》2024年第01期摘要: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任务,是建设现代化国家的物质技术基础,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坚强物质支撑。
近年来,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理论研究逐步深化,政策框架不断完善,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但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当前,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已成为现代化產业体系的重要特征和发展方向。
为有效应对大国竞争加剧,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构加速等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加快破解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应重点推进“六个深度融合”,即加快推进智能制造和制造业深度融合,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实体经济和资源要素深度融合,以及内外产业深度融合。
关键词:现代化产业体系制造业服务业数字经济实体经济作者简介:元利兴,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
202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时强调,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国家的物质技术基础,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坚强物质支撑。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任务。
近年来,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成就显著,但仍存在产业结构失衡、资源要素与产业协同水平较低、科技创新支撑能力不强,以及国际竞争力亟待提升等一些突出问题。
为有效应对当前大国竞争加剧、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构加速等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加快破解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过程中的突出问题,加快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充分保障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自主性和安全性,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应重点推进“六个深度融合”。
一、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理论研究与建设取得的重要进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理论研究逐步深化,政策框架不断丰富完善,体系建设取得显著成就。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领导小组关于印发《“十四五”时期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建设规划》的通知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领导小组关于印发《“十四五”时期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建设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领导小组•【公布日期】2021.10.19•【字号】中示区组发〔2021〕1号•【施行日期】2021.10.1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领导小组关于印发《“十四五”时期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建设规划》的通知示范区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十四五”时期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建设规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领导小组2021年10月19日“十四五”时期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建设规划二〇二一年十月序言“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北京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关键时期。
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科学制定和实施“十四五”时期发展建设规划,对中关村示范区加快建设世界领先的科技园区,有力支撑北京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更好发挥对全国的示范引领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十四五”时期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建设规划》,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国务院关于同意支持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批复》(国函〔2009〕28号)《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北京市“十四五”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规划》等制定,是指导中关村示范区未来发展建设的行动纲领。
目录一、中关村示范区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一)发展基础(二)发展形势(三)发展思路与目标二、坚持科技自立自强,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一)加强重点技术领域布局(二)大力激发企业创新活力(三)完善技术创新体制机制三、深化先行先试改革,营造世界一流创新创业生态(一)深化成果转化和知识产权改革(二)推动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三)促进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四)探索新经济制度创新(五)完善创新生态治理机制四、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打造全球创新创业高地(一)加强高校院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二)打造专业化孵化服务体系(三)支持高水平硬科技创业五、强化数字经济引领,建设世界级创新型产业集群(一)着力发展数字经济(二)构建“241”高精尖产业体系(三)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六、推动一区多园协同发展,提升园区引领带动作用(一)优化产业空间布局(二)加强高精尖产业空间载体建设(三)提升园区专业服务能力和绿色智慧发展水平(四)完善一区多园统筹协同发展机制(五)加强京津冀及全国示范引领七、全球视野招才引智,集聚世界一流人才(一)构建高能级人才队伍(二)创新引才育才用才机制(三)完善人才服务体系八、深度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建设高水平开放的中关村(一)打造国际科技合作战略支点(二)充分链接全球创新资源(三)提升创新国际化影响力九、加强规划实施保障(一)加强组织领导(二)强化协调推动(三)强化规划实施一、中关村示范区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一)发展基础中关村示范区是我国创新发展的一面旗帜和世界知名的高科技园区。
西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的通知
西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西安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2.01.04•【字号】市政发〔2022〕1号•【施行日期】2022.01.0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技计划正文西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的通知各区、县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现将《西安市“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西安市人民政府2022年1月4日西安市“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目录第一章迈向高质量创新发展新时代 (5)第一节“十三五”发展成绩 (5)第二节“十四五”面临形势 (7)第二章开启丝路科创中心建设新征程 (9)第一节总体思路 (10)第二节发展原则 (10)第三节发展目标 (11)第三章推进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 (13)第一节构筑“一总两带”秦创原建设格局 (13)第二节强化“孵化器”“加速器”“促进器”三大功能··14第四章实施科技创新发展“八大计划” (19)第一节布局战略科技力量,实施创新策源地建设计划··19第二节面向现代产业体系,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计划 (21)第三节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实施科技型企业群体倍增计划 (31)第四节深化人才强市战略,实施人才创新创业活力计划 (33)第五节强化核心园区引领,实施高质量园区基地建设计划 (36)第六节支持区县特色发展,实施区域创新发展协同计划 (39)第七节加强区域协同协作,实施高水平科创合作圈构筑计划 (40)第八节加强要素流通配置,实施一流创新创业生态培育计划 (43)第五章完善科技创新管理体制机制 (47)第一节完善科技项目布局管理 (48)第二节推动科技治理能力现代化 (49)第三节加强科研诚信建设··································· (49)第六章加强规划实施保障·································· (50)第一节完善组织领导机制··································· (50)第二节强化财政科技投入··································· (50)第三节强化创新政策供给··································· (51)第四节强化规划考核评价··································· (51)第一章迈向高质量创新发展新时代“十三五”以来,我市全面贯彻落实中央、我省关于科技创新发展部署要求,以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为统领,求变应变推进科技创新工作,全市科技创新发展基础更加坚实、发展成效明显,“硬科技”进入国家话语体系,统筹科技资源改革取得重大突破,科技创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动能不断增强,为全市高质量发展谱写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管理学实训作业—腾讯公司案例分析
实践名称:腾讯公司的管理学案例实践系、专业、班级:工商管理系国贸1301 姓名:学号:成绩:指导教师:2014年6月4日目录一、企业简介 (01)(一)公司早期 (01)(二)发展受阻 (01)(三)腾飞时期 (02)二、案例扩展 (02)(一)产业链定位 (02)(二)盈利模式 (02)(三)创新性 (02)(四)战略模式 (02)三、理论支持 (03)(一)组织结构 (03)(二)企业文化 (04)(三)人才管理 (04)(四)STOW分析 (04)1.市场优势(Strengths) (04)2.竞争劣势(Weakness)........................................................................................ . (04)3.市场机会(Opportunity) (05)4.市场威胁(Threats) (05)四、腾讯公司管理的成功与失败 (05)(一)灵活的营销策略 (05)1.病毒式营销 (05)2.植入式营销 (05)3.个性化品牌营销 (05)(二)模仿与创新 (05)(三)低调而实干的领导群 (06)(四)完备的激励体系 (06)(一)微创新仍待提高 (06)(二)用户低龄化 (07)(三)人才缺失 (07)(四)安全隐患多 (07)(五)国际化面临问题 (07)五、如何解决方案中的失败 (07)(一)加强业务创新 (08)(二)提升品牌影响力 (08)(三)加强人力资源建设 (08)(四)建立多维度立体安全体系 (08)(五)走向国际化 (09)六、对中国企业的启示 (09)(一)抓住机遇,勇于创新 (09)(二)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09)(三)高效的组织管理能力 (10)(四)扁平的组织结构 (10)(五)挖掘用户的需求和体验 (10)(六)完善的服务体系 (10)流水日记 (11)一、企业简介腾讯控股有限公司(腾讯)是一家民营IT企业,成立于1998年11月29日,总部位于中国广东深圳,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是马化腾,其主要产品有IM软件、网络游戏、门户网站以及相关增值产品。
产业链基本理论研究
产业链基本理论研究提要从总体容上看本文分五大部分:第一大部分是研究产业链的涵特性包括第2章、第3章、第4章。
主要容是:在对已有产业链定义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产业链的科学定义提出了产业链的分类方法和命名方法提出了产业链“含链”的概念创建了产业链“含链”的结构模型分析研究了产业链的静态特性、运动特性、动力特性、系统特性和生态特性。
第二大部分是研究产业链的形成机理即本文的第5章。
主要容是:从理论视角对产业链形成的动因进行了考察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产业链形成机理的理论模型从影响因素视角对产业链形成的动因进行了分析研究从分工交易理论视角、理论视角、动力机制理论视角、“握手”理论视角研究了产业链的形成过程提出了产业链形成机理的阑值模型。
第三大部分是研究产业链的功能效应和经济效益包括第6章、第7章。
主要容是:提出了产业链功能效应的概念从企业视角、产业视角和社会视角考察了产业链的功能效应给出了产业链的增加值链、成本链、利润链的计算公式提出了产业链剩余利润的概念并推导出了产业链剩余利润的计算公式提出了产业链经济效益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
第四大部分是研究产业链的组建提升及运行机制包括第8章、第9章。
主要容是:提出了产业链的组建过程模型提出了节点企业加盟产业链的一般方式对产业链修缮的三种主要形式—产业链重构、产业链打造、产业链整合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了产业链的运行机制提出了产业链中间产品定价的公差带模型创建了产业链运行机制模型和运行过程模型图。
第五大部分是产业链实证研究即本文的第10章。
本章以一汽集团汽车产业链为例应用理论研究成果对其进行了实证研究。
并对一汽集团汽车产业链的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产业链含链基本特性形成机理功能效应运行机制目录第1章绪论.......................................................................................... ............................................. 4 1.1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4 1.2产业链及其相关理论研究综述.........................................................................................8 1.3研究容与研究方法........................................................................................ ............... 22 1.4研究基本思路与技术路线........................................................................................ ....... 23 1.5本章小结.......................................................................................... ................................. 24 第2章产业链及其分类........................................................................................ ......................... 24 2.1产业链的基本涵........................................................................................................... 24 2.2产业链的分类.......................................................................................... ......................... 46 2.4本章小结.......................................................................................... ................................. 61 第3章产业链的“含链” ..................................................................................... .................... 61 3.1产业链“含链”的概念........................................................................................ ....... 61 3.2产业链“含链”的企业视角考察. (62)3.3产业链“含链”的产业视角考察 (75)3.4产业链“含链”的社会视角考察 (84)3.5产业链“含链”的结构模型.......................................................................................86 3.6本章小结.......................................................................................... ................................. 88 第4章产业链的基本特性........................................................................................ ..................... 89 4.1产业链的静态特性........................................................................................................... 89 4.2产业链的运动特性........................................................................................ ................... 91 4.3产业链的动力特性........................................................................................ ................... 93 4.4产业链的系统特性........................................................................................ ................... 98 4.5产业链的生态特性........................................................................................ ................. 100 4.6本章小结.......................................................................................... ............................... 104 第5章产业链的形成机理........................................................................................ ................... 104 5.1产业链形成动因的理论阐释......................................................................................... 104 5.3产业链形成动因的静态分析......................................................................................... 126 5.4产业链形成动因的动态分析......................................................................................... 133 5.5产业链形成过程的多视角分析..................................................................................... 138 5.6产业链形成机理的闭值模型.........................................................................................153 5.7本章小结.......................................................................................... ............................... 156 第6章产业链的功能效应........................................................................................ ................... 156 6.1产业链功能效应的概念........................................................................................ ......... 156 6.2产业链功能效应的企业视角考察 (158)6.3产业链功能效应的产业视角考察 (162)6.4产业链功能效应的社会视角考察 (165)6.5本章小结.......................................................................................... ............................... 171 第7章产业链的经济效益........................................................................................ ................... 1717.1产业链的增加值链........................................................................................ ................. 171 7.2产业链的利润链分析........................................................................................ ............. 174 7.3产业链的经济效益评价................................................................................................. 176 7.4本章小结.......................................................................................... ............................... 178 第8章产业链的组建提升........................................................................................ ................... 179 8.1产业链的组建过程模型........................................................................................ ......... 179 8.2产业链的核心企业........................................................................................ ................. 187 8.3产业链的节点企业........................................................................................ ................. 197 1.节点企业的纵向关系........................................................................................ ........ 197 2.节点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 199 3.节点企业间的知识流动........................................................................................ .... 202 8.4产业链的重构.......................................................................................... ....................... 209 1.产业链重构的概念........................................................................................ ............ 210 2.产业链重构的目标及策略........................................................................................211 3.产业链重构的基本思路........................................................................................ .... 211 2采用新的企业竞争战略........................................................................................ .. 213 3重构行业价值曲线........................................................................................ .......... 213 4增删少价值链的中间环节...................................................................................... 214 8.5产业链打造.......................................................................................... ........................... 215 1.产业链打造的概念........................................................................................ ............ 215 2.产业链打造的路径........................................................................................ ............ 217 2.产业链整合的注意事项........................................................................................ .... 226 3.基于价值链视角的产业链并购整合模式........................................................................ 227 4.产业链重构、产业链打造、产业链整合三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228 8.7本章小结.......................................................................................... ............................... 229 第9章产业链的运行机制........................................................................................ ................... 229 9.1产业链的信任契约机制........................................................................................ ......... 229 9.2产业链的沟通协调机制........................................................................................ ......... 233 9.3产业链的利益分配机制........................................................................................ ......... 237 9.4产业链的竞争谈判机制........................................................................................ ......... 244 9.5产业链的监督激励机制........................................................................................ ......... 248 9.6产业链运行机制模型........................................................................................ ............. 252 9.7本章小结.......................................................................................... ............................... 256 第1章绪论1.1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1.选题背景在经济全球一体化背景下由竞争走向合作是企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合作也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企业员工契约理论的构建
企业员工契约理论的构建作者:陈劲李根祎来源:《财经问题研究》2023年第12期摘要:后熊彼特时代企业的组织形态发生深刻变革,企业员工成为企业创新主体并成为企业价值创造的核心资源。
本文基于对企业交易属性的现代契约理论之局限和企业理论主体演变之趋势的综述分析,结合后熊彼特时代特征,聚焦企业员工的生产属性,探索企业员工契约理论。
企业员工契约理论主张企业竞争优势的核心是知识生产能力,企业的目标由交易成本最小化转为价值最大化,且价值最大化目标实现的核心是企业员工创造力的充分发挥。
基于对企业员工契约理论内涵的阐述,进一步分析该理论的深化应用需要“政府—企业—社会”三个层面的协同推进。
关键词:后熊彼特时代;现代契约理论;企业员工契约理论;企业理论;以人为本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6X(2023)12-0017-14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企业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模式与机制研究”(72232004);中国社会科学院登峰战略企业管理优势学科建设项目一、引言科斯于1937年发表的《企业的性质》开启了现代契约理论的广泛探索与发展,现代契约理论成为近百年里指导现代企业实践的关键理论[1]。
对应地,以企业家/企业为主体的熊彼特创新范式始终是企业创新的主流范式。
随着科技革命的不断兴起和创新范式的演变,企业创新逻辑起点逐步转向后熊彼特主义[2]。
后熊彼特创新范式突破单一的企业家创新主体,聚焦更广泛的创新主体,包括用户、企业员工等。
企业创新过程更强调在开放式环境下,多元社会主体共同参与创新合作和价值共创[3]。
后熊彼特时代的到来使得现代契约理论对企业的存在、企业的内部治理和企业的边界等问题的解释与企业实践的匹配性不断下降,追根究底是创新主体与企业主体的耦合度不高。
因此,需要全方位重塑现代契约理论的主体逻辑,构建契合后熊彼特时代的现代契约理论。
大量学者的持续研究形成了由“解决信息不对称条件下代理人道德风险问题”的完全契约理论和“解决敲竹杠问题”的不完全契约理论组成的契约理论体系,①但随着时代变迁和企业变革,现代契约理论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质疑[4]。
企业高质量发展应主攻四个方向
企业高质量发展应主攻四个方向作者:来源:《新经济导刊》2018年第03期转向高质量发展,对广大企业而言,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重点是明确方向,抓住关键。
企业围绕提高产品服务质量这个核心推动转型升级,应重点主攻四个方向。
方向一:大力发展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
我国发展阶段转变,正好赶上新一轮技术革命,这为我国广大企业通过发展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提升发展质量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与世界上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在创新发展方面具有诸多明显优势。
近年来,我国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共享经济等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不仅极大地提升了我国产业的质量档次,优化了产业结构,也极大地促进了消费需求的增长,成为经济趋稳向好的重要支撑力量。
方向二:着力提升传统制造业的质量水平。
目前我国已经成为制造业大国,但还不是制造业强国,其中的短板,除技术水平外,关键在于我国制造业产品的质量档次、安全标准等不高。
这些年,由于国内消费品在产品质量和安全标准等方面屡屡出现问题,严重损害了消费者对国内消费品的信心,致使群众大量到国外购物。
没有夕阳的产业,只有夕阳技术、产品和企业。
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不仅大有可为,而且前景广阔。
方向三:大力推动服务业品质提升。
2017年,我国服务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8.8%,已经成为经济的主体。
以生活性服务业为例,近年来,随着我国发展水平的提升,居民在旅游观光、休闲康养、家政服务、文化体育等方面的需求越来越大,不仅成为居民消费升级和增长的新亮点,也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动能。
但由于这些领域在服务质量、安全标准等方面良莠不齐,问题频出,不仅严重打击了国内消费者的信心,也对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严重制约。
方向四:大力促进绿色发展。
好的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不仅是美好生活的基本要求,也是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经过近年的努力,我国在这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但生态环境、人居环境的短板依然突出,依然是今后需要重点努力的领域。
广东省潮州市暨实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政治试题(含答案)
潮州市暨实高级中学高二九月月考政治时间:75分钟分值:100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
1.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
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
”这表明,马克思主义是()①人民的理论,再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②实践的理论,能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行动指南③科学的理论,是一种足以改变人类命运和世界历史走向的科学理论④开放的理论,是促进时代、实践、科学发展的终极真理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2023 年10 月,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正式提出并系统阐述了习近平文化思想。
这是一个重大战略决策,在党的理论创新进程中具有重大意义,在党的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习近平文化思想()①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认识达到了顶峰②极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③为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决定世界文明发展方向贡献了中国智慧④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的理论总结,将随着实践深入丰富发展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3.2023年,中国贡献了超过一半的全球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容量。
中国出口风电、光伏产品到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帮助他们获得清洁、可靠、用得起的能源。
过去10年,全球风电和光伏发电项目平均每度电成本分别累计下降超过60%和80%,主要归功于中国创新、中国制造、中国工程。
这表明()①风电和光伏发电相比水电和火电更具有成本优势②中国为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③发展中国家已广泛普及可再生能源发电产品和技术④中国对全球绿色发展的贡献得益于科技和工业实力的增强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4.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是指国家以所有者身份依法取得国有资本收益并对所得收益进行分配而发生的各项收支预算。
“新质生产力”交流发言——深刻把握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及要求
“新质生产力”交流发言一一深刻把握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及要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
发展新质生产力,就要做好科技创新这篇大文章,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欲致其高,必丰其基;欲茂其末,必深其根。
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加强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当下,围绕科技制高点的竞争空前激烈,我们愈发清晰地认识到: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
唯有加强原创性科技创新,才能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把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唯有加强颠覆性科技创新,才能超越原有技术并产生替代,以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突破带动全局。
从高端芯片、工业母机,到开发平台、基本算法,再到基础元器件、基础材料,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使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竞相涌现,才能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奠定基础、提供支撑。
科学技术只有应用到生产过程中,才会转化为现实的、直接的生产力。
我们掌握5大门类、20个专业、6000多项民用飞机技术,最终摘取了大型客机这一“现代制造业的明珠”,使C919顺利投入商业运营;我们不断推进结构创新和电化学体系创新,动力电池出货量领跑全球。
相关案例充分说明:创新成果不能停留于“实验室”,而要运用于“生产线”;科技发明不能存放于“书架”,而要走上“货架”。
既重视“从。
到1”的原始创新突破,更关注“从1到无穷”的成果转化应用,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才能推动科技创新同经济发展深度融合。
1.深入理解新质生产力的基本内涵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先进生产力,通过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质变实现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
新质生产力代表了先进生产力的演进方向,适应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发展要求,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能够引领创造强大的发展动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科技论坛
企 业 主 导 的 产业 链 创 新 新 范 式 与政 策 着 力点
●
●
乔 为 国 ,孔 欣 欣
( 1 .中 国科 学 院科 技 政 策 与 管理 科 学 研 究 所 ,北 京 2 .中 国科 学技 术发 展 战 略 研 究院 ,北 京 1 0 0 1 9 0 ; 1 0 0 0 3 8 )
b u t n e e d mo r e i n d u s t ia r l p o l i c i e s i n b r o a d s e n s e .s u c h a s b u s i n e s s a n d i n n o v a t i o n s u p p o a n e t w o r k . Ke y wo r d s :I n d u s t r i a l c h a i n i n n o v a t i o n; I n p e r s p e c t i v e o f e n t e pr r i s e s ; Me t a — or f m ;I n n o v a t i o n a n d i n d u s t r i l a p o l i c y
等 创新 形 态更 为 综合 、 信 息 不 对 称 是 制 约 条 件 、 对推 进 产 业 转 型 升级 有 重要 意 义等 。本 文还 分析 提 出 , 既 有 一 些创新 政 策 工 具 针 对 该 类 创 新 仍 可发 挥 作 用 ,但 还 需要 更 广 义 的 政 策 工具 ,如 知 识 与 信 息 网 络
( 2 . C h i n e s e A c a d e m y o f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f o r D e v e l o p m e n t ,B e i j i n g 1 0 0 0 3 8 ,C h i n a )
摘
要: 从 企业视 角看,通过主动调整 自身在 产业链 中角色定位、乃至改 变整个产业链构成 ,从而进行
变革 式创 新是 一种 重要 创新 形 态 。基 于典 型企 业深度 调研 ,本 文首先提 出企业 主导 的产 业链创 新 8种基 本
形 态 ,包括 延 伸 型 、迁移 型、客 户挖 掘 型 等 。在 此 基 础 上 ,分析 其 共 性 特征 , 包括相 比传 统产 品 或 工 艺
a nd c us t o me r mi ni ng e t c . The n t hi s p a p e r a n a l y s e s t h e i r c o mmo n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i n c l ud i n g mo r e c o mp l i c a t e d or f m、 i n f o r ma t i o n a s y m— me t r y a nd i mp o tan r c e or f i nd us t r i a l t r a n s f o r ma t i o n .T he p a p e r a l s o p r o po s e s t ha t e x i s t i ng i n no v a t i o n p o l i c i e s s ome t i me s co u l d b e a p pl i e d,
En t e r pr i s e s: A Ne w Pa r a d i g m a nd Po l i c y Ar e a
Q i a o We i g u o ,K o n g X i n x i n
( 1 . I n s t i t u t e o f P o l i c y a n d Ma n a g e m e n t o f C h i n e s e A c a d e my o f S c i e n c e s ,B e i j i n g 1 0 0 1 9 0 ,C h i n a ;
Ab s t r a c t :I n d u s t r i a l c h a i n i n n o v a t i o n i n p e r s p e c t i v e o f e n t e r p r i s e s i s a n i mp o r t a n t i n n o v a t i o n t y p e . On t h e b a s e o f t y p i c a l p r o p o s e s t h e e i g h t me t a — f o m s r o f i n d u s t r i a l c h a i n i n n o v a t i o n i n p e r s p e c t i v e o f e n t e pr r i s e s ,i n c l u d i n g e x t e n s i o n, mo v e me n t ,
支持 。
关 键词 :产 业链 创 新 ;企 业主 导 ;元 范式 ;创新 与 产业政 策 中图分 类 号 :0 6 2 . 3 文 献标 识码 :A
I nd us t r i a l Cha i n I nn o v a t i o n i n Pe r s p e c t i v e o 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