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虎门销烟》教学后记
《虎门销烟》教学反思
《虎门销烟》教学反思
《虎门销烟》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主要是了解英雄人物的先进事迹,学习他们为了民族的利益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精神和气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当时场面的壮观,气势庞大,意义重大。
通过质疑,使得孩子们与文本产生共鸣,拉近时代距离。
通过资料的搜寻,进一步理解林则徐顶着困难,冒着危险,以国家民族的利益为重的可贵精神。
整篇课文花时较多理解透彻,使孩子们从文学和历史以及思想上都能得到收获。
在教学中,我始终尝试运用“自主、合作、探究,”教学理念贯穿整堂课中。
我认为,自读,自悟,说真话,抒真情,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学习,这就是自主;各抒已见,解人以困,虚心请教,平等对话,这就是合作;声情并茂地读,情真意切地说,设身处地地想,身体力行地做,这就是探究。
《虎门销烟》的思想内涵较为深刻,离学生生活也较遥远,要想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感悟到其中的道理,确非易事。
教学中,我立足于“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这一“战略”高度,整个教学以“你想说点什么?”这一平白的问语串联起来,为学生生发了浩大的思维空间,学生才得以说真话,抒真情。
使学生自主经历了一个“生活→读文→感受→实践”的过程,课堂始终充溢着浓浓的人文馨香。
可是还存在不足之处是,没有给足够的时间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精选】2019-2020《虎门销烟》教学反思
【精选】2019-2020《虎门销烟》教学反思《虎门销烟》记叙了1839年6月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的经过,提示了虎门销烟的伟大历史意义,讴歌了中国人民爱国御侮的斗争精神,是一篇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在教学是要让学生深入到这一历史事件中,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然后再通过文中的语言文字来深入了解虎门销烟的伟大历史意义。
这一课我设计的重点是让学生懂得鸦片给中国人民造成的危害,了解“虎门销烟”的起因和经过。
体会林则徐与英帝国主义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了解“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
首先让学生们感受销烟前的隆重、壮观场景,感受到场面的隆重、壮观,然后指导学生读出这种场面,接着进一步引导从“礼炮轰鸣”、“群情沸腾”等词语中,让学生边读边想像当时的情景。
让学生想像假如自己也在现场,你会是怎样的心情,你会对谁说些什么。
从而体会出销烟这一壮举在老百姓的心中是大快人心的,体会出人民的那种爱国的感情。
林则徐虎门销烟,震惊中外,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壮举,人们永远地记住了他,目前走私毒品现象依然猖獗。
一些不法分子想尽一切方法从国外贩毒运毒。
为了赚取高额的钱财,他们不仅残害着同胞的身体和灵魂,更在危害着国家的安全。
联系现在毒品泛滥的事实以及相关的资料,呼吁同学们远离毒品、拒绝毒品。
让学生明白了国家强大了才能获得尊严。
作为新世纪的少年,我们必须努力学习,从小树立远大理想,远离毒品,敢于巧妙地与不法分子做斗争,捍卫祖国的尊严,为祖国的强大、繁荣昌盛做贡献。
《虎门销烟》教后记(精选13篇)
《虎门销烟》教后记(精选13篇)《虎门销烟》教后记篇1作者:佚名转贴自:转载点击数:96同协部杭福兵《虎门销烟》是一篇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文章,讲述了爱国英雄林则徐顶住内外上下的重重压力,将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品——鸦片集中销毁在古老的虎门寨的事情。
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我先组织学生听写一组比较重要的词语,并出示这些词语,让同桌互相批改,再指名学生用上述几个词语说几句话。
这样的教学,既可以复习生字词,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又能降低坡度,帮助学生回忆课文内容,一举两得。
精读课文时,抓住第一小节和最后一小节,通过读,让学生明白虎门销烟这一举措是伟大的壮举,不仅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更向全世界表明中国人民是不可欺侮的。
在教学中,紧紧抓住“壮举”这个词语,让学生精读课文,披文入境,感悟课文,找出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件事确实是壮举,并把它们划出来,反复诵读,通过朗读把这种“壮举”读出来。
大多数的学生找得还比较正确,认为从销烟场面的壮丽和销烟过程的壮观看出这是一件壮举。
接下来让学生从销烟的场面和过程两方面来研究课文就是顺水推舟、水到渠成了。
在这段的教学中,我觉得一方面让学生把握住了课文的脉络,另一方面,也为学生指明了研究的方向。
研究结束后,我又补充了一些资料,让学生明白,林则徐禁烟其实是顶着很大阻力,冒着生命危险来进行的,这些阻力不仅来自朝廷上下接受鸦片贿赂的各级官员,更来自靠走私鸦片而谋取暴利的帝国主义势力。
让学生对林则徐这位英雄不禁肃然起敬。
最后,我还安排了一段说话训练,当我们透过历史的硝烟,穿过辽阔的海滩,来到这位英雄面前,对着他的铜像,说上几句话。
当学生充分了解了这位英雄时,肯定有许多话想说,安排这个说话训练,可以让学生尽情发挥,把对英雄人物的尊敬、崇拜、感激之情娓娓道出。
美中不足的地方就是自己在教学中,教学时间的分配有一些不妥,导致后面的说话训练不充分,没到位,留下了一些遗憾。
此问转载《虎门销烟》教后记篇2《虎门销烟》一、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学小学语文第7册《虎门销烟》。
《虎门销烟 教后反思5篇》
《虎门销烟教后反思5篇》第一篇。
虎门销烟教后反思这是一篇爱国主义教育的课文。
根据党中央提出的,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要求。
在本篇课文教学中,我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和孩子们在历史中反思现在。
课堂处理:1、以一点为中心,覆盖全文。
开课向学生介绍了鸦片战争,以及用数字让学生明白鸦片对中国国民国力的毒害。
为学生学习课文做好铺垫。
然后从整体入手,说说你认为的虎门销烟是件怎样的事件。
而引导到“伟大壮举”,你认为那些语句体现了这是一件伟大壮举。
学生勾画后,请学生说说,根据学生说到的“时间长,数量大”引导朗读第5段。
提出“这样的壮举,当时有哪些人目睹了呢。
”自然过渡到第二段“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文武官员、外国商人”说说看到这些词语你有什么感受。
生:前来观看这一壮举的人很多,不管男女老少都很关心这件事。
生:这些人被鸦片害了很久,所以,他们来这看鸦片被销毁,感到快乐。
生:大家都想看看害人的鸦片被销毁的情景。
师:再看看这些人观看的人,你们有没有什么疑问呢。
生:那些外国商人是贩卖鸦片的,为什么还要请他们来看呢。
师。
这个问题的确值得思考。
我们别慌着回答,在读读第五段,设想一下这些观看的人会想些什么。
生:来观看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很高兴。
师:你是从课文中的什么地方知道他们高兴的。
由此过渡到第四段,学生将人们高兴的心情读出来。
师:是呀,被鸦片害得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中国群众是那样得兴奋。
那其他人呢。
生:外国商人很心痛,他们狠林则徐生:外国商人一定会想要害死林则徐。
师回扣刚才的问题:是呀,明知道外国商人会狠他入骨,为什么林则徐还要请他们来观看呢。
生抓住课文最后一段:林则徐是为了告诉那些外国人中国人是不可欺侮的。
他这样做沉重的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
生。
那些文武官员有的可能高兴,但有的一定很担心。
师补充林则徐的经历。
“禁烟,在当时是一项极为艰巨的任务,内外上下,阻力都很大。
这些阻力不仅来自被触犯了借鸦片贸易牟取暴利的英国侵略者和中外鸦片贩子;而且来自于从清朝中央以至地方借鸦片走私而营私舞弊受益的大小官吏及其附庸者;来自于清朝满族亲贵和嫉妒林则徐声名的有权势人物,后者的破坏中伤更是不易提防的。
4上8《虎门销烟》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虎门销烟》第一课时教学反思《虎门销烟》的思想内涵较为深刻,离学生生活也较遥远,要想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感悟到其中的道理,确非易事。
于是课前我布置学生搜集资料和图片,让学生充分预习。
我在揭示课题之后问:“虎门销烟是发生在1839年6月的一段惊天动地的历史,更是一场中国人扬眉吐气的战争。
谁能给大家简单地介绍一下?”话音刚落,很多孩子举起了手,纷纷向全班介绍收集的资料。
乍一看去,有的是把资料抄在了书上,有的是打印出来,还有的找来了精致的图片。
我很是惊讶和激动,惊讶的是有这么多同学认真的找来了这么多资料,激动的是资料的内容可真丰富啊!有的找来的是林则徐的资料和参与虎门销烟的其他英雄人物的资料;有的收集的是鸦片战争博物馆的资料和林则徐塑像图片;还有的收集到了林则徐如何禁烟的资料以及虎门炮台的图片,林则徐销烟旧制图片,有的还是彩色的,这些图片在教室用的实物投影仪都给学生展示了,除了以上的资料还有很多,通过展示和同学们互相交流手中的资料,既开拓了学生的眼界,又使学生学到了一些书本上没有的知识。
这次课前的预习效果,让我深刻的体会到课前预习和搜集课文相关资料对学习一篇课文是相当重要的,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阅读教学的核心目标是:“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备课组在多次集体备课后确定了第一课时的目标:那就是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弄清生词的意思,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思路。
叶老说过:“教是为了不教”,作为四年级学生来说,应当培养较强的自学能力,因而,对生词及句子的朗读我们主要是通过检查预习情况来反馈和强化的。
而第一课时的重点、难点,我们则放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思路”这个目标上。
回想自己所执教的这一节课,我觉得我教得平实、扎实,完成了第一课时的任务——理解词语,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理清课文脉络,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以及完成课文第一部分的教学。
虎门销烟反思
《虎门销烟》之教学反思
白海生我在五6班讲《虎门销烟》一课,得到的反思如下:
1、本教学设计目标明确,层次分明且循序渐进,重难点相对突出。
具体如下:
时代背景(鸦片输入原因),鸦片危害,林则徐上疏,禁烟措施,虎门销烟,伟大意义。
重点是鸦片危害,难点是伟大意义,通过教学目标上述均已达到。
2、教师发挥了积极的引导作用。
这是近代史第一课,历史学习对五年级学生来
说还是比较陌生,除了环节清楚之外,教师的引导极其重要,特别是高年级学生不爱发言的年龄特点,更需要教师的引,引的到位,学生才能领悟到其中的主旨:如林则徐的品质,虎门销烟的意义……互动课堂中讲的“放、引、悟、效”其中我认为,引自以为重要。
3、学生对教学重点的突破比较到位,通过图片和以前学过的禁毒教育,对鸦片
的危害认识清楚,因此对林的所作所为深感钦佩,对中华民族可歌可泣的经历甚为震撼。
可见,前者是后者的铺垫,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把握好内容的前后联系。
4、结合其他学科,凸显本科特点。
在这个教学中,我结合了禁毒教育、国学知
识、地理、数学统计等多学科内容,体现了本学科的综合性特点,落脚点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
5、不足之处,本课最大的不足之处是学生与教师的主动呼应不到位。
通过反思,
我认识到还是学生课前的相关预习不到位的结果,尽管他们学习很忙很累,但这不是主要原因。
教师应该在授课之前布置相关预习,并亲自检查,待学生有了初步感知后,教师在围绕目的加以展开,效果会更好。
以上,是我对本课的反思。
(教学反思参考2)虎门销烟
8 虎门销烟《虎门销烟》是一篇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记叙了1839年6月,林则徐率领文武百官在虎门销毁了200多万斤害人的鸦片,这一举动震惊中外,让外国侵略者看到了中国人民是不可欺侮的。
因此在教学是要让学生深入到这一历史事件中,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再通过文中的语言文字来深入了解虎门销烟的伟大历史意义。
由于课前预习比较充分,感觉整堂课上得较成功。
细细反思主要表现如下:1.抓住主线,创设激情,进入情境。
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是一个大快人心的壮举,因此在教学中我时刻把学生的情绪集中在“壮”这个字眼上,引领学生用心地、细细地品读课文,从哪些语句中我们能深深地感受虎门销烟是壮举?学生在细读课文后,首先感受到的是销烟前人的多而广,抓住了第二自然段中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水泄不通”等词读,悟出了人多而广;其次是感受到了销烟的隆重、壮观,让学生自己读了第二自然段之后从文中的“水泄不通”“彩旗林立”看出场面的隆重、壮观,然后让学生读出这种场面;接着进一步引导从将要下令时的情景和销烟时的情景中发现“礼炮轰鸣”“群情沸腾”,让学生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把气势读出来;最后让学生想象自己也在现场,自己也在欢呼,体会出销烟在老百姓的心中是大快人心的,体会出人民的那种爱国的感情,当学生们把自己的情感放在其中后再去读课文第四、五自然段时,更是一种感情的迸发,学生们读得气势磅礴,震撼人心。
2.迁移生活,感情升华课文结束的时候,当孩子们还沉浸于虎门销烟的壮举中,沉浸于林则徐的英勇斗争精神中时,我话锋一转,“同学们,林则徐虎门销烟,震惊中外,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壮举,人们永远地记住了他,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记忆的模糊,今天我们却看到了和虎门销烟格格不入的现象。
目前走私毒品现象依然猖獗。
那些大毒枭想尽一切方法从国外贩毒运毒。
为了赚取高额的钱财,他们不仅残害着同胞的身体和灵魂,更在危害着国家的安全。
面对这样的情况,你最想说什么?”“此时此刻,面对这我们的民族英雄林则徐,你又想说什么?”可能是我问得太急了,也可能是我问题设计的不够合理,孩子们的回答只停留在面上并不深入,课堂气氛也相当沉闷,在此浪费了很多时间,为此我深感遗憾。
4上8《虎门销烟》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充分发挥课后练习的效用——《虎门销烟》第二课时教学反思课后练习是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编者的编排意图,提示了教学的思路,提炼了文本内容的重点与难点,并隐性地体现了教学目标。
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常常忽略教材的课后练习,没有积极发挥其效用,致使课后练习形同虚设,导致课堂教学高耗低效。
如果我们能准确把握课后练习的编排意图,充分利用课后练习的编排意图,充分利用课后练习这一课程资源,积极发挥其效用,将用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依循课后练习理清课文脉络叶圣陶先生说:“大凡读一篇文章,摸清思路是最要紧的事。
”教师在教学中应指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中的关键词句,了解文章内容,理清脉络,为学生深入把握文本内涵创设良好的情境。
《虎门销烟》课后练习第一题“朗读课文,复述课课文”,我在教学中,我把它作为主问题引领课堂阅读,通过读课文,结合课后练习第三题里出示的词语,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在教学中充分课后练习这一资源,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调动思维,理清课文脉络,学生进行了成功的复述。
二、依托课后练习进行课堂练笔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
倾吐能否合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
”可见,读、写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课堂练笔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它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感悟,而且是阅读教学过程中落实语言文字训练,促进读写结合的一项有效措施。
在阅读过程中结合课后练习顺水推舟地进行课堂练笔,不但能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写作水平,会收到意想不到效果。
《虎门销烟》课后最后一道练习题“以‘我站在林则徐雕像前’为题,写一段话。
”我在教学时结合这道练习题,为学生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象“作为一名中国人,作为一名小学生,你会对林爷爷说些什么?”,不少学生都有精彩的发言。
把课后练习引起课堂教学,引进课堂教学,为学生练笔提供了现成的“下锅之米”,使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引导学生把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语文形式的运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彼此交融。
虎门销烟教学反思
虎门销烟教学反思背景2000年,虎门北岸的一家烟厂突然爆炸,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根据调查,该烟厂是因为私藏烟草、非法购买爆炸物品以及违法操作等原因导致了爆炸事件。
在此之后,教育部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虎门销烟教学活动,以此提醒青少年关注社会公德和劳动法规,同时也通过教学来传递安全教育。
教学内容虎门销烟教学着重强调了劳动过程中的安全问题,通过现场观察、访谈烟厂工人、模拟操作等方式,带领学生了解烟草生产的全过程,并加强了对烟草生产过程中的化学品使用和储存、设备维修和检修等危险因素的认识。
此外,虎门销烟教学还向学生传达了“理智消费”“健康生活”的理念,提醒他们烟草制品并非健康之选,促进学生向健康、向阳、向上的生活方式转变。
反思虎门销烟教学作为一次教育实践,在提醒学生关注社会公德和劳动法规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在教学中出现的模拟烟草生产过程中,存在真实性的问题。
有的学校为了展示更加真实的制烟过程,往往会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真烟草和相关的化学药品。
这样的方式,虽然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印象深刻程度,但同时也存在安全隐患和卫生问题。
如果不注意相应的防护措施,可能会对学生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
其次,虎门销烟教学内容相对简单,缺乏深度和广度。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更多关注实践技能的培养和感性认识的介绍,同时加强知识理论系统性的建设,使学生在全面认识到烟草制品的危害程度的情况下,更能做出正确选择。
最后,在虎门销烟教学活动中,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心理教育。
通过烟草制品宣传和市场鼓励,一些学生过早地尝试吸烟,由此引起的健康问题,应重点宣传,提醒学生不要盲目跟风。
结论虎门销烟教学作为一项重要的安全教育实践,能够提醒学生关注社会公德和劳动法规,对青少年健康成长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但相较于目前青少年面临的烟草侵害问题,仍需要完善、深入细化相关的教育内容和实践形式,以便使更多的青少年真正认识到烟草危害,保护自己身心健康。
教师反思 《虎门销烟》课后笔记
精心整理
教师反思 《虎门销烟》课后笔记
《虎门销烟》一课记叙了1839年6月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的经过,提示了虎门销烟的伟大历史意义,讴歌了中国人民爱国御侮的斗争精神,是一篇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因此在教学是要让学生深入到这一历史事件中,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再通过文中的语言文字来深入了解虎门销烟的伟大历史意义。
就这一课我有如下的反思:
1.发挥主动性,学会学习
本课其中的一教学目标就是要让学生学会从语言文字体会出这一伟大的“壮”举,因此一开始就引导学生去读书,找到有关“壮”的语句,再去读,我也从中鼓励学生,如“你真会读书,抓住 2. “林更。
小学四年级语文《虎门销烟》(教后记一)
小学四年级语文《虎门销烟》(教后记一)在课前,我和孩子们一起去查阅有关这个历史事件的一些背景资料,在这篇课文的教学处理中,我首先跟孩子们聊了有关这一历史事件的一些时代背景以及对于林则徐这个历史人物的理解,听一听孩子们对于这个事件的了解程度,然后,把我所知道的相关知识告诉孩子,让孩子们在熟知这一历史事件的前提上去学习课文,这样更能准确地把握课文所要我们领略的思想感情。
一开始,我把课文开头和结尾相联系,先体会这一事件的重要意义,然后引入到这篇课文的学习中来。
总之,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主要采取了三个方法:
一、交流资料,了解时代背景。
这个任务是学生在家里完成,然后在课堂中进行汇总的一个部分,孩子能乐意把自己的成果和大家分享,因为这样会让孩子觉得自己的劳动得到肯定。
在课堂中汇总,是为了给课堂教学打好基础,让所有孩子都能够了解这些相关的知识。
二、读故事、讲故事。
读通课文,并且能够用自己的话讲述出来。
这是我给孩子们自学的一个要求。
他们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也很乐于讲出来。
这样做是为了让孩子把握课文要求,能够进行有选择的学习课文的重点部分,也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这样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
三、写一写,抒发感情。
以课文书后习题为准,以我站在林则徐塑像前为题,进行作文。
可以是我在塑像前的默哀时的想法,也可以是给林则徐的一封信,也可以两者结合,让孩子们将自己的感情在说后再写出来。
多方面结合,就构成了我这一堂课的教学。
《虎门销烟》教学反思
《虎门销烟》教学反思《虎门销烟》这课讲述了清朝末年,清政府贪腐无能,外国列强肆意欺侮中国,但爱国爱民的中国人,在林则徐的带领下虎门销烟,大长了中国人的志气,打击了外国列强的嚣张气焰。
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虎门销烟》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到您!《虎门销烟》教学反思一《虎门销烟》一课记叙了1839年6月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的经过,揭示了虎门销烟的伟大历史意义,讴歌了中国人民爱国御侮的斗争精神,是一篇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这是一个大快人心的壮举,因此我在教学时,时刻把学生的情绪集中在“壮”这个字眼上,首先感受销烟前的隆重、壮观,让学生自己读了第二自然段之后从文中的“水泄不通”、“彩旗林立”看出场面的隆重、壮观,然后让学生读出这种场面;接着进一步引导从将要下令时的情景和销烟时的情景中发现“礼炮轰鸣”、“群情沸腾”,让学生边读边想像当时的情景,把气势读出来;最后让学生想像自己也在现场,自己也在欢呼,体会出销烟在老百姓的心中是大快人心的,体会出人民的那种爱国的感情,当学生们把自己的情感放在其中后再去读课文第四、五自然段时,更是一种感情的迸发,学生们读得气势磅礴,震撼人心。
当学生沉浸于虎门销烟的壮举中,沉浸于林则徐的英勇斗争精神中时,我来了一个大转弯,“林则徐虎门销烟,震惊中外,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壮举,人们永远地记住了他。
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记忆的模糊,今天我们却看到了一些格格不入的现象。
目前zou私du品现象依然猖獗。
那些大毒枭想尽一切方法从国外贩毒运毒。
为了赚取高额的钱财,他们不仅残害着同胞的身体和灵魂,更在危害着国家的安全。
面对这样的情况,你有什么想说的?”“此时此刻,面对林则徐塑像,你还有什么想说的?”学生过于拘束,没有能很好的表达。
今天布置了小练笔,不知写得如何?有待明天继续!在预习课文时,我补充资料:清朝末期,清政府贪腐无能,中国受到外国列强的肆意欺侮。
但中国人中也有一股爱国的力量,他们作出了可歌可泣的贡献。
《虎门销烟》教学反思
《虎门销烟》教学反思
《虎门销烟》是一篇爱国主义教育的课文。
也是一篇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的文章。
这一课我设计的重点是让学生懂得鸦片给中国人民造成的危害,了解“虎门销烟”的起因和经过。
难点是让学生认识林则徐是怎样一个人?
首先我给学生讲了《林则徐请客》故事,激起学生的兴趣.然后从整体入手,说说你认为的虎门销烟是件怎样的事件?而引导到“伟大壮举”,你认为哪些语句体现了这是一件伟大壮举?学生勾画后,请学生说说,根据学生说到的“时间长,数量大”引导朗读第5段。
提出“这样的壮举,当时有哪些人目睹了呢?”自然过渡到第二段“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文武官员、外国商人”说说看到这些词语你有什么感受?学生结合历史,结合课文最后一段懂得了:林则徐邀请外国商人参加是为了告诉那些外国人中国人是不可欺侮的。
他这样做沉重地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
教学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体会林则徐与英帝国主义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了解“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
教学完课文,我布置了一道小练笔,以“我站在林则徐的塑像前”为题,写一段话。
从学生所写的小连笔中,我感受到他们对伟人的崇敬,内心涌动的爱国主义情怀。
《虎门销烟》教后记二-0
---------------------------------------------------------------范文最新推荐------------------------------------------------------
《虎门销烟》教后记二
这节课我分为三个版块进行:说(说鸦片,说林则徐,复述课文)读(以读带悟)写(把想对林则徐说的话写下来)
为了让学生能了解那段历史,明白鸦片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灾难,了解销烟的重大意义,课前我查了相关资料,对历史做了个回顾。
课堂上学生根据自己搜集的材料及听了我的介绍,明白了销烟的意义。
由此引入新课的学习。
课堂上学生的说、读训练都进行得不错。
当我认为时机成熟,可以进行写的训练时,一个学生突然说:老师,我觉得这没有什么了不起,林则徐做为钦差大臣,其实是在做他应该做的事,换我也会这么做!这时很多学生也附和起来。
看来如果将来你能当官一定是个好官。
不过,我们想想林则徐当时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进行销烟的?一方面受外国势力的侵略和威胁,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还阻止外商交烟;另一方面有部分利益熏心的官员也参与其中。
当时只有林则徐肯站出来,敢站出来。
面对重重阻力,他能排除万难,所以相当了不起。
课
1/ 2
后大家再找找有关林则徐的资料看看吧。
听了我这一番解释,林则徐的形象在孩子们的心目中变得更高大了。
这篇课文内容并不难,但作为一篇教材,肯定不能仅限于知道事件本身那么简单,如何用好教材,如何在有限的四十分钟里让学生借助这篇课文获取更多的语文知识或者技能,值得我们思考。
四年级语文《虎门销烟》教学反思
精心整理
四年级语文《虎门销烟》教学反思
8《虎门销烟》教学反思
课文介绍了1839年6月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经过,揭示了虎门销烟的伟大历史意义,讴歌了中国人民爱国御侮的斗争精神。
课前组织学生收集并阅读虎门销烟的相关历史资料,让学生了解鸦片对中国人民的毒害和对民族危亡的影响,初步感知林则徐销烟的历史背景感受林则徐销烟的困难和决心。
在课文教学中我抓住一个“壮”字来统领全文。
课堂伊始,为营造和谐课堂教学氛围,我采用做游戏的方式,组织学生为“壮”字扩词。
板书词语:壮丽、壮观、壮举、强壮、豪壮、雄壮、悲壮、读读课文2-5。
《虎门销烟》教后记三
《虎门销烟》教后记三前两天,实习老师执教《虎门销烟》一课时,学生的一个质疑,改变了原来的教学设计,使重点段落的教学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虎门销烟》是苏教版小语第七册中的一篇课文,记叙了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的经过,讴歌了中国人民爱国御侮的斗争精神。
其中怎样销烟是本文的教学重点。
关于怎样销烟,文中是这样描写的:只见一群光着脊梁、赤着双脚的工人,先向灌了水的销烟池里撒下盐巴,再把收缴来的鸦片抛入池内,然后又把一担担生石灰倒下去。
关于这一重点段的教学,老师在课前是这样设计的:先在整个自然段中找出这一具体描写销烟过程的句子;然后找出这一句话中表示动作的词语;再看看作者是用了哪些词语把这一系列动作连接起来的;最后试着用先再然后这一关联词语说话。
在课堂上当老师引导学生找划关联词语时,突然有个学生举手问道;老师,抛这个词就是扔、倒的意思?为什么要用抛呢?这个问题原本在备课时设想由老师来提出,想不到学生很爱思考,给了老师一个意外的惊喜。
于是,老师让同学们展开讨论。
讨论结果:大多数同学认为还是用抛好。
接着,老师进而启发道:再比较着读一读,感觉一下有何不同。
这时,学生举手说道:抛入池内和倒入池内都能说明工人销烟的动作,但抛的力量比倒更要大些。
话音一落,许多同学也都点头表示赞同。
老师再提醒学生要边读边观察插图边思考,学生通过充分地品读、看图、思索,体会出:抛更加能体现出中国人民对害人的鸦片的痛恨心情。
一语中的,水到渠成,学生体会得真好。
在这样的基础上,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
我想,通过思考默读辨析背诵,虎门销烟的经过也就深深地印入了学生的脑海,爱国主义的种子也悄然播下。
这节课的教学比原来设想的更精彩,我们一直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如果我们在教学中一直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基线,充分体现他们在课堂上的主人翁地位,我想,我们收获到的意想不到的精彩会更多!。
虎门销烟反思
《虎门销烟》教学反思
《虎门销烟》是一篇讲读课文,也是一篇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的文章。
《虎门销烟》以饱含深情的笔触,再现了中国历史上让人激动、自豪的一幕。
文章语言简练,赞美了中华民族抵御外辱、英勇豪迈的精神,荡漾着浓浓的爱国之情。
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是一个大快人心的壮举,虎门销烟这一壮举离学生生活年代久远,文章字里行间饱含的浓厚情感,学生难以体会。
为了帮助学生克服阅读中的这一障碍,本课的设计思路为:课前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阅读有关虎门销烟的时代背景资料,积淀情感;扣住销烟前、销烟时、销烟后的动人画面,通过对具体语言文字的理解和当时历史的回顾,把握文本内涵。
在教学中我时时刻把学生的情绪集中在“壮”这个字眼上,引领学生用心地、细细的品读课文,从具体语句中深深地感受虎门销烟是壮举。
再通过朗读,体会出销烟在老百姓的心中是大快人心的,体会出人民的那种爱国的感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后记:
简谈《虎门销烟》
《虎门销烟》教学时,我首先借用了一段相关的视频,带学生首先走进这段历史,站在这样的背景下阅读理解《虎门销烟》,学生的感觉很好,很快就进入了角色。
本课的教学环节比较简单,在看完视频之后,重点就是个别朗读指导,而且整整用了一节课,直到读得比较到位为止。
其实,当学生能很好的读完本课,已经基本能理解课文了。
接下来的第二课时,先用一组词语引入(虎门销烟、……、水泄不通;震惊中外、伟大壮举、载入史册),让学生感性的走进课文。
接下来,重点结合文中具体的语句,并深入具体的字词,讨论为什么“虎门销烟”称为“伟大壮举”?为什么是“中国历史上值得纪念的日子”(解析:纪念——价值;中国历史——影响之大)?最后,回到“载入史册”。
今天的教学,有很多的生成亮点,激活了文本中的语言,让这些字眼儿显得特别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这一点,学生的感觉越来越好,有一部分孩子已经熟悉并适应了这种教学的方式。
比如:学生从“一大早”和“水泄不通”(第二自然段)中,体会到了人们急切的心情,人们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虎门销烟意义重大,非同一般。
又比如:学生从“应邀”(第二自然段)中,体会到了“沉重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
”
又比如:学生从“23天”和“二百多万斤”感受到了销毁的鸦片之多,体现了“虎门销烟”的重大意义。
又比如:“打击”的前面有一个“沉重地”打击了……
一节课下来,学生的思维还比较活跃,把文章理解得就很是深入了,深深感受到了“中国历史上值得纪念”、“伟大壮举”,最后落脚点放在“虎门销烟,载入史册”。
-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