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方案

合集下载

专业代码071100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标准

专业代码071100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标准

教学计划一、专业名称计算机应用二、专业代码071100三、招生对象与学制(一)招生对象应往届初中毕业生(二)学制三年制(含顶岗实习一年)四、培养目标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具体要求如下:1、具备常用软件的操作能力。

2、具备自学能力,能在短时间内快速熟悉一个新软件。

3、具备基本的办公软件的使用能力,能达到办公要求。

4、具备图像处理能力,并能完成广告的制作。

5、具备网站建设及维护能力。

6、具备影视后期的处理能力。

五、职业能力描述(一)基本知识要求1、文化基础知识:具备本专业中职生必备的德育、语文、英语、体育、音乐及人文素养等基础知识。

2、专业基础知识1)掌握计算机常用应用软件的基础知识。

2)掌握计算机软硬件安装、维护专业知识。

3)具备常用办公软件的使用、信息处理的能力。

4)具备常用排版软件的使用能力。

5)具备图像处理及广告制作能力。

6)具备动漫制作及网站制作能力。

7)具备影视后期处理的能力。

(二)职业素质要求1、树立正确的职业思想,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质、道德修养和法律素养。

/2、具有自我管理、自我领导、自我完善意识,以及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客户服务意识。

3、具备热爱祖国、关心集体、乐于助人、诚实守信的道德修养,有良好的竞争意识,有较强的事业心、责任感。

4、具备学习能力、自主创新能力和自省、自控、抗挫等社会能力,思想品质积极、健康、向上。

5、初步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就业观和人生观,做到个人价值观与集体价值观的衔接统一。

(三)核心技能要求1、公共文化基础能力:具备基本的读写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沟通能力、合作与竞争能力,养成吃苦耐劳的精神,具有社会责任感。

2、公共专业技能:具备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具备一定的排版能力,具备图像处理、广告制作、动漫制作、网站设计及室内装潢设计等能力,能够对计算机进行组装与维护,能有效的对信息进行科学管理。

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索

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索

法 , 学生 分 为若 干 个 小 组 , 将 每个 小 组选 出 一 名 组
能力 ll 网络 操 作 系统 l I编程、网站运营
专 业 顶 岗
发 展 。主要有 以下 四种 :
() 1 启发 式 : 过列举 有趣 的案例 启发 学生学 习 通 的兴趣 , 然后 顺其 自然 的引入课 堂知 识点2 多媒 体演示 法 : 算机课 程一 般配有 多媒 体 计
() 2 网络 数据 库 : 建数 据 库 和 表 、 创 表数 据 的基
本操作 、 简单 数据 库 查 询 、 复杂 数 据库 查 询 、 图和 视 游标 、 T—s QL语 言 、 引和 数 据 完整 性 、 储 过 程 索 存
和触 发器 、 份 恢 复 以及 数 据 库 安 全 性 、 合 应 用 备 综
络 操作 系统 、 网络 数据 库 、 网络编程 、 网站运 营等 , 负 责 网站 上信 息 的收 集 、 辑 、 营 、 编 运 推广 及 网上 信 息
的 及 时 发 布 、 新 、 据 服 务 器 以 及 应 用 系 统 的 运 更 数
电子商 务 网站 的建 立 、 网站项 目安全 管理 , 5 学 共 个
区 的 选 取 与 编 辑 、 层 效 果 与 样 式 处 理 、 字 特 效 处 图 文 理 、 彩 调整 与绘 制 图像 工 具 、 板 与 通 道 处理 、 色 蒙 路
径 与形 状 、 图 与 修 图工 具 、 镜 特 效 的 应 用 , 9 抠 滤 共
个 学 习情境 。
() 2 网页 设计制 作能 力 : 主要课程 有 网站美 工设
( 自选 信息 管理 系统设计 ) 共 1 学 习情 境 。 , 0个
( ) 页设 计 与 网站 建 设 : 页设 计 基 础 、 3网 网 HT—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信息化教学改革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信息化教学改革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信息化教学改革1. 引言1.1 研究背景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计算机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技能。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化教学已经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趋势。

传统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模式存在着诸多问题,如老师讲授内容枯燥无味、学生学习效果不佳等。

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进行信息化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信息化教学改革可以通过引入互联网技术、多媒体教学手段、虚拟实验室等方式,使课程内容更加生动形象,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信息化教学可使教学过程更具互动性和灵活性,促进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和交流,提高教学效果。

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将探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信息化教学改革的相关问题,旨在探索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升课程教学质量和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2 研究目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信息化教学改革,旨在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

通过信息化教学改革,可以更好地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信息化教学改革还可以促进教学资源共享和教学方法创新,提高教学效率,实现教育教学的智能化、个性化和多样化发展。

通过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信息化教学改革进行研究,可以进一步完善教学体系,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质量,推动教育教学的现代化进程。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如何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进行信息化教学改革,以及如何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3 研究意义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计算机专业的基础课之一,其在培养学生计算机基本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当前,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信息化教学已经成为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

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进行信息化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

信息化教学可以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的多元化和灵活性。

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改革方案

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改革方案

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改革实施方案目录引言 ------------------------------------------------------------------------------------------------------------------ 3一、课程体系改革------------------------------------------------------------------------------------------------ 41.1、办公软件应用模块 ---------------------------------------------------------------------------------- 41.2、计算机平面设计与制作模块 ---------------------------------------------------------------------- 41.3、组装与维护维修模块 ------------------------------------------------------------------------------- 41.4、计算机网络构建与维护模块 ---------------------------------------------------------------------- 51.5、网站建设与维护模块 ------------------------------------------------------------------------------- 5二、一二一二的教学模式 -------------------------------------------------------------------------------------- 6三、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 -------------------------------------------------------------------------------------- 6四、实训条件的改善和实训手段的提高是计算机实践教学改革的保障 --------------------------- 7五、师资队伍建设是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根本------------------------------------------------- 7六、尽量采用项目型教材和任务引领型教材 ------------------------------------------------------------- 8七、采用集体备课方式 ----------------------------------------------------------------------------------------- 9八、学生实践和实习问题 -------------------------------------------------------------------------------------- 9引言教学改革是学校改革的核心,是提高教学质量,提升人才培养工作水平,顺利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唯一途径。

《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

《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
1 . 2 设 计 思 路
教 学 内容 分为 计算 机 常识 与组 装 、 wo r d 2 0 1 0技 能 、 P o w e r P o i n t 2 0 1 0技能 、 E x c e l 2 0 1 0技能、 常用 软件应用 为主要 内容 , 从企业 ( 吉利 集 团) 角度出发 . 为每一章设置企 业工作情境 . 包括: 技术 服务部为各 办公 室选购计算机 、 搭建常用软 、 硬件 平 台、 人力 资源部制作 招聘计 划书 、 招聘费用预算表 、 招聘海报 、 建立企业 人事档案等 . 财务部制作 2 课 改简要思路 工资表 , 企划部制作企业宣传 P 等。 通过这些不 同部 门完成 的典型 本课程是按行动导向教学理念进行项 目 式教 学改革 的试 点课程 。 工作 任务 , 让学生在 “ 做” 中“ 学” 到将计算机应用于实 际工作 中的能 通过在多个专业试 点 . 我们按照项 目 教 学的要求 . 创 设了行动导 向的 力。 项 目教学 . 不仅将计算机基础的相关知识有机 地融人到工作任务 . 还 1 ) 技术服务部——计算机常识与组装 结合 学生所处 的不 同时期 、 不 同状态 以及 正在学 习的不 同内容 。 有针 任务 1 为各 办公室选 购台式机 对性 的嵌 入了影响学生就业的职业 素质 的培养单元 . 进一 步地加强 了 任务 2为企业员工选购笔记本和配置操作系统 项目 教 学的职业 针对 性。在项 目 教学 的实施 中, 我们从 四个 方面加强 2 ) 人事部——wo r d 软件实战 了课 堂互 动的设计 . 并 采用过程评价 与结果考核相结合 的多方评 价方 任务 1 制作招聘计划 书封 面和扉 页 法, 调动学 生参 与教学 活动的积极性 . 有效提高 了教学效果 。 任务 2 制作招聘费用预算表 任务 3制作招聘海报 3 课 程 目标 任务 4 招聘计划书整体编排 为 了培养非计算机专业学生 的计算机素质 . 使学生具备必需 的办 任务 5批量制作实习员工证件 公 自动化软件操作能力和 i n t e me t 应用 能力 . 并使之与本专业相结合 . 3 ) 宣传部—— P 0 w e r p o i n t 软件实战 以适用于实际工作需要 任务 1 制作吉利集团企业宣传演示文稿 通过本课 程的学习 . 使学生 具备必要 的计算 机文化基 础 : 能够较 任 务 2制作“ 吉利汽车产品展示” 演示文稿 熟练地使 用计算机 收集 、 整理 、 处 理信息 ; 能够熟练地 运用 WO R D软 4 ) 人事部- -E x c e l 软件实战 件处理文档和表格 :能够熟练地运 用 E X C E L软件处理复杂表格和数 任务 1建立企业人事档案 据; 能够应用 P P T进行演示文稿的制作和演示 : 能够较熟练 地安装管 任务 2制作人事档案之工资表 理程序 、 管理维护 文件及文件夹 : 能够完成个人计算 机 的上 网设置和 任务 3统计与分析企业 人事档 案 基本的查防病毒操作 任务 4饮料店销售统计 3 . 1 知识 目标 5 ) 行政办公室一常用软件应用 ( 1 ) 掌握与本课程内容相关的基本 概念 、 基础知识 ; 掌握计算机 的 任务 1 保持电脑健康 ( 下转第 1 6 9页) 基本操 作方法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课程体系建设综述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课程体系建设综述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课程体系建设综述引言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是当前高校中备受瞩目的专业之一。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对优秀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

为了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优秀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各高校纷纷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课程体系建设。

本文将对这些改革与建设进行综述。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传统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

然而,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单纯的课堂教学已经无法满足行业对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的需求。

因此,高校纷纷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

实践教学的重视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高校普遍加强了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不仅可以通过实际项目开发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

高校通过与企业合作、实验室建设等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提升其实际操作能力。

项目驱动的人才培养模式传统的课程设置主要以教师为中心,缺乏与实际项目开发的结合。

为了更好地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高校纷纷引入项目驱动的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与企业合作,学生能够参与实际项目的开发与实施,提升其项目管理和团队协作能力。

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应对复杂的实际工作环境。

课程体系建设为了更好地培养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各高校纷纷对课程体系进行了建设,以使学生能够掌握相关技术和知识。

强化基础课程基础课程是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

为了使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高校对基础课程进行了强化。

这些课程包括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数据结构与算法等。

通过深入的基础课程学习,学生能够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并为后续的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拓宽专业课程除了基础课程外,高校还拓宽了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专业课程设置。

这些课程旨在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各种技术和知识,提高其综合能力。

这些课程包括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网络技术、软件工程等。

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方案

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方案

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改革方案—、指导思想:突出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服务为宗旨,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学习的成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升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牢固的基础,实现职业教育的LI标。

同时,促进我部内涵的发展及教师的成长发展,使计算机部形成品牌,办出专业特色。

二、组织机构:我部成立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工作小组,负责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的指导、服务、咨询、具体操作、实施。

负责人:曹丽丹工作小组:康淑芬焦庆辉陈艳蕊贾敬肖彭秀卿王安杰三、目前存在问题1、计算机专业教师教学任务重,感觉到成天只忙于教学,应付教学,无法开展第二课堂,无法和学生进行计算机应用的开发。

2、汁算机课程的教学内容与软硬件的发展和社会需求有一定的差距,且教材内容严重滞后。

3、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与机房条件、教师队伍、学生素质、教学评价等相关)。

4、师资力量及其水平等因素的制约了理论课、实践课、项LI实训课的衔接问题。

四、课程改革的口标在课程改革研究中,其U标定位是最基础最重要的,它直接关系到课程结构、专业口径、人才培养LI标乃至教学方法实施等问题。

在课程改革LI标选择上,不仅要有助于学生树立符合市场机制的就业观念,增强学生的就业素质,同时乂不能以浪费教育资源为代价。

通过课程改革,使学生既有较强的实践能力,乂有较强的就业弹性和广泛的适应性。

因此,就计算机课程改革在口标定位上,我们认为应充分考虑学生能多次就业、转岗的需要,坚持“宽基础、多方向、卑基础、强技能”的原则,实施“做中教, 做中学”。

既掌握一类职业岗位共同的专业理论,乂能在这些专业理论基础上把已形成的能力在相应职业岗位范围内发生转移,达到上岗无须过渡,转岗不必培训之口的。

具体是:1.突出专业课程的职业倾向性,以职业能力作为配置课程的基础,使1学生获得的知识、技能真正满足职业岗位的需求。

2.注重与人文学科的结合。

基础理论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以掌握概念,强化应用为重点;专业知识强调针对性和实用性。

《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

《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

《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摘要】本文以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出发,探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课程标准的制定。

对《计算机应用》课程的课程定位、课改思路、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四方面的改革,以便提高这门课的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教学改革;课程目标;《计算机应用》1 课程定位和设计思路1.1 课程定位本课程是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的基础课程之一,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可以满足和适应信息化社会对大学生基本素质的要求,大力推动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培养大批熟练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的高科技人才。

同时,计算机基础课也是进一步学习和掌握其它计算机知识的坚实基础,是学习其他专业知识的重要工具。

1.2 设计思路计算机应用基础是各专业学生就业后从事主要工作岗位的必备应用技能。

本课程直接支持通用能力中的数字应用、信息处理等能力的培养,通过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自我学习能力与人交流的能力。

这些都是最为重要和基本的能力,应当作为通用类课程和必修课程。

本课程立足于使高职高专学生掌握基本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具备作为信息社会从业者所必需的通用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奠定基础;使学生初步具备在信息社会环境中生存、工作与持续发展的能力。

其中“高等” 的体现是让学生不是仅仅具有操作技能的技工,而是初步具有基本理论、概念的高技能型应用人才,非简单、熟练操作工。

而计算机基础的相关理论概念体现在多领域、多学科和技术多样性上。

1.3 工作任务按照信息素质能力和职业教育的发展要求,打破原有课程体系结构,重新优化、组合、整理为个5个学习情境,设计了若干基于工作过程的任驱动式的实训项目,通过“做中学”、归纳、扩展以及思考与实训等环节,培养高技能专门人才所需的信息技能。

2 课改简要思路本课程是按行动导向教学理念进行项目式教学改革的试点课程。

通过在多个专业试点,我们按照项目教学的要求,创设了行动导向的项目教学,不仅将计算机基础的相关知识有机地融入到工作任务,还结合学生所处的不同时期、不同状态以及正在学习的不同内容,有针对性的嵌入了影响学生就业的职业素质的培养单元,进一步地加强了项目教学的职业针对性。

计算机课程改革方案

计算机课程改革方案

计算机课程改革方案引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对于青少年学生而言,计算机课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为了适应社会需求和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素养,有必要对计算机课程进行改革和优化。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计算机课程改革方案。

一、背景分析:介绍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在社会中的应用以及计算机课程的现状。

二、目标设定:明确计算机课程改革的目标,如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等。

三、课程内容调整:根据社会需求和学生特点,优化计算机课程的内容,使其更加贴近实际应用和学生兴趣。

四、教材更新:针对现有的计算机教材,结合最新的科技进展进行更新,保证教材的时效性和实用性。

五、教学方法改进:介绍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实验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六、师资培训:提出师资培训的计划,使教师了解最新的计算机技术发展动态,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

七、实践机会扩展:通过与企业、社会组织等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使他们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

八、评估方法改革:设计科学合理的评估体系,从考试为主向综合评估过渡,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九、校企合作:积极推动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共同开展项目,为学生提供更多就业和实习机会。

十、外部资源整合:整合社会各方资源,如图书馆、网络资源等,充分利用外部资源,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

结论:通过对计算机课程改革方案的探讨,可以看出计算机课程的改革不仅需要教育部门和学校的支持,还需要各方共同努力。

我们要紧跟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素养,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效推进计算机课程的改革,培养更多的计算机人才,为社会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

基于1+X证书制度下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课证融合”教学改革

基于1+X证书制度下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课证融合”教学改革

基于1+X证书制度下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课证融合”教学改革高等教育是培养人才和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而高职教育作为我国人才培养体系中的一部分,其教学改革与发展对国家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在教学改革方面不断探索创新,在“1+X证书”制度下,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也在进行“课证融合”教学改革。

这一教学改革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还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推动高职教育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方向发展。

一、1+X证书制度下的高职教育改革“1+X证书”制度是指学生在主修专业基础上,通过取得与主修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并积累一定的学分,可以向相关专业转入、升学深造和就业的制度。

这一制度的实施,为高职教育带来了新的变革机遇,也为高职教育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新的契机。

在这一制度下,高职院校更加关注学生的实际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培养,鼓励学生通过职业技能鉴定和相关证书的获得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和就业能力。

这也使得高职专业教学更加关注实用性和职业导向,突破了传统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加强了与各行业实际需求的对接。

二、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课证融合”教学改革的背景与意义计算机应用专业是高职院校中一类重要的专业,也是与时代发展密切相关的专业。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培养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

在这一背景下,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的“课证融合”教学改革应运而生。

这一教学改革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整合课程教学和相关证书培训,促进学生在课程学习中获得更多的实际技能和专业知识,提升其职业素养和竞争力。

这种“课证融合”教学改革也有助于实现教育和职业培训的有机结合,为学生未来的就业和发展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1. 优化课程设置,与证书要求对接在“课证融合”教学改革下,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需要对课程设置进行优化和调整,将课程与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和技能等级证书要求进行对接,确保学生在课程学习中能够获得更多的实际技能和专业知识。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教学改革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教学改革
! "" # 年第 $! 期% % % % % % % % % % % % % 职业技术教育( 教学版) % % % % % % % % % % % % % % 第 !) 卷 % % % % % % % % % % % *+,-./+&-0 -&1 .2,3&/,-0 214,-./+&% % % % % % % % % % 总第 67# 期% % % % % % % % % % % % % % % % (.89:;<=> ?8@89A:;) % % % % % % % % % % % %
&’( $! , !""# *’5( !) B8=8A95 &’C 67#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教学改革
敖桂文
(黑龙江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黑龙江 牡丹江% EG)"EE )
摘要: 针对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中存在的众多问题, 应树立面向学生、 以学生为中心 的课程设计思想和教学思想。理论课程教学要精理论、 多实践; 开设的课程应当站在时 代的前沿; 进行 “ 模块化” 教学, 使不同方向、 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掌握一技之长。同时, 要改革实训和教学手段,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关键词: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 教学改革; 学生 中图分类号: B6!$ ( ") %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E""7 D $!EF ( !""# ) $ ! D "" )! D "! % % 一、 课程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一) 指导思想 认真落实 《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 育人 才培养工作的意见》 的文件精神, 坚持以育人为根 本, 以研究型教学模式为方法, 以培养学生的全面 素质、 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重点, 把理论研究和 教育实践相结合, 积极探索产、 学、 研结合的人 才 培养模式。按照有利于学生基本素 质提高, 有利 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 有利于教育教学规律贯 彻 的原则设计人才培养方案, 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 高素质应用性人才。 (二) 改革目标 课程设置必须充分 体现以学生为 中心, 从高 职教育的基 本特征 和职业 岗位群 的实际 需要 出 发, 按照 “ 实际、 实用、 实践” 的原则, 改革专业的教 学内容、 课程体 系、 教学方法和手段, 强调理论 和 实践的紧密结合, 积极探索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培 养模式。 二、 课程教学改革设想 (一) 理论课程教学要 “精理论, 多实践” 高职高专主要培养 技术型人才, 理论课程 的 开设主要是为实践服务, 所以教材的选择应当 尽 量以浅显易懂为主, 增加实践教学的比例, 切实做 到 “ 精理论, 多实践” 。 (二) 课程内容要反映行业发展新动向 可以通过社会调研和定期组织教师深入公司 企业进行考察, 把握计算机技术发展的最新动向, 使课程及时反映当前 /. 行业发展新内容。 (三) 实行 “模块化” 教学 把专业课程按 “小方向” “ 大模块” 、 进行设置, 以实用为主, 着重培养学生计算机操作技能。 E C 确定培养人才方向: 微机操作员、 微机维护 与维修、 网页制作、 计算机辅助设计等方向。 ! C 教学模块设 置: 按培养 人才方向和社 会需 求把原有的课程和增设的新课程划分为基础模块 和专业模块开设的课程。其中专业模块又分为专 业基础模块、 专业选修模块、 辅助 设计模块、 网络 设计模块。基础模块: 美术学、 政治、英语、 体育。 专业基础模块开设的课程有: 微机操作、 微机组装 及维护。专业选修模块开设的课 程有: 常用 工具 软件的应用、 多媒体技术。辅助设计模块开 设的 课程有: 平面设计、 辅 助设计、 动 画设计。网 络技 术模块开设的课程有: 网络应用技术、 H0-I3 动画 设计、 1A89JK89L8A 、 *M 、 -IN 。 $ C 教学方式: 打破原有的教学方式, 每个模块 进行后要根 据岗 位群的 要求进 行实际 的综合 实 训, 然后让学生考取相应的技能岗位证书。 (四) 实训的改革与设想 把半年实训改革为 “ 引进来、 走出去” 的教学 实践。 “ 引进来” 就是把专家项目引进校园由企业 专家、 教师、 学生共同实施一个完整 “ 项目” 工作的 全部或部分, 即采用 “ 项目教学法” 。

计算机应用专业改革方案

计算机应用专业改革方案

计算机应用专业改革方案现阶段,模块化教学管理改革已成为各项工作的重心,针对计算机应用专业,主要从以下方面开展工作的重心,针对计算机应用专业,主要从以下方面开展工作逐步实施。

一.统一思想,开展专业调研提高计算机应用专业组对目前我们计算机应用专业的认识尤为关键,目前我校计算机应用专业面对市场到底具备的竞争力核心技术是什么,,学生到底能够从事什么行业,都值得反思,对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建设,进行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在此基础上各专业课教师,尤其是核心专业课教师,以及专业带头人,必须广泛开展市场调研,了解该行业的最新动态,理解行业相关技术,以及市场对谬论专业的需求,开展专业的调研,并形成专业调研报告。

建议成立专业调研小组,由2-3人组成,开展调研,形成报告,经相关人员论证形成,时间一个月左右(11月21日—12月21日完成)。

二.确立培养目标,科学论证据专业市场调研报告,依据中专生现状,结合师资状况,由专业组讨论形成计算机应用专业培养目标,征集行业与教育专家意见,进行论证后形成计算机应用专业培养目标。

建议:邀请相关行业专家,对我校培养目标进行论证,同时可以征求相关教育专家,如高校老师的意见。

(时间半个月,12月22—元月7日)三.依据培养目标,进行课程体系改革养目标确立后,原有课程体系须加以修订。

成立课程体系改革小组,从课程的设置,课时量,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毕业设计、项目教学、顶岗实习等各个环节进行科学合理安排,科学论证后形成独特的课程体系。

建议:课程体系修正后,应至少进行二次论证,方正相关教师据现有资源应进行讨论,并讨论通过(时间约半个月,元月7日—元月20日)四.依据课程体系与目标,修订方正教学大纲课程体系确立后,应对各专业课的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的梳理,突出重点删减冗杂,并形成各专业课的阶段性目标,对大纲进行修订涉及其它文化课,课程大纲的,则教务处协调。

由计算机应用组与文化课教师沟通,单独高等议政专业的文化课教学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改革方案一、指导思想:突出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服务为宗旨,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学习的成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升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牢固的基础,实现职业教育的目标。

同时,促进我部内涵的发展及教师的成长发展,使计算机部形成品牌,办出专业特色。

二、组织机构:我部成立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工作小组,负责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的指导、服务、咨询、具体操作、实施。

负责人:曹丽丹工作小组:康淑芬焦庆辉陈艳蕊贾敬肖彭秀卿王安杰三、目前存在问题1、计算机专业教师教学任务重,感觉到成天只忙于教学,应付教学,无法开展第二课堂,无法和学生进行计算机应用的开发。

2、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内容与软硬件的发展和社会需求有一定的差距,且教材内容严重滞后。

3、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与机房条件、教师队伍、学生素质、教学评价等相关)。

4、师资力量及其水平等因素的制约了理论课、实践课、项目实训课的衔接问题。

四、课程改革的目标在课程改革研究中,其目标定位是最基础最重要的,它直接关系到课程结构、专业口径、人才培养目标乃至教学方法实施等问题。

在课程改革目标选择上,不仅要有助于学生树立符合市场机制的就业观念,增强学生的就业素质,同时又不能以浪费教育资源为代价。

通过课程改革,使学生既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又有较强的就业弹性和广泛的适应性。

因此,就计算机课程改革在目标定位上,我们认为应充分考虑学生能多次就业、转岗的需要,坚持“宽基础、多方向、厚基础、强技能”的原则,实施“做中教,做中学”。

既掌握一类职业岗位共同的专业理论,又能在这些专业理论基础上把已形成的能力在相应职业岗位范围内发生转移,达到上岗无须过渡,转岗不必培训之目的。

具体是:1.突出专业课程的职业倾向性,以职业能力作为配置课程的基础,使1学生获得的知识、技能真正满足职业岗位的需求。

2.注重与人文学科的结合。

基础理论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以掌握概念,强化应用为重点;专业知识强调针对性和实用性。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3.强化学生职业能力训练,综合开发学生的职业能力。

强化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就业上岗和职业变化的适应能力,实现“多证书”制度。

4.在2009年的基础上在计算机应用专业课中继续深入开展项目教学,总结经验,提升教学效果。

同时增强课程的灵活性,形成模块化、弹性化的课程体系,适应行业和社会对应用人才规格多变的需求。

5.研究课程设置的方法,发挥外聘专家和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作用,由企业、学校联合调整、选定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走“订单式”培养是课程改革的重要途径。

五、课程改革的思路课程改革的主要思路是在项目教学的基础上采用一体化模块式教学改革的方案,突出地体现出“教学模式的串行化,教学内容模块化,教学形式一体化,教学手段多样化”的特点。

传统的专业课程教学采用按学期并行推进的模式进行,而串行制教学模式是将专业课程模块化、项目化,采用串行式推进,贯穿于整个学期的课程教学中。

即学校所有专业理论及技能课程和实验实习都在实习室进行,将各课程模块化串行推进,采用项目化集中授课、理实一体化教学,对学生进行分项教学,逐项训练、逐项考核,合格后才可以进入下一项目课程的教学训练。

对于计算机应用专业,我们将该专业教学内容分成WORD/EXCEL2000、PHOTOSHOP、计算机原理、数据库应用基础、FLASH、计算机组装与维修、网页制作技术、组网技术、VB等若干几个训练项目,每个项目都将形成校本教材。

教学内容模块化是指根据培养目标,将各专业的教学内容具体划分为三大模块,即文化基础模块、专业技能模块和素质教育模块。

1、文化基础模块应按照提高学生素质,为专业课程服务及学生终身发展服务的功能定位,在够用与必须的前提下,根据不同专业,实行分层次要求改革,突出专业文化和人文素养的渗透、融合,语文突出基础知识、应用文写作,英语突出口语、数学突出计算、德育突出职业指导,按南京市文化课会考要求操作。

2、素质教育模块应结合大德育理论,为学生就业服务,其中主要包括各类德育课程的开设、养成教育、情感教育、文明礼仪教育、感恩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就业指导等。

3、专业技能模块则根据不同专业特点,由若干子模块构成,每个子模块又由一系列的课题组成。

而实施一体化模块式教学的切入点正是上述专业技能模块,对专业技能模块的规划是实行一体化模块式教学的关键。

教学形式一体化就是在进行专业技能模块教学时,在教师的组织下,按照目标教学法的要求进行互动式教学:即教师提出问题或布置需要学生完成的项目任务,并将所涉及的理论知识由教师组织传授,并在教师的指导下,以模块为核心,开展学习与训练,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

1、在一体化模块式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习教学相互穿插、渗透、融合,较好地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初步实现了现代工艺技术与工艺技能的结合,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2、一体化模块式教学将专业理论教学和专业技能教学通过模块(课题)合而为一,教学内容衔接有序,不因重复交叉而产生重复教学,教师的平均课时量减少了,但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果反而有所提高,而且再也不见教学场地、设施设备的闲置情况,教学资源得到更加科学合理的配置和利用,因而使得教学效率大为提高。

所谓“教学手段多样化”,就是为更有效地进行计算机课程教学,改进教学方法,运用先进的现代化教学手段,不断改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借助专业优势,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媒介和手段,特别是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

教师要继续对新的课程体系进行课件开发,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各门课程的教学课件,改善教学效果,增加学生学习兴趣,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六、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的主要思路采用理实一体化模块式教学,学校所有计算机专业理论及技能课程和实验实习都在实验室进行,采取串行制、模块式、滚动式、理实一体化教学,对学生进行分项训练,逐项训练、逐项考核,合格后才可以进入下一项目训练。

主要思路如下:1、建立基于岗位的模块课程体系的思路体现“就业需要—确定岗位—确定能力(技能、技术)”的原则。

一个专业可以确立1~2个主要岗位和2~4个拓展岗位,不同专业的岗位可以交叉,但主次明确,目前我部计算机应用专业的主岗位为:计算机网络管理员、动漫作品制作员;拓展岗位有:多媒体作品制作员、计算机系统维护员等。

构建计算机类职业岗位基础平台(发展、基础)+岗位系列能力(技能、技术、能力、职业证书)课程体系,取消学科类基础课程。

2.串行制模块化课程的主要实施过程根据上学期末召开的专业部会议的具体工作意见,特别是对针对岗位需求、职业规格制定出各模块的授课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法、校本教材(或实践性教材)的大致框架等。

各责任教师在每模块教学前需制定出相应授课计划及校本教材等交信息工程部。

七、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根据计算机专业的培养方向,决定了本专业的特点。

为此,把计算机专业的课程按大类分为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技能课程、岗位课程三种类型,同时按照模块化课程结构将每类课程设置若干门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据此,调整教学计划,改革课程设置体系。

1、在学生一入校后,就培养其职业观念,首先开设介绍专业概述和专业基础的《专业概论》课程,进行专业思想教育。

将计算机类WINDOWS、WORD/EXCEL、POWERPOINT、INTERNET等教学内容整合成计算机专业基础教程,经过对于专业基础课进行的合并压缩,实施了课程整合。

2、专业理论课开发突出综合化。

将原《计算机应用基础》理论部分、《计算机原理》、《组装与维修》进行有机的、有侧重的、选择适用的部分进行合并整合为一门《计算机概论》课程。

并在网络专业穿插工程制图、电子电工基础实践等选修的综合性课程,经过这样课程设置调整后,切实做到了真正使理论与实际有机结合,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的有机结合,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有机结合,综合素质与专业能力的有机结合,既节省了教学课时,又提高了教学效果,突出了对学生综合专业素质的培养。

3、专业实践课开发突出实用性。

专业实践课不仅要保证足够的课时,而且要制定专业能力开发表,构建专业实践课新体系,并要适当拓宽专业面,注意本专业与其他相关专业的交融,以培养复合型技术人才。

以此为基础,将原设置的专业课进行调整合并为四大类:软件、硬件、程序设计、网络应用。

4、针对计算机科学不断发展,技术更新迅捷的实际,在专业课程内容的安排上,采取“活模块”设置模式。

网络应用类课程重点开设计算机网络技术、网页制作、电子商务;动漫设计类课程重点开设图像处理、动画制作、3DMAX等。

5、紧贴社会的要求进行课程内容的设置,把社会的需求和学生学习的需求有机统一,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所以我部将以校企合作班级的课改为课程改革的主攻方向,结合企业岗位需求及学生实际,引入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资源,参观调研、岗位见习,有步骤、有计划地同步开展课改实验,适时修正实施性教学计划。

6、根据中职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认知和能力水平,以及课程本身的对应关系所以我部将淡化过深理论、强化基本技能,以优化教材内容为主要目标,对教材做相应的处理,开发符合我部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能力目标的校本教材,争取一年出成果。

7、实训课程的改革,坚持以理论实践一体化为原则,以项目(任务)为驱动,与职业技能资格考核相挂钩,形成训练的系列,逐步做到实训教师与专业教师的互换。

坚持专业技能课坚持能力为本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以专业主干课程为基础,以项目课程为主体,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

我部已于9月份聘用三位教师任主干专业课程负责人,将实训项目、竞赛项目、校本课程开发融会一体,三者打通,消除障碍,避免重复劳动,可谓集小组之力,解课改之困。

8、改变考核方式、方法。

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非常明确,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以往的考试知识理论知识多,动手实践的机会少,出现了理论条条是到,可连安装普通软件都不会,打字还不如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等现象。

为此,我们已经尝试将计算机的部分考试改为上机考试,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考试要求。

八、强化技能训练课程计算机及应用专业是实践能力要求很强的一个专业,要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1、学生入校后,首先开始计算机基本概念和基础操作技能的训练,在计算机概论(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在课程安排上,加大操作训练。

同时,利用业余时间和晚自习增加技能训练。

2、单独设置专业实训课,着重培养学生的必须实践能力。

专业实训课的设置是加强学生专业知识、增强专业技能的一个切实可行的教学方式,3、优化专业实习教学。

对学生关于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有关计算机专业资格认证的考试或参加有关计算机专业知识的竞赛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