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学》-第七章课件
合集下载
针灸学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具有显著疗效。
针灸的优势
针灸治疗具有安全、简便、经济 、有效等优点,深受广大患者欢 迎。同时,针灸还对预防保健、 康复医学等领域具有积极作用。
2024/1/25
6
02 针灸基本理论
2024/1/25
7
经络学说
01
经络的概念、组成及功能
02
十二经脉的名称、循行部位及主治
03
奇经八脉的名称、循行部位及主治
消毒措施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对 针具、皮肤及医者手指 进行消毒。
针刺角度和深度
根据穴位和病情选择合 适的针刺角度和深度, 避免误伤内脏和血管。
行针手法
运用提插、捻转等手法 ,以增强针感、提高疗 效。
2024/1/25
13
艾灸操作规范
艾绒选择
选择纯净、无杂质的艾绒,制成大小合适的 艾炷或艾条。
灸法选择
03
国际针灸
针灸学已逐渐走向世界,成为全球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世界人民的健康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5
针灸学的地位与作用
地位
针灸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被誉为“中医之瑰宝”,在中
医临床中占有重要地位。
作用
针灸具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 扶正祛邪等作用,可用于治疗内 、外、妇、儿等各科疾病,尤其 对疼痛性疾病和功能失调性疾病
通过对古代文献的挖掘和整理,针灸理论体系得 到不断完善,为针灸临床实践提供了更加科学的 指导。
针灸临床应用的拓展
针灸治疗逐渐从传统的疼痛性疾病向内科、外科 、妇科、儿科等多领域拓展,取得了显著的临床 效果。
针灸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
3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针灸作用机制的研究提供 了有力支持,针灸对机体各系统、器官、组织的 作用机制逐渐被揭示。
针灸的优势
针灸治疗具有安全、简便、经济 、有效等优点,深受广大患者欢 迎。同时,针灸还对预防保健、 康复医学等领域具有积极作用。
2024/1/25
6
02 针灸基本理论
2024/1/25
7
经络学说
01
经络的概念、组成及功能
02
十二经脉的名称、循行部位及主治
03
奇经八脉的名称、循行部位及主治
消毒措施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对 针具、皮肤及医者手指 进行消毒。
针刺角度和深度
根据穴位和病情选择合 适的针刺角度和深度, 避免误伤内脏和血管。
行针手法
运用提插、捻转等手法 ,以增强针感、提高疗 效。
2024/1/25
13
艾灸操作规范
艾绒选择
选择纯净、无杂质的艾绒,制成大小合适的 艾炷或艾条。
灸法选择
03
国际针灸
针灸学已逐渐走向世界,成为全球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世界人民的健康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5
针灸学的地位与作用
地位
针灸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被誉为“中医之瑰宝”,在中
医临床中占有重要地位。
作用
针灸具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 扶正祛邪等作用,可用于治疗内 、外、妇、儿等各科疾病,尤其 对疼痛性疾病和功能失调性疾病
通过对古代文献的挖掘和整理,针灸理论体系得 到不断完善,为针灸临床实践提供了更加科学的 指导。
针灸临床应用的拓展
针灸治疗逐渐从传统的疼痛性疾病向内科、外科 、妇科、儿科等多领域拓展,取得了显著的临床 效果。
针灸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
3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针灸作用机制的研究提供 了有力支持,针灸对机体各系统、器官、组织的 作用机制逐渐被揭示。
面瘫ppt课件.ppt
一、概 述
1.面神经的分布路线:
西 医
面神经从桥脑(面神 经核)发出后,经内
范 听道及面神经管,由
畴 茎乳孔出颅腔,分布
于面部表情肌。
一、概 述
2.面神经在面神经管的主要分支 (1)岩大神经: 支配泪腺(自膝状神经节处分出); (2)镫骨肌神经: 支配镫骨,收缩耳膜(膝状N节与鼓索 之间分出); (3)鼓索神经: 支配舌前2/3味蕾及下颌腺分泌(在面神 经出茎乳孔上方约6mm处分出)。
一、概 述
另外,面瘫又可能是一些危急生命的神 经科疾病的早期症状,如脊髓灰白质炎或 Cuiilian—barre综合症,如能早期诊断, 可以挽救生命。针灸治疗面瘫历史悠久, 效果肯定,疗效多在90%以上。
一、概 述
定义: 面瘫是以口眼向一侧歪斜为主症的
病证,又称为口眼歪斜。相当于现代医 学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peripheral facial paralysis),最常见于贝尔麻 痹(bell palsy)。
的 口角 歪向健侧
鉴 别
伴随 无肢体偏瘫
歪向健侧 有肢体偏瘫偏感
病位 面神经核下 面神经核上
三、诊断、鉴别及辨证分型
1、风寒证有面部受寒史,一般无外感
辨 表证。舌淡,苔薄白,脉浮紧。
证
分
2、风热证继发于感冒发热、中耳炎、
型 腮腺炎之后伴有耳内、乳突轻微作痛,口干
小便黄,舌边尖红,苔黄腻,脉浮数。
四、面瘫的治疗
主 调所致。病变日久,筋络失养,可出现面
部筋肉挛缩拘急,发生“倒错”现象。
三、面瘫的诊断、鉴别 及辨证分型
三、诊断、鉴别及辨证分型
(一)症状
1.发病突然,常于夜间发病。 2.患侧面部板滞、麻木、松弛。 3.食物停留于患侧齿颊间。 4.患侧耳后、耳下、面部疼痛,舌前2/3味 觉减退或消失,听觉过敏。或伴有流泪、流 涎。
针灸学PPT课件完整版
针灸医学向世界传播
❖ 公元六世纪,针灸被传到东方和西方国家; ❖ 公元541年,针灸医学被传入朝鲜和日本; ❖ 公元17世纪,针灸传入欧洲(法国、德国、意大
利等); ❖ 1971向全世界公布针麻成功。 73年尼克松访华
掀起“针灸热”。 针灸在世界范围内传播。从业 人员达到 20余万 。
❖ 针灸医生培训:巳为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培训针灸医生,并有联合办学等多种模式。
针-银针-不锈钢针 ❖ 灸法的变化:八木之灸-艾叶-直接灸-间接灸-
雷火针-艾条灸-温针灸-温灸器等。 ❖ 针和灸互相补充。“针所不为,灸之所宜” ❖ “其治以针艾,各调其经气。”
具针种各
针灸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 上古至春秋时期:《足臂十一脉灸经》、《阴 阳十一脉灸经》。为迄今有关经络与灸法的最 早著作。该书有经无穴、有灸无针,对研究经 络学说的形成有重大意义。
❖ 宋金元时期,1026年:《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为北宋王惟一所著,考订了354个穴位。次 年,创铸了两具铜质人体经穴模型。作为教 学与观赏使用。
针灸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 南宋:王执中《针灸资生经》,重视灸术和 压痛点取穴。
❖ 金元:窦汉卿《标幽赋》提出“八脉交会 穴”。
❖ 元代公元1341年:滑伯仁《十四经发挥》三 卷。首次将奇经八脉中的任、督两脉与十二 经脉相提并论,合称“十四经穴”。发展了 经络腧穴的理论。
❖ 清代: 吴谦《医宗金鉴》、李学川《针 灸逢源》经穴361个、廖润鸿《针灸集成》 为代表作。 1840年-民国,针灸的衰落期。近代承淡 安先生:中国针灸事业的复兴者、开拓与 传播者。
现代针灸医学的复兴与普及
❖ 毛泽东: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 努力发掘,加以提高。
针灸学PPT课件
针灸学还可用于妇科疾病、五官科疾病、 皮肤科疾病等其他疾病的治疗。
02
针灸基础知识
经络系统
01
02
03
04
经络是人体内运行气血的通道 ,包括经脉和络脉两大部分。
经脉是纵行的主干,络脉是横 行的分支。
经脉大多分布在人体的深部, 络脉则逐渐表浅。
经络系统将人体内外、脏腑、 肢节联结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以保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
准备器具
确保使用一次性无菌针具, 并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
针灸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01
02
03
04
定位穴位
准确找到穴位,避合 理控制针刺深度,防止损伤重
要器官。
施针手法
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施针手法 ,如提插、捻转等。
观察患者反应
在针灸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 反应,如出现不适或异常,应 及时停止并采取相应措施。
针灸与推拿结合
针灸与推拿结合治疗可以缓解肌肉疼痛、关节僵 硬等症状,提高身体柔韧性和肌肉力量。
3
针灸与西医结合
针灸与西医结合治疗可以弥补西医治疗的不足, 提高治疗效果。例如针灸联合西医药物治疗抑郁 症、糖尿病等疾病。
THANKS
感谢观看
小儿遗尿
针灸治疗小儿遗尿主要选取气海、关元、中极等穴位,通过刺激膀 胱经和任脉,增强膀胱括约肌功能,改善遗尿症状。
04
针灸的注意事项与禁忌症
针灸前的准备
01
02
03
确定适应症
在针灸前,应明确适应症, 确保患者符合针灸治疗范 围。
患者沟通
详细了解患者病情、病史 和过敏史,告知患者针灸 治疗的目的、效果和可能 的风险。
针灸在肿瘤治疗中的辅助作用
针灸学ppt课件完整版
针灸学ppt课件完整版
contents
目录
• 针灸学概述 • 针灸基础知识 • 针灸治疗技术 • 针灸在临床的应用 • 针灸的现代研究与进展 • 针灸的安全与注意事项
01
针灸学概述
定义与历史
定义
针灸学是一门以中医理论为基础 ,运用针刺和艾灸等方法来调节 人体经络和脏腑功能,达到防治 疾病目的的医学学科。
高血压பைடு நூலகம்
针灸可调节神经系统,降低血 压。
外科疾病
颈椎病
刺激颈部相关穴位,缓解颈椎疼痛。
腰痛
刺激肾经相关穴位,缓解腰痛。
关节炎
刺激关节周围穴位,缓解关节疼痛。
骨折
针灸可促进骨折愈合,减轻疼痛。
妇儿疾病
痛经
刺激腹部相关穴位,缓解痛经。
乳腺炎
刺激乳腺周围穴位,缓解乳腺炎症状。
小儿腹泻
刺激腹部和手部穴位,缓解小儿腹泻。
02
针灸基础知识
经络系统
01
经络是人体内运行气血 的通道,包括经脉和络 脉两大部分。
02
经脉有十二正经和奇经 八脉,起着纵贯全身的 作用。
03
络脉有别络、浮络、孙 络等,是络于经脉之间 的分支。
04
经络系统在人体中起到 沟通内外、联系脏腑、 运行气血等作用。
穴位分类与定位
穴位是经络上的重要节点 ,分为经穴、奇穴和阿是 穴三类。
THANKS
感谢观看
小儿夜啼
刺激身体相关穴位,缓解小儿夜啼。
神经系统疾病
01
失眠
刺激头部相关穴位,调节神经功能 ,改善睡眠质量。
面瘫
刺激面部相关穴位,促进面部神经 功能恢复。
03
02
神经衰弱
contents
目录
• 针灸学概述 • 针灸基础知识 • 针灸治疗技术 • 针灸在临床的应用 • 针灸的现代研究与进展 • 针灸的安全与注意事项
01
针灸学概述
定义与历史
定义
针灸学是一门以中医理论为基础 ,运用针刺和艾灸等方法来调节 人体经络和脏腑功能,达到防治 疾病目的的医学学科。
高血压பைடு நூலகம்
针灸可调节神经系统,降低血 压。
外科疾病
颈椎病
刺激颈部相关穴位,缓解颈椎疼痛。
腰痛
刺激肾经相关穴位,缓解腰痛。
关节炎
刺激关节周围穴位,缓解关节疼痛。
骨折
针灸可促进骨折愈合,减轻疼痛。
妇儿疾病
痛经
刺激腹部相关穴位,缓解痛经。
乳腺炎
刺激乳腺周围穴位,缓解乳腺炎症状。
小儿腹泻
刺激腹部和手部穴位,缓解小儿腹泻。
02
针灸基础知识
经络系统
01
经络是人体内运行气血 的通道,包括经脉和络 脉两大部分。
02
经脉有十二正经和奇经 八脉,起着纵贯全身的 作用。
03
络脉有别络、浮络、孙 络等,是络于经脉之间 的分支。
04
经络系统在人体中起到 沟通内外、联系脏腑、 运行气血等作用。
穴位分类与定位
穴位是经络上的重要节点 ,分为经穴、奇穴和阿是 穴三类。
THANKS
感谢观看
小儿夜啼
刺激身体相关穴位,缓解小儿夜啼。
神经系统疾病
01
失眠
刺激头部相关穴位,调节神经功能 ,改善睡眠质量。
面瘫
刺激面部相关穴位,促进面部神经 功能恢复。
03
02
神经衰弱
针灸学PPT完整版ppt
要点一
要点二
小儿遗尿
针灸气海、关元、肾俞等穴位,可提高小儿膀胱括约肌功能,改善遗尿症状。
小儿哮喘
针灸定喘、肺俞、膏肓俞等穴位,可缓解小儿哮喘症状,改善呼吸功能。
要点三
04
针灸学注意事项
VS
有凝血功能障碍、皮肤感染、溃疡、瘢痕、肿瘤等患者不宜进行针灸治疗;妇女月经期、妊娠期不宜针灸;精神疾患、身体疲劳、剧烈运动后不宜立即进行针灸。
诊断标准
针灸治疗原则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针灸治疗
诊断标准
膝骨关节炎是一种以膝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为主要表现的疾病,患者常伴有膝关节积液、关节摩擦感等症状。
针灸治疗原则
以舒经活络、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为治疗原则,取膝关节局部穴位及下肢足阳明经穴位,采用留针、电针、拔罐等治疗方法。
膝骨关节炎的针灸治疗
针灸学的现代应用
02
针灸学基础知识
经络系统是针灸学的基础,包括经脉、络脉和经筋。
经络系统概述
十二经脉是经络系统的核心,包括手三阴经、手三阳经、足三阴经、足三阳经。
十二经脉
奇经八脉包括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
奇经八脉
经络系统
常用腧穴
介绍常用腧穴,如合谷、太冲、足三里、内关等。
xx年xx月xx日
针灸学ppt完整版ppt
目录
contents
针灸学概述针灸学基础知识针灸学临床应用针灸学注意事项针灸学发展现状与展望针灸学典型病例分析
01
针灸学概述
针灸学是一种古老而有效的中医治疗方法,通过刺激人体穴位来调节气血和脏腑功能,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针灸学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历经数千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非药物疗法之一。
要点二
小儿遗尿
针灸气海、关元、肾俞等穴位,可提高小儿膀胱括约肌功能,改善遗尿症状。
小儿哮喘
针灸定喘、肺俞、膏肓俞等穴位,可缓解小儿哮喘症状,改善呼吸功能。
要点三
04
针灸学注意事项
VS
有凝血功能障碍、皮肤感染、溃疡、瘢痕、肿瘤等患者不宜进行针灸治疗;妇女月经期、妊娠期不宜针灸;精神疾患、身体疲劳、剧烈运动后不宜立即进行针灸。
诊断标准
针灸治疗原则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针灸治疗
诊断标准
膝骨关节炎是一种以膝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为主要表现的疾病,患者常伴有膝关节积液、关节摩擦感等症状。
针灸治疗原则
以舒经活络、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为治疗原则,取膝关节局部穴位及下肢足阳明经穴位,采用留针、电针、拔罐等治疗方法。
膝骨关节炎的针灸治疗
针灸学的现代应用
02
针灸学基础知识
经络系统是针灸学的基础,包括经脉、络脉和经筋。
经络系统概述
十二经脉是经络系统的核心,包括手三阴经、手三阳经、足三阴经、足三阳经。
十二经脉
奇经八脉包括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
奇经八脉
经络系统
常用腧穴
介绍常用腧穴,如合谷、太冲、足三里、内关等。
xx年xx月xx日
针灸学ppt完整版ppt
目录
contents
针灸学概述针灸学基础知识针灸学临床应用针灸学注意事项针灸学发展现状与展望针灸学典型病例分析
01
针灸学概述
针灸学是一种古老而有效的中医治疗方法,通过刺激人体穴位来调节气血和脏腑功能,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针灸学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历经数千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非药物疗法之一。
最新《针灸学》 第七章10ppt课件
牙痛
1.病名含义:牙齿疼痛简称牙痛,有些文献中 亦称“齿痛”,是口腔疾病中常见的一个症状, 每因遇冷、热、酸、甜刺激发作或加剧。牙体本 身或牙齿周围的病变均可引起本症。如龋齿、牙 痛、牙宣、牙齩(yao)痈、骨槽风等都有不同程 度的牙痛。
2.与现代医学相应的病症:现代医学的龋齿、 牙髓炎、根尖炎、牙周炎和牙本质过敏等均见有 本症。
2.刘玲玲用针挑法治疗麦粒肿42例。治疗部位: 背部第l~12胸椎至腋后线范围内寻找反应点,多为 粉红色或暗红色充血性疹点。治疗方法:皮肤常规再挑治1次。结果:治疗二次后总有效率为 100%。
【附注】
1.疗效评价 麦粒肿初期,针灸可使其消肿 散结,已成脓者亦有止痛和促进早期排脓的效 果,但疗效不如初期,建议转眼科处理。
【病因病机】
1.病因由外感风热和内伤而致胃火、虚火上 炎,总因火热为患。
2.齿为骨余,为肾所主;手阳明入下齿中; 足阳明入上齿中。病位在齿,脏腑经脉涉及肾、 胃、大肠。
3.病理性质有虚、实之分,实证由风热、胃 火引起;虚证由肾虚火旺所致。
【辨证分型】
【治疗】
基本治疗: 治法:祛风泻火,通络止痛。以手足阳明经穴为 主。 主穴:合谷 颊车 下关 配穴及操作:
其他治疗
耳针法:选咽喉、心、下屏尖、扁桃体、轮1-6。 毫针刺,实证者强刺激,每次留针1小时。
【经验介绍】
l.赵蒲光用单刺扁桃穴治疗急性扁桃腺炎, 方法:单取患侧扁桃穴(下颌角下缘,颈动脉前 方,天容穴前下方0.5寸处),用2.5寸毫针向 扁桃腺方向直刺1.5~2寸(可刺入扁桃腺内)。 患者有胀重感向咽喉部放散,不留针,每日一次, 一般治疗三次即愈。针刺时注意颈动脉。结果: 87例中,痊愈61例,显效18例,好转6例,无效2 例,总有效率为97.7%。(赵蒲光.单刺扁桃 穴治疗急性扁桃腺炎87例。针灸临床杂志1994; 10(6):24)
面瘫
《针灸学》第七章 治疗各论--内科病症
面
试讲人
瘫
陶 静
内 容:
一、概述
二、病因病机
三、诊断、鉴别及辨证分型
四、治疗
五、注意事项
六、调摄护理
教学目标与要求:
1.掌握面瘫的临床表现、治疗原则、针灸 处方、配穴及方义。 2.熟悉面瘫的病因病机,针刺操作方法; 周围性面瘫与中枢性面瘫的鉴别。 3.了解面瘫的概念;面瘫的其他疗法,面 瘫的注意事项。
六、面瘫的护理调摄
1、面部避风寒、必要时戴口罩、眼罩;眼睑闭 合不全,灰尘容易侵入,每日点眼药水2-3次, 以防止感染。 2、每晚给温水湿热敷1次,可促进血运以疏通经
护 理 调 摄
络。
3、指导病人经常对着镜子进行面部肌群的功能
回复训练,多练习鼓腮、吹气、闭目、扬眉等表
情和动作,以促进面部肌群功能的恢复。 4、注意锻炼身体,加强体质。 5、治疗期间忌食辛辣、香燥、温热、滋腻之品。
一、概 述
西 医 范 畴
1.面神经的分布路线: 面神经从桥脑(面神 经核)发出后,经内 听道及面神经管,由 茎乳孔出颅腔,分布 于面部表情肌。
一、概 述
2.面神经在面神经管的主要分支 (1)岩大神经: 支配泪腺(自膝状神经节处分出); (2)镫骨肌神经: 支配镫骨,收缩耳膜(膝状N节与鼓索 之间分出); (3)鼓索神经: 支配舌前2/3味蕾及下颌腺分泌(在面神 经出茎乳孔上方约6mm处分出)。
遗症,(瘫痪肌肉的挛缩、面肌抽搐或连带
运动)并影响容貌。
一、概 述
另外,面瘫又可能是一些危急生命的 神经科疾病的早期症状,如脊髓灰白质炎
或Cuiilian—barre综合症,如能早期诊断,
可以挽救生命。针灸治疗面瘫历史悠久, 效果肯定,疗效多在90%以上。
面
试讲人
瘫
陶 静
内 容:
一、概述
二、病因病机
三、诊断、鉴别及辨证分型
四、治疗
五、注意事项
六、调摄护理
教学目标与要求:
1.掌握面瘫的临床表现、治疗原则、针灸 处方、配穴及方义。 2.熟悉面瘫的病因病机,针刺操作方法; 周围性面瘫与中枢性面瘫的鉴别。 3.了解面瘫的概念;面瘫的其他疗法,面 瘫的注意事项。
六、面瘫的护理调摄
1、面部避风寒、必要时戴口罩、眼罩;眼睑闭 合不全,灰尘容易侵入,每日点眼药水2-3次, 以防止感染。 2、每晚给温水湿热敷1次,可促进血运以疏通经
护 理 调 摄
络。
3、指导病人经常对着镜子进行面部肌群的功能
回复训练,多练习鼓腮、吹气、闭目、扬眉等表
情和动作,以促进面部肌群功能的恢复。 4、注意锻炼身体,加强体质。 5、治疗期间忌食辛辣、香燥、温热、滋腻之品。
一、概 述
西 医 范 畴
1.面神经的分布路线: 面神经从桥脑(面神 经核)发出后,经内 听道及面神经管,由 茎乳孔出颅腔,分布 于面部表情肌。
一、概 述
2.面神经在面神经管的主要分支 (1)岩大神经: 支配泪腺(自膝状神经节处分出); (2)镫骨肌神经: 支配镫骨,收缩耳膜(膝状N节与鼓索 之间分出); (3)鼓索神经: 支配舌前2/3味蕾及下颌腺分泌(在面神 经出茎乳孔上方约6mm处分出)。
遗症,(瘫痪肌肉的挛缩、面肌抽搐或连带
运动)并影响容貌。
一、概 述
另外,面瘫又可能是一些危急生命的 神经科疾病的早期症状,如脊髓灰白质炎
或Cuiilian—barre综合症,如能早期诊断,
可以挽救生命。针灸治疗面瘫历史悠久, 效果肯定,疗效多在90%以上。
最新《针灸学》-第七章课件PPT
虚脱,是以亡阴亡阳为特征的病证,是久病元 气虚弱、精气逐渐消亡而致。若因中风、大汗、 剧泻、大失血等导致阴阳离决者,称为暴脱。
针灸治疗以回阳固脱,苏厥救逆为原则,取督 脉及手厥阴经穴为主,针、灸并用,重用灸法, 针用补法。
高热
高热是指体温超过39℃的急性症状,中医文献所 称的“壮热”、“实热”、“日哺潮热”等,均属于 高热的范畴。其病因多由外感引起,亦有内伤发热者。 本节主要讨论外感发热的辨证及治疗。
郑怀岳利用针灸治疗暑热证12例。取穴:足三 里、中脘、肺俞、肾俞、大椎、风池、曲池、合 谷。壮热配风府、陶道、少商(出血);口渴配 太溪;烦躁配三阴交;咳嗽配太渊。操作:快速 进针,得气后视病情的需要行补泻手法,不留针, 如元阳不足下虚者,针后加药艾条灸,每穴2~ 3min。每日1次,7次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2~ 3天。结果显示:疗程最短7天,最长15天,平均 1O次左右。(郑怀岳.针灸治疗暑热证12例。 中医杂志1984;25(5):61)
本症与现代医学相应的病症可见于急性感染、急性 传染病、寄生虫病,以及中暑、风湿热、结核病等。
【病因病机】
【辨证分型】
【治疗】
基本治疗 治法:清泻热邪。以督脉、手太阴、手阳明经穴 及井穴为主。 主穴:大椎 十二井 十宣 曲池 合谷 操作及配穴:
其他治疗
【经验介绍】
王行素等应用针刺参与猩红热退热治疗55例。在 采用抗生素静脉点滴治疗的同时,每日加用针刺1次, 取穴为大椎、合谷、曲池、少商。操作:在大椎穴 用0.5寸毫针向上斜刺O.3寸,快速捻转2次,出 针。合谷、曲池用1.0寸毫针直刺O.7寸,用力、 快速捻转3次,出针。少商穴用0.5寸毫针点刺, 挤出少许血液。结果显示:55例患者,针一次后体 温在18小时内恢复正常者占53例,包括最早6小时 内恢复正常者1例。另2例在针二次后体温在30小时 内恢复正常。所有经针刺退热治疗的病例,体温恢 复正常后无1例回升。(王行素,等.针刺参与治疗 猩红热退热疗效观察。中国针灸1994;14(4): 21)
针灸治疗以回阳固脱,苏厥救逆为原则,取督 脉及手厥阴经穴为主,针、灸并用,重用灸法, 针用补法。
高热
高热是指体温超过39℃的急性症状,中医文献所 称的“壮热”、“实热”、“日哺潮热”等,均属于 高热的范畴。其病因多由外感引起,亦有内伤发热者。 本节主要讨论外感发热的辨证及治疗。
郑怀岳利用针灸治疗暑热证12例。取穴:足三 里、中脘、肺俞、肾俞、大椎、风池、曲池、合 谷。壮热配风府、陶道、少商(出血);口渴配 太溪;烦躁配三阴交;咳嗽配太渊。操作:快速 进针,得气后视病情的需要行补泻手法,不留针, 如元阳不足下虚者,针后加药艾条灸,每穴2~ 3min。每日1次,7次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2~ 3天。结果显示:疗程最短7天,最长15天,平均 1O次左右。(郑怀岳.针灸治疗暑热证12例。 中医杂志1984;25(5):61)
本症与现代医学相应的病症可见于急性感染、急性 传染病、寄生虫病,以及中暑、风湿热、结核病等。
【病因病机】
【辨证分型】
【治疗】
基本治疗 治法:清泻热邪。以督脉、手太阴、手阳明经穴 及井穴为主。 主穴:大椎 十二井 十宣 曲池 合谷 操作及配穴:
其他治疗
【经验介绍】
王行素等应用针刺参与猩红热退热治疗55例。在 采用抗生素静脉点滴治疗的同时,每日加用针刺1次, 取穴为大椎、合谷、曲池、少商。操作:在大椎穴 用0.5寸毫针向上斜刺O.3寸,快速捻转2次,出 针。合谷、曲池用1.0寸毫针直刺O.7寸,用力、 快速捻转3次,出针。少商穴用0.5寸毫针点刺, 挤出少许血液。结果显示:55例患者,针一次后体 温在18小时内恢复正常者占53例,包括最早6小时 内恢复正常者1例。另2例在针二次后体温在30小时 内恢复正常。所有经针刺退热治疗的病例,体温恢 复正常后无1例回升。(王行素,等.针刺参与治疗 猩红热退热疗效观察。中国针灸1994;14(4): 21)
针灸学ppt演示课件
• 经穴:分布于十四经脉上的穴位,总计361个,
双穴309个,单穴52个 • 奇穴:不归属于任何一条经脉,而有特殊的主
治功效的穴位 • 阿是穴:又称压痛点,天应穴,没有固定的名
称与部位
腧穴的治疗作用特点
远治作用
手三阴经
手太阴:肺、喉 手厥阴:心胃 手少阴:心
三经相同主治:胸部病
腧穴的治疗作用特点
经脉名称 井(木) 荥(火) 输(土)经(金) 合(水)
手太阴肺经 少商 鱼际
太渊
经渠
尺泽
手厥阴心包经 中冲 劳宫
大陵
间使
曲泽
手少阴心经 少冲 少府
神门
灵道
少海
足太阴脾经 隐白 大都
太白
商丘
阴陵泉
足少阴肾经 涌泉 然谷
太溪
复溜
阴谷
足厥阴肝经 大敦 行间
太冲
中封
曲泉
五输与五行的配属:阴井木,阳井金
经脉名称 井(金) 荥(水) 输(木)经(火) 合(土)
五腧穴
井:所出为井---分布于十指末端 荥:所溜为荥---分布于掌指或跖趾关节旁边 输:所注为输---分布于掌指或跖趾关节之后 经:所行为经---位于腕踝关节以上 合:所入为合---位于肘膝关节附近
合 经 输 荥 井
手三阴三阳五腧穴
足三阳三阴 井.荥.输.经.合
五输与五行的配属:阴井木,阳井金。
特殊作用
威灵,精灵--腰痛 四缝--疳积 外劳宫--落枕 任脉:回阳、固脱、强壮 督脉:中风、昏迷、热病、头面病
腧穴的主治规律
腧穴(十四经穴为主)的主治有一定的规律性, 主要有分经主治(四肢部经穴)和分部主治(头身 部经穴)两大规律。
(一)分部主治规律
双穴309个,单穴52个 • 奇穴:不归属于任何一条经脉,而有特殊的主
治功效的穴位 • 阿是穴:又称压痛点,天应穴,没有固定的名
称与部位
腧穴的治疗作用特点
远治作用
手三阴经
手太阴:肺、喉 手厥阴:心胃 手少阴:心
三经相同主治:胸部病
腧穴的治疗作用特点
经脉名称 井(木) 荥(火) 输(土)经(金) 合(水)
手太阴肺经 少商 鱼际
太渊
经渠
尺泽
手厥阴心包经 中冲 劳宫
大陵
间使
曲泽
手少阴心经 少冲 少府
神门
灵道
少海
足太阴脾经 隐白 大都
太白
商丘
阴陵泉
足少阴肾经 涌泉 然谷
太溪
复溜
阴谷
足厥阴肝经 大敦 行间
太冲
中封
曲泉
五输与五行的配属:阴井木,阳井金
经脉名称 井(金) 荥(水) 输(木)经(火) 合(土)
五腧穴
井:所出为井---分布于十指末端 荥:所溜为荥---分布于掌指或跖趾关节旁边 输:所注为输---分布于掌指或跖趾关节之后 经:所行为经---位于腕踝关节以上 合:所入为合---位于肘膝关节附近
合 经 输 荥 井
手三阴三阳五腧穴
足三阳三阴 井.荥.输.经.合
五输与五行的配属:阴井木,阳井金。
特殊作用
威灵,精灵--腰痛 四缝--疳积 外劳宫--落枕 任脉:回阳、固脱、强壮 督脉:中风、昏迷、热病、头面病
腧穴的主治规律
腧穴(十四经穴为主)的主治有一定的规律性, 主要有分经主治(四肢部经穴)和分部主治(头身 部经穴)两大规律。
(一)分部主治规律
针灸学ppt课件
29
晕针
预防措施(续)
饥饿或过度疲劳者,进食,体力恢复后针刺
适当的体位,尽可能采取卧位
取穴不宜太多,手法不宜过重
留针期间,密切观察病人的神色形态,询问 病人的感觉
治疗结束后,让患者休息片刻再离开,以免 发生延迟晕针
30
滞针 针刺意外的预防和处理
现象:行针或拔针时,医生觉捻转、提插、
1
主要内容
针灸方法 经络 腧穴 针灸治疗
2
教学目的与要求
刺灸方法 了解常用的针具;掌握毫针的进针方法及 常用的行针手法;熟悉针刺意外的处理措施;掌握常 用的艾灸方法
经络 了解经络系统的组成;掌握十二正经的命名、 分布规律、循行交接、表里关系及流注次序;了解奇 经八脉的特点及作用;了解经络的作用
对精神紧张者,做好解释工作,消除顾虑 应用捻转手法时,捻转角度不宜大,忌单向捻转
32
弯针 针刺意外的预防和处理
现象:
进针后,针身弯曲,针柄改变了刺入时的方向和角度, 捻转、提插及出针困难
原因:
医生进针手法不熟练,用力过猛、过速,致针尖碰到 坚硬组织器官
因不适而改变体位 针柄受到外力的碰击
出针困难,病人则感觉疼痛剧烈
原因:
精神紧张,针刺入腧穴后,局部肌肉痉挛 捻转角度过大,连续单向捻转,致肌纤维
缠绕针体
31
滞针 针刺意外的预防和处理
处理方法:
因精神紧张,局部肌肉痉挛引起者,延长留针 时间,邻近部位手指按压,或在附近再下一针
因单向捻转而致者,反方向捻转,出针
预防措施:
妊娠3个月以上,上腹部穴位以及一些能引起子宫收 缩的腧穴,不宜针刺 皮肤有感染、溃疡、斑痕或肿瘤的部位不宜针刺
晕针
预防措施(续)
饥饿或过度疲劳者,进食,体力恢复后针刺
适当的体位,尽可能采取卧位
取穴不宜太多,手法不宜过重
留针期间,密切观察病人的神色形态,询问 病人的感觉
治疗结束后,让患者休息片刻再离开,以免 发生延迟晕针
30
滞针 针刺意外的预防和处理
现象:行针或拔针时,医生觉捻转、提插、
1
主要内容
针灸方法 经络 腧穴 针灸治疗
2
教学目的与要求
刺灸方法 了解常用的针具;掌握毫针的进针方法及 常用的行针手法;熟悉针刺意外的处理措施;掌握常 用的艾灸方法
经络 了解经络系统的组成;掌握十二正经的命名、 分布规律、循行交接、表里关系及流注次序;了解奇 经八脉的特点及作用;了解经络的作用
对精神紧张者,做好解释工作,消除顾虑 应用捻转手法时,捻转角度不宜大,忌单向捻转
32
弯针 针刺意外的预防和处理
现象:
进针后,针身弯曲,针柄改变了刺入时的方向和角度, 捻转、提插及出针困难
原因:
医生进针手法不熟练,用力过猛、过速,致针尖碰到 坚硬组织器官
因不适而改变体位 针柄受到外力的碰击
出针困难,病人则感觉疼痛剧烈
原因:
精神紧张,针刺入腧穴后,局部肌肉痉挛 捻转角度过大,连续单向捻转,致肌纤维
缠绕针体
31
滞针 针刺意外的预防和处理
处理方法:
因精神紧张,局部肌肉痉挛引起者,延长留针 时间,邻近部位手指按压,或在附近再下一针
因单向捻转而致者,反方向捻转,出针
预防措施:
妊娠3个月以上,上腹部穴位以及一些能引起子宫收 缩的腧穴,不宜针刺 皮肤有感染、溃疡、斑痕或肿瘤的部位不宜针刺
针灸学ppt完整版
针灸学的发展趋势与挑战分析
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的发展,针灸学在临床应用 、基础研究等方面呈现出多元化、国 际化的趋势。
挑战分析
针灸学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技术更新 、人才培养、国际交流等方面的挑战 ,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
未来展望与建议
未来展望
针灸学作为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未来,针灸学将更加注重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推动针灸 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内科疾病
针灸可用于治疗内科 疾病,如感冒、咳嗽 、哮喘等。
妇科疾病
针灸可用于治疗妇科 疾病,如月经不调、 痛经、更年期等。
儿科疾病
针灸可用于治疗儿科 疾病,如小儿腹泻、 小儿遗尿等。
治疗效果评估方法
症状改善程度
通过比较治疗前后的症状改善程度来评估治 疗效果。
实验室检查指标
通过实验室检查指标的变化来评估治疗效果 。
针灸学的基本原理
01
经络系统
经络是针灸学的基础,它是由经脉和络脉组成的系统,是人体内气血运
行的通道。针灸通过刺激穴位,调节经络系统,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02 03
脏腑与经络的关系
脏腑与经络有着密切的关系,脏腑的功能可以通过经络反映出来,同时 ,经络的通畅也可以影响脏腑的功能。针灸通过刺激穴位,调节脏腑功 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发展历程与现状
发展历程
针灸学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从最初的砭石、青铜针到现代的银针、不锈 钢针,从最初的单一刺激方法到现在的多种刺激方法,从最初的简单治疗到现 在的复杂治疗,针灸学不断发展和完善。
现状
针灸学已经成为一门国际化的学科,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康复、保健等领 域。同时,针灸学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标准化、规范化等方面的问题。
4足太阴脾经
2023/5/9
经脉
经脉循行
1、体表:起于足大趾内侧端,沿足内侧、小 腿内侧胫骨后缘上行,在内踝上8寸交到足 厥阴经之前,上行于小腿及大腿内侧前缘, 经腹部和胸部前外侧,止于腋下第六肋间。
2、体内:属脾,络胃,挟咽,连舌本,散舌 下,支脉从胃上膈,注心中,与手少阴心经 相接。
2023/5/9
经脉
(二)病候
❖ 《灵枢·经脉》:是动则病,舌本强,食 则呕,胃脘痛,腹胀善噫,得后与气,则快 然如衰,身体皆重。
❖ 是主脾所生病者:舌本痛,体重不能动 摇,食不下,烦心,心下急痛,溏瘕泄,水 闭,黄疸,不能卧,强立(欠)股膝内肿、 厥,足大指不用。
❖ 脾之大络……实则身尽痛,虚则百节皆纵。
2023/5/9
经脉
(二)主要病候
❖ 应用:配血海主治月经不调。 配肾俞、中极、三阴交主治痛经。
❖ 操作:直刺1~1.5寸。 ❖ 备考:郄穴。
2023/5/9
经脉
阴陵泉 Yinlingquan SP9
定位: 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 取法:沿小腿内侧后缘由下往上推,
至胫骨向内上弯曲之处后下方凹陷 处。 主治:(1)腹胀,水肿,小便不利, 泄泻,尿失禁,黄疸。(2)茎中 痛,遗精,妇人阴痛。(3)膝痛。
2023/5/9
经脉
三阴交 Sanyinjiao SP6
定位: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面后 缘。
主治:[主治] (1)肠鸣,腹胀,泄 泻,消化不良。(2)月经不调,痛 经,经闭,赤白带下,阴挺,产后 血晕,滞产,不孕。(3)阳痿,遗 精,遗尿,疝气,小便不利。(4) 下肢痿痹,脚气。
2023/5/9
经脉
主治:(1)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崩 漏。(2)瘾疹,丹毒,皮肤瘙痒。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病亦称“甑(zeng)带疮”、“火带疮”、
“蜘蛛疮”、“蛇窠(ke)疮”等,又因每多缠
腰而发,也称“缠腰火丹”,相当于现代医学之
带状疱疹。其病原体为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致,
成簇的水疱沿一侧的周围神经或三叉神经的分支
分布,多伴有神经痛,好发于春秋季节,痊愈后
很少复发。
。
8
【病因病机】
【辨证】
【治疗】
基本治疗
治法:泻火解毒,清热利湿。以局部阿是穴及相应 夹脊穴为主。
主穴:局部阿是穴 夹脊
配穴及操作:
。
9
其他治疗:
【经验介绍】 【附注】 【小结】 【思考题】
。
10
痄腮
痄腮,又名“蛤蟆瘟”,是以发热、耳下腮 部肿胀疼痛为特征的一种急性传染性疾病。
【病因病机】
【辨证】
。
11
【治疗】
基本治疗 治法: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以手少阳、手足 阳明经穴为主。 主穴:翳风 颊车 外关 合谷 关冲 配穴及操作:
学龄前儿童多发。一般预后良好,但可并发睾 丸炎、脑膜炎。
。
15
扭伤
扭伤是指四肢关节或躯体的软组织损伤,如肌肉、 肌健、韧带、血管等扭伤,而无骨折、脱臼、皮肉 破损的证候。主要表现为受伤部位肿胀疼痛,关节 活动受限,多发于肩、肘、腕、腰、髋、膝、踝等 部位。
【病因病机】
【辩证】
。
16
【治疗】
基本治疗 治法:祛瘀消肿,舒筋通络。以受伤局部腧穴 为主。 主穴: 腰部:阿是穴 肾俞 腰痛穴 委中 踝部:阿是穴 申脉 丘墟 解溪 膝部:阿是穴 膝眼 膝阳关 梁丘 肩部:阿是穴 肩髃 肩髎 肩贞 肘部:阿是穴 曲池 小海 天井 腕部:阿是穴 阳溪 阳池 阳谷 髋部:阿是穴 环跳 秩边 承扶
。
4
【经验介绍】
l.王雪锋梅花针加拔罐治疗荨麻疹120例。取穴: 主穴为血海,配穴为曲地、足三里。方法:血海梅 花针叩刺加拔罐,余穴毫针刺。结果:痊愈104例, 显效1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6.7%。
2.李占东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荨麻疹32例。取 穴:曲池、血海、三阴交。每次选二穴,每穴每次 注入5%当归注射液2ml。10~50次后统计疗效,痊 愈23例,显效6例,好转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 96.9%。
。
13
【附注】
1.针灸对本病疗效显著。病情单纯者,单用针灸疗法, 一般均可治愈。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在集体单位,如幼儿园、小学等儿童比较集中的地方, 当发现有腮腺炎流行趋势时,在未得病的幼儿身上每天针一 次合谷穴,不留针,可起预防的作用,即使发病亦可减轻症 状。
3.一旦出现严重并发症,应积极进行综合治疗。
4.发现病人应及时隔离治疗至腮肿消退五天左右为止, 且流行期间应经常检查儿童腮部,有可疑者及时隔离观察。 治疗期间应卧床休息,饮食以流质或软食为宜,多饮水。
《针灸学》 第七章
第四节
皮外骨伤科病证
。
1
瘾疹
古代文献中的相关名称及认识;瘾疹是以异常 瘙痒、皮肤出现成块、成片状风团为主症的疾病, 因其时隐时起,遇风易发,故名“瘾疹” 。本病 在中医学中名称较多,有“瘾疹”、“风疹”、 “风骚瘾疹”、“风疹块”、“鬼饭疙瘩”等。 “瘾疹”一名首见于《素问·四时刺逆从论》“少 阴有余,病皮痹瘾疹”。《诸病源候论》谓“邪 气客于皮肤,复逢风寒相折,则起风瘙瘾疹。” 至宋《三因方·瘾疹症治》提出了风、寒、暑、湿 皆可引起瘾疹,为后世所共识。
。
17
方义:扭伤主要是由气血壅滞而致局部肿胀疼痛, 故治疗当取近部腧穴,以达到调和气血、疏通经络、 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目的,使损伤组织的功能得 以恢复。
配穴:可用循经近刺和远刺相结合的方法。如腰 部正中扭伤病在督脉,可远取人中、后溪;腰椎一 侧或两侧(紧靠腰椎处)疼痛明显者,可取手三里或 三间,因为手阳明经筋夹脊内。也可根据受伤部位 的经络所在,在其上下循经邻近取穴,如膝内侧扭 伤病在足太阴脾经者,除用阿是穴外,可在扭伤部 位其上取血海、其下取阴陵泉,以疏通脾经气血。 疼痛较重配合谷、太冲,瘀血肿胀甚者配血海、三 阴交。
其他治疗
。
12
【经验介绍】
1.裴良才耳穴法治疗流行性腮腺炎150例。取 耳穴:腮腺区、面颊区、耳尖、内分泌、皮质下、 神门、肾上腺。耳尖三棱针点刺放血6~10滴,腮 腺区、面颊区梅花针点刺,余穴磁珠压迫。结果: 100%治愈。平均治疗2.5天。
2.何良元等少商穴放血治疗流行性腮腺炎60 例。双侧少商,三棱针点刺出血约2~3ml,结果: 放血一次治愈30例,二次治愈19例,三次治愈11 例。总有效率100%。
。
2
【病因病机】
【辨证】
【治疗】
基本治疗 治法:疏风和营。以手阳明、足太阴经穴为主。 主穴:曲池 合谷 血海 膈俞 委中 配穴:
。
3
其他治疗
(1)耳针法:选取神门、肾上腺、内分泌、 肺、耳尖、耳背静脉。毫针刺,中强度刺激, 耳尖、耳背静脉可点刺出血。
(2)拔罐法:在神阙穴拔火罐,留罐5分钟, 取下再拔罐留5分钟,如此3次为1次治疗,每 日治疗1次。
5.注意口腔卫生,防止口腔腮腺管口继发性细菌感染, 每次饭后要漱口,早晚以温盐水或1:1000高锰酸钾溶液清 洁口腔。
。
14
【小结】
痄腮是由风温邪毒引起的急性疫病。以发热、 耳下腮部漫肿疼痛为其临床主要特征。
临床上有轻重之分,治拟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宜取手少阳、阳明经穴为主。除毫针刺外,灯火 灸法亦有较好的疗效。
。
5
【附注】
l.针灸治疗本病有较好的疗效,针灸治疗本病 具有止痒快,可防止复发等特点。但如果发生于咽 喉部,可引起喉头水肿,病人出现呼吸困难、发憋 等症状,应积极进行综合治疗。
2.寻找病因,给予相应治疗,应特别注意慢性 病灶、肠寄生虫、胃肠道及内分泌障碍等。
3.避免摄食易致敏的食物和药物。忌食鱼腥、 虾蟹、酒类、浓茶、咖啡、葱韭、辛辣等海味及刺 激性饮食。保持大便通畅。
。
6
【小结】
风疹是以异常瘙痒、皮肤出现成块、成片状风 团为主症的一种皮肤病。
病因多与风邪侵袭,或胃肠积热有关;病理因 素不外风、寒、热、湿。病位在肌肤腠理。
针灸治疗拟疏风清热、活血和营为法,宜取阳 明、太阴经穴为主。
急性者短期发作后多可痊愈,慢性者常反复发 作,可历数月或经久难愈。
。
7
蛇串疮
蛇串疮是以突发单侧簇集状水泡呈带状分布的 皮疹,并伴有烧灼刺痛为主症的病证。多见于腰 腹、胸背及颜面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