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选修) Word版含答案

合集下载

历史-扬州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阶段测试(5月)历史

历史-扬州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阶段测试(5月)历史

江苏省扬州中学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阶段测试高二历史(选修)试卷2014.05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试卷总分120分,考试用时10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合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本题答案请填涂于答题卡!1.《大传》曰:“别子为祖,继别为宗,……宗法皆然。

”清冯桂芬《复宗法议》:“宗法者,佐国家养民教民之原本也。

”由此推测,“宗法”的含义是A.区分同祖同宗子孙的制度B.按血缘推行教化的根本C.历代实施分封的制度基础D.按嫡庶治理社会的法则2.传说古代先王在农历一月决定一年的政事,所以农历一月叫政月。

到了秦朝,由于嬴政出生于一月,所以就把政月改为正月,并且“正”字的读音也改为“征”了。

这种为帝王名号改字的现象称之为“避讳”,主要说明了A.君权神授,天人感应B.规范法度的严肃性C.中央集权的力量D.皇权至上不可侵犯3.据史书记载:西汉文帝曾问右丞相周勃:“全国一年判案多少起?收支多少钱粮?”周勃惶恐不能答。

左丞相陈平辩解说,这些都不是丞相的事情,“使公卿大夫,主管具体事务的官员都尽到自己的职责,才是丞相之责”。

这里所强调的是,丞相拥有A.监察百官之职B.审议决策之权C.上传下达之责D.专司行政之事4.台湾学者许倬云在描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说:“帝国时代延续两千年的奥秘即在于,君主专制的刚性与官僚高度流动的柔性相结合。

”最能体现这一论断的制度是A.创立郡县制B.开创科举制C.确立三省六部制D.确立王位世袭制度5.有史书记载某朝代政治制度时说:“计财之任虽三司之职,日生烦务、常程计度、薄书期会,则在有司;至于议有系于郡国之体、事有关于安危之机,其根本在于中书、枢密院,非有司可得而预也。

”材料反映了该朝代A.中枢部门根据行政的程序环节分工设立B.职能分工明确且国家政务各有侧重C.三司、中书和枢密院分掌权力相互掣肘D.中书、枢密院掌控国家最高决策权6.周振鹤在《犬牙相入还是山川形便?——历史上行政区域划界的两大原则》中说:“……元代的省……无视历来与划界密切相关的几条最重要的山川边界——秦岭、淮河、南岭、太行山——的存在……陕西行省越过秦岭而有汉中盆地;湖广行省以湖南、湖北为主体而又越过南岭有广西;江西行省也同样跨过南岭而有广东……至于江浙行省,乃从江南平原逶迤直到福建山地”。

扬州中学2013-2014年度第二学期高二月考试卷历史

扬州中学2013-2014年度第二学期高二月考试卷历史

江苏省扬州中学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阶段测试试卷高二历史(选修) 2014.04本试卷考试时间为100分钟,总分为120分。

答题时请将第Ⅰ卷的答案务必填涂在答题卡上。

第Ⅰ卷(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合计6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某学者指出:“中国史上秦以前的所谓封建,乃属一种政治制度,与秦以后的郡县制度相针对。

在西洋历史中古时期有一段所谓Feudalism的时期,Feudalism则并不是一种制度,而是他们的一种社会形态。

现在把中国史上封建二字来翻译西洋史上之Feudalism,便犯了名词纠缠之病。

”对其观点理解正确的是A.中国史秦朝以前的封建是指封邦建国B.西洋历史中的封建是指一种思想潮流C.中国秦以后的社会是真正的封建社会D.中国史与西洋史没必要进行比较研究2.许倬云《西周史》记载:“西周分封并不只是周人殖民队伍分别占有一片东方的故地,分封制度是人口的再编组(注:是族群间关系的重新组合),每一个封君受封的不仅是土地,更重要的分领了不同的人群。

”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西周分封伴随着殖民和扩张B.授民授土是西周分封的基本内容C.西周分封制推动了族群交融D.西周分封制的运作单纯依恃武力3.在一般公共场合常出现“同胞们”、“父老兄弟们”、“天下一家”、“四海之内皆兄弟”等用语,又如常常借用亲属称谓词来称没有血缘关系的人为“叔叔”、“伯伯”、“阿姨”等等。

这些所反映现象的是A.血缘团体内部的凝聚力强固B.血缘意识影响人们的行为模式C.宗法血缘组织是生命共同体D.血缘组织与政治组织间的互动4.周代宗法制情形可从古代经典中约略窥见,如《仪礼·丧服·传》:“大宗者尊之统也,大宗者收族(按,指团结族人)者也,不可以绝”,“异居而同财,有馀则归之宗,不足则资之宗”;又如《礼记·曲礼》:“支子不祭,祭必告于宗子”。

材料主要表明周代早期A.血缘凝聚力受到地缘成分的影响而崩解B.宗法制的特色是父系与嫡长子继承制C.政治、经济与社会生活受宗法力量支配D.丧服制度和行为规范弱化了血缘认同5.周天子掌有统治天下的权力,分封诸侯;诸侯掌有统治封国的权力,又分封卿大夫;卿大夫掌有统治封邑的权力,又分封士。

4 历史-扬州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 历史

4 历史-扬州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 历史

扬州中学高二年级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一历史学科2013-12-28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答题时请将第Ⅰ卷的答案务必填涂在答题卡。

本试卷考试时间为75分钟,分值为100分。

第Ⅰ卷(共7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合计6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学在民间”的自由研究、注重个性、思想活泼的书院制度是中国古代传统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官学的功利主义、陈腐刻板的局限。

开创“学在民间”这一传统的历史人物主要是A.孔子B.董仲舒C.朱熹D.陆九渊2.《汉书•艺文志》载:“□□者流,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者流,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者流,信赏必罚,以辅礼制;□□者流,茅屋采椽,是以贵俭,养三老五更,是以兼爱。

”依次填入上述方框的流派是A.道家、法家、墨家、儒家B.儒家、道家、法家、墨家C.墨家、儒家、道家、法家D.法家、儒家、墨家、道家3.以地方行政组织为线,史学家吕思勉把古代中国划分为“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这三个先后相继的时代。

其中与“封建时代”政治制度的特征不相符的是A.神权与王权结合B.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机构C.最高执政集团权力集中程度低D.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形成4.东汉后期,民间流传着有关察举制的歌谣:“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

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这反映当时A.察举制正在向科举制转变B.察举的对象转向贫寒人家C.察举制严重不实、选拔腐败D.察举的对象大多德才兼备5.右图所示的中央机构所反映的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本质特点是A.宗法分封B.权力制衡C.分工协作D.君主集权6.唐诗体现了唐代的文学特色。

右图被称为“诗圣”的诗歌作品A.句式灵活,奠定文学的现实传统B.活泼清新,带有强烈的浪漫气息C.重视个性,关注市民的生活趣味D.针砭时弊,体现深沉的忧患意识7.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开宝五年,太祖下诏分割宰相、枢密使的候对殿庐,次年六月,又命参知政事升都堂与宰相同议政事,轮流知印押班奏事,以分其权。

江苏省扬州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江苏省扬州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江苏省扬州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材料题)第I卷(选择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本大题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请将答案涂在答题卡上。

)1.“他们从旁观察世局,认真思索宇宙的真象,使用着抽象度高且不带意识形态的执着的语言,描述天道与人事变化的法则,属于原理性研究的层次是他们的专长。

”这一评价是针对A.儒家 B.法家C.道家 D.墨家2.2000年,在丰县梁寨镇出土了的徐州地区唯一的文状元李蟠撰写、刻于康熙54年的石碑载:“吾祖籍程子院。

程子院者,宋明道先生(程颢)讲学处也。

……”。

当时“明道先生”讲学可能阐述的思想是A.“人伦者,天理也”B.“心即理也”C.“知行合一”D.“吃饭穿衣皆为人伦物理”3. 黄宗羲提出的反映时代变化的经济主张是A.抨击“存天理,灭人欲” B.抨击君主专制C.抨击孤秦陋宋 D.提倡“工商皆本”4. 北宋沈括《梦溪笔谈》记载:“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自冯瀛王(五代)始印五经,以后典籍,皆为版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舁,又为活版。

其法用胶泥刻字……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材料主要表明A.唐朝时雕版印刷广泛流行 B.北宋时期活版印刷取代雕版印刷C.活字印刷有助于提高效率 D.印刷术促进了宗教传播5.它是综合性表演艺术,即唱、念、做、打、舞为一体、通过程式的表演手段叙演故事,刻画人物,表达"喜、怒、哀、乐、惊、恐、悲"的思想感情,角色可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2006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下列属于这种艺术形式的是A.杂剧 B.南戏 C.黄梅戏 D.京剧6. 魏源说:“变古愈尽,便民愈甚,虽圣王复作,必不舍条编(明代税制)而复两税(唐代税制)。

”与这一思想差异最大的是A.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B.托古改制C.变者天下之公理 D.祖宗之法不足守7. 晚清政府尽管在经济改革上表现出超乎寻常的激进和开放,但是在政治改革上则犹豫摇摆和缺乏远见。

江苏扬州中学12-13学年下学期高二期中考试 历史(附答案)

江苏扬州中学12-13学年下学期高二期中考试 历史(附答案)

江苏省扬州中学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历史(选修)2013.4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试卷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合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

……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

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下列对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A.“西周的创制”指包括实行分封制等制度创建B.“贵族色彩”是因为分封制与宗法制的结合C.“共主”是指周王室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D.“地方分权体制”指地方拥有较大自主权2.《韩非子•物权》中说:“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秦始皇所采取的措施中,最能体现“要在中央”政治构想的是A.最高统治者称皇帝B.设置丞相主持国政C.在全国推行郡县制D.厉行文化专制政策3.司马迁在《史记》中有一段叙述:“诸侯稍微,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数十里,上足以奉供职,下足以供养祭祀,以蕃辅京师。

而今郡八九十,形错诸侯间,犬牙相邻……强本干,弱枝叶之势,尊卑明而万事各得其所。

”这段话反映了司马迁A.否定了西汉的“推恩令”B.赞扬了汉初的郡国并行制C.对西汉的“推恩令”持肯定态度D.否定了汉初的郡国并行制4.日本学者内藤湖南在《中国近代史》中说:“在贵族政治时代,贵族们有掌握权力的习惯,如……等一代英主的出现后,虽然在制度上否决了贵族的权力,实际上在从政中,仍有那种形式的残迹,政治成为与贵族的协议体。

”能佐证该观点的史实是A.唐朝设立三省B.宋朝设参知政事C.明朝设置内阁D.清朝设置军机处5.清雍正年间,军机处设在皇宫内,与皇帝日常生活办公地毗邻。

军机大臣多从“亲臣重臣”中遴选,任命谕旨通常说,命某人“在军机大臣上行走”或“在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

【首发】江苏省扬州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学业水平模拟测试(四)历史Word版含答案

【首发】江苏省扬州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学业水平模拟测试(四)历史Word版含答案

2014-02-12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答题时请将第Ⅰ卷的答案务必填涂在答题卡。

本试卷考试时间为75分钟,分值为100分。

第Ⅰ卷(共7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合计6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每年中国春运期间都有大量务工人员返乡过年,下列制度中与这种珍惜亲情、注重亲人团聚的观念密切相关的是A.分封制B.宗法制C.禅让制D.世袭制 2.杨宽在《战国史》中写道:“‘士’原是贵族的最低阶层……由于经济和政治的变革,文化学术相应地发生变革,得到进一步发展,士就大为活跃起来……”这A.推动了思想上的“百家争鸣”B.有利于儒学独尊地位的形成C.有利于程朱理学的发展D.推动了科举制度的改革 3.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下列属于其教育思想的是A.为政以德B.克己复礼C.设立太学D.有教无类 4.右图是中国古代某一朝代初期地方行政区划的情况,这一朝代最有可能是A.西周B.秦朝C.汉朝D.元朝5.君主专制从秦到清有不断强化的趋势,下列选项能反映这一发展趋势的是①秦国统一后秦王改称皇帝,设三公 ②宋代设参知政事,分割相权 ③明成祖朱棣废除丞相,设立内阁制 ④清朝设置军机处,助理军政事务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6.(宋)范公偁《过庭录》载:“吴人孙山,滑稽才子也。

赴举他郡,乡人托以子偕往。

乡人子失意,山缀榜,先归。

乡人问其子得失,山曰:‘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郞更在孙山外。

’”孙山等上榜是通过 A.承荫世袭 B.立功受奖 C.乡人举荐 D.科举考试 7.《中国文学史》在论述先秦的一部作品时写道:“诗人采用象征、比喻的手法,把神话传说、历史人物、山川日月、香草美人、千里流沙、蜿蜒八龙等罗织起来,构成一个绚丽多彩的虚幻世界;另一方面,诗人又通过一系列曲折迷离的情节来展示对现实政治和坎坷人生的悲剧性思考。

”该作品的风格为 A.内容古朴的现实主义 B.脱离真实世界的唯心主义 C.想象奇特的浪漫主义 D.关注自己内心的个人主义8.《真元妙道要略》中《道藏•洞神部•众术类》载“有以硫黄、雄黄合硝石并蜜烧之,焰起,烧手面及烬屋舍者。

扬州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

扬州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

江苏省扬州中学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历史试卷 2015.04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答题时请将第Ⅰ卷的答案务必填涂在答题卡上。

本试卷考试时间为100分钟,分值为120分。

第Ⅰ卷(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合计6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清代学者顾栋高在《春秋大事表》中指出:“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有土之诸侯未必皆贤,即使因其不贤而易置之,而其政令不能尽出于王朝,其民之视听不能尽属于天子。

故常散而不能聚,弱而不强。

其易而县邑也,则不然……其操纵由一己,其呼吸若一气,其简练教训如亲父兄之于子弟也。

”可见县邑制的出现()A.完成了封建专制国家的统一 B.维系了君臣间的宗法关系C.消除了地方分裂割据的根源 D.加强了对地方的有效控制2. 2015年2月19日是农历春节,春节就是农历一月初一。

一月古时本来又叫“政月”,到了秦朝为了避皇帝嬴政的讳,就把“政月”改为“正月”,“正”字的读音也为“征”了。

这说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征是()A.中央集权 B.神权与王权相结合C.独断性和随意性 D.皇权至上,皇帝独尊3.史学家张岂之认为,在中国古代,一个新的封建王朝的建设,“必然要体现自己的新”,但“也离不开别人的旧”。

以下史实最能体现材料中观点的是()A.元朝的行省制 B.隋朝创立科举制C.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 D.明朝内阁制4.“在广州,外人也是不自由的,夏秋两季是买卖季,他们可以住在广州的十三行,买卖完了,他们必须到澳门去过冬。

……他们在十三行住的时候,照法令不能随便出游。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这表明清政府()A.禁止外国商人来华 B.重视维护外商利益C.加强沿海军事防御 D.严格限制对外交往5. 从孔子提出“仁”到孟子主张“仁政”,再到荀子强调“仁义”,儒家思想的早期发展始终贯穿的一条主线是()A.从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入手描绘设计一个礼乐文明社会B.统治者要“仁者爱人”,被统治者要“克己顺服”C.依靠礼仪法制的教化规范,把小人变成君子,凡人变成圣人D.从强调“三纲五常”入手构建一个大一统社会6.孔子谓季氏(鲁国大夫),“八佾舞(天子专用的祭祀乐舞)于庭,足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季氏的行为违背了孔子()A.“仁政”的主张 B.爱惜民力的主张C.“克己复礼”的主张 D.“仁义”和“王道”的主张7.有一种观点认为,在反抗专制统治的过程中,英国革命曾有一个阶段背离了出发点,走向反面。

江苏省邗江中学民族部13-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选修) (附答案)

江苏省邗江中学民族部13-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选修) (附答案)

说明: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史记.周本记》记载:三年,幽王嬖爱褒姒。

褒姒生子伯服,幽王欲废太子。

太子母申侯女,而为后。

后幽王得褒姒,爱之,欲废申后,并去太子宜臼,以褒姒为后,以伯服为太子。

周太史伯阳读史记曰:“周亡矣。

”。

伯阳抵触上述结论是基于:A.井田制的瓦解 B.分封制崩溃 C.宗法制被破坏 D.幽王的做法必然导致诸侯争霸2、汉代著名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李斯列传》中有一段关于秦朝的评论说:“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功臣为诸侯者,使后无战攻之患。

”下列对题目材料信息的本质理解,最准确的是A. 肯定了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B. 肯定了秦朝地方行政体制建设的功效C. 敏锐地指出了分封制的弊端D. 指出分封制与郡县制最主要的不同点3、《宋史包拯传》记载:“(包拯)迁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

张方平为三司使,坐买豪民产,拯劾奏罢之……后拯以枢密直学士权三司使。

后拜枢密副使。

”包拯在御史中丞、三司使、枢密副使时分别职掌A.监督百官、管理财政、管理军政B.管理财政、监督百官、管理军政C.管理财政、管理军政、监督百官 D.监督百官、管理军政、管理财政4、史皮尔在《最古老与最年轻的国家:中国与美国》一书中说:“中国人民的竞争使得整个政府管理的政治原则公开化。

它没有世袭等级,或许没有个人荣耀,它没有财富的权力,它不主张任人唯亲,它也不去迎合世俗的偏见和利益。

”史皮尔在这里所说的制度是指A.察举制B.中央集权制度C.监察谏议制度D.科举制5、服饰是一个时代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具体体现。

图1到图3是明太祖命制并颁行全国的三种男子帽式,你从中得到的确切信息是A.朱元璋关心民众生活B.朱元璋鼓励发展纺织业C.明朝极力加强专制皇权D.明朝百姓服饰都有统一规范6、欧美的历史学家曾说,如果不是林则徐禁运鸦片,英国资产阶级也会找另一个借口来发动战争,这是可以断言的。

江苏省扬大附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选修) Word版含答案

江苏省扬大附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选修) Word版含答案

2013.1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20分。

考试用时100分钟。

注意事项: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座位号写在答题纸的对应位置。

选择题答案按要求填涂在答题卡上;非选择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位置,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某位先秦思想家曾有如下评论:齐桓公致力连击诸侯,设法合作维持传统封建秩序,是个执行正道而不行诈谋的国君;晋文公虽协助周王定乱,却僭越礼制,想仿形天子礼仪,是个内行诈谋却装作遵循正道的国君。

该思想家应属于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2.王守仁(阳明)说:“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

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答罗整庵少宰书》)这一言论①受南宋陆九渊的思想影响②主张通过内心反省获得新知③否定孔子儒家思想的地位④体现出一定的独立自由精神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3.李贽在《续焚书》中说:“是余五十以前,真一犬也。

因前犬吠形,亦随而吠之。

若问以吠声之故,正好哑然自笑而已。

”以下四句话中与该观点一致的是A.“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

”B.“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C.“谓见有长短则可,谓男子之见尽长,女子之见尽短,又岂可乎?”D.“天下无一人不生知,无一物不生知,亦无一刻不生知。

”4.一位古董商要在京城出售以下文物:有铭文的青铜器、楷书书写的《道德经》、行书书写的关汉卿《窦娥冤》、隶书刻写的竹简。

他最可能是下列何时何地的商人?A.东汉的洛阳 B.唐末的长安C.北宋的开封 D.明初的南京5.《十袈斋养新录》载:“自明以来又多一教……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

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

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

江苏省扬州中学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单元测试高三历史试卷

江苏省扬州中学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单元测试高三历史试卷

江苏省扬州中学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单元测试高三历史试卷2014.04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答题时请将第Ⅰ卷的答案务必填涂在答题卡上。

本试卷考试时间为100分钟,分值为120分。

第Ⅰ卷(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合计6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史载:公元前546年,在宋国的斡旋下,举行了有楚、晋两大诸侯国和宋、郑等十余小国参加的弭兵会议,达成“晋、楚之从(注:从国)交相见”的决议;此后,宋、郑等国“仆仆于晋、楚之廷”。

这段记载反映出A.周王室已经丧失天下共主的地位 B.战国初年诸侯争霸极为激烈C.大小诸侯与周王室的宗法关系不同 D.当时分封制度受到较大破坏2. “铁流两万五千里,直向着一个坚定的方向。

苦斗十年,锻炼成一只不可战胜的力量。

一旦强虏寇边疆,慷慨悲歌奔战场,首战平型关,威名天下扬。

”这段歌词描述的是A.井冈山斗争时期红军的武装斗争B. 长征时期工农红军艰苦卓绝的斗争历程C.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的敌后抗日D.解放战争时期的淮海战役3.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将归绥(归顺、平定之意)改为呼和浩特(意为青色的城)、迪化(开导、教化之意)改为乌鲁木齐(意为优美牧场);这说明新中国A.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B.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 D.贯彻各民族平等的原则4.1950年1月18日新华社评论指出:“北京市军管会要收回的不是任何领事馆的‘办公地点和产业’,而是某些外国根据不平等条约而占据的中国地产。

”该评论A.反映了中苏结盟之后加快清除资本主义势力B.说明近代以来民族革命尚未胜利C.体现了“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方针D.表明抗美援朝战争迫在眉睫5.在雅典,城邦公民大会召开期间,其常务委员会都会向公民大会提出陶片放逐提案。

如果大会表决通过该提案,则于翌年2月或3月间实施放逐投票,得票最多的人即为当年放逐的人选,放逐期限为10年(或5年),被放逐者无权为自己辩护,须在10天内离开城邦。

扬州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试题 历史(选修)

扬州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试题 历史(选修)

2014.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总分120分;考试用时100分钟。

注意事项: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写在答题纸的对应位置。

选择题答案按要求填涂在答题纸...上;非选择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空格内,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考试结束后,交回答题纸。

第Ⅰ卷 (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合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中国古代某思想家提出“变垂拱无为的寡欲政治为扩张皇权的多欲政治,变约法省禁为王霸双管齐下,变轻徭薄赋为‘赋敛繁多,律外而取”’,这位思想家最有可能是A.老子B.韩非子C.李斯D.董仲舒2.“夫学贵得之心。

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

”从蕴含的思想判断,该名言出自A.程颢B.朱熹C.王守仁D.王夫之3.据《后汉书·蔡伦传》记载:“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筒;其用缣(细绢)者,谓之为纸。

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

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渔网以为纸”。

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东汉蔡伦发明了造纸术B.文字记载是获得历史结论的首要依据C.社会需求是技术进步的重要原因D.原料的选择和造纸成本关系不大4.以下有关绘画艺术特征的点评,与右图所示名画相符的是A.注重写实,富有生活气息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期末测试 历 史(选修)试 卷B.“境生象外画中诗”C.“捕捉光与色彩的变幻”D.工笔重彩,色彩绚丽李鳝《古木竹石图》5.许仙与白娘子自由相恋因法海和尚作梗终成悲剧,菩萨化身的济公游戏人间维持正义。

这些在宋代杭州流传的故事,反映出当时A.对僧人爱恨交加的社会心态B.民间思想借助戏剧广泛传播C.中国文化的地域性浓厚D.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6.戊戌变法期间,湖南《湘报》发表了《醒世歌》:“若把地球来参详,中国并不在中央,地球本是浑圆物,谁是中央谁四旁。

江苏省扬州中学13-14学年下学期高二期中考试 历史(选修)(附答案)

江苏省扬州中学13-14学年下学期高二期中考试 历史(选修)(附答案)

2014.04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试卷总分120分,考试用时100分钟。第Ⅰ卷 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合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题答案请填涂于答题卡!1.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历史三峡论”,将四千多年来中国政治形态变迁分为封建、帝制和民治三大阶段。其中“封建”阶段我国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A.政权和族权互为表里B.专制王权披上神权外衣C.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D.思想统一促进政治统一2.冯天瑜著《中华文化史》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下列言论体现两翼思想的是A.清净无为天下正——明主治吏不治民B.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圣人执要,四方来效C.知其雄,守其雌——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D.反者道之动——治强生于法3.据《史记》记载,公元前544年“齐相庆封有罪,自齐来奔吴。吴予庆封朱方(县名,后改名为丹徒)之县,以为奉邑,以女妻之,富于在齐”。材料反映了春秋时期A.分封制全面崩溃B.宗法制荡然无存C.郡县制初现雏形D.实行郡国并行制4.2013年福州屏山地铁站考古现场发掘出西汉时期闽越国宫殿遗址专用品“万岁”当(右图),还发现三口汉代水井。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汉初福州地区仍实施分封制B.“万岁"瓦当是我国出土的最早青瓷C.瓦当上的字体是当时流行的楷书D.汉代使用水排获取井水江苏省扬州中学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 二 历 史(选修)试 题5.秦汉时期战争与先秦时期相比,北方地区战争次数大幅下降,而四川、江西、云南却由原来的6次、1次、2次分别增至36次、8次、11次。这反映出秦汉时期A.江南经济发展迅速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C.政治中心迁往南方D.国家长期分裂,战乱不已6.如右图,元政府设置了一个东西延伸的带状行省——河南江北行省,将两个大的蒙古都万户府重兵驻扎于此。另外,又将秦岭、汉中、北川的险地划归陕西行省,也驻有一个蒙古都万户府。元政府上述做法的目的不包括A.保障都城安全B.就近指挥,防止江南四行省反抗C.实现以北制南D.以山川形便划行省界,防止割据7.学者阎步克说:“(中国古代)一些时候官僚会趋于身份化、特权化、阶层化、封闭化、自主化,这种演化的最终结果会导致贵族化”。符合这一描述制度最有可能是A.分封制B.九品中正制C.科举制D.军机处8.《宋代职官大辞典》之《地方行政管理机构》称:“乾德三年(965)三月,朝廷遣官立转运使,总一道之财赋,此为道一级之设官。”对材料中转运使的设置,认识不正确的是A.体现了分化事权的制度设计B.贯彻了以文治国的用人方略C.突出了中央集权的理财思路D.消除了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9.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革命》中称:“在中国近代史上,没有哪一段插曲比鸦片战争为谴责‘帝国主义侵略’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它成为中国人对西方武力入侵和在此以后几乎整整一个世纪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地位的不满情绪的内容。除了从这一角度看鸦片战争外,还有必要将其放到近代历史的主要趋势之中去观察”。在该“趋势”背景下,费正清认为A.鸦片战争是近代中华民族灾难开端B.鸦片战争阻碍了中国现代化历程C.侵略者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者D.鸦片战争是西方工业文明的扩张10.1840~1842的鸦片战争中国战败,以一个《南京条约》的签署告终。而那些战争的当事人是怎样看待这场战争的结果的呢?据史料记载:清政府极力的把鸦片战争定性为“地方性事件”。从历史的角度看,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A.清政府对鸦片战争影响的实际反思有限B.清政府理性分析了鸦片战争的影响C.清政府逐渐放弃天朝上国的思维D.清政府想尽量保持自己的颜面11.会审公廨是1869年出现在上海公共租界的一个特殊司法机关,由道台任命中方专职会审官(谳员),与外方陪审官(领事)会同审理租界内与华人有关的诉讼案件。会审公廨制度规定:当事人不用跪堂,还可以聘请律师,证人必须到庭接受双方交叉询问,对被告人不能刑讯逼供等等。据此判断以下关于会审公廨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维护了中国司法的自主权利B.说明中外反动势力已经勾结起来C.有利于近代中国司法制度的进步D.反映出清朝法律已与西方兼容12.史学家孟森在《清代史》中指出:“至于鸦片一案,则为清运告终之萌芽。盖是役也,为中国科学之实验,为中国无世界知识之实验,为满洲勋贵无一成才之实验。”从全球化的角度看,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是A.中国军事的落后B.中国科学落后C.中国无世界知识D.满洲贵族人才的缺失13.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后的几年中,西方大规模的、似乎不可抗拒的入侵使中国的生存似乎都受到威胁,结果,愈来愈多的中国领导人被迫得出这样的结论:重大的变革是生存所必不可少的,而且这种变革不能仅局限于军事和经济方面。”文中省略掉的“……”应是A.鸦片战争B.甲午中日战争C.戊戌变法D.八国联军侵华14.右下图是张滨的漫画《甲午轶事》,就甲午战争的结局而言,该漫画反映了A.中国战败的原因在于落后的经济结构B.甲午战后中国救亡图存运动日益高涨C.甲午战争是日本资本主义改革的结果D.战争的结局在于中国落后的政治体制15.1902年,北京城一茶馆里四位中国人在聊天,张一说:“我参加过公车上书。”李二说:“我参加过义和团运动。”王三说:“我家住在东交民巷。”赵四说:“我在京师大学堂读书。”他们当中谁的话并不符合实际?A.张一B.李二C.王三D.赵四16.右图是1909年春刊发在上海《时务报》上讽刺清政府的漫画。某学习小组对此进行解读,最恰当的是A.“灵活的策略”B.“洋人的朝廷”C.“无奈的选择”D.“末日的徘徊”17.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带来了中国社会的蝴蝶效应:《南京条约》的签订结束了广州十三行垄断贸易的时代,推动了上海的崛起,中国进出口重心转移到长江中下游。广州与周边地区的衰落,引发了失业问题。失业问题又直接引发了A.太平天国运动B.民族工业兴起C.新思想的萌发D.洋务运动18.在耶稣之下,太平天国的首义诸王一夜之间都成了上帝的众子,并按照各自的行序分别对应天象:洪秀全为日,杨秀清为风,萧朝贵为雨,冯云山为云,韦昌辉为雷,石达开为电。(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这实质上反映了太平天国A.宣扬自由平等思想B.借助神权重建等级秩序C.增强核心领导层凝聚力D.将基督教教义与儒家大同思想结合19.为实现社会的转型,近代先进的中国人作出了不懈探索。下列太平天国运动中提出的主张,最符合社会转型趋势的是A.“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B.“所有婿娶弥月喜事,俱用国库”C.“贵贱宜分上下,制度必判尊卑”D.“每年纳银若干,有失则保人赔其所值”20.近代中国的落后,是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疯狂侵略的结果,资本主义的侵略阻碍了中国的发展,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的状况是阻碍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的“恶性肿瘤”;但另一方面,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推动了中国的发展。近代前期中国历史发展呈现的特征是A.中外发动势力由对抗到勾结B.封建秩序日益解体,政治经济文化日益近代化C.逐步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过渡D.政治上日益半殖民地化,经济上日益半封建化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合计60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21.(14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据张帆《中国古代简史》制表材料二自甲午以后,诏设学堂谕屡矣,而人才不出,何也?则以利禄之途仍在科目,欲其舍诗赋、八股、小楷之惯技,弃举人、进士之荣途,而孜孜致力于此,此必不可得之数也。是故变法必自设学堂始,设学堂必自废科目始。——两广总督陶模《图存四策折》(1901年) 请回答:(1)根据所学知识,用一句话概括“察举制”。(2分)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相比于察举制,科举制有哪些变化?(6分)(2)概括材料二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观点提出的原因。(6分)22.(13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就一般而言历史事件随着时光流逝而意义日减。鸦片战争则不然,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提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历史使命。中国现代化一日未完成,鸦片战争的意义就一分不会减。”——茅建海《天朝的崩溃》材料二近代中国著名史学家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指出:“1840年以前是我们对人家不公正,1840年以后是人家对我们不公正。”——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材料三“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39—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58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它产生了一个新中国,产生了至今震撼着远东和全球的影响。”——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四太平洋战争期间日军兵力分配表请回答:(1)简析材料一中“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这句话的含义。(2分)(2)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二中蒋廷黻的观点。(4分)(3)概述材料三中斯塔夫里阿诺斯的主要观点。(2分)(4)依据材料四可以得出什么结论?(2分)根据所学知识谈谈抗日战争体现了怎样的民族精神?(3分)23.(13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为数众多的来宾并不是以真正的使节资格到中国来的。他们来是为了赚钱,带来礼物并希望皇帝赏赐。为了不失伟大君王的尊严,这些赏赐远远超过他所收到的礼物的价值。他们把收到的钱用来购置中国商品,然后拿到他们本国出卖,获取大利。而且他们一登上中国的土地,他们的开支就都公款报销。看来中国人想照顾这些使节,或者不如说这些商人,其惟一目的就是要控制邻国,因此他们向皇上进贡什么样的礼物倒似乎是无所谓的。……然而这些蛮夷从老远带来这样一些琐细的东西却使国家为他们路上的开支花费了一大笔钱。好像中国人重视的倒不是这些自称使节的低下地位,而是炫耀他们君主的伟大。——利玛窦、金尼阁《利玛窦中国札记》材料二窃惟夷情之强悍,萌于嘉庆年间,迨江宁换约,鸥张弥甚,到本年直入京城,要挟狂悖,夷祸之烈之极矣。……自换约以后,该夷……纷纷南驶,而所请尚执条约为据。该夷并不利我土地人民,犹可以信义笼络,驯服其性,自图振兴……臣等就今日之势论之:发、捻交乘,心腹之害也;俄国壤地相接,有蚕食上国之志,肘腋之忧也;英国志在通商,暴虐无人理,不为限制,则无以自立,肢体之患也。故灭发、捻为先,治俄次之,治英又次之。惟有隐消其鸷戾之气,而未遽张以挞伐之威。倘天心悔祸,贱匪渐平,则……必能有所补救。若就目前之计,按照条约不使稍有侵越,外敦信睦,而隐示羁縻,数年间即系偶有要求,尚不遽为大害。——奕等《请设总理衙门等事酌情拟章程六条折》(1861年1月)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这一时期中国处理外交事务的主要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6分)(2)依据材料二,指出清政府外交策略发生了哪些变化?(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3分)24.(10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王安石变法取得了不少成就,但也有为人垢病之处。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凡商旅所有必卖于市易,或非市肆所无必买于市易”,真正达到了“尽收天下之货自作经营”的目的。其时,市易司甚至连果实之类都自作经营。——摘编自程念棋《中国历代变法类型及其成败》材料二用限制商人获利、控制市场流通的手段,使税收物资的调拨与运输体现最大的经济效益—就近与低价,这叫似吸贵就贱,用近求远”。——樊树志《国史十六讲》材料三(苏)辙曰:“以钱货民,使出息二分,本以救民,非为利也。然出纳之际,吏缘为奸,法不能禁。钱入民手,……及其纳钱,虽富民不免逾限,、恐鞭捶必用,州县之事不胜烦矣。”——《续资治通鉴》请回答:(1)材料一、二反映了王安石变法中的哪两项措施?(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了哪些成效?(2分)(2)材料三中,苏辙抨击了王安石的哪一项变法措施?(1分)抨击的理由是什么?(2分)(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当前政府经济工作的建议。(3分)25.(10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社会陷入危机边缘的时刻,改良旧制往往是挽救危机的重要举措,但改革的失效和阻滞容易导致矛盾激化甚至暴力革命。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你们这些财物山积、丰衣足食而且有余的人,应当抑制你们贪婪的心情,压制它,使它平衡;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前面,不许它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着优势;我制定法律,无分贵贱,一视同仁。按照正义,人人各得其所。——梭伦材料二戊戌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梦蕉亭杂记》“百日维新”的103天内,光绪帝共发布各种谕旨300余件,内容涉及官制、法律、军事、经济、文教、人才选拔等各个方面。——《字林西报》材料三吾昔视欧美过高,以为可渐至大同,而今按之,则升平尚未至也。……若吾中国,自黄帝时即已征服而统一之,泱泱大国,比于全欧,假令立民主乎,则中国反不能强,不能安。……各国各自有教化、风俗、历史,万无以他国之政化可骤移用之理。——《康有为遗稿》材料四“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它毕竟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的尝试。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从现代化的进程看,都与戊戌变法有着历史的连续性。正因如此,史学界才有人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起点。——《历史争鸣•回顾戊戌》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二,比较梭伦改革和戊戌变法的主要特征。(2分)分析导致两次改革产生不同结果的原因。(2分)(2)依据材料三,概括康有为对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认识。(2分)(3)材料四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起点的主要依据是什么?(2分)(4)综合上述材料,两次改革结果给我们的主要启示是什么?(2分)命题、校对:方云华审核:王雄江苏省扬州中学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历史(选修)参考答案2014.4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合计6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合计60分。21.(14分)(1)察举制是由官吏察访合适的人才向中央推荐,而后由中央予以评定任用的选官制度。(2分) 变化:由强调门第到取消门第限制;由以官举士、权操于上到自由报考;由注重品德和学问的整体素质到更注重知识才能(或考试成绩)。(6分)(2)观点:废科举,设新式学堂。(2分)原因:科举制度成为社会发展的障碍;甲午战后,民族危机深重,变革图强成为有识之士的共识;培养新式人才的需要。(4分,任意两点即可)22.(13分)(1)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2分)(2)“1840年以前是我们对人家不公正”指:自认为是天朝上国,以居高临下的态度对待外国人,视外国为夷。(2分)“1840年以后是人家对我们不公正”指:鸦片战争后列强发动对华侵略战争,强迫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等。(2分)(3)观点: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促使中华民族深刻反思,最终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并诞生了新中国。(2分)(4)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为争取战争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同时也付出了巨大代价。(2分)民族精神:国家和民族利益至高无上;万众一心,共赴国难的民族团结意识;敢于抗击、百折不挠的民族英雄气概和民族自强信念;善于在危难中开辟发展新路的民族创新精神;坚持正义,为人类和平进步事业贡献力量的民族奉献精神。(3分;一点一分,言之有理即可得分)23.(13分)(1)特征:以贡赐贸易为手段;控制邻国、宣扬国威为目的;不计经济效益;不承认外国的平等地位。(3分,任意三点即可)原因:农耕经济的高度繁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天朝上国思想影响;自然经济造成的封闭心态。(3分,任意三点即可)(2)变化:信守条约,与列强合作;施以羁縻防范之策,处理外交关系。(4分)原因:两次鸦片战争战败,暴露中国落后;太平天国起义,国内矛盾尖锐;“换约”后,英法联军撤退。(3分)24.(10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措施:市易法、均输法。(2分)成效:打破了大商人对市场和流通的垄断;大大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2分)(2)措施:青苗法。(1分) 理由:造成官吏徇私舞弊;增加地方政府负担。(2分)(3)建议:政府不可垄断市场,越位经营;完善政策执行监督机制;制定科学合理的经济政策;关注民生。(3分,任意三点即可)25.(10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特征:中庸(或节制、适度);激进(或急功近利)。(2分)原因:梭伦改革缓和了社会矛盾,取得较大支持;(1分)戊戌变法激化了社会矛盾,遭到广泛反对。(1分)(2)认识:盲目照搬西方政体,忽视中国国情;低估改革的困难,盲目乐观(或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等)。(2分)(3)依据:触动传统中国政治体制;影响其后历次革命运动。(2分)(4)启示:依据国情,实事求是,循序渐进。(2分;切合题意、言之成理也可得分)。

江苏扬州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 历史(选修) 含答案

江苏扬州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 历史(选修) 含答案

江苏省扬州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历史(选修)试题2019.4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试卷总分120分,考试用时10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合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春秋战国时期,孔子主张“仁”和“礼”,法家强调“法”和“刑”,老子强调自然的静态平衡,墨子主张“爱无差等”,杂家主张“治国公平”“为民谋利”。

这些主张的共同之处是A.注重调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B.重视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C.阐释了各自的“和谐”思想D.都主张“礼”、“法”并施2.王阳明强调“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圣人之道不是高深莫测,而是简易直接的,愚夫愚妇只要在日常行为的事上“磨炼”,同样可以成为圣人。

这说明王阳明A.对君主专制制度进行抨击B.科学说明了实践与认识的关系C.主张用良知支配行为实践D.认为只需探究万物就可得天理3.他是中国社会刚刚开始其内发原生的近代化转型初期所出现的一位思想巨人,一位走在时代最前列的有着最为孤绝的理性的先知觉者,是晚明中国早期启蒙运动的思想旗帜。

下列属于其思想主张的是A.天下为主,君为客B.天下兴亡,匹夫有责C.读万卷书,行万里路D.穿衣吃饭,即人伦物理4.有一种书法,在造型上有两个倾向:一、结构上倾向于扁平,强调水平线条;二、每一字中夸张一条水平线,以毛笔“逆入、平出、挑起”造成明显的“波磔”。

下面属于这种书法的是A B C D5.历史上有这样一批文人,仕进无路,于是“以其有用之才,而一寓之乎声歌之末,以舒其拂郁感慨之怀”,从而推动了中国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

据此推断“这批文人”的主要成就是A.文人画B.元杂剧C.京剧D.小说6.近代,康有为将《论语》中“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传统句读改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引起了思想界不小的震动。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侧面反映了文言文不加标点容易引起歧义的局限性B.体现了康有为借传统儒学阐述政治主张的思想特点C.表明了资产阶级有启发民智以推进民主的思想认识D.说明维新变法运动在当时已经具备广泛的群众基础7.1913年《申报》登载的“艾罗补脑汁”广告称:“欲图一国之进步,当先使一国之人民精神日旺,思想日新,舍补脑之外另无精神思想也。

江苏省扬州中学13-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选修)试题(附答案)

江苏省扬州中学13-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选修)试题(附答案)

江苏省扬州中学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历史试卷(选修)2013.1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试卷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合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史记·太史公自序》中曾论六家之要旨,其中“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是在论述A.墨家B.道家C.法家D.儒家2.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指出:“儒家思想基本上是重理性的,(它)反对任何迷信以至超自然的宗教。

”对这句话中的“理性”的理解最贴切的是A.儒家重视自然科学和自然规律B.儒家崇尚理性而讲求民主民权C.儒家关注人事人伦而敬远鬼神D.儒家思想始终排斥佛教道教思想3.“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对此评述不正确的是A.“孔子之术”仅仅指孔子个人的学说B.这一主张推动了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C.它促进了西汉“大一统”局面的形成D.这是西汉时期董仲舒提出的思想主张4.“帝王之学,必先格物致知,以极夫事物之变,使义理所存,纤悉毕照,则自然意诚心正,而可以应天下之务。

”这句话最符合下列哪位思想家的主张?A.李贽B.朱熹C.陆九渊D.王夫之5.黄宗羲的《明儒学案》记载某思想家“忽悟格物致知之旨、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这位思想家是A.孔子B.朱熹C.王守仁D.李贽6.著名史学家钱穆在其《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曾用“发明民主精义”一语评价黄宗羲的思想主张,并引用黄宗羲的观点佐证自己的论点。

下列各项中钱穆不可能引用的是A.“其所谓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

”B.“天下不能一人而治,则设官以治之。

”C.“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

”D.“人之一心,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7.《梦溪笔谈》记载:“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

【历史】江苏省扬州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5月月考

【历史】江苏省扬州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5月月考

江苏省扬州中学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阶段测试高二历史(选修)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试卷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合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夏朝设秩宗,商朝卜、巫、史,西周设太史、太祝、太卜、太士等,他们既是神权的掌握者,又是国家的重要执政官,权位显赫。

”这反映出夏、商、周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按照血缘亲疏分配政治权力 B.形成内外相辅的地方政权体制C. 实行神权与政权相结合的制度 D.国家和家族宗法制度密切结合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

”中国人重视姓氏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A.男尊女卑思想严重 B.家族宗法观念浓厚C.个人名利色彩鲜明 D.聚族而居根深蒂固3.《中国古代史》中指出:在西周分封制度下,同姓集团授予封土,赐之以氏。

当时,姓、氏是统治阶级的特权,“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

到战国以后,姓氏的分野逐渐消失,平民逐渐获得姓氏。

平民得姓一事与下列哪个历史趋势的关系最直接A.郡县制度的发展 B.以“孝道”治天下C.赋役制度的变化 D.皇帝制度的形成4.据史书记载:西汉文帝曾问右丞相周勃:“全国一年判案多少起?收支多少钱粮?”周勃惶恐不能答。

左丞相陈平辩解说,这些都不是丞相的事情,“使公卿大夫,主管具体事务的官员都尽到自己的职责,才是丞相之责”。

这里所强调的是,丞相拥有A.审议决策之权 B.管理百官之职C.上传下达之责 D.专司行政之事5.唐太宗在位时曾说:“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

人心所见,互有不同,苟论难往来,务求至当,舍己从人,亦复何伤。

比来或护己之短,遂成怨隙,或苟避私怨,知非不正,顺一人之颜情,为兆民之深患,此乃亡国之政也。

江苏省扬州中学高二下册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历史(选修)word版有答案【精编】.doc

江苏省扬州中学高二下册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历史(选修)word版有答案【精编】.doc

江苏省扬州中学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卷高二历史(选修)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试卷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合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东汉卫宏《汉旧仪》载:“周以上千八百诸侯,其长伯为君,次仲、叔、季为卿大夫,支属为士、庶子,皆世官位。

至秦始皇帝,灭诸候为郡县,不世官。

”与此表述直接相关的政治制度不包括A.世官制B.宗法制C.分封制D.科举制2.秦始皇二十八年(前219)琅邪刻石刻有“列侯武城侯王离、列侯通武侯王贲、伦侯建成侯赵亥、伦侯昌武侯成、伦侯武信侯冯毋择”。

对秦朝列侯、伦侯的设置理解正确的是A.恢复了西周的分封制B.秦朝实行郡国并行制C.封侯拥有世袭统治权D.应是无封地的名号侯3.《剑桥中国史》载:“对帝国而言并不是新东西,也不是起源于秦。

但公元前221年的改革至关重要,它断然摒弃了必然引起间接统治的重立列国的思想。

”材料评说的制度应是A.分封制B.三公九卿制C.郡县制D.郡国并行4.史家徐中约说:“使一个国家变得强大和富有,是思想而不是军事强权。

为了使人民直接了解西方思想,他翻译了许多重要的作品,其中包括穆勒的《群己权界论》(即《论自由》)、孟德斯鸠的《法意》(即《论法的精神》)等,中国人第一次接触了进化论、自由贸易和政府分权等理论。

”该学者评述的历史人物是A.严复B.康有为C.梁启超D.林则徐5.学者马勇认为:“甲午战后,朝野上下很快重建了维新共识,着力克服先前三十多年洋务新政埋头经济不问政治的偏向,开始有限度地进行政治改革,地方自治、民间经济、政府管控之外的社会逐渐发育和成熟,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阶级即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就在政府和外国资本的夹缝中艰难成长。

”由此可知这一时期A.“中体西用”成为维新共识B.近代民族工业开始创建C.社会团体彻底摆脱政府管控D.君主立宪进入改革议程6.有学者认为,戊戌文化是以救亡图存为主题的、与儒家文化相对抗的具有资本主义文化萌芽性质的新文化。

江苏省扬州中学2013学年高二学业水平测试周练5历史Word版含答案

江苏省扬州中学2013学年高二学业水平测试周练5历史Word版含答案

江苏省扬州中学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历史(必修)20130223本卷分第Ⅰ卷(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和第Ⅱ卷,考试时间为75分钟,分值为100分第Ⅰ卷(共7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合计6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

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始皇力求解决上述问题,“求其宁息”的措施是A.焚书坑儒B.推行郡县制C.设置三公D.统一文字2.1851年和1911年都是旧历辛亥年,在中国大地上都发生大规模革命运动。

这两场运动A.都是资产阶级革命运动B.都大大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C.都受到西方思想文化的影响D.都尝试推翻清政府,最后被其绞杀3.历史上,日本发动两次大规模侵华战争。

下列有关这两次大规模战争的认识正确的是A.中国都形成了全民族抗战的局面B.都以日本侵略者的失败而告终C.中国都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支持D.都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灾难4.1912年,孙中山自豪地说“这是我国有史以来所未有之变局,吾民破天荒之创举也。

”这里“变局”和“创举”是指A.辛亥革命的爆发B.清王朝的推翻C.中华民国的成立D.清帝退位5.1950年6月,毛泽东在七届三中全会上说:“光靠我们的党是治不好天下的。

”建国后能体现中共上述思想的制度是A.民主集中制B.人民代表大会制C.政治协商制度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6.20世纪70年代,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其主要促成因素不包括A.中美建立正式外交关系B.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C.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D.中国政府长期的外交努力7.雅典民主制度中,城邦最高权力机关是A.十将军委员会B.公民大会C.民众法庭D.五百人议事会8.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主要作用是A.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B.防止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发生C.消灭了封建残余D.维护了劳动人民的利益9.如果人们参观“巴黎公社墙”、观赏“公社战士英勇就义”图,其感受应不包括...A.促进了马克思主义诞生B.公社战士的英勇不屈C.民族、阶级矛盾的激烈D.无产阶级革命的曲折10.西欧的崛起、日本成为经济大国、第三世界的不结盟运动使得国际关系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

江苏省扬州市2013-2014学年高二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卷(一) 历史 Word版含答案[ 高考]

江苏省扬州市2013-2014学年高二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卷(一) 历史 Word版含答案[ 高考]

扬州市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卷历史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要求的(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学习英语时,老师会介绍西方姓氏的特点是名在前姓在后。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

”中国人强调姓所反映的实质是A.男尊女卑思想严重 B.家族宗法观念浓厚C.个人观念淡漠 D.专制王权强大2、有人在评述秦朝的政治变革时说:“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政治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

当时没有一个人敢于想象皇帝的儿子们竟会跟平民一样,竟没有拥有土地,更没有拥有奴隶群。

”从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种变革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促使中国古代政治A.从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B.从井田制向小农经济转变C.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 D.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3、董仲舒《春秋繁露》云:“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故为人主之道,英明于在身之与天同者而用之。

”此话强调,君主应A.加强集权 B.独尊儒术 C.推行教化 D.顺应天意4、英国史学家汤因比说:“从王阳明思想来看,人的心与万事万物之理,彼此是同一的”。

以下言沦中,最能支撑汤因比这一论断的是A.“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 B.“减得一分人欲,便得一分天理”C.“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D.“千思万虑,只是要致良知”5、宋仁宗庆历四年(1044年)八月诏:“自今除台官(即御史),毋得用见任辅臣所荐之人”。

钦宗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又诏宰执不得荐举台谏官”。

这样做是为了A.削弱地方势力,加强集权 B.实现选贤任能C.推动理学传播 D.防止结党,限制宰相6、历史推论必须依据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史实与推论相吻合的是7、截至1894年,外资在华企业不过一百余个,在华工业投资总额约2800万元。

而到了1894年至1914年,外国在华工业投资总额约1106万美元,较1894年前工业投资扩张了近8倍。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04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试卷总分120分,考试用时100分钟。

第Ⅰ卷 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合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本题答案请填涂于答题卡!1.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历史三峡论”,将四千多年来中国政治形态变迁分为封建、帝制和民治三大阶段。

其中“封建”阶段我国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A.政权和族权互为表里B.专制王权披上神权外衣C.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D.思想统一促进政治统一2.冯天瑜著《中华文化史》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

”下列言论体现两翼思想的是 A.清净无为天下正——明主治吏不治民B.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圣人执要,四方来效C.知其雄,守其雌——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D.反者道之动——治强生于法3.据《史记》记载,公元前544年“齐相庆封有罪,自齐来奔吴。

吴予庆封朱方(县名,后改名为丹徒)之县,以为奉邑,以女妻之,富于在齐”。

材料反映了春秋时期 A.分封制全面崩溃 B.宗法制荡然无存 C.郡县制初现雏形 D.实行郡国并行制 4.2013年福州屏山地铁站考古现场发掘出西汉时期闽越国宫殿遗址专用品“万岁”当(右图),还发现三口汉代水井。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汉初福州地区仍实施分封制 B.“万岁"瓦当是我国出土的最早青瓷 C.瓦当上的字体是当时流行的楷书 D.汉代使用水排获取井水5.秦汉时期战争与先秦时期相比,北方地区战争次数大幅下降,而四川、江西、云南却由原来的6次、1次、2次分别增至36次、8次、11次。

这反映出秦汉时期A.江南经济发展迅速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江苏省扬州中学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 二 历 史(选修)试 题C.政治中心迁往南方D.国家长期分裂,战乱不已6.如右图,元政府设置了一个东西延伸的带状行省——河南江北行省,将两个大的蒙古都万户府重兵驻扎于此。

另外,又将秦岭、汉中、北川的险地划归陕西行省,也驻有一个蒙古都万户府。

元政府上述做法的目的不包括A.保障都城安全B.就近指挥,防止江南四行省反抗C.实现以北制南D.以山川形便划行省界,防止割据7.学者阎步克说:“(中国古代)一些时候官僚会趋于身份化、特权化、阶层化、封闭化、自主化,这种演化的最终结果会导致贵族化”。

符合这一描述制度最有可能是A.分封制B.九品中正制C.科举制D.军机处8.《宋代职官大辞典》之《地方行政管理机构》称:“乾德三年(965)三月,朝廷遣官立转运使,总一道之财赋,此为道一级之设官。

”对材料中转运使的设置,认识不正确的是A.体现了分化事权的制度设计B.贯彻了以文治国的用人方略C.突出了中央集权的理财思路D.消除了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9.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革命》中称:“在中国近代史上,没有哪一段插曲比鸦片战争为谴责‘帝国主义侵略’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它成为中国人对西方武力入侵和在此以后几乎整整一个世纪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地位的不满情绪的内容。

除了从这一角度看鸦片战争外,还有必要将其放到近代历史的主要趋势之中去观察”。

在该“趋势”背景下,费正清认为A.鸦片战争是近代中华民族灾难开端B.鸦片战争阻碍了中国现代化历程C.侵略者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者D.鸦片战争是西方工业文明的扩张10.1840~1842的鸦片战争中国战败,以一个《南京条约》的签署告终。

而那些战争的当事人是怎样看待这场战争的结果的呢?据史料记载:清政府极力的把鸦片战争定性为“地方性事件”。

从历史的角度看,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A.清政府对鸦片战争影响的实际反思有限B.清政府理性分析了鸦片战争的影响C.清政府逐渐放弃天朝上国的思维D.清政府想尽量保持自己的颜面11.会审公廨是1869年出现在上海公共租界的一个特殊司法机关,由道台任命中方专职会审官(谳员),与外方陪审官(领事)会同审理租界内与华人有关的诉讼案件。

会审公廨制度规定:当事人不用跪堂,还可以聘请律师,证人必须到庭接受双方交叉询问,对被告人不能刑讯逼供等等。

据此判断以下关于会审公廨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维护了中国司法的自主权利B.说明中外反动势力已经勾结起来C.有利于近代中国司法制度的进步D.反映出清朝法律已与西方兼容12.史学家孟森在《清代史》中指出:“至于鸦片一案,则为清运告终之萌芽。

盖是役也,为中国科学之实验,为中国无世界知识之实验,为满洲勋贵无一成才之实验。

”从全球化的角度看,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是A.中国军事的落后B.中国科学落后C.中国无世界知识D.满洲贵族人才的缺失13.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后的几年中,西方大规模的、似乎不可抗拒的入侵使中国的生存似乎都受到威胁,结果,愈来愈多的中国领导人被迫得出这样的结论:重大的变革是生存所必不可少的,而且这种变革不能仅局限于军事和经济方面。

”文中省略掉的“……”应是A.鸦片战争B.甲午中日战争C.戊戌变法D.八国联军侵华14.右下图是张滨的漫画《甲午轶事》,就甲午战争的结局而言,该漫画反映了A.中国战败的原因在于落后的经济结构B.甲午战后中国救亡图存运动日益高涨C.甲午战争是日本资本主义改革的结果D.战争的结局在于中国落后的政治体制15.1902年,北京城一茶馆里四位中国人在聊天,张一说:“我参加过公车上书。

”李二说:“我参加过义和团运动。

”王三说:“我家住在东交民巷。

”赵四说:“我在京师大学堂读书。

”他们当中谁的话并不符合实际?A.张一B.李二C.王三D.赵四16.右图是1909年春刊发在上海《时务报》上讽刺清政府的漫画。

某学习小组对此进行解读,最恰当的是A.“灵活的策略”B.“洋人的朝廷”C.“无奈的选择”D.“末日的徘徊”17.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带来了中国社会的蝴蝶效应:《南京条约》的签订结束了广州十三行垄断贸易的时代,推动了上海的崛起,中国进出口重心转移到长江中下游。

广州与周边地区的衰落,引发了失业问题。

失业问题又直接引发了A.太平天国运动B.民族工业兴起C.新思想的萌发D.洋务运动18.在耶稣之下,太平天国的首义诸王一夜之间都成了上帝的众子,并按照各自的行序分别对应天象:洪秀全为日,杨秀清为风,萧朝贵为雨,冯云山为云,韦昌辉为雷,石达开为电。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这实质上反映了太平天国A.宣扬自由平等思想B.借助神权重建等级秩序C.增强核心领导层凝聚力D.将基督教教义与儒家大同思想结合19.为实现社会的转型,近代先进的中国人作出了不懈探索。

下列太平天国运动中提出的主张,最符合社会转型趋势的是A.“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B.“所有婿娶弥月喜事,俱用国库”C.“贵贱宜分上下,制度必判尊卑”D.“每年纳银若干,有失则保人赔其所值”20.近代中国的落后,是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疯狂侵略的结果,资本主义的侵略阻碍了中国的发展,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的状况是阻碍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的“恶性肿瘤”;但另一方面,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推动了中国的发展。

近代前期中国历史发展呈现的特征是A.中外发动势力由对抗到勾结B.封建秩序日益解体,政治经济文化日益近代化C.逐步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过渡D.政治上日益半殖民地化,经济上日益半封建化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合计60分。

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1.(14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据张帆《中国古代简史》制表材料二自甲午以后,诏设学堂谕屡矣,而人才不出,何也?则以利禄之途仍在科目,欲其舍诗赋、八股、小楷之惯技,弃举人、进士之荣途,而孜孜致力于此,此必不可得之数也。

是故变法必自设学堂始,设学堂必自废科目始。

——两广总督陶模《图存四策折》(1901年)请回答:(1)根据所学知识,用一句话概括“察举制”。

(2分)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相比于察举制,科举制有哪些变化?(6分)(2)概括材料二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观点提出的原因。

(6分)22.(13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就一般而言历史事件随着时光流逝而意义日减。

鸦片战争则不然,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提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历史使命。

中国现代化一日未完成,鸦片战争的意义就一分不会减。

”——茅建海《天朝的崩溃》材料二近代中国著名史学家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指出:“1840年以前是我们对人家不公正,1840年以后是人家对我们不公正。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材料三“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39—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58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

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

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它产生了一个新中国,产生了至今震撼着远东和全球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四太平洋战争期间日军兵力分配表请回答:(1)简析材料一中“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这句话的含义。

(2分)(2)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二中蒋廷黻的观点。

(4分)(3)概述材料三中斯塔夫里阿诺斯的主要观点。

(2分)(4)依据材料四可以得出什么结论?(2分)根据所学知识谈谈抗日战争体现了怎样的民族精神?(3分)23.(13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为数众多的来宾并不是以真正的使节资格到中国来的。

他们来是为了赚钱,带来礼物并希望皇帝赏赐。

为了不失伟大君王的尊严,这些赏赐远远超过他所收到的礼物的价值。

他们把收到的钱用来购臵中国商品,然后拿到他们本国出卖,获取大利。

而且他们一登上中国的土地,他们的开支就都公款报销。

看来中国人想照顾这些使节,或者不如说这些商人,其惟一目的就是要控制邻国,因此他们向皇上进贡什么样的礼物倒似乎是无所谓的。

……然而这些蛮夷从老远带来这样一些琐细的东西却使国家为他们路上的开支花费了一大笔钱。

好像中国人重视的倒不是这些自称使节的低下地位,而是炫耀他们君主的伟大。

——利玛窦、金尼阁《利玛窦中国札记》材料二窃惟夷情之强悍,萌于嘉庆年间,迨江宁换约,鸥张弥甚,到本年直入京城,要挟狂悖,夷祸之烈之极矣。

……自换约以后,该夷……纷纷南驶,而所请尚执条约为据。

该夷并不利我土地人民,犹可以信义笼络,驯服其性,自图振兴……臣等就今日之势论之:发、捻交乘,心腹之害也;俄国壤地相接,有蚕食上国之志,肘腋之忧也;英国志在通商,暴虐无人理,不为限制,则无以自立,肢体之患也。

故灭发、捻为先,治俄次之,治英又次之。

惟有隐消其鸷戾之气,而未遽张以挞伐之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