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外用法与护理

合集下载

中药用药护理

中药用药护理
渊源 最早医学书籍《五十二病方》 《黄帝内经》 “病生于筋,治之以熨引”
药熨法
目的 适应证与禁忌证
药熨袋制 作
操作前准备 操作步骤: 注意事项 常见不良反应
热熨袋内温度应保持在50℃~60℃;药 熨时用力来回推动且用力均匀,开始时 温度较高,用力要轻,速度要快,随着 药熨袋温度的降低,用力可渐增大,同
汗法的作用 汗法的适用范围
汗法及护理
生活起居护理
应注意避风保暖, 及时更换潮湿衣被
饮食护理
用药护理
病情观察
用药禁忌
汗法用于表证时,忌用物理降温
表证兼有风湿者 ,须用数次微汗
发汗要因人因时,四季体质的不同 慎用解热镇痛药,防止汗出太过
吐法及护理
吐法 亦称催吐法。是通过涌吐,使停留在 咽喉、胸膈、胃脘等部位的痰涎,宿食或 毒物从口中吐出的一种治法。
功能锻炼
中药换药法
目的总的目的:促进树组立无织菌生观念长。、重伤点掌口握愈解除合敷的料最终目的
适应证与禁忌证的 面方 及法 周, 围换 皮药 肤物 的品 消的 毒传 方递 法,方包法扎,固创
操作前准备
定方法,污物敷料的处理
操作步骤
注意事项
常见不良反应
中药熏洗法
定义 是用中药煎煮后,先用蒸汽熏疗,待 温后再用药物淋洗、浸浴全身或患处局部 的一种外治方法。
特殊煎药法
5.烊化 6.磨汁 7.冲服 8.泡服
二、中药煎煮的方法
(一)目的 (二)煎药前准备 (三)操作步骤 (四)不良反应及处理
第三节 中药口服法
1 概述 2 方法
17
中药口服法——概述
服药时间 服药次数 服药温度 特殊送服方法 服药禁忌
服药温度

外用中药治疗慢性盆腔炎护理

外用中药治疗慢性盆腔炎护理

慢性盆腔炎主要是生殖器官及其周围结缔组织和盆腔腹膜受到细菌感染所致,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

病程迁延,反复发作,不仅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而且给家庭生活、社会工作带来影响。

笔者对2008.05~2010.12我院妇科门诊15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行中药外治法治疗护理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l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50例符合文献[1,2]慢性盆腔炎的诊断标准。

所有病例都符合慢性盆腔炎诊断标准,都经腹部B 超检查排除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囊肿、盆腔结核等。

年龄20~40岁,平均年龄34.42岁,病程均在6个月以上。

1.2治疗方法1.2.1药物组成:蛇床子、苦参、紫花地丁、蒲公英、三棱、丹皮、苍术、白芷、土茯苓、桂枝等组成。

具有活血化瘀、通经散结的功效。

1.2.2中药保留灌肠法:选择在月经干净后3d 开始1次/d ,10d 为l 疗程。

上述药物加水1000ml ,浓煎成100ml ,冷却为38~40℃,倒入无菌输液瓶内,用一次性输液器连接肛管。

灌肠前嘱患者排空大小便,取侧卧位,臀部抬高10cm ,会阴部垫橡胶布及治疗单,用石蜡油润滑肛管前端,缓慢插入肛门深度20~25cm ,点滴法灌肠,30滴/min ,保留时间为1小时以上,捏紧肛管拔出,轻揉肛门片刻。

1.2.3中药外敷法:利用灌肠药渣布包药渣凉至40~45℃备用。

患者保留灌肠后取平卧位,药袋敷于下腹部,并用电磁波照射,以病人感觉温热为准。

热敷30min ,1次/d ,10天为一疗程。

1.2.4分组:将15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即对照组与护理组,对照组以中药灌肠与外敷法治疗;护理组除中药灌肠与外敷法治疗外,并加以护理。

1.3护理1.3.1情志护理:慢性盆腔炎由于病程长,反复发作,患者思想压力大,多抑郁、焦虑,故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护理人员应耐心倾听患者主诉,安慰、体贴患者;其次应向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并介绍应用此种疗法的目的及已取得的经验及疗效,使患者树立治愈疾病的信心。

中药涂擦操作流程

中药涂擦操作流程

中药涂擦操作流程中药涂擦是一种常见的中医外治法,通过在患处涂抹中药药膏或药水,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中药涂擦操作简便,疗效确切,适用于外感风寒、风湿关节痛、跌打损伤等疾病。

下面将详细介绍中药涂擦的操作流程。

一、准备工作。

1. 准备好所需中药药膏或药水,确保药品的质量和纯度。

2. 准备好清洁毛巾、纱布等辅助用具。

3. 患者应保持局部皮肤清洁,清洁患处并擦干。

二、操作步骤。

1. 取适量中药药膏或药水,根据患者病情和症状选择合适的药物。

2. 将药膏或药水均匀涂抹在患处,可以使用手指或辅助用具进行涂抹。

3. 用清洁毛巾或纱布轻轻擦拭患处,使药物充分渗透。

4. 对于关节疼痛或肌肉酸痛的患者,可以进行轻柔的按摩,帮助药物更好地渗透。

三、注意事项。

1. 涂擦过程中应避免用力过大,以免造成局部皮肤损伤。

2. 患者在涂擦后应保持局部温暖,避免受凉。

3. 涂擦后应避免接触水或油脂,避免影响药物的渗透和吸收。

4. 患者在涂擦后应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波动影响疗效。

四、疗效观察。

1. 患者在涂擦后应及时观察症状变化,如有不适或过敏应及时就医。

2. 持续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根据需要调整药物使用剂量和频次。

五、总结。

中药涂擦作为一种中医外治法,具有疗效确切、操作简便的特点。

在实际应用中,医务人员应根据患者病情和症状,选择合适的药物和操作方法,确保治疗效果。

同时,患者在接受中药涂擦治疗时,应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指导,注意日常护理,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通过以上的介绍,相信大家对中药涂擦的操作流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希望中药涂擦能够为更多的患者带来健康和舒适,让中医药的魅力得以展现。

中药用药“八法”及护理PPT课件

中药用药“八法”及护理PPT课件
4
汗法及护理
护理方法:
1病室安静、空气新鲜。 2、饮食宜清淡,忌粘滑、肉面、五辛、酒酪、
酸性和生冷食物。因酸性食物有敛汗作用,而 生冷食物不易散寒。
5
汗法及护理
护理方法:
3、药宜武火快煎,麻黄煎煮去上浮沫,芳香 药宜后下;服药时温度适宜;服药后卧床加盖 衣被,保暖以助发汗,并且在短时间内大口喝 下热稀粥约200毫升或给予开水、热饮料、热 豆浆等,以助药力,促其发汗;若与麻黄、葛 根同用时,则一般不需啜热粥。因药细需助, 药重不需助,以防出汗过度。
11、注意不可妄汗:凡淋家、疮家、亡血家和 剧烈吐下之后均禁用汗法。病邪已经入里或麻 疹已透,疮疡已溃,虚证水肿,吐泻失水等, 也不宜应用汗法。
12
二、吐法及护理
1、定义: 亦称涌吐法,是通过涌吐,使停留在咽喉、
胸膈、胃脘等部位的痰涎、宿食或毒物从 口中吐出的一种治法。
13
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以“呕家有痈 脓,不可治呕”,“病人欲吐者,不可下 之”为例,阐明审因论治,因势利导的 治疗原则。由于吐法可以引邪上越, 宣壅塞而导正气,所以在吐出有形实 邪的同时,往往汗出,使在肌表的外 感病邪随之而解。常用于中风、痰涎 壅盛、癫狂、宿食、食厥、气厥、胃 中残留毒物、及霍乱吐泻不得等。
芦呕吐不止者,可用葱白汤解之。因服稀涎散 呕吐不止者,可用甘草、贯众汤解之因服瓜蒂 散剧烈呕吐不止者,可用麝香0.03~0.06克开 水冲服解之。误食其它毒物,可用绿豆汤解之。 若吐后气逆不止,宜给予和胃降逆之剂止之。
18
吐法及护理
护理方法: 7、严重呕吐者应注意体温、脉搏、呼吸、
血压及呕吐物的量、气味、性质、性状并记录。 必要时给予补液、纠正电解质等对症处理。 8、患者吐后暂给予禁食,等胃肠功能恢复后 再给少量流质饮食或易消化食物以养胃气。忌 食生冷、肥甘油腻之品。

中药涂擦操作技术

中药涂擦操作技术

中药涂擦操作技术中药涂擦是一种常见的中医治疗方法,通过将中药药物应用于皮肤表面进行涂抹或擦拭,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中药涂擦操作技术的正确使用对于治疗疾病起到关键作用,下面将介绍一些中药涂擦操作技术的注意事项和操作步骤。

首先,选择适合的中药药物是中药涂擦操作技术的基础。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症状选择中药药物,一般来说,中药药物可以分为外用药和内服药两类。

外用药一般是一些贴敷剂、药酒等,内服药则需要配制成药膏或药液等形式。

选择适合的中药药物是中药涂擦操作技术的第一步。

其次,正确的操作步骤也是中药涂擦操作技术的关键。

在进行中药涂擦操作时,首先要保证患者的皮肤干燥清洁,避免患处有水分或污物。

然后将中药药物涂擦均匀涂抹于患处,可以采用按摩、擦拭等方法,使药物充分吸收。

在擦拭过程中,要注意避免过度擦拭,避免刺激患处皮肤。

擦拭后,患者应保持患处的皮肤干燥,避免擦拭后患处受潮。

此外,中药涂擦操作技术在药物的选择和擦拭操作中都需要注意患者的体质和病情。

患者的体质是选择中药药物的重要依据,不同的体质适合的药物也不同。

在擦拭操作时,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症状轻重来确定擦拭的力度和时间,避免擦拭过度或不足的情况发生。

总的来说,中药涂擦操作技术是一种常见的中医治疗方法,正确的操作技术和药物选择对治疗疾病有着重要的作用。

患者在接受中药涂擦治疗时,应选择合适的中药药物,注意擦拭操作的正确步骤,同时考虑患者的体质和病情,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中药涂擦操作技术的应用,有助于中医药的传统疗法在现代医学中的发展和应用。

希望患者和医护人员都能正确理解和应用中药涂擦操作技术,从中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中医护理之中药湿敷法应用详述

中医护理之中药湿敷法应用详述
烧伤:
黄连水(黄连适量)。将黄连煎水制成5~10g黄连水备用。用时注意痂下有无积脓,如有积脓,应剪除痂皮,予以引流;创面上用纱布浸药湿敷,每日2~3次,10日1疗程。功能清热解毒。主治烧伤已有感染者。
虫咬螫伤
黄柏水(黄柏5g,元明粉3g)。上药水煎,取纱布浸药液湿敷患处,每日4~6次。功能清热解毒消肿。主治各型虫咬螫伤。
失语
玉蝴蝶汤(玉蝴蝶、桔梗、薄荷各10g,白芷6g)。上药加水煎煮后去渣取汁。将洁净纱布浸泡于药汁中,取出敷于神阙穴、肺俞穴,每日1次。功能宣利肺气。主治各型失语。

一味消肿汤(黄芩6g)。将晒干的黄芩切碎,投入500ml水中,火煎20分钟过滤;然后放入无菌纱布浸泡3天,即得黄芩纱条,再覆以消毒纱布,用胶布固定,每日2次,2日1疗程。功能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主治痈、疽、疔、疖。
携用物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关闭门窗,嘱患者取合适体位,使患者舒适,铺一次性中单,暴露湿敷部位,注意保暖。
遵医嘱配制药液,药液温度适宜并倒入治疗碗中,测量药液温度,达到合适温度后将无菌纱布在药液中充分浸湿,用止血钳或镊子夹住纱布两端拧至不滴水为度,再次核对无误后,敷于患处,询问患者湿敷部位感觉,是否过热或有其他不适,并向患者讲明在湿敷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湿敷禁忌症:
疮疡脓肿迅速扩散者不宜热湿敷。
如以下病症不宜冷湿敷:1、大疱性皮肤病,表皮剥脱松解症者;2、有出血倾向的,挫扭伤初期、急性外伤性骨折、败血症等;3、癌性浮肿;4、精神分裂者、抽搐、高度神经质及严重不合作者;5、女性经期、孕妇;6、亚急性皮肤炎有血行不良时,不宜冷湿敷。
注意事项:
操作前向患者做好解释,以取得合作,充分暴露局部皮肤,注意保暖,防止着凉;
湿敷方法:
湿敷法分为热湿敷和冷湿敷两种方法。二者均可将6~8层无菌纱布折叠为长条形状,一般湿热敷药液温度未50~60℃,冷湿敷药液温度为4~15℃,每次15~20分钟,将无菌纱布放在热、冷药液中完全浸泡,用止血钳或镊子夹住纱布的两端拧至不滴水为度,敷于患处或所需施术部位,每3~5分钟更换一次纱布(必要时频频将药液淋于敷布上或用塑料薄膜包裹,以保持温、湿度)。具体操作流程如下:

中医护理学中药外用疗法

中医护理学中药外用疗法
中药外用疗法
• 中药外用疗法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采 用中药、手法或配合适当的器械,作用于 体表或官窍等处,以治疗临床各科疾病的 方法,即通常所讲的体外用药。
中药外用疗法基础知识
• 中药外用疗法包括很多种类,常见的有膏 药、熏洗、热熨、冷敷、掺药、坐药、吹 药、中药灌肠、中药洗浴和中药离子导入。
外用药护理
• 操作前与患者沟通疗法,交代操作方法 • 备齐所用物品 • 交代注意事项 • 操作过程密切观察患者情况 • 注意安全
热熨
• 中药热熨是将药物或其他物体加热热熨患 处或相应腧穴,借助药性及温度等物理作 用,使气血流通,以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 方法。
冷敷
• 冷敷是指将药物或其他物体冷却,冷敷患 处借助药性及温度等物理作用,以达到治 疗目的的一种方法。冷敷法具有清热解毒、 消肿止痛、凉血止血等功用。
掺药
• 掺药疗法,古时称之为散剂,现称粉剂, 是将药物制成极细粉末,根据制方规律, 并按其不同的作用配伍成方,用时掺布于 膏药或油膏上,或直接掺布于病变部位, 或散布于创面局部,以达到祛腐生新、清 热止痛、生肌收口、促进创面愈合的目的。
膏药
• 膏药,古代称之为薄贴,现称硬膏,是按 配方将若干药物置于植物油中煎熬去渣, 存油加入黄丹再煎,利用黄丹在高温下经 过物理变化,凝结后将熬成的药膏摊在布 上或纸上而成。
熏洗
• 中药熏洗是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选配适 当中药煎汤对患部进行熏蒸、淋洗、浸浴 (一般先用药汤蒸气熏,待药液降温时再 洗)以达到内病外治的一种疗法。
中药洗浴
• 中药洗浴疗法是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将 药物煎煮后进行全身或局部洗浴,从而达 到疏通经络、消肿止痛、活血化瘀、祛风 散寒、杀虫止痒等功用。
中药离子导入

自制中药外用治疗糖尿病足的护理干预

自制中药外用治疗糖尿病足的护理干预
‘床 调 妒 中国民间疗法
CHINA’5 NATUROPATH ̄ Feb 20” .Vol 19 No 2
自制 中 药外 用 治 疗糖 尿病 足 的护 理 干 预
李 红 新
(吉 林 省 吉林 中西 医结 合 医 院 ,132012)
糖 尿 病 足 的发 生 与 血 糖 控 制 不 良、脚 外 伤 、不 适 当的脚部 护 理 、酗酒 、吸烟 及糖 尿病相 关 知识不 足有关 。 我院研 制 的祛 腐 生 肌 中药 治 疗 糖 尿 病 足 效 果 显 著 ,其 主要成 分有 乌梅 、石 榴 皮 、诃 子 、黄 柏 、黄连 、苦 参 。每 100 ml加 0.5 g冰片 。我科 2002 ̄2007年 共 收治 了 32 例 糖尿病 足患 者 ,采 用 中西 医结 合 的方 法 治疗并 通过 护 理 干 预 ,收 到 满 意 效 果 ,报 道 如 下 。
运动指 导 :适 宜 的运 动 可 以促 进 脂 肪 和糖 的 代谢 , 对 血糖 有较 大 的影 响 。在餐后 90 min运动不 仅 运动后 当时血 糖较 运 动 前 有 显 著 下 降 ,而 且 运 动 结 束 后 3O、 6O、90 r ain,血糖 较 运 动前 有 显 著 降 低[1]。我 们 根据 糖 尿病 人 的年龄 体质 、病情及 有无 合并症 ,指 导运动 ,并且 从小 运 动量 、短时 间开 始 ,循 序 渐进 。运 动时 穿 宽松 透 气 的衣服 ,柔 软舒适 的鞋 子 。糖 尿病 足治疗 期间应 绝对 卧床 ,避 免 活 动 以 防 损 伤 。通 过 运 动 促 进 全 身 血 液 循 环 ,同时也 增加 了末 梢 的血 液 供应 ,减少 了糖 尿病 足 的 发病 危 险 。
心理 干预 :糖 尿病 足坏 疽 的病 人 面 临 着伤 口疼痛 、 换 药 疼痛 的折磨 ,并且 有截 肢 的 可 能 ,病 人 悲 观 、绝望 , 身心受 到 巨大痛苦 ,情 绪 波 动较 大 ,直 接 影 响 内分 泌 系 统 ,造 成血糖 升 高等一 系列心 血管症 状 。所 以我 们针对 病 人 的具体 情况 给予 心理疏 导 ,使 他们在 最佳 的心理状 态 下接 受治 疗 。通 过我 们 的讲 解 ,使 病人 正确认 识糖尿 病 足是 糖尿 病 的一 种 并发 症 ,通 过 系 统治 疗 控 制血 糖 , 平 时加 强护 理及 防范意识 是可 以治愈 和预 防的 ,增 强 了 病 人战胜 疾病 的信 心 。糖 尿病 足 的病 人严 重 的需 要 卧 床治 疗 ,轻 的也 行动 不 便 ,需要 别 人 照 顾 ,所 以 自卑 、愧 疚 、情绪低 落 ,这样会 造 成 血糖 波 动 大 、病 情不 稳 定 ,直 接影 响伤 口愈 合 ,所 以 在进 行 心 理疏 导 的 同 时 ,为其 生 活 上创造 方便 条件 ,帮 助制 备 床 上接 便 器 ,饭 菜送 到 床 边 ,用轮椅 车拉 送检 查等 。尽量 不在病 人面前 提经济 问 题 ,以免增 加病 人 的负担 ,和病人 多交 流找共 同语言 ,增 加信 任感 、安全感 ,使 病人更 加配 合治疗 ,有利 康复 。

10中药内服和外用法与护理

10中药内服和外用法与护理
解表类药物的用法与护理
解表药:
凡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功效的 药物,称为解表药。
解表药分类:
1、辛温解表剂:感冒清热颗粒、正柴胡饮 2、辛凉解表剂:银翘解毒片、感冒退热颗 粒、桑菊感冒片)
3、解表胜湿剂:九味羌活丸 4、扶正解表剂:参苏饮 玉屏风散 5、祛暑解表剂:藿香正气水
解表药的用法:
解表类药应温服,服药后卧床敷被并进热 饮(开水或热稀粥),以达到发汗祛邪的 目的,发汗以微汗为度,身体感到潮湿的 小汗,不流下即可,不可太过,以免伤正 气,伤耗阴液。只有微汗才有解表的作用, 大汗可暂时使发烧退下,过一会体温会再 次升高的。
化,以免烫伤。成年人热熨袋内温度保持在50~ 60°C,老年人、小孩不宜超过50°C.若局部出现 疼痛或水泡,立即停止操作,并按烫伤处理。 4.纱布袋用后清洗消毒备用,中药可连续使用1周。 5.各种实热证,皮肤溃破处、身体大血管处、局部 无知觉处,孕妇的腹部和骶部,腹部包块性质不 明者禁用热熨疗法。
吹药法及护理
定义:将药粉用管状器具均匀地吹撒到患 处的一种外治方法。
作用: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祛腐生肌等。 适应证:人体特定器官的疾病,如耳、鼻、
口腔、咽喉等。 物品:药、吹药器、压舌板、电筒、消毒
长棉签、纱布、清洗溶液、治疗碗、治疗 盘。镊子、弯血管钳、开口器、鼻镜、耳 镜、额镜。
适应证:跌打损伤、虚寒性胃脘痛、寒性呕 吐、寒痹等病证以及因注射引起的局部肿块。
物品:药物、双层纱布袋、加热设备等。
操作方法
1.药熨法 2.盐熨法 3.麦麸熨 4.沙土熨
护理及注意事项
1.注意保暖、避风,以免感受风寒。 2.热熨前嘱患者排空小便。热熨前局部皮肤可涂一
层凡士林或油膏。 3.热熨时随时注意患者对热感的反应及局部皮肤变

中医操作八项护理

中医操作八项护理
浴盆或治疗碗等)、水温计,必要时备屏风及换药用品。
中药熏洗
▪ 6 操作程序 6.1 遵医嘱配制药液。 6.2 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 6.3 根据熏洗部位安排患者体位,暴露熏洗部位,必要时用屏风遮
挡,注意保暖。 6.4 熏洗过程中,观察患者的反应,了解其生理和心理感受。若感
到不适,应立即停止,协助患者卧床休息。 6.5 熏洗完毕,清洁局部皮肤,协助衣着,安置舒适卧位。 6.6 清理用物,做好记录并签字。
痛或破溃等症状时,立即停止治疗,报告医 师,配合处理。
湿敷
涂药
▪ 涂药法是将各种外用药物直接涂于患处 的一种外治方法。其剂型有水剂、酊剂、 油剂、膏剂等。
涂药
▪ 1 评估 1.1 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既往史及药物过敏史。 1.2 患者体质及涂药部位的皮肤情况。 1.3 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1.4 心理状况。
达到防病保健、治病强身的目的。 2.1.3 禁忌证 凡属实热证或阴虚发热者,不宜施灸。 颜面部、大血管处、孕妇腹部及腰骶部不宜施灸。 2.1.4 告知 治疗过程中局部皮肤可能出现烫伤等情况。 艾绒点燃后可出现较淡的中药燃烧气味。 治疗过程中局部皮肤产生烧灼、热烫的感觉,应立即停止治疗。 治疗过程中局部皮肤可能出现水疱。 2.1.5 物品准备 治疗盘、艾条、火柴、弯盘、小口瓶、必要时备浴巾、屏风等。
签字。 7 护理及注意事项 7.1 操作前应修剪指甲,以防损伤患者皮肤。 7.2 操作时用力要均匀、柔和、持久,禁用暴力。
穴位按摩
湿敷
▪ 湿敷法是将无菌纱布用药液浸透,敷于局 部,以达到疏通腠理、清热解毒、消肿散 结等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
湿敷
▪ 1 评估 1.1 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既往史及药物过敏史。 1.2 患者体质及湿敷部位的皮肤情况。 1.3 心理状况。 2 目标 减轻局部肿胀、疼痛、瘙痒等症状。 3 禁忌证 疮疡脓肿迅速扩散者不宜湿敷。 4 告知 注意药液温度,防止烫伤。 5 物品准备 治疗盘、遵医嘱配制药液、敷布数块(无菌纱布制

中药封包疗法在临床中的应用护理课件

中药封包疗法在临床中的应用护理课件
适用范围
中药封包疗法适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如感冒、咳嗽、头痛、失眠、软组织损 伤等。
注意事项
对于皮肤破损、炎症、过敏等情况,以及孕妇和特殊体质的患者,应慎用或禁 用中药封包疗法。
02
中药封包疗法的护理操作流程
操作前的准备
01
02
03
评估患者情况
了解患者的病情、年龄、 体质、过敏史等情况,评 估是否适合中药封包疗法 。
历史
中药封包疗法起源于中国古代, 经过长期实践和发展,已成为一 种独特的中医外治法。
封包材料的种类与选择
种类
中药封包疗法常用的封包材料包括棉 布、纱布、麻布等透气性好的布料, 以及各种不同材质的塑料薄膜。
选择
根据治疗需要和患者的具体情况,选 择合适的封包材料,以保证药物的渗 透和治疗效果。
封包疗法的适用范围
适应症与禁忌症
在使用中药封包疗法前,应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明确适应症和 禁忌症,确保治疗安全有效。
护理伦理原则的遵循
尊重患者的自主权
01
在中药封包疗法过程中,应尊重患者的自主选择权,不强迫患
者接受治疗。
保护患者的隐私
02
在治疗过程中,应对患者的个人信息和病情予以保密,尊重患
者的隐私权。
公正公平原则
结果报告
将统计分析的结果以书面报告的形式呈现,为临 床护理提供参考和依据。
05
中药封包疗法的安全性与护理伦理
中药封包疗法的安全性评估
药物成分的安全性
中药封包疗法所使用的药物应经过严格筛选,确保药物成分安全 、无毒,不含有有害物质。
操作过程的安全性
在使用中药封包疗法时,应遵循正确的操作流程,避免烫伤、过敏 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护理中的中药护理与应用

护理中的中药护理与应用
总结词
特色护理、凸显优势
详细描述
中药护理在外科护理中具有特色和优势,如采用中药灌肠 、中药热敷等方法,针对不同病症进行特色护理,凸显了 中药护理的优势。
总结词
预防保健、健康宣教
详细描述
外科手术后患者容易发生感染等并发症,中药护理在预防 保健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通过健康宣教的方式, 向患者普及中药护理知识,提高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
煎煮次数
一副中药可煎煮2-3次,每次 煎煮后将药液混合均匀。
中药服用注意事项
A
服药时间
根据中药性质和功效,选择饭前或饭后服用, 一般宜在饭后30分钟至1小时服用。
服药剂量
按照医生或药师的建议,掌握好每日服药 剂量,不要过量或过少服用。
B
C
服药方式
温服中药,不要喝药汤或药酒,以免刺激胃 黏膜或加重病情。
中药护理的基本原则
01
整体观念
中药护理注重整体观念,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各 脏腑器官相互关联,需综合考虑患者病情、体质等因素 进行护理。
02
辩证施护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情况,进行辩证施护,选择 合适的中药和护理方法。
03
用药安全
中药护理强调用药安全,严格掌握用药剂量、配伍禁忌 和注意事项,确保患者安全有效使用中药。
重要性
中药护理在临床实践中具有重要 作用,能够针对不同个体进行个 性化护理,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 生活质量。
中药护理的历史与发展
历史
中药护理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可追 溯到古代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 等。
发展
随着中医理论的不断完善和现代医学 的进步,中药护理也在不断创新和发 展,逐渐形成了系统化的护理体系。
饮食禁忌

湿敷法中医护理操作规程分析

湿敷法中医护理操作规程分析

05
湿敷法在中医护理中地位 和作用
湿敷法与中医护理关系探讨
1 2
理论基础
湿敷法以中医经络学说和脏腑学说为理论基础, 通过刺激体表穴位,调整气血运行,达到治疗疾 病的目的。
护理实践
湿敷法作为中医护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广泛应用 于内、外、妇、儿等各科疾病的护理实践中。
3
个体化治疗
湿敷法可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年龄等因素进 行个体化治疗,体现了中医护理的辨证施护原则 。
湿敷法在中医护理中优势分析
操作简便
湿敷法操作相对简单,易于掌握 ,适合在各级医疗机构中推广应 用。
安全有效
湿敷法通过体表给药,避免了口 服药物可能带来的副作用,具有 较高的安全性;同时,药物直接 作用于患处,起效快,疗效显著 。
经济实惠
相比其他治疗方法,湿敷法所需 的药物和器材成本较低,减轻了 患者的经济负担。
湿敷法中医护理操作规程分 析
汇报时间:2024-01-25
目录
• 湿敷法基本概念与原理 • 湿敷法操作流程与步骤 • 常见疾病湿敷法应用举例 • 湿敷法操作注意事项与风险防范
目录
• 湿敷法在中医护理中地位和作用 • 总结与展望
01
湿敷法基本概念与原理
湿敷法定义及作用
定义
湿敷法是将药液浸透于敷料(如纱布 、棉纸等)后,敷贴于患处或特定腧 穴的一种中医外治法。

04
湿敷法操作注意事项与风 险防范
操作前评估患者情况
01
了解患者病情、病史及过敏史,确定湿敷治疗的适应
症和禁忌症。
02
评估患者皮肤状况,观察有无破损、感染、炎症等,
避免在异常皮肤上实施湿敷。
03
询问患者是否有过敏反应,特别是对药物、敷料等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外用法与护理
1.膏药的用法与护理膏药,古称薄贴,又称硬膏,是以膏药敷贴治疗疾病
的一种外治法。

膏药是按处方将药物置于植物油中煎熬去渣,加入黄丹再煎,凝结后将熬成的药膏摊在布上或纸上而成。

【适用范围】具有消肿止痛、通血活络、软坚散结、拔毒透脓、祛腐生新、祛风胜湿等作用。

用于外科痈疡疖肿,已成脓未溃,或已溃脓毒未尽和瘰疬、痰核、风湿、跌打损伤等病证。

【操作及护理方法】使用前先将膏药四角剪去,清洁局部皮肤,将膏药放在热源上烘烤加温,使膏药软化后敷贴患处。

加温时应注意不宜过热,以免烫伤皮肤。

膏药敷贴后,应加以适当固定。

适用后,应注意观察皮肤反应,如局部出现丘疹、水疱、红肿或瘙痒感较重,应随时取下膏药。

去除膏药后,局部可用松节油擦拭干净。

2.药膏的用法与护理药膏,为药粉与饴糖、蜂蜜、植物油、鲜药汁、酒、
醋、凡士林、水等赋形剂调和而成的厚糊状软膏。

敷与肌肤通过皮肤吸收后,可达到行气活血、疏通经络、驱邪外出等目的。

【适用范围】具有消淤止痛、舒筋活血、接骨续筋、温经通络、清热解毒、生肌拔毒的功效。

用于痈肿疮疡和跌打损伤各期的淤血、肿胀、疼痛、骨折等。

【操作及护理方法】先清洁皮肤,将药膏涂在大小适宜、折叠位4~6层的桑皮纸或纱布上,敷于患处后包扎,关节部位采用“8”字形或螺旋形包扎。

一般2~3天换药1次。

3.熏洗疗法与护理熏洗疗法,是将药物煎汤或用开水冲泡后,趁热进行全
身或局部的浸泡、淋洗、熏蒸、湿敷。

通过药物加热后的热力、药力的局部
刺激,药物通过皮肤的吸收的吸收和蒸汽渗透的作用,达到温通经络、活血消肿、祛风除湿、杀虫止痒等目的。

【适用范围】熏洗疗法具有疏通经络、消肿止痛、活血化瘀、祛风除湿、杀虫止痒等作用。

可用于跌打损伤,肢体关节疼痛和活动不利,以及各类皮肤疾患等,坐浴可用于妇科和肛肠科疾患。

【操作及护理方法】按医嘱正确配置好药液,药液温度一般以40℃~50℃为宜,洗浴时要防止烫伤。

洗浴时间每次30~40分钟,如有必要,可先熏后洗。

病人坐浴和全身洗浴时应注意观察病情,如发现异常,应随时停止洗浴。

妇女月经期间,不宜坐浴。

除此之外,还可以用熏洗进行室内外空气消毒、灭蚊虫和某些皮肤病疾患的治疗。

4.熨敷疗法与护理熨敷疗法,是用药物、药液直接加温,或煎汤敷于局部
特定部位或穴位上,利用温热和药物的作用,以达到行气活血、散寒止痛、活血祛瘀等功用。

熨法有药熨法、盐熨法、醋熨法、砍离砂熨法和水熨法等。

【适用范围】具有温通经络、散寒止痛、活血祛瘀等功用。

可用于虚寒性脘腹痛、跌打损伤、寒湿痹痛、癃闭、排泻、腹水等。

【操作及护理方法】按医嘱备好熨敷所需用品,如准备好热水袋、热熨袋或将药物加热装入袋中等。

温度要适宜,一般不可超过70℃。

将热熨袋放置于需热熨部位,时间为30~60分钟,温度不足时刻加温复用。

熨敷期间注意随时听取病人对热感的反应,观察局部情况,以免烫伤皮肤,必要时可随时停止热熨。

阳热实证病人不宜使用熨敷法。

5.掺药疗法与护理掺药疗法,是将药物制成极细粉末散布于创面局部,以
达到去腐生新、清热止痛、生肌收口、促进创面愈合的目的。

【适用范围】疮疡创面、皮肤溃烂或湿疹、口腔黏膜炎症或溃疡等。

【操作及护理方法】清洁创面后,将药粉均匀撒布于创面上,用消毒纱布或油膏纱布覆盖,一般1~2天换药一次。

去腐拔毒药末,有时会刺激创面,一起疼痛,应告知病人,以便取得合作。

6.吹药疗法与护理吹药疗法,是将药物制成精细粉末,利用喷药管,将药粉喷撒
于病灶的一种外治法。

【适用范围】主要用于掺药法难于达到的部位,如咽喉、口腔、耳鼻等处的炎症、溃疡等。

【操作及护理方法】准备好药末和喷药管。

吹口腔、咽喉时,嘱病人洗漱口腔后,端坐靠背椅上。

头向后仰,张口屏气,查清部位,用压舌板压住舌根,手持吹药器,将适量药物均与吹入患处。

吹药完毕后,令病人闭口,半小时内不要饮水进食,一般每天可吹2~4次。

向咽喉部吹药时,气流压力不可过大过猛,以防药末直接吹入气管引起呛咳。

小儿禁用玻璃管作为吹药工具,以防吹碎损伤口腔。

吹耳鼻时,先拭净鼻腔和耳道,观察好病变部位,用吹药器将药末吹至患处。

7.鲜药捣敷法与护理鲜药捣敷法,是将某些具有药用作用的新鲜植物药洗
净、捣碎,直接敷于患处,利用植物药浆汁中的有效成分达到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收敛止血等目的。

【适用范围】一切外科阳证,如红肿热痛、创伤表面浅表出血,皮肤瘙痒、虫蛇咬伤等。

常用的鲜药有蒲公英、紫花地丁、马齿苋、仙人掌、七叶一枝花、野菊花等。

【操作及护理方法】将鲜药放入容器内捣碎或用手揉烂,直接敷于患处,如条件允许应给予固定包扎。

使用时应注意洗净药物,清洁局部皮肤,防止感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