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的人与-文化-的人——体质人类学和族群研究
体质人类学特点
体质人类学特点
体质人类学(physical anthropology)是一门研究人类在生物学上的多样性和演化过程的学科。
它关注人类形态、生理、遗传和生态学等方面的特点。
以下是体质人类学的一些主要特点:
1. 跨学科性质:体质人类学是一个跨学科领域,涉及到生物学、人类学、考古学、地理学、心理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方法。
这使得研究者可以从多个角度来探讨人类的起源、发展和变化。
2. 研究方法多样:体质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地调查、考古发掘、实验室分析等多种技术手段。
这些方法有助于研究者全面地了解人类的身体特征和演化过程。
3. 研究内容丰富:体质人类学研究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人类的骨骼、牙齿、皮肤、毛发等身体结构,以及人类的生长、发育、遗传变异、疾病等方面的知识。
4. 重视实证研究:体质人类学强调通过实际观察和分析数据来得出结论,而不是仅仅依靠理论推测。
这使得体质人类学的研究成果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科学性。
5. 关注人类演化史:体质人类学关注人类的起源和演化过程,试图揭示人类与其他灵长类动物的关系,以及不同人群之间的生物学差异。
6. 文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体质人类学还关注人类的文化多样性与生物学特征之间的关系,探讨文化如何影响人类的生物学特征和演化过程。
7. 应用价值:体质人类学的研究成果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人类的起源和演化过程,还可以为医学、法医学、体育科学等领域提供有益的信息和支持。
8. 持续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体质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和内容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例如,基因测序技术的发展使得研究者可以更精确地分析人类的遗传变异和演化关系。
体质人类学期末复习资料(精华版)
体质人类学期末复习资料(精华版)体质人类学期末复习资料(精华版)一、概念题:1.体质人类学:是将人类作为一个生物种,研究其体质形态、身体结构及其生物学的变异和进化,以阐述人类的起源、人种的形成和发展规律的学科。
2.布鲁门巴赫:德国人类学家,他创立了颅骨测量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被称为“体质人类学之父”。
3.林耐:瑞典人类学家,他建立了生物的分类系统,把人与蝙蝠、狐猴、猿猴都归为一类,称之为灵长目;同时,他还在灵长目中划分出了智人属,而其中又再分为四个人种。
4.人体解剖学姿势:身体直立,两眼平视前方,上肢自然下垂于躯干两侧,掌心向前,下肢伸直,两足并立。
5.法兰克福平面/耳眼平面:是由左右侧耳门上点和左侧眶下点位于一个水平面所决定的。
6.能人:今大约250万年前,人类进入了“能人阶段”.生活在大约160-250万年前的能人已经能够制造和使用简单的石器。
在埃塞俄比亚古纳(Gona)地点已发现250万年前的石器,是迄今已知的最早的人类工具。
到目前为止,可靠的化石证据显示能人之前的人类化石仅发现于非洲7.尼安德特人:距今大约20-3万年生活在欧洲和近东地区的古人类。
尼安德特人已经能够制造使用复杂的工具、具有狩猎、丧葬等习俗。
也有学者将尼安德特人归入古老型智人。
二、思考题:1、体质人类学的定义?体质人类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体质人类学是将人类作为一个生物种,研究其体质形态、身体结构及其生物学的变异和进化,以阐述人类的起源、人种的形成和发展的规律的学科;体质人类学是兼跨自然和历史科学的学科。
它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人体形态学、生物进化论、灵长类学、古人类学、人种学。
2.什么是人?人与猿的界限,60年代以前,古人类学界一般以能否制造工具作为划分人与古猿的界限;研究发现:制造工具不是人类独有的能力,黑猩猩也会制造工具;古人类学界逐渐放弃以能否制造工具来区分古猿与最早的人,改而采用另外的标志作为划分人与猿的界限:习惯性两腿直立行走。
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方法
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方法文化人类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有实地参与观察法、全面考察法、比较法。
比较法在文化人类学的研究中无时无刻不在使用。
例如,当一位文化人类学家在印度的其一村落中研究其社会结构时,他道德了解村民是怎样自己组织起来的,然后通过对比村落里各个不同的群体,来确认他们之间的异同。
雍容华贵比较法可以运用在所有水平上的分析之中。
如何理解文化人类学有关于第一章的一些问题1、什么是人类学?人类学是一门兼有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特性的跨学科科学,以研究人的本质和文化为主要内容。
2、试解释文化(culture)的含义?后现代主义认为文化是一个“建构性”的过程,其核心之一是文化的环程,文化因互动而产生被分享的意义,也就是在听者与说者之间,作者与读者之间进行文化的展示和分享,由于参与者之间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权利差异,更加速了文化的交流3、说明跨文化比较的方法及其前提?有三种方法,隐性比较,二元比较,多元比较。
跨文化比较的前提是承认文化具有多样性、整体性和相对性的特征,4、简单概括一下人类学的四个分支学科?有生物/体质人类学:根据体质学,考古学等资料确定人类起源的发展和过程,确定古人类在生物学体系分类中的具体位置。
语言人类学:认为语言不仅仅是一种社交工具,更是一种社会实践。
不同语言有不同的语法,不同的语法导致使用者对于世界的认识和思考不同。
主要考察不同地区人类的语言使用和文化关系。
考古人类学:考察过去人类的文化活动所遗留下来的物质或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人类学:关注人类文化现象,考察不同地域的人类的不同习俗与文化,注重整体论,探寻全人类文化在冥冥之中共通的东西。
5、如何认识整体性的文化研究?人类学整体性的价值在于将全人类的过去现在和将来视做一个动态的整体,从历时性和共时性两方面考察人类6、如何认识文化相对主义?文化相对主义是指每个文化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每个文化都是相对的,平等的。
但是平等不等于放弃批评,只是要在该文化所处的社会和环境以及历史中相对的进行阐述和批判。
民族学理论重难点题库
一名词解释 1.体质人类学 2.民族自我中心偏见 3.田野工作 4.萨皮尔—沃夫假说 5.族群 二简答题(45 分,第 1 题为必答,后两题任选一题) 1.简述人类学的研究对象、领域和研究方法。 2.简述文化的概念、特点和构成。 3.简述应用人类学家的工作模式。 三论述题 结合自己阅读有关人类学著述的体会,试对历史人类学作一论述(比如,谈谈历 史人类学兴起的缘由、基本特征、概念、原则和方法,等等)。 一.名词解释(5*15 分) 1.民族志 2.文化相对论 3.生态人类学 4.利奇 5.库拉圈 二.简答题(第一题和第二题任选一题,第三题必做) 1.简述族群,民族,种族的概念,以及区别. 2.简述文化理论的轨迹. 3.人类学的研究对象,分科体系,研究方法. 三.论述 假如你是一位人类学家,当你在某一社区从事田野工作时,遇到当地一些违法习 俗(吸毒,械斗等),你该如何处理. 一.名词解释(民族学通论) 1.原始社会 2.口头文学 3.本尼迪克特 4.苗族 5.习惯法 二.简答第题 1.文化相对论,代表人物及观点 2.什么时封建生产方式的基本特点? 三.论述 民族学的研究对象,分科体系,范围. 一、名词解释 1.体质人类学 2.萨满教 3.BOAS 4.内在化控制 5.民族学 二、问答题 1,功能学派历史背景 理论 方法
1
1.复兴运动 2.濡化 3.集体表象 4.文化模式 5.马林诺斯基 二.问答题 1.试述柴尔德、怀特、斯图尔德、萨林斯和塞维斯新进化理论的异同? 2.法国社会学派解释社会事实的主要原则是什么? 3.试述古典进化论理论的基本特点 一.名词解释 进化论 参与观察 小传统 人格 利奇 二.论述题 1.简述人类学作为一们学科产生的主要根据 2.论述“传播学派”的基本主张与局限 3.请用所学过的人类学知识分析“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多元化”的关系,并举 例说明。 一.名词解释 1.怀特 2.佩里 3.涵化 4.《菊与刀》 5.亚文化 6.文化取代 二.问答题 1.涂尔干确立的社会学方法论准则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2.试述认识人类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3.试论新进化论与古典进化论的异同? 一.名词解释 1.民族志 2.问卷 3.产翁 4.社区 5.失范 6.交感巫术 7.百越 二.简答题 1.简述田野访谈的类别及其优缺点、相互关系 2.试论语言与文化的相互影响 3.试论原始社会婚姻形态的演变及其对社会产生的影响 一.名词解释 人种 民族中心主义 新考古学 手势语 匮乏文化 二.问答题 1.试论述人类学的研究对象、学科特色(或本质)、分科体系和研究方法
文化人类学概论课后思考题
文化人类学概论课后思考题第一章人文研究一、填表题请填写以下人类学体系表格空白部分二、填空题1.人类学者在田野工作后,最终调整知识和思路,进而完成的文化撰写的文本形式就是。
2.体质人类学研究人类的和。
它的作用在这里主要是加深人文学者对于文化的生物学基础的理解。
3.1958年,发表《物种起源》,系统阐述了生物进化理论。
从而直接影响了进化论人类学的产生。
进化论代表人物泰勒著要关注的是原始宗教,并提出了泛灵论,也叫做。
4.1870年,在经典民族志作品《易洛魁联盟》的基础上,出版了名著,系统地提出了家庭进化的理论,后来,他又在他一生最为重要的著作中全面的发展了社会进化的思想,并对原始社会进行分期,大致分了、、三个时代,并将作为每个阶段的具体标志。
三、选择题1.衡量文化没有普遍绝对的评判标准,因为任何一个文化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各族文化没有优劣、高低之分,这是理论的观点。
A.文化相对论B.文化中心论C.种族主义D.文化普同论2.恩格斯曾经指出:是“从人和人种的形态学和生理学过渡到历史的桥梁”。
A.人类学B.社会学C.民族学D.考古学3.体质人类学包括(多选)A.人体形态学社会生物学B.生物进化论古人类学C.考古人类学四、名词解释1.文化2.进化学派3.传播论4.文化圈、文化层、文化亲缘关系的两个标准5.社会决定论6.历史特殊论7.濡化8.文化模式、国民性9.功能论& 新功能论10.社会冲突论11.普同论、文化相对性、适应、整体性、跨文化比较五、简答与问答1.人类学学科在广义和狭义上有哪些分支。
2.如何理解人类学的进化论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与哲学思潮的关系?3.简述摩尔根将原始社会划分的几大阶段。
4.新功能论“新”在何处?5.文化功能论与结构功能论的主要区别是什么?6.叙述文化人类文学理论发展的脉络7.费孝通、林耀华等人类学前辈如何借鉴西方功能主义理论研究中国社会?8.试从中国人类学的历史发展说明中国人类学的本土特点。
体质人类学
(3)人类种族变异问题的研究
• 有关人类种族变异的研究内容又被称为人种学。与古人类 学研究不同,人种学研究主要着眼于人类的体质特征和类 型在空间上的差异,即对分布于地球表面不同区域内的各 人群之间体质特征方面的异同进行探讨。同时,也并不排 斥对时间问题的考虑。 • 当今世界各色人种的分类和分布进行研究; • 现代各人种的历史渊源研究。即探索人种起源和形成的时 间、原因和过程。由于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地域和 自然条件,不同的社会环境中的各个人类群体或群体成员, 他们在流动迁徙和交错混杂中会出现许多错综复杂的血缘 交流和基因重组合现象,从而导致某些新的种族类型不断 涌现;
(3)统计学分析
• 体质人类学着眼于人类群体体质的研究,因此其 考察的对象,除了那些稀少的化石材料之外,其 余各类样本的例数一般都比较多。在这种情况下, 我们就必须首先应用统计学的方法对所获得的数 据、资料进行处理。 • 在研究过程中,通常还需要在各种人类学标本之 间进行归类、对比和判别,目前国内外学术界经 常使用的方法为多元分析法。统计学软件常用的 有SAS、SPSS。
(2)人类起源问题的研究
体质人类学也是一门历史科学,我们不仅要研究世界各地现 在生存着人们的体质现状,而且还要探讨他们的历史发展 过程。对人类起源问题的研究,也就是对人类及其近亲— —高等灵长类动物的体质特征和类型在时间上的变化的研 究。这部分内容通常又被称做古人类学,化石人类、化石 灵长类动物和现代灵长类动物是其主要的研究对象。 • 由于人类与其近亲——高等灵长类动物之间的密切关系, 因此我们还需要研究灵长类动物的历史; • 探讨进化机制和进化动力方面的重大理论问题。诸如“劳 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等一系列 问题。
3、体质人类学与生态学之间的关系
体质人类学复习资料
体质人类学复习资料前言1.体质人类是人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人类学是研究人类自身及其所创造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起源、形成、发展规律的科学。
人类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具有社会属性,从广义上来说,凡是研究人类的自然属性的称为体质人类学,凡是研究人类社会属性的称为文化人类学。
从狭义上来说,体质人类学是生物和文化的视角来研究人类体质特征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变化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第一章绪论1.体质人类学主要研究人类的起源与进化、人类不同体质特征的形成与分布规律、文化因素与人类体质之间的关系、人体的结构与生理机能、人体测量、人类的遗传与变异等方面的问题。
2.体质人类学是从生物和文化结合的视角研究人类体质特征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变化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3.▲体质人类学涉及的三个基本问题:(1)通过对人类化石及灵长类的分析与研究,探索人类的起源,其目的是了解人类是如何、何时、为什么会成为与其他动物不同的“文化”动物的;(2)研究人类不同体质特征形成与分布的原理;(3)研究人的生长和发育、人体的结构与生理机能、人类的遗传与变异等方面的问题。
4.体质人类学基本理论: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遗传与变异理论、整体观、文化相对论、心理学理论。
5.▲细胞学说的基本内容:(1)细胞是构成有机体的基本单位,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的,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构成;(2)每个细胞做我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有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生命有所助益;(3)新的细胞可以通过老的细胞繁殖产生。
6.▲自然选择的基本论点:(1)生物普遍存在着便衣,变异分不定变异与一定变异,其中大部分变异是微小的变异,而且有遗传的倾向。
在一定条件下,不同变异的生存价值是有差异的;(2)生物都具有较大的生殖率,存在生殖过剩的倾向;(3)自然界事物和空间是有限的,每种生物只有少数个体能发育到成年并留下后代,即生物必须为生存而斗争;(4)在生存斗争过程中,有利生存的变异个体得到选择,不利生存的变异个体被淘汰,这种有利的个体差异、变异的保持和有害变异的消除,达尔文称为“自然选择”或“适者生存”。
人类学学科体系
人类学学科体系
人类学是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学科,旨在研究人类的生物性、文化性、社会性和心理性等方面。
人类学学科体系主要包含以下几个分支学科:
1.体质人类学
体质人类学是研究人类生物性特征和演化的学科,主要涉及人类的生理、解剖、遗传等方面。
该学科通过比较不同人种、民族、地域的人类体质特征,揭示人类的生物多样性和演化历程,同时也为人类健康和生物演化等领域提供科学依据。
2.文化人类学
文化人类学是研究人类文化的起源、演变和多样性的学科,主要涉及人类社会的文化、习俗、传统等方面。
该学科通过田野调查、参与观察等方法,深入了解不同文化的特点和内涵,揭示人类文化的共性和差异性,同时也为跨文化交流和文化保护等领域提供理论支持。
3.考古人类学
考古人类学是研究人类历史文化遗产的学科,主要涉及古代人类的生产、生活、文化等方面。
该学科通过发掘和分析古代遗址、文物等资料,揭示人类历史的演进和文化遗产的价值,同时也为文物保护和考古研究等领域提供科学依据。
4.语言人类学
语言人类学是研究人类语言的起源、演变和多样性的学科,主要涉及语言的结构、功能、演化等方面。
该学科通过比较不同语言的文
化背景和使用情况,揭示语言的内在规律和文化意义,同时也为语言教学和跨文化交流等领域提供理论支持。
5.应用人类学
应用人类学是将人类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领域的学科,主要涉及人类学在教育、医疗、环境等方面的应用。
该学科通过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角度,将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应用于实践中,同时也为相关领域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体质人类学_提纲
:是人类学起初的一大分支,用以研究人的生物性,它是自然科学体质人类学研究人的生物性和文化性,研究人类文化的生物性基础,关注人类如何获得现在的形态它使我们理性判断人类的文化现象、作出远见的对策,理解别人和自己,冷静面对人类的成就和局
研究灵长类动物的生存环境、行为、习性、能力、潜力,构拟人类早期状况,明确人与动物综合地质、生物、古人类学科资料,考察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确定人类在生物分类体系的归
包括:时间、空间或文化隔离群体(民族、宗教);社会隔离群体(等级、宗教)。
:包括性细胞生成时的遗传物质重组(同源染色体分离前的联合)及两性:是遗传密码在复制和传递时发生的意外错误,增加了种群基因库的遗传物
《人类学》_[美]罗金斯基。
人类学概论笔记重点
人类学概论章节要点第一章人类学要义第一节何为人类学第二节人类学的领域第三节认识论与方法论主题章节要点:人类学有如下概念要点:人类学是研究人性与文化的学科,具有兼容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学科的跨学科特征。
人类学是关于不同文化的他者及他者性的学科,是以文化概念为中心,参与观察为主要方法,采取经验性的田野工作进行研究的领域。
人类学是人类学者和田野调查点当地人进行的有关文化内涵的知识性交流实践,并就文化撰写的结果——民族志素材进行分析、诠释或建构而著书立说(含口传记录和影视作品)。
当我们承认存在着超越文化和语言界限的客观现实,以及总会有共同的可供研究的分析单元与要素的前提下,发现人类行为的共性及差异,以及发现某种通则或进行理论概括的跨文化比较法才能得以实现。
在人类学的诸分支学科中,跨越时空的生物——文化连续性与中断是人类学视野下体质与考古研究的共同旨趣。
在此基础上,引起对人类自身进化和多样性的科学分析与文化诠释。
由于不同文化中的语言和言语规则不尽相同,因此,话语分析和交际民族志在关注同一族群内部的交际的时候,同样注重跨文化互动中的语言文化差异及其意义。
而当代的文化研究,因日益凸显政治的、经济的、区域的、国家的、信息的,以及全球化的巨大的系统侵入,不断影响传统人类学旧日的研究领地,为此传统乡土社会和外在力量移入之间的联动过程尤为引人注目,成为今日人类学不可逾越的考查要点之一。
人类学在形成自身学科的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特有的学科认识论主题。
例如对人类普同性的认识是建立在对各个地理区域社会与文化的相似性与差别的基础之上;不同文化具有相对性和平等性,并不意味着放弃批评或赞成某一群人的所思所为,而是将其文化行为放入具体的历史、环境和社会中加以评估和看待。
人类对环境的适应,不只是修正自己的社会文化系统,同时也是修正自然环境以适应自己的生存需要。
人类群体的适应还包括教育、创新、发明等方式调整成员的行为习惯,以使社会得到持续的发展。
体质人类学——精选推荐
体质人类学古埃及传说,有个怪物问路人:早上4条腿、中午两条腿、晚上3条腿的东西是什么?这是千百年人类苦苦思索的问题,也就是人类学研究的问题。
什么是人类学?人类学(Anthropology ),是从体质和文化的角度对人类进行全面的研究的一门学问。
Anthropology一词源自古希腊文,意思是―与人有关的研究‖。
拉丁文的―人类学‖一词出现在16世纪初的欧洲。
1501年,德国学者亨德(Magnus Hundt)首先使用―人类学‖作为其有关人体解剖和生理学专著的书名。
《人类学——关于人的优点、本质和特性,以及人体的成分、部位和要素》16——19世纪初的人类学,主要是从生物学方面研究人类自然属性,即今天的体质人类学。
这并不是完整意义上的人类学。
对人类的研究,包括人类自身的起源和发展,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人种、种族、民族之间的关系;但归根结底,要研究文化的来龙去脉,才能试图解决现代人类社会有关的实际问题。
因此,社会文化研究是人类学的重点。
从这个意义上看,对人类的研究可追溯到两三千年以前;但独立学科意义上的人类学研究,还只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Anthropology(人类学)一词源于拉丁语Anthropos(意为人或人类)和Logos(意为科学)意指探索人类奥秘的一门科学。
——这个定义虽然准确却很笼统。
《国际社会科学大百科全书》认为:人类学,它的名称从词源学上来说是―人的研究‖──它是关于人类研究最全面的学科群。
全面性在于它与整个人类社会的地理学和年代学范围相关联。
事实上它是人类科学中唯一研究其体质和社会文化两个方面的学科。
《美国百科全书》认为:人类学是从生物学和文化的观点来研究人类。
涉及将人类当作一种动物来研究的那部分人类学称为体质人类学。
涉及到生活在社会里的人类所创造出来的生活方式那部分称为文化人类学。
《日本中文大辞典》认为:人类学是对人类的一切事项进行研究的科学。
内容包括如下问题:人类之特征,人类之地位,人类之由来,人类之系统,人类之地理之分布,各种族性质之异同及其原因,人类之文化,人类之改良。
人类学概论 名词解释 整理
人类学概论名词解释第一章人类学要义一、人类学人类学的英文anthropology源于希腊语“人的学问”的复合含义。
在人类学的发轫期,它关注人在自然界的位置、人的体质特征、人类和其他动物的差别,以及人类进化与变异的机制、人的体质同文化的联结性关系。
人类学很早就具有跨学科考察的特征。
二、文化最初的culture源自拉丁文“耕耘种植”之意;中世纪晚期欧洲,culture逐渐指道德完美与心智或艺术成就;18世纪欧洲,文化的集合意义强调了精神观念领域的内向性理想主义的推崇。
Culture的原初概念在亚洲传播译介以日本为早,他们选择汉字“文化”对应西文中culture的同义语,意指不动用权力或刑罚而是依靠文德进行教化。
汉语“文化”这一术语带有人类学启蒙、觉悟和日后濡化的精神意义和教化方式的意义。
到了19世纪和20世纪初,culture成了人类学最核心概念,它的复合含义更为复杂起来。
泰勒对文化整体性的看法是:“文化……是一个复合的整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获得的其他任何能力和习惯。
”马林诺斯基首创功能主义的文化理论,认为“一种特质的功能,就在于满足该群体成员的基本需要和次生需要。
”格尔兹“将文化视为一种象征体系”,其考察象征符号的目的是寻求该符号是如何模塑社会行动者看待、感觉和思考这个世界的,以及探索其意义并加以阐释。
后现代主义又将文化转换为一个“建构性”的过程,文化的展示是形成文化的核心行为之一,也是被称作“文化的环程”的关键点,如果意义是因互动而成,那么我们的文化便具有“被分享的意义”,于是在文化的展示中,说者和听者、作者和读者都处在同一个“文化的环程”之中,而参与者之间的差异及权力因素促进了文化交流。
许多重要的人类学阶段性理论和方法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文化观察的理论和方法。
三、田野工作田野工作是人类学的首要方法和途径,田野工作强调对地方族群日常生活的直接加入,其经验性调查的特征通常是:1、学会当地的语言;2、不少于一个年度周期的居住时间;3、采纳参与观察的方法。
简述自然、人和文化三者的关系。
简述自然、人和文化三者的关系。
自然、人和文化三者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自然指的是地球上的物质世界,包括大自然的景观、生物种类和各种自然资源,人就是指生活在自然环境中的人类生物,文化则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各种物质和非物质文化成果。
首先,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的存在离不开自然环境。
人们生存、发展、繁衍都是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进行的。
自然环境还提供了人们的食物、水源和空气等生存物质。
人类对自然界进行了改造和利用,但是我们必须意识到,自然资源是有限的,要善待自然环境,保护生态平衡。
其次,人和文化也密不可分。
文化是人类社会的精神财富,它包括语言、艺术、宗教、传统、习俗等各种形式,是人类进步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文化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而且不断发展和创新使文化更加丰富多彩。
文化是人类社会的一面旗帜,在文化的引导下,人们形成了共同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构建了社会秩序和文明共同体。
最后,文化和自然也有密切的关系。
许多文化活动都是在自然环境下进行的。
例如,现代旅游业,核心就是赏景、感受自然之美。
自然景观不仅能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而且有利于人们身心健康和精神愉悦。
自然环境还是很多文化的营造条件,例如花园、公园等,都是在自然环境下营造的。
总之,自然、人和文化三者是息息相关的,各自又相互交织。
只有对自然进行科学的认识,保护和改造自然资源,才能实现人类对生存环境的有效利用。
文化作为人类精神生活的重要载体,应该在尊重自然、安全发展的前提下发扬光大。
自然、人和文化三者共同构成了我们的社会生态系统,因此必须加强意识形态建设,共同保护好美丽共产地球村的文化和自然资源。
文化是自然的人化的理解
文化是自然的人化的理解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初步介绍文章探讨的主题以及论述的重点,引起读者的兴趣。
以下是一个示例:在当今社会,文化作为一个重要的概念,经常被人们提及和讨论。
文化是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了我们的语言、价值观、习俗、艺术和信仰等各个方面。
文化不仅仅是我们生活的背景,更是我们个体和集体身份认同的重要来源。
然而,究竟什么是文化?以及文化与自然的关系如何?本文旨在探讨文化是如何与自然相互作用、影响和塑造的。
首先,我们将对文化的定义进行界定,以确立对于文化的共同理解。
然后,我们将探究文化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揭示它们之间的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本质。
在文化的定义部分,我们将从不同学科的视角出发,综合各种学术观点,帮助读者对文化有一个全面而深入的理解。
接着,在文化与自然的关系部分,我们将探讨文化是如何从自然中产生和演化出来的,并探讨它们在社会、环境、经济等方面的相互影响。
最后,本文将总结文化的重要性以及人化对文化的影响。
我们将探讨文化对于个体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并关注人类对文化的主动创造、传承和演变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希望读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文化是如何从自然中产生和改变的,以及人类对文化的塑造和影响。
进一步地,我们也希望能够引发更多关于文化和自然之间关系的思考和探讨,为人类共同的文化发展做出贡献。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如下:文章结构:本文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部分。
引言部分概述了本文的内容,并介绍了文化是自然的人化的理解这一主题的背景和重要性。
引言部分还会介绍本文的结构,并简要说明各个部分的内容。
正文部分包括了两个小节:文化的定义和文化与自然的关系。
在文化的定义部分,将介绍不同学者对文化定义的观点,并从不同维度来理解文化的含义。
在文化与自然的关系部分,将探讨文化与自然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阐述文化是如何从自然中催生出来并继续发展的。
结论部分总结了全文的主要观点和论点,并得出以下两个结论:文化的重要性和人化对文化的影响。
浅析人类体质的双重属性
浅析人类体质的双重属性摘要:人类学是从生物和文化的角度对人类进行全面研究的学科群。
在人类学发展过程中,体质人类学的研究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
体质本是人的自然特征,但是在这种社会与文化的范畴之下也变为一种极为明显和重要的族群认同因素,这是人类社会一直存在的事实。
值得我们思考的是从纯生物学的角度来看待人类的自然体质特征,亦或是将人类的自然体质放置于人类社会与文化的背景之中,从民族学的视域审视人类学的双重属性,从自然和文化两个属性来解释人类自身及其发展过程。
关键词:体质人类学文化民族学从体质人类学的学科分类来看,主要有欧洲大陆和前苏联两个体系。
在欧洲大陆体系,体质人类学被称为人类学,是生物学门下的一个学科,包括人体形态、人类起源和人种学三个领域,它与考古学、语言学和民族学构成关系密切但又互相平行的学科集群,以前苏联为代表。
在以为典型的北美体系中,体质人类学则是整体的人类学这门学科中的四个分支之一,其他三个分支分为文化人类学(即民族学)、考古人类学和语言人类学。
一、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一)“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回顾历史,以往的博物学家、进化论学者或者其他自然科学家,在他们探讨人类本能属性的时候都曾对人类社会性和文化性进行过思考。
众所周知,在生物进化的基本概念当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叫“选择”,它是指一种有差别的繁殖,如果这种差别的原因是自然因素,则称其“自然选择”;如果是认为社会原因造成了这种差别,则之为“人工选择”。
达尔文在关于人类的由来以及性选择问题的讨论中多次强调人类受到这两种选择的双重作用。
他指出:“人在数量上的增长率倾向于比他的生活资料的增长率为快,因此,他时常要受到一番严酷的生存竞争的折磨,而自然选择或自然淘汰就会在它威力所及的范围以内建成它所能达到的效果。
在我们势不由己地达到这样一个关于人的起源的结论之后,在我们面前呈现的最大的难题是我们的高标准的理智能力和道德性情又是增养来的这一个问题。
人类学知识点整理
人类学知识点整理名词解释1.人类学:人类学是研究人及与人之相近的灵长类的一门学问,或者说是多种相关学问的集合。
2.文化: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讲,是一个复合的整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作为一个社会成员的人所习得的其他一切能力和习惯。
3.自然选择:简单地说就是保持适用环境较好的特征,抛弃不太适用的特征的过程。
两个重要的基本点:1.所谓特征不是个别的而是群体的有利特征;2.特征并不是天生的“优越”,自然选择完全依赖环境,环境改变,那些有利的适用特征也随之改变。
4.主位观点:将焦点放在当地人的解释方式以及重要意义的判断标准。
5.客位观点:强调研究者的解释方式、概念范畴以及判断重要性的标准。
6.主位研究:就是要研究者从事件参与者本人的角度去观察,要研究者摆脱既有的范式的束缚,抛弃文化本位的偏见,去探讨人类社会的现象。
7.客位研究:即使从旁观者的角度观察人的行为和事物。
人类学家是通过科学的方法来分析和归纳所获的资料。
客位研究经常把当地人认为无意义的、或不适宜的活动、事件来进行比较和评价。
8.文化相对观:是直接涉及文化价值判断的方法和理论,是人类学的核心。
他认为任何一种文化都有自己的特征和个性。
在过去、现在和将来,任何文化在价值上都是平等的。
但这种“平等”并不意味着放弃批评而赞成或接受某一群体的所思所为,而是将文化行为放入其具体的历史、环境和社会中加以对待。
我们不能用普遍、共同、绝对的标准去衡量一种文化的价值。
人类学家用文化相对观来反对种族主义、欧洲中心主义,以及民族中心主义。
9.文化的整合性:文化的所有方面在功能上相互关联的趋向称为整合。
10.族群:是某种群体由于体质类型、文化的相似,或者由于迁移中的共同记忆,而对他们共同的世系抱有一种主观的信念,此种信念对于非亲属社区关系的延续相当重要,这个群体就被称为族群。
11.原生论:也称为根基论,该理论认为族群认同主要来自天赋或根基性的情感联系。
体育人类学
体育人类学是从体育的角度去研究人类全面可持续发展的一门学科。
作为体质人类学和文化人类学的结合点,它揭示和分析人类与体育相关的因素,综合研究人类的体育问题。
它从人类发展的漫长过程中研究体育的一般规律及其在理论上表现的具体形式,揭示体育过程的内在结构,在不同形式的体育过程和与之相似的社会现象中寻找共同的规律。
体育人类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包括:体育原理,以建立全面认识体育的新视角;民族体育,以深挖和弘扬人类传统文化遗产;竞技,以摆脱单纯追求人体极限的误区;定位和标示,以把握未来人类体育的发展轨迹。
一般而言,人类学着眼于人类的过去和现在。
但就其新分支和属于应用人类学范畴的体育人类学来说,不能不把目光投向未来。
文明的进步带来生存环境的异化,也导致体质的弱化。
生产方式的突变,导致人类的体力不再是生产力的衍生因素,这必将引发体育方式的彻底变革。
体育人类学正是要结合体质和文化人类学,探讨社会的异化导致的体育需求,揭示体育与人类其他人文社会实践活动的联系,确立体育在未来社会的行进方向。
健康,体现着人类对自身前途和命运的基本关怀;体育,是追寻健康的积极方式,是体现这种基本关怀的最佳执行者。
体育人类学,为实施基本关怀提供理论依据。
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第十六届世界大会期间,体育人类学者将在相关专题会议上共同探讨如何将体育和人的健康幸福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以保持人类作为一个生物物种的生存活力。
体育人类学的研究对象人类学是把人和人种的自然性和社会性综合起来研究的一门学科,它能发挥其触媒中介作用。
现代人类学发展的新趋势,是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一些分支学科结合,从而产生许多人类学的新分支学科或大量新的专题研究项目。
体育人类学是综合运用体质人类学和文化人类学的极佳结合点,是桥梁性的学科。
体育人类学不仅可以聚合人类学的两大分支来研究体育,而且可以同时涉及人与体育的生物学基础和社会属性。
体育人类学在促进体质人类学和文化人类学的融合应用方面,能做出自己独特的贡献。
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形成性考核册答案作业1一、名词解释:1、人文科学------通常被说成是“人文学”,指关于人的本身的学说或者理论体系,是对人的存在、本质、价值和发展等问题以及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精神属性进行探索的学问。
2、社会科学------是以人类的经济活动、政治活动、精神文化活动等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旨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
3、人文社会科学------就是以人的社会存在为研究对象,以揭示人的本质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为目的的科学。
二、填空题:1、人类社会自然界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2、人人类;3、自然科学;4孕育奠基生成发展拓展反思;5、研究对象研究主体;6、阶级社会;7、社会管理社会决策咨询8、物质精神精神文明;9、物质载体各种制度、风俗;10、周密调查科学分析;11、情感激发定量研究技术分析12、复杂性模糊性定量分析;13、非逻辑性综合性有意识的活动;14、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和多级抽样15、观察法无结构访谈法集体访谈法,三、选择题:1、C2、A3、C4、B5、D6、D7、B8、A9、D10、B。
四、简答题:1、答: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共同点是:(1)都是人类对客观存在的认识过程;(2)都是一种理论知识体系;(3)都是创造性的社会活动;(4)都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实践性力量。
2、答: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比具有的特征有:(1)具有某种阶级倾向性;(2)具有一定的民族性;(3)具有时代性。
3、人文社会科学社会功能的实现,需要下列特殊的条件:(1)人文社会科学家要把自己的研究活动自学地与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2)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在应用于社会实际时,要具有较为充分的自主性,尽量减少来自于政治、经济、文化的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或干预;(3)要尽量提高人文社会科学的预见性,减少人们对它的怀疑。
五、论述题:1、参考观点:(1)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三种“一般方法”是指:理性批判与情感激发的统一、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统一、直觉领悟与技术分析的统一。
体质人类学与生物人类学体质人类学.PPT
♦ 在生物体内,蛋白质主管代谢,核酸主
管遗传。而且核酸的遗传信息决定蛋白 质的性质,蛋白质的催化作用又控制着 核酸的代谢,二者相互配合,相互制约, 共同完成神秘的生命运动
10
♦ 多数学者把细胞生命看作是真正的生命,细
胞生命出现之前是生物的化学进化,细胞生 命出现之后的进化是生物进化。
♦ 前者是受化学规律支配的化学过程,后者是
5
三、体质人类学的研究属性
♦ (一)自然科学属性 ♦ 具有提出假设—验证假设—得出结论的
逻辑框架,这是实践科学的方法论原则
♦ (二)文化的属性
6
第二节 生命起源与人类进化
♦ 生命起源与进化 ♦ 人类的起源与发展
7
一、生命起源与进化
♦ (一)生命的物质基础 ♦ 生命的物质基础由蛋白质和核酸两大类生物
Anthropology:A Synthetic Approach to Human Evolution Prentice Hall
♦ 8 Robert Jurmain,Lynn Kilgore,Wenda
Trevathan,Harry Nelson 2003 Introduction physical Anthropology 9th edition,Wadswort division of Thomas Learning,Inc
生的意外错误。它能增加种群基因库中的遗传物质
♦ 基因流动(genetic flow):指遗传物质加入或离开某
群基因库的结果
♦ 基因漂变(genetic drift):指前述原因之外的偶然
动导致的种群基因库内容变化
15
♦ (四)选择 ♦ 达尔文认为,生物进化的主导力量是自
然选择,生物群体中出现的一些微小变 异是出于对环境的适应,在自然选择的 压力作用下,经过多代积累,逐渐发展 为新种
生物人类学和体质人类学
生物人类学和体质人类学生物人类学和体质人类学是人类学的两个重要分支,它们通过对人类的生物特征和体质特征进行研究,揭示了人类进化和适应过程中的种种变化。
本文将从定义、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应用价值等方面,对两个学科进行介绍和比较。
生物人类学是研究人类生物特征的学科,它主要关注人类的遗传、进化、生理和形态等方面的问题。
生物人类学研究的对象包括人类的遗传变异、人类种群的进化历程、人类生理特征的适应性等。
生物人类学通过对人类遗传物质的研究,可以揭示人类种群之间的遗传差异,进而推测人类的起源和迁徙历史。
此外,生物人类学还可以研究人类的身体形态特征,如身高、体重、面部特征等,从而了解人类的生长发育规律和形态适应。
与生物人类学相比,体质人类学更加注重人类的生理功能和健康问题。
体质人类学研究的对象主要包括人类的体质特征、生理功能、运动能力等。
体质人类学通过对人类体质特征和生理功能的研究,可以揭示人类适应环境和生活方式变化的方式和程度。
例如,体质人类学可以研究人类的运动能力和耐力,从而指导运动训练和健康管理。
此外,体质人类学还可以研究人类的营养状况和代谢健康,从而帮助人们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和健康管理策略。
在研究方法上,生物人类学和体质人类学都采用了多种科学技术手段。
生物人类学主要依赖于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等技术手段,通过对人类DNA和蛋白质等遗传物质的分析,揭示人类的遗传变异和进化历程。
而体质人类学主要依赖于运动生理学、营养学、代谢学等技术手段,通过对人类的生理功能和体质特征的测量,揭示人类的运动能力和健康状况。
此外,两个学科还可以借助人类学、考古学、人类遗传学等交叉学科的研究方法,从而全面深入地研究人类的生物特征和体质特征。
生物人类学和体质人类学在实际应用中具有重要价值。
生物人类学的研究成果可以应用于人类起源和进化的研究、人类遗传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人类种群的遗传多样性保护等方面。
而体质人类学的研究成果可以应用于运动训练和健康管理、营养指导和代谢健康评估等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8卷第1期Vc,1.28.No1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ofJishouUniversity(SocialSeienoesEdition)2007年1月Jan2007“自然”的人与“文化”的人——体质人类学和族群研究李法军(中山大学人类学系,广东广州510275)摘要:在人类学研究过程当中,能否尝试以一种“整体观”的新思维束考察人类的发展过程?这是奉篇文章重点计论的问题。
笔者强调从人类的“自然性”和“文化性”这二重属性上理解人类的本质。
最后.笔者阐释了“体质是自然的体质,也是文化综合体的体质”连一命题。
关键词:自然人;文化人;体质人娄学;族群中囤分类号:C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4074C2007)01—0087—11作者简介:李法军(1976一),吉林桦句人,中山大学人类学系讲师,硕士生导师,体质人类学博士。
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共同构成了瓦为依存的事实上的整体。
认识人类的发展过程,指导人类自己现在的行为,预测人类未来的发展方向都离不丌对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的关注与认识。
人类是一个特殊的物种,拥有独特的文化现象,没有了文化的刨造,也就没有了人类的今天和未来。
无论人类自身的社会系统多么复杂,都离不开对其自身自然属性的依赖,至少现在是这样。
人类的发展首先离不开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这就是人类的生物学基础,人类对自身的遗传学机制的依赖程度足_!【l!而易见的。
因此,我f『』要认识自己,就必须把自己完全置身于这个整体系统之中,这是我们认识自己的前提。
一、解冻固化思维——人类学的整体观态学或系统生态学,它是一种依赖完整的视野研究人类的方法,它强调的不是外部环境,而是人类自身的双重属性之间的关系。
笔者在此通过分析环境决定论、文化生态学、种群生态学和系统生态学的观点来引出对“整体观”这一概念和方法的讨论。
环境决定沦、文化生态学、种群生态学和系统生态学的根本立足点是环境对人类文化的影响。
虽然强调了环境对人类文化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力,但是这些学派过渡宣扬了环境的重要性。
笔者认为,这些学派注意到r人类生物学特性对环境的依赖关系,但是却忽视了人类文化的非环境决定因素,因而也不能建屯起对人类生物学特征和文化特征之间关系的思考,只能够专注于人类整体系统之外的环境冈素。
(一)环境决定论整体观不是环境决定沦、文化生态学、种群生用一收稿日期:2006一11—20强调物质环境在人类社会中发挥的原动力作坚持认为人类的文化、思维和生物学特征都可 万方数据万方数据以应用环境决定论来解释。
自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提出“体液说”以来,环境决定论一直致力于寻找环境对人类各个方面的根本性影响。
例如,柏拉图(Plato)和亚里士多德(Aristotle)都认为希腊的温和气候是民主政体和优秀民族的天然土壤。
亨廷顿(Huntigton)认为理智的思想与温和的气候密切相关。
但是,现在我们知道,单纯从环境的角度解释人类的方方面面是不可行的。
人类的文化与环境之间具有非常紧密和复杂的联系,环境对人类的影响是“限制性的”而非“决定性的”,环境对人类的影响是由强至弱的。
人类在其进化的道路上,曾经对环境保持着绝对的依赖关系,但是随着人类文化的发展,人类受环境的束缚程度越来越小,人类自身产生了超越对环境适应的社会系统,人类开始从依赖环境、适应环境转变为认识环境和改造环境。
环境决定论强调人类的生坪L的环境适应特征,如肤色、鼻型等。
但是我们知道,环境对人类进化当中所出现的生物学变异的影响是有限的,基因是不受环境因素所控制的事实存在,自然选择作用对人类的影响越来越小。
因此,我们在认识人类复杂发展过程的时候,不能只关注环境对人类自身的影响。
诚然,人类自身也具有自然的成分,但这与外部自然环境是不同的,人类的自然属性或者叫生物学属性已经深深地印上了文化的烙印。
(二)文化生态学是从生态学的角度阐释人类文化问题。
文化生态学试图阐释环境与生产技术之间的相可=关系、行为模式与开发技术之问的相互关系和行为模式对文化其他部分的影响程度。
文化生态学者不关心社会结构和仪式等问题,因为他们认为这些与环境的关系甚小。
斯图尔德(Steward)还将生物学研究排除在文化生态学之外,他认为文化不仅反映人类在适应、调节和求生方面的遗传潜力,更表明了人类社会的本质。
他的想法是让人费解的,既然强调研究必须对人类的生存环境进行生态学概述,就没有理由忽视对人类生物学特征的研究,而且环境特征和文化特征之间是没有内在的因果关系或者逻辑联系的,它们之问是事实的制约关系。
文化生态学没有把文化与生物学特征作比较研究,没有引入遗传学研究和生理学研究,甚至为研究而选择的环境特征不包括所有生物。
生物学与文化研究有着诸多的相关性,(例如病理学和食88谱营养等方面的研究,)文化性与生物性是人类这一整体的二态性特征,足一个矛盾的两个方面。
(三)种群生态学是关于影响生态种群的分布与数量的过程的研究。
种群生态学非常注重特殊人群与环境关系研究。
我们所说的生态学种群是指属于相同物种,具有独特生活方式的生物群体。
这种独特的生活方式指的是群体的成员以同样的、特有的方式获取食物,对周围的环境具有基本相同的忍耐力,被相同的他类捕食者所食等等。
种群生态学府用“能量获取”概念来定量分析某个种群与其他种群的物质交换,分析种群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在对人类种群进行研究时,则注蕈“聚落——生计系统”的研究。
但是,由于种群生态学过于依赖生物学概念,所以在界定人类某些具有明显文化特征的概念时显得吃力。
例如,地域群的界限并不总是那样清晰可辨,某个地域群(族群)常常会与临近的其他地域群(族群)相互交织和渗透,其所具有的生计模式并不是特有的,也常常与相邻族群发生文化互动和联系,特别是在信息和交通发展迅速的现代社会,远距离的经济交往并不受到地域的限制。
在这种情况下,所谓的生态种群的范围便扩大了,“地域群”这一概念就变得不再适用了。
种群牛态学过于强调“物种”概念和非文化因素,忽视人类所具有的文化特征,因此在方法上存在着先天的小足。
(四)系统生态学系统生态学源于文化生态学,但引入了“系统”概念。
系统牛态学认为一个系统就是一组事物以及该组各个事物之间及其属性之间有相互联系的总和。
系统生态学放弃了注重两个事物或者过程之间的相互因果关系研究,专注于复杂网络研究。
该学派认为生态学系统概念是文化、生物和环境之间持续的相互作用观点的逻辑结论,是生物和非生物之问关系的能动配置,是一个为了生物能量得以循环的“食物网”。
由此可见,虽然系统生态学较之文化生态学而言,注意了人类生物与文化特征的相互关系,但是这种学说过分地强调了人类的生物属性,过分地强调了“能量”概念,“系统”概念的提出也只是为r说明能量分配与循环而已。
(五)整体观整体观的“系统”概念不同于系统生态学的“系统”概念。
整体观的系统概念是把人类以及人类社会看作是一个自在的系统,或者说是由“自然”的人 万方数据万方数据和“文化”的人构成的系统,或者说是由人类的生物特征和文化特征构成的系统。
整体观强调内部传统,认为人类自身是具有双重属性的统一体,人类自身所受到的外部环境不能作为这个整体的组成部分。
但这并不是说环境与人类之间不存在互相影响。
在研究人类的生物学属性时,不能忽视文化现象对人类自然特征的影响,同样,在研究人类文化的时候,也不能忽视人类生物学特征对文化研究的作用。
人类的生物学特征和文化特征早已经融合在人类的实在个体当中了,二者是矛盾的统一体,相互影响和制约,虽然人类越来越脱离外部的环境制约,但是作为内部矛盾结合体的生物学特征和文化特征之间的影响依然强势。
因此,整体观强调对人类的文化特征研究或生物学特征研究都不能忽视对另一方面的关注。
笔者从生物学角度出发,从矛盾的一方去揭示其对另一方的影响,这并不是片面的研究方法,而是由于笔者的知识结构的制约,不能从整体上进行研究,但笔者依然强调整体观的重要作用。
作为体质人类学者,我只能先从自己所熟悉的方面人手,先弄清这个整体的一方,并试图探讨它在人类整体系统中的作用以及它对另一方的影响,如果能够发现这种影响,那么就能够为真正了解人类的文化提供有效的信息。
人类的文化是由人类创造的,人类究竟怎样创造了自身的文化?这是一个很难解答的问题。
我们在关注人类自身文化发展总体过程的同时,不得不将精力投入到诸多细节当中。
人类是已经被自己驯化了的物种,不能脱离社会这个庞大的机体,作为一个社会机体的重要因素,族群便成了这个物种的重要的集群形式。
因此,笔者将关注的重点放在人类的体质人类学研究和族群研究的相互关系E作用二、体质人类学在族群研究中的近年来,“族群”研究越来越受到国内学者的关注,而关注的焦点之一是“族群”概念的界定,另一个关注的焦点是“族群”在社会、文化以及政治领域研究的功能问题。
“族群”概念的界定不可避免地要与“民族”概念的界定发生联系,因为无论从日前学术界对某些人群进行分类和描述时所使用的习惯法来说还是从对人群研究的新的发展方面来说,“族群”概念的提出都是对原有的“民族”概念的剥离和重塑。
文明的相对统一性和文化的多元化也需要族群研究。
中华文明的存在本来就是多元一体的,在保持其多元的文化特色的基础上促进文化间的交流是保持中华文明延续的动力之一。
这也正是族群研究最重要的现实意义所在。
以此而论,体质人类学研究的现实意义是与族群研究的现实意义相吻合的,只是在参与族群研究的时候,体质人类学的研究在研究对象和方法上变得更具有针对性。
(一)“族群”的界定西方学术界在描述我们称之为“国家”的时候使用“natiOil’p这个词,另一方面“nation”还特指在同一政体下的享有共同的领土、风俗、起源、历史和大多数语言的人群。
汉语里面的“民族”在表述时有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叫“中华民族”,与另一词语“国族”对等,特指生活在中国境内’的全体国民;第二个层次叫“某某民族”,如“汉族”、“蒙古族”、“维吾尔族”或“黎族”等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进行的民族识别工作就采用了这个概念@,并将“中华民族”进一步划分为56个“民族”并在部分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因此可以看出,中国目前所采用的“民族”概念在层次上是两级分层。
我们现在称之为“族群”的概念在西方学术界表述为“ethnicgroup”。
“ethnic”一词既具有生物学含义(人群的体质特征)又与文化、习俗和历史等关联,它不强调人群的地域分布和政治属性,而“比较偏重于它们的文化传统和血缘联系”…。
“族群”概念是20世纪50年代才出现的,其产生动机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一是对不同人群合理分类的需要,二是避免与带有政治色彩的概念(如“nation”)混用,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动机却不免带有政治化的倾向,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族群”概念并不纯属于文化的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