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开展退田还湖的思路与措施

合集下载

退耕还林的生态作用及实施措施

退耕还林的生态作用及实施措施

退耕还林的生态作用及实施措施退耕还林作为中国大规模的生态工程项目之一,旨在保护生态环境、改善生态系统功能,具有重要的生态作用。

本文将探讨退耕还林的生态作用及实施措施。

1. 恢复生态系统功能:退耕还林能够促进植被的恢复和生物多样性的增加,有效改善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通过种植各类树木,可以增加森林面积,提供栖息地和食物源,促进野生动植物种群的恢复和繁衍。

2. 预防水土流失:退耕还林项目可以修复退耕地上的土壤,增加植被覆盖,减轻水土流失的程度。

树木的根系能够有效固定土壤,减少水土流失,防止土壤侵蚀,保护耕地和水资源。

3. 改善水质和水源涵养:退耕还林能够改善水质,减少人类活动对水环境的污染。

通过恢复森林,保护河流和湖泊,减轻水体污染,提高水质水源的可持续利用能力。

4. 减少泥沙淤积和水灾风险:退耕还林能够减少水体中的泥沙淤积,降低水灾风险。

树木的根系能够固定土壤,减少泥沙的产生和输送,防止河道淤积,减少洪水和泥石流的发生。

5. 促进气候调节和碳汇功能:退耕还林可以增加森林的面积和植被覆盖度,促进地表蒸发和大气水循环,调节气候,形成湿度和温度适宜的生态环境。

森林的生物量能够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减缓气候变化,发挥重要的碳汇功能。

1. 制定政策和法规:政府应加大对退耕还林工作的支持力度,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明确工作目标、任务和责任,保障项目的顺利实施。

要加强对相关法规的宣传,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2. 科学规划和布局: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状况,科学制定退耕还林的规划和布局。

要注重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合理划定退耕还林的范围和数量,确保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3. 加强宣传和教育: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和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退耕还林工作的认识和理解,增强社会对环保工作的支持。

要加强对农民的培训,提高其环保意识和技能,使其参与退耕还林工作。

4. 资金和技术支持:政府要加大对退耕还林项目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力度,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

2023年大力推进退耕还林的实施计划

2023年大力推进退耕还林的实施计划

2023年大力推进退耕还林的实施计划【引言】退耕还林是指将农田、耕地改为林地的行为,旨在保护生态环境、改善生态、防止水土流失。

退耕还林作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起到了重要的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作用。

为了进一步推进退耕还林的实施,本文将从政策措施、资金支持、宣传教育三个方面来探讨2023年大力推进退耕还林的实施计划。

【正文】一、政策措施1. 继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政府要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如加大对退耕农户的补贴力度、提高退耕还林项目的优先级等,以鼓励更多的农民参与到退耕还林的行动中来。

2. 建立健全退出机制。

制定相关政策,明确退出的条件和标准,确保退出农田的农民可以得到合理的补偿和安排,不影响其正常的生产生活。

3. 完善生态补偿机制。

在退耕还林后,政府要设立相应的生态补偿机制,对参与退耕还林的农民给予一定的生态补偿,以保障其正常的收入来源。

4. 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与执行。

加大对退耕还林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与执行力度,加强对非法占用退耕还林土地的打击力度,构建严密的监督管理体系。

二、资金支持1. 加大退耕还林项目的资金投入。

政府要加大对退耕还林项目的资金支持力度,确保项目能够顺利进行。

2. 建立多元化的资金支持体系。

探索多种资金支持方式,如引入社会资本、发行退耕还林债券等,增加资金来源。

3. 加强财政资金保障。

加大对退耕还林项目的财政投入,确保项目不会出现因资金不足而中断的情况。

4. 引入市场机制。

政府可以通过建立生态保护税制或其他市场化机制,吸引更多资金参与到退耕还林的行动中来。

三、宣传教育1. 开展大规模的宣传教育活动。

通过组织宣传教育活动、发布宣传资料、在媒体上进行宣传等多种方式,向大众普及退耕还林的意义和重要性。

2. 加强农民培训。

组织培训班、讲座等活动,向参与退耕还林行动的农民传授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其退耕还林的水平和意识。

3. 加强科学研究和示范。

加大对退耕还林的科学研究力度,总结经验,推广先进的退耕还林技术方法,加强对退耕还林的示范项目的建设和宣传。

长江流域“退田还湖”政策的思考

长江流域“退田还湖”政策的思考

作者:胡苑网友点击量: 1588 次添加时间:2003-9-16 15:35:19对我国现阶段长江流域“退田还湖”政策的思考胡苑(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武汉430072)摘要“退田还湖”政策建立在对湿地价值的重新认识之上,其提出的直接原因是1998年的特大洪涝灾害。

本文全面分析了我国“退田还湖”政策和其实施的现状、效果评价以及该政策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并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长江流域退田还湖湿地一、全面解读“退田还湖”政策(一)“退田还湖”政策的原理分析“退田还湖”的政策,实际上是建立于对湿地重要功能与价值的重新认识之上。

因而要说明我国实施“退田还湖”政策的原因,必须先说明湿地及其功能的重要性。

湿地与人类的生存、繁衍、发展息息相关,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

1根据1971年《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中对湿地的定义,湿地系指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之沼泽、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或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体者,包括低潮时不超过6米的水域。

因而湿地类型包括有河流型湿地、湖泊型湿地、沼泽型湿地、浅海、滩涂型湿地以及人工湿地等。

湿地具有重要的经济功能,由于湿地多处于水陆交错的过渡地带,生物物种以及生态类型丰富多样,具有极高的生产力,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生产及生活资源。

然而,更不容忽视的,是湿地强大的生态服务功能,湿地具有很高的持水能力,能够削减洪峰和均化洪水过程,有助于保持区域水平衡的稳定性。

湿地又是自然过滤器,可以去除环境污染物,被誉为“自然之肾”。

湿地还可以提高空气湿度,起到调节局部气候的作用。

2由于湿地特有的生境为多种多样的物种提供了栖息、繁殖的场所,因而湿地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也有着重要意义。

另外,湿地还具有航运、科普研究、美学、休闲等方面的重要价值。

长江是中国的第一大河,长江流域也是我国最重要的湿地生态系统之一,它由众多类型的湿地,包括湖泊、河流、沼泽、冲积平原组成,我国最大的两个淡水湖泊,鄱阳湖和洞庭湖,均位于长江中游地区,其所提供的巨大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而易见,因而被誉为我国的生命之河。

退垸还湖方案

退垸还湖方案

退垸还湖方案引言退垸还湖方案是指将原本用于农田垦殖的土地退垸还湖,恢复湖泊的水域面积和水质环境。

这一方案旨在保护湖泊生态,改善水资源利用,增加湖区景观价值。

本文将探讨退垸还湖的必要性、优势、方案实施过程以及可能面临的挑战。

必要性湖泊是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对维持地球生物多样性和水循环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随着农田的不断扩张,越来越多的湖泊被垦殖,导致湖泊水域面积的减小和水质的恶化。

退垸还湖方案的出现解决了这一问题,促进了湖泊生态环境的恢复和保护。

优势退垸还湖方案具有以下优势:1.生态保护:退垸还湖可以恢复湖泊的自然生态系统,保护湖区的植物和动物物种,提供适宜生存的栖息地。

2.水资源管理:湖泊是自然的水库,退垸还湖可以增加水域面积,提高水资源的蓄积能力,保障当地水源的供应。

3.景观价值:退垸还湖可以创造更美丽的湖泊景观,增加旅游和休闲的吸引力,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4.防洪减灾:退垸还湖可以增加水域容量,减少洪水的冲击,提高当地的防洪能力,减轻洪灾的影响。

方案实施过程退垸还湖的实施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调查评估:对目标湖泊进行综合调查,评估垸地的农田价值、湖泊生态状况等因素,确定实施退垸还湖的可行性。

2.政策制定:制定政策法规,明确垸地使用权的转移方式和补偿办法,确保农民的权益受到合理保护。

3.区划划定:根据湖泊的生态需求和水质改善的目标,划定退垸还湖的范围和区域划分,确保湖泊的水域面积得到有效扩大。

4.实施措施:通过填埋或搬迁等方式,将垸地恢复为湖泊的水域。

同时,结合生态保护要求,采取合适的措施促进湖泊水质的改善,如湖泊治理、污水排放的管控等。

5.监测评估:实施退垸还湖后,应定期进行监测评估,了解湖泊生态环境的变化情况,针对性调整管理措施,确保方案的实施效果。

挑战与对策退垸还湖方案在实施过程中可能面临以下挑战:1.土地资源冲突:由于退垸还湖需要占用垸地,可能与土地资源利用等其他领域发生冲突。

解决方法可以是综合考虑各方利益,通过协商和妥善安置农民等方式化解冲突。

退耕还林的生态作用及实施措施

退耕还林的生态作用及实施措施

退耕还林的生态作用及实施措施一、退耕还林的生态作用1. 促进生态平衡:退耕还林可以修复受损的生态环境,减少水土流失和土地沙漠化的程度,减轻洪涝灾害的发生频率,改善空气质量,提高生态环境质量,促进生态平衡的恢复。

2. 保护水源地:林木的生长可以减少土壤侵蚀,降低地表径流的速度和强度,提高土壤的固定能力,防止水源地的污染,保护地下水资源的储量。

3. 丰富物种多样性:退耕还林可以创造更多的自然生态系统,提供更多的生态位,为大量的野生动植物提供了栖息地和食物来源,促进生物多样性的增加。

4.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植被可以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有助于减缓全球气候变化的速度。

5. 保护自然资源:退耕还林可以有效保护土壤、水资源,减少土地的开垦和砍伐森林,减少土地资源的浪费,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

二、退耕还林的实施措施1. 制定政策法规:国家各级政府应加强对退耕还林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明确相应的法律法规,鼓励农民通过退耕还林项目获得补贴,提供专业的指导和技术支持。

2. 加强宣传教育:开展退耕还林宣传教育活动,向农民普及退耕还林的意义、目标和方法,增强农民的环保意识和保护自然资源的责任感。

3. 科学合理规划:进行详细的退耕还林规划,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科学划定退耕还林的区域范围和数量,确保项目的实施效果。

4. 加强管理监督:建立退耕还林项目的监督机制,加强对项目进展和质量的监督检查,保障项目的实施达到预期效果。

5. 开展技术培训:通过举办技术培训班、讲座等形式,向农民传授退耕还林的技术知识和技能,提高农民参与退耕还林的意愿和实施能力。

6. 加强资金投入:国家应加大对退耕还林项目的资金投入,鼓励农民参与退耕还林项目,在保障项目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情况下,提高农民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7. 建立良好激励机制: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对于积极参与退耕还林项目的村民和农民进行奖励,激发他们的热情和积极性。

西洞庭湖退田还湖实施方案

西洞庭湖退田还湖实施方案

西洞庭湖退田还湖实施方案一、背景西洞庭湖是湖南省的第二大淡水湖,也是我国重要的淡水湖泊之一。

然而,由于长期的人为开发和环境破坏,西洞庭湖湖面不断缩小,湖泊生态系统受到严重威胁。

为了保护西洞庭湖湿地生态环境,促进湖泊水质改善,实施西洞庭湖退田还湖实施方案显得尤为迫切。

二、目标1.实现湖区水域面积恢复至2010年的水域面积;2.改善湖泊水质,提高湖泊生态环境质量;3.保护湿地生态系统,促进湿地生态环境恢复和保护。

三、具体措施1.退田还湖通过政府购买退田资源,对湖泊周边的农田进行退田还湖,恢复湖泊原有的水域面积。

在退田还湖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当地农民的生计问题,提供相应的补偿政策,确保农民的利益不受损失。

2.湖泊水质改善加强湖泊水质监测,建立湖泊水质改善的长效机制。

对于湖泊水质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提高湖泊水质。

3.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加强湿地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加强对湿地生态系统的监测和保护,防止湿地生态系统受到破坏和破坏。

四、预期效果1.湖泊水域面积恢复至2010年水域面积;2.湖泊水质得到显著改善,水质达到国家规定的水质标准;3.湿地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保护,湿地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提升。

五、实施方案1.政府部门加强组织协调,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和时间表;2.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公众对西洞庭湖保护工作的认识和支持;3.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实施方案的落实和效果的达到。

六、结语西洞庭湖退田还湖实施方案的实施,对于保护湖泊生态环境,改善水质,促进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各级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应积极支持和配合,共同努力,为实现西洞庭湖退田还湖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探究新一轮退耕还林经营管护措施

探究新一轮退耕还林经营管护措施

探究新一轮退耕还林经营管护措施新一轮退耕还林是指在国家政策导向下,农村地区对部分退耕地进行生态恢复和森林种植,以改善生态环境,保护水土资源,提高林业经济效益的行为。

退耕还林是农村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为了实现退耕还林的目标,同时也为了保护和利用好已实现的成果,需制定和实施一系列的经营管护措施。

本文将探讨新一轮退耕还林经营管护措施。

一、精细化经营退耕还林项目的管理者需根据林地的地理位置、土地质量、气候条件等因素,采取精细化经营,分析制定合理的经营方案。

通过科学施肥、优质品种的选择、合理的排水设施、定期的病虫害防治等措施,提高林地经济效益,提升森林的生长速度和质量。

二、土壤保护退耕还林项目的经营者需要对退耕地的土壤进行保护,减少退耕地面临的退化风险。

采取合理的耕作措施,如低碳农业、植物覆盖、土壤保湿、生态修复等,不仅能够有效改善土壤质量,还能够提高土地的产出力。

保护林地的土壤也有助于减少土地侵蚀,提高水土资源的保护能力。

三、生态保护在退耕还林项目中,需要着力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生物多样性的恢复。

采取合理的植被恢复、栖息地保护、非法采伐防控等措施,保护野生动植物的生存环境,促进自然生态的平衡和稳定。

四、林地治理对于退耕还林的项目,需要加强对林地的治理工作,以保证林木的健康生长。

加强病虫害防治,定期的松土、锄草、整林、砍伐、灌溉等工作,保持林地的整洁和通透性,提高林木的抗病虫害能力,保证林木的正常生长。

五、管理制度建设在退耕还林项目中,需要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明确各项工作的责任和权限,保证各项工作的有序进行。

建立健全的退耕还林项目考核制度,激励相关管理人员积极主动地投入工作,提高管理效率和质量。

六、科技创新在退耕还林项目中,需要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引进新技术、新设备,提高项目的管理水平和效率。

使用遥感监测、GPS定位、无人机巡查等现代技术手段,及时发现和解决项目中存在的问题,为项目的顺利进行提供技术支持。

孝南区退田还湖的实施方案

孝南区退田还湖的实施方案

孝南区退田还湖的实施方案为了积极响应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号召,改善环境质量,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孝南区决定开展退田还湖的实施方案。

该方案的实施将有力推动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工作,促进可持续发展,助力打造美丽乡村和宜居环境。

一、方案背景孝南区位于湖北省南部,地处长江中游地区,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湿地资源。

然而,长期以来,由于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一些湖泊和湿地遭受了破坏,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影响。

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孝南区制定了退田还湖的实施方案,旨在通过退耕还湖,恢复湿地生态系统,提升区域生态环境质量。

二、方案内容1. 退田还湖的范围本次实施的退田还湖范围主要包括孝南区内的部分耕地和湖泊、湿地。

其中,重点关注那些因为农业生产、工业开发等活动而受到破坏的湖泊和湿地,力求实现湖泊水域面积的扩大和湿地生态系统的修复。

2. 实施步骤(1)调研评估:对退田还湖的范围进行详细调研评估,明确受损湖泊和湿地的具体情况,为后续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2)制定方案:根据调研评估结果,制定具体的退田还湖方案,包括土地的退耕安置、湖泊和湿地的修复措施等。

(3)实施措施:按照制定的方案,组织实施退田还湖工作,逐步将受损耕地退耕还湖,同时进行湖泊和湿地的生态修复工作。

(4)监测评估:实施工作后,对退田还湖的效果进行监测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3. 政策支持为了保障退田还湖工作的顺利实施,孝南区将出台一系列政策支持措施,包括对退耕农户的经济补偿、对湖泊和湿地的生态补偿等,以确保工作的顺利推进。

三、方案效果通过退田还湖的实施,孝南区将实现以下效果:1. 湖泊水域面积扩大,湿地生态系统得到修复,生物多样性得到保护和提升。

2. 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提升空气质量和水质量,为居民提供更加优美的生活环境。

3. 推动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村经济转型升级,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四、总结孝南区退田还湖的实施方案是一项重要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浅谈解决农村土地弃耕抛荒的措施

浅谈解决农村土地弃耕抛荒的措施

浅谈解决农村土地弃耕抛荒的措施
首先,完善土地政策,鼓励农民参与土地流转。

针对农村土地流转中的诸多问题,政
府应制定明确的土地政策,确保土地流转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同时,还需加大对土地流转
中的权益保障、农民安置等问题的关注力度,让农民通过参与土地流转获得实际利益,并
进一步推动农业产业链的发展。

其次,加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基础设施建设。

农村地区的交通、水电等基础设施相比
城市较为落后,这也是导致农民望而却步的原因之一。

政府需投入更多资金,加强农村基
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经济的整体水平,增强农民的发展信心。

第三,加强农业技术研发和普及,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通过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设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少农业生产成本,扩大农民的收益空间。

同时,政府应加强对
农民的技术指导和培训,帮助农民了解最新的农业技术和市场动态。

第四,加强农产品营销和推广。

政府应加大对农产品营销和推广的支持力度,为种植、养殖等农业生产提供更多的销售渠道和服务。

同时,鼓励农民参与合作社或农业企业等组
织形式,发挥集体优势,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综上所述,解决农村土地弃耕抛荒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政府需加大扶持力度,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同时也需要广泛引入社会力量,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激
发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共同推动农村发展,实现乡村振兴。

怎样加强“退耕还林”和节水灌溉

怎样加强“退耕还林”和节水灌溉

怎样加强“退耕还林”和节水灌溉
一、加强“退耕还林”和节水灌溉
1、减少耕地面积,采取限制开发、退耕还林措施,减少耕地
数量,加大林业投入,恢复基本农田生态系统。

2、实行固定耕地制度,把地块锁定,加强耕地管理,有效减
少土地质量的流失,确保耕地的农艺水平,降低耕地的平均利用率。

3、发展节水灌溉技术,发展节水灌溉工程,实现节水收灌,
有效提高农业节水利用率,减少用水成本。

4、加强入渗灌溉技术,利用入渗性灌溉工程,把更多的水从
地下储存,给农作物提供充足的水分,减少排水量,保护环境。

5、利用污水回用技术,利用工业污水回用灌溉,可以节约用
水成本,保护环境,而且可以提高灌溉的效率。

二、促进“退耕还林”和节水灌溉的实施
1、政府要持续投入,加大资金财政支持力度,改善资金融通条件,完善农业政策,重视农田保护,加大“退耕还林”和节水灌溉工作的投入。

2、宣传教育突出作用,利用媒体传播正能量,引导农民合理践行,使农民群众树立“退耕还林”和节水灌溉意识,发挥社会效益。

3、增加农业技术推广力度,提升农村生态环境质量,把“退耕还林”和节水灌溉作为农业新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农业技术改造进程。

4、以科技支撑“退耕还林”和节水灌溉,凡研制新技术都要把节水灌溉和退耕还林作为重要考量点,改进能耗技术,推广低投入高收益的节水技术。

五、结论
“退耕还林”和节水灌溉都是维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政府应及时加强政策扶持力度,科技创新也需要开展,改进节水技术,以更多的有效措施,努力推进“退耕还林”和节水灌溉工作。

对退塘还田的点评

对退塘还田的点评

对退塘还田的点评摘要:一、退塘还田的背景和意义二、退塘还田的具体措施和实施效果三、退塘还田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四、对退塘还田的点评和建议正文:一、退塘还田的背景和意义近年来,随着我国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升,退塘还田成为了当前生态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工作。

退塘还田,顾名思义,就是将原先的鱼塘、虾塘等养殖区域恢复为农田,旨在恢复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提升土地资源利用效率。

这一举措对于改善水环境、恢复湿地生态、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退塘还田的具体措施和实施效果退塘还田的具体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政策宣传和引导:政府部门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加大对退塘还田工作的宣传力度,引导养殖户转变观念,积极参与退塘还田工作。

2.资金补贴:政府对参与退塘还田的养殖户给予一定的资金补贴,以减轻其经济压力,鼓励养殖户主动进行塘口改造。

3.技术支持:组织专家团队,为养殖户提供退塘还田的技术指导和培训,确保退塘还田工作的顺利进行。

实施退塘还田工作以来,我国在生态保护、农业结构调整、土地资源利用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水环境得到了改善,湿地生态得到了恢复,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了提升。

三、退塘还田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尽管退塘还田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然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1.养殖户的观念转变难:一些养殖户对退塘还田工作认识不足,担心失去经济来源,从而对退塘还田持有抵触情绪。

2.技术难题:退塘还田涉及到土地整理、种植结构调整等多方面的技术问题,需要养殖户具备一定的技术水平,这对于部分养殖户来说是一个挑战。

3.政策支持不足:虽然政府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退塘还田工作,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部分养殖户仍感到政策支持不足,影响其积极性。

四、对退塘还田的点评和建议总体来说,退塘还田是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举措,对于改善水环境、恢复湿地生态、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实施过程中,仍然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农田退水技术方案

农田退水技术方案

农田退水技术方案
引言
农业灌溉是中国农业生产的一项重要工作,但是由于不断发展的城市和工业,农田退水问题也日益突出。

农田退水不仅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发展,还会导致水质恶化和土地沙化。

因此,寻找一种有效的农田退水技术方案是十分必要的。

技术方案
深耕改良
首先,深耕改良是一种常见的农田退水技术方案。

深耕改良是通过耕作和施肥等方法,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从而提高土壤通透性和水分利用率,减少农田退水的发生。

这种方法需要定期进行,甚至可以直到农作物收获期前几天进行,以确保土地的排水性能得到最大的发挥。

统筹规划
其次,统筹规划也是有效的农田退水技术方案之一。

统筹规划是指通过对灌溉系统进行规划和设计,达到最佳的耕地灌溉效果,减少农田退水的发生。

这种方法包括对灌溉渠道、水龙头和水闸等设施的
合理设置和维护,还需要对雨量等自然因素进行科学分析和预测,以保证灌溉效果的最大化。

土地整理
最后,土地整理也是常用的农田退水技术方案。

土地整理包括对农业生产用地进行改造和整治,提高土地的通透性和抗淹能力,减少土地沙化和农田退水的发生。

这种方法可以通过对土地进行深翻和作物轮作等方法来实现,也可以通过建立地下渠道和水库等控制措施来减少农田退水。

总结
农田退水问题是影响中国农业生产的一项重要问题,寻找一种有效的农田退水技术方案是十分必要的。

深耕改良、统筹规划和土地整理是常用的农田退水技术方案,它们可以根据不同的地理和气候条件进行选择和实施。

只有不断完善这些技术方案,才能保证农田退水得到最好的控制,确保中国的农业生产能够不断发展壮大。

农田退水技术方案

农田退水技术方案

农田退水技术方案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对水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

为了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一些农田接受了开发商的收购,这种农用地的转化往往会影响农民的生计,但如何还给农民更好的生计方式又成了当今社会所关注的问题。

一种解决方法是通过农田退水技术方案,将区域内的农田通过创造退水面积来实现水生态保护,同时为农民提供更好的创收机会。

农田退水技术方案通过制定农田退水方案,可以为农民和城市提供环保、创收的双重优惠。

步骤1.通过水文地质勘察等手段,确定区域内的水文地质条件,包括地下水位、空气湿度等涉水要素。

2.根据农田退水软件模型,进行涉水要素的测算与模拟,得出区域内的退水面积。

3.在确定好的农田区域内,采取一系列水工措施,建设人工湿地、蓄水塘等水利设施,形成退水面积。

4.将退水面积保持在合适的水位,为农民提供生态农业、渔业等新型生计方式,也能为城市提供稳定优质的水资源支撑。

实施效果农田退水技术方案可以切实地促进农业生态环保,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同时,在创造退水面积的过程中为社会创造了丰厚的经济效益。

具体表现在:1.可作为土地转为水生态用地的切入点,同时保证了城市生活用水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保存了地方文化和乡土风貌。

2.在农田退水面积的基础上,可以发展旅游业、水产养殖、种植业等产业,为农民提供新的创收能源。

3.退水农田可以起到生态修复、水土保持、水源涵养等多方面的作用,推动降低对环境的影响,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方式。

结语现代城市的发展不能仅仅以经济为主,我们必须采取多种手段保护环境,保证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农田退水技术方案所体现的理念可以在具体的农田项目中得到实施,既可以保证可持续发展,也可以为社会创造新的利益点。

新形势下开展退田还湖的思路与措施

新形势下开展退田还湖的思路与措施

新形势下开展退田还湖的思路与措施赵钟楠;张忠广;郑超蕙;邢子强;黄火键;曲璐【摘要】湖泊是水资源的重要载体,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高强度的人类活动造成湖泊资源的过度开发,导致湖泊水域空间不断萎缩,并引发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急需通过退田还湖以恢复湖泊健康.在系统分析我国湖泊现状与问题的基础上,按照新形势下推进河湖休养生息和强化空间用途管制等要求,提出了开展退田还湖的总体思路、关键环节和主要措施,为系统科学推进退田还湖提供思路借鉴.【期刊名称】《中国水利》【年(卷),期】2019(000)003【总页数】3页(P19-21)【关键词】湖泊;退田还湖;休养生息;空间管控【作者】赵钟楠;张忠广;郑超蕙;邢子强;黄火键;曲璐【作者单位】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100120,北京;中水北方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300222,天津;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100028,北京;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100120,北京;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100120,北京;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100120,北京【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213.3一、我国的湖泊生态环境现状与主要问题1.湖泊基本情况我国湖泊数量众多、类型多样、资源丰富、开发历史悠久,是国土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水面面积在1 km2以上的天然湖泊达2 865个,水面总面积7.80万km2(含跨国界湖泊境内面积)。

其中淡水湖泊1 594个,咸水湖945个,盐湖166个,其他160个。

按照地貌和气候类型分类,我国的湖泊分为五大湖区:东北湖区、东部湖区、云贵湖区、蒙新湖区和青藏湖区。

长江中下游平原、黄淮海平原、松嫩平原等东部和东北地区的湖泊,地处东亚季风区,降水丰沛,河湖水力联系密切,但受人类活动影响明显,生态环境问题较为突出。

云贵湖区的湖泊地处横断山脉地质断裂带,出流小、半闭流,矿化度较高。

蒙新湖区和青藏湖区的湖泊以闭流咸水湖和盐湖为主,呈现出大陆腹地非季风气候区的环境特点。

退耕还林、退粮还草,保护环境、防止沙化的思路与对策

退耕还林、退粮还草,保护环境、防止沙化的思路与对策

退耕还林、退粮还草,保护环境、防止沙化的思路与对策李周一我国的自然生态环境问题可以追溯到遥远的过去,如滥伐森林、滥垦草原造成的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现象,至少在数千年前就出现了。

考证这类情形的文献汗牛充栋,自不待言。

从50年代初到70年代末,无论是落实“以粮为纲”的方针还是实现粮食亩产上“纲要”的目标,在很多情况下是以毁林开“荒”、毁草开“荒”为代价的。

有关资料表明,在改革前的30年里,中国至少有25%的森林被砍伐了,天然草地因滥垦、滥牧、滥采引起退化、沙化、碱化的面积约15-20亿亩,占天然草地总面积的1/4-1/3。

破坏自然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恶果。

这一期间水土流失面积由116万平方公里扩大到153万平方公里,增加了近1/3,每年冲走的泥土达50亿吨,累计淤积了全国水库总容量(4000多亿立方米)的1/4。

沙漠化使390万公顷土地资源失去了生产力,其中滥垦、滥牧和滥伐造成的影响为85%。

各种负面影响最终造成农业自然灾害加剧。

据统计,从1950年到1958年,全国平均受灾面积不到3亿亩,1972年至70年代末,全国每年平均受灾面积达5亿亩,增长了67%。

这些违反自然规律的行为破坏了生态平衡,造成了森林生态群落逆向演替,水土流失加剧和土地沙漠化、盐碱化区域扩展,以及生物资源的生境缩小、种群数量减少等一系列问题,却没有真正扭转粮食总供给不足的局面。

二在中国,退耕还林、还草的呼声和行动至少可以追溯到80年代初。

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同志提出了“反弹琵琶”的思想,联合国粮农组织在西北搞了退粮还草的试点。

但是受粮食供给不足,综合国力低下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这项工作并没有取得多大的进展。

第一,粮食供给不足。

按照生态学中的十分之一定律,食物链每增加一环,只能剩下10%的能量,而其余90%的能量消耗于转换过程。

所以从生态学的观点看,尽可能地缩短食物链,即生产可直接食用的粮食,是解决温饱的最佳途径。

例如,一亩草地一年能培育一头羊就非常了不起了,而一只羊根本满足不了一个人一年的食品需求,但一亩耕地上的谷物产出完全有可能满足一个人一年的食品需求。

退田还湖对农村水资源管理体制的改革思考

退田还湖对农村水资源管理体制的改革思考

退田还湖对农村水资源管理体制的改革思考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农村地区的水资源管理愈发成为一个重要的议题。

在这个背景下,“退田还湖”作为一种新型的农村水资源管理模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退田还湖”对农村水资源管理体制的改革思考。

一、“退田还湖”的基本概念和原理“退田还湖”,首先是指将农村地区的农田面积减少,同时扩大湖泊水域的一种手段。

其主要原理是通过减少农田面积,增加湖泊水域面积,以提高农村地区的水资源供给能力。

这一模式强调保障农村地区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平衡,符合绿色发展理念,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和提升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水平。

二、推行“退田还湖”对农村水资源管理体制的改革意义1. 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通过减少农田面积,实现湖泊水域的扩大,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同时,通过优化农田水利设施和灌溉方式,实现水资源的节约利用。

2. 促进生态保护与修复:通过扩大湖泊水域,有利于提高农村地区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促进生态保护与修复。

湖泊面积的增加不仅可以提供更多的水源和水生生物栖息地,还可以增加湿地面积,改善生态环境。

3. 增加农村地区的水资源供给能力:退田还湖模式可提高农村地区的水资源供给能力,满足农业、工业和生活用水等多种需求。

在水资源短缺的地区,这一模式可有效解决农村地区的水资源问题,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三、改革农村水资源管理体制的思考1. 完善农村水资源管理法律法规:在推行“退田还湖”模式的过程中,应加强水资源管理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

明确政府和各相关部门的职责,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确保农村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2. 加强水资源管理的科技支撑: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建立农村水资源运行监测系统,实时监测和管理水资源的利用情况。

同时,开展科技示范项目,推广先进的农田水利设施和节水灌溉技术,提高农村水资源利用效率。

3. 加强农民水资源管理意识的培养:改革农村水资源管理体制需要重视培养农民的水资源管理意识和技能。

退地还湖工程方案

退地还湖工程方案

退地还湖工程方案一、前言我国湖泊资源丰富,湖泊是自然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工业污染加剧以及环境恶化,一些湖泊已经被严重破坏。

为了保护湖泊、改善水环境,退地还湖工程应运而生。

本文旨在探讨退地还湖工程的意义、作用、方案以及实施过程,为湖泊保护与恢复工作提供一些建议。

二、退地还湖工程的意义与作用1. 保护自然生态系统湖泊是自然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对环境系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而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速,湖泊在受到破坏的同时,也加剧了水资源的紧缺。

在这种情况下,实施退地还湖工程可以有效地保护湖泊、改善水环境、恢复自然生态系统。

2. 保障水资源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水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

湖泊是重要的水源地之一,实施退地还湖工程可以有效提高湖泊的水资源供给能力,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3. 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实施退地还湖工程,可以有效地维护和恢复湖泊生态系统,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同时,退地还湖工程的实施还可以有效地改善湖泊周边的生态环境,增加自然风光,提升城市品质。

三、退地还湖工程方案退地还湖工程是一项综合性的工程项目,需要统筹兼顾。

具体的退地还湖工程方案如下:1. 湖泊治理首先,需要对目标湖泊进行全面治理。

即便湖泊的水质较好,也需要采取一些措施,以确保湖泊在人类活动的干扰下能够持续稳定。

针对水体污染,需要采取相应的水质改良措施,针对岸边生态环境,需要采取相应的岸边修复措施。

2. 湖岸生态景观规划对湖泊周边区域进行合理规划,建设湿地、绿地、岸边景观等生态景观设施。

这些生态景观设施既可以增强湖岸的生态功能,也可以提升城市品质,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

3. 河流生态修复对湖泊的入湖河流实施生态修复,恢复水体自然功能,减少河流入湖的富营养化物质,改善入湖水质。

4. 基础设施建设为了确保湖泊的正常使用,需要完善湖泊周边的基础设施,包括道路、桥梁、停车场、游步道等。

滇池退塘还湖工程方案最新

滇池退塘还湖工程方案最新

滇池退塘还湖工程方案最新一、滇池退塘还湖工程的背景滇池的水质恶化主要是由于以下几个原因:一是城市和农村的生活污水直排湖中,二是河湖入流的污染物很多,三是湖泊营养物质过量。

这些原因导致了滇池的水质变得混浊,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为解决这一问题,政府提出了滇池退塘还湖工程的方案,该方案的主要目的是通过退塘减少湖泊入流的污染物,从而改善滇池的水质。

同时,还湖则是为了提高滇池的水量,使湖泊的水质得到修复。

二、滇池退塘还湖工程的方案1.退塘方案退塘是指通过改造河湖的入流口,减少入流的水量,从而减少湖泊的污染物负载。

具体方案如下:①修建拦河坝。

在河湖的主要入流口修建拦河坝,将部分入流水量拦截,在拦河坝上设置污染物处理设施,对拦截的水进行处理,然后再释放进入滇池。

②弃用小型入流。

对于一些小型入流口,政府可以采取封闭的措施,将这些入流口全部封闭,防止这些小河湖将污染物直接排放入滇池。

2.还湖方案还湖是指通过改造滇池的出流口,增加湖泊的水量,从而提高湖泊的水质。

具体方案如下:①引水补湖。

政府可以通过引水的方式增加滇池的入流量,从而提高湖泊的水量。

在引水过程中,需要注意水源水质的把控,防止将污染物引入滇池。

②湖底清淤。

通过清淤可以改善湖泊的生态环境,提高湖泊的水质,同样也可以增加湖泊的水量。

三、滇池退塘还湖工程的最新进展自滇池退塘还湖工程提出以来,政府将保护水环境列入了重要的发展议程之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对滇池的退塘还湖工程进行了推进,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1.政策支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滇池的退塘还湖工程,包括财政资金支持、法律法规制定等。

2.工程实施:政府组织了相关的工程实施团队,对滇池的退塘还湖工程进行了实施。

目前,一些拦河坝和引水设施已经开始建设,部分小型入流口也已被封闭。

3.监测评估:政府建立了滇池水质的监测评估体系,对退塘还湖工程的实施效果进行了监测和评估。

通过监测评估,政府能有效地掌握退塘还湖工程的进展情况,及时进行调整和优化。

运城市退盐还湖建议书

运城市退盐还湖建议书

运城市退盐还湖建议书
尊敬的领导:
我是运城市的一名普通市民,关注着本地区的发展和环境保护问题。

针对当前我市所面临的盐碱地扩张和湖泊退缩的问题,我特向您提出以下建议,希望能得到您的关注和支持:
1. 实施退盐还湖政策:加大对盐碱地治理的投入,通过修复湖泊和盐碱地的生态环境,逐步实现湖泊退盐、还湖。

采取综合治理、生态恢复等措施,推动湖泊水位回升,保护和改善湖泊的生态环境。

2. 鼓励农民转型:引导农民从传统的耕种方式转型为生态农业生产方式。

通过科学种植、精细管理等措施,减少农业对土壤和水资源的污染,进一步保护湖泊和防止盐碱地的扩张。

3. 加强宣传教育:加大对当地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培养和教育宣传力度,提高居民对退盐还湖政策的理解和支持度,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4. 强化法律法规的执行:加强对违法排放和恶意破坏湖泊、盐碱地的惩治力度,严肃打击违法行为,确保退盐还湖政策的有效实施。

5. 积极寻求技术支持和合作:广泛邀请环保专家、学者和企业的参与,开展技术研究和合作,寻找更加科学、有效的退盐还湖方法和措施。

以上是我对于运城市退盐还湖问题的建议,希望能够得到您的重视和采纳。

同时,我也希望政府能够进一步加强对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工作,为我们的后代留下一片绿水青山。

谢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2019.03中国水利收稿日期:2018-03-27作者简介:赵钟楠,副处长,高级工程师。

一、我国的湖泊生态环境现状与主要问题1.湖泊基本情况我国湖泊数量众多、类型多样、资源丰富、开发历史悠久,是国土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水面面积在1km 2以上的天然湖泊达2865个,水面总面积7.80万km 2(含跨国界湖泊境内面积)。

其中淡水湖泊1594个,咸水湖945个,盐湖166个,其他160个。

按照地貌和气候类型分类,我国的湖泊分为五大湖区:东北湖区、东部湖区、云贵湖区、蒙新湖区和青藏湖区。

长江中下游平原、黄淮海平原、松嫩平原等东部和东北地区的湖泊,地处东亚季风区,降水丰沛,河湖水力联系密切,但受人类活动影响明显,生态环境问题较为突出。

云贵湖区的湖泊地处横断山脉地质断裂带,出流小、半闭流,矿化度较高。

蒙新湖区和青藏湖区的湖泊以闭流咸水湖和盐湖为主,呈现出大陆腹地非季风气候区的环境特点。

五大湖区中,东部和青藏两大湖区的湖泊分布较多,形成东西相对的两大稠密湖区,呈现出我国湖泊深受构造、气候控制的区域分布特色。

2.湖泊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一是湖泊水域面积不断萎缩。

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双重影响下,部分地区湖泊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萎缩。

20世纪50年代以来,全国已减少了约1000个内陆湖泊,湖泊面积消失了近7400km 2。

除东北地区外,其他湖区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面积萎缩情况。

二是湖泊水质不容乐观。

随着湖泊流域和周边地区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进入湖泊的总氮、总磷和高锰酸盐等污染物增加,湖泊水环境污染不断加重。

全国11%的湖泊污染物入河量超过其纳污能力,全国重点监测评价的湖泊(水库)水质有40%劣于Ⅲ类,主要污染物为总磷、COD 和高锰酸盐指数。

部分水质较好的湖泊存在富营养化风险。

三是湖泊生物多样性不断下降。

新形势下开展退田还湖的思路与措施赵钟楠1,张忠广2,郑超蕙3,邢子强1,黄火键1,曲璐1(1.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100120,北京;2.中水北方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300222,天津;3.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100028,北京)摘要:湖泊是水资源的重要载体,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强度的人类活动造成湖泊资源的过度开发,导致湖泊水域空间不断萎缩,并引发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急需通过退田还湖以恢复湖泊健康。

在系统分析我国湖泊现状与问题的基础上,按照新形势下推进河湖休养生息和强化空间用途管制等要求,提出了开展退田还湖的总体思路、关键环节和主要措施,为系统科学推进退田还湖提供思路借鉴。

关键词:湖泊;退田还湖;休养生息;空间管控Strategic measures for recovering lakes by stopping land reclamation under new situations //Zhao Zhongnan,Zhang Zhongguang,Zheng Chaohui,Xing Ziqiang,Huang Huojian,Qu LuAbstract:Lakes are main carriers of water resources and key parts of ecosystem.High-intensive development by human activities led to over -exploitation of lake resources,continuous shrinking of water spaces and eco -environment problems.Therefore,we need to take urgent actions to restore the health of lakes by stopping land reclamation.On thebasis of analysis of current situation of lakes and challenges in China,and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 promoting the rehabilitation of rivers and lakes and strengthening space use control,overall ideas,major steps and key measures are proposed to restore lakes by stopping land reclamation,so as to contribute for lake restoration in a scientific manner.Key words:lakes;recovering lake by stopping land reclamation;rehabilitation;spac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中图分类号:TV21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0-1123(2019)03-0019-03水生态文明论坛19水CHINA WATER RESOURCES 2019.03图1退田还湖实施总体框架太湖水生植物种类由1960年的63种缩减到目前的不足20种;武汉东湖、云南滇池、内蒙古呼伦湖等均呈现出水生植物面积减少、产量下降的态势。

江湖阻隔和自然淤积加速等因素导致生境异质性下降,鱼类洄游受阻严重,对鱼类等水生生物的种群或群落的结构和动态产生极其深刻的影响。

总体来看,目前我国湖泊生态环境问题不容乐观,呈现出空间—水量—水质—生物问题相互耦合、互相影响的态势。

二尧退田还湖的总体思路与关键环节1.总体思路和原则湖泊生态系统及其生态环境问题的复杂性,决定了不能把退田还湖只看作是湖泊水域空间退还的单一任务,而应该视为一项系统工程,是以退还湖泊水域空间为核心,以提升湖泊生态系统健康为目标,以系统治理统筹兼顾为要求的综合措施。

开展退田还湖需要处理好以下关系:一是“退”与“进”的关系。

退田还湖要把侵占的水域空间退出来、把不合理的开发活动退出来,以实现“还湖泊以空间”的目标。

但“退”不是退田还湖的全部,在退的同时,有利于改善湖泊水质环境、提升湖泊水动力条件的措施要跟进。

“一退一进”实现提升湖泊生态系统健康的核心目标。

二是“休”与“用”的关系。

湖泊作为重要的水资源、环境资源、生物资源、滩地资源、岸线资源、航运资源等的提供者,在保障湖泊生态健康的基础上,通过科学合理可持续的开发利用,为支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重要的资源供给保障。

三是“一”与“多”的关系。

从措施上看,在解决“空间萎缩”这一主要问题的同时,还需要解决水量、水质、生物、连通等其他方面存在的问题。

从效果上看,在恢复水域空间的核心目标基础上,同时对湖泊的行洪、供水、环境等多种生态服务功能连带改善,实现以一带多、统筹施策的效果。

四是“硬”与“软”的关系。

退田还湖从短期看是恢复湖泊水域空间,从长期来看是实现人与湖泊和谐发展。

要实现短期目标,主要通过清淤清圩、水系连通等工程“硬”措施;要建立长效机制,则主要通过湖长制等制度和监测体系等能力建设“软”措施。

软硬结合实现标本兼治。

退田还湖应坚持以下原则:一是坚持人水和谐、生态优先。

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把加强湖泊开发利用和保护修复相互协调作为主要目标,把提升湖泊水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功能摆在优先位置。

二是坚持问题导向、统筹兼顾。

针对湖泊存在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在满足防洪、供水等要求和改善湖泊水生态环境状况的前提下,合理规划布局,把退还湖泊水域面积和增加湖泊生态空间作为主要目标,把改善湖泊生态健康作为重点,提升湖泊生态系统功能。

三是坚持因地制宜、改革创新。

要结合湖泊实际情况,尊重历史、实事求是的确定退还面积和退还格局,要创新退田还湖模式、技术和政策措施。

四是坚持稳妥有序、科学推进。

退田还湖作为系统工程,要做好顶层设计和方案论证,分步骤、分阶段有序推进,同时要充分考虑区域的实际情况,妥善处理好征地、群众搬迁等问题,尊重当地群众意愿,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2.关键环节一是问题分析评价。

问题分析评价是开展退田还湖的基础。

分析问题要注意以下几个结合,首先是历史和现状结合,既要了解湖泊在历史上的面积和演化过程,也要考虑目前开发利用现状。

其次是多种问题结合,既要分析水域空间占用问题,也要分析水质、生物等问题,同时分析多重问题叠加效果及其原因。

二是退还范围确定。

退还范围确定是制定退田还湖方案的核心环节,要处理好需要与可能的关系,结合湖水生态文明论坛问题导向202019.03中国水利泊气象水文、地貌水系、开发利用等基本情况,以及湖泊周边居民点和围垦造田等情况,提出综合考虑湖泊历史水域范围、湖泊水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湖区周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征地移民可行性等要素前提下,综合确定退还范围。

三是湖泊功能区划。

结合主体功能区划、湖泊生态功能、开发利用现状等多种条件,从供水、防洪、航运、生态等不同功能出发,确定湖泊区划;针对每个区域,按照空间用途管制的要求,明确其开发、治理、保护目标要求。

四是管控制度建设。

针对湖泊水域岸线确权、湖泊岸线监管、湖泊监控体系建设、湖泊管理机制等方面,结合湖长制工作,提出相应的管控制度。

以上述环节为核心,构建退田还湖工作总体框架(见图1)。

三、退田还湖的主要措施1.退还水域空间在确定退田还湖范围的基础上,合理确定退还后的湖泊边界,逐步退还被挤占的湖泊空间。

综合考虑湖泊类型、调蓄行洪要求、水生生物生境需求等,合理确定湖泊水深,选取适应湖泊底泥类型的清淤方式,恢复湖底天然地貌;通过内部圩垸拆除,湖区淤泥清理等措施,扩大湖泊水域面积和水体容积;合理布设排泥场,加强排泥综合利用。

依法划定河湖管理范围,严禁以各种名义围垦湖泊、非法采砂,严格涉河湖活动的社会管理。

2.推进湖泊综合整治在退还湖泊水域空间的基础上,通过水污染、水环境水生态等综合整治,不断恢复和改善湖泊生态健康。

一是加强水污染防治。

尤其针对东部湖区水网密布、人水临近的特点,要通过实行水陆统筹,强化源头控制,加强对湖区周边及入湖河流工矿企业污染、城镇生活污染、畜禽养殖污染、农业面源污染、内源污染、港口污染等综合防治,在通航水域加强船舶污染监管。

二是加大水环境治理力度。

加强湖区周边点源和面源治理、入湖排污口综合整治、湖泊内源治理、水功能区监督管理,优化入河湖排污口布局,严控入湖排污总量。

对涉及的饮用水水源地湖泊,开展安全保障达标和规范化建设。

三是开展湖泊生态治理与修复。

推动湖区周边涵养林建设,加强水源涵养;改善湖泊生物生境,提高湖泊水生生物多样性。

3.优化岸线等资源保护利用方式在退还水域空间的基础上,综合考虑防洪、生态、航运等要求,加强湖泊岸线、航线等资源的保护与优化利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