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研究进展
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研究进展
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研究进展摘要: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愈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主要方法,在同胞全相合供者缺乏的背景下,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成功的应用于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通过不同的预处理方案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移植安全性,本文综述了预处理方案选择及并发症防治的最新进展。
关键词:造血干细胞移植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1、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及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AA)是由多种病因,多种发病机制引起的一种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疾病,可发生于各年龄组,老年人发病率较高,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尤其是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病情凶险,多死于感染和出血,自然病程仅3-6个月,病死率高达50%以上[1],SAA诊断标准:骨髓细胞增生程度<正常的25%;血常规:需具备下列三项中的两项:ANC<0.5×109/L;网织红细胞绝对值<20×109/L;PLT<20×109/L;若ANC<0.2×109/L为极重型再障。
免疫抑制治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是目前治疗重型再障的主要方法,SAA的标准疗法是根据年龄而定,对于年龄>35岁或年龄<35岁但无HLA相合同胞供者首选ATG/ALG和环孢素A免疫治疗,对年龄<35岁有无HLA相合同胞供者首选HSCT。
HSTC为唯一能够治愈AA的方法,且以HLA配型完全相合的同胞间的移植排斥反映小,成功率高,长期生存率可68%-83%[2-4],由于现独生子女家庭较多,HLA配型相合同胞供者缺乏,因此非血缘供者或单倍体相合HSCT是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选择。
2、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术1980-2000年是造血干细胞移植术的发展时期,但由于患者受到供着干细胞来源的限制,全相合供者资源缺乏,随着免疫学、药理学、细胞生物学的飞速发展,近几年来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术逐渐发展,亲缘单倍体相合供着已成为造血干细胞一个重要来源[5]。
造血干细胞的研究进展(综述)
有关造血干细胞(Hemopoietic Stem cell)的研究进展(文献综述)XXX 2011级临床XXX 学号XXXXX联系电话:xxxxxxxxx【摘要】造血干细胞(Hemopoietic Stem cell ,HSC)是指骨髓中的干细胞,是指尚未发育成熟的细胞,是有造血细胞和免疫细胞的起源。
因此是多功能干细胞,医学上称其为“万用细胞”,也是人体的始祖细胞。
【关键词】造血干细胞(Hemopoietic Stem cell)骨髓(造血)干细胞胚胎造血干细胞诱导人胚胎造血缺陷胶质瘤细胞血管系统【前言】近年来,随着环境的改变,各种血液相关疾病(如白血病、血液肿瘤、造血干细胞病等)呈增长趋势,同时随着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造血干细胞研究技术越来越受到重视,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也由此应运而生,因为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世界各地成千上万患有以上疾病的患者,重新燃起了生命的希望。
造血干细胞特征为:一,高度的自我更新或自我复制能力;二,可分化成所有类型的血细胞它们具有良好的分化增殖能力。
造血干细胞可以救助很多患有血液病的人们,最常见的就是白血病。
捐献造血干细胞对捐献者的身体并无很大伤害。
本综述文献主要来源于近两年各大刊物所发表的针对于造血干细胞的研究进展。
【内容】1.造血干细胞的研究及进展1.1端粒酶活性和骨髓造血干细胞的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及其相关的基因的表达:端粒酶RNA 的关系探讨组件(hTERC) 和端粒酶反向逆转录酶(hTERT)与骨髓造血干细胞与再生障碍性贫血(AA) 儿童的端粒酶活性。
经过研究(具体参考文献)得出:端粒酶活性的表达可能参与的病理生理学和AA,发展和hTERT 在端粒酶活性的表达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1.2中央和外周神经系统免疫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疾病介导的脱髓鞘性疾病:此实验研究通过对1992年至2010年共计12年时间里的1484名移植的病人得出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发生的一些神经系统的相关疾病。
HLA单倍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进展
病 、 疫 缺 陷 性 疾 病 以及 某 些 遗 传 代 谢 性 疾 病 的最 有 效 手 段 。 免
人 类 主 要 组 织 相 容 性 抗 原 ( u nluo yeat e , A) h ma ec ct ni n HL 相 g 合 的 亲缘 相关 或 无关 供 者 是 al HS T最 合适 的 供 者 。然 而 , l— C o 仅有 2 ~ 3 的 患 者 能 找 到 HL 相 合 的亲 缘 供 者 ; 无 关 5 o A 在 人群 中 找 到 相 合供 者 的 概 率 是 1/ 5万 ~ 1/ 0万 , 至 更 低 。 1 甚 若 进 行 HL 单 倍 体 HS T, 有 9 的 患 者 能 够 找 到 供 者 , A C 则 o 可 为更 多需 接 受 移 植 治 疗 而 无 HL 相 合 供 者 的 患 者 带 来 福 A 音 。本 文 将 就 单 倍 体 异 基 因 造 血 干 细 胞 移 植 的概 念 、 点 、 特 预
AT 有 较 强 的免 疫 抑 制 作 用 , 去 除 受 者 体 内 的 T 细 胞 , G 可 减 少 移 植 排 斥 , AT 半 衰 期 长 , 作 用 于 移 植 物 , 响 移 植 后 但 G 可 影 的免 疫 重 建 。 陈 惠 仁 等 采 用 阿 糖 胞 苷 、 磷 酰 胺 、 B 联 合 环 TI 用 药 的方 法 预 处 理 , 够 达 到 清 空 受 者 骨 髓 和 摧 毁 免 疫 功 能 的 能 目的 。具 体 用 法 : 糖 胞 苷 3 0 / , 阿 . g m 2次 / , 植 一 7 一 5 ; d移 ~ d
体 型 ( a ltp ) 两 个 单 体 型 构 成 基 因 型 , 别 来 自父 亲 和母 hp ye, o 分
mi。国 内也 有 报 道 采 用 甲基 环 己 亚 硝 脲 、 糖 胞 苷 、 消 安 、 n 阿 白 环 磷 酰 胺 联 合 用 药 的 方 案 预处 理 , 过 对 比分 析 , 种 单 化 的 通 这 预 处 理 方 案 同化 疗 联 合 放 疗 的预 处 理 方案 相 比 , 效 类 似 ¨ 。 疗 5 j
单倍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再障-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1例
单倍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再障-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1例徐丽昕;刘周阳;曹永彬;达万明;吴晓雄【摘要】目的分析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综合征(AA—PNH综合征)的方法。
方法2011年3月本院1例确诊AA—PNH综合征3年余的患者,进行母亲的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移植物选择动员后骨髓加外周干细胞,并选择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为第三方细胞。
结果输注供者的单个核细胞总数和CD34+细胞数分别为10.8×108/kg和4.8×106/kg。
中性粒细胞〉0.5×109/L和血小板〉20×109/L的时间分别为37d和58d。
30d嵌合体为完全供者型,40d左右出现I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治疗后好转,未出现其他严重并发症。
结论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AA—PNH综合征安全有效。
【期刊名称】《解放军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4(035)001【总页数】3页(P65-67)【关键词】再生障碍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综合征;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作者】徐丽昕;刘周阳;曹永彬;达万明;吴晓雄【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9再生障碍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综合征(AA-PNH综合征)兼有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和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aroxysmal nocturnal hemoglobinuria, PNH)的特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该疾病的确切方法,由于患者往往病史长,合并症多,造成治疗难度大。
我们用单倍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1例AA-PNH综合征,取得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患者男,13岁,学生。
2007年7月中旬因发热、乏力、全血细胞减少第一次住院。
查血常规:WBC 2.2×109/L,HGB 67×109/L,PLT 48×109/L。
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进展
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进展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用于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evere aplastic anemia),其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总体生存率提高获益于移植供者的选择、预处理方案的改进、支持技术的提高,尤其现今造血干细胞来源多样性、预处理方案的改进等。
标签: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再生障碍性贫血;疗效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为获得性骨髓造血功能衰竭性疾病。
近年来随端粒酶逆转录修复基因异常、细胞克隆性演变、T调节亚群细胞的变化及细胞染色体的异常不断完善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病机制。
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的进展使总体生存率由60年代20%~30%提高到现今的80%~90%。
免疫抑制治疗对于多组年龄患者治疗的适用性及优越性在多个临床研究中得到肯定,但疗效等待时间长、疾病复发、淋巴增殖性疾病的发生等并发症限制其在临床中运用。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快速重建造血功能,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随着HLA高分辨率配型的运用于供者的选择、抗感染、支持技术的提高及预处理方案的不断改善,越来越多的SAA患者获益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本文就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进展综述如下。
1 亲缘全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1.1 移植效果Dawid Szpecht等回顾分析了1991-2009年间接受移植的48例SAA患者,45例患者移植成功,死亡率为8%,5年无病生存率为87%,5年总体生存率为91%[1]。
欧洲血液骨髓移植组关于1951例患者的研究结果表明,儿童10年生存率达91%[2]。
国际骨髓移植登记中心的数据表明,1388例儿童患者3年总体生存率为(86±2)%。
Ghavamzadeh等对于167例SAA患者随访中位时间40个月发现,其无病生存率为74%,总体生存率为82%。
因其移植等待时间短,避免大量输血,移植排斥发生率低,70-90年代大量的MSD-HSCT确立该移植方式治疗AA患者的地位。
一例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术中引起环孢素脑病再障幼儿的护理
一例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术中引起环孢素脑病再障幼儿的护理再生障碍性贫血(AA)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类疾病,其在临床上又称为获得性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1]。
主要的表现是患者骨髓造血功能出现衰退同时全血细胞数量减少,此类疾病患者多会出现贫血以及出血症状,同时易并发感染甚至死亡。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有效手段。
环孢素A(CSA)作为一种较为常用免疫抑制剂之一,主要预防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
我科2019年11月29日成功抢救一例再生障碍性贫血幼儿行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术中出现环孢素脑病的患者,具体护理如下:1.临床资料患儿,女性,5岁7月,2017年4月初患儿出现双侧鼻腔出血,就诊于当地医院治疗,后就诊于天津血液病医院诊断为再生障碍性贫血。
2019年11月19日入科,行造血干细胞移植。
常规预处理后,于2019年11月28日12:00输入父亲骨髓450ml,有核细胞数6.46 X108/受者Kg,输注过程中患儿血压升高,考虑血容量增加引起血压偏高,给与硝苯地平片口服,呋塞米利尿对症治疗后血压可降至正常。
患儿母亲诉患儿嗜睡,查静脉血气酸碱度正常。
21:00患儿仍主诉头痛,遵医嘱给予硝苯地平5mg口服后血压降至正常。
11月29日12:00再次输入父亲外周造血干细胞55ml,有核细胞数6.75 X 108/受者Kg。
输注过程中,患儿主诉头痛,测血压121/87mmHg,给予硝苯地平片降压后效果不明显,改为硝苯地平控释片口服。
早晨抽取的环孢素A浓度回报结果为442.1ng/ml,遵医嘱患儿今晚的环孢素注射液暂停输入。
16:10分患者出现神情淡漠,嗜睡,可回答问题,血压120/80mmHg,医生查体,患儿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脑膜刺激征及病理征阴性,急查动脉血气:酸碱度7.37、二氧化碳分压上升58mmHg、环孢素A血药浓度442.1ng/ml,考虑环孢素脑病导致呼吸抑制,给予呼吸兴奋剂、甘露醇降颅压,17:35患者出现发作性意识不清伴右上肢抽搐,牙关紧闭,双眼凝视,立即压舌板防止舌咬伤,地西泮镇静对症,急请神经内科协助治疗,同时乌拉地尔及硝普钠泵入降压。
造血干细胞移植和免疫细胞治疗在血液病治疗中的应用答案-2024年华医网继续教育
造血干细胞移植和免疫细胞治疗在血液病治疗中的应用答案2024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目录一、 HSCT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 (1)二、 CAR-T治疗复发难治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3)三、血液肿瘤患者的营养治疗 (5)四、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急性GVHD的治疗进展 (7)五、解读AML新指南,实践新标准化诊疗 (9)六、通用型CAR-T治疗ALL (11)七、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口腔粘膜损伤的临床管理 (13)八、 CAR-T细胞治疗并发症的临床管理 (15)九、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和治疗 (17)十、淋巴瘤病理学诊断 (18)十一、淋巴瘤治疗后18F-FDGPET/CT表现之诊断误区总结 (20)十二、 PET/CT在淋巴瘤诊疗中的应用(上) (22)十三、 PET/CT在淋巴瘤诊疗中的应用(下) (24)十四、血液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病(IFD)的管理 (26)十五、抗肿瘤药物的肝损伤机理与预防 (28)一、HSCT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1.权威指南共识一致推荐HSCT作为SAA患者的重要治疗方案,以下指南描述不正确的是()A.对年轻或成人的SAA应先行MSD HSCT治疗,但35-50岁的患者需在考虑移植前仔细评估合并发症况B.对年龄≤25岁且有HLA相合同胞供者的SAA患者,如无活动性感染和出血,首选HLA相合同胞供者HSCTC.对年龄<50岁且有HLA相合同胞供者的SAA或vSAA患者,可接受allo-HSCT作为一线治疗D.如找到亲缘相合供者,HSCT是SAA、vSAA及输血依赖的NSAA患者的治疗选择E.HLA相合亲缘供者移植是后天获得性AA的一线治疗方法之一参考答案:B2.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流行病学中,正确的是()A.男:女=1:1B.发病率是欧美的33倍-5倍C.发病年龄呈双峰特点:20-24岁D.发病年龄呈双峰特点:>60岁E.男:女=2:1参考答案:A3.以骨髓造血功能衰竭,以()减少为特征A.全血细胞B.白细胞C.红细胞D.血小板E.粒细胞参考答案:A4.单倍体供者选择中,()是不适合SAA患者的供体A.父亲B.母亲C.祖父母D.兄弟姐妹E.子女参考答案:C5.以下关于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相关描述,不正确的是()A.经大剂量放、化疗或其他免疫抑制预处理B.清除受者的肿瘤细胞、异常克隆细胞C.重建造血和免疫D.移植是很多疾病的唯一治愈手段E.放化疗剂量很大,最大程度杀灭肿瘤细胞能提供正常的造血干细胞参考答案:D二、CAR-T治疗复发难治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1.英国真实世界研究小结中,以下不正确的是()A.入组标准与ZUMA-1相似B.英国研究中大多数患者允许桥接治疗C.安全性:≥3级CRS与ZUMA-1相同D.安全性:≥3级ICANS高于ZUMA-1E.中位13.1个月时,ORR达83%,与ZUMA-1 ORR 82%(至少随访6个月)相当参考答案:D2.CAR-TvsSOC二线治疗中,描述不正确的是()A.多项CAR-T III期临床研究挑战二线SOC治疗地位,目前取得一致性结果B.荟萃分析提示CAR-T疗法具有优势C.高剂量化疗后自体干细胞移植(ASCT)被认为是对补救治疗有反应的复发或难治性(R/R)大B细胞淋巴瘤(LBCL)患者的二线治疗标准护理(SOC)D.CAR-T治疗R/R DLBCL真实世界数据提示:随治疗线数增加,CR率降低E.FDA已批准三种抗CD19 CAR-T产品(Axi-cel、Tisa-cel、Liso-cel)用于R/R DLBCL治疗参考答案:A3.德国真实世界研究中,关注的指标不包括()A.总生存率(OS)B.总体缓解率(ORR)C.无进展生存率(PFS)D.非复发死亡率(NRM)E.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参考答案:B4.西班牙真实世界研究小结中,不正确的是()A.有限的随访时间内,缓解情况一般B.1个月时,ORR达78%,CR 40%C.100天时,ORR 66%,CR 48%D.中位随访6.3个月,中位OS率78%,中位OS 7.3个月E.安全性:≥3级 CRS 6.5%,≥3级 ICANS 15%,均低于ZUMA-1研究参考答案:A5.属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是()A.BTK抑制剂B.免疫调节剂C.PD-1抑制剂D.CAR-T细胞免疫疗法E.BCL-2抑制剂参考答案:C三、血液肿瘤患者的营养治疗1.营养风险筛查的工具是()A.NRS2002B.MUSTC.MSTD.理想体重E.BMI参考答案:A2.肿瘤营养不良属于的分类是()A.伴有炎症DRMB.无炎症DRMC.饥饿营养不良D.社会经济相关性营养不良E.心理相关性营养不良参考答案:A3.肿瘤患者入院需进行营养评估(PG-SGA),2-3分为()A.无营养不良B.可疑营养不良C.轻度营养不良D.中度营养不良E.重度营养不良参考答案:B4.评估是发现有无营养不良及严重程度,评估量表的金标准是()A.SGAB.PG-SGA-CAC.MNAD.GLIME.24小时膳食回顾参考答案:A5.益生菌和代谢物质中,不属于活菌的缺点是()A.很难在肠内定植(定殖抗性)B.到达肠道前,大部分被酸碱杀灭C.产量少,价格贵D.贮藏条件要求严格,保质期短E.存在细菌易位的风险参考答案:C四、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急性GVHD的治疗进展1.关于治疗GVHD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全身性类固醇治疗是治疗急性GVHD的金标准B.治疗应持续到所有GVHD症状消失C.一旦发现主要改善,应立即减少使用类固醇剂量D.目前已确立二线治疗方案,但治疗方案的活性有限E.约50%的患者难以耐受一线治疗(类固醇)参考答案:D2.急性GVHD发病机制中,受者APC活化供体T细胞属于第()阶段A.1B.2C.3D.4E.5参考答案:B3.急性GVHD类固醇抗性的定义为治疗()后没有反应A.3天B.5天C.7天D.10天E.2周参考答案:C4.急性GVHD的表现中,()是最先受累的组织A.皮肤B.肠道C.肝脏D.肺E.造血系统参考答案:A5.预防GVHD最有效的途径是()A.清除或抑制T细胞B.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C.细胞趋化因子阻断剂D.间充质干细胞(MSC)E.新的分子调节剂参考答案:A五、解读AML新指南,实践新标准化诊疗1.中华医学会初治AML指南(2021)更新要点中,不包括()A.完善体查B.增加推荐等级C.MRDD.老年AMLE.BCL-2靶向治疗参考答案:AWHO分型中增加了胚系易感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因此在病史采集及重要体征中,增加()A.此前有无血液病史B.是否为治疗相关性C.有无重要脏器功能不全D.有无髓外浸润E.有无白血病或者肿瘤家族史参考答案:E2.不属于初治AML的病史采集及重要体征的是()A.年龄B.性别C.此前有无血液病史:主要指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骨髓增殖性肿瘤(MPN)等D.是否为治疗相关性:包括肿瘤放疗、化疗E.有无重要脏器功能不全:主要指心、肝、肾功能等参考答案:B3.化疗药物的剂量警示中,IDA最大累积剂量是()mg/m2A.160B.190C.260D.290E.550参考答案:D4.初治AML的预后不良因素中,以下不正确的是()A.年龄≥50岁B.此前有MDS或MPN病史C.治疗相关性/继发性AMLD.合并CNSLE.合并髓外浸润(除外肝、脾、淋巴结受累)参考答案:A六、通用型CAR-T治疗ALL1.()位列2013年十大科技突破之首A.肿瘤免疫治疗B.基因工程免疫细胞药物C.基因工程生物药物D.化学合成药物E.单抗类药物参考答案:A2.自体CAR-T细胞治疗的不足,以下不正确的是()A.无法获得足够的T细胞B.制备失败风险C.即用型D.存在“CAR-癌细胞”风险E.已上市CAR-T药物价格贵参考答案:C3.关于对造血干细胞CAR-T优势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无需采集患者淋巴细胞,对患者有特殊要求B.细胞未受到癌症免疫效应的影响C.细胞未受到化疗药物的影响D.无肿瘤污染E.可利用已经批量制备细胞迅速进行治疗参考答案:A4.AT19细胞治疗特点不包括()A.完全的兼容性B.优良的安全性C.神奇的有效性D.适用人群窄E.多次治疗仍然有效参考答案:D5.异体CAR-T细胞治疗——未来方向中,以下不正确的是()A.T细胞不依赖于患者供给,CAR T细胞的活力有保障B.临床无脱轨风险,杜绝“CAR-癌细胞”存在的潜在风险C.现货供应(off-the-sheff)即来即用D.可以供给多位患者使用,但价格昂贵E.扩大了临床适用人群,自身免疫状态差的患者也能得到CAR T细胞治疗参考答案:D七、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口腔黏膜损伤的临床管理1.口腔黏膜炎临床分级(WHO分级)中,口腔黏膜出现溃疡,无法进食,属于()级A.1B.2C.3D.4E.5参考答案:D2.放化疗患者相关口腔黏膜炎中,治疗方法为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口腔黏膜溃疡发生频率>()%A.50B.60C.70D.80E.90参考答案:C患者口腔黏膜评估表中,口腔黏膜有2个﹥1.0cm的溃疡,疼痛明显,能进流食,属于()级A.0B.ⅠC.ⅡD.ⅢE.Ⅳ参考答案:D3.口腔黏膜炎,预防大于治疗,口腔护理标准方案中,口腔黏膜炎的预防,属于第()步骤A.1B.2C.3D.4E.5参考答案:B4.患者口腔黏膜评估表中,口腔黏膜有1—2个﹤1.0cm的溃疡,出现红斑伴轻度疼痛,属于()级A.0B.ⅠC.ⅡD.ⅢE.Ⅳ参考答案:B八、CAR-T细胞治疗并发症的临床管理1.不属于CAR-T并发症的肿瘤裂解综合征的表现是()A.高尿酸血症B.高钾血症C.高钙血症D.高磷血症E.急性肾功衰参考答案:C2.()是血液肿瘤治疗界的"抗癌利器"A.CAR-T细胞治疗B.基因工程免疫细胞药物C.基因工程生物药物D.化学合成药物E.单抗类药物参考答案:A3.CAR-T细胞治疗并发症中的分级标准,轻度,无需处理属于()级A.0B.ⅠC.ⅡD.ⅢE.Ⅳ参考答案:B4.不属于CAR-T细胞治疗入组标准的是()A.骨髓或外周血淋巴瘤细胞CD19表达阳性B.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 1×109/LC.血小板计数≥75×109/LD.绝对淋巴细胞计数≥90个/μLE.充足的器官功能储备参考答案:D5.患者口腔黏膜评估表中,口腔黏膜有1—2个﹤1.0cm的溃疡,出现红斑伴轻度疼痛,属于()级A.0B.ⅠC.ⅡD.ⅢE.Ⅳ参考答案:B九、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和治疗1.多发性骨髓瘤易被误诊,误诊率达()%A.40B.45C.50D.55E.60参考答案:D2.多发性骨髓瘤病因不包括()A.染色体异常B.家族史C.职业环境D.细菌感染E.辐射参考答案:D3.高黏滞综合征的表现不包括()A.头痛B.痛觉减退C.头晕D.耳鸣E.视物障碍参考答案:B4.多发性骨髓瘤停药危害大,以下不属于其危害的是()A.生存期缩短B.生存质量降低C.引起复发D.错失更好的治疗机会E.症状加重参考答案:B5.多发性骨髓瘤临床表现中,不正确的是()A.低钙血症B.肾功能损害C.贫血D.感染E.骨病参考答案:A十、淋巴瘤病理学诊断1.霍奇金淋巴瘤的肿瘤细胞形态是()A.经典RS细胞B.单核HRS细胞C.陷窝型HRS细胞D.固缩型HRS细胞E.以上都是参考答案:E2.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不包括()A.结节硬化型B.淋巴细胞丰富型C.淋巴细胞消减型D.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E.混合细胞型参考答案:D3.成熟B细胞淋巴瘤最多见的类型是()A.浆细胞瘤B.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C.滤泡性淋巴瘤D.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E.套细胞淋巴瘤参考答案:D关于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下述说法错误的是()A.具有明显的地域人群分布特点B.儿童发病为主,男孩更为多见C.发生部位以中面部为主,临床过程高度侵袭性D.与EBV高度相关,EBV原位杂交阳性E.大部分NK细胞来源,少数为NK样细胞毒性T细胞来源参考答案:B4.霍奇金淋巴瘤以()多见A.纵隔淋巴结B.颈部淋巴结C.腹膜淋巴结D.腹股沟淋巴结E.支气管肺门淋巴结参考答案:B十一、淋巴瘤治疗后18F-FDGPET/CT表现之诊断误区总结1.18F?FDGPET/CT可用于淋巴瘤的()A.诊断和初始分期B.治疗疗效评价C.指导淋巴瘤放疗策略D.预后评价E.以上都是参考答案:E2.虽然18F-FDGPET/CT在淋巴瘤诊断分期、疗效评价方面具有很大价值,但其()有限A.敏感性B.安全性C.特异性D.阳性似然比E.阴性似然比参考答案:C3.新部位有放射性摄取,但与淋巴瘤无关,其Deauville评分标准为()A.XB.5C.4D.3E.2参考答案:A4.CT上摄取18F-FDG与低密度组织相对应时应考虑()A.感染/炎症B.棕色脂肪酸C.淋巴瘤转化D.脂肪坏死E.第二恶性肿瘤参考答案:D5.(),Deauville评分标准为4分A.肝血池摄取≤病灶18F-FDG摄取B.纵隔血池摄取≤病灶18F-FDG摄取≤肝血池摄取C.病灶18F-FDG摄取轻度高于肝血池摄取D.病灶18F-FDG摄取明显高于肝血池摄取E.新部位有放射性摄物,但与淋巴瘤无关参考答案:C十二、PET/CT在淋巴瘤诊疗中的应用(上)1.结核患者的临床特点不正确的是()A.多发淋巴结肿大也可表现为单个淋巴结肿大B.淋巴结肿大融合趋势明显C.多累及肺D.发热E.盗汗参考答案:B2.AnnArbor会议推荐的淋巴瘤临床分期II期的表现是()A.病变仅限于一个淋巴结区B.病变累及横膈同一侧两个或更多的淋巴结区C.膈上下都已有淋巴结病变,可同时伴有脾累及D.淋巴结以外的某一器官受累,加上膈两侧淋巴结受累E.病变已侵犯多处淋巴结及淋巴结以外的部位参考答案:B3.可表现为多发淋巴结肿大、发热的是()A.淋巴瘤B.结核C.结节病D.巨大淋巴结增生E.以上都是参考答案:E4.非霍奇金淋巴瘤中B细胞来源的约占()A.0.65B.0.5C.0.85D.0.25E.0.15参考答案:C5.Kikuchi病淋巴结肿大多累及()A.支气管肺门淋巴结B.腹股沟淋巴结C.腹膜后淋巴结D.颈部和腋窝淋巴结E.纵隔淋巴结参考答案:D十三、PET/CT在淋巴瘤诊疗中的应用(下)1.Lugano标准的淋巴瘤疗效评价方法是()A.CTB.MRC.PET/CTD.MR+PETE.X线+PET参考答案:C2.淋巴瘤在12周内病灶SPD增加≥50%,临床无恶化,LYRIC标准属于()A.部分缓解B.疾病稳定C.不确定因素D.旧病复发E.疾病进展参考答案:C淋巴瘤部分缓解的淋巴结和结外受累病灶PET/CT评效标准为()A.5PS小于3分,残余病灶可为任意大小B.5PS为4—5分,18F-FDG摄取较基线降低,残余病灶有所减小C.5PS为4—5分,18F-FDG摄取较基线降低,残余病灶可为任意大小D.5PS为4—5分,18F-FDG摄取较基线降低,无残余病灶E.无代谢反应参考答案:D3.某20岁霍启金淋巴瘤患者治疗后对其疗效进行评价,PET-CT结果显示病灶的摄取量高于纵隔但低于肝脏,通过Deauville量表进行评分为()A.1分B.2分C.3分D.4分参考答案:C4.淋巴瘤疗效评价报告描述的内容,不包括()A.患者预后B.受累部位C.病灶大小D.代谢情况E.评分参考答案:A十四、血液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病(IFD)的管理1.有研究显示,明确诊断并接受治疗的侵袭性曲霉病患者的病死率可达()A.45%B.55%C.50%D.60%参考答案:C2.既往有报道称,血液恶性肿瘤患者合并IFD的相关病死率可达()A.50%B.29%D.29%-90%参考答案:D3.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一项针对83例血液恶性肿瘤患者的影像学分析,结果显示:侵袭性肺曲霉病的CT表现因中性粒细胞减少程度和疾病类型的不同而存在差异;气道侵袭性改变在MM患者中较为常见,而血管侵袭性改变则在AML患者中相对更为常见B.侵袭性肺曲霉病CT表现与免疫缺陷类型或程度及潜在宿主疾病相关:严重免疫抑制时免疫反应极为有限;而免疫恢复/重建时,反应将增加、病变可能会扩大C.不同影像学表现可能代表疾病的不同阶段1:免疫缺陷患者疾病早期以晕轮征为主,随后以空气新月征、空洞常见2;此外,患者初期病变数量及大小增加,随后进入减少的平稳阶段D.T2Candida可从全血标本中检测出常见念珠菌种类,其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达98%和90%以上参考答案:D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氟康唑是CYP3A4及2C9的重要抑制剂B.伊曲康唑和泊沙康唑是CYP3A4的强抑制剂C.伏立康唑是CYP2C9及2C19的强抑制剂,CYP3A4的中等抑制剂D.艾沙康唑对CYP3A4、P-gp和BCRP具有抑制作用参考答案:A5.研究显示:血液恶性肿瘤患者低危、中危、高危人群的IFD发病率分别为()A.1.5%、5%、21.4%B.1.5%、21.4%、5%C.5%、1.5%、21.4%D.5%、5%、21.4%参考答案:A十五、抗肿瘤药物的肝损伤机理与预防1.下列不是引起胆汁淤积性肝损伤的药物是()A.卡培他滨B.吡柔比星C.阿糖胞苷D.伊立替康E.氟尿嘧啶参考答案:C下列药物治疗过程中定期监测血压、血清钾、钠浓度的是()A.异甘草酸镁B.多环磷脂酰胆碱C.还原型谷胱甘肽(GSH)D.甘草酸二铵E.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参考答案:D2.下列药物因其注射剂含苯甲醇,可导致致命的喘息综合征,禁用于新生儿的是()A.异甘草酸镁B.多环磷脂酰胆碱C.甘草酸二铵D.还原型谷胱甘肽(GSH)E.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参考答案:B3.下列药物不能与VB12、VK3、抗组胺药、磺胺、四环素混合使用的是()A.多环磷脂酰胆碱B.异甘草酸镁C.甘草酸二铵D.还原型谷胱甘肽(GSH)E.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参考答案:D4.有以下情况中,需要密切注意肝功能,必要时预防性使用保肝药()A.合并基础肝病、老年、酗酒、营养不良等高危人群B.HBV阴性者C.必须联合使用多种药物者D.联用其他慢性病药物治疗中E.药物过敏或DILI史者,预防性保肝参考答案:B。
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定义
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定义
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是一种治疗白血病、淋巴瘤和其他血液系统疾病的方法。
在这种移植过程中,患者接受来自同种异体供体的单倍体造血干细胞,这些干细胞只含有一个完整的染色体组,通常来自于同种异体供体的同胞。
这种移植方法的特点是供体和受体之间的遗传差异较小,因此减少了移植排斥反应的发生。
移植后,这些单倍体造血干细胞能够重新建立患者的免疫系统和造血系统,从而治疗患者的疾病。
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过程包括多个步骤,首先是通过化疗或放疗来清除患者体内的异常造血细胞,然后通过输注来自供体的单倍体造血干细胞来重建患者的造血系统。
这种移植方法通常需要进行免疫抑制治疗,以防止移植排斥反应的发生。
移植后,患者需要密切监测并接受抗感染和抗排斥治疗,以确保移植成功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在治疗一些血液系统疾病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也存在一些风险和限制。
移植后可能出现移植排斥反应、移植物抗宿主病等并发症,同时供体和受体之间的遗传差异也可能导致移植后的免疫排斥反应。
此外,寻找合适的供体也是一个
挑战,因为单倍体造血干细胞供体通常是同种异体供体的同胞,这对于一些患者来说可能是一个困难。
总的来说,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法,可以为一些血液系统疾病患者带来新的希望,但在实际应用中仍需面对一些挑战和限制,需要在临床实践中不断完善和改进。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与造血干细胞移植
第14卷 第3期2023年5月Vol. 14 No.3May 2023器官移植Organ Transplantation ·综述·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与造血干细胞移植李燕娟 张连生 李莉娟【摘要】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 )是由多种病因导致的重度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综合征,临床以严重的贫血、感染、出血为主要特征。
SAA 发病机制复杂,至今尚未完全明了。
SAA 起病急,病情重,病情进展快,目前随着对SAA 的深入研究以及诊疗水平的提高,对于其治疗策略也发生了改变。
从经典的免疫抑制治疗,即主要以抗胸腺细胞球蛋白和环孢素为基础的治疗方案,到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的应用及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等为基础的联合治疗方案,均不同程度促进SAA 患者的造血功能重建,极大改善其生存及预后,成为当下SAA 治疗的研究热点。
本文结合国内外文献对SAA 治疗的新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免疫抑制疗法;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抗胸腺细胞球蛋白;艾曲波帕;西罗莫司;阿仑单抗;环磷酰胺【中图分类号】 R617,R551,R556.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7445(2023)03-0017-07【Abstract 】 Severe aplastic anemia (SAA) is a severe bone marrow failure syndrome caused by multiple causes, which is clinically manifested with severe anemia, infection and bleeding. The complex pathogenesis of SAA has not been fully understood. SAA is characterized with acute onset, severe disease condition and rapid progression. At present, with the in-depth study of SAA and the improvement of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the therapeutic strategy for SAA has been evolved from classical immunosuppressive therapy based on antithymocyte globulin and cyclosporine to the application of thrombopoietin receptor agonist and combined treatment based on 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which may promote the reconstruction of hematopoietic function of SAA patients to varying degree and significantly improve survival and clinical prognosis, becoming the research hotspot of SAA treatment. In this article, new advances in the treatment of SAA at home and abroad were reviewed.【Key words 】 Severe aplastic anemia; Immunosuppressive therapy; 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Haploidentical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Umbilical cord blood transplantation; Antithymocyte globulin; Eltrombopag; Sirolimus; Alemtuzumab; CyclophosphamideTreatment of severe aplastic anemia and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Li Yanjuan, Zhang Liansheng, Li Lijuan. Department of Hematology, Lanzhou University Second Hospital, the Second Clinical Medical College of Lanzhou University, Lanzhou 730000, China Correspondingauthors:LiLijuan,Email:*******************ZhangLiansheng,Email:****************.cn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23.03.017基金项目:国家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委托课题(2021WWA01);甘肃省科技计划项目(21JR11RA104);兰州市科技计划项目(2020-ZD-99);兰州大学第二医院萃英科技创新项目(CY2017-ZD04、CY2019-MS14)作者单位:730000 兰州,兰州大学第二医院血液科 兰州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作者简介:李燕娟(ORCID :0009-0004-5296-735X ),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血液系统疾病的免疫机制,Email :2377503437@通信作者:李莉娟(ORCID :0000-0001-6456-0152),教授,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为血液系统疾病的免疫发病机制、精准干预、造血干细胞移植及pDC 疫苗技术的研发,Email :*******************;张连生(ORCID :0000-0001-6444-6421),教授,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为血液疾病及各类肿瘤的免疫发病机制及精准干预、细胞工程及细胞免疫治疗研究,Email :****************.cn李燕娟等.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与造血干细胞移植第3期·443·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种以全血细胞减少为特征的造血衰竭性疾病,有出血和感染的风险。
重型再障性贫血最佳治疗方案
重型再障性贫血最佳治疗方案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evere Aplastic Anemia, SAA)是一种严重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性疾病,常表现为全血细胞减少、贫血、出血和感染等症状。
针对重型再障性贫血,目前有多种治疗方案,但最佳治疗方案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选择。
以下是对各种治疗方案的概述和分析。
一、免疫抑制剂应用免疫抑制剂是重型再障性贫血的一线治疗方案之一。
通过抑制免疫系统的过度活跃,减少对自身造血细胞的攻击,从而恢复骨髓的造血功能。
常用的免疫抑制剂包括环孢素A、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等。
治疗期间需密切监测免疫功能及造血功能的恢复情况,以及可能的副作用。
二、异基因干细胞移植对于年轻且病情严重的患者,异基因干细胞移植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通过移植健康的造血干细胞,重建患者的造血系统。
移植前需进行充分的配型检查,以及预处理以降低移植风险。
移植后需进行长期的免疫抑制治疗和随访,以确保移植成功并预防并发症。
三、支持治疗与输血在重型再障性贫血的治疗过程中,支持治疗和输血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控制感染、止血和输血等方式,缓解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同时,输血可以补充患者体内的血细胞,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四、造血刺激药物造血刺激药物可以刺激骨髓中的造血细胞增殖和分化,促进造血功能的恢复。
常用的药物包括雄激素、红细胞生成素等。
然而,这些药物对重型再障性贫血的疗效有限,常作为辅助治疗手段使用。
五、基因治疗探索基因治疗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方法,正在逐渐成为重型再障性贫血的治疗研究方向。
通过修改或替代导致疾病的基因,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然而,目前基因治疗仍处于研究阶段,尚未广泛应用于临床。
六、干细胞修复尝试干细胞修复技术是一种具有潜力的治疗方法,旨在通过干细胞的自我复制和分化能力,修复受损的造血系统。
近年来,随着干细胞技术的不断发展,干细胞修复在重型再障性贫血的治疗中显示出一定的前景。
但该技术尚需进一步研究和完善。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在亲缘单倍型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难治性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中的应用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在亲缘单倍型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难治性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中的应用袁芳芳;宗上纲;李明会;马楠;王勇奇;李钢苹;李子夜;符粤文;王莉【期刊名称】《河南医学研究》【年(卷),期】2023(32)1【摘要】目的评价亲缘单倍型造血干细胞移植(Haplo-HSCT)与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输注治疗难治性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RSAA)的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纳入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接受UC-MSCs输注联合亲缘单倍型造血干细胞移植的18例RSAA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
结果18例患者中男10例,女8例,中位年龄15(6~32)岁。
所有患者均获得粒系植入,粒细胞植入的中位时间为13(11~23)d,17例患者血小板植入,血小板植入的中位时间为14(12~26)d。
Ⅰ/Ⅱ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Ⅲ度急性GVHD、慢性GVHD发生率分别为38.89%(7/18)、5.56%(1/18)、23.53%(4/17)。
中位随访时间32.97(1.60~63.67)个月,18例患者中3例死亡,15例生存,移植后3 a总生存率为(83.3±8.8)%。
结论UC-MSCs联合Haplo-HSCT治疗RSAA的效果确切,安全性好。
【总页数】6页(P1-6)【作者】袁芳芳;宗上纲;李明会;马楠;王勇奇;李钢苹;李子夜;符粤文;王莉【作者单位】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血液科;河南省医学科学院干细胞和再生医学研究和转化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56.5【相关文献】1.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联合HLA单倍型相合造血干细胞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观察2.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人类白细胞抗原不全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效果的影响3.单倍体造血干细胞联合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Ⅰ型的临床观察4.单倍体造血干细胞联合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Ⅰ型的临床观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应用前景与挑战
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应用前景与挑战随着人类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疾病得到了有效的治疗和控制。
而作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已经逐渐成为各种血液疾病的重要治疗手段。
但是,这一技术在应用过程中也面临着不少挑战。
本文将从技术应用前景和技术挑战两个方面来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的应用现状和未来发展的方向。
技术应用前景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又称骨髓移植技术,是指将健康的造血干细胞移植到患者体内,用于治疗血液系统的一种疾病。
目前,这一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多种血液疾病的治疗中,例如白血病、淋巴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红细胞增多症等。
尤其是在白血病治疗中,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
人体中的造血干细胞具有高度的增殖和分化能力,可以分化成多种血细胞系列。
在移植过程中,将来自供体的健康造血干细胞移植到受体体内,通过替代患者体内不健康的造血干细胞来治疗疾病。
当前,常见的造血干细胞移植包括同种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和异种造血干细胞移植。
尤其是同种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在治疗各种血液系统疾病中显示出了很好的治疗效果。
在未来,随着相关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完善,我们相信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会更加广泛地应用在各种血液疾病的治疗中。
随着相关研究的不断推进,我们将看到这一技术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带来更大的疗效和应用前景。
技术挑战虽然对于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的大多数患者来说,科学进展和技术创新已经极大地改善了挑战的情况,但这一技术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风险。
下面将从技术挑战和安全风险两个方面来逐一探讨。
技术挑战的第一点是造血干细胞的种类选择。
在移植过程中,来源于供体的造血干细胞经常需要经过多种筛选、检查和鉴定,以保证制备出的造血干细胞质量和纯度都要能满足治疗的要求。
但是,目前我们仍面临着选择哪种种类的造血干细胞,以及如何正确地检测和鉴定其质量和纯度这些挑战。
这些问题必须得到更好的解决,以确保移植过程中的质量和安全。
造血干细胞作为基因治疗靶细胞的研究进展_张亚斌
• 文献综述 •437的上升,达到了96.7%。
常智云[7]通过对95例需进行院前急救的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认为强化急救技术的培训和心理素质的培养、制定管理预案与风险评估、强化法律意识、做好充分的物品及人员的准备是95例患者未出现1例安全事故的主要预防因素。
陶秀萍[8]对120辆急救车进行了五常法管理(“5S ”管理),即常组织、常整顿、常规范、常清洁、常自律。
经过1年的院前急救,发现急救车物品的标准化放置率从92.48%上升到98.92%;物品的取放效率从72.94%上升到95.78%。
认为五常法管理是目前提升护理人员自身素质和业务规范的重要技术。
能有效提高工作的效率,降低各类医疗实践的发生率。
2 未来护理安全管理的发展方向医患纠纷是当前我国较为突出的一个问题,无论医院的何种部门,其纠纷的发生都是难以避免的。
曾有调查指出[9],护理人员对医疗诉讼的了解率仅为39.75%。
很大程度上说明目前护理人员只关注自身的业务问题,而忽视了更为重要的法律问题。
因此,加强对各类护理人员进行医疗卫生法规的学习就显得很有必要。
另外,对院前急救的事故进行统计发现,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以及处理能力往往和急救中事故的发生密切相关。
曾有报道称,有近三成的医疗纠纷是护理人员对病情的误判和操作不当引发。
鉴于此,美国在2005年通过了“患者安全和医护质量行动”[10]。
所以,制定相应的、多层次的护理培训制度,就成为了护理人员专业水平及处理能力提高的重要方式。
就护理工作而言,护理人员往往处于急救现场的第一线,面临的工作强度及心理压力较大,护理人员长期处于一种高紧张的心理状态。
另外,目前我国护士从业缺口较大,很多急救队伍出诊时人员配备明显不足,特别是突发事件时,需要急救的患者较多,而护理人员无法同时对多个目标进行急救,也是造成医患纠纷的一个重要内容。
有文献报道[11],护理人员在急救过程中忽视了设备和药品的管理,在患者已经上车的情况下将药品遗落在抢救现场,最终导致了医疗纠纷的发生。
重型再障性贫血最佳治疗方案
重型再障性贫血最佳治疗方案引言再障性贫血(refractory anemia,RA)是一种造血异常性疾病,最常见的亚型是重型再障性贫血(hypoplastic refractory anemia)。
该疾病主要表现为骨髓功能低下,导致贫血、出血和感染等临床症状。
重型再障性贫血的治疗方案一直备受关注,本文将介绍当前认为是最佳的治疗方案。
1. 细胞因子治疗细胞因子治疗是目前治疗重型再障性贫血的主要方法之一。
这种治疗方法通过使用特定的细胞因子(如重组人血红素、载人干细胞因子等)以促进造血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以改善贫血和骨髓功能低下的症状。
细胞因子治疗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以延长其生存期。
然而,细胞因子治疗也存在一些限制。
首先,某些患者可能对特定的细胞因子具有耐药性,导致治疗效果不佳。
其次,长期使用细胞因子可能增加患者发展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风险。
因此,在应用细胞因子治疗时,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个体情况和治疗效果。
2. 免疫抑制剂治疗免疫抑制剂治疗是另一种常用的治疗重型再障性贫血的方法。
该治疗方法通过抑制免疫系统的活性,减少对造血干细胞的攻击,以改善贫血和骨髓功能低下的症状。
常用的免疫抑制剂包括环孢素A(cyclosporine A)、甲强龙(methylprednisolone)和抗淋巴细胞球蛋白(anti-thymocyte globulin)等。
这些药物可以通过抑制T细胞的功能或减少自身免疫反应来改善患者的症状。
然而,免疫抑制剂治疗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可能导致免疫功能低下和感染的风险增加。
此外,免疫抑制剂的治疗效果存在个体差异,有些患者可能对该治疗方法不敏感。
3. 骨髓移植骨髓移植是一种潜在的治疗重型再障性贫血的方法。
该治疗方法通过替换患者的异常造血干细胞,以恢复正常的造血功能。
骨髓移植通常需要一个合适的供体,如同胞供体或异基因供体。
由于供体的匹配性和移植后的免疫抑制治疗等问题,骨髓移植的风险较高。
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进展
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进展造血干细胞移植(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HSCT)是臨床上治疗血液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指在高分辨配型下,供受者间编码HLA A、B、C、DR、DQ几个位点的等位基因中至少有五个位点相合,且有五个相合的HLA基因位点位于同一条DNA单链上,这样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方式称为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Haploidentical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haplo-HSCT)。
根据孟德尔遗传定律,父母与子女之间HLA单倍体相合的概率为100%,同胞间单倍体相合的概率为50%。
这一结果远高于20%的非血缘相关全相合(Matched unrelated donor,MUD)供者的概率及10%的同胞全相合(HLA-identical sibling donor)概率[1,2]。
非血缘相关全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配型耗时长,平均约需3~6月,使得部分患者在等待供者过程中疾病复发[3~6]而丧失最佳救治时机。
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因其造血干细胞数量少、花费高而受限于成人造血干细胞移植[7]。
因此,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以其供者来源广泛,供者依从性强,耗时短[8]等特点优于其他类型造血干细胞移植,成为目前最具有潜力、最适应社会现状的移植方式。
本文主要综述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液病的进展。
1 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供者选择符合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供者条件的包括患者父母、子女甚至部分同胞等,如何在其中选择最优供者仍是目前研究热点。
人们发现,在单倍体相合基础上,供受者间HLA不相合位点数与移植相关死亡率、急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生存率之间无直接联系[9,10]。
而Wang Y等通过对1256例接受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进行随访研究,发现男性、年龄小于30岁的供者有着更低的移植相关死亡率及更高的生存率。
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研究进展
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研究进展
彭文;王倩;王兰;罗小华
【期刊名称】《临床医学进展》
【年(卷),期】2024(14)4
【摘要】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allo-HSCT)是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evere aplastic anemia, SAA)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随着近年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临床实践的规范化和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的进展,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已经迎来了新时代。
基于国内和国际的前沿发展,探讨当前医疗背景下SAA患者allo-HSCT的适应症、供者选择、预处理方案以及移植物抗宿主病的预防措施等移植程序对于SAA患者移植预后至关重要,本文将围绕以上SAA相关移植程序的应用进展做一综述。
【总页数】10页(P1989-1998)
【作者】彭文;王倩;王兰;罗小华
【作者单位】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5
【相关文献】
1.造血干细胞移植与非移植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比较
2.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研究进展
3.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儿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研究进展
4.联合免疫抑制和无关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儿童重
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研究进展5.同期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Ⅰ型与Ⅱ型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临床疗效对比观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非血缘与亲缘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进展—移植模式改进及最新临床疗效(全文)
非血缘与亲缘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进展—移植模式改进及最新临床疗效(全文)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 HSCT)是治疗恶性血液病及其他非恶性重症血液系统疾病有效乃至根治的方法需要接受allo HSCT的患者中,不足30%拥有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相合同胞供者因此,同胞供者之外的移植技术得到快速发展[1]以下介绍非血缘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URD HSCT)与亲缘单倍体供者移植(haplo HSCT)领域的主要进展,重点阐述移植预处理1 URD HSCT进展在过去20年间,HLA高分辨基因学配型技术及遗传免疫学的进展有效地指导了适合供者的选择,全球供者库和巨大协作网络的建立为寻求适合的供者提供了便利,URD HSCT的数量飞速增长[2-3]随着移植技术的成熟和支持治疗的进步,移植现状已获得明显的改善,大量的临床研究显示URD HSCT达到了与同胞供者移植接近的疗效美国国家骨髓供者组织(NMDP)最新的统计数字显示,2012年接受allo HSCT的患者中,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约占41%,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约占17%,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约占18%,淋巴瘤约占14%,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约占4%,其他类型白血病约占6%1.1 URD HSCT清髓预处理后治疗恶性血液病疗效接近同胞全合移植URD HSCT主要适用于缺乏同胞供者的中高危AML患者,其疗效接近同胞供者移植并显著优于大剂量化疗国际骨髓移植登记组织(CIBMTR)近期公布了AML患者比较HLA相合同胞供者移植(624例)HLA8/8相合URD HSCT(1193例)和HLA7/8相合URD HSCT(406例)的结果[4]表明接受HLA8/8相合与HLA7/8相合URD HSCT患者的长期生存与接受同胞供者移植的患者相似欧洲血液与骨髓移植组(EBMT)急性白血病工作组的一项大样本单因素分析研究比较了不同预处理方案对移植疗效的影响,清髓预处理后同胞移植的3年无病存活(DFS)率优于HLA8/8相合URD HSCT(56%对47%,P>0.05)将上述超过10000例不同疾病分期的AML患者的临床试验研究结果进行分析显示,同胞供者移植和URD HSCT患者3年平均总存活(OS)率分别为47%和46%,其疗效接近并与单中心的研究结果一致[5]URD HSCT治疗成人ALL的疗效也接近于同胞全合供者移植EBMT 的一项研究分析了5000余例接受移植的成人ALL病例,第一次完全缓解期(CR1)的患者接受清髓预处理方案后,同胞供者移植和URD HSCT的5年OS率分别是55%和54%(P=0.57);第二次完全缓解期(CR2)患者接受清髓预处理方案的同胞供者移植和URD HSCT的5年OS率分别是34%和40%(P=0.46)本研究5000余例接受移植的成人ALL的结果显示,同胞供者移植的3年OS率为39%,URD HSCT3年OS率为37%[6]CIBMTR公布的2000—2010年接受移植的成人ALL(包括HLA相合同胞供者移植3513例和URD HSCT3600例)早期患者接受同胞供者和URD HSCT的3年OS率分别为51%和48%,疾病中期患者的3年OS 率分别为34%和33%,进展期患者3年OS率则分别为20%和18%[7]对于MDS患者来说,去除患者年龄和疾病状态因素影响之后,URD HSCT的疗效也已接近HLA相合同胞移植的水平CIBMTR公布的2000—2010年接受移植的MDS(包括HLA相合同胞移植2157例和URD HSCT2550例)早期患者中同胞供者和URD HSCT的3年OS率分别为51%和50%,疾病进展期患者的3年OS率分别为48%和38%EB MT 一项719例年龄>50岁的MDS患者接受同胞供者(555例)和URD HSCT(164例)的研究结果表明,年轻非血缘供者(<30岁)比同胞供者和年龄较大URD HSCT的5年OS率都高,分别为40%33%和24%(P=0.04)[8]这既证实了供者年龄对于移植预后的影响,又显示了haplo HSCT在年龄方面的优势在NMDP登记的URD HSCT中CML加速期和急变期移植数量从1987—1995年至2003—2006年无明显减少,甚至其占CML总数的比例呈上升趋势NMDP的一项数据表明,慢性期CML患者诊断后第一年内行HLA相合的URD HSCT的5年DFS率为46%~61%,与HLA相合的同胞供者移植相似[9]1.2减低剂量预处理(RIC)在URD HSCT中的应用RIC方案在URD HSCT中的应用显著降低了移植相关死亡率(TRM)的发生,越来越多的老年及移植前有共患病的患者获得机会移植由NMDP公布的近20年非血缘供者移植数据显示,接受标准剂量预处理的移植患者的100dTRM在1996—1998年1999—2002年2003—2006年分别为36%28%和16%,而接受RIC的移植患者在这3个时期的100d移植相关病死率分别为42%20%和17%随着移植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的下降,接受非血缘供者HSCT患者的OS率从2003年的42.2%上升至2007年的51.5%,在5年间上升了10%左右EBMT急性白血病工作组研究表明,在接受减剂量预处理的AML患者中,同胞供者移植和URD HSCT患者DFS率均为54%[5]其5000余例allo HSCT治疗成人ALL的分析中,CR1接受减剂量预处理方案的两者5年OS率均为54%(P=0.23);CR2接受减剂量预处理方案的两者5年OS 率相似(19%对18%,P=0.17)[6]1.3小结URD HSCT在血液系统恶性疾病治疗中的成功实施,拓宽了异基因移植供者的来源HLA配型技术的进步移植并发症防治和支持治疗的进展,URD HSCT数量有了快速的增长且临床疗效日益提高,目前已成为根治多种血液系统恶性疾病的主要治疗措施针对不同的患者和疾病特征选择最佳的移植时机和移植方案以提高患者的长期无病生存和生存质量,将是移植医生持续的专业努力方向2 haplo HSCT进展需要接受allo HSCT的患者如果不具备同胞供者,仅仅依靠URD库仍无法解决这一供者匮乏问题,URD较长的查询时间限制了它在急需移植患者中的应用;人类脐带血虽然容易获得,但有核细胞数量少目前,亲缘单倍体相合供者已成为造血干细胞的另一个重要来源近年来,haplo HSCT已在世界范围内成功开展,结束了供者来源缺乏的时代,并用于多种恶性非恶性血液病及其他疾病的治疗[10]2.1体外去T细胞单倍体移植方式的进一步完善体外去T细胞的单倍体移植方式曾经是单倍体移植的一种主流模式,较多用于治疗高危恶性血液病2010年报道的欧洲一项多中心研究显示,接受体外去T细胞haplo HSCT治疗儿童难治复发的恶性血液病预计5年DFS率为27%多因素分析显示在大移植中心进行移植具有较好的DFS率[11]德国图宾根大学的研究人员主要采用体外去除CD3+与CD19+细胞进行haplo HSCT[12],其报道的61例恶性血液病移植病例中,9例植入失败,中位随访869d,其OS 率为26%该团队近期发现输注白介素(IL)15刺激的移植物安全可行,能促进移植后的造血快速重建目前该团队正在探讨体外去除CD3/CD19细胞的单倍体相合移植模式后T细胞重建规律及其对改善移植预后具有的重要意义,以及阐明回输IL15刺激的移植物能否促进免疫重建2.2非体外去T细胞单倍体移植的进展2.2.1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模式的全貌及拓展非体外去T细胞的单倍体相合移植具有移植后免疫重建较快费用消耗小等优点,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的工作在此领域领世界之先2012年第54届美国血液学年会上来自中国巴西等国家的学者都报道了其非体外去除T细胞的单倍体相合移植结果,论文数量明显超过体外去除T细胞的单倍体移植方式,预示着非去除T 细胞的移植模式可能在今后成为haplo HSCT的主流模式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最近报告了756例急性白血病患者非体外去T细胞haplo HSCT的长期随访结果,以国际上单中心最大宗连续病例再次确认了这一移植模式的安全性与疗效[13]这一体系同样成功地用于治疗CML及MDS 此外,在2012年报道的haplo HSCT与同胞全合移植治疗高危急性白血病的比较研究中发现,haplo HSCT组具有低复发率两组2年累计复发率分别为26%和49%(P=0.008),3年DFS率分别为42%和15%(P=0.029)[14]这种结果可能得益于haplo HSCT后较强的移植物抗白血病(GVL)效应,单倍体移植除了在上述恶性血液病的治疗中展示的稳定疗效及安全性之外,还被创新性地用于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AA)[15]其世界首创的预处理方案包含:马利兰(Bu)3.2mg/(kg·d),移植前第7天(-7d)~-6d;环磷酰胺(Cy)50mg/(kg·d),-5~-2d;兔抗人胸腺细胞球蛋白(ATG)2.5mg/(kg·d),-5~-2d研究中2006年1月至2011年3月19例AA患者全部获得供者植入;血小板的累计植入率为(84.21±10.53)%,100d1年2年TRM分别为(10.5±7.1)%(27.3±10.4)%和(35.4±12.0)%;中位随访746d,OS率为64.5鉴于目前国内外还没有关于haplo HSCT治疗AA的公认移植物来源预处理方案以及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预防方案,这一临床结果意义极大,提示对于1个疗程免疫抑制剂治疗失败,且缺乏HLA相合同胞或无关供者的重症AA患者而言,haplo HSCT是一种可以考虑的选择新近的临床研究提供了haplo HSCT后有关感染情况的数据移植后100d巨细胞病毒(CMV)血症的发生率为64%,CMV相关肺炎的发生率为4%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接受单倍体移植的恶性血液病患者中,移植后40d1年和3年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累计发生率分别是8.25%13.1%和13.4%[16]人口学参数及一般状况对移植临床结果的影响,最近,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回顾性分析了HSCT共患病指数(HCT CI)对单倍体相合移植预后的影响,发现积分为0~2分组患者的复发率和TRM(11.59%和15.93%)显著低于积分≥3分组(23.23%和34.3%),OS率也显著升高(78.05%比55.45%)另外,还观察了急性白血病移植前危险因素对移植预后的影响[17]上述来自同一中心的资料显示,HCT CI积分以及根据细胞遗传学异常初诊时的白细胞(WBC)计数以及诱导治疗反应制定的危险分层积分系统均能很好的预测单倍体移植的预后,从而有助于筛选预后不良的高危人群,及早采取干预措施以改善这些患者的移植预后总之,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建立的非体外去T细胞的单倍体相合移植体系不仅成功跨越了HLA屏障,解决了移植排斥等问题,使单倍体相合移植成为该中心的移植常规,同时将适应证扩展至AA等非恶性血液病的治疗2.2.2 非体外去T细胞单倍体移植模式在欧美的应用新近,意大利和以色列等报道了一项采用非体外去T细胞单倍体相合移植治疗急性白血病的多中心研究,患者接受单倍体相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 CSF)动员的骨髓作为移植物,移植后预计3年OS率为45%[18]这项临床结果提示非体外去T细胞单倍体相合移植模式不仅应用于中国人群可成功跨越HLA屏障,也同样适用于高加索人群,说明这一移植模式具有临床应用的普遍意义最近,美国的一项多中心研究比较了体外去T细胞单倍体相合移植(TCD)和非去T移植(TCR)的疗效差异两组患者预处理方案相同,TCR组1年慢性GVHD的发生率及TRM均低于TCD组,实际DFS率和OS率(30%64%对50%21%)更高近年,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的Luznik等[19-20]采用大剂量Cy选择性去除同种反应性T细胞诱导免疫耐受的方法进行单倍体相合骨髓移植治疗血液病,也取得了较好的疗效这一模式在移植后第3天(+3d)~+4d给与Cy50mg/(kg·d)在报道的66例患者中9例发生移植排斥,接受1次或2次Cy[每次50mg/(kg·d)]进行GVHD预防患者的1年广泛性慢性GVHD的累计发生率为分别为25%和5%,提示回输移植物后两剂Cy预防能显著降低慢性GVHD发生率中位随访245d,1年和2年的实际存活率为46%和36%该中心后续研究发现移植后Cy应用可能可以消除供受者之间HLA不合对GVHD和DFS的不利影响2.3 单倍体相合移植和其他移植方式的临床结果比较作为HLA相合同胞供者无关供者及脐血移植外的一种在世界范围内开展的新的移植方式,单倍体相合移植与其他移植方式之间的疗效优劣近年来备受关注2006年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发表在Blood上的论文在allo HSCT历史上首次展示了单倍体相合移植与HLA相合同胞供者移植可以取得相当的长期无白血病存活(LFS)和OS率[21]随后,该课题组又在《临床癌症研究》杂志上发表论文,证实了单倍体相合移植可以取得与HLA相合无关供者移植相当的疗效[22]这些结果陆续被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所证实,从而确立了单倍体相合移植在allo HSCT领域的地位Chen等[23]比较了46例接受HSCT 患者和52例接受ATG患者的临床结果,进一步证实我国单倍体移植与同胞HLA相合移植可以取得相当的疗效最近,乔治亚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同样证实了这一结论Liu等[24]以单倍体同胞全合和无关供者移植治疗91例慢性期CML的疗效,同胞全合移植组的OS率和LFS率高于另两类供者移植组,可能与单倍体组样本小(只有13例)及回顾性分析有关美国血液和骨髓移植学会(ASBMT)的一项多中心研究比较了单倍体移植与双份脐血移植的疗效这一研究的重要意义在于利用多中心研究证实了单中心研究的结果,即同样采用RIC方案的前提下,单倍体无关脐血和无关供者移植可以取得相近的疗效,尽管是回顾性研究,但为今后供者的选择提供了借鉴[25]西班牙学者回顾性分析了67例接受allo HSCT的急性白血病患者,其中38例接受无关供者脐血移植(UCBT)29例接受单倍体相合移植,同样发现单倍体移植可以获得与脐血移植相当的疗效2.4 小结及展望迄今为止,还没有随机对照研究比较单倍体相合移植和无关供者移植的临床疗效然而,国内外单中心和(或)多中心的回顾性比较表明,两者移植疗效基本相当,因此,对于没有HLA相合同胞供者又需要在限定时间内进行移植的患者而言,亲缘单倍体移植是可行如何在移植前从众多候选亲属中选择出最佳供者,对取得良好疗效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关于供者年龄供受者之间KIR不合母亲来源的HLA抗原不合以及供受者之间HLA 不合位点的数量对移植预后的影响备受关注,可能成为单倍体供者选择的重要依据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启动了G CSF动员的单倍体相合外周血干细胞以及单倍体相合的G CSF预激的骨髓和外周血混合移植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NCT01617473)以明确哪种移植物更具优越性;深入研究移植后白血病复发机制的工作正在进行总之,非去除T细胞单倍体相合移植体系的完善将极大的提高移植疗效,造福广大的恶性血液病患者。
北京方案单倍体移植
北京方案单倍体移植现代医学的发展使得很多曾经被认为是不治之症的疾病得到了有效的治疗方法,其中单倍体移植技术就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突破性技术。
在这个领域,北京方案单倍体移植技术是备受瞩目的一种手段,它为患者提供了一种获得生命新生的希望。
单倍体移植是一种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为基础的治疗手段,可以用于治疗一些难治性疾病,例如白血病、恶性淋巴瘤等。
与传统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不同的是,单倍体移植使用的供者为患者的亲属、配偶或者其他亲缘关系密切的人。
因此,单倍体移植的成功率更高,而且移植后的排斥反应也相对较低。
北京方案单倍体移植技术是在长期的临床实践基础上逐渐形成的一套完整而严谨的操作流程。
首先,对于患者和供者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和评估,确保身体状态符合移植的要求。
然后,通过低温保存的方式采集供者的造血干细胞,同时对患者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包括化疗、免疫抑制等。
最后,在进行一系列的预处理后,将供者的单倍体造血干细胞通过输注的方式输入到患者的体内,让它们缓慢地复制和扩散,最终恢复患者的造血功能。
北京方案单倍体移植技术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全程的个体化治疗策略。
每一位患者都会根据自身的病情和身体状况制定相应的治疗计划,并接受术前术后的个体化护理和监测。
这种个体化的治疗模式使得患者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照顾和支持,减少治疗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
同时,医生和护理人员通过与患者的密切配合和沟通,不仅给予了他们物质上的治疗支持,更注重提供心理上的抚慰和鼓励。
虽然北京方案单倍体移植技术在治疗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疾病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也要清楚地认识到这项技术依然面临着很多挑战和困难。
首先,供者的选择是一大难题,因为需要找到与患者HLA配型相匹配的亲属或者其他亲缘关系密切的人,这在实际操作中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此外,移植后的并发症、移植物排斥等问题也需要严密的监测和处理。
然而,北京方案单倍体移植技术的出现为许多绝症患者带来了重生的希望。
HLA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非恶性血液病的临床初步研究的开题报告
HLA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非恶性血液病
的临床初步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选题依据
非恶性血液病是一类以增殖性及功能性异常而产生的血细胞疾病,
包括再生障碍性贫血、先天性红细胞增多症、再生障碍性血小板减少症、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
目前常规治疗方法包括输血、激素、干扰素、
免疫抑制剂等,但是部分患者难以获得有效的治疗效果,需要进行造血
干细胞移植治疗。
而针对非恶性血液病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传统方法主要依赖同
种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但是存在着同种异体排斥的风险和移植物抗宿
主疾病等问题。
而临床研究表明,HLA单倍型相合的配型对造血干细胞
移植有极大的益处,能够降低排斥反应和移植后免疫功能障碍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治愈率。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究HLA单倍型相合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非恶性血液
病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参考。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将选择符合HLA单倍型相合要求的非恶性血液病患者进行造
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的病情变化和疗效评估,通过复诊和
问卷调查收集治疗和生存情况,并分析统计结果,探究HLA单倍型相合
对于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作用。
四、研究意义
通过对HLA单倍型相合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非恶性血液病的临床
研究,可以为医生和患者提供更加科学的治疗方案和治疗建议,降低并
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治愈率,对于推动非恶性血液病治疗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28・临床内科杂志2019年6月第36卷第6期J Clin Intern Med,June2019,Vol.36,No.6•继续教育园地•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研究进展庞宇慧张少飞王荣孝李建英张慧敏[关键词]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是一种严重的骨髓造血衰竭性疾病,其病情重、进展快、死亡率高。
《再生障碍性贫血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7版)》指出,年龄W35岁且有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相合同胞供者的SAA患者,如无活动性感染和出血,首选HLA相合同胞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21,其长期生存率可超过80%⑶。
国外报道找到1例同胞全合供者的概率低于30%,而找到1例合适的匹配无关捐赠者的概率更低,这使同胞全合HSCT开展受到限制⑷。
近年来由于最佳的治疗方案、改进的支持性治疗和药物的进步,单倍体(HID)造血干细胞移植(SCT)取得显著进展®本文对近年来SAA 的HID SCT治疗现状进行综述。
-、HID SCT在难治性SAA和SAA一线治疗中的应用SAA通过骨髓移植(BMT)或免疫抑制疗法(1ST)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
然而,1ST治疗后难治性SAA(抗胸腺细胞球蛋白治疗后不能获得有效治疗反应)患者的治疗仍是目前的一个重大挑战。
DeZem等⑷报道2011年7月~2016年8月的16例难治性SAA患者中有13例行HID SCT,3例行替代供者BMT,植入率达100%,从而提出替代供者BMT为治疗难治性SAA提供了最佳机会。
同时,我国及国外再生障碍性贫血诊治指南亦推荐HID SCT可用于难治性SAA的二线治疗“刀。
Xu等⑷报道中国骨髓移植登记处(CBMTR)注册表数据库11个移植中心加入HID SCT治疗SAA一线治疗的研究中,共纳入2012年6月~2015年9月的158例非先天性SAA患者,其中HID供者89例,全相合供者(MRD)69例作为对照。
将HID SCT作为SAA的一线治疗进行前瞻性研究。
二、预处理方案的选择及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防治DeZem等⑹预处理方案:非清髓性预处理方案包括静脉给药[兔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氟达拉滨(Flu)、低剂量环磷酰胺(CTX)]和全身照射。
移植后(造血干细胞回输0天后)+3d,+4d(干细胞回输日为0天分界线,之前第9天为-9d,之后第1天为+1d,以此类推)静脉注射移植后大剂量CTX (PTCy)每天50m&/kg,连续2d以预防GVHD。
此外,患者在造血干细胞回输后+5~+35d接受霉酚酸酯(口服),+5d~l年接受他克莫司(口服)治疗预防GVHD。
具体非清髓性预处理方案:兔ATG5mg/kg静脉注射,-9d,2mg/kg,-8d,-7d;Flu30mg/m,静脉注射,-6d,-5d,-4d,-3d,-2d共5天DOI:10.3969/j.issn.1001-9057.2019.06.023作者单位:050021河北石家庄,石家庄平安医院血液科(总剂量150mg/m2);CTX14.5mg/kg静脉注射,每次1~2h 输毕,-6d,-5d,共2天(总剂量29mg/kg);全身照射给予单剂量200cGy一次性照射,-1d。
0d输注供者骨髓移植物。
PTCy:CTX50mg/kg移植后+3d,+4d静脉滴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每日5(xg/kg皮下注射+5d宜至中性粒细胞绝对值连续3d>1.5x109/L;霉酚酸酯从+5d到+35 d应用,他克莫司从+5d到+365d oGrimaldi等⑼指出预防GVHD对HSCT治疗非恶性血液病来说最重要。
Marsh等"1曾报道HSCT治疗SAA应用Flu、环磷酰胺、阿仑单抗即组成FCC(福达拉宾英语大写F,环磷酰胺英语大写C,阿伦单抗英语大写C,故组成FCC方案)预处理方案,可以取得低GVHD发生率和很好的疗效,总体生存率(OS)为85%-90%,慢性GVHD发生率明显降低。
Kekre等报道治疗SAA,接受1ST治疗中应用免疫抑制剂马ATG的治疗反应和生存率方面优于应用兔ATG,但不同于1ST,在HSCT中,兔ATG治疗反而有更强的免疫抑制作用。
Xu等[8)HID SCT预处理方案:马利兰(Bu)0.8mg/kg静脉注射,每日4次,-7d,-6d;CTX50mg/kg静脉注射,每日1次, -5d,-4d,-3d,-2d;兔ATG2.5m/kg静脉注射,每日1次,从-5d到-2d,连续4d。
相对MRDSCT预处理方案:CTX+兔ATG(CTX50mg-'-kg"•d",兔ATG2.5mg"•kg"•d-')或CTX+兔ATG+Flu方案。
CTX+兔ATG+Flu3种药物联合剂量调整:Flu总量120-200mg/m2,CTX总量100-200mg/kg,兔ATG总量10~12.5mg/kg。
大多数患者接受G-CSF激活骨髓(BM)、联合G-CSF动员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方案。
三、植入率DeZern等⑷报道中性粒细胞植入中位时间为19(16~27)d,红细胞为25(2~58)d,血小板为27.5(2~108)d,植入率为100%。
Xu等⑻报道在HID组粒系植入率为98.9%,中位时间为12(9~20)d。
MRD组粒系中位植入时间为11(8~19)d o HID 与MRD两组的累积28d植入率分别为(97.75±0.03)%和(97.10±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28)。
两组血小板植入情况较好,HID组86例患者中位植入时间为15(6~91)d, MRD组66例患者中位植入时间为14(7~36)d,两组累积血小板植入率分别为(96.63±0.05)%和(95.65±0.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89)。
HID组中1例患者原发植入失败,同一供者二次移植后再次出现原发植入失败。
MRD组1例患者在移植后45d时出现继发植入失败⑷。
临床内科杂志2019年6月第36卷第6期J Clin Intem Med,June2019,Vol.36,No.6•429•四、GVHD发生情况及疗效Xu等*报道HID组与MRD相比,D~IV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HI~IV度发生率升高(10.1%与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
多因素变量分析结果显示U~IV度aGVHD无独立危险因素,但HID是ffl~IV aGVHD的独立危险因素。
预测HID及MRD两组3年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9.30±0.54)%与(8.35±0.13)%,P<0.001)]。
两组3年广泛型cGVHD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42±0.04)%与(2.03±0.04)%, P=0.426]。
Kekre等研究发现HLA相合同胞移植受者中,应用马ATG组aGVHD(17%与6%,P<0.001)和cGVHD(20%与9%, P<0.001)发生率均高于兔ATG;3年总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7%与92%,P=0.76)。
无关供者移植受者中,应用马ATG组急性GVHD发生率也较高(42%与23%<0.001),但慢性GVHD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8%与32%,P=0.35);生存率应用马GVHD组低于兔GVHD组(75%与83%,P=0.02)。
Xu等⑻报道HID及MRD治疗SAA3年的总生存期(OS)率分别为(86.1±3.7)%和(91.3±3.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58),3年无失败生存率(FFS)分别为(85±3.9)%和(89.8±3.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13)o单因素变量分析结果显示,输血次数增多、长疗程及体能状态不佳均与预后呈负相关。
在多变量分析中,供体类型与死亡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接受多次输血及体能状态不佳的患者死亡率明显增高。
预测HID与MRD两组1年无GVHD发生率和无失败存活(GFFs)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0.8±4.2)%与(8&4±3.9)%, P=0.282)]。
Grimaldi等⑼单中心研究报道,对45例随访时间较长的患者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总生存期(OS)率为93%,无事件生存率(EFS)为90.7%。
五、存在问题及展望植入不良(PGF)仍然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威胁生命的并发症之一,其潜在的机制尚未阐明U2-,31o Xu等⑻报道辅助性T(Th)l细胞和Th2细胞失衡.细胞毒性T(Tc)l细胞和Tc2细胞、调节性T细胞(Treg)和Th17细胞比值在PGF患者骨髓免疫微环境与PGF的患者相比存在异常,需要进一步验证。
数据表明,骨髓免疫微环境异常T细胞的反应似乎参与PGF的发生。
因此今后研究的方向可放在是否可以通过针对T细胞反应的潜在免疫治疗,来纠正移植后PGF患者受损的骨髓免疫微环境,进而改善其的造血重建〔⑷。
植入失败(GF)是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SAA的一个中心问题,比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发生更常见⑻。
在MRD SCT初步尝试治疗SAA中,单独用CY预处理方案及单用MTX预防GVHD 的GF率超过30%1,51。
同样方案早期HID SCT治疗SAA有更高的GF率,高达70%1161o然而,目前应用CY+ATG作为预处理方案,CSA+MTX预防GVHD可使同胞全合治疗SAA植入率达到95%"J同样,一些针对HID治疗SAA的研究报告根据目前最新进展T细胞体内体外清除预处理方案,植入失败率可以降到0~25%"険2]。
Xu等⑷研究指出,HID即使没有体外T细胞清除,髓系和血小板植入率也无差别,分别是97.75%与97.10%,96.63%与95.65%,其原因与BUCY+ATG强化预处理方案、使用G-CSF动员干细胞及CSA.MTX、MMF预防GVHD 有关。
PTCY或CD25单抗可降低严重GVHD的发生率,可在今后的研究中扩大病例加以总结及评估。
对越来越多的长期造血干细胞移植存活者来说,移植后迟发效应的管理越来越重要,据估计,全世界约有一百万造血干细胞移植幸存者。
许多研究也表明这些移植幸存者中部分有严重的迟发效应,这将对其发生率、死亡率、工作状况和生活质量产生不利影响。
晚期效应包括心血管疾病、肺部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甲状腺功能失调、性腺受损、肝脏和肾脏疾病、不育、铁过载、骨病、感染、实体癌和神经心理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