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心理危机与干预

合集下载

小学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制度及应急处置方案

小学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制度及应急处置方案

小学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制度及应急处置方案
1.前言
心理健康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和关注学生心理问题,并提供及时的干预措施,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小学学
生心理危机干预制度及应急处置方案,以保障学生身心健康。

2.心理危机干预制度
2.1.心理卫生教育
学校每学期进行针对学生的心理卫生教育,包括课堂教育、心理讲座
和活动等,提高学生们的心理素质,加强他们自我调节和心理问题的认知
能力。

2.2.心理健康档案
学校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全面记录学生的心理发展情况、心理测
试结果和辅导记录等。

档案由专业心理老师进行管理,并保证信息的保密性。

2.3.心理危机风险评估
学校设定心理危机风险评估标准,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评估,分级管
理相关学生,及时发现心理问题。

2.5.心理支持网
学校组织心理志愿者团队,培养学生关心和帮助他人的意识,建立心
理支持网,将心理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及时发现和拯救那些有心理问题的
同学。

3.1.心理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
3.2.心理干预与管理
3.3.社会资源的整合
3.4.同龄支持与帮助
学校组织心理志愿者团队,对遭受心理危机的学生进行同伴支持和帮助。

心理志愿者团队的成员在专业指导下,向学生提供友好、真诚的关怀和支持,帮助学生重建自信心。

4.结束语。

小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应急预案(通用篇)

小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应急预案(通用篇)

小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应急预案(通用篇)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及时发现和解决小学生心理危机,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提高学校心理危机干预能力,特制定本预案。

二、心理危机定义心理危机是指个体在面临突发事件、生活压力、学业压力等情况下,出现的心理失衡、情绪波动、行为异常等症状,严重影响正常生活和学习。

三、心理危机干预目标1. 及时发现和识别心理危机,采取有效措施,减轻危机对个体的影响。

2. 帮助个体度过危机,恢复正常生活和学习。

3. 提高个体心理素质,增强应对危机的能力。

4. 建立和完善学校心理危机干预体系,提高学校心理危机干预能力。

四、心理危机干预原则1. 以人为本,关注个体需求。

2. 及时发现,迅速干预。

3. 保密原则,尊重个体隐私。

4. 专业干预,多方合作。

5.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五、心理危机干预措施1. 建立心理危机预警机制,通过日常观察、心理测评、家校沟通等方式,及时发现潜在心理危机。

2. 设立心理辅导室,为需要帮助的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和辅导服务。

3.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心理知识,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4. 建立心理危机干预队伍,包括专业心理咨询师、班主任、任课教师等,共同参与心理危机干预工作。

5. 制定心理危机干预流程,明确干预步骤、责任人和干预方法。

6. 建立家校合作机制,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共同应对心理危机。

7. 定期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培训,提高教师心理危机干预能力。

六、心理危机干预流程1. 发现危机:通过日常观察、心理测评、家校沟通等方式,发现潜在心理危机。

2. 确认危机:专业心理咨询师对危机情况进行评估,确认是否存在心理危机。

3. 制定干预方案:根据危机情况,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方案。

4. 实施干预:按照干预方案,实施心理干预措施。

5. 跟进评估: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调整干预措施。

6. 恢复正常:帮助个体恢复正常生活和学习。

七、心理危机干预培训1. 定期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培训,提高教师心理危机干预能力。

教案心理危机及干预

教案心理危机及干预

教案心理危机及干预教学目标:1.了解心理危机的定义和特征;2.掌握常见的心理危机类型和原因;3.掌握心理危机干预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教学重点:1.心理危机的定义和特征;2.心理危机干预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教学难点:1.掌握心理危机干预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教学准备:1.教学PPT;2.心理危机案例分析;3.心理危机干预手册。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用PPT引出教学话题,让学生思考什么是心理危机,为什么要进行心理危机干预。

二、讲解心理危机的定义和特征(10分钟)1.心理危机的定义:心理危机是指个体面临其中一种威胁或困境时,个体的心理状态超过其自身适应力的极限,进入了一种紧张和不稳定的状态。

2.心理危机的特征:突发性、短暂性、易扩大化、高度个体化。

三、分析常见的心理危机类型和原因(15分钟)1.常见的心理危机类型:自然灾害、事故伤害、意外死亡、紧急事件、家庭问题、学业问题、职业问题、人际关系问题等。

2.常见的心理危机原因:心理压力过大、突发事件、失去重要的人或事物、生活环境变化、人际关系不良等。

四、讲解心理危机干预的基本步骤和方法(20分钟)1.心理危机干预的基本步骤:(1)评估:了解个体的危机程度和心理状态;(2)介入:提供适当的心理支持和资源,帮助个体恢复自我;(3)引导:根据个体的需要进行心理辅导和指导,帮助个体解决问题;(4)跟踪:定期进行回访和关怀,确保个体逐渐恢复稳定。

2.心理危机干预的方法:(1)倾听和表达关怀:倾听个体的问题和困惑,表达对个体的关心和支持;(2)提供信息和指导:给予个体正确的信息和指导,帮助个体理解和解决问题;(3)情绪调节:帮助个体调节情绪,缓解心理压力;(4)寻求社会支持:鼓励个体寻求社会支持,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困难和感受。

五、案例分析和讨论(20分钟)教师提供一些心理危机的案例,并与学生进行讨论,分析案例中的心理危机类型和原因,并提出心理危机干预的具体措施。

六、总结和作业布置(10分钟)。

学生心理危机干预预案

学生心理危机干预预案

学生心理危机干预预案为了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学生的严重心理问题以及由此可能引发的自伤或伤害他人等严重事件,保障我校学生的心理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校园秩序,根据我校情况特制定此预案。

一、指导思想心理危机干预是指运用心理学、心理咨询学、心理健康教育学等方面的理论与技术对处于心理危机状态的个人或人群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全方位的心理指导、心理辅导或心理咨询,以帮助平衡其已严重失衡的心理状态,调节其冲突性的行为,降低、减轻或消除可能出现的对人和社会的危害。

根据本校心理危机干预实施现状,本着“下移重心、落实基层、预警为主、干预为辅”的心理健康教育新导向和新理念,贯彻“以预防和发展为主,以干预和咨询为辅”的总体发展思路,逐渐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心理预警以及干预机制。

增强学校心理危机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积极开展生命教育、培养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欣赏生命、珍爱生命的意识,帮助学生树立心理问题求助意识,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和心理危机应对能力。

二、工作原则1.生命第一原则。

心理危机干预首先应本着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和珍惜学生生命--“生命第一”的理念出发,提高我校全体师生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意识。

2.面向全体师生原则。

为全体师生提供心理危机辅导、心理知识普及、心理危机干预培训等,从而提高学校全体师生对心理危机的关注,并提高师生的心理危机觉察能力、心理危机处理和应对能力。

3.预防和预警为主原则。

提倡“预防为主,及时预警”是心理危机干预的重点。

4.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

本着理解、关怀、尊重和共情的咨辅导理念,为全体学生提供心理危机知识宣传、预防、预警及干预工作。

5.个别性对待原则。

根据不同师生心理特点和个体背景,提供具有针对性和及时性的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措施。

6.协调合作原则。

实施危机干预过程中,需要学校全体领导、老师及相关部门协调配合,履行职责,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

心理危机干预 教案

心理危机干预 教案

心理危机干预教案教案:心理危机干预教学目标:1.了解心理危机的定义和特点;2.学习心理危机干预的基本原则和方法;3.掌握心理危机干预的步骤和技巧;4.培养学生对心理危机干预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内容:1.什么是心理危机?2.心理危机的特点和分类;3.心理危机干预的基本原则和方法;4.心理危机干预的步骤和技巧;5.案例分析和练习。

教学方法:1.小组讨论:让学生从自身经验出发,讨论心理危机的特点和分类;2.案例分析:通过学生和教师共同分析真实案例,学习心理危机干预的步骤和技巧;3.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心理危机干预者和受援者,进行实践操作。

教学步骤:1.引入: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引发学生对心理危机的思考,并对心理危机进行定义和解释;2.讲解:介绍心理危机的特点和分类,并讲解心理危机干预的基本原则和方法;3.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从自身经验出发,讨论心理危机的特点和分类,并分享讨论结果;4.案例分析:教师选择几个真实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并提出心理危机干预的具体步骤和技巧;5.角色扮演:教师安排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一方面让学生实践心理危机干预的技巧,另一方面让学生感受心理危机干预者和受援者的角色;6.总结:通过学生的观察和经验,总结心理危机干预的重要性和影响,并对学生提出个人发展的建议。

教学评估:1.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积极参与、分享意见和理解能力等;2.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提出的心理危机干预的步骤和技巧是否合理;3.角色扮演:评估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的表现,包括角色扮演的真实性、技巧运用和理解程度等;4.个人发展建议:评估学生在总结环节中对个人发展的理解和思考。

教学资源:1.案例材料:真实案例材料,用于学生分析和讨论;2.角色扮演道具:用于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的道具,如名牌、纸笔等;3.白板和标书:用于教师讲解和学生讨论的展示。

拓展延伸:1.学生可以进行心理危机干预的实践,如通过社会实践、心理咨询等方式,锻炼心理危机干预的能力;2.学生可以选择参加心理危机干预培训、实习等活动,进一步提高心理危机干预的水平;3.学生可以选择相关专业,进行系统的学习和研究,成为专业的心理危机干预者。

《学生心理危机干预》 主题班会 教案

《学生心理危机干预》 主题班会 教案

《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主题班会教案一、设计意图:本次主题班会旨在通过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教育,帮助学生了解心理危机的概念,掌握心理危机干预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和应对能力,培养学生的互助与支持意识,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心理危机的定义和常见类型,掌握心理危机干预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倾听、沟通和支持他人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提高学生对自身心理健康的重视,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关爱他人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1. 重点:心理危机的定义和常见类型,心理危机干预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 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倾听、沟通和支持他人的能力。

四、学情分析:学生处于青春期,心理压力较大,容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

他们普遍关注自身的学业成绩、人际关系和未来发展等方面的问题。

在班级中,可能会出现情绪低落、逃学、自闭等心理危机表现。

因此,有必要进行心理危机干预的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素养。

五、教学方法:1. 情景模拟法:通过模拟心理危机情景,引导学生思考应对方法。

2. 讨论交流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全班讨论,分享个人心理危机经历和解决办法。

3. 角色扮演法:安排学生分角色进行心理危机干预的实际操作,提高实践能力。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一个心理危机的真实案例,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引出本次主题班会的目的。

导入部分的目标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让他们认识到心理危机的存在和重要性。

可以用一个真实案例来说明,例如:"在我们的学校中,有一位同学因为学习压力过大而陷入了心理困境。

他的成绩一直很好,但近期他变得沉默寡言,情绪低落,甚至出现了自我贬低的言辞。

这是一个真实的案例,我们应该关注并帮助他走出困境。

今天我们将学习关于心理危机和干预的知识,以便在类似的情况下可以提供支持和帮助。

"2. 知识讲授:a. 介绍心理危机的定义和常见类型,如学业压力、人际关系问题、家庭变故等,通过案例分析加深学生的理解。

小学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制度及应急处置方案(4篇)

小学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制度及应急处置方案(4篇)

小学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制度及应急处置方案1.引言心理危机指的是个体在面对意外、变故或压力等情境时,无法有效应对,出现心理症状或行为异常的状态。

小学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出现心理危机。

为保障小学学生的身心健康,学校应建立完善的心理危机干预制度及应急处置方案。

2.心理危机干预制度2.1 心理教育与预防学校应建立心理教育课程,培养学生的情绪管理和应对能力。

心理教育内容应包括情绪认知、心理压力管理、人际关系处理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2.2 心理咨询服务学校应聘请专业心理咨询师,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并保障学生的隐私权。

学生可通过个人预约或学校安排进行心理咨询,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

2.3 心理评估与干预学校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评估,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针对心理问题,学校应制定个别化的心理干预方案,并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与合作。

3.应急处置方案3.1 提前的心理疏导学校应提前进行心理疏导准备,并制定应急预案,确保在出现心理危机事件后能够及时处置。

学校需要负责指派专人负责心理危机事件的应对工作,并与相关部门协调配合。

3.2 心理紧急干预流程当学生出现心理危机时,学校应及时调集专业心理咨询师和相关人员组成干预小组。

干预小组应立即前往现场,进行现场评估,了解情况。

3.3 心理应急救援方案根据学生的心理状况和事件的严重程度,干预小组应制定相应的心理应急救援方案。

这可能包括紧急疏散、安排医疗救治、提供心理援助等。

同时,干预小组要与学生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及时向家长汇报学生的情况。

3.4 危机后的跟踪与支持学校应建立危机后跟踪和支持机制,对受到心理危机影响的学生进行长期的心理疏导和支持。

学校可以组织相关心理辅导活动,提供心理支持资源。

4.结语建立和完善小学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制度及应急处置方案,对于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至关重要。

学校应加强心理教育和预防工作,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建立心理评估与干预机制。

同时,学校还应制定应急处置方案,确保在发生心理危机事件时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干预和救援。

心理危机与干预 文本文档

心理危机与干预 文本文档
干预的策略:(1)认识求助者个体差异。(2)评价你自己(3)保证求助者安全(4)给予求助者提供帮助(5)明确问题(6)考虑可替代的应付策略(7)制定行动步骤(8)关注求助者的迫切需要(9)转诊及建立,使用工作关系网
心理危机干预的专业技能;如无条件倾听,与求助者共情等技能,做到:(1)促进他们情绪表达与宣泄。(2)增进对死亡的现实感。(3)调整与死者的依附关系(4)学习顺应与适应失落之后的环境,找到新的生活目标。
4.创伤反应和症状造成的功能损害。
除PTSD外还会出现各种神经症:恐怖性神经症,焦虑性神经症,强迫性神经症
二.哀伤辅导:哀伤辅导又叫做痛苦工作理论,它强调在失去亲人朋友的悲痛面前,不能沉溺于痛苦中,而应让自己感受和经历的痛苦,通过哭号等方式发泄情感,消除罪恶感,羞耻感,孤独感,进而接纳事实,找到生命的意义。
危机人格论:容易陷入危机状态的个体在人格上有一定的特异性:(1)注意力明显缺乏,日常生活中不能审时度势,看问题只是表面,看不到问题得本质,出现问题时应付处理不当。(2)社会倾向性过分内向,这种过分内省的人格特征,使他们遇到危机情况往往瞻前顾后,总联想不良后果。(3)在情绪情感上具有不稳定性,自信心不足,独立处理问题得能力较差,依赖他人的援助。(4)解决问题时缺乏尝试性,行为冲动欠思考,经常出现毫无效果的反应行为。
哀伤辅导经历的四个阶段:1.接受失落的真实性,2.经历悲伤痛苦。3.重新适应一个逝者不存在的新环境,4.将情绪从已逝者身上转移到生活上。
第七章
一.网络成瘾的的定义:是一种在没有明显成瘾物质的作用下对网络产生过分依赖,从而导致其情感和社会化功能受损,生活质量下降的行为,属于一种强迫性行为。
二.青少年网络成瘾的诊断标准:
2.警觉行为。主要表现;A.注意力无法集中。B.失眠或易醒C.愤怒或易激惹。D.过度警觉或过分担惊受怕。

《青少年心理危机的识别与干预》主题班会教案

《青少年心理危机的识别与干预》主题班会教案

《青少年心理危机的识别与干预》主题班会教案一、教材分析:本教案适用于高中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教材内容包括青少年心理危机的定义、常见表现、原因、危害以及干预方法等。

通过学习本教材,学生可以了解到青少年心理危机的特点和影响,掌握一些有效的干预方法,提高对自己和他人心理健康的关注。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青少年心理危机的定义、常见表现、原因和危害。

能力目标:能够识别青少年心理危机的迹象,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自己和他人心理健康的关注和关怀。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青少年心理危机的识别和干预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准确识别青少年心理危机的迹象,并选择合适的干预措施。

四、学情分析:青少年是心理危机的高发群体,他们面临着学业压力、人际关系问题、自我认同等多方面的挑战。

因此,学生对于青少年心理危机问题的关注度较高。

同时,学生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能够通过案例分析等方式深入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新课导入1. 引入话题:教师可以分享一个自己或他人的真实案例,描述一个青少年在面临心理困扰或危机时的表现和经历,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例子:小明是一个高中生,最近他变得情绪低落,总是一个人闷闷不乐,不再像以前那样爱笑了。

他的成绩也开始下滑,经常走神,无法集中注意力。

他的朋友们也觉得他变得越来越沉默寡言,不再愿意和他们交流。

小明的老师和家长开始感到担忧,他们意识到小明可能面临着心理危机。

2. 引发思考: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为什么青少年更容易出现心理危机。

例子:为什么青少年在面临学业、家庭、社交等方面的压力时更容易出现心理危机?第二环节:知识讲解1. 定义:教师简要介绍青少年心理危机的定义和特点。

例子:青少年心理危机是指在心理发展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心理困扰、矛盾和冲突,表现为情绪低落、行为异常等。

2. 常见表现:教师列举一些青少年心理危机的常见表现,如情绪低落、学习退步、人际关系矛盾等。

初中心理危机干预教案设计

初中心理危机干预教案设计

初中心理危机干预教案设计年级学科:心理健康教育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心理危机的概念,认识到心理危机对自身的影响。

2. 培养学生识别和应对心理危机的能力。

3. 提高学生自我调节情绪,增强心理韧性。

教学内容:1. 心理危机的定义与分类2. 心理危机的表现与影响3. 心理危机的干预策略4. 自我调节情绪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一个案例引出心理危机的话题,让学生思考:什么是心理危机?它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2. 学生分享对心理危机的理解,教师总结并板书。

二、心理危机的定义与分类(10分钟)1. 教师讲解心理危机的定义,让学生明白心理危机是一种正常的生活经历。

2. 教师介绍心理危机的分类,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心理危机。

三、心理危机的表现与影响(10分钟)1. 教师讲解心理危机的表现,如情绪波动、行为异常、人际关系问题等。

2. 学生分享自己对心理危机表现的观察,教师总结。

3. 教师介绍心理危机对生活的影响,如影响学习、人际关系等。

四、心理危机的干预策略(10分钟)1. 教师介绍心理危机的干预策略,如寻求专业帮助、与亲朋好友沟通等。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干预方法,教师总结并给予指导。

五、自我调节情绪的方法(10分钟)1. 教师介绍自我调节情绪的方法,如运动、听音乐、写日记等。

2. 学生分享自己的调节方法,教师总结并给予指导。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教师给予鼓励。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心理危机的认识和干预能力。

2. 课后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对自我调节情绪的方法的掌握情况。

备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情绪,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危机干预心理健康教育教案中班

危机干预心理健康教育教案中班

危机干预心理健康教育教案中班
首先,我们要明白危机干预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性。

危机干预是指在个体经历心理创伤或重大压力事件后,及时提供专业的心理支持和帮助,以减少负面影响,恢复个体的心理平衡。

对于中班的孩子们来说,他们可能会遇到各种挑战,如家庭变故、同伴冲突或是学校适应问题等,这些都可能对他们的心理健康造成影响。

因此,制定一套有效的危机干预教案,对于帮助孩子们应对这些挑战至关重要。

教案的设计应围绕以下几个核心内容展开:
1. 情绪认知与表达:教育孩子们认识和理解自己的情绪,学会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

这可以通过情绪卡片、角色扮演等活动来实现。

2. 社交技能培养:通过团队合作游戏、情景模拟等方式,教会孩子们如何与他人交往,如何处理人际关系中的冲突。

3. 应对策略的学习:引导孩子们学习面对困难和压力时的应对策略,如深呼吸、积极思考等。

4. 安全意识的培养:通过故事讲解、安全演练等形式,增强孩子们的安全意识,教会他们在遇到危险时如何保护自己。

5. 家庭与学校的合作:建立家校联系机制,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同时也让教师了解孩子在家的情况,共同为孩子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在编写教案时,我们还需注意以下几点:
- 语言要简单易懂,适合中班孩子的认知水平。

- 活动设计要有趣吸引人,激发孩子们的参与兴趣。

- 教案要有灵活性,能够根据不同孩子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 重视家长的参与,鼓励家长在家中也能延续心理健康教育。

干预课程实操教案模板范文

干预课程实操教案模板范文

#### 课程名称:心理危机干预实操技术#### 课程目标:1. 使学员了解心理危机的基本概念和类型。

2. 培养学员识别心理危机的能力。

3. 提升学员进行心理危机干预的操作技能。

4. 增强学员在面对危机时的沟通与支持能力。

#### 课程时长:2课时#### 教学方法:1. 讲授法2. 案例分析法3. 角色扮演法4. 小组讨论法#### 教学材料:1. 心理危机干预实操技术教材2. 案例分析材料3. 角色扮演道具4. 小组讨论指南####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10分钟)- 简要介绍心理危机干预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 提出课程目标,激发学员学习兴趣。

二、理论讲解(30分钟)1. 心理危机的定义与分类2. 心理危机的成因与表现3. 心理危机干预的原则与目标三、案例分析(20分钟)- 分享真实案例,引导学员分析危机事件的特点。

- 讨论如何识别和评估危机程度。

四、小组讨论(20分钟)- 分组讨论如何为危机者提供心理支持。

- 每组汇报讨论结果,分享干预策略。

五、小结(10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 强调心理危机干预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一、复习与回顾(10分钟)- 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确保学员掌握基本概念。

二、实操技能训练(60分钟)1. 角色扮演:模拟危机干预场景,学员分组进行角色扮演。

- 模拟者:扮演危机者- 观察者:观察角色扮演过程,评估干预技巧- 讨论者:在角色扮演结束后,讨论干预技巧的优缺点2. 情景模拟:针对特定危机情境,学员分组进行模拟干预。

- 分组讨论:分析危机情境,制定干预方案- 情景模拟:按照制定的方案进行干预- 反馈与评估:观察者对干预过程进行评估,讨论改进措施三、总结与反思(20分钟)- 各组分享模拟干预的经验与收获。

- 教师总结课程内容,强调实操技能的重要性。

#### 课后作业:1. 阅读相关教材,加深对心理危机干预理论的理解。

2. 搜集心理危机干预的案例,进行分析与总结。

高中危机干预技术教案模板

高中危机干预技术教案模板

课程名称:高中危机干预技术课程目标:1. 了解危机干预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危机干预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3. 学会识别和处理常见的校园心理危机。

4. 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应对危机的能力。

教学对象:高中生教学时长: 2课时教学准备:1. 教学PPT或黑板2. 相关案例资料3. 沙盘游戏等辅助工具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通过一个真实的校园心理危机案例,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提问:什么是心理危机?为什么需要进行危机干预?二、讲解危机干预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1. 解释心理危机的定义、类型和特征。

2. 强调危机干预对于学生心理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要性。

三、介绍危机干预的基本原则1. 尊重、保密原则2. 快速响应原则3. 综合干预原则4. 系统性原则四、学习危机干预的基本技巧1. 沟通技巧:倾听、共情、具体化、问题澄清、情感澄清等。

2. 支持技巧:提供精神支持、鼓励表达、给予希望、保持乐观等。

3. 干预技巧:调整认知、改善应对技巧、松弛训练、充实生活内容、扩大交往、建立支持系统等。

五、案例分析1. 分析一个典型的校园心理危机案例,让学生学会如何识别和处理危机。

2.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应对危机的具体措施。

第二课时一、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1. 复习危机干预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技巧。

2. 提问:如何在实际中运用这些技巧?二、实践演练1. 学生分组进行模拟危机干预演练。

2. 每组扮演求助者和干预者,模拟真实的危机场景。

3. 教师观察并指导,纠正错误,强化正确技巧。

三、总结与反思1. 学生分享演练过程中的感受和收获。

2. 教师总结危机干预的关键点和注意事项。

3. 强调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关注自己和他人的心理健康。

四、课后作业1. 阅读相关资料,深入了解心理危机干预的理论和实践。

2. 写一篇关于校园心理危机干预的感想或建议。

教学评估:1. 学生对危机干预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实践演练中的表现和参与度。

高中危机干预技术教案

高中危机干预技术教案

高中危机干预技术教案教案标题:高中危机干预技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高中学生可能面临的各种危机和压力源,包括学业压力、人际关系问题、家庭困扰等。

2. 掌握危机干预的基本原则和技术,能够有效应对高中学生的危机情况。

3. 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和危机处理能力,提高他们的心理抗压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高中学生常见的心理危机类型及其特点分析。

2. 危机干预的基本原则和技术,包括倾听、支持、引导、转介等。

3. 实际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让学生在模拟情境中学习危机干预技术。

4.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设计和实施,包括如何预防危机的发生和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三、教学过程:1. 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心理危机及其特点。

2.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危机干预的基本原则和技术,以及在实际情境中如何应对危机。

3. 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在模拟情境中实践危机干预技术,提高其实际操作能力。

4. 设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让学生结合实际情况,提出预防危机和改善心理健康的建议。

四、教学评价:1. 考核学生对心理危机类型和危机干预技术的理解程度。

2. 观察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的表现和实际操作能力。

3. 评估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的理解和能力。

五、教学反思:1. 总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改进提供参考。

2. 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看法,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六、教学资源:1. 教材:心理学教科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参考书。

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3. 实际案例资料和角色扮演情境设计。

学生开学心理危机干预方案

学生开学心理危机干预方案

学生开学心理危机干预方案导言:学生的开学心理危机是指学生在开学初期面临的种种心理困扰和挑战,包括适应新环境、面对学业压力、处理人际关系等方面。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开学心理危机,提供适切的干预方案和有效的支持是至关重要的。

1. 学校心理辅导服务学校应设立专门的心理辅导中心,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

心理辅导师将针对学生的不同问题提供个体化的咨询与干预,帮助他们调整心态,顺利度过开学阶段的心理困扰。

2. 学习技巧培训开学后,学生面对的第一个挑战是应对新的学习环境和学业要求。

学校可以组织学习技巧培训课程,教授学生高效的学习方法和时间管理技巧,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学术压力。

3. 社交技巧指导学生开学后往往需要面对新同学和新的人际关系,这可能给他们带来一定的社交压力。

学校可以组织社交技巧指导课程,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人际交往能力,让他们更好地适应新的社交环境。

4. 家长的积极参与家长在学生开学心理危机的干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他们可以与学校保持紧密联系,及时了解学生的情况,提供必要的支持。

此外,家长还可以通过与学生开放性的交流,帮助他们表达内心的困惑和忧虑,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5. 合理的课程安排学校应设计合理的课程安排,使学生的学习负担适度、均衡。

过重的课业压力容易导致学生焦虑和抑郁等心理问题。

合理的课程安排则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兴趣,减轻他们的压力负担。

6. 活动与社团的鼓励学校可以积极组织各类活动和社团,在开学初期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课外选择。

参与活动和社团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校园生活,结交朋友,增强社交能力,减轻学习压力。

7. 心理健康宣传教育学校应加强心理健康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师生的心理健康意识。

通过举办心理健康讲座、展览等形式,让学生了解心理问题的常见症状和应对方法,鼓励他们积极寻求心理帮助,消除心理健康问题的社会负担。

8. 同伴支持网络的建立学校应鼓励学生组建同伴支持网络,让他们能够相互交流、分享经验、互相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案2014~ 2015 学年第二学期课程名称:心理危机与干预任课教师:***教师所在单位:教育学院课程名称:心理危机与干预课程所属院(部):教育学院课程代码:010511授课班级:2012级应用心理学课程类别:□通识必修课□通识选修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实践环节□其他总学时:总28学时,其中理论28 学时,实践 0 学时总学分:2考核方式:考查成绩构成比例: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占70%。

使用教材:樊富珉, 何瑾. 团体心理辅导.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主要章节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心理危机概述第二节心理危机分类第三节心理危机影响因素与发展过程第二章心理危机干预的基本程序与模式第一节公共危机事件的干预模型第二节个体危机干预模型第三节心理危机干预的四个阶段第三章心理危机干预的评估与诊断技术第一节危机心理评估第二节危机心理评估常用量表第四章心理危机干预技术第一节紧急事件应激晤谈技术第二节支持性心理疗法第三节意义疗法第四节放松疗法第五节绘画疗法第六节护理疗法第七节音乐疗法第八节药物疗法第五章应激相关障碍第一节应激反应第二节应激相关障碍第六章丧失与哀伤第一节丧失的危机干预第二节哀伤的危机干预第三节抑郁的危机干预第七章焦虑障碍第一节焦虑障碍的含义第二节焦虑障碍的干预措施第八章家庭暴力与虐待第一节家庭暴力第二节虐待第九章自杀第一节自杀的含义第二节自杀的征兆第一章绪论教学内容:1、心理危机概述2、心理危机分类3、心理危机影响因素与发展过程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通过对本章的学习,应当着重把握心理危机概述、心理危机分类、心理危机常见症状与体征、心理危机影响因素、发展过程及结果等。

教学重难点:1、心理危机的分类2、心理危机的常见症状与体征教学方法:讲授法第一节心理危机概述一、心理危机危机是当人们面对重要生活目标的阻碍时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

这里的阻碍,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使用常规的解决方法不能解决的问题。

危机是一种认识,当事人认为某一件事或境遇是个人的资源和应付机制所无法解决的困难。

除非及时缓解,否则危机会导致情感、认识、行为和躯体方面的功能失调心理危机 (mental crisis)当个体面临突然的或重大的创伤(如丧亲、离婚、交通事故、目击暴力事件、失业等),一旦这种应激或挫折自己不能解决或处理时,所出现的心理失衡状态。

二、创伤源创伤源有天然灾害:如地震、水灾、台风;传染病流行:如SARS、禽流感;重大意外伤害事件:如空难、车祸、火灾、性侵害;重大失落事件:失去亲人、失恋、父母失业、离婚或家庭暴力。

第二节心理危机的分类一、心理危机的分类根据临床表现和时间长短分为:1.急性应激障碍:或称急性心因反应,指在受到急剧、严重的精神刺激后立即(一个小时内)表现出强烈的精神运动性兴奋或抑制,甚至木僵,或者反应性朦胧状态。

2.急性应激性精神病:指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后,以妄想、严重的情感障碍为主,症状内容与精神刺激因素明显相关。

一般不超过1个月。

3.延迟性心因性反应:或称为创伤后应激障碍,指在经历异乎寻常的灾难性心理创伤的一段潜伏期后,延期出现或长期持续的精神障碍。

表现为闯入性的反复出现的创伤性体验、噩梦、持续性的警觉状态、惊跳反应增大、选择性遗忘等。

4.持久性心因性反应:指由于应激源长期存在或长时间处于适应不良的环境中诱发的精神障碍。

主要表现为有一定现实色彩的妄想、障碍等。

症状至少持续3个月以上,有时可长达几年。

5.适应性障碍:指因改变长期存在应激源或因生活环境改变,在个体人格缺陷的基础上,个体表现出焦虑心境、抑郁心境等情感障碍,或躯体性不适,或行为退缩等适应不良行为,但一般不出现精神病性症状。

一般不超过6个月。

二、心理危机的常见症状与体征1、感知觉障碍:常出现错觉和幻觉,过分敏感或警觉,对痛觉刺激反应迟钝。

2、情绪情感障碍:悲伤,麻木、冷漠、倒错,内疚自责,愤怒、易激惹,紧张、焦虑,无助、绝望等。

3、行为障碍:精神运动性障碍多见:激越、动作杂乱无目的,易激惹,木僵,暴饮暴食,强迫行为,责怪他人,不信任他人。

4、思维障碍:意识障碍,定向力障碍,思维迟钝,强迫性、重复性记忆,自发性语言,思维无条理,记忆力减退等。

5、注意障碍:注意力增强或不集中,注意力涣散、狭窄,注意转移困难,无法做决定等。

6、躯体化障碍:易疲倦,肌肉紧张或疼痛,手脚发抖、多汗、心悸、呼吸困难等,头痛,肠胃不适,失眠,噩梦等。

第三节心理危机影响因素与发展过程一、影响心理危机的因素1.创伤本身的严重程度:自然情境:战争、灾害、疾病传播、恐怖事件;生活应激事件。

2.个体的易感性:当事人当时的年龄;个性特征;社会支持系统的完善程度。

二、心理危机的发展过程冲击期:感到震惊、恐慌、不知所措;防御期:否认、物质滥用、攻击、退行等;解决期:焦虑减轻,自信增加,社会功能恢复;成长期。

三、心理危机的四种结果1、顺利度过危机,并学会了处理危机的方法2、度过了危机但留下心理创伤3、经不住强烈的刺激而自伤自毁4、未能度过危机而出现严重的心理障碍第二章心理危机干预的基本程序与模式教学内容:1、公共危机事件的干预模型2、个体危机干预模型3、心理危机干预的四个阶段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通过对本章的学习,应当着重把握危机干预的含义与目的、公共危机事件的干预模型、个体危机干预模型、心理危机干预的四个阶段和危机后的应付策略等。

教学重难点:1、公共危机事件的干预模型2、个体危机干预模型3、危机后的应付策略教学方法:讲授法第一节公共危机事件的干预模型一、危机干预1.危机干预(crisis intervention):是指在危机事件发生后,对处于危机或刚经历过危机的人给予精神上的支持和心理上的看护,对其精神和躯体的症状进行必要的解释,并给予当事人怎么去处理、做什么等一些应对的建议,帮助当事人从心理上解决迫在眉睫的危机,使症状得到立刻缓解和持久消失,使心理功能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并获得新的应对技能,以预防将来心理危机的发生。

2.危机干预的目的:(1)避免自伤或伤及他人(2)恢复心理平衡与动力3.危机干预按工作对象划分为:公共危机事件;个人危机事件。

二、公共危机事件的干预模型不同处境的人群,可能有着不同的心理冲击,干预的内容和重点亦有所不同。

按受灾难影响的程度不同,可以将需要重点干预的对象分层:幸存者、救难人员、罹难者家属、其他社会大众。

(一)公共危机事件干预模式诸要素1、危机干预体系的建构与应激方案的启动2、保持灾难后的通信和交通运输通畅3、公共危机事件的处理要实现多元力量的整合4、综合处理措施,动员智慧全社会力量参与抗灾活动的机制保障5、处理要有预见性,避免可能带来的次生、衍生和偶合事件的发生。

6、建立快速反应的信息系统,做好危机事件的信息收集、分析与报告。

(二)公共信息的管理一般(蓝色)、较重(黄色)、严重(橙色)、特别严重(红色)1、保障公众知情2、应该及时发布“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件”的客观信息3、保障安全4、新闻媒体不间断发布政府、社会各类组织、军人等投入救灾情况5、及时报道好人好事,传播正能量6、注意谣言的传播7、对经历灾难个体采访的准入控制第二节个体危机干预模型一、对心理危机的评估1、确定危机的严重程度(认知、情感、行为、躯体)2、确定求助者目前的情绪状态——求助者情绪能动性或无能动性的水平3、确定可变通的应对方式、应付机制、支持系统,或对求助者而言切实可行的其他资源4、确定求助者致死的水平(对自我或对他人的伤害危险性)二、心理危机干预六步法1、确定问题:从求助者的角度,确定和理解求助者本人所认识的问题。

在整个危机干预过程中,工作人员应该围绕所确定的问题来把握倾听和应用有关技术。

核心倾听技术:共情、理解、真诚、接纳、尊重。

2、保证求助者的安全:这是心理危机干预的首要目标,求助者安全,就是对自我和对他人的生理和心理危险性降低到最小可能性。

危机干预者在检查评估、倾听和制定行动策略的过程中,安全问题都必须予以首要的、同等的、足够的关注。

3、给予支持:强调与求助者沟通与交流,是求助者知道工作人员是能够给予其关心帮助的人。

工作人员必须无条件地以积极的方式接纳所有的求助者,不在乎报答。

不要去评价求助者的经历或感受是否值得称赞,或是否心甘情愿,而是提供这样一个机会,让求助者相信这里有一个人确实很关心他。

4、提出并验证可变通的应对方式:环境支持:这是提供帮助的最佳资源,求助者知道有哪些人现在或过去能关心自己应付机制:求助者可以用来战胜目前危机的行动、行为或环境资源积极的、建设性的思维方式,可用来改变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并减轻应激与焦虑水平。

5、制定计划:确定有另外的个人、组织团体和有关机构能够提供及时的支持,提供应付机制——求助者现在能够采用的、积极的应付机制,确定求助者能够理解和把握的行动步骤注:制定计划的关键在于让求助者感到没有剥夺他们的权利、独立性和自尊。

6、得到承诺:让求助者复述一下计划:“现在我们已经商讨了你计划要做什么,下一步你将……”。

在结束干预前,工作者应该从求助者那里得到诚实、直接和适当的承诺。

核心倾听技术在这一步中很重要。

注:在干预过程中,要将检查评估贯穿于整个6步法的过程中。

第三节心理危机干预的四个阶段一、心理危机干预的四个阶段阶段一:即刻,像一个关爱的母亲,给予简单的心贴心的关怀,用简单的语言,如果允许:触碰,提供实际的帮助,提供食物和饮料,善意的、安全的“我在这儿帮你”,最好有明显的制服、牌子等。

帮助应付警察、媒体、学校机构等手续;讲述经历,但不要强迫(如果他/她愿意说,你就听);情感支持(拥抱、发短信、说“我在这里陪伴你”);对即将出现的睡眠障碍和侵入有所准备。

阶段2:1-2天以后,像一个老师,组织小组会谈,保持房间的安静,不被打扰,足够的时间,一起进行叙事性的工作,帮助把碎片式的记忆连成一体,帮助加强小组内的团结与支持,帮助解决内疚和怀疑,每个人的经历都是发生事件的一部分:相互帮助。

在听完每个人的回忆后进行心理教育,告诉受害者对来自环境的反应有所准备(埋怨受害者、愚蠢的玩笑),解释症状反应的原因,解释症状的功能和生存价值。

阶段3:1或2周之后,像一个治疗师,叙事,检查创伤后的症状(休息、饮食、日常生活情况),特别的“痛点”,鼓励患者回到日常生活,讨论来自周围环境的反应。

阶段4:1-2个月以后,像一个牧师,叙事,创伤后症状的检查,检查个体的“痛点”,鼓励患者回到日常生活,讨论对外界环境的反应,找到该事件对生命的意义,准备周年反应(一年以后同一天又回到原来的状态)。

二、危机后的应付策略危机后不要做什么?大事化小(“这没什么在不了的”);埋怨受害者(“你当时就不应该穿那样的裙子”);愚蠢的玩笑;寻求刺激者(特别好奇,想知道整个事件的发生过程);不公正的猜疑;忘记,不再关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