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文化的特征
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
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引言:法兰克福学派是20世纪上半叶德国的一群思想家所组成的学派,他们包括阿多诺、马克斯·霍克海默、赫伯特·马库塞等人。
这个学派以研究和批判现代工业社会为主题,其学术研究也囊括了大众文化的分析与批判。
本文将探讨法兰克福学派关于大众文化批判的理论观点,包括大众文化的特征、影响以及对社会的潜在危害。
一、大众文化的界定和特征大众文化是指为大众消费而生产的文化产品,如电视节目、电影、流行音乐、时尚等等。
这些文化产品一方面可以满足大众的审美和娱乐需求,另一方面也成为相当程度上改变社会生活的力量。
然而,法兰克福学派对大众文化持有批判的态度,并认为它有一定的危害性。
首先,大众文化倾向于重视娱乐的功能,而忽视审美和知识的价值。
在大众文化的审美标准下,艺术和文化的内涵被淡化,取而代之的是表面化的娱乐性内容。
这使得大众在接受文化产品时,更多地关注刺激感官和情绪的快感,而忽视了思考和体验的深度。
其次,大众文化强调消费和市场的推动力。
文化工业化使得大众文化制造成为商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商业的目的在于获取利润。
在这种情况下,大众文化将经济效益置于文化艺术的创新和高质量的产出之上,导致文化产品质量的下降和同质化的问题。
再次,大众文化对个体的影响也是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的焦点之一。
大众文化倾向于通过集体化的手段对个体进行塑造和控制,导致个体的价值观、行为方式和审美观念变得趋同和单一化。
这种趋同导致个体的自由和独立性受到侵害,社会的多样性和个体的创造力受到压制。
二、大众文化对社会的影响法兰克福学派关注大众文化对社会的潜在危害并提出批判,认为大众文化在某种程度上加强了社会中权力与压迫的存在。
首先,大众文化通过娱乐和消遣的方式转移了人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大众文化给人们带来了暂时的快乐和满足感,使人们远离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和困境。
这导致社会中潜在的不平等和不公正被忽视和掩盖,而逐渐形成了一种社会的被动习惯。
小众和大众文化之间的区别是什么?
小众和大众文化之间的区别是什么?在当今世界,普遍存在着两种文化类型——小众文化和大众文化。
虽然它们都是人类文明的产物,但仍然存在一定的区别。
下面,我们将详细了解小众和大众文化之间的不同之处。
一、定义和特征1.小众文化小众文化是指一种由一小部分人认定的价值观、语言、行为和艺术,它的流传和传播范围有限,是一种特定的文化体系。
小众文化通常具有成为次文化的潜力。
2.大众文化大众文化是指广泛传播、接受和喜爱的文化,其传播范围广泛,涵盖各个社会阶层和文化背景的人。
大众文化通常由大众媒体提供,因此此种文化能够轻松地传播和影响大量受众。
二、产生原因1.小众文化的产生原因一方面,小众文化因人们对个性化表达的需求而崛起。
小众文化可以满足某些人的独特品味,因此,许多小众文化是由一些热情和朝气蓬勃的人创造的,他们希望在文化中感受到独特性和个性化的特点。
另一方面,小众文化也可以通过艺术家和知名人士的塑造促进文化的产生。
许多艺术家和名人的人格特质和风格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小众文化。
2.大众文化的产生原因大众文化是面向普通大众的文化,它的产生是由现代技术和传媒发展而来的。
随着科学技术和传媒的迅速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日常生活中选择大众文化的比例逐渐增加,符合大众群体的价值观和品味。
三、文化体验1.小众文化的文化体验小众文化为人们提供了一种独特的文化体验,这是在传统文化包容性下,让个体拥有个性化的选择。
小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需要一群拥抱独特和不同的人,他们认为文化让人们可以保持个体独立性并且能够发现人类本质。
2.大众文化的文化体验大众文化是广泛流传的文化。
多数人可以通过接触大众文化,充实自己的生活,从而感受到人类文明的发展。
所以大众文化中,人们通常可以分享许多共同喜好和爱好,大家之间感情相对更容易建立。
四、文化影响1.小众文化的文化影响小众文化对于人们的影响力有限,它通常被认为是一种特定的文化形式,在社会上的影响力有限。
群众文化基础知识
群众文化基础知识什么是群众文化?群众文化,也称大众文化,是指广大人民群众在日常生活中创造、传播和享受的文化活动和产品。
它以普遍性、大众化为特征,拥有较低的门槛和较高的易接受性。
群众文化反映了人民的日常生活、世界观和价值观,包括广播电视、流行音乐、电影、网络娱乐等。
群众文化的特点1.普遍性:群众文化是面向广大群众的,以普及性为目标,追求大众化的审美和娱乐体验。
2.大众化:群众文化通常拥有较低的门槛和较高的易接受性,是广大人民群众共同的文化表达和追求。
3.大众文化产品:群众文化的产物包括电影、电视剧、流行音乐、网络游戏等,这些文化产品通常具有商业性质并面向广大市场。
4.反映日常生活:群众文化反映了人民的日常生活、世界观和价值观,它与人们的工作、学习和娱乐密切相关。
5.互动性与参与性:群众文化强调人们之间的互动与参与,通过社交媒体、线下活动等形式,使观众能够与文化产品进行交流和分享。
群众文化的影响群众文化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对个人与社会都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1.娱乐与消遣:群众文化提供了各种娱乐与消遣的方式,帮助人们放松身心,减轻工作压力。
2.心理慰藉:群众文化可以通过情感抒发和精神寄托来给人们带来心理慰藉,缓解负面情绪。
3.塑造价值观:群众文化通过传递各种信息和价值观,对人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4.促进社交:群众文化以互动性和参与性为特点,通过社交媒体和线下活动促进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和交流。
5.思想启发:群众文化通过艺术表达和创造力激发人们的思考能力和创新思维,从而推动社会进步。
群众文化的发展和挑战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群众文化也在不断演变和发展。
然而,群众文化同样面临着一些挑战。
1.商业化倾向:随着群众文化的商业化,一些文化产品过于注重商业成功,而忽视了艺术性和文化内涵。
2.信息泛滥:互联网时代,大量信息迅速传播,其中包括了大量的娱乐内容,使得人们更难以筛选和选择适合自己的群众文化产品。
浅析大众文化的兴起与文化特征
浅析大众文化的兴起与文化特征【摘要】大众文化是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由市民社会的崛起而生产的,具有大规模传播和受众的文化形式。
大众文化的兴起受到现代工业化、城市化和媒体发展的推动,扮演着社会统一和社会认同的重要角色。
大众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随着电影、广播和电视等传媒的崛起,大众文化逐渐形成并迅速发展。
其特征包括流行性、大众化、娱乐化和商业化等。
大众文化对社会生活、价值观念和文化习俗都产生着深远影响,但也容易导致文化同质化和思维模式单一化。
未来,大众文化将继续与科技发展相互融合,呈现出更多元化、智能化和个性化的趋势。
我们既要认识到大众文化所带来的积极作用,也要警惕其可能的消极影响,同时关注其未来发展的方向和趋势。
【关键词】大众文化、定义、背景、重要性、起源、发展历程、特征、影响、未来发展、积极作用、消极影响、发展趋势1. 引言1.1 大众文化的定义大众文化是指流行于广大人群中的文化现象和符号,是一种由大众群体创造、接受和传播的文化形式。
在大众文化中,包含了通俗易懂、大众化的艺术作品、娱乐产品和消费品,如流行音乐、电影、电视剧、游戏等。
这些文化产品通常具有较高的普及性和受众覆盖面,能够快速地传播和影响社会。
大众文化旨在满足人们日常消费和娱乐的需求,为广大群众提供共同的文化体验和共同的语言。
它不仅具有普遍性和大众性,还具有易接受和易传播的特点,能够快速地融入人们的生活,并成为大众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大众文化是以大众为消费对象和创造者的文化形式,它反映了广大群众的审美观、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大众文化的兴起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和传播方式,引领着当代文化的发展方向。
研究和分析大众文化的定义和特征对于了解当代社会文化的发展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1.2 大众文化的背景大众文化的背景可以追溯到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剧,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工业生产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得大众文化逐渐兴起。
大众文化的名词解释
大众文化的名词解释大众文化是指在现代社会中广泛传播且为大多数人所接纳和参与的文化形式和娱乐活动。
它不同于高雅文化或次文化,而是从社会底层开始逐渐蔓延至上层社会,成为一种流行的文化现象。
大众文化无处不在,伴随着现代化的社会发展,已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如电影、音乐、电视剧、时尚、游戏等。
一、大众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大众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工业革命时期。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兴起,传媒技术的进步,使得大众传播和接收文化的能力大幅提升。
大规模的印刷和发行,以及影片和音乐的制作与传播,使原本只能被少数特权阶层所拥有和传承的文化,逐渐成为了大众所拥有和享受的对象。
二、大众文化的特征1. 普及性:大众文化具有普及性,可以被广大大众所接触和参与。
例如,电影院、音乐会这些大众化的文化活动,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观众,人们可以通过电视、电影院、网络等渠道轻松地接触到大量的文化产品。
2. 多样性:大众文化的多样性是其重要特征之一。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元素相互交融,在这种跨文化的环境下,大众文化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
例如,美国好莱坞电影、韩国韩流音乐、日本动漫等都成为了世界各地的大众文化的代表。
3. 娱乐性和消费性:大众文化以其丰富多彩的娱乐性和刺激性成为了人们休闲时娱乐的重要选择。
与传统的高雅文化相比,大众文化更注重娱乐效果,更能满足人们对于娱乐享受的需求。
同时,大众文化也成为了商业运作的重要领域,吸引了大量的商业资本投入。
三、大众文化的影响大众文化在塑造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审美观念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透过传媒技术影响人们的思维和行为,还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共同的文化语境和交流平台。
大众文化具有社会化的特点,通过媒体传播和互联网交流,形成了一个广泛的社区,人们通过分享和讨论自己喜欢的文化产品,形成了共同的文化认同。
另外,大众文化也促进了人们对于文化多元性的理解和接受。
随着大众文化的普及,人们越来越容易接触到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文化产品,从而增加了对于不同文化的包容性和理解力。
浅析大众文化的兴起与文化特征
浅析大众文化的兴起与文化特征大众文化的兴起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催生了新的经济体系和消费观念,一种面向大众、以娱乐为主的文化形态逐渐取代了传统的上层阶级文化。
随着电影、电视、广播、流行音乐等大众传媒的出现和普及,大众文化开始成为人们生活和娱乐的一部分。
今天的大众文化已经成为了一个国家或地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众文化具有如下特征:一、普及性强大众文化的特点是它是娱乐商品化的文化形态,只有得到大规模消费才能实现其经济价值。
大众文化的制作和推广都是面向公众的,因而具有普及性强的特点。
例如,电影、电视、流行音乐等大众传媒的受众面非常广泛,覆盖面几乎是整个社会。
二、流行性强大众文化的流行性是其又一个特点。
因为大众文化是面向大众的文化形态,所以必须要流行才能吸引大众的眼球和资金,实现其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三、娱乐性强大众文化的主要特点是以娱乐为主,它的商品为观众提供的是娱乐、消遣、放松等功能。
大众文化的产品,比如电影、电视、漫画、流行音乐等,都是为人们提供娱乐乐趣而精心设计的。
四、商业化特征大众文化的生产和流通都是以商业化为特征的。
因为大众文化的产品需要大规模生产,并通过市场进行销售,这形成了一条非常完整的商业链条。
五、文化批判大众文化的兴起同时也引起了一些文化批判。
一方面,由于大众文化的生产和流通都是以商业化为特征的,而商业利益和文化价值往往是对立的。
生产和流通渠道的掌握者只关心商品本身的销量和利润,而忽视了文化的内涵和经典的传承。
同时,大众文化向往人们消费更加浅显、表面化的东西,这也导致了人们文化素养的下降,影响了国民的文化品位。
六、文化多元化大众文化的兴起虽然一定程度上缩小了不同阶层、不同地域文化的差异,但同时也加速了文化多元化的趋势。
因为大众文化的生产和流通使得文化产品得以迅速传播,人们接受了更多的文化元素,从而形成了更加多样化的文化消费群体。
大众文化的特点
1. 商品性即它伴随着文化产品大量生产和大量销售,大众文化活动属于一种伴随商品买卖大众文化通论关系的消费行为;2. 通俗性即大众文化不是特定阶层的文化,而是为社会上散在的众多“一般个人”的文化;3. 流行性即大众文化是一种时尚文化,呈忽起忽落的变化趋势;4. 娱乐性大众文化文本无论其结局是悲是喜,总是最求广义上的愉悦效果,使公众的消费、休闲或娱乐渴望获得轻松的满足。
5. 依赖性即大众文化主要是在大众传媒的引导下发生、发展和变化的,没有大众传媒,也就没有大众文化。
在这个意义上,大众文化也是一种传媒文化。
6. 大众媒介性即大众文化以大众媒介为主要传播媒介,具有这种媒介所规定的特点。
大众媒介,通常包括机械印刷媒介(报纸、杂志、书籍等)和电子媒介(广播、电影、电视、网络等)两大类。
7. 日常性与欣赏高雅文化带有更多的个体精神性不同,公众对于街头广告、电视剧、流行音乐、时装、畅销书等大众文化的接受,是在日常生活的世俗环境中进行的。
8. 类型性编辑本段大众文化理论大众文化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美国哲学家奥尔特加《民众的反抗》一书中。
主要指大众文化的和谐价值的是一地区、一社团、一个国家中新近涌现的,被大众所信奉、接受的文化。
罗森贝格认为大众文化的不足之处是单调、平淡、庸俗,以及容易在富裕生活中产生的诱惑和孤独感。
大众文化往往通过大众化媒体(网络、电视、报纸、杂志等)来传播和表现,尽管这种文化暂时克服了人们在现实中的茫然和孤独感以及生存的危机感,但它也很可能大大降低了人类文化的真正标准,从而在长远的历史中加深人们的异化。
大众文化理论滋养的土壤是现代工业社会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伴随高科技生产而呈现纷繁的物质文化消费。
文化消费是现象,不是文化本身;文化是精神产品,不是具体的物质。
工业化生产解决的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要,即提供丰富的生活物质,文化解决的是人类生存的高级需求,即精神提升和美的建构,亦即人类如何实现自身价值、发掘自身潜力、实现对人性的终极关怀。
浅析大众文化的兴起与文化特征
浅析大众文化的兴起与文化特征大众文化是指一种社会现象,即大规模生产、消费和传播的文化。
它兴起于20世纪初的欧美工业化社会,随着大规模媒体的发展而愈发普及和强大起来。
在这个进程中,大众文化产生了一些独特的文化特征。
大众文化具有大众性。
大众文化通过大规模的生产和消费满足了广大群众的文化需求。
随着工业革命和商业化的进程,大规模媒体的出现使得文化产品能够以更低的成本生产和更广泛的方式传播,从而使大众能够普遍接触到不同类型的文化产品。
这些产品如电影、电视剧、音乐、杂志等,吸引了大量的观众和听众,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文化消费市场。
大众文化具有商业性。
商业化是大众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
大众文化产品通常是以盈利为目的的,商业化操作着对文化产品的生产和传播。
大量投资者和企业看到了大众文化市场的潜在商机,开始投身于电影、音乐、出版等领域。
他们通过市场调查和分析来研究群众的需求,推出符合市场口味的产品,利用广告和宣传手段来推广产品,从而实现了经济效益。
大众文化具有流行性和娱乐性。
流行性是大众文化的一种特征,即文化产品能够很快地在社会上产生影响并受到广大群众的追捧。
这是因为大众文化产品通常追求新颖和刺激,容易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并在社交媒体等平台上迅速传播。
大众文化产品大多以娱乐为主要目的,注重娱乐和消遣。
它们往往采用通俗易懂的表达形式,以轻松、幽默或刺激的方式引起观众的兴趣和共鸣。
大众文化还具有多样性和包容性。
随着全球化和多元文化的发展,大众文化中涌现出各种样式,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
无论是不同国家、不同背景的文化,还是不同群体、不同阶层的文化都能在大众文化中找到自己的表达方式。
大众文化通过吸纳和融合不同文化元素,促进了文化的多样性和交流,让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包容其他文化。
大众文化导论(第三版) 王一川 第一章 大众文化概述
第五,娱乐性。大众文化文本无论其结局 是悲或喜,总是追求广义上的娱乐效果, 使公众的消费、休闲或娱乐渴望获得轻 松的满足。
■ 第六,双向互动性。由于主要依托以国 际互联网为核心的现代大众传媒平台去 传播,即有电影、电视等传统媒体平台, 又有国际互联网、移动网络及相应的博 客、微博和微信等新兴媒体平台,越来 越多的大众文化作品往往可以实现传者 与受者之间的双向互动传播了。
■ 第四,媒介含有价值和观点,有内容性原 则;
■ 第五,多数媒介讯息被组织旨在获利或获 权,有动机原则。
■ 这五个核心概念或原则都旨在以专业化的 媒介研究概念系统去承担公众的媒介素养 教育的任务。
■ 把这五个原则引入大众文化素养研究, 也可以照此推论说,大众文化同大众媒 体的本性一样,就该是运用大众媒介手 段取感染和吸引公众并且从中获利。
❏ 大众文化与民间文化不同。 ❏ 大众文化与高雅文化不同。 ❏ 大众文化与通常所谓通俗文化也不能
完全等同。
大众文化在文化中的位置:
➢主导文化 以群体整合、秩序安定和伦理
和睦等为传播核心的文化过程。
➢高雅文化 满足占人口少数的知识界的理
性沉思、社会关怀和个性探索旨趣的文化 过程。
➢大众文化 满足普通市民的日常感性愉悦
第二,商品性。这是指大众文化具有由文化 产业制作的供公众消费的商品属性。
■ 第三,流行性。一种大众文化文本在开初 总是善于吸收高雅文化文本和民间文化文 本等的某些特点,创造出原创性新模式, 随即迅速地通过批量化生产而流行,在一 定时段的一定公众群体中风行开来,形成 时尚潮流。
第四,类型性。 在一部电影剧本或电视机 剧本中,好人与坏人、情人与情敌、由 顺境转逆境或相反等故事,都是按大致 固定的种类或类属的规模去打造的,从 而有武打、言情、警匪、伦理、体育等 众多类型片、类型剧。
大众文化的特点
中国的大众文化崛起于20世纪后半叶。
它伴随着改革开放春风的吹拂而觉醒,植根于市场经济的沃土而成长,在短短的不到20年的时间里,便当代科学精神,从而使自身呈现出一种科学化发展方向。
否则,就有可能是虚妄和病态的,甚至有可能误入歧途。
国际化发展方向 21世纪是全球经济文化一体化的世纪,每一个国家和民族要保持生机、活力和先进性,都必须与整个世界保持全面开放、充分交流状态,广泛、及时地学习和吸收一切优秀的文化成果,与国际文化主潮流相接轨、与国际文化新进展相协同。
具体到最贴近百姓生活、最能影响民众精神的大众文化来说,它要有效地发挥引导大众追求、促进大众发展的积极作用,同样需要通过广泛及时地吸收和借鉴国外的有益文化成果来丰富自己的文化内容和创新其表现形式。
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和水准,这样才能更好地做到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民族化发展方向 大众文化在当代中国的发展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中断,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
植根于民族传统文化土壤、反映民族文化思想、体现民族文化风格、优化民族文化人格和展示民族文化精华,这是确立中华民族的国际文化地位的基本要求和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最先进民族之林的基本方略,也应当是21世纪中国大众文化发展的基本方向。
“快餐”式大众文化是传媒低俗化的文化根源2010年第14期传媒低俗化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大众传播市场化、娱乐化蓬勃兴起的变异现象,主要是指大众传媒在传播活动中放弃自身社会责任、片面迎合部分受众低级趣味和需要,如炒作明星绯闻、迎合猎奇心理、注重感官刺激、渲染暴力色情等不良倾向。
其主要表现:一是在内容上以“窥私”姿态、猎奇心理观照世界,将凶杀、暴力、色情甚至是封建迷信、人类灾难等信息还原、放大,将重点放在花边新闻、犯罪和暴力事件、公众人物隐私等方面,不仅“星、腥、性”等各种低俗场景出现在新闻媒体上,而且“冷血新闻”、“恶搞新闻”、“炒作新闻”频现;二是在表现形式上过分强调故事性、趣味性,标题设置极具煽情化,版面处理追求视觉冲击,走新闻故事化、戏剧化的道路,感情因素和细节被大肆渲染,甚至以色情画面、挑逗性动作和粗俗肉麻的语言来迎合低级趣味。
浅析大众文化的兴起与文化特征
浅析大众文化的兴起与文化特征
随着现代化的迅速发展,大众文化的兴起成为了一种现象性的存在。
大众文化可定义为主流文化,它反映了社会主流、大众普遍接受的价值观和文化表现形式。
随着传媒技术特别是电影、电视、网络等的发展,大众文化进入了一个百花齐放的时代,同时也伴随着一些文化特征的出现。
首先,大众文化的内容大多数是娱乐导向。
这是因为在现代社会中,人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压力和挑战,需要寻求某种方式来放松和娱乐自己。
在这种情况下,电影、电视、音乐、游戏等娱乐形式成为了人们主要的逃避现实和娱乐方式,而这些娱乐形式往往具备易于消费、简单易懂、内容短平快等特点,能够满足人们简单快速的需求。
其次,大众文化的表现形式具有普及性和大众化。
这是因为在当代社会中,信息传播和交流的速度飞快,人们的文化消费需求越来越高。
同时,人们的文化素质和接受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此外,许多传媒工具的发展使得更多的信息和文化内容能够普及到更广泛的受众群体之中。
第三,大众文化具有融合和创新性。
随着不同文化之间的交融和互动,大众文化融合了许多来自不同文化的元素,创造了更加多元化、开放和包容的文化形态。
同时,大众文化也在不断地创新和变革,通过吸收新的元素和注入创新的因素,使得其具备了更加崭新的面貌和更加深远的影响力。
综上所述,大众文化的兴起及其特征是现代传媒技术和文化交流与融合的产物。
在大众文化的表现形式和文化特征中,娱乐导向、大众化、融合创新、商业化等成为了其最突出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这些特点的兴起让大众文化成为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深刻地影响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和文化生态。
大众文化的特征及成因
大众文化的特征及成因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大众文化已经越来越深入人们的生活和思想之中。
大众文化是一种广泛受到社会各个阶层的接受和喜爱的文化现象,对我们的社会和人类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和作用。
本文将探讨大众文化的特征及成因。
一、大众文化的特征1、广泛普及性:大众文化不针对某一特定的群体,它覆盖着整个社会的各个层面。
从一般文化娱乐到广告、宣传、音乐、电影、电视等方方面面的内容都能够成为大众文化的一部分。
2、低门槛性:大众文化具有很低的门槛性,任何人都可以接触和获得其中的娱乐和消费。
与高个性化的文化相比,大众文化更注重普及和消费性。
3、商业化:大众文化往往是以商业化的形式呈现的。
它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出来的产物,商业化的运营方式让它更加具有实用性和市场竞争力。
4、民众化:大众文化更符合人民的口味和需求,它代表了广大民众审美和文化需求的体现。
民众化的特点使每个人都能从中获得到属于自己的文化体验。
5、可塑性:大众文化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和独创性,它受到各种不同文化和艺术风格的影响,也会不段地催生出新的文化元素和娱乐形式。
二、大众文化的成因1、大众文化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
在当代社会中,消费者对娱乐和文化的需求早已变得更加多样化和广泛化,这就给市场经济营造了一个巨大的需求空间。
大众文化在商业市场中得以广泛流行和普及。
2、科技进步与媒介技术的快速发展也促进了大众文化的产生和传播。
随着互联网、电视、电影等大众媒介的广泛应用,大众文化开始从有限的文化圈子中不断向更广泛的社会群体拓展和渗透。
3、消费主义的崛起也推进了大众文化的发展。
在当代社会中,市场竞争几乎完全围绕着消费活动展开,人们的消费行为也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现象。
消费主义的继续加强和发展为大众文化的繁荣提供了充足的市场条件。
4、社会分工的不断深化,使得大众文化的表现形式越来越多样化。
人们的生产与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它们之间的差异也促使了大众文化的多样性。
浅析大众文化的兴起与文化特征
浅析大众文化的兴起与文化特征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大众文化已成为当今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文化现象。
大众文化的兴起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影响了人们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
本文将从大众文化的起源和特征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大众文化的起源大众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的欧洲和美国。
当时,由于工业革命的兴起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大量的工人和农民涌入城市,形成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氛围。
在这种背景下,文化产业开始崛起,出现了各种娱乐形式,如音乐、电影、杂志、报纸等。
同时,大众传媒的出现也促进了大众文化的传播和普及。
1.娱乐至上大众文化的特征之一就是娱乐至上。
大众文化所涉及的娱乐形式包括电影、电视、音乐、游戏等,这些都是为了满足人们对于娱乐的需求而设计的。
这样的娱乐形式一般都是轻松、有趣且易于理解的,能够引起人们的兴趣和共鸣。
例如,电影中的商业片几乎都是由一些好莱坞大片组成,这些电影通常有很高的娱乐价值和制作质量。
2.商业化和消费主义大众文化是商业化的,也是消费主义的。
大众文化所涉及的内容往往是符合商业利益的,如商业广告、商品推销等。
大众文化不仅推动了市场经济的发展,也造就了一大批商业成功的文化明星。
消费主义也是大众文化的一种特征,人们在受到大众文化的影响下,往往会因为“跟风”而购买相应的物品。
3.群众化大众文化是针对大众大众化的,特别是涉及到娱乐和消费。
大众文化的内容和方式通常是针对一般大众而设计的,无论是电影、音乐或节目,都要符合一定的大众化标准,这也是为了更好的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和共鸣。
总之,大众文化是当今社会中无法忽视的文化现象,具有娱乐至上、商业化和消费主义、群众化等特征。
大众文化的兴起不仅推动了文化产业的发展,也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人们应该深入思考大众文化带来的影响,对其进行适当地引导和控制,以避免出现负面影响。
大众文化的特点
大众文化的特点1、商品性即它伴随着文化产品大量生产和大量销售,大众文化活动属于一种伴随商品买卖关系的消费行为;2、通俗性即大众文化不是特定阶层的文化,而是为社会上散在的众多“一般个人”的文化;3、流行性即大众文化是一种时尚文化,呈忽起忽落的变化趋势;4、娱乐性大众文化文本无论其结局是悲是喜,总是最求广义上的愉悦效果,使公众的消费、休闲或娱乐渴望获得轻松的满足。
5、依赖性即大众文化主要是在大众传媒的引导下发生、发展和变化的,没有大众传媒,也就没有大众文化。
在这个意义上,大众文化也是一种传媒文化。
6、大众媒介性即大众文化以大众媒介为主要传播媒介,具有这种媒介所规定的特点。
大众媒介,通常包括机械印刷媒介(报纸、杂志、书籍等)和电子媒介(广播、电影、电视、网络等)两大类。
7、日常性与欣赏高雅文化带有更多的个体精神性不同,公众对于街头广告、电视剧、流行音乐、时装、畅销书等大众文化的接受,是在日常生活的世俗环境中进行的。
8、类型性大众文化理论大众文化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美国哲学家奥尔特加《民众的反抗》一书中。
主要指的是一地区、一社团、一个国家中新近涌现的,被大众所信奉、接受的文化。
罗森贝格认为大众文化的不足之处是单调、平淡、庸俗,以及容易在富裕生活中产生的诱惑和孤独感。
大众文化往往通过大众化媒体(网络、电视、报纸、杂志等)来传播和表现,尽管这种文化暂时克服了人们在现实中的茫然和孤独感以及生存的危机感,但它也很可能大大降低了人类文化的真正标准,从而在长远的历史中加深人们的异化。
大众文化理论滋养的土壤是现代工业社会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伴随高科技生产而呈现纷繁的物质文化消费。
文化消费是现象,不是文化本身;文化是精神产品,不是具体的物质。
工业化生产解决的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要,即提供丰富的生活物质,文化解决的是人类生存的高级需求,即精神提升和美的建构,亦即人类如何实现自身价值、发掘自身潜力、实现对人性的终极关怀。
大众文化的倡导者显然忽略了这个简单的事实。
浅析大众文化的兴起与文化特征
浅析大众文化的兴起与文化特征大众文化的兴起与发展得益于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
大众文化的兴起源于现代社会的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极大的变革。
工业化的推动使得大众传媒得以快速发展,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介逐渐普及,信息传递的速度和范围大大加快。
城市化的进程也使得人口密集的城市成为文化交流的中心,各种文化元素相互碰撞、融合,形成了新的文化形态。
而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动也使得文化产品的生产和传播成本大大降低,文化产品变得更加平民化,人们更容易获得和参与文化活动。
这些因素共同促进了大众文化的兴起和发展。
大众文化的兴起受到了大众媒体的普及与传播的影响。
大众媒体的普及与传播是大众文化兴起的重要推手。
大众媒体以其强大的传播能力,将文化产品快速、广泛、深入地传播给了大众,推动了大众文化的形成。
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平台的迅速发展,使文化产品得以广泛传播,并且更加直观、形象地呈现给大众。
这种形式的传播方式,加速了文化产品的传播速度,使得大众文化得以快速形成和发展。
大众媒体的传播也使得文化产品变得更加大众化,大众更容易接触和消费到各种文化产品,使得大众文化得以广泛传播和接纳。
大众文化的形成也体现了一些明显的文化特征。
大众文化的多元化是其最显著的特征之一。
大众文化不再只是由少数权贵阶层所主宰,而是由更广大的群众所影响和参与。
大众文化呈现出极为丰富多样的面貌,包括文字、音乐、电影、节日庆典、游戏等各种形式的文化产品,且每种形式都呈现出了丰富多样的特色。
大众文化的商业化是其另一显著特征。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商品文化的兴起,大众文化产品越来越以商品形式存在并向市场推销。
商业化的大众文化产品更容易受到大众的喜爱和接受,且对社会经济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大众文化的娱乐性及审美性也是其显著特征之一。
大众文化产品往往娱乐性较强,易于引发大众的兴趣与情感共鸣。
大众文化也追求美感与审美情趣,致力于表现和满足大众的审美需求。
浅析大众文化的兴起与文化特征
浅析大众文化的兴起与文化特征【摘要】大众文化是一种广泛传播并深受社会大众喜爱的文化形式,具有重要的社会影响力。
本文从大众文化的定义和重要性入手,揭示了大众文化的兴起和发展历程。
通过分析大众文化的起源、传播途径、特征以及对社会的影响,深入探讨了大众文化对社会的重要意义和影响。
结合当前大众文化的现状和未来展望,展望了大众文化在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影响。
通过本文的分析,读者将更加深入了解大众文化的本质和重要性,了解大众文化在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为我们更好地认识和应对当下社会环境中的文化现象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思考。
【关键词】大众文化,定义,重要性,起源,传播途径,特征,影响,发展趋势,现状,未来展望1. 引言1.1 大众文化的定义大众文化是指在大众社会中广泛流行、普遍接受的一种文化形式。
它是以大多数人的口味和需求为导向,通过大规模传播和普及,影响和塑造着社会文化的一种文化现象。
大众文化具有普及性、娱乐性和商业性等特点,在现代社会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大众文化不仅反映了大众的审美趣味和生活方式,也反映了社会的价值观念和文化传统,是社会多元化和文化交流的产物。
大众文化是现代化社会的产物,它通过大众传媒、流行文化和市场经济等方式传播和延伸,成为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大众文化的兴起和发展,不仅推动了文化产业的发展和繁荣,也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大众文化的定义具有多重影响和意义,它是现代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2 大众文化的重要性大众文化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社会和个体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大众文化作为社会的一种文化形态,具有普遍性和广泛性,能够弥合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差异,促进社会的整合和稳定。
大众文化为人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消费品,满足了人们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文化消费需求,提高了人们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水平。
大众文化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为社会创造经济价值,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和繁荣。
浅析大众文化的兴起与文化特征
浅析大众文化的兴起与文化特征大众文化是指广泛流传、受到大众喜爱并具有普遍共鸣的文化形式和内容。
它是一种与大众生活密切关联的文化现象,其兴起与发展与现代化、城市化以及技术创新等因素息息相关。
大众文化具有多种文化特征,包括娱乐性、商业化、流动性和跨文化性等。
大众文化的兴起与发展源于现代化的社会条件和技术进步。
随着现代化的推进,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娱乐消遣的需求增加,而传统文化形式的限制与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
大众传媒的发展也为大众文化提供了广阔的传播渠道,使得大众能够更广泛地接触到各种文化形式。
电影、电视、广播、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出现,使得大众文化得以迅速传播和普及。
大众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娱乐性。
大众文化的主要目标是满足人们的娱乐需求,为人们提供轻松、愉快的消遣方式。
电影、音乐、综艺节目等都是大众文化的典型载体,它们的内容多样化、富有创新性,能够吸引大众的注意力和兴趣。
娱乐性是大众文化得以广泛流行和接受的主要原因之一。
另一个特征是商业化。
大众文化往往与商业利益紧密相连,商业资本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商业化使得大众文化具有了更广泛的传播渠道和更多的资源投入,使得大众文化产业不断壮大。
广告、商业推广、商品附加值等都成为大众文化产业重要的经济支撑点,商业资本的投入也带来了更多的文化创新和创作动力。
大众文化的流动性是其另一个显著特征。
大众文化与传统文化不同,它的消费和传播过程呈现出较高的流动性。
大众文化产品的特点在于易于传播和分享,使得人们可以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接触和参与。
大众文化产品的数字化、网络化以及社交媒体的发展,使得大众文化的流动性进一步增强,大众文化的观众、参与者和制作者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多样化群体。
大众文化具有跨文化性。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加深,人们能够接触到更多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大众文化产品。
大众文化产品的跨文化特征使得人们能够了解和体验不同文化的魅力,丰富了人们的文化体验和视野。
大众文化的特征
大众媒介性 商品性 流行性 类型性 娱乐性 日常性
“它是通俗的、短命的、消费性的、 廉价的、大批生产的、年轻的、诙 谐的、色情的、机智而有魅力的恢 弘壮举” ——理查德.汉密尔顿
一、大众媒介性
指大众文化以大众媒介为主要传播 媒介,具有大众传播媒介所规定的特点: 批量复制、信息量大、受众量大的特征。
大众媒介在大众文化中的作用表现
从接受者看:同样是在上述社会情境中,公众获得了
崭新的现代性启蒙,成为熟悉并喜爱现代大众文化, 的“受众”。
从传播方式看:大众媒介构成大众文化及其现代艺术
样式得已传播的物质传输渠道。在这个意义上,没有 大众媒介便没有大众文化以及现代艺术样式。
从表达特征看,大众媒介直接影响大众文化的意义传
出租车开出老远了,他才住嘴。嗓子眼儿发干,太阳穴蹦蹦 直跳。张四民去世以来,下岗以来、吃醋以来,一切一切的憋 闷都随着这通胡说八道吐出去了。天蓝了,云白了,走在大街 上两只脚一颠一颠的又飘起来了。
小说和影视作品表达的不同
小说:表达下层通过言语优势获得精神 胜利,与现实的生存困境形成反讽,刻 画沉重的“幸福”,充满“黑色幽默”。 影视:更追求视听的愉悦、贫嘴的快感 和幸福感,内容更通俗,以明星制造喜 剧效果。“解构”原著的严肃性和思考 意义。
冰川纪过去了,
为什么到处都是冰凌?
好望角发现了, 为什么死海里千帆相竞?
我来到这个世界上, 只带着纸、绳索和身影, 为了在审判前, 宣读那些被判决的声音。 告诉你吧,世界 我--不--相--信!
纵使你脚下有一千名挑战者, 那就把我算作第一千零一名。 我不相信天是蓝的, 我不相信雷的回声, 我不相信梦是假的, 我不相信死无报应。
浅析大众文化的兴起与文化特征
浅析大众文化的兴起与文化特征大众文化是指在现代大规模传播媒介的影响下,形成的一种普遍并受到广泛接受的文化现象。
它的兴起与发展,标志着现代社会的进步和变迁。
下面将从大众文化的兴起原因和其文化特征两个方面进行浅析。
大众文化的兴起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工业革命的兴起带动了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的发展,大大促进了商品的生产和流通。
大众化的商品消费成为现代社会的主流,促使了大众文化的兴起。
传媒的普及和发展,如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介的兴起,快速传播大量信息和文化产品,加速了大众文化的流行和普及。
社会分工的细化和多样化,导致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的空闲时间增多,因而需要一种文化形式来填补这些空闲时间,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大众文化具有以下几个典型的特征。
大众文化追求普及性和娱乐性。
它注重广大群众的需求和接受程度,追求通俗易懂的表达方式,以丰富人们的休闲娱乐生活。
大众文化具有大量的产业链和商业模式。
从文化制作、创意设计、制作加工、销售分发等各个环节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产业链,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效益。
大众文化具有强大的社会影响力。
它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传媒手段的快速传播,塑造了社会的价值观念、审美标准和生活方式,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大众文化强调创新和多元化。
随着社会的变迁和技术的进步,大众文化需要不断创新和更新,以适应人们的需求和变化的社会环境。
大众文化的兴起与发展不仅是现代社会进步和变迁的标志,也是人们精神需求的一种满足方式。
大众文化以其普及性、娱乐性、商业性和社会影响力等特点,深深地影响和塑造了现代社会的面貌。
我们应该注重大众文化的倡导和发展,同时也要警惕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负面影响,积极引导大众文化的发展走向,促进其和谐与繁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大众传播媒介的特征:
人类的交流传播史:加拿大著名学者马歇尔.麦克卢汉《媒介通论 ——人体的延伸》: 16世纪以前的口头传播-16世纪到19世纪末的书 面和印刷传播-20世纪以来的电子媒介传播
现代机械复制技术给传播带来了革命性变化,有力地冲击了以 维护独特“灵韵”为宗旨的“传统”传播方式,而开创以大量 “复制”为标志的新的大众传播方式。
戴安娜车祸现场记者:“我们完全没有 责任,这只是生活游戏的一部分”
“后舍男生”
六、日常性
指公众对于大众文化的接受往往是 在日常生活环境中进行,接受过程 往往与日常生活交织在一起,以满 足日常生活兴趣。
理想浪漫想象——高雅文化
“如果”模式,中国文学常用的假设模式,用来表达 坚定和永恒。
汉乐府民歌《上邪》 席慕容《如果》 北岛《回答》 艾青《我爱这土地》
“可耻的不是娱乐,而是不让人们娱乐” “奇迹”、“非常心”的体验:“绝对**”、“非常
**”,英国伦敦的“镜子地牢”、球迷骚乱 “潇洒走一回”、 “过把瘾就死”、“今朝有酒今朝
醉,明朝没酒喝凉水”
王朔“玩”小说、周星弛“搞”笑、胡戈恶“搞”、 电影追求“幻灯片”化。
快乐无罪——玩得有文化、玩得有品位
与口头媒介和文字媒介相比,大众传播媒介具有传 播信息巨大和受众数量巨大的特征。
关于大众媒介的作用的观点 ✓ 加拿大学者英尼斯的“传播的偏斜”(bias of
communication)论 ——传播媒介对于知识的传播会出 现时间(媒介难以移动、复制)或空间(媒介易移动、 携带和复制)的偏斜,从而导致文化意义的偏斜(传 统与现代、精英与大众)。
如果把整个太平洋的 水倒出,也浇不熄我对 你的爱情的火焰。/
日常逻辑
我有一千万吗?没有。/ 所以我仍然没有房子。
我有翅膀吗?没有。/所 以我也没有办法飞。
整个太平洋的水全部倒得 出吗?不行。/所以我 并不爱你。
结论:
大众文化可以用现实的日常生活逻辑解构高雅 文化中的浪漫想象的理想逻辑,虽还原了生活的真 实,但消解了坚贞和挚爱的神圣。
“在美国年头儿不短了吧?学会刷盘子了么?美国人真不是东 西,老安排咱们中国人刷盘子。弄得全世界一提中国人,就想 刷盘子,一提刷盘子,就想到中国人。英文管中国叫瓷器,是 真的么?太孙子了!中文管美国叫美国,国就得了,还美!太 抬举他们了!你现在是美国人,你心里最清楚,那儿美吗?是 人呆的地方吗?他们叫咱们瓷器,咱们管美国叫盘子得了!”
第二节 大众文化的特征
大众媒介性
商品性
流行性 类型性 娱乐性 日常性
“它是通俗的、短命的、消费性的、 廉价的、大批生产的、年轻的、诙 谐的、色情的、机智而有魅力的恢 弘壮举” ——理查德.汉密尔顿
一、大众媒介性
指大众文化以大众媒介为主要传播 媒介,具有大众传播媒介所规定的特点: 批量复制、信息量大、受众量大的特征。
《一封家书》——歌词写作独白风潮。《咱老百姓》、 《祝你平安》、《常回家看看》
《老鼠爱大米》——曲调平缓、歌词简单清新的网络 歌曲。《两只蝴蝶》《猪之歌》《你是我的玫瑰花》 “旋律顺口溜着,制作DIY着,歌词爱着爱着”
台湾《非常男女》——电视交友节目。《今日有约》 (山东)、《相约星期六》(上海)、《玫瑰之约》 (湖南)
“对不起,车来了,再会!”
“我给您开门。上飞机小心点儿,上礼拜哥伦比亚刚掉下来一 架,人都烧焦了,跟木炭儿似的。到了美国多联系,得了爱滋 病什么的,你回来找我。我认识个老头儿,用药膏贴肚脐,什 么病都治……回纽约上街留点儿神,小心有人用子弹打你耳朵 眼儿,上帝保佑你,阿门了。保重!妈了个巴子的!”
讨论:照此逻辑,艾青和北岛的诗会被如何戏仿?
痞子蔡的逻辑又会被如何戏仿?
第一次亲密接触(轻舞飞扬)
理想逻辑
如果我还有一天寿 命,那天我要做你 女友。
如果我有翅膀,我 要从天堂上飞下来 看你。
日常逻辑
/我还有一天寿命 吗?没有/所以, 很可惜。我今生仍 然不是你的女友。
/我有翅膀吗?
没有。/所以,很
“对不起,我要去赶飞机了。”
“我送送你。以后别这么随便给人钱。你塞给我们云芳,我们云 芳都哭了,觉得受了侮辱。我知道你对不起她,心里有愧,想补 偿补偿,可是这点儿钱拿不出手呀。等您发了大财,拿出十万八 万的,用红带子扎上,单腿儿一跪,把它们当面交给云芳,不比 你现在藏着掖着的强?这点儿钱你留着回美国买汽油使吧,别瞎 耽误功夫了。赶明儿钱不够花了跟我说,我让云芳寄给你,咱就 甭客气了,谁跟谁呀?哪儿跟哪儿呀?你说是不是!”
所以,大众文化常常不简单指静态意义上的 作品,而是指包括作品在内的人的整个消费 行为和过程,商品与文化杂糅共存。
三、流行性
指大众文化在创造出一种模式之后, 往往迅速地通过批量化生产,在一 定时段的一定公众群体中风行开来, 形成时尚潮流。
1、流行风尚并非当今时代专利。
古已有之。只是在传统社会背景下(物质匮乏、传媒 有限),不能发动为大众共同参与的群体文化事件, 只局限于上流社会小众群体。
教室大话
曾经有一段真挚的感情摆在我的面前 我没有珍惜 等失去以后才追悔莫及 尘事间最大的痛苦莫过于此 如果上天再给我一次重来的机会 我会对她说一个字 呸
如果非要在此加个什么的话 那将是
呸呸呸
✓ 加拿大学者麦克卢汉 “媒介即讯息” (The medium
is the message)论——一种新媒介的出现总是意味 着人的能力获得一次新的延伸,从而总会带来传播内 容(讯息)的变化。
✓ 美国传播学者麦罗维茨的媒介即情境论——媒介的作
用取决于媒介所造成的信息情境(situation),这种信 息情境可以影响信息的传播,从而影响人的行为。
1978年“知识就是力量”——影视“图书馆情结” 1981年“美学热”——影视“红衬衫”“红裙子” 80年代“毛毛雨”——对刚性文化的反抗 1986年崔健《一无所有》——“愤青时代”反思文革 80年代中后期台湾校园民谣——“唱自己的歌”《听
泉》 《外婆的澎湖湾》《就要挥别》《兰花草》《童年》
大众媒介在大众文化中的作用表现
❖ 从接受者看:同样是在上述社会情境中,公众获得了
崭新的现代性启蒙,成为熟悉并喜爱现代大众文化, 的“受众”。
❖ 从传播方式看:大众媒介构成大众文化及其现代艺术
样式得已传播的物质传输渠道。在这个意义上,没有 大众媒介便没有大众文化以及现代艺术样式。
❖ 从表达特征看,大众媒介直接影响大众文化的意义传
冰川纪过去了, 为什么到处都是冰凌? 好望角发现了, 为什么死海里千帆相竞?
我来到这个世界上, 只带着纸、绳索和身影, 为了在审判前, 宣读那些被判决的声音。 告诉你吧,世界 我--不--相--信!
纵使你脚下有一千名挑战者, 那就把我算作第一千零一名。 我不相信天是蓝的, 我不相信雷的回声, 我不相信梦是假的, 我不相信死无报应。
汉乐府——
上邪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 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如果》
席慕容
然而 如果你愿意 四季可以安排得极为黯淡
我将
断落
我一无长物
永不再将你想起 除了在有些个
如果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看吧,在那镀金的天空中, 飘满了死者弯曲的倒影。
四、类型性
指大众文化按照固定模式和类型打造产 品,在作品内容、角色定位、事件情节 构思、场景设置、语言风格、视听效果
等方面流于套路化、公式化。
五、娱乐性
大众文化总是追求广义上的愉悦效 果,使公众的消费、休闲或娱乐渴 望获得满足。
快乐崇拜——娱乐成为生命质量的组成部分
麦克唐纳:“大众文化的花招很简单——就是想尽一 切办法让大伙儿高兴。
达。
不同媒介对同一个故事会有不同的表达特点
口传故事 印刷媒介 电视剧 网络
口语化、生动 追求雅俗共赏 投合休闲娱乐品位
简易明快、通俗、 无所顾忌
张大民和技术员在京伦饭店大堂见面的时候,离飞机起飞的 时间不多了。技术员接过装钱的信封,十分腼腆,脸胀得通红, 一边看表一边吞吞吐吐的不知要说什么。张大民没想到对方是 这种风格,正所谓见了熊人压不住火,一张嘴,嗓子眼儿蹿出 一只狗,汪汪汪汪,连他自己都不知道叫的是什么了。
如果海洋注定要决堤, 就让所有的苦水都注入我心中, 如果陆地注定要上升, 就让人类重新选择生存的峰顶。 新的转机和闪闪星斗, 正在缀满没有遮拦的天空。 那是五千年的象形文字, 那是未来人们凝视的眼睛。
第一次亲密接触(痞子蔡)
。/
如果我有翅膀,我就能 飞。/
3、大众媒介在大众文化中的作用
❖ 从社会情境看:大众媒介有力地参与营造了大众
文化得已生成并在其中发挥作用的社会“公共领 域”,形成公共话语空间。
❖ 从发送者看:正是在这个由大众媒介建构起来的
教育与舆论情境中,一批批痛感文化危机而渴望寻 求出路的文化人承受着强烈的现代性冲击,毅然决
然地从传统文人变成了现代艺术家 、传媒人士。
影视:更追求视听的愉悦、贫嘴的快感 和幸福感,内容更通俗,以明星制造喜 剧效果。“解构”原著的严肃性和思考 意义。
二、商品性
指大众文化具有商品的属性——由 文化产业机构制作、供公众消费、 以获取商业利润为最大目的。
表现
大众文化作品被商品化 个案:90年代“红色经典”热、闲适小品热 商品被文化包装 个案:商业环境、消费行为、过程等
1、大众传播(mass communication)——指职业的传播者使用
大众媒介,在广泛的传播对象中大量、迅速和连续地传播信息, 以便实施影响的过程。
大众传播媒介——(mass media of communication)指有组
织的传播者为实现一定目的面向广大受众进行信息符号的复制和 传播时所凭借的传播手段、工具、途径和渠道。也指大众传播得 已进行的专业机构和技术。通常包括两类:机械印刷媒介(如 报纸、书籍和杂志)和电子媒介(如广播、电影、电视和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