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中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的建议
关于加强中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的建议
关于加强中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的建议
众所周知,“先学后教”与“先教后学”分别是目前我国中学与小学课堂教
学的最大特点(本不该成为特点)。
因此,中学教师应把培养学生自学习惯与能力,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
中学教师有责任让学生明白这样的道理:只有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才能更快地适应中学学习。
为此提出以下六个小建议,
仅供参考。
一、自学习惯的养成
1、重视课前自学
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与课前3分钟进行自学,提出简明的自学要求,尽量以“问题式”的提示,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自学习惯;在课堂上,对于能
正确回答“自学问题”的学生,要进行恰当的课堂评价,以引导更多的学生养成
自学习惯;七年级学生尤其是农村中学的学生,其自学习惯养成的主要场所是课内而不是课外;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前短暂的时间,提出简单的自学要求,并进行课堂反馈与评价。
2、加强课堂自学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坚持“先学后教”的教学原则;要把问题的提出尽量用书面的形式直观地展示给学生;不论什么问题都要先面向全班学生而不是个别学
生明确地提出,并留足全体学生思考的时间,然后才能够指定个别学生回答;要不断引导学生,在听教师讲课之前、完成课堂练习之前,进行有针对性的课堂自学;教师要传授给学生自学题目内容、分析题意的要领。
3、关注课后自学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课后自学,用具体简单的“课后自学问题”来引导学生养。
加强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措施
加强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措施1. 多方面引导。
学校、家庭和社会应该齐心协力,共同引导初中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校可以开展行为规范教育、班级管理,家庭可以关注孩子的日常行为,社会可以提供资源和支持,共同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
2. 科学评价。
学校应该建立健全行为评价机制,对学生的良好行为给予肯定与表扬,对不良行为进行规范与批评。
同时,行为评价也应该体现多样性和个性化,避免成为机械的奖励与惩罚。
3. 互动交流。
学校应该开展多样化的交流活动,让学生们有机会互相交流、分享经验,从而增进彼此之间的理解和信任,促进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4. 规范引导。
学校应该向学生传达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以规范引导的方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同时,学校也应该加强师生之间的信任和沟通,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规范。
5. 实践培养。
学校应该加强生活教育的实践性,在真实的生活场景中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比如,学校可以组织社会服务活动、户外拓展训练等实践性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6. 温馨关怀。
学校、家庭和社会都应该给予初中生温馨关怀,让他们感受到关爱和支持,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和自尊心。
这也是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基础。
7. 督促跟踪。
学校应该建立良好的督促跟踪机制,对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行跟踪和反馈。
及时指正学生的不良行为,帮助学生更好地纠正错误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同时,也应该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让他们更有信心和动力坚持下去。
8. 培养自我管理能力。
学校应该帮助学生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让学生能够自我监督,自我约束。
比如,学校可以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生活技能课程等,在学生日常生活中培养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
9. 个性化教育。
基于不同个体的差异性,学校应该采取个性化的教育和指导,帮助不同的学生养成适合自己的良好行为习惯。
而不是一刀切、强化规范的教育。
10. 跨学科整合。
学校应该整合相关学科的教育资源,让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成为跨学科的教育内容。
如何帮助中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
如何帮助中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习惯是中学生取得学业成就的关键。
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能提高学习效率,还能培养学生的自律性和坚持力。
那么,有哪些方法可以帮助中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呢?从时间管理、学习环境、学习方法和自我激励四个方面,我们可以给予中学生以下指导。
一. 时间管理1. 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中学生需要合理安排每天的学习时间,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他们可以使用日历或学习计划表,将每天的学习任务和活动安排清楚,以确保时间被合理利用。
2. 划定专注学习的时间段专注学习的时间段是中学生获得最佳学习效果的关键。
他们应该选择在大脑最为清醒和专注的时间段进行学习,以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
同时,在这段时间内要避免手机、电视和其他与学习无关的干扰。
3. 合理安排休息时间适当的休息对于中学生的学习效果极其重要。
他们可以在每段学习时间后安排短暂的休息,通过放松和伸展身体来调整自己的状态。
这样一来,他们就可以更好地保持精力和专注度。
二. 学习环境1. 创建整洁的学习环境学习环境的整洁对于中学生的学习产生重要影响。
他们应该保持学习区域的整洁,并为自己提供一个安静、舒适和有秩序的学习环境。
这样的环境有助于提高中学生的学习效率和集中力。
2. 远离干扰因素中学生应尽量避免将学习环境设置在会引起干扰的地方,如电视机旁边或床上。
同时,他们还应当关闭或静音手机,并避免使用社交媒体等容易让人分心的工具。
3. 搭建学习工具和资料的组织系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工具和资料组织系统对于中学生的学习效果至关重要。
他们可以使用文件夹、笔记本和书架等工具,将学习材料有序地存放和整理,以方便随时查阅和使用。
三. 学习方法1. 制定学习目标中学生应该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从而激发学习的动力。
他们可以将学习目标分解成具体的任务,每个任务完成后,及时反思和调整学习计划。
2. 采用多种学习方法中学生可以探索并采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有些人喜欢阅读,有些人喜欢图表或彩色笔记。
如何帮助中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如何帮助中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一、引言中学生是学习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提高学业成绩、培养自律能力和全面发展。
本文将详细介绍如何帮助中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时间管理、目标设定、学习环境以及激励机制等方面提出有效的方法和建议。
二、时间管理1. 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中学生需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合理制定每天的学习计划。
建议将学习内容划分为小块,分配到每天的时间表中。
同时,要学会合理安排各科目的学习时间,保证每个科目都有足够的学习时间。
2. 培养有效的学习习惯通过培养中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定时复习、制定学习目标、合理分配时间等,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管理时间。
同时,鼓励中学生将学习时间分配得更加紧凑和集中,避免过度拖延和分心。
三、目标设定1. 设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对于中学生来说,设立明确的学习目标是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前提。
他们应当了解每个学期或每个学年的主要学习目标,并为之制定详细的计划和行动方案。
2. 分解长期目标长期目标的实现离不开每天的努力和积累。
因此,中学生需要将长期目标分解为短期、可操作的目标,逐步实现每个小目标,从而激励自己并保持学习的动力。
四、学习环境1. 提供安静且舒适的学习环境为中学生提供一个安静、整洁、明亮和舒适的学习环境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基础。
确保学习区域没有干扰因素,如电视、游戏机等,让学生能够专注于学习。
2. 提供必要的学习工具为中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工具,如书籍、文具、计算机等,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和积极性。
同时,鼓励他们保持学习环境的整洁和有序,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激励机制1. 设立奖励机制中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有适当的激励和奖励。
家长和老师可以制定奖励机制,根据学生的学习表现给予相应的奖励,如课外活动、小礼物等。
这样可以激励学生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努力。
2. 给予及时的正反馈及时给予学生学习上的正反馈,鼓励他们继续努力,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有效方法。
中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如何培养
中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如何培养中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1、认真听取别人讲话的习惯认真听取别人讲话是对讲话人的敬重,在听取别人讲话时眼睛要盯住对方,不随便打断别人的讲话,能够及时掌握别人发言的要点,对别人的发言作内心的分析与评价,并时时搭配以点头、微笑等神色,让讲话人自始至终都感觉到你在认真听他人讲话。
有不同看法要擅长和敢于与人沟通,态度诚恳、不卑不亢。
2、自动学习的习惯别人不督促能自动学习,一学习就要求本身赶忙进入状态,力求高效率的利用每一分钟学习时间。
要有心识地集中本身的注意力用于学习,并能坚持始终。
3及时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习惯要在规定的时间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把每个规定的学习时间分成若干时间段,依据学习内容,为每个时间段规定具体的学习任务,并要求本身必需在一个时间段内完成一个具体的学习任务。
这样做,可以减少乃至避开学习时走神或注意力涣散的情况,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还可以在完成每个具体学习任务后,产生一种成功的喜悦,使本身愉快地投稿到下一时间段的学习中去。
4、各学科全面发展,不偏科的习惯现代社会迫切需要的是发展全面的复合型人才,所以要求中学生要全面发展,不能偏科。
这就要求中学生对本身不喜爱的学科更要努力学习,在学习中不绝提愉快趣。
对不喜爱的学科或基础比较孱弱的学科,可以适当降低标准,依据本身的实际情况,确立经过努力完全可以实现的初期目标责任制、中期目标、远期目标,然后要求本身去完成。
这是克服偏科现象的有效方法。
5、预习的习惯课前预习可以提高课上学习效率,有助于培养自学本领。
预习时应对要学的内容,认真研读,理解并应用预习提示、查阅工具书或有关资料进行学习,对有关问题加以认真思考,把不懂的问题做好标记,以便课上有重点地去听、去学、去练。
6、认真听课的习惯上课时,老师不但用语言传递信息,还会用动作、神色传递信息,用眼神与学生沟通。
因此中学生上课必需盯着老师听,跟着老师想,调动全部感觉器官参加学习。
能否调动全部感觉器官学习,是学习效率高处与低处的关键性因素。
加强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措施
加强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措施加强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对于培养学生的自律、自觉、自强、自爱的品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下面是一些可以采取的措施:1. 身心健康教育:加强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教育,使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学校可以组织体育锻炼、课间操、校园运动会等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培养他们健康的生活方式。
2. 学校教育家长:学校与家长需要形成紧密合作的关系,共同加强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培养。
学校可以定期举办家长会,向家长介绍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提供育儿知识和技巧,帮助家长解决教育中的问题。
3. 校规校纪教育:制定明确的校规校纪,让学生知道学校对他们的期望和要求。
学校应该将校规校纪教育与学科教育相结合,教育学生遵守校规校纪的重要性,并给予相应的奖励和惩罚,让学生明白自己的行为会对自己和他人产生影响。
4.示范和引导:学校应该积极发挥教师的示范和引导作用,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
教师要严于律己,自己做到守时、守纪律、守规矩,以身作则,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5. 奖励和鼓励:学校应该建立奖励机制,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可以设立“优秀行为习惯奖”,每学期评选出一批优秀典范,给予物质或精神上的奖励,鼓励他们继续保持良好的行为习惯。
6. 社会实践教育: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志愿者活动等社会实践,让学生亲身体验到帮助他人的快乐和成就感。
通过社会实践,学生可以培养出乐于助人、团队协作、守纪守法等良好的行为习惯。
7. 规范惩戒措施:对于违反校规校纪的学生,学校应当采取适当的惩戒措施。
对于一些小错误和过失,应该采取温和的方法,教育学生,并给予补救和改正的机会,帮助他们纠正错误。
加强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措施
加强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措施初中生是处于青春期阶段的学生,他们的身心发展较快,思想观念易受外界影响而发生改变。
加强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至关重要。
下面是加强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一些措施:1. 指导角色模仿:作为初中生的老师和家长,应该成为他们的良好行为习惯的榜样。
通过自身的言行举止影响和指导学生,引导他们产生积极向上的行为模式。
2. 设立明确的规章制度:学校和班级应该制定一系列明确的规章制度,并在校园和教室中张贴宣传,向学生传达良好行为习惯的要求和标准。
制定一些激励措施,如荣誉榜、奖励制度等,激励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3. 强化正面教育: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课外活动和主题教育,引导学生了解和认同社会主流价值观念,提升他们的情操修养和道德观念。
学校可以开展德育讲座、主题班会、心灵鸡汤读书会等活动,激发学生对良好行为习惯的兴趣。
4. 采用错题本和学习档案:每个学生都可以建立一个个人的错题本和学习档案,用于记录自己的学习过程和问题。
老师和家长可以定期检查学生的错题本和学习档案,帮助他们做好复习和总结,并关注他们的学习态度和方法是否正确。
5. 鼓励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如义工活动、社区服务等,帮助他们认识社会的需要和自己的责任,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6. 加强班级管理:教师可以加强对班级的管理,建立良好的班级氛围和协作精神,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助。
通过定期组织班会、开展班级活动等方式,增强集体认同感和归属感,使学生积极参与到班级建设中去。
7. 进行家庭教育:家长应该关注孩子的行为习惯,并积极参与他们的教育。
建立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培养他们的自律能力和责任感。
家长可以制定合理的家庭作业时间表,培养孩子的学习计划和时间管理能力。
8. 多角度引导:在教育过程中,要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灵活运用各种教育手段和方法,如情景模拟、讨论互动、案例分析等,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帮助他们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中学生如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中学生如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中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它不仅有助于提高学习效果,还能培养他们的自律和责任心。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探讨中学生如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提供一些建议和方法。
1. 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基础是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
中学生应该在每天安排足够的时间用于学习,合理分配时间,可以有效地完成任务并避免拖延。
他们可以使用学习日历或时间表来帮助规划学习时间,将时间分配给不同的科目或任务。
2. 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中学生应该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这有助于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有所依据。
目标应该具体、可量化,并且有明确的截止日期。
例如,他们可以设定每周完成一定数量的习题,或者在期末考试之前达到特定的分数。
设定目标可以激励学生更加努力地学习,并享受到达目标的成就感。
3. 创建适合学习的环境一个安静、整洁、舒适的学习环境对于良好的学习习惯至关重要。
中学生应该选择一个没有干扰和噪音的地方来进行学习。
他们可以选择一个专用的学习区域,摆放一张舒适的椅子和适当的学习用品。
此外,他们还可以确保有足够的光线和良好的空气流通。
4. 制定有效的学习方法良好的学习习惯与有效的学习方法密不可分。
中学生应该学会利用不同的学习方法和技巧来提高学习效果。
例如,他们可以采用主动学习的方法,如主动提问、总结笔记、复习等。
此外,他们还可以尝试利用图表、流程图和思维导图来整理和记忆知识。
5. 保持良好的时间管理中学生需要学会管理时间,合理分配各种学习和休息的活动。
他们可以使用番茄钟或其他时间管理工具来帮助他们集中精力学习,并在学习过程中保持高效率。
此外,他们还可以制定一个学习计划,按照计划进行学习,并设定适当的休息时间,以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和注意力。
6.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是中学生学习的基础,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提高阅读理解和学习能力至关重要。
中学生应该积极培养阅读的习惯,包括阅读各种类型的书籍、报纸、杂志和网络文章。
加强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措施
加强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措施要加强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首先需要建立一个全面的教育体系,从学校、家庭和社会多方面入手,共同努力引导和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措施:一、学校方面:1.制定并实施相关教育计划:学校应该制定出一套完整的行为习惯培养计划,通过系统性、有针对性的教育课程,引导学生明确什么是良好的行为习惯,如何养成这些习惯。
2.健全行为管理制度:学校应建立健全的行为管理制度,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
制定明确的行为规范,明确奖励措施和惩罚措施,让学生明白自己的行为会带来相应的后果。
3.强化班主任工作:班主任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指导者,应增强班主任对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关注和指导,及时发现学生的不良行为,并开展个性化指导。
4.举办主题教育活动:学校可以举办一些主题活动,如“文明礼仪周”、“廉洁文化节”等,通过这些活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家庭方面:1.家长参与教育:家长是孩子成长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应该积极参与孩子的行为养成教育。
建议家长关注孩子的行为习惯,及时纠正不良行为,给予适当的表扬和激励。
2.建立家庭教育规范:家庭应该建立起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规范,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孩子在家庭中得到正确的引导。
3.鼓励孩子参与社会实践:除了学校教育,家长还可以引导孩子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让孩子在实践中培养出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品德修养。
三、社会方面:1.打造和谐社会环境:社会是孩子成长的大舞台,社会环境的和谐与否会直接影响孩子的行为习惯养成。
建议社会各界共同努力,营造一个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的社会环境。
2.加强公共教育宣传:社会各界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公共教育宣传,宣传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引导广大中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建立完善的社会支持体系:社会可以建立起一套完善的支持体系,对有问题的学生进行个性化辅导和帮助,帮助他们更好地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加强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措施
加强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措施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最为关键的阶段,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他们的成长至关重要。
为了帮助初中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建立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家庭是孩子最主要的教育场所,家长要明确自己的教育目标,注重培养孩子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
2. 制定明确的规则和制度:在家庭和学校中,都应该制定明确的规则和制度,规范初中生的行为。
这些规则和制度应该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执行性,并与初中生的实际情况相适应。
3. 培养自律意识:自律是良好行为习惯的基础。
家长和老师可以通过给予小奖励、设立目标、培养兴趣等方式,帮助初中生培养自律意识,自觉遵守规则。
4. 强化奖励机制:建立一套完善的奖励机制,根据初中生的行为表现给予及时、公正的奖励。
可以是物质的奖励,也可以是口头的表扬,通过正向激励,增强初中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动力。
5. 建立良好的角色模型:模仿是初中生学习行为习惯的一种重要方式。
家长和老师要成为初中生的良好角色模型,以身作则,做出好的示范,引导他们学习正直、守纪守法等良好行为习惯。
6. 提供正确的启发式教育:启发式教育是以引导和引发思考为基础的教育方式。
教师可以通过给予初中生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他们思考并得出正确的结论,从而培养他们的良好行为习惯。
7. 加强社会实践教育:社会实践是培养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组织参观社会机构、社区服务、参与公益活动等方式,让初中生亲身体验社会的变化和需要,在实践中学会关爱他人、尊重他人等良好行为习惯。
8. 注重心理健康教育:良好的心理健康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基础。
学校需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初中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他们积极向上、自信自爱的心态,从而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9. 强化班级管理:班级是初中生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环境。
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应该加强班级管理,规范学生的行为,加强班级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营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氛围。
加强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措施
加强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措施初中生是处于青春期发育阶段的学生,他们的身心发展处于一个敏感而脆弱的时期,很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
加强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尤为重要。
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对他们的学习、生活有着积极的影响,更能够为他们的人格养成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探讨加强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措施。
一、加强学校的德育教育学校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重要场所,加强学校的德育教育至关重要。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相关的主题班会、德育讲座、德育活动等形式,向学生宣传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主题班会上可以邀请学生分享身边的优秀榜样,让学生学习他们的优秀行为习惯,激励学生努力改正自己的不良行为;在德育讲座中可以邀请专家学者给学生讲解行为习惯养成的原理和方法,增强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二、建立和完善家校协作机制家庭是学生成长的第一所学校,在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家庭和学校应建立和完善家校协作机制,共同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家长会,向家长传达学校的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理念和方法,并征求家长对学生行为习惯的意见和建议;家长也应重视学生的行为习惯,和学校保持密切的联系,共同关心和引导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
只有学校和家庭通力合作,才能最大程度地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三、加强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首先需要学生具备自我管理的能力。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学生自治活动、班级管理工作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可以让学生参与学校的管理工作,让他们深刻体会到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还可以通过班级管理工作,让学生参与班级规章制度的制定和执行,培养他们的自我约束和管理能力。
在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过程中,学校和家长应给予学生足够的支持和指导,引导他们正确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建立激励机制,引导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学生在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过程中,需要及时得到一些积极的激励和肯定,以引导学生自觉地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初中如何培养好的学习习惯
初中如何培养好的学习习惯1.重视规划和时间管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要重视规划和时间管理。
学生可以制定一个学习计划表,将每天的学习任务和时间分配合理安排。
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不拖延和浪费时间。
2.坚持每天复习学习是需要持续努力的过程,坚持每天复习是培养好学习习惯的关键。
通过每天复习,可以巩固所学内容,避免知识的遗忘。
同时,每天复习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3.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是拓展知识、提升语言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尤为重要。
学生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书籍进行阅读,如小说、历史书籍、科普读物等,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和阅读广度。
4.做好笔记和整理在学习过程中,做好笔记和整理也是培养好学习习惯的一项重要内容。
学生应当及时记录重要知识点和关键概念,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在整理方面,学生可以将学习材料进行分类整理,建立起良好的知识框架。
5.积极参与讨论和互动积极参与讨论和互动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
通过与同学们的交流和讨论,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并且可以从其他人的观点中获得新的启发和思考。
6.制定目标和奖励机制制定学习目标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明确自己的学习方向和努力方向。
同时,为了激励自己坚持学习,可以设定一些小的奖励机制,如完成学习任务后可以给自己一些奖励,使学习变得更有动力和意义。
7.良好的作息时间和充足的睡眠良好的作息时间和充足的睡眠对于学习习惯的培养至关重要。
学生应当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合理安排睡眠时间,确保充足的休息和精力。
只有身体健康、精神饱满,才能更好地专注于学习。
8.寻求帮助和解决问题学习过程中难免会遇到问题和困惑,此时学生应当积极寻求帮助和解决问题。
可以向老师请教,与同学们讨论,或者寻找其他资源,以解决学习中的困难。
勇于提问和解决问题是培养好学习习惯的重要环节。
9.锻炼身体和保持健康身体健康是学习的基础,因此,培养好学习习惯也需要注意锻炼身体和保持健康。
中学生如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中学生如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中学生是学习的关键时期,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成绩。
为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中学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制定学习计划制定学习计划是中学生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一步。
中学生应该根据自己的特点和课程安排制定学习计划,确保学习的有序性和高效性。
制定学习计划时,中学生应该考虑自己的学习方法,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例如使用笔记本、制定复习计划等。
2. 注重课堂笔记课堂笔记是中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方式,也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手段。
在课堂上,中学生应该认真听讲,及时记录笔记,帮助自己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在日常生活中,中学生应该及时复习课堂笔记,巩固知识。
3. 做好作业作业是中学生的基本任务之一,也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方式。
中学生应该认真完成作业,做到按时完成、认真复习,不要敷衍。
完成作业时,中学生应该注重思考,理解自己的错误和不足,及时纠正。
4. 多做练习练习是中学生掌握知识的重要方式,也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手段。
中学生应该多做练习,不仅可以帮助自己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还可以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
5. 培养阅读习惯阅读是中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方式,也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手段。
中学生应该多读书,培养自己的阅读兴趣和习惯,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
6. 认真复习复习是中学生掌握知识的重要方式,也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手段。
中学生应该认真复习,巩固知识,查漏补缺,不要遗漏重点。
7. 培养良好的作息习惯良好的作息习惯可以帮助中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成绩。
中学生应该养成早睡早起、合理作息的好习惯,有计划地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8. 拒绝手机等电子产品中学生应该拒绝手机等电子产品,以免影响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中学生应该理性使用电子产品,适当放松,不要沉迷。
以上是中学生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几点建议,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如何帮助中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如何帮助中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习惯对于中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它能够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思维方式和未来发展。
因此,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六个方面介绍如何帮助中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制定明确的学习计划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制定明确的学习计划为基础。
学生可以根据课程表和自身情况,制定每天的学习时间表,合理安排学习和休息时间。
这样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规律,提高学习效率。
二、培养良好的时间管理能力中学生经常需要同时应对多科目的学习任务,因此,良好的时间管理能力非常关键。
学生应当养成合理安排时间、有目标地完成任务的习惯。
他们可以使用时间管理工具,如番茄钟,来帮助自己专注于学习任务,提高学习效果。
三、保持良好的学习环境良好的学习环境有助于中学生集中精力学习。
学生应该选择一个安静、明亮、整洁的学习空间,远离干扰因素,如电视、手机和游戏机。
此外,家长和老师也应该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给予学生必要的支持和鼓励。
四、培养自我激励的能力中学生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需要有自我激励的能力。
学生可以设定适当的目标,并设法激励自己去实现这些目标。
例如,他们可以通过奖励自己的方式,鼓励自己在学习上取得好成绩。
同时,学生还应该学会从错误中吸取教训,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
五、提高学习技巧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建立在良好的学习技巧基础上。
中学生可以通过提高记忆力、阅读技巧和思维能力来提高学习效果。
例如,他们可以运用各种记忆方法,如归类法、联想法等,帮助自己记忆知识点。
此外,他们还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取学习资料,如图书、互联网等,扩大知识面。
六、保持身心健康良好的学习习惯与身心健康密切相关。
中学生应该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和合理的饮食习惯。
他们可以通过参加体育锻炼、做适量的伸展运动等来保持身体健康。
同时,他们还应该学会放松自己,通过听音乐、阅读书籍等方式缓解学习压力。
综上所述,帮助中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过程。
初三学习中的学习习惯培养建议
初三学习中的学习习惯培养建议随着初中学生学习内容的增多和难度的提升,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他们来说至关重要。
好的学习习惯不仅可以提高学业成绩,还能帮助他们更好地解决问题、管理时间和保持身心健康。
本文将就初三学习中的学习习惯培养提出一些建议。
一、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是培养学习习惯的第一步。
初三学生面临较多的学科和课业压力,合理的学习计划可以帮助他们分配时间、合理安排学习任务,减轻学习压力。
建议初三学生在每周开始时制定一个详细的学习计划,包括各科学习内容以及每日的学习时间安排。
同时,要学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适时休息,以保持学习的高效性。
二、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良好的作息习惯对学习效果至关重要。
建议初三学生每天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保证每晚7-8小时的睡眠。
充足的睡眠可以帮助学生恢复体力和大脑功能,提高记忆力和集中注意力的能力。
另外,规律的生活作息时间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
三、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是初三学生培养学习习惯的关键之一。
学生应该学会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不依赖于老师或家长的帮助。
建议初三学生在学习中注重理解思考而非死记硬背,提倡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和交流。
通过独立学习,他们可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主探究的能力,为高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合理安排学习环境学习环境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着重要影响。
建议初三学生在学习时选择一个相对安静、整洁、明亮的环境,远离噪音和干扰。
同时,应该保持桌面的整洁,为学习提供良好的心理环境。
另外,还可以通过一些轻柔的音乐或香薰等方式调节学习情绪,提高学习效果。
五、合理安排课外活动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不意味着只顾学习,适当的课外活动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很重要。
初三学生可以积极参加一些有益的兴趣班或社团活动,开展体育锻炼等活动。
这样不仅可以放松身心,减轻学习压力,还能培养社交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然而,要合理安排课外活动的时间,保证学习的主次分明。
通过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初三学生可以在学习中更好地适应和成长。
家长必读如何帮助中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
家长必读如何帮助中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中学阶段是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重要时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的学业发展和未来的成功至关重要。
作为家长,您可以在家庭环境中提供积极的学习氛围,引导和支持孩子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
以下是一些建议和实际执行方案,帮助您引导中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规律的作息时间良好的作息时间是保持高效学习习惯的基础。
在家庭中,设置一个统一的作息时间表,包括固定的起床时间、午餐时间、晚餐时间和睡觉时间。
家长应该注重孩子的充足休息,确保他们有足够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中。
执行方案:1. 建立作息时间表,包括起床、睡觉和进食时间。
2. 严格控制晚上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避免影响睡眠质量。
3. 在规定的时间完成作业,避免拖延。
二、合理的学习环境营造一个舒适、整洁、安静的学习环境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为孩子提供一个专用的学习空间,避免与其他娱乐活动或干扰源混淆。
执行方案:1. 为孩子提供一个专用的学习桌和椅子,有利于保持正确的坐姿。
2. 在学习区域设置书架,提供参考书籍和学习资料。
3. 确保学习环境安静,远离电视、音乐和其他娱乐干扰。
三、制定明确的学习计划学习计划是培养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
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制定每天、每周的学习计划,帮助他们分配好时间和任务,并设置可量化的目标。
执行方案:1. 建立一个学习日历或时间表,规划每天的学习任务和时间分配。
2. 目标明确,将大的学习目标分解为小的阶段性目标,帮助孩子逐步实现。
3. 鼓励孩子记录每次学习的成果和困难,及时调整学习计划。
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中学生学业发展的基石。
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养成纪律性、自律性和坚持性的学习习惯,以及良好的注意力和时间管理能力。
执行方案:1. 定期检查孩子的作业,提供指导和支持,并鼓励他们独立完成。
2. 鼓励孩子按时完成作业,不推迟或拖延。
3. 奖励孩子的努力和积极的学习行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家长如何帮助中学生建立学习良好习惯
家长如何帮助中学生建立学习良好习惯中学阶段是孩子学习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家长在这个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一些建设性的建议和实际执行方案,旨在帮助家长有效地帮助中学生建立学习良好习惯。
1. 制定明确的学习计划:-帮助中学生了解每天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并鼓励他们制定一个明确的学习计划,包括时间和任务安排。
-建议家长与孩子一起制定一个周计划,以便孩子可以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时间,平衡学习和娱乐活动。
2. 提供一个合适的学习环境:-为中学生提供一个清静、舒适、有序的学习环境,例如安排一个专门的学习区域,避免干扰和噪音。
-确保有充足的自然光照和良好的通风,这有助于提高学习效果和注意力集中。
3. 鼓励孩子做好时间管理:-教导中学生如何优化时间利用,让他们明白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
-帮助他们分解学习任务,设定目标,并设立适当的时间限制来激励效率,避免拖延。
4. 鼓励孩子保持健康生活习惯:-强调良好的睡眠习惯,确保中学生每晚都能获得充足的睡眠时间,提醒他们避免熬夜。
-鼓励中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和锻炼,保持身体健康,因为良好的身体状况有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
5. 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鼓励中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自我监督和评估,培养他们的自律能力。
-关注孩子的学习进展,及时表扬和奖励他们的努力和成就,以强化他们的学习动力。
6. 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互动模式:-定期与中学生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和困惑,共同解决问题。
-鼓励孩子提出问题并寻求帮助,给予积极的指导和支持。
实施这些建议可以帮助中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
对于家长来说,关键是理解每个中学生的个体差异,并根据孩子的需求和特点进行个性化的引导和支持。
同时,持续的鼓励和认可也是培养学习良好习惯的重要因素之一。
如何帮助初中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如何帮助初中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习惯对于初中生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可以有效地管理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并为将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介绍一些方法和建议,以帮助初中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制定明确的学习计划制定明确的学习计划是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第一步。
初中生应该对每个学期的课程和学习目标有清晰的了解,并根据此制定每日、每周和每月的学习计划。
这样一来,他们就可以有条不紊地安排时间,合理分配精力,提高学习效果。
二、建立适当的学习环境学习环境对于学习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家长和老师应该帮助初中生建立一个适合学习的环境。
首先,提供一个安静、整洁、明亮的学习空间,避免干扰和噪音。
其次,给予舒适的座椅和合适的学习工具,如书籍、文具等。
最后,保持学习环境的整洁和组织,培养良好的学习氛围。
三、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学习计划对于初中生的学习习惯培养至关重要。
根据每个学科的学习内容和复习时间,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
将学习内容划分为小块,每天安排适量的时间来学习和复习。
有计划地分配时间,可以帮助他们养成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学习习惯。
四、培养良好的时间管理能力初中生往往面临许多学习任务和业余活动,因此培养良好的时间管理能力尤为重要。
鼓励他们制定学习时间表,学会合理分配时间,避免拖延和浪费时间。
同时,要教给他们如何优先处理重要的学习任务,避免分散注意力和优先级倒置。
五、鼓励多样化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仅是指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还包括培养多样的学习方法。
鼓励初中生尝试不同的学习方式,如阅读、笔记、讲解、实践等。
通过多样化的学习方法,他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消化知识,培养更强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六、及时反馈和奖励机制给予初中生及时的反馈和奖励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有效方法。
及时反馈可以帮助他们总结和改进学习方法,奖励机制则可以激励他们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
家长和老师可以定期与他们沟通,了解他们的学习进展,并给予积极的评价和鼓励。
如何帮助中学生发展良好的学习习惯
如何帮助中学生发展良好的学习习惯中学生是处于学习阶段的重要群体,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他们的学业和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如何帮助中学生发展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明确学习目标良好的学习习惯建立在明确的学习目标之上。
中学生需要清楚知道每次学习的目标,比如完成某项作业、准备考试等。
家长和老师可以帮助中学生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并提供指导和支持。
二、合理规划学习时间中学生通常有多门课程需要学习,因此他们需要学会合理规划学习时间。
家长和老师可以与中学生一起制定学习时间表,明确每天的学习时间和任务安排。
同时,也要给予适当的休息时间,以保持学习的效率和动力。
三、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良好的学习环境对中学生的学习习惯具有重要影响。
家长和老师应该为中学生提供安静、舒适、整洁的学习环境,避免干扰和噪音。
同时,也可以鼓励中学生保持个人学习区域的整洁和有序。
四、培养有效的学习方法中学生需要掌握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比如提取重点、归纳总结、记忆技巧等。
家长和老师可以向中学生传授一些学习技巧,并帮助他们在实践中逐渐掌握和应用这些方法。
五、建立学习计划中学生可以通过建立学习计划来有效管理学习时间和任务。
家长和老师可以引导中学生将学习任务划分为小目标,并制定相应的计划和时间表。
这样可以帮助中学生更好地组织学习,提高效率和成果。
六、培养自律和坚持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培养自律和坚持。
家长和老师应该教育中学生要有规律的生活习惯,定期进行自我反省和总结,及时调整学习计划和方法。
同时,也要鼓励中学生坚持学习,面对困难时要保持积极的态度。
七、提供积极的反馈和奖励中学生在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过程中,需要积极的反馈和奖励。
家长和老师可以通过表扬、鼓励、奖励等方式,激励中学生持续努力和进步。
同时,也要指出中学生存在的不足和改进的空间,帮助他们不断成长和提高。
结语:通过以上措施,我们可以帮助中学生发展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对中学生的学业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更可以培养他们的自我管理和自学能力,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家长须知如何帮助中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家长须知如何帮助中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中学生取得成功的关键,家长在帮助他们塑造这些习惯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为了帮助家长更好地支持孩子的学习,以下是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和实际的执行方案。
1. 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提供一个安静、整洁的学习空间,远离干扰和娱乐设备。
- 鼓励孩子把学习空间和休息空间分开,使他们能够专注和充分放松。
2. 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 帮助孩子制定每天的学习计划,包括学习时间表和具体的任务。
- 鼓励孩子自主管理时间,学会有效地安排学习和休息。
3. 培养良好的自律性- 鼓励孩子遵守学习计划,并自觉完成任务。
- 引导孩子养成按时上床睡觉和早起的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
4. 建立有效的学习习惯- 强调重复学习的重要性,帮助孩子制定复习时间表,并培养定期复习的习惯。
- 鼓励孩子保持专注,采用主动学习的方法,如提问、总结和讲解给他人。
5. 建立积极的学习态度- 鼓励孩子对学习保持积极的态度,将学习视为发展个人潜力的机会。
- 赞扬孩子的努力和成就,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和学习动力。
6. 提供适当的支持和辅导- 定期与孩子交流学习进展,了解他们的困难和需要的支持。
- 和孩子一起制定解决问题的策略,并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7. 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 鼓励孩子多读书,并与他们一起分享阅读的乐趣。
- 建议孩子记录读书笔记、提出问题和进行讨论,以加深对所读内容的理解。
8. 注重孩子的身心健康- 鼓励孩子参加适合的体育运动和活动,保持身体健康。
- 提倡孩子培养其他爱好和兴趣,保持心理平衡和全面发展。
以上是帮助中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一些建议和实际执行方案。
家长在实施这些方案时,需要与孩子保持积极的沟通和合作,以便培养出更好的学习习惯。
同时,家长也应该根据孩子的个性和需求进行相应的调整和适应。
通过与家长的密切合作,中学生将更有可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取得更好的学习成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加强中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的建议
众所周知,“先学后教”与“先教后学”分别是目前我国中学与小学课堂教学的最大特点(本不该成为特点)。
因此,中学教师应把培养学生自学习惯与能力,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
中学教师有责任让学生明白这样的道理:只有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才能更快地适应中学学习。
为此提出以下六个小建议,仅供参考。
一、自学习惯的养成
1、重视课前自学
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与课前3分钟进行自学,提出简明的自学要求,尽量以“问题式”的提示,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自学习惯;在课堂上,对于能正确回答“自学问题”的学生,要进行恰当的课堂评价,以引导更多的学生养成自学习惯;七年级学生尤其是农村中学的学生,其自学习惯养成的主要场所是课内而不是课外;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前短暂的时间,提出简单的自学要求,并进行课堂反馈与评价。
2、加强课堂自学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坚持“先学后教”的教学原则;要把问题的提出尽量用书面的形式直观地展示给学生;不论什么问题都要先面向全班学生而不是个别学生明确地提出,并留足全体学生思考的时间,然后才能够指定个别学生回答;要不断引导学生,在听教师讲课之前、完成课堂练习之前,进行有针对性的课堂自学;教师要传授给学生自学题目内容、分析题意的要领。
3、关注课后自学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课后自学,用具体简单的“课后自学问题”来引导学生养
成先学后教的习惯。
换言之,要养成学生课后自学的习惯,只有把课后自学用具体的、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容易获得答案的问题来进行引导。
通俗地说,就是把课后自学题变成学生的家庭作业题。
二、听课习惯的养成
1、学会做课堂笔记
课堂笔记有两种:一是用专门的课堂听课笔记本做笔记;二是学生用笔在课文空白处做标记与批注。
用听课笔记本做笔记的好处是:学生可以合上书本专心听讲与记录;用课本做笔记的好处是:学生可以边听课边在课文上画着重号、波浪线、提问题、作注释、写感悟……,把听、读、写结合起来,做到五官并用。
2、学会提学习问题
提问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口头提问,二是文字提问。
口头提问是指学生在听课过程中向教师或学习小组同学提出自己的疑问;文字提问是指学生在听课过程中,用文字在笔记本或课文空白处提问。
教师要特别引导学生学会主动举手提问题,教师对主动举手提问的学生应进行简短的鼓励,以引导更多的学生举手提问。
3、学会记重要结论
新课改培训中有个别专家特别反对背诵记忆。
其实,任何学习都离不开记忆。
不要把引导学生背诵记忆都斥之为“死记硬背”。
教师一定要大力提倡背诵记忆,不用担心被扣上“传统教法”的帽子。
我认为,没有记忆的教学与学习,几乎是不可思议的。
没有知识的积累,任何能力都无从谈起;没有充满知识的脑袋,就没有充满智慧的大脑。
三、阅读习惯的养成
1、带着问题阅读
七年级学生思维特点仍以直观性、形象性思维为主。
教师要利用课堂时间养
成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的习惯。
必要时教师要为学生拟定阅读参考问题,让学生从根据“教师列的问题”与“书后练习题”读书,逐步过渡到学会在阅读中自己提出问题,学会带着问题读书,学会用问题来总结归纳学习内容。
2、带着五官阅读
“五官并用”对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作用已被科学研究所证实。
因此,教师要求学生在阅读时尽量多动用人体的各种感觉器官。
阅读时要动口——最好是嘴唇动而不必出声响;动手——重要内容用笔帮助记忆;动脑——用问题式、比较式、归纳式、图表式、顺口溜等多种形式把问题简化,把书读簿。
3、带着纸笔阅读
“带着纸笔读书”这一习惯是否养成,是衡量学生是否学会阅读的重要标志。
没有带笔的阅读,其效果比带笔阅读差得多。
科任教师要从第一节课开始,就要求学生带着纸笔阅读,并把这一要求作为本学科课堂听课的常规要求持之以恒,久而久之必有成效。
四、作业习惯的养成
这里所谓的“作业”从完成地方来说分两类:一是课堂练习,通常在课堂或学校中完成;二是家庭作业,一般在放学后的家庭中完成;从完成的时间来说可分为三类:课前作业、课堂作业与课后作业。
1、完成作业的程序
完成作业的程序可归纳为三步骤:认真看书——仔细审题——自我检查。
首先,学生在完成作业之前,一定要先认真看书:至少阅读一次全部课文、例题及课堂教学笔记,掌握解题规范与思路之后再动手完成作业;其次,学生在动手完成作业时,要仔细审题:养成认真阅读题目,仔细审题,全面领会题目已知条件(包括隐藏条件)的好习惯;作业完成之后,一定要自我检查:形成自己
检查作业的习惯,不断减少作业的差错,提高自我检查修改的能力。
2、完成作业的时限
教师要提高学生的两个意识:一是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的时效意识;二是完成作业后及时缴交作业的意识。
前者,建议学生在准备完成作业时先粗略预估需要的时间,争取在单位时间内完成或提前完成。
教师必要时可让学生把计时器放在面前,增强完成单位学习任务的时效意识;后者,要求学生做到作业及时完成,上午的课后作业争取中午完成;当天的作业争取当天完成,及时缴交作业,决不拖拉。
3、完成作业的规范
作业规范详见上述“书写习惯”。
教师同样要强调“三要三不要”:即作业的字迹要工整、大小要适中、空间安排要科学;不要抄习、不要粗心、不要涂改。
对于规范的作业教师要及时进行示范与表扬。
建议教师在处理学生作业时,要养成“先学生互批后教师批阅”的习惯,反对教师用一己之力批改作业,替代学生修改作业的错误做法,让学生养成互批作业、互对答案、及时订正的习惯。
这里特别强调的是,学生的互批、互对、订正之后,都要经过教师的最后再检查、再批改。
五、书写习惯的养成
1、工整是书写的第一规范
字迹工整、大小适中,是汉字书写规范的第一要素。
教师不可能把每位学生培养成书法家,但可以让每位学生书写一手规范的汉字。
这一诱人目标的实现,要靠全体课任教师的共同努力,决不是语文教师的责任。
为此,教师自己要从书写规范的粉笔字、水笔字开始,用自己良好的“文字形象”,去引导学生的书写规范。
2、规划安排是书写的要求
针对不少学生在作业与考试过程中存在的“答题缺乏规划安排”的现象,从七年级开始大力培养学生书写前先规划安排好版面,而后选择适中的字体大小的习惯。
这就要求教师要从板书的黑板空间科学安排入手,引导学生在作业与考试过程中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3、减少涂改是应试的需要
教师要从作业、考卷的批改中,不断提高学生对书写中涂改危害性的认识。
教师要告诉学生,涂改是考试中影响得分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展示书写工整、无涂改的作业本,退回涂改的作业本,在考试中加入卷面成绩等手段,减少书写涂改现象的发生。
六、互助习惯的养成
1、建立学习小组
在中小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学会利用学习小组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没有建立学生学习小组的教师,他们的教学将主要靠教师个人的力量;能够建立学生学习小组的教师,他们的教学目标主要靠学生集体的力量来实现。
2、有问题找同学
“有问题问老师”这是中国小学生从父母那里最常听到的话。
中学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有问题先问同学、后问老师”的好习惯。
这是个非常重要的学习观念,中学教师应在教学全过程加以重视与引导。
3、培养学科小先生
在班级授课制下,再小的班级,教师都无法同时满足全体学生的解疑需要。
因此,培养学科小先生,是教师实现班级授课制下的个性化教学的唯一出路。
要“实现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一目标,中学教师务必从七年级开始培养
学科小先生,用于课堂学习互助,为每位学生及时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这是树立学生学习信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减轻两极分化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