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广角——《集合》教学反思(含试卷)

合集下载

《数学广角——集合》教学反思

《数学广角——集合》教学反思

《数学广角——集合》教学反思《数学广角——集合》教学反思生本教育课堂教学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前置性学习,它是整节课的核心,要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生活经验合理的设计课前小研究。

本着简单、根本、开放的原则,设计出人人可做,人人会做,人人不同的课前小研究。

研究二就是把教材中的例题改成了更贴近生活的教师表扬学生,一方面抛出了问题,另一方面还表扬了很多表现好的学生,激励了学生。

而研究二的重点并不是让学生求出一共表扬了多少名同学这个结果,重点是推导的过程,是孩子们思维探究的过程,提示能不能用图、表或其他方式清楚的展示出来,就是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清楚的展示了出来。

果然,孩子们有的用文字表述,有的画图,有的做表,有的连线,方法多种多样,都用自己的方法把重复的人表示了出来,在此基础上全班又通过站队活动一起进行验证,选择出最直观、最清楚的方法给予肯定和表扬,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维恩图的表象从而真正达到图形、文本,算式的有效结合。

既沟通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间的联系,又让学生体会到图形、算式之间的联系,为建立数学模型搭建了很好的平台。

整个维恩图的发现,认识以及根据图解决问题都由学生自己一步步完成,不仅学习到知识,更多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收获了成功的体验,充分调动了学习积极性。

在学生汇报的时候,教师要适当注意引导,适时通过学生的汇报加深理解维恩图的意义,突破重难点。

在课堂上,为了突破难点,一味的强调了左边表示什么?右边表示什么?反而忽略了集合圈的意义,没有使学生的汇报得到更深层的提升,如果在学生的汇报后适时的追问一句为什么重复的人数有时是加上,有时是减去,让学生说清楚思路,巩固想法,整节课的重难点突破的会更好,学生的思路也会更清晰。

生本课堂中课前研究尤为重要,但是教师的适时点拨和引导也不能忽视,不仅要合理设计安排整节课,还要在学生汇报中能够及时出手,能够及时抓住关键点,才能更好的突破重难点,使学生的汇报得以提升。

今后的教学中我不仅要多潜下心钻研课前研究,还要静下心多思考学生的想法,了解学生的思路,才能更好的把控生本课堂,使学生的发言更到位,使生本课堂更精彩!。

数学广角集合教学反思

数学广角集合教学反思

数学广角集合教学反思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在数学中,集合是一个基本的概念,对于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和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在我近期的数学广角集合教学中,我深刻反思并总结了一些经验和教训,以期不断改进我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首先,我意识到在数学广角集合教学中,引导学生正确理解集合的概念是至关重要的。

作为一个抽象的数学概念,集合对于初学者来说可能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在引入集合的时候,我通过多个具体的例子和实物来让学生感性地理解集合的概念,让他们从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出发进行思考和归纳。

例如,我会给学生一些常见的物品,并引导他们将这些物品进行分类和分组,从而理解集合中元素的特点和共同性。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对于数学广角集合教学是非常有益的。

集合的运算和操作需要学生之间进行协作和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不仅能够提高他们的团队意识,还有助于他们之间的交流和相互学习。

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会安排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活动,让他们一起讨论和解决一些集合问题。

通过合作和交流,学生能够相互启发,激发出更多的思考和创造力。

另外,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我在数学广角集合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集合中的运算和关系是有一定规律和逻辑的,因此,学生需要通过分析问题、提炼规律,并将其应用于实际的问题解决中。

为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我会引导他们进行集合的推理和证明,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探索来解决问题。

同时,我也会提供一些挑战性的问题给学生,激发他们的思维潜力,锻炼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在教学过程中,我认识到及时反馈和评估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至关重要。

我会定期组织小测验和练习,及时发现学生的不足和问题,并给予相关的指导和帮助,帮助他们纠正错误和提高学习效果。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互相评价和反思,让他们从错误中吸取教训,不断提高自我。

《数学广角-集合》教学反思

《数学广角-集合》教学反思

《数学广角-集合》教学反思
《数学广角-集合》教学反思
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应尽量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搭建自主探究的平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在探究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从中获得数学学习成功的体验,点燃学生创新的思维火花。

“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学生的数学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在数学课堂上,我尽量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搭建自主探究的平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在探究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从中获得数学学习成功的体验,点燃学生创新的思维火花。

在本课中,每一个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学习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索如何设计一个自己喜欢而又简单的图表。

然后,在全班进行展示交流,展开生生互评、师生互评。

在相互评价的过程中,取长补短,互相帮助,互相欣赏,引发思维的碰撞,发挥学生的思维潜能,从中领悟集合的数学思想。

心理学认为,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便会激起无休止地追求意念和力量。

当学生在探索知识过程中经历“磨难”后,突破重围有重大发现时,这是一种强有力的和令人兴奋的情绪体验,他会产生再次追求这种情感体验的愿望。

因此,在本课中,我通过引起学生参加50米跑的、参加跳绳的和两个项目都参加的是哪些同学的认知冲突,使学生不断克服思维障碍,自主探索设计韦恩图,解决数学问题,从而感悟集合的数学思想,获得成功的体验。

《数学广角——集合》教学反思(精选3篇)

《数学广角——集合》教学反思(精选3篇)

《数学广角——集合》教学反思(精选3篇)《数学广角——集合》教学反思篇一本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开始新增设的一个内容,涉及的重复问题是日常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数学知识。

教材例1编排的意图是借助学生熟悉的题材,通过统计表的方式列出参加跳绳小组和踢毽子小组的学生名单,和实际参加这两个课外小组总人数不相符合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渗透并初步体会集合的有关思想,并利用直观图的方式求出两个小组的总人数。

集合是比较系统、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针对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在这里只是让学生通过生活中容易理解的题材去初步体会集合思想,为后继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学生只要能够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就可以了。

设计本节课时我立足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出发,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推理、交流等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从不同的方法中选择最优方案,在解决问题中初步体会数学方法的应用价值,初步体会集合思想。

课堂上,我做到了以下几点: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2、建立认知冲突,初步画图。

3、绘制集合圈,理解重复现象。

本节课上,我尝试让学生从生活实际中亲身感知集合的思想,并使他们亲身体验集合图的产生过程,(从收集学生的名单——反馈整理好的名单——圈一圈,站一站——圈跳绳和踢毽子兴趣组的名单——课件一步步演示集合的形成),让学生在过程中体验集合的思想,在过程中感悟重叠,让学生经历问题解决的数学化过程,从而获得数学学习经验。

接着,创设了让学生自己设计图。

学生设计的图各式各样。

可见,创造源于实践,提供实践操作平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的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当学生汇报自己独特的表示方法时,进而引导学生借助一种图(集合图)来理解解决这一问题,让学生经历集合图的产生过程并充分感知体验集合图的作用。

通过让学生在情境体验中“学”、在解决问题中“悟”。

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表现意识,使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思维也更加活跃。

《数学广角——集合》教学反思

《数学广角——集合》教学反思

《数学广角——集合》教学反思《数学广角——集合》是人教版新课标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的知识,涉及了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求两个集合的并集或交集的元素个数。

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学习数学时就已经在运用集合思想方法了,所以对集合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

例如在数数时,把1个人、2朵花、3枝铅笔用一条封闭的曲线圈起来表示,如把一堆图形按照一定的标准分类。

但这些都只是单独的一个集合圈,学生不一定从集合的角度来思考并解决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关注以下环节:1.激趣引入,以计算燕子的数量,找出不同计算结果的原因,引出第一只燕子不能重复计算,从而揭示课题。

然后,以问导学,明确本节课教学目标:什么叫集合?集合有什么用?用集合解决问题。

2.关注“冲突”,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兴趣。

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参加这两项比赛的共有多少人?”后,学生的不同答案有可能引发“冲突”。

抓住这一“冲突”,追问“你能确定有17人吗?”、“你能证明为什么不是17人吗?”,以此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让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去,通过小组合作学习,通过摆一摆、画一画、圈一圈等方法直观呈现重复的人,引出维恩图,并让学生表述各个部分的意思。

大圈是表示“参加跳绳人数”和“参加踢毽人数”,而去掉了都参加的部分后是“只参加跳绳人数”和“只参加踢毽人数”,多了一个字“只”,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是意思完全不一样。

还有“既参加跳绳又参加踢毽”让学生明白这是两种活动都参加的。

3.放手学生,让学生体会与交、并有关的计算。

学生在列式解答时,根据连线或维恩图,会列出多种方法。

放手让学生尝试解决,并充分展示学生的方法,同时给予充分肯定。

让学生结合维恩图体会各个算式所表示的含义,体会求“两个集合并集的元素个数”就是要将两个集合的元素个数相加后减去其交集的元素个数。

突出基本的方法,加深学生对与交、并有关计算的体会和对集合知识的理解。

第一次上课是本班学生,在没有给学生接触教材的情况下,学生能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找出重复的部分,主要有三种情况:1.分成两部分,再将重复的部分连线,或是画圈、划横线;2.分成重复的和其他的两部分,即重复的人一部分,只参加跳绳的和只参加踢毽的人为另一部分;3.分成三部分,只参加跳绳、只参加踢毽的人、既参加跳绳又参加踢毽的人三部分,练习也能写完做一做,但拓展练习没得完成。

数学广角——集合教学反思

数学广角——集合教学反思

数学广角——集合教学反思数学广角——集合教学反思数学广角——集合教学反思天台县始丰小学邱银娟今天上的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的《数学广角—集合》属于《数学课程标准》的综合与实践这一知识模块,数学广角——集合教学反思。

课标中要求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体验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获得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

因此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三点:1.学生经历维恩图的产生过程,了解简单的集合知识,初步感受它的意义。

2.学生学会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善于观察、思考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我事先准备好比赛邀请卡、学生姓名卡片和绳子围成的圈(黄色的圈和绿色的圈),创设了圣诞老人派发跳绳和踢毽比赛邀请卡的情境,带领学生在站一站、贴一贴、画一画、算一算的过程感悟维恩图的产生和维恩图各部分表示什么,教学反思《数学广角——集合教学反思》。

第一次上数学广角的知识,整节课在活动体验中感悟维恩图的产生,学生兴趣浓厚。

在玩中学,既解决了数学问题,又知道了数学知识源于生活;既学会了数学方法,又能用数学方法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反思整节课,我觉得自己需要关注以下几点:1.对教材的解读不够深刻,维恩图各部分表示什么是本节课的重点,虽然在课中我也反复带领学生去说,最后学生也能自己知道维恩图各部分的含义,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课后经过师傅的指点,我知道了在拿到邀请卡的学生上台站在相对应的圈里时,我就可以用邀请卡在黑板上贴一贴,学生就可以先初步感知到——拿到跳绳邀请卡的学生看作一个整体,就是是一个集合,然后在画出图后,再进行移动把比赛邀请卡换成姓名卡片,再次感知集合(维恩图)。

2.在时间分配上欠合理,在用绳子围成的圈里感知集合时,学生已经知道了这是一个整体,也知道了两个圈有重复的部分,其实在这个时候我就可以直接用邀请卡、姓名卡片在黑板上贴一贴、移一移,师生互动一起整理姓名卡片用维恩图来表示。

数学广角—集合教学反思

数学广角—集合教学反思

《数学广角——集合》教学反思执教:陈明琴这一课教学过程基本上实现了教学设计的意图,让学生体会到了"集合"这一基础数学思想在生活中实现运用,以及这一知识对解决我们生活的实际问题的重要性。

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能积极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积极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体会到数学知识的有用价值,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爱好。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索创新的兴趣。

当学生解决两比赛一共有多少人时,答案有了争议,两种答案的学生都说出了自己的理由,学生的思维得到了碰撞,学生都想正确的答案是多少。

而老师此时没有及时肯定哪个答案,而又创设了另一个问题情境,让学生设计图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展,提倡学生思维的开放性和创造性,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已有知识经验和独特体验,用自己的方法来发现创造。

学生在一次次的肯定中,学习动机得到激励,进而产生更强的学习动机。

二、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提供学生实践操作的机会。

现代教育理论主张"让学生动手去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

"因此教学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实践活动空间,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本节课创设了让学生设计图案,学生设计的图案很多。

可见,创造源于实践,提供实践操作平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的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三、注重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发展学生思维。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式以及不同的发展潜能。

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这些个性差异,应允许学生存在思维方式的多样化和思维水平的不同层次。

本节课学生共用了5种方法来计算两个比赛一共有多少人?我也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新课改下的数学课不仅是让学生掌握固定的运算方法,也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广角------集合教学反思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广角------集合教学反思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广角------集合教学反思《数学广角》是人教版版小学数学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的内容,教材中的主情境是“配衣服”,通过这一情境活动的逐步深入,训练学生有序思考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1、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的交流。

学生在完成这个活动的时候,我发现大部分学生没有困难,只有极个别的学生有一些困难,在小组交流和全班交流的时候也解决了此问题。

2、运用方法,引申练习。

教学中,我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进行小组的交流和全班反馈,重点让学生说从配餐的知识迁移到走路有一些困难,但在小组交流和全班交流的时候也解决了此问题,特别学生在实物投影仪前展示自己是怎么走路的时候都是都非常有顺序的。

总之,这节课我先从学生身边的情景出发,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拉近了数学与学生的距离。

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教学中,我注意处理好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紧密联系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学生提供探索的空间,给学生创设更多动手实践的机会,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验、操作等方式进行自主探索,在探索中发现数学、感悟数学和体验数学,大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积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学生积极的参与研究与学习,教师注意走进学生,和学生一起去探究、交流,在学生有疑问的时候,帮助学生排除障碍。

3、重视学生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

通过比较、分析,使学生的思维明晰化、条理化。

小升初数学模拟试卷一、选择题1.下面()杯中的饮料最多。

2.用12.56分米长的铁丝围成下面图形,()面积最大。

A.正方形B.长方形C.圆形 D.三角形3.下面圆的周长(单位:厘米)是()A.25.12厘米 B.31.4厘米 C.37.68厘米 D.43.96厘米4.在下面的式子里,()是方程.A.5x+4 B.3x﹣5<7 C.x﹣2=65.两根同样8米长的铁丝,从第一根上截去它的38,从第二根上截去38米。

数学广角——《集合》教学反思

数学广角——《集合》教学反思

数学广角——《集合》教学反思《数学广角—集合》属于《数学课程标准》的综合与实践这一知识模块。

课标中要求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体验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获得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

因此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三点:1.借助直观图理解集合图中每一部分的含义,通过语言的描述和计算的方法,能解决简单的重叠问题。

2.通过观查、操作、实验、交流、猜测等活动,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感知集合图形成过程,体会集合图的优点,能直观看出重复部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我事先准备了脑筋急转弯:有2个爸爸和2个儿子,但是只有3个人,为什么?学生通过思考,明白有个人既是爸爸又是儿子,他的身份重复了。

体会在计算总数时有时不能简单地把两部分相加,引发学生认知冲突,唤醒探究热情,也让学生初识重复问题的基本含义。

接着引导学生思考怎样表示,既能看清楚有几个人参加了两项比赛,又能明显看出参加两项比赛的一共有几个人?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通过分析,学生认识到要解决重叠问题,就要清楚看出重复部分的数量,从而引发学生操作意识,这时放手让学生进行探究,整理。

学生亲历整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合作、思考、交流、比较等活动,充分认识到,体现重复部分怎样做到既直观又美观,还能表示每部分的内容。

结合各小组展示的优点,引出韦恩图,让学生了解韦恩图的同时,又体会到数学文化的底蕴。

通过交流学生感悟到集合图能直观看出参加各项运动的人数,尤其是重复参加两项比赛人数的部分很清楚。

让学生借助直观图,充分理解集合图的意义,并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不同的策略中感受到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提高学生思维水平和学习能力。

练习时设计了一组有梯度的练习,从简单应用到开放,从正向思维到逆向思维,既链接所学知识资源,又实现对学生思维的拓展。

这样的练习设计不仅能让学生结合集合思想进行分析,还能结合可能性的知识解决问题。

《数学广角-集合》的教学反思

《数学广角-集合》的教学反思

《数学广角-集合》的教学反思每一次的公开课都会有一次的成长。

和所有的老师应该都一样,上公开课都会紧张。

对于已经教学两年的我来说,觉得自己处于一个尴尬时期,想要把课讲得出彩,精彩,但又认为自己缺乏那个实力。

因此,在选课的时候很是纠结,周四早上就要上课,到周二下午才确定自己要讲哪节课,晚上回家就抓紧时间备课,把教案和课件都整理出来了,还是觉得不放心。

第二天就用同年级其他班的学生试课,也找来一个同年级老师帮我听课。

试完后,这位老师就说我根本没有让学生去思考,而是直接告诉孩子集合知识。

听了她的话,我深深的反省,直视自己的心底最深处,无非就是自己不敢放手,害怕公开课丢人,害怕上课时孩子们的回答不是我想要的。

下班,走在回家的路上,一直思考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

思考的结果是要遵循内心的本真,自己投身于教学就是为了它的“真”,从事数学就是为了它的“理”,就是要把知识讲得透彻、清晰、明白,不能让孩子不明不白的学知识。

想通后,特别高兴,回家立即修改教学设计,要做到放手,要交给孩子自己去探索,要让孩子去感知,要让孩子去大胆地说。

一直修改到很晚,反复的在脑海揣摩语句。

有了心理准备和教学设计的准备,第二天我尽情的上了一节课。

在课堂上做到了尽可能照顾大部分学生,尽可能让每个孩子去发言。

无论孩子学习怎样,只要举手的都尽可能的提问。

同时也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去探索知识。

课堂上孩子们是快乐的,从他们的反应中,知道他们也学到了知识。

当然也存在着不足,由于需要学生配合做活动,那几个孩子一直很自豪地站上面,他们反倒参与的比较少,可以把集合圈稍微提前一下画到黑板上就会避免。

活动的时间稍微长了一点儿,后面习题处理的略显仓促。

努力改进不足,向着更好的方面发展。

三尺讲台,是我最热爱的地方,愿遵循内心本真驻守在此。

小升初数学模拟试卷一、选择题1.在一张圆片上画出6条直线,将一张圆片可最多分成的块数是()A.19 B.20 C.21 D.222.已知a×53=b÷62.5%=c×34=1(a、b、c均不为0),a、b、c这三个数中最小的是()。

数学广角——《集合》教学反思

数学广角——《集合》教学反思

数学广角——《集合》教学反思《数学广角—集合》属于《数学课程标准》的综合与实践这一知识模块。

课标中要求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体验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获得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

因此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三点:1.借助直观图理解集合图中每一部分的含义,通过语言的描述和计算的方法,能解决简单的重叠问题。

2.通过观查、操作、实验、交流、猜测等活动,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感知集合图形成过程,体会集合图的优点,能直观看出重复部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我事先准备了脑筋急转弯:有2个爸爸和2个儿子,但是只有3个人,为什么?学生通过思考,明白有个人既是爸爸又是儿子,他的身份重复了。

体会在计算总数时有时不能简单地把两部分相加,引发学生认知冲突,唤醒探究热情,也让学生初识重复问题的基本含义。

接着引导学生思考怎样表示,既能看清楚有几个人参加了两项比赛,又能明显看出参加两项比赛的一共有几个人?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通过分析,学生认识到要解决重叠问题,就要清楚看出重复部分的数量,从而引发学生操作意识,这时放手让学生进行探究,整理。

学生亲历整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合作、思考、交流、比较等活动,充分认识到,体现重复部分怎样做到既直观又美观,还能表示每部分的内容。

结合各小组展示的优点,引出韦恩图,让学生了解韦恩图的同时,又体会到数学文化的底蕴。

通过交流学生感悟到集合图能直观看出参加各项运动的人数,尤其是重复参加两项比赛人数的部分很清楚。

让学生借助直观图,充分理解集合图的意义,并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不同的策略中感受到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提高学生思维水平和学习能力。

练习时设计了一组有梯度的练习,从简单应用到开放,从正向思维到逆向思维,既链接所学知识资源,又实现对学生思维的拓展。

这样的练习设计不仅能让学生结合集合思想进行分析,还能结合可能性的知识解决问题。

《数学广角--集合》课后反思(冯永昌)

《数学广角--集合》课后反思(冯永昌)

课后反思:
一、联系生活实际,体现教学的层次性。

首先通过例题展现完整的集合图,分别画出参加语文小组、数学小组的集合圈,再体现交集的意义即有三个同学既参加语文组又参加数学组,帮助学生借助直观理解数量关系,体会用集合思想解决问题的策略。

在教学方法上,引导学生借助直观图,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合作交流,采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二、借助多媒体优化教学效果。

这节课中教师利用简单的动画演示,形象地体现出集合思想的实质——交集的意义,突破了教学难点,促进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

三、教师要善于引导,善于围绕教学目标提问,自始自终关注学生,特别是学困生,更要给予更多的帮助。

数学广角-集合-教学反思

数学广角-集合-教学反思

《数学广角──集合》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主要是结合实际,使学生初步体会集合这种数学思想方法。

一年级时学习过的分类思想和方法实际上就是集合思想的基础,因此在这节课中以学生的探究为主,教师引导为辅,充分调动了学生已有经验,借助学生熟悉的题材,适度让学生亲历维恩图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理解维恩图各部分的意义,帮助学生借助直观的维恩图,利用集合思想解决一些简单的重复问题,初步感受集合思想的奇妙与作用。

我在第二部分教学中,设计由浅入深,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

首先,关注参加这两项比赛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让学生解答引发矛盾冲突,学生发现有一人重复了。

然后提出问题:“怎样表示能清楚地看出来?”学生用连线方法解决问题,可是连线不是最好的办法,从而激发学生渴望学习一种新方法的欲望。

此时,介绍集合的概念,让学生在圈一圈游戏中创造出维恩图,体会用维恩图表示集合,更直观、更实用。

接着,通过填写维恩图,用语言描述各部分的含义,进一步理解维恩图各部分的意义。

最后,列式解答比较得出不同算法,加深对集合运算的认识。

我在思考,这节课让学生画一画集合图,学生印象应该会更深刻。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广角------集合教学反思(含试卷)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广角------集合教学反思(含试卷)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广角------集合教学反思《数学广角》是人教版版小学数学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的内容,教材中的主情境是“配衣服”,通过这一情境活动的逐步深入,训练学生有序思考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1、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的交流。

学生在完成这个活动的时候,我发现大部分学生没有困难,只有极个别的学生有一些困难,在小组交流和全班交流的时候也解决了此问题。

2、运用方法,引申练习。

教学中,我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进行小组的交流和全班反馈,重点让学生说从配餐的知识迁移到走路有一些困难,但在小组交流和全班交流的时候也解决了此问题,特别学生在实物投影仪前展示自己是怎么走路的时候都是都非常有顺序的。

总之,这节课我先从学生身边的情景出发,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拉近了数学与学生的距离。

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教学中,我注意处理好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紧密联系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学生提供探索的空间,给学生创设更多动手实践的机会,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验、操作等方式进行自主探索,在探索中发现数学、感悟数学和体验数学,大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积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学生积极的参与研究与学习,教师注意走进学生,和学生一起去探究、交流,在学生有疑问的时候,帮助学生排除障碍。

3、重视学生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

通过比较、分析,使学生的思维明晰化、条理化。

小升初数学模拟试卷一、选择题1.在“苹果重量的23相当于橘子的重量”中把()看做单位“1”.A.苹果重量B.橘子重量C.苹果与橘子的重量和2.有两个两位数的自然数,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6,最小公倍数是90,这两个数的和是( )A.96 B.48 C.603.某商品原售价80元,升价10%后,又降价10%,现售价()。

A.80元B.88元C.79.2元4.一项工程,甲队单独做15天完成,乙队单独做12天完成.甲乙两队合做4天还余下这项工程的几分之几?正确的解答是()A.B.C.D.5.一个圆锥的体积是30立方米,它的底面积是15平方米,它的高是()A.9米B.6米C.3米D.1米6.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底面周长的比是2:3,它们体积的比是5:6,圆锥与圆柱高的最简单的整数比是()A.8:5 B.12:5 C.5:12 D.5:87.18-9=()A.9 B.13 C.14 D.88.如果甲×3=乙×2,那么可以组成的比例是( )。

《数学广角-集合》的教学反思(含试卷)

《数学广角-集合》的教学反思(含试卷)

《数学广角-集合》的教学反思每一次的公开课都会有一次的成长。

和所有的老师应该都一样,上公开课都会紧张。

对于已经教学两年的我来说,觉得自己处于一个尴尬时期,想要把课讲得出彩,精彩,但又认为自己缺乏那个实力。

因此,在选课的时候很是纠结,周四早上就要上课,到周二下午才确定自己要讲哪节课,晚上回家就抓紧时间备课,把教案和课件都整理出来了,还是觉得不放心。

第二天就用同年级其他班的学生试课,也找来一个同年级老师帮我听课。

试完后,这位老师就说我根本没有让学生去思考,而是直接告诉孩子集合知识。

听了她的话,我深深的反省,直视自己的心底最深处,无非就是自己不敢放手,害怕公开课丢人,害怕上课时孩子们的回答不是我想要的。

下班,走在回家的路上,一直思考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

思考的结果是要遵循内心的本真,自己投身于教学就是为了它的“真”,从事数学就是为了它的“理”,就是要把知识讲得透彻、清晰、明白,不能让孩子不明不白的学知识。

想通后,特别高兴,回家立即修改教学设计,要做到放手,要交给孩子自己去探索,要让孩子去感知,要让孩子去大胆地说。

一直修改到很晚,反复的在脑海揣摩语句。

有了心理准备和教学设计的准备,第二天我尽情的上了一节课。

在课堂上做到了尽可能照顾大部分学生,尽可能让每个孩子去发言。

无论孩子学习怎样,只要举手的都尽可能的提问。

同时也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去探索知识。

课堂上孩子们是快乐的,从他们的反应中,知道他们也学到了知识。

当然也存在着不足,由于需要学生配合做活动,那几个孩子一直很自豪地站上面,他们反倒参与的比较少,可以把集合圈稍微提前一下画到黑板上就会避免。

活动的时间稍微长了一点儿,后面习题处理的略显仓促。

努力改进不足,向着更好的方面发展。

三尺讲台,是我最热爱的地方,愿遵循内心本真驻守在此。

小升初数学模拟试卷一、选择题1.小明在电脑上制作了如下图所示的一串符号:○表示白色,●表示黑色,表示红色,表示蓝色表示绿色,表示紫色,然后全部进行复制,则第2008个符号的颜色是()A.红色B.白色C.绿色D.蓝色2.一小瓶啤酒是250ml,要装满一桶2升的啤酒桶,需要这样的小瓶()瓶。

《数学广角-集合》的教学反思

《数学广角-集合》的教学反思

《数学广角-集合》的教学反思每一次的公开课都会有一次的成长。

和所有的老师应该都一样,上公开课都会紧张。

对于已经教学两年的我来说,觉得自己处于一个尴尬时期,想要把课讲得出彩,精彩,但又认为自己缺乏那个实力。

因此,在选课的时候很是纠结,周四早上就要上课,到周二下午才确定自己要讲哪节课,晚上回家就抓紧时间备课,把教案和课件都整理出来了,还是觉得不放心。

第二天就用同年级其他班的学生试课,也找来一个同年级老师帮我听课。

试完后,这位老师就说我根本没有让学生去思考,而是直接告诉孩子集合知识。

听了她的话,我深深的反省,直视自己的心底最深处,无非就是自己不敢放手,害怕公开课丢人,害怕上课时孩子们的回答不是我想要的。

下班,走在回家的路上,一直思考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

思考的结果是要遵循内心的本真,自己投身于教学就是为了它的“真”,从事数学就是为了它的“理”,就是要把知识讲得透彻、清晰、明白,不能让孩子不明不白的学知识。

想通后,特别高兴,回家立即修改教学设计,要做到放手,要交给孩子自己去探索,要让孩子去感知,要让孩子去大胆地说。

一直修改到很晚,反复的在脑海揣摩语句。

有了心理准备和教学设计的准备,第二天我尽情的上了一节课。

在课堂上做到了尽可能照顾大部分学生,尽可能让每个孩子去发言。

无论孩子学习怎样,只要举手的都尽可能的提问。

同时也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去探索知识。

课堂上孩子们是快乐的,从他们的反应中,知道他们也学到了知识。

当然也存在着不足,由于需要学生配合做活动,那几个孩子一直很自豪地站上面,他们反倒参与的比较少,可以把集合圈稍微提前一下画到黑板上就会避免。

活动的时间稍微长了一点儿,后面习题处理的略显仓促。

努力改进不足,向着更好的方面发展。

三尺讲台,是我最热爱的地方,愿遵循内心本真驻守在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广角——《集合》教学反思《数学广角—集合》属于《数学课程标准》的综合与实践这一知识模块。

课标中要求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体验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获得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

因此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三点:1.借助直观图理解集合图中每一部分的含义,通过语言的描述和计算的方法,能解决简单的重叠问题。

2.通过观查、操作、实验、交流、猜测等活动,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感知集合图形成过程,体会集合图的优点,能直观看出重复部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我事先准备了脑筋急转弯:有2个爸爸和2个儿子,但是只有3个人,为什么?学生通过思考,明白有个人既是爸爸又是儿子,他的身份重复了。

体会在计算总数时有时不能简单地把两部分相加,引发学生认知冲突,唤醒探究热情,也让学生初识重复问题的基本含义。

接着引导学生思考怎样表示,既能看清楚有几个人参加了两项比赛,又能明显看出参加两项比赛的一共有几个人?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通过分析,学生认识到要解决重叠问题,就要清楚看出重复部分的数量,从而引发学生操作意识,这时放手让学生进行探究,整理。

学生亲历整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合作、思考、交流、比较等活动,充分认识到,体现重复部分怎样做到既直观又美观,还能表示每部分的内容。

结合各小组展示的优点,引出韦恩图,让学生了解韦恩图的同时,又体会到数学文化的底蕴。

通过交流学生感悟到集合图能直观看出参加各项运动的人数,尤其是重复参加两项比赛人数的部分很清楚。

让学生借助直观图,充分理解集合图的意义,并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不同的策略中感受到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提高学生思维水平和学习能力。

练习时设计了一组有梯度的练习,从简单应用到开放,从正向思维到逆向思维,既链接所学知识资源,又实现对学生思维的拓展。

这样的练习设计不仅能让学生结合集合思想进行分析,还能结合可能性的知识解决问题。

本节课的不足:在出示例题时,应该问学生:一定是17人吗?让学生带着思考进入新课学习效果会更好。

拓展性题目想办法和例题做到整合,效果会更好。

小升初数学模拟试卷一、选择题1.两个人轮流报数,每次只能报1或2,把两个人报的所有数加起来,谁报数后和是10谁就获胜。

如果让你先报数,为了确保获胜,你第一次应该报( )A.1 B.2 C.都可以2.在一个三角形里,三个内角度数的比是1:1:2,这个三角形一定是()。

A.锐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3.如果规定向南走为正,那么﹣100米表示的意义是()A.向东走100米B.向西走100米C.向北走100米D.向南走200米4.小明用一块54立方厘米的圆柱形木块削成一个与圆柱等底等高的圆锥形模型,他削去的体积是( )立方厘米。

A.18 B.36 C.27 D.255.一个圆的半径扩大2倍,那么面积和周长()A.面积和周长扩大2倍B.面积扩大4倍,周长扩大2倍C.周长扩大4倍,面积扩大2倍6.吸烟不仅有害健康而且花钱.如果一位吸烟者每天吸一包19元的香烟,那么他每年花在吸烟上的钱大约要()元.A.2000 B.5000 C.7000 D.100007.某班有女生24人,比男生人数的多4人,男生有多少人?设男生有x人,下列方程正确的是()A.x﹣4=24 B.x+4=24 C.x=24+48.“4+913”,比较大小,在里应填的符号是()A.>B.<C.=D.-9.15-7=()A.5 B.6 C.8 D.1010.57.1%、 0.57、0.5四个数中,最大的是();最小的是()。

A. B.57.1% C.0.57 D.0.5二、填空题11.把一根木料截成4段用了12分钟,如果每截下1段的时间相同,那么把另外一根同样的木料截成8段需要________分钟。

12.有28位小朋友排成一行.从左边开始数第10位是张华,从右边开始数他是第_____位.13.一个两位数,能同时被3和5整除,这个数如果是奇数,最大是______,如果是偶数,最小是______.14.按规律填数:(1)2、7、12、17____、____.(2)2、8、32、128____、____.15.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全国人口总数达十三亿三千九百七十二万四千九百人,这个数写作____,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约是____。

16.一间教室长8.6米,宽4.5米,用每块0.2平方米的方砖铺地,需要________块。

17.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或“÷”.1,2÷0.5÷0.4=1.2________(0.5________0.4)18.把2350000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是________.把284000000四舍五入到亿位约是________.19.李叔叔2016年6月9日存入银行5000元,存期三年,年利率2.80%,到期时他可取回本金加利息共(_____)元。

20.五(1)班今天有2人请假,出勤率是96%,五(1)班有学生_____人.三、判断题21.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值一定小于1。

(_______)22.如果两个分数的值相等,那么它们的分数单位也相等。

(____)23.一段路行了70%,剩下的是全长的30%。

( )24.判断对错.任何图纸上的图上距离都小于实际距离(_____)25.一个三位数,百位上的数字是a,十位上的数字是b,个位上的数字c,这个三位数可以用式子abc表示。

(_____)四、作图题26.在下面的方格图(每小格表示1平方厘米)上分别画一个平行四边形、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梯形,使它们的面积都等于18平方厘米.五、解答题27.笑笑家6月份共缴纳水费、电费136元,水费和电费的比是4:13,她家这个月缴纳的水费和电费各是多少元?28.一根48厘米长的彩带,把它剪成6厘米的小段,能剪几段?需要剪几次?29.甲、乙两地间平路占15,由甲地去乙地,上山路程是下山路程的23,一辆汽车从甲地到乙地共行驶了2小时,已知这辆汽车上山的速度比平路慢20%,下山的速度比平路快20%,照这样计算,汽车从乙地返回甲地要行多长时间?30.学校组织同学们进行耐力训练,1.5小时行路4.5千米.照这样的速度,要行6千米,需要走多少小时?31.下图中,三个圆的半径依次是1厘米、2厘米、3厘米,这些圆被平均分成了24等份。

图中所示的三个点中有一个是点p,它与点0的图上距离正好是1厘米。

(1)点P在点0的()偏( ) ( )0方向上。

(2)点M在点0的北偏东600方向1.5千米处,请在图中标出点M的位置。

32.火车3小时行驶了240km,如果速度每小时比原来增加25%,行驶240km需要几小时?33.有三个家庭分别计划去一个景点旅游,甲旅行社的标准是:买4张全票后,则其余的人均可按半价优惠;乙旅行社的收费标准是:家庭旅游算团体票,按原价的七五折优惠。

已知这两家旅行社的全票价格均为100元。

请你为以下三个家庭选择较为实惠的旅行社,计算出每个家庭该为这次旅游付出多少费用。

大人孩子张家8 5李家10 6王家 4 3六、计算题34.列式解答一个数的40%与它的3.2倍的和是144,求这个数。

35.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①÷(-)×(-)② 9×4.25+4×③-0.6×(2-1.75)④(6-3)÷(13+11)⑤⑥3÷÷÷4【参考答案】***一、选择题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A B C B B C B C C D二、填空题11.2812.1913.3014.27 512 204815.133972万16.19417.÷ ×18.235亿 3亿19.542020.50三、判断题21.×22.×23.√24.错误25.×四、作图题26.五、解答题27.水费32元,电费104元28.8段,7次29.3215小时30.231.(1)南,东,60(2)略32.4小时33.张家选择甲旅行社,需付850元;李家选择甲旅行社,需付1000元;王家选择乙旅行社,需付525元。

六、计算题34.4035.①、;②、42.5;③、0.35;④、;⑤、;⑥、3小升初数学模拟试卷一、选择题1.周长相等的圆、长方形、正方形( )面积最大。

A.正方形B.圆C.长方形2.一个圆的半径是1分米,它的半圆周长是()分米.A.3.14 B.4.14 C.5.143.有两个两位数的自然数,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6,最小公倍数是90,这两个数的和是( ) A.96 B.48 C.604.下图中,一共有( )条线段。

A.5 B.10 C.45.钟面上分针走一圈,时针转动的角度是()A.90°B.60°C.30°D.10°6.把一个平行四边形任意分割成两个梯形,这个梯形的()总是相等的。

A.高B.周长C.面积7.小冬今年12岁,妈妈说:“现在我的年龄是你的3倍,()年后我的年龄是你的2倍。

”A.10 B.8 C.12 D.118.一件商品先涨价5%,后又降价5%,则( )A.现价比原价低 B.现价比原价高 C.现价和原价一样9.a%去掉百分号后,就()A.大小不变B.缩小到它的1100C.扩大到它的100倍10.在比例尺是1∶30000000的地图上,量得甲地到乙地的距离是5.6厘米,一辆汽车按3∶2的比例分两天行完全程,两天行的路程差是()千米。

A.672 B.1008 C.336 D.1680二、填空题11.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2000米,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______公顷。

12.小明新买一瓶净量54立方厘米的牙膏,牙膏的圆形出口的直径是6毫米。

他早晚各刷一次牙,每次挤出的牙膏长约20毫米。

这瓶牙膏估计能用(_____)天。

13.三个正方形的位置如图所示,那么1=_____度.14.把两个表面积分别是24平方厘米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表面积是________15.一道除式,商是22,余数是6,被除数与除数的和是259,这道除式的除数是(____),被除数是(_____)。

16.下图中的阴影部分的面积占长方形的________。

17.甲数=2×3×7,乙数=2×5×7,则甲数和乙数的最大公约数是_____,最小公倍数是_____.18._____:15=6÷_____==_____%=_____成.19.有块正方体的木料,把这块木料加工成一个尽量大的圆锥,这个圆锥的体积是原来正方体体积的(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