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教育学》读后感
陶行知教育名篇摘抄及感悟(六篇)
陶行知教育名篇摘抄及感悟(六篇)
(实用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料作文大全、名言名句、心得体会、语录大全、祝福语、演讲稿、古诗词、读后感、申请书、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the complete collection of materials and compositions, famous sayings and sentences, experiences, quotations, blessings, speeches, ancient poems, after-reading feelings, application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
对教育学原理心得体会
对教育学原理心得体会
对教育学原理心得体会1
近期我阅读著名著《陶行知文集》,使我深深地感受到: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是其教育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思想体系的主旨。作为一名教师我从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中汲取了丰富的养料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服务。
一、爱是施教的前提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毕生从事教育事业的真实写照,爱满天下更把爱的教育发扬光大。教师对后进生应有要有一颗爱心,它不埋在胸膛里,而应擎在手上,高高举起,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时时感觉到。老师对后一进生更要倾注真诚的爱心,使学生感到老师的亲切、集体的温暖,从而树起生活的信心,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二、生活是施教的基础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内涵十分深广,他提倡生活就是教育,教育源于生活。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而教学的中心是做即实际生活。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把日常的教育和教学都要和社会生活结合起来,在课堂教学中,书本知识要联系社会实际,引导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三、实践创新教育是关键
创新教育是教育观念,又是具体的教学思想,它只有化作具体的教育教学的操作方法才能够实现。但教育教学无定法,因此它又是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为此,今后我更要认真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与现代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牢固树立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基础教育主流价值体系观念,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以陶行知先生为楷模,学习他高尚的人格品质,求真求实求创造的教育理念,成为敬业爱岗、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创新务实的教师,为培养学生成为真人,并具有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的一代新人而努力工作。
名著读后感600字
名著读后感600字
名著读后感600字(精选篇1)
最近我有幸地拜读了陶行知先生的《陶行知教育名着》,读罢这本书,我受益匪浅。陶行知先生作为一名留洋的教育家,在深刻了解了中国的文化和社会现实的基础上,所提出的教育学说,既强调了教育的显示功能,又关住了教育的终极目的.,是适合中国国情的。他的理论和实践,应该成为中国教育血液的重要成分。他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敬业精神让人感动,我也为之折服。
在读到《教学合一》这节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教学要合一的观点,有三个理由。第一,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第二,新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第三,先生不但要拿他教的法子和学生学的法子联络,并须和他自己的学问联系起来。简而言之,一,先生的责任在教学生学。二,先生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三,先生须一面教一面学。我仔细阅读,细细品味,联系我的教学,我感觉陶公所提出的“教学合一”的观点很有道理。我们教育的对象是学生,教师的课堂设计应适合本班学情,根据学情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那么这样学生就会乐学了。教师除了正常的教学工作外,确实还需要不断的学习,用丰厚的知识去充实自己,不是有句话“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必须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活水吗?”
《学生的精神》中提到三点:
(一)学生求学必须具有科学的精神;
(二)要改造社会必具有委婉的精神。
(三)应付环境必具有坚强人格和百折不回的精神。
我想说说我自己的感受。现在的学生正如陶公所说容易“自满”,自己刚刚对这个知识点有一定的领悟,就沾沾自喜,但真正实践做题时,却无从下手。学生对学习缺少一定的目标,很多学生不知道自己到学校来接受教育是为了什么。每当找学生谈话时,我便会问“你准备读完干什么?”学生的回答:“不知道。”他们从来很少会想过我以后的路该怎么走?会是什么样?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上不想下功夫,更不愿意吃苦,对于周围的环境学生很少从自身找原因,而是把更多的原因归纳在外界的环境上。例如,学生作业未完成,当问其原因时,学生回答无非这几种“我不知道什么时候交作业?”“我不会做。”“我不知道做哪道题?”“我忘记交作业啦!”“课代表交作业时没告诉我!”诸如此类的冠冕堂皇的理由让人无可奈何,更多的时候我在问自己:“我们的学生到底是怎么了?是什么原因让他们变成这样?”
读《陶行知谈教育》有感三篇精选
放寒假前,曹校长推荐了这本书,才使的我有时机接触和了解陶行知先生,读后有些感想便记录下来。“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作为一名年青的一线美术教师,怎么教教什么如何能让学生学到真本领
俗话说:“教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得先有一桶水,甚至一缸水。〞要想教学生求真,做真人,那么自己先要求真,学做真人,求真的知识,求真的本领,有真的道德。教师要不断学习,更新自己的理念。在我送走的第一批学生当中,有一位叫徐俊豪的同学我印象十分深刻,2021年我从职业学校转入小学,他便是我接的第一届学生。腊月二十九我收到了徐俊豪妈妈的新年祝福语:“万老师,鼠年快乐!〞语句再普通不过了。我看到后立马像回其他朋友家人一样回了信息“谢谢,同样祝你新年快乐!〞大家可能要问了,这有什么好写的,因为我的这位同学智商稍微有一点问题,平时不爱学习,语文、数学永远都是个位数,愁的我在一年级的时候,经常留下他给他补数学,也正是有了这样的接触让我了解到这孩子,虽然学习困难但品质是好的。于是我改变了教育思路,在学习上能抓的就抓,更多的关注他的品德教育。和同学们相互帮助,不打闹、不说脏话,尊重长辈、、这也是我经常和他聊天的内容。平时,他只要捡到钱、橡皮、铅笔、、、第一时间都会交给我,在不用我吩咐的情况下,擦黑板、倒垃圾、扫地等等几乎他都包了,他觉得这是在为班级做奉献,我时常在班内就他的某个闪光电大肆地夸赞一番。五年来他在我班有价值的、开开心心的度过。过了许久,徐俊豪妈妈又给我回过信息来,万老师,刚刚的信息是豪豪
非让妹妹写了发给你的,因为他不会写字一直缠着她妹妹让帮助,边写边说你多么多么好、、、谢谢您万老师,因为孩子不聪明,我很自卑,五年来从没跟您说声谢谢,今天我真诚的跟您说声谢谢!我感动的眼睛有些湿润,拿着这短信骄傲自豪的念给老公听。此刻,我知道教书育人的真正含义。正如陶先生说的那样:“学习,学习,学习,学到人所不知,人所不能。〞我们讲育人第一,就是要让学生首先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做一个真人。“教学合一〞陶行知先生提出“教学合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必须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才能发挥教育的最大优势。
读一本好书读后感600字
读一本好书读后感600字读一本好书读后感600字(精选8篇)
读一本好书读后感600字篇1
读罢《陶行知教育学》,掩卷沉思,顿觉获益匪浅。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前苏联教育家马可连柯这句话道出了陶行知教育的真谛。作为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倡导并实践了爱的教育,他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称学生和学校为“爱人”,令人耳目一新,也给我很大的启示。
在育才学校经济最困难的时候,他到处奔波,筹措资金,以维持学校的日常生活,当时有人嘲笑他这样做是抱石游泳,学校如同重石,很可能将拖入水底,还是弃石为好。陶行知不予理会,他坚定而乐观地回答:“我不是抱石头游泳,而是抱着爱人在游泳,越游越起劲,要游过急流险滩,达到胜利的彼岸。”陶行知引学校为“爱人”,他不把学校学生当“石头”,正表明他在艰苦险恶的逆境中对学生倾注了他全部炽热的爱,竭尽奋斗之力将他们安全送达理想的彼岸。没有爱便没有教育,没有爱便不成为学校。“晓庄是从爱里产生出来的。没有爱便没有晓庄”,办学者及教师都充满着爱,爱教育爱学生,方能奋斗办出像样的学校。
教师没有爱也就不能教育学生。对学生爱是教师高尚职业道德的自我体现。热爱学生,喜欢学生,以温存慈详的态度、和蔼的语言对待他们,使他们与自己越来越贴近。在两颗心逐渐融化为一的过程中,教师按真人的规范导之以行,或示范,或帮助,或催化,或促进,每一施教又无不浸透着期望和成功的喜悦。
没有对学生爱,即使教学也没有激情。没有课堂上师生间心的相通、情的交融,也就不可能产生教学所需的智慧和吸引学生的技巧。在我们日常的教学中经常会遇到形形色色的学生,有些学生由于父母忙于生计,把孩子扔在一边,他们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学习跟不上,有时我真的不忍心责备他们。想想自己的孩子每晚几乎都在自己的看护下做作业,再想想他们,我们作为教师的有什么理由不去爱他们呢?教育本来就要用爱去浇灌,心与心交融才能回报以真诚。
《陶行知教育名著》读书心得
《陶行知教育名著》读书心得
《陶行知教育名著》读书心得1
最近我有幸地拜读了陶行知先生的《陶行知教育名著》,读罢这本书,我受益匪浅。陶行知先生作为一名留洋的教育家,在深刻了解了中国的文化和社会现实的基础上,所提出的教育学说,既强调了教育的显示功能,又关住了教育的终极目的,是适合中国国情的。他的理论和实践,应该成为中国教育血液的重要成分。他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敬业精神让人感动,我也为之折服。在读到《教学合一》这节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教学要合一的观点,有三个理由。第一,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第二,新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第三,先生不但要拿他教的法子和学生学的法子联络,并须和他自己的学问联系起来。简而言之,一,先生的责任在教学生学。二,先生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三,先生须一面教一面学。我仔细阅读,细细品味,联系我的教学,我感觉陶公所提出的“教学合一”的观点很有道理。我们教育的对象是学生,教师的课堂设计应适合本班学情,根据学情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那么这样学生就会乐学了。教师除了正常的教学工作外,确实还需要不断的学习,用丰厚的知识去充实自己,不是有句话“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必须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活水吗?”
《学生的精神》中提到三点;
(一)学生求学必须具有科学的精神;
(二)要改造社会必具有委婉的精神。
(三)应付环境必具有坚强人格和百折不回的精神。
我想说说我自己的感受。现在的学生正如陶公所说容易“自满”,自己刚刚对这个知识点有一定的领悟,就沾沾自喜,但真正实践做题时,却无从下手。学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精选20篇)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精选20篇)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精选20篇)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精选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篇1
读了《陶行知教育名篇》,书中许多文章都给了我一些启示,但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教学合一》这一篇。陶行知先生在这篇文章里阐述了: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这句话提醒我们应该怎样来做一个老师。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他说的教学生学的意思就是教师不能在课堂上把学生看成一只鸭子,把知识当作粮食,只知道把鸭子为饱,而应该是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体,教师为主导,让学生通过学习获得经验知识,学会获得知识的方法。这不仅为我们指出了教师教的方法,还为我们指出了学生该如何去学,同时也告知我们学生到底要学什么。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索,自主实践,生动活泼地发展。课堂教学活动中应该充分体现教中有学,学中有教,教与学相互作用,即所谓教学相长。在教育活动中,要引导学生自觉地、主动地、积极地参与其中,把它作为自己的发展方式,自主地、生动活泼地发展自我,促使受教育者成为教育的主体、发展的主体。
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这个理论实际上就是告诉我们对于学生要做到因材施教,对待不同的学生要个别对待。就拿我们体育教师来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对学生的能力进行细致的了解,诸如其性格脾气、运动能力、学习能力、思维特点等等加以熟知,从而在课堂上为不同的学生创造能发挥他们自身能力的学习情景,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达到学习目标,都能感觉到他们也是在不停地进步,从而避免学生因为经常不能获得成功而失去兴趣,产生厌烦心理。
《陶行知教育名篇》心得体会(精选5篇)
《陶行知教育名篇》心得体会(精选5篇)
当我们受到启发,对学习和工作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这样可以记录我们的思想活动。一起来学习心得体会是如何写的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陶行知教育名篇》心得体会(精选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陶行知教育名篇》心得体会1
作为教师,早就熟知陶老先生的大名,不过却是第一次拜读他老人家的文章,领会他的经典教育理论。
细细品读《陶行知教育名篇》,文章短小精辟,行文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仿佛在听一位慈眉善目的长者语重心长地讲述他的教育。“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论,以及他实实在在的教育行为,使我不禁为自己在教育理念和行为上的落后和愚昧无知而汗颜。
因此我由刚开始的好奇应付阅读,到及时记录阅读中引发的真切感想,再到对难以理解的地方能一遍两遍地反复阅读。这一切,都让我感到了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是那么的贫乏,认识到自己需要不断的学习和积累。
陶老先生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办中国人民所需要的教育。他对教育现象的深刻剖析,对教育理论的透彻研究,对今天的素质教育改革具有很强的借鉴价值和指导意义。更是为我们树立起了光辉的榜样,就如一盏明灯,始终照亮在我们的心田。
下面谈一谈我对读书的几点体会:
一、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论,给了我很大的启迪。
“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论。用陶行知的话说,是生活现象之说明,即教育现象之说明,在生活里,对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教学做只是一种生活之三方面,
《陶行知教育名著》心得体会
《陶行知教育名著》心得体会
《陶行知教育名著》心得体会1
最近我有幸地拜读了陶行知先生的《陶行知教育名著》,读罢这本书,我受益匪浅。陶行知先生作为一名留洋的教育家,在深刻了解了中国的文化和社会现实的基础上,所提出的教育学说,既强调了教育的显示功能,又关住了教育的终极目的,是适合中国国情的。他的理论和实践,应该成为中国教育血液的重要成分。他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敬业精神让人感动,我也为之折服。在读到《教学合一》这节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教学要合一的观点,有三个理由。第一,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第二,新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第三,先生不但要拿他教的法子和学生学的法子联络,并须和他自己的学问联系起来。简而言之,一,先生的责任在教学生学。二,先生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三,先生须一面教一面学。我仔细阅读,细细品味,联系我的`教学,我感觉陶公所提出的“教学合一”的观点很有道理。我们教育的对象是学生,教师的课堂设计应适合本班学情,根据学情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那么这样学生就会乐学了。教师除了正常的教学工作外,确实还需要不断的学习,用丰厚的知识去充实自己,不是有句话“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必须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活水吗?”
《学生的精神》中提到三点;(一)学生求学必须具有科学的精神;(二)要改造社会必具有委婉的精神。(三)应付环境必具有坚强人格和百折不回的精神。我想说说我自己的感受。现在的学生正如陶公所说容易“自满”,自己刚刚对这个知识点有一定的领悟,就沾沾自喜,但真正实践做题时,却无从下手。学生对学习缺少一定的目标,很多学生不知道自己到学校来接受教育是为了什么。每当找学生谈话时,我便会问“你准备读完干什么?”学生的回答:“不知道。”他们从来很少会想过我以后的路该怎么走?会是什么样?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上不想下功夫,更不愿意吃苦,对于周围的环境学生很少从自身找原因,而是把更多的原因归纳在外界的环境上。例如,学生作业未完成,当问其原因时,学生回答无非这几种“我不知道什么时候交作业?”“我不会做。”“我不知道做哪道题?”“我忘记交作业啦!”“课代表交作业时没告诉我!”诸如此类的冠冕堂皇的理由让人无可奈何,更多的时候我在问自己:“我们的学生到底是怎么了?是什么原因让他们变成这样?”
《陶行知教育学》读后感
《陶行知教育学》读后感
《陶行知教育学》读后感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总结呢?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陶行知教育学》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陶行知教育学》读后感1
读完《陶行知生活教育学说》,陶行知先生许多独特的教育观点与开拓性地教育实践便深深地印刻在我的内心,他让我看到了教育更为广阔与深远的内涵,他也让我有了太多值得思考与借鉴的实践范例。
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是涵盖所有社会生活的,教育也是贯穿整个人生历程的,他突破了学校教育的有限范畴,认为无论是谁,无论在哪里,无论什么时候都可以开展教育。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考试,不是为了分数,不是为了教育而教育。教育是要教人们更好地生活,教人们一切对实际有用的东西。陶行知先生将其总结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虽然只有简单的15个字,但这15个字在实际开展的过程中却并不那么容易。
当前社会,无论是学生、老师、家长还是主管、老板、政要,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形成与陶行知先生相类似的观点,他们希望孩子不仅能够掌握丰富的文化知识,还要能够具备生活自理能力,能够懂得为人处事之道,能够完成各种工作内容,他们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变成只懂课本的书呆子。然而,这些美好的愿望在现实面前却显得特别的无力,大部分孩子从幼儿时期就开始忙碌地参与各种兴趣班,然后是学业的提高班、补习班……他们没有充分的时间与精力来接触生活、感受生活、学习生活,自然有很多孩子在长大以后难以适应生活,难以满足老师、家长、或是用工单位的殷切希望。
陶行知的教育故事读后感范文(通用20篇)
陶行知的教育故事读后感范文(通用20篇)
陶行知的教育故事范文篇1
著名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教育师生有一句:“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他希望自己的学生除了在学业上不断进步,还要多学本领,追求真理,成为国家需要的人才。无论在学校还是在家里,他都以身作则教育孩子:“宁为真白丁,不做假秀才”。为人处世,不假、不虚、不滑,做个“真人”,做个“实人”,将“诚信”作为立身之本。诚信既是无形的力量,也是无形的财富。诚信是人生永远最美好的品格。
在一个小镇上,有个锁匠,修锁技艺高超,并且价格公道,童叟无欺,大家都喜欢到他店里修锁。每次他修完锁都会说:“我修过的锁,若是不满意或有任何问题,随时等候你们来换。”他的正直和诚信赢得了人们的敬重。
锁匠经营的小店规模越来越大,锁匠也渐渐老了。为了把自己的修锁技艺传下去,他培养了两个徒弟。
两个徒弟性格各异,大徒弟性格外向,脑子也很灵活,老锁匠教给他的技巧,他一学就会。小徒弟呢,平时不喜欢说话,有时候,反应也有些慢,不过师傅教给他的知识,他一直很认真地学习。
老锁匠有些为难了,两个徒弟,他都很喜欢,但是只有一个人能得到真传。后来,他想到一个办法,准备对他们进行一次考验。老锁匠在两个房间各放了一个加锁的箱子,让两个徒弟去开锁。很快,大徒弟把锁打开了,小徒弟却用了半个小时,大家都以为大徒弟是胜利者。老锁匠问大徒弟:“箱子里有什么?”顿时,大徒弟眼睛中放出了光亮,“师傅,里面有很多钱啊。”老师傅转向小徒弟,小徒弟支吾了半天说:“师傅,我没注意里面有什么。”
片刻之后,老锁匠郑重宣布,小徒弟为他的惟一接班人。大徒弟很不服气,老锁匠微微一笑说:“做我们这一行,要讲究一个信字。我收徒弟,不仅仅是要把他培养成一个高超的锁匠,还要有高超的职业道德——诚信。”
《陶行知教育理论》读后感
《陶行知教育理论》读后感
《陶行知教育理论》读后感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总结呢?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陶行知教育理论》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陶行知教育理论》读后感1
今年暑假,我认真读了《陶行知教育理论》。
陶行知教育理论蕴涵着深刻的哲理,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按照陶行知先生的说法,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的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什么是生活教育。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既然生活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那么是生活便是教育。所谓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他还指出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进棺材才算毕业。生活教育强调的是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反对传统教育以书本为中心。认为不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生活教育是在批判传统教育脱离生活实际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单纯知识教育的对立物。?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也就是教育法。它的涵义是: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这是陶行知在这本书中的一段话。对于一个问题,不是要老师用现成的解决方法来传授学生,而是要把这个解决方法如何找来的过程,组织好,指导学生,使学生以最短的时间,经过类似的经验,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来,并且能够利用这种经验来找别的`方法,解决别的问题。有了这种经验,学生才能自己去探求知识,成为主动学习者。教师,只有学而不厌,然后才能
《陶行知教育理论》读后感范文
作为一位著名的教育家、哲学家和政治家,中国近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教育理论深受广大师生的赞誉和关注。他的教育理论以人本主义为核心,主张培养德才兼备的全面发展的人才,注重学生的心理教育和道德教育,强调教育的全面性和个性化。我从中受到了很多启示和感受。
陶行知的教育理论以“爱、宽、严”为教育之基本准则。他认为:“爱”是教育最重要的因素,只有以爱为基础,才能真正地取得教育的成功;“宽”指的是教育者要用宽容的心态去对待学生,不能仅仅看到他们的缺点而忽略他们的长处;“严”则强调了教育者必须有严格的要求和标准,不断地提高学生的自律性。
从这些核心准则可以看出,陶行知非常重视学生的人格培养,他认为,教育者的职责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世界观。他主张在培养学生德育的过程中,首先要从小学生的心理状态出发。
他认为,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良好心态的时期,这时候学生刚刚接触到社会,对于世界还没有形成全面的认知,这是由机会性的、条件性的事物构成的一种自我认知的心态集合。因此,教育者要以“赞美”的方式对学生转化,尽可能地增加学生自信、并对那些认为要落入陷阱的想法持谨慎和怀疑态度。
在教育方法方面,陶行知主张通过体验式教学的方式来改善教学环境,提高教育的效果。他认为:学生如果通过亲身体验和参与来获
得知识,获得对世界的认知,那么学习就可以变得更加容易和有趣。同时他也要求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潜能和特长,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给予不同的教学内容与方法。
我觉得陶行知的教育理论非常有道理。与现实教育实践相比,其理论更具有可操作性和现实性,需要我们从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哲学等多领域的知识进行深入地学习和探究。
参考范文:陶行知教育学读后感
陶行知教育学读后感
内容预览:读罢《陶行知教育学》,掩卷沉思,顿觉获益匪浅。“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前苏联教育家马可连柯这句话道出了陶行知教育的真谛。作为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倡导并实践了爱的教育,他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称学生和学校为“爱人”,令人耳目一新,也给我很大的启示。在育才学校经济最困难的时候,他到处奔波,筹措资金,以维持学校的日常生活,当时有人嘲笑他这样做是抱石游泳,学校如同重石,很可能将拖入水底,还是弃石为好。陶行知不予理会,他坚定而乐观地回答:“我不是抱石头游泳,而是抱着爱人在游泳,越游越起劲,要游过急流险滩,达到胜利的彼岸。”陶行知引学校为“爱人”,他不把学校学生当“石头”,正表明他在艰苦险恶的逆境中对学生倾注了他全部炽热的爱,竭尽奋斗之力将他们安全送达理想的彼岸。没有爱便没有教育,没有爱便不成为学校。“晓庄是从爱里产生出来的。没有爱便没有晓庄”,办学者及教师都充满着爱,爱教育爱学生,方能奋斗办出像样的学校。教师没有爱也就不能教育学生。对学生……
如果你需要此原创文章,请立即点击咨询客服老师吧!
如果你需要定制一篇独一无二的原创文章,请申请原创写作服务,1-3天即可交稿,满意为止。
如果你需要发表文章,但文章可能还没写好,请点击论文发表服务,即可快速见刊。
陶行知教育学心得感悟
陶行知教育学心得感悟
读罢《陶行知教育学》,掩卷沉思,顿觉获益匪浅。“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前苏联教育家马可连柯这句话道出了陶行知教育的真谛。作为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倡导并实践了爱的教育,他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称学生和学校为“爱人”,令人耳目一新,也给我很大的启示。
在育才学校经济最困难的时候,他到处奔波,筹措资金,以维持学校的日常生活,当时有人嘲笑他这样做是抱石游泳,学校如同重石,很可能将拖入水底,还是弃石为好。陶行知不予理会,他坚定而乐观地回答:“我不是抱石头游泳,而是抱着爱人在游泳,越游越起劲,要游过急流险滩,达到胜利的彼岸。”陶行知引学校为“爱人”,他不把学校学生当“石头”,正表明他在艰苦险恶的逆境中对学生倾注了他全部炽热的爱,竭尽奋斗之力将他们安全送达理想的彼岸。没有爱便没有教育,没有爱便不成为学校。
教师没有爱也就不能教育学生。对学生爱是教师高尚职业道德的自我体现。热爱学生,喜欢学生,以温存慈详的态度、和蔼的语言对待他们,使他们与自己越来越贴近。在两颗心逐渐融化为一的过程中,教师按真人的规范导之以行,或示范,或帮助,或催化,或促进,每一施教又无不浸透着期望和成功的喜悦。
没有对学生爱,即使教学也没有激情。没有课堂上师生间心的相通、情的交融,也就不可能产生教学所需的智慧和吸引学生的技巧。在我们日常的教学中经常会遇到形形色色的学生,有些学生由于父母忙于生计,把孩子扔在一边,他们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学习跟不上,有时我真的不忍心
责备他们。想想自己的孩子每晚几乎都在自己的看护下做作业,再想想他们,我们作为教师的有什么理由不去爱他们呢
《陶行知教育学》读后感(精选5篇)
《陶行知教育学》读后感
《陶行知教育学》读后感(精选5篇)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陶行知教育学》读后感(精选5篇),欢迎大家分享。
《陶行知教育学》读后感1
《陶行知教育学》汇集了陶行知先生平生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的精髓,文章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从“教学合一”、“学生自治”、“平民教育”、“学校观”、“创造的儿童教育”、“民主教育”等各个方面集中体现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及“知行合一”的独特教育思想。
当通过一段段短小却精辟的文字去了解陶老的“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这些他所创立的教育理论时,不禁深深地佩服这位教育大家的远见与深刻。“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他指出,“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生活教育强调的是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反对传统教育以书本为中心,认为不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生活教育是在批判传统教育脱离生活实际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单纯知识教育的对立物。陶行知先生把生活教育提高到这么一个高度,是我前所未闻的,更给了我一丝震撼,震撼于他的精辟和深刻。
“社会即学校”是对待统教育中的封闭性的一种挑战,是在批判杜威“学校即社会”基础上提出的。陶行知先生认为“自有人类以来,社会即学校”,应当拆除学校与社会的围墙,把学校的一切伸张到大自然中去。在社会这所大学校里,人人可以作先生,人人可以作学生,“随手抓来都是活书,都是学问,都是本领。”“社会是大众唯一的学校”,“凡是生活的场所,都是我们教育自己的场所。”茶馆、戏院、破庙、茅棚等,都可以成为大众的课堂。这是根据中国的现实国情提出来的,在这里教育不是少数贵族的事,而是普通人也可以做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陶行知教育学》读后感
读罢《陶行知教育学》,掩卷沉思,顿觉获益匪浅。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前苏联教育家马可连柯这句话道出了陶行知教育的真谛。作为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倡导并实践了爱的教育,他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称学生和学校为“爱人”,令人耳目一新,也给我很大的启示。
在育才学校经济最困难的时候,他到处奔波,筹措资金,以维持学校的日常生活,当时有人嘲笑他这样做是抱石游泳,学校如同重石,很可能将拖入水底,还是弃石为好。陶行知不予理会,他坚定而乐观地回答:“我不是抱石头游泳,而是抱着爱人在游泳,越游越起劲,要游过急流险滩,达到胜利的彼岸。”陶行知引学校为“爱人”,他不把学校学生当“石头”,正表明他在艰苦险恶的逆境中对学生倾注了他全部炽热的爱,竭尽奋斗之力将他们安全送达理想的彼岸。没有爱便没有教育,没有爱便不成为学校。“晓庄是从爱里产生出来的。没有爱便没有晓庄”,办学者及教师都充满着爱,爱教育爱学生,方能奋斗办出像样的学校。
教师没有爱也就不能教育学生。对学生爱是教师高尚职业道德的自我体现。热爱学生,喜欢学生,以温存慈详的态度、和蔼的语言对待他们,使他们与自己越来越贴近。在两颗心逐渐融化为一的过程中,教师按照正直为人的规范导之以行,或示范,或帮助,或催化,或促进,每一施教又无不浸透着期望和成功的喜悦。
没有对学生爱,即使教学也没有激情。没有课堂上师生间心的相通、情的交
融,也就不可能产生教学所需的智慧和吸引学生的技巧。在我们日常的教学中经
常会遇到形形色色的学生,有些学生由于父母忙于生计,把孩子扔在一边,他们
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学习跟不上,有时我真的不忍心责备他们。想想自己的孩子
每晚几乎都在自己的看护下做作业,再想想他们,我们作为教师的有什么理由不
去爱他们呢?
教育本来就要用爱去浇灌,心与心交融才能回报以真诚。《陶行知教育学》读后感2
教育需要爱心,儿童渴望得到爱。读罢《陶行知教育学》,掩卷沉思,顿觉获益匪浅。
教师要热爱、尊重每一个学生。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尊重,
尤其是教师的理解和尊重。教师应该做一个和气的人,一个严谨的人,一个值得
尊敬的人。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的,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
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师还要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服务意识,
创造出尊重、信任、宽容、友爱的新型的师生关系。
“爱是什么”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知道,“爱”是没有限制的。同学之间的友好交谈,老师对学生的鼓励,父母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甚至萍水相逢的人们的
一个微笑……都可以称之为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可以说是事关教育成败。教师对学生表示好感,学生就会在学业、品德、习惯方面表现进步;教师对
学生表示厌恶或失望,学生心理就会产生负效应,表现为退步。在集体中得到教
师接纳的学生,往往积极乐观,充满信心,容易产生于社会、集体一致的价值观、道德观。相反,一个在集体面前遭到教师另眼相看的学生,则会在学习、生活上
心灰意懒,在行为上违规、违纪。因而,学生的成长离不开教师的关爱、接纳。
一、接纳一切学生。
教育不是单纯的精英教育,而是提高全体学生的整体素质。因而,我们要接纳一切学生,特别是对“后进生”。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优点,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是学生进步的支柱,发展的希望。作为教师,不仅对学生取得的成绩进行鼓励,而是要能正确对待学生发展的过程中的缺点。
我班上有一位学生,父亲去世,母亲改嫁,从小缺乏教养,十分顽皮,成绩又差,但在体育方面非常突出。我在众多的缺点后面终于发现他这个优点,并以此鼓励、引导,推荐他担任体育委员,帮助他确立做一个有文化的合格学生的志向。通过反复做细致的工作,这位学生最后评上了优秀少先队员,学习成绩也达到了良好的水平。如果只抓学生的缺点,那师生心理对恃是在所难免的,帮助学生主动发展就会变得更困难。
二、接纳学生应该是全面的。
接纳学生应该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落实于学生的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课堂上,要选择适当的问题,给学生表现的机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其学习信心,要善于用各种机智方法作一些引导和启示。即使学生是在回答不下去的时候,也要鼓励学生作进一步的努力,相信在下一次回答中成功,尽力避免“后进生”在公众场合处于尴尬境地。教师对学生的接纳不仅表现在课堂上等公共场合,还渗透到日常与学生的随意接触中。通过平时的拉家常、交流信息,是每个学生感到教师对自己的情感。他们不仅能体会教师的一言一行,甚至还能揣摩教师的一些自己未曾注意的非言语行为。一个眼神、一个微笑,对他们都会有特殊的涵义。我班有一位学生在日记中写到:“老师,你好久没有对我微笑了,也没有提问我了,是不是由于我那次迟到了。老师,我一定向鲁迅先生学习,保
证以后天天早到校。”其实,我不是故意不理他。由此可见,我们教师不经意的
一举手、一投足、一个眼神对学生的情绪影响都是很大的,这需要我们时时保持
一份爱心,去接纳、关心每一位学生。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支粉笔,画出的是彩虹洒下的是泪滴;长大
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个讲台举起的是别人,奉献的是自己……”每次听到这
首歌,心中都会不由地产生那份对教师的崇敬之情,无数次弯腰,无数次微笑,
他们不辞辛劳地守护着身边的小天使,给他们爱的呵护,心的抚慰。多年来,我
一直被感动着,并默默许诺:长大后我要成为你。今天梦想终于成真了,我兴奋
地高声呼喊:长大后我真的成了你。我也终于拥有了自己的莘莘学子,但喜悦之时,我担心稚嫩的我无力面对时刻的挑战,害怕缺乏经验的我无法马上胜任繁杂
的教育工作。我开始彷徨,我渴望鼓励与帮助。作为一名刚刚踏上工作岗位没多
久的新教师,我开始摸索,开始前进,开始自己人生中一次新的征程。
一提到教育与爱,在小学的生活中我们就会联想到教师对幼儿“像妈妈一样
的关怀”,和蔼可亲地对待幼儿,其实,教育意义上的爱不等同于一般的情感呵护,教育与爱是密不可分的,是教师对幼儿以母爱为起点的“投入式教育”。在
平时的教育中我们要不断的给予孩子不同的爱,要时刻站在孩子的立场上看问题。教师这个职业,不是权力的象征,教师没有权力禁止孩子做一些事,也没有权力
收回你的爱或挖制其程度。在对待孩子们的同时,不要偏激地理解你的爱,不要
认为爱孩子是规定,是任务,而是要从内心真正理解后再去爱,这样的爱才是最
真的,才是最适合孩子的。在每天工作结束后,老师要反思自己一天工作中对孩
子的爱是不是最真的,有哪些不足,这样以便以后的工作顺利开展。
细细的体会后,我知道了作为一名教师,在教师的职业道德上,教书育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