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度教育
适度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基
所谓 适度教育” 是指 教育过程 、 。 教
育 内容 、 育方 法等 教 育 要素 均 处 于 一种 教
自然和 谐状 态 的教 育 求施 教 者在 适 宜 要 的时 间和空 间内 . 采取 适 当的方 式 、 法 、 方 措施 , 以一 种 发 展 的 眼 光 、 容 的态 度 和 宽
生命 色 彩 的 学 校 变得 不再 生动 .做 题 的 结 果是 孩 子 上 了 十 几 年 的学 .虽拿 了较 高 文凭 . 难 以找 到 适 宜 的 就 业 岗 位 。 却 就 算 是就 了 业 , 还得 从 头 来 。 为 . 要 面 因 所 临 的生 活 现 实 离 微积 分和 方 程 式 相 距 甚 远 样 生 存 、 怎 怎样 做 人 . 成 为 摆 在 这 又 些孩 子 面 前 的新 难题 。原 米 .青 春 的逝 去 , 没 有为 未 来 的幸 福 真 正 奠 基 ! 并
其 三 . 对“ 题 教 育 ” 现 实 针 做 的
个性 和 承 认 差 异 上 严 重 不 及 的李 致 了 教 育 不适 度 现 象 的 存 在
其五 . 于“ 注生命质量 . 基 关 身幸 福 ” 办 学理 念 的 我校 “ 注 生 命 质 ” 一 办 关 这
的 基 本 内涵 包 括 :关 注 学 生 的 身 质 量 , 明 礼 仪 、 为 习 惯 、 信 文 行 诚 养 成 质 量 . 习的 质量 . 能 得 到 学 潜
维普资讯
? 0
章凶 景 蹲
的 内容 不教 。这 一现 实 导致 了 一 系列 教
塑 造 .二 是把 学 生 当成 知 识 的 容
育的 “ 及” —关注身心健康的不及 . 不 —
关 注开 发 潜 能 的 不及 .关 注 创 新 精 神 的
尊重天性,适度教育
尊重天性,适度教育尊重天性,适度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注重发挥每个人的个体差异和天赋,让孩子在健康和自由的环境中成长。
在当今社会,教育的焦点往往放在学术成绩和竞争力上,而忽略了孩子的天性和情感需求。
尊重天性,适度教育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教育理念,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孩子,培养孩子的自尊、自信和独立思考能力。
该理念强调了教育师和家长应该以尊重和理解的态度对待孩子,通过启发式的教育方式,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本文将从尊重天性和适度教育的概念、意义和实践方法等方面来探讨这一教育理念的重要性。
一、尊重天性的概念尊重天性即尊重孩子个体差异和天赋的不同,理解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在性格、能力、兴趣、情感上有着不同的表现。
尊重天性强调不应沿袭传统的教育方式,而是要根据孩子的特点和需求,为其量身定制教育计划。
尊重天性也意味着要理解孩子的内在需求和情感,给予他们空间和时间去成长、去发挥自己的才能。
二、适度教育的概念适度教育指的是教育应该尊重学生的发展规律,不要过分干预和约束孩子的成长,而是要给予他们适当的引导和支持。
适度教育主张不盲目地追求成绩和奖励,而是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力。
在适度教育的理念中,教师和家长应该注重孩子的身心健康,不要给孩子太大的学习压力,让他们在快乐和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和成长。
三、尊重天性,适度教育的意义尊重天性,适度教育的意义在于帮助孩子健康成长,培养他们全面发展的能力。
在这种教育理念下,学生不会因为学习成绩和竞争而感到焦虑和抑郁,而是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进行学习,并且在有限的压力下发挥出最好的潜力。
尊重天性,适度教育也能促进师生之间的良好关系,建立起师生之间的信任和理解,从而形成和谐的学习氛围。
1. 了解每个孩子的个性和需求。
教师和家长要通过观察和交流,了解每个孩子的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和支持。
2. 为孩子提供自由的学习空间。
教育者应该给予孩子足够的自由和时间去探索和发现,不要过分限制他们的活动和思维。
适度教育
“适度教育”——让教育回归应有的精彩所谓适度教育,是指教育者顺应生命成长的自然规律,对受教育者进行恰如其分的教育。
——河南省濮阳市实验小学校长李慧军你相信吗?老师教得好不好,不光看考试分数,还要看学生中有多少不是“小眼镜”。
在河南省濮阳市实验小学,学生近视率成为评价教师的重要指标。
近3年,该校5个年级组的近视率均呈下降趋势。
老师们兴奋地告诉记者,这得益于学校的“适度教育”。
分享“作业自助餐”学生成了“小老师”“凡是与考试有关的教育,我们都做得‘过度’了,如过分的考试评价、过重的课业负担、家长过高的期望、过分的指责等;凡是与考试无关但与孩子未来发展相关的教育,我们都做得‘不及’,如身心健康、诚信品质、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教育成了‘做题教育’,成了‘目中无人’的教育。
”对于教育现状,校长李慧军感触颇深。
为此,该校提出“适度教育”理念,结合“小学适度教育研究”课题,开展生动的教育实践。
李慧军解释说,所谓适度教育,是指教育者顺应生命成长的自然规律,对受教育者进行恰如其分的教育。
其特点是顺其自然,适当引导,“承认不同、尊重差异”,按照学生自身的特点灵活采取教育方式,挖掘学生内在潜能,让孩子优良的个性实现最大发展。
以“抑制过度的教育、提升不及的教育、调整错位的教育、发展绿色的教育”为目标,该校建立了适度教育质量评价机制。
除了常规性的分数考核之外,还把学生的健康、习惯养成、基本公民素养、学生及家长评教、潜能开发、学生的学科素质、自主学习能力等全面纳入评价范畴。
六年级7班学生吕嘉欣开心地告诉记者,现在老师都会布置几项不同类型的作业,让他们任选一项自己感兴趣的完成,老师的讲课方式也很灵活,有小组合作、自主学习,有时还让学生自己备课当“小老师”。
为减轻过重的课业负担,该校实施“作业自助餐”制度,根据学生差异分层布置作业,不同学生可完成不同数量和内容的作业,按需分配,适时适量,花样繁多,“营养均衡”,调动了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激发了学习兴趣。
家庭教育中的适度性原则
家庭教育中的适度性原则来源:中国经济⽹综合据泰⼭民族中学⽹作为家长,在家庭教育中要恰当地把握教育的分⼨,既要给予适度的关⼼、爱抚,⼜要进⾏严格的要求和正当的教育。
凡事都要适度,要注意掌握分⼨。
这样才能把事情办好。
“适可⽽⽌”、“过犹不及”、“物极必反”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2005年“当代中国少年⼉童发展状况调查”结果显⽰,在家⾥,6.4%的少年⼉童经常挨打,17.5%的少年⼉童有时挨打,很少挨打的少年⼉童有47.3%,从未挨打的少年⼉童仅有28.8%;经常或有时遭到⽗母训斥和吓唬的孩⼦有19.8%,经常遭到⽗母挖苦和嘲 笑的孩⼦也有11.4%。
在现实⽣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场景:⽗母带着孩⼦逛商场时,有的孩⼦看见好吃的、好玩的东西,就向⽗母要,倘使不给,就赖在地上哭。
于是⽗母便“⼤发慈悲”、“慷慨解囊”。
这种做法,⽆论是出于对孩⼦的爱也好,还是出于对孩⼦的严格管教也罢,都是不科 学的。
追其原因就是没有正确的把握关⼼爱护和严格管理的“度”。
在家庭教育实践中,要落实好这⼀原则,应当做到以下⼏点: 第⼀、爱⽽有度。
真⼼爱孩⼦是为⼈⽗母的天性,爱孩⼦是家庭教育的基础和前提,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但爱孩⼦也要爱的得法、爱的适度。
在现实⽣活中,有的家长对⼦⼥百依百顺,⽤不尽的满⾜去代替耐⼼的说服,使孩⼦养成了⾃私、任性、脆弱的性格。
有的家长对孩⼦ 陪伴、理解、尊重等⼼理需求视⽽不见、漠不关⼼,导致孩⼦形成孤独、⾃卑、报复、嫉妒等不良⼼理。
家长们可以从“孟母断织”、“岳母刺字”这些古代教⼦佳话中吸取教益,对⼦⼥教育要做到爱⽽有度,爱⽽有⽅,爱中有严,严中有爱,严爱结合。
第⼆、宽⽽有节。
“宽”,宽容;“节”,节制、限度。
“宽⽽有节”说的是,家长在家庭教育中要讲宽容,不要管得过死。
因此,家长要有宽容之⼼,要讲民主,让孩⼦在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中学会宽容,学会与⼈沟通。
但,“宽”不等于放任不管,“民主”也不能⼀切由孩⼦说了算。
以人为本,适度教育
以人为本,适度教育教育领域的“适度”,就是指教育过程、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教育要素处于自然和谐的状态,适度教育要求教育工作者适时适地、因人而异地采取适当的方法和措施,创设教育情境,实现每一个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目标。
教育适度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根本所在就是以人为尊、以人为重。
教育学中的以人为本强调以人的发展特别是作为教育对象的具体的个人的和谐发展为根本。
受教育的个体在其具体的生活环境中形成了高度的心理差异,教育的目的在于充分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能,使每一个人成为他自己。
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了多元智能的理论,其核心之一是智力发展的多元性。
他认为人的智力是由语言、数学逻辑、空间、音乐、身体运动、人际关系及自我认识智能七个方面的智能组成,大多数人具有完整的智能,而每个人的认知特征又显示出独特性,每个人所拥有的种种智能的量是不同的,其组合方式也各有特色。
根据这一理论,教育应当建立在尊重并合理地引导每一个人的个性和差异性的基础之上,教育工作者不应该以一个共同的教育目标来评价学生,而应根据千差万别的个性,针对每一个人的优势智能领域和弱势领域,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地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发展的多元途径,从而使每一个人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适度”是指事物保持其质和量的限度,是质和量的统一,只有在一定的范围内,事物才能保持它自身的存在,超过了特定的范围,就会向对立面转化。
这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坚持适度的原则,既防止“过”,又要防止“不及”。
教育领域的“适度”就是指教育过程、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教育要素处于自然和谐的状态,适度教育要求教育工作者适时适地、因人而异的采取适当的方法和措施,创设教育情境,实现每一个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目标。
要真正做到尊重个体差异,就必须坚持适度教育的原则,尽可能多地为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和个性发展创造条件、搭建平台。
然而,受社会发展水平和人们意识形态的限制,当前的基础教育中出现了“教育过度”和“教育不及”并存的奇怪现象,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不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片面地对学生提出过高的期盼和要求现在的家长和老师对孩子的期望值都很高,家长总想让孩子出人头地,样样精通,让孩子参加各种培训班;老师片面地认为学生见多识广,头脑聪明,把标准确定在教材的标准之上,给学生设置高高的起点。
适度教育必须把握“火候”
适度教育必须把握“火候”作者:常建华来源:《河南教育·基教版》2009年第07期人们常用“过火”形容做事过头,用“欠火”形容做得不到位。
那么,在教育中所谓的越俎代庖、面面俱到就可以说是“教育过火”;不管不问、放任自流就可以说是“教育欠火”。
“过火”和“欠火”的教育都是不成功的教育,为此,教育必须把握好“火候”,这种教育可称为适度教育。
一、适度教育应考虑学生的个性现在的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都很高,总想让孩子出人头地,许多家长让自己的孩子参加奥数班、舞蹈班、乐器班等,甚至一个孩子报几个兴趣班。
孩子多方面发展并不是坏事,但是,这里面有一个“度”的问题。
一个幼小的孩子,一下子报那么多兴趣班,能有足够多的时间和精力吗?而且,孩子真的有兴趣吗?可见,适度教育应考虑到孩子的个性和兴趣。
我有一个儿子,我也与大多数家长一样,曾希望孩子样样通,于是让孩子去学舞蹈、学乐器、学奥数,但后来都放弃了,主要原因是孩子不喜欢,坚持不下来。
后来我发现儿子喜欢下棋,就通过和他一起下棋,把他的兴趣转移到奥数上来。
就这样,原来怎么逼也不学奥数的孩子,开始与奥数结了缘。
由此可见,个性化的教育也就是适度的教育。
二、适度教育必须进行启发诱导一位语文教师,为了让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去读《红楼梦》,便进行了巧妙的引导。
他知道,正面劝说学生去读《红楼梦》,结果肯定是很少有人去读。
于是,他在上课提到四大古典名著时故意回避它,有时甚至说《红楼梦》是“中学生不宜”。
结果学生纷纷想办法借阅或购买《红楼梦》,以至班上掀起了“读《红楼梦》谈《红楼梦》”的热潮。
就这样,这位教师就在学生浑然不知的情况下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我们当然得承认《红楼梦》本身的可读性,但我们也得承认,倘若那位老师不玩这个把戏,就难以收到这样的效果。
这种把戏其实是可贵的教育智慧,是一种启发诱导艺术,也是一种可贵的适度教育。
三、适度教育就是要“量体裁衣”教育中一刀切的做法是不足取的,教育要体现出差异性和针对性。
适度教育ppt
让每一株花蕾吐露生命的芬芳
——读《教育因适度而精彩》有感
适度教育:
•适度教育是指教育过程、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教育要素均要处于一种自然和谐状态的教育。
要求施教者在适宜的时间和空间内,采取适当的方式、方法,以一种发展的眼光、宽容的态度和期待的心理,营造一种相互接纳、健康和谐的教育氛围,顺应人的自然,开发人的潜能,对学生进行恰如其分的教育,进而达到教育的本真状态。
适度教育基本理念:
•学生该做什么就让他做什么,能做什么就引导他做什么;我们不能“偷工减料”,也不能“拔苗助长”;“精细”是一种珍贵的品质;教育就像“根雕”,要顺其势,凑其形;辣椒没有冬瓜大,冬瓜却不如辣椒红;教育绝不能拔住几个尖子生往前冲。
教师的作用:
•就在于最大限度地去开发学
生的潜能,如果他是金子,你就
想办法让他闪光;如果他是矿石,你就想办法把他提炼出钢铁;如
果他是泥巴,你就把他尽量烧制
成砖瓦。
适度教育核心理念:
关注生命质量,
奠基终身幸福。
泰戈尔:
“不是铁器的敲打,
而是水的载歌载舞,
使粗糙的石块变成了美丽的鹅卵石。
”
适度教育操作理念:
•1、顺其自然,适当引导;•2、讲究到位,及而不过;•3、主张教育精细化;•4、崇尚“根雕艺术”;•5、承认不同,尊重差异;•6、面向全体,教育公平。
适度教育
既是每个教育者追求的教育理念,也是需要教育者不断探索的教育方法,更是我们所追求的一种理想的教育境界。
过度与适度教育的例子
过度与适度教育的例子近日从新闻上看到了两个案例。
一小女孩妈妈说,孩子和同学打架,被老师要求写检查,半夜在卫生间自杀。
一高中女生父母说,老师因她谈恋爱不听劝止而责令她回家反省,一周后孩子自杀。
这两个女孩父母说的是否属实,案情到底如何,尚未可知。
但凡看到这样案例的人,相信都会感到震惊和心痛的。
我们无法推断全部实际情况,也无法明了到底哪方有哪些责任,但我们可以就事件基本事实探究一下教育的问题。
我想到了一个词:教育尺度。
“教育的尺度”在哪里?当然得先知道什么是“教育的尺度”,想必大家都能理解个大概。
以我的思考,它应该就是施教者面对特定的教育对象,出于什么目标动机,为达到某种目的或效果,在实施教育方式方法时呈现出来的力度或分寸。
由此可见,不同的教育方式方法而呈现不同的教育尺度,同样的方式方法也因实施的力度不同而尺度不同,不同的教育尺度导致教育效果不同。
教育的尺度因施教者不同而不同,因受教者的不同而不同,因施教方式方法不同而不同,因施教的力度分寸不同而不同。
所以我们说“教育的尺度”是没有一个确定的位置的。
就以上面的案例为样本说说我的理解。
首先说受害者本人,即受教者。
无论处于任何境地,尤其是那个已近成年女孩,居然没有一丁点的抗压力,既使完全出于学校或老师的错误或尺度问题,也不应该自戗性命,何况连其父母也知道她早恋造成不好影响,学校老师也多次教育劝止。
当然我们也都知道早恋是一些少男少女可能出现的正常的生理心理现象,但也不能认为它一定会带来好的结果和影响。
先抛开学校、家长教育方式方法和尺度的问题不谈,作为学校、老师和家长肯定都不能视而不见,任其自由蔓延。
生命不能重来,我们不能再过多苛责孩子的不是。
为最大限度避免类似的悲剧重演,我们的学校、家长,乃至全社会都应反思教育的方式和尺度的问题。
如果学校和老师工作再细心、再客观一点,方式方法再灵活科学一点,也许会发现一些端倪,及时采取适当措施,或许不会出现这种极端的结果。
当然只是合理的推断,也许学校和老师真的尽心尽力,确属无法预料。
教育需要适度模糊教育心得
教育需要适度模糊教育心得教育需要适度模糊教育心得一个班级里面,最让老师费心的只有那几个,老师最不放心的也只有那几个,往往老师最不放过的也是那几个。
常常因为作业没完成、课堂不注意听而让老师怒气冲天,尤其是作业问题,叫到办公室里一遍一遍的做,一遍一遍的改。
最终老师心急火燎,学生也许会因此对老师对学习产生畏惧情绪,对于学生的成长来说得不偿失啊!近日读过《请跟我来》,有一个词语让我对此有了新的认识——适度模糊。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里固然强调爱心和教育智慧的重要,但他最终也承认:经过一番努力,“思维沉睡”的孩子什么时候醒悟,最终是否醒悟,他也不知道。
因为学生是有差异的,是有区别的。
我们要承认差距,直面差距,让自己心平气和起来,让学生学习没有压力,轻松发展。
山高水低,各随其性。
要搞一刀切,强求一致发展,必将出现老师天天累死累活、心急火燎,学生抵触、厌学、没有丝毫进步两败俱伤的境况。
水至清无鱼,人至察无徒,我们要学会适度模糊。
对于基础差、能力弱、缺乏求知欲的孩子,不能像要求那些优秀学生一样,适度模糊一下,别看的太清、逼的太紧,让他们恐惧了学习恐惧了学校恐惧了老师。
本就有差距,老师再三番五次的让他擦了写、写了擦的`,即使是成人,那样也会沮丧头透顶的,何况是孩子,一遍遍擦掉的可能是学习的信心,老师也会在他一遍遍的书写中备受考验,何苦呢?我们怎么可能要求一个班级五六十个孩子一样呢?出现这种境况往往是我们过分强烈的责任感,以爱的名义把学生和自己逼近崩溃的死胡同。
别太较教育的“真”,教育是灵活的、智慧的、有生命的。
适度模糊不是说要放弃,只是将视线稍作转移,让师生都轻松一下。
是走开一下,但不是离开。
【教育需要适度模糊教育心得】相关文章:1.2.3.4.5.6.7.8.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尊重天性,适度教育
尊重天性,适度教育近年来,“尊重天性,适度教育”成为了家长和教育者们关注的热点话题。
在追求教育素质的今天,我们往往会忽略孩子们的天性,而给他们过多的教育压力。
尊重孩子的天性,实行适度教育,已成为一种教育理念。
那么,什么是天性?什么是适度教育?如何尊重孩子的天性,实施适度教育呢?接下来,本文将对这一话题进行深入探讨。
让我们来谈谈什么是天性。
天性,就是指人的一种天生的本性、天赋或本能。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性,不同的人天性也各不相同。
这种天性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以及潜在的潜能。
每个人的天性都是独一无二的,它反映了每个人的生活方式、认知方式以及社会交往方式。
尊重天性,就是要尊重每个人的本性和天赋,不要违背自己的天性和利益。
接下来,我们来聊一聊什么是适度教育。
适度教育,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根据孩子的身心发展水平和个性特点,合理安排教育内容和方式,不断调整教育目标和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种教育理念。
适度教育强调的是以人为本,量体裁衣,顾全大局的原则。
在教育中,不是一味追求知识的传授,而是要着眼于学生的兴趣和特长,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接下来,让我们来看看如何尊重孩子的天性,实行适度教育。
尊重孩子的天性就要从家庭教育开始。
父母应该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不要强迫孩子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
有些父母认为学习成绩很重要,一味要求孩子学习,而忽略了孩子的兴趣爱好。
这样做,会让孩子产生厌学情绪,对学习失去兴趣。
城府教育学习,也不要过分干涉,要给孩子一定的学习自由,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学校教育也要尊重孩子的天性,实行适度教育。
在课程设置上,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和特长,给他们提供广泛的学习机会,不要一刀切,强迫孩子学习自己不喜欢的东西。
在教学方法上,也要采取多种教学方式,比如游戏教学、实践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等,更有针对性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社会教育也要尊重孩子的天性,实施适度教育。
社会教育包括各种培训班,兴趣班等。
如何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
如何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作为每一个家长,都深知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
但是,具体如何对待孩子的教育上,每个家庭的做法不尽相同。
有人喜欢严厉管理,强制孩子学习,让孩子对未来产生足够的焦虑感;有人则更加注重孩子的自由发展,减轻孩子的心理压力。
其实,既不是将孩子放任自由,也不是施加过度压力,将孩子的成长放在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下,才是家长该秉持的态度。
首先,在学习成长方面,适度教育孩子是简直不可或缺的。
无可否认,学习对于一个人的成长、通往未来是至关重要的,而孩子们往往缺乏自制力,无法很好地控制时间和进度。
严格管理可以使孩子避免玩闹,需要在某些方面具有较高的积分和密度,但是未必是最适合的选择。
家长可以在适当的时候,帮助孩子做好时间规划,并根据孩子的个人情况为其制定一套比较合理的学习计划,这样既可以保证学习质量,又可以将压力降到最低,给孩子留下更多的自由时间。
其次,与学习成长并驾齐驱的是人格塑造。
孩子的性格将伴随其一生,为了让孩子练成良好的性格,亲子教育必不可少。
亲子教育并不是家长教育孩子,而是父母与孩子共同成长的过程。
在亲子教育中,家长不仅教育孩子,也可以从孩子身上学到许多,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和亲子交流技巧。
在亲子教育中,尊重孩子的想法,并与其沟通,可以让孩子获得成长和学习的机会,让其认识到自己在家庭和社会中的重要性。
再者,教育是顺应时代而改变的。
家长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
同时,孩子在人际交往中获得丰富的经验,需要在这方面帮助他们。
在孩子的朋友圈中,家长可以加入自己的一份力,让孩子更容易接受世界多元的观点和文化。
适度的公开和愉快的社交时间不仅有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也有助于孩子理解社会和人际关系。
最后,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长要有足够的耐心和爱心。
在家庭中,不仅是言传身教,更是用心付出。
家长可以制定合理的家庭作息,让孩子健康成长。
同时,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长也需要做一些经常性的陪伴和关心,这样孩子才能真正感受到自己是家庭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育机智的四个原则
教育机智的四个原则1、教育目标适度。
在家长望子成龙心态的影响下,往往对孩子期望过高,对孩子教育的目标定得过高,以至于揠苗助长、强其所难。
这样必然可以在大人与孩子之间产生胁迫与T5250的矛盾冲突,对孩子心理导致不当的影响。
因此对孩子的适当希望就是必要的。
适度的家庭教育目标,一定是孩子跳一跳可以够得到的,也一定是家长自身的.指导、参与条件能胜任的。
2、教育方法适当在不正确教育观念的影响下,家长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很容易走极端。
一就是过度初生之犊不畏虎。
过度的关怀和无原则的包办代替,褫夺了孩子奠定独立自主意识和改立能力的锻炼身体机会。
二就是过度严苛。
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骂不成材”。
在这种情况下,性格高傲的孩子可以与父母产生矛盾情绪,显得性格孤僻,犯罪行为粗野;性格软弱的孩子,则可以产生恐惧心理,学会蒙骗说谎。
真正快乐孩子,就要沦为一个感性和理性共存的父母。
3、教育内容适度目前许多家长对家庭教育的重新认识仍存有非常大的片面性,他们把家庭教育等同于学校教育的延展,把课本的知识性内容当做主要课程,错误地指出孩子存有了科学知识就存有了未来的一切,而忽略了对孩子的品德、意志、兴趣、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培育。
实践证明,非智力因素对一个人未来事业的成功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过度注重智育而忽略非智力因素的培育,不但可以影响孩子较好品德和身心健康人格的构成,更可以制约孩子体、智、德、美全面、人与自然发展,甚至引致人格的缺位,给一生增添不良影响。
4、表扬要适度时下,在教育孩子的理念中,“器重教育”似乎变成了口头禅。
的确,对孩子要多夸多表扬,表扬有点像精神上的兴奋剂,可以让人精神振奋,自信倍增。
但表彰也必须有节制、存有原则、存有具体内容目标,否则表彰多了反而可以适得其反,助长孩子的虚荣心,减少抗炎挫折的能力,影响心理健康。
正确的方法应该是有成绩表扬鼓励,有缺点批评教育,宽严有度,刚柔兼济。
鞭策教育在家庭中不可忽视若想孩子不断进步,达到父母期盼的目标,家庭教育是不可忽视的,而其中父母的心理激励则是一把挖潜启智、培养孩子正常发展、快速成长的金钥匙。
尊重天性,适度教育
尊重天性,适度教育现代社会对于教育的重视可见一斑,家长们为了能够给孩子创造更好的未来,投入了大量精力、时间和金钱去培养他们。
很多家长却忽略了尊重孩子的天性,过度干涉和期望,使得孩子的成长受到了限制,甚至适得其反。
我们需要站在尊重天性和适度教育的角度来思考问题。
尊重天性是指理解和尊重每个孩子独特的个性和兴趣。
每个孩子都是与众不同的个体,有自己的优点、特长和兴趣。
家长应该学会观察和倾听孩子,了解他们真正的需求和意愿。
只有在孩子感受到家长的尊重和支持时,才能够更好地发展自己的潜力。
相反,如果家长过度干涉和期望,就会让孩子产生压力和困惑,甚至使其丧失自信心。
适度教育是指根据孩子的个性和需求,提供合适的教育方式和环境。
每个孩子的发展速度和方式都是不同的,家长应该给予他们足够的自由和空间去探索和发展自己的兴趣。
在教育过程中,不应该过度强调功利,而是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内在动力和兴趣。
当孩子发现自己喜欢的事物时,他们会更加主动地去学习和追求。
家长应该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一个积极的榜样,鼓励他们勇敢尝试和坚持下去。
并不是一味地追求尊重天性和适度教育就是最好的选择。
对于一些特殊情况下的孩子,可能需要一些特殊的教育和干预措施。
对于一些有学习障碍或行为问题的孩子,家长和学校可能需要更多的专业指导来帮助他们克服困难。
在这种情况下,适度的教育和关注是必要的。
在尊重天性和适度教育的基础上,家长和学校应该努力提供一个全面发展的教育环境。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交能力。
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培养孩子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让他们成为有独立思考能力和判断能力的人。
尊重天性,适度教育是保障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原则。
家长和学校应该以孩子的需求为导向,给予他们适当的尊重和支持。
还应该关注孩子个体的特殊情况,提供相应的帮助和教育。
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掘和发展孩子的潜力,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尊重天性,适度教育
尊重天性,适度教育尊重天性是指理解并接受每个人独特的个性和特点,不试图改变或扭曲他们的本质。
它是一种价值观和教育理念,强调个体差异的存在,并尝试满足每个人的需求和利益。
尊重天性有助于促进个体的自我认同和自信心。
当一个人被接受和理解,他会感到被尊重和重视。
这种认同感和自信心对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们可以激励人们追求自己的兴趣和潜力。
当一个人的天性得到尊重和支持时,他会更有动力去追求他的梦想,并更有可能取得成功。
尊重天性还有助于建立积极的家庭和社会关系。
尊重他人的天性意味着我们愿意接受他们的个性和特点,并在合理范围内提供支持和帮助。
这种尊重和接纳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亲密关系,并促进相互的理解与沟通。
在一个以尊重为基础的环境中,人们更容易相互合作和协作,从而实现个人和组织的共同目标。
尊重天性并不意味着不进行适度的教育和引导。
尽管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天性,但教育的目的是帮助个体充分发展自己的潜力,并适应社会的要求。
适度的教育可以帮助人们获得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培养积极的价值观和品质,并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力。
适度的教育还可以帮助个人克服困难和挑战,并提高他们的适应性和应对能力。
在教育中尊重天性的一个重要方案是个性化教育。
个性化教育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模式,根据每个学生的独特需求和发展阶段来设计和实施教育计划。
个性化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创造力。
个性化教育还可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势和潜力,并为未来的发展做好准备。
尊重天性和适度教育是促进个体成长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
通过尊重和接纳每个人的天性,我们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建立积极的关系,并发展其潜力。
适度的教育可以帮助个体获得必要的知识和技能,适应社会的要求,并为个人和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尊重天性,适度教育
尊重天性,适度教育天性是指一个人与生俱来的本性和特质,是人的本质属性和天赋。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天性,这个天性包括了每个人独特的性格、特点、兴趣、能力等。
而教育则是指在人的成长和发展过程中,通过各种方式影响和引导一个人的思想、行为和习惯的活动和过程。
尊重天性,适度教育是指在教育过程中,要尊重每个人的天性和特质,不强求改变其本性的基础上,通过适度的方式进行教育和引导。
尊重天性,适度教育的理念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从理论上来说,尊重天性,适度教育是建立在对人的天性和特质的认知和尊重的基础上的,是对人性的一种尊重和呵护。
在实践上,尊重天性,适度教育可以实现因材施教,因人而异,促进每个人的个性和特点的发展,培养出更多的人才。
这种教育理念可以有效地激发每个人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高学习效果,更好地适应社会变化和发展的需要。
在实际教育工作中,尊重天性、适度教育的理念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天性和特质,不应该一刀切,要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支持每个学生的个性和差异性,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在学校管理中,学校领导和管理者应该尊重和支持每个教师的个性和特点,不应该强求要求每个教师都要一致。
再有,在家庭教育中,家长们也应该尊重和支持每个孩子的天性和特质,要因材施教,因人而异,不要一步到位,培养出更多的人才。
尊重天性,适度教育是一项长期而持续的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和参与。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够实现每个人都受到尊重和支持,教育才能够真正起到应有的作用。
希望全社会的每个人都能够认识到尊重天性、适度教育的重要性,共同努力,实现教育的公平和发展。
儿童性教育要适时适度
儿童性教育要适时适度
进行性教育不仅要讲求方法,还要讲究时机。
面对孩子提出有关性的问题,父母不应回避,而应该看准时机,巧妙地回答孩子的提问喔。
有一天,孩子问我,为什么我和爸爸都没有大咪咪,而妈妈有呢?我告诉她,她没有是因为她还是小孩子,身体还没有发育完全。
爸爸没有是因为爸爸是男人,这是男人和女人的另一区别。
妈妈有,因为你是婴儿的时候需要妈妈喂养奶水。
自此,女儿不仅知道了男人和女人不同的生理构造,还懂得了,妈妈之所以为妈妈,是因为妈妈用奶水把孩子喂养大了。
在孩子不同的成长阶段,一路走来,都会有很多新的发现,包括男女之别、男女之事,如果我们不能正确引导孩子,不能告诉孩子正确的生理知识,会无形中让孩子面对骤然间发现或出现的生理现象不适应,甚至恐慌。
但反过来,性知识教育却又不能过去夸张,否则,也会适得其反。
我们要针对孩子的不同年龄阶段,不同的生理期,结合孩子思想意识的成熟度,因势利导,给与正确的指点和引导,这样才可能形成孩子健康的生理卫生知识,从而自觉地养成健康的生理卫生习惯。
孩子的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未来生活,我们不能因为孩子小就掉以轻心,更不能以孩子小为理
由就粗暴地对待孩子的问题。
对孩子的性教育讲究适时适度-上海第四中学
家长如何引导孩子的青春期异性交往最近,《新民晚报》报道了本市一对高中生因“早恋”发生矛盾,女孩校外认识的一个网友冲动之下潜伏在校门外,用小刀连刺男孩两刀。
经抢救,男孩脱离生命危险,女孩及其朋友则被警方拘留。
该报道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关注,为何少男少女原本美好的感情世界会走向这样的结局?针对男女生青春期的异性交往,我校进行了多年的青春期心理教育,也自编了教材,开设了适合不同年龄段的校门课程。
对孩子的异性交往教育,要讲究适时适度。
近年来家长的观念已经比较开放,不再视异性交往为禁忌,可是对于选择什么时间、讲到什么度还不甚清楚。
当孩子向家长提出有关异性交往的问题时,家长不应该刻意回避,更不应该批评或呵斥孩子。
这说明孩子已经有了接受相关知识和引导的需要,这时就是父母和孩子探讨问题的时候了。
家长要鼓励孩子进行正常的异性交往,不要把成年人恋爱的标准去生搬硬套给孩子。
要告诉孩子,健康的异性交往是美好的,不过现在是一个播种季节,并不是收获季节。
还要让孩子知道,现阶段孩子与异性交往是发展纯洁的友谊。
尤其是女孩子,要有自我保护的意识,要学会说“不”。
青春期少年对异性的刺激比较敏感,容易诱发各种幻想,尤其是网络上不良信息的影响与感染,家长应该对此保持足够的警惕。
一般而言,此类教育以正面引导为主,倡导异性同学集体交往,不赞成单独过于频繁的接触。
家长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具体引导孩子正确对待青春期异性同学间的交往。
第一,要认识到青春期孩子向往异性交往是身心发育的必然。
青春期同伴交往倾向明显,加入同龄人行列有助于青少年摆脱对父母的依赖,喜欢小组和集体活动是正常的。
初中孩子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变”,生理、心理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开始对异性产生朦胧的好感,渴望在异性面前表现自己。
而高中生则随着与社会接触的逐渐增多,有了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并且已成为情感和观念,对异性的好感也逐渐由朦胧变得清晰、明朗化。
异性交往是培养正确的性别角色和健康性心理的必修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因适度而精彩
——读后感
最近,我研读了河南濮阳市实验小学校长李慧军写的《教育因适度而精彩》,大有所获。
我被其中的理念所吸引,并深深思考着。
此时,我也对适度教育又有了新的收获,新的震撼,新的认识。
这里我迫不及待来谈谈读后的感受及以后的学校工作。
一、每个办校者要成为教育家,要有适合的教育理念。
从《教育因适度而精彩》书中,李校长全面阐释力适度教育,在还没有人提议的情况下,身先士卒,结合这社会的学校中的不变现象与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提出适时而可用的教育理念,教育完整、系统、可实施行强,所以把学校办的有声有色。
印象最深的是,她针对学生近视的普遍现象,把全校的学生的近视率进行测查,测查的结果与上学期的同年级学生的近视率相对比,得出的提高率和下降率,以此作为了评价的结果,纳入教师的业绩评价,并在“展示性评价”中出现。
这样做是为了让教师给孩子减负,真正做到适度教育。
这就是一个教育家,把学生放在了首位,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并摆出措施,付出行动,形成理论。
也只有这样的教育家,才能办出具有特色、高水平的学校。
二、现代的教育需要坚持适度原则,让孩子有幸福感。
当前教育中,出现了一种很奇怪的现象,那就是“过度”和“不及”并存,如知识培训过度,智力开发不足;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和要求过高,对孩子的心理关注不足;学校对考试成绩要求过高,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不足。
李校长针对当前教育的“过度”与“不足”,提出了“适度教育”的观点。
学生作为一个不断发展的人,其身心所能承载的任务与责任是有限度的,超过了一定界限,就会阻碍成长。
教育者任何厚此薄彼的做法,也都是不公平的,不公平就是不适度。
适度教育是对教育功利主义的彻底摒弃,它聚焦“绿色课堂”,着力培养学生的兴趣、习惯和能力,开发学生的智力。
它坚决反对以损耗学生身心健康为代价的高成本教育,把每个学生当作学校的主人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从现实角度讲,适度教育既是每个教育者追求的教育理念,也是需要教育者不断探索的教育方法,更是我们所追求的一种理想的教育境界。
最后,我要引用李校长的一段话,她说:适度教育不是仅仅拔住几个尖子生往前冲,而是再拔住尖子生的基础上,再讲究拖住低儿;所以,适度教育的魅力在于平实,在于随教育本真的追求,尊重孩子的天性,营造适宜成长的空间,适度教育一定会给你我他带来更多的惊喜!在这里,我更加坚定了实施适度教育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