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大自然真奇妙》教案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大自然真奇妙》写话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用多种疑问词提问。
2.能仿照例文,把自己对大自然的疑问写下来,用上不同的疑问词。
3.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探索之情。
教学重点:能用多种疑问词对大自然提问并写话。
教学难点:尝试从不同的方面,用不同的方式对大自然提问。
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探索之情。
教学流程:一、激趣导入,走进自然(一)看图片,谈自然看了这些图片,能和大家说说,走进大自然,你有什么发现吗?可以是你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摸到的……(二)引思考,疑自然1.孩子们在大自然中见到了那么多新奇有趣的东西,你还有什么疑惑想问问大自然呢?2.学生说出心中的疑问。
(相机点评说话的语气)。
(三)扣课题,赏自然孩子们,大自然包罗万象、你们所说的这些植物、动物,仅仅是大自然的一部分。
你们看(课件出示音乐起)这植物、这动物、这山、这水、这宇宙、这星球,这季节、这气候都属于——大自然(板书:大自然)。
大自然充满着——奇妙(学生说)。
(板书:真奇妙)二、探究范例,学问自然(一)读例句,寻异同1.学生读全文。
小朋友们太棒了,能从那么多方面提有趣的问题,有个疑问词你们用的特别好,(板书:为什么),有位小朋友也对大自然很感兴趣,也问了好多问题,他是怎么问的呢?请同学们把书翻到82页。
2.请学生读前四句,边读边思考:这个小朋友是怎样提问的?这些问题有什么相同之处?疑问词的位置有什么不一样?3.学生再读后三句,找出疑问词,尝试用新的疑问词提问。
(二)巧追问,引拓展教师追问:除了这些疑问词,我们还可以用哪些疑问词提问?教师总结:提问的时候,我们可以把疑问词放在句子前面或句子中间,除了用“为什么”提问,我们还可以用“哪儿、怎么、谁……”这些疑问词来提问。
(板书)三、由说到写,练问自然(一)先互学,说疑问1.课件出示图片,引导:看到这些图片,你还想提哪些问题?请用我们刚才学到的方法来向同桌提问。
2.抽生说疑问。
新人教版(部编)二年级语文下册《文 语文园地六 我向大自然提“问号”》示范课教案_14
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写话《我向大自然提“问号”》是教育部2017义务教育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写话内容。
本单元以“大自然的秘密”为主题,大自然是一幅多姿多彩的画卷,更是一部永远也读不完的书。
写话《《我向大自然提“问号”》》展示例文,用疑问词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提出对大自然的疑问,引导学生探索自然科学的兴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先说后写、仿写等形式让学生多动口、多练笔。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孩子对周围的一切充满好奇、他们的双眼里不但闪烁着求知的渴望,最喜欢吸收新知识的时期,他们对自然界的一切感到新奇,脑子里充满了无数的“问号”。
教材针对儿童这一年龄特点,选取儿童感兴趣的例文,用疑问词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提出对大自然上许多的问题,引导学生从小懂得用眼睛去发现并培养学生积极探究的品质。
设计理念:本写话教学遵循儿童认知发展的规律,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用信息技术(微课、课件、图片动画等)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课学生有听、说、读、写的环节,层层深入,落实到位。
教学目标:1. 通过微课《认识疑问句》,知道写疑问句的要点;2. 发现大自然(动物、植物、自然现象)中有许多有趣的现象,逐步培养学生主动留意观察生活,善于发现问题;3. 鼓励学生乐于动脑,让学生用疑问词从不同角度提出对大自然的疑问,能仿照例文,并把自己对大自然的疑问写下了。
教学重点:仿照例文,根据写疑问句的要点,把自己对大自然的疑问写下了。
教学难点:用疑问词从不同角度向大自然提问。
教学准备:微课、图片、ppt、音乐、写话纸教学过程:《蓝猫淘气3000问》每集都是一个独立的小故事,这些故事大都发生在小朋友的日常生活中,从各个方面介绍小朋友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
同时通过这些小故事向小朋友传达天文地理、人生哲理等方方面面的知识。
地球是怎样形成的?星星为什么会眨眼睛?北极熊是怎样生活的?人为什么需要睡觉……这些问题的答案尽在《蓝猫淘气3000问》幽默系列。
新人教版(部编)二年级语文下册《文 语文园地六 语文园地六:写话》示范课教案_14
部编小学语文教材二年级下册教科书教学设计语文园地六(“写话”“我爱阅读”)教材分析第六组教材是围绕自然现象、自然景观来编排的,内容十分丰富。
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学生既能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积累丰富的语言,还可以汲取自然科学知识的琼浆,开阔视野、积极探索、敢于提问,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本课时是语文园地六第2课时。
“我爱阅读”栏目选取了《最大的“书”》这篇文章。
它以地质勘探队员叔叔和川川的对话为主线,向小读者们展示了岩石这本“书”的无穷魅力。
通过叔叔的介绍,描绘了“书”中的“字”、“画”以及这本“书”的作用,从而激发学生探究大自然的兴趣。
秉承部编教材“阅读1+X”理念,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阅读更多的科普书籍。
“写话”选取的内容为学生在大自然这个大课堂中产生的疑问,鼓励孩子们充分地说、写自己想问的,并准确使用和书写问号。
因为“我爱阅读”栏目旨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关于本课涉及的自然科学知识,不必作过细的讲解,只要引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产生研究、探索的欲望就可以了。
在后续的教学中,如果学生们有兴趣,可以在班级里开展“自然科学博览会”,让他们交流自己的“研究”成果,激发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
教学目标1.了解《最大的“书”》的内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和探究自然知识的兴趣,在师生对话过程中拓展孩子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强学生探索大自然的愿望,体会川川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品质。
2.鼓励学生充分地说、写自己想问的,并准确使用和书写问号。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乐于交流、勇于提问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初识“书”1.导入:小朋友们,江老师听说咱们二(4)班的小朋友特别爱读书,告诉你们呀,江老师也特别爱阅读、也经常给我家宝贝读书,我爱阅读、你爱阅读、我们都爱阅读!一本本书带领我们走进了神奇的世界、知识的殿堂。
谁能告诉老师你读过的最大的一本书是什么?为什么说它是“最大”的呢?2.这节课,我们就进入“我爱阅读”,读一篇与书有关的课文,一齐读课题——《最大的“书”》(多媒体出示课题)[教学意图:摸清学生原有的对“大”书的认识,为后文的“大”岩石埋下伏笔,同时也激起孩子们的好奇心。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语文园地六)教案,表格版
(1)学生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借助工具书,理解意思。
(3)提出不懂的问题。(把问题在书中标写出来)
3.学生进行自学,教师深入到学生中间,回答疑难,解决问题。
4.学生独立思考,畅所欲言。理解每句诗的意思。
学生活动:
1.回顾《锄禾》。并背一背。
2.了解《悯农》其一中的作者,
3.读一读。
4.汇报学习古诗的方法。
(1)学生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借助工具书,理解意思。
(3)提出不懂的问题。
5.小组交流指粮食颗粒
四海:指全国。
闲田:没有耕种的田。
犹:仍然。
活动意图:
通过自学古诗,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更加的有自信。
学生:复习课文,巩固生字词,读通读熟课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4.学习活动设计:
环节一:
1.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2.读一读,练一练。
3认识字词。
教师活动:
一、识字写字
1.出示各场馆图片,创设情境,教师带领学生游览这些地点。
2.出示图片及对应名称。同学们认识这些建筑物,那么会读它们的名字吗?(指名读)
指导:可以根据语境,也可以根据词语的字形结构、偏旁部首猜测词意。“暗示”:用含蓄的语言或示意的举动使人领会。“泄露”:不该让人知道的事让人知道了。
学生活动:
1.出示词语,学生根据语境才意思。
指出“喧闹”这个词,让同学们根据这句话的语境,猜猜它是什么意思?
2.同桌相互学习、小组讨论。
3.小组代表汇报小组讨论成果,交流猜测词意的方法。
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语文园地六》教案
课堂作业新设计1.写一写,并说一说这些字在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柳琴落数昂玲茫型2.读句子,通过多种方法理解加点词语的意思。
(1)一向乖巧听话,最近却变得非常顽皮..。
()(2)奶奶自从戴上了眼镜,原来模糊的视野变得清晰..了。
()(3)仙人掌的生命力很顽强..,几个月不浇水,它照样长得很好。
()3.读一读,选一选。
(填序号)①体育馆②哨所③诊所④博物馆感冒发烧去和朋友打羽毛球到站岗放哨在参观文物去答案:1.略。
2.(1)贪玩爱闹、不听劝导,性情刁顽。
(2)清楚,明朗。
(3)非常坚强。
3.③①②④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能展示如何参与建立和管理班级图书角,有喜欢读书的习惯。
2.能背诵古诗《悯农(其一)》。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设计意图新课教学()分钟一、展示台。
1.教师引入:同学们,我们班建起了一个图书角,我们该怎样管理好这个图书角呢?下面,请同学们开通过教师的引导,引发学生思考,锻炼学生思维的缜密性和合作的意识以及表达能力。
1.《悯农二首》是唐代诗人李绅的组诗作品。
这组诗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封建时代农民的生存状态。
第一首诗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到处硕果累累的景象,突出了农民辛勤劳动获得丰收却两手空空、惨遭饿死的现实问题;第二首诗描绘了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田里劳作的景象,概括地表现了农民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最后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样近似蕴意深远的格言,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真挚的同情之心。
组诗选取了比较典型的生活细节和人们熟知的事实,集中地刻画了当时社会的矛盾。
全诗风格简朴厚重,语言通俗质朴,音节和谐明快,并运用了虚实结合与对比手法,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这两首诗不仅在民间广泛流传,在文学史上亦有一定影响,近代以来更作为思想教材选入了小学教科书。
2. ◆地质勘探地质勘探即是通过各种手段、方法对地质进行勘查、探测,确定合适的持力层,根据持力层的地基承载力,确定基础类型,计算基础参数的调查研究活动。
是在对矿产普查中发现有工业意义的矿床,为查明矿产的质和量,以及开采利用的技术条件,提供矿山建设设计所需要的矿产储量和地质资料,对一定地区内的岩石、地层、构造、矿产、水文、地貌等地质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工作。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优质教案-16 雷雨(1)
16 雷雨单位:驻马店第二实验小学姓名:刘艺文一、教材分析《雷雨》是人教版部编本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16课的一篇课文,以简练的语言,形象地描绘了一幅夏日雷雨图。
全文按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顺序,清晰地展开陈述,写景细致逼真,引人入胜,激起了学生对大自然的深刻体验,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1、会认“压、蝉”等5个生字,会写“雷、黑、垂”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朗读本课带动词的句子时重音落在动词上,会说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景色的变化,通过朗读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3、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1、学会认、写本课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朗读带动词的句子时重音落在动词上。
难点:1、联系生活实际体会雷雨前、雷雨时、雷雨后景物是怎样变化的。
2、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
四、课程资源整合整合电闪雷鸣音效及轻音乐资源,丰富课堂内容,便于学生理解课文。
五、教法学法情境教学法,通过制作音效、多媒体课件在现雷雨前中后的景象,加强学生对课文的感悟;图文结合法,让学生体会大自然的美。
六、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词语卡片,乌云、蜘蛛、蝉、树的贴图或简笔画。
七、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我们学过一首儿歌《小雨,沙沙沙》,一起来唱一唱好吗?(学生齐唱)2、同学们知道这首儿歌里的小雨是哪个季节的雨吗?(春天)3、今天老师也要跟大家一起来欣赏一场雨,但不是春天的雨而是一场夏季的雨。
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6课《雷雨》。
(板书课题,学生书空,教师提示雨字头和“雨”单独写的区别)(二)初读课文,理清课文1、出示自读要求:(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给课文标上自然段,想一想课文可以分为哪几个部分。
2、理清课文脉络1、老师这里有两幅图片,谁能把它们贴到正确的位置上?预设:生1贴对,生2贴错,再指明有不同意见的学生来贴。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六单元 16雷雨
16 雷雨【教学目标】1.认识“压、蝉”等5个生字,会写“雷、乌”等9个字,会写“雷雨、乌云”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说出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景色的变化,能在语境中体会“压”“垂”“挂”等词语运用的好处,并抄写句子。
4.能说出自己见到过的雨及下雨时的情景。
【重点难点】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难点:能说出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景色的变化,能在语境中体会“压”“垂”“挂”等词语运用的好处,并抄写句子。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夏天的时候大家有没有遇到过突然下雨?说说你遇到的是什么样子的?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关于下雨的课文吧!(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自由读课文,自然段标序,读通课文。
同桌互相正音。
1.出示生字,请学生说说自己学会了哪些生字。
(字音字形)“蝉”“垂”是翘舌音,“窗户”这个词中“户”读轻声。
“逃走了、下起来了、看不清了、小了”等词的轻音。
开火车认读生字词。
2.重点交流的几个字:“雷”上下结构,可记作“雨”+“田”,区别形近字:雪、苗等;“乌”单一结构,4画,注意区别形近字:马、鸟等;“黑”上下结构,12画,上部不要写成“里”;“压”半包围结构,不要漏写最后一点,区别形近字:庄、圧等;“垂”单一结构,8画,注意笔顺,横画之间的距离要均等;“户”上下结构,4画,注意区别形近字:尸、广等;“迎”半包围结构,7画,先写里面再写外面,“卬”不要写成“卯”,注意区别形近字:仰,柳等;“扑”左右结构,5画,“卜”,区别形近字:补、朴等。
3.根据动画演示描红书写,教师巡视相机纠正,互相评价。
提出不理解的字词,集体交流。
生字组词,生词造句。
三、整体感知,理清文脉。
自由朗读课文,课件出示雷雨前、中、后图片,指名回答。
思考:哪些段落分别写了雷雨前、中、后的景象?四、拓展交流。
找出雷雨前、中、后的景象所在段落。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_第六单元 单元学习目标
第六单元单元学习目标教材简析本单元是围绕“自然科技”来编排的,由四篇课文组成。
以古诗开始,意在以凝练的语言表现自然景观的神奇秀美,激发学生在品词析句中汲取语言精华和感受大自然魅力的兴趣,同时通过介绍自然知识的短文和诗歌等,使学生不仅感受祖国山河的秀美,又可以汲取自然科学知识的琼浆,唤醒学生热爱自然与科学的意识。
本单元还安排了语文园地六,包括“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写话”、“展示台”、“日积月累”、“我爱阅读”。
课题内容简说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通过描写六月西湖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美,同时也含蓄地表达了对友人林子方的眷古诗二首恋之情。
杜甫的《绝句》,一句一景,动静结合,有声有色,展现了杜甫草堂周围多姿多彩、清新开阔的自然景观,表达了诗人愉悦的心情。
本文用精炼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雷雨景象,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要是你在本文以诗歌的形式为我们介绍了四种天然的“指南针”:太阳,北野外迷了极星、大树的枝叶、沟渠里的积雪,展示了大自然的奥秘和情趣。
路太空生活趣事多1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_第六单元单元学习目标教学设计本文用浅显生动的语言,介绍了一些有趣的太空生活知识,激发了学生了解科技、探索宇宙的兴趣。
学习目标1.会认45个生字,会写34个生字;提高自主识字的能力,培养认真书写的习惯。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诗歌,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3.初步学会默读,能边读边想象。
在反复诵读中理解内容,品味美感。
4.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感悟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激发探究自然知识、了解科技、探究大自然奥秘和神秘宇宙的兴趣。
5.掌握一些辨别方向的方法,有留心周围事物、发现科学知识的意识。
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
学习重点1.会认45个生字;会写34个生字;掌握“含、迎、永、碰、容、易”等字的笔顺。
2.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略大自然的神奇和科技的先进,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和关注科学的兴趣。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案
探索大自然——《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最大的“书”》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抓重点句子,从字里行间感受大自然的奥秘。
2.感受语言特点,引导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大自然的奥秘和情趣。
3.有留心周围事物、发现科学知识的意识,有兴趣去认识更多的“书”。
4.培养提取信息,概括内容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积累语言,留心周围事物、发现科学知识的意识。
三.教学过程(一)、诗歌激趣,导入新课。
1、这个单元,我们将要一起走进大自然,去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去发现大自然的秘密,我们一起打开大自然这本书,(引读)生:我们走进神奇的大自然。
去发现日月星辰、风雪雷电的奇妙,去欣赏山川树木、花鸟虫鱼的美丽;去吧,去打开大自然这本书。
师:孩子们,我们一起去打开大自然里“野外”这本“书”吧!一起走进第17课: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2、读题质疑,引出学习任务。
教师提问: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最需要什么?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没有指南针,谁会告诉你准确的方向呢?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寻找答案吧!(二)、任务导向,自主学习。
1、出示学习要求,根据学习要求读课文2、检测反馈:(1)抽读长句子(出示第一节),方法指导:像这样想着句子的意思,一次一次的加入词语,也能把长句子给读通顺。
3、那这篇课文给我们讲了哪几种“天然的指南针”?指名答。
板贴四个彩色的图和“准确的方向”4、小结。
5、说话训练天然的指南针有——,有——,有——,还有——。
——、——、——和——都是天然指南针。
小结:看,我们提取了主要信息,就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啦。
(三)、合作学习,探究解疑。
过渡:那这些天然的指南针,是怎样告诉我们准确的方向的呢?下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学习。
汇报:A、太阳: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太阳是怎么告诉我们准确的方向的?(1)学习向导,利用字卡理解,“向导”就是导向的人,指导书写“导”字。
(2)引读。
中午的时候——(生读)地上的树影——(生读)那你想当太阳的向导吗?谁能来读读这个句子,给我们指点方向。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大自然真奇妙》写话 教案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六单元写话《大自然真奇妙》教学设计教材分析: 这是部编版教材二年级下期第六单元内容,本单元以“大自然的秘密”为主题,课文蕴含了丰富的自然科学常识。
写话要求:能仿照例子,把自己对大自然的疑问写下来。
我们应依据本单元主题紧扣教学目标,对学生进行写话训练和语文能力的培养,让学生逐渐产生探索自然科学的兴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设计理念:落实四学,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有机落实,让学生的学习活动真正地发生;培养素养,让学生的语言思维同步发展。
教学目标:1.运用不同的疑问词从不同的角度提出自己的疑问。
2.能将自己对大自然的疑问写下来,能将小卡片的问题进行分享。
3.能在互评后修改自己写的句子。
教学重点:运用不同的疑问词提问。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提问,能把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写下来。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有疑而问1.师:春天来了,我们一起去大自然看看:花儿露出笑脸,小鸟叽叽喳喳叫着,春雨淅沥沥下着,你们在大自然的春天有什么发现?可以说你看见的,听到的,闻到的,触到的,生自由说,相机引导用规范的句子(评:这里你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你们有没有用亮眼睛看到大自然的色彩,真会观察,是的,大自然真是妙趣横生,丰富多彩,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真奇妙)2.师:春是大自然的一个季节,你们看(播放视频)快看浩渺的宇宙,璀璨的星空、茂密的森林,无边的大海,广漠的沙漠、可爱的动物、好看的花草……看到这奇妙的大自然你有什么想问吗?指名说,你们真会观察,向大自然提出这么多的问题。
板书:问号二、阅读例文,学会提问(一)读好例文,寻找方法师:丁丁也想了很多问题。
他看到浩瀚的星空这样提问,出示星星图:生读:为什么星星会眨眼睛?(预设:读得很好:你读的真好,老师也想知道星星为什么会眨眼睛?你们读出了疑问句的语气:预设:读的不好,(师读,生读:预设:你这样读,我不知道你问什么,但这是个问题。
)请大家观察这是一个什么句?随机板书:问号)问生:向谁提的问?他用了的什么词提问?此环节了解疑问词和读好。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设计第六单元15 古诗二首(教案1)古诗二首
编写时间:201年月日
教学课题
15古诗二首
学案编写者
教学课时
2
学案使用者
第周星期用
教学
目标
课(章节)教学
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8个生字。
2.借助插图,联系生活,激活想象感受诗意,领悟诗情,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歌所描述的情景。把体会到的情感通过朗读、背诵表达出来。
3.初步领悟诗歌中比喻、夸张的表达手法。
指名读诗歌,倾听时关注字音与朗读节奏,标出朗读节奏。
5.生自由读
(3)板书:无穷碧别样红
指导朗读:读出荷花之红,莲叶之绿。
3、探究原因,深入诗情:荷叶为什么是无穷碧,荷花又是别样红的呢?带着问题去诗中寻找原因吧。(出示全诗。)
☆荷叶之多---“接天”:
(1)接天,你的感觉是?你能用几个词说一说荷叶的多吗?你来读一读,读出荷叶之多。
(2)教师语言描述:满湖的荷叶,挨挨挤挤的,一眼望不到边,仿佛与天相连。远远望去,绿得让人心旷神怡,绿得让人陶醉。
☆写作背景--为友人升迁而高兴
(1)这是送别诗,送别应该是伤感的、依依不舍的,为什么诗人那么的喜悦?这是还有一个特殊的背景,那就是杨万里和林子方是多年的好友,他们情投意合,交情甚佳。就是六月中的一天,林子方连升两级,将离开杭州去上任,林子方高升了,作为好朋友杨万里能不高兴吗?
(2)同学们,如果若干年后,你的好朋友考上大学,你去送他,这时,你的心情如何?你的好朋友考上了博士,你的心情又如何?现在我们更能理解作者的心情了吧。正是在这种愉快的心情下,他看到的莲叶,他看到的荷花。
五、拓展延伸
学生课外找找李白、杜甫的诗歌诵读。
指名背诵《《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说说诗意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集体备课
雷雨
2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2
太空生活趣事多
2
语文园地六
2
1.认读有关场所名称的词语,学习利用场所名称识字,认识“博、馆”等9个生字。
2.能正确书写“含、迎”等容易多写或少写笔画的字,以及“荡、满”等结构易错的字;能联系语境猜测词语的意思。
3.能仿照例子,把自己对大自然的疑问写下来。
核心素养要点
内容
课时
教学目标(素养要点)
古诗二首
2
1.认识44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会写34个字,会写34个词语
2.能说说诗句描绘的画面;能在语境中体会“压、垂、挂”等词语运用的好处;能拓展积累词语,抄写句子。
3.读课文,能提取主要信息,说出雷雨前后景色的变化、“天然的指南针”怎样帮助人们辨别方向和太空生活中的趣事。
4.能展示如何参与建立和管理班级图书角,有喜欢读书的习惯。
5.能背诵古诗《悯农》(其一)。
6.自主阅读《最大的“书”》,感受川川的勤学好问,有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集体备课单元内源自概说本单元以“大自然的秘密”为主题,编排了《古诗二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绝句》)、《雷雨》、《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太空生活趣事多》四篇课文。《古诗二首》编排了两首古诗,描绘了自然景观;《雷雨》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景色的变化;《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介绍了几种天然的指南针,告诉人们怎样辨别方向;《太空生活趣事多》讲述了在太空中生活的一些有趣的事情。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集体备课
03
教学方法探讨
情境教学法
总结词
通过创设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情境,引导学生 进入学习状态,增强学习体验。
详细描述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如图片、音乐、 视频等,为学生营造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情境 ,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课文的意境和情感, 提高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任务驱动法
要点一
总结词
通过布置具体任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培养 解决问题的能力。
评价方式
通过单元测试、期中考试 、期末考试等方式,对学 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总结性 评估。
目的
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为教学改进提供依据。
实施建议
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和内 容,合理设计评价试题, 全面考察学生的知识掌握 和应用能力。
学生自评与互评
评价方式
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 果进行自我评价,同时鼓励同学之间 相互评价。
课文精讲内容
总结词:注重实际
详细描述:在选择课文精讲内容时,应注重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和认知水平。通过引入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实例和情境,帮助 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课文精讲内容
总结词:强化基础
详细描述:在课文精讲过程中,要注重强化学生的语文基础 知识。通过讲解生字、生词、语法和句型等知识点,提高学 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 完成课后练习。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能够仿写课文 中的优美句子。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了解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感受课文所表达的美。
02
教学内容研究
课文精讲内容
总结词:重点突
详细描述:在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的教学设计中,课文精讲内容应作为重点进行突出。通过对课 文的深入分析和讲解,使学生能够理解文章的主旨、结构和语言表达,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2020春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资料-第六单元-17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案(001)
备课素材【教材分析】《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是一首文字秀丽,同时包含丰富自然知识的儿童诗,它以诗歌的形式,用假设的语气,向我们介绍了四种天然的指南针:太阳、北极星、大树、积雪。
这首诗歌在生动形象的语言文字中,有机地渗透自然科学知识,符合二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是向学生进行科普教育,发展学生观察能力的一篇有趣的课文。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指南针:又称司南,主要组成部分是一根装在轴上的磁针,磁针在天然地磁场的作用下可以自由转动并保持在磁子午线的切线方向上,磁针的北极指向地理的北极,利用这一性能可以辨别方向。
常用于航海、大地测量、旅行及军事等方面。
物理上指示方向的指南针的发明有三类部件,分别是司南、罗盘和磁针,均属于中国的发明。
据《古矿录》记载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的磁山一带。
指南针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对磁石磁性认识的结果。
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的发明对人类的科学技术和文明的发展,起了无可估量的作用。
在中国古代,指南针起先应用于祭祀、礼仪、军事和占卜与看风水时确定方位。
课后作业一、读拼音,写词语。
bāng zhùxiàng dǎo yǒng yuǎn luàn chuǎng()()()()pèng shang tèbiéjī xuě xū yào ()()()()二、根据语境,写成加点词语的反义词。
1.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可千万别慌张..,要()。
2.雪特别..怕太阳,太阳照到的地方,()我们很少看到大量的积雪。
3.枝叶稠的一面是南.方,枝叶稀的一面是()方。
三、拼读句子。
1.“北极星是盏指路灯,它永远高挂在北方。
”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的修辞,把________ 比喻成____________。
2.“太阳是个忠实的向导。
”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修辞方法,点明了,当你迷路时,太阳的作用。
四、阅读理解。
要是碰上(荫阴)雨天,大树也会来帮忙。
最新统编版部编版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雷雨》说课稿
16 雷雨说课稿一、说教材《雷雨》是统编语文小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一组课文是向学生展示美丽神奇的自然景象,炎热的夏日,骄阳似火,一场雷雨,送来一阵凉爽,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欣赏着美丽的彩虹,耳边送来蛙鸣,是多么令人舒畅。
本文用字精炼而且准确,语言优美而生动,是一篇很富表现力的文章。
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
二、说学情雷雨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他们都有着一定的生活体验。
因此我在教学设计中,巧妙地运用多媒体组合课堂教学环境,创设生动、形象、多有感染力的课文情境,努力让学生犹如亲身看到,听到,感觉到雷雨的情景,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在强化语言能力训练的过程中,结合进行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的训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三、说教学目标1.会认“压、蝉”等5个生字,会写“雷、乌”等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通过多媒体课件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3.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
四、说教学重难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雷雨前的情景。
(重点)2.体会文中重点词的准确。
联系生活感知,边读边想象雷雨前、中、后的景象。
(难点)五、说教法和学法[说教法]二年级学生年龄小,形象思维为主。
在课上我会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欣赏各种不同的雨的生动景象。
同时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采用看图与读文相结合的方法,启发学生的想象,引导学生感受雷雨的特点。
力图体现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方式,以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为重点,从而获得收获,体验学习的快乐。
[说学法]1.朗读感悟为主:“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在教学中不能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要珍视学生的独特的感受。
阅读也是低年级教学最常用的方法,学生在读中积累,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形成语感。
而本课语言精炼而生动,学生要在读中去感悟。
2.合作探究法:“新课标”明确指出:要变单一、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为合作、主动、探究的学习方式。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集体备课第六单元优质教案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集体备课第六单元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具体包括《大象和蚂蚁》、《纸船和风筝》和《石头和小鸟》三篇课文。
这些课文通过生动的故事,向学生们传递了友谊、合作和关爱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本单元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和运用。
2. 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小动物的情感。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学会从故事中提炼道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文挂图、生字卡片、PPT课件。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友谊的小故事,引发学生对本单元主题的兴趣。
3. 学习《纸船和风筝》:(1)学生自读课文;(2)学习生字词;(3)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修辞手法;(4)讨论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体会友谊的珍贵。
5. 随堂练习:根据课文内容,设计填空、选择、简答等形式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大象和蚂蚁》:友谊、合作2. 《纸船和风筝》:比喻、拟人、友谊3. 《石头和小鸟》:关爱大自然七、作业设计1. 抄写本单元生字词,每个写5遍。
2. 选择一道课后习题进行解答:(1)在《大象和蚂蚁》中,大象和蚂蚁是如何帮助对方的?答案:大象帮助蚂蚁搬运食物,蚂蚁帮助大象清理身上的泥土。
(2)在《纸船和风筝》中,纸船和风筝分别象征着什么?答案:纸船象征着友谊,风筝象征着快乐。
3. 根据课文内容,画一幅关于友谊的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了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其他关于友谊、合作、关爱大自然的故事,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和综合素质。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的具体化;2.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明确;3. 教学过程中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的设计;4. 板书设计的逻辑性和直观性;5.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拓展性;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集体备课第六单元教案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集体备课第六单元教案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认读生字,掌握课文中出现的重点词语,并理解课文内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集体讨论、小组合作等形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以及对重点词语的运用。
教学重点:认读生字,理解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学具:课本、作业本、彩色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小毛虫、小鹿、大象和青蛙的图片,引导学生猜测今天要学习的故事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学习生字,认读课文,并对重点词语进行讲解。
3. 阅读理解: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然后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4. 例题讲解: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设计相关练习题,进行讲解和示范。
5.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随堂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回顾,强调重点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课题: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2. 生字词:小毛虫、小鹿、大象、青蛙、玫瑰花、耳朵、泥塘3. 重点词语:关爱、尊重、友谊、努力七、作业设计2. 答案:(1)略(2)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的设定2.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把握3. 教学过程的实践情景引入和随堂练习设计4. 板书设计5. 作业设计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教学目标的设定1. 知识与技能目标:明确本节课需要学生掌握的生字、词语、课文内容等。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运用的学习方法,如阅读理解、合作讨论等。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情感态度的培养,如关爱他人、尊重自然等。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把握1. 教学难点:针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和重点词语的运用,教师应通过实例讲解、练习巩固等方式,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单元15.古诗二首教学设计说明:古诗二首安排了两首古诗,一首宋代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一首唐代杜甫的《绝句》。
在教学中,通过朗读品味诗中语言的优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用引读法教学,即教师在教学中加入一些说明、描述、想象性的语言,用以体会诗句的丰富内涵,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感受诗歌表达的意境,加深学生对古诗的理解。
教学目标:1.会认12个生字;会写8个字;能正确读写“毕竟”、“黄鹂”等词语。
2.读懂诗句,理解诗意,体会感情,感受意境。
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启发学生依据诗句展开想象,以画配诗,引导学生通过想象的画面,领会诗的意境,感受诗人想要表达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1.学习诗人对画面生动描述的能力,体会诗人想表达的思想感情。
2. 背诵古诗,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象。
教学准备:1.搜集相关图片及作者资料。
(师生)2.制作生字卡和多媒体课件。
(教师)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导入新课。
(1)教师导入:同学们,有人说,离别是诗,离别是歌,离别是泪水。
那么古人是怎么描写离别之情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送别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导入新课,板书课题《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3)介绍作者杨万里。
2.引导学生交流:读诗题,你读懂了什么?3.小结:净慈寺,是西湖边上的一座寺庙。
林子方,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一个朋友。
这一天,林子方正要到外地做官,杨万里在西湖边上送别他。
二、初读古诗,识记生字词。
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识记“晓”、“慈”、“毕”、“竟”、“映”。
2.老师检察自学情况。
(1)指认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2)开火车认读生字。
(3)用生字组词。
3.指导书写“湖、莲、穷、荷”4个生字。
4.指导学生小组合作交流,互相释疑,讨论难点。
三、探究研读,深入赏析1.引导学生读古诗,有不懂的字词先提出来。
(交流重点字词)(课件出示——标注)(1)毕竟:到底。
(2)四时:春夏秋冬四个季节。
本诗指除六月外的其他时候。
(3)接天:与天相接。
(4)映日:映照着太阳。
本诗中映照的是朝阳。
(从题目的“晓”字中可以看出)(5)别样:特别。
2.指名学生说一说每行诗的意思,交流对诗意的理解。
3.教师示范读古诗,让学生思考下面问题:(1)这首诗写的是什么?读完整首诗,在你的脑海里呈现的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学生回答后,出示西湖荷花荷叶的美景图片)(2)此诗除了赞美西湖的“无边的荷叶,一片碧绿”外,还赞美了西湖的什么呢?(3)题目是送别,可诗人在全诗只写了景色,这是为什么呢?(4)作者写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点学生回答)4.教师指导讲解描绘诗句的意境,赏析“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两句。
5.赏读全文,指导背诵。
四、总结,拓展。
1.引导学生背诵古诗。
2.教师了解学生的背诵情况。
3.比一比,看谁背得又对又快。
教学反思:《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描写了西湖盛夏的美丽风光,通过对西湖景色的极度赞美,婉转表达了对友人的眷恋之情。
在教学中,我鼓励孩子们在理解的基础上富有情感地多次朗读,努力将自己带入诗的意境之中,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
同时通过情境画面导入,多媒体课件展示层层叠叠的荷叶连绵到天边,在阳光的照耀下荷花显得格外娇艳的影像图片,引导学生从景入手,从字词的理解以及诗的画面中,体会诗人描写“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美妙之处。
在课堂上,学生们各抒己见,表述了自己对诗的理解,收获了不错的效果。
第二课时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指名背诵《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教师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全诗通过对六月西湖风光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美,同时也含蓄地表达了对友人的眷恋。
这节课,我们要学习另一首古诗《绝句》。
(板书:绝句)3.组织学生交流杜甫及作品。
二、自主合作,学习古诗1.教师轻快地范读古诗,学生谈谈听后的感受。
2.介绍写作背景。
3.教师提出要求,学生自读古诗。
(1)用自己喜欢的识字方法学习本诗中的生字。
(2)你从诗中读出了哪些景物和哪些颜色。
4.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一读。
5.各小组提出不懂的或难理解的问题集体讨论释疑。
教师相机指导难懂的词句,并引导学生体会画面的意境。
三、品诗感悟,熟读成诵1.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喜欢的地方。
2.学生汇报,相机引导。
(1)找出表示颜色的词语。
(2)找出表示数量的词语。
(3)找出表示动作的词语。
(4)作者都描写了哪些近景、远景。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4.给诗配画,深入理解。
(1)根据诗意,给诗配画,喜欢哪一句就画哪一句,并以相关的诗句作为标题。
(2)小组交流展示画作。
(3)展示评议学生的画。
(4)展示课件。
①比较课件与学生画作的不同之处。
②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看到的画面。
5.尝试背诵古诗。
四、巩固生字,练习写字1.出示本课要求书写的生字。
2.学生认读、组词。
3.教师引导学生注意以下书写要点:(1)“岭、绝、”是左右结构的字,左窄右宽。
“岭”字右边是“令”,不要写成“今”。
(2)“岭”字的右边、“含”字上面的“人”字头都要写得舒展。
4.欣赏优秀作品,指出学生书写过程中存在的共性问题。
(1)书写姿势不够规范。
(2)起笔和顿笔容易忽视。
四、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这首古诗画面感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教学的时候,抓住这一特点是至关重要的。
就学生的特点而言,抓住“画”这一关键要素学习古诗也是最为恰当的。
因此,在这首古诗的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学生收集到的图片、课文插图以及相关视频材料,让学生走进气势磅礴的庐山,景色优美的西岭。
我还充分利用简笔画进行板书,不仅直观地再现了古诗所描绘的景象,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16.雷雨教学设计说明:《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中对阅读教学明确指出: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借助读物中图画阅读。
教学设计中,以“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为阅读主线,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感受作者用字的精炼准确,采用图文对照,情境创设,想象谈话等多种形式去品悟文章描写的意境,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
了解雷雨后的景象,对比阅读,感悟雷雨前后的不同。
3.总结全文,品读句子,感悟“挂”等词语在句中的表达作用。
留心观察天气,把它写在日记里。
教学重难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
2. 品读重点句子,感悟雷雨前后的不同。
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2.预习字词,朗读课文,观察夏天雷雨前后的天气变化。
(学生)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联系生活,揭示课题1.出示雷雨的课件,问:同学们,刚才我们看到的是夏天什么时候的景象呢?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描写雷雨的课文。
(板书课题)二、检测预习,纠正字音1.教师检测学生课文的预习情况,分自然段指读,要求其他同学注意倾听。
2.教师引导学生评价,相机纠正字音错误。
3.出示重点句子,引导学生读准确。
(1)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2)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3)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4.引导学生小组合作读课文,开展朗读竞赛。
三、自主品读,感悟雨前的景象1.导入:现在,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找出文中具体描绘雷雨前的景象的自然段。
2.指名反馈。
3.引导自由读,想一想:作者抓住了哪几样景物描写雷雨前的景象?4.指名反馈,教师适当引导。
(乌云、树叶、蝉、大风、蜘蛛、闪电、雷声)5.师生对读。
如:教师:乌云——学生:黑沉沉地压下来。
(指导学生抓住“黑沉沉”,读出乌云的低以及给人的压抑感)教师:树上的叶子——学生:一动不动。
6.指名反馈:同学们,通过这一遍的读,你们感受到了什么?7.教师小结:同学们,这就是雷雨前的景象。
作者在雷雨来前,仔细看,认真听,把雷雨前的景象描绘得可真详细。
四、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学生读一读。
2.引导学生观察字形,并进行归类。
3.指名说一说生字的书写要点,教师强调重点。
4.范写“垂”“迎”,边写边强调注意的重点笔画。
5.学生在田字格中书写后,同桌交流评价。
6.集体交流,评议。
教学反思:阅读教学中始终围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教学目标进行。
通过朗读把欣赏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景象的感受表达出来。
这也是语言训练的教学目标。
阅读教学中,结合课文插图,运用多媒体手段来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课文,在指导朗读描写雷雨各个语言片段时,让学生说说写到了哪些景物,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来体会作者语言运用的精妙。
第二课时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组织学生听写词语。
2.教师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雷雨前,天空——黑沉沉的;树叶——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蜘蛛——逃走了。
你们听——(播放媒体课件,呈现打雷声,而后哗哗哗的雨声)下雨了!二、图文结合,体会雨中的景象。
1.指导学生齐读课文第4~6自然段,画出体现雷雨变化的词句。
2.教师引导学生交流讨论,指名反馈:雨下得怎么样?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学生回答后教师点拨)(1)“哗,哗,哗,雨下起来了。
”①品读要点:连续的三个“哗”让人感受到雨很大,这是通过描写声音体现雨的大。
②指导读好“哗,哗,哗”。
③齐读这一句。
(先一组齐读,然后两组齐读,接着三组齐读,最后全班读,通过声音的逐渐增强来体现雨越下越大。
)(2)“雨越下越大。
往窗外望去,树啊,房子啊,都看不清了。
”①学生自由说一说。
②出示课文插图,感受雨大。
③教师引导学生想象,学生说一说:除了树、房子看不清了,还有什么也看不清了?3.教师小结:可见雨多大啊!我们再自由朗读课文第4~6自然段,体会一下。
4.出示雷雨前和雷雨后的插图,引导学生观察、比较:雷雨过后,发生了哪些变化?(指名反馈。
)5.教师出示文中的语句,学生读一读。
“雨停了。
太阳出来了。
一条彩虹挂在天空。
蝉叫了。
蜘蛛又坐在网上。
池塘里水满了,青蛙也叫起来了。
”6.教师总结,引导学生对比雷雨前后景象变化,完成填空练习。
三、总结全文,揭示主旨。
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作者会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写得如此细致?2.教师揭示全文的主旨,鼓励学生留心观察生活,善于去发现、去探究。
四、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本课,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从观察图画,图文对照入手,遵循学生的心理特征,引导学生在观察、体验、阅读中感悟课文的内容,并巧妙地运用多媒体及课文插图,创设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的课文情境,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特别是我抓住了雷雨前后的景物变化,让学生在观察、发现中对比阅读,读出雷雨前后景物的不同特点,并结合教学,对学生进行观察、想象、思维、绘画等能力的培养,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