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学-阴阳学说 ppt
合集下载
阴阳学说完整ppt课件
整理版课件
37
阴阳学说
(一)“阴阳学说”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根据阴阳对立统一的观点,中医学认 为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如“人生有形, 不离阴阳”(《素间·宝命全形论》)。 人的组织结构可以借阴阳划分为既相互 对立,又相互依存的若干部分。
整理版课件
38
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手
阳
表
上左
外 侧
腰 背
背
胸
整理版课件
40
概括人体的生理功能
物质与功能的矛盾运动:
阳气(阳)——促进物质的新陈代谢 阴精(阴)——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
生命活动的基本形式:
升、出 (阳) 降、入 (阴)
升降相因,相反相成
阴阳交感、对立互根、消长转化。人体正常的 生命活动,就是阴阳保持协调平衡的结果。
整理版课件
31
阴阳消长平衡: 指阴阳之间的消长变化在一定范围内保持着动态 平衡。
上限
正常
下限 异常
整理版课件
32
阴阳学说
4、阴阳的相互转化 阴阳转化是指在一定条件下阴阳可各
自向其对立面转化。它主要是指事物的总 的阴阳属性的改变。
整理版课件
33
阴阳相互转化
指事物的阴阳属性在一定条件下向其相反的方向转 化。(量变—质变)
就治疗而言,尽管方法众多,但总的原则
只有一个,即“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
平为期”(《素问·至真要大论》),目
的在于恢复阴阳消长运动过程中的动态平
衡。
整理版课件
30
阴阳消长平衡
阴阳消长:指阴阳之间在力量上或比例上的对 比变化。 阳消阴长 阴消阳长
彼此消长 阳长阴消 阴长阳消
阴阳皆长 同消同长
阴阳学说完整ppt课件
.
1、阴阳的对立制约
阴阳学说
阴阳的对立制约,古人称之为阴阳相反。 具有两层含义:
一是指凡阴阳属性都是对立的矛盾的,
另一方面则是指在属性相对立的基础上, 阴阳还存在着相互制约的特性,对立的 阴阳双方相互抑制,相互约束,表现出 阴强则阳弱,阳胜则阴退的错综复杂的 动态联系。
.
.
阴阳学说
阴阳的对立制约在人的生理、病理过 程中也是广泛地存在的。
– 互作用下滋生、发展和变化着的;
– 认识世界的关键在于分析相互对立, 又相互统
一, 相反相成的两种物质势力,即阴和阳之间的
相互关系及其变化规律。
.
阴阳学说
宇宙间一切事物都包含着相互对立的 阴和阳两个方面,而宇宙间一切事物的发 生、发展和变化,都是阴与阳对立统一, 矛盾运动的结果。 《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说:“阴阳者, 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 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生之本, 本于阴阳。”
.
阴阳学说
我们用哲学的眼光,分析事物的阴阳关 系,注意以下三方面因素:
(1)阴阳的普遍性,自然界万事万物间 都存在阴阳关系。
(2)阴阳的相关性,用阴阳分析事物或 现象,应该是在同一范畴内来讨论。
(3)阴阳的相对性,各种事物或现象的 阴阳属性不是绝对的、一成不变的,在一定 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
.
一、阴阳学说的主要内容
阴阳学说
(一)基本概念:
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 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它既可以代表两个 相互对立的事物,也可以代表同一事物或 现象内部所存在的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
.
阴阳的起源:阴阳最初被定义成“向日为阳, 背日为阴”。后指自然界相互关联的事物或现 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
第三讲 阴阳学说.ppt
肝脾肾 (阴) 心肝 (阳)
肺脾肾 (阴)
(二)概括人体的生理功能 脏腑经络的功能,是由贮藏和运行于其中的精 与气为基础的。 精 藏于脏腑之中,主内守而属 阴 ; 气 由精所化,运行于全身而属 阳 。精与气的相互资 生、相互促进,维持了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的功能活 动稳定有序。 人体的生长壮老已的生命过程,也是由精所化 之气来推动和调控的。人体之气,以其不同的功能 作用而分为阴气与阳气:阴气主凉润、宁静、抑制、 沉降;阳气主温煦、推动、兴奋、升发。正是由于 人体内阴阳二气的交感相错、相互作用,推动着人 体内物质与物质之间、物质与能量之间的相互转化, 推动和调控着人体的生命进程。
(三)交感与互藏
交感——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而交合,亦即 相互发生 作用。是宇宙万物赖以生成和变 化的根源。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 冲气以为和 示例:雾 露 风 雨 虹 互藏——相互对立的阴阳双方中的任何一方都包含着另一方, 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 天气下降,气流于地;地气上升,气腾于天。此高下 相召,升降相因,而变化作矣《六微旨大论》 孤阴不生,独阳不长 示例:一日四时 水 火 天地
(二)阴阳的互根互用
1、概念:(1)阴阳互根,是指阴阳双方互为根据、 互为前提的关系 , 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 独存在,任何一方都是以对方的存在作为自己存在 的前提和条件。
(2) 阴阳互用,是指在阴阳相互依存的基础上, 阴阳双方会出现相互促进、相互资助的关系。 阳根于阴,阴根于阳。无阳则阴无以为生,无 阴则阳无以化 孤阴不生,独阳不长 示例:天地寒热水火化育
复习思考题
1.何谓阴阳?
2.阴阳的相对性包括哪些内容?
3.试述阴阳之间的关系。
4.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有哪些应用?
肺脾肾 (阴)
(二)概括人体的生理功能 脏腑经络的功能,是由贮藏和运行于其中的精 与气为基础的。 精 藏于脏腑之中,主内守而属 阴 ; 气 由精所化,运行于全身而属 阳 。精与气的相互资 生、相互促进,维持了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的功能活 动稳定有序。 人体的生长壮老已的生命过程,也是由精所化 之气来推动和调控的。人体之气,以其不同的功能 作用而分为阴气与阳气:阴气主凉润、宁静、抑制、 沉降;阳气主温煦、推动、兴奋、升发。正是由于 人体内阴阳二气的交感相错、相互作用,推动着人 体内物质与物质之间、物质与能量之间的相互转化, 推动和调控着人体的生命进程。
(三)交感与互藏
交感——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而交合,亦即 相互发生 作用。是宇宙万物赖以生成和变 化的根源。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 冲气以为和 示例:雾 露 风 雨 虹 互藏——相互对立的阴阳双方中的任何一方都包含着另一方, 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 天气下降,气流于地;地气上升,气腾于天。此高下 相召,升降相因,而变化作矣《六微旨大论》 孤阴不生,独阳不长 示例:一日四时 水 火 天地
(二)阴阳的互根互用
1、概念:(1)阴阳互根,是指阴阳双方互为根据、 互为前提的关系 , 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 独存在,任何一方都是以对方的存在作为自己存在 的前提和条件。
(2) 阴阳互用,是指在阴阳相互依存的基础上, 阴阳双方会出现相互促进、相互资助的关系。 阳根于阴,阴根于阳。无阳则阴无以为生,无 阴则阳无以化 孤阴不生,独阳不长 示例:天地寒热水火化育
复习思考题
1.何谓阴阳?
2.阴阳的相对性包括哪些内容?
3.试述阴阳之间的关系。
4.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有哪些应用?
阴阳学说课件PPT资料(正式版)
3、土--长养、变化
思想(唯物论)体系之一。认为宇宙间 4、金--清肃、收敛
5、水--寒润、下行 一般来说阴阳属性范畴
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 ┌凡是活动的、外在的、上升的、
│ 明亮的、温热的、功能的、
• 亡阴,系指机体的阴液大量消耗或丢失,而致全身机 能严重衰竭的一种病理状态。多由热邪炽盛,或邪热久留, 煎灼阴液,或因慢性消耗性疾病,阴液耗竭所致。主症多 见汗出不止,汗热而粘,手足温,喘渴烦躁,甚则昏迷谵 妄,脉数无力,舌光绛无苔等。
二、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 (一)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阳
如:
• 比如,某些急性温热病,由于热毒极重, 大量耗伤机体元气,在持续高烧的情况下, 可突然出现体温下降,四肢厥冷、脉微欲 绝等症状,就是由阳证转化为阴证的表现。 可以说,阴阳消长是一个量变的过程,而 阴阳转化则是质变的过程。阴阳消长是阴 阳转化的前提,而阴阳转化则是阴阳消长 发展的结果。
阳代表积极、 阴代表消极、 进取、刚强 退守、柔弱 等阳性特性 等阴性特性 和具有这些 和具有这些 特性的事物 特性的事物 阴阳中可再分阴阳,无穷无尽。
侧重的是机能活动模式
一般来说阴阳属性范畴 脏腑之间的
的相互关系
精气的运动变化分为天地阴阳二气。
“积阳为天,积阴为地”。
┌凡是活动的、外在的、上升的、 此即是“阳胜则阴病”。
有形:凝聚而稳定的状态。 “人痘接种法”—-是人工免疫的先驱
│ 明亮的、温热的、功能的、 脏腑之间的
的相互关系
主症是大汗淋漓,汗稀而凉,肌肤手足逆冷,精神疲惫,神清淡漠,甚则昏迷,脉微欲绝等阳气欲脱之象。
• 亡阳,是指机体的阳气发生突然性脱失,导致全身机 能突然衰竭的一种病理状态。多由外邪过盛,正不敌邪, 阳气突然大量耗伤而脱失;或由于素体阳虚,正气不足, 又加疲劳过度等多种因素所诱发;或过用汗法,阳随津枯, 阳气外脱等所致。慢性消耗性疾病之亡阳,多由于阳气严 重耗散而衰竭,虚阳外越所致。主症是大汗淋漓,汗稀而 凉,肌肤手足逆冷,精神疲惫,神清淡漠,甚则昏迷,脉 微欲绝等阳气欲脱之象。
思想(唯物论)体系之一。认为宇宙间 4、金--清肃、收敛
5、水--寒润、下行 一般来说阴阳属性范畴
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 ┌凡是活动的、外在的、上升的、
│ 明亮的、温热的、功能的、
• 亡阴,系指机体的阴液大量消耗或丢失,而致全身机 能严重衰竭的一种病理状态。多由热邪炽盛,或邪热久留, 煎灼阴液,或因慢性消耗性疾病,阴液耗竭所致。主症多 见汗出不止,汗热而粘,手足温,喘渴烦躁,甚则昏迷谵 妄,脉数无力,舌光绛无苔等。
二、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 (一)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阳
如:
• 比如,某些急性温热病,由于热毒极重, 大量耗伤机体元气,在持续高烧的情况下, 可突然出现体温下降,四肢厥冷、脉微欲 绝等症状,就是由阳证转化为阴证的表现。 可以说,阴阳消长是一个量变的过程,而 阴阳转化则是质变的过程。阴阳消长是阴 阳转化的前提,而阴阳转化则是阴阳消长 发展的结果。
阳代表积极、 阴代表消极、 进取、刚强 退守、柔弱 等阳性特性 等阴性特性 和具有这些 和具有这些 特性的事物 特性的事物 阴阳中可再分阴阳,无穷无尽。
侧重的是机能活动模式
一般来说阴阳属性范畴 脏腑之间的
的相互关系
精气的运动变化分为天地阴阳二气。
“积阳为天,积阴为地”。
┌凡是活动的、外在的、上升的、 此即是“阳胜则阴病”。
有形:凝聚而稳定的状态。 “人痘接种法”—-是人工免疫的先驱
│ 明亮的、温热的、功能的、 脏腑之间的
的相互关系
主症是大汗淋漓,汗稀而凉,肌肤手足逆冷,精神疲惫,神清淡漠,甚则昏迷,脉微欲绝等阳气欲脱之象。
• 亡阳,是指机体的阳气发生突然性脱失,导致全身机 能突然衰竭的一种病理状态。多由外邪过盛,正不敌邪, 阳气突然大量耗伤而脱失;或由于素体阳虚,正气不足, 又加疲劳过度等多种因素所诱发;或过用汗法,阳随津枯, 阳气外脱等所致。慢性消耗性疾病之亡阳,多由于阳气严 重耗散而衰竭,虚阳外越所致。主症是大汗淋漓,汗稀而 凉,肌肤手足逆冷,精神疲惫,神清淡漠,甚则昏迷,脉 微欲绝等阳气欲脱之象。
第二章 第一节--阴阳学说 ppt课件
阴阳消长一般有以下三类不同的形式:
①阴阳的此消彼长与此长彼消 表现为阳强阴弱或阴强阳弱 ②阴阳的皆长与皆消 表现为阴阳皆强或皆弱 ③阴阳处于暂时的动态平衡
(2)阴阳平衡——阴阳消 长变化稳定在一定范围内,事 物总体性质仍处于相对的稳定 状态。
制约——阴阳双方在一定限度内存在着相互制约的 特性,是相互牵制、相互约束的关系。
最终对立与制约达到动态平衡
返回知识点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阴阳对立制约──指属性相反的阴阳双方在 一个统一体中相互对立、相互制约。含义有三:
(1)阴阳对立,是指阴阳代表了属性相反的两种事 物或现象,或一事物内部的两个方面,它们是相互对立、 相互排斥的。
在,每一方都以对方的存在作为自己存在 的前提和条件。 互用——在阴阳相互依存的基础上,阴阳双方相互 资生、相互促进和相互助长。
孤阴不生,独阳不长
返回知识点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阴阳互根互用──指阴阳双方具有相互依存、 相互为用的关系。其含义有二:
(1)阴阳互根,即相互依存,是指阴阳双方 中每一方都以对方的存在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和条 件,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如没 有上就没有下,没有寒就没有热。
(二) 阴阳的属性特征
阳 运外上温明无 兴 动向升热亮形 奋 的的的的的的 的
阴 相内下寒晦有 抑 对收降凉暗形 制 静的的的的的 的 止 的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二)阴阳的属性特点
具有普遍性、相关性、相对性和可分性。
阳— 运动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无形的、明亮 的、兴奋的。
阴— 静止的、内守的、下降的、寒凉的、有形的、晦暗 的、抑制的。
(2)阴阳互用,即相互为用,是指阴阳双方 在相互依存的基础上,还存在着不断相互资生、促 进和助长的关系。如气与血、物质与功能、兴奋与 抑制之间,都存在这种相互为用的关系。
①阴阳的此消彼长与此长彼消 表现为阳强阴弱或阴强阳弱 ②阴阳的皆长与皆消 表现为阴阳皆强或皆弱 ③阴阳处于暂时的动态平衡
(2)阴阳平衡——阴阳消 长变化稳定在一定范围内,事 物总体性质仍处于相对的稳定 状态。
制约——阴阳双方在一定限度内存在着相互制约的 特性,是相互牵制、相互约束的关系。
最终对立与制约达到动态平衡
返回知识点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阴阳对立制约──指属性相反的阴阳双方在 一个统一体中相互对立、相互制约。含义有三:
(1)阴阳对立,是指阴阳代表了属性相反的两种事 物或现象,或一事物内部的两个方面,它们是相互对立、 相互排斥的。
在,每一方都以对方的存在作为自己存在 的前提和条件。 互用——在阴阳相互依存的基础上,阴阳双方相互 资生、相互促进和相互助长。
孤阴不生,独阳不长
返回知识点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阴阳互根互用──指阴阳双方具有相互依存、 相互为用的关系。其含义有二:
(1)阴阳互根,即相互依存,是指阴阳双方 中每一方都以对方的存在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和条 件,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如没 有上就没有下,没有寒就没有热。
(二) 阴阳的属性特征
阳 运外上温明无 兴 动向升热亮形 奋 的的的的的的 的
阴 相内下寒晦有 抑 对收降凉暗形 制 静的的的的的 的 止 的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二)阴阳的属性特点
具有普遍性、相关性、相对性和可分性。
阳— 运动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无形的、明亮 的、兴奋的。
阴— 静止的、内守的、下降的、寒凉的、有形的、晦暗 的、抑制的。
(2)阴阳互用,即相互为用,是指阴阳双方 在相互依存的基础上,还存在着不断相互资生、促 进和助长的关系。如气与血、物质与功能、兴奋与 抑制之间,都存在这种相互为用的关系。
中医阴阳学说精品PPT课件
3、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 人体的阳气与阴液消长稳定在一定范围为平
衡也即生理状态。 生理---------病理 平衡---------不平衡
平衡怎么会打破?两方面的原因 一是自身的因素 二是外界的因素
第一方面:自身因素
阳气虚:体内属阳的这部分生理功能减少或 不足,相对的属阴的这部分生理功能的量 相对于现在状态的阳的量是偏多的。
结束语
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也是伟大的, 所以不要放弃,坚持就是正确的。
When You Do Your Best, Failure Is Great, So Don'T Give Up, Stick To The End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功用】 益气健脾。 【主治】 脾胃气虚证。面色萎白,语声低 微,气短乏力,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虚 弱பைடு நூலகம்(本方常用于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
溃疡等属脾气虚者。)
生地
【基原】本品为玄参科植物地黄的新鲜块根。 【产地】主产于河南、山西、浙江、河北、
山东等地
熟地 【性味】甘,微温。 【归经】入肝、肾经。 【功用主治】滋阴,补精益髓。 1、治肾阴虚所致腰膝痿弱,潮热盗
期”
“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
4、用于疾病的治疗 不平衡--------平衡 “虚则补之,实则泄之” 泄实:“热者寒之,寒者热之”
也即 阳虚用补阳药, 阴虚用补阴药; 阳盛所致的实热用寒凉药清泄阳热之邪, 阴盛所致的实寒用温热药来驱除阴寒之邪。
四君子汤
【组成】 党参(9克) 白术(9克) 茯苓(9克) 炙甘草(6克
中医药学理论
一、阴阳的定义 自然界相互关联的事物与现象对立双方的概况。
阴:具有背日特性的事物与现象的概况 阳:具有向日特性的事物与现象的概况 向日特性:温暖、运动、明亮、兴奋、亢进、外向、
中医基础理论阴阳学说的基础内容ppt课件
阴阳消长是阴阳运动变化的一种形式,而导致
说
阴阳出现消长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阴阳之间存在
着的对立制约与互根互用的关系。
完整版ppt课件
13
阴阳消长的形式(2类8种)
阴
阳
⑴ 阴阳互为消长:在阴阳双方彼此对立制约 的过程中,阴与阳之间可出现某一方增长而另一
学
方消减,或某一方消减而另一方增长的互为消长
说
的变化。
完整版ppt课件
18
阴
总结:阴阳运动规律与形式之间的关系
阳
学
阴阳互藏→交感的内在动力 →互根的维系基础
说
→转化的内在依据
阴阳互根→皆消皆长
阴阳对立→自和与平衡→互为消长→阴阳转化
完整版ppt课件
19
阴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阳
用于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说明人体的生理功
学
能;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用于疾病的诊断;用于 指导疾病的治疗,包括确定治疗原则和归纳药物的
完整版ppt课件
5
阴
阳
3. 水火为阴阳属性的标志,称为“阴阳之征兆”。
学
4. 阴和阳的相对属性引入医学领域,将人体中具有中空、
说
外向、弥散、推动、温煦、兴奋、升举等特性的事物及现象统
属于阳。
而将具有实体、内守、凝聚、宁静、凉润、抑制、沉降等 特性的事物和现象统属于阴。
完整版ppt课件
6
阴阳的特性——相关性和相对性
学
的消长变化。前者称为阴随阳长或阳随阴长,
说
后者称为阴随阳消或阳随阴消。
“精气两虚”、“气血两虚”,则属阴阳互根 互用关系失常而出现的异常的阴阳皆消。
完整版ppt课件
阴阳学说课件 PPT
• 亡阴,系指机体的阴液大量消耗或丢失,而致全身机 能严重衰竭的一种病理状态。多由热邪炽盛,或邪热久留, 煎灼阴液,或因慢性消耗性疾病,阴液耗竭所致。主症多 见汗出不止,汗热而粘,手足温,喘渴烦躁,甚则昏迷谵 妄,脉数无力,舌光绛无苔等。
二、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 (一)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阳
如:
•
阳胜的形成多由于感受温热阳邪,或虽感受 阴寒之邪,但入里从阳而化热,或情志内伤, 五志过极而化火,或气滞、血瘀、食积等郁而 化热所致。临床多见壮热、烦渴、面红、尿赤、 便干、苔黄、脉数。若阳热亢盛过久,则必耗 阴液,故阳盛实热病证,易于煎灼人体阴液, 久之亦可导致人体津液不足,阴精亏损,转化 为实热伤阴的病证。此即是“阳胜则阴病”。
精气的运动变化分为天地 阴阳二气。“积阳为天, 积阴为地”。
精气的存在形式
无形:弥散而运动 的状态,充塞于无 垠的宇宙空间。 有形:凝聚而稳定 的状态。
“人以天地之气生, 四时之法成。”
“人之生,气之聚 也。聚则为生,散
则为死。”
第二章 藏 象
• 第一节 藏象学说概论 • 第二节 五脏 • 第三节 六腑 • 第四节 奇恒之腑 • 第五节 脏腑之间的关系
阴虚则热
• 是指阴液不足,不能制约阳气,阳气相对亢盛, 从而形成阴虚内热、阴虚火旺以及阴虚阳亢等病 理表现。阴虚内热多有全身性虚热,五心烦热, 骨蒸潮热,消瘦,盗汗,口干,舌红,脉细数; 阴虚火旺多有咽干疼痛,牙龈肿痛,颧红升火, 咳血或痰中带血等症;阴虚阳亢多见眩晕耳鸣, 肢麻,肌肉颤动等症。
形态结构 实验观察 分析研究
侧重的是机能 侧重于生命实 活 动 模 式 体原型、物量
变化
第一章 阴阳五行学说
第一节 阴阳学说
二、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 (一)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阳
如:
•
阳胜的形成多由于感受温热阳邪,或虽感受 阴寒之邪,但入里从阳而化热,或情志内伤, 五志过极而化火,或气滞、血瘀、食积等郁而 化热所致。临床多见壮热、烦渴、面红、尿赤、 便干、苔黄、脉数。若阳热亢盛过久,则必耗 阴液,故阳盛实热病证,易于煎灼人体阴液, 久之亦可导致人体津液不足,阴精亏损,转化 为实热伤阴的病证。此即是“阳胜则阴病”。
精气的运动变化分为天地 阴阳二气。“积阳为天, 积阴为地”。
精气的存在形式
无形:弥散而运动 的状态,充塞于无 垠的宇宙空间。 有形:凝聚而稳定 的状态。
“人以天地之气生, 四时之法成。”
“人之生,气之聚 也。聚则为生,散
则为死。”
第二章 藏 象
• 第一节 藏象学说概论 • 第二节 五脏 • 第三节 六腑 • 第四节 奇恒之腑 • 第五节 脏腑之间的关系
阴虚则热
• 是指阴液不足,不能制约阳气,阳气相对亢盛, 从而形成阴虚内热、阴虚火旺以及阴虚阳亢等病 理表现。阴虚内热多有全身性虚热,五心烦热, 骨蒸潮热,消瘦,盗汗,口干,舌红,脉细数; 阴虚火旺多有咽干疼痛,牙龈肿痛,颧红升火, 咳血或痰中带血等症;阴虚阳亢多见眩晕耳鸣, 肢麻,肌肉颤动等症。
形态结构 实验观察 分析研究
侧重的是机能 侧重于生命实 活 动 模 式 体原型、物量
变化
第一章 阴阳五行学说
第一节 阴阳学说
《阴阳学说》幻灯片PPT
水涝成灾------庄稼淹死------孤阴不生 干旱沙漠------寸草不生------独阳不长
〔2〕中医:如人体气血之间,气属阳,血属 阴,气血之间有着密切的相互依存、互相助 长关系。
气
气可生血 血
气
〔三〕阴阳的消长平衡
1、含义:是指阴阳之间不是静止的,不 变的,而是在一定时间、一定范围之内, 处于彼此不断地相互消长中,保持其动 态的平衡。
阴阳的起源
朝日为阳 背日为阴
来自于对太阳的观察。
原始含义——日光的向背
太阳
明 亮
温 暖
上 升
运 动
兴 奋
男
月 亮
晦 暗
寒 冷
下 降
静 止
抑 制
女
阴和阳,既可以表示自然界相互关联而又相互 对立的事物或现象的属性,也可表示同一事物 内部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
“阴阳者,一分为二也。〞
事物的阴阳属性,并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 ,所以,任何事物都不可随意分阴阳,必须按 照阴阳所特有的属性来一分为二才是阴阳。
根底
阴阳消长
量变
结果
阴阳转化
质变
2、形式〔2种〕
〔1〕渐变:是指对立互根的阴阳双方,伴随彼此消长过程,缓慢地发生 着阳转化为阴,或阴转化为阳的过程。如四季寒暑交替,昼夜转化等。
〔2〕突变:是指阴阳在其消长过程中没有显著的质变特征,当消长变化 开展到一定的限度,或者有某种条件的诱导,使阴阳双方迅速地向其各自 相反方面发生质的改变。如人体急性热病中由高热突然出现体温下降、四 肢厥冷、面色苍白、冷汗淋漓、脉微欲绝等。
〔2〕阴阳互用,是指在阴阳相互依存的根底 上,阴阳双方会出现相互促进、相互资助的 关系。如精与气、兴奋与抑制等。
中医基础理论阴阳学说ppt课件
阴寒偏盛,损伤阳气—阴长阳消 “阴胜则阳病”
⑵此消彼长:即 阴阳消消-阳阴--阴长长阳制约不及
阴虚 火旺(阴消阳长) 如:疾病
阳虚 阴盛(阳消阴长)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2.类型: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2.举例:
阴阳交感
⑴自然界 天之阳气下降 阴阳二气交感 化生万物
地之阴气上升
⑵人体 男(阳) 女(阴)
媾精 诞生 新的生命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阴阳消长是阴阳运动变化的一种形式,阴阳双方 在彼此消长的运动过程中保持着动态平衡。而导致 阴阳出现消长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阴阳之间存在着 的对立制约和互根互用的关系。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⑶此长彼亦长:即 阴阳长长阳阴---长长阴阳
得当
互根 互用
补气(阳) 补血(阴)---阳长阴亦长 如:治疗
补血(阴) 养气(阳)---阴长阳亦长
⑷此消彼亦消:即 阴阳消消阴阳--亦亦-阴消消阳
不及
互根 互用
气虚(阳) 血虚(阳消阴亦消) 如:病理
血虚(阴) 气虚(阴消阳亦消)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⑵此消彼长:即 阴阳消消-阳阴--阴长长阳制约不及
阴虚 火旺(阴消阳长) 如:疾病
阳虚 阴盛(阳消阴长)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2.类型: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2.举例:
阴阳交感
⑴自然界 天之阳气下降 阴阳二气交感 化生万物
地之阴气上升
⑵人体 男(阳) 女(阴)
媾精 诞生 新的生命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阴阳消长是阴阳运动变化的一种形式,阴阳双方 在彼此消长的运动过程中保持着动态平衡。而导致 阴阳出现消长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阴阳之间存在着 的对立制约和互根互用的关系。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⑶此长彼亦长:即 阴阳长长阳阴---长长阴阳
得当
互根 互用
补气(阳) 补血(阴)---阳长阴亦长 如:治疗
补血(阴) 养气(阳)---阴长阳亦长
⑷此消彼亦消:即 阴阳消消阴阳--亦亦-阴消消阳
不及
互根 互用
气虚(阳) 血虚(阳消阴亦消) 如:病理
血虚(阴) 气虚(阴消阳亦消)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Get格雅 中医护理理论——阴阳学说 ppt课件
含
阳 转 化
形式 意义
突变——如夏季酷热天气的骤冷和下冰雹 生理——可以用来说明机体的物质与物质、功能与功能、物质与功
能之间的转化关系
有 质 变 的
病理——可以用来说明疾病证候的转化关系
含
消长与转 消长——量变——转化的基础
义
化的关系 转化——质变——消长发展的结果
用相连。
〔六〕阴阳自和与平衡
含义:是指阴阳双方自动维持和自动恢复其协调平衡状态的能力和趋势。
病 诊
数、浮、大、洪、滑——阳 脉象 迟、沉、小、细、涩——阴
断
脉病 部象变 位
表、外、上——阳 里、内、下——阴
概括疾病证候 表证、实证、热证——阳 里证、虚证、寒证——阴
〔五〕用于疾病的防治
原则——法于阴阳,即遵循自然界阴阳的变化规律来调理人体之阴阳,使人体中
的阴阳与四时阴阳的变化相适应,以保持人与自然界的协调统一。
生
升、出——阳
理 气机运动 降、入——阴 相反相成,升降相因
功
, 精 神
能
物质功能
物质——阴 功能——阳
相互依存,相互为用
乃 治
〔三〕阐释人体的病理变化
阴阳 偏盛
阴 阳 失 调
疾
阴阳
病 发
偏衰
生
的
根
本
原
理
阴盛 伤阳
阳盛 伤阴
实寒证〔阴胜那么寒〕 兼阳虚〔阴胜那么阳病〕
实热证〔阳胜那么热〕 兼阴虚〔阳胜那么阴病〕
中医护理理论——阴阳学说 ppt课件
银河系想象图
由夏威夷双子望远镜拍摄的图像:两个相互作用的星系。 世界上最壮观的运动竟与我国古代的太极有如此的相似!
中医护理学阴阳学说课件
1、含义:阴阳的相互转化,是指对立互根的阴阳双 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各自相反的方向转化,即阳可以转 化为阴,阴可以转化为阳。
(1)转化的内在因素与条件:阴阳相互转化,一般都 产生于事物发展变化的“物极”阶段,即所谓“物极必反”。
(2)转化与消长的关系:
阴阳消长
量变
基础
阴阳转化
结果
质变
中医护理学阴阳学说
中医护理学阴阳学说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
(一)阴阳
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 方的概括。 (二)阴阳学说
研究阴阳的概念、发生、特性、关系及其应用 的一门知识体系。
中医护理学阴阳学说
(三)阴阳概念的形成 来自于对太阳的观察。
原始含义——日光的向背
太阳
明 亮
温 暖
上运 升动
兴 奋
男
月 亮
晦 暗
寒 冷
下 降
静 止
抑 制
女
中医护理学阴阳学说
(四)阴阳的特性
1、相关性 阴阳所分析的事物或现象必须是同一范畴、同一层 次的。即这些事物之间必须有内在的联系。 如上与下、天与地、冷与热等,而上与冷、敌与我, 天与水即无法用阴阳划分。
中医护理学阴阳学说
2、相对性 是指各种事物或现象及事物内部对立双方的
阳胜则热→(外感)实热证; 阳胜则阴病→实热兼阴虚证; 阴胜则寒→(外感)实寒证; 阴胜则阳病→实寒兼阳虚证。 (2)阴阳偏衰:
阴虚则热→(内伤)虚热证 阳虚则寒→(内伤)虚寒证
中医护理学阴阳学说
•以阴阳的互根互用来阐释病机 (3)阴阳互损:
阴损及阳→以阴虚为主的阴阳两虚 阳损及阴→以阳虚为主的阴阳两虚
中医护理学阴阳学说
(一)阴阳的对立制约 1、概念:指相互关联的阴阳双方彼此间存在
(1)转化的内在因素与条件:阴阳相互转化,一般都 产生于事物发展变化的“物极”阶段,即所谓“物极必反”。
(2)转化与消长的关系:
阴阳消长
量变
基础
阴阳转化
结果
质变
中医护理学阴阳学说
中医护理学阴阳学说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
(一)阴阳
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 方的概括。 (二)阴阳学说
研究阴阳的概念、发生、特性、关系及其应用 的一门知识体系。
中医护理学阴阳学说
(三)阴阳概念的形成 来自于对太阳的观察。
原始含义——日光的向背
太阳
明 亮
温 暖
上运 升动
兴 奋
男
月 亮
晦 暗
寒 冷
下 降
静 止
抑 制
女
中医护理学阴阳学说
(四)阴阳的特性
1、相关性 阴阳所分析的事物或现象必须是同一范畴、同一层 次的。即这些事物之间必须有内在的联系。 如上与下、天与地、冷与热等,而上与冷、敌与我, 天与水即无法用阴阳划分。
中医护理学阴阳学说
2、相对性 是指各种事物或现象及事物内部对立双方的
阳胜则热→(外感)实热证; 阳胜则阴病→实热兼阴虚证; 阴胜则寒→(外感)实寒证; 阴胜则阳病→实寒兼阳虚证。 (2)阴阳偏衰:
阴虚则热→(内伤)虚热证 阳虚则寒→(内伤)虚寒证
中医护理学阴阳学说
•以阴阳的互根互用来阐释病机 (3)阴阳互损:
阴损及阳→以阴虚为主的阴阳两虚 阳损及阴→以阳虚为主的阴阳两虚
中医护理学阴阳学说
(一)阴阳的对立制约 1、概念:指相互关联的阴阳双方彼此间存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经络系统分阴阳:阴经阳经,阴络阳络。
-
20
背
上半身 外侧面
人
躯壳
(阳)
(阳)
胸腹
胸
(阳)
(阳)
下半身
(阳)
内侧面
体
(阴)
腹
(阴) (阴)
组
(阴)
织 结 构
内脏
六腑
(阳)
心肺
按
(阳)
部
位
心阳 心阴 … …
(阴)
五脏
划 分
肝脾肾
(阴)
… 肾阴 肾阳
(阴)
按
心肝
功
(阳)
能
划
肺脾肾
分
(阴)
-
人 生 有 形 , 不 离 阴 阳
(1)转化的内在因素与条件:阴阳相互转化,一般都 产生于事物发展变化的“物极”阶段,即所谓“物极必反”。
(2)转化与消长的关系:
基础
阴阳消长
阴阳转化
量变
结果
质变
-
17
2、举例:
如自然界六月飘雪,人体急性热病中由高热突然 出现体温下降、四肢厥冷、面色苍白、冷汗淋漓、脉
微欲绝等。
-
18
三、阴阳学说在中医护理学中 的应用
进了事物的发生发展和变化,是促进事物运动发 展的内在动力。
-
12
2、举例:
自然界:四时温热寒凉的 循环往复。春、夏、秋、 冬四季有温、热、凉、寒 的气候变化,春夏之所以 温热,是因为春夏阳气上 升抑制了秋冬的寒凉之气; 秋冬之所以寒冷,是因为 秋冬阴气上升抑制了春夏 的温热之气的缘故。
-
13
(二)阴阳的互根互用
21
(二)说明人体的生理活动
人体内阴阳二气的交感相错、相互作用,推动 着人体内物质与物质之间、物质与能量之间的相互 转化,推动和调控着人体的生命进程。
脏腑经络的功能,由贮藏和运行于其中的精与 气为基础的。精与气的相互资生、相互促进,维持 了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的功能活动稳定有序。
精藏于脏腑之中 主内守而属阴
阴平阳密 阳盛则热 阴盛则寒 阴虚则热 阳虚则寒 阴损及阳 阳损及阴
-
26
(四)用于疾病的诊断
1、分析四诊资料
色泽分阴阳 气息分阴阳 动静喜恶分阴阳 脉象分阴阳 2、概括疾病证候
八纲辨证:表证、热证、实证属阳;
里证、寒证、虚证属阴。
-
27
(五)用于疾病的防治
调整阴阳,是防治疾病的基本原则。
1.指导养生
所谓阴中有阳,阳中有阴。 如昼夜分阴阳,太极图等。
-
10
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阴阴 阳阳 互交 藏感
阴阳对立制约 阴阳互根互用 阴阳消长平衡 阴阳相互转化
阴阴 阳平 自阳 和秘
-
11
(一)阴阳的对立制约 1、概念:指相互关联的阴阳双方彼此间存在
着相互抑制、相互排斥和相互约束的关系。 对立制约维持了阴阳之间的动态平衡,因而促
-
气由精所化 运行于全身而属阳
22
(三)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
1、分析病因的阴阳属性 病邪可以分为阴、阳两大类。
2、分析病理变化的基本规律 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就是邪正斗争的过程:邪
正相搏,导致了阴阳失调而发生疾病。 阴阳失调表现形式: 阴阳偏胜、阴阳偏衰和阴阳互损。
-
23
• 以阴阳的对立制约来阐释病机 (1) 阴阳偏胜:
中医护理学
-
1
阴阳学说
-
2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阴阳的概念和特性 2. 掌握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2. 掌握五行的概念和特性。 3.掌握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4.熟悉阴阳及五行学说在中医护理学中的应用。
-
3
-
4
第一节 阴阳学说
主要内容:
1.阴阳的基本概念与特性 2.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3.阴阳学说在中医护理学中的应用
1、概念: (1)阴阳互根:
阴阳双方互为根据、互为前提的关系,任何一方都不能 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任何一方都是以对方的存在作为 自己存在的前提和条件。如明与暗、上与下、寒与热等。
(2)阴阳互用: 是指在阴阳相互依存的基础上,阴阳双方会出现相互
促进、相互资助的关系。如精与气等。
-
14
2、举例:
阴阳互根互用关系阐释自然界的气候变 化和人体的生命活动。
(一)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二)说明人体的生理活动 (三)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 (四)用于疾病的诊断 (五)用于疾病的防治
-
19
(一)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组成人体的所有脏腑经 络形体组织,既是有机联系的,又都可以根据其所 在部位、功能特点划分为相互对立的阴阳两部分。
1. 脏腑形体分阴阳:内外分阴阳(内脏与体 表),上下分阴阳,功能特点分阴阳。
消长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阴 阳之间存在着的对立制约与互根 互用的关系。
(2)阴阳平衡:是指阴阳双 方的消长稳定在一定限度内的和 谐、匀平状态。是动态的常阈平 衡。
颠 倒 睡 眠
-
16
(四)阴阳的相互转化
1、含义:阴阳的相互转化,是指对立互根的阴阳双 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各自相反的方向转化,即阳可以转 化为阴,阴可以转化为阳。
1、相关性 阴阳所分析的事物或现象必须是同一范畴、同一层 次的。即这些事物之间必须有内在的联系。 如上与下、天与地、冷与热等,而上与冷、敌与我, 天与水即无法用阴阳划分。
-
8
2、相对性 是指各种事物或现象及事物内部对立双方的
阴阳属性不是绝对的、一成不变的,而是相对的,
可变的。
-
9
3、可分性: 属阴或阳的事物还可再分阴阳,
自然界:云雨的转化。
•
天气―云
•
阳受阴冷凝而降
• 阴受阳蒸腾而升
•
地气―水
-
15
晚 上
(三)阴阳的消长平衡
1、含义:是指对立互根的 阴阳双方处于不断增长和消减的 运动变化之中,并在彼此消长的 运动过程中保持着动态平衡。
2、内容:
(1)阴阳消长:是指对立互 根的阴阳双方不是一成不变的, 早 而是处于不断的增长和消减的变 上 化之中。
养生的目的:一是延年,二是防病。
养生的原则: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冬病夏治”“夏病冬养”
2.概括中药的性能:
中药寒凉温热四气,寒凉药属阴,温热药属阳
-
5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
(一)阴阳
是对自然界相互关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 方的概括。 (二)阴阳学说
研究阴阳的概念、发生、特性、关系及其应用 的一门知识体系。
-
6
(三)阴阳概念的形成 来自于对太阳的观察。
原始含义——日光的向背
太阳 亮 明
温 暖
升上
动运
奋兴
男
月 亮
暗晦
寒 冷
降下
止静
制抑
女
-
7
(四)阴阳的特性
阳胜则热→(外感)实热证; 阳胜则阴病→实热兼阴虚证;
阴胜则寒→(外感)实寒证; 阴胜则阳病→实寒兼阳虚证。
(2)阴阳偏衰: 阴虚则热→(内伤)虚热证 阳虚则寒→(内伤)虚寒证
-
24
•以阴阳的互根互用来阐释病机
(3)阴阳互损: 阴损及阳→以阴虚为主的阴阳两虚 阳损及阴→以阳虚为主的阴阳两虚
-
25
阴阳失调病理图
-
20
背
上半身 外侧面
人
躯壳
(阳)
(阳)
胸腹
胸
(阳)
(阳)
下半身
(阳)
内侧面
体
(阴)
腹
(阴) (阴)
组
(阴)
织 结 构
内脏
六腑
(阳)
心肺
按
(阳)
部
位
心阳 心阴 … …
(阴)
五脏
划 分
肝脾肾
(阴)
… 肾阴 肾阳
(阴)
按
心肝
功
(阳)
能
划
肺脾肾
分
(阴)
-
人 生 有 形 , 不 离 阴 阳
(1)转化的内在因素与条件:阴阳相互转化,一般都 产生于事物发展变化的“物极”阶段,即所谓“物极必反”。
(2)转化与消长的关系:
基础
阴阳消长
阴阳转化
量变
结果
质变
-
17
2、举例:
如自然界六月飘雪,人体急性热病中由高热突然 出现体温下降、四肢厥冷、面色苍白、冷汗淋漓、脉
微欲绝等。
-
18
三、阴阳学说在中医护理学中 的应用
进了事物的发生发展和变化,是促进事物运动发 展的内在动力。
-
12
2、举例:
自然界:四时温热寒凉的 循环往复。春、夏、秋、 冬四季有温、热、凉、寒 的气候变化,春夏之所以 温热,是因为春夏阳气上 升抑制了秋冬的寒凉之气; 秋冬之所以寒冷,是因为 秋冬阴气上升抑制了春夏 的温热之气的缘故。
-
13
(二)阴阳的互根互用
21
(二)说明人体的生理活动
人体内阴阳二气的交感相错、相互作用,推动 着人体内物质与物质之间、物质与能量之间的相互 转化,推动和调控着人体的生命进程。
脏腑经络的功能,由贮藏和运行于其中的精与 气为基础的。精与气的相互资生、相互促进,维持 了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的功能活动稳定有序。
精藏于脏腑之中 主内守而属阴
阴平阳密 阳盛则热 阴盛则寒 阴虚则热 阳虚则寒 阴损及阳 阳损及阴
-
26
(四)用于疾病的诊断
1、分析四诊资料
色泽分阴阳 气息分阴阳 动静喜恶分阴阳 脉象分阴阳 2、概括疾病证候
八纲辨证:表证、热证、实证属阳;
里证、寒证、虚证属阴。
-
27
(五)用于疾病的防治
调整阴阳,是防治疾病的基本原则。
1.指导养生
所谓阴中有阳,阳中有阴。 如昼夜分阴阳,太极图等。
-
10
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阴阴 阳阳 互交 藏感
阴阳对立制约 阴阳互根互用 阴阳消长平衡 阴阳相互转化
阴阴 阳平 自阳 和秘
-
11
(一)阴阳的对立制约 1、概念:指相互关联的阴阳双方彼此间存在
着相互抑制、相互排斥和相互约束的关系。 对立制约维持了阴阳之间的动态平衡,因而促
-
气由精所化 运行于全身而属阳
22
(三)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
1、分析病因的阴阳属性 病邪可以分为阴、阳两大类。
2、分析病理变化的基本规律 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就是邪正斗争的过程:邪
正相搏,导致了阴阳失调而发生疾病。 阴阳失调表现形式: 阴阳偏胜、阴阳偏衰和阴阳互损。
-
23
• 以阴阳的对立制约来阐释病机 (1) 阴阳偏胜:
中医护理学
-
1
阴阳学说
-
2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阴阳的概念和特性 2. 掌握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2. 掌握五行的概念和特性。 3.掌握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4.熟悉阴阳及五行学说在中医护理学中的应用。
-
3
-
4
第一节 阴阳学说
主要内容:
1.阴阳的基本概念与特性 2.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3.阴阳学说在中医护理学中的应用
1、概念: (1)阴阳互根:
阴阳双方互为根据、互为前提的关系,任何一方都不能 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任何一方都是以对方的存在作为 自己存在的前提和条件。如明与暗、上与下、寒与热等。
(2)阴阳互用: 是指在阴阳相互依存的基础上,阴阳双方会出现相互
促进、相互资助的关系。如精与气等。
-
14
2、举例:
阴阳互根互用关系阐释自然界的气候变 化和人体的生命活动。
(一)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二)说明人体的生理活动 (三)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 (四)用于疾病的诊断 (五)用于疾病的防治
-
19
(一)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组成人体的所有脏腑经 络形体组织,既是有机联系的,又都可以根据其所 在部位、功能特点划分为相互对立的阴阳两部分。
1. 脏腑形体分阴阳:内外分阴阳(内脏与体 表),上下分阴阳,功能特点分阴阳。
消长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阴 阳之间存在着的对立制约与互根 互用的关系。
(2)阴阳平衡:是指阴阳双 方的消长稳定在一定限度内的和 谐、匀平状态。是动态的常阈平 衡。
颠 倒 睡 眠
-
16
(四)阴阳的相互转化
1、含义:阴阳的相互转化,是指对立互根的阴阳双 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各自相反的方向转化,即阳可以转 化为阴,阴可以转化为阳。
1、相关性 阴阳所分析的事物或现象必须是同一范畴、同一层 次的。即这些事物之间必须有内在的联系。 如上与下、天与地、冷与热等,而上与冷、敌与我, 天与水即无法用阴阳划分。
-
8
2、相对性 是指各种事物或现象及事物内部对立双方的
阴阳属性不是绝对的、一成不变的,而是相对的,
可变的。
-
9
3、可分性: 属阴或阳的事物还可再分阴阳,
自然界:云雨的转化。
•
天气―云
•
阳受阴冷凝而降
• 阴受阳蒸腾而升
•
地气―水
-
15
晚 上
(三)阴阳的消长平衡
1、含义:是指对立互根的 阴阳双方处于不断增长和消减的 运动变化之中,并在彼此消长的 运动过程中保持着动态平衡。
2、内容:
(1)阴阳消长:是指对立互 根的阴阳双方不是一成不变的, 早 而是处于不断的增长和消减的变 上 化之中。
养生的目的:一是延年,二是防病。
养生的原则: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冬病夏治”“夏病冬养”
2.概括中药的性能:
中药寒凉温热四气,寒凉药属阴,温热药属阳
-
5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
(一)阴阳
是对自然界相互关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 方的概括。 (二)阴阳学说
研究阴阳的概念、发生、特性、关系及其应用 的一门知识体系。
-
6
(三)阴阳概念的形成 来自于对太阳的观察。
原始含义——日光的向背
太阳 亮 明
温 暖
升上
动运
奋兴
男
月 亮
暗晦
寒 冷
降下
止静
制抑
女
-
7
(四)阴阳的特性
阳胜则热→(外感)实热证; 阳胜则阴病→实热兼阴虚证;
阴胜则寒→(外感)实寒证; 阴胜则阳病→实寒兼阳虚证。
(2)阴阳偏衰: 阴虚则热→(内伤)虚热证 阳虚则寒→(内伤)虚寒证
-
24
•以阴阳的互根互用来阐释病机
(3)阴阳互损: 阴损及阳→以阴虚为主的阴阳两虚 阳损及阴→以阳虚为主的阴阳两虚
-
25
阴阳失调病理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