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形 王烈洪
旅顺博物馆所藏甲骨整理经过及其学术价值
董 仲 舒 的 思 想 ,其“ 屈 民 而 伸 君 ”主 张 与 孟 子
的权威和地位。但这并不能理解为否定民 曲折起伏的阶段性变化。
县两千余处。数千里间杀戮皆尽,城郭丘 存无几”。这次北方地区所遭受的破坏更甚
的 民 贵 君 轻 思 想 并 不 对 立 ,他 不 仅 没 有 背 离
本。民本是一种治国理念,君主的地位巩固
宋金交战期间,人地关系遭受破坏。北 墟,金帛子女、牛羊马蓄皆席卷而去,屋宇悉 于前两次改朝换代的大战争,所存人口数量
字学等领域学者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日本人岩间德也旧藏大龟一版,照片早在 1933 年曾经 甲骨人才历练和推动甲骨学科的建设。
实 了 甲 骨 文 字 库 。 如 本书 733 号(9.37 反)从舌从
本刊特邀请该项目负责人、中国社会科学院
著录于郭沫若《卜辞通纂》別录之二《日本所藏甲骨择
旅博全部甲骨按照严格的文物保护规则和科 亟的 字(图 2),1292 号(9.2372) ( ,图 3),1298 号
为 花 东 子 组 类 卜 龟 ,可 增
图7
补 90 年代出土的花东一坑
缀合,释读文字,缕析文例,诠解史实,著录公布,必 42·2 著录时较完整,有 29 字图,1现已残缺不全,近 20 字 近 20 人传拓甲骨的大场面,是甲骨文发现百多年来
图3
甲骨材料。46 号(9.2303)“出其一豕。出其八豕。”
物馆,出席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甲
学术史研究价值。经过几十年长期的“冷封”,有的骨 研究与资料著录为一体的《旅顺博物馆所藏甲骨》, 组)等诸项信息。全书三大部分浑然一体,具有标示
骨学殷商史研究中心与旅博共同举办的《旅
片破碎,有的面临虫蚀或粉化,有的文字磨泐消失,如 使这批中华古文化遗产尽量齐整地公之于世,也有 性意义的甲骨著录范式,为深入研究甲骨文提供了内
《考古》目录1955.1-2008.9
《考古》目录1955.1-2008.9 (2014-05-01 23:39:47)转载▼分类:文物考古《考古》目录1955.1-2008.91955年1-6考古(1955年第1期总1期)发刊词敦煌考古漫记...................................................夏鼐郑州发现商代文化遗址和古物洛阳古城勘察简报...............................................郭宝钧白沙唐墓简报...................................................陈公柔丰镐一带考古调查简报...........................................石兴邦江苏南部新石器时代文化.........................................王志敏山西襄汾县丁村发现旧石器时代文化吉林江北土城子附近古文化遗址及石棺墓...........................康家兴新书介绍(第一则)河北曲阳调查记.................................................安志敏曲阳县附近新发现的古文化遗址............................赵印堂,杨剑豪新书介绍(第二则)一九五三年我国考古的新发现.....................................安志敏墓葬略说.......................................................王仲殊苏联“考古学通论”大纲对於《考古通讯》的希望...........................................罗宗真考古学报第七、八册目录考古(1955年第2期总2期)论我国新石器时代的研究工作.....................................尹达吉林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佟柱臣沂南石刻画像中的七盘舞.........................................王仲殊论沂南画像石墓的年代问题.......................................安志敏关於寿县楚器...................................................殷涤非敦煌考古漫记(二)...............................................夏鼐江苏睢宁九女墩汉墓清理简报.....................................李鉴昭宝鸡和西安附近考古发掘简报..............................吴汝祚胡谦盈无锡壁山庄六朝墓发掘简报.......................................朱江无锡青山湾明许姓墓发掘简报.......................朱江李鉴昭倪振逵苏州附近宋赵善苍墓清理简报.....................................锺兆锦石渠阁王莽钱的背面范...........................................陈直考古简讯(八则)武汉在防汛中的文物发现.......................................蓝蔚福建光泽县发现三处新石器时代遗址.............................林剑江苏省吴江县发现古遗址.......................................胡继高南京南郊邓府山发现六朝古墓...................................李蔚然福州市发现六朝古墓....................................马春卿、赵肃芳无锡章山元代刘藻墓的发掘..............................朱江、徐兴泉黑龙江朱家坎镇发现辽墓................................朱国忱、沙振宇考古研究所洛阳发掘队最近的工作收获...........................林寿晋简与锦.........................................................王明谈谈陶器的修整和复原...........................................钟少林论“考古学通论”课程的教学问题...........................A.H.莫斯卡连科新书介绍(三则)清除考古学研究中的资产阶级思想.................................刘启益考古(1955年第3期总3期)批判考古学中的胡适派资产阶级思想...............................夏鼐新石器时代村落遗址的发现---西安半坡..............考古研究所西安工作队郑州市古遗址,墓葬的重要发现....................河南省文物工作队第一队西安地区考古工作中的发现................................茹土安、何汉南江西省考古工作的概况...........................................何国维敦煌考古漫记(三)...............................................夏鼐河北曲阳县出土石像清理工作简报.................................罗福颐河北曲阳县修德寺遗址发掘记.....................................李锡经河北怀来大古城村古城址调查记...................................安志敏五代前蜀王建墓地宫门作复原.....................................杨有润从苏联共产党第十九次代表大会决议看苏联考古学学术上和组织上的任务....................苏联考古学第十八期社论铜器去锈.......................................................高英关於修理铜器...................................................陈梦家关於“河南”,“河市”的讨论........................................编辑部“辉县发掘报告”出版消息.........................................中朔金石书录目补编.................................................容媛马衡先生传略(1880-1955)........................................编辑部考古(1955年第4期总4期)“考古学通论”绪言...................................A.B.阿尔茨霍夫斯基内蒙昭乌达盟印纹陶的时代问题...................................汪宇平燕下都发掘品的初步整理与研究...................................傅振伦云南西部的火葬墓...............................................孙太初锦州市大泥洼遗址调查记.........................................刘谦辽阳唐户屯一带的汉墓...........................................沈欣广州市东北部西汉木椁墓发掘简报...................广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闻喜西官庄汉代空心砖墓清理简报.................................王寄生济南大观园的一个汉墓.............................山东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吴县五峰山烽燧墩清理简报.......................................朱江安阳大司空村的一个唐墓.........................................马得志太原市郊古墓,古寺庙遗址清理简报.................解廷琦、解希恭、阳陌公山西绛县裴家堡古墓清理简报.....................................张德光吉林两半山发现多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康家兴丹徒发现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茅贞江西定南发现新石器.............................................何国维萧山湖岸发现新石器时陶片.......................................何天行无锡壁山庄发现汉墓.............................................朱江南京南郊发现六朝墓.............................................李蔚然厦门南普陀附近发现明墓及陶瓷...................................荆三林云南考古的新发现...............................................刘绍南山东师范学院历史系赴平陵考古实习........................杨惠卿、史本三北京大学考古专业同学赴云岗参观实习.............................方殷中国科学院考古研所发掘工作展览.................................若紫谈谈考古学上的资产阶级思想.....................................阎文儒对解放後数期考古学报的几点意见.................................徐锡台放射性同位素在考古学上的应用...................................夏鼐考古测量.......................................................郭义孚铁器去锈.......................................................陆作对於编写报告的一些体会.........................................陈公柔第九册考古学报目录关于本刊出版发行的说明考古(1955年第5期总5期)考古工作者应当积极参加肃清一切反革命分子的运动.................范讷迎接黄河规划中的考古工作.......................................陈梦家坚决反对美国阴谋掠夺我国珍贵文物反对美国劫夺我国在台湾的珍贵文物的阴谋.........................夏鼐西喇木伦河流域的新石器时代遗址.................................汪宇平安徽灵璧县蒋庙村新石器时代遗址调查报告.........................胡悦谦浙江嘉兴双桥古文化遗址调查记...................................董巽观浙江嘉兴双桥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党华一九五四年秋季洛阳西郊发掘简报...................考古研究所洛阳发掘队浙江绍兴漓渚考古简报....................................王士伦、朱伯谦四川彰明县常山村崖墓清理简报.....................石光明、渖仲常、张彦煌广州市西北郊晋墓清理简报.........................广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关於广西山洞人类化石....................................裴文中、唐兆民解放以来热河省考古的新发现.....................................郑绍宗安阳汤阴县发现新石器时代遗址...................................周到洛阳邙山发现新石器时代遗址.....................................裴琪青岛崂山发现新石器时代的石器...................................王子先浙江富阳发现晋墓...............................................朱伯谦浙江上虞发现晋代瓷器遗址.......................................何天行广西贵县发现宋代砖墓...........................................黄增庆山西榆次猫儿岭发现明代砖墓.....................................张德光朝鲜胜湖郡发现新石器时代遗物.................................冯鸿志译中国科学院文化部联合举办考古工作会议..........................华平石器略说.......................................................安志敏谈拓本.........................................................君羽评A.B.阿尔茨霍夫斯基著“考古学通论”.....................C.B.吉谢列夫考古(1955年第6期总6期)述评.综论考古工作者为实现第一个五年计划而努力...........................寿金一九五四年我国考古工作.........................................夏鼐调查与发掘辽宁省西部发现的几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刘谦福建光泽新石器时代遗址调查简报.................................曾范成都扬子山的西汉墓葬...........................................沈仲常无锡汉至六朝墓葬清理纪要.......................................朱江四川彰明佛儿崖墓葬清理简报.......................石光明,沈仲常,张彦煌山东章邱县普集镇汉墓清理简报...................................王思礼成都北郊站东乡高晖墓清理简报.....................徐鹏章,陈久恒,何德滋殷代墓葬形制...................................................周永珍记四川巴县冬笋坝出土的古印及古货币......................沈仲常,王家佑略谈浙江出土的“石钺”.........................................沙孟海谈谈我国古代的铜镜.............................................王士伦白沙唐墓中出土的瓷砚...........................................陈公柔考古出版物消息.................................................华平关於沂南汉画像.................................................刘铭恕评M.O.柯斯文著“原始文化史纲”.............................A.裴尔什茨评“彩陶”一书(附“彩陶”一书编绘者的来信).....................马承源必须分清“时代”和“文化”的概念...............................傅铭编辑後纪.............................................................地下城市.....................................................程永年译《考古》目录1999年第六期本刊专稿--香港考古香港古物古迹办事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香港马湾岛东湾仔北史前遗址发掘简报韩康信董新林香港马湾岛东湾仔北史前遗址出土人骨鉴定香港考古学会香港元朗下白泥沙吴家园沙丘遗址的发掘调查与发掘邹城市文物管理局山东邹城市卧虎山汉画像石墓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吉林汪清县红云渤海建筑遗址的发掘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岫岩满族博物馆辽宁岫岩县长兴辽金遗址发掘简报研究和探索钱耀鹏关于半坡聚落及其形态演变的考察曹定云周代金文中女子称谓类型研究冯恩学辽墓壁画所见马的类型考古简讯黄忠学安徽青阳县发现一座南唐砖室墓王成内蒙古鄂温克族自治旗发现契丹大字铜牌韩仁信内蒙古巴林右旗出土契丹大字铜牌和石质道教符印学术动态本刊记者兴盛的汉王朝文物展及汉王朝与日本国际学术讨论会记述信息与交流肖女《刘敦愿先生纪念文集》简介丛德新《林沄学术文集》简介西林《西域考古图记》出版发行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关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夏鼐考古学研究成果奖金评奖的通告读者•作者•编者本刊编辑部“本刊专稿--香港考古”编后记1999年第七期调查与发掘河北省文物研究所保定市文物管理处容城县文物保管所河北容城县上坡遗址发掘简报济宁市文物考古研究室山东济宁市程子崖遗址第二次发掘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队都江堰市文物局四川都江堰市芒城遗址调查与试掘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南海市博物馆广东南海市西樵山佛子庙遗址的发掘莒县博物馆山东莒县西大庄西周墓葬邱立城曾骐广东揭西县先秦遗存的调查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肇庆市文化局肇庆市博物馆四会市博物馆广东肇庆、四会市六朝墓葬发掘简报考古与科技孔昭宸刘长江何德亮山东滕州市庄里西遗址植物遗存及其在环境考古学上的意义韩康信陈星灿考古发现的中国古代开颅术证据刘建国安阳殷墟遥感考古研究周双林王军李京华河南东周阳城熔铁炉玻璃样分析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考古科技实验研究中心放射性碳素年代测定报告(二五)考古简讯叶茂林罗进勇四川汶川县昭店村发现的石棺葬祝恒福王毅湖北郧西县老观庙汉墓的清理周裕兴南京市西善桥发现五代闽国王氏族人墓志杨道以江西高安市发现北宋瓷器窖藏周九宜湖南宁远县出土一面八思巴文铜镜王刚内蒙古林西县发现一件辽代陶扁壶书刊评介王立新王青《驻马店杨庄》评介信息与交流西岭《远望集》简介杨毅《考古学集刊》第12集出版发行杨毅《张家坡西周墓地》出版发行溶雪中华民族的瑰宝--新疆丝路文物精品大展在革博开幕1999年第八期缺1999年第九期本刊专稿--中国考古学五十年陈星灿中国古人类学与旧石器时代考古学五十年任式楠吴耀利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学五十年王巍夏商周考古学五十年刘庆柱秦汉考古学五十年段鹏琦三国至明代考古学五十年袁靖刘建国高立兵中国科技考古五十年冯时中国古文字学研究五十年赵超中国古代铭刻与文书研究五十年马文宽中国古瓷考古与研究五十年李裕群中国石窟寺考古五十年1999年第10期目录○述评•综论考古学与甲骨文研究——纪念甲骨文发现一百周年……………………………刘一曼(1)○调查与发掘江苏南京市明靳国公康茂才墓…………………………………………南京市博物馆(11)江苏南京市戚家山明墓发掘简报…………………南京市博物馆雨花台区文化局(18)江苏南京市唐家凹明代张云墓……………………南京市博物馆雨花台区文化局(27)江苏南京市南郊两座大型明墓的清理…………………………………南京市博物馆(31)江苏南京市板仓村明墓的发掘…………………………………………南京市博物馆(39)江苏南京市明黔国公沐昌祚、沐睿墓…………………………………南京市博物馆(45)江苏南京市邓府山明佟卜年妻陈氏墓……………南京市博物馆雨花台区文管会(57)○研究与探索华南沿海新石器文化的系统环境及稳定性……………………………………史红蔚(64)试论汉晋时期合葬礼俗的渊源及发展…………………………………………韩国河(69)新发现的三件汉铁官铭器小考…………………………………………………李京华(79)○考古与科技湖北荆南寺遗址陶器中子活化技术与文化因素综合分析……………何驽小乔治•瑞普•拉普(George(Rip)Rapp Jr.)荆志淳陈铁梅(83)○考古简讯山东苍山县城子村发现一件“治河赏”陶罐(金爱民王树栋•82)山东安丘市发现东汉石井栏(辛保健贾德民•26)河北平泉县发现两方金代官印(王烨•38)○信息与交流南京市博物馆即将举办“大明南京”基本陈列(吴阗•44)《云南考古文集》简介(文耀•68):‘纪念甲骨文发现一百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河南安阳召开(丛德新•96)1999年第11期日录○新发现•新进展安徽含山县凌家滩遗址第三次发掘简报…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含山县文物管理所(1)○调查与发掘河南巩义市瓦窑嘴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掘……郑州市文物工作队巩义市文物管理所(13)皖北地区史前遗存中农业经济的考古调查……………………………王吉怀王增林(21)江苏邳州市九女墩二号墩发掘简报………南京博物院徐州市文化局邳州市博物馆(28)山东阳谷县吴楼一号汉墓的发掘………………………………聊城市文物管理委员会(35)○研究与探索南杨庄遗址及其相关问题……………………………………………………………文启明(46)大甸子玉器试探………………………………………………………………………刘国祥(56)邳州九女墩所出编鎛铭文考辨…………………………………………谷建祥魏宜辉(71)包山楚简释地五则……………………………………………………………………徐少华(74)“宣州官窑”及相关问题研究…………………………………………………………刘毅(78)○考古与科技元大都出土青花瓷器的无损分析……………李德金蒋忠义沙因黄宇营邵涵如(86)○考古简讯湖南宁乡县横市镇出土一件商代提梁卣(李乔生•27)山东章丘市孟白战国墓(宁荫棠曲世广•90)湖北鄂城市发现一面嘉兴元年铭神兽镜(王趁意•93)安徽合肥市发现一面元代铜镜(柯昌建•89)○书刊评介《西域考古图记》评介(新华•94)○信息与交流《考古》荣获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期刊奖(本刊记者•12)《三星堆祭祀坑)简介(秋水•73)《大南沟——后红山文化墓地发掘报告》简介(秋水•96)1999年第12期目录○调查与发掘河南灵宝市北阳平遗址调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南第一工作队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三门峡市文物工作队灵宝市文物保护管理所(1)河南方城县八里桥遗址1994年春发掘简报…………………………北京大学考古学系南阳市文物研究所方城县博物馆(16)宁夏彭阳县近年出土的北方系青铜器………………………………杨宁国祁悦章(28)山东膝州市西晋元康九年墓…………………………膝州市文化局膝州市博物馆(38)河南洛阳唐宫路北唐宋遗迹发掘简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唐城工作队(45)○研究与探索试论半坡文化“圆陶片”之功用………………………………………王炜林王占奎(54)姜寨遗址半坡文化墓葬分期试析………………………………………………张治强(61)西周方座簋研究………………………………………………………………张懋镕(69)洛阳龙门山出土的唐李多祚墓志……………………………………张乃翥张成渝(77)○讨论与争鸣两种汉代瓦当文字的释读问题…………………………………………………赵平安(80)○考古简讯山东青州市发现“鱼伯己”铜觚(周庆喜•53)浙江江山市乌里山发现晋代文物(钱华•90)浙江温州市郊正和堂窑址的调查(王同军•84)河北承德县发现元代窖藏(刘朴•89)○信息与交流《龙虬庄——江淮东部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简介(鸥盟•60)《充州六里井》简介(鸥盟•68)《枣林岗与堆金台——荆江大堤荆州马山段考古发掘报告》简介(鸥盟•76)《镇江营与塔照——拒马河流域先秦考古文化的类型与谱系》简介(鸥盟•83)○读者•作者•编者本刊1999年1~12期总目索引(本刊编辑部•91)《考古》目录考古-2000年第1期(总388期)○新发现•新进展汉长安城桂宫二号建筑遗址B区发掘简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日本奈良国立文化财研究所--中日联合考古队(1)○调查与发掘广西横县江口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掘………………………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工作队(12)湖南湘潭县堆子岭新石器时代遗址………………………………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22)河南杞县许村岗一号汉墓发掘简报……………………………………开封市文物管理处(38)四川成都市石人坝小区汉墓清理简报……………………………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队(45)○研究与探索从江苏龙南遗址论良渚文化的聚落形态……………………………………………高蒙河(54)山东龙山文化大型墓葬分析…………………………………………………………于海广(61)论郭店一号楚墓所出漆耳杯文及墓主和竹简的年代………………………………罗运环(68)西汉南越王墓"越式大铁鼎"考辨……………………………………………………李龙章(72)论日本"仿制三角缘神兽镜"的性质及其与所谓"舶载三角缘神兽镜"的关系……王仲殊(78)○读书与思考《陇县店于秦墓》读后…………………………………………………………………赵化成(89)○考古简讯内蒙古巴林左旗发现辽代王士方墓志(王未想•92)吉林镇赉县出土金代窖藏文物(刘雪山•95)○信息与交流《新疆察吾呼》出版发行(罗佳•21)《唐华清宫》简介(罗佳•44)《唐代金银器研究》简介(栩铭•71)峭家屋创简介(文耀•77)第七届全国碳十四学术会议在成都举行(本刊记者•94)○读者•作者•编者关于"读书与思考"栏目的说明(本刊编辑部•53)考古-2000年第2期(总389期)○本刊专稿河南考古的世纪回顾与前瞻………………………………………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1)河南禹州市瓦店龙山文化遗址1997年的发掘……………………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16)河南郑州商城宫殿区夯土墙1998年的发掘………………………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40)河南新郑市郑韩故城郑国祭祀遗址发掘简报……………………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61)河南济源市桐花沟十号汉墓………………………………………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78)○研究与探索论陆庄新石器时代遗存的文化性质和年代…………………………………………栾丰实(89)○信息与交流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简介(孙新民•15)"本刊专稿--河南考古"编后记(本刊编辑部•77)《沂沐河流域的旧石器时代文化》简介(雨点•39)考古-2000年第3期(总390期)○新发现•新进展河南辉县市孟庄龙山文化遗址发掘简报…………………………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1)孟庄龙山文化遗存研究………………………………………………………………袁广阔(21)关于孟庄龙山城址毁因的思考………………………………………………………袁广阔(39)○调查与发掘湖北枣阳市雕龙碑遗址15号房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湖北队(45)四川成都市西郊化成村唐墓的清理…………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队(59)○研究与探索山西芮城东庄村仰韶遗存再分析……………………………………………………赵春青(65)从出土印章封泥谈汉初楚国属县……………………………………………………韦正(7)○考古学家•考古学史夏鼐先生的治学之路………………………………………………………王仲殊王世民(81)○考古简讯贵州威宁县发现一件两汉铜带钩(唐文元•49)广东广宁县太公山出土宋代魂坛(密火树•95)○信息与交流《安金槐考古文集》简介(•38)《交河故城保护与研究》出版发行(•93)《中国东南土著民族历史与文化的考古学观察》简介(•96)考古-2000年第4期(总391期)○本刊专稿--江苏考古江苏考古的回顾与思考………………………………………………………………邹厚本(1)江苏镇江市左湖遗址发掘简报…………………………………南京博物院镇江博物馆(12)江苏昆山市少卿山遗址的发掘…………苏州博物馆昆山市文化局千灯镇人民政府(32)江苏邗江县姚庄102号汉墓……………………………………………………扬州博物馆(50)江苏盱眙县明祖陵考古调查简报……………………………南京博物院盱眙县文化局(66)○研究与探索试论殷墟文化的年代分期……………………………………………………………杨宝成(74)汉墓砖画"伏羲、女娲像"考…………………………………………………………孟庆利(81)○考古与科技江苏昆山市少卿山遗址的植物蛋白石分析………………………………王才林丁金龙(87)○考古学家•考古学史夏鼐的丝绸史考古研究………………………………………………………………梁加农(93)○考古简讯湖北谷城县出土"攻?王??此?"剑(陈千万•95)○信息与交流《中国考古学文献目录(1983-1990)》出版发行(张文辉•31)《新中国考古五十年》一书面世(雨言•80)南京博物院简介(南京博物院•92)考古-2000年第5期(总392期)○新发现•新进展江苏高浮县薛城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简报………………………………………………………………………………………………南京市文物局南京市博物馆高淳县文管所(1)○调查与发掘湖北麻城市李家湾春秋楚墓………………………………………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21)洛阳唐东都圆璧城南门遗址发掘简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唐城工作队(34)山东阳谷县张大庙遗址的发掘……………………………………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39)○研究与探索中国细石器发现一百年………………………………………………………………安志敏(45)河北平原两侧新石器文化关系变化和传说中的洪水………………………………韩嘉谷(57)四川何家山崖墓出土神兽镜及相关问题研究………………………………………霍巍(68)○考古与科技周原阳燧的合金成分与金相组织…………………………………………路迪民翟克勇(79)○读书与思考中国彩陶研究的一部力作--评《半山与马厂彩陶研究》…………………………水涛(84)○考古简讯山东乳山市寨山商代遗址调查(姜书振•89)辽宁开原市建材村发现刻铭青铜刀(许志国•56)广东始兴县刨花板厂汉墓(廖晋雄•91)湖南郴州市竹叶冲唐墓(雷子干•95)○信息与交流《胶东半岛贝丘遗址环境考古》简介(知介•2O)《三门峡掳国墓》简介(郭子尧•83)《长沙楚墓》简介(郭子尧•88)考古-2000年第6期(总393期)○本刊专稿--广东考古广东考古世纪回顾……………………………………………………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1)广东东莞市圆洲贝丘遗址的发掘……………………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东芜市博物馆(11)广东三水市银洲贝丘遗址发掘简报…………………………………………………………………………………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学系三水市博物馆(24)广东乐昌市对面山东周秦汉墓…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乐昌市博物馆韶关市博物馆(37)广东和平县晋至五代墓葬的清理……………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平县博物馆(62)○研究与探索zha巢钟铭文考释………………………………………………………………………冯时(73)试论中国南方的岩洞葬………………………………………………………………罗二虎(79)○考古与科技田野考古资料的信息化处理与《田野考古•2OOO》………………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88)○信息与交流《铜绿山古矿冶遗址》简介(冬雪•10)《拉萨曲贡》简介(智介•23)《北宋陕州漏泽园》简介(秋枫•61)《胶东考占》简介(夏思•72)《西安龙首原汉墓》(甲编)简介(春雨•95)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简介(古运泉•96)考古-2000年第7期(总394期)○新发现•新进展河南偃师商城宫城北部"大灰沟"发掘简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南二队(1)山东滕州市前掌大商周墓地1998年发掘简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东工作队(13)陕西西安唐长安城圜丘遗址的发掘………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西安唐城工作队(29)○研究与探索我国新石器时代聚落的形成与发展…………………………………………………任式楠(48)中国古代都城考古学研究的几个问题………………………………………………刘庆柱(6O)论洛阳在古代中日关系史上的重要地位……………………………………………王仲殊(7O)中国历史考古学分区问题的思考……………………………………………………徐苹芳(81)○考古学家•考古学史郑振铎所长二三事……………………………………………………………………王世民(88)中国近代考古学的先驱--梁思永先生………………………………………………安志敏(91)怀念史前研究的先驱--尹达同志……………………………………………………石兴邦(95)仰之弥高德音不接--缅怀夏鼐先生………………………………………………卢兆前(98)○学术动态庆祝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建所五十周年笔谈…………………………………………………佟柱臣石兴邦李学勤麦英豪张森水韩伟町田章刘庆柱(10)○信息与交流《夏鼐文集》出版发行(世民•12)《师赵村与西山坪》出版发行(智介•94)《山东王因--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简介(智介•97)考古-2000年第8期(总395期)○本刊专稿--湖北考古湖北考古的世纪回顾与展望……………………………………………………………陈振裕(1)湖北秭归县柳林溪遗址1998年发掘简报……………………………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13)湖北宜昌县上磨垴周代遗址的发掘…………………………………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23)湖北荆州市施家地楚墓发掘简报……………………………………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36)湖北丹江口市吉家院墓地的清理………………………………………………………………………………………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十堰市博物馆丹江口市博物馆(55)○讨论与争鸣周原甲骨"重三月"不是"闰三月"--兼说《周书•武成》"来三月"…………………曹定云(65)○考古与科技放射性碳素年代测定报告(二六)…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考古科技实验研究中心(70)地面透射雷达(GPR)及其在考古勘探中的应用……………………………………高立兵(75)大汶口文化陶大口尊产地的初步研究…………………………………………………………。
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
理论凝聚态物理
低维半导体物理
凝聚态物理
田光善
凝聚态理论
凝聚态物理
王福仁
超导物理
薄膜器件物理和表面界面分析
凝聚态物理
熊光成
氧化物薄膜物理
高温超导电性
凝聚态物理
杨应昌
磁学
凝聚态物理
叶恒强
晶体结构与缺陷
计算材料学
凝聚态物理
俞大鹏
功能准一维纳
电子显微学
凝聚态物理
张酣
固体结构
超导物理
凝聚态物理
张国义
半导体光电子学
恒星形成、星族合成
天体物理
范祖辉
天体物理
韩金林
致密天体
弥漫介质
天体物理
景益鹏
观测宇宙学
数值天体物理
天体物理
刘晓为
气体星云物理学
天体物理
南仁东
射电天文及技术
活动星系核的VLBI观测研究
天体物理
汪景琇
太阳物理
天体物理中的磁流体过程
天体物理
吴学兵
致密天体吸积理论
活动星系核物理
天体物理
武向平
宇宙学
星系团—引力透镜
生物学(生物技术)
邓兴旺
植物功能基因组学研究
植物基因工程研究
生物学(生物技术)
瞿礼嘉
植物功能基因组学研究
植物基因工程研究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方裕
地理信息系统
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卫星导航系统软件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李琦
空间信息科学工程
数字地球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秦其明
遥感图象自动解译
地理信息模型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再议河南省图书馆对殷墟之发掘
收稿日期:2023-11-13作者简介:任博韬(1992 ㊀),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㊂再议河南省图书馆对殷墟之发掘任博韬(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河南郑州㊀450000)摘㊀要:河南省图书馆已成立100余年,除开展图书收藏㊁图书借阅㊁社会教育等工作外,在中华民国初年还承担着收藏文物的职能㊂1929年和1930年,河南省图书馆曾两次对安阳殷墟进行发掘,开启了河南省现代考古的序幕㊂文章分析了河南省图书馆对安阳殷墟的发掘情况,探讨了殷墟发掘的作用和意义,介绍了出土甲骨的存放状况,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㊂关键词:河南省图书馆;殷墟;考古发掘中图分类号:G250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1003-1588(2023)12-0010-031㊀背景㊀㊀河南省图书馆创办于1909年2月,至今已100余年㊂中华民国时期,河南省图书馆的事业发展迅速,成立了开封图书馆协会,创办了‘河南图书馆馆刊“,积极开展书板(版)整理工作,走在了我国图书馆界的前列㊂在河南博物馆成立之前,河南省图书馆负责开展河南省文物收藏和管理工作,代行博物馆的职能㊂1914年,河南省图书馆设立金石陈列室与标本室,存放金石等文物㊂1923年,新郑百姓李锐在掘井过程中发现了郑公大墓,墓中的精美铜器举世瞩目,经各界知名人士呼吁,这些文物全部存放于河南省图书馆㊂随后,河南金石编纂处及河南省省长张凤台收藏的墓志,以及登封中岳庙收藏的九柄如意先后被河南省图书馆收藏㊂20世纪20年代,河南省图书馆的馆藏文物极其丰富,成为全国翘楚,康有为㊁罗振玉㊁王国维等国学大师纷纷到访参观或讨要资料研学㊂相关统计结果显示,截至1929年年底,河南省图书馆共收藏旧铜器93件㊁汉唐墓志573方[1]㊂1931年1月,河南省图书馆根据河南省政府的相关要求,将所藏青铜器㊁墓志石刻㊁古陶器等文物移交给河南博物馆,并撤销了金石陈列室㊂1927年,河南博物馆成立,河南省图书馆馆长何日章参与了成立筹备工作㊂1928年,河南博物馆更名为河南民族博物院,何日章兼任副院长㊂1929年,河南民族博物院院长陈维新离职,何日章兼任院长,1930年将 河南民族博物院 名称恢复为 河南博物馆 ㊂1929年10月,河南省政府命何日章组织发掘队对安阳殷墟进行发掘㊂1930年3月,河南省图书馆再次对殷墟进行发掘,开启了河南省现代考古的序幕㊂2㊀河南省图书馆对安阳殷墟的发掘㊀㊀清末,安阳小屯村发现了带有文字符号的龟甲兽骨,经鉴定为商代遗物,引起了广泛关注㊂但是,由于私挖盗掘现象猖獗,发掘出的龟甲兽骨流失严重㊂1928年10月,国民政府 中央研究院 历史语言研究所(以下简称 史语所 )派编辑员董作宾前往安阳调查并试掘,但不久便停工㊂1929年3月至5月,史语所派李济开展第二次发掘工作,后因战事紧张而停止㊂两次发掘所得龟甲及其他文物部分运往北平(北京)㊂对于流失及被运往北平的甲骨,河南省社会各界反映强烈㊂时任河南省图书馆馆长的何日章认为,河南省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发掘出的古物应保存在河南省省会开封市㊂河南省政府随即向 中央研究院 发函,与对方协商发掘器物的保管存放事宜,并要求何日章组织发掘队自行发掘㊂1929年10月至1930年4月,河南省图书馆及河南民族博物院分两次对安阳殷墟进行发掘,出土有字龟甲2,673片㊁有字牛骨983片㊂为更好地展示和研究这些龟甲兽骨,1929年11月,经河南省教育厅同意,河南省图书馆编拓殷墟龟骨文字委员会成立,何日章㊁关百益㊁许敬参㊁田玉芝为初期成员㊂河南省图书馆的殷墟发掘工作对于河南省的考古工作具有积极和深远的影响㊂1第43卷第12期河南图书馆学刊2023年12月3㊀河南省图书馆与史语所的争执㊀㊀1929年10月,在何日章组织发掘队前往安阳殷墟进行发掘时,史语所正在进行第三次发掘,何日章在得知史语所将发掘古物悄悄运出河南省时与史语所产生了争执,并将此情况报告给河南省政府㊂当时的‘河南教育日报“刊载了相关报道: 安阳地蕴,龟骨最多,去年 中央研究院 特派董作宾来省会同省府派员张锡晋前往开掘㊂时河南省图书馆馆长何日章以若以河南地方文明之表率,而移置于他方,未免不安,特呈请省府将掘得器物,仍留在开封保存㊂省府据文函致 中央研究院 ,旋准函复,许予酌量办理,双方俱存,并请令饬何日章会同董君遵照办理㊂何馆长当与董特派员商决暂在安阳中学存放,不谓近据安阳中学校长张尚德报告,谓彼等竟将掘出器物,潜运出省,并 中央研究院 特派员仍拟于本期十月赴安(阳)继续开掘,何馆长因 中央研究院 不顾信义,违反协定,又且剋期赴安继行开掘,乃复呈请省府,一面向 中央研究院 据理交涉,一面设法自行开掘㊂省府当经发交教育厅查核具覆,再行察夺㊂ [2]河南省教育厅调查后向河南省政府报告,并拟以下三条办法:一是准予河南省图书馆暨河南民族博物院自动发掘,陈列开封,公开研究㊂二是 中央研究院 不遵照函商协定,谢绝 中央研究院 前来发掘㊂三是饬令安阳县长协助河南省图书馆暨河南民族博物院发掘,并禁止别人发掘[3]㊂㊀㊀在争执发生后, 中央研究院 派史语所所长傅斯年于南京寻找与河南省教育厅厅长李敬斋熟悉之人,并从中说和㊂1929年11月21日,傅斯年到开封与河南省政府㊁河南省教育厅协商,拜访了河南学界名流,并在各学校的讲演中讲述考古的重要性㊁发掘方法,以及考古学与古器物学的区别㊂经与河南学界的充分沟通, 中央研究院 于11月29日致函河南省政府㊂同时,何日章代表河南发掘安阳甲骨委员会提出了解决问题的五项条件:一是依照 中央研究院 养电,将安阳发掘古物陈列至省垣博物院㊂二是将去冬今春 中央研究院 运送北平之安阳古物,于最短时间内运至开封妥为保存㊂三是在开封设立古物古迹研究所,此项组织由专业委员会及河南考古学会河南中山大学史地学系合组之㊂四是河南发掘古物委员会如需相当人才时,由双方商酌礼聘㊂五是在上四项未商定之前,遵照韩主席感日电令,双方掘则同掘,停则同停,惟 中央研究院 委员主张安阳古物就地保存,并设立研究所,开封可派二人参加[4]㊂河南省政府为此专门召开会议研究,决定派政府委员张伯英㊁张幼山㊁李静斋会同傅斯年协商解决此事㊂12月28日,河南省政府发函回复 中央研究院 ,指定河南省政府委员张鸿烈㊁张钫㊁李敬斋会同傅斯年妥善协商解决相关事宜[5]㊂㊀㊀河南省政府在与 中央研究院 协商后,提出了解决安阳殷墟发掘问题的办法,即由河南省选派一至三名学者,参与 中央研究院 对安阳殷墟的发掘工作;发掘出的古物要造册登记,并报送河南省教育厅查询; 中央研究院 所掘古物要移运其他地方,须函知河南省教育厅;殷墟古物发掘研究告一段落后,要在省垣开封陈展;全部发掘工作完成后, 中央研究院 与河南省政府协商最终陈列办法[6]㊂此次争执起于发掘古物的归属问题,该问题的妥善解决得益于河南省有关部门㊁个人与 中央研究院 的共同努力,尤其得益于河南学界名流李敏修㊁宋旭生㊁冯芝生㊁傅佩青等人的周旋和协调㊂4㊀殷墟发掘的作用和意义4.1㊀开启河南省现代考古的序幕㊀㊀1921年,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与我国考古学家袁复礼一道,对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进行发掘,仰韶后称为 仰韶文化遗址 ,开启了中国现代考古的序幕㊂1923年,新郑郑公大墓被发现并挖掘,但并不能称之为 现代考古 ㊂1929年10月㊁1930年3月至4月,河南省图书馆及河南民族博物院组织发掘队对殷墟的发掘,开启了河南省现代考古的序幕㊂4.2㊀增强人们对考古的认知㊀㊀何日章积极举办演讲,宣传考古及殷墟发掘的重要性,利用图书馆和博物馆平台对发掘出的古物进行展示㊂在与 中央研究院 发生争执后,当时的‘河南教育日报“‘河南民报“‘大公报“等媒体纷纷对此事进行了报道,尤其是‘大公报“以‘发掘殷墟甲骨文“为题对该事件进行了连续报道,加深了人们对殷墟及考古的认识㊂ 中央研究院 史语所所长傅斯年到开封进行游说,到各学校演讲,并在报章发表‘本所发掘安阳殷墟之经过“一文,与李济撰写的‘现代考古学与殷墟发掘“㊁董作宾撰写的‘甲骨文研究的扩大“共同增强了人们对殷墟和考古发掘的认知㊂4.3㊀推动了殷墟研究的进程㊀㊀河南省图书馆专门成立了编拓殷墟龟骨文字委员会,负责殷墟出土龟甲兽骨及古物的整理㊁保存㊁编拓及研究,关百益参与了此项工作,在他任河南博物馆馆长一职后,继续开展对殷墟甲骨的研究,编拓了‘殷墟文字存真“一书,推动了学界对甲骨文的研究进程㊂许敬参是最早参加编拓殷墟龟骨文字委员11任博韬:再议河南省图书馆对殷墟之发掘㊀会的成员之一,后任河南博物馆研究员,编纂出版了‘殷墟文字存真第一㊁二集考释“,撰写了‘契文卜王释例“等学术文章㊂为解决殷墟发掘过程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河南省政府与 中央研究院 协商,成立了古迹研究会,组织开展了对河南省浚县㊁辉县㊁渑池㊁南阳等地的考古发掘工作,推动了河南省考古事业的发展㊂4.4㊀促进考古人才的成长㊀㊀河南省图书馆及河南民族博物院对殷墟的发掘工作掀起了河南学界对中原文化研究的热潮,涌现了一批田野发掘㊁文物保护㊁博物馆展览人才,推动了河南省文博事业的发展㊂根据相关资料及研究,河南省图书馆为河南省现代考古的发起者㊁组织者㊁实施者,何日章为河南现代考古第一人㊂5㊀出土甲骨的存放状况㊀㊀1931年1月,河南省图书馆根据省政府令,将发掘出的甲骨以及郑公大墓出土的青铜器㊁藏石㊁登封如意等文物交与河南博物馆收藏㊂1937年,河南博物馆为使所藏文物免遭日寇破坏,挑选甲骨及重要文物装箱运至武汉,随着武汉形势的不断紧张,这些甲骨及重要文物被转移至重庆㊂1949年重庆解放前夕,国民党将被转移至重庆的大部分文物及甲骨运至台湾㊂1956年,台北历史博物馆成立,其将河南运台古物保存委员会保管的这部分甲骨及文物借展至今㊂㊀㊀参考文献:[1]㊀河南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河南新志[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0:421.[2]㊀安阳龟骨文字将自动发掘,中研院不遵协定潜运出境,何日章呈请自掘已有眉目[N].河南教育日报,1929-10-08(01).[3][5][6]㊀傅斯年.本所发掘安阳殷墟之经过:敬告河南人士及他地人士之关心文化学术事业者[J].安阳发掘报告,1930(2):393-398.[4]㊀发掘安阳古物续闻[N].河南民报,1929-12-01(03).(编校:冯耕)(上接第3页)㊀平安幸福的生活㊂三是打造党史展览馆,以时间线为轴,介绍中国共产党从创立㊁发展到壮大的艰辛过程,陈列红色经典图书㊁图片和物品,播放相关影视资料,配备专业的讲解人员,引导读者领略红色文化的魅力,发扬红色精神,传承红色基因㊂3.5㊀整合各方资源策划开展联动性活动,提高读者黏性㊀㊀在全民阅读大环境下,图书馆应整合各方力量和资源,积极策划开展联动性活动,具体措施如下:一是加强与社区㊁高校㊁企事业单位的交流合作,开展 数字资源下社区 数字资源进高校 数字资源进企业 等活动,激发民众的阅读热情㊂二是联合其他城市图书馆积极参与 让经典走向大众 ‘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推介全国行 活动㊂三是加强与新闻广电部门的合作,通过共同制作公益宣传片㊁赠书仪式视频等方式,加大宣传推广力度㊂四是联合高校图书馆举办创意设计比赛,联合文联举办 红色艺术与阅读 美育线上展览系列活动,通过艺术语言和作品把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不懈奋斗的历史事实展现出来,鼓励观展者阅读历史㊂3.6㊀通过 图书馆+课堂 的方式,增强红色文化资源数字阅读的吸引力㊀㊀红色文化资源蕴含着巨大的思想价值㊁教育价值和时代价值,是教育人㊁培养人㊁涵养人的精神沃土,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资源和生动教材,因此图书馆可通过 图书馆+课堂 的方式,推进数字化红色文化资源入脑入心 记得住 ,让读者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红色教育,具体措施如下:一是建设红色文化虚拟仿真研修室,利用红色文化虚拟教学资源跨时空㊁交互性强等特点,打造沉浸式课堂,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引导读者领略红色文化的强大魅力㊂二是从红色文化资源中选择典型人物㊁典型故事㊁典型片段,通过创作微视频㊁微电影等方式打造专题式微课堂,引导读者感知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核㊂三是依托网络云平台,整合线上线下红色文化资源,引导读者感悟红色文化资源的价值真谛[5]㊂㊀㊀参考文献:[1]㊀熊伊凡,陈艳红.基于图情档协作的红色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研究:以雷锋档案为例[J].图书馆,2021(9):61-65.[2]㊀袁玉红,王乐.高校图书馆红色专题文献阅读推广思路探讨[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21(9):40-43. [3]㊀张晓琳.数字文化赋能,让红色文化 看得见,传得开,记得住 [EB/OL].[2023-10-12].https://opinion/article/202212/202212310948481395.html.[4]㊀杨敏.5G技术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数字阅读推广服务探析[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21(5):1-5.[5]㊀赵发珍.面向红色文化资源的图书馆阅读推广:价值㊁模式与路径[J].图书馆学研究,2021(14):115-117.(编校:孙新梅)21任博韬:再议河南省图书馆对殷墟之发掘。
从红光村发掘的彩绘石磬看纪南城南郊祭祀
磬 与楚人 的祭祀有 着密切 的联 系, 纪南城 南郊有 用于祭祀的祭 坛。南郊祭祀对 象是 一个 以祭 祀至上神 太一为 主体 , 包括 并
其它诸神在 内的“ 百神 ” 祭祀 系统。20 0 4年公布 的《 上博 ( 四)・ 柬大王泊旱》 可以作 为楚人 南郊祭祀的明证。 [ 关键词 ] 纪南城 ; 南郊 ; 彩绘石磬 ; 祭祀 ; 柬大王泊旱 [ 中图分类号 ] 8 14 K 7 .1 [ 文献标 识码 ] A [ 文章编号] 64—17 2 1 ) 2— 18— 5 17 1X(0 2 0 04 0
绘 石磬 的研究 , 对纪 南城南 郊 祭祀 场所 及其 相 关 问
为言交 也 , 乡遂 相交接 之处也 。 [ 《 文》 谓 ”1 说 j 日: “ 距国百里为郊” 这是郊的本义 ,尔雅》 “ , 《 日: 邑外
谓之郊 ” 这是郊 的 引 申义 , 文 “ ” 其 本 义 , , 本 郊 取 很 显然 红光 村 属 于 纪 南 城南 郊 的范 围。彩 绘 石磬 的 发 现对 于 我 们 研 究 纪 南 城 的 历 史 有 着 重 要 意 义 。 囿于材 料 的 限制 , 以往 的研 究 多 集 中在 城 内 布 局
S i I NG eu UN J,X A D f
( eat e t f i rtr, agz nvri , n zo , b i 4 4 2 , hn ) D pr n o t aue Y n t U i sy J gh u Hu e, 3 0 3 C ia m Le e e t i
suh r u u b . o te s b r s n
Ke r s Jn i ; s u en u ub ; c lr d hme so e ofr s c f e t o s C mb da K n y wo d : ia ct n y o t r sb rs h ooe c i tn ; f a r c s o g d ; a o in ig e i i
关于象形字火的研究报告
关于象形字火的研究报告研究背景象形字是一种以图画形式表示事物和概念的文字。
在古代的文字发展中,象形字是最早出现的一种形式。
在各种象形字中,火字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符号之一。
火代表着温暖、光明以及力量。
然而,对于象形字火的起源和演变,迄今为止还存在着许多争议。
本文将通过系统的研究分析,探讨象形字火的发展历程、用途以及可能的含义。
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了文献分析和符号学研究方法。
通过收集和分析相关的历史文献和考古资料,我们研究了象形字火在不同文化中的使用情况,并结合符号学理论进行解读。
研究结果1.象形字火的原始形态根据考古资料,最早的象形字火是由两个点的形状组成,代表着火焰的形状。
这种形态的象形字火在早期文明中被广泛使用,例如古埃及和古代中国。
在这些文化中,象形字火常常作为火的象征,表示着温暖、照明和热能。
2.象形字火的演变随着时间的推移,象形字火逐渐演变为更加简化的形态。
例如,在古代埃及,象形字火的形态逐渐从两个点变为了一个斜线和一个点。
这种简化的形态在后来的文化中得到了广泛传承和延用。
3.象形字火的用途在古代文化中,象形字火常常用来表示与火有关的事物和概念。
例如,在古代埃及,象形字火通常出现在火焰、灯火和祭火等与火有关的文字中。
类似地,在古代中国,象形字火则用来表示热能、照明以及火的象征。
4.象形字火的含义除了表示与火有关的事物和概念外,象形字火还可能具有更深层次的含义。
根据符号学理论,火作为象征符号,不仅代表着光明和温暖,还可以象征力量、活力和热情。
因此,象形字火可能还承载着这些含义,代表着人类追求进步和热爱生活的精神。
研究结论通过对象形字火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代文化中对火的认知和赋予的意义。
象形字火作为一种重要的象征符号,在不同文化中发展出丰富多样的形态和使用方式。
除了代表火焰和与火相关的事物外,象形字火还承载着人类追求进步和热爱生活的情感。
本研究的结果对于深入理解古代文化和文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考古学的萌芽和形成
法国学者测量埃及金字塔
图片1-3-3
远征埃及旳法国军人中有某些是了解文物旳学者,图中描绘旳是他们测量斯 芬克斯狮身人面像旳情景。
声音1-3-6
绘画作品中旳庞贝古城
图片1-3-4 声音1-3-7
这是18世纪 后期画家哈 克特绘制旳 风景画,体 现了庞贝城 消灭前旳宁 静和漂亮。 正是这幅作 品,吸引了 许多学者前 往庞贝遗址 从事考古活 动。
声音1-3-9
* “三期论”旳 提出
1823年,丹麦皇家博物馆馆长汤 姆森根据馆中收藏旳古代文物进 行研究,提出人类社会历史旳发 展曾经历了石、铜、铁三个时期 旳理论。“三期论”旳提出对推 动考古学理论旳发展具有非常主 要旳意义。右图所描绘旳就是汤 姆森向参观者展示馆藏文物旳情 景。
声音1-3-10
科学考古学旳兴起与发展
考古学旳萌芽与形成
考古学旳萌芽与形成
考古学兴起旳原因与背景 考古学旳萌芽期(1760年-1840年) 考古学旳形成期(1840年-1867年)
声音1-3-1
考古学兴起旳原因与背景:
总体上说,考古学是近代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不断发展旳产物。 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增进了人们对古典美术、文学旳注重和研究。学者们
声音1-3-4
考古学旳萌芽期(1760年-1840年):
18世纪下半叶以来,欧洲学者对古代遗物、遗址旳爱好日益浓郁,有关 旳研究逐渐昌盛起来,于是,当代意义上旳科学考古学也开始萌芽。
18世纪末旳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对考古学旳发展起了很大增进作用。当初, 拿破伦军队远征埃及,并占领过意大利和西班牙,军队中有人对古典文 物有所了解,很有爱好,他们掠夺了不少古物带回法国,建立了博物馆, 所以,进一步激发了学者们旳研究热情。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教案】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新、旧石器时代特点及代表性文化遗存,认识中华文明起源的历程及特点。
2.※知道考古发现和文献资料是了解历史的重要证据,认识神话传说与考古遗存、传世文献等材料在历史研究中的不同价值。
3.※结合史料,了解早期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思想状况。
认识分封制的作用,理解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
4.★理解生产力的发展与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之间的关系。
认识早期国家的特征。
【教科书分析】本课是第一单元第1课,共三个子目。
第一子目是“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主要讲述中国境内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及其文化遗存、特点与私有制的出现。
第二子目是“从部落到国家”,主要讲述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情况—阶级分化更加明显,已经初具国家形态。
第三子目是“商和西周”,主要讲述商和西周的概况。
本课需引导学生在特定时空背景下分析和解决问题,使学生感受到中华先民的创造力、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树立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自信心。
本课重点:中华文明起源的特点;早期国家的特征。
本课难点: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原因。
本课建议授课时间为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一一、导入新课铺垫:2018年5月28日,“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成果发布会举行。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中华文明的早期轮廓逐渐清晰起来。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将更明晰地知道我们从哪里来。
二、新课教学1.石器时代:遥远时空,人猿相揖别(1)旧石器时代创设情境:做个“人”好难!(出示原始人类生活想象图,引导学生想象)在远古时代,某一天,一个森林古猿忽然站起来,发现能看到更远处更多可吃的东西,这个伟大进步叫直立行走,完成了从猿到人的一个重大转变。
又过了很久,古猿发现用石头能砸开食物坚硬的壳,会使用工具,这是动物与人的根本区别。
在某个电闪雷鸣的晚上,森林大火烧死好多动物,早期猿人饱餐一顿,知道“火”真是个好东西!被火烘烤后的食物味道鲜美、易于消化,同时火还可防寒、照明、驱兽,改善生存条件。
敦煌写本《神龙散颁刑部格残卷》研究--唐格的源流与递变新论
敦煌写本《神龙散颁刑部格残卷》研究--唐格的源流与递变新
论
王斐弘
【期刊名称】《现代法学》
【年(卷),期】2005(027)001
【摘要】唐格的散佚,使上世纪初在敦煌发现的五件唐格显得弥足珍贵,其中惟一的刑事法律文献<神龙散颁刑部格残卷>尤其值得关注.该文献不仅使我们得窥唐格之原貌,而且佐证了"格"在唐律中的位阶、性质和效力.通过对她的研究,既可明了中国古代法律形式之变异,开掘法律史探析的深度,又可从法学的角度追溯唐格之来源,以阐明其流变,对中华法系史之研究具有积极意义.
【总页数】8页(P14-21)
【作者】王斐弘
【作者单位】兰州商学院法学院,甘肃,兰州,73002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F092
【相关文献】
1.俄藏敦煌写本唐义净和尚《西方记》残卷研究 [J], 郑炳林
2.敦煌写本《春秋经传集解》(残卷)学术价值新论 [J], 李索
3.敦煌写本唐乾元《水部式》残卷补释 [J], 赵吕甫
4.简谈敦煌写本斯二五○六号等唐修史书残卷的性质和价值 [J], 郭锋
5.俄藏敦煌写本《唐令》残卷(Дx.3558)考释 [J], 荣新江;史睿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从红山文化中的图腾崇拜探索早期宗教的产生与发展
Vol.36No.11Nov.2015第36卷第11期2015年11月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 (S oc.S ci )尼采把人称之为“软弱的动物”[1]。
的确,人没有其他动物那样厚厚的皮毛去应付恶劣的天气,没有锋利的牙齿或尖锐的爪子、尖尖的头角去攻击敌人而获得食物,也没有像某些动物那样有灵敏的感觉器官和能够迅速逃避意外伤害的发达肌肉组织。
于是,人们便不单单依赖自然本性,而是要启动那种发明创造的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空间,于是乎,各种神灵应运而生,图腾崇拜盛行,人类的宗教信仰开始得到了扩展和发挥。
在红山文化时期,那时是没有文字,没有记录的,思维发展较为超前的部落可能会以某种有灵的动物或者植物,或者神灵,再添加进人的意志和想象,用他们最直接的思维,最纯朴的手法,把自己的想象和崇拜都雕刻在岩石之上。
或者用玉、用细石或者骨、蚌壳等雕刻成神像,红山先民们所雕刻的神像及神面,他们都认为是有灵和灵魂附在上面的,其实这里面很明显的寄托了先民对生活的某种向往与希望,从而形成了人神合一与图腾崇拜混杂信仰的红山文化时期的宗教。
所谓的图腾,按照最简单的理解,就是一个部族所信奉的保护神。
在红山文化中,从目前所遗存下来的各种雕塑中可以看到,各部落的图腾崇拜尤其兴盛,他们所崇拜的神往往是某种动物或者植物。
祖先死后,他们认为祖先的灵魂肯定没有死去,先人的“灵”和物的“灵”便组合在一起,物就成了先祖意志的代言人,并且成为整个部族的保护神,同时也会流传出部落最初的形成,或者一个氏族起源与图腾关系的神话。
所以,图腾崇拜最初是来源于部落万物有灵的信仰,是部落最早的祖先神。
图腾崇拜的痕迹,不但保留在神话传说中,还保留在后代对灵物的崇拜中。
红山文化各个时期的图腾崇拜同样也产生于人们对于某种动物的行为,或者是对某种植物作用的神秘感和依赖感,红山人出于万物有灵的观念,而这种物可能就会被奉为本部落的至高神灵。
关于红山文化研究几个问题的再思考
关键词 红山文化 遗存性质 社会治理 同一性 中图分类号 K院輮院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2596 2018 01- 0016- 05
之后发生的新文化遗存 正式命为 红山文化 因
此 红山文化作为中国燕山南北 长城地带的一种
史前文化扬名于世 上个世纪 院爷 年代以后 我国考古学界空前活
跃 发现很多红山文化类型的遗址 尤其集中在努
鲁尔虎山南北和以西地区 通过考古发掘和研究 考古学家对辽西考古学文化区发现的史前遗址进 行了区分和分期 按照存在的时间顺序 命名了小 河西文化 兴隆洼 查海文化 赵宝沟文化 富河文 化 红山文化 小河沿文化等考古学文化 形成一个 前后相接 文化特征延续 各有特点的北方考古文 化系列 至此告别了单一红山文化扬名于世的阶段 而进入了系列考古学文化相续 共存的阶段 也就 是说 原来燕山南北 长城地带的一种史前文化 后 来被区分出多种考古学文化
第 39 卷 第 1 期 2018 年 1 月
教育部名栏
赤峰学院学报 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 Soc.Sci
红山文化 契丹辽文化研究
Vol. 39 No.1 Jan. 2018
关于红山文化研究几个问题的再思考
雷广臻 董 婕
朝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辽宁 朝阳 1耀耀猿猿猿
我们强调燕山南北 长城地带古文化的前后相 续性 联系性 为什么要强调 因为区分出许多考古 学文化之后 对同一文化的相续性 联系性 同一性 的认识出现了偏差 有些人认为从兴隆洼文化 期 间经许多考古学文化 到小河沿文化 总是一种文
《说文》崇殷商之举证
《说文》崇殷商之举证
谭世宝
【期刊名称】《学术研究》
【年(卷),期】2003(000)009
【摘要】本文试据<说文>列举若干具体例证,以说明<说文>有崇殷商的倾向.【总页数】4页(P125-128)
【作者】谭世宝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历史语言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02
【相关文献】
1.《说文》籀文与殷商文字合证 [J], 李咏健
2.从殷商用牲之“卯”谈段玉裁《<说文>劉字考》中的戼丣之辨 [J], 李文
3.历史演义小说"尚文""崇史"特征比较——兼论李杨故事在历史演义小说中的传承[J], 邹建华
4.猪龙根三部曲──生殖:赵宝沟文化雄性野猪龙的浪漫主义神话礼治:伏羲氏“龙师”是红山文化的特定产物崇祖:殷商甲骨文的“龙”字都是雄性野猪龙 [J], 布谷
5.殷商甲骨文“士”运算黄金分割率——殷商甲骨文中的数理逻辑初探 [J], 张天弓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试从五材汉字挖掘中医五行“字-象”思维方式
试从五材汉字挖掘中医五行“字-象”思维方式
王小强;王凌雪;唐红梅;白雪
【期刊名称】《中医药通报》
【年(卷),期】2024(23)4
【摘要】中华原创象形文字是汉民族思维的体现,也是中医学术理论的必要表征工具。
中医五行学说以五材(木、火、土、金、水)汉字为基础意象,用取象比类方式来表征、推理与演绎脏腑之间的生克承制关系,形成特有的思维模式。
木、火、土、金、水及以五材为字旁的衍生汉字广泛见于古代医籍、著作中,被医家用于类比认
知人体的生理、病机与治法,也记录着中医五行思维及相关诊疗经验总结。
文中试
从汉字象思维的视角对五材及其衍生汉字进行梳理,阐述木字象、火字象、土字象、金字象、水字象及其合字的思维方式,并举例单个字象的中医发挥,以期回归中华传
统文化去挖掘中医五行“字-象”思维方式。
【总页数】4页(P18-21)
【作者】王小强;王凌雪;唐红梅;白雪
【作者单位】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
【相关文献】
1.我国传统医学中的象数思维与象数科学——以中医"藏象"、"五行"和藏医"树喻"、"三因"为例
2.基于四象脾土模型及以枢调枢理论探讨中医五行藏象疗法
3.楚简
《五行》“埶”字异构试释4.道教符号学与中医象数观——以道教“符箓”、“奇门遁甲”,中医“藏象”、“五行”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马盆景古石耀米乡--记马来西亚(吉打)首届盆景古石展赛会
大马盆景古石耀米乡--记马来西亚(吉打)首届盆景古石展赛
会
马鸿斌
【期刊名称】《花木盆景:盆景赏石版》
【年(卷),期】2006(000)011
【摘要】2006年9月8日至22日,笔者应邀前往马来西亚吉打州峨仑市出席于9月15日至17日举办的“马来西亚(吉打)首届盆景古石展赛会——大马盆景古石耀米乡创会展”。
【总页数】1页(P42)
【作者】马鸿斌
【作者单位】广西南宁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
【相关文献】
1.上海市盆景赏石协会第六届年展暨首届“龙大杯”盆景奇石精品展 [J], 程小华;
2.2006马来西亚盆景古石展赛会盆景作品选登 [J], 刘传刚(摄)
3.马来西亚首届盆景古石展赛会见闻 [J], 刘传刚
4.马来西亚盆景艺术——记2005马来西亚盆景雅石展赛会 [J], 韦金笙
5.柳江山川秀八桂盆景美——广西盆景赏石分会揭牌暨八桂盆景赏石精品展在柳州举办 [J], 刘启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甲骨残辞补释十二则
甲骨残辞补释十二则
林宏明
【期刊名称】《古文字研究》
【年(卷),期】2020()1
【摘要】甲骨因各种原因造成的残缺导致其上的卜辞残缺不完整,这是甲骨卜辞的常态。
因此,学者对残缺卜辞的释读也因着思考角度的差异而有所不同。
比较接近事实地判断残字、残辞,一方面有助于理解卜辞的内容或卜辞卜问事项的类别,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将残缺的卜辞加以拼合。
以下,我们选择几则随手所记的释文书中对残字、残辞处理方式不同的例子,并提出我们的看法。
各类大型甲骨释文书中,可释而未释的残字俯拾皆是,有些是编辑体例的问题。
【总页数】5页(P40-44)
【作者】林宏明
【作者单位】台湾政治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77.1
【相关文献】
1.甲骨刻辞“索”字释说
2.关于拓跋猗卢残碑及题记二则——兼释残碑出土地点之疑
3.殷代甲骨刻辞中“夔方”地理释证
4.甲骨刻辞有韵文——兼释尹家城陶方鼎铭文
5.试释甲骨刻辞中的“此”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仰韶人面鱼纹与史前人头崇拜
仰韶人面鱼纹与史前人头崇拜
王育成
【期刊名称】《江汉考古》
【年(卷),期】1992()2
【摘要】仰韶文化是我国新石器时代最重要的原始文化之一,人面鱼纹则是这一文化中极为引人注目而又颇具神秘色彩的陶器图案。
三十多年来,学者们为求谜底曾多次进行探讨或论说。
《江汉考古》1989年第三期发表李荆林《半坡姜寨遗址人面鱼纹新考》一文,认为该图案“是一幅完整的原始婴儿出生图”。
在此之前还有二十个观点。
计有:老武的水虫形象说;石兴邦的魔术征验意义说;石兴邦的氏族成员盛饰和图腾纹身形象说;朱狄的巫术面具说;蒋书庆的太阳神崇拜说,钱志强的原始历法说;
【总页数】13页(P24-35)
【关键词】人面鱼纹;仰韶文化;半坡类型;人头祭;新石器时代遗址;图案;太阳神崇拜;陕西地区;姜寨遗址;形象
【作者】王育成
【作者单位】中国历史博物馆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7
【相关文献】
1.仰韶文化“鱼纹”和“人面鱼纹”含义的再探讨 [J], 刘夫德
2.仰韶文化的鱼纹和鸟纹不是图腾崇拜 [J], 巴家云;胡昌钰
3.仰韶文化“鱼纹”人面鱼纹”内含二十说述评——兼论“人面鱼纹”为巫师面具形象说 [J], 刘云辉
4.仰韶文化人面鱼纹寓意与足太阳经功能相关理论渊源三探 [J], 李建宇;蔡昱;宋雪艾
5.仰韶文化人面鱼纹寓意与足太阳经功能相关理论渊源四探 [J], 李建宇;蔡昱;宋雪艾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我国古代社会风貌的“化石”──谈汉字的表意特征
我国古代社会风貌的“化石”──谈汉字的表意特征
程书阁
【期刊名称】《平顶山学院学报》
【年(卷),期】1996(000)002
【摘要】我国古代社会风貌的“化石”──谈汉字的表意特征程书阁冥冥洪荒,悠悠历史,时代发展到今天,中华民族的炎黄子孙并不满足于对现代进步文明的认识,强烈的求知欲和科学的探究精神,驱使他们把认识的触须延伸到三、四千年以前,甚至更远的时间。
那时的社会是个什么情形?...
【总页数】3页(P38-40)
【作者】程书阁
【作者单位】平顶山矿务局机关党委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12
【相关文献】
1.论汉字图形的表意特征 [J], 辛琳琳
2.汉字的表意特征与东方审美在标志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J], 汪哲皞;吴佳芳
3.表意汉字的表意手段研究(上) [J], 陆忠发
4.基于汉字表意构形特征的器物认知语意研究 [J], 郗小超;覃京燕
5.谈汉字作为表意文字存在的合理性 [J], 莫银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土著猛兽进化为独特文化符号 让国人从畏惧到崇拜的猛虎
土著猛兽进化为独特文化符号让国人从畏惧到崇拜的猛虎李思达
【期刊名称】《国家人文历史》
【年(卷),期】2024()5
【摘要】1921年,河南池县(今属河一南三门峡市)仰韶镇迎来一群不同寻常的“客人”,为首者为北洋政府“农商部矿政司顾问”、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Johann Gunnar Anderson)。
在他的主持下,考古工作者对当地进行发掘,在此发现中国重要的史前文化--仰韶文化。
【总页数】8页(P32-39)
【作者】李思达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7
【相关文献】
1.澳洲和美洲土著地区“蛙神崇拜”文化对比研究
2.滇国青铜文化中被遮蔽的猛兽纹饰与符号——兼论昆明羊甫头“鹰爪形木祖”的定名问题
3.中国人,应当有自己的文化符号和理念——现代化为什么不应当是美国化
4.从猎王神崇拜看华南社会的土著文化因素——同安荏畲村的个案分析
5.徽文化的符号化表现与符号系统构建——以徽州古村落、古建筑文化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一、摘要 (1)
二、关键词 (1)
三、正文
(一)形声字 (1)
(二)指事字 (1)
(三)会意字 (2)
(四)形声字 (3)
四、参考文献 (5)
谈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及不足之处
百屯小学王烈洪
摘要:象形、指事、会意和形声是汉字的造字方法,象形字是用绘形的方法选出来的,用形象性的符号来显示意义;指事字绝大我数以象形字为基础通过指事手段来显示意义;会意字则是以象形字、指事字为基础,采用意合的方式显示意义. 形声字由义符和声符两部分构成,虽然义符只表示字的意义范畴,其本义的显示不如形系三书直观,但其本义与义符有密切的关系,通过分析义符理解汉字本义仍不失为有效的方法。
摘要::象形指事会意形声
汉字是属于表意体系的文字,它的形体结构是同一定的意义联系的。
对汉字结构做分析
一、象形字。
从造字方法来看,象形字最能反映本义.例如“身”字,其字像女子侧身大腹怀孕之形,其本义为身孕.《诗.大雅.大明》:“大任有身,生此文王.”用的就是本义.又如“行”字,甲文、金文均象十字路口,本义是道路.《诗.周南.卷耳》“嗟我怀人,宜彼周行”和《诗. 风.七月》“女执筐,遵彼周行”中的“周行”“微行”就是“大路”“小路”.正因为象形字像实物之形,因而具有很强的直观性,一望即知其为何物,也就不难察明其本义.
但是,象形字毕竟是文字,它不是写生画,不可能把每一个事物的细微差别都描画出来.例如甲骨文中的“马”和“羊”,都是象形字,形体很相近,就不容易分辨.文字又总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不断提高其符号化、规则化程度的:甲金文演变的小篆,楷书又代替了隶书.在这个演变过程中,象形字的形象性受到了相当程度的削弱,后来变成了由横、竖、点、撇、捺等笔画构形的方块字,它们先前的直观性已十分模糊,同时,许多复杂的事物、抽象的概念也无法用象形的方法表现,这些都是象形字表义的局限性.象形字的局限性又限制了它本身的发展.在数以万计的汉字中,象形字只有三百多个,而且绝大多数是秦以前创造的.
二、指事字。
指事在表义方面有其独特之处,它可以用纯粹指示性的符号表示抽象的概念,如“一二三四”和“上下”等;还可以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加上指示性的符号来表示比较复杂的事物.“腋窝”、“刀口”、“树木下端”这些东西,用象形的方法很难直接表现出来.用指示事的方法则可以在象形字“大”(像人的正面)、“刀”、“木”的相应部位加上指示性符号(点或短厕)来表示,写成“亦”,
“刃”、“本”.在这一点上说,指事字对象形字表义的局限性起了很好的弥补作用.
指事字也有局限性.纯粹指示性的符号不能无限制地增加,那样会加重人们识记符号的负担;而且也并非所有象形字加上指示性符号之后都能收到“视而可识,察而见意”的效果.所以汉字中的指事字为数也不多.据朱骏声的统计,《说文》所收指事字只有一百二十五字.(见《说文六书列》)
三、会意字。
会意字的出现,对象形字、指事字的局限性又有新的突破.一些无形可像的抽象概念,如“甘甜”、“说话诚实”等,一些有形而难像的事物,如“背向”、“追及”、“兵器”等,都可以用会意的方法予以表示:
甜《说文》;“美也.从舌从甘.舌知甘者.”(这里的“美”,即味道甘甜的意思.)
信《说文》诚也(说话真实).从言.”
北《说文》:“乖也.从二人相背.”(北,古代背向背,后借为方向名词.) 及《说文》:“逮也.从又从人.”
兵《说文》:“械也.从特斤.并力之貌.”
会意字是合二个或二个以上的独体字表示一个意义的,通过会意字形体结构的分析可以了解字的本义,下面举几个例子;
益《说文》:“饶也.从水皿,皿益之意也. ”上面是一个横写的“水”字,下面是一个器皿,像水从皿中溢出之意.泛指水满溢出.《吕氏表秋.察令》:“澭水暴益.”就是澭水暴涨溢出之意.引申为增加,《察今》中的“人或益之”即用此意.又引申为副词,表示更加的意思.《扁鹊见蔡桓公》:“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益”的本义后来造了“溢”来表示.
驳《说文》:“马色不纯.从马,爻声.”许慎对本义的解释是对的,对字形的分析则不确.徐铉注“爻非声,疑象驳文.”“驳”的本义就是马的毛色不纯.《说文》:“爻,交也.”是交错杂乱之意.由马的毛色不纯加以泛化,凡颜色不纯也叫驳,如“斑驳”.引申为申述不同的观点,如“反驳”.
窜繁体字从穴从鼠.《说文》:“匿也.从鼠,在穴中.”本义是“躲藏”.贾谊《屈原赋》:“鸾鸟伏窜兮,鸱翱翔.”“伏”、“窜”连用,可见“窜”是隐藏之意.引申为逃跑,成语有“抱头鼠窜”.引申为删改文字.《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公又与遂书,多所窜改.”
会意字反映着造字时人们的观念和思想方法,对会意字进行字形分析还必须通过可靠的文献资料理解其本义,否则就会犯主观臆测的毛病.例如:“戒”《说文》:“警也.从持戈,以戒不虔.”“兵”.《说文》:“械也.从持斤.并力之貌.”许慎对这两个字的分析与甲金文形近,二字组合方式相同.可是“戒”表示警戒,动心事 ;“兵”表示兵器(械),名词:意义和词性都不一样,这正是反映了造字时人们的观念,这种区别正是当时人们约定俗成的理解.我们不能因为这两个字的组合方式相同而把它们等同了.文献资料不足也容易造成误解.如“为”字,许慎对它的解释是:“母猴也,其为禽好爪,下腹为母猴形.”(《说文解字注》)而甲金文写作一只手牵一头象,是“役象以助劳”的意思(《金文编》引罗振玉说).许氏未见过为字的甲金文,也就理解错了.
会意字合两个以上的独体字依义构形,缺少表音成分,它的发展也就受到一定的限制.据朱骏声的统计,《说文》所收会意字只有一千一百六十七字.
四、形声字。
形声字由义符和声符两部分构成,虽然义符只表示字的意义范畴,其本义的显示不如形系三书直观,但其本义与义符有密切的关系,通过分析义符理解汉字本义仍不失为有效的方法.例如,“页”是个象形字,本义是人头.因此,以“页”为义符的字都与“头”有关.了解这一点我们就可以理解一些本义不常用的、以“页”为义符的形声字的本义:
题《诗经.周南.麟之趾》:“麟之定,振公姓.”郑笺“定,题也.”《楚辞.抬魂》:“雕题黑齿.”
这里,“题”是什么呢?《说文》:“题,额也.从页.是声.”可知它的本义与“头”有关.“麟之定”即“麟的前额”.“雕题”即“雕额”.他如: 领本义是脖子(颈)、《孟子.梁惠王上》:“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
项本义是脖子的后部.《后汉书.左雄传》:“项背相望.”
颁本义是大头.形容词.《诗.小雅.鱼藻》:“有颁其首.”
颇本义是头偏.引申为偏差.《尚书.洪范》:“无偏无颇.”
顿本义是磕头(顿首).《战国策.燕策》:“太子避席顿首.”
颠本义是头顶.《诗.秦风.车邻》:“有马白颠.”
分析形声字的偏旁,还可以帮助推断本义.一个字的意义,一般字典辞书上
往往只罗列出各个义项,并不说明哪一项是本义.例如纪律的“纪”字,《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列了六个义项:a.丝的头绪;b.法变,准则;c.治理,管理;d.记年的单位;e.古代纪传体史书中记述帝王历史事迹的部分;f.通“记”,记载.这六个义项究竟哪一个是本义呢?“纪”字义符从“丝”,就可以推知本义是第一项:“丝的头绪.”掌握了本义,我们就可以执简驭繁地理出这个字的词义系统.《说文》:“纪,别丝也.”段玉裁说:“纪,别丝者,一丝必有其首,别之是为纪,众丝皆得其首是为统.”就是让丝不乱.再行引申就可以用来指约束人们行为的法度、准则,如“纪律”.其他均可类推而知.
形声字的义符还有助于我们认识古人的某些观念.例如一些带贬义色彩的字“奷”“佞”“俾”“奴”“嫉”“妒”等等,都以“女”为形符,可知古代有轻视妇女的观念.最古老的姓氏如“姜”“姚”“姬”“嬴”等等,皆从“女”,由此可知我国历史上曾经历过以女性为中心的母系氏族社会.又如“政”以“支”为义符,从“攴”的字往往与“打击”义有关,可知上古时代的“政”和“教”都与刑罚和体罚密切相关.
形声字的声符一般来说是不表意的,但是声义之间并非绝无联系.一部分形声字,在声符相同的情况下,其意义也往往有某种相通之处.例如:以“”得声的字(如“浅”“钱”“残”“贱”等),多有“小”的意义.以“仑”得声的字(如“论”“伦”“纶”“沦”“轮”等),大多有“分析条理”的意义.这就是传统语言学所称“右文说”理论.可见,对于形声字本义的探求,其声符亦不无参考作用.(参见“形声字”一节)
形声字的义符只表示这一类字所属的意义范畴,所以,我们看见“桃”“李”“梅”“杏”这些字:仅知道它们是树木一类,而不能依据其义符得知它们各是何种树木.古人创制形声字时,对义符的选择和使用也缺乏严格的标准,所以,有时不能光凭义符来断定它的类属,如猪、猴、狐、狮、狸、猥、獭等等不是一类动物,跟“犬”也不是一类,但都使用了“犬”作义符.“”猫代丧同一种动物,却用了两种义符.“蝙蝠”是飞鼠,“虹”为自然现象,均非一类事物,却用了一义符“虫”.这些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义符显示词义的作用.特别是省形省声一类的形声字,若非对古文字有一定的研究,是比较难识别的.
总之,汉字是属于表意体系的文字,它的形体结构是同一定的意义联系的。
对汉字结构做分析,正确分析汉字形体结构,为阅读古书带来方便。
参考文献:
1、许威汉《训诂学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3
2、王力《古代汉语》中华书局 1992.
3、张联荣《古代汉语知识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8
4、郑涛《古汉语概要》黄山书社 1993.
5、赵振铎《汉语大字典》四川辞书出版社 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