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的特征》优秀教案
《中国建筑的特征》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必修下册
《中国建筑的特征》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必修下册《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教学目标:1、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
2、了解中国建筑的特征,感受中国建筑之美。
3、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
教学重点: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及其说明顺序。
教学难点:熟悉优良建筑传统,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方法:图片及视频欣赏,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及作者简介1、自然科学小论文文体简介。
2、《中国建筑的特征》这篇文章的作者是梁思成,对这个名字,我们可能会感到陌生,但和他相关的两个人我们就比较熟悉了,这位(PPT),他的父亲梁启超,他参与过“公车上书"发起并参与维新变法运动,倡导近代文学革命运动。
这位(PPT),他的妻子,民国时期著名才女,林徽因,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
我们非常熟悉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以及挂在天安门城楼上的国徽造型就是有这对夫妇参与设计的。
(PPT梁思成简介)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国家,不仅拥有巍峨的山川,秀美的河流,还有数不尽的名胜古迹,现在请同学们观看看白板上这四幅图(PPT),一眼便能看出哪个建筑是欧美建筑(右上),哪个是印度建筑(左下),哪个是俄罗斯建筑(右下),哪个是中国建筑。
我们之所以能快速看出这些,是因为不同地区不同的建筑都有各自不同的风格,那中国建筑具体都有哪些特征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梁思成的《中国建筑的特征》,相信我们能从中找到答案。
分析课文这篇文章大致可以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讲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后半部分讲中国建筑的文法。
特征一:三部分:台基、房屋、屋顶(PPT五门背景和景阳宫)特征二:一所房子由若干建筑构成(PPT四合院图)讨论:根据书下注释,找出“回廊”“正屋"“厢房”“耳房"“天井”“游廊"等。
(参考课本中图和讲台上四合院模型)左右均齐对称,四合院是这样,中国其他建筑也讲究对称,甚至城市规划也这样。
人教版高中高三语文《中国建筑的特征》课文原文及教案
【导语】“中国建筑的特征”是偏正短语,中⼼词是“特征”,指⽰物的显著特⾊。
“建筑”⼀词界定了作者的专业学术领域,“中国”⼀词,⽓宇轩昂,视野开阔,表现了作者作为建筑学⼀代宗师开阔的视⾓和强烈的民族⾃豪感。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课⽂ 第⼀节中国建筑之特征 建筑之始,产⽣于实际需要,受制于⾃然物理,⾮着意创制形式,更⽆所谓派别。
其结构之系统,及形式之派别,乃其材料环境所形成。
古代原始建筑,如埃及、巴⽐伦、伊琴、美洲、及中国诸系,莫不各⾃在其环境中产⽣,先⽽胚胎,粗具规模,继⽽长成,转增繁缛。
其活动乃赓续的依其时其地之⽓候,物产材料之供给;随其国其俗,思想制度,政治经济之趋向;更同其时代之艺⽂,技巧,知识发明之进退,⽽不⾃觉。
建筑之规模,形体,⼯程、艺术之嬗递演变,乃其民族特殊⽂化兴衰潮汐之映影;⼀国⼀族之建筑适反鉴其物质精神,继往开来之⾯貌。
今⽇之治古史者,常赖其建筑之遗迹或记载以测其⽂化,其故因此。
盖建筑活动与民族⽂化之动向实相牵连,互为因果者也。
中国建筑乃⼀独⽴之结构系统,历史悠长,散布区域辽阔。
在军事,政治及思想⽅⾯,中国虽常与他族接触,但建筑之基本结构及部署之原则,仅有和缓之变迁,顺序之进展,直⾄最近半世纪,未受其它建筑之影响。
数千年来⽆遽变之迹,渗杂之象,⼀贯以其独特纯粹之⽊构系统,随我民族⾜迹所⾄,树⽴⽂化表志,都会边疆,⽆论其为⼀郡之雄,或⼀村之僻,其⼤⼩建置,或为我国⼈民居处之所托,或为我政治、宗教、国防、经济之所系,上⾃⽂化精神之重,下⾄服饰、车马、⼯艺、器⽤之细,⽆不与之息息相关。
中国建筑之个性乃即我民族之性格,即我艺术及思想特殊之⼀部,⾮但在其结构本⾝之材质⽅法⽽已。
建筑显著特征之所以形成,有两因素:有属于实物结构技术上之取法及发展者,有缘于环境思想之趋向者。
对此种种特征,治建筑史者必先事把握,加以理解,始不⾄淆乱⼀系建筑⾃⾝优劣之准绳,不惑于他时他族建筑与我之异同。
人教版高中高三语文《中国建筑的特征》课文原文及教案
人教版高中高三语文《中国建筑的特征》课文原文及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中国建筑的特征》课文内容,了解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
2.培养学生对中国建筑文化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3.通过课文学习,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中国建筑的特征。
2.教学难点:分析课文中的论证方法,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1)展示一些中国著名建筑图片,如故宫、颐和园等,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这些建筑的特点。
(2)简要介绍中国建筑的历史背景,为学生学习课文做好铺垫。
2.课文阅读(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教师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如:课文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中国建筑有哪些特征?3.课文解析(1)分析课文第一段,引导学生理解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
(2)分析课文第二段,让学生了解中国建筑在结构上的特点。
(3)分析课文第三段,让学生了解中国建筑在审美上的特点。
4.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中国建筑与其他国家建筑相比,有哪些独特之处?(2)小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5.课后作业(1)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中国建筑特点的短文。
(2)收集有关中国建筑的相关资料,了解中国建筑的发展历程。
四、教学策略1.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建筑实例,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中国建筑的特点。
2.采用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结合课后作业,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2.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通过课后作业的批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六、教学资源1.课文原文2.中国建筑图片3.相关资料本节课通过学习《中国建筑的特征》,让学生了解了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
《中国建筑的特征》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和风格;(2)使学生掌握中国建筑的主要结构和材料;(3)培养学生对中国建筑艺术的欣赏和评价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观察和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中国建筑的特点;(2)运用比较法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采用实地考察和手工制作,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国建筑艺术的热爱和自豪感;(2)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3)引导学生关注和保护文化遗产。
二、教学内容1. 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和风格(1)介绍中国建筑的总体风格,如对称、和谐、层次分明等;(2)分析中国建筑的主要结构,如木结构、砖石结构等;(3)讲解中国建筑的装饰艺术,如雕梁画栋、飞檐翘角等。
2. 中国建筑的主要结构和材料(1)介绍中国传统建筑的结构体系,如柱梁枋檩、斗拱等;(2)讲解中国建筑所使用的材料,如木材、砖石、琉璃等;(3)分析不同材料在建筑中的作用和审美价值。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中国建筑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和欣赏中国建筑的美;(2)提问:“你们对中国建筑有哪些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和风格;(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3. 实例分析:(1)展示中国传统建筑的图片,让学生分析其结构和特点;(2)教师讲解实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中国建筑的风格和特点。
4. 课堂讨论:(1)提出问题:“中国建筑与其他国家的建筑有哪些不同?”;(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后作业1. 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选择一座中国传统建筑进行观察和分析,了解其结构和特点;2. 让学生绘制一幅中国建筑的示意图,展示其结构和装饰艺术;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和表现;2. 课后作业:评价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如内容丰富、结构清晰、表达准确等;3. 实践操作:评价学生在实地考察和手工制作过程中的表现,如操作规范、创新意识、团队合作等。
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
标题: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
导语:
中国建筑是中华民族智慧和文化的结晶,具有深厚的历史和独特的特征。
本教案将着重介绍中国建筑的特征,包括建筑风格、结构特点、装饰艺术等方面的内容,旨在让学生对中国建筑有更深入的了解。
一、建筑风格的多样性
中国建筑风格的多样性可分为四大类:古代宫殿建筑、园林建筑、寺庙建筑和民居建筑。
学生可以通过对这四种风格的了解,感受中国建筑风格的多样性和独特之处。
1. 古代宫殿建筑
古代宫殿建筑是中国建筑的代表之一,包括故宫、颐和园等。
它们以庄严、宏伟的气势和丰富多样的装饰为特点,给人一种庄重肃穆的感觉。
2. 园林建筑
中国园林建筑是中国建筑的瑰宝,融合了山水、建筑、植物和人文景观的完美结合。
山石、水池、亭台楼阁等元素的运用,使得园林建筑具有独特的东方韵味。
3. 寺庙建筑
中国寺庙建筑以佛教和道教寺宇为主,融入了中国古代建筑学的精华。
金、木、石、彩绘等元素的运用,使寺庙建筑具有独特的宗教氛围和艺术价值。
4. 民居建筑
中国民居建筑是中国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了不同历史时期和地域的建筑风格。
不同地方的民居建筑各具特色,反映了当地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地域文化。
二、建筑结构特点的传承
中国建筑的结构特点一直被世人所称道,主要体现在建筑材料的运用和结构体系的设计上。
1. 建筑材料的运用。
人教版高中高三语文《中国建筑的特征》课文原文及教案
人教版高中高三语文《中国建筑的特征》课文原文及教案【导语】“中国建筑的特征”是偏正短语,中心词是“特征”,指示物的显著特色。
“建筑”一词界定了作者的专业学术领域,“中国”一词,气宇轩昂,视野开阔,表现了作者作为建筑学一代宗师开阔的视角和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课文第一节中国建筑之特征建筑之始,产生于实际需要,受制于自然物理,非着意创制形式,更无所谓派别。
其结构之系统,及形式之派别,乃其材料环境所形成。
古代原始建筑,如埃及、巴比伦、伊琴、美洲、及中国诸系,莫不各自在其环境中产生,先而胚胎,粗具规模,继而长成,转增繁缛。
其活动乃赓续的依其时其地之气候,物产材料之供给;随其国其俗,思想制度,政治经济之趋向;更同其时代之艺文,技巧,知识发明之进退,而不自觉。
建筑之规模,形体,工程、艺术之嬗递演变,乃其民族特殊文化兴衰潮汐之映影;一国一族之建筑适反鉴其物质精神,继往开来之面貌。
今日之治古史者,常赖其建筑之遗迹或记载以测其文化,其故因此。
盖建筑活动与民族文化之动向实相牵连,互为因果者也。
中国建筑乃一独立之结构系统,历史悠长,散布区域辽阔。
在军事,政治及思想方面,中国虽常与他族接触,但建筑之基本结构及部署之原则,仅有和缓之变迁,顺序之进展,直至最近半世纪,未受其它建筑之影响。
数千年来无遽变之迹,渗杂之象,一贯以其独特纯粹之木构系统,随我民族足迹所至,树立文化表志,都会边疆,无论其为一郡之雄,或一村之僻,其大小建置,或为我国人民居处之所托,或为我政治、宗教、国防、经济之所系,上自文化精神之重,下至服饰、车马、工艺、器用之细,无不与之息息相关。
中国建筑之个性乃即我民族之性格,即我艺术及思想特殊之一部,非但在其结构本身之材质方法而已。
建筑显著特征之所以形成,有两因素:有属于实物结构技术上之取法及发展者,有缘于环境思想之趋向者。
对此种种特征,治建筑史者必先事把握,加以理解,始不至淆乱一系建筑自身优劣之准绳,不惑于他时他族建筑与我之异同。
语文《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范文
语⽂《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范⽂ 中国古代建筑在中国古代传统⽂化⼤⼟壤中⽣长、发展,具有鲜明的民族⽂化特⾊。
接下来是⼩编为⼤家整理的语⽂《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范⽂,希望⼤家喜欢! 语⽂《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范⽂⼀ ⼀、课⽂与课标、⾼考的对应点 发展独⽴阅读能⼒。
从整体上把握⽂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
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体会语⾔表达效果。
善于透视关键语词所传递的语⾔信息,逐渐形成简洁、严密、清晰的语⾔风格,对提⾼阅读和写作⼩论⽂的能⼒,是⼗分有益的。
⼆、教学⽬标 知识与能⼒ 1.引导学⽣理清⽂章线索,列出课⽂的结构提纲。
2.学习本⽂科普⽂章的语⾔特⾊,并指导学⽣在说明⽂或议论⽂写作中有意识地学习和借鉴。
3.通过对课⽂的⼀些主要内容和观点展开讨论,提⾼学⽣探究问题的能⼒。
过程与⽅法 合作探究,学习科普⽂章的语⾔特⾊,能够在说明⽂或议论⽂写作中有意识的学习借鉴。
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提⾼对我国传统建筑艺术的审美能⼒,同时激发⾃⼰对我国建筑⽂化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重点、难点 1.这是⼀篇较长的课⽂,条理清晰,⽂字简练,重点是引导学⽣快速与读后,筛取主要信息,分清层次,理解⽂章的主要内容。
2.学习本⽂科普⽂章的语⾔特⾊,并挖掘⾃然科学论⽂后隐含的⼈⽂内涵。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教学准备:发放预习学案 教学过程: 导⼊新课:欣赏中国四⼤名楼和四合院的图⽚,并根据图⽚说说中国建筑的有些什么特征。
导引:中国的建筑可谓博⼤精深,刚才我们只是见识了⼀鳞半⽖,下⾯让我们跟着梁思成先⽣更深⼊地⾛进中国建筑之中,感受中国建筑的特征。
⼆、作者介绍:说说你对梁思成的了解?(检查预习作业第3题) 三、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整理⽂章的结构脉络。
(检查预习作业第4题) 【明确】这篇说明⽂具有结构严谨、层次分明的特点,把握好本⽂的篇章结构,便于读懂课⽂。
《中国建筑的特征》教学设计
《中国建筑的特征》教学设计作者:龚有志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12年第11期【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体味本文准确生动、简洁严密的语言风格。
(2)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文寻其脉”,归纳文章的主要观点,并能自主探究体味语言的角度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我国古代悠久的建筑艺术的热爱之情,树立科学意识;领悟作者寄寓文中的拳拳爱国心与浓浓的民族自豪感,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念。
【教学重点】了解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并梳理文脉,体会本文的思路美。
同时,引导学生发现本文语言的文学性。
【教学难点】体会科普小论文类文章语言的准确性及体会文字下流淌的作者的情感,发现文章的语言美与情感美。
【教学方法】(1)设疑法(2)启思法(3)探究法【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提及2008年的汶川地震,相信每个人仍心有余悸。
大地崩裂,山川颤栗,多少高楼夷为平地。
然而,位于震中地区的报恩寺,这座千年古刹只受到小小的破坏,依然屹立在群山之间。
同样,在2010年的玉树地震中,玉树文成公主庙的外观居然没有明显损坏的痕迹。
这些古建筑群为何在遭受强震后安然无恙?它们到底有怎样的特征?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建筑大师梁思成的《中国建筑的特征》,相信我们能从中找到答案。
二.理读课文1.教师活动:文章题目是“中国建筑的特征”,那么,文中一共讲了几点特征?这几点特征分别是什么?请简要概括一下。
学生活动:自主找到相应文段,并运用正确的方法提炼出关键词。
如果遇到困难,教师适时点拨诱导。
互动结果:九点。
分别是个别建筑物的构成,平面布置,结构方法(木材结构),斗拱,“举折”、“举架”,屋顶,颜色,具有装饰效果的构件,其他装饰。
2.教师活动:读了这几点特征,那么你能告诉我,我国古建筑群为何在遭受强震后安然无恙吗?注意,从文中找理由。
学生活动:阅读文本,同桌互动交流。
互动结果:从三、四、五这几点特征可以看出,中国古建筑结构牢。
《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
《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征,掌握一些典型的中国古代建筑实例,如宫殿、寺庙、园林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及其形成的原因。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欣赏能力,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征及其形成的原因。
2. 教学难点: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特点及其在历史发展中的演变。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收集相关的中国古代建筑图片、资料等,制作PPT。
2. 学生准备:预习课程内容,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概念。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中国古代建筑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建筑有哪些特点?它们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特点?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征。
3. 课堂讲解:教师根据教材内容,结合PPT,详细讲解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及其形成的原因。
4.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一些典型的中国古代建筑实例,如宫殿、寺庙、园林等,引导学生分析这些建筑的特点。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总结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及其在历史发展中的演变。
6. 成果展示:各小组派代表向全班同学展示讨论成果。
7. 总结提升:教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点评,总结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及其价值。
8. 课堂作业:布置一道关于中国古代建筑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课后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所学知识,以及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等,为下一次教学提供参考。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包括对知识的掌握、参与度等。
2. 同伴评价:学生之间相互评价,评价对方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合作、讨论等。
3. 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进行评价,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
追问:找找九大基本特征中的关键词,作者概括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是按什么顺序展开的?哪些特征属于结构特征?哪些特征属于装饰特征?九大特征能否调换顺序?
预设:九大特征分别是个别建筑的特征、群体建筑的特征、结构方法、斗拱、举折举架、屋顶、颜色——朱红、部件的装饰作用、材料的装饰作用。按照由主到次、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
——梁思成《华北古建调查报告》1940年
任务5:思考《中国建筑的特征》的当代意义。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2021年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要求落实适用、经济、绿色、美观的新时期建筑方针,严禁建设“丑陋建筑”。
建筑是凝固的艺术,也是城市的名片,更是留给未来的印记。公共建筑既是城市品位的体现,也是城市文脉的凝结,更是城市审美的表达。从古至今,我们史上有很多经典,也不乏兼收并蓄的成功案例,成为一份给地球的礼物。
如今,在车水马龙的中华大地上,能够体现封建极权的完整建筑仅有太和殿一例。作为600年来中国重要历史事件的发生地,太和殿不仅是一个顶级的木构建筑,还是一个顶级的见证者。
任务3:怎么理解作者提出的“中国建筑的‘文法’”和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
追问:这种具有特色的“文法”和“词汇”是如何形成的?
“研究中国建筑可以说是逆时代的工作。近年来中国生活在剧烈的变化中趋向西化,社会对于中国固有的建筑及其附艺多加以普遍的摧残。一切时代趋势是历史因果,似乎含着不可免的因素。中国建筑既是延续了两千余年的工程技术,本身已造成一个艺术系统……。除非我们不知尊重这古国灿烂文化,如果有复兴国家民族的决心,对我国历代文物加以认真整理及保护时,我们便不能忽略中国建筑的研究。……”
《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
《中国建筑的特征》优秀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建筑的概况,激发学生对中国建筑的兴趣。
培养学生对中国建筑的基本认识,提高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1.2 教学内容中国建筑的定义与特征中国建筑的历史演变中国建筑的重要意义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中国建筑的定义、特征和历史演变。
采用案例分析法,展示中国建筑的重要意义。
1.4 教学步骤引入中国建筑的定义,引导学生思考中国建筑的特征。
讲解中国建筑的历史演变,帮助学生了解其发展脉络。
分析具体案例,展示中国建筑的重要意义。
第二章:中国古代建筑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点,掌握其代表性建筑。
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建筑的欣赏能力,提高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2.2 教学内容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点代表性建筑介绍中国古代建筑的保护与传承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点和代表性建筑。
采用案例分析法,展示中国古代建筑的保护与传承。
2.4 教学步骤讲解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点,帮助学生了解其独特性。
介绍代表性建筑,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魅力。
分析中国古代建筑的保护与传承,提高学生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
第三章:中国现代建筑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现代建筑的发展,掌握其特点与趋势。
培养学生对中国现代建筑的审美能力,激发对中国建筑的创新思考。
3.2 教学内容中国现代建筑的发展历程中国现代建筑的特点与趋势中国现代建筑的案例分析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中国现代建筑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采用案例分析法,展示中国现代建筑的案例。
3.4 教学步骤讲解中国现代建筑的发展历程,帮助学生了解其发展脉络。
分析中国现代建筑的特点与趋势,让学生掌握其基本特征。
展示中国现代建筑的案例,激发学生对中国建筑的创新思考。
第四章:中国地域建筑特色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不同地域建筑的特色,增强对中国地域文化的认识。
培养学生对中国地域建筑的欣赏能力,提高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
【学生活动】分享课前收集的相关资料,探究引入语言学概念阐述建筑特征的写作意图
【教师活动】明确:本文写于1954年,正值新中国成立之初,随着北京新城建设的开展,古城的城墙和城门也随之面临被拆除的命运。作者从古为今用的立场出发,提倡我们要了解自己民族的建筑风格,用它的“文法”和“词汇”为新中国的建筑事业服务,在现代社会把我们民族优良的建筑传统发扬光大。阅读本文,同学们不仅可以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作者的科学探究精神,还能体会到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文法”: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
“词汇”:中国建筑中那些相对独立的建筑个体。
“可译性”:各民族建筑在实质上有“同一性质”,尽管各民族使用不同的建筑手法,建造出各种不同的建筑,但往往是出于同样的需要,解决同样的问题,甚至表达同样的情感,因而各民族建筑之间是相通的。
(2)明确:作者之所以引入语言学的术语而不直接用建筑学的术语,一是因为建筑学和语言文学虽是不同学科但有共通点,作者是从一个更大的体系——民族文化体系去思考比较,运用联系比较的思维方式,发表创见,设喻贴切二是将比较复杂的问题论述得通俗易懂,有助于非建筑学专业的读者深化对中国建筑规则的认识。
【学生活动2】小组讨论交流
(1)结合文本,简要说明:什么是中国建筑的“文法”和“词汇”?我们又该怎样理解各民族建筑间的“可译性”呢?
(2)在厘清三组关键概念内涵的基础上,进一步思考:作者为何引入语言学的术语而不直接用建筑学的术语?
【教师活动2】
(1)明确“文法”“词汇”“可译性”三组关键概念的内涵:
(五)课堂小结
【学生活动】尝试写出主问题的结论,并梳理解决问题的路径
【教师活动】课堂结论及阅读路径指导
《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4篇
《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4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1一、内容及其解析本课要学的内容《中国建筑的特征》是一篇自然科学小论文,其核心是总括说明我国建筑的特征,理解这篇文章的关键是要掌握其文体特点,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结构的逻辑性和文章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在初中到高中的课文中,我们已接触过说明文,本课作为自然科学小论文就是说明文的深度发展,即说明文重在“说明”,而说明性论文重在说明后的论述。
因此,本课在本学科教学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有巩固说明文知识、向纵深开掘论文知识、为今后论文写作打基础的作用。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理清文章思路,掌握说明顺序以把握结构的逻辑性,并体会语言运用的准确性与严密性,解决这两个重点的关键是要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准确运用语言的能力,方法是加强变式训练。
二、目标及其解析目标定位:A.了解这种说明性论文的文体特点;B.理清文章思路,把握结构的逻辑性;C.体会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目标解析:A.了解就是指对论文与说明文的异同点要弄清楚;B.把握就是指对本文的思路及其思维的逻辑性要理清楚;C.体会就是指对有关句子中起修饰作用的定语的含义及其作用要能准确把握。
三、问题诊断与分析本课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是难以把握作者思维的逻辑性。
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限。
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强化学生的抽象思维,加强学生对事物的理性认识,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北京清华园中有一座雕像,被人称为这所著名大学中的第十二座雕像:儒雅的梁思成先生,戴一副眼镜,正微微地笑着,平静,坦然,好像刚刚走出家门,到他创建50周年的清华建筑系去上班。
人教版高中高三语文《中国建筑的特征》课文原文及教案
人教版高中高三语文《中国建筑的特征》课文原文及教案课文原文中国建筑有典型的民族特色,这些特色是在长时间的历史文化积淀中形成的。
中国建筑一般采用清凉、明快、简练、含蓄的风格,这种风格体现了中国人崇尚和谐的精神。
中国建筑最典型的特点是注重形式与功能的完美结合,注重利用自然环境和地理环境来调和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包括殿堂、宫殿、园林和寺庙等。
其中,殿堂饰以琉璃瓦、彩画、木雕等,色彩斑斓,华丽而不庸俗。
宫殿则宏伟壮观,富有气势,游客可在这些建筑中体味到中国古代帝王权力的威严与尊荣。
园林则注重自然与人工相融,构建小巧玲珑的景观,体现了中国人对环境的审美追求。
寺庙则处处以素净清幽为主,反映了中国人对宗教信仰和平安祥和的向往。
中国现代建筑也在不断发展进步,现代建筑大多是建筑师结合西方建筑风格创造的。
其中,北京的国家大剧院、上海的外滩金融城等都是以现代化的面貌向世界展示着中国的建筑实力。
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传统建筑的典型特色;2.探究中国传统建筑的设计理念与哲学思想;3.了解中国现代建筑发展的历程与成就;4.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和文化意识。
教学重点1.中国传统建筑的主要特色;2.中国传统建筑的设计理念与哲学思想;3.中国现代建筑的发展历程和成就。
教学难点1.理解中国传统建筑的设计思路和哲学思想;2.掌握中国现代建筑的新理念和技术。
教学方法1.授课;2.分组讨论;3.群体讨论;4.走进建筑,实地考察。
教学步骤及内容1.教师导入(5分钟)通过图片展示,给学生查看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特点,让学生感受到传统建筑的美和文化底蕴。
2.教师讲解(20分钟)讲解中国传统建筑的设计思路和哲学思想,包括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建筑的组成结构、建筑的装饰和色彩、建筑的文化内涵等方面。
3.分组讨论(20分钟)分成小组,结合学校及家乡的传统建筑,讨论其主要特色和文化内涵,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中国传统建筑的多样性和文化丰富性。
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
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引言中华民族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遗产。
中国建筑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特征和价值。
本教案旨在介绍中国建筑的主要特征,向学生展示中国建筑的美丽与魅力。
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并培养对自然生态和环境的尊重意识。
一、中国建筑的历史背景中国建筑源远流长,起源于约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经过漫长的演变与发展,中国建筑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在中国建筑的历史演进中,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重要阶段:1. 古代中国建筑古代中国建筑的特征可以概括为:“以木结构为主,以瓦盖为屋顶”。
在这个阶段,人们利用木材、石材和瓦片等原材料,运用绝妙的木构技艺,创造出了许多宏伟壮丽的建筑,如古代皇宫、庙宇、陵墓等,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
2. 封建社会建筑封建社会建筑是中国建筑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这一时期的建筑多采用砖石结构,建筑规模逐渐扩大。
如宋代的古城墙、明代的御花园等,都是封建时代建筑的代表作。
3. 现代中国建筑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中国建筑也逐渐与世界接轨。
现代建筑注重功能性和艺术性的结合,兼顾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中国的现代建筑风格多样,有传统元素的现代化建筑,也有西方风格的现代建筑。
如北京的国家体育场“鸟巢”、上海的东方明珠电视塔等,都是中国现代建筑的代表。
二、中国建筑的主要特征中国建筑的主要特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受自然环境影响中国建筑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存。
建筑师常常根据地形、气候等自然因素,选择建筑材料和建筑形式,充分利用自然资源。
如南方地区常见的水乡建筑,就巧妙地利用了水系资源,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建筑风格。
2. 承传统文化的烙印中国建筑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建筑中常融入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等元素。
建筑的规划、构造和装饰等方面都融入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如故宫的黄色琉璃瓦和雕花装饰,都是受到古代皇宫文化的影响。
3. 注重整体布局和比例中国建筑注重整体布局和比例的精妙设计。
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10篇优秀版
《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习和领会科普文章语言特色,并加以借鉴和运用。
2.用心探究和体会中国建筑的特征,结合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情。
3.理清作者说明线索。
【教学模式】读写结合式模式就是学生在反复吟咏成诵,充分感悟文本基础上,并以此为素材而进行的文本再创造,以读悟写,以写促读的一种双向互进教学共赢的教学法。
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是指在课堂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透过学生质疑、探究、归纳、整合从而获得知识技能和学习愉悦的方法。
【教学过程】温故知新激情导课请同学跟老师一齐重温下面的名句,大声朗读,看看它们描述的对象是什么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王勃《滕王阁序》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杜牧《阿房宫赋》一个是滕王阁,一个是阿房宫。
一楼是点,一宫是面,一点一面构成了中国的建筑群,那么中国的建筑有什么特征呢?让我们跟随着我国当代建筑大师梁思成一齐去探究。
自主探究整体把握快速阅读全文,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哪些是属于结构特征?哪些是属于装饰特征?它们是按什么顺序一一展开的呢学生自主探究预设生成:中国建筑总体特征(12)(1)立体构成:台基房屋屋顶(2)平面布局:建筑群组成左右对称坐北朝南有主有次户外空间中国建筑结构特征(35)(3)结构方法框架结构(4)斗拱作用(5)举折举架作用中国建筑外部特征(外观、颜色、装饰等)(69)(6)介绍屋顶(7)着色特点(8)装饰特征(9)用材特点九大特征精要地概括出中国建筑的特征,既有形象生动的描述,又有理论层面的解释,从总体到结构到外部的说明顺序一一展开,其中(3)(4)(5)属于结构特征,(6)(7)(8)(9)属于装饰特征。
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
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教案题目:中国建筑的特征探究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建筑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脉络。
2.掌握中国建筑的特征和特点。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批判思维。
教学重难点:1.理解中国建筑的特征和特点。
2.了解中国建筑的发展和演变过程。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给学生呈现中国传统建筑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中国传统建筑的独特之处。
2.学生交流观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二、讲解(25分钟)1.简要介绍中国建筑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脉络,强调中国建筑的传统和独特性。
2.分析中国建筑的特征和特点:a.注重环境和地域特点:山水与建筑相辅相成,注重环境协调。
b.重视平衡和对称:体现“天人合一”哲学思想。
c.借鉴自然元素:透过建筑来表达自然元素的美感。
d.注重空间布局和功能合理性:以功能性为核心,体现人文关怀。
e.注重装饰和细节:以砖雕、石雕、木雕等手法进行装饰。
f.模仿和吸收外来文化:在保持中国传统建筑特色的同时,吸收外来文化元素进行创新。
三、案例分析(30分钟)1.展示中国古代建筑的典型例子,如北京故宫、苏州园林等。
2.请学生分析展示例子中体现的中国建筑特征和特点。
3.让学生就自己所了解的中国建筑进行特征和特点的讨论,引导他们发现建筑背后的文化内涵。
四、拓展延伸(25分钟)1.组织学生上网查找更多的中国古代建筑的例子,并分析其特征和特点。
2.设计小组活动,要求学生自行组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个传统中国建筑结构,并解释其特征和特点。
五、总结归纳(10分钟)1.让学生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梳理中国建筑的特征和特点。
2.与学生共同总结建筑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
教学评价:1.观察能力:通过图片观察、案例分析等环节,学生是否能够准确地观察和分析中国建筑的特征和特点。
2.表达能力:在拓展延伸环节中,学生设计的建筑结构是否能够准确地体现中国建筑的特征和特点。
3.批判思维:在案例分析和小组活动中,学生是否能够发现建筑背后的文化内涵,并进行批判性思考和分析。
《中国建筑的特征》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中国建筑的特征》优质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建筑的历史和发展过程;2.认识中国建筑的特征和风格;3.了解中国建筑的传统材料和技术;4.培养学生对中国建筑的审美意识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和方法1.教学内容:-中国建筑的历史和发展过程;-中国建筑的特征和风格;-中国建筑的传统材料和技术;-中国建筑的代表作品。
2.教学方法:-采用讲述和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运用图片和视频等多媒体手段,使学生能够更直观地了解中国建筑;-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中国建筑的特征和风格。
三、教学过程1.引入(15分钟)教师通过图片展示中国传统建筑的一些建筑特征,如斗拱、攒尖、飞檐等。
引导学生简单描述这些特征并谈谈自己对中国建筑的印象。
2.讲解中国建筑的历史和发展过程(3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讲述示例,向学生介绍中国建筑的历史和发展过程。
重点介绍中国古代建筑的代表性建筑和历史时期,如古代宫殿、寺庙、园林等。
3.讲解中国建筑的特征和风格(3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示例,向学生介绍中国建筑的特征和风格。
重点介绍中国建筑的特点,如注重空间布局、讲究平衡、富有象征意义等,并辅以图片和视频材料进行示范。
4.讲解中国建筑的传统材料和技术(3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示例,向学生介绍中国建筑所使用的传统材料和技术。
重点介绍中国传统建筑所使用的材料,如木材、砖石、瓦片等,以及中国传统建筑的典型技术,如斗拱结构、斗栱梁等。
5.学习中国建筑的代表作品(3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和讲解,向学生介绍中国建筑的代表作品。
包括中国古代建筑的代表性作品,如乐山大佛、故宫、长城等,以及现代建筑的代表性作品,如鸟巢、水立方等。
6.小组讨论和总结(15分钟)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总结中国建筑的特征和风格,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教师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讨论结果,并对学生的观点进行引导和点评。
四、教学评价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包括活动参与度、发言质量、小组讨论的贡献等,进行综合评价。
《中国建筑的特征》教学设计
《中国建筑的特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建筑的历史和发展;2.了解中国建筑的特征和符号意义;3.了解中国建筑的设计理念和技术特点。
教学重点:1.中国建筑的特征和符号意义;2.中国建筑的设计理念;3.中国建筑的技术特点。
教学难点:1.中国建筑的符号意义;2.中国建筑的设计理念。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内容,了解中国建筑的基本知识,并带入本节课的主题。
二、讲解(20分钟)1.介绍中国建筑的历史和发展,包括中国建筑的起源、发展和演变过程,以及中国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的地位和影响;2.讲解中国建筑的特征和符号意义,包括中国建筑的整体布局、形式特点、装饰艺术和象征意义等;3.讲解中国建筑的设计理念,包括中国建筑注重天地人和谐、注重自然环境和人文精神的表达等;4.讲解中国建筑的技术特点,包括中国传统建筑的木构架构造、榫卯拼结技法、色彩运用和工艺技术等。
三、案例分析(30分钟)1.分组讨论并展示由学生选择的中国建筑案例,要求学生结合已学知识,分析案例中的特征和符号意义;2.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加深对中国建筑特征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四、设计实践(30分钟)1.分组设计一座符合中国传统建筑特征的建筑,要求考虑建筑的布局、形式、装饰和材料等方面;2.各小组展示设计方案并进行讨论,分享设计理念和技术特点;3.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鼓励学生创新思维和设计能力。
五、总结(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中国建筑的特征和符号意义,并鼓励学生进行思考与提问。
六、作业布置设计一个中国建筑风格的小模型,并写一篇说明文介绍该模型的设计理念和特征。
教学辅助手段:投影仪、幻灯片、图片、教学案例、小组讨论、设计实践。
教学评估:1.学生参与度和讨论质量;2.学生案例分析和设计实践的质量;3.学生对中国建筑特征和符号意义的理解程度;4.学生对中国建筑设计理念和技术特点的掌握情况。
教学延伸:1.组织学生参观中国传统建筑,进一步感受和了解中国建筑;2.鼓励学生进行实地调查和研究,深入了解具体的中国建筑案例;3.组织学生制作展板、海报或PPT,展示中国建筑的特征和魅力。
《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
《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理清说明线索。
2、掌握本文主要的说明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我们的文化宝库中有许许多多和房屋建筑有关的成语。
(学生七嘴八舌、脱口而出)教师在黑板上做好记录:金碧辉煌、美轮美奂(这两个成语需要特别注意字:“碧”“轮”)鳞次栉比、登堂入室(鳞次栉比,是形容房屋很多的。
登堂入室,后来的意思成了学问或技能由浅入深达到很高的水平。
)红墙绿瓦、雕梁画栋、琼楼玉宇、碧瓦朱甍、富丽堂皇、钩心斗角2、北京清华园中有一座雕像,被人称为这所著名大学中的第十二座雕像:儒雅的梁思成先生,戴一副眼镜,正微微地笑着,平静,坦然,好像刚刚走出家门,到他创建50周年的清华建筑系去上班。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梁先生的一篇科普文章《中国建筑的特征》(板书课题)。
二、学生总体把握课文:学会怎样把长文章读短。
导引:可引导学生由透视“特征”内涵入手,指导学生如何快速阅读课文,探究文本的内容,以把握课文核心信息。
“特征”的限定范畴:题目“中国建筑的特征”,偏正短语,简洁、严密、醒目、层次分明。
中心词“特征”二字统摄全文,是关键的信息点,指事物作为标志的显著特色。
定语逻辑严密,分为两个层面:“建筑”一词,界定了作者研究的专业学术领域;“中国”一词,气宇轩昂,视野宏观,表现了作者作为中国建筑学一代宗师开阔的视角和强烈自豪的民族情感。
三、以图片感知中国建筑的一些特征导引:我们就从黑板上这10个成语入手来总结中国建筑的特征(1)从颜色上,我们中国建筑以哪些颜色为主色调?(鲜艳的红、绿、黄) 师:(老师边勾画成语中有关颜色的词语)的确如此,大红、大绿、大黄是我们中国大型建筑的主色调,譬如故宫!再者,从装饰来看,雕刻、绘画、塑像融合其中。
(2)下面我们来欣赏中国四大名楼和四合院的图片,并根据图片了解一些中国建筑的特征。
①第一幅:岳阳楼。
(师解说:黄色琉璃瓦、红色木质主体;上还点缀吉祥兽雕塑;房檐是典型的钩心斗角!)请学生仿照教师解说来叙述下面一幅图片,②第二幅:滕王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
一、教学目标:1、了解建筑特征,感受中国建筑之美。
2、熟悉优良建筑传统,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现代、未来建筑中传统建筑风格的体现。
三、教具:多媒体教学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过程:
1、看大屏幕上的成语闯关题:
绿树红墙精雕细刻富丽堂皇琼楼玉宇雕梁画栋勾心斗角美轮美奂鳞次栉比金碧辉煌(解释勾心斗角=钩心斗角;金碧:指国画中金色、绿色、蓝色三种颜料。
)
2、这些成语有什么共性?
——都与建筑有关。
(勾心斗角:勾心:屋顶的四个檐角指向宫室的中心;斗角:四个檐角两两相对,像兵器要打斗。
所以这个成语本义建筑结构的交错和精巧,后来比喻用尽心机,明争暗斗。
)
3、这是通过成语看建筑,下面我们来看一些图片,直观地欣赏一下建筑之美。
——滕王阁、岳阳楼、天安门、故宫、脊吻、四合院、鸟巢、水立方、中国馆
4、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曾主持参加过国徽设计和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的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的《中国建筑的特征》(大屏幕打出标题)本节课学习解决3个大问题和一个设计。
一、请找出每个特征的关键词语。
化用歌德的一句话“趁着你精力充沛的时候,杨晨办事迅速的好习惯”,那我们看谁找得又快有准。
(注重过程,让学生自主思考发言)
2、有没有不太理解的?提出来(老师准备图片,帮助理解)
二、第14段——17段写了什么?
1、速度课文,找信息。
——词汇和文法
2、和前文的特征有什么关系?——是一回事。
只是用了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解释了特征。
3、同学们,我们了解学习的中国建筑的特征,是什么时代的建筑特征?——古代(板书)
4、那我们学习古代建筑的特征,目的是什么呢?——看20段第一句(齐读)得知:继承优良传统,是为了构建新建筑。
为了更好的创新。
三、回到现实生活中,看看身边的建筑或回忆回忆你在外地看到的建筑,哪些地方体现了中国建筑的传统风格?
1、三中建筑的特征:对称、颜色、励志亭
2、鸟巢、世博会中国馆
3、林则徐纪念馆
四、一个设计同学们都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去观察建筑的美,那现在我们做一个设计:有消息透露,伊宁市准备建影剧院。
现在向全班同学招标,请你拟定设计方案。
之前,老师给大家讲一个这是的故事:国家大剧院的设计方案。
三个要求:1、一看就是大剧院;2、一看就是中国的大剧院;3、一看就是在天安门广场的大剧院。
它是传统与现代、浪漫与现实的完美结合。
同学们想不想看一看它的庐山真面目?(展示图片并分析如何体现中国传统风格的)
大家设计影剧院也有三个要求:1、一看就是影剧院;2、要有新疆地域风格;3、要体现中国传统建筑风格。
(讨论2分钟后发言,老师评价)
总结:不管时代怎样进步,建筑怎样融合现代元素,中国建筑都应有体现“中国”
的地方。
这中国元素的体现,来源于优良传统的继承,只有这样我们的建筑才有民族的灵魂,而且,我们应以历史的积淀而自豪。
板书:
继承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