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2.1解直角三角形
28.2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教案)
-理解和运用勾股定理求解直角三角形边长,特别是斜边的求解;
-在实际问题中,能够正确建立直角三角形的模型,将问题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的问题;
-对于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学生容易混淆,需要通过具体例子和反复练习来加深理解。
举例:针对勾股定理的应用,可以通过图形演示和实际例题,帮助学生理解斜边和直角边的关系,突破求解斜边的难点。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指导学生如何将问题抽象成直角三角形模型,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求解。对于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设计不同类型的习题,帮助学生巩固记忆,如计算30°角的正弦、余弦值,以及如何在直角三角形中识别和应用这些值。
28.2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数学》八年级下册第28章第2节“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
1.理解直角三角形的定义及性质;
2.学会使用勾股定理求解直角三角形的边长;
3.掌握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4.应用直角三角形的解法解决实际问题,如测量距离、高度等;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重点关注了学生对直角三角形性质和求解方法的理解,以及如何将这些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课堂上,我通过引入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尝试激发学生对解直角三角形的好奇心和兴趣。从学生的反应来看,这个方法还是相当有效的,他们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讨论和实践中。
我发现,在讲解勾股定理时,部分学生对斜边和直角边的关系理解不够透彻,这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关注。我尝试用图形和实际例题来帮助他们理解,但可能还需要更多的练习和巩固。此外,对于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学生们容易混淆,我打算在下一节课中设计一些更有针对性的习题,帮助他们更好地记住这些值。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直角三角形的基本概念。直角三角形是一种有一个角是直角(90°)的三角形。它在数学和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建筑、测量等领域。
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解直角三角形》观课记录
数学
观课人
李饶旭
时间
2017.4.21
授课教师
薛怀杰
班级
三年四班
课型
新授课
执教内容
《28.2.1解直角三角形》
亮
点
1.从“内容和内容解析”方面明确教学内容,解析教学内容,深入思考教学内容在本章及初中教材中的作用与地位。同时从“目标和目标解析”方面明确目标达成的标志,让教学目标具有可操作性和检测性。
教学建议
在课堂反馈时要鼓励学生大胆讲,有疑难的地方让学生补充讲,这样能更好的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注重加强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使学生的学习形成正迁移做了深度的思考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做中学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探索空间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有效地体现了教学合一的理问题与不足探究问题3时不给学生提示给学生给学生更加广阔的空间去自由思考充分体验这样就能获得更多的感性认识
饶河二中观评课记录表
2.通过实践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通过求解让学生初步体会解直角三角形的内涵,从而引入课题。
3.在“建模应用”环节,让学生从身边较为熟悉的实际例子出发,自己编写一道解直角三角形的题并解答,学生编写完解直角三角形的题后,独立完成,同桌交流,学生代表展示,教师引导归纳,学生进一步明确了解直角三角形的条件,从而突破难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本节课的作业进行分层布置,使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5.注重加强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使学生的学习形成正迁移,做了深度的思考,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做中学”,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探索空间,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有效地体现了“教学合一”的理念。
问题与
不足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 解直角三角形》PPT课件
∴ AB的长为
巩固练习
在Rt△ABC中,∠C=90°,sinA = 0.8 ,BC=8,则
AC的值为( B )
A.4
B.6
C.8
D.10
如图,在菱形ABCD中,AE⊥BC于点E,EC=4,
sin B 4 ,则菱形的周长是 ( C )
5
A.10
B.20
C.40
D.28
链接中考
如图,在△ABC中,BC=12,tan A 3 ,B=30°;求
已知一边及一锐角解直角三角形
例2 如图,在 Rt△ABC 中,∠C = 90°,∠B = 35°, b = 20,解这个直角三角形 (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解:∠A 90 ∠B=90 35 =55 .
tan B b ,
a
c
a b 20 28.6.
tan B tan 35
B
35° a
sin B b,c b 20 34.9.
探究新知
A
在Rt△ABC中,
一角
(1)根据∠A= 60°,你能求出这个三角形
的其他元素吗?
不能
两角
C
B (2)根据∠A=60°,∠B=30°, 你能求出这个
你发现了
三角形的其他元素吗?
不能
一角
什么? (3)根据∠A= 60°,斜边AB=4,你能求出这个三角形的其 一边
他元素吗?
∠B
AC BC
两边
(4)根据 BC 2 3,AC= 2 , 你能求出这个三角形的
AC和AB的长.
4
解:如图作CH⊥AB于H.
在Rt△BCH中,∵BC=12,∠B=30°,
H
∴CH 1 BC 6 ,BH BC2 CH 2 6 3 ,
28.2解直角三角形(第2课时)
2. 两座建筑 AB及CD,其 地面距离AC为50.4米,从 AB 的顶点 B 测得 CD 的顶 部 D 的仰角 β = 250, 测得 其 底 部 C 的 俯 角 a = 500, 求两座建筑物 AB 及 CD 的 高.(精确到0.1米)
A
C
B
课本P92 例4
(第 2 题)
3.国外船只,除特许外,不得进入我国海洋100海里 以内的区域,如图,设A、B是我们的观察站,A和B 之间的距离为157.73海里,海岸线是过A、B的一条 直线,一外国船只在P点,在A点测得∠BAP=450,同 时在B点测得∠ABP=600,问此时是否要向外国船只 发出警告,令其退出我国海域.
图2
当堂反馈
3.如图3,从地面上的C,D两点测得树顶A仰角分别是 45°和30°,已知CD=200m,点C在BD上,则树高 AB等于 100( 3 1)m(根号保留).
图3
图4
4.如图4,将宽为1cm的纸条沿BC折叠,使∠CAB=45°
,则折叠后重叠部分的面积为
2 2 cm (根号保留). 2
更上一层楼
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十八章
§28.2 解直角三角形(2)
1.解直角三角形
在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由已知两元素 (必有一边) 求其余未知元素的过程叫解直角三角形.
2.解直角三角形的依据
(1)三边之间的关系: a2+b2=c2(勾股定理); c
B
; (2)两锐角之间的关系: ∠ A+ ∠ B= 90º (3)边角之间的关系: a sinA= c b cosA= c a tanA= b
2.实际问题向数学模型的转化
(解直角三角形)
当堂反馈
1.如图1,已知楼房AB高为50m,铁塔塔基距楼房地 基间的水平距离BD为100m,塔高CD为 (100 3 50) m 3 ,则下面结论中正确的是( C ) A.由楼顶望塔顶仰角为60° B.由楼顶望塔基俯角为60° C.由楼顶望塔顶仰角为30° D.由楼顶望塔基俯角为30°
28.2.1核心素养【教学设计】《解直角三角形》(人教)
《解直角三角形》教学模式介绍:数学的核心素养包括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和数据分析.这些数学学科素养既相对独立,又互相交融,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核心素养下的教学设计是利用设计好的核心问题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质,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得到发展.教师创设情境设计问题,或通过富有启发性的讲授,或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组织学生操作实验、观察现象、提出猜想、推理论证等,有效地启发学生思考,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学会学习.课堂教学中,要注重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让学生感悟数学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在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等数学学科核心素养,让学生能与他人建立良好关系,有效地管理自己的学习、生活,能够发掘自身潜力,战胜学习数学中的困难,让学生能够适应未来社会、进行终身学习,实现全面发展.设计思路说明:1.解直角三角形的关键是找到与已知和未知相关联的直角三角形,当图形中没有直角三角形时,要通过作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作某边上的高是常用的辅助线);2.一些解直角三角形的问题往往与其他知识联系,所以在复习时要形成知识结构,要把解直角三角形作为一种工具,能在解决各种数学问题时合理运用.教材分析本节主要学习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我们知道,在直角三角形中,勾股定理反映了三边之间的关系,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反映了三个角之间的关系,而锐角三角函数反映了边与角之间的关系。
本节利用锐角三角函数,结合勾股定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等知识解直角三角形.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应全面掌握直角三角形中各个元素之间的关系,并能利用这些关系解直角三角形。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理解直角三角形中五个元素的关系,会运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及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2、通过综合运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及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逐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过程与方法:通过综合运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及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逐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重点难点1.重点:直角三角形的解法.2.难点:三角函数在解直角三角形中的灵活运用.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引入】我们一起来解决关于比萨斜塔问题。
九年级数学下册28.2.1解直角三角形说课稿新人教版
《解直角三角形》说课稿新人教版教材将《解直角三角形》安排在第二十八章《锐角三角函数》的第二节,是在学习了勾股定理、锐角三角函数的基础上进行的。
教材首先从实际生活入手,给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抽象出数学问题,从而引出解直角三角形的概念,归纳解直角三角形的一般方法。
在呈现方式上,显示出实践性与研究性,突出了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与过程,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同时还有利于数形结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不仅可以巩固勾股定理和锐角三角函数等相关知识,初步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经验,而且还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由于本课为第一课时,主要使学生感受解直角三角形的必要性,理解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掌握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的思想方法.所以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技能:初步理解解直角三角形的含义,掌握运用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互余、勾股定理及锐角三角函数求直角三角形的未知元素。
2.数学思考:在研究问题中思考如何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进而把数学问题具体化。
3.解决问题:解直角三角形的对象是什么?在解决与直角三角形有关的实际问题中如何把问题数学模型化。
4.情感态度: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发学生的学习需求,让学生在学习需求的驱动下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并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是需要付出努力和劳动的.本课时教学的重点是掌握解直角三角形的一般方法,难点是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
九年级学生已经牢固掌握了勾股定理,也刚刚学习过锐角三角函数,但锐角三角函数的运用不一定熟练,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能力都比较差,因此要在本节课进行有意识的培养.为实现本节既定的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水平对本节教学采用的基本策略是:①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维的主动性.②以实际问题为载体,结合简单教具及多媒体提供的图象,引导学生建立数学模型,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
③把实际问题中提供的条件转化为数学问题中的数量,掌握探索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
28.2.1.4解直角三角形
28.2.1 知识 能力 德育 教法 学法 重点 难点
解直角三角形(四)
备课教师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2009 年 1 月 4 日星期日 2009 年 1 月 4 日星期日
1、使学生了解方位角的命名特点,能准确把握所指的方位角是指哪一个角 2、逐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3、巩固用三角函数有关知识解决问题,学会解决方位角问题.
用三角函数有关知识解决方位角问题
学会准确分析问题并将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模型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一)复习引入 1、叫同学们在练习薄上画出方向图(表示东南 西北四个方向的) 。 教 2、依次画出表示东南方向、西北方向、北偏东 学 65 度、南偏东 34 度方向的射线 目 (二)教学互动 标 的 例 5 如图, 一艘海轮位于灯塔 P 的北偏东 65 o 方 实 旋 向,距离灯塔 80 海里的 A 处,它沿正南方向航 ↓ 行一段时间后, 到达位于灯塔 P 的南偏东 34 o 方 教 学 向上的 B 处.这时, 解:如图, 在 目 中, 标 的 强 PC = PA cos(900 − 650 ) 化 ↓ 教 = 80 × cos 250 学 目 ≈ 72.8 标 的 达 在 中, . 成 ↓ 小 结 ,
46% 授课教师:
1. 上课时发现教案编写时存在的问题:
2. 对教案的改进意见:
பைடு நூலகம்
环节意图
因此.当海轮到达位于灯塔 P 的南偏东 340 方向 时,它距离灯塔 P 大约 130.23 海里.海轮所在 的 B 处距离灯塔 P 有多远(精确到 0.01 海里)? (三)巩固再现 1、P95 1 2、上午 10 点整,一渔轮在小岛 O 的北偏东 30°方向,
解直角三角形之应用举例
人教版版教材九年级数学28.2.1解直角三角形之应用举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荥阳市贾峪镇第一初级中学朱巍《28.2.1解直角三角形之应用举例》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1、教学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利用直角三角形的边关系解决实际生活中与解直角三角形相关的实际应用题.2、地位与作用本节是在学生掌握了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中两锐角互余,锐角三角函数等有关知识的基础上,能利用直角三角形中的这些关系解直角三角形。
通过本节的学习,主要应让学生学会用直角三角形的有关知识去解决某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从而进一步把形和数结合起来,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它既是前面所学知识的运用,也是高中继续解斜三角形的重要预备知识。
它的学习还蕴涵着深刻的数学思想方法(数形结合、转化),在本节教学中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能力培养.二、学生情况分析1、知识基础学生已有了直角三角形的相关知识和用勾股定理解直角三角形的认识基础,同时学生刚刚学习了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并能运用锐角三角函数的知识来解直角三角形。
2、能力基础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将新知运用于新情境的能力,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深刻的思维,解决有深度的问题。
3、困难预设在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时,解直角三角形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实际学习中,学生如何从各种不同的实际问题情境中抽象出解直角三角形的模型,并灵活的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同时要通过相当的练习训练,逐步形成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归纳出解决此类问题的一般过程。
三、学习目标分析《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38页显示本节课的要求为:能用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能用相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根据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为:1. 学生能准确、熟练说出与解直角三角形相关的知识;2. 通过练一练,学生能灵活选择适当的边角关系式解直角三角形,解决实际应用题;3. 通过多个练习,学生能归纳出利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过程。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28.2.1 解直角三角形-教案
28.2.1解直角三角形(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内容是新人教版教材九年级下册,第二十八章《锐角三角函数》的第二节《解直角三角形》第一课时,是在学习了勾股定理、锐角三角函数的基础上进行的。
本节课既是前面所学知识的运用,也是高中继续学习三角函数和解斜三角形的重要预备知识。
教材首先从实际生活比萨斜塔入手,创设问题情境,抽象出数学问题,从而引出解直角三角形的概念,归纳解直角三角形的一般方法。
本节课的学习还蕴涵着深刻的数学思想方法:数学建模和转化化归,在本节教学中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能力培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不仅可以巩固勾股定理和锐角三角函数等相关知识,初步获得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和经验,而且还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直角三角形中五个元素的关系,什么是解直角三角形;2.运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及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探索讨论发现解直角三角形所需的最简条件,了解体会用化归的思想方法将未知问题转化为已知问题去解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渗透“数学建模”和“转化”思想。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认识到数与形相结合的意义和作用,体验到学好知识能应用于社会实践。
并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是需要付出努力和劳动的。
三、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已经牢固掌握了勾股定理,也刚刚学习过锐角三角函数,但锐角三角函数的运用不一定熟练,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能力都有待提高,因此要在本节课进行有意识的培养。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正确运用直角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解直角三角形教学难点:选择适当的关系式解直角三角形五、教法与学法1、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观察,引导学生思考、讨论,通过归纳、概括等方法启发、诱导,帮助学生理解内容的本质,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2、学习方法:观察、归纳、概括和讨论的学习方法,使他们不仅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内容,而且进一步培养和提高他们各方面的能力,从而逐步由“学会”向“会学”迈进。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28.2.1《解直角三角形》说课稿3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 28.2.1 《解直角三角形》说课稿3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28章第2节《解直角三角形》是整个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和方法,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学会使用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
教材从实际问题出发,引导学生探索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初中阶段的基本数学知识,对函数、勾股定理等概念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以及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与数学知识相结合,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学会使用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探索,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直角三角形的性质,锐角三角函数在解直角三角形中的应用。
2.教学难点: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以及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黑板、几何画板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索,掌握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学会使用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
3.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学习心得,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4.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讲解,解答学生心中的疑问。
5.巩固练习:布置适量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总结拓展: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
解直角三角形 练习题
28.2.1解直角三角形 练习题一、选择题。
1、在△ABC 中,∠C=90°,AB=10,cosA=54,则BC 的长为( ) . A.6 B.7.5 C.8 D.12.52、如图,在△ABC 中,AC=2,∠A=45°,tanB=21,则BC 的长为( ) A.10B.23C.4D.223、如图,△ABC 中,∠ACB=90°,tanA=34,AB=15,AC=( ). A.9 B.7.5 C.6 D.124、如图,A 、B 、C 是小正方形的顶点,且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则tan ∠BAC 的值为( )A .B .1C .D .5、如图,将一副三角板按图中方式叠放,BC=4,那么BD=( )A.3B.2C.6D.236、如图,在△ABC 中,∠A=30°,∠B=45°,AC=43,则S △ABC =( )A. 35+5B.23+2B. C. 35+3 D.22+67、如图,在△ABC 中,∠ACB=120°,AC=4,BC=6,过点A 作BC 的垂线, 交BC 的延长线于点D ,则tanB 的值为( )A.1.5B.2C.43D.23二、填空题:8、.如图,在△ ABC 中,∠ A =30° ,tan B =23 , AC =23 , 则 AB= .9、在Rt △ABC 中,∠C=90°,CD 是高,如果AD=m ,∠A=α,那么BC 的长为 。
10、在如图所示的方格纸中,点A 、B 、C 都在方格线的交点.则∠ACB= 。
11、在△ABC 中,∠C=90°,若tanA=,则sinB= .12、如图,若△ABC 和△DEF 的面积分别为S 1,S 2,则S 1= S 2。
第12题图 第13题图13、如图所示的网格是正方形网格,∠BAC ∠DAE .(填“>”,“=”或“<”)三、解答题:14、如图,在△ABC 中,∠ACB=90°,BC=3,AC=4,CD ⊥AB ,垂足为D ,求sin ∠ACD 和tan ∠BCD15、已知△ABC 中,AB=10,AC=2,∠B=30°,求△ABC 的面积。
28.2解直角三角形(一)
28.2解直角三角形(一)知识点总结:知识点1.解直角三角形的概念:一般地,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共有5个元素,即3条边和2个锐角,由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的已知元素,求出其余未知元素的过程,叫做解直角三角形。
知识点2.解直角三角形的理论依据:(1)在ABC t R ∆中,∠C=90°ACBcb a(1)两锐角互余:∠A+∠B=90°(2)三边关系——勾股定理:222c b a =+,变式⎪⎩⎪⎨⎧-=+=2222bc a ba c (3)边、角关系——锐角三角函数:a sin =c A =对边斜边 b cos ==c A 邻边斜边 at a n ==b A 对边邻边 b sin ==c B 对边邻边 a cos ==c B 邻边斜边 b tan ==a B 对边斜边(4)直角三角形中的有关定理:①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②直角三角中,30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③直角三角形中,若有一条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那么这条直角边所对的锐角等于300.④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高是这条高分斜边所得两条线段的比例中项。
⑤面积公式:ab ch s==22。
知识点3.解决直角三角形的基本类型以及其解法: 解直角三角形有四种类型:(1)已知斜边和一个直角边;(2)已知两条直角边(3)已知斜边和一个锐角(4)已知一个直角边和一个锐角应注意以下原则:(1)“先求角后求边,宁乘不除”的原则 (2)有“斜”选“弦”,无“斜”选“切”。
(3)尽量使未知元素在分子的位置上,以便利用乘法运算求未知元素。
(4)尽量使用原始数据:以减少误差的积累,也可避免由于中间数据有错而产生新的误差。
知识点4.直角三角形中有斜边高线:在ABC t R ∆中,∠C=90°,AB CD ⊥,则∠1=∠B ,∠2=∠A 。
ACD t R ∆∽CBD Rt ∆∽ABC Rt ∆。
CA D B1 2由相似得对应边成比例,可得到:.AB BD BC ;AB AD AC ;DB AD CD 222⋅=⋅=⋅=由面积公式,得AB CD BC AC ⋅=⋅知识点5. 等腰三角形、斜三角形、梯形等可化为直角三角形的图形。
解直角三角形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修改稿)时间:年月日星期课题:28.2.解直角三角形(一)第课时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解直角三角形中五个元素的关系,什么是解直角三角形。
2.会运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互余及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
3.通过综合运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互余及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逐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直角三角形边角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从条件出发,正确选用适当的边角关系解题。
四.教学方法:引导探究,讨论交流五.教学准备:六.教学过程:教学步骤师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复习引入教师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考,然后小组内讨论,回答。
在直角三角形中,共有三条边、三个角(六个元素),你能根据所学的知识谈谈它们之间的关系吗?回顾复习直角三角形中边与边、角与角、边与角之间的关系二、回顾汇总1、在一个三角形中,共有几条边?几个角?(引出“元素”这个词语)2、在RtΔABC中,∠C=90°。
a、b、c、∠A、∠B这些元素间有哪些等量关系呢?教师提出问题,引导提示学生思考总结(引问:边与边、角与角、边与角之间的关系)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
在直角三角形中:1.三边之间关系:a2+b2=c2(勾股定理)2.锐角之间关系:∠A+∠B=90°3.边角之间关系:正弦函数:sinA= cosB=a/c余弦函数:cosA= sinB=b/c回顾复习汇总,为解直角三角形打下基础正切函数:tanA= a/btanB= b/a三、新知探索探究:在RT△ABC中,∠ C=90°(1)若∠A=35°,AB=10,你能求出这个直角三角形中的其他元素吗?(2)若AB=10,BC=5,你能求出这个直角三角形中的其他元素吗?(3)若∠A=35°∠B=55°,你能求出这个直角三角形中的其他元素吗?(4)在直角三角形中知道几个元素就可以求出其他元素?(只讨论方法,不解出结果)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并简要讲评。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28.2解直角三角形》教案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解直角三角形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如何利用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的基本原理。
以实际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讲解、例题、练习等形式,使学生掌握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并能够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掌握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和性质,培养数学抽象、逻辑推理的素养;
2.学会运用正弦、余弦、正切函数解直角三角形,提高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的能力;
3.能够将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培养数据分析、实际问题解决的能力;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解直角三角形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解直角三角形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2.教学难点
a.锐角三角函数性质的理解与记忆;
b.在实际问题中,正确识别和应用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
c.解决涉及直角三角形问题时,能够灵活运用各种三角函数。
举例解释:
-针对锐角三角函数性质的理解与记忆,教师可通过图表、口诀等方式,帮助学生记忆和掌握;
-在实际问题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识别出关键信息,从而正确选择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α A 2.4
C
A B 90 B 90 A 90 66 24
再 见
共合镇中学 初四数学组 2013.11
∠A+∠B=90°
b
C
a
B
A的对边 a sin A 斜边 c
B的对边 b sin B 斜边 c
cos A
A的邻边 b 斜边 c
B的邻边 a cos B 斜边 c
A的对边 a tan A A的邻边 b
B的对边 b tan B B的邻边 a
OQ 6400 cos a 0.95 OF 6400 350
F P α O· Q
a 18
∴ PQ的长为
18 6400 3.14 640 2009.6 180
当飞船在P点正上方时,从飞船观测地球时的最远点距离P点约 2009.6km
1. 如图,沿AC方向开山修路.为了加快施工进度,要在小山的另一边同 时施工,从AC上的一点B取∠ABD = 140°,BD = 520m,∠D=50°,那 么开挖点E离D多远正好能使A,C,E成一直线(精确到0.1m)
b 20 20 a 28.6 tan B tan 35 0.70
b sin B c
b 20 20 c 35.1 sin B sin 35 0.57
你还有其他 方法求出c吗?
变式练习1 如图,在Rt△ABC中,∠C=90°,AC=6, ∠BAC的平分线 AD 4 3 ,求直角三角形的面积。
解:要使A、C、E在同一直线上, 则 ∠ABD是 △BDE 的一个外角
∴∠BED=∠ABD-∠D=90°
A
B 140°
C
E
DE cos BDE BD
50° D
DE cos BDE BD
cos50 520 0.64 520 332.8
答:开挖点E离点D 332.8m正好能使A,C,E成一直线.
A
6
C
4 3
D
B
• 2如图,在电线杆上离地面高度5m的C点处 引两根拉线固定电线杆,一根拉线AC和地 面成60°角,另一根拉线BC和地面成45° 角.求两根拉线的总长度(结果用带根号 的数的形式表示)
解直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中, 由已知元素求未知元素的过程
∠A+ ∠ B=90° 斜边c
归纳小结
B
cos A
A的邻边 b 斜边 c
B的邻边 a cos B 斜边 c
A的对边 a tan A A的邻边 b
B的对边 b tan B B的邻边 a
复习
30°、45°、60°角的正弦值、余弦值和正切值如下表:
锐角a 30° 三角函数 sin a
1 2 3 2
3 3
解:
A
b sin B c
c=14 B a
b C
b c sin B 14 sin 72 13.3
a cos B c
a c cos B 14 cos 72 4.34
A 90 72 18
解决有关比萨斜塔倾斜的问题.
设塔顶中心点为B,塔身中心线与垂直中心线的夹角为A, 过B点向垂直中心线引垂线,垂足为点C(如图),在Rt△ABC 中,∠C=90°,BC=5.2m,AB=54.5m C B
Hale Waihona Puke 2C6 A 60
B
B 90 A 90 60 30
AB 2 AC 2 2
例2 如图,在Rt△ABC中,∠B=35°,b=20,解这个直角三角形 (精确到0.1) 解:∠A=90°-∠B=90°-35°=55° A c B 35° a b 20 C
b tan B a
2. 如图所示,一棵大树在一次强烈的地震中于离 地面10米处折断倒下,树顶落在离树根24米处.大树在 折断之前高多少?
解
利用勾股定理可以求 出折断倒下部分的长度为:
102 + 242 = 26
26+10=36(米).
答 : 大树在折断之前高为 36 米.
3. 如图,太阳光与地面成60度角,一棵倾斜的大树 AB与地面成30度角,这时测得大树在地面上的影长 为10m,请你求出大树的高.
探究
在图中的Rt△ABC中,
(2)根据AC=2.4,斜边AB=6,你能求出这个直角三角形的其他元素吗? B 能 6
AB2 AC 2 BC 2 BC AB2 AC 2 62 2.42 5.5
AC 2.4 cos A cos A 0.4 A 66 AB 6
所以∠A≈5.48° A
解直角三角形
一,解直角三角形定义:在直角三角形中, 由除直角外的已知元素求其他未知元素 A 的过程.
问题1.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还有几 个元素呢? 这五个元素有什么关系呢?
b
c
C
a
B
关系:
(1)三边之间的关系
a b c
2 2
2(勾股定理)
A c
(2)两锐角之间的关系 (3)边角之间的关系
分析:从飞船上能最远直接
看到的地球上的点,应是视 线与地球相切时的切点.
如图,⊙O表示地球,点F是飞船 的位置,FQ是⊙O的切线,切点Q是 从飞船观测地球时的最远 PQ 点. PQ 的长就是地面上P、Q 两点间的距离,为计算 PQ 的长需 先求出∠POQ(即a)
F P
Q
α O·
解:在图中,FQ是⊙O的切线,△FOQ是直角三角形.
解:根据勾股定理
B
c
C a2 b2 302 202 10 13
a=30
a 30 3 tan A 1.5 b 20 2
A
b=20 C
A 56.3
B 90 A 90 56.3 33.7
在Rt△ABC中,∠C=90°,根据下列条件解直角三角形; (2) ∠B=72°,c = 14.
AB的长
太阳光线
A
30°
60°
B
30
C
D
地面
在解直角三角形的过程中,一般要用到下面一些关系:
(1)三边之间的关系
a b c
2 2
2(勾股定理)
A c
(2)两锐角之间的关系 (3)边角之间的关系
∠A+∠B=90°
b
C
a
B
A的对边 a sin A 斜边 c
B的对边 b sin B 斜边 c
问题(1)当梯子与地面所成的角a为75°时,梯子顶端与地面的 距离是使用这个梯子所能攀到的最大高度.
问题(1)可以归结为:在Rt △ABC中,已知∠A=75°,斜 边AB=6,求∠A的对边BC的长. B
BC 由 sin A 得 AB
BC AB sin A 6 sin 75
由计算器求得 sin75°≈0.97 所以 BC≈6×0.97≈5.8
A
α C
因此使用这个梯子能够安全攀到墙面的最大高度约是5.8m
对于问题(2),当梯子底端距离墙面2.4m时,求梯子与地面所成的 角a的问题,可以归结为:在Rt△ABC中,已知AC=2.4,斜边AB=6, 求锐角a的度数
由于
AC 2.4 cos a 0.4 AB 6
A
α
B
利用计算器求得 a≈66° 因此当梯子底墙距离墙面2.4m时,梯子与地面 所成的角大约是66°
45°
2 2
60°
3 2
cos a
tan a
2 2
1 2
1
3
对于sinα与tanα,角度越大,函数值也越大;(带正) 对于cosα,角度越大,函数值越小。
这样的问题怎么解决
问题: 要想使人安全地攀上斜靠在墙面上的梯子的顶端,梯子与地面所 成的角a一般要满足50°≤a≤75°.现有一个长6m的梯子,问: (1)使用这个梯子最高可以安全攀上多高的墙(精确到0.1m)? (2)当梯子底端距离墙面2.4m时,梯子与地面所成的角a等于多少(精 确到1°)?这时人是否能够安全使用这个梯子?
BC 5.2 sin A 0.0954 AB 54.5
所以∠A≈5°28′ A 可以求出2001年纠偏后塔身中心线与垂直中心线的夹角. 你愿意试着计算一下吗?
例题
例4: 2008年10月15日“神舟”7号载人航天飞船发射成功.当飞船完成变 轨后,就在离地球表面350km的圆形轨道上运行.如图,当飞船运行到地 球表面上P点的正上方时,从飞船上最远能直接看到地球上的点在什么位置? 这样的最远点与P点的距离是多少?(地球半径约为6 400km,结果精确到 0.1km)
C
由50°<66°<75°可知,这时使用这个梯子是安全的.
探究
在图中的Rt△ABC中, (1)根据∠A=75°,斜边AB=6,你能求出这个直角三角形的其他元素吗? B 能 6 α =75° A C
A B 90 B 90 A 90 75
BC sin A BC AB sin A 6 sin 75 AB AC cos A AC AB cos A 6 cos 75 AB
问题2:知道5个元素当中几个,就可以求其 他元素?
猜想归纳,解直角三角形的类型:
1.已知两条边: ⑴两直角边 ⑵一直角边和斜边 2已知一边一角 : ⑴一直角边和一锐角 ⑵ 斜边和一锐角
例1 如图,在Rt△ABC中,∠C=90°, AC 2 , BC 6
解这个直角三角形
A
解:
BC 6 tan A 3 AC 2
28.2 解直角三角形(1)
共合镇中学 初四数学组 2013.11
解决有关比萨斜塔倾斜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