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初中毕业班质量检测(历史)质量分析

合集下载

2013--2014年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九年级历史质量分析

2013--2014年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九年级历史质量分析

纳雍县东关中学2013—2014年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九年级历史质量分析一、试卷分析试卷结构:本次历史试卷考试范围涉及九年级上册内容,由选择题、填空题、列举题、简答题、非选择题五部分构成,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其中选择题共23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6分;填空题每空1分共6分;列举题每空间1分,共6分;简答题2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非选择题共有3小题,均为材料分析题,共28分。

二、试卷特点1、注重基础,立足课本。

此试题紧扣课标,贯穿了“试题在书外,答案在书中”的思想,强调对重大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线索的识记和历史现象、历史阶段特征、历史结论的理解,重视对学科主干知识和基本能力进行考查,属于识记和理解层次的内容占90%。

从学生答题情况反映,历史试题不偏、不怪、不难,难易适中。

2、知识覆盖面广。

内容包括政治、经济、外交、军事、民族关系等各个领域。

3、注重基础知识和能力的考查。

每道选择题都是最基本的、课程目标要求掌握的历史知识。

4、注重知识的迁移,考查学生的对比分析能力。

将同类历史知识或前后相关的历史知识罗列在一起,训练学生的联系、比较和分析能力。

几个非选择题都注重了这一点。

5、注重材料题型,重视能力考查。

通过设置材料型选择题,多层次考查学生能力。

如第30题要从材料中准确解读有效信息,在充分利用材料信息的基础上与所学相联系,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三、答卷分析1、整体状况学生知识掌握不牢固,不注重对有效信息的分析,缺乏相关历史知识的积累,不能灵活的运用所学知识等等。

2、分数段分析全年级共有考生331人,参考人数331人,总分18390分,均分55.6分,最高分92,最低分15,优秀率18%,及格率43%。

3、难易度本次试卷整体上难易度得当,主要是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

4、答题分析:本次试题由选择题、填空题、列举题、简答题、非选择题五部分构成。

(1)选择题的答卷情况:全年级完成的情况都比较好,满分的较多,错误率高的题目有:3、4、8、9、13、16、23题;(2)填空题、列举题、简答题的答卷情况:学生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不清楚或记得有点模糊,回答不准确;(3)主观性题目的答卷情况:全级最高分27分,失分多的题目有28题第四问;29题的第三问和第五问;30题的第四问;31题的第二问和第四问。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年级历史期末检测考试质量分析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年级历史期末检测考试质量分析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年级历史期末检测考试质量分析电白县第二中学:李彩虹一、试题评价1、试卷命题本试卷设置三类选择题,共计50小题。

选择题I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计45分;选择题II共10小题,每小题2.5分,计25分;双项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计30分。

全卷分值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考试范围是八年级第一学期的全部教学内容即《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闭卷笔试,在试题难度控制方面,难度值大概为0.4-0.7;题目立意清楚,贯彻课改精神,有时代性,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机结合;题目表述方面,语言准确简练,题目指向明确。

2、试题简评(1)、试卷功能显著,知识覆盖面较广。

试题基本按由易到难顺序排列,全卷无偏题、怪题。

试题题型向知识与实践靠拢,选择题为小专题形式。

能力要求上按照课程标准主要考查学生阅读、理解、提取信息、归纳、概括、分析能力。

(2)、关于命题知识和考点的分析:试题的基础性、综合性、灵活性较强,三维目标在试题中有机结合。

3、试题创新之处⑴、这是在贯彻课改精神之下的第一份不同以往答题形式的期末试卷,不再是单项、双项选择题加非选择题,而是两大道单项选择题加一大道双项选择题。

选择题I仍是A B C D 四个选项,选项是只有一方面内容的定项选择(如16题,见下举例的选项就是A.太平天国运动时 B.洋务运动时 C.公车上书时 D.新文化运动时)。

选择题II虽是单项选择题,但4个选项中其实又是不定项的选择形式(如35题,见下举例的选项就是A.①②③④ B.① C.①④ D.②③④)。

双项选择题的答题要求是全选对3分,只选一项且正确的得1分,其余情况不得分。

也因此要求学生要有一定的知识积累才能答好题,乱写多写撞运气是不行的,还很可能适得其反,多选不一定是好事,所以这道题是拉分题,是难度高一点的题。

⑵、古为今用题。

如35题(单项选择题):上海见证了近代中国的风风雨雨,如果你是“上海团”的导游,你可以这样介绍上海①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爆发地点②最早开放的通商口岸③中共一大召开的地点④《申报》的创刊地点A.①②③④B.①C.①④D.②③④答案( D )⑶、看图理解图意题,如37题就是看华君武先生漫画《磨好刀再杀》答题。

2013年秋季学期七年级历史质量分析

2013年秋季学期七年级历史质量分析

2013年秋季学期七年级历史质量分析AAA七年级是初中重要的基础阶段,为了解红塔区七年级的教学情况,加强对七年级教学质量的监控,由红塔区教科所统一命题,于2009年7月对全区七年级各学科进行了教学质量抽测。

现对2008—2009学年七年级历史学科质量抽测作简要分析。

一、试题基本情况红塔区2008—2009学年教学质量抽测七年级历史试题,内容紧扣教材,试题结构,占分比例合理,体现了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和近年初中历史命题的思路,既注重考查学生的历史基础知识,又注重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试题与往年相比,更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但分析归纳能力方面的难度略有增加,对今后的历史教学有较好的导向作用。

二、试题特点(一)形式多样,难、易适中。

题目形式多样,有选择题、识图题、材料分析题和简答题四种,分值分布合理,易、中、难题的比例分别为61%、32%、7%,覆盖面较广,几乎涉及到了每一学习主题的知识点。

(二)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试题从红塔区实际出发,主要考查学生七年级历史学习中需要掌握的重要时间、人物、事件、历史概念等。

如考查的重要时间有: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生活年代、秦王嬴政统一中国的时间、纸币最早出现的时间等;重要人物有:孔子、秦始皇、唐太宗、戚继光等;重要的历史事件有:商鞅变法、郑和下西洋、指南针的发明与应用、清朝前期统治者加强对边疆的治理等;重要的历史概念有:科举制度、闭关锁国等,由此可见试题的命制,抓住了七年级的主干知识。

(三)注重能力的培养。

这一点在四种题型中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如选择题中的第4题,下列成语出自战国时期的是哪一个?就要求学生掌握了春秋与战国两个时期的不同特点,才能轻而易举地得出正确答案。

又如第27题(3)问“你认为当时出现纸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第29题(2)问“结合材料对孔子作一个概括性的评价。

”;第31题(1)问“根据材料归纳说明清政府实行海禁的原因有哪些?”;这33题“清朝前期,统治者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治理,在西藏、新疆、蒙古、台湾及黑龙江流域采取一系列措施,巩固和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

2013年中考历史质量分析 2

2013年中考历史质量分析 2

2013年呼伦贝尔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历史质量分析呼伦贝尔市教育研修学院初中教研室李春婷2013年的中考已经结束,为了使老师们能及时了解和掌握2013年全市中考历史质量状况,更好地开展今后的历史教学工作,促进我市初中历史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我把2013年中考历史学科的具体情况做一个简单的分析汇报:一、命题依据以国家教育部2001年制定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和考试说明及教材为依据,结合初中历史教学实际命题。

二、试卷特点:1、注重基础,从识记、理解、运用三个层次对学生进行知识与能力的考查。

(1)识记层次的考查。

这是初中历史课程最基本的要求,要求学生能够正确写出或说出历史内容的基本史实。

试卷紧紧围绕课标,注重对学生进行基本历史知识识记能力的考查,如遵义会议的主要内容(16题第1问)、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的重大决策及历史意义(17题第1问)、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17题第3问)、一战及一战后的世界格局的考查(第18题)等。

(2)理解与运用层次的考查。

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基础上,进行知识的迁移,能从不同角度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注重对学生进行历史知识的综合、概括、分析、运用能力的考查。

如第10题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根本目的、第16题第2问‚材料二‘金沙水拍云崖暖’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有何军事意义‛、第18题第2、3问关于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与中国的关系等。

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对历史地图的判读等基本技能的考查。

(如第16题第1问关于会议召开地点的问题)在这三个层次之间,命题人侧重了考查基础知识的识记水平:如考查识记水平的试题达到43分,占比在70%以上。

2、考点集中,突出对主干知识的考查《课标》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包括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以及重要的历史概念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如何在这浩如烟海的历史知识中对学生进行考查,命题人紧紧围绕课标和教材,结合近几年呼伦贝尔市中考历史试题,突出了对主干历史知识的考查,如:井冈山根据地的创建与发展(第5题)、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史(第6、7、8题)、早期的资产阶级革命(第10、11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13、14题)、中国工农红军进行的长征(第16题)、十一届三中全会(17题第1问)、一战及一战后的世界格局(第18题)等.侧重考查了革命与战争的主题内容。

2013年福州市初中毕业班质量检查历史试卷参考答案

2013年福州市初中毕业班质量检查历史试卷参考答案

2013年福州市初中毕业班质量检查历史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C 2.B 3.A 4.D 5.C 6.A 7.A 8.C 9.C 10.B 11.B 12.A 13.D 14.A 15.B 16.A 17.C 18.C 19.B 20.B二、改错题(每小题2分,共10分)21.错误:半坡;订正:河姆渡。

22. 错误:鉴真东渡;订正:郑和下西洋。

23.错误:维新变法运动;订正:洋务运动。

24.错误:北伐战争;订正:解放战争。

25.错误:诺曼底登陆;订正:斯大林格勒战役。

三、辨析题 (5分)26.不正确。

(2分)1937年标志中国全国性抗战开始的标志性历史事件是七七事变;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在1931年发动的,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

(答对一点得2分,两点得3分。

判断失误,理由表述正确给1分)四、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27题12分,第28题12分,共24分)27.(1)文艺复兴。

(3分)人文主义。

(2分)(2)新文化运动。

(3分)(3)反对封建主义;解放了人们的思想;都是思想解放运动;促进了社会的进步等。

(评分说明:任答两点,答案符合题意即可,每点2分,共4分。

答出一点两场意义的共同点,另一点不是两场运动的共同点,只是其中一场运动的意义得3分;分别答出文艺复兴或新文化运动的意义得2分;只答出一场运动的意义得1分。

如答案表述不同于参考答案,参照要求酌情处理)28.(1)十一届三中全会。

(3分)(2)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分)开放政策。

(2分)(3)十一届三中全会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1分)是改革开放的开端;(2分)是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标志。

(1分)等。

(评分说明:答案可不拘泥于以上表述,符合题意,即可得分。

只写出改革或开放的其中一点得1分)五、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29题10分,第30题11分,共21分)29.(1)《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2013年下期九年级历史质量分析表

2013年下期九年级历史质量分析表

2013年下学期教学质量监测学校七年级历史(科目)试卷抽样分析评价报告定量分析样本数据样本类型样本总量平均分最高分最低分选择题得分率非选择题得分率合格率优秀率评卷规范率评卷差错率全样本县城样本农村样本30 61 100 8 73% 55% 63% 35% 97% 3% 备注1、样本数据采集(一)学生农村样本(A)样本名称(学校):资兴市二中题号满分平均分得分率%未答人数作答零分人题号满分平均分得分率未答人数作答零分人1 2 1.50.750 2 19 2 0.60.30252 2 1.50.750 9 20 2 1.30.935033 2 1.30.650 13 21 1 0.560.560174 2 0.70.330 25 22 1 11005 2 1.40.20 29 23 1 0.40.40226 2 1.110.3250 25 24 1 0.560.560187 2 210 0 25 1 0.380.280268 2 10.50 18 26 1 0.20.180289 2 10.50 10 27 1 0.30.302410 2 0.80.40 19 28 1 0.270.3702411 2 10.50 19 29 1 0.420.4202112 2 10.50 2 30 1 0.70.70913 2 1.50.750 0 31 14 9.50.954914 2 1.660.830 4 32 12 70.58333351015 2 1.50.750 5 33 12 80.65616 2 1.340.670 7 34 12 90.7541017 2 1.60.30 2618 2 1.230.8650 2(二)学生答卷情况智力因素(各项能力得分率)非智力因素样本类型识记理解分析计算应用实验探究作文书写情况答题规范程度认真程度县城样本农村样本A 60% 60.5%59% 良好良好良好农村样本B(三)教师评卷情况样本类型评卷差错份数评卷差错率漏评试卷份数误评试卷份数错评试卷份数评卷不规范份数评卷不规范率综合评价等级县城样本农村样本A 5 16% 0 2 1 5 16% A农村样本B定性分析1.学生答卷评价(特点和问题)1、审题不仔细,做题能力差。

初三历史期末质量分析

初三历史期末质量分析

初三历史期末质量分析(2012——1013学年度上学期)古恰镇中学李贵龙2013、1、5初三历史期末质量分析试卷分析:本次试题考试时间为90分钟,卷面总分为110分,包括附加题10分,我校卷面分设为2分,选出5个好的,5个差的,但总体成绩不变。

本次试题依据初三历史教科书的内容,没有超出规定的范围。

基础性强,难易适度,题型全面,试卷没出现较大的偏题、怪题,只有个别题目稍难点。

整卷的试题难度应该说是适中的。

试题分析:试题立足于历史基础知识,以重点知识来设计题目,重在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历史学科的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附加题。

学生答题情况:选择题没有满分的,最高48分。

选择9题,学生错的较多,这道题属于程度选择题,在选项A和C之间选不准。

非选择题的种类较多,有连线题、改错题、识图分析题、材料解析题。

学生对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得分不多,明治维新的内容记忆的不好,只有少数学生得满分,不得分和空白的也较多。

附加题较容易,得分在6分以上。

本套试卷最高分:100分,最低分13分.改进措施:1、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历史资料的能力。

教师要引导学生读教材,课堂上多引进一些课外史料,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能力。

2、注重学生分析、概括和综合能力的训练。

分析、概括和综合是历史学习中最常用的方法,也是检验学生能力的基本内容,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3、加强学法指导,教师在教学中要教学生如何审题,如何寻找试题的关键词,捕捉有效信息。

4、根据目前命题的趋势和课程改革的要求,以后主观性题目还会适当增加,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注重答题的规范化,做到“三化”标题化、段落化、序号化三率一分如下:参考人数:114人总分:7778分平均分68、23优生率:33、33% 及格率:68、42% 差生率:4、39%任课教师:李贵龙2013、1、5。

七年级历史教学质量分析(2013)

七年级历史教学质量分析(2013)

2012——2013年黄泥河中学七年级期末考试历史教学质量分析李成选一、总体情况:1、试题依据:此份试题目的是考查学生在历史学科的学习上是否达到国家初中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

其试卷内容要求是以课标为标准,是阶段性的水平性测试,以检查学生对所学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

考试以《普通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相关内容的教学目标为依据,面向绝大多数学生,按照“以考查基础知识为主,适度考查能力”的命题原则,努力做到既有利于有效评价学生的学习水平,也有利于促进中学历史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高。

2、试题特点:试题分为两个题型:第一题是选择题,25道小题,共50分,重点考查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的情况。

第二题是非选择题,4道题,共50分,是学生能力的综合考查,论从史出能力、比较能力、分析能力等。

试卷以课本为基本的命题素材,立足课本,落实双基,加强图片,文字材料阅读理解考查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同时也注重考查考生运用基本的历史观念和历史学习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对考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注重历史与现实的联系。

其基础性,开放性,实践性,创新性等特色明显。

3、考试情况简介:第一题失分较多的题目有:第5、8、11、19、22题。

第二题是材料、读图等形式的题目,题目所设计的问题都不难。

失分较多的题目有:第26(3)、28⑶、29⑶题学生主要失分的共同原因有:(1)学生阅读能力差,理解不了问题,也审不了题。

(2)学生的学习仍停留在死记硬背阶段,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较差。

(3)学生回答问题的书写不够规范,不能准确表达,需要教师作正确的引导。

优秀人数及优秀率:12个班 80人 10%及格人数及及格率:12个班 879人 58%全校最高分是97分,90分以上的有34人,最低分是10分,平均分是52分。

二、学生答题主要存在问题及分析选择题:(50分):本部分共设置25道题,注重基础,突出主干。

重点考查学生对重大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再认再现能力,同时也考查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归纳、运用能力。

2013年九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2013年九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2013学年上学期九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字凤海一、考试情况此次考试四个班情况:91班平均分53.7分,及格率43.6%,优秀率5.1%,最高分87分,最低分21分; 92班平均分49.9分,及格率27%,优秀率5.4%,最高分94分,最低分22分;93班平均分59.3分,及格率50%,优秀率16.7%,最高分89分,最低分17分;94班平均分58.9分,及格率54.5%,优秀率15.2%,最高分89分,最低分19分;全级平均分54.6分,及格率42.9%,优秀率10.2%,最高分94分,最低分17分。

二、学生答题质量分析:1、试卷情况:本次考试试卷较为灵活,主要考察学生对世古代史和近代史、中国历史基础知识记忆和识别理解能力。

选择题共25个小题,50分,涉及知识点多而广,要求学生学会记忆加理解才能正确答题。

材料分析题三个小题42分,涉及知识点为美国的发展、中西方文化传播、工业革命的影响及结合实际谈认识等。

简答题8分,较为容易,属于初二中国近代史内容。

2、学生答题情况分析(1)、优点方面①、基础知识落实较好,重点知识能基本掌握。

此次考查的基本上属于教材的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的历史人物,学生较为熟悉,答题正确率较高。

②、解题方法正确,完成情况较好。

学生基本能借助课本知识进行解题,能根据提供的材料信息来解答问题;大部分同学能认真的按质按量完成答卷任务,基础较差的出现空白现象。

③、历史学科答题能力逐步提高。

学生的答题情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对历史知识运用的能力、识别历史插图的能力、归纳概括的能力。

从材料解析题的得分情况和对问题的表述情况看,阅读材料的能力,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也有一定的提高。

比如23题的2、3小题,学生基本能结合材料和生物、地理学科学习答题。

(2)、学生答题存在的主要问题:①、学生不能认真审题。

有些同学没有审准题目,对问题的提示和要求判断失误。

没有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语答题。

如4小题的“东征”,8小题的“最重要的意义”,15小题“恒河”等提示语。

2013秋九年级历史半期考试质量分析

2013秋九年级历史半期考试质量分析

2013秋九年级历史半期考试质量分析
聂明昌
一、试卷分析
这次考试内容为世界史上册内容,题型分为三块,一是选择题,共20题40分,二是材料分析题共三题共28分,三是问答探究题共三题。

考试题目难难度比较大,难度较大的题目就有28分,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和归纳能力。

二、考试情况
九年级共210人参考,优分8人,优分率3.8%,及格38人,及格率18.1%,均分35.03,低分(30分以下)115人,低分率54.76%.这次考试及格率和低分率很不满意,有很大的提高空间。

三、考试分析
这次考试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做题马虎,不认真,空题不做;选择题判断能力差,选不准;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记不住;回答问题不具体、不完整;不认真阅读材料和问题,分析问题和理解问题的能力差;客观题总是答不到点上,切不准要害。

具体情况是:
(一)选择题:错的较多的是4、7、9、14、18题,学生对三大资产阶级革命的共同点、原因、民族独立的领导人、巴黎公社的措施等知识掌握得不牢固。

(二)材料题:22题第(2)、(3)问材料分析不全面,
概括问题能力差。

23题第(2)、(3)题答不准。

24、25题是不难的,但很多学生记不得,得分率较低。

26题第(1)(2)、(3)题都是高度归纳概括的题,学生的得分率就更低了。

四、改进措施
1、基础知识一定要落实,重点知识要讲准确并要求学生背牢固。

2、规范答题,力求答准、答全面。

3、要求学生养成做题认真、做完认真检查、书写整洁、不能空题的习惯。

4、加强对选择题和回答问题的能力训练。

5、加大培尖辅差的力度,并抓好合格率。

2012-2013历史质量分析

2012-2013历史质量分析

2012-2013第一学期七年级历史质量分析姓名:一、学科成绩统计成绩统计表二、试卷分析:本次历史考试时间为60分钟,100分,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填空题、材料分析题。

试题覆盖面广,每课知识点在试卷中都有体现,试题难易适中,有一定的梯度,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

同时注意基础知识与提升能力相结合。

培养了学生的记忆能力、理解能力、对比能力、综合概括能力、创新能力、识图能力等。

重点突出,注重史论结合,培养学生从材料本身提炼信息的能力,对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和人文素养有一定意义。

三、学生做题情况分析如下:选择题60分,每题2分,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记忆与掌握。

选择题错误率较高的是4、13、、16、27,其中尤其以4、27错误率最高,错的原因是听课不专心,概括、综合和理解问题的能力欠缺,需要老师加以指导,全面提高各项能力。

填空题第三题错的较多,问的是我国与日本第一次直接友好交往时在时期。

友好往来的历史见证是。

很多同学都答成是166年,没有认真看清题意。

材料分析第二题让回答,材料中的“操”与“天子”各指谁?“挟天子以令诸侯”有什么作用?对于这个题很多同学都是因为粗心而造成的。

如“操”同学们答成了操曹,“天子”不知道是谁,有的答“国君”“诸侯”之类的。

对于识图题很多同学都缺乏记忆,如图中所示,让我们写出魏蜀吴三国的地理位置分别是在A、B、C、八个位置,很多同学都答错了。

学生做的也不好,分析原因学生读题能力不强,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对综合性的问题缺少应变能力、分析问题、组合问题的能力。

下一步要多加强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四、从试卷看出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平时的学习态度决定成绩,班级的班风学风影响成绩。

初一学生确实基础差,没有把握住学习历史的方法,通过谈话或物质、精神刺激使学习习惯差的孩子迎头赶上。

2、通过这次考试,我们感觉到基础知识须在平时打牢,做各种类型的题才能游刃有余。

部分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一些基本的意义或插图还需要进一步落实到位。

初三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20131115

初三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20131115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学段初三历史
三四班质量分析
一、试卷分析:
本次试卷知识主要考查的是初三上册1—14课,试题总体上难易适中,重难点突出,主要考查了学生的分析能力、识记能力、审题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如选择题第9题和12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艺复兴和新航路的开辟特点的把握。

选择题第18题和22题考查了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

选择题24题和材料题28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的审题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从学生得分情况来看,选择题得分率较高,26题和27题失分较多。

二、班级情况分析:
1、情况:
2、从学生考试的情况来看,四班略好,三班较差,总体上与一二班有较大的差距。

三、原因分析:
1、26题(3)阿拉伯人在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三四班失分较大,原因在于在授课中将阿拉伯人的贡献光总结了主体,未将细枝总结上。

教师教学失误导致学生丢分。

2、27题得分率三四班也比较低,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在于教学过程中没有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

3、28题和29题造成学生失分的原因在于教师教学中没有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比较和迁移,学生识记不到位和审题不清。

4、选择题的失分较多的题目为6、11、18、22、23、24题,出现的原因是学生知识点记忆不牢固、分析不到位、审题不清。

四、下阶段教学措施:
1、加强学生识记训练,夯实学生基础。

2、注意知识点的前后联系,加强知识迁移能力训练。

3、利用平日课堂教学和考试加强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

4、加强知识总结,使学生形成知识体系。

2013.11.15。

2013八年级历史试卷分析

2013八年级历史试卷分析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命题情况分析
学校沙河二中年级八年级学科历史备课组长庞振畅
一、命题的基本情况(题量、难度、区分度、科学性及创新性等)
本次质量检测考试内容涵盖了八上全书内容。

全套试题以中考试卷模式为基准,侧重考查基础知识,重点突出,也有一定的难度和区分度。

本试卷共三大题,有20小题。

二、命题的主要特点或优点(举例说明、分析)
这份试卷最大的特点是从中考的基本考纲出发,着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

试卷命题贴近课本,贴近学生学习实际,用平常生活中的情境和史实来呈现历史知识,做到了历史性和生活现实的有机统一
试题的呈现形式多样,有表格、有图像、有数字组合,令人耳目一新。

试题考查内容全面,知识点涉及所学内容的绝大部分。

三、命题的主要不足或问题(举例说明、分析)
命题难度适中,但对于基础差的学生有难度。

四、典型情况分析(举例说明、分析)
(1) 选择题第3、5、9、11、14、等小题,学生答错的较多,本大题一般得分8~20分,少数同学得分在8分以下。

第3小题的主要问题是对于不同的社会形态理解不清。

(2) 材料分析题第22题有三小问,失分主要在第(3)小问,反映少数学生对环境问题思考不到位; 第21题部分学生混淆了第(1)、(2)小问,反映这些学生基础知识不够扎实,第(4)小问对历史人物的作用认识存在不全面、不够深刻的问题。

五、对本学科命题的意见或建议

(此表于下学期开学前,与教导处工作计划同时上交县教研室理化生办公室)。

九史试卷分析

九史试卷分析

利辛县启明中学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期末联考历史学科质量分析报告启明中学初中部历史组一、试卷总体结构与特点(一)试卷结构:本卷为闭卷试卷,考题范围是九年级历史上下册即世界近现代史内容,这次质检考试基本上按照中考模式出卷,本试卷共五大题17个小题,1-10小题是单项选择题20分,11-12小题是组合列举题6分,13、14小题是辨析改错题12分,15与16是材料解析题20分,17小题是分析与探究题12分,总分70分。

九年级历史上册约占32分,下册约占36分,还联系了中国现代经济发展(2分)。

(二)试题分析:从出题范围看:涉及九年级上下册(18、19课除外)课程标准规定的基本内容,涉及了每课内容的重点知识。

紧贴课标要求,没有偏难怪内容,符合教学原则。

既考查了知识,也突出考查了学生的思维、归纳概括、综合能力,注重学科内的综合,以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为主。

从题目设计看:所有题目紧紧贴住课标基础知识,只有几道综合知识联系以及知识横向联系的考查题目,综合难度较低,材料分析题与以往试题改动幅度不大,探究题,纵横联系,题目答案简洁,多是重要事件的名称或是课本上现成的重要句子,题目设计考虑到了更多数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利于给学生以自信,有利于提升学生学习历史的动力,有助于教学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总之,本试题容量较大,实现了板块综合,难易适中,主要体现出以下特点:1.知识覆盖面广。

内容包括政治、经济、外交、军事、民族关系等各个领域,涉及到九年级历史中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史、民族解放运动史、国际关系史、战争史、思想理论与文化史、经济史、科技革命史等板块,可以说,每课都有考点。

2.基础优先,以重点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为考查重点。

本次试题重点考察了历史学科基础知识中的重点内容和主干知识。

如试题涉及到:文艺复兴与新航路的开辟,英法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的两次资产阶级革命,俄国1861年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两次科技革命,列宁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二战后美苏冷战等。

2013.1初三历史考试试题分析

2013.1初三历史考试试题分析

2013年初三历史质量分析报告本次期末考试试卷卷面分值为75分,其中选择题15个30分,简答题10分,分析说明题是24分,探究题11分。

下面做具体分析:一试题分析:本次试题的考查范围是上册一本书和下册前两单元,从总体来看,试卷知识覆盖面大,侧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综合分析的能力。

A、试题综合考查识记能力的知识点有:1.萨拉热窝事件2.印度民族大起义女英雄与南美解放者3.二次工业发明中美、德的发明4.宪章运运5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三权分立与1787年美国宪法6.明治维新的内容7.法国大革命及其影响影响8.罗斯福新政及核心、特点9.《联合国家宣言》签订的意义10.雅尔塔内容11.经济危机与法西斯国家12.科学家、艺术家、文学家及其代表成就13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慕尼黑会议的性质14.三角贸易15.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规模扩大事件。

16、法国的《人权宣言》、拿破仑称帝及对外战争、《凡尔赛和约》收回地区17斯大林模式的成就与创建标志18、一战前的两军事集团及核心矛盾19、蒸汽机的改进者等20、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及巴黎公社、十月革命B、属于理解层次的知识点有;1.俄国的新经济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2. 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及加剧这一状况的原因3.工业革命的起始部门及其蒸汽机的改进者前的动力提供情况4.工业革命的变化。

5、英国《权利法案》颁布后政体发生的变化6、举例欧洲王权的变化7、南北内战与俄1861年改革8.新航路的开辟的意义C、运用层次的知识点有:1.通过列宁、斯大林、罗斯福的成就谈启示2.结合材料谈早期、中期资产阶级的革命和改革对世界的影响总体来看,考查方式多样而灵活,科学而适中,突出重点,注重基础与能力的考查,是份上等试题。

二试卷分析;我所带的85人中,最高分是71分,60分以上34人,50分以上22人,不及格人数18人。

其中优生人数不多。

具体失分原因:(一)知识层面的基础知识不扎实,记忆模糊,知识点混淆,未能构建系统的知识网络,概念理解不透彻,诸如:雅尔塔会议内容。

2013年下学期初三历史试卷分析

2013年下学期初三历史试卷分析

2012 ----2013学年上学期初三历史试卷分析一、试题综合分析:适中,能真正考察学生的水平,既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也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灵活使用水平。

试题的区分度也比较适合。

涉及的覆盖面相对比较广,既有大的知识点,也有细小的知识,能够说是面面俱到。

总体上来讲,这次试题能考查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水准,也能重点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灵活使用,及学生的做体审题水平及其语言表达水平。

应该是比较符合课改新理念的。

二、得分情况:这次得分比较理想。

平均分43.02分,及格率97.6%,优秀率79.5%三、反映出的问题及原因:成绩虽然较理想,但从试卷上反映学生存有以下问题:1、有的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掌握知识不牢固,即使教师用对比法,诗歌法,数字法等方法让学生去掌握,学生仍然模模糊糊。

但是只要有变化,学生就会出错。

2、对历史这门课不重视,虽然是初三要中考,但是无论是学生还是家长仍然引不起重视,成绩很突出的学生也对这门课抱着马马乎乎的态度,成绩不够理想。

学生甚至扬言,历史这门课不用做作业,考试以前看看书就能够。

3、审题不仔细,分析水平差,虽然通过阶段性检测,二次过关,学生的做题水平仍然需要增强,有些学生,两问答成一问,审题不清,答非所问。

4、学习习惯不够好,浮躁,不注意思考,不求甚解,不注意把知识联系起来思考,错别字较多。

四、改进措施:1、继续强化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做到精讲多练,真正把具体的措施落实到人。

而不是仅仅看面上的情况。

2、教学中注意教会学生掌握知识的窍门,由繁化简,让他们乐于接受。

3、注意个别辅导,通过写来培养学生的习惯,解决错别字问题和提升学生的审题做题水平,和对知识的灵活使用水平,同时让学生在做题、练题中自己掌握做题技巧,实战出真知。

4、通过阶段性检测及二次过关查缺补漏,做到由面再到点。

5、继续探索新课改方式,让学生感兴趣,来提升课堂效率和教学成绩。

2013历史质量分析

2013历史质量分析

富源县2012-2013学年教学质量检测七年级历史试题(质量分析)一、试题评价总体而言命题较科学,难度适中,没有偏题、怪题、超纲题。

纵观本套历史试卷,命题注重考察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对主干知识的把握情况。

同时命题呈现出考察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运用的能力特点,开放性试题占4分,分值略小。

本着为学生负责任的原则与态度,以能反映学生实际考试情况、经得起学生与家长查分检验为基本目的,阅卷组在试评过程中反复斟酌、落实评分标准,从而又加大了阅卷难度。

综合而言,在本次阅卷中难度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由于绝大部分考查内容为基本知识点与主干知识,整体试卷难度不大,在阅卷过程中给分难以合理体现区分度;第二,开放性试题以“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的尺度给分。

三、考生答题情况及错误原因分析从学生应考情况来看,主要了出现了以下问题:第一,关键性词语由于错别字失分;第二,初中生较难把握开放性试题的答题方向;第三,审题有误,或不按试题要求作答导致失分;第四,学生作答过程中不能有效使用学科术语表述;第五,学生书写不正确,字迹潦草,辨认不清,空白卷比例较高。

以此可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对学生基础知识过关情况把握不严;第二,教学过程中存在知识性错误,且没有及时发现与纠正;第三,对学生阅读理解、分析归纳等各项能力的培养以及训练意识不高。

具体题目错误整理分析如下:【26题】本题以较图片形式,考查学生对于商鞅变法及对后世产生的深远影响。

错误及原因①学生在书写人物姓名时,“鞅”字大都写成“秧”字;②第二小问中商鞅变法的名称学生也许是由于粗心的缘故,“变法”写成“变化”;③对于商鞅变法的内容,空白卷较多。

错误及原因:本题错误主要集中在错别字、空白卷两大类中。

①学生对于历史人物不熟悉,判断失误;②学生对于历史人物只注重记忆,忽视了字的正确认识。

【27题】本题考察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造纸术的发明及对后世的影响,错误较少。

历史质量分析

历史质量分析
北林区2013年12月初中质量检测质量分析
学校名称 题号 一单项选择 张维一中 年级 初二 平均分 最高分 最低分 32 刘志娟 考查知识点 历史 答题出现的问题
50 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的各大历史事件 8 知点不准确,混乱
二时空互连
5
6
中国近代的思想家,文学家及代表作品 3 思想观点和作品对不上号
质量分析发给每科的组长分析、按年级各科打包上交电子稿
三辨别真伪
4
10
0
义和团运动辛丑条约 历史事件的时间
四以史为证812源自2红军长征的路线 地点的先后顺序
五阅读材料
5
6
4
三大战役
人物混乱
六综合探究
10
16
4
中国近代的四次运动 材料看不懂
面,中国近代的所有重大历史事件都一一列出。题型很新颖,出现了我们平时没练过的改错题。从难易的程度上看, 试题评价
觉不重要,这也历史这一科的悲哀。2,知识点记背不准确。3,综合题型学生晕,理解不上去题意,导致会的知识点 问题、措施

历史市质检分析

历史市质检分析

2012—2013九年级历史科市质检分析一、历史试卷简要分析。

1、试卷严格按考试说明命题,所以要认真学习考试说明。

2、命题注重基础,3、命题侧重中国史,总体侧重近现代史。

4、试卷选用的历史图片大多出自课本,重视课本历史图片。

二、具体题目分析:(1)选择题部分:主要考查课本的基础知识,难度不大,回答较好,得分率较高。

(2)改错辨析题:主要考查课本的基础知识,难度不大,回答较好,得分率较高。

(3)材料解析题:两道材料题,分别考查新中国对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和美国独立战争、内战、罗斯福新政的内容。

综合来看,这两道材料题,学生们答得比较一般。

其中,27题第二、第三问是大多数同学的易错题目。

28题最后一问,则是部分同学的错误题目。

由此可以看出,同学们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的能力差,以后再学习过程中需要重点训练。

(4)综合题:这两道大题,回答情况一般。

分别考查中国近现史的相关内容和世界史世界大战相关内容。

其中,29题第三、第四问是大多数同学的易错题目。

30题最后一问,则是部分同学的错误题目。

三:本次考试的进步与不足A:进步与积极方面首先,对于图片与具体知识的结合,即识图能力,有了一定提高。

能够将平时强调的历史事实,与历史图片结合起来。

其次,卷面良好。

大多数同学做到了不空白试卷,认真作答每一道试题。

态度积极。

再次,大多数同学都能做到对于具体知识点的基本正确掌握。

B:不足:对于材料的分析能力比较差,不能将所给史料与所学史实相结合。

变通能力与分析归类能力需要进一步训练。

以后在教学中,会加大材料题的比重。

对于所学知识的归纳与综合能力较差。

以后,会加强对于归纳列举类型题的训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漳州市初中毕业班质量检测(历史)质量分析
怀恩中学沈少滨
一.试卷分析:
题型设计:试卷由单项选择题(1—20题 40分)、改错辨析题(改错题21—24题 8分;辨析题25—26题 12分)、材料解析题(27——2题 20分)和综合题(29—30题 20分)四大题组成,题型、分值与中考一样。

内容涉及七本书,形式开卷,满分100分,难度比为8:1:1,题量适中。

试题充满较浓的生活和文化气息(选择4、5、6、11、16、23、27、28),课程表、淘宝网、“最美……”称号和纸币等这些为学生所熟悉的东西成为考题,更能体现历史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激发学生的答题学习热情。

试卷文字表述简洁清楚,答案也较精简。

不足之处:改错题一反以往送分的常态,因为“奘、骞、戊戌”等字不好写,学生错误较多,不利于基础不扎实学生的得分;辨析题26,有部分学生认为莫斯科不是西欧国家,所以使用欧元不对,容易造成判断失误;28题勾栏出得太细,对后进生有点儿不公平;29(5)参考答案两方面一点 2分,不好理解,给评卷带来争论。

总体给人清爽痛快的感觉,我个人认为是一份很好的试卷。

二.答题情况:
1. 单项选择题设计新颖,富有生活气息、贴近生活实际,注重基本史实,难度较低,难易比例控制得较好。

绝大多数学生答题效果好,相当部分学生能得基本分,有不少学生能得满分。

但有部分学生涂卡不规范,或轻或重或点或圆,这需要我们老师的提醒、强调。

2. 改错辨析题
改错题因为“奘、骞、戊戌”等字不好写,学生错误较多,不利于基础不扎实学生的得分;错得最多的是22、23题主要是错别字,再就是“洋务运动期间”,学生对史实不放心,期间不得不作为答案写下去,显得较啰嗦。

当然,这在中考肯定能得分。

“戊戌变法”与“维新变法”、“巴黎公社”与“五月流血周”混为一谈,这些都不给分,也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复习中加以说明。

建议:错误找准确,答案更要精准。

辨析题多数学生基本能够准确找出错误之处,依题意答题。

答题不规范,或是直接改全面的限制部分,即“解放战争时期”“1992年”;或是把题目分为两个错误点全部抄写,没有准确表述;或是错误找对了,理由又是说不清;或不懂得联系前面的情景限制,如“百团大战是由彭德怀指挥的”。

建议:多练、多讲评、教会学生以不变的知识点来作答,重视知识间的区别与联系。

3. 材料解析题
27题主要考查“三农”问题,综合性强,注重史实与现实的结合,关心民生。

大部分学生对历史知识掌握得较好,能够准确规范地作答,得分率较高。

但也存在作答不规范,错别字、不能正确理解题意。

如(1)只答“免除徭役”,没有仔细阅读材料;(2)没有在“新经济政策”前加“实行”;(3)“家庭联产承包制责任制”的责任制丢了;(4)大多只答意义。

28题设计角度独特、新颖,体现城市发展史与中国史和世界史相结合,注重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分析等综合能力。

但答案(1)涉及课本的小字部分,答案“五花八门”,参考答案较简单,教师改题难度较大,同时也影响了学生的得分;(2)学生基本能得满分,但少数答案中出现“启蒙运动”,不懂得把两个问题联系起来;(3)答案中出现了“飞机”,没有注意到时间限定1896年8月;还出现了“内燃机”“电器”“火车、轮船”等,学生把三次工业革命的产品混淆了;(4)主观题,学生基本可以写出一条建议,但有的建议不合理、不充分、不具体。

建议:夯实“双基”,加强理解能力的训练,养成仔细、沉着答题的习惯,仍
是下来我们所要做的教学重点。

4. 综合题
29题注重考查学生双基能力,并注意训练学生的开放性思维。

大部分学生对这部分的基础知识掌握得较好,开放性试题也能言之有理,出现较为严重的问题还是错别字。

本题平均得分在7分左右。

30题设计合理科学,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又能直观体现。

大部分学生能得7分左右,不要放空的同学至少也能得3分,但因时间分配不合理,结果出现没时间答题,实为可惜。

三.努力方向整合历史知识,形成历史专题
最后一轮复习应该回归课本,依据“课标”,抓住每课的主干,突出重点,整合历史知识,建构历史体系,形成历史专题。

如:讲述西方近代社会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可联系近代史上的三次侵华战争(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讲述开辟新航路,可联系中国郑和下西洋(期中目的不同,可作突出比较)等等。

以此加深学生对古今中外的历史知识的了解掌握,教会学生理清历史线索,学会简明表述,从实质上理解世界连成一个整体。

同时,教会学生关注时政热点(海权问题)和乡土特色,学会用历史观点来分析身边的人和事,重视探究活动,加强课内外的知识整合,培养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现实问题,做到学以致用,从而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总之,认真贯彻落实教育局和学校的指导,认真按照复习计划,做好最后复习、练习,
并落实到实处。

在最后的复习中做到:夯实基础、多练、多检查、多讲评,一定要让学生多
动笔。

条件好的学校可以把“提优和扶中、补差”分开来做,总之尽一切所能让我们的学生
学好、考好。

九年级历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