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九年级下册语文精品习题(精讲版)课件(YW版)25. 诗词六首

合集下载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6单元 第25课《诗词六首》课件 (新版)语文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6单元 第25课《诗词六首》课件 (新版)语文版
驾一叶兰舟,行驶于诗歌的河流,静静的世界里, 有天籁传来,我们的眼前浮现出醉红了夕阳的泪眼, 点缀着沧海的云帆,回荡在零丁洋的绝响!是诗歌,
是诗歌赋予了我们柔情、豪情和激情!现在就让我们
溯洄而上,走进诗歌,去感受独特的东方文明!
25 诗词六首
古 典 诗 歌
1. 学习目标
4. 相关资料 8. 整体感知 12. 本课主旨 15. 教材习题讲解
仕途失意、漂泊无依的崔颢登临
此楼,产生了一种吊古伤今、人去楼空的寂寞之感, 加之神话传说的触动,蓄积在胸中的诗情便喷涌而
出,唱出了这首浑然天成的诗歌,这也是黄鹤楼题
诗的绝唱。
来自《点拨》
《钱塘湖春行》是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所作。
此前诗人曾因得罪权贵而被贬为江州司马,精神上
因此受到严重打击,思想上也由“兼济天下”转为 “独善其身”。这时,他为避免在朝为官遭受党争 之祸,主动要求到外任杭州刺史。离开了京师,心 情恬静一些,该诗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
来自《点拨》
李煜( 937 ~ 978 ),五代南唐国主。字重光,初 名从嘉,号钟隐,世称李后主。宋兵破金陵,初降, 后被毒死。精通诗词、音乐、书法,尤以词著名。后 人把他及其父的作品合为《南唐二主词》。 苏轼( 1037 ~ 1101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
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诗清新豪健,词开创
是苏轼与同僚出城打猎时所作。
来自《点拨》
苏轼高风亮节
作为文人,难免喜欢在政治上毫不避讳地抒发己见。 就连苏轼也不例外,作为保守派的苏轼对王安石的变法 维新更是猛烈抨击。北宋神宗元丰二年,变法推行的第 十个年头,面对苏轼犀利的批判,王安石终于坐不住了。 苏轼因此被贬湖州,接着又被捕,送到汴梁受审。史称 “乌台诗案”的文字狱开始,大量跟苏轼有交往的文人

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5课《诗词六首》优秀课件

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5课《诗词六首》优秀课件

预习检测 反复朗读,读准字音。
识字注音
雎鸠 jū jiū 窈窕 yǎo tiǎo 好逑 hǎo qiú
荇菜 xì ng 寤寐 wù mèi 芼
mà o
听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听读正音(结合注释)
补充:好hǎo 辗zhǎn 淑女:温和美好的女子
2、自读试译 提示:可以疏其大意,不必字字落实。 3、学生试读,注意节奏、韵律。 4、全班齐读
大胆说出你的初读感受
作品文字简单,内容单纯,给人的美感
却非常丰富。能否用几个词概括它的美?
1、文字简约:没有直接抒写主人公对心上人的 思念之情,只写他左右求索、寻找恋人的行 动,但那痴心的迷恋、刻骨的相思和失望的 痛苦都含蓄地表现出来。
2、形象可感:虽未刻画双方形象,但主人公的 执着、“伊人”的高洁我们可以清晰感知。 3、余音饶梁:只写追求之难,伊人“宛在”, 结果如何,给读者留下想象余地。
1、烟水迷离的景和主人公如醉如痴的情难解 难分。 2、深秋一派萧瑟的景象和主人公惆怅失意的 心情浑然一体。 3、主人公的执着追求和伊人宛在、觅之无踪 的境界相互映衬。 4、“伊人”高洁而有魅力的气质被蒹葭露白、 秋水澄明的景致烘托出来。
25.《诗词六首》


《诗经》
文题解读
《关雎》是《风》之始也,也是
《诗经》的第一篇。古人把它冠于三
百篇之首,说明对它评价很高。孔子 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
伤。”其声、情、文、义俱佳。
文学常识
《诗经》约成书于春秋中期(公元前6 世纪) ,最初称《诗》,汉代儒者奉为经 典,乃称《诗经》,为五经之一。《诗经》 是中国韵文的源头,是中国诗史的光辉起 点。 《诗经》的作品分为风、雅、颂三类, 表现手法有赋、比、兴三种。(《诗大序》 中称“诗六义”)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5诗词六首习题课件语文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5诗词六首习题课件语文版

2.理解填空。 (1)《黄鹤楼》一诗中描写诗人崔颢在黄鹤楼上所见景象的诗 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以小鸟的活动写出早春特色的 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2)几处早 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解析】首二句以蒹葭起兴,展现一幅河上秋色图:深秋清晨, 秋水森森,芦苇苍苍,露水盈盈,晶莹似霜。这境界,在清虚 寂寥之中略带凄凉哀婉的色彩,因而对诗中所抒写的执著追求、 可望难即的爱情,起到了很好的气氛渲染和心境烘托作用。 答案: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萧瑟、凄清(或:冷寂、萧索、 凄凉)的晚秋画面。
(6)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江城子·密州出猎》塑造了一个雄心勃勃、英武豪迈、 挽弓劲射、保家卫国、征战沙场的英雄形象。
Hale Waihona Puke 二、中考体验 (一)(2012·安顺中考)阅读《蒹葭》,完成1~3题。 1.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 幅怎样的画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2012·襄阳中考)阅读《江城子·密州出猎》,完成 4、5题。 4.古人用语往往一字传神。“千骑卷平冈”句中“______”字 用得妙,妙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卷 “卷”字极言行走之快,可见出猎者情绪高昂,精 神抖擞。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6单元第25课诗词六首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PPT课件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6单元第25课诗词六首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PPT课件

逑:配偶。 处,,写鸠鸟鸣叫给诗
歌染上了一层浓浓欢乐
气氛。
14/101
新课·讲解
这四句:见物起兴,直写自己愿望
这四句以立在河洲上鸣叫关 雎起兴,引出淑女是君子喜 爱配偶情思,奠定全篇基调。
关关雎鸠 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
所听 所见 所思 所愿
极有层次 语约义丰
15/101
新课·讲解
荇菜
16/101
课堂·导入
《诗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
在结构上多采取重章叠句形式加强抒情 效果。每一章只变换几个字,却能收到盘旋 跌宕艺术效果。
在语言上多采取双声叠韵、叠字连绵词 来状物、拟声、穷貌。
另外,《诗经》在押韵上有句句押韵, 有隔句押韵,有一韵到底,有中途转韵,当 代诗歌用韵规律在《诗经》中几乎都已经具 备了。
39/101
课堂·导入
崔 颢
40/101
知识·链接
黄鹤楼,屹立在武汉市长江大桥武昌桥头 黄鹤矶上。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 它背靠蛇山,俯瞰长江,奇姿雕甍,重檐翼舒,气势 轩昂宏伟,耸天峭地。远远望去,峥嵘楼影隐现于缥 缈烟霭之中,壮丽辉煌,宛如仙宫琼殿,自古就有 “天下绝景”之誉,曾与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并 称为我国江南三大名楼。历代文人墨客登楼吟诗作赋, 畅抒情怀,留传至今诗词逾千首,文赋过百篇,且有 多如珠玑神话传说散落民间。现今“黄鹤楼”景区, 时逢盛世,规制超前,是由主楼、白云阁、岳飞广场、 千禧吉祥钟、古乐宫、诗碑廊、南楼等大小50余处景 点组成融人文与自然景观为一体风景名胜区,为“全 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之一。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sè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m芼ào之。

初三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5诗词六首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PPT课件

初三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5诗词六首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PPT课件
《蒹葭》这是一首爱情诗,写在恋爱中一个痴情人心理和感受。 假如把诗中“伊人”认定为情人、恋人,那么,这首诗就是表现了抒情 主人公对美好爱情执着追求和追求不得惆怅心情。
《黄鹤楼》描写了诗人登楼远眺所见,由登楼所见而产生联想: 从昔人仙去,江山胜景依旧而抒发世事茫茫,人事短促之感叹,抒发 了作者登临吊古、怀土思乡心情。
长短不齐的荇菜,姑娘左右去摘采。善良美丽的姑娘,连做梦都想她。
求之不得,寤寐思 服 ⑧。悠 ⑨哉悠哉 ,辗转反侧 ⑩ 。
思念追求不可得,醒来做梦相思。悠悠思念情意切,翻来覆去难入眠。
12/38
参差
荇菜, 左右采之。窈窕
淑女, 琴 瑟友 ⑪之。
长短不齐的荇菜,姑娘左右摘采。善良美丽的姑娘,弹琴鼓瑟亲近她。
仙人 白云 悠悠 晴川 芳草 萋萋 愁而不怨
日暮 烟波 乡愁 境界高远
钱塘湖春行
起点:孤山寺北亭西
云水生春意
春回大地
游踪 莺燕争春光 春迹 (早春图) 赞美喜爱
花草竞春荣
生机勃勃
终点:湖东“白沙堤”
10/38
相见欢

梧桐

寂寞 离愁之苦
别是一般滋味 江城子·密州出猎
上片:出猎盛况 雄姿 左牵黄,右擎苍 (描写) 场面 千骑卷平冈
别 是 一番 ④滋味在 心头。
那悠悠愁思缠绕在心头,却又是另一种无可名状的痛苦。
字词快解 ①相见欢:词牌名。 ②锁清秋:深深被秋色所笼罩。 ③离愁:指去国之愁。 ④别是一番:另有一个。
30/38
怎样了解“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中“寂寞”? 第三句以寂寞描述所处情境,用寂寞统领整个情绪,梧桐也寂寞、 深院也寂寞,是寂寞锁住了秋,抑或是清秋锁住了寂寞,只因作者情 绪眼中所见皆是寂寞。而在句法上简单地利用了梧桐孤立深院景 象,将寂寞与清秋紧密扣在一起,更增添了秋萧瑟与作者孤独无言。 思绪点拨李煜为亡国之君,从奢华到囚居。囚居中俯视楼下,但 见深院为萧飒秋色所笼罩,梧桐树孤独而立。“寂寞梧桐深院锁清 秋”,这里,“寂寞”者终究是梧桐还是作者,已无法、也无须分辨,因为 情与景已妙合无垠。梧桐之寂寞锁住不是清秋,锁住是李煜七尺之 躯,和那一颗惆怅心。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5诗词六首教材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PPT课件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5诗词六首教材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PPT课件
31/103
写景:
蒹 葭 苍 苍 ,蒹 葭 萋 萋 ,蒹 葭 采 采 , 白 露 为 霜 。白 露 未 晞 。 白 露 未 已 。
给人萧瑟冷落之感,现有衬托环境 气氛作用,又有主人公凄婉感情流露。
32/103
每章三四句,写心上人可望 而不可即,表现主人公惆
写人 怅之情。
每章五到八句,写道路险 阻,表现主人公对爱情执 着追求和怅惘情怀。
•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 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 之,宛在水中沚。
23/103
翻译
芦花一片白苍苍, 清早露珠变成霜。 心上人儿她在哪, 人儿正在水那方。 逆着曲水去找她, 绕来绕去道儿长。 逆着直水去找她, 像在四面不着水中央。 芦花一片白翻翻, 露珠珠儿不曾干。 心上人儿她在哪,
40/103
《黄鹤楼》图片观赏
上倚河汉 下临江流
41/103
《黄鹤楼》图片观赏
42/103
黄鹤楼
位于湖北武汉,历代名士崔颢、李白、白 居易、孟浩然、王维、杜牧、贾岛、陆游、杨 慎、张居正等都先后到这里游乐,吟诗作赋。
43/103
知识链接
据《报恩录》记载,黄鹤楼 原为辛氏开设酒店,一道士为了 感激她千杯之恩,临行前在壁上 画了一只鹤,告之它能下来起舞 助兴。从此宾客盈门,生意兴隆。 过了10年,道士复来,取笛吹奏, 并跨上黄鹤直上云天。辛氏为了 纪念这位帮她致富仙翁,便在其 地起楼,取名“黄鹤楼”。
另一说是有一位名叫费祎人,在黄鹤山中修炼成仙, 然后乘黄鹤升天。以后人们为思念费祎,便在这黄鹤山 上建造了一座黄鹤楼。
44/103
作者介绍
崔颢(704---754),汴州(开 封)人。开元十一年进士。天宝中为 尚书司勋员外郎。少年为诗,意浮艳, 多陷轻薄;以后边塞生活使他诗风大 变,风骨凛然,雄浑奔放。有《崔颢 集》。

【精品】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5课+诗词六首同步练习+语文版含解析word版

【精品】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5课+诗词六首同步练习+语文版含解析word版

诗词六首一、字音字形1.识记生难字雎.(jū)窈窕..(yǎo tiǎo)寤寐..(wù mèi)芼.(mào)蒹葭..(jiān jiā)溯.(sù)晞.(xī)湄.(méi)跻.(jī)涘.(sì)沚.(zhǐ)颢.(hào)貂.(diāo)2.读准多音字(1)好.逑:hǎo 其他读音:hào组词:爱好(2)参.差:cēn 其他读音:cān 组词:参加其他读音:shēn 组词:人参(3)参差.:cī其他读音:chā组词:偏差其他读音:chà组词:差劲其他读音:chāi 组词:差事二、重要词语1.窈窕淑女:美丽善良的姑娘。

2.君子好逑:君子的好配偶。

3.苍苍:茂盛的样子。

4.溯洄从之:沿着河道走向上游去寻找她。

5.凄凄:茂盛的样子。

6.采采:茂盛鲜明的样子。

7.胸胆尚开张:胸襟还放得开。

1.“悠哉悠哉,辗转反侧”有什么表达效果?点拨:非常生动形象地表现出男子对心中姑娘思念之深,追求不到而痛苦难眠的样子。

2.“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蕴涵了哪些内容?点拨:这两句诗表现了主人公追求心目中的美好姑娘要历尽艰险,同时也表现了求而不得的苦闷之情。

3.“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描绘了怎样的景象?点拨:描绘了站在黄鹤楼上极目远眺看到的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4.分析“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的表达效果。

点拨:表现了诗人对西湖景色的喜爱之情,同时也点明了诗人的最爱之处是绿杨深处的白沙堤,留给读者以丰富的想象空间,让读者去想象风景之美。

5.“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一句中的加点词有什么表达作用?点拨:这一句用“寂寞”“深”“锁”呼应上句的“独”字。

作为被囚之人,词人表达了亡家失国的孤独寂寞之情。

6.“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这一句写了什么内容?点拨:这一句用高度凝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的报国志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