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苏教版2018-2019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加减混合教学设计-评奖教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加减混合苏教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加减混合(苏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并能正确运用。
2. 培养学生运用加减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
教学内容1. 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
2. 加减法的运算规则。
3. 加减混合运算。
4. 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加减混合运算。
2. 教学难点: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加减法教学卡片,PPT课件。
2. 学具:练习本,铅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些简单的加减法问题,引导学生回顾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
2. 新课导入:讲解加减混合运算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3. 例题讲解:通过PPT展示一些加减混合运算的例题,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运算规则。
4. 练习:让学生做一些加减混合运算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应用:通过PPT展示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加减混合运算解决问题。
6. 总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板书设计1. 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
2. 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规则。
3. 加减混合运算的练习题。
4. 解决实际问题的例题。
作业设计1. 做一些加减混合运算的练习题。
2. 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练习和应用,让学生掌握了加减混合运算的知识,达到了教学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运算规则,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
同时,也要注意培养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因为这个部分涵盖了整个课堂的教学步骤和活动,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有效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
以下是对“教学过程”的详细补充和说明:教学过程1. 导入- 情境创设: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如分糖果、摆放玩具等,通过PPT展示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加法和减法的含义。
- 问题引导:提出简单的问题,如“小明有3个苹果,他吃掉1个,还剩几个?”让学生口头回答,激活已有知识。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加减混合》教学设计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加减混合》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加减混合》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知和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概念和意义,学会1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材通过丰富的情境图和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10以内的加减法,对数学有了一定的认识和兴趣。
但部分学生在进行加减混合运算时,可能会出现混淆和错误。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概念和意义,掌握1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1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方法。
2.难点:让学生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概念和意义,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分组合作法。
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和理解加减混合运算;通过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知识;通过分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教材、PPT、黑板等教学资源。
2.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物模型、图片等教具。
3.准备游戏道具和分组活动的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中的数学信息。
例如,展示一幅图,图中有3只小鸟和2只小鸟,问:“一共有几只小鸟?”让学生回答,并板书答案:3+2=5。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例题,让学生观察和思考。
例如,展示一道加减混合的题目:2+3-1=?让学生尝试解答,并板书答案:2+3-1=4。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一些加减混合的题目。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
例如,给出一些卡片,每张卡片上有一个加减混合的算式,让学生分组进行计算。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加减混合》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加减混合》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加减混合》主要让学生通过生活情境,感受和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掌握10以内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能够正确进行计算,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对加减运算有一定的理解,但加减混合运算还是一个新的概念,需要通过具体的情境和操作活动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学生对于生活中的加减混合问题有一定的认识,但还不能完全独立解决。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生活情境,感受和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
2.使学生掌握10以内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10以内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
2.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加减混合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操作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和游戏中感受和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PPT和教学素材。
2.准备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如购物、做饭等。
3.准备一些游戏道具,如小卡片、小动物图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如“妈妈买了3个苹果,爸爸又买了2个苹果,一共有几个苹果?”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引出加减混合运算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展示一些实际的加减混合问题,如购物、做饭等场景,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一些实际的加减混合运算,如购物模拟游戏,每组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购物计算,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小游戏和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的加减混合运算方法,如“动物运动会”游戏,学生通过计算不同动物的速度,找出最快的动物。
加减混合(教学设计)-一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加减混合(教学设计)-一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一、设计背景在一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中,加减法是非常重要的内容,本次教学设计主要是针对一年级学生加减混合的知识点进行教学。
二、设计目标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应该能够:1.掌握加减混合口算的方法;2.能够应用加减混合口算解决实际问题;3.通过加减混合口算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1. 教学内容教师首先应该对加减混合的概念进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加减混合的含义。
随后进行口算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加减混合口算的方法。
2. 教学要求1.学生需要熟练掌握加减法的基本算法;2.能够理解和应用加减混合口算;3.在计算过程中要注意细节,防止出现错误;4.学生需要能够将口算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四、教学步骤安排1. 系统讲解加减混合的概念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或者书本上的图片让学生理解加减混合的含义,并且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口算方法。
2. 启发性问题探究通过启发式问题的引入,让学生对加减混合有更深入的理解,并利用启发式问题帮助学生掌握口算方法。
3. 练习与巩固布置加减混合口算题,让学生练习口算方法,并在练习过程中加以巩固。
4. 应用拓展通过真实的小问题让学生应用口算方法进行求解,来将口算方法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并巩固知识点。
五、教学方法1. 课堂讲解法通过讲解的方式让学生理解加减混合的概念和口算方法。
2.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启发式问题的引导来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口算方法,并深入理解加减混合的概念。
3. 组织练习法通过提供大量的练习题、口算题等来帮助学生熟练掌握口算方法。
4. 基于真实问题的教学通过以真实问题为例,在实际中应用口算方法,巩固知识点。
六、教学时长将课程安排为2-3节课,每节课时长为40分钟。
七、学习反馈与评价通过错题本、口算练习等方式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并收集反馈,并以此作为教学改进的依据。
八、结语通过这次教学设计,我们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加减混合口算的方法,让学生运用口算来解决实际问题,并在实践中得到巩固。
加减混合(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加减混合(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概念,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加减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内容1. 加减混合运算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 加减混合运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加减混合运算的练习与巩固。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加减混合运算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运用加减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加减混合运算卡片、计算器。
2. 学具: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生活中的加减混合运算实例,引导学生发现加减混合运算的存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加减混合运算的概念,并通过实例演示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3. 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加减混合运算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应用:通过PPT展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加减混合运算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5.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加减混合运算的重要性。
6. 作业布置:布置加减混合运算的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课后独立完成。
六、板书设计1. 加减混合运算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 加减混合运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加减混合运算的练习与巩固。
七、作业设计1. 基础练习:完成练习本上的加减混合运算题目。
2. 提高练习:通过PPT提供的实际问题,运用加减混合运算解决问题。
3. 拓展练习:探索加减混合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其他应用。
八、课后反思1. 学生对加减混合运算的概念及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
2. 学生运用加减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总结:本节课通过讲解、练习、应用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了加减混合运算的概念及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加减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加减混合【教学设计】-一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加减混合(教学设计)-一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一、教学目标
•了解加减数的关系;
•能够识别加减混合的题型;
•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简单的计算问题;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运算能力。
二、教学准备
教具:数字卡片、计算器、白板和白板笔。
素材:加减混合的练习题。
三、教学内容
1.引入
老师出示数字卡片,让学生们自由组合出数,并介绍数的加减性质。
引出今天的主题:加减混合。
2.探究
让学生们通过练习题的形式把加减混合的题型进行分类,明确加、减的关系。
3.讲解
学生归纳总结加减混合的规律,引导其总结归纳类似题型。
在此基础上,讲解相应的解题方法。
4.练习
请学生们相互交换错解的练习题并一起破解更好的方法。
让学生自主进行实际运算,在老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课后练习。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规律讲解、错题破解和课后练习等方式,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加减混合的运算规律,提高其观察、思考和运算能力。
在教学激励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采用小组竞赛和个性化评价等多种形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
同时,教师应该注意不断调整和优化教学方式,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年级上数学教学设计-加减混合-苏教版
一年级上数学教学设计-加减混合-苏教版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材选自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四章《加减混合》。
本章主要介绍了加减混合的求解方法,包括拆解、补数和转化为相反数等。
本节课将主要涉及以下知识点:
1.两位以内的加减法
2.加减混合的解法
教学目标
1.了解加减混合的解法
2.能够运用所学的方法解决加减混合问题
教学过程
导入(5分钟)
教师可以通过数学游戏等形式进行导入,例如出示一些图形,让学生猜测有多少个图形,然后引出本节课的知识点。
新课讲授(25分钟)
1.讲解拆数法和补数法的概念
–拆数法:把一个数拆成几个部分,使得运算变得简单
–补数法:用另一个数去凑成10或100,使得运算变得简单
2.通过示例演示拆数法和补数法的应用
3.讲解相反数的概念及其在加减混合问题中的应用
4.通过示例演示相反数的应用
练习(15分钟)
1.出示一些加减混合的问题,要求学生用所学的方法进行求解
2.在掌握基本方法的基础上,设计一些拓展性的问题,激发学生思维
总结复习(5分钟)
教师可以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并设计相应的小测试,巩固学生所学内容。
教学反思
1.本节课的时长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但要保证讲解、练习和总结的比例适当。
2.在设计练习题时,要注意分层次、分难度,不同层次的问题要求不同的思维能力。
3.教师在讲解时,可以通过举例的方式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便于学生的理解。
4.在总结复习时,教师可以采用互动形式,让学生参与其中,提高课堂效果。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加减混合》说课稿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加减混合》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加减混合》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通过这一章节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加减混合的意义,熟练地进行加减混合运算,并为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在教材中,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加减混合的概念,并通过算式练习,让学生掌握加减混合的方法。
此外,教材还通过实际操作和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接触数学,对数学的概念和运算规则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加减混合》这一章节时,需要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解和巩固,同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加减混合运算方面,学生可能对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有所了解,但是对加减混合的运算规则还不够熟悉,需要通过实际的运算练习,来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加减混合的意义,掌握加减混合的运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加减混合运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际操作和游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加减混合的意义,掌握加减混合的运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加减混合运算。
2.教学难点:学生对加减混合的运算规则的理解和应用,以及学生的运算能力的提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讲授法、示范法、练习法、游戏法等多种教学方法,通过生动有趣的讲解和实际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同时,我还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PPT、教学软件等,通过图片、动画等形式,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加减混合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加减混合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加减混合》数学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加减混合》数学教案知识点概述本节课主要涉及加减混合的题目,需要学生掌握以下内容:•理解加减混合的题目,能够正确地读懂题目。
•掌握加减混合的运算方法,灵活运用运算法则。
•发现和解决加减混合问题中的常见错误。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理解加减混合的题目,能够正确地读懂题目。
•掌握加减混合的运算方法,灵活运用运算法则。
•发现和解决加减混合问题中的常见错误。
教学内容1. 加减混合的题目•三个小鸟在一棵树上唱歌,其中两只小鸟飞走了,现在树上还有一只小鸟在唱歌,请问还剩下几只小鸟?•铅笔盒里有7支铅笔,小明拿了3支铅笔,小红又给他2支铅笔,现在铅笔盒里还剩下几支铅笔?2. 加减混合的运算方法•对于第一个题目,可以先减掉各飞走的小鸟的数量,再加上现在树上的小鸟的数量。
即:3−2+1=2•对于第二个题目,可以先减掉小明拿的铅笔的数量,再加上小红送的铅笔的数量,即:7−3+2=63. 发现和解决常见错误•在进行加减混合运算时,可能会出现先加后减或先减后加的错误,需要注意先后顺序。
•在读题时如果不仔细,也可能会出现错误,需要多看几遍题目。
教学步骤1. 理解加减混合的题目教师出示题目图示,让学生听题目,理解题目意思并回答。
2. 学习运算方法教师以第一个题目为例,讲解运算方法。
学生跟随教师思路,学习运算法则。
3. 练习加减混合的运算方法教师出示多组加减混合的题目,让学生自行计算并核对答案。
4. 发现和解决常见错误教师与学生共同分析本节课出现的常见错误,并总结解决方法。
5. 教师总结教师再次强调本节课的知识点,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方法进行评估,并预告下节课的学习内容。
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相关练习题目。
•思考和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点。
总结本节课主要涉及加减混合的题目与运算方法,通过教师讲解及学生练习,学生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
同时,本节课还强调了应对常见错误的方法及重视题目的细节和认真阅读,为学生数学课的学习打好基础。
加减混合(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加减混合(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加减混合的概念,掌握加减的运算方法;2.学生能够应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3.学生能够通过游戏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内容1. 加减混合的概念•理解加减混合的概念;•区分加减符号的含义。
2. 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四种数字的加减法运算;•进位、借位的概念和操作方法;•几何图形上的加减法运算。
3. 实际问题的应用•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加减法应用;•问题的转化和解决方法;•列方程求解问题。
4. 游戏和练习•数学游戏,如数学谜题、算数接龙等;•加减法书写练习;•听力理解和口算练习。
教学步骤1. 导入新知识•学生观察一个数字,然后另外加上或减去一个数字,再问学生现在的数字是多少,引导学生发现加减的运算方法;•展示一个数字,再输入一对加减符号,让学生判断该如何运算。
2. 观察实物,加减运算•让学生看到两个拼图,加上另一个拼图,让学生算出来合共有几个拼图;•提醒学生拥有的拼图数量不能少于减数,让学生算出来拥有了多少个拼图。
3. 加减混合问题•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理解加减混合的概念和运算方法;•文化课中的加减混合问题,如语文课文中的例子。
4. 课堂练习和游戏•带领学生完成加减法的书写练习,提高其书写能力;•定期组织数学游戏,如数学谜题、算数接龙等;•听力理解和口算练习,让学生在玩耍中体会到计算的快感。
教学评价•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加减混合的概念;•学生是否能够掌握加减的运算方法;•学生是否能够应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学生是否能够通过游戏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总结•加减混合是数学中的重要概念,学生需要掌握加减的基本运算方法;•实际问题的应用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有很大的帮助;•游戏和练习的方式能够激发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兴趣。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加减混合苏教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加减混合苏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教授加减混合的运算方法。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加减混合的意义,掌握10以内加减混合的运算方法,并能熟练运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10以内加减混合的运算方法,能够独立完成相关题目。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10以内加减混合的运算方法。
难点:理解加减混合的意义,能够灵活运用加减混合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PPT。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创设一个生活情境,如购物场景,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小明买了2个苹果,又买了3个苹果,一共买了几个苹果?2. 例题讲解:通过PPT展示例题,如3+41,引导学生理解加减混合的意义,并讲解运算顺序。
3.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PPT上的练习题目,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4. 小组合作:让学生分成小组,互相讨论交流,分享各自的解题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黑板上书写加减混合的运算方法,包括运算顺序和示例题目。
七、作业设计1. 请完成PPT上的练习题目。
2. 请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写下解题过程和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加减混合的运算方法,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部分学生仍存在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加减混合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购物、计算长度等,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践情景引入的环节设计1. 情境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生活,使他们能够轻松理解和接受。
2. 问题的提出要自然,能够引导学生自然而然地思考问题的答案。
3. 在引入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加减混合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加减混合一、教学目标1. 能够进行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并通过口算的方式回答相关问题。
2. 能够理解算式的加减法含义及其运算顺序,进行顺序运算。
3. 能够灵活运用数字和符号,完成简单的数学运算和综合问题。
二、教学内容与安排1. 教学内容(1)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2)算式:10以内的加减法算式。
(3)综合问题:通过应用加减法运算解决数学问题。
2. 教学安排(1)口算的训练,包括同步实际生活中加减法的使用。
(2)课堂练习,协助学生掌握相关算式的应用及书写方法。
(3)基于实际生活的综合问题设计,帮助学生综合应用加减法运算解决问题。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给学生创造情境,帮助学生接触到实际生活,更好地掌握加减法的应用。
2. 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小组合作,通过互相交流和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演绎法:通过例子演绎,让学生感知运算的规律及其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以口算的方式,让学生熟练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2)让学生谈论他们常常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加减法的情况,并解释它们的意义。
(3)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使用加减法解决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2. 学习目标的介绍(1)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以让学生了解课程中要解决的问题和寻求答案的目标。
(2)介绍课程中的知识和技巧,包括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理解算式的含义和运算顺序,应用加减法解决问题。
3. 学习活动(1)介绍加减法算式:让学生在用图形或采用对象数量进行表示的基础上,了解加减法算式的写法及其含义。
(2)加减法算式的实际应用:让学生进行一些有趣或常见的实际应用加减法的例子,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的应用。
(3)课堂练习:教师设计相关练习题,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算式的应用及书写方法。
(4)小组合作练习:让学生小组合作解决一些综合问题,提高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
4. 总结(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活动和知识点,并总结学习中的注意事项。
最新苏教版2018-2019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加和减(一)教学设计-评奖教案
八-加和减(一)5以内的加法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8页的例题,第39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2、发展初步的观察,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3、初步学习用加法计算解决问题,树立数学意识,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和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教学难点:发展初步的观察,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一、复习游戏:快速抢答;5可以分成2和()1和3合成()()可以分成2和21和()合成23可以分成()和24和1合成()二、认识加法,理解含义。
1、谈话:我们在学校里上学,不仅要学习,而且要劳动。
看,一些小同学正在校园里干什么?出示例1图。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图意,提出问题。
2、提问:怎样表示把3个人和2个人合起来是5个人呢?(板书:3+2=5)让学生猜一猜,“+”表示什么意思?通过交流,明确是“合起来”的意思。
读算式:3加2等于5。
小结:“+”的名字叫“加号”,它代表了一种计算方法——加法,把两部分合起来,求一共是多少,就要用加法算。
三、学会计算,掌握方法。
1、连续出示例2的两幅图,让学生说出图意。
2、引导学生根据图意列出加法算式。
提问:算式中的每个数代表什么意思?在小组中互相交流。
3、谁知道得数多少?是怎样想的?教师对学生合理的方法都加以肯定。
四、实际应用,深化新知。
1、“想想做做”第1题。
谈话:小动物们看到同学们学得这么好,纷纷把自己的宝宝带来向大家学习。
你们看,谁来了?(1)出示图1,学生说图意,提问题,列算式计算。
说说怎样算出来的?(2)出示图2,图3,按图1的要求完成。
对算式的含义在小组中交流。
2、“想想做做”第2题。
谈话:聪明的小青蛙,看到大家在学习,自己也想学加法。
回家后,列了许多加法算式,得多少呢?它正在用摆小棒的方法计算呢!3、“想想做做”第3题。
(1)出示加法算式:1+1=(),你能说出结果吗?把得数填在书上。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加减混合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加减混合教学目标1.了解加减混合的概念与基本性质。
2.掌握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和技巧。
3.能够解决简单的加减法组合题目。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加减混合的运算方法及组合。
2.教学难点:解决加减混合运算方法组合的问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引入:今天我们将学习新的数学知识——加减混合。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可以了解加减混合的概念、性质,掌握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和技巧,更好地解决加减混合的组合题目。
2.提问:同学们都学过哪些加减法呢?举一些例子。
二、讲解新课1.第一部分:加减混合的概念和性质解释加减混合的概念:加减混合就是在同一道题目中既有加法也有减法。
性质: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即按照计算次序运算,然后得出答案。
2.第二部分: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及技巧(1)加法的运算方法:对齐个位、十位等位数,从右向左逐位相加。
若相加结果大于或等于10,则向高一位进位。
(2)减法的运算方法:•整数的减法:从被减数中减去减数,剩下的数即为差。
例如:14-7=7。
•借位减法:当被减数的某一位小于减数的相应位时,需要借位,从更高位的数中借1,将借的1加到该位上,继续进行计算。
例如:42-26=16,42的十位减去26的十位,不够减,需从4的百位借1,变成3,42减去26就变成了32,32的个位减去6的个位,等于2,32的十位减去6的十位,等于2。
(3)加减混合的组合:可以先将加法和减法分别做出来,再把它们加起来。
例如:7+5-3=9。
三、课堂综合练习现在请同学们拿出数学书,翻到第XX页,让我们来完成一些加减混合的组合题目。
练习题:1.8-3+5=?2.4+5+2-7=?3.6-1+2+3-4=?4.3+8-2-5+7=?四、课堂小结1.回顾今天所学的知识。
2.详细解析讲解今天练习的题目。
3.强调加减混合的相关知识。
4.鼓励同学们多多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课后作业1.预习下一讲“三位数的加减法”。
2.完成数学书第XX页的练习题。
加减混合(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 苏教版
加减混合(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2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并能熟练运用。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分享的学习习惯。
4. 培养学生数感,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2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2. 加减混合运算的应用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2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难点:加减混合运算的应用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加减法运算卡片、黑板、粉笔。
2. 学具: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加减法实例,引导学生发现加减法运算的规律。
2. 新课:讲解2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并通过实例进行演示。
引导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及时纠正错误。
3. 应用:讲解加减混合运算的应用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解题方法。
4. 巩固:布置课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难点。
6. 作业布置:布置适量的加减法运算和应用题作业,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7. 课后反思: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反思教学效果,调整教学方法。
六、板书设计1. 加减混合2. 重点内容:2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3. 难点内容:加减混合运算的应用题4. 示例:通过PPT展示实例,引导学生发现规律5. 练习:布置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七、作业设计1. 加减法运算题:20题2. 加减混合运算应用题:5题3. 作业要求:独立完成,按时提交八、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学生对2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掌握较好,但部分学生对加减混合运算的应用题仍有一定困难。
2. 教学方法:通过实例导入、课堂讲解、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 教学调整: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适当增加加减混合运算的应用题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学生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分享能力。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加减混合》数学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加减混合》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加减混合的概念;2.能够灵活运用加法减法结合的方法计算数学问题;3.能够合理安排时间,按照要求完成课堂任务。
二、教学重点1.理解和运用加减混合的概念;2.灵活运用加法和减法计算数学问题。
三、教学难点能够正确处理加减混合的运算问题。
四、教学方法1.观察-操作法:引导学生观察问题,通过操作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2.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实现知识的互补、交流和共享。
五、教学过程1.引入1.教师出示两个带有图案的卡片,其中一个有5个蓝色方块和3个红色方块,另一个有7个黄色方块和2个绿色方块,询问学生如何比较这两个卡片的方块数。
2.学生思考后回答之后,教师介绍加减混合,并将第二个卡片上的绿色方块看做是负数,即表示减去2个方块。
再问学生两个卡片的方块数,并引出混合运算的概念。
2.讲解1.教师通过样例,对加减混合的概念进行详细的讲解,并重点讲解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和规律。
2.教师指导学生运用数学童谣和身体语言,深化学生对该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3.练习1.教师准备加减混合计算题,通过学生回答问题的方式互动教学,营造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
2.教师组织学生小组合作进行练习和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
4.总结1.教师对该知识点进行总结,并对学生提出各种问题,吸引学生发表观点和思考方法。
2.设立小测验,检验学生对该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环节设计环节课堂内容学生活动引入通过展示卡片,讨论加减混合的概念认真思考并回答问题讲解针对样例对概念进行详细讲授,指导学生运用数学童谣和身体语言深化对知识的理解认真聆听讲解并跟随教师进行动作练习通过回答问题的方式进行互动教学,组织学生小组合作进行讨论与练习踊跃抢答,小组讨论练习总结对该知识点进行总结,并设立小测验检验学生的掌握状况,提出一些可能遗漏的问题,吸引学生发表观点和思考方法回答问题,思考并发表个人观点七、教学反思通过该节课的教学,我认为我很好地体现了“循序渐进、由表入里、由易到难”的教学方法,并充分发挥了小组合作、互动式和整体性教学的优势,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加减混合(教学设计)——一年级上册数学 苏教版
加减混合(教学设计)——一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能够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概念,学会进行加减混合运算。
2.能够掌握加减法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3.能够对小学数学加减法问题进行适当探究,培养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
4.能够独立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加减法题目。
二、教学重点1.混合运算的概念及运算方法。
2.加减法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3.能够独立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加减法题目。
三、教学难点1.将数学概念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获得基本的解决加减法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学数学加减法问题综合训练,提高小学数学中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信心。
四、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实际生活中的案例,如购买水果、补充营养餐、投掷骰子等引入加减混合运算的概念,并希望学生思考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
2.整体探究1.教师通过课件短视频演示加减混合运算的基本方法,让学生初步掌握相关的知识。
2.教师以练习题为主线,对学生进行讲解解决方法,并带领学生一同讨论解决方法。
3.教师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测试,以便及时调整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方向。
3.拓展练习1.教师通过练习题或者游戏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加减法拓展练习,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方法。
2.学生围绕实际生活中的加减法问题进行讨论,尝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4.探究总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所学习的知识点,总结并复习知识点,让学生全面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五、教学要点1.教师应该在讲解过程中引导学生逐步理解该知识点,并从个体经验出发,做到贴近生活。
2.在教学细节上要注意时间、方法以及具体的解决问题的方式、应用。
3.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究数学问题,发散思维,拓展应用领域。
六、教学后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了让学生理解概念、灵活应用知识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能够达到教学目标。
通过小学数学加减法综合训练,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信心也得到了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减混合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0页的例题,第60~61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学目标:
1、观察、联系生活情景,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含义和运算顺序。
2、发展初步的计算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在教师知道下能提出并解决问题,体会生活里数学问题的多样性和问题的不确定性。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多媒体演示两个情景。
(1)乘客上车、下车无序拥挤。
让学生评一评这种行为,并猜一猜车上人数增减情况。
(不能确定)
(2)乘客上车、下车竟然有序(2人下车,3人上车),让学生说一说,并想一想车上人数增减多少?猜一猜车上人数大约有多少?
2、讲述:同学们,要弄清每一次上、下车人数和车上人数还有多少,我们不但要细心观察每次上、下车人数,还要根据车上原有的人数进行加减计算。
二、主动探索,体会领悟
1、提出问题。
多媒体演示动画片:车上有7人,先下车2人,接着3人上车。
提问:(1)从刚才的动画片中,你看到了什么?在小组里说一说。
(2)你能用学具来摆一摆刚才乘车的情况吗?(3)你能用一个算式来表示动画片的意思吗?(7-2+3=□)
2、揭示课题。
质疑:这一题和我们学的连加、连减有什么不一样?
3、探究算法。
提问:加减混合的算式怎样计算呢?学生独立思考。
板书:7-2+3=8
让学生一起说一说计算过程:先算7-2=5,再算5+3=8,所以7-2+3=8。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1、多媒体出示一幅美丽的森林动画。
引导学生看图说图意。
学生在小组内描述,然后完成书上填空。
请几名学生说计算过程,然后同桌互说,再全班一起说。
2、多媒体继续演示:大熊猫高兴地带领大家往前走,穿过田野,前面是一片草地,草地上有假山、亭子,引出“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在小组里交流图意,填空。
做完后,小组内互相检查,统计做对的人数,做错的改正。
3、多媒体继续演示:穿过草地,绕过池塘,大家来到了森林,出现“想想做做”第5题。
谈话:大森林里有猴子、熊猫,还有兔子。
你准备列一个怎样的算式?请在小组里填空。
填好后,在销赃里先说一说每一个算式表示
的意思,然后全班交流。
4、提问:白兔跳篱笆跳累了,我们帮它摘丝瓜好不好?
多媒体出示“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连线、交流。
四、课堂总结
多媒体继续演示:大熊猫说:“小朋友今天的表现不错,其实,不只是大森林里有数学知识,只要小朋友留心观察,你的周围处处都有数学知识。
希望大家好好学习,到时候欢迎大家再来大森林里做客。
小朋友,再见!”
提问: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本领?你学得开心吗?
五、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