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的结构

合集下载

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组成成分

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组成成分

群 量 化A
65.5 3.0
15.0
41.5
B 14.0 5
0.5
2
2.5
微量 C 2 0.6 1.4 (不计)

A.种群A、B、C构成了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 B.种群B个体数量的变化是种群C对其有选择捕食的结果 C.能量从B到C的传递效率为12% D.种群A的净同化量为59.5百万千焦 【解析】 种群A、B、C是群落中的一部分,不能构成群落。种 群B个体数量的变化是由于种群C对其捕食、营养、气候等条件的影响。 能量从B到C的传递效率为2/14.0=14.3%。种群A的净同化量为3.0+15. 0+41.5=59.5百万千焦。 【答案】 D
6.(2011·徐州模拟)动物为保证食物等生存资源而占据的空间叫 领域。如图表示各种鸟类的领域面积与体重、食性的关系,据图分析正 确的是( )
A.图示中三种鸟类组成一条食物链 B.体重决定领域的大小 C.植食性鸟类能量同化效率高于主要食虫的鸟类 D.体重相等的鸟类领域面积越大,其营养级可能越高
【解析】 从图示信息可知,动物的领域大小与动物的体重和食 性密切相关;图示中的三种鸟类不能组成一条食物链;从图示信息不能 获得三种鸟类能量同化效率的高低。
5.(2011·盐城二模)如图是某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其中D为大 气,a~d代表发生在生物体内的生理作用,A、B、C代表生态系统的不 同生物。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通过a过程太阳能便进入了生物群落 B.在这个生态系统的不同生物中,C所含的能量最多 C.b、c、d过程将CO2释放到大气中 D.此图中包含了该生态系统的全部成分 【解析】 此图中缺少太阳能、水分、无机盐等非生物的物质和 能量。 【答案】 D
(4)该养殖系统中串联的池塘不宜过多,因为______________。 (5)保持池塘水体中适当的N、P含量是必要的,该养殖系统可以通 过________、________进行调控。

生态系统的结构 (共20张PPT)

生态系统的结构 (共20张PPT)
硝化细菌)。 地位: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生产者:自养生物,主要是绿色植物(还有光合细菌、蓝藻、
消费者:异养生物,包括大多数动物。(还有猪笼草、菟
丝子,和寄生型细菌)
地位:生态系统最活跃的成分。
分解者: 异养生物,主要是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为主,
(还有蜣螂、蚯蚓、秃鹫、蘑菇、木耳等)
地位:生态系统必需的关键成分
判断并说明理由:
1、生产者就是指绿色植物。
2、所有的植物都是生产者。 3、所有动物都是消费者。 4、消费者都是动物。 5、分解者都是细菌和真菌。
6、所有细菌都是分解者。
食物 栖所
生产者
无机环境
遗体
消费者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遗体
传粉 播种
分解者
无机物
有机生命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分解者是一个 生态系统必不可少的成分。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举例 草 虫 蛙 蛇 鹰
初级 次级 三级 四级 成分 生产者 消费者 消费者 消费者 消费者 第一 第二 第三 第四 第五 营养级 营养级 营养级 营养级 营养级 营养级
营养级:是指处于食物链同一环节上所有生物的总和
1. 一般为捕食链。 2. 链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起点是生产者 3. 营养级数一般不大于5
果园杀虫
麦地除草 延长食物链 获得多种产品
焚烧稻草 浪费能量 塘泥肥桑 物质循环
生态农业
减少化肥和农药 的使用
太阳能
能量流动复习
呼吸作用
绿色植物
植食性动物
肉食性动物
分解者 流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生产者固定太阳能总量 能量流动主渠道: 食物链(网) 能量散失形式: 热能 能量传递效率: 10%~20% 能量流动的特点: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无 分解者能给绿色植物提供_ _机物 , 但不提供能量

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结构1、生物与环境构成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指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生态因子: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等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因子。

(海拔高度、水深不是生态因子)光强对植物的生理和分布起决定作用。

(阳生、阴生);藻类的垂直分布 绿 褐 红(200m ) 光 影响植物的繁殖:春兰秋菊(光周期或日照长短) 影响动物的繁殖和活动时间:日照延长,鸟类繁殖产卵。

南橘北梨(北半球从南往北植物分布不同);高山植物垂直分布(从山脚到山顶植物分布不同)温度 影响动物的形态:动物低温下体积大(利于产热),尾、耳小(散热少)非生物因素 影响动物的生活习性、生长和发育生 水:决定陆生生物分布(干旱荒漠与热带雨林不同) 态 种内斗争:种内残食、蝌蚪自毒、争夺配偶 因 种内关系 种内互助:蚂蚁、蜜蜂素 互利共生:根瘤菌,地衣,大肠杆菌 生物因素 竞 争:小麦和杂草 大小两种草履虫种间关系 寄 生:体内:蛔虫、绦虫;体表:血吸虫、虱子、跳蚤 捕 食:先增加者先减少(被捕食者)后增加者后减少(捕食者)生态系统:指在一定的空间内,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彼此相互作用、相互依存而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

生态系统的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的成分: 非生物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阳光、水分、 注意:三个错误可逆命题生产者都是绿色植物;绿色植物都是生产者。

×……硝化细菌、光合细菌也属于生产者;菟丝子是绿色植物,但属于消费者 消费者都是动物;动物都是消费者。

×……菟丝子是绿色植物,但属于消费者;蚯蚓等腐生生活的动物属于分解者 分解者都是微生物;微生物都是分解者。

×……蚯蚓等腐生生活的动物属于分解者;硝化细菌、光合细菌属于生产者 生态系统的成分与生物类群的关系:植物——生产者、消费者;动物——消费者、分解者;细菌——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生态系统的结构

生态系统的结构
苍蝇等
食物链 :吃与被吃关系 营养结构
食物网 :多条食物链交错连成网
生态系统中主要成分是__生__产__者__;
生物赖以生存的不可缺少的成分是 _非_生__物__的__物__质__和__能__量__;直接或间接
依赖于绿色植物生存的成分是 __消__费__者___;把有机物归还到无机 环境中的成分是__分__解__者___。
生态系统的结构
§5.1 生态系统的结构
一、生态系统的成分 二、食物链和食物网
一、生态系统的成分
?观察与思考:
图 5-1 池塘生态系统图解
物质:空气、水分、无
1.非生物的
机盐、糖类‥
物质和能量
能量:光能、热能‥
2.生产者: 把无机物制 造成有机物
(自养型)
光能自养型生物: 绿色植物、蓝藻 、红硫细菌、绿 硫细菌等
狐 次级消费者 第三营养级

初级消费者 第二营养级
食物链

生物
生产者
成分
第一营养级
营养级
1、每条食物链均以生产者为起点,以不被其 他动物所食的动物为终点。
2、食物链由生产者和各级消费者组成,非生 物的物质和能量以及分解者不参与其构成。
3、食物链中的营养级是从食物链的起点(生 产者)数起的,即生产者永远是第一营养级; 消费者是从第二营养级(既植食性动物)开始 的。
硝化细菌、铁细菌、
硫细菌等
3.消费者: 生存必须直接或间接依赖于绿色植物,如鱼类、鸟类
(异养型) 、两栖类、爬行类、哺乳类等
?观察与思考:
一、生态系统的成分
1.非生物的
物质: 空气、水分、无机 盐、糖类‥
物质和能量 能量: 光能、热能‥

第五章第一节生态系统的结构

第五章第一节生态系统的结构

腐生动物 如蚯蚓、白蚁、蜣螂 (屎克螂)
如果没有了分解者,该生态系统会怎样?
总结
(一)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阳光、热能、水、空气、无机盐等。
2、生产者:凡自养型生物都是生产者 (1)绿色植物;(2)自养型细菌:硝化细菌。
3、消费者:属异养型生物 (1)动物: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杂食性动物、
举例 以植食动物为食的小型肉食动物 次级消费者
以小型肉食动物为食的肉食动物
三级消费者
除此,还有哪些是异养型生物?
池塘中各种动植物的尸体粪便、残枝败叶到 哪里去了? 被细菌、真菌等分解了。
归类:腐生生物
作用: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
分解者
归还无机环境
(联系无机界 和有机界的
腐生细菌 如枯草杆菌
必备成分) 举例 腐生真菌 如霉菌、蘑菇
第五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一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
一、生态系统
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 的统一整体。
二、分类
农田生态系统
1.人工生态系统
(人的作用十分突出)
人工林生态系统 果园生态系统
城市生态系统
2.自然生态系统
水域生态系统
海洋生态系统 (产氧气最多)
淡水生态系统
陆地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 草原生态系统 荒漠生态系统 冻原生态系统
动物
寄生的微生物 和植物,如菟 丝子
营腐生生活 的细菌和真 菌
腐生生活的 动物,如蚯 蚓、蜣螂等
地位
生态系统的 基石
生态系统 最活跃的成分
生态系统的 关键 成分
制造有机物,
储存 能量,为
加快生态系统 中 物质循环 , 分解有机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分析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分析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分析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个复杂系统。

它由许多不同的组成部分组成,每个部分都发挥着特定的功能,共同维持着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本文将对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进行深入分析。

一、生态系统的结构1. 生物群落:生物群落是生态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由一群生物种群组成,它们在同一地区内相互作用和共同生活。

生物群落的结构包括物种组成、种群密度、物种丰富度等方面。

2. 环境要素:环境要素是生态系统的非生物组成部分,包括气候、土壤、水体等,并对生物群落产生影响。

环境要素的结构包括气候因子、土壤类型、水质等。

3. 营养网络:生物群落中的物种通过食物链或食物网相互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复杂的营养网络。

不同的物种在食物链中处于不同的位置,通过捕食和被捕食的关系维持着生态平衡。

4. 空间分布:生态系统中的物种和环境要素不均匀地分布在空间中,形成了生态系统的空间结构。

物种和环境要素在空间上的分布格局对生态系统的功能产生影响。

二、生态系统的功能1. 物质循环:生态系统通过物质循环维持着物质的平衡。

典型的物质循环包括水循环、碳循环、氮循环等。

通过这些循环,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可以被循环再利用,提供给生物群落的生长和发展。

2. 能量流动:生态系统通过能量流动维持着能量的平衡。

太阳能是生态系统中的主要能量来源,通过光合作用,能量被转化为化学能,进而被生物群落利用。

能量从生物群落中的一个物种转移到另一个物种,直至最终被释放为热能。

3. 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系统中的物种多样性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健康至关重要。

较高的物种多样性可以增加生态系统的抵抗性,使其能够适应不同的环境变化和压力。

4. 服务功能: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了许多服务功能,如水源保护、空气净化、土壤保持等。

这些服务功能对于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三、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相互关系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是相互联系的。

生物群落的结构影响着生态系统的功能表现,而生态系统的功能则反过来影响着物种的组成和相互关系。

生态系统结构组成

生态系统结构组成

生态系统结构组成
生态系统的结构组成包括:
1.生物群落:生物群落是指在某一地理区域内由各种生物物种所组成
的一个相互依存的群体。

生物群落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等各种生物。

2.生态环境:生态环境指一个生态系统所处的环境,包括土壤、水、
空气、气候、地形等方面,生物物种在这个环境中生长、繁殖和维持生命。

3.营养链:营养链是指不同种类的生物之间在食物链上的关系。

生物
群落中的每个物种都有其对应的营养分级,形成了食物链。

植物通过光合
作用制造有机物,被食草动物吃掉,食草动物又被食肉动物吃掉,最后死
亡的生物被分解为有机肥料,提供给了植物,形成了封闭循环。

4.生态地位:生态地位指一个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分为
原生态地位和适应性地位。

原生态地位是指生物在其原生生态系统中拥有
的地位和作用,适应性地位则是指生物在另一个生态系统中扮演的角色,
可以根据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5.生态系统服务:生态系统服务指生态系统为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生
存所提供的各种服务,如水源保护、气候调节、土地保持、生产粮食等。

生态系统服务对人类的福利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贡献。

第4章 生态系统生态学(1-2)生态系统的结构、基本功能

第4章 生态系统生态学(1-2)生态系统的结构、基本功能
3. 分解者: 微生物(细菌、真菌等)、原生动物、 小型无脊椎动物
6
二、生态系统的物种结构 1. 物种结构 2. 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7
1. 物种结构 生态系统中,除了在生物群落中介绍的优势种、 建群种、伴生种及偶见种外,关键种和冗余种 也对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稳定具有重要的意 义。
8
1. 物种结构
第四章 生态系统生态学
生态系统生态学介绍的是关于生态系统的基础 知识和概念。 掌握这些知识,有利于我们全面、综合地认识 包括人类本身在内的生物、环境以及它们的相 互关系。 生态系统是生态工程的理论指导和技术基础。 对于当前的恢复生态学、生态系统管理等应用 领域而言,仍是其基础核心。
1
第四章 生态系统生态学
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 抵抗外力干扰的能力就越 强,食物网越简单,生态 系统就越容易发生波动和 毁灭。
须鲸
企鹅
鹈鹕
磷虾
桡足类鲨鱼ຫໍສະໝຸດ 齿鲸 海牛海龟 海豹

水母
箭虫
浮游植物
鱼类、软体动物 等的幼体
鳗草 海藻
14
2. 食物网
(1)食物网的结构特点 简化食物网: 将一些具有相似功能地位(生态位)的等值种(equivalent species)归为一类,称为功能群(functional group),或同 资源种团(guild),即将同样食性且具有同样捕食者的不 同物种归并为一个营养物种(trophic species),以营养物 种来描绘食物网结构。
生态系统这个概念主要在 于强调生物与环境的整体 性,它在生态学思想中的 主要功能在于强调相互关 系、相互依存和因果联系。
4
一、生态系统的组成要素及功能
5
一、生态系统的组成要素及功能

第9单元 第5课时 生态系统的结构

第9单元 第5课时 生态系统的结构

种群



丁戊
重金属含量(μg/kg鲜重) 0.003 7 0.003 6 0.035 0.036 0.34
归纳
总结
构建食物链(网)的方法
①信息:重金属(农药、一些难于降解的物质)随着食物链富集,营养 级越高,含量越 高 ,甲、乙中重金属含量差别不大,所以处于同一 营养级,同理,丙、丁处于同一营养级。
食物网:

归纳
总结
构建食物链(网)的方法
(3)根据重金属、农药的含量构建食物网 某相对稳定的水域生态系统中食物网主要有甲、乙、丙、丁、戊5个 种群,各种群生物体内某重金属的含量如表所示。已知水中的该重 金属被生物体吸收后难以通过代谢排出体外。假设在这5个种群构成 的食物网中,消费者只能以其前一个营养级的所有物种为食。
教材隐性知识
源于选择性必修2 P52“练习与应用·概念检测”:一般来说, 一个生态系统的食物链越 多 ,食物网越 复杂,这个生态系统抵抗 外界干扰的能力与保持自身稳定的能力 越强。农田和果园等人工 生态系统可以通过增加或 延长食物链,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同时获得更多的产品。例如,水田养鱼、果园养鸡等。
12345
3.(2020·浙江,11)下列关于营养级的叙述,正确的是 A.营养级的位置越高,归属于这个营养级的能量通常越多
√B.自然生态系统中的所有绿色植物都属于生产者营养级
C.营养级是指处于食物链同一环节上同种生物的总和 D.食物链中的各营养级之间能量传递效率是相同的
营养级的位置越高,归属于这个营养级的能量通常越少,A项错误; 处于食物链同一环节上的同种和不同种生物都属于同一个营养级, C项错误; 食物链中的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不一定相同,D项错误。

生态系统的结构图

生态系统的结构图

05
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与 食物网
食物链
定义
食物链是指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由于 捕食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
组成
食物链通常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 者三个营养级组成。
类型
食物链可分为捕食食物链和腐生食物 链两种类型。
特点
食物链具有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 点,能量传递效率一般在10%-20% 之间。
食物网
03
草原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的垂直结构相对简单,主要分为草本植物层 和地面层,但各层次之间的相互影响也非常重要。
04
草原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的水平结构表现为各种植物和动物在广阔地 段上的分布和组合,形成了独特的生态环境。
水域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
水域生态系统包括淡水生态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 ,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
陆地生态系统
1 2 3
森林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 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对气候调节 和土壤保持起着重要作用。
草原生态系统
草原生态系统以草本植物为主导,是陆地上分布 最广的生态系统类型之一,对维持地球碳循环具 有重要意义。
沙漠生态系统
沙漠生态系统极端干燥,生物多样性较低,但一 些特有物种适应了这种极端环境,形成了独特的 生态特征。
复到原来的状态。
反馈机制
生态系统中的反馈机制,如 负反馈和正反馈,能够调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使系统
保持动态平衡。
环境适应性
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和环境相 互适应,形成一定的稳定性 ,这种稳定性能够抵御外界 的干扰和变化。
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环境污染
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排放到环境中,对 生态系统造成严重污染和破坏,影响生态

生态系统的结构

生态系统的结构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分解者——能将动植物的遗体、排泄物和残落物中所含有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供生产者 再次利用。包括细菌和真菌等腐生生物。也包括小型动物如屎壳郎 、蚯蚓,甚至大型 动物如秃鹫等。
分解者
营养方式:
异养型



作用:
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4
举例:
腐生细菌(枯草杆菌)、腐生真菌(霉菌、木耳、蘑菇)、腐生动物( 屎壳郎、蚯蚓、白蚁、秃鹫、乌鸦…)
归类: 作用:
无机环境 为生物成分提供物质和能量
组成成份: 地位:
物质——水 空气 无机盐 能量——阳光 热能 必备成份
2、生产者——能将最简单的无机物(CO2和H2O)制造有机物的自养生物,主要是绿色植物,也 包括一些细菌等。
2
归类:
自养型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光能自养型:绿色植物
举例:
3 、第三营养级的动物有哪些? 青蛙占第几营养级?
温带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
4 、哪些动物占有两个以上营养 级?
竞争与捕食
5、猫头鹰与蛇存在着什么关系?
食物网特点
A、一个食物网中有很多互有联系的食物链,每条食物链总是起于______,终止于____________;中间有
任何停顿都不能算完整的食物链。 生产者
问题探究
1、这个生态系统中有哪些生物?尽可能多地列出它们的名称。除了生物外,还有哪些成分? 生产者:
消费者:
香蒲、莲、睡莲、浮萍、金鱼藻等 硅藻、栅藻、蓝藻、团藻等
分解者: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剑水蚤;鲢鱼等 水生昆虫,鳜鱼等

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

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

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
生态系统包括两个主要组成部分:生物组成部分和非生物组成部分。

1. 生物组成部分:生态系统的生物组成部分包括所有生物体和它们的生态关系,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 消费者(C):包括所有食肉动物和草食动物,它们是生态系统中的二级消费者和三级消费者。

- 生产者(P):包括所有植物和一些单细胞生物,它们是生态系统中的第一生产者。

- 分解者(D):包括真菌和其他微生物,它们通过分解死亡生物体产生有机物,为生态系统提供能量和营养物质。

- 杂食动物(O):包括一些食物源广泛的动物,例如猩猩、熊等,它们既食肉又食草。

2. 非生物组成部分:生态系统的非生物组成部分包括以下要素:
- 大气:包括空气和气压等,是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为生态系统提供气体交换。

- 水文要素:包括水体和水流等,是生态系统中水循环和贮存的媒介。

- 土壤:包括地质要素、有机质、微生物、营养元素、矿物质、pH值和土壤质量等。

- 光化学要素:包括光照、光谱和日照等。

- 运动和能量要素:包括热量、动力和化学能等。

高中生物必修三生态系统的结构

高中生物必修三生态系统的结构
第一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
概念模型的建构
概念模型的建构
一、生态系统:
1、概念: 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
形成的统一整体.
无机环境
所有生物 某种生物
生物圈
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
同种组成
不同种群 群落+环境
最大
个体
种群
群落
生态系统
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要注意
1、空间性:生态系统的范围有大有小,多种多样, 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
群落赖以生存和 发展的基础
消费者提供食物和
栖息场所
加快生态系统中 的物质循环;有 利于植物的传粉 和种子的传播
通过分解作用将 生物遗体、遗物 分解为无机物, 供生产者重新利 用
二、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食物链: :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
图中参与食物链的生态系统组成成分有哪几种?
三级消费者
主要是绿色植物,还有某些细菌——自养生物 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各种动物和寄生菌类——异养生物
初级消费者: 植食性动物
分 类
次级消费者:
以植食性动物为食的肉食性动物
三级消费者: 以次级消费者为食的肉食性动物
细菌、真菌和腐生动物——异养生物
分解动植物的遗体、排出物和残落物中的有机物为无 机物
思考:生态系统的成分中,哪些成分是必不可少的?
3.“天敌”一方减少,被食者数量变动:短期内-增加
一段时间内-先增加后减少最后维持相对稳定
4.若处于“中间”营养级的生物减少,另一种生物的变化情况应 视具体食物链确定。一般以中间环节少的作为依据,考虑方向由 高营养级依次到低营养级
(2011海南生物卷) 某岛屿居民与该岛上的植物、兔、鼠、釉和鹰构成的食物网 如下图。某个时期,当地居民大量捕杀釉,导致岛上鼠种群 爆发,随后由鼠疫杆菌引起的鼠疫通过跳蚤使人感染。回答 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系统的结构》教学设计
弥勒一中高一生物组邱学江
一、教学设计说明:
《生态系统的结构》这节课的相关知识是高考的重要考点之一,具体编排在必修三册第五章第一节。

本节是在第四章《种群和群落》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同时也是后面《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等学习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由于学生对生态系统的感性认识比较丰富,对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通过初中生物课的学习已有了初步的了解,所以我期望在讲这部分内容利用探究式学习进行突破,既做到了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又加深了学生对重要概念的把握。

在整个教学设计过程中,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教师为引导的主体”的新课改理念,充分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举例说明什么是生态系统。

2..理解生态系统的成分及各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

3.理解食物链、食物网的概念及营养级的确定。

4.理解并能够应用生态系统的成分的知识。

【能力目标】:1.通过讨论草原生态系统的结构,培养学生知识获取、迁移、归纳的能力。

2.通过对各种生物之间食物关系的分析,培养学生知识联系实际的能力。

3.尝试运用系统方法分析生物学上的问题。

【情感目标】:1.通过对生态系统各成分间是紧密联系、缺一不可的学习,进行环保教育。

2.认同生态系统是一个生物与环境组成的统一整体,生物与环境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3.初步形成生态学的观点,确立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和科学的世界观。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1.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的内容和关系。

2.食物链和实物网。

【教学难点】:1.如何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效率。

2.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
讲演法、学习小组讨论法、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启发法
五、教学设计过程
六、板书设计
分解者生态系统
生产者消费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
非生物成分

物成分
阳光、温度、空气、水份、土壤自养型生物,主要是绿色植物
硝化细菌、铁细菌、光合细菌等植食性动物
以植食性动
物为食的肉食性动物
以小型肉食性动物为食的大型肉食性动物
分解动、植物的尸体、粪便、枯
枝落叶,主要是细菌和真菌。

蚯蚓、蜣螂等动物也是分解者。

生态系统的成分
生态系统中的各成分之间关系
生产者
分解者
消费者
无机环境
捕食
分解作用
分解作用
呼吸作用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
光合作用
生态系统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