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专题三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课件

合集下载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三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课件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三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课件
解析 (2)第一小问注意关键信息“充分肯定人的现实生活”。第二小问要结合理学产生的 背景分析。(3)回答时注意要高度概括,能够充分体现中华文明在传承和发展过程中的特点。 误区警示 第(2)问第一小问,多数考生只是摘抄出“充分肯定人的现实生活、道德精神的意 义”这句话,而极少有人能从“现实”和“道德”两个角度进行作用的阐释。第(3)问,有的考 生答到“博大精深”“取其精华”等,还有的考生答出了儒家思想的作用或地位,如“维护封 建专制统治”等,这说明考生的学科知识储备不足,语言概括能力欠缺。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请回答: (2)据材料二,指出理学的积极作用。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儒学由“粗糙”趋向“精微”的原 因。(4分) (3)据上述材料,说明中华文明在传承和发展过程中所体现的基本特质。(2分)
答案 (2)作用:引导人们关注现实;有利于培养道德品质。 原因:儒学受到佛道思想的挑战(冲击);复兴儒学的需要(宋明理学家的学术创新)。 (3)特质:延绵不断(尊重传统);兼收并蓄(与时俱进)。
——摘编自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革》
材料二 理学家提出“理”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它以儒家的礼法、伦理思想为核心,吸收佛 道思想中的精粹,形成了析理精微、论证明确的哲学体系,这是两汉的粗糙儒学所无法比拟 的。理学家以儒家“圣人”为最高境界,充分肯定人的现实生活、道德精神的意义;它摒弃佛 道所宣扬的彼岸世界,不相信灵魂不灭、轮回转世之说,而力求在现实世界中实现崇高的理想, 所以它是一种理性主义的哲学。
1
论点明确、正确、不全面(只涉及“包容力”或“生命力”的一个方面),或隐含正确、全面的论点
0
论点错误或没有论点
论据和 5~6 论证
引用史实准确;能够充分运用史实支持论点;论证充分,能围绕“包容力”和“生命力”两个方面进 行论证;逻辑严谨

(通用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体系与学法指导课件 必

(通用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体系与学法指导课件 必
单元体系与学法指导
归纳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项目




两大历史趋
三种治国思想:儒家主张“仁”,实行
势:国家由分
一个时代
“仁政”,是一种民本思想;法家主张 四 大 思 想
百家争
裂走向统一,
特征:大
“法治”和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 派别:儒、

社会由奴隶制
变革
国家;道家主张顺应自然,“无为而 道、法、墨
观唯心主义、主
观唯心主义
三个阶段:开创于北宋, 成熟于南宋末期,发展于 宋明陆王心学
祝各位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家 庭幸福核心: 两个目的:适应
董仲舒的 “天人感应” 大一统和中央集
新儒学 一个实质:文 权的需要
化专制
三个主张:“春秋大一统” 和“罢黜百家,独尊儒 术”;“天人合一”和 “天人感应”;“三纲五 常”和提倡孝道
两种途径:“格
物致知”和内心
一个核心:理 反省
宋明理学
的存在
两个世界观:客

2020年江苏省高考历史基础知识梳理(人教版必修三)思想文化考前复习提纲(精华版)

2020年江苏省高考历史基础知识梳理(人教版必修三)思想文化考前复习提纲(精华版)

范文2020年江苏省高考历史基础知识梳理(人教版必修1/ 9三)思想文化考前复习提纲(精华版)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高考考点】一.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和老子的思想;百家争鸣;儒家思想的形成。

二.汉代儒学:董仲舒的思想主张;汉武帝确立儒学独尊地位的措施。

三.宋明理学:程朱理学;陆王心学。

四.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主张;明清时期儒家思想的发展。

【考点解读】一、百家争鸣 1.社会背景:(认识:思想文化是政治、经济的反映。

)①经济:铁器牛耕出现,生产力发展,井田制崩溃。

②政治:周王室衰微、诸侯士大夫崛起。

③阶级关系:“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④思想文化: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被打破,出现了私人讲学。

(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 2.历史意义: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二、诸子百家人物时期观点备注①思想核心:“仁”。

(仁就是爱人,“己主张恢复周礼,所不欲,勿施与人”)实质是维护奴②民本思想: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隶社会制度,体政和刑杀。

现了思想保守孔子春秋③恢复周礼:主张“克己复礼”。

(具的方面;但追求至圣末期有保守性)统一安定、和谐④教育方面:首创私学,主张“有教有序的社会局无类”,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有积极意面。

义。

⑤著作方面:整理了六经。

3/ 9孟子亚圣战国①主张实行“仁政”;②民本思想:“民贵君轻”;③伦理观:“性本善”。

①主张施政用“仁义”、“王道” ②民荀子战国本思想:“君舟民水”③伦理观:“性外儒内法本恶”。

①世界观: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

老子春秋末期②政治主张: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③哲学思想: 世界万物是运动的,矛盾双方是相互依存和不断转化的。

(朴素辩证主义)三、董仲舒的新儒学(汉代) 1.董仲舒的新儒学的内容(1)特点:糅合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思想,形成新的儒学体系。

(2)①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②为了加强君权,提出“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③在道德标准方面,提出“三纲五常”。

江苏专用2020版高考语文新增分大一轮复习第三章文言文阅读专题三核心突破三识记理解古代文化常识讲义含解析

江苏专用2020版高考语文新增分大一轮复习第三章文言文阅读专题三核心突破三识记理解古代文化常识讲义含解析

核心突破三识记、理解古代文化常识古代文化常识的内容极其广泛,大致说来它包括古代官职、姓名称谓、天文历法、古代地理、科举制度、风俗礼仪、饮食器用、音乐文娱等。

其他如阴阳术数、星图占卜、兵法行阵等比较生僻、艰深或带有唯心色彩的可以不纳入复习范围。

面对内容广泛的古代文化常识,我们应该重视巧记。

下面介绍几种巧记法:1.分类串记法(1)科举记忆法:明清时期科举共分四级,分别是“院试、乡试、会试、殿试”;院试中榜者为“秀才”,乡试中榜者为“举人”,会试中榜者为“贡士”,殿试中榜者为“进士”;举人中的第一名为“解元”,贡士中的第一名为“会元”,进士中的第一名为“状元”;一个考生,倘若能连获上述三个第一名的话,那他就是“连中三元”了。

(2)雅号记忆法:“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魔”白居易、“诗佛”王维、“诗豪”刘禹锡、“诗鬼”李贺、“诗骨”陈子昂、“诗杰”王勃、“诗囚”孟郊、“诗狂”贺子章、“诗奴”贾岛等。

(3)文体记忆法:教材所选的古文篇目,一般都是按“语录体、编年体、国别体、纪传体”这四种文体优选的文章。

《论语》,语录体,是孔子的弟子和后学者关于孔子言行思想的记录,共20篇512章;《春秋》《左传》《资治通鉴》,编年体,是按年代顺序编写的史书;《国语》《战国策》,国别体,是分国叙述的记言史书;“二十四史”,纪传体,是以记载帝王、诸侯王、社会各界著名人物事迹的巨著,除《史记》为“通史”外,其他均为“断代史”。

(4)基数记忆法:殿试一甲等(状元、榜眼、探花);汉代二京都(洛阳、长安);政务三省制(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星宿四象分(东方苍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夜晚五时段(一更、二更……五更);许慎六书创(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人有七情欲(喜、怒、哀、惧、爱、恶、欲);方位八荒地(东、西、南、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古国九州天(冀、豫、雍、扬、兖、徐、梁、青、荆);儒家十义德(父慈、子孝、兄良、弟悌、父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

(江苏省专用)高考历史专题复习专题三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课件

(江苏省专用)高考历史专题复习专题三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课件

“当于民监”即以民为镜,体现出尊重民意、以民为本的思想,故C项符合题意。
“兼爱”是要求消除亲疏、贵贱的分别,同等地去爱所有的人,“尚贤”是墨子的治国主张,反 对任人唯亲。“主权在民”是近代民主政治思想。“道法自然”强调的是顺应自然。A、B、 D三项均与题意不符。
4.(2015四川文综,1,4分)战国中后期,思想领域出现融合倾向。下列选项最能反映这一倾向的是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孔子从礼、乐、射、御、书、数六个方面来培养学生,注重人的
全面发展,故①正确;墨家学派讲求实际功利,并不注重“培养善人”,故②错误;斯多亚学派主张 “人生而平等”,主张“至善”,故③正确;智者学派忽视道德,故④错误。因此选A项。
3.(2015山东文综,13,4分)《尚书· 酒诰》云:“人无于水监(照镜子),当于民监。”这句话体现的 思想是 ( A.兼爱尚贤 C.以民为本 答案 C ) B.主权在民 D.道法自然
B组
统一命题、省(区、市)卷题组
2.(2016浙江文综,12,4分)古代中西思想既有差异,也有相当接近的地方。如“注重人的全面发 展、培养人的道德自觉”和“有益于人类、培养善人”的思想即属于后者。下列学派中接近
上述思想的是 (
①儒家学派 ③斯多亚学派 A.①③ 答案 A B.②④
)
②墨家学派 ④智者学派 C.①②③ D.②③④
答案 (1)根本:孝悌。政治主张:为政以德(以德治民或德治);实施仁政。 (2)主要内容:家庭和睦;宗族团结;乡里和谐。 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据材料回答;第二小问注意“政治主张”这一设问角度。第(2)问分句 概括归纳材料作答,注意言简意赅。 误区警示 解答本题时,考生的失误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口语化严重,如第(1)问中的“儒 家有关仁的政治主张”,很多考生以“关心百姓”等口语化形式作答。二是提取材料信息,原文 摘抄材料,不进行综合归纳。如第(2)问,直接摘抄材料二中的“恪遵祖训”“父慈子孝”作答, 不能从家庭、宗族、乡里等方面概括。解决上述失误问题的方法是培养自己的概括能力,判断 出材料的主旨、段落思想、首要语句、关键语等,然后进行抽象性描述;培养自己的审题能力, 把设问语句分解为主干语、答项语、提示语、限定语等,由提问结构,推敲关键词语,理清答题 思路。

2020年高考历史江苏专题版二轮复习文档:专题一中国古代史专题第3讲Word版含答案

2020年高考历史江苏专题版二轮复习文档:专题一中国古代史专题第3讲Word版含答案

专题一中国古代史部分第3讲 古代中国的传统主流思想与科技文艺知识结构□专题主线主线一 古代中国思想上讫先秦、下至明清,其核心是儒学产生、发展、成熟、批判继承的 历史过程。

春秋战国与明清之际,中国思想相对活跃,中间时期思想发展日趋僵化,具体历 程如下:创立(孔子:仁、礼)T 发展(孟子:仁政、民贵君轻;荀子:礼法并施 )T 完善独尊(董仲舒:天 人感应、君权神授;汉武帝:独尊儒术)T 改造、成就(儒道合一,理学、心学)T 批判、新生(经 世致用、工商皆本、反专制)。

主线二 科学技术:内容上强调实用性,研究方法上侧重于传统经验总结、缺乏实验,应用 上服务于农业生产和大型工程,成就上以四大发明为典型代表,水平上领先于世界,为世界 文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主线三 古代文学艺术发展的趋势和原因:趋势:日趋平民化、世俗化、反封建意识增强。

原因:封建专制统治加强;商品经济发展。

■舂秋 孔子 创立儒学思想战国 西汉孟子,荀子董仲祈 ”一程”、朱熹王阳明-------------------- ------- 一_=程朱理学卬刷术卜创立新儒営。

发恥到理学阶段批判继承帝協*凿宗戡 王光之.顾握起 丽頑殛恿T 时代特色一k 诗经》*楚辞逍纸术儒学创立o 诞力晁于。

确丸正统地位 汉赋科技火药宋同—元曲—明滴小说 楷枚草书、行朽*屮骨文考点一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主干知识排查一、儒家思想由形成到独尊1 •百家争鸣2 •汉代儒学(1) 思想来源:以儒家思想为骨干,融合阴阳五行家、道家及法家思想。

(2) 理论基础:“天人感应”学说,君权神授。

(3) 新增内容:①天人感应;②君权神授;③三纲五常;④大一统。

3•评价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维护封建统治;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确立了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君主的权力。

二、儒家思想由转型到扬弃1 •宋明理学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王阳明心学“心外无物” “心外无理”“致良知” “知行合一”2•明清儒家思想的活跃(1) 李贽:否定孔子及儒家经典的神圣地位;强调人正当的私欲。

【高考复习】2020版高考历史三轮冲刺 材料阅读题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含答案解析)

【高考复习】2020版高考历史三轮冲刺 材料阅读题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含答案解析)

【高考复习】2020版高考历史三轮冲刺材料阅读题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农业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是农业劳动力——农民的“安居乐业”。

农民得以安居乐业,“盛世”便有保障。

反之,当饥寒交迫的民众“揭竿而起”之时,专政手段再强大的王朝也难逃土崩瓦解的厄运。

这类事实的反复出现,使得统治阶级中富于远见的人士认识到民众不可侮。

基于这类考察,中国的“圣君”“贤臣”们很早就提出“知人”“安民”,时至晚周,民本思想渐趋盛大。

老子认为,统治者必须顺应民意;孔子指出“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并有“修己以安百姓”的主张。

在孔子身后,《左传》《孟子》《荀子》等书更对民本思想加以发挥。

总之,“民为邦本”“民贵君轻”等民本命题是中华农业社会的一种传统政治思想,“仁政”“王道”学说由此派生出来。

材料二到了皇权社会末世,传统的民本主义在某些具有异端倾向的论者(明末清初的黄宗羲、顾炎武、傅山、唐甄等)那里提升到新阶段。

……明末清初的“新民本”超越固有民本主义的所在颇多,而关健点在于摆脱了尊君论羁绊,将批判锋芒指向全体专制君主。

一个值得注意的事实是,明清之际的“新民本”思想家,是在没有受到西方民主思想影响的情况下,将先秦以来受制于君权的民本思想推进到“新民本”高度。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冯天瑜《“民本”与“尊君”(论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中国民本思想出现的背景。

(2)根据上述材料,指出民本思想呈现的主要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出现的原因。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韩愈出身于“奉儒守官”、仁政爱民的官僚家庭,自幼研读孔孟六经,又兼通诸子百家。

安史之乱后,佛道更加盛行,儒家思想受到进一步冲击。

儒学名士奋起,提倡复古,崇儒宗经。

韩愈早就“承先人之遗业”,“志于古道”。

时宪宗自法门寺迎佛骨于宫,韩愈拼死上表加以谏止,斥之为“伤风败俗,传笑四方”,最后落得远贬潮州。

后镇州叛乱,他受命出使镇州宣抚,众皆危之,他毅然只身前往叛军巢穴,舌战群敌,使其归顺朝廷。

通用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1讲从“百家争鸣”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通用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1讲从“百家争鸣”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第一讲从“百家争鸣”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 单项选择题.(·河北邢台月考)孔子在对人性的论述中,没有直接提到人之性善或性恶,但同时孔子认为,即使是圣贤也要经常警惕或自省,以防范他人和自己内心的“不仁”。

材料表明孔子( ). 没有系统的人性论观点. 认为人们潜意识中存在恶念. 对善恶出现了模糊认识. 力图调和关于人性的争论.(·河南洛阳一模)孔子极力倡导仁人君子之道,其所谓的仁人君子不仅具备忠信、克己、礼让、仁恕等美德,还具有经世济民的情怀。

孔子大力倡导君子之道,反映了当时 ( ) . 士阶层的思想品格和政治要求. 礼崩乐坏社会动荡不安的现实. 儒家重建社会秩序的政治主张. 思想家对理想人格的共同追求.(·河南洛阳联考)战国时期,孟子猛烈地批判墨家的“兼爱”思想,把它看作败坏先圣之道的“淫辞”、阻塞仁义的“邪说”。

这是因为孟子认为“兼爱”思想 ( ) . 违背宗法等级观念 . 代表平民百姓利益. 宣扬积极救世情怀 . 过于追求实用功利.(·福建厦门二模)以黄老之学为官学的稷下学宫,是齐国君主问政及学者议论国事的场所。

孟子曾两次来齐,在稷下治学,“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后来,荀子却在稷下学宫三为祭酒(学宫之长)。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 孟子秉持性善学说. 黄老之学退出历史舞台. 荀子忠实儒学正宗. 儒学在争鸣融合中发展.(上表为关于古代民本思想的名句。

这说明我国古代 ( ). 民本思想植根于历史传统. 对神崇拜观念的淡化. 思想家关注民众政治权利. 通过隆君以实现重民.(·河北衡水中学)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孟子提倡“德治”“仁政”,墨子倡导“非攻”“尚贤”,庄子提出“无为而治”,韩非主张法、术、势三者相结合。

他们共同的着眼点在于 ( ). 创建全新思想体系. 顺应时代变革潮流. 争夺思想学术阵地. 谋划政治统治策略.(.. 古代希腊思想理论简单易懂. 中西方思想在某些方面相通. 中西方思想发展上趋于雷同.(·河北保定二模)汉代统治者在选择政治指导思想的过程中,把忠孝之道奉为至德要道,用于规范人们的观念和制约人们行为选择的政治伦理准则,对于汉代统治者来说,忠孝之道是维护汉代家天下的“大经大法”,具有其他“治道”所没有的特殊功效。

(江苏专版)2020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一板块中国古代史第1步专题三仁义立国的儒学文化课件

(江苏专版)2020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一板块中国古代史第1步专题三仁义立国的儒学文化课件

A.宰相冯道发明雕版印刷术
B.活字印刷已取代雕版印刷
C.雕版印刷得到了广泛应用
D.雕版印刷限用于官方刻书
解析:材料“宋初国子监有书版四千,至真宗景德二年,书 版剧增至十万”“宋朝书坊遍及全国各地,所售书籍大多精 雕细校”等信息说明当时雕版印刷比较普遍,故C项正确;A 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活字印刷, 故B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说雕版印刷仅用于官方刻书,故D 项错误。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火药应用于军事最早是在唐朝末 年,故A项错误;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该文学作品应成 书于火药发明之后,故B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火药的 发明与古人炼丹制药有关,故C项错误;火药只是工具,材料 中并未提到伤亡,故D项错误。 答案:B
时期
发展历程
转型与成熟
(1)融合佛道思想,形成以理为核心的儒学体系
宋明
(2)程朱提出“天理”,主张“存天理,灭人欲”,进 一步形成封建伦理体系
(3)王阳明主张“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反对以孔子和儒家经典为判断是非的标准,批 判“存天理,灭人欲”的说教
明清 (2)黄宗羲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提出“天下为主, 之际 君为客”“工商皆本”的主张
传统的
()
A.本土性
B.多样性
C.凝聚性
D.连续性
解析:题干指出了“士”阶层的形成,在中国历史发展进
程中,形成了源远流长的传统,这体现出文化发展的连续
性和继承性,故D项正确;A、B、C三项表述虽然都正确,
但是与题干材料创设的情境信息不符合,故排除。
答案:D
2.(2019·南通二模)在外来印度文化哲学与本土道教文化哲学
(3)顾炎武提出“经世致用”的主张 (4)王夫之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变化的、运动是 绝对的

2020高考历史通用版大二轮(江苏专用)复习(课件+讲义)专题三 古代中国的传统主流思想与科技文艺

2020高考历史通用版大二轮(江苏专用)复习(课件+讲义)专题三 古代中国的传统主流思想与科技文艺

易错练3 四大发明在中西方的作用不同,说明科技作用的发挥取决于社会环境 (2019·南京质检)鲁迅说:“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指南针在近 代欧洲和中国的不同用途表明的实质问题是 A.近代中国的愚昧落后 B.中国古代科技的沦丧
√C.社会环境决定科技能否发挥进步作用
D.指南针促进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D.行云流水,清晰活泼
点拨 据“壁间飕飕风雨飞,行间屹屹龙蛇动”区分不清草书与行书的特点。
易错练5 因主观臆断而误选 (2019·泰州模考)清代乾隆年间,画家李方膺在《题画梅》中写道,“挥毫落纸墨痕 新,几点梅花最可人。愿借天风吹得远,家家门巷尽成春”。作者的创作
√A.体现了当时写意画的艺术价值取向
重点深化
古代中国科技没有及时转化为近代科技的原因 (1)经济上:小农经济长期占据主导地位,封建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2)政治上:君主专制的存在严重阻碍了科技的进步。 (3)思想文化上:八股取士和文化专制,禁锢了知识分子的思想。 (4)对外关系上:统治者推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导致中国与世隔绝,错失 了多次进行生产技术革命的机会。 (5)根本因素:腐朽的封建制度。
点拨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在我国古代并没有发挥太大作用,但传到西方后,推动 了西方国家的社会转型。这反映了科技发明只有在合适的社会环境下才能发挥改造 社会的巨大作用。
考点三 古代中国的文学艺术
1.先秦秦汉——奠基发展 (1)汉字:商代甲骨文出现,中国文字成熟。 (2)文学:春秋末年,我国古代出现了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具有现实主义特色; 战国时期,楚辞创作并盛行;汉代的综合文体汉赋集中体现了当时的文学成就。 2.从魏晋南北朝到宋元——全面繁荣 (1)文学:隋唐时期,诗歌的发展进入黄金时代,出现了李白、杜甫等诗人;宋代, 文学成就主要是宋词,分为婉约派与豪放派;元代,元曲繁盛,成为兴起的新诗体。 (2)书法:魏晋时期,书法进入自觉阶段,主要代表人物是钟繇、王羲之、王献之等; 唐宋风格多样,楷书、草书流行,出现了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张旭、怀素等 书法名家。

部编版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模块三 第11单元 单元高考整合学案

部编版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模块三 第11单元 单元高考整合学案

第11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科技文艺知识网络·脉络清晰|框图纵览,用联系的观点牢记历史【认读导引】两条线索: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即儒家思想的演变;中国古代其他思想及佛教、道教思想对儒学的冲击。

五大重点: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汉代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宋明时期理学的诞生;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文学成就和书法、绘画艺术。

知识整合·无障通达|专题归纳,用辩证的观点看待历史[纵向梳理]一、中国古代儒学社会政治地位的演变1.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被冷落。

孟子主张实行“仁政”,强调民贵君轻,提倡放宽刑罚,减轻赋税,虽有一定进步性,但在战乱纷争的时代,其主张无助于实现统一,距当时激烈的社会变革太遥远,必然受到统治者的冷落。

2.秦朝时期:法家独尊,儒家思想遭压制。

儒生依然遵循守旧思想以古非今,非议郡县制,站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对立面。

不仅不能为封建统治者服务,而且落后于形势的发展。

3.西汉时期:确立正统地位,儒家思想“独尊”。

汉初黄老“无为”思想无法解决汉武帝时期面临的加强中央集权的问题。

董仲舒兼采百家学说,对儒家思想进行了发挥,增添了“君权神授”和“大一统”等内容,适应了君主专制强化的需要,为政治上的统一奠定了思想基础。

因而获得“独尊”地位。

4.宋明时期:儒学复兴发展到理学新阶段,理学统治地位确立。

在回应佛道挑战的同时,儒学完成了更为理论化和思辨化的过程,理学产生并发展到心学,更加适应统治者的需要。

5.明清之际:儒家思想遭批判,传统儒学遭挑战。

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而政府的传统政策是“重农抑商”;统治者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封建制度渐趋衰落;另一方面统治者采取八股取士的政策来压制人的个性发展。

在思想领域开始出现对传统儒学的反思和批判,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

在程朱理学占统治地位的明清,是对儒家思想的新发展。

二、儒家思想特点及对后世的影响1.特点(1)注重道德修养:爱人、德政、孝悌、仁义礼智信等。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教学案苏教版必修3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教学案苏教版必修3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教学案苏教版必修3三、宋明理学1.程朱理学:(宋代出现了新的儒学体系,即理学.它是儒、道、佛三家融合的产物)(1)代表——北宋的程颢、程颐兄弟(著作《二程遗书》)和南宋的朱熹(著作《四书章句集注》)朱熹是继孔孟之后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儒学思想家,宋朝理学的集大成者(2)二程的主张:①“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天理是万物的本原,先有理后有物②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③格物致知(3)朱熹的主张:①天理就是三纲五常②存天理、灭人欲③格物致知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非求科学之真(4)影响:适应统治阶级统治需要,成为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维护封建专制统治传到日本朝鲜乃至欧洲,形成“朱子学派”2.陆王心学:(1)陆九渊心学:思想主张:心是宇宙万物本原;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只需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2)王阳明心学:地位:明朝中期儒学代表人物,把理学发展到心学。

吸取了佛教禅宗的思想,心学集大成者思想主张:①认为人心是世界万物的本原,宣扬“宇宙便是吾心”等主观唯心论的宇宙观②心外无物、心外无理③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学说【补充】宋明理学的评价:1、宋明理学成为官方正统儒学后,影响了后世六七百年之久,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它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

2、但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

四、明清之际的儒学1.李贽、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的思想主张:(1)李贽(明朝后期的思想家,著作有《焚书》《藏书》等)①思想主张:A.破除对孔子思想和儒家思想的迷信,是非标准应当变化B.批判道学家虚伪,强调人正当私欲,抨击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

②意义: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要求.(2)黄宗羲(《明夷待访录》)①思想主张:A.反对君主专制独裁,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B.天下为主、君为客②意义: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对以后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推动作用。

专题1.3 中国古代思想科技与文化

专题1.3 中国古代思想科技与文化
梦 境
2020年全国卷高考历史三轮专题复习课件
通史专题
第一篇 中国古代史 专题三 中国古代思想科技与文化
一、考纲考情
教学目录
二、时空定位
三、主干梳理
四、素养情怀
五、延伸拓展
六、模拟预测
一、考纲考情
考纲要求:
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 (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3)宋明理 学;(4)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2.古代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1)科技成就;(2)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3)文学成就;(4) 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
2、春秋战国(东周)(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
(1)思想:出现儒家、法家和道家等思想“百家争鸣”的局面,奠定 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 (2)科技:战国时期出现了司南和《石氏星表》;出现算筹计数法。 (3)文学:《诗经》《离骚》等文学杰作。 (4)艺术:帛画《人物龙凤图》等艺术珍品。
孔子杏坛讲学图
道家提倡顺应自然, “无为而治”。大动荡 后,与民休息,恢复和 发展生产,宜用道家思 想。道家思想构成了 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 学基础
关系
(1)儒、法、道三家有互补性,在发展中表现出融合的趋势。战国时期荀 子综合了法家和道家思想中的合理成分,使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 要。汉代董仲舒以儒学为基础,以法家思想为辅,兼采道家思想的合理 成分,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奠定了中国封建统治思想的基本格局(2)儒、 法、道各家彼此吸收、融合,共同构筑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而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数学、天文学和 发明火药和雕版 时期古代科
医学等方面取得 印刷术,宋元时 技进入总结 中国古代科技领
辉煌成就;文学: 期火药广泛用于 时期。随着 先世界,文学辉

2020届高考历史总复习江苏专版一轮配套讲义: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专题二古代中国经济文明的历程含答案

2020届高考历史总复习江苏专版一轮配套讲义: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专题二古代中国经济文明的历程含答案

专题二古代中国经济文明的历程挖命题【考情探究】分析解读本专题主要讲述古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共四个考点。

分析近五年考情可知,命题主要集中在农业和商业方面,手工业和经济政策间或考查。

农业方面主要考查灌溉工具、铁制农具的演变和农业生产的主要成就及影响因素;手工业方面主要考查丝织、冶铁和制瓷业的发展;商业方面重点考查不同时期的商业政策及商业的发展状况,命题视角主要是认识农耕文明下的中国古代商业和城市发展的表现、特点,以及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和商业政策中蕴含的经济思想的变化;经济政策方面主要考查重农抑商、“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实施的原因和对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

本专题在高考考查中主要以选择题为主,备考时建议重点关注生产力的发展及其影响和小农经济的特征;官营手工业的特点及手工业的主要成就;商品经济的发展对社会政治和思想的影响;重农抑商政策在不同时期的调整及影响;等。

【真题典例】破考点 【专题概览】一、时空定位二、知识线索古代中国农耕文明长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精耕细作、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是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古代中国官营手工业和民间手工业历史悠久,部门齐全,多种经营模式并存。

明中后期,在私营手工业中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古代中国商业不断发展。

两宋时期,商人打破城市中坊和市的界限,官府取消了交易时间的限制,商业空前繁荣,对外贸易也得到发展。

明清时期,影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因素主要有重农抑商、“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

【考点集训】考点一农业1.(2019届江苏如东高三一检,1)《吕氏春秋·审时》载:“夫稼,为之者人也,生之者地也,养之者天也。

”《齐民要术·种谷》中也有“顺天时,量地力,则用力少而成功多。

任情返道,劳而无获”的结论。

这反映了古代农业具有( )A.精耕细作的发展观B.因地制宜的生产观C.和谐统一的生态观D.人定胜天的世界观答案C2.(2018北京文综,13,4分)南宋初年,“中原士民,扶携南渡,不知其几千万人”,南方地区小麦价格暴涨,“农获其利,倍于种稻”,小麦在南方大规模种植,南稻北麦的粮食作物分布格局被打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三者都对人性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不同的见解。孔子的“性相近”、 孟子的“性本善”和荀子的“性恶论”有明显的不同。 二、全面认识董仲舒的新儒学 1.董仲舒新儒学的特点 (1)从思想内涵看,融儒家、阴阳五行家、黄老之学和法家思想为一体。 (2)在政治思想方面宣扬“大一统”,强调君主权威,赋予君权以神权色彩。 (3)在宣扬君权神授的同时,又继承和发扬了儒家的民本思想和“仁政”思 想。
(2)伦理:主张“性本善”
学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
战国
(1)政治:统治者施政用“仁义”和“王道”,以德 宗
荀子 服人;“君舟民水”
(2)伦理:提出“人之性恶”
(三)老子的思想 1.世界观: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⑦“ 道 ”。 2.政治观:提出⑧“ 无为而治 ”的政治主张。 3.哲学观:认为世界万物、人类社会总在不停地运动,有无、难易、贵 贱、祸福都是相互依存,不断转化的。
启示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 具有划时代的意 义
(三)明清时期儒家思想的发展 明末清初三位进步思想家汲取儒家的⑦ 民本 思想,反对理学的不合 理部分,是儒学的新发展,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 生了巨大影响。但这种思想批判并没有成为时代主流思想,未能推动社 会的政治变革。
重难突破
一、孔子、孟子和荀子思想观点的比较 1.三者的思想都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反映了时代特点。春秋时期是奴隶 社会的瓦解时期,战国时期是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孔子以维护奴隶主 统治为目的;孟子和荀子则是为了缓和农民与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使 儒家思想进一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三者都以“仁”为思想核心。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孟子将“仁” 发展成为更加系统的“仁政”思想;荀子主张施政用“仁义”和“王道”, 以德服人。 3.三者都提出民本思想。孔子主张“为政以德”“节用而爱人”;孟子 提出“民贵君轻”的观点;荀子则看到了人民的巨大力量,提出“君舟 民水”的观点。
考点三 宋明理学
(一)程朱理学 1.形成:理学是儒、道、① 佛 三家融合的产物,儒学从佛教、道教中 汲取有益的内容,完成了更为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形成新的儒学。 2.主要思想
宇宙观
伦理观
认识论
“二程” ② 天理 是 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 把握理的方法是④“ 客观
(北宋)
宇宙万物的本 起来
格物致知 ”,只有探究 唯心
原义
朱熹(南宋, 物(核心思想) 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 “格物致知”的目的在 思想
理学集大成
三纲五常”,强调
于明道德之善,而非求科
者)
③“ 存天理,灭人欲 ” 学之真
3.影响 (1)积极:注重气节、品德,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并成为⑤ 南宋 以后长期占据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 治。 (2)消极:强调⑥ 三纲五常 ,扼杀人的自然欲求。 (二)王阳明心学 王阳明是心学的集大成者。其思想核心是⑦ 致良知 ,宣扬⑧ “ 心外无物 ”“心外无理”的命题。在认识论上,他提出 “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学说。他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和 天理。心学的出现,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
2.特点 (1)儒学进一步思辨化。与先秦、汉唐儒学不同,宋明理学的一个突出 特点就是其思辨性。传统儒学改造成为哲学理论体系。 (2)更加强调伦理道德。理学所强调的天理,实质上是儒家的伦理道德 学说。理学的本体论、人性论、“存理灭欲”或“存心灭欲”的修养 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都以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 (3)更多地吸收了佛、道因素。宋明理学作为儒学发展的一个阶段,带 有明显的佛、道化特点。宋明理学的佛、道化是更多地吸收、借鉴佛 教与道教的形而上学,把佛、道的禁欲主义思想吸收进来,把其作为理 学的核心思想,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道德主张。
考点四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一)李贽的离经叛道 1.主张 (1)指出孔子不是天生圣人,① 儒家经典 也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理论。 (2)批判道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虚假说教,强调人正当的私欲,认为 ② 穿衣吃饭 就是“人伦物理”。 2.影响:李贽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
(二)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思想主张
时期 代表
主张
地位和影响
(1)政治:思想核心是⑤“ 仁 ”;强调统治者要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首创私学 春秋 孔子 “以德治民”;主张“克己复礼”
(2)教育:“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1)政治:发展了孔子“仁”的思想,主张实行⑥“ 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使儒学
孟子 仁政 ”(核心);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 体系更加完整。战国后期,儒
专题三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考点清单
基础梳理
考点一 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 (一)百家争鸣 1.背景 (1)经济: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使封建经济迅速发展。 (2)政治:周王室衰微,① 新兴地主阶级 兴起,分封制崩溃。 (3)阶级关系:② 士 的活跃和受重用。 (4)思想文化:出现③ 私人讲学 ,平民百姓开始接受教育。
考点二 汉代儒学 (一)董仲舒的思想主张 1.内容 (1)为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①“ 春秋大一统 ”和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提出不在儒家六经范围之内的各家学 术都应罢黜。 (2)为加强君权,宣扬②“ 君权神授 ”,提出“天人合一”和“天人 感应”学说,认为天是万物的主宰,天子受命于天,人民和诸侯都要服从 天子的统治;如果天子无道,上天会降灾于他。 (3)为人处世上,提出③“ 三纲五常 ”,以维护统治秩序。 2.特点:把诸子百家中④ 道家 、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 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
思想家
主要思想
黄宗羲 (1)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2)提出③“ 天下为主,君为客 ”的民主思想
作用 对以后的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 的推动作用
(1)提出④“ 经世致用 ”思想,力求解决国计民 顾炎武 生的现实问题
(2)提出⑤“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的思想
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
(1)世界是物质的,事物是客观存在的 (2)物质是发展变化的,并且是有规律的 王夫之 (3)事物是可以认识的 (4)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具有朴素的 ⑥ 辩证法 思想
(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1.措施 (1)思想: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并付诸实行。 (2)政治:起用很多⑤ 儒学家 参政,儒家学说成为政府选拔人才、任 官授爵的标准。 (3)教育:在中央兴办⑥ 太学 ;在全国各郡县设立学校,儒学在民间开 始处于独尊地位;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儒家垄断教育。 2.影响: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⑦ 正统思想 ,逐渐成为两千 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2.学派及其代表人物
道家 老子、庄子 儒家 孔子、孟子和荀子 墨家 墨子 法家 商鞅、韩非子
3.特点:不同学派互相争辩,又彼此吸收、融合,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4.影响 (1)思想: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④ 思想解放 运动,推动了社会大变革。 (2)文化: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二)儒家思想的形成
(4)以维护皇权的绝对性为目的,受到统治者重视,迅速成为封建社会的 正统思想。 (5)具有神学色彩,其哲学思想的本质是唯心主义。 (6)承认现实政治秩序的合理性(如皇权专制),即维护现实统治。 2.儒学独尊地位的确立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 (1)对汉代政治: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局面,削弱和打击地 方割据势力,稳定封建统治秩序。 (2)对民族精神:思想统一于儒学,儒学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 这种民族精神是维护国家统一、阻止国家分裂的强大思想武器。 (3)对学术文化:一方面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对学术、 思想的发展有钳制作用;另一方面,既尊儒又提倡文化教育,提高了知识 分子在社会上的地位和作用。
(4)对主流思想: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 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三、宋明理学兴起的原因、特点 1.原因 (1)两宋时期,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突出,统治者需要调整统治思想,以适 应维护统治的需要。 (2)魏晋以来,儒、道、佛思想日趋融合,“三教合一”局面的形成为儒 学更加理性化、思辨化奠定了基础。 (3)宋代的“重文”政策、科举制的完善、书院的兴起与发展为学术发 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思想方面 宋明理学日益僵化,统治者的专制思想占主导地位,八股取士、三纲五常扼杀人的 天性,摧残人的思想,进步思想家要求挣脱思想束缚,实现自由发展
外部条件 西方近代科技开始传入,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为思想界注入新的生机
2.特点 (1)反传统、反教条。以异端自居的明朝进步思想家李贽,指出儒家经 典并非“万世之至论”,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他还提出男女平等的观 点,令维护名教传统的士大夫们十分惊惧。 (2)反封建专制,带有一定的民主色彩。黄宗羲揭露君主“以天下之利尽归 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得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的结论。顾 炎武提倡“众治”,反对“独治”。当时的思想家还提出了种种限制君权 的理论和设想。这些思想对晚清民主思潮的兴起产生了一定影响。 (3)提倡“经世致用”。他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致力于社会变革,力图 扭转明末不切实际的学风。 (4)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黄宗羲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 商皆本”的主张。
3.评价 (1)进步性:明末清初的思想家,在批判地继承传统儒学的基础上,提出了 新的观点,使得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从而又一 次发展了儒学。这些思想是在明清封建社会走向衰落背景下产生的,反 映了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要求,具有解放思想和民主思 想启蒙的历史进步性。 (2)局限性:未明确提出建立新的社会制度,也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在根本上有别于西欧的启蒙思想,不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 总之,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对当时的封建专制起了一定的冲击作用,但 无法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
四、明清之际进步思想产生的背景、特点及评价 1.背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