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原理第十章机械运动动力学方程

合集下载

机械原理课后全部习题答案

机械原理课后全部习题答案

机械原理课后全部习题答案目录第1章绪论 (1)第2章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 (3)第3章平面连杆机构 (8)第4章凸轮机构及其设计 (15)第5章齿轮机构 (19)第6章轮系及其设计 (26)第8章机械运动力学方程 (32)第9章平面机构的平衡 (39)第一章绪论一、补充题1、复习思考题1)、机器应具有什么特征?机器通常由哪三部分组成?各部分的功能是什么?2)、机器与机构有什么异同点?3)、什么叫构件?什么叫零件?什么叫通用零件和专用零件?试各举二个实例。

4)、设计机器时应满足哪些基本要求?试选取一台机器,分析设计时应满足的基本要求。

2、填空题1)、机器或机构,都是由组合而成的。

2)、机器或机构的之间,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

3)、机器可以用来人的劳动,完成有用的。

4)、组成机构、并且相互间能作的物体,叫做构件。

5)、从运动的角度看,机构的主要功用在于运动或运动的形式。

6)、构件是机器的单元。

零件是机器的单元。

7)、机器的工作部分须完成机器的动作,且处于整个传动的。

8)、机器的传动部分是把原动部分的运动和功率传递给工作部分的。

9)、构件之间具有的相对运动,并能完成的机械功或实现能量转换的的组合,叫机器。

3、判断题1)、构件都是可动的。

()2)、机器的传动部分都是机构。

()3)、互相之间能作相对运动的物件是构件。

()4)、只从运动方面讲,机构是具有确定相对运动构件的组合。

()5)、机构的作用,只是传递或转换运动的形式。

()6)、机器是构件之间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并能完成有用的机械功或实现能量转换的构件的组合。

()7)、机构中的主动件和被动件,都是构件。

()2 填空题答案1)、构件 2)、构件 3)、代替机械功 4)、相对运动 5)、传递转换6)、运动制造 7)、预定终端 8)、中间环节 9)、确定有用构件3判断题答案1)、√ 2)、√ 3)、√ 4)、√ 5)、× 6)、√ 7)、√第二章 机构的结构分析2-7 是试指出图2-26中直接接触的构件所构成的运动副的名称。

机械运动教案示例

机械运动教案示例

机械运动教案示例第一章:机械运动的概念1.1 学习目标了解机械运动的概念掌握机械运动的基本类型理解机械运动与参考系的关系1.2 教学内容机械运动的概念及其定义机械运动的基本类型: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往复运动参考系的概念及其作用1.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演示、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使用动画或视频资料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机械运动1.4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讨论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机械运动实例讲解机械运动的概念和定义演示不同类型的机械运动并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讲解参考系的概念并引导学生理解其作用开展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机械运动的特点和类型1.5 作业与评估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绘制一幅机械运动的示意图,并简述其特点评估学生作业:检查学生对机械运动概念和类型的理解程度第二章:速度与加速度2.1 学习目标理解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和加速度的计算方法理解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2.2 教学内容速度的概念及其定义加速度的概念及其定义速度和加速度的计算方法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速度变化率、加速度与力之间的关系2.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演示、练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使用动画或视频资料帮助学生直观理解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2.4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讨论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物体运动速度和加速度实例讲解速度的概念和定义演示不同速度变化的机械运动并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讲解加速度的概念和定义讲解速度和加速度的计算方法开展小组讨论:学生分组练习计算给定机械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2.5 作业与评估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根据给定的机械运动数据计算速度和加速度,并绘制速评估学生作业:检查学生对速度和加速度概念及其计算方法的理解程度第三章:动力学方程3.1 学习目标理解牛顿运动定律的内容掌握动力学方程的建立和应用理解动力学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3.2 教学内容牛顿运动定律的表述动力学方程的建立和应用动力学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3.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演示、练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使用动画或视频资料帮助学生直观理解牛顿运动定律和动力学方程的应用3.4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讨论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物体受力情况实例讲解牛顿运动定律的内容和表述演示不同物体受力情况的机械运动并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讲解动力学方程的建立和应用开展小组讨论:学生分组练习应用动力学方程解决实际问题3.5 作业与评估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根据给定的物体受力情况应用动力学方程解决问题,并评估学生作业:检查学生对牛顿运动定律和动力学方程的理解程度及其应用能力第四章:摩擦力与弹性力4.1 学习目标理解摩擦力和弹性力的概念掌握摩擦力和弹性力的计算方法理解摩擦力和弹性力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4.2 教学内容摩擦力的概念及其定义弹性力的概念及其定义摩擦力和弹性力的计算方法摩擦力和弹性力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4.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演示、练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使用动画或视频资料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摩擦力和弹性力的概念4.4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讨论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摩擦力和弹性力实例讲解摩擦力的概念和定义演示不同摩擦力的机械运动并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讲解弹性力的概念和定义讲解摩擦力和弹性力的计算方法开展小组讨论:学生分组练习计算给定机械运动中的摩擦力和第六章:能量守恒与转换6.1 学习目标理解能量守恒定律的内容掌握机械能的计算和转换方法理解能量守恒与机械运动的关系6.2 教学内容能量守恒定律的表述机械能的概念及其组成机械能的计算和转换方法能量守恒在机械运动中的应用6.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演示、练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使用动画或视频资料帮助学生直观理解能量守恒和机械能转换的概念6.4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讨论日常生活中遇到的能量转换实例讲解能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和表述演示不同机械能转换的实验并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讲解机械能的概念和组成讲解机械能的计算和转换方法开展小组讨论:学生分组练习应用能量守恒和机械能转换解决实际问题6.5 作业与评估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根据给定的机械能转换情况应用能量守恒定律解决问题,并进行计算评估学生作业:检查学生对能量守恒定律和机械能转换的理解程度及其应用能力第七章:简单机械7.1 学习目标理解简单机械的原理和功能掌握简单机械的计算方法理解简单机械在实际中的应用7.2 教学内容简单机械的分类和功能杠杆原理及其计算方法滑轮和轮轴的原理及其计算方法简单机械在实际中的应用7.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演示、练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使用动画或视频资料帮助学生直观理解简单机械的原理和功能7.4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讨论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简单机械实例讲解简单机械的分类和功能演示不同简单机械的实验并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讲解杠杆原理及其计算方法讲解滑轮和轮轴的原理及其计算方法开展小组讨论:学生分组练习应用简单机械原理解决实际问题7.5 作业与评估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根据给定的简单机械情况应用相关原理解决问题,并进行计算评估学生作业:检查学生对简单机械原理和计算方法的理解程度及其应用能力第八章:机械波8.1 学习目标理解机械波的概念和特点掌握机械波的传播和反射、折射现象理解机械波在实际中的应用8.2 教学内容机械波的概念及其特点机械波的传播原理机械波的反射和折射现象机械波在实际中的应用8.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演示、练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使用动画或视频资料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机械波的概念和特点8.4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讨论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机械波实例讲解机械波的概念和特点演示不同机械波的实验并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讲解机械波的传播原理讲解机械波的反射和折射现象开展小组讨论:学生分组练习应用机械波知识解决实际问题8.5 作业与评估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根据给定的机械波情况应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并进行计算评估学生作业:检查学生对机械波的概念、特点和传播原理的理解程度及其应用能力第九章:机械振动9.1 学习目标理解机械振动的概念和特点掌握机械振动的计算方法理解机械振动在实际中的应用9.2 教学内容机械振动的概念及其特点机械振动的计算方法机械振动的应用9.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演示、练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使用动画或视频资料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机械振动的概念和特点9.4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讨论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机械振动实例讲解机械振动的概念和特点演示不同机械振动的实验并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讲解机械振动的计算方法开展小组讨论:学生分组练习应用机械振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9.5 作业与评估-重点和难点解析1. 第五章中,讲解和演示不同类型的机械运动是重点环节。

(完整版)机械原理课后全部习题答案

(完整版)机械原理课后全部习题答案

机械原理课后全部习题答案目录第1章绪论 (1)第2章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 (3)第3章平面连杆机构 (8)第4章凸轮机构及其设计 (15)第5章齿轮机构 (19)第6章轮系及其设计 (26)第8章机械运动力学方程 (32)第9章平面机构的平衡 (39)第一章绪论一、补充题1、复习思考题1)、机器应具有什么特征?机器通常由哪三部分组成?各部分的功能是什么?2)、机器与机构有什么异同点?3)、什么叫构件?什么叫零件?什么叫通用零件和专用零件?试各举二个实例。

4)、设计机器时应满足哪些基本要求?试选取一台机器,分析设计时应满足的基本要求。

2、填空题1)、机器或机构,都是由组合而成的。

2)、机器或机构的之间,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

3)、机器可以用来人的劳动,完成有用的。

4)、组成机构、并且相互间能作的物体,叫做构件。

5)、从运动的角度看,机构的主要功用在于运动或运动的形式。

6)、构件是机器的单元。

零件是机器的单元。

7)、机器的工作部分须完成机器的动作,且处于整个传动的。

8)、机器的传动部分是把原动部分的运动和功率传递给工作部分的。

9)、构件之间具有的相对运动,并能完成的机械功或实现能量转换的的组合,叫机器。

3、判断题1)、构件都是可动的。

()2)、机器的传动部分都是机构。

()3)、互相之间能作相对运动的物件是构件。

()4)、只从运动方面讲,机构是具有确定相对运动构件的组合。

()5)、机构的作用,只是传递或转换运动的形式。

()6)、机器是构件之间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并能完成有用的机械功或实现能量转换的构件的组合。

()7)、机构中的主动件和被动件,都是构件。

()2 填空题答案1)、构件2)、构件3)、代替机械功4)、相对运动5)、传递转换6)、运动制造7)、预定终端8)、中间环节9)、确定有用构件3判断题答案1)、√2)、√3)、√4)、√5)、×6)、√7)、√第二章 机构的结构分析2-7 是试指出图2-26中直接接触的构件所构成的运动副的名称。

机械运动动力学方程

机械运动动力学方程

一、作用在机械上的力
机械特性:力(力矩)与运动参数之间的 关系称阻力) 驱动力:驱动原动件运动的力。
可编辑ppt
3
二、机械运转的三个阶段
1) 启动阶段 Wd-(Wr+Wf)=Wd-Wc =E2-E1 >0
Wd驱动力所做的功,驱动功;P183 Wr克服工作阻力所做的功,Wf克服有害阻力所做的功,耗功.
可在机械真实运动未知的情况下计算各等效量。
可编辑ppt
13
例 8-1 P186
可编辑ppt
14
等效力矩(等效力)与等效驱动力矩(等效 驱动力)和等效阻力矩(等效阻力)的关系:
MeMedMer Fe FedFer
在不引起混淆的情况下,可以省去等效符号e
上式简写为:M=Md -Mr, F=Fd -Fr
1 2M e d 1 2 (M e dM e) d r 1 2 J e 22 2 1 2 J e 11 2
s s 1 2F e d s s s 1 2(F e dF e)d r s 1 2 m e 2 v 2 2 1 2 m e 1 v 1 2
可编辑ppt
16
2、力矩(力)形式的运动方程式 (微分形式)
∆E=∆W 称为为机械系统的运动方程式。
可编辑ppt
6
说明:❖ 对一个单自由度的机械系统,当原件的运动规律确
定后,其余的构件的运动规律也就确定,所以机械系 统的运动研究可简化为对该系统的一个具有等效转动
惯量Je(),在其上作用有等效力矩Me( , ,t)的
假想构件的运动的研究。
等效构件
具有等效转动惯量,其上作 用有等效力矩的等效构件
等效构件作为原机械系统等
效动力学模型
可编辑ppt

机械原理教学大纲

机械原理教学大纲
(二)单项实验教学内容与要求
1. 机械认知和机构运动简图测绘;
【实验教学内容】
观察机构和机械装置陈列柜,使学生了解各种机械、机构的基本结 构,了解各种机械、机构的工作原理、特点、功能及应用,了解各种机 械零件、部件的结构及应用并绘制机构运动测绘。
【实验教学要求】 巩固和加深课堂讲授的理论,培养学生对典型机械运动机构的认 识,了解各种机械、机构的基本结构,了解各种机械、机构的工作原 理、特点、功能及应用。掌握把复杂机械简化成运动机构的方法及机械 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技能,加深对机械系统结构的认识,培养实际操作 能力、测量技能、工程意识。 2.渐开线齿廓范成 【实验教学内容】 掌握用常用量具测定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基本参数的方法。通过测 量和计算,加深对齿轮各参数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解。 【实验教学要求】 绘制标准和变位两种齿轮齿形,掌握用范成法切制渐开线齿轮的基 本原理;了解渐开线齿轮产生根切现象的原因和避免根切的方法;分析 比较标准齿轮和变位齿轮的异同点。 3.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 【实验教学内容】 利用标准实验台架提供的常用机构,如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间歇 运动机构等连接组成各种不同的机构,并完成运动学及动力学的测试。 加深对机构组成原理的理解,培养学生机构设计的创新意识、综合设计 能力及动手能力。 【实验教学要求】 加深学生对机构组成原理的认识,为机构创新设计奠定良好的基 础;利用若干不同的杆组,拼接各种不同的平面机构,训练学生的工程 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创新设计意识及综合设计的能力。 三、教学章节及学时分配
大纲编写人(签字): 教研室主任(审核):
系教学主任(审核): 教务处处长(审核):
第九章:其他常用机构 【教学内容】 棘轮机构、槽轮机构、螺旋机构、万向联轴节 【教学要求】 了解棘轮机构、槽轮机构和螺旋机构等其它常用机构的工作原理、运动 特点、应用情况及设计要点 【教学重难点】 槽轮机构、棘轮机构、螺旋机构的组成情况、运动特点和适用场合 棘轮机构和槽轮机构的主要参数和几何尺寸

机械原理中的动力学问题分析

机械原理中的动力学问题分析

机械原理中的动力学问题分析动力学是一门研究物体运动规律的学科,它在机械工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机械原理中的动力学问题分析旨在分析和解决机械系统中的运动和力学问题。

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几个与动力学相关的问题,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法。

1. 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是动力学中最基本的定律之一。

它表达了物体的运动与作用力的关系。

即F = ma,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

利用这个定律,我们可以解决许多与力、质量和加速度有关的问题。

2. 运动方程对于机械系统,特别是静力学平衡系统,可以使用平衡方程来分析。

但当系统中存在动力学因素时,需要使用运动方程。

运动方程描述了物体的运动状态与其受到的作用力之间的关系。

最常用的运动方程是加速度-时间方程和速度-时间方程。

3. 自由刚体的运动自由刚体是指在没有外力或约束的情况下运动的物体。

分析自由刚体的运动时,可以使用动量守恒定律和角动量守恒定律。

动量守恒定律表明物体在整个过程中动量的总和保持不变,而角动量守恒定律表明物体在整个过程中角动量的总和保持不变。

4. 非自由刚体的运动非自由刚体是指在存在外力或约束的情况下运动的物体。

分析非自由刚体的运动时,需要考虑到外力和约束对物体的影响。

可以使用牛顿第二定律和转动定律来解决与非自由刚体相关的问题。

5. 惯性力和惯性矩在机械系统中,惯性力和惯性矩是动力学问题中常见的概念。

惯性力是由于惯性作用而产生的力,例如向心力和离心力。

惯性矩是由于惯性作用而产生的力矩。

在分析机械系统中的动力学问题时,需要考虑到惯性力和惯性矩的影响。

6. 能量方法能量方法是一种常用的动力学问题分析方法。

它基于能量守恒定律和功率定律,通过分析物体的能量转化和能量损失来解决问题。

能量方法可以应用于各种动力学问题,如物体的碰撞、弹簧的振动和液体的流动。

总结起来,机械原理中的动力学问题分析涉及到许多基本概念和定律,如牛顿第二定律、平衡方程、动量守恒定律和转动定律等。

通过运用这些定律和方法,我们可以解决各种机械系统中的运动和力学问题。

机械原理公式

机械原理公式

机械原理公式机械原理是研究机械运动和力学性质的一门学科,它是现代工程学的基础,对于理解和设计各种机械设备至关重要。

在机械原理的学习过程中,掌握和运用各种机械原理公式是非常重要的,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机械原理公式。

1. 力的平衡公式。

在静力学中,力的平衡是一个基本概念,它描述了物体受到的各个力之间的平衡关系。

力的平衡公式可以用来解决各种静力学问题,其表达式为ΣF = 0,即所有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的合力为零。

这个公式在工程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可以用来分析各种机械结构的受力情况。

2. 动能公式。

动能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它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

动能公式可以用来计算物体的动能,其表达式为 K = 0.5mv^2,其中 K 为动能,m 为物体的质量,v 为物体的速度。

这个公式在机械工程中常常用来计算机械设备的动能,对于设计和优化机械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3. 力的功率公式。

在机械系统中,力的功率是描述力对物体做功的物理量,它与力的大小和物体的速度有关。

力的功率公式可以用来计算力对物体做功的功率,其表达式为 P = Fv,其中 P 为功率,F 为力的大小,v 为物体的速度。

这个公式在机械工程中常常用来评估机械设备的工作性能,对于提高机械设备的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4. 力的合成与分解公式。

在机械系统中,常常会出现多个力共同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情况,此时需要用力的合成与分解公式来分析这些力的合成效果。

力的合成与分解公式可以用来计算多个力的合成结果,其表达式为 Fx = F1 + F2 + ... + Fn,Fy = F1sinθ1 + F2sinθ2+ ... + Fnsinθn,其中 Fx 和 Fy 分别为合成后的力在 x 和 y 方向上的分量,F1、F2...Fn 分别为各个力的大小,θ1、θ2...θn 分别为各个力与 x 轴的夹角。

这个公式在机械设计中常常用来分析和优化机械结构的受力情况。

5. 力矩公式。

机械原理第十章 机械系统动力学

机械原理第十章 机械系统动力学

矩所产生的功率P之和为 n
m
P Fivi cosi M j j
i 1
j 1
若等等效效构构件件的为角绕速定度轴为转,动则的根构据件等,效其构上件作上用作有用假的想等的效等力效矩力所矩产Me生,,
的功率应该等于整个机械系统中所有外力、外力矩所产生的功率之
和,可得
M e P
于是
Me
n i1
Fi
vi
cosi
m
Mj
j 1
j
同理,当等效构件为移动件时,可以类似得到作用于其上的等效
力为
Fe
n i1
Fi
vi
cosi
v
m
Mj
j 1
j
v
2.等效转动惯量和等效质量
若等效构件为绕定轴转动的构件,角速度为ω ,其对转动轴的假
想的等效转动惯量为Je,则根据等效构件所具有的动能等于机械 系统中各构件所具有的动能之和,可得
联立上述两式,可求出角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进而通过下式 计算等效构件的角加速度
d d d d dt d dt d
§10-4 机械的速度波动及其调节方法
10.4.1
周期性速度波动及其调节
Md Mr
Md
Mr
1. 周期性速度波动产生的原因
(a) a 等效力矩和等效转动惯量是等效构 △W
b
c
d
毂和轮缘的转动惯量较小,可忽略不计。其转动惯量为:
轮幅
轮缘
轮毂 JA
B
H
A
D2 D D1
JF
m ( D12 2
D22 ) 4
m 8
( D12
D22 )
若设飞轮宽度为B(m),轮缘厚度为H(m),平均直径

机械原理知识点总结

机械原理知识点总结

工作循环
jc
je
ò Wde = D W4 = [Med (j ) - Mer (j )]dj
Emax c
aHale Waihona Puke WbccWcd
jd
取 D Wmax = max[Wbc ,Wcd ,Wde ]
Wab
b
b Emin d
e
Wde
d
e
Wea'
a' Em
能量指示图
第八章 平面连杆机构及其设计
1.四杆机构的基本型式
3)最高级别为Ⅱ级的基本杆组成的机构称为 Ⅱ级机构。
4)最高级别为Ⅲ级的基本杆组成的机构称为 Ⅲ级机构。 n=2, PL=3, 这种基本杆组称为II级组。 n=4,PL=6,这种基本杆组称为Ⅲ级组。
机构的级别是以其中含有的杆组的最高级别确定的。
8.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
(1)确定机构的组成与级别 (2)平面机构结构分析的步骤:
Wcd
Wea' Mer
用能量指示图确定最大盈亏功 ΔWmax的大小。
jc
Wab Wbc
ab c
E
Emax
ò Wbc = D W2 = [Med (j ) - Mer (j )]dj
jb
a
jd
b
Emin c
Wde
de
Med
a' φ
d
Em
e
a'
φ
ò Wcd = D W3 = [Med (j ) - Mer (j )]dj
第七章 机械的运转及其速度波动的调节
1.等效动力学模型概念
对于一个单自由度机械系统的动力学问题研究,可简化为对 其一个等效转动构件或等效移动构件的运动的研究。

机械原理第十章 机械动力学和机械的平衡

机械原理第十章 机械动力学和机械的平衡

i 1
i 1

F

n i 1
Fi
(
vi v
) cosi

n i 1
M
i
(
i
v
)
M

n i 1
Fi
(
vi

)
cos
i

n i 1
M
i

(
i

)
(3) 机械系统等效动力学模型 机械系统等效动力学模型通常有下列两种表达形式。
1)能量形式的运动方程式
d[1 J () 2 ] M ()d
式中m可由min与max的算数平均值近似确定:
m

1 2
(max
min )
机械速度不均匀系数的许用值因工作性质不同而有不同要 求,如果超过了许用值,必将影响机器正常工作,但是过分要 求减少不均匀系数值也是不必要的。不同机械(机器)的不均 匀系数许用值可在相关工程设计手册上查到。
三、机械系统的等效动力学模型
2
设给定初始条件:=0时,=0,J=J0,则对上式积分得
1
2
J () 2

1 2
J
2
00


0 M ()d
2)力矩形式的运动方程式
J () d
2

dJ ()
M ()
d 2 d
四、在已知力作用下机械的真实运动
(一)等效构件角速度的确定
按等效力矩求等效构件角位移自至0的盈亏功W,其值为
n i 1
(mi vs2i0

J
si
2 i0
)
(二)等效质量及等效转动惯量、等效力及等效力矩

机械原理总结知识点

机械原理总结知识点

机械原理总结知识点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及基本理论1. 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机械原理是从物体和力的相互作用关系方面研究机械结构、机械运动规律和机械传动等基本原理的学科。

机械结构是由零件和零部件组成的,这些零件和零部件构成机械系统,有的系统要求精密,有的要求高效率等。

机械运动规律是机械结构在运动过程中的各种规律,有平动、转动、摆动、往复等。

机械传动是使得机构的各种运动规律得以完成的基元,通常包括齿轮传动、链传动等。

2. 机械原理的基本理论机械原理的基本理论包括静力学、动力学和能量原理等。

静力学是研究力的平衡条件和作用于物体上的外力与内力之间的关系的学科。

动力学是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和质点、刚体的力学问题的学科。

能量原理是能量守恒得到的物体在平衡或者运动过程中能量表达的一种形式,通过能量原理可以推导出机械系统的动力学方程。

机械原理的负载分析1. 载荷的类型机械系统中受到的力可以分为静力和动力两类。

静力是指在静止状态下受到的力,包括静止载荷和静应力。

动力是指在运动状态下受到的力,包括动载荷和动应力。

静载荷主要由重力、弹簧力、摩擦力等构成,而动载荷主要由运动惯性力、惯性力、外力和速度、加速度等因素构成。

2. 载荷分析的方法载荷分析的方法主要包括力的分解、矢量法、力的合成、力矩法等。

力的分解是指将一个合力分解为几个分力的方法,通过分力可以准确地计算受力物体的受力情况。

矢量法是指通过矢量的形式来描述载荷的大小和方向,通过矢量的运算可以得到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力的合成是指将几个分力合成一个合力的方法,通过合力可以简化受力物体的受力情况。

力矩法是指通过计算力矩来分析受力物体的受力情况,通过力矩可以得到受力物体的平衡条件和运动规律。

机械原理的分析和设计1. 结构分析结构分析是指对机械系统的结构进行建模和分析的过程,主要包括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

静态结构分析是通过静力学的方法来分析机械系统的受力和平衡情况,动态结构分析是通过动力学的方法来分析机械系统的运动规律和稳定性。

《机械原理》第十章 机械的运转及其速度

《机械原理》第十章 机械的运转及其速度

机械原理 第十章 机械的运转及其速度波动的调节
3. 运动方程式的推演
(1) 等效构件为转动构件 dE = dW = pdt 1 E = J eω 2 2 p = M eω 1 d ( J eω 2 ) = M eωdt = M e d 2 上式为微分形式的运动方程式。
机械原理 第十章 机械的运转及其速度波动的调节
1 d ( J eω 2 ) = M eωdt = M e d 2
对积分,得
1 1 2 J eω 2 J e 0ω 0 = 2 2

0
M e d
J e0
上式为动能形式的运动 方程式。式中 0为 的初始值, = J e ( 0 ), ω 0 = ω ( 0 )。
机械原理 第十章 机械的运转及其速度波动的调节
机械原理 第十章 机械的运转及其速度波动的调节
第十章 机械的运转及其速度波动的调节
10-1 概 述 10-2 机械的运动方程式 10-3 稳定运转状态下机械的周期性速度波动及其调节 10-4 机械的非周期性速度波动及其调节
机械原理 第十章 机械的运转及其速度波动的调节
10-1 概 述
1. 研究的目的及内容 2. 机械运转的三个阶段 3. 作用在机械上的驱动力和生产阻力
机械原理 第十章 机械的运转及其速度波动的调节
1. 研究的目的及内容
(2) 研究机械运转速度的波动及其调节方法 机构原动件并非作等速运动,即机械在运动过程中会 出现速度波动。 这种速度波动,会导致运动副中产生附加动压力,产 生振动;降低机械的寿命、效率和工作质量。 因此,需要对机械运转速度的波动及其调节方法进行 研究,设法将速度波动的程度控制在许可范围内。
机械原理 第十章 机械的运转及其速度波动的调节

机械原理第十章机械运动动力学方程

机械原理第十章机械运动动力学方程

2 m
3、周期性速度波动调节方法
飞轮-转动惯量较大的回转件。 目的:调速,使速度波动减小。
飞轮的作用:
安装飞轮的实质就是增加机械系统的转动惯量。 飞轮在系统中的作用相当于一个容量很大的储能器。当 系统出现盈功,它将多余的能量以动能形式“储存”起 来,并使系统运转速度的升高幅度减小;反之,当系统 出现亏功时,它可将“储存”的动能释放出来以弥补能 量的不足,并使系统运转速度下降的幅度减小。从而减 小了系统运转速度波动的程度,获得了调速的效果。
根据ωm和许可的δ确定 JF 。
设计要求: []
[W]
m 2(JJF)
[]
则:JF
[W]
m2[]
J
J 为系统中除飞轮以外其它运动构件的等效转动惯量。
若 J<<JF ,则
JF
[W ]
m2
[W] 90[W 0]
JF m 22n2
(1)当 [W] 与 n 一定时,若加大飞轮转动惯量 JF ,
则机械的速度波动系数将下降,起到减小机械速度波 动的作用,达到调速的目的。但是,如果 [δ] 值取
第一节 作用在机械上的力及 机械的运转过程
一、作用在机械上的力 ♦机械特性:力(力矩)与运动参数之间 的关系称为机械特性。
工作阻力:工作负荷。 (有害阻力) 驱动力:驱动原动件运动的力。
二、机械运转的三个阶段
1) 启动阶段 Wd-(Wr+Wf)=Wd-Wc =E2-E1 >0
Wd驱动力所做的功,输入功;P238 Wr克服工作阻力所做的功,Wf克服有害阻力所做的功,耗功.
二、非周期性速度波动及其调节方法
• 非周期性速度波动:如果机械在运转过程中, 等效力矩 (M=Md-Mr) 的变化是非周期性的, 则机械出现的速度波动称为非周期性速度波动。

机械原理第三版何丽红

机械原理第三版何丽红

机械原理第三版何丽红引言《机械原理第三版何丽红》是一本介绍机械运动原理的经典教材。

本书由何丽红编著,旨在帮助读者深入理解机械原理,并能够应用于实际的工程项目中。

本文将对该书的内容进行简要介绍,并探讨其在机械工程教育中的重要性。

内容概览《机械原理第三版何丽红》共分为十个章节,涵盖了机械原理的各个方面。

下面是每个章节的简要概述:第一章:机械原理概述该章节介绍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帮助读者建立对机械原理的整体认识。

第二章:静力学本章主要介绍静力学的基本原理,包括力、力的合成和分解、力的平衡等内容。

读者将通过学习本章内容,掌握静力学的基本理论和计算方法。

第三章:动力学该章节介绍了动力学的基本原理,包括牛顿第二定律、加速度、动量、力矩等内容。

通过学习本章,读者将能够理解和分析机械系统的动力学特性。

第四章:运动学本章主要介绍运动学的基本原理,包括位移、速度、加速度、角位移、角速度、角加速度等内容。

读者将通过学习本章内容,能够描述和分析机械系统的几何运动特性。

第五章:机械性能分析该章节介绍了机械性能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包括功率、效率、工作和能量等内容。

读者将通过学习本章,了解机械系统的能量转换和传递规律。

第六章:机械系统的自由度与约束本章介绍机械系统的自由度和约束的概念,并通过示例进行说明。

读者将通过学习本章,了解如何判断机械系统的自由度和约束条件。

第七章:有约束的机构该章节主要介绍有约束的机构的分析方法,包括位图法、向量法和雅可比矩阵等内容。

通过学习本章,读者将能够分析和设计各种机械系统中的有约束机构。

第八章:无约束的机构本章介绍无约束机构的基本原理和分类,包括平面机构、点线机构和空间机构等内容。

读者将通过学习本章,了解无约束机构的运动特性和设计原则。

第九章:机械设计原理该章节介绍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强度计算、选材和设计优化等内容。

通过学习本章,读者将能够进行机械系统的合理设计和优化。

第十章:机械系统的动力学分析本章主要介绍机械系统的动力学分析方法,包括建立动力学模型、求解运动方程和模拟仿真等内容。

机械原理教程全套课件.pdf

机械原理教程全套课件.pdf

教材与学时安排总学时:48时内容讲授:36时习题讲解:12时20032003第一章绪论第二章机构的组成及其自由度的计算第三章平面机构的速度分析第四章机械的摩擦及机械效率第五章机械的平衡第六章机械的运转及其速度波动的调节第七章平面连杆机构及其设计第八章凸轮机构及其设计第九章齿轮机构及其设计第十章轮系第十一章其他常用机构第十二章机构的选型与组合目录第一章绪论§1-1本课程研究的对象及内容§1-2学习本课程的目的§1-3本课程的特点及学习时注意的几个问题思考题20032003§1-1 本课程研究的对象及内容1.研究对象机构是指一种用来传递与变换运动和力的可动装置。

机器是指一种执行机械运动装置,可用来变换和传递能量、物料和信息。

机械是机构和机器的总称。

机械应用实例机械应用实例仿生机械机车飞机汽车船舶内燃机工件自动装卸装置六自由度关节式工业机器人2003内燃机2003工件自动装卸装置2003六自由度关节式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示教板操作机2003蒸汽机车内燃机车电力机车2003汽车是指能自带能源的机动轮式无轨车辆,它是使用最广泛的交通运输工具。

按运输对象汽车可分为客运汽车和货运汽车(简称货车)两大类2003船舶船舶是指能航行或停泊于水域进行运输或作业工具,按不同的使用要求而具有不同的技术性能、装备和结构型式。

船舶在国防、国民经济和海洋开发等方面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船舶从史前刳木为舟起,经历了独木舟和木板船时代,1879年世界上第一艘钢船问世后,又开始了以钢船为主的时代。

船舶的推进也由19世纪的依靠人力、畜力和风力(即撑篙、划桨、摇橹、拉纤和风帆)发展到使用机器驱动。

2003飞机2003焊接机器人主要研究:焊接机器人(把弧焊与点焊机器人作为负载不同的一个系列机器人,可兼作弧焊、点焊、搬运、装配、切割作业)产品的标准化、通用化、模块化、系列化设计。

弧焊机器人用激光视觉焊缝跟踪装置的开发:激光发射器的选用,CCD成象系统,视觉图象处理技术,视觉跟踪与机器人协调控制。

机械原理知识点总结

机械原理知识点总结

机械原理知识点总结一、机械原理概述机械原理是一门研究机械运动、力学、动力等问题的学科。

它主要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力的作用以及这些规律和作用导致的各种运动机构以及机械结构的设计原理等问题。

机械原理是机械工程学科的基础,它在机械工程设计、工业制造、机械运动控制等领域的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

二、机械运动1. 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机械运动是指物体的运动,它是机械原理研究的基本对象。

物体的运动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和转动运动两类,直线运动是指物体沿着直线路径运动,而转动运动是指物体绕着某一轴旋转运动。

2. 机械运动的描述描述机械运动的基本工具是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位移描述物体在运动过程中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的距离和方向的变化;速度描述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和方向的变化;加速度描述速度在单位时间内的变化率。

3. 机械运动的运动规律机械运动的运动规律是指描述物体运动的基本定律,主要包括牛顿运动定律、运动规律和牛顿万有引力定律。

牛顿运动定律包括惯性定律、动量定律和作用与反作用定律,它们描述了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受力、产生加速度和改变动量等基本规律。

三、机械力学1. 机械力的基本概念机械力是指物体相互作用产生的力,它是实现机械运动的基本动力。

机械力可以分为接触力和非接触力两类,接触力是指物体直接接触产生的力,而非接触力是指物体之间不直接接触产生的力。

2. 机械力的作用规律机械力的作用规律包括牛顿定律、弹性力学定律等。

牛顿定律描述了物体受力产生加速度的规律,弹性力学定律描述了弹性体变形时受力和变形之间的关系。

3. 机械力的传递机械力在机械系统中的传递是实现机械运动的基本条件。

在机械系统中,机械力的传递可以通过轴承、齿轮、皮带等机构来实现,不同的传递机构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四、机械结构1. 机械结构的基本概念机械结构是由多个部件组成的机械系统,它是实现机械运动和力学功能的基本组成。

机械结构可以分为静态结构和动态结构两类,静态结构是指不产生运动的机械系统,而动态结构是指能够产生运动的机械系统。

机械原理和设计知识点

机械原理和设计知识点

机械原理和设计知识点一、机械原理概述机械原理是研究机械运动和力学原理的学科,它是机械工程的基础理论。

在机械原理中,人们通过研究和分析机械系统的结构、运动、力学特性等,来揭示机械运动的规律,并根据这些规律设计和优化机械系统。

二、机械结构设计知识点1. 结构设计原则结构设计是指根据机械系统的功能需求和使用要求,合理地确定机械系统的整体结构和部件组织方式。

在结构设计中,需要考虑机械系统的强度、刚度、稳定性、运动精度等因素,以满足设计要求。

2. 关键零部件设计关键零部件是机械系统中起重要作用的零部件,其设计关乎机械系统的可靠性和性能。

在关键零部件的设计中,需要考虑材料的选择、加工工艺、工作条件等因素,并进行强度、刚度、疲劳寿命等方面的计算和分析。

3. 运动学设计运动学设计是研究机械系统运动学特性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运动学分析可以确定机械系统的机构参数和运动规律。

在运动学设计中,需要考虑运动的平面、轨迹、速度、加速度等因素,以保证机械系统的运动性能。

4. 传动设计传动设计是研究机械传动方式和传动组织形式的一项重要内容,其目的是实现机械系统的动力传递和转换。

在传动设计中,需要选择适当的传动方式(如齿轮传动、带传动、链传动等),并考虑传动比、传动效率、传动件的强度和寿命等因素。

5. 控制系统设计控制系统设计是研究机械系统的自动化控制方式和控制元件的选择与布置的一项重要内容。

在控制系统设计中,需要考虑控制目标、控制方式、传感器和执行器的选择等因素,以实现机械系统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三、机械运动学知识点1. 机械运动学基本概念机械运动学研究机械系统的运动学特性,包括位置、速度、加速度等。

在机械运动学中,需要了解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如位移、速度、加速度等,并学习如何计算和分析机械运动的各种参数。

2. 刚体运动学刚体运动学研究不考虑刚体内部变形的刚体系统的运动学特性。

在刚体运动学中,需要学习如何建立刚体的运动学模型、如何描述刚体的平面运动和空间运动、如何计算和分析刚体的运动参数等。

机械原理第十章机械运动动力学方程

机械原理第十章机械运动动力学方程


1 2
J
2
e2 2

1 2
J
2
e1 1
s2 s1
Feds

s2 s1
(Fed

Fer )ds

1 2
me2v22

1 2
me1v12
2、力矩(力)形式的运动方程式 (微分形式)
M ed

d(1 2
Je 2 )

Me

d
d
(1 2
J
e
2
)

2
2
dJe
d
Je
d d
其中
A
D
1、平均角速度
m

1
T
T d
0
B
m

1 2
(
m
ax
min )
(1)
O
T

2、速度波动系数
由(1)和(2)解得
max min m
(2)
max

m (1

) 2
, m in

m (1

) 2
于是可得
2 max


2 m
in

2
2 m
3、周期性速度波动调节方法
等效构件+等效质量(等效转动惯量)+等效力(等效力矩)
等效动力学模型

JeMe

(a)

Fe
me
s (b)
注意: 、是某构件的真实运动; Me是系统的等效力矩; Je是系统的等效转动惯量。
注意: v s、v是某构件的真实运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定后,其余的构件的运动规律也就确定,所以机械系 统的运动研究可简化为对该系统的一个具有等效转动
惯量Je(),在其上作用有等效力矩Me( , ,t)的
假想构件的运动的研究。
等效构件
具有等效转动惯量,其上作 用有等效力矩的等效构件
等效构件作为原机械系统等
效动力学模型
♦等效构件:把复杂的机械系统简化为一个构件,
J1
1 1
J 2
2 1
m2
v02
1
J
H
H 1
J1
J
2
2 1
2
m2
H lH 1
2
J
H
H 1
2
等效力矩(等效力)与等效驱动力矩(等效 驱动力)和等效阻力矩(等效阻力)的关系:
Me Med Mer
Fe Fed Fer
在不引起混淆的情况下,可以省去等效符号e
上式简写为:M=Md-Mr, F=Fd-Fr
三、飞轮设计 P249
● 飞轮设计的基本问题就是计算飞轮的转动惯量。
根据动能定理:图10-6
[W
]
Emax
Emin
1 2
(J
J
F
)(m2 ax
2 min
)
(J
J
F
)m2
其中:[W ] Wmax Wmin 是最大盈亏功
得:
[W ]
m2 (J J F )
根据ωm和许可的δ确定 JF 。
设计要求: [ ]
飞轮-转动惯量较大的回转件。 目的:调速,使速度波动减小。
飞轮的作用:
安装飞轮的实质就是增加机械系统的转动惯量。 飞轮在系统中的作用相当于一个容量很大的储能器。当 系统出现盈功,它将多余的能量以动能形式“储存”起 来,并使系统运转速度的升高幅度减小;反之,当系统 出现亏功时,它可将“储存”的动能释放出来以弥补能 量的不足,并使系统运转速度下降的幅度减小。从而减 小了系统运转速度波动的程度,获得了调速的效果。
此构件称为等效构件。即系统的等效动力学模
型。
♦等效条件:使系统转化前后的动力学效果保持不 变。
即: a. 等效构件的质量或转动惯量所具有的动能,应 等于整个系统的总动能; b. 等效构件上的等效力、等效力矩所做的功或所 产生的功率,应等于整个系统的所有力、所有力 矩所做功或所产生的功率之和。
等效动力学模型的意义:
根据等效前后功率相等的原则:
n
m
p M e (Fivi cosi ) (M j j )
i 1
j 1
JeMe
得: Me
n i1
(Fi
vi
cosi )
m
(M j
j 1
j )
等效力矩计算结果的正负号表示:
M e与和Fe与v的方向如果是相同取+,相反取-。
② 当等效构件为移动构件时 根据等效前后功率相等的原则: Fe
解:(1)取构件1为等效构件,由等效条件
1 2
J
2
e1
1 2
J112
1 2
(J2
J 2'
)22
1 2
J
2
33
得等效转动惯量:
Je
J1
(J2
J
2
)(
2 1
)2
J
3
(
3 1
)2
0.01 (0.04 0.01)( z1 )2 0.04( z1z2 )2
z2
z2 z3
0.025kg.m2
(2)由功率等效条件: Me1 M d1 M r3
主动件的速度从零值上升到正常工作速度。
TT
o 起动 稳定运转 停车
2)稳定运转阶段 Wd-Wc=E2-E1=0
a .匀速稳定运转— 速度保持不变,在任何时间
间隔都有:Wd-Wc=E2-E1=0
b .变速稳定运转— 围绕平均速度作周期性波动
一个周期的时间间隔,Wd=Wc,E2=E1;
不满一个周期的时间间隔,Wd≠Wc,E2≠E1
3)停车阶段 Wd-Wc =E2-E1<0
• 起动阶段与停车阶段统称为过渡阶段。
TT
o 起动 稳定运转 停车
第二节 机械的等效动力学模型
一、等效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根据动能定理,所有驱动力和工作阻力
所做的功的总和∆W,应该等于系统的动能
增量∆E 。
∆E=∆W 称为为机械系统的运动方程式。
说明:❖ 对一个单自由度的机械系统,当原件的运动规律确
根据功能原理 W E
等效构件在一定时间间隔内,由位置1运动到位置2:
2
1
M e d
2 1
(M ed
M er )d
1 2
J
e
2
22
1 2
J
2
e1 1
s2 s1
Feds
s2 s1
(Fed
Fer )ds
1 2
me2v22
1 2
me1v12
2、力矩(力)形式的运动方程式 (微分形式)
M ed
d(1 2
2、非周期性速度波动的调节方法
◆当机械的原动机所发出的驱动力矩是速度的函 数且具有下降的趋势时,机械具有自动调节非 周期性速度波动的能力。
◆对于没有自调性的机械系统就必须安装一种专
门的调节装置 - 调速249
◆调速器来调节非周期性速度波动 P249
调速器的工作原理:1表示原动机,2表示工作 机, 5表示调速器,如果机器的转速过高,两个重 球K将张开,驱动滑块M上升,再通过连杆机构关小 节流阀6,使得油门变小,从而降低机器转速。
二、机械运动方程式的求解
本章以等效构件为转动构件,假设等效转动惯量 和等效力矩均为位置的函数,驱动力矩和阻抗力矩 也为位置的函数,即:
Md Md ( ), Mr Mr ( ), 故Me Me ( ), Je Je( )
则 1 J2
2
1 2
J
0
02
0 (M d
Mr )d
可得
J 0
J
02
周期性变速稳定运动三参数:
C
周期T、
平均角速度m、 速度不均匀系数
A
D
1、平均角速度
m
1
T
T
0
d
B
m
1 2
(
max
min )
(1)
O
T
2、速度波动系数
由(1)和(2)解得
max min m
(2)
max
m (1
) 2
, m in
m (1
) 2
于是可得
2 max
2 m
in
2
2 m
3、周期性速度波动调节方法
注意: F和M是一个假想的力和力矩,它不是被代替的已知 力和力矩的合力或合成矩。求机构各力的合力时不能 用等效力和等效力矩的原理。
P241
例10-2:正弦机构,已知 l1, J1, m2 , m3, F3 c,
取构件1为等效构件,求等效转动惯量Je 和阻抗力F3的等效阻力矩Mer。
解:
1 2
J
2
得等效力矩:
Me
Md
Mr
(3 1
)
60
120 (1) 4
30N.m
(3)角加速度:
(41)角MJ速ee度:0.30025
1200
1 s2
1
t
1200
1.5
1800
1 s
方向与驱动力矩一致。
第四节 机械运转速度波动及调节
一、周期性速度波动及调节
1.产生周期性速度波动的原因 图10-6
因驱动力矩和阻力矩及其等效力矩往往是原动
力矩MH=40N·m。 求构件1为等效构件时的等效力矩 Me 和等效 转动惯量Je 。
解 (1)求等效力矩Me
根据功率等效的原则:M e1 M HH
i1H3
Me
1 1 H
MH
H 1
z3 3
z1
1 4 H
得: M e 10 N.m 方向与ω1相同。
(2) 求等效转动惯量Je
2
2
2
2
Je
动的作用,达到调速的目的。但是,如果 [δ] 值取
得很小,飞轮转动惯量就会很大,而且 JF 有一个有
二、非周期性速度波动及其调节方法
• 非周期性速度波动:如果机械在运转过程中, 等效力矩 (M=Md-Mr) 的变化是非周期性的, 则机械出现的速度波动称为非周期性速度波动。
1、非周期性速度波动产生的原因 由于工作阻力或驱动力在机械运转过程中
发生突变,从而使输入能量与输出能量在一段 较长时间内失衡所造成的。
Je 2 )

Me
d
d
(1 2
Je 2 )
2
2
dJe
d
Je
d d
其中
d d d d
d dt d dt
(P243印刷错误)
代入得
Me
2
2
dJe
d
Je
d
dt
(力矩形式的方程式)

Fe
v2 2
dme ds
me
dv dt
(力形式的方程式)
d
dv
当Je和me为常数时,则:M e Je dt , Fe me dt
第十章
机械运动动力学方程
本章教学内容
◆ 机械运转的三个阶段 ◆ 机械运动方程的一般表达式 ◆ 机械系统的等效动力学模型 ◆ 机械运动方程式的求解
本章教学目的
◆ 了解机器运动和外力的定量关系 ◆ 掌握等效质量、等效转动惯量、等效力、等效力矩的概念 及其计算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