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装书里的泪痕
古代线装书的特点
古代线装书的特点古代线装书是中国古代图书装订的一种形式,与现代的平装、精装不同,其特点在于每一页的纸张都是单独制作的,通过线穿针扎的方式将它们连接在一起,形成一本完整的书籍。
以下是古代线装书的特点及其相关解释:1. 由若干张纸叠成签折,钩连成一整本书籍。
古代线装书所用的纸张通常是手工制作的,每张纸都被折成若干个小折页,这些小折页被钩连在一起,形成一个大签折。
多个签折被叠在一起,钩连成为一整本书籍。
相比于现代的装订方式,古代线装书的制作工艺更加复杂,也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2. 通过缝线固定,书页可以翻动。
古代线装书的每个折页之间都通过线缝固定在一起,这样就可以使书页翻动,方便读者阅读。
缝线的材质通常是棉线或麻线,这些线材具有较好的韧性和耐用性,可以保证书籍长期使用不破损。
3. 书页左右两侧有留白。
古代线装书的每个折页左右两侧都会留出一定的空白,这是为了方便读者翻阅书页时不会损坏书籍。
留白的大小因书籍不同而异,一般来说,留白越大的书籍越显得高贵典雅。
4. 封面和背面用硬纸板加固。
古代线装书的封面和背面通常是用硬纸板加固的,这样可以保护书籍不受外力摩擦和折叠的影响。
封面和背面的造型和装饰也是古代线装书的一个重要特点,它们通常用于显示书籍的主题和用途。
5. 书页排版简单,字体清晰。
古代线装书的书页排版比较简单,一般只有一种字体,而且字体比较清晰,方便读者识别。
在排版方面,古代线装书也注重美学效果,一些高档书籍还会采用特殊的排版技巧和装饰,增强书籍的艺术价值。
6. 书籍内容丰富多彩。
古代线装书的内容非常丰富多彩,涵盖了哲学、历史、文学、科学等多个领域。
这些书籍不仅是古代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今天研究古代文化和历史的重要资料。
古代线装书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古代知识和智慧的重要载体,也是古代文化艺术的一种重要形式。
虽然现代的技术和装订方式已经使线装书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但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艺术价值依然值得人们重视和珍藏。
关于线装古籍的修复
线装古籍的修复关于线装古籍的修复中国传统典籍虽然已经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远了,但是作为一个古籍爱好者,要了解很多知识。
本文为大家讲述关于线装古籍的修复,欢迎阅读了解。
随着古籍保护工程的推进,科学规范修复古籍成为当务之急。
河南省登记在册的古籍有180万册(件),亟待保护修复。
线装是中国古籍装帧的主要形式,其修复程序包括:准备、修整和复原三个大的步骤。
本文通过对这三个步骤的内容及方法进行论述,表明其科学和规范的操作过程。
我国是拥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遗留了浩繁的古代典籍,但保存状况不容乐观,极大地影响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传播。
据统计,收藏于国家各级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寺院和私人收藏家的古籍约有3,000万册(件)以上。
由于古籍材质特殊、历史久远,多种病害侵蚀,造成古籍的年损毁量达1.33%。
据不完全统计,亟待修复保护的古籍有1,000万册(件),急需抢救性修复的古籍有几十万件(册)。
河南省有国家级古籍保护单位5家,省级古籍保护单位16家,已登记在册的古籍有180万册(件),按照国家的统一要求,已完成普查数据录入53万册(件),其中一、二级珍贵古籍1.5万余册(件),205部入选《古籍珍贵古籍名录》,534部入选《河南省珍贵古籍名录》,其中有大量古籍损毁严重。
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工作意见》中“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古籍保护方针,目前,我国古籍保护修复工作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不改变古籍原状,真实、全面地保存并延续古籍的历史信息及全部价值。
在修复实践和具体操作中坚持“最少干预原则、可再处理原则、可辨识性原则、美学原则、环境统一性原则、信息收集整理原则、修复前后的存档原则”。
线装书籍是中国古籍装帧的主要形式,《古籍修复技术规范与质量要求》将其定义为:将写、印好的书叶以无字的一面对折,折边朝左,余幅朝右形成书脊,加装书皮,然后用线把书叶连书皮一起装订成册,订线露在外面。
作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装裱修复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笔者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形成了自己一点粗浅的看法,愿以线装古籍修复保护的基本流程和操作方法为中心进行论述,以期与业内人士相互切磋,取长补短,进而促进我省的古籍保护工作。
中考语文《骆驼祥子》重点知识_满分作文8大技巧例句
中考语文《骆驼祥子》重点知识_满分作文8大技巧例句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中考语文《骆驼祥子》重点知识_中考语文满分作文8大技巧例句,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中考语文满分作文8大技巧例句一、首尾相应结构严谨1. (开头)在城市尽头,没有繁华的街市,闪亮的霓虹;在城市的尽头,只有破旧的棚户区,有饱经生活风霜的生命;在城市的尽头、有他们这样一群人。
(结尾)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照亮了城市的尽头,照亮了他们的生活。
他们,终将会成为我们。
(《他们》)2. (开头)站在塞纳河畔,可以触摸巴黎时尚而又典雅的脉搏;身处第五大道、可以感受纽约华丽而又绚烂的气息;漫步银座街头,可以领略东京古老而又现代的文化;停留黄浦江边,可以体味上海兼容而又独特的精神……(结尾)我在无限的思考中面对都市,触摸它的外壳,也渴望触摸它的灵魂。
但愿有朝一日它的内质可以像外壳一样美丽动人,但愿有朝一日那些虚假与轻浮都会变得真实与坚固,但愿是"云销雨霁,彩彻分明",但愿我们可以重新触摸到都市那由内而外的如花般缩放的美丽。
(《触摸都市》)3. (开头)窗外风儿清清,鸟儿啁啾。
窗内阳光跳动,梦儿甜甜。
时间之舟悄悄驶进梦境,拉开惺忪的眼帘。
生活的风车每天都周而复始的转动,而我却不感觉到那是一座褪色的雕塑,因为感动每天与我同行。
生活中处处存在着感动,哪怕是一草一木,一花一石。
带着感动出发,我发现生活之河中,每一种水滴碰撞声都是那样清脆悦耳。
(结尾)带着感动出发,每一天都会将行囊充实,无论是喜还是忧。
我都会觉得那是自己阅历上的一个个字码。
(《带着感动出发》)4. (开头)人类不竭的欲望是推动历史车轮滚滚前进的原动力。
欲望来自哪儿?来自人类生而拥有的--好奇心。
(结尾)好奇心--它在推动世界进步的同时,也在积蓄着毁灭世界的力量。
对待这一颗颗仍在膨胀的好奇心,我们应当何去何从?(《好奇心》)5. (开头)为什么?两个人都上年纪了,相距不过几米的屋子,有什么必要隔几分钟就喊一下?每次去奶奶家,这件事总是会勾起我的好奇心。
线状书
线装,也称古线装。
有人认为,汉代已有线装书在书市出售。
其实,汉代有书市,但没有线装书。
我国古代的纸本书,经历了卷轴和册页两个阶段。
卷轴由卷、轴、缥、带组装成。
汉、唐代只有这种卷轴形式的书。
今天我们看到挂在墙上的轴画、书法,仍是卷轴装的遗风。
晚唐以后,卷轴书向册页书过渡,其装订方法又有多种多样的演变,大体经历了轻折装、旋风装、蝴蝶装、包背装,到了明代才正式出现了线装本的册页书。
其中不少古旧线装书,可视之为文物,非常珍贵。
目录1历史2工艺流程3崇拜症4装订5诞生6制作历史汉代虽然发明了纸,但当时的书写材料,竹、木仍为大宗,其次是帛。
纸写书,从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中都没有充分的根据说明在汉代(特别是西汉)就已普及。
线装书出现在包背装盛行的公元14世纪的明朝中叶,是我国装订技术史上第一次将零散页张集中起来,用订线方式穿联成册的装订方法。
它的出现表明了我国的装订技术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线装本评点二十四史于1996年9月出版了。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出版的规模最大的线装书。
众所周知,我国是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源地。
雕版印刷书由隋唐五代发其端,至北南宋而鼎盛。
雕版书的装帧由开始的卷轴装、经折装、旋风装、蝴蝶装到背包装,宋以后出现了线装书。
一书多本的线装书还用纸板青布糊制成“函”收装,配以象牙别子。
这种装帧,便于翻阅,不易破散,在我国书籍传统装帧技术上是最进步的,叶根友它一直流行了几百年。
“线装书”也成了我国古籍的别称。
近十几年,线装书有了较大量的出版。
中国书店每年出版线装书二三十种,上海古籍出版社、江苏扬州广陵书局每年也出不少线装书。
1993年在北京成立了第一家线装书专业出版社———中国线装书局。
目前,这家出版社已出线装书近二十种。
线装书的大量印行,究其原因,首先在于这种装帧本身的艺术魅力和实用性。
中国线装书局总编辑谢云先生认为:“用料、印刷、装帧是印刷物的三大要素,与印刷物的内容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统一整体。
线装书一般用宣纸或毛边纸采用特殊方式印刷,用这种传统的印刷装帧形式能够别具一格地体现学术、艺术价值和书籍装帧印刷的特色。
手工书-线装
15
针线从上往下,穿过第一台右边的线,这是为了一会儿连接第 二台时线不会松。注意哦,在缝线的时候,要一边拉紧线头, 但是也不要过于使劲,容易把纸张拉破哈。
线穿过去了~
16
再穿过第二台的右边第一个洞。
17
一路穿到左边。与第一台的方法一样。
18
到了左边后,跟第一台预留的尾巴打个结。
19
然后重复同样的方法,缝完所有的内页。
• (一)、线装书的版面特定名称
附:古籍的版面
• 1、版框——书版四周的黑线,又称栏线。分上下 栏、左右栏(边栏) 多用直线(单边或双边), 也有用花纹(花栏)、乐器纹(博古栏)、竹节 图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节栏) • 2、界行——分割版面的直线,亦称行格栏线。红 色为朱丝栏,黑色为乌丝栏。无界行为“白文”。 • 3、天头——也叫书眉,指版框上栏上方的空白处。 书写评点、注释或校记。
20
开始准备封面了。准备两张封面大小的卡纸。这里用的是薄灰 卡。你也可以用档案盒子、瓦楞纸盒之类的,我之前都用过。 瓦楞纸出来本子会比较轻。档案纸盒内里纸张很一般,所以不 用把档案盒子的外包装撕掉,直接用就可以了。
放到一起看一下。
21
对齐,把白纸条按照封面厚度折一下。
22
把白纸条粘在灰卡上。
宋刻本:白口,顺鱼尾
清刻本:黑口,单鱼尾,左右双边
• • • • • •
书签 书口 书首 针眼 书背 树根
• • • • • • • • • •
二、线装书的结构 1、序 2、跋 3、凡例 4、目录 5、正文 6、卷首 7、卷末 8、附录 9、牌记
手工装订书
01
首先,准备好内页纸。我用的是不同颜色不同的大小不同种类 的纸张:黄色的牛皮纸和白色的复印纸。基本都是A4大小的。
我国书籍装帧的谱系——从线装书谈起
我国书籍装帧的谱系———从线装书谈起刘娟绫提到线装书,让我们自然而然地想到民国时期具有浓郁“书卷气”的书籍形态。
虽然线装书起源于五代,鼎盛于清代,但却在民国时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不仅仅是因为民国时期的新文化运动在思想界、学术界、文艺界等领域影响深远,更为重要的是民国时期是我国现代书籍封面兴起的重要时期,以鲁迅先生为引领的美术家们,从书名题签到初步形成以美术字、图案画、绘画作封面的特有风格,之后发展到建国后以简洁、庄重为特色的表现形式,再到现代以计算机技术支撑下所呈现出的多样视觉效果的封面,以至于封面设计成为书籍装帧研究范式的中心。
无论是线装书还是书籍封面的出现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一般关于书史的研究中都会提到这方面的内容,也对其他书籍形态予以关注,但关注点主要集中在书籍的各种形态、特征以及不同之处。
从线装书谈书籍装帧谱系并不是回溯我国书籍发展的历史,也不是追溯“起源”。
线装书是我国最后一种书籍装帧形态,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
我们所钟爱的线装书是我国书籍装帧发展过程中审美性与功能性较好结合的最高表现,这种完美表现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从线装书“出发”找到它的“源起”,众所周知我国最早的正式的书籍是用竹片或木板制作而成的,从竹片或木板制作的书发展到线装书貌似是以历史发展的顺序延续的,但它们之间并不是以历史为轴线的“线性谱系”。
还是拿线装书的封面来说,书籍封面的出现得益于线装书的装帧形式,即打孔穿线订成一册,于是书衣与书“串”在一起,相对于原先包背装书只是在书外包裹一层“书衣”,更为整体。
整体性带来了书籍封面的发展,后又因印刷和用纸的变化,装订变为大张连折的铁丝装订,也是现代平装书装订形式的开端。
时至今日书籍的封面仍然是书籍装帧中较为重要的内容。
但这其实也是对包背装书的承传,即使线装书代替包背装书成为那个历史时期的主要装帧形态,但不可否认线装书里蕴含着包背装书的某些特质。
也正是因为相互关联性反过来又促使了自身的演化。
线装书唤醒的旧事
散文线装书唤醒的旧事曾锐 湖南省邵东县政府办作者简介:曾锐,男,45岁,大学文化,供职湖南省邵东县政府办,笔耕20年,散文多见诸报刊。
那天,我接到一个同学电话:“你那单方还真管用,吃了三副,舒服多了!”原来,几天前,听她说腹胀十几年,看了好多医生,总不见效。
想到家中那一箱线装医书,我在《黄氏医书八种•四圣心源》中找了一个治疗气臌的方剂——桂枝姜砂汤,让她试试,没想到还真有效。
接完电话,我走进书房,小心翼翼地从书架顶部搬出那口用防潮袋密封的大木箱。
这是一口古朴的红木书箱,里面满满一箱线装书。
书籍大多是我的太祖父遗留下来的。
除了一套道光七年重刊的康熙字典,其余都是清末民初印刊或仿刻的医药类书籍。
虫蛀风蚀岁月打磨,书的封皮陈旧斑驳,有的绳线脱落,有的边角残缺,有的支离少页,品相完好的少之又少。
纸张一律泛黄,文字或石印,或影印,或木印,字里行间点缀着朱笔、毛笔圈点的印迹。
静坐书斋,看着木箱里静默着的线装书,闻着一股淡淡青草香混合着旧宣纸微微发霉的气息,我的思绪开始穿越岁月的雨雪风霜……我的太祖父幼年聪慧,饱读诗书,一十四岁应童子试,名列前茅。
可惜时运不济,大比之年患了水肿,又误食桂附,诸医治疗无果,性命垂危。
情急无奈,弃儒习医,冀图自救。
太祖父以深厚的儒学功底,研习《内经》、《难经》及刘、李、朱、张之说,自己开单抓药,顽强地与病魔相争。
二年之后,病体竟自痊愈。
大难不死,货于帝王、治国安邦的功名心念如浮云散尽。
不为良相,就为良医。
太祖父开始坐堂行医,悬壶济世。
由于医术精湛,仁心仁德,太祖父声誉日隆,家业亦渐次丰盈,成了方圆几十里小有名望的大户人家,且带点书香气。
我的爷爷一脉单传,打小喜好舞拳弄棒,交结武林豪客。
江湖争斗,鼻青脸肿、伤筋断骨之类是常有的事。
为给自己也给自己的江湖兄弟止痛疗伤,爷爷专攻伤科和脉学,对跌打损伤、点穴拿脉等古籍、方药以及病案特别上心,所学遍涉人体结构、骨骼部位、诸脉特点、正骨八法……久而久之,爷爷辜负了太祖父金榜题名、耀祖光宗的期望,却歪打正着地成了远近闻名的“水师”(民间骨伤科医生)。
简析线装书的若干问题
明 朝 中 叶 以 后 … …线 装 书 不 是 起 源 于 明 朝 中 叶 ,而 是 不 能 因 为 二 者 都 用 线 装 订 书 籍 就 把 二 者 等 同 。
起 源 于 唐 末 至 北 宋 初 这 几 十 年 间 。” 上 述 四 种 观 点 ,前 两 种 观 点 都 认 为 “线 装 ”在 “包
者 在 著 作 中 持 此 种 观 点 。第 四 种 观 点 由 李 致 忠 先 生 提 帧 不 止 一 种 ,由 于 我 们 无 法 看 到 实 物 ,现 转 引 杜 伟 生
出 ,其 用 历 史 文 献 记 载 与 敦 煌 遗 书 中 的 实 物 相 互 印 证 , 先 生 的 记 载 ,并 加 以 分 析 。
线装是古籍装帧方式的最后一个阶段关于其产生时间学术界有多种观点本文旨在对各种观点进行分析指出线装产生于唐末至北宋初期间并对与其易混的缝缋装进行区分
妥徽文学
文 ANHUIWENXUE
艺 理 论
简析线装书的若干问题
徐书林
武汉大学文学院
摘 要 :线装是古籍装帧方式的最后一个阶段,关于其产生时间学术界有多种观点,本文旨在对各种观点进行 分 析 ,指 出 线 装 产 生 于 唐 末 至 北 宋 初 期 间 ,并 对 与 其 易 混 的 “缝 缋 装 ”进 行 区 分 。 关键词院线装产生时间缝缋装
有 关 中 国 古 代 书 籍 装 帧 形 式 的 论 著 很 多 ,且 比 较 序 。初 得 董 氏 繁 露 数 册 ,错 乱 颠 倒 ,伏 读 岁 余 ,寻 绎 缀
全 面 。但 深 人 研 究 ,我 们 发 现 对 “线 装 ”的 总 体 论 述 较 次 ,方 稍 完 复 ,乃 缝 缋 之 弊 也 。’尝 与 宋 宣 献 谈 之 ,公 悉
非物质文化遗产线装书感悟100字
非物质文化遗产线装书感悟100字
《非物质文化遗产线装书》的发表,令我们受益匪浅。
这部线装书囊括了我国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文化内涵及相关保护意义政策,让我们在普及学习中更加深刻地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一定程度上深入了解其保护的重要性。
我们生活在一个物质文化支配的社会以及社会精神进步的时代,只有把握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才可以让这些宝贵的文化元素流传到更多的一代中。
同时,我们也应当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发掘工作的深入,不仅要扩大保护范围,更需要实施科学、规范的方案,让它们变得更加具有可持续性。
《非物质文化遗产线装书》凝练地总结了当前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状况,介
绍了关于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政策,它也着重强调了文化态度的重要性,强调了要培养一种爱护文化的意识以及培养一个关注、依赖和继承古老文化的文化生活方式。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国家民族文化的宝贵财富,只有我们保持根的认同,才能浓厚传统文化的氛围,让更多人受到国家根本价值观的影响。
清明节与线装书艺术探秘传统书籍装帧的工艺之美
清明节与线装书艺术探秘传统书籍装帧的工艺之美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也是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节气。
它是一个扫墓、祭祖、踏青的日子,也是缅怀历史、传承文化的时刻。
与此同时,线装书艺术作为传统书籍装帧的一种工艺,以其独特的形式和精湛的技巧,彰显着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本文将探秘传统书籍装帧的工艺之美,揭示清明节与线装书之间的特殊关系。
一、传统书籍装帧的背景与意义书籍装帧作为书籍制作的重要环节,不仅能为内容提供保护和展示的功能,更是通过装帧的形式美化书籍,增添其艺术价值。
在中国古代,书籍装帧的发展经历了漫长而独特的历程,逐渐形成了多种风格和技法,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线装书。
二、线装书艺术的起源与特点线装书,顾名思义,就是利用线进行装订的一种书籍装帧方式。
其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在东汉时期已经开始使用。
线装书与其他装订方式相比,具有独特的特点和魅力。
首先,它使用纤细而坚韧的线来固定书页,使书籍整体更加坚固耐用。
其次,线装书的装帧方式灵活多样,可以根据内容和用途进行不同的设计和排版。
最后,线装书的装帧过程需要经过精细的工艺操作,展现了中国传统工匠精湛的技能和细致的态度。
三、清明节与线装书的特殊关系清明节作为一个扫墓祭祖的节日,人们通常会前往祖先墓地扫墓、献花、祭拜。
与此同时,人们还可以携带一些古籍、经典或者家族文献等与祖先相关的书籍,进行阅读或者翻阅。
这时,线装书艺术就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线装书的装帧方式不仅可以让书籍更易于携带,而且能够更好地保护书籍的内容和质量,使其更加持久耐用。
在清明节期间,人们将祖先的收藏或者重要书籍进行装帧后,既可以作为纪念品供后人珍藏,也可以在祭祀时进行阅读,以感受祖先的智慧和传承。
四、传统书籍装帧的艺术之美传统书籍装帧以其独特的艺术价值,吸引了众多艺术家和书籍爱好者的关注。
在传统书籍装帧的过程中,艺人们不仅通过丰富的色彩与图案设计,使书籍具备视觉上的美感,更加通过纸张的选择、刻板的制作和线的缝合等工艺细节,展现出精湛的技巧和对细节的追求。
传统线装书视觉语言在现代装帧设计应用的研究
传统线装书视觉语言在现代装帧设计应用的研究传统线装书视觉语言在现代装帧设计应用的研究一、传统线装书的视觉语言传统线装书是我国古代传统装潢书籍的一种,它有着独特的视觉表达和语言。
在传统线装书中,装帧设计不仅仅是为了凸显书籍的内容和形式,更是一种对我国传统文化和美学的体现。
传统线装书的视觉语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书脊的设计:传统线装书的书脊设计是其最具代表性的特征之一。
书脊上的线条、文字、图案等元素经过精心设计,展现出一种古朴、稳重、端庄的美感,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中“中和、均衡、和谐”的审美理念。
2. 纸张的选材:传统线装书所使用的纸张大多为手工纸,这种纸张质地细腻,色泽自然,透气性好,且具有较高的保存价值。
这种纸张的选材与现代装帧设计中对纸张材质的追求不谋而合,可以为现代装帧设计提供一种古朴、具有历史感的美感。
3. 字体和印刷:传统线装书中的字体和印刷也是其视觉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线装书中所使用的楷书、隶书等字体,以及雕版印刷技术,都展现出了我国传统文化中书法艺术和印刷艺术的精湛技艺,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和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现代装帧设计中的传统线装书视觉语言应用在当代,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对个性化审美的追求,传统线装书在现代装帧设计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传统线装书的视觉语言在现代装帧设计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1. 突出传统文化特色:现代装帧设计中运用传统线装书的视觉语言,可以突出我国传统文化的独特特色和魅力,使产品更具历史感和文化底蕴,更能吸引人们的眼球和心灵。
2. 丰富装帧设计表现形式:传统线装书的视觉语言在现代装帧设计中,可以为设计师提供更多的设计元素和表现形式。
通过运用传统线装书中的书脊设计、纸张选材、字体和印刷等视觉语言,设计师可以打造出更具个性化和艺术性的作品,满足不同人群的审美需求。
3. 传承和创新:现代装帧设计中运用传统线装书的视觉语言,既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也是对传统艺术的创新和发展。
线装书里的旧时光的主旨
线装书里的旧时光的主旨
文章以“线装书”为线索,分别串联了我和外祖父之间的故事,有外祖父对着大丽花痴痴地读线装书,我感到好奇;我偷拿外祖父的线装书,不小心把书洒落一地;外祖父病重时把一本线装的《本草纲目》送给我;我在江南一家旧书店里看到一本线装书,又想起外祖父等几个情节,表达了我对外祖父、对故园的深切怀念,以及对那段一去不复返的童年时光的眷恋与回忆。
并且用对比(衬托)手法——外租母和村里的人踏实勤劳,而外祖父看书拉二胡,养蚕,种花,更像是“旁门左道”,不务正业。
村里人的爱好和外祖父对这些“精神上的食粮”的热爱形成对比,突出了和乡野之人相比,外祖父精神世界的丰富,表达我对外祖父的景仰之情。
1浅谈线装书线装形式的新的改良表现方式
【摘要】 在中国古代各种书籍装订方式都退出历史舞台的年代,线装书却在这个舞台上翩翩起舞。
它不仅承担了承前启后的历史重任,还保持了亘古不变的魅力。
借助这次毕业设计,我想对这一传统的书籍装帧方式进行探索挖掘,提取其中独具特色的元素,与现代设计相结合,应用到现代书籍装帧设计中,突出表现这种古老的装帧方式与现代设计的结合。
在对线装书有了进一步了解的同时,懂得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中国的传统文化,学会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现代设计相结合,在现代设计中表达出中国的思想和文化底蕴。
【关键词】 线装书装订形式 元素提取 新的改良方式 “中国有很悠久的传统,也有很独特的民族特色。
作为一个设计师,我们应该是在对传统有了深刻的了解之后,用现代的语言在传统上进行发挥,我们可以用传统的工艺,但需要有新的表现方式。
” ——吴勇 旧时的线装书(如图一),非常古朴,极具中国特色,其中的版式天头、地脚的名称,高度概括了“天”、“地”的传统观念,并从此形成规范。
它的出现表明了我国的装订技术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同时也是我国古代书籍装帧形式发展的最后阶段。
我想通过这次毕业设计,对线装书的传统线装形式进行提取和利用,将在这一传统的装订方式在形式和外观上进行新的改良,应用到现代书籍设计当中。
通过这次毕业设计不仅要加深对线装书的了解,同时也要学会如何对中国的传统元素进行提取和应用,让传统设计和现代设计相结合,从而更好的传承中国民族文化。
为了表现传承这一方式和对这种方式的改良,我将用传统的线装方式与现代艺术进行融合,对线装的传统装订方式在形式和外观上进行新的改良,即线装书线装形式的新的改良表现方式。
一 线装书的简介 线装书最早出现在中国,也称古线装。
春秋时的书,主要是以竹子为材料制造,把竹子破成一根根竹签,称为竹简,用火烘干后在上面写字,用熟牛皮做成绳子相连。
熟牛皮绳,这是我知道的关于书籍中最早出现的线的形式。
有人认为汉代已有线装书在书市出售,其实,汉代已有书市,但是没有线装书。
线装书里旧时光
线装书里旧时光王晓宇逛街,遇到旧书店,我总会进去看看。
常有泛黄的线装书躺在犄角旮旯里,封也软了,纸也黄了,边边角角都有磨损,拿在手里,隐约能触摸到光阴的温度,沧桑中多了柔软,厚重中透出素朴,油墨散尽,唯余纸香。
看着那些竖排的方块字,线订的书,一时间心生恍惚。
线装书是外祖父的最爱。
曾经,在乡下,那时候外祖父还在,我还小。
外祖父虽是乡野之人,但上过私塾,聪慧且心思灵巧。
他不但爱书,而且会拉二胡,会养蚕,会种花,会写毛笔字,闲暇时间还会做一些皮影戏中的人物。
外祖母对此颇有微词,嫌他在这些“旁门左道”上花掉了太多時间,于家事无益。
他却“一意孤行”,把线装书当宝贝一般,藏在东里间的搁板上,谁都不许碰。
晨昏时光,外祖父会捧一本书,坐在窗边,对着院中的大丽花闲读。
时而蹙眉,时而微笑。
我不明就里,对外祖父痴痴的样子充满好奇,书中究竟藏着怎样的故事,能使外祖父如此这般模样?有一次,趁外祖父不备,我将两个小板凳摞在一起,踩在上面,踮起脚尖,使劲够搁板上的书,但还是够不着,结果不小心把搁板掀翻了,外祖父的线装书洒落一地,有—本还沾上了污渍。
我吓得大气不敢出,一个人乖乖跑到南墙根底下罚站,连晚饭也不敢回去吃。
随着外祖父年龄的增大,身体变得越来越虚弱,最后连看书的力气都没有了,一口气就那样慢慢耗尽,悠悠而去。
记得有一次,我去看外祖父,他脸色蜡黄,十分憔悴,半躺在东里间的炕上,小小的炕桌上唯有一碗油灯。
他见到我很高兴,朝他睡觉时用的枕头努努嘴。
我不知何意,伸手在他的枕头底下摸了摸,摸出一本线装的《本草纲目》。
他使劲喘着气,说:“这一本,送给你。
”他的笑容里有孩子气的调皮,还有一丝没有精力再看书的失落。
我无法言说内心的感受,抚摸着那本线装书,眼泪忍不住落下来。
其实,那时候我还不认识几个字,只因外祖父爱书,所以我也爱他的那些宝贝书。
外祖父喜欢的都是些不当吃不当穿的东西,村里有人说他不务正业,连外祖母也不理解他,为什么要摆弄那些“百无一用”的东西?外祖父只是笑笑,并不辩解。
非遗与人文图典:线装书杂谈
非遗与人文图典:线装书杂谈那个时候我只有16岁,今天想来自然有点“悔其少作”的意味,但毕竟也是一段活过来的记忆,一切都随风而去,一切都顺其自然。
到我今天的年纪,对什么都能忍受,也就不在意什么了。
就像不久之前,有人在网上用我的名字发了一则“醒世短文”,真是有点扯淡,一是我一介草民,我写的文章都是鸡毛蒜皮的小文章,从来不涉及军国大事,二是我根本没有水平写出那样的文章。
我在网上查到了最初发表这篇文章的出处,有朋友要我提起诉讼,我说保留这个权利。
这日子大家过得都不容易,诉讼来诉讼去,只要我的权利不受到继续侵害,就放人家一马吧,得饶人处且饶人。
就像那位我把我少年时代书写的字拿到网上去拍卖的朋友,我想,这些年他日子过得不好,大约是太拮据了,我能够为人家换个三瓜两枣,也是我的修行。
这都是故事,不提也罢。
且说线装书,线装书的出现要有两个前提条件,众一是造纸术的发明,一是印刷术的诞生。
雕版印刷书由隋唐五代发其端,到宋代得到发展,至明代达于鼎盛。
一书多本的线装书还用纸板青布糊制成“函”收装,配以象牙别子。
这种装帧,便于翻阅,不易破散,在我国书籍传统装帧技术上是最进步的,它一直流行了几百年,所以,“线装书”也成了我国古籍的别称。
虽然经过岁月磨洗和文革巨变,我们今天依然还可以见到古代出版的书籍。
1980年代,我在上海电台做记者时,曾经采访过著名学者邓云乡先生,邓先生是北京人,学富五车,命运却将他送到上海电力学院教书,因此,不必看什么名校、名牌,全在于自己下功夫,金子即使扔在煤堆里也会发光的。
1987年我去拜访邓云乡先生,他那时就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首先在于它的载体线装书,没有线装书,无处看线装书,不会看线装书,那就差不多失去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
”这个见识掷地有声。
线装,是中国书籍装订形式发展史的一个阶段,是最接近现代意义的平装书的一个装订形式。
在线装之前书籍的装订形式还有包背装、蝴蝶装、经折装等等。
现实生活与藏书中,前面的几种装订形态早已退出了实用阶段,惟有线装书还残留在旧书店,作为中国古老文明的象征,虽然它饱受蒙尘之苦,也益发受到后人的崇敬。
线装名词解释文献学
线装名词解释文献学
嘿呀!说起“线装名词解释文献学”,这可真是个有趣又有点深奥的话题呢!
首先呀,咱们得搞清楚啥叫“线装”。
哇!线装呀,它是一种书籍装订的方式呢!这种装订方式可古老啦,历史悠久得很!在古代,那些珍贵的书籍很多都是用线装的哟。
你想想,一本线装书拿在手里,那感觉是不是特别有韵味呀?
那啥是“名词解释”呢?哎呀呀,名词解释就是把一个特定的名词,给它说明清楚,让人一听就明白是啥意思。
就像咱们现在对线装这个名词进行解释一样呢!
接下来再讲讲“文献学”。
哇塞!文献学可重要啦!它是专门研究文献的一门学问哟!研究文献的整理、保存、传播等等方面。
比如说,怎么把各种各样的文献分类呀,怎么判断文献的价值呀,这都是文献学要研究的东西呢!
线装在文献学里也是有很重要的地位的哟!因为线装这种装订方式,对于文献的保存和传承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呢。
它不像一些现代的装订方式,可能会对书籍造成损害。
线装能够更好地保护书籍,让它们流传更久。
而且呀,通过研究线装这种方式,咱们还能了解到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和技术水平呢!哎呀呀,是不是很神奇呀?
总之呢,“线装名词解释文献学”就是要把线装这个与书籍装订相关的名词,放在文献学这个大的领域里去解释和研究,让咱们更深入
地了解它的意义和价值!你说这是不是很有意思呢?。
语文:作文素材 千年唐诗万年情
语文:高考作文素材:千年唐诗万年情唐诗中千年不老的爱情,在急管繁弦中吟唱,被秦淮的夜月渲染,其诗句中散发的温柔墨香,纵使遥隔千年的烟尘透视,依然令人迷醉。
最刻骨铭心的爱情,当属唐明皇李隆基与杨贵妃的纠葛痴缠,对这对忘年鸳鸯的恋情,后世的评价莫衷一是。
不仅有华清宫“侍儿扶起娇无力”的绮靡,有骊山“一骑红尘妃子笑"的奢侈,还有“君王掩面救不得"的极度悲楚和“此恨绵绵无绝期”的彻骨思念。
纵是盛世帝王,也救不了心爱的人儿;纵是三千宠爱集一身,最终却也命丧白绫.有人说,白居易在《长恨歌》里以讽喻的笔法写李杨爱情,我认为不尽然。
如果仅是讽喻,没有必要投入那么多缠绵悱恻的情感。
那一声声梧桐秋雨,那一句句夜半私语,何尝不是白居易对二人的爱情感叹?在人们印象中,杜甫始终眉头紧锁,一副忧国忧民状。
当然,爱国情怀是杜甫头顶的光环,而实际上,他也偶尔怀抱着一轮温柔的明月.你看:“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同一轮明月寄寓着两地彼此的思念,本是自己思家,偏想家人思己,念及儿女还小,必是“云鬓湿,玉臂寒”的妻子在思己了。
月愈好而苦愈增,语丽情悲,此诗之妙,妙不可言,可谓爱情诗之至品.“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人们耳熟能详的句子,是诗人元稹悼念亡妻韦丛所作。
诗中运用托物寄情的比兴手法,以精辟的词句,挚诚的情感,表达了对亡妻韦丛的思念之情,历来为人津津乐道。
李商隐是写爱情诗的高手,他写出“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恋情妙境,写出“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的悲伤缠绵,也写出“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的愁惨绝望.《夜雨寄北》中的名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由眼前秋雨漫漫之愁景,想到剪烛西窗的相聚之欢,跨越时空,词意婉转,情致深远,人不能及。
然而,风朝雨夕的苦难晚唐,注定李商隐的爱情芬芳而沧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泛黄的书页间. 字痕依稀可辨 。只是页码残
缺 , 封也不知去向。 书 这 大概 是 一 本 笔 记 。我 在 这 册 线 装 书
神。 尽管画像线条简洁 。 目模糊 , 面 但足够书
生 遐 想 联 翩 。此 时 , 仙 在 背 后 的 线 装 书 里 狐 回 头 , 着 书生 的痴 相 默 默 发 笑 。 花 三 月 , 看 烟 春 雨潇 潇 . 生 去 南街 卖 画 换 米 。 仙 便 偶 书 狐 尔 化 身 白衣 女 子 。 中 巧 遇 书 生 , 起 油 纸 途 掀
里灯光昏暗 , 静寂如初 。我相信 , 纵然 几百
年 过 去 了 . 藏 有 线 装 书 的 书 斋 里 , 一 定 在 也
还藏有一只等待书生的灵狐。 这 只 灵 狐在 我入 睡后 . 线 装 书 的 泪痕 从 里 醒来 。 进 我 的 房 间 。她 在 我 床 边俯 身凝 走 视 . 到 的仍 然 是 深 深 失 落 。曾经 熏过 茉 莉 看 花香 的厢房 , 好洛阳宣纸 的古木案几 , 铺 自 是 无从 循 迹 , 今 她 兀 立 于 斗 室 之 中 。 想 如 遥 过 去 两 百 年 无 望 的等 待 . 于 明 白 , 间 已 终 世
目清 秀 的 书 生 , 着 长 袖 . 来 搬 运 沉 重 的 甩 往
书 箱 到 阳 光 下 翻 晒 .一 边 还 诵 读 着许 久 未
明你还不够痴 。千年 以来 , 容华绝代的狐仙
始 终伴 随 着 浓浓 的书 香 氤 氲 。 出现 在 线 装 书
曾 谋 面 的一 本 老 书 。书 生 一 穷 二 白 , 谙 世 不
●汤 达
线 装 书里 的 泪 痕
梦 见 狐 仙 的 当晚 . 在 青 伯 家 的 藏 书 楼 我 翻 过 一 册 线 装 书 。 书 来 历 不 明 , 代久 远 , 年 事 , 书 斋 里啃 豆腐 千 。 粗茶 黄酒 , 复 一 在 喝 年
年。 他们也时常对著书中古代美女 的画像出
痴 则 其 志凝 。如 果 你 没 有 能 够 遇 上 狐 仙 , 说
在古代每 一个村落 的松 树下 , 竹林 中 。
都 可 能 有 这 样 一 间 书 斋 .里 面 坐 着 一 位 昼 夜 研读 、 问 寒 暑 的 书 生 。 每 到 春 天 , 子 无 箱
底部 的线装书开始发霉 。狐 仙们会看 到眉
无 书生
打点行囊 : 一点盘缠 , 一袋干粮 , 一箱精挑细
选 的 线 装 书 , 件 寒 衣 。 生雇 不起 。 三百里水路 , 两千里驿道 , 进京 赶考 的漫漫 旅途 中 , 生伶 仃独 步 , 星戴 书 披 月, 无可 问程 。 客栈老板娘欺他 憨厚 老实 , 路
里读到了狐仙和 书生 。文字零落 ,断断续
续。 然后 忽 然 在 某 一 页发 现 了 数 点 泪 痕 , 清 晰 如 昨 。我 环视 四周 , 年 无 人 问 津 的 书斋 多
伞, 秋波转顾 , 然一 笑。 嫣 书生彼时 自是神魂
丧失 。 茫茫人海寻找伊人的身影 。 在 秋 闱 在 八 月 。 生们 早在 数 月 前就 开 始 书
反反复复 . 有人 生变故 , 会 失却 了那一份洁
净 的 单 纯 和 黯 然 。但 我们 可 以知 道 , 仙 最 狐 终 的 结 局 只 能 独 守在 线 装 书 的泪 痕 里 。 待 等
边茶馆也漫天要价 , 不出半月 , 盘缠用尽 , 当
枫林开始飘 起红叶 。 大雁 开始南 飞 。 路中 行
的 书 生 早 已 形 影 枯 槁 . 渴 难 耐 。 过 客 栈 饥 三
书 生 是 唯 一 的 选 择 。 这 是 由 灵 狐 的书
卷 气 决 定 的 。修 行 千 年 , 阅尽 人 间天 上 众 生
的历史上 。 安慰着性情痴迷的读书人。
6 7
流落至此 。 这是只属于线装 书的相遇 。 狐仙
有俏 皮 的 , 爱 笑 的 。 沉 静 的 , 古 灵 精 怪 有 有 有 的 。 重 情 重 义 , 遇 的 方 式 个 个 不 同 , 果 都 相 结
却都是一场感动人鬼的爱恋。书生是书痴 ,
肯定 也 是 情 痴 。而 人 鬼 殊 途 , 不 能 长 相 厮 终 守 。 样 的 故 事 会 怎 样结 束呢 ? 究 是 短 暂 这 终 的欢 愉 。 古 不变 的相 思 。 亘 京 城 乃 烟 柳 繁 华 之地 ,温 柔 富 贵 之 乡 。 书 生 行 走 其 中 . 为 惶 恐 . 头 跟 在 狐 仙 身 颇 垂 后 。考 场 之 外 , 仙 临 别 寄 语 , 狐 来年 三 月 , 南 街 集 市 再 续 前 缘 。 正 是桂 花飘 香 的 时节 , 白 衣 人 衣 袂 飘 飘 .消 失 在 书 生凄 惶 的视 线 里 。 放 榜 之 时 , 元 、 眼 、 花 , 高头 大 马 , 状 榜 探 骑 披 紫 衣 锦 袍 , 街 游 行 。 榜 归 来 , 生 怏 快 而 临 看 书 返 . 仃如 秋 燕 , 是 冠盖 满京 华 , 人独 憔 伶 正 斯 悴 的情 境 。 不如 归 去 , 不如 归去 , 生 在 人 流 书 里 想 念 一 只 美 丽 的 灵狐 . 念 树 林 中 那 一 间 想 远离尘嚣的落寞书斋。 到 这 里 .这 册 线 装 书 开 始 残 破 不 可 辨 识. 无从 得 知 下 文 。 运 冥 冥 中告 诫 它 , 能 命 不 再说下去了。 下去 , 说 就会 有柴 米 油 盐 , 有 会
而不能进 , 寂静无人的小路上 , 一个不留神 , 便 朝京城 的方 向扑倒 。
此 时狐 仙在 哪 里 呢 ?其 实 我 们 知 道 , 她
百态 . 灵狐 早 已看 淡 繁 华 。我们 无法 想 象灵 狐 爱 上 了一 个 商 人 。
0 @
正在书生背囊中的线装书里 。 多 少人在 进京赶 考的路上梦 到线装 书 里的狐 狸精 , 但不是每个人都 能够在《 汉书》 第八卷中找到狐 仙的踪迹 。异史 氏认为 , 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