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亭子》阅读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真题汇编(含答案)解析(8)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真题汇编(含答案)解析(8)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真题汇编(含答案)解析(8)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题杨颖士西亭白居易静得亭上境,远谐尘外踪。

凭轩东南望,鸟灭山重重。

竹露冷烦襟,杉风清病容。

旷然宜真趣,道与心相逢。

即此可遗世,何必蓬壶峰。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中的“静”“远”二字从环境和地理位置两方面突出了西亭的特点。

B.诗人登临西亭,远望重峦叠嶂,感受竹露、杉风,认为找到了人生的真趣。

C.诗人认为西亭堪比蓬莱山,适合隐居,劝杨颖士不要舍弃西亭前往蓬莱山。

D.这首古体诗以通俗明畅的语言写景、抒情,写景不事渲染,抒情有曲有直。

(2)这首诗第五,六句有何妙处?请从用字和抒情这两个角度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小题。

王维吴道子画苏轼何处访吴画?普门与开元。

开元有东塔,摩诘留手痕。

吾观画品中,莫如二子尊。

道子实雄放,浩如海波翻。

当其下手风雨快,笔所未到气已吞。

亭亭双林间,彩晕扶桑暾①。

中有至人②谈寂灭,悟者悲涕迷者手自扪。

蛮君鬼伯千万万,相排竞进头如鼋③。

摩诘本诗老,佩芷袭芳荪。

今观此壁画,亦若其诗清且敦。

祗园弟子尽鹤骨,心如死灰不复温。

门前两丛竹,雪节贯霜根。

交柯④乱叶动无数,一一皆可寻其源。

吴生虽妙绝,犹以画工论。

摩诘得之以象外,有如仙翮⑤谢笼樊。

吾观二子皆神俊,又于维也敛衽无间言⑥。

[注]①扶桑:古代神话中的日出之处。

暾:太阳升起。

②至人:指释迦摩尼。

③鼋(yuán):大鳖,背青黄色,头有疙瘩,能伸缩。

④交柯:枝叶交叉。

⑤翮(hé),鸟翎的茎,即指鸟。

⑥间言:非议。

(1)下面对这首诗内容和形式上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起始四句交待吴、王二人画迹所在。

“吾观画品中”二句,紧接着对二人的成就作概要评断,肯定了他们在画苑中的崇高地位。

B.苏轼提倡诗画一体,曾说“诗不能尽,变而为画”,而诗中“摩诘本诗老”至“亦若其诗清且敦”四句即是此说较为明确的体现。

高中高三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

高中高三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

高中高三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一、高中诗词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病后登快哉亭①贺铸经雨清蝉得意鸣,征尘断处见归程。

病来②把酒不知厌,梦后倚楼无限情。

鸦带斜阳投古刹,草将野色入荒城。

故园又负黄华③约,但觉秋风发上生。

【注释】①快哉亭,位于彭城(今徐州)东南角的城隅之上,由苏轼命名。

②病来,病愈之后。

③黄华,菊花。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最恰当的一项是()A.诗歌首句以轻雨将住、蝉声起鸣起兴,以蝉的“得意”烘托自己病愈后的愉悦心境;次句由“听”转“见”,心境也由愉悦转为感伤。

B.诗歌颔联写自己病愈之后频频饮酒不知满足,以此自娱;梦醒后倚楼遐思,心中充满温情,与题目中的“快哉”一词相合。

C.诗歌颈联从上联的忆想回到现实,倚楼所见,夕阳之下,鸦投古刹,芳草萋萋,营造出凄迷的意境,情景交融。

D.本诗突破常见的“起承转合”模式,将写景和抒情的内容参差穿插,跌宕回旋,用笔十分灵动;末句以景结情,含无尽之意于言外。

【答案】(1)C(2 )本诗表现了诗人的哪些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①怀乡思归之愁:清蝉生逢其时其地,自然得意,而自己客居他乡,“征尘断处见归程”“故园又负黄华约”流露思乡心切之愁。

②迟暮之憾:鸦投古刹,落日余晖,透露出时不我与的迟暮之憾。

③失意之恨:蝉的得意反衬诗人的失意,“秋风发上生”含年华空迸,一事无成的失意之恨。

【解析】【分析】(1)A项,“以蝉的‘得意’烘托自己病愈后的愉悦心境”错误,应为“反衬”自己的落寞,有“人不如蝉”的况味。

B项,“自娱”应为“自我排遣”,借酒浇愁,梦醒后应是心中充满“愁思”,同时“与‘快哉’一词相合”错。

D项,“末句以景结情,含无尽之意于言外”错误,末句应为“直接抒情”,不是“以景结情”。

故选C。

(2)首联以鸣蝉起兴,点明乡愁的主旨。

以蝉之“得意”反衬自己的失意。

颔联写诗人梦后倚楼。

梦中可以千里回乡,则梦醒后愈是归思难忍。

颈联是这首诗的精华,富有情韵,从忆想回到现实,透露出诗人“时不我与”的迟暮之感。

人教部编版2021年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综合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2021年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综合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2021年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综合测试卷含答案人教部编版2021年九年级上册同步练习含答案单元三测试卷一、积累运用(30分)1.以下虚词的正确发音为(a)(3分)a.泉香酒洌(liè)伛偻提携(lǚ)觥筹交错(gōng)...b、晨曦和黄昏的阴影(胡)破坏、羞辱和忘记(吉)暴雨(f)ēi)。

C.桅杆使船倾斜,以破坏(Jí)巨大的汤(TāNG)水声(CHán)。

D.岸之亭兰(D)īNG)明津尊清酒(z)ūn)。

(解析:b.“偕”应读“xié”;c.“汤”应读“shāng”;d.“汀”应读“tīng”。

)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c)(3分)a、把云帆直接挂到海里b.暂凭杯酒长精神(增长,振作).c.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更加).d.杂然而前陈者(陈列,摆开).(分析:C.“耿”应该是“返回”的意思。

)3.下列句子中不含常见假词的一句是(b)(3分)a.玉盘珍羞直万钱b.山肴野蔌c、写一篇作文来记住它(解析:a.“羞”同“馐”,美味的食物;“直”同“值”,价值;c.“具”同“”,全、皆;d.“属”同“嘱”,嘱咐。

)(b)(3分)a.予尝求古仁人之心b.去国怀乡..c、顶部和底部白色D.泰寿回来了,客人再也没有回来(解析:b.“去”古义“离开”,今义“跟‘来’相反”。

)5.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及用法相同的一项是(c)(3分)a、上下一杯白葡萄酒,我喝三杯白葡萄酒,不喝b.然则北通巫峡满目萧然..c.前人之述备矣四时之景不同..d、云层卷土重来,岩洞一片漆黑。

太守回来了,客人也跟着来(解析:a.白色/代指酒;b.“然则”连用,虽然如此,那么/……的样子;c.助词,的;d.聚拢/返回。

)6.名篇名句默写。

(8分)(1)今晚的露水是白色的,月亮是明朝的故乡。

(杜甫的《月夜忆哥》)(2)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3)诗人们总是把真诚的愿望写在诗中。

客亭杜甫阅读答案

客亭杜甫阅读答案

客亭杜甫阅读答案客亭,是杜甫所写的诗歌。

以下是PINCAI的关于客亭的相关内容,欢迎阅读和参考!原文客亭杜甫秋窗犹曙色,落木更天风。

日出寒山外,江流宿雾中。

圣朝无弃物,老病已成翁。

多少残生事,飘零似转篷。

【注】宝应元年秋,杜甫自绵州至梓州,时家在成都。

秋晚,方迎家再至粹州。

因秋夜而赋此诗。

8.诗的前两联描写了怎样的景色?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5分)9.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6分)答案8.秋天拂晓,北风凛冽,落叶纷纷,太阳从寒山上升起,浓雾锁江。

渲染了一种凄寒冷落的秋晨之景。

(3分)为下文抒发诗人的悲情渲染了氛围。

(2分)9.9.诗人表达了自己老而无用,年老体病,余生飘零的悲叹。

(3分)诗人早晨起来,面对萧瑟的秋江秋景,顿时想起了自己一生往事,而如今即使圣朝不把自己看作无用的人,自己也已病老,只能在飘零之中了却残生拓展阅读:关于杜甫的后世影响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因而被称为一代“诗史”。

杜甫的诗兼备众体,除五古、七古、五律、七律外,还写了不少排律、拗体,运用的艺术手法多种多样,是唐诗思想艺术的集大成者。

杜甫继承了汉魏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摆脱乐府古题的束缚,创作了不少“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的新题乐府,如著名的“三吏”、“三别”等。

死后受到樊晃、韩愈、元稹、白居易等人的大力揄扬。

杜诗对元白的“新乐府运动”的文艺思想及李商隐的近体讽喻时事诗影响甚深。

但杜诗受到广泛重视,是在宋以后。

王禹偁、王安石、苏轼、黄庭坚、等人对杜甫推崇备至,文天祥则更以杜诗为坚守民族气节的 * 。

杜诗 * ,从古到今,早已超出文艺的范围。

杜甫在他的有生之年以及他去世后的一些年,没有受到多少嘉奖和重视,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他在风格和格律上的创新所导致的,某些评论家认为其中的有些作品仍然很大胆古怪。

八年级下册期末复习文言文语文试卷带答案

八年级下册期末复习文言文语文试卷带答案

八年级下册期末复习文言文语文试卷带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白频洲五亭记(节选)白居易湖州城东南二百步,抵霅溪①,溪连汀洲,洲一名白蘋。

梁吴兴守柳恽②于此赋诗云:“汀洲采白蘋”,因以为名也。

前不知几十万年,后又数百载,有名无亭,鞠③为荒泽。

至大历十一年,颜鲁公真卿为刺史,始剪榛、导流,作八角亭以游息焉。

后又数十载,萎芜隙地。

至开成三年,弘农杨君为刺史,乃疏四渠,浚二池,树三园,构五亭,卉木荷竹,舟桥廊室,洎游宴息宿之具,靡不备焉。

观其架大漢,跨长汀者,谓之白蘋亭:介三园、阅百卉者,谓之集芳亭;面广池、目列岫④者,谓之山光亭;玩晨曦者,谓之朝霞亭;狎清涟者,谓之碧波亭。

五亭间开,万象迭入,向背俯仰,胜无遁形。

每至汀风春、溪月秋,花繁鸟啼之旦,开水香之夕,宾友集,歌吹作,舟棹徐动,觞咏半酣,飘然恍然。

游者相顾,咸曰:“此不知方外也?人间也?”时予守宫在洛,杨君寄书赍⑤图,请予为记。

大凡地有胜境得人而后发人有心匠得物而后开。

境心相遇,固有时耶。

盖是境也,实柳守滥觞⑥之,颜公椎轮之,杨君绘素之。

三贤始终,能事毕矣。

杨君前牧舒⑦,舒人治;今牧湖、湖人康……君名汉公,字用乂。

恐年祀久远,来者不知,故名而字之。

时开成四年,十月十五日,记。

(选自《白居易集》【注】①霅(zhà)溪:溪名。

②柳恽:人名。

③鞠:皆,尽④岫(xiù):山峰。

⑤赍(jī):送。

⑥滥觞:比喻事物的起源、发端。

⑦牧舒:在舒州时做州牧(官职名)。

(1)解释句子中划线词。

①洲一名白蘋________②花繁鸟啼之旦 ________③盖是境也________(2)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3处)大凡地有胜境得人而后发人有心匠得物而后开(3)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开水香之夕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B.守柳恽于此赋诗云货恶其弃于地也C.乃疏四渠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D.作八角亭以游息焉策之不以其道(4)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波浪线语句的意思。

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语文试题附答案

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语文试题附答案

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语文试题附答案一、八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请说说这首诗的颈联好在哪里。

2.古诗阅读移家别湖上亭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作者是采用什么样的艺术手法来表达他对湖上亭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2)古人写诗很讲究炼字,诗中的“系”和“啼”两个动词就用得准确传神,请分别予以简要分析。

3.阅读《关雎》,回答下列小题。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笔之,窈窕淑女,钟鼓楼之。

(1)诗中划线的四句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

(2)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请你结合本诗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4.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这首诗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请你分析它好在哪里。

5.阅读《诗经》中的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乙)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

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王于兴师,修我矛戟。

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王于兴师,修我甲兵。

与子偕行!(1)“悠哉悠哉,辗转反侧”这句诗中连用两个“悠”字写出了什么?(2)在我国肆虐时,日本向我国捐赠了抗疫物资,在防护服包装箱上题写了诗句:“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高考语文 诗歌鉴赏 培优练习(含答案)含详细答案

高考语文 诗歌鉴赏 培优练习(含答案)含详细答案

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各题。

过菊江亭(1)于谦杖履逍遥五柳旁,一辞独擅晋文章。

黄花本是无情物,也共先生晚节香。

咏菊曹雪芹(林黛玉)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2)石自沉音。

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一从陶令平章(3)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注释】①菊江亭:今位于安徽东至县东流镇滨江处,晋时属江西彭泽;陶渊明任彭泽县令时,常来此植菊。

②欹:通“倚”。

③平章:品评。

(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第一首前两句写陶渊明在菊江亭的五棵柳树旁拄杖而行,从而写出了著名的《归去来兮辞》。

B. 第二首前两句写咏菊之人怀着无法摆脱的诗情,从暮到晓,绕着篱笆,靠着石头,吟咏菊花。

C. 两首诗所题咏的菊花,都与辞官归隐的陶渊明相关,都表达了对陶渊明高风亮节的赞颂之情。

D. 两首诗在题咏菊花的同时,写到“五柳”“一辞独擅晋文章”“陶令”,都属于引用典故。

(2)咏物诗往往会在物中寄托诗人的思想情感。

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第一首诗中明确表达了诗人自己不喜欢无情之物的心态。

B. 第一首诗暗含了诗人对陶渊明能保持高风亮节的赞赏之情。

C. 第二首写诗人在吟咏菊花的过程中,用霜色来描摹菊之形。

D. 第二首写诗人月下吟咏菊花时,口里含有菊花清香的花瓣。

(3)阅读上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①菊花是历代文人墨客吟咏的对象,两位诗人分别是怎样描写菊花的?②两首诗各自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答案】(1)A(2)B(3)①菊花描写:第一首诗“黄花本是无情物,也共先生晚节香”两句,写到菊花的色和香。

“黄花”即“菊花”,突出其颜色为璀璨夺目的黄色,赞美它芬芳高贵的节操。

第二首诗中“菊花”名称没有在诗中明确显现,“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两句,写到菊花的色和香。

用“霜”借指“白色菊花”,暗示出其圣洁孤傲的品格。

②情感表达:第一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陶渊明品格的赞美之情,同时也暗示了诗人自己对高风亮节的追求;第二首主要表达诗人自己自伤自怜和对孤傲品性的坚守,同时也对陶渊明的高风亮节给予可肯定。

江亭阅读答案-杜甫

江亭阅读答案-杜甫

江亭阅读答案-杜甫(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唐诗宋词、古文名句、古诗试题、古人列传、作文大全、小说阅读、散文阅读、励志名言、好词好句、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ang poems and Song poems, ancient famous sentences, ancient poetry test questions, ancient biographies, composition books, novel reading, prose reading, inspirational quotes, good words and good sentenc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江亭阅读答案-杜甫江亭杜甫坦腹江亭暖,长吟野望时。

广东省深圳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广东省深圳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月考练习题满分120 分,用时120分钟。

一、书写(3分)见字如面,写一笔好字,赏心悦目,让我们一起在文字中徜徉吧……本题根据卷面的书写情况评分,请你在答题时努力做到书写正确、规范、美观。

二、积累与运用(27分)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以其独特的美感,陶冶性情,滋润心灵,伴随我们成长。

本学期学校开展了“文学部落”综合性学习活动,按要求完成以下任务。

[读书交流会]如果大都市的①让你心生厌倦,请跟随沈从文先生走进湘西,这里有②_的自然风光,更有与城市截然不同的淳朴乡民,在文字的世界里自由地飞翔。

我们看到:当黄昏薄暮时,一阵风吹过,静mì的暮云霎时被吹散,仿佛打翻了天空的颜料盒;当摇船人泊船近岸时,水倒映着联轴画卷般的山脉,偶然间又会被水手们震天的号子声打乱。

1.请根据拼音写相应的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2分)静mi( ) 一霎( )时2.请你选择两个成语补充在文段中相应地方。

(2分)A.人声鼎沸B.大相径庭c.美不胜收D.花团锦簇①_ ②___3.找出一句运用比拟修辞手法的句子,写下来。

(2 分)。

4.大家回顾交流自己在课木中学到的知识,以下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

” 这句话中的“自然”是个多义词,在这里是“理所当然”的感思。

B.古人在日常交际或书信往来中经常会用到敬辞和谦辞,例如对年龄、身份或地位高于自己的人会使用敬辞,称对方意见为“高见”、“高论”。

C、“风把地上的黄叶吹起来,我们拍手叫道:‘一群黄蝴蝶飞起来了!’"加点部分使用了暗喻的修辞手法。

D.名词很常见,有的表示人,有的表示具体事物,有的表示时间等等。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和“水声在屋檐下,水花在窗玻璃上”中的“里”、“下”“上"都是名词。

5.下面介绍读书方法的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地()(2分)①眼到就是书里每个字都要认得,每句话都要理解。

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下第三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下第三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部编版初中语文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单选题(本大题共计5小题每题3分共计15分)1.下列各项对诗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 王绩《野望》中的“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写远景、静态侧重宏观描绘夕阳余晖晕染下每一棵树每一座山都呈现着浓浓的秋意B. “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以对偶的句式从自然现象写起突出边海人民生存环境的恶劣意在提醒最高统治者普降恩泽、施惠于民C. 李贺的《雁门太守行》用浓艳斑驳的色彩描绘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奇异的画面准确地表现了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的边塞风光和瞬息万变的战争风云D. 朱敦儒的《相见欢》上片抒情气魄宏大下片议论格调高亢表现了词人强烈的亡国之痛和深厚的爱国精神【答案】D【解析】D项“上片抒情气魄宏大下片议论格调高亢”错误应该是上片写景景中含情表达对国家衰败没落的伤感下片抒情表现词人强烈的亡国之痛和爱国之情2.下列画线词古今意义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古义妻子儿子今义男女两人结婚后女子是男子的妻子)B. 无论魏晋(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表假设的连词)C. 不可久居(古义停留今义居住)D. 余弟宗玄(古义你今义剩下)【答案】C【解析】A项“妻子”的古义是妻子儿女B项“无论”的今义是表示在任何条件下结果都不会改变D项“余”的古义是我故选C3.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桃花源记》一文中的“世外桃源”成为了理想社会的代名词B.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王勃C. 《社戏》的作者是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D. 说、记、铭、表、序都是古代常见的文体其中“说”是臣下给皇帝的奏章【答案】D【解析】D项有误其中“表”是臣下给皇帝的奏章4.下列各项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又称为“诗三百”B. “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性文体大多就一事、一物、一现象抒发感想类似现代的杂文C. 《社戏》是鲁迅先生的作品选自《呐喊》散文集《朝花夕拾》是周作人的作品D. 庄子名周又称“庄周” 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逍遥游》是其代表作【答案】C【解析】C项《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5.下列选项中对诗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诗人将繁华易尽的无可奈何、旧识重来的欣喜、惋惜伤感与通达欣慰交织在一起融入花开花落、燕去燕来等景物中B. 《春望》由国破家亡、战乱分离写到自己的衰老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愁怨以及伤时忧国、思念家人的情感C. “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一句是词的点睛之笔词人乞求西风把自己的泪水吹过大江吹到已成为战争前线的扬州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D. 李清照的《如梦令》一词三十几个字却讲述了一个复杂的“故事” 洋溢着生活的气息和欢快的旋律读之令人沉醉【答案】C【解析】C项“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错误应是表现了词人对前线战事的关切二、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6.(1)下列句子断句有误的一项是()6.(2)解释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①心乐之 ________________②以其境过清 ________________③度数谷 ________________④顾影颓然 ________________6.(3)下列句中画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6.(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①斗折蛇行明灭可见②凄神寒骨悄怆幽邃③水崖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6.(5)【甲】【乙】两文都作于作者被贬谪之后分别主要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A. 潭中鱼可/百许头B. 其岸势/犬牙差互C. 折处/辄为潭D. 复/与过饮酒【答案】A【解析】(1)A项“鱼”作主语应在其后断开句意为潭中的鱼大约有百多条故应断句为潭中鱼/可百许头【答案】(2)①以……为乐, ②凄清, ③越过, ④回头看【解析】(2)①句子译为心里(对这声音)感到快乐乐以……为乐②句子译为因为那种环境太过凄清清凄清③句子译为一会儿下山走过几条山谷度越过④句子译为回头看自己的影子顾回头看【答案】B【解析】(3)A项成为/对、向B项均为“离开”C项可以/大约D项写文字/书信故选B【答案】(4)①(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②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③水边有几十个巨大的脚印是所谓佛的痕迹【解析】(4)①重点字词斗像北斗星那样蛇像蛇那样②重点字词悄怆忧伤邃深③重点字词迹脚印【答案】(5)【甲】文主要表达了作者的孤凄悲凉之情【乙】文主要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亲近和热爱之情【解析】(5)解答此题需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分析作者的情感也可抓住关键句子理解作者的情感如通过【甲】文中“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可知主要表达了作者的孤凄悲凉之情通过【乙】文中“到家二鼓复与过饮酒食余甘煮菜”可知主要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亲近和热爱之情7.(1)下面句子中画线词的意义和用法最为接近的一组是()7.(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7.(3)为什么要写太守等人争着去桃花源而未果?A. ①渔人甚异之②具答之B. ①武陵人捕鱼为业②不足为外人道也C. ①寻向所志②寻病终D. ①处处志之②寻向所志【答案】A【解析】A项之均为代词这些(景象、问题)B项为作为/对向C项寻寻找/随即不久D项志做记号/标记故选A【答案】(2)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就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解析】(2)妻子妻子儿女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遂于是、就间隔隔绝、不通讯【答案】(3)侧面写出世外桃源的神奇美好暗示桃花源在现实中并不存在给桃花源披上了神秘的外纱使故事亦真亦幻【解析】(3)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使人觉得桃花源是一个似有而无、似真而幻的地方增加文章的神秘色彩暗示桃花源仅是作者的社会理想同时太守等人争着去桃花源又从侧面表现出桃花源中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生活的美好令人向往三、古诗词鉴赏(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8.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在醉酒之中词人兴致勃勃挑亮油灯拔出身上佩戴的宝剑仔细地抚摸注视着在梦中还听到四面八方的军营里接连响起号角声B. 八百里的军营里烧起篝火将帅分赏给部下大块烤熟的牛肉各种乐器演奏着边塞悲壮苍凉的军歌在秋风猎猎的战场上全副武装、准备战斗的部队排着整齐的队伍接受将军的检阅C. 看到将士们骑马飞奔快如“的卢” 风驰电掣拉开强弓万箭齐发弦像震雷一样响声惊心动魄词人多么希望自己也能够像他们一样驰骋疆场、冲锋陷阵啊D. 词人本想完成君王北伐金人、收复失地的大业以赢得生前的功劳身后的美名只可惜现在白发丛生收复失地的理想只能成为泡影【答案】B【解析】B项“八百里的军营里”错误“八百里”指牛这里泛指酒食四、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9.(1)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9.(2)品位下列句子中画线词语的表达效果我们正在劳动突然梨树丛中闪出了一群哈尼小姑娘9.(3)选文第⑨段以诗句结尾有何作用?【答案】(1)“我们”遇到梨花妹妹她讲述了小茅屋的来历【解析】(1)选文围绕“小茅屋的主人是谁”展开的写“我们”遇到梨花的妹妹她讲述了小茅屋的来历表现了雷锋精神在少数民族地区生根开花不断传递的动人情景热情歌颂人民群众助人为乐的高尚品德【答案】(2)“闪出”写出了哈尼小姑娘动作的轻快、活泼与她们的年龄特征相符【解析】(2)“闪”是动词本义是突然显现“闪”在这里指这一群哈尼小姑娘出现得突然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姑娘的动作之快表现了小姑娘动作敏捷轻盈、活泼可爱的特点此处“闪出”一词准确、生动、传神与她们的年龄特征相符【答案】(3)①结构上与题目相呼应②内容上引用南宋诗人陆游的诗句既写出了在哀牢山那偏远冷寂的深山老林中小茅屋边上盛开的梨花的美丽又暗喻了梨花小姑娘的纯洁美丽象征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的发扬光大【解析】(3)本题要结合文本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分析结尾引用陆游“驿路梨花处处开”的诗句是有着丰富而深刻的含义的对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和结构完整有重大的作用从结构上说题文相映首尾呼应使作品结构严谨浑然一体从内容上说诗句既承接和总结上文多处描绘梨花树林的美好景色又以花喻人、寓人于花比喻雷锋精神就如洁白的梨花一样美好整句话就是赞美雷锋精神在祖国大地处处开放世代相传升华了文章主题10.(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乙文的行文思路10.(2)赏析下面的句子具体分析其表达效果①海是碧湛湛的一弯山是青郁郁的连环②山谷是一个爱音乐的村女最喜欢学舌拟声可惜太害羞技巧不很高明10.(3)2017年12月14日被称为“乡愁诗人”的著名作家余光中在台湾逝世他的诗文充满着浓郁的“乡愁”情结甲乙两文中画线部分都抒发了余光中对祖国大陆的思念之情请分析其在抒情方式上的不同10.(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答案】(1)先总写沙田山居的情况流露出作者内心的乡愁再从海的角度写海山相依之景最后从山的角度写山的静谧和作者身居山间的心情【解析】(1)本题应先看懂文章内容理解每一段的内容写出行文思路第①段总写沙田山居的情况流露出作者的乡愁第②③段从海的角度写了海山相依的景观第④⑤段则写山的静谧和作者身居其中的心情【答案】(2)①这句话运用对偶和叠词使句式整齐音韵和谐富有节奏感既交代了沙田山居的环境又写出了沙田碧海弯弯、背山连绵的美丽景象②这句话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山谷”比作“爱音乐的村女” “太害羞”将山谷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山谷有隐约回声的特点突出山居生活的幽静【解析】(2)第①题通过“湛湛”“郁郁”可知运用了叠词从句式可以看出运用了对偶句式整齐音韵和谐富有节奏感“碧”“一弯”写出沙田碧海弯弯“青”“连环”写出青山连绵第②题通过“山谷是一个爱音乐的村女”“太害羞”可知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山谷”比作“爱音乐的村女” “太害羞”将山谷拟人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山谷有隐约回声的特点突出了山居生活的幽静【答案】(3)不同之处甲文直抒胸臆(直接抒情)用“海峡”将自己和大陆分离来直接抒发思乡和渴盼祖国统一的情感乙文借景抒情远眺所见的“翠微”和“莽莽苍苍”暗指大陆所在之地含蓄地表达了内心潜藏的乡愁【解析】(3)本题应先理解相关语句所写的内容分析出语句采用的抒情方式甲文采用了直接抒情的方法用“海峡”将自己和大陆分离直接抒发思乡和渴盼祖国统一的情感乙文采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远眺所见的“翠微”和“莽莽苍苍”暗指大陆含蓄地抒发了乡愁【答案】C, E【解析】(4)C项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E项主要表达作者对山居生活的喜爱以及内心潜藏的乡愁五、综合读写(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11.(1)请给下面的消息拟一个标题2017年9月1日举行的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于10月1日起实施《国歌法》就国歌的地位、奏唱国歌的场合、国歌奏唱的形式和礼仪、国歌的宣传教育作了具体规定《国歌法》规定滥用国歌把国歌设置为手机铃声随意篡改国歌歌词公众场合故意以焚烧、毁损、践踏等方式侮辱国歌的这些不当行为都有可能被追究法律责任11.(2)王华同学为本次活动拟写了一篇“尊重国歌凝聚民族精神”的演讲稿下面是演讲稿的部分内容请你按要求帮他修改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唱出了中国人民爱国的强烈心声【A】它凝结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为实现国家富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英勇斗争的精神更凝聚了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义勇军进行曲》的歌声穿过84年时光变迁至今听来仍让每个中国人热血沸腾它早已不只是一首歌曲同国旗、国徽一样国歌代表了一个国家的气质是一个国家的象征历史的硝烟散尽【B】《义勇军进行曲》承担着中华民族的苦难与奋进成为中国精神的化身①【A】处画线句子中有词序混乱的问题应调整为②【B】处画线句子中有搭配不当的语病应将一词改为11.(3)6月27日安徽宁国市红花岗区老城小学操场上一名“迟到”的小孩正冒雨奔向教室当他跑到操场中央听到国歌响起时立刻伫立风雨中面向国旗敬礼直到国歌结束他才匆匆跑进教室升旗活动中当五星红旗随着国歌冉冉升起时结合材料说说你应该怎么做【答案】(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将于10月1日起实施【解析】(1)本则消息第一句话是导语根据导语的内容概括出新闻标题即可抓住主体《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再找出事件、时间即可【答案】(2)①它凝结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而英勇奋斗的精神, ②承担, 承载【解析】(2)①根据历史的时间先后顺序应该是先“民族独立”再“人民解放” 最后是“实现国家富强”②承载可指某种思想的传承承担担负担当指实际的事情根据语境此处应该是“承载”“苦难与奋进”【答案】(3)示例面向国旗肃立致敬立正、脱帽、行注目礼并跟唱国歌直至升旗完毕【解析】(3)根据前面材料可以看出国歌、国旗是神圣而庄严的是国家的象征我们要有敬畏之心因此在升旗活动中应该面向国旗致敬、行注目礼、唱国歌等六、名著阅读(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12.傅雷先生是一个严厉、尽责的父亲在儿子_______________长大成人、留学海外之后通过_______________的方式对儿子的生活和艺术进行悉心指导教导儿子要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后来汇编成册这就是《傅雷家书》【答案】傅雷, 书信【解析】解答本题要熟悉《傅雷家书》的内容《傅雷家书》是文艺评论家以及美术评论家傅雷及其夫人写给儿子傅聪、傅敏的书信编纂而成的一本家信集信中的内容除了生活琐事之外更多的是谈论艺术与人生灌输一个艺术家应有的高尚情操让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 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语文初二下册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试卷带答案

语文初二下册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试卷带答案

语文初二下册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试卷带答案一、八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请说说这首诗的颈联好在哪里。

2.古诗阅读上元夜①(唐)崔液玉漏银壶②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注释】①上元夜:指旧历正月十五夜,又称元宵节。

②玉漏银壶:计时的器具,古代以漏壶之法计时。

(1)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歌后两句所表现的情景。

(2)首句“且莫催”三字表现了元宵之夜游人________的心理。

3.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小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2)这首诗一洗大多数送别诗的悲苦缠绵之态,请从画线诗句中任选一联具体分析。

4.阅读《观刈麦(节选)》,完成各题。

观刈①麦(节选)白居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②。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③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④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⑤,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⑥尽,拾此充饥肠。

【注释】①刈(yì):割。

②覆陇黄:小麦黄熟时盖住了田埂。

③饷(xiǎng)田:给在田里劳动的人送饭。

④但惜:只是珍惜。

⑤秉遗穗:拿着从田里拾取的麦穗。

⑥输税:缴纳租税。

(1)《观刈麦》描写了农民冒着酷暑辛勤割麦的情景,“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两句借助一位贫苦农妇之口诉说了当时________的社会现象。

(2)本诗中“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与《卖炭翁》中“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有异曲同工之妙。

请你分析它们的共同点。

5.古诗鉴赏江城子密州出猎(宋)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的技巧及练习题及练习题(答案)解析(2)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的技巧及练习题及练习题(答案)解析(2)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的技巧及练习题及练习题(答案)解析(2)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题杨颖士西亭白居易静得亭上境,远谐尘外踪。

凭轩东南望,鸟灭山重重。

竹露冷烦襟,杉风清病容。

旷然宜真趣,道与心相逢。

即此可遗世,何必蓬壶峰。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中的“静”“远”二字从环境和地理位置两方面突出了西亭的特点。

B.诗人登临西亭,远望重峦叠嶂,感受竹露、杉风,认为找到了人生的真趣。

C.诗人认为西亭堪比蓬莱山,适合隐居,劝杨颖士不要舍弃西亭前往蓬莱山。

D.这首古体诗以通俗明畅的语言写景、抒情,写景不事渲染,抒情有曲有直。

(2)这首诗第五,六句有何妙处?请从用字和抒情这两个角度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感愤王令二十男儿面似冰,出门嘘气玉蜺①横。

未甘身世成虚老,待见天心②却太平。

狂去诗浑夸俗句,醉余歌有过人声。

燕然未勒胡雏在,不信吾无万古名。

【注】①蜺:同“霓”,虹的一种。

玉蜺,指白虹。

此句化用曹植诗“慷慨则气成虹蜺”。

②天心:指君主的心意。

“待见天心”含待见明主之意。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形容枯槁、面色如冰,但诗人并没有因眼前的处境而失去内心的浩然之气。

B.诗人不甘虚度此生,“未甘”二字表现出他在困窘中渴望有所作为的壮怀。

C.诗人自信才情过人,兴来写诗多有超凡脱俗之句,醉后放歌歌声美妙动人。

D.本诗主要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通过感愤抒写个人抱负,表达内心的情怀。

(2)本诗尾联与陆游《书愤》一诗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己先斑”的情感基调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除夜[唐]来鹄①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元日[宋]王安石②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③。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注】①来鹄:唐朝诗人,豫章(今江西南昌市)人,相传来鹄家宅在南昌东胡徐孺子亭边。

杜甫《滕王亭子》阅读答案及全诗鉴赏

杜甫《滕王亭子》阅读答案及全诗鉴赏

杜甫《滕王亭子》阅读答案及全诗鉴赏王亭子杜甫寂寞春山路,君王不复行。

古墙犹竹色,虚阁自松声。

鸟雀荒村暮,云过客情。

尚思歌吹入,千骑把霓旌。

[注]王亭与南昌的王阁都是工李元婴修建的,位于四川隆州(今中市)。

(1)本诗描绘了王阁怎样的景致?(2分)(2)宋叶梦得《石林诗话》云:“王亭子‘古墙犹竹色,虚阁自松声’,若不用‘犹’与‘自’两字,则余八言,凡亭子皆可用,不必王也。

此两字工妙至到,人力不可及。

”你以为“犹”“自”妙处何在,请作简要赏。

(4分)参考答案:(1)寂寞,荒凉。

(2分)(2)“犹”为依然之意,描绘出王亭荒凉已久可是翠竹依旧掩映古墙,苍翠如故(1分); “自”为空白之意,表现出阵阵松涛之声无人欣赏,亭台楼阁空白寂寞(1分);渲染出寂寞悲凉的氛围,烘托出诗人于安史之乱中面对盛世遗物所流露出的惆怅失落(1分),并借此传达出对盛世大唐的怀念与追忆,深沉的历史沧桑感流溢而出(1分)。

二:(1)本诗第二联,有人改为“古墙映竹色,虚阁响松声”。

你更喜欢修改前后的哪一种?试说明理由。

(2)宋代葛立方说,杜甫在世道纷乱的时候“感时对物,则悲伤系之”。

试从全诗角度分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1)示例一:不改好。

一个“犹”字暗示了王阁子还是过去的王阁子,古墙照旧映着昔日的竹色,并不以岁月流逝而改变。

一个“自”字,却暗示了景色虽然依旧,可已经不复当年的华,松声固然是往日的松声,但楼阁已虚,不见当年听松的游客。

使永远不变的景色与不能忘情的过客形成了一个对比,古墙和虚阁不管人世的变迁,依然是过去的竹色和松声,可一代代的人却经历了盛衰的巨变。

而改后的'诗句,成了对客观现象的简单陈述。

读来就不会有伤今怀古的深沉。

示例二:改好。

(只要言之成理亦可)(2)杜甫看到王阁子如今已经人去楼空,不禁悲从中来,过去花似锦的地方如今只剩下了一片寂寞,唯有古墙还是当年的颜色,空荡荡的楼阁还响着昔日的松声,于是希望能够再现往日的歌吹和仪仗所显示的升平气象。

杜甫的亭子阅读练习及答案

杜甫的亭子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杜甫的亭子李新文①不知不觉,我靠近了岳阳楼旁的怀甫亭。

②那会儿,夕阳与树上的枫叶一个颜色,风一吹,“哗啦啦”落下来,像一种叹息。

一片叶子落在我的肩上,停泊了一会儿,画出一个弧,掉在地下。

那一刹,我疑心这不止是一种生命的坠落,也是季节的归属。

但,不管怎样,都是过程.让生命处于停泊状态的过程。

其实,从石级到怀甫亭不过几十步的路程,但我走得很慢很慢,生怕时间加快脚步的速度,会将十多个世纪浓缩成一瞬。

我知道,那掩在树林中的亭子,也同我一样在怀念着一个人的名字——杜甫。

③长满苔藓的石板路缓缓伸向亭子,并在时间里伸向远古的残唐。

这条铺在夕阳里的路正向着北方,是通往古长安的方向。

走在路上,分明感觉一千多年前的岁月在向我涌来。

秋阳浓重,不知那个形销骨立的杜工部,是否还站在被秋风卷着茅草乱飞的屋檐下,拄着他的拐杖长长地叹息?是否还在一叶孤舟里念念不忘他的家国?也许,一路走来,还在一次次吟诵那痛彻肺腑的《三吏》《三别》吧。

先生不到50,已长出满头白发。

一阵风吹,皱纹散落一地。

他从老家出发,直奔长安,折腾一番后,又从长安走向四川。

不久,日子实在熬不下去了,只好又一次作生命的漂泊。

于是,出长江,漂向烟波浩淼的洞庭湖。

他风一程,雨一程,走在木叶凋零的季节里,心情一定是沉郁的。

可不曾想,这岳阳楼下的亭子竟成了他灵魂的归属。

.④那年,先生摇着木筏子来到了岳阳码头,把舵绳往岸边的树上一系,晃着枯叶般的身子向岳阳楼的方向走。

那是个秋天的下午,阴云低沉,压得一湖秋水喘不过气来,这气氛,一如他老迈的气息。

好不容易向上走出几步,一头白发被风吹乱,也懒得理会。

他憋着一口气,使出洪荒之力朝头顶的岳阳楼爬。

然而,这时的岳阳楼黯淡得不见几丝光彩,尤其远处的君山、近处的湖水似乎显得有气无力,像得了一场大病的人,向他投来无精打采的神色。

他太累了。

只好,一步一步地朝上爬,费了老大的劲,终于爬上神交已久的楼台。

斜风细雨中,楼阁一言不发,静静地立着,静默成雨中的一个意象。

杜甫《客亭》的阅读答案

杜甫《客亭》的阅读答案

杜甫《客亭》的阅读答案杜甫《客亭》的阅读答案客亭杜甫秋窗犹曙色,落木更天风。

日出寒山外,江流宿雾中。

圣朝无弃物,老病已成翁。

多少残生事,飘零似转蓬。

[注]宝应元年秋,杜甫自绵州至梓州,时家在成都。

秋晚,方迎家再至梓州。

因秋夜而赋此诗。

⑴犹曙色,到底还是天亮了。

下三句写秋晓之最。

⑵宿雾,早晨的雾。

因由前夜而来,故日宿。

⑶这两句是矛盾的。

自己并非没有才德,如今却老病成翁,这算什么“圣朝”?又哪能说得上“无弃物”?杜甫往往使用这种说反话的矛盾手法来反映当时政治黑暗的真相。

⑷残生,犹徐生。

转蓬,言人之飘零无定如蓬之转,这是由愤慨而灰心绝望的话,碰着这种“圣朝”,还有什么可说,这辈子只有随它去了。

1.诗的前两联描写了怎样的景色?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5分)2.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6分)参考答案1.秋天拂晓,北风凛冽,落叶纷纷,太阳从寒山上升起,浓雾锁江渲染了一种凄寒冷落的秋晨之景(3分)为下文抒发诗人的悲情渲染了氛围(2分)。

2.诗人表达了自己老而无用,年老体病,余生飘零的'悲叹(3分)诗人早晨起来,面对萧瑟的秋江秋景,顿时想起了自己一生往事,而如今即使圣朝不把自己看作无用的人,自己也已病老,只能在飘零之中了却残生(3分)背景此诗和《客夜》是同时之作。

杜甫公元762年(唐宝应元年)秋,流落梓州(治所在今四川三台)。

这年七月,杜甫送严武还朝,一直送到绵州奉济驿,正要回头,适徐知道在成都作乱,只好避往梓州。

途中作此诗。

这时他的家仍住在成都草堂。

全诗格调怨而不怒,哀而不伤。

八年级下册诗歌鉴赏语文试题答案

八年级下册诗歌鉴赏语文试题答案

八年级下册诗歌鉴赏语文试题答案一、八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秋浦途中①杜牧萧萧山路穷秋雨,淅淅溪风一岸蒲。

为问寒沙新到雁,来时还下杜陵②无?(注)①秋浦,唐时为池州州治所在,诗人被贬官外放时途经此地。

②杜陵,在长安西南,诗人家乡樊川所在地。

(1)一、二句中的“萧萧”“淅淅”有何表达效果?(2)“为问寒沙新到雁”流露出作者哪些情感?2.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过废园(清)李葂谁家亭院自成春,窗有莓苔案有尘。

偏是关心邻舍犬,隔墙犹吠折花人。

(1)首句的“________”和次句的“窗有霉苔”“________”等与标题中的“废”字呼应。

(2)诗歌的后两句“似是信手拈来,却尽得题外之意”。

请你根据自己的理解,谈谈后两句的“题外之意”。

3.拓展阅读观刈①麦白居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②。

妇姑荷箪食③,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④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⑤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⑥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⑦不能忘。

【注释】①刈(yì):割。

②覆(fù)陇(lǒng)黄:小麦黄熟时遮盖住了田埂。

覆,盖。

陇,同“垄”,指农田中种植作物的土埂,这里泛指麦地。

③荷(hè)箪(dān)食(shí):用竹篮盛的饭。

荷,背负,肩担。

箪食,装在竹篮里的饭食。

④饷(xiǎng)田:给在田里劳动的人送饭。

⑤惜:盼望。

⑥岁晏(yàn):一年将尽的时候。

晏,晚。

⑦尽日:整天,终日。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叙事诗,虽着墨不多,但却把割麦者和拾麦者夏收时那种辛勤劳碌而又万分痛苦的生活情景和内心感受,描绘得真切生动,带有强烈的讽喻色彩。

B.诗歌描绘了妇姑童稚送饭、丁壮南冈割麦、贫妇抱子拾麦三幅画面。

语文八年级下册诗歌鉴赏试题带解析1

语文八年级下册诗歌鉴赏试题带解析1

语文八年级下册诗歌鉴赏试题带解析1一、八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过废园(清)李葂谁家亭院自成春,窗有莓苔案有尘。

偏是关心邻舍犬,隔墙犹吠折花人。

(1)首句的“________”和次句的“窗有霉苔”“________”等与标题中的“废”字呼应。

(2)诗歌的后两句“似是信手拈来,却尽得题外之意”。

请你根据自己的理解,谈谈后两句的“题外之意”。

2.拓展阅读晴①杜甫久雨巫山暗,新晴锦绣文②。

碧知湖外草,红见海东云。

竟日莺相和,摩霄鹤数群。

野花干更落,风处急纷纷。

【注释】①本诗是诗人流落蜀中时所作。

②文:花纹、图案。

(1)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是如何描写景物的?有何作用?(2)尾联中的“急纷纷”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感情?3.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秋兴八首(其一)①杜甫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注释】①此诗是诗人55岁时,于安史之乱后大历元年(766)旅居夔州时的作品。

(1)请简要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4.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节选)杜甫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1)诗句“自经丧乱少睡眠”中的“丧乱”指的是________这一历史事件。

(2)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描绘了怎样的图景?(3)诗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5.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五言律诗是送别诗的名作,诗人在慰勉友人不用伤悲难过。

2020高考语文二轮专题突破练18 古代诗歌阅读(技巧语言题) Word版含解析

2020高考语文二轮专题突破练18 古代诗歌阅读(技巧语言题) Word版含解析

专题突破练18古代诗歌阅读(技巧语言题)(时间:45分钟满分:54分)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2)题。

(9分)题杨颖士西亭白居易静得亭上境,远谐尘外踪。

凭轩东南望,鸟灭山重重。

竹露冷烦襟,杉风清病容。

旷然宜真趣,道与心相逢。

即此可遗世,何必蓬壶峰。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诗中的“静”“远”二字从环境和地理位置两方面突出了西亭的特点。

B.诗人登临西亭,远望重峦叠嶂,感受竹露、杉风,认为找到了人生真趣。

C.诗人认为西亭堪比蓬莱山,适合隐居,劝杨颖士不要舍弃西亭前往蓬莱山。

D.这首古体诗以通俗流畅的语言写景、抒情,写景不事渲染,抒情有曲有直。

(2)这首诗第五、六句有何妙处?请从用字和抒情这两个角度简要分析。

(6分)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第(1)~(2)题。

(9分)九日①范仲淹欲赋前贤九日诗,茱萸相斗一枝枝。

可怜宋玉情无限,争似②陶潜醉不知。

绿鬓爱随风景变,黄华能与岁寒期。

登高回处狂多少,笑杀襄阳拍手儿③。

注①本诗为作者被贬邓州时所作。

②争似:怎似。

③襄阳拍手儿:语出李白《襄阳歌》“襄阳小儿齐拍手,拦街争唱《白铜鞮》”,这两句诗写的是李白自己的醉态被襄阳小儿笑话。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人重阳登高,触景生情,想到了前贤在此时节写的诗篇,不由得诗兴大发。

B.本诗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都运用了茱萸这一意象,但表达的情感不同。

C.诗人将宋玉和陶潜作对比,是为表明自己愿像陶潜那样远离官场,回归田园。

D.本诗最后两句借用了“襄阳拍手儿”的典故,意在突出诗人豪放不羁的形象。

(2)“绿鬓爱随风景变,黄华能与岁寒期”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6分)3.阅读下面这首南朝古诗,完成第(1)~(2)题。

(9分)酬周参军吴均①日暮忧人起,倚户怅无欢。

水传洞庭远,风送雁门寒。

江南霜雪重,相如衣服单。

沈云隐乔树,细雨灭层峦。

且当对樽酒,朱弦永夜弹。

【名师讲题】杜甫《江亭》阅读训练及答案

【名师讲题】杜甫《江亭》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小题。

江亭①杜甫坦腹②江亭暖,长吟野望时。

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

寂寂春将晚,欣欣物自私。

江东犹苦战,回首一颦眉。

【注】①这首诗写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时。

②坦腹:舒身仰卧,坦露胸腹。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写作这首诗时,生活暂时比较安定,首联表露的情感和一般山林隐士的感情相同。

B.“水流”之速与诗人心境之平和形成鲜明对比,“心不竞”表达了无意与流水相争的情感。

C.白云移动舒缓悠闲,与诗人此时的闲适心情吻合,诗人观水望云,俯仰之间,倏然有得。

D.颈联诗人移情于景,晚春因诗人处境闲寂而无聊,花草欣欣向荣因诗人苦闷而自私。

16.这首诗尾联情感深沉真挚,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诗人情感。

参考答案:15. B16. ①江东仍然在进行艰苦的战争,表现了诗人对战事的关切。

②每一次回首都因为对国家的忧愁而皱眉,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愁绪。

名师讲题:1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

B.“无意与流水相争”错误,“水流心不竞”,本来心里是“竞”的,看了流水之后,才忽然觉得平日如此栖栖遑遑,毕竟没有意义,心中陡然冒出“何须去竞”的一种念头来;“云在意俱迟”也一样,本来满腔抱负,要有所作为,而客观情势却处处和诗人为难。

由此可知,“水流心不竞”写出了诗人原有的满腔抱负及竞争之心,只因流水缓缓、白云悠悠,诗人并因客观形势才暂缓入世之心。

故选B。

16.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江东犹苦战,回首一颦眉”意思是江东依旧在进行艰苦的战争,我每一次回首都因为对国家的忧愁而皱眉。

江东仍然在进行艰苦的战争,表现了诗人没有停留在一己的悲欢上,对国家、对战事充满关切之情。

诗人每一次回首都因为对国家的忧愁而皱眉,到底还是忘不了国家安危,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愁绪。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10)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10)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10)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题杨颖士西亭白居易静得亭上境,远谐尘外踪。

凭轩东南望,鸟灭山重重。

竹露冷烦襟,杉风清病容。

旷然宜真趣,道与心相逢。

即此可遗世,何必蓬壶峰。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中的“静”“远”二字从环境和地理位置两方面突出了西亭的特点。

B.诗人登临西亭,远望重峦叠嶂,感受竹露、杉风,认为找到了人生的真趣。

C.诗人认为西亭堪比蓬莱山,适合隐居,劝杨颖士不要舍弃西亭前往蓬莱山。

D.这首古体诗以通俗明畅的语言写景、抒情,写景不事渲染,抒情有曲有直。

(2)这首诗第五,六句有何妙处?请从用字和抒情这两个角度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同耿拾遗春中题第四郎新修书院卢纶得接西园会,多因野性同。

引藤连树影,移石间花丛。

学就晨昏外,欢生礼乐中。

春游随墨客,夜宿伴潜公。

散帙灯惊燕,开帘月带风。

朝朝在门下,自与五侯通。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卢纶的这首诗,客观上反映了中唐时我国早期书院春天生活的基本情景。

B.诗人能参加西园会,主要是因为与其他人一样有追求自由不驯顺的性情。

C.诗人运用了对偶、典故、写景等手法从多角度题写这所新修书院的生活。

D.诗人在末句表达了参加书院聚会的愿望,体现了卢纶读书交游的功利性。

(2)结合全诗内容,概括一下诗中反映那时书院的特点。

3.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下列各题。

点绛唇·县斋愁坐作①葛胜仲秋晚寒斋,藜床香篆横轻雾。

闲愁几许,梦逐芭蕉雨。

云外哀鸿,似替幽人语。

归不去,乱山无数,斜日荒城鼓。

【注】①公元1108年(宋徽宗大观二年),葛胜仲因故被贬到歙州休宁县(今安徽休宁),这首词便作于此时。

县斋:县衙斋室。

(1)下来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秋晚寒斋”,点出了词人愁坐的时间、地点,不待言情而情已十分。

B.香篆,一种香,因焚香时所起的烟缕曲折似篆文而得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杜甫的亭子
李新文
①不知不觉,我靠近了岳阳楼旁的怀甫亭。

②那会儿,夕阳与树上的枫叶一个颜色,风一吹,“哗啦啦”落下来,像一种叹息。

一片叶子落在我的肩上,停泊了一会儿,画出一个弧,掉在地下。

那一刹,我疑心这不止是一种生命的坠落,也是季节的归属。

但,不管怎样,都是过程.让生命处于停泊状态的过程。

其实,从石级到怀甫亭不过几十步的路程,但我走得很慢很慢,生怕时间加快脚步的速度,会将十多个世纪浓缩成一瞬。

我知道,那掩在树林中的亭子,也同我一样在怀念着一个人的名字——杜甫。

③长满苔藓的石板路缓缓伸向亭子,并在时间里伸向远古的残唐。

这条铺在夕阳里的路正向着北方,是通往古长安的方向。

走在路上,分明感觉一千多年前的岁月在向我涌来。

秋阳浓重,不知那个形销骨立的杜工部,是否还站在被秋风卷着茅草乱飞的屋檐下,拄着他的拐杖长长地叹息?是否还在一叶孤舟里念念不忘他的家国?也许,一路走来,还在一次次吟诵那痛彻肺腑的《三吏》《三别》吧。

先生不到50,已长出满头白发。

一阵风吹,皱纹散落一地。

他从老家出发,直奔长安,折腾一番后,又从长安走向四川。

不久,日子实在熬不下去了,只好又一次作生命的漂泊。

于是,出长江,漂向烟波浩淼的洞庭湖。

他风一程,雨一程,走在木叶凋零的季节里,心情一定是沉郁的。

可不曾想,这岳阳楼下的亭子竟成了他灵魂的归属。

④那年,先生摇着木筏子来到了岳阳码头,把舵绳往岸边的树上一系,晃着枯叶般的身子向岳阳楼的方向走。

那是个秋天的下午,阴云低沉,压得一湖秋水喘不过气来,这气氛,一如他老迈的气息。

好不容易向上走出几步,一头白发被风吹乱,也懒得理会。

他憋着一口气,使出洪荒之力朝头顶的岳阳楼爬。

然而,这时的岳阳楼黯淡得不见几丝光彩,尤其远处的君山、近处的湖水似乎显得有气无力,像得了一场大病的人,向他投来无精打采的神色。

他太累了。

只好,一步一步地朝上爬,费了老大的劲,终于爬上神交已久的楼台。

斜风细雨中,楼阁一言不发,静静地立着,静默成雨中的一个意象。

也许,楼台在这里等候他不少年了。

⑤他放眼一望,凄风苦雨,乌云斜飞,这样的气氛,更让他觉得自个儿像一只风雨里的孤鸟。

“安史之乱”以来,他从长安一路走来,沿途躺着太多的饿殍,那景象,让人一望伤目。

战争的惨烈,黎民百姓的苦楚以及自身的孤单,一股脑儿在心头交集,起伏,缠绕,不觉一把老泪脱眶而出。

泪水,迷蒙了他的双眼,也打湿了满腔的愁绪和那个寂寥的黄昏,连空中的鸥鸟也好像在为他哭泣。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每次读到这样的句子,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似乎随手一抓,能从文字里抓出一把人世的苍凉,还有浓得发黑的哀愁。

不言而喻,字里行间有着透骨的寒意和生命的渺茫,渗透着尖厉的生命大痛和锥心刺骨的生命体验。

⑥现在,我面临的气氛静得仿佛将许多事物化为了空无。

我几乎
是蹑手蹑脚地行进,生怕一不留神搅乱了先生的安静。

这种静,对一个长年漂泊的人来说,何尝不是一种灵魂的安顿,就如一艘船在港湾里安然停泊,不再遭受风吹浪打,有一种回家的感觉,靠岸的气氛。

岸,对一个诗人太重要了,是栖息,更是安放。

不知怎的,突然觉得这个亭子甚而整个洞庭湖太小了,装不下他的灵魂。

杜甫与李白完全不同,他们的精神视角的走向,一个向下,一个朝上。

杜甫的眼睛和诗笔一直向着底层小百姓,在用灵魂与他们对话。

⑦亭子里有块石碑,刻着先生的诗《登岳阳楼》。

我想,肯定不少人读过,但未必读懂了文字背后的大痛。

⑧先生走了,纪念他的亭子还在,并朝着他老家河南巩县的方向。

年年岁岁,只有风在丈量着两者之间的距离。

(有删改)79.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头的一句话,点明引发作者展开联想、抒写情感的对象,总领下文。

“靠近”与下文作者“走得很慢很慢”相呼应,突出作者登临的喜悦心情。

B.“一阵风吹,皱纹散落一地。

”这句话形象地描绘了晚年杜甫的苍老形象,而这苍老透露出杜甫饱尝了世间的战乱之苦、漂泊之苦、思念之苦。

C.文章第⑥段中“不知怎的,突然觉得……装不下他的灵魂”,形象地突显了杜甫的伟大和所承受的苦痛之重。

D.文章描写怀甫亭及其周围寂静的景物,在不断变换的景物中浮现
杜甫的人生历程,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和文化意蕴。

80.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文章第③段中画线句子的理解。

81.作者为什么在题目中将“怀甫亭”称为“杜甫的亭子”?
【答案】
79.A
80.①作者的思绪在时空上的久远。

②客死他乡的杜甫一直思念着家乡、关心着国家。

81.怀甫亭是后人为纪念杜甫而修建的,但在作者看来怀甫亭是杜甫人生的最后一站,是他灵魂的归属,是他灵魂的安顿地。

文章题日这样称谓更能表现出作者对杜甫的敬仰和追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