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立枯病的发生与防治
水稻立枯病的防治和治疗技术
现有的防治方法存在着很多缺陷,例如无法有效控制病害的发生和扩散,缺乏科学合理的用药方案, 以及缺乏针对不同地区和不同品种的水稻的防治策略等。此外,由于长期使用化学农药,也导致了病 原菌产生抗药性,进一步增加了防治难度。
研究发展趋势
研究方向
未来的研究将更加注重对立枯病的致病菌 和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同时加强寻找更 加安全、有效的防治方法和药剂。此外, 针对不同地区和不同品种的水稻的防治策 略也将成为未来的研究重点。
症状
水稻立枯病的症状包括植株矮小、新叶扭曲、茎基部变褐腐烂,甚至出现死 苗的情况。在严重的情况下,发病田块会成片枯死,造成严重的损失。
病因和病原
病因
水稻立枯病是由多种病原菌共同作用导致的,其中包括尖孢镰刀菌、禾谷镰刀菌 、立枯丝核菌等。这些病原菌在土壤中广泛存在,通过侵染水稻根部和茎基部, 导致病害的发生。
VS
技术发展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未来的研究将更加 注重应用新技术和新方法,例如利用生物 技术进行抗病育种、利用无人机进行精准 喷药等。这些新技术的应用将为水稻立枯 病的防治提供更加高效、安全、环保的解 决方案。
研究前景展望
• 成果展望: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技术的发展,未来有望更 加全面地了解水稻立枯病的致病菌和发病机制,从而为防治 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方案。同时,新技术的应用也将为防治 工作提供更加高效、安全、环保的解决方案,有效控制水稻 立枯病的发生和扩散。
水稻立枯病的防治 和治疗技术
2023-11-04
目 录
• 水稻立枯病的基本信息 • 预防措施 • 治疗措施 • 防治技术应用 • 水稻立枯病的防治案例分析 • 研究展望
01
水稻立枯病的基本信息
定义和症状
稻苗得了立枯病怎么办
稻苗得了立枯病怎么办
引起秧田立枯病的几病菌都在土壤中普遍存在,营腐生活。
其数量消长和侵染能力虽受环境及土壤中拮抗菌的影响,但主要与水稻在不良的条件下生长能力衰弱,抗病能力下降有关。
凡不利于水稻生长和消弱幼苗体质的因素,都有利于诱发立枯病的发生,那立枯病的防治方法有哪些呢?播种前对土壤进行消毒,量少可用锅蒸、炒;量多可用福尔马淋或20%黑矾浇灌土壤,一周后再播种;也可选用50%灭霉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井岗霉素水剂1000倍液加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或50%利可得可湿性粉剂600倍液,进行防治,那么稻苗得了立枯病怎么办呢?
1、合理配制营养土,采用60%~70%旱田或园田无除草剂表土,掺入30%~40%稻毛或稻乱沤制的农肥,使床土疏松含气量增多。
2、合理补肥调酸,加入适量床土调制剂使pH值保持在4.5~5.5之间。
催芽播种,缩短出苗期.减少种子养分损耗。
3、立枯病病原菌主要是土壤寄生,在播种前或秧苗1叶以前及时施用甲霜灵或恶霉灵等药剂灭菌,可降低病理性立枯病发病几。
水稻立枯病的发生与防治
04
水稻立枯病的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
选育抗病品种
选择对水稻立枯病有较强抗性的品种,提 高水稻的抗病能力。
适时早播
适当提前水稻的播种时间,以避免立枯病 的发病高峰期。
科学管理
合理施肥、浇水、除草等,以改善水稻的 生长环境,减轻立枯病的危害。
健身栽培
通过合理的栽培措施,如增加通风、增加 光照等,来提高水稻的抵抗力。
病原菌主要通过侵染水稻根系和茎基部,造成植株生长停滞 、枯萎甚至死亡。
水稻立枯病的分类
根据致病病原菌的不同,水稻 立枯病可分为两大类:生理性
立枯病和病理性立枯病。
生理性立枯病主要由环境条件 不适宜引起,如低温、干旱等 ,导致植株生长不良、抗病能 力下降,从而感染病原菌。
病理性立枯病主要由特定的真 菌病原菌引起,如镰刀菌、丝
湿度
湿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 水稻的生长和抗病能力。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光照
光照不足会导致水稻光合 作用减弱,从而降低其抗 病能力。
品种因素
品种抗病性
不同品种的水稻对立枯病的抗病能力存在差异。
品种适应性
不同品种的水稻对不同气候和土壤条件的适应性也存在差异。
栽培管理因素
播种密度
播种密度过高会导致水稻植株 之间竞争激烈,容易引发立枯
枯病的发生。
调查发病率
在田间调查水稻立枯病的发病 率,观察病株周围的水稻苗是 否有类似症状,判断病情是否
严重。
实验室诊断
显微镜检
取患病水稻的根、茎、叶样本,用显微镜观察细 胞和组织的病变情况,判断是否为水稻立枯病。
病原菌分离
通过培养基培养和水稻组织分离,获得病原菌并 进行鉴定,确定病原菌种类。
水稻秧苗立枯病的发生与防治
水稻秧苗立枯病的发生与防治近年来,随着南方水稻机械栽插的普及,极大地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做好机械栽插的关键是育好秧苗,而秧苗立枯病就是造成死苗缺株的主要病害之一。
因此,摸清水稻秧苗立枯病的发生情况,进一步做好病害防治是机械栽插取得水稻高产的关键。
水稻立枯病属于土传病害,是水稻旱育秧苗期的主要病害。
一般年份发病率为10~30%左右,重发年份可高达50%以上,在盐碱土壤地区发病更为严重,在整??苗期都可能发生,控制不当易造成大面积死苗。
发病的主要是因为低温多湿、温差大、土壤偏碱、光照不足、播种量过大、秧苗素质差等原因引起。
发病的过程是由多种病原菌侵染而引起的,有的在环境条件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侵染为害;有的则在寄主病残体中和土壤中越冬,于幼苗间传播,进行侵染为害。
1 发病环境条件1.1 菌源数量病原菌数量和侵染能力常受到环境条件及土壤中拮抗菌数量的影响,水稻立枯病菌普遍存在于土壤、粪肥、种子和病残体上,在温度湿度条件适宜时,病菌浸染种子胚根而发病,病菌数量越多越易发病;同时,凡不利于水稻生长和削弱幼苗抵抗力的环境条件,均有利于水稻立枯病的发生。
1.2 气候条件低温、阴雨、光照不足是诱发立枯病的重要条件,其中以低温影响最大。
在低温条件下幼苗抗病能力降低,有利于病害发生。
气温过低,对病原菌发育和侵染影响小,但对幼苗生长不利,根系发育不良,吸收营养能力下降,更有助于病害发展。
如天气持续低温或阴雨后暴晴,土壤水分不足,幼苗生理失调,病害发生加重。
1.3 种子质量和生命力一般种子自身带菌或种子质量不好的易发病,种子受伤、受冻或催芽时间过长以及生命力差的种子抗逆性弱,病害重。
1.4 苗床条件与苗床管理一般苗床土壤粘重、偏碱,以及播种过早、过密、覆土过厚均有助于此病发生,尤其苗期施肥、灌水或通风管理措施不当,均有利于立枯病的发生。
2 病害现象症状2.1 芽腐秧苗出苗前或刚出土时发生,幼苗的幼芽或幼根变褐色,在叶鞘上有褐斑或扭曲,大发病后病芽扭曲、腐烂而死。
水稻立枯病防治方法
水稻立枯病防治方法
水稻立枯病是水稻旱育秧最主要的病害之一,其发病的主要原因是气温过低、温差过大、土壤偏碱、光照不足秧苗细弱、种量过大等因素,水稻旱育秧苗秧苗虽不易烂秧,但最易发生立枯病,重者死苗50%以上,接下来且看小编为大家介绍水稻立枯病防治方法。
水稻立枯病发病时间
秧苗在2~3叶期时胚乳将近耗尽,抗寒力最差,日平均气温低于12~15~C则生育受阻,抗病性显着削弱,病菌易侵入,此时若遇低温阴雨最易发生立枯病。
所以,旱育秧苗2~3叶期是立枯病流行的主要时期。
水稻立枯病防治方法
1、药剂防治。
每平方米苗床用50%立枯净1.2克对水3公斤喷洒,或每平方米用3.2%克枯星10克对水3公斤喷洒,或每平方米用75%恶霉灵1克对水3公斤喷洒。
2、喷洒生根粉。
选用6号ABT生根粉,每0.2克对水30公斤喷40平方米苗床,促进秧苗根系生长。
3、移栽前搞好通风炼苗,提高秧苗抗性。
4、对返盐碱严重的苗床进行二次调酸,喷施1%硫酸水,注意喷后必须用清水冲洗一遍,防治硫酸腐蚀叶片。
通过以上的介绍,想必大家对于水稻立枯病防治方法应该有了详细的了解,我们要把握好水稻立枯病发病时间,做好预防措施。
水稻立枯病的综合治理技巧
水稻立枯病的综合治理技巧
水稻立枯病的综合治理技巧:
一,农业防治:选择避风向阳、地势高平、肥沃疏松地块作苗床,播种前种子要晾晒,播种量不能过大,科学施肥、管水,适时早通风炼苗。
二,施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在秧苗1―2叶期喷施生根剂,每2克兑水30公斤喷40平方米苗床以促进秧苗早发根及健壮生长。
三,药物防治:播种前用药剂处理种子和对秧板进行消毒。
稻种在消毒处理前一般要先晒种和选种,然后消毒;苗期刚发病时即应施药防治,秧田期一看到发病株或发病中心即应喷药防治。
(一)首选移栽灵育秧和防病:育秧时每平方米用移栽灵1―2毫升兑水3―5公斤,使用时可把底肥一起溶在水中,搅拌均匀,然后将药剂均匀浇在床土上,播上种子并盖土;在秧苗1―2叶期或发病初期再用一次均匀喷雾即可。
(二),育秧时每平方米用50%敌克松2克加水3-5公斤在播种前浇泼秧床,在秧苗1-2叶期或发病初期再用一次灌兜,具有防病壮苗双重作用。
水稻立枯病防治效果好
$number {01}水稻立枯病防治效果好2023-12-02汇报人:目录•水稻立枯病概述•水稻立枯病防治方法•水稻立枯病防治效果评估•水稻立枯病防治实例•水稻立枯病防治建议与展望01水稻立枯病概述水稻立枯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主要发生在苗期。
典型症状包括幼苗基部腐烂、叶片枯黄、根系受损等。
水稻立枯病主要由真菌侵染引起,其中以尖孢镰刀菌、禾谷镰刀菌等为主。
病菌在土壤中越冬,借风雨传播,从伤口或表皮侵入。
水稻立枯病的症状与原因原因症状123水稻立枯病的危害防治难度大水稻立枯病一旦发生,防治效果不佳,因此预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产量损失水稻立枯病会导致苗期死亡,甚至出现大面积的死苗现象,严重影响产量。
品质下降水稻立枯病会导致稻谷品质下降,如垩白率增加、千粒重下降等。
水稻立枯病的防治意义提高产量有效的防治水稻立枯病可以提高产量,减少损失。
保证品质防止水稻立枯病的发生有助于提高稻谷品质,满足市场需求。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针对水稻立枯病的防治措施有助于保障农业生产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02水稻立枯病防治方法合理施肥培育壮秧精选种子选择抗病性强的水稻品种,从源头上预防病害的发生。
施足底肥,适当增施磷、钾肥,提高土壤肥力,增强水稻的抗病能力。
采用科学育秧技术,加强秧苗管理,提高秧苗的抗病能力。
浸种消毒喷洒农药合理混配农药使用浸种剂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杀死附着在种子表面的病菌。
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农药进行混合使用,提高防治效果。
在发病初期及时喷洒针对性的农药,控制病害的蔓延。
使用生物农药采用生物农药进行防治,如井冈霉素等,具有环保、安全的特点。
保护和利用天敌利用自然界的生物防治技术,保护和利用天敌,如赤眼蜂等,控制病害的繁殖。
增强植物免疫力通过增强植物免疫力来预防和控制病害的发生,如使用免疫诱抗剂等。
综合防治综合运用农业、化学、生物等多种防治方法,达到更好的防治效果。
生物防治03水稻立枯病防治效果评估选择品种、生长环境等条件相同的水稻进行试验,设立对照组和实验组,观察记录立枯病的发病情况和防治效果。
水稻苗期立枯病的防治
田间管理不及时:如排水不 畅、除草不及时等,都会影 响水稻幼苗生长,加重立枯 病的发生。
综上所述,水稻苗期立枯病 的防治需从病原菌、环境条 件和栽培管理等多方面入手 ,综合施策,才能有效控制 病害的发生和危害。
03
水稻苗期立枯病的防治策 略
选育抗病品种
利用基因资源
积极利用具有抗病性的水稻基因资源,通过育种手段将其抗病性状导入到主栽品 种中,从而提高品种的抗病性。
慢,抗病能力下降,有利于病原菌的侵入和繁殖。
湿度
02
高湿环境有利于病原菌的生长和传播,加重病害发生。
土壤条件
03
土壤贫瘠、板结、通气性差等不利于水稻幼苗生长,容易导致
立枯病的发生。
栽培管理不当
播种密度过大:播种过密, 幼苗间竞争激烈,生长势弱 ,易感染立枯病。
施肥不当:氮肥过多,幼苗 徒长,抗病能力下降;缺乏 磷钾肥,幼苗生长不良,也 容易发病。
交替用药
为避免病原菌产生抗药性,应定期更 换使用不同作用机制的化学药剂进行
防治。
适时施药
在水稻苗期立枯病发病初期,及时进 行药剂喷雾防治,控制病情蔓延。
安全用药
严格遵守农药使用规定,确保施药人 员安全,防止农药残留对环境和水稻 产生不良影响。
04
水稻苗期立枯病的综合管 理
水稻苗期立枯病的综合管理
生物防治
拮抗菌剂
筛选对立枯病具有拮抗作用的益生菌株,制成生物菌剂进行 田间施用,有效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和繁殖。
生物农药
应用生物农药如井冈霉素、春雷霉素等,对病原菌进行靶标 防治,降低病害发生率和病情指数。
化学防治
选用合适药剂
根据当地病情和病原菌种类,选用具有 较好防治效果的化学药剂,如恶霉灵、
水稻育秧,烂秧,立枯病的发生与防治。
水稻育秧,烂秧,立枯病的发生与防治。
水稻育秧、烂秧和立枯病是水稻生长过程中常见的病害,下面是它们的发生和防治方法:
1. 水稻育秧
水稻育秧期间,主要病害是稻瘟病和白叶枯病。
稻瘟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叶上会出现灰白色的胶体物,最终导致叶片枯死。
白叶枯病是由细菌引起的,病叶上会出现白色的细菌群体,最终导致叶片枯死。
防治方法:在育秧期,要加强管理,保持田间通风透气,及时清理病叶,不要让水稻叶片湿润,防止细菌和真菌的生长繁殖。
2. 烂秧
烂秧是由水稻纹枯病菌引起的,病叶会出现黄褐色的条纹,最终导致秧苗烂死。
防治方法:选用抗病品种,保持良好的田间环境,及时清理病叶,加强营养管理,提高水稻抗病能力。
3. 立枯病
立枯病是由细菌引起的,主要在水稻成苗期发生,病株会出现叶片萎缩、枯黄、死亡和立枯现象。
防治方法:在育苗期间,要注意控制水温和水质,及时清理病株,加强田间管理,提高水稻的抗病能力。
总之,预防水稻病害的发生,关键在于加强管理,提高水稻的抗病能力,及时清理病株和病叶。
同时,也应选用抗病品种,加强田间环境管理,使水稻生长环境更加适宜。
水稻立枯病扎防效果好
水稻立枯病扎防效果好
立枯病,在水稻育苗期间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
对其发病症状,大家比较
了解,究其发病原因,不外温度低、温差大、苗床地势低且贫瘠、土壤酸碱度过高、营养土消毒不彻底、播种量过大、在前茬白菜地育苗等。
针对发病原因,水稻立枯病只有采取综合措施才能达到最佳防治效果。
1.苗床地选择:选地势高、干燥、通风良好的地决作育苗地(即置床),并整
平耙细。
2.置床调酸消毒:由于我们是苏打盐碱地区,这一程序不可缺少。
将浓硫酸稀
释300―500倍,浇透置床5厘米厚的土层进行置床调酸;置床消毒用70%敌克松300克兑水500千克浇到100平方米置床上。
3.营养土调酸到位:调酸要均匀,闷24小时后,采用多点取样测PH值,以
4.5―
5.0为佳。
在秧苗管理期间,每隔7天左右测一次床土PH值,如果在6以上,立即浇PH值3―4的酸化水。
4.稀播育壮秧:除机械插秧育苗外.人工插秧的.每平方米苗床芽种播量为350
克左右。
5.控制温湿度,防秧苗徒长:在1.5叶期,棚内温度不超过25―30℃,在2.5
叶期不超过25℃。
2.5叶以后进入炼苗阶段,棚膜昼揭夜盖,与外界气温相接近,夜间气温15℃以上时也要通风炼苗。
2.5叶前不缺水不浇,2.5叶后缺水则要浇透,防止秧苗徒长。
6.药剂防治:配制营养土时掺入药剂和秧苗1.5叶期喷施药剂,两次用药预防
立枯病效果较好。
一旦发生立枯病,可用立青防治,将产品稀释200倍液,进行叶面喷施,可喷施60-70平方米苗床。
水稻立枯病的发生的因素与防治办法
水稻立枯病的发生的因素与防治办法立枯病是水稻苗床常见的病害,主要以黄枯和青枯为主。
虽然现在的水稻育秧技术比以前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无论老稻区还是新稻区,常常因为大意、天气、管理等各种种原因,每年都有所发生,造成不同的损失。
一、发病因素(一)、自然因素1、土壤中广泛存在引发立枯病的真菌,如尖孢镰刀菌、茄丝核菌等。
2、土壤的酸碱度不适合,过高则利于立枯病的发生。
这是发病的主要因素。
3、气温不利于壮苗,如持续低温、床土昼夜温差大、日变温大等等,高温易使叶片徒长、根系发育不良,而利于发病(高温适合长叶、低温适合长根)。
(二)、人为因素(按生产顺序如下):1、置床处理不当。
首先是培肥不当:有的农户用人粪尿、草木灰、炕洞土、大量尿素等碱性物质进行培肥,一是造成土壤的PH值过高,二是使土壤中的有效钙、铁被吸附,致使秧苗吸收不足,生长弱而利于发病;还有的农户愿意用硝铵,说是见绿快,但是硝铵的过量使用往往使苗床积累大量亚硝酸盐,对根系造成一定的影响而易发病。
其次是置床建造不当,主要表现在苗床建成菜畦型,很少建设成深沟高床,通透性不够,特别是在低温年影响更大。
再次就是置床处理不平,特别是钵盘育苗时,造成了钵盘悬空,非常容易缺水,常导致青枯。
2、旱育不旱。
经常为了省事,进行苗床漫灌,造成苗床水分过多、根系缺乏养分、稻苗徒长而易发病(旱长根、温长芽)。
3、炼苗不及时。
有的农户为了提高秧苗的长身量、或者少浇一遍水,往往在2叶后才开始通风,这样致使秧苗容易徒长、根系少、抵抗力弱,易感病。
4、心理因素。
很多人是不发病不着急,以治为主,不重视预防。
一旦得了立枯病就是大量用药,这样做即使控制了病情,但也避免不了损失,不仅是得病的损失也有大量用药产生的损失。
二、对号入座、以防为主,确保育壮苗(一)必须重视预防1、置床要优化处理。
选地势较高、干燥、平坦的园田地作床。
要取林带沟或水渠等含盐碱少的土来配。
培肥:一定要以腐熟的非碱性有机质为主-如鸡粪、马粪等,每平方米用5-8公斤,翻拌10厘米左右的土层中即可。
水稻立枯病
水稻立枯病的防治方法水稻常见病害有水稻霜霉病、叶黑肿病、水稻颖枯病、水稻烂秧、黑粉病等。
下面来介绍以下水稻立枯病:一.水稻立枯病-介绍:水稻立枯病是幼苗时期主要的病害之一。
水稻在1叶1心至2叶1心期时最容易发生立枯病。
春季及温室育苗期常与猝倒病相伴发生。
水稻旱育秧苗,秧苗虽不易烂秧,但最易发生立枯病,重者死苗50%以上。
二.水稻立枯病-症状:由图可以看出,水稻发生立枯病后,茎部发生枯萎,稻叶发生卷状。
幼苗时期容易出现烂种、烂芽的情况。
水稻发生此类病害后,茎部发生枯萎,植株矮化、变黄、新根少或无新根,发生轻时,苗床秧苗变黄,严重时秧苗成片枯死。
三.水稻立枯病-病原:水稻立枯病主要由立枯丝核菌和禾谷镰刀菌引起的病害。
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Kühn,属半知菌亚门,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iearum。
四.水稻立枯病-发病条件及规律:1此病在低温潮湿的环境中易发生,常在春季与猝倒病相伴发生,通常不像猝倒病那样普遍。
2此病腐生性较强,可在土壤中以及寄主在其它植物上2年左右,初发病时在苗茎基部出现椭圆形褐色病斑,叶子白天萎蔫,晚上恢复,以后病斑渐凹陷,发展到绕茎1周时病部缢缩干枯,但病株不易倒伏,呈立枯状。
3病菌的发育适温20~30℃,13℃以下和40℃以上繁殖受到抑制。
肥料未完全腐熟、排水不良、地势低洼、植株过密、土壤黏重、光照不足、光合作用差、植株抗病能力弱,也易诱发水稻立枯病。
五.水稻立枯病-防治方法1施用完全腐熟的肥料。
处理好排水系统,避免地面潮湿。
苗间距不能过密,以免造成地面不通风和光照不足2苗床消毒:恶霉灵1200-1500倍液或甲霜恶霉灵1500-2000倍液,与土壤相拌,进行消毒。
3发病后药剂防治:①喷洒恶霉灵1200-1500倍液,不仅能够土壤消毒,而且还能促进植物生长,并能直接被植物根部吸收,进入植物体内,移动极为迅速。
在根系内移动仅3小时便移动到茎部,24小时移动至植物全身。
水稻立枯病的症状原因及防治方法
水稻立枯病的症状原因及防治方法摘要水稻立枯病是影响水稻产量和品质的重要病害之一。
本文将深入探讨水稻立枯病的症状、原因以及防治方法。
通过了解立枯病的特点和危害,我们可以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保护水稻作物的健康生长。
1. 引言水稻(Oryza sativa L.)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被广泛种植于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地。
然而,水稻的生产过程中常常受到多种病害的威胁,其中包括立枯病。
立枯病是由一种真菌引起的病害,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了解立枯病的症状、原因以及防治方法对于保护水稻作物具有重要意义。
2. 症状水稻立枯病的症状通常在水稻生长期间出现,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2.1 叶片症状受立枯病侵染的水稻叶片首先出现小黄点,并逐渐扩展成大面积的黄色斑点。
随着病情的发展,这些斑点会逐渐变成褐色,最终导致叶片枯黄和萎蔫。
受感染的叶片还会发生严重的脱落现象,导致植株的光合能力下降。
2.2 茎秆症状立枯病还常常引起水稻茎秆的病变。
感染的茎秆会出现暗褐色斑点,并且在触摸时易折断。
这种病变会严重削弱茎秆的强度,导致植株倒伏。
2.3 根系症状立枯病引起的根系病变,主要表现为根系发育不良和根系腐烂。
这种病变会严重阻碍水稻植株的吸收能力和水分供应,最终导致植株死亡。
3. 原因水稻立枯病的发生原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病原菌水稻立枯病的病原菌是一种名为Magnaporthe grisea的真菌。
这种真菌在湿润的条件下生长迅速,并通过气溶孢子传播。
另外,长时间的连作也会增加土壤中立枯病菌的密度,促进病害的发生。
3.2 不良天气条件水稻立枯病在高温高湿的条件下易于爆发。
高温和高湿度有利于病原菌的生长和传播,同时也削弱了水稻的抵抗力。
3.3 水稻品种不同的水稻品种对立枯病的抵抗力存在差异。
一些品种具有较高的抗病性,而另一些品种则容易受到侵染。
因此,在种植水稻时选择抗病性强的品种可以降低立枯病发生的风险。
水稻立枯病症状及防治方法
水稻立枯病症状及防治方法一、水稻立枯病病害症状⑴芽腐出苗前或刚出土时发生,幼苗的幼芽或幼根变褐色,病芽扭曲、腐烂而死。
在种子或芽基部生有霉层。
⑵针腐多发生于幼苗立针期到2叶期,病苗心叶枯黄,叶片不展开,基部变褐,有时叶鞘上生有褐斑,病根也逐渐变为黄褐色。
种子与幼苗基部交界处生有霉层,茎基软弱,易折断,育苗床中幼苗常成簇,成片发生与死亡。
⑶黄枯、青枯多发生于幼苗2.5叶期前后,病苗叶尖不吐水,叶色枯黄、萎蔫,成穴状迅速向外扩展,秧苗基部与根部极易拉断,叶片打绺。
在天气骤晴时,幼苗迅速表现青枯,心叶及上部叶片“打绺”。
幼苗叶色青绿,最后整株萎蔫。
在插秧后本田出现成片青绿枯死。
二、水稻立枯病侵染循环水稻立枯病属于土传病害。
是由多种病原菌侵染而引起的,主要有半知菌亚门瘤座菌目镰孢菌属Fusarium oxysporium Schelcht(尖孢镰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m Schw.(禾谷镰孢菌)、Fusarium equiseti Sacc.(木贼镰孢菌)、Fusarium solani (Mart.)App. Et Wr.(茄腐镰孢菌)、Fusarium moniliforme Scheld(串珠镰孢菌)及无孢目、丝核菌属的Rhizoctonia solani Kühn.(立枯丝核菌)等,还有鞭毛菌亚门霜霉目腐霉菌属的Pythium . (腐霉菌)等真菌。
镰孢菌一般以菌丝和后垣孢子在多种寄主的病残体及土壤中越冬,环境条件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侵染为害。
丝核菌则以菌丝和菌核在寄主病残体中和土壤中越冬,靠菌丝蔓延于幼苗间传播,进行侵染为害。
三、水稻立枯病发病条件⑴菌源数量病原菌数量和侵染能力常受到环境条件及土壤中拮抗菌数量的影响,凡不利于水稻生长和削弱幼苗抵抗力的环境条件,均有利于水稻立枯病的发生。
⑵气候条件低温、阴雨、光照不足是诱发立枯病的重要条件,其中以低温影响最大。
水稻旱育秧立枯病防治技术
水稻旱育秧立枯病防治技术旱育秧是水稻生产普遍采用的育秧方式,但在实际操作中立枯病发生危害是粮农最烦恼的事。
因为立枯病是旱育秧生产中发生最多、最容易造成毁灭性灾害的一种病害。
它是由真菌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病害,发生这种病害最终使粮农造成秧苗数量减少,品质下降,甚至全部枯死,影响稻谷生产。
一、立枯病的发生原因立枯病的发生原因与症状。
立枯病的发生原因主要有3种。
一是种子带菌或秧床带菌,种子或床土消毒不彻底,导致了立枯病的发生;二是气温低,播种早,秧苗长势较弱,容易感染立枯病;三是土壤碱性大,pH值大于6.5,又没有进行调酸或者是调酸不宜,最容易引起腐霉菌的繁殖,从而使幼苗感染,发生立枯病。
立枯病的主要症状是:出苗后秧苗枯萎,容易拔断,茎基部腐烂,有烂梨味,成片死亡,病株基部多数长有赤色霉状物。
二、防治措施1、种子处理。
用46%恶敌30克对水15千克,搅匀后浸12千克稻种,在室温下浸种5天,每天搅动1次;用10%浸种灵5毫升或35%恶苗灵100毫升对水25千克,浸种5-7天,每天搅动1次;用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50克,拌10千克稻种,均有较好的消毒效果。
2、土壤消毒。
土壤消毒是旱育秧工作中一项不可缺少的重要措施。
在做好准备工作的情况下,播种前每平方米用70%敌克松2.5克稻,对成600倍液喷雾消毒。
在秧床上,播种盖细土后,每平方米再用70%敌克松1克,对成600倍液喷雾消毒,每次喷雾后都浇1次清水,使药液能充分与土壤融合,以达到杀死土壤中的病菌。
此外,还可用70%敌克松每平方米2.5克,掺细土7.5千克均匀混合后与农家肥一起施在苗床上,然后与床表10厘米厚的土层多次搅拌,充分拌匀,浇透清水后播种。
3、土壤调酸。
旱育秧最适宜的土壤pH值是4.5-5.5,过酸过碱都不利于幼苗根系的生长发育。
如果秧床土壤pH 值大于6.5时,应把它调酸,调酸的方法一般是在播种前2天喷施酸腌菜水来进行调酸;还可以每平方米用50克工业硫酸倒入200倍清水中混匀后均匀地喷洒在苗床上,如果pH值过高还应加大稀硫酸溶液的用量。
水稻立枯病的症状原因及防治方法
水稻立枯病的症状原因及防治方法一、病原概述水稻立枯病是水稻上的一种真菌病害,是由禾谷镰刀菌属(Magnaporthe grisea)引起的一种病害。
禾谷镰刀菌属是一大类真菌,其中某些种类可以感染水稻、小麦等作物,造成收成减损。
二、症状表现水稻立枯病在植株感染后,在不同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症状,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1.苗期在苗期,病原菌多侵入种子内部,使种子腐烂或发出黑色霉变,大量减少发芽率。
感染的苗子很容易长出变得憔悴软弱的幼苗,具有紫黑色沉积物。
2.分蘖期在分蘖期,水稻潜在感染者多在低位分蘖时感染。
在分蘖末期和拔节前期,患部处伤蒂变黄、变白、干枯,折垂于地,状如枯木。
患株基部倒伏,后发生腐烂,叶鞘及叶鞘鞘翅上也呈现出灰白或紫黑色。
3.抽穗期在抽穗期,病害对水稻的产量影响最显著。
发病植株同时萌生多个小穗,笼罩在浓密的白色霉层下。
病原菌通过小穗传输至胚芽,并使之受到破坏和减少就茁。
罹患的小穗变得非常明显,减少产量严重。
4.成熟期在成熟期,患株的根部发生黑色腐烂,土壤为棕色,严重时可使植株失稳或枯萎。
水稻籽粒也受到病害的影响,外观呈现出破损、变黑等病害状况,严重影响产量。
三、发病原因水稻立枯病的发病原因较为复杂,一般情况下与以下因素有关:1.气候因素水稻立枯病对温度、湿度的感受比较敏感,病害在潮湿、高温环境条件下很容易爆发。
实验表明,在30℃和90%的相对湿度下,水稻立枯病孳生迅速,仅需四天;在15℃和60%的相对湿度下,孳生烈度垂垂停滞,需要八天才能达到最初的繁殖烈度。
2.土壤因素土壤底部在6摄氏度以下时容易被病原感染,营养充足的土壤能够促进病害的生长,而贫瘠的土壤则会减缓病害的生长和传播。
3.作物品种因素水稻品种的免疫对于抗击水稻立枯病十分关键。
耐枯、抗枯、强枯等品种不容易感染,容易被感染的品种包括冬糯系列、粳糯雜交系列等。
4.自身因素水稻立枯病本身可通过已感染的种子传播,并且生长过程中形成的根系等部位也会传播病原体。
水稻苗床立枯病发生的原因及综合防治
J I S H U T U I G U A hi G 技 术 推 广 l
水稻苗床立枯病发生的原因及综合防治
口 唐 昌伟
我 国 目前 立 枯 病 是 水 稻 稀 植 旱 育 栽 培 苗 床 上 常见 的 多 发 病 害之 一 。导 致 立 枯 病 发 生 有 很 多 的原 因 ,最 重 要 的 是 受 气 候 与 播 种 量 、 苗 床 PH 值 和 苗 床 管 理 、还 有 壮 秧 剂 的质 量 以 及 施 用方 法 不 正 确 等 的 因 素 影 响 ,需 要 做 到 综 合 因素 考 虑 ,使 用 综 合 防 治 措 施 实 施 防 治 。水 稻 秧 苗 才 能 健 壮 生 长 ,降 低 立 枯 病 的 发 生 。
1立 枯 病 概 述 引 起 水 稻 立 枯 病 是 由多 种 病 原 菌 侵染 而导 致 的 ,水 稻 苗 刚 发 出病 呈 现 为 幼 根 或 者 幼 芽 变 褐 色 ,扭 曲 病 芽 ,在 芽 基 部 或 者 种 子 生 有 霉 层 ,导 致 腐 烂 而 死 。一 般 幼 苗 心 叶枯 黄 表 现 为 水 稻幼 苗 立 针 期 到 2叶期 发 病 ,基 部 变 褐 ,不 展 开 叶 片 。幼 苗 和 种 子 基 部链 接处 生 有 霉 层 ,茎 基非 常软 弱 ,容 易 折 断 ,幼 苗 在 育 苗床 中常 成 簇 .发 生 成 片 与 死亡 。水 稻 发 病 症 状 2叶期 以 后 表 现 为 青 枯 与 黄 枯 ,此 时 此 症 状 苗 床 发 生 居 多 ,叶 尖 不 吐 水 为 病 苗 ,叶 色 萎 蔫 与 枯 黄 ,迅 速 向 外扩 展 成 穴 状 .秧 苗 根 部 和 基部 极 易 拉 断 。在 气 温 突 然 升 高 时 ,幼 苗快 速 呈 现 青枯 ,上部 叶片 以及 心 叶 处 “打 绺 ”。幼 苗表 面 叶色 青 绿 .整 株 最后 萎 蔫 。本 田 在插 秧 后 成 片 出现 青绿 枯 死 。 2诱 发 因 素 2.1气 候 影 响 。阴 雨 和低 温 以及 光 照 不 足 的时 候 是 诱 发 水 稻 立 枯 病 的 主 要 因素 。其 中影 响 最 大 的是 低 温 。黑 龙 江 省 播 种 水 稻 时 间 一 般 在 4月 初 至 4 月末 ,这 一 阶 段外 界气 温 不 是 很 稳定 , 经常 阴雨 天 气 和 持 续 降温 ,水 稻 属 于 喜 温作 物 ,当苗 床 湿 度 大 和 温 度较 低 的 时 候水 稻 抗 病 性 急 速 下 降 ,能 预 防病 菌 的 入侵 发 生 黄 枯 。如果 连 续 温 度 较低 或 是 阴雨 天气 后 温 度 瞬 间 升 高 .Et夜 温差 较 大 ,加 上 苗 床 的湿 度 很 大 ,导 致 水 稻 秧 苗 弱 ,根 系 没有 营养 ,吸水 能 力 非 常 差 , 在 高 温 的死 后 水 分 又 迅 速蒸 发 .造成 比 例 失 调 ,通 常会 导 致 水 稻 幼 苗 发 生 青 枯 ,严 重 时 可 引发 秧 苗 枯 死 。 2.2播 种 量 过 大 。黑 龙 江 省 目前 以 机 械 插 秧 为 主 ,为 了 插 秧 过 程 中 减 少
新技术预防稻苗立枯病
新技术预防稻苗立枯病简介稻苗立枯病是稻田常见的病害之一,会导致稻苗严重凋萎枯死,对稻米产量和品质造成严重影响。
为了预防稻苗立枯病的发生,采用新技术成为必要的措施。
本文将介绍几种新技术,用于预防稻苗立枯病。
1.优质种子选用选用具有抗病性的优质种子是预防稻苗立枯病的首要步骤。
通过种子检测和筛选,可以选择出具有耐病性的优良品种种子。
在种植前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可以有效地杀灭种子表面的病原菌,减少病害发生的可能性。
2.健康苗床管理健康苗床管理是预防稻苗立枯病的另一个重要环节。
以下是一些管理措施:2.1 苗床消毒在苗床建立之前,对苗床进行消毒处理可以有效杀灭病原菌和孢子,减少病害发生的风险。
常用的消毒方法包括烟熏、化学消毒和热水处理等。
2.2 病害监测定期检查苗床和稻苗的病状,及时发现和处理病害,可以避免病害扩散。
对于有病害的苗床,应采取及时的病害处理措施,如局部清理和喷洒有效的杀菌剂。
2.3 合理管理保持苗床的适宜湿度和温度,及时施肥和浇水,合理调控光照和通风,以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同时,要加强对苗床的清洁和卫生管理,清除杂草和病菌残留,预防病害的发生。
3. 高效的防治技术除了健康苗床管理,还可以采用一些高效的防治技术来预防稻苗立枯病。
3.1. 生物防治利用具有抗病性的微生物来控制稻苗立枯病的发生,是一种环保有效的方法。
可以通过施用具有抗生素产生菌株、枯草杆菌和绿僵菌等微生物制剂来降低病菌的繁殖和传播。
3.2. 病害预警和防控技术利用现代科技手段,通过监测病原菌的繁殖和传播情况,提前进行病害预警,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可以利用传感器、遥感技术和无线通信技术等手段,实现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提高防控的准确性和效率。
3.3. 精准施药技术合理使用农药是稻苗立枯病防治的重要环节。
精准施药技术可以提高农药利用率,减少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并降低农民的成本。
可以利用喷洒机器人、精准测算和定位技术等手段,实现农药的精准施用,最大限度地提高防治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水 稻立枯病发病 条件和传播途径
2 . 1 低温 是诱 发 立枯病 的重 要原 因
量的 7 0 %~ 9 0 % 为好 。
病理性 立枯病是 由真菌侵染而引起的 , 其病原种类较多 , 主要包 括 镰刀 菌 、 丝 核菌 , 以及 常蠕 孢霉 属和 腐霉 属等 。多发 生于 立针期 至三叶期 , 病 苗 心 叶枯 黄 , 叶片不展, 种 子和 茎基 交界 处 常 有霉 层, 茎基软腐烂 , 根变成黄褐色。用手拔苗 , 秧苗茎基部断裂 , 根系 留在苗 床里 。水稻 在 1 叶1 心 ̄ 2 叶1 心期 时最 容易发 生 立枯病 。
水 稻 立枯病 是水 稻 幼苗 期最 主 要的病 害之 一 , 其 发病 主 要 是 受气温过低 、 温差过大 、 土壤偏碱 、 光照不足秧苗细弱 、 播种密度 过 大等 因素 的影 响 。分生 理性 立枯病 和病 理 性立 枯病 2 种 。生理 性 立枯 病 主要 是 苗 期管 理 不 当造 成 的 , 多 发 生在 离 乳 期 , 其 症状 表现为病苗叶尖无露珠 , 心叶上部叶片打绺 , 秧苗黄 、 瘦、 弱, 根部 变 褐色 , 根毛 、 白根 减 少或 无根 毛 , 用手拔 发 病秧 苗 时 , 连 根拔 出 ;
防 治 立枯 病要 以防 为 主 , 防 治结 合 , 培 育壮 秧 、 增 强秧 苗抗 逆 性是 防 治立 枯病 的关键 。 1 水 稻 立 枯病 发 病 规 律 水 稻 立枯病 是 由于 受 多种 不利环 境 的 因素 影响 , 导 致秧 苗 的 抗 病 能 力降 低 , 从而 被 镰 刀 菌 、 立枯 丝核 菌和 稻 蠕 孢 菌等 乘 虚侵
3 . 1调节 土壤 的酸碱 度
在播 种 前对 土壤 酸碱 性 进行 处理 , 可 以 有效 防 止立 枯病 的 发
生。当土壤 p H值为 6 ~6 . 5时, 可在土壤中施用专用调酸肥 3 0 ~
4 O 克/ 平方米 , p H值 6 . 5 ~7 时施 4 0 —5 0 克/ 平方米 , 将土壤 p H 值调 至 4 . 5 ~5 . 5 , 一般 是在播 种 的 前一 天进 行 , 肥料 与 土壤 要充 分
3 . 2对苗 床土 壤消 毒 。 避 免土 壤传 病
选 地 势 高和 地 面 平坦 的地 方 做苗 床 ,床 土 要 选 有机 质 含 量 高、 肥沃 、 疏松 、 偏酸 陆土壤 。如 土壤 酸度 不够 , 可 采 取调 酸 措 施 , 把 苗床 土的 p H控 制在 4 . 5 ~5 . 5 。经过 调酸 处理 后苗床 , 每平方 米 用7 0 % 的敌 克松 2 克, 稀 释成 6 0 0 倍水 溶液 , 均 匀地 喷 洒在 苗 床 上 。用 水稻 苗床 壮 秧剂 加过 筛 细土 混拌 均 匀 后 , 均 匀撒 施在 翻 耙
度低 于 4 0 %的短 期 极 端 干燥 天 气 , 因蒸 发量 过 大 , 又 不 能及 时进 行水 分 管理 时 , 秧苗 地 上部 迅速 失水 , 植 株体 内水 分 入 不敷 出 , 从 而 导致枯 萎 。旱 育秧 母 田适 于镰 刀 菌等 好气 性病 菌 繁殖 , 土 壤水 分过 低 易 引起病 菌 的大 量 增殖 侵 入 , 使 秧 苗根 系受 害 , 吸 水 功 能 减 弱或丧 失 , 极 易形 成青 枯死 苗 。苗 床土 壤 水分 以 田间最 大 持 水
此, 必 须采取 有 效的 综合 防治措施 , 防治病 害 的发 生和 蔓延 , 降低对 水稻 生产的影 响 , 从 而促 进 水稻 产量 的提 高 。
关 键词 : 水稻 立桔 病 ; 发 病规 律 ; 传播; 防治 中图分 类号 : S 4 3 5 . 1 1 1 . 1 文献 标识 码 :A D OI 编号 : 1 0 . 1 4 0 2 5 / j . c n k i . j l n y . 2 0 1 4 . 2 3 . 0 0 7 2
混合 。
入所至的苗期病害 。目前许多地方的水稻播种多采用旱育秧方
式, 播 种时 气温 偏 低 , 且常 遇寒 流 、 袭击 。在 幼苗 出 土前 后幼 芽 或 胚 根变 褐 、 腐烂 , 形 成烂 种 或芽 腐 。出苗 至 1 片叶 时 , 病 苗心 叶枯 黄、 基 部变 褐并 易断 , 常成 片状发 生 , 形成 针腐 。 2 片叶 前后 进入发 病盛期 , 首先表现 为根色不鲜 , 逐渐变黄褐色 , 潮湿时茎基软腐 , 心叶卷曲萎蔫 , 全株青枯或变黄褐色枯死 , 严重时全 田死亡。
水稻 室枯痔 酶 生与防治
韩春 玉 , 韩 宝生, 宣立民 , 王淑艳
( 榆 树 市农业技 术 推广服 务 中心 , 吉林 长春 1 3 0 4 0 0)
摘要: 立枯病 是水 稻的 主要病 害之 一 。诱发 立枯 病 的主要 原 因是低 温 多湿 、 温差 大、 土壤 偏碱 、 光 照不足 播 种量 过 大、 秧 苗细弱 等 , 旱 育苗水稻 该 病发 生 比较 严 重。发 病较 轻 时大田 内成 片发 生 , 发 病严 重的 时候会 导 致幼 苗全部 死 亡 , 严 重影 响水 稻的 秧 苗质量 和产 量 。 因
2 . 4弱苗是 发病 的 主耍 因素 之一 水稻 育 秧 时播 种 量 过 大 , 秧 苗长 势 细 弱 , 在 通风 练 苗 时 又 恰 逢 离乳 期 , 对外 界环 境最 敏感 , 因而发病 重 。 减 少播 种 量病 情明 显
降低。 播催芽后的种子 2 3 0 ~3 0 0 克/ 平方米时 , 百株鲜重较高 , 发 病较低。育秧时密闭期过长 , 高温引起的徒长苗 , 氮肥用量过多或 施用 未腐 熟 的有机 肥等 均会 加 重病害 的发 生 。 3水 稻 立 枯 病 防 治 方 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