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立枯病防治的五大误区
水稻立枯病发病原因与防治对策
3-3壮 秧 剂 使 用 不 当 。从 水 稻 置 床 开始 ,床 土 的调 酸 消 毒 一 定 要 彻 底 。现
在 随 着 壮 秧 剂 的使 用 ,此 环 节 工 作 效 率 大 大 提 升 ,但 是 质 量 参 差 不 齐 。很 多 种 植 户 为 了省 事 .没 有 拌 出 小 样 进 行 二 次 或 多 次 混 均 匀 。更 有 甚 者 直 接 将 壮 秧 剂 散 摆 好 并 装 好 土 的 秧 盘 之 内 , 这样 的 操 作 显 然 会 造 成 壮 秧 剂 使 用 不 匀 ,产 生 药 害 、肥 害 的 情 况 ,或 者 是 稻 苗 出 苗 不 齐 ,长 势 不 匀 ,达 不 到 壮 苗 标 准 .遇 到 刚 才 提 到 的 不 良天 气 从 而 造 成 立 枯 病 、青 枯 病 的 发 生 。另 外 一 些 农
蠢J I S H U T IJ l U A N G 技 术 推 广
水稻幼苗立枯病的防治方法
水稻幼苗立枯病的防治方法作者:李世彪来源:《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5年第04期摘要:水稻幼苗立枯病对旱育秧田危害比较严重,尤其是遇到持续低温或气温变换不定时更为严重,会造成秧苗大量死亡。
对此,本病就防治方法做了论述。
供参考。
关键词:水稻立枯病;发病原因;防治方法水稻幼苗立枯病是寒地水稻塑料薄膜旱育苗和大棚盘育苗的常见病害。
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土壤消毒不够彻底从而导致秧苗大面积枯死,甚至引发全苗床整个毁苗。
其他方面,如气候异常、苗期管理不当等问题也是发生该病的原因之一。
1 症状识别由于病原的种类、危害时期与环境条件的不同,从而引发的症状也会有所不同,常见的症状基本有以下几种类型:1.1 芽腐型这种类型主要是在出苗前或者是刚出土时发生。
幼苗的幼芽或幼根变为褐色,病芽呈扭曲状,最后因腐烂而死亡。
这种类型在种子或者芽基部生有霉层。
1.2 针腐型此种类型大多发生于幼苗立针期到2叶期。
病苗心叶变为枯黄,叶片不能完全展开,基部变为褐色,有的时候叶鞘上生有褐色斑块,病根也逐步变为黄褐色。
种子与幼芽茎基交界处生有霉层,茎基软弱不挺直,很容易折断,育苗床中的幼苗常常成簇、成片的发生和死亡。
1.3 黄枯型该类型多发生于幼苗3叶期左右,病苗叶尖不吐水,当天气突然放晴时,幼苗会迅速表现出青枯状,心叶与上部叶片开始“打绺”,幼苗叶片呈青绿色,最后整株枯萎。
等到插秧后本田会出现成片的青绿苗,随后枯死。
2 病原鉴定水稻苗立枯病是由多种病原菌侵染而引发的。
主要由半知菌亚门瘤座菌目镰孢属的(尖孢镰孢菌)、(禾谷镰孢菌)、(木贼镰孢菌)、(茄腐镰孢菌)、(串珠镰孢菌)以及无孢目、丝核菌属的(立枯丝核菌)等,另外还有鞭毛菌亚门霜霉目腐霉菌属的(腐霉菌)等真菌。
镰孢属病菌菌丝体,呈白色或者淡红色,分生孢子有大小两种类型。
大型的分生孢子呈镰刀状,弯曲或者稍直,无色,多数为3~5个隔膜;小型的分生孢子呈卵圆形或者椭圆形,无色,单胞或有一个隔膜。
水稻立枯病的症状及防控措施
水稻立枯病的症状及防控措施又到了育秧季节了,每年都会有很多农户秧苗遇到这种病害危害,这种病害在旱育秧中很常见,危害不小,但只要能早预防、早识别,还是很好防治的。
现将其症状及防控措施介绍如下:
1、病原菌:病原过去一直认为是镰刀菌和立枯丝核菌,但从以后的研究和防治实践看,应为鞭毛菌亚门的腐霉菌。
病菌在土壤中越冬,水稻播种后,病菌开始侵害稻苗,秧苗缺水条件下发病严重,该病多发生在水稻旱育秧田,是水稻旱育秧田常发性主要病害。
2、症状识别:水稻旱育秧二叶期以后,秧苗叶尖枯黄萎缩,根毛稀少,初期在苗床上成簇成片发生,很快蔓及全床。
在秧苗4叶期后发病症状为突发性青枯,成簇成片的秧苗叶片纵卷萎蔫,继而枯死。
3、药剂防治:过去使用敌可松防治,效果较差,后改用甲霜灵或甲霜灵锰锌防治,防效达到了95%以上。
于水稻播种前用25%甲霜灵可湿粉100克或58%甲霜灵锰锌可湿粉150克,拌50公斤稻种,也可于秧苗1.5叶期,用25%甲霜灵可湿粉每平方米0.75克或58%甲霜灵锰锌可湿粉每平方米1克,兑水2~2.5公斤用喷壶喷浇于育秧床上,选用以上两种措施之一均可。
1。
水稻立枯病防治效果好
$number {01}水稻立枯病防治效果好2023-12-02汇报人:目录•水稻立枯病概述•水稻立枯病防治方法•水稻立枯病防治效果评估•水稻立枯病防治实例•水稻立枯病防治建议与展望01水稻立枯病概述水稻立枯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主要发生在苗期。
典型症状包括幼苗基部腐烂、叶片枯黄、根系受损等。
水稻立枯病主要由真菌侵染引起,其中以尖孢镰刀菌、禾谷镰刀菌等为主。
病菌在土壤中越冬,借风雨传播,从伤口或表皮侵入。
水稻立枯病的症状与原因原因症状123水稻立枯病的危害防治难度大水稻立枯病一旦发生,防治效果不佳,因此预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产量损失水稻立枯病会导致苗期死亡,甚至出现大面积的死苗现象,严重影响产量。
品质下降水稻立枯病会导致稻谷品质下降,如垩白率增加、千粒重下降等。
水稻立枯病的防治意义提高产量有效的防治水稻立枯病可以提高产量,减少损失。
保证品质防止水稻立枯病的发生有助于提高稻谷品质,满足市场需求。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针对水稻立枯病的防治措施有助于保障农业生产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02水稻立枯病防治方法合理施肥培育壮秧精选种子选择抗病性强的水稻品种,从源头上预防病害的发生。
施足底肥,适当增施磷、钾肥,提高土壤肥力,增强水稻的抗病能力。
采用科学育秧技术,加强秧苗管理,提高秧苗的抗病能力。
浸种消毒喷洒农药合理混配农药使用浸种剂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杀死附着在种子表面的病菌。
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农药进行混合使用,提高防治效果。
在发病初期及时喷洒针对性的农药,控制病害的蔓延。
使用生物农药采用生物农药进行防治,如井冈霉素等,具有环保、安全的特点。
保护和利用天敌利用自然界的生物防治技术,保护和利用天敌,如赤眼蜂等,控制病害的繁殖。
增强植物免疫力通过增强植物免疫力来预防和控制病害的发生,如使用免疫诱抗剂等。
综合防治综合运用农业、化学、生物等多种防治方法,达到更好的防治效果。
生物防治03水稻立枯病防治效果评估选择品种、生长环境等条件相同的水稻进行试验,设立对照组和实验组,观察记录立枯病的发病情况和防治效果。
水稻立枯病发生与防治
水稻立枯病发生与防治水稻立枯病是水稻旱育苗的主要病害。
主要因低温多湿、温差大、土壤偏碱、光照不足播种量过大、秧苗细弱等多种因素所致。
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严重影响了水稻秧苗素质和水稻单产的提高。
所以必须采取以防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预防水稻立枯病的发生和蔓延。
一、病因分析水稻立枯病从病因上可分为两种类型,一是真菌性立枯病,二是生理性立枯病,也称青枯病。
(1)真菌性立枯病是由真菌危害引起的侵染性病害,由于种子或床土消毒不彻底,加之幼苗的生长环境不良和管理不当,致使秧苗生长不健壮,抗病力减弱,病毒乘虚侵入,导致发病。
(2)生理性立枯病也称青枯病,是由于不良的外界环境条件和管理措施不当,使幼苗茎叶徒长,根系发育不良,通风炼苗后水分生理失调,根系吸水满足不了叶片蒸腾需水的要求,使叶片严重失水,所造成的生理性病害。
二、症状分析(1)真菌性立枯病:由于发病时期的不同可分为芽腐、基腐和黄枯3 种类型。
芽腐:稻苗出土前后就发病,芽根变褐,鞘叶上有褐斑或扭曲、腐烂。
种子或根有粉红色霉状物,在苗床上呈点块分布。
基腐:多发生在立针至二叶期,病苗心叶枯苗,叶鞘有时有褐斑,根系变黄或变褐,茎的基部逐渐变成灰色,腐烂。
用手提苗时茎与根,易拔断,在苗床上呈不规则簇生。
黄枯:病苗多发生在三叶以前,叶片呈淡黄色,并有不规则的褐色斑点,病苗较健苗矮小,心叶卷曲,前期早晨叶尖无水珠,后期干枯死亡,在苗床上可成片发生。
(2)生理性立枯病:多发生在三叶以后,发病初期光合产物在叶片中积累,叶片发青,发病中期早晨叶尖无水珠,中午打卷,心叶卷筒状,早晚恢复正常,发病后期稻苗萎蔫而死。
用手提苗时可连根拔出,在苗床上成片或成床发病,危害严重。
三、防治措施1.真菌性立枯病的防治:(1)农业防治:选择地势平坦、通风、光照良好的地方育苗。
培育壮秧,提高秧苗抗病力是防治该病的关键。
提倡稀插旱育苗,控制温湿度不徒长,一叶一心期保持温度25-30℃,尽量少浇水,三叶一心期温度不超过25℃,土壤水分充足,但不能过湿;施足底肥,增施磷、钾肥,提高秧苗的抗病力。
水稻立枯病的发生与防治
农业工程技术·综合版 2020年12月刊32植保与田间管理DOI:10.16815/ki.11-5436/s.2020.35.018水稻立枯病的发生与防治韩 军(吉林省梅河口市光明街道农业技术推广站,吉林 梅河口 135000)摘要:水稻立枯病由土传真菌引起,是旱季水稻的主要病害之一。
这主要是由于苗木稀薄、播种过多、光照不足、土壤碱性、温差湿度大等多种因素造成,各因素影响程度不同。
目前,水稻育秧技术相比以前有很大进步,但仍然有必要采取综合防治措施,防止水稻立枯病的发生和蔓延。
关键词:水稻;立枯病;发病类型;发病原因;症状;防治措施韩 军. 水稻立枯病的发生与防治[J]. 农业工程技术,2020,40(35):32~33.目前,在全国稻区生产中,苗木质量差的问题普遍存在,主要表现为弱苗和病秧。
近年来,受多种不利环境因素影响,水稻旱作稀植技术的最大障碍是育秧时发生立枯病,发生率达到15%。
水稻立枯病是一种苗期病害,使苗期抗病能力下降,易受水稻根霉、水稻丝核菌、镰刀菌等病菌侵染。
一、水稻立枯病的发病时期及类型1、水稻立枯病的发病时期水稻立枯病通常在土壤或植物中越冬,在适宜条件下侵染水稻籽粒和幼苗根部。
碱性土壤中植株抗病能力弱,如存在光合作用差、光照不足、土壤粘度大、植株密度过大、地势低洼、排水不畅、肥料没有完全腐烂等情况时,均会诱发水稻立枯病。
发生初期,叶片白天萎蔫、晚上恢复,幼苗根部出现椭圆形褐斑,然后逐渐凹陷。
病害在茎周发生1周时,病害部位逐渐收缩,但病株不易脱落,呈立枯状态。
病菌繁殖的适宜温度是20~30℃,高温和低温对病原菌生长有抑制作用。
2、水稻立枯病常见类型(1)生理性立枯病苗期大雨持续时间长、低温且管理措施不当时,会导致苗木根系发育不良,生长弱,茎叶徒长。
一旦天气转晴,根系吸收的水分不能满足叶片蒸腾需要,会使叶片严重失水,幼苗会迅速枯萎死亡。
(2)真菌性立枯病真菌性立枯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传染病。
稻苗立枯病的症状原因及防治方法
稻苗立枯病的症状原因及防治方法稻苗立枯病是一种常见的稻病,其症状表现为稻苗在生长过程中突然枯死,严重影响稻米的产量和质量。
下面将从症状、原因和防治方法三个方面详细介绍稻苗立枯病。
一、症状稻苗立枯病的症状主要表现为稻苗在生长过程中突然枯死,叶片变黄,叶尖向下弯曲,叶片干枯,根系腐烂。
病株通常呈现散发性,且病情发展迅速,一旦发现病株,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
二、原因稻苗立枯病的主要原因是由真菌引起的,主要是由水稻立枯病菌和水稻纹枯病菌引起的。
这两种真菌都是土壤中的常见病原菌,它们可以通过种子、土壤和水传播。
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病原菌容易繁殖,导致病情加重。
三、防治方法1. 种植抗病品种选用抗病品种是预防稻苗立枯病的最有效方法之一。
目前市场上已经有多种抗病品种,可以根据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选择适合的品种进行种植。
2. 合理施肥合理施肥可以提高稻株的免疫力,从而减少病害的发生。
在施肥时应注意控制氮肥的用量,避免过量施肥导致病害加重。
3. 做好田间管理田间管理是预防稻苗立枯病的关键。
在种植过程中应注意及时清除病株和杂草,保持田间通风透气,避免过度密植和过度浇水。
4. 使用化学药剂如果病情已经比较严重,可以使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
但是在使用化学药剂时应注意剂量和使用方法,避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
综上所述,预防稻苗立枯病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选择抗病品种、合理施肥、做好田间管理和使用化学药剂等。
只有综合运用各种防治方法,才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稻苗立枯病的发生。
水稻立枯病的症状原因及防治方法
水稻立枯病的症状原因及防治方法摘要水稻立枯病是影响水稻产量和品质的重要病害之一。
本文将深入探讨水稻立枯病的症状、原因以及防治方法。
通过了解立枯病的特点和危害,我们可以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保护水稻作物的健康生长。
1. 引言水稻(Oryza sativa L.)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被广泛种植于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地。
然而,水稻的生产过程中常常受到多种病害的威胁,其中包括立枯病。
立枯病是由一种真菌引起的病害,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了解立枯病的症状、原因以及防治方法对于保护水稻作物具有重要意义。
2. 症状水稻立枯病的症状通常在水稻生长期间出现,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2.1 叶片症状受立枯病侵染的水稻叶片首先出现小黄点,并逐渐扩展成大面积的黄色斑点。
随着病情的发展,这些斑点会逐渐变成褐色,最终导致叶片枯黄和萎蔫。
受感染的叶片还会发生严重的脱落现象,导致植株的光合能力下降。
2.2 茎秆症状立枯病还常常引起水稻茎秆的病变。
感染的茎秆会出现暗褐色斑点,并且在触摸时易折断。
这种病变会严重削弱茎秆的强度,导致植株倒伏。
2.3 根系症状立枯病引起的根系病变,主要表现为根系发育不良和根系腐烂。
这种病变会严重阻碍水稻植株的吸收能力和水分供应,最终导致植株死亡。
3. 原因水稻立枯病的发生原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病原菌水稻立枯病的病原菌是一种名为Magnaporthe grisea的真菌。
这种真菌在湿润的条件下生长迅速,并通过气溶孢子传播。
另外,长时间的连作也会增加土壤中立枯病菌的密度,促进病害的发生。
3.2 不良天气条件水稻立枯病在高温高湿的条件下易于爆发。
高温和高湿度有利于病原菌的生长和传播,同时也削弱了水稻的抵抗力。
3.3 水稻品种不同的水稻品种对立枯病的抵抗力存在差异。
一些品种具有较高的抗病性,而另一些品种则容易受到侵染。
因此,在种植水稻时选择抗病性强的品种可以降低立枯病发生的风险。
水稻立枯病症状及防治方法
水稻立枯病症状及防治方法一、水稻立枯病病害症状⑴芽腐出苗前或刚出土时发生,幼苗的幼芽或幼根变褐色,病芽扭曲、腐烂而死。
在种子或芽基部生有霉层。
⑵针腐多发生于幼苗立针期到2叶期,病苗心叶枯黄,叶片不展开,基部变褐,有时叶鞘上生有褐斑,病根也逐渐变为黄褐色。
种子与幼苗基部交界处生有霉层,茎基软弱,易折断,育苗床中幼苗常成簇,成片发生与死亡。
⑶黄枯、青枯多发生于幼苗2.5叶期前后,病苗叶尖不吐水,叶色枯黄、萎蔫,成穴状迅速向外扩展,秧苗基部与根部极易拉断,叶片打绺。
在天气骤晴时,幼苗迅速表现青枯,心叶及上部叶片“打绺”。
幼苗叶色青绿,最后整株萎蔫。
在插秧后本田出现成片青绿枯死。
二、水稻立枯病侵染循环水稻立枯病属于土传病害。
是由多种病原菌侵染而引起的,主要有半知菌亚门瘤座菌目镰孢菌属Fusarium oxysporium Schelcht(尖孢镰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m Schw.(禾谷镰孢菌)、Fusarium equiseti Sacc.(木贼镰孢菌)、Fusarium solani (Mart.)App. Et Wr.(茄腐镰孢菌)、Fusarium moniliforme Scheld(串珠镰孢菌)及无孢目、丝核菌属的Rhizoctonia solani Kühn.(立枯丝核菌)等,还有鞭毛菌亚门霜霉目腐霉菌属的Pythium . (腐霉菌)等真菌。
镰孢菌一般以菌丝和后垣孢子在多种寄主的病残体及土壤中越冬,环境条件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侵染为害。
丝核菌则以菌丝和菌核在寄主病残体中和土壤中越冬,靠菌丝蔓延于幼苗间传播,进行侵染为害。
三、水稻立枯病发病条件⑴菌源数量病原菌数量和侵染能力常受到环境条件及土壤中拮抗菌数量的影响,凡不利于水稻生长和削弱幼苗抵抗力的环境条件,均有利于水稻立枯病的发生。
⑵气候条件低温、阴雨、光照不足是诱发立枯病的重要条件,其中以低温影响最大。
水稻立枯病防治的五大误区
水稻苗床防治立枯病的五大误区立枯病是黑龙江地区水稻苗床危害最大的病害,近年来与水稻种植户的交流来看,当前水稻种植户防治苗床立枯病主要存在五个误区:一、想要防住立枯病,就得喷药喷药再喷药没得病之前,喷药预防。
有的人喷一遍,有人喷两遍,还有三遍四遍的。
喷药预防从理论上没有错,但是多遍喷药预防从性价比上来说却太差了,喷一遍药每个60米*7米大棚基本要160元左右,2018年种水稻本来效益就下降,难道你不想省点钱么?为什么说在水稻秧苗1叶1心或2叶1心时期喷一遍药最经济实惠?第一,土壤中的病菌广泛存在,其庞大的数目和在适宜条件下的指数级繁殖能力是疯狂的,如果仅仅想要靠喷药就彻底消灭病菌根本不现实。
第二,杀菌剂的持效期基本在7-10天,从理论上说喷三(四)遍药是可以的(播种前盘下,播种后盘上、1叶1心、2叶1心),药剂持效期几乎完美覆盖了整个育苗阶段,但是,立枯病发病的时期为秧苗1叶1心到3叶期,尤其以离乳期(2叶1心)最为危险,所以在易发病期前的喷药预防更多的是心理安慰。
得病之后,不停喷药。
得病之后,很多种植户就慌了,有病乱投医,到农资店就是咣咣买药,不管多贵的药,只要农资店说能治病就买,回去就喷,喷一遍不好使再喷第二遍,第二遍不好使再喷第三遍......直到把病治住了或者把苗喷死了。
那“得病”之后怎么办呢?第一,你得找个靠谱的农技人员在第一时间去大棚现场给你鉴定下,是不是真的“得病了”。
从我这几年与种植户交流来看,根据种植户描述“得病”后,我到现场鉴定,结果有脱肥的、有磷素过多叶片出现褐斑的、有苗床土残留除草剂药害的、有喷药壶没洗净药害的、有喷药(肥)浓度过大烧苗的、有床没做平秧盘悬空导致秧苗萎蔫的,还有生理性立枯病(青枯)的......很多人一看得病了直接去农资店买药,农资店销售员仅凭你的三言两语描述就判断你的秧苗“得立枯病”了,唰唰给你开了一堆药,这钱花得就相当冤枉了。
第二,如果鉴定真的得了立枯病,第一时间,这是我第二次强调第一时间了,第一时间鉴定、第一时间采取措施。
水稻烂秧病和立枯病的综合防治方法
水稻烂秧病和立枯病的综合防治方法一、症状1、水稻烂秧病是水稻种子、幼苗在秧田期枯黄死亡的总称,南召县部分秧田已发生,大部分由于4月19-22日持续低温降水所致,为生理性烂秧。
还有一种是侵染性烂秧,是由绵腐菌、腐败菌和镰刀菌引起的。
2、水稻立枯病水稻立枯病是水稻常发性病害,对水稻秧苗素养影响极大。
水稻立枯病分生理性立枯病和病理性立枯病两种。
生理性立枯病主要发病缘由为秧苗对土壤酸碱度、水肥气热条件不适,而消失发病症状,表现为植株矮化、变黄、新根少或无新根,发生轻时,苗床秧苗变黄,发病中心成锅底状黄化,重时秧苗成片枯死;病理性立枯病是由于土壤中病原真菌侵染引发的一类病害,表现为秧苗植株基部腐烂、矮化、黄化,用手拔植株时根部易断,两种立枯病对水稻秧苗危害都很严峻,如发觉晚,防治方法不当,防治不准时,都易引起整体秧苗死亡。
二、防治方法:以提高育秧技术,改善环境条件,增加稻种、幼苗的抗病力量,适时进行药剂防治为原则。
1、提高秧田质量。
选背风向阳、土质好、平整、浇灌便利的地块做秧田;多施彻底腐熟有机肥作基肥,提高土壤通透性。
2、做好晒种、选种工作。
3、适时播种。
抢寒流尾暖头播种,播种要均,覆土以草木灰最好,保温保湿。
4、科学管水。
前期潮湿灌水,中期(现青到3叶期)浅水保湿,后期(3叶后)浅水勤灌。
遇大风降温天气,深水护秧,寒流过后马上排水。
5、加强管理。
做好冒青后扎根期、3叶期、4叶期3次追施速效肥,盖膜秧田留意适时通风炼苗。
6、药剂防治。
以预防为主,病害发生后于晴天中午前后进行药剂防治:每0.1亩秧田选用65%敌克松可湿性粉剂50克或80%乙蒜素乳油20克或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克+加入腐殖酸类水溶性叶面肥20-30克兑水30公斤泼浇秧田,每隔7天连续泼浇1-2次。
水育秧田药前排水,药后两天内不灌水。
水稻立枯病的症状原因及防治方法
水稻立枯病的症状原因及防治方法一、病原概述水稻立枯病是水稻上的一种真菌病害,是由禾谷镰刀菌属(Magnaporthe grisea)引起的一种病害。
禾谷镰刀菌属是一大类真菌,其中某些种类可以感染水稻、小麦等作物,造成收成减损。
二、症状表现水稻立枯病在植株感染后,在不同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症状,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1.苗期在苗期,病原菌多侵入种子内部,使种子腐烂或发出黑色霉变,大量减少发芽率。
感染的苗子很容易长出变得憔悴软弱的幼苗,具有紫黑色沉积物。
2.分蘖期在分蘖期,水稻潜在感染者多在低位分蘖时感染。
在分蘖末期和拔节前期,患部处伤蒂变黄、变白、干枯,折垂于地,状如枯木。
患株基部倒伏,后发生腐烂,叶鞘及叶鞘鞘翅上也呈现出灰白或紫黑色。
3.抽穗期在抽穗期,病害对水稻的产量影响最显著。
发病植株同时萌生多个小穗,笼罩在浓密的白色霉层下。
病原菌通过小穗传输至胚芽,并使之受到破坏和减少就茁。
罹患的小穗变得非常明显,减少产量严重。
4.成熟期在成熟期,患株的根部发生黑色腐烂,土壤为棕色,严重时可使植株失稳或枯萎。
水稻籽粒也受到病害的影响,外观呈现出破损、变黑等病害状况,严重影响产量。
三、发病原因水稻立枯病的发病原因较为复杂,一般情况下与以下因素有关:1.气候因素水稻立枯病对温度、湿度的感受比较敏感,病害在潮湿、高温环境条件下很容易爆发。
实验表明,在30℃和90%的相对湿度下,水稻立枯病孳生迅速,仅需四天;在15℃和60%的相对湿度下,孳生烈度垂垂停滞,需要八天才能达到最初的繁殖烈度。
2.土壤因素土壤底部在6摄氏度以下时容易被病原感染,营养充足的土壤能够促进病害的生长,而贫瘠的土壤则会减缓病害的生长和传播。
3.作物品种因素水稻品种的免疫对于抗击水稻立枯病十分关键。
耐枯、抗枯、强枯等品种不容易感染,容易被感染的品种包括冬糯系列、粳糯雜交系列等。
4.自身因素水稻立枯病本身可通过已感染的种子传播,并且生长过程中形成的根系等部位也会传播病原体。
寒地水稻主要病害症状及综合防治措施
寒地水稻主要病害症状及综合防治措施作者:王饶生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上半月)》 2020年第31期王饶生寒地水稻专指北方高寒地区栽培的水稻作物品种,因其具有的高品质而受到了市场的广泛欢迎。
但由于在寒地水稻栽培中,受到气候、栽培管理不当等因素的影响,经常导致病害的严重发生,可造成水稻产量大幅度降低。
为此,必须加强寒地水稻病害的防治,为水稻的种植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
本文通过对寒地水稻主要病害症状的研究,提出了防治病害的综合措施。
一、水稻立枯病1、发病原因立枯病是苗期常见的病害,对育苗的影响比较大。
在播种前未对土壤进行杀菌与消毒处理,或处理效果不好,再加上气候不正常,苗期管理不到位,在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比较弱等问题的影响下,极易发生立枯病。
2、主要症状立枯病多在秧苗2-3叶期时发生,主要症状为秧苗染病后,从叶尖开始逐渐变得枯黄萎蔫。
发病初期根部发育异常,病变逐渐扩展到茎基部,使茎基部慢慢变成深褐色并出现腐烂,易发生折断。
此病经常成片发生,对秧苗造成比较严重的威胁。
3、防治方法一是对育苗床土的PH值进行调节。
通过采取调酸措施,使床土的PH值达到4.5-5.5的最适宜状态。
二是播种前要对苗床进行彻底杀菌消毒。
可采取将青枯灵、病枯净等药剂与床土混拌的措施,达到对床土消毒的目的。
三是适时进行通风炼苗。
使秧苗适应自然气候温度,增强秧苗的抗病、抗低温的能力。
四是利用化学药剂防治。
可选用50%立枯净,或3.2%克枯星、或3%病枯净,兑水后在苗床上喷施。
二、水稻青枯病1、发病原因水稻青枯病是一种生理障碍性病害,大多是由于水稻干旱缺水而引起的。
育苗期间浇水不及时,水稻对水分吸收不足,易引发此病。
2、主要症状秧苗发病后,会出现叶片褪绿变成青灰色,叶片萎蔫并从边缘向内卷曲。
越是密度大的地方,越容易引发此病,发病后的秧苗很容易用手拔起,并出现成簇死亡现象。
该病常常是突然发生的,在毫无预兆的情况下,只需1-2天就会出现大片秧苗发病的现象。
水稻立枯病的预防措施
水稻立枯病的预防措施作者:王扬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上半月)》 2019年第9期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人口众多。
虽然我国土地辽阔,但人口在我国的比重大于土地。
水稻作为主粮之一,近年来一直受到病虫害的困扰。
本文对水稻枯萎病的防治进行了研究。
水稻是东北地区的主要农作物之一。
长期枯萎病对水稻产量有很大的影响,而水稻产量的下降将造成巨大的损失。
为此,科学家们采取了许多方法来控制这种疾病。
阐述了水稻茎枯病的防治策略。
1病水稻枯萎病的防治1.1水稻枯萎病发生原因水稻枯萎病的发病机制并不十分复杂。
总之,它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由于水稻幼苗质量差引起的真菌感染,另一类是由于缺乏正常生长元素的良好保证。
水稻幼苗抗病性弱,易引起真菌感染,使水稻幼苗不能正常生长。
这种病叫做真菌性枯萎病。
另一个原因是由外部因素造成的,包括照顾不善和气候不当。
土壤酸碱度不适宜,温度调节不好,给水量不足,将成为水稻枯萎病的原因。
温差过大、日照不足、降水量不足都会造成水稻垂直枯萎病。
由外部原因引起的细菌性枯萎病称为生理性细菌性枯萎病。
无论是由于外部原因还是水稻本身的原因,总之,是由于病原菌的感染或水稻生长的重要因素的失败,才使水稻不嫩,能够正常生长。
这将大大减少水稻的产量,现在在我国许多贫困地区,粮食十分稀缺,无论什么时候粮食都非常珍贵,不允许浪费半个百分点。
1.2水稻枯萎病症状水稻枯萎病的症状可根据其发病原因的不同分为两种状态。
生理性枯萎病早期光合作用的积累会在叶片表面积累。
叶子会变黄,最后被连根拔起。
轻叶会变黄,整个叶片会死亡,这将对水稻产量产生致命影响,而真菌性枯萎病的症状可分为两类。
芽腐、基腐和黄叶三个时期被概括为腐病,这种病特别明显,无论是芽腐、基腐还是黄色症状都非常明显,一旦这种病不能治愈,就会导致整个植株的腐烂,不能继续生长,真菌感染具有传染性,一旦一株植物感染,就会导致整个植株的腐烂。
受真菌感染,其他水稻幼苗极易感染,是水稻的致命病害。
水稻苗床立枯病发生的原因及综合防治措施
水稻苗床立枯病发生的原因及综合防治措施作者:聂志刚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14年第14期[摘要] 立枯病是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苗床上常见多发的病害之一。
引发立枯病发生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受气候、苗床管理、播种量、苗床ph值、壮秧剂质量及使用方法是否正确等因素的影响,必须综合一样因素考虑,采取综合防治措施进行防治,才能水稻秧苗生长健壮,减少立枯病的发生。
[关键词] 水稻立枯病诱发因素防治措施[中图分类号] S43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7-0058-01一、立枯病概述水稻立枯病属于土传病害。
是由多种病原菌侵染而引起的,主要由半知菌亚门瘤座菌目镰孢菌属下六种镰孢菌及鞭毛菌亚门霜霉目腐霉菌属的腐霉菌等真菌共同作用引起的。
水稻刚出苗发病表现为幼芽或幼根变褐色,病芽扭曲、腐烂而死,在种子或芽基部生有霉层。
水稻幼苗立针期到2叶期发病表现为幼苗心叶枯黄,叶片不展开,基部变褐,种子与幼苗基部交界处生有霉层,茎基软弱,易折断,育苗床中幼苗常成簇,成片发生与死亡。
水稻2叶期以后发病症状表现为黄枯、青枯,苗床多以此时此症状发生居多,病苗叶尖不吐水,叶色枯黄、萎蔫,成穴状迅速向外扩展,秧苗基部与根部极易拉断。
在气温骤然升高时,幼苗迅速表现青枯,心叶及上部叶片“打绺”。
幼苗叶色青绿,最后整株萎蔫。
在插秧后本田出现成片青绿枯死。
二、诱发因素1.气候影响。
低温、阴雨、光照不足时诱发水稻立枯病的重要条件,其中以低温影响最大。
黑龙江省水稻播种时间多在4月5日-4月25日,此时外界气温仍不稳定,易出现连续降温、阴雨天气,水稻是喜温作物,当温度低、苗床湿度大时水稻抗病性下降,有利于病菌的侵入发生黄枯。
如持续低温或阴雨后温度突然升高,昼夜温差大,加之苗床湿度大,造成水稻秧苗弱,根系发育不良,吸水能力差,而高温使得水分蒸发迅速,幼苗吸收水分和叶片蒸腾比例失调,常引起水稻幼苗发生靑枯,严重的致使秧苗枯死。
水稻主要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
水稻主要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要想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除选好适宜的优质高产品种外,还要提高栽培技术水平,做好病虫草害的防治工作,以预防为主,早用药,少用药。
这样既可提高防效,又能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品质增加经济效益。
一、水稻主要病害的发生与防治(一)水稻立枯病的防治立枯病是水稻苗期最主要病害,尤其是寒冷稻区早高苗发生较重。
主要由低温多湿、温差大,土壤偏碱,光照不足、播种过密、秧苗细弱等因素所致。
1.发病症状及发病时期立枯病主要有幼芽腐死、立针基腐、卷叶黄枯和打绺青枯四种症状。
从出苗到插秧的整个育秧阶段均可发生,但离乳期发病最重。
病苗叶尖无露珠,心叶或上部叶片打绺,根少暗黄色,无新根,茎基部逐渐黄枯,软化至腐烂。
2.防治技术①选择地势平坦、通风、光照良好地方育苗;盐碱地育苗设隔离层;洼地要深沟高床。
②提倡稀播旱育苗,控制温湿度不徒长,一叶一心期保持温度25~30℃,尽量少浇水,二叶一心期温度不超过25℃,土壤水分充足,但不能过湿。
③床土处理:用省农科院水稻所研制生产的吉新牌水稻高苗药肥混剂、高苗宝、壮苗精、水稻壮秧剂等进行床土处理,可起到调酸、施肥、防病、培高壮秧的多种作用。
④药剂防治:用42%立枯一次净或35%枯必净可湿性粉剂,在秧苗一叶一心时,每袋40克对水100~120公斤浇在苗床上,即可防止立枯病的发生。
⑤药剂治疗:在水稻秧苗零星发病初期,用枯必净或立枯一次净,每袋药粉对水100公斤,浇在发病处,3~5天秧苗就可由黄转绿,重新发出新根,长出心叶。
(二)水稻恶苗病的防治恶苗病俗称公稻子。
是一种世界性病害,严重时,可造成5~50%的损失。
病菌主要由种子带菌传播,发病适温为32~35℃。
1.发病症状及发病期秧田期受害株2~4叶以后表现出病状,植株茎叶黄绿细长,比正常苗高1/3以上,根系发育不良,插到本田后多数枯死。
本田期,从分蘖开始呈现出症状。
病株高而纤细,叶片淡黄绿色,节间加长,在茎基部节上有倒生的不定须根,分蘖很少或不分蘖,到孕穗期多数枯死,少数病株能抽出白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稻苗床防治立枯病的五大误区
立枯病是黑龙江地区水稻苗床危害最大的病害,近年来与水稻种植户的交流来看,当前水稻种植户防治苗床立枯病主要存在五个误区:
一、想要防住立枯病,就得喷药喷药再喷药
没得病之前,喷药预防。
有的人喷一遍,有人喷两遍,还有三遍四遍的。
喷药预防从理论上没有错,但是多遍喷药预防从性价比上来说却太差了,喷一遍药每个60米*7米大棚基本要160元左右,2018年种水稻本来效益就下降,难道你不想省点钱么?
为什么说在水稻秧苗1叶1心或2叶1心时期喷一遍药最经济实惠?第一,土壤中的病菌广泛存在,其庞大的数目和在适宜条件下的指数级繁殖能力是疯狂的,如果仅仅想要靠喷药就彻底消灭病菌根本不现实。
第二,杀菌剂的持效期基本在7-10天,从理论上说喷三(四)遍药是可以的(播种前盘下,播种后盘上、1叶1心、2叶1心),药剂持效期几乎完美覆盖了整个育苗阶段,但是,立枯病发病的时期为秧苗1叶1心到3叶期,尤其以离乳期(2叶1心)最为危险,所以在易发病期前的喷药预防更多的是心理安慰。
得病之后,不停喷药。
得病之后,很多种植户就慌了,有病乱投医,到农资店就是咣咣买药,不管多贵的药,只要农资店说能治病就买,回去就喷,喷一遍不好使再喷第二遍,第二遍不好使再喷第三遍......直到把病治住了或者把苗喷死了。
那“得病”之后怎么办呢?第一,你得找个靠谱的农技人员在第一时间去大棚现场给你鉴定下,是不是真的“得病了”。
从我这几年与种植户交流来看,根据种植户描述
“得病”后,我到现场鉴定,结果有脱肥的、有磷素过多叶片出现褐斑的、有苗床土残留除草剂药害的、有喷药壶没洗净药害的、有喷药(肥)浓度过大烧苗的、有床没做平秧盘悬空导致秧苗萎蔫的,还有生理性立枯病(青枯)的......很多人一看得病了直接去农资店买药,农资店销售员仅凭你的三言两语描述就判断你的秧苗“得立枯病”了,唰唰给你开了一堆药,这钱花得就相当冤枉了。
第二,如果鉴定真的得了立枯病,第一时间,这是我第二次强调第一时间了,第一时间鉴定、第一时间采取措施。
以我们种植户的技术水平来说,如果肉眼可见明显发病,说明病菌早已经侵染秧苗了,在条件适宜时表现出来发病症状,一旦发生,蔓延很快,很可能在一夜之间让你整棚苗报销。
采取什么措施,后面有详细解答。
所以,仅仅从立枯病来说,千万不要因为水整地而忽略苗床的管理,至少早、中、晚要去大棚看三遍,早发现、早治疗。
二、喷药后不洗苗
不用洗苗,这一定是农资店销售人员告诉你的。
为什么喷杀菌剂后要洗苗?因为致病菌是存在于土壤中的,洗苗后可以让杀菌剂进入到土壤中,达到灭菌抑菌的效果。
那为什么农资店销售人员告诉你不用洗苗?原因不外有二:第一,抓住种植户图省事的心理,不用洗苗多方便啊,省浇水了。
第二,农资店给你开的药绝对不止一种,基本包括:杀菌剂(两种甚至更多)、叶面肥(氨基酸叶面肥等等)、植物生长调节剂(芸苔素等等)......农资店卖这么多药给你,其主观意愿是挣钱(一个棚低于260元算我输),除了杀菌剂外再给你配叶面肥和植物生长调节剂也说得过去,理论上没
毛病。
但是叶面肥和植物生长调剂属于叶片吸收的,如果洗苗了等于白喷,而杀菌剂要达到灭菌抑菌效果又非得洗苗不可,二者矛盾下,不专业的销售人员就会告诉你不用洗苗。
三、得立枯病了,喷药能让苗起死回生
得了立枯病,能让病苗“起死回生”更多的是农资商家宣传上的误导,为了夸大他家的药有多好而已。
如果在立枯病发病最早期,提早发现,提早采取措施,“起死回生”也是可以的。
但是,像前面说的,以我们大部分种植户的技术水平来说,基本都是有明显发病症状后才会发现,此时苗床已经显现出“O”状,这个“O”基本都在发病中后期,这个时候采取喷药等其它措施,只能控制住发病区域不再扩展,这就是最好的结果了,“O”的区域要么枯死掉,要么生长受影响,几乎很难长到够上插秧机的标准。
当控制住了立枯病不再蔓延后,适当的喷一些正规的氨基酸叶面肥、植物生长调节剂促进剩余的好苗生长、提高抗逆性也是不错的选择,不过太贵的就不要买了,一个60米大棚不超过30块钱。
四、得了青枯病也喷药
立枯病主要分为两种:病理性立枯病(即黄枯病)、生理性立枯病(即青枯病)。
青枯病多发生于离乳期,即秧苗2叶1心期以后,进入离乳期,水稻种子胚乳养分耗尽,秧苗生长由胚乳营养转向根系营养,若根系生长情况不佳,遇到不利情况,就会表现出生理性失水的症状。
什么叫生理性失水?就是秧苗因蒸腾作用失去水分的速度大于根系吸收水分的速度,具体症状为:秧苗从心叶开始呈青绿针状,随后全株叶片紧缩纵卷青枯,初期暗绿色,继而蔫萎而死,茎基横断面呈浅黄至褐色(壮苗为乳白色),根部表皮易脱落,根毛极少,叶尖吐水少到不吐水。
青枯病一旦发生,秧苗出现生理性失水,这是一个很难被逆转的过程,解决办法有:一是适当浇水,因为青枯病不传染,大部分苗还是好苗,所以建议适当浇水而不是大水漫灌,能缓过来就缓过来,缓不过来也别再执着的浇水了。
二是转换秧苗生长环境,尽快移栽。
不建议尽快移栽,因为插到地里也不保证一定能活。
至于喷药呢?对于单纯出现生理性失水导致的青枯病几乎没有效果,喷了白喷。
喷药仅适用于青枯病和黄枯病混合发生的情况。
五、过于依赖喷药和调酸进行防病,忽略了科学的苗床管理
立枯病是可怕,但也是个纸老虎。
我们简单了解下病理性立枯病(黄枯病)的致病机理:侵染秧苗的病菌有三种,镰刀菌、立枯丝核菌、霉菌。
这几种菌都是弱寄生菌,所谓弱寄生就是根系抵抗能力低的时候侵染,而健康的根系是不可能被侵染的。
这就跟人一样,病秧子有点风吹草动就得大病一场,而身体健康的人拥有更加可靠的免疫系统。
谁能拥有健康的根系?当然是壮苗了。
兜兜转转仍然回到了壮苗这个问题上。
怎样培育壮苗?唯有标准化的农事操作和科学的苗床管理。
PS:育苗先育根,别为了根好就喷激素型生根剂,根倒是又白又粗又长,可是连根毛都没有顶个屁用。
最后,给大家总结下水稻立枯病的综合防治措施:当然是谁重要谁排前面了
1、培育壮苗。
要从根本上防治立枯病,就要实现真正的旱育壮苗,秧苗素质好,根系发育好,病菌就不能寄生,病害发生的几率就会降低。
如果真的对自己的育苗水平有自信,其实这一遍药钱也可以省了不花。
篇幅有限,这里不细说,详细参考阅读:《水稻壮苗的养成之路》其中重要的两点就是:
第一,降低播种密度。
播种密度不要过大,不要超过550斤/60*7米大棚,秧苗群体密度过大,生长环境恶化,秧苗易徒长,造成秧苗素质下降。
第二,调温控水。
温度控制:控制苗床温度在各时期适宜温度的下限运行,早上6点就要通风放寒,保持棚内外温度不剧烈变化。
尤其在连续低温过后开始晴天时,要提早开口通风。
水分控制:结合“三看”浇水,一看床面是否发白和根系生长情况,二看早晚叶尖是否吐水及水珠大小,三看午间高温时心叶是否卷曲。
如床土发白、根系发育良好、早晚心叶叶尖不吐水或水珠变小,午间心叶卷曲,则在早晨或晚上浇水,一次浇足,保证旱育。
整个育苗期间浇水不超过三次,部分使用膨化稻壳育秧基质、高岗爽水的苗床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浇水频次。
2、调酸消毒,创造良好生长环境。
置床、床土进行调酸,调整pH值在4.5-5.5之间,可抑制病菌生长,为水稻秧苗创造适宜生长环境,
利于提高秧苗素质。
尤其是往年经常发病的苗床一定要调酸,固体硫酸很便宜,那些贵得吓人的有机酸什么的等不差钱再买吧。
3、药剂防治。
秧苗1.5叶和2.5叶期,选用含有恶霉灵和甲霜灵成分的单剂或复混制剂,常用30%恶霉灵水剂3-4毫升/平方米,或30%恶霉灵·甲霜灵水剂1-1.5毫升/平方米,或20%稻瘟灵·恶霉灵乳油3-4毫升/平方米,在水稻1.5-2.5叶期,兑水15升/亩,茎叶喷雾,喷后洗苗。
推荐应用经过生产实践检验的药剂:如瑞苗清、移栽灵
(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