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人教版地理必修三 第4章 第2节
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4章第2节 地貌的观察练习(含答案)
第四章地貌
第二节地貌的观察同步练习
某校地理兴趣小组模拟某种地貌的形成过程,做了如下实验(如下图所示),步骤一:将书本打开并倾斜放于桌面上;步骤二:将黄豆、绿豆和小米的混合颗粒物自书本的中缝从高处向下缓缓倾倒;步骤三:观察桌面上形成的堆积体的外形特点。读图完成1~2题。
1. 该实验模拟的地貌是()
A. 冲积扇
B. 陡崖
C. 沙丘
D. 峡谷
2. 该地貌形成的作用力是()
A. 流水侵蚀作用
B. 流水沉积作用
C. 风力侵蚀作用
D. 风力沉积作用
【答案】
1. A
2. B
【解析】
1.流水堆积作用常常在山前形成冲积扇或洪积扇,冲积扇是河流出山口处的扇形堆积体,当河流
流出谷口时摆脱侧向约束,其携带物质便铺散沉积下来。图中的实验有颗粒物质的选取,形成的地貌具有堆积体的外形特点,书本打开并倾斜放于桌面上,说明有一定的坡度,因此此实验模拟的是冲积扇的形成过程,故A正确。
2.由上题分析可知,冲积扇形成的原因为流水沉积作用,故选B。
下图为我国某地公路线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题。
3.图中公路呈“之”字形的主要目的是()
A.避开河流
B.减少成本
C.降低坡度
D.保护植被
【答案】
3.C
【解析】
3. 据材料可知,该地地势北高南低,地势起伏较大,修建公路应呈“之”字形,可降低坡度,减小工程的难度,故C项正确。
观察地貌时,应选择最佳的观察地点,按照一定次序观察地貌。下图为延安宝塔及附近景观图。据此完成4~5题。
4.图示最佳的观察地点是()
A.延河大桥
B.延安宝塔
C.延安宾馆
D.延河游船
5.在最佳地点向四周望去,视野内主要的地貌为()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新教材湘教版必修第二册第4章第2节我国区域发展战略习题
第二节我国区域发展战略
读我国四大地区图,回答1~2题。
1.关于我国四大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东部地区和东部季风区的范围是基本吻合的
B.西部地区位于内陆边远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均属于沿边省区
C.重庆市属东部地区
D.中部地区的能源和矿产资源具有明显优势
2.关于四大地区协调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东部引领新型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率先建设高水平的现代经济体系
B.西部地区自然条件差,经济落后,鼓励人口迁移到东部
C.中部地区发挥资源优势,把重点放在开发资源上
D.东北地区发展的关键在于深挖资源的潜力
江湖关系和谐是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定位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近50年来,洞庭湖经历了35次水灾,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洪水接二连三暴发,洞庭湖有效蓄洪能力急剧下降,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据此完成3~4题。
3.洞庭湖蓄洪能力下降的人为原因是()
①长江上游植被遭到破坏,入湖泥沙增多②暴雨
③长江洪水倒灌④人类大规模围湖造田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
4.要改变这种状况,当前应采取的措施是()
①在长江上游植树造林②退耕还湖③拆除围垸,迁移居民④疏通出湖河道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③④
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下图是“京津冀各城市与北京经济联系指数图”,指数越大,城市之间经济流量越大。读图回答5~6题。
5.京津冀各城市与北京经济联系指数图显示()
A.廊坊指数高与距离北京近无关
B.各城市与北京经济联系的强度主要取决于城市等级、距北京远近
C.北京的对外辐射与距离呈正相关
2019-2020学年新增分一线同步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精练: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 第一节 课时2
姓名,年级:
时间:
课时2 商品粮基地建设农业发展方向
课程标准
以某区域为例,分析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
了解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学习目标
1.了解我国东北地区商品粮基地建设的现状及特点。2。能
够结合具体的农业发展模式,分析东北地区不同区域农业
的发展方向。
一、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
1.重要地位:东北地区是全国最大的、比较稳定的商品粮基地。其中,三江平原是我国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2.生产的突出特点错误!
思考我国东北地区是世界上能够种植水稻纬度最高的地区,简述其主要区位条件.
答案东北地区大部分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的气候特征能够满足水稻生长的基本需求。另外,水稻种植技术的进步,耐低温水稻品种的培育等,使水稻分布地区进一步向高纬度扩展。
二、农业发展方向
1.出现的问题
高强度的农林开发,造成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导致农业生态环境退化.
2.具体表现
水土流失、黑土退化严重,土地沙化、盐碱化和草场退化加剧,自然灾害频繁,以及环境污染等。3.发展原则
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坚持开发、利用与治理、保护相结合,坚持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
4.发展方向
(1)平原区农业发展方向:面向国内大宗农产品需求市场。继续强化商品粮、豆等大宗农产品的生产,以确保国家粮食需求。
(2)西部草原区农业发展方向:围绕生态建设与增加农牧民收入两大主题,结合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
(3)山区农业发展方向:以森林资源保育为核心,在抓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同时,多元开发特色农业产品,在半山区实现“立体开发",在山区发展特色农业和特色产品配套加工业。
人教版高中地理新课标选择性必修一 第4章 第2节 洋流
(三)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2、大西洋
第四章 第2节
洋
流
赤道逆流
(三)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3、大西洋
第四章 第2节
洋
流
(三)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3、印度洋
第四章 第2节
洋
流
北赤道暖流 赤道逆流
南赤道暖流
(四)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4、北印度洋季风洋流
第四章
洋
第2节
流
7月份(北半球夏季):顺时针
1月份(北半球冬季):逆时针
1.比较科隆群岛的气候与热带雨林气候的差异。
2.对照洋流分布图,找出影响科隆群岛的洋流。
3.解释洋流对科隆群岛气候的影响。
第四章 第2节
洋
流
内容回顾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第四章 第2节
洋
流
洋流
洋流的类型
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
影响洋流分布的因素
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
洋流对自然地 理环境的影响
洋流对气候的影响 洋流对海洋生物的影响
(一)洋流对气候的影响
2、对局部气候: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第四章 第2节
洋
流
案例:北大西洋暖流与西北欧气候
北大西洋暖流是世界上最强大 的暖流之一,面积大,深度达 300米以上,而且流量巨大。暖 流将热量源源不断地输往欧洲 西北部,使得北纬55°-70°之 间的大西洋东岸最冷月平均气 温比西岸高16-20℃,大西洋两 岸的自然景观截然不同。西岸 的拉布拉多半岛北部呈现若原 景观,同纬度的大洋东岸却呈 现森林景观,北极圈内出现了 不冻港。如果没有北大西洋暖 流的影响,英国北部和部成的 海港将有半年以上的封冻期。
2020-2021学年新教材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4章 第1节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地理背景 课件
问题3 (区域认知)京津冀地区主要水源是什么?过度使用可能 引起哪些环境问题?
[提示] 地下水。地面沉降、地裂缝等。
栏目导航
[归纳总结] 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的地理背景
背景
具体内容
太行山以东,燕山以南,东临渤海,南接河南 位置
省和山东省
位置与 范围 包括北京、天津和河北
范围
该地区历史上就是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和重
缺状况,大大减轻了京津冀地区地下水超采的情况 资源 铁矿、煤矿、石油、海盐等资源丰富
京哈、京广、京沪、京九、京包等铁路,众多公路交织成 交通 网;天津港、秦皇岛港、唐山港、黄骅港等天然不冻海港众
多,海运交通便利
栏目导航
经济 文化
人口和 产业 分布
该地区是我国主要的高新技术和重工业基地,也是我 国政治、文化、国际交流和科技创新中心 (1)人口和产业分布不均衡。北京和天津人口密度大, 产业分布相对密集,而河北省人口密度相对小,产业 分布相对稀疏。(2)产业同质化竞争严重,地区之间缺 乏有效协调,缺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栏目导航
(1)C (2)D [第(1)题,根据材料提示,雄安新区是集中疏解北 京非首都功能,所以大型企业和科研机构是雄安新区最有可能承接 的部门。第(2)题,由材料可知,建设成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所以 白洋淀的湿地面积将得到有效保护,不会减小,D不符合题意。随 着雄安新区的建设发展,将逐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北京生态环 境压力减轻,北京经济中心地位下降,雄安新区迁入人口增多。]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课件:第4章第3节+传统工业区与新兴工业区+(共57张PPT) (1)
50年代以后,尤其70年代以来,世界主要 的传统工业开始衰落,许多企业的经济活动 纷纷转移,发达国家的经济向没有传统工业 基础的环境比较好的乡村或新开发的地域转 移,如德国的南移、美国南移、西移、印度 南移、俄罗斯向东新西伯利亚东移、意大利 向东北和中部移。因此形成了两种不同的工 业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传统工业区和新兴 工业区。
的工业地域,如意大利东北部和中部地区、德国南部
地区,以及美国“硅谷”等。相对传统工业区而言, 这些工业地域称为新工业区。
新工业区的“新”:
时间新:大多自20世纪50年代后(新技术革命开始后) 形成
调整产业结构
老工业区发展处于饱和
状态:环境问题严重
优化环境
鲁尔区综合整治的主要措施
活动: (1)我国辽中南传统工 业区有哪些区位优势? (2)影响其区位选择的 主导因素是什么?比较 它与德国鲁尔区区位条 件的异同。 (3)鲁尔区对我国辽中 南工业区的重振有何启 发意义?
英 国 工 业 区
美国工业分布地区变化其
美国的工业区和工业城市分布图
辽中南工业区与鲁尔区区位的异同:
铁矿、石油、海洋资源 丰富 海洋运输便利 水资源不足 市场体制薄弱 辽中南 工业区
煤炭资源丰富 交通运输便利 消费市场广阔 鲁尔 工业区
铁矿、石油、海洋资源短缺 内河航运发达 水资源充足 市场体制健全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第3节《河流地貌的发育》优质课件(共79张ppt)(共79张PPT)
第六,让黄河改道再入黄海,还利于两个基于渤海存在的宏伟设想
的实现。
曾有专家提出要重开1282年元朝开挖过的胶莱运河,重新沟通黄海
的胶州湾和渤海的莱州湾,支持者都以各种形式阐述“重开”的巨大好
处。现在还设有专款,请专家在进行深入研究。可是,200年内莱州湾
将变成陆地,那么“重开”的意义还大吗?
十多年前,又有专家提出“海水西调”的战略设 想。就是要把渤海水抽调到大兴安岭南端和燕山西 北角之间,然后让海水自然向西流至大西北,用以 根治那里的干旱和沙漠化。近年来,不断有专家学 者对此进行论证,并已向国家提出建议。基于此,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还提出了“引海水淡化开发 草原生态产业项目”,正待国家审批。但是如果专 家们想到2500年内渤海将变成陆地,是否现在就该 考虑直接调黄海水呢?
第三,现代黄河改道入黄海,黄河三角洲沿岸就会有稳定的海岸和
水深,利于建大港口及胜利油田和东营地区的的开发。
第四,黄河入黄海的路径可以比入渤海的路径短,这样可以节约土
地,而且使水流更加通畅。
第五,现代黄河改道入黄海,不仅可以阻止废黄河三角洲海岸不断
被海侵蚕食的现状,而且还会重新淤造出新的陆地。
3、不能,因为实验选用的颗粒物大小比较均匀,作用 力为重力。
4、选择颗粒大小和形状不同,质量不等的物质混合后 作为实验材料
2020中图版地理必修2 第4章 第2节 国家海洋权益与海洋发展战略
第二节国家海洋权益与海洋发展战略
学习目标:1.记住海洋权益和海洋发展战略。(重点) 2.掌握我国的海洋权益和海洋发展战略。(重难点) 3. 理解海洋权益与发展战略对我国的重要意义。(重点)
一、海洋权益与海洋发展战略
1.海洋权益
(1)海洋权益:指一个国家在海洋事务和海洋活动中依法享有的权力和利益的总称。
(2)《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的各类海域概念和法律地位,以及相关国家在其中的权利和义务
①领海:指沿海国的主权及与其陆地领土和其内水以外的邻接的一带海域,从领海基线量起不得超过12海里。
②毗连区:毗连领海并在领海之外的一带海域,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量起,不得超过24海里。
③专属经济区:是领海之外并邻接领海的一个区域,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量起不应超过200海里。
④大陆架:指包括沿海国领海以外依其陆地领土的全部自然延伸,扩展到大陆边外缘的距离不到200海里则扩展到200海里。
⑤公海:是在国家的内水、领海、专属经济区或群岛国的群岛水域以外的全部海域。
⑥国际海底区域:指国家管辖范围以外的海床和洋底及其底土,即各国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以外的深海海底及其底土。
2.海洋发展战略:是指导国家海洋事业发展和保障国家海洋安全的总体方略。
二、我国的海洋权益与海洋发展战略
1.我国的海洋权益
(1)内海和领海权益:在内海和领海我国享有排他的主权。国家对于内海及其资源拥有所有权并对该区域具有完全的管辖权。
(2)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权益
①毗连区:可以对毗连区海域相关广播或无线电信号进行监视,也可以对该海域的船只进行例行检查。
2020-2021学年地理必修1:第4章 第2节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学案(中图版)
第二节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学习目标:1.知道气候变化及其表现。2.理解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重点)
一、全球气候变化
1.特点:冷暖干湿相互交替。
2.阶段划分
(1)地质时期的气候:距今22亿年到1万年的气候,气温波动幅度为5~10℃,时间尺度为10万年,气温波动幅度为10~15℃,以温暖期和冰期交替出现为特点。
(2)历史时期的气候:近1万年的气候,气温波动幅度为5~10℃。以温暖时期和寒冷时期交替出现为特点。
(3)近代气候:近一二百年中有气象观测记录时期的气候,以气温出现明显的波动上升为特点。
二、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对古代人类活动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1)气候变迁直接影响着古代文明和经济的兴衰。
(2)气候变迁引起动植物分布带的迁移。
2.对近代人类活动和社会开展的影响
(1)农业
①北半球,气候变暖会使温度带北移,热量条件更有利于作物生长。
②在热带半干旱区,增温将加速陆地蒸发,使土壤中水分减少,导致农作物产量下降;植物病虫害的范围扩大。
③全球中纬度地区农业受损,高纬度地区农业受益,世界粮食总产量下降。
(2)工业
①温度升高将减少高纬度地区供暖的能源消耗。明显增加低纬度地区制冷的能源消耗。
②使产生大量温室气体的工业活动承受越来越多的政策性压力和税收负担,使节水节能技术、耐高温耐干旱的培育技术得到政策鼓励,获得广阔的市场。
(3)人类健康
①夏天持续高温,会使人的死亡数量相对增加。
②增加疾病的发病率,使疾病的传播范围扩大。
(4)对海平面和海岸带的影响
①海平面将上升,局部沿海地区被淹没。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第4章第2节洋流学案(2)
其次节 洋流
课程标准 素养目标
任务设定
运用世界洋流分布图,说明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并举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1.举例分析,说明影响洋流运动的主
要因素。(综合思维)
2.结合图示,理解、把握洋流的分布
规律及主要洋流。(区域认知) 3.结合实例分析,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综合思维)
1.世界洋流的分布
规律是什么?
2.洋流对自然环境
的主要影响是什么?
一、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1.洋流的影响因素:盛行风、海陆分布、地转偏向力等。 2.分布规律
(1)中低纬度海区的大洋环流⎩
⎨⎧北半球:顺时针
南半球:逆时针
(2)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的大洋环流——呈逆时针方向流淌。 (3)南半球的西风漂流——终年受西风影响。 (4)北印度洋海区的季风环流 ⎩⎨⎧冬季―
→东北风―→逆时针夏季―
→西南风―→顺时针
3.读图,填出世界的主要洋流分布(北半球冬季)。
海疆 主要洋流名称
共有洋流
太平洋
D 暖流、
E 北太平洋暖流、
F 加利福尼亚寒流、A 北赤道暖流、B
G 东澳大利亚暖流、H 秘鲁寒流、I 千岛寒流 南赤道暖流、C 西风漂流
大西洋
J 墨西哥湾暖流、K 北大西洋暖流、L 拉布拉多寒流、M 加那利寒流、N 巴西暖流、O 本格拉寒流
印度洋
P 厄加勒斯暖流、Q 西澳大利亚寒流 推断以下说法的正误。
(1)寒流的温度肯定比暖流低。
(×) (2)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是大气运动。
(√)
(3)北印度洋的洋流,冬季按顺时针方向流淌,夏季按逆时针方向流淌。
(×) (4)西风漂流是寒流,流向和地球自转方向相同。 (√)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课件:第4章第1节+地表形态及内外力作用+(共40张PPT)
联系:我国多地震?
原因:我国多地震是因为我国处在世界两 大地震带上,一是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二是环太平洋地震带。
活 动
• 1 地壳运动总会在地表或地下岩层中留下一定的痕迹。上图 是意大利那不勒斯湾海岸的大理石柱,请根据该石柱上地壳 运动的痕迹,回答下列问题。 • (1)公元79年-15世纪,那不勒斯海湾海岸处于哪种运动 状态中,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 • (2)公元15-18世纪,那不勒斯海岸处于哪种运动状态中, 你的判断依据又是什么? • (3)那不勒斯海岸地壳运动的历史说明了地壳运动具有哪些 特征?
岩层向上 拱起
岩层向下 弯曲 中间岩块 上升 中间岩块 下沉 一侧上升另 一侧下沉
构
造
地
貌
常成山岭,但因顶部受到张力 有被侵蚀成谷 常成山谷,但因槽部受挤坚实反 而成山岭 块状山地或高地(庐山、 泰山) 谷地或低地(东非大裂谷、渭河 平原、汾河谷地) 悬崖陡壁(华山北坡大陡崖)
断 层
板块运动与地壳活动的关系
过程:岩浆——各种岩石——岩浆——新岩石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岩石相互转化与地壳物质循环: 岩浆
(高温 熔化) (冷却凝固)
岩浆岩
(侵蚀、 搬运、 沉积、 成岩)
变质岩
(变质作用)
侵蚀、 搬运、沉积和成岩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四章第一节
耕作制度:一年一熟
农作物品种:喜凉作物
农作物生长季节:4—10月
农事活动:春播、夏管、秋收
——— 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2.地形、土壤条件
⑴地形条件→农业生产类型
平原地区-→ 种植业 山地丘陵-→ 林牧业
(2)东北地区高原、平原、
山地分布广
↓
农业多种经营
(3)土壤肥沃 黑土、黑钙土,是世界三大肥沃黑土分布区之一。 (中国东北地区、乌克兰、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
活动:2
水稻种植多选择在地形平坦、水源
充足的地区。
由于培育耐低温的水稻品种,种植
技术的进步,缩短了水稻的生长期。
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 地建设 大规模 机械化 生产
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 地建设
地区专业
化生产
阅读“农业地区专业化生产”
活动
(1)大型国有农场集中,机械化水平、专 业化水平高,粮食总量及人均高。
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
——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教学目标
1、了解影响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地理条件。 2、掌握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布局特点。 3、分析东北地区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寻求 解决办法,指出发展方向。
研究区域农业发展的一般方法:
发展条件(自然、社会经济) ↓ 确定区域发展方向 ↓ 根据内部差异,合理布局农业
2019-2020版步步高《学案导学与随堂笔记》人教版地理必修2课件:第4章 本章归纳整合
(3)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并且言之有理即可。参考答案如下:“硅谷” 崛起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全世界的人才高地和良好的创新文化环境是保 证其工业发展永立世界潮头最核心的因素。因此,学习“硅谷”模式最 重要的是重视科学研究、科技创新,提高工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这样 不仅可以模仿“硅谷”,甚至可能超越“硅谷”。
2.由于交通和科技的发展,特别是巨型矿石运输船的出现,能够大幅 度地减少运费,降低成本,从国外运进石油、煤、铁等原料,又能将 产品运销海外,这就为临海地区建立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创造了条件。 3.科学技术的进步,引起了交通、信息通达度,工业生产水平的变化, 从而引起了工业区位的变化。自上而下依次是:原料、燃料对工业区 位影响减弱;劳动力数量对区位影响减弱;信息通达性对区位影响增 强。
教材P74~76 问题研究 资料1 资料分析 (1)地理位置、地形、气候 焦作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北依太行山,与山西省晋城、陵川接壤,南隔黄 河与郑州市、洛阳市相望。西邻济源,东接新乡。焦作地处太行山脉与豫北 平原的过渡地带,全境以平原为主,属温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6.5℃, 年平均降水量584毫米,四季分明,气候宜人。 (2)自然资源 ①水资源:焦作市是中西部地区不可多得的水资源富集区。 ②矿产资源:品种较多,储量较大,质量较好,共有40余种。 ③土地资源:种类齐全,耕作面积大。
第四章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本章归纳整合
新教材2023年高中地理第4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3节产业转移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目标素养
1.运用综合思维,分析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2.结合资料,分析东亚、东南亚产业转移的案例,提高区域认 知能力 3.结合资料,分析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培养人地协调 观
知识概览
一、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1.产业转移概况 (1)概念:企业将产品 生产 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 移到其他地区的经济现象。 (2)类型:国内产业转移、 国际 产业转移。 (3)目的:降低生产成本,获得更多的收益和 利润 。
学以致用 20世纪90年代前期,在祖国大陆的台资企业以制鞋、灯饰生 产、家具生产等为主;而到中期计算机外设部件生产则成为 主导投资产业。2000年以来,台资企业开始将笔记本电脑和 集成电路生产等产业转移至祖国大陆。下图示意1991—2000 年台商对祖国大陆投资情况。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从产业部门上看,台商对祖国大陆投资的变化过程是
一 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重难归纳 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劳动力、市场、政策是影 响国际产业转移的三个重要因素。具体分析如下。
(1)劳动力因素。
(2)市场因素。
(3)政策因素。
20世纪70—80年代,香港和台湾等地的企业大量向珠江三角 洲地区转移,这次产业转移使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得到快 速发展,产业结构有所调整。但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珠江三 角洲地区又开始了第二次产业转移,原先从香港、台湾等地 迁来的部分产业逐步转移到粤东、粤北等欠发达地区。
高中地理 第4章 第2节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新人教版必修3
降,技_术__、__知__识__密__集__型_______产业比重不断上升。 2.国内背景:国家的__对__外__开__放__政策。
3.有利地理条件 (1)良好区位:位于我国南部沿海,毗邻港__澳________,靠 近东__南__亚______。
位于南部沿海,毗邻港澳,靠近东南
良好区位
亚,利于发挥劳动力丰富、地价低廉优
地理
内 势,接受产业扩散,参与国际分工
条件
因 与港澳同胞、华侨、华人有着共同的文
侨乡之一
化背景和亲密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血缘关系,利于招商引
资
归纳总结:
珠江三角洲自古就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中心之一,也是对外 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地区。读图并根据相关知识,分析图示地 区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
东北模式
工业化
随着资源的开发,产生劳动力职能变 化和促进工业发展
云南德宏 模式
边贸发展
由于沿边开放、边贸发展,大量农村 人口到这里务工、经商,推动了区域 城市化的发展
5.珠江三角洲矿产资源缺乏,还要发展产业基础薄弱的石 化、钢铁等重工业的原因
珠江三角洲地区由于资源缺乏,原先以轻工业为主,产业 链条短,带动性不强,产业发展后劲不足,但由于石化、钢铁 等产业发育程度高,辐射带动作用强,有利于带动整个区域的 经济发展,再加上该区交通便利,经济发达,故发展石化、钢 铁等重工业。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四章第二节 ppt课件
1985年与2002年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发展的比较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四章第二 节
东莞的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
1.起步: “三来一补”(来料加工、来图来样
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
2.发展优势: ①地理位置优越 ②著名的侨乡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四章第二 节
3.抓住两次机遇:
⑴在改革开放初期,东莞抓住香港地区产 业向外转移的机遇,大量引进港资,发展“三 来一补”。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东莞完善了能 源、通信、厂房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优化了 投资环境,促进了农村工业化和城乡一体化的 发展。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四章第二 节
什么是城市化?
城市化是“人类生产与生活方式由农村型向城市型 转化的历史过声,主要表现为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 人口及城市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
衡量城市化水平主要有三个标志: ①、城市人口增加 ②、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③、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
城市化的意义: ①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②缩小城乡差别
精品资料
什么是工业化?
工业化一般是指制造业或第二产业所创造的国 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重逐步提高,制造业 或第二产业中就业的劳动人口占总劳动人口的比 例持续上升的过程。
工业化是一个长期不断变化的过程,其间往往 还伴随着经济结构的变化,一方面由传统的农业 部门占主导地位向工业占主导地位转变,另一方 面工业部门的内部结构也处于不断的演进之中。 一般将工业化划分为早期工业、中期工业和新兴 工业三个阶段,以表示工业化的发展进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第二节
基础巩固
一、单项选择题
读“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总产值增长图”,回答1~2题。
1.在阶段Ⅰ中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主导产业是(C)
A.资金密集型产业B.技术密集型产业
C.劳动密集型产业D.资源密集型产业
2.进入阶段Ⅱ后,珠三角地区经济迅速发展的条件是(A)
①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蓬勃发展
②发达国家与地区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
③劳动力成本降低
④政策优势突显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③④
【解析】第1题,在工业化推进的第Ⅰ阶段,珠江三角洲依托劳动力丰富且廉价这一优势,承担劳动密集型产业,完成工业化的起步。第2题,进入第Ⅱ阶段,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和政策优势已逐渐减弱。
下图为我国某省区三大产业产值比重与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图,其中①代表第二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②代表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③代表第三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④代表第一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读图回答3~5题。
3.分析图中各曲线的变化特点,判断该省区最可能是(A)
A.江苏省B.河南省
C.四川省D.海南省
4.图中曲线变化反映出该省区的城市化发展特点是(D)
A.与我国其他省区相比,城市化水平较低
B.城市化发展与当地的经济发展协调一致
C.城市人口增长与第二产业发展同步
D.20世纪90年代末城市化速度最快
5.该省的第一产业比重逐步下降,其主要的原因是(A)
A.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使耕地面积大大减少
B.农业生产水平落后,产出少
C.农民的文化素质较低,农业经济不发达
D.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日渐恶化
【解析】第3题,本题主要考查省区判断。从图中各曲线的变化特点看,该省区的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最大,其次是第三产业,第一产业产值比重下降,说明该省经济第二产业占主导地位。该省区城市人口所占比重较大,可判断为我国的经济发达省份,由此判断该省区为江苏省。故A项正确。第4题,本题主要考查城市化发展特点。从其城市化曲线变化上看,20世纪90年代末城市化速度最快。故D项正确。第5题,本题主要考查该省的工农业发达,工业化促进了城市化,占用了大量的耕地,使农业产值比重下降。故A项正确。
产业结构超前系数(E)是指某一产业增长相对于整个产业经济系统增长趋势的超前程度,可用来测定某产业结构的变动方向。当E>1时,表示产业超前发展,所占比重呈上升趋势;当E<1时,则表示产业相对滞后发展,所占比重呈下降趋势。粤东、粤西地区和粤北山区是广东省除珠江三角洲以外的其他地区,习惯上被合称为“粤东西北”,属于广东省内经济欠发达地区。下表示意2001~2013年“粤东西北”产业结构和制造业行业结构超前系数。据此完成6~7题。
6.2001~2013年,“粤东西北”(A)
A.第一产业滞后发展趋势减缓
B.第二产业超前发展趋势稳定
C.第三产业超前发展趋势波动
D.地区三大产业发展趋势相同
7.2001~2013年,“粤东西北”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可能是(B) A.第二产业生产力水平下降
B.制造业分工协作程度较低
C.产业经济效益在持续降低
D.三大产业结构趋于不合理
【解析】第6题,由材料可知2001~2013年,“粤东西北”,第一产业产业结构超前系数越来越接近1,说明滞后发展趋势减缓,A正确;第二产业产业结构超前系数先小于1,后大于1,再后来又小于1,说明超前发展趋势不稳定,B错误;第三产业产业结构超前系数先小于1,后大于1,超前发展趋势较平稳,C错误;地区三大产业发展趋势并不相同,D错误。第7题,由2001~2013年“粤东西北”产业结构和制造业行业结构超前系数表中可看出,制造业分工协作程度较低,B正确。
二、综合题
8.(2018·南昌模拟)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但也产生了各种问题。结合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地区发展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什么?其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2)20世纪90年代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升级面临困境,许多外资企业迁往长江三角洲地区。试从影响工业布局因素的角度分析原因。
(3)据图分析,珠江三角洲主要城市在工业结构和城市职能方面,存在哪些阻碍区域进一步发展的问题?为此应采取什么措施?
【答案】(1)问题:大气污染或酸雨;水污染等。原因:工业生产造成的污染(或人类工业生产活动);生活污水污染(或人类生活活动);农业活动污染(或农药、化肥过量使用)。
(2)珠江三角洲地区区位条件的变化:政策优势明显下降;市场萎缩;环境污染严重;南
岭的阻隔,使其腹地范围小。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区位优势:浦东新区的开发,吸引了大量投资;有产业基础、科技与人才优势;经济腹地广阔;水陆交通发达。
(3)问题:结构趋同,功能不清,重工业和机械制造业不发达。措施:各城市加强相互分工与合作,发展信息、交通、金融等产业,构建以香港、广州和深圳为核心的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解析】第(1)题,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导致环境污染严重,主要是大气污染或酸雨、水污染等,污染主要来源于生产(工业生产造成的“三废”污染和农业生产造成的化肥、农药污染)和生活活动。第(2)题,可从影响两地工业布局的政策、交通、市场、科技、经济腹地等因素的现状及发展变化趋势进行全面分析。第(3)题,从图中各城市的工业构成可以看出多数城市以电子、食品和轻纺等轻工业为主,结构趋同。因此要加强合理规划,明确城市各自的职能,加强各城市间的分工与合作,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能力提升
一、单项选择题
设城市化水平为U,工业化水平为I,用I/U的比值和0.5相比较,可以判断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滞后/协调/超前)。读“山东省工业化与城市化关系表”,完成1~2题。
指标1980 1984 1988 1992 1996 2000 2004
I/% 50.02 41.14 44.48 45.49 47.16 49.69 56.32
U/% 9.47 12.26 16.32 28.2 34.94 36.25 43.5
I/U 5.28 3.35 2.72 1.61 1.35 1.37 1.29
I
U-0.5 4.78 2.85 2.22 1.11 0.85 0.87 0.79
A.城市化一直滞后于工业化,工业化过度地孤军深入
B.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偏差逐渐缩小,到2004年可基本协调
C.城市化一直超前于工业化,带来了一系列城市问题
D.城市化与工业化同步发展,两者相辅相成
【解析】读表格数据可知,山东省工业化水平发展很快,但是城市化水平发展缓慢,城市化发展落后于工业化的发展。
2.资料所体现的城市化发展特点,对山东省的影响有(B)
A.造成了城市建设步伐的超前
B.限制了城市第三产业的发展
C.加快了农村人口的职业转换
D.限制了乡镇企业的发展
【解析】城市是第二、三产业集聚的区域,城市化水平低限制了城市第三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