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9.18--北京城的发展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151~1153年历时 两年,役民夫80万, 兵夫40万,巧匠来 自汴京,材木取自 真定(正定),土 石则运自涿州。 • 1153年(金贞元元 年),海陵王迁都, 改南京为中都,金 政治中心,遂实行 六京制。 • 金中都成为北中国 的中心城市。揭开 了北京城市发展史 上的新纪元。
五、元大都
幽燕之地,龙盘虎 踞,形势雄伟,南控 江淮,北连朔漠,且 天子必居中以受四方 朝觐。大王果欲经营 天下,驻跸之所,非 燕不可。 ——《元史·巴图鲁 传》
2.大都城的选址
• 1267年(至元四年),开 始营建中都,城址的勘定, 宫城的规划主要出自出家 还俗的汉人知识分子刘秉 忠。 • 刘秉忠(1216-1274),元代 邢台(今河北邢台)人,字 仲晦,初名侃,少时为僧, 名子聪,号长春散人。他 生于一个世代书香的官宦 人家,少年时,他就入武 安山天宁寺为僧。他的传 统文化根底深厚。他提 出:“以马上取天下,不可 以马上治之”。他大力倡 导文治,以儒家思想治国。 他是元上都开平和大都城 的规划设计者。 元大都
6.清代北京(旗民分住)
7.明清水源的利用
• 明代的失败 皇陵建于昌平天寿山 (原名黄土山),为皇 陵风水,白浮瓮山河从 此废弃。 旱灾频仍,影响水源。 • 清代的发展 清代北京西郊水源梳理, 扩大瓮山泊,形成昆明 湖约达130公顷的水面 (水库)。
8.西郊园林
1.明代 勺园(米万钟) 清华园(李伟) 2.清代 三山五园 万寿山、玉泉 山、香山 畅春园、圆明 园(长春园、 万春园)、 静明园、静 宜园、清漪 园 3.燕园与西郊 园林
• 郡国的设立,蓟城一直是郡国治所。领有若干个县,是区 域政治中心。 • 秦始皇修筑驰道,蓟城成为东北方交通中心。 • 蓟城是中原王朝经略东北地区的军事重镇,驻有重兵,在 此修筑了长城等军事防御设施。 ——战国以来,蓟城已成长为拥有碣石、雁门之饶,北有枣 栗之利的“天府”和“富冠海内”的一方都会。
3.隋唐时期的幽州城 • 隋炀帝开拓辽东,修筑南北大运河,蓟城 成为南北大运河的北部端点。 • 隋炀帝在蓟城建有临朔宫,曾长时间 (611.4~612.1)驻跸于此。 • 唐太宗于贞观十九年(645)夏亲征高丽, 途经幽州。11月,退兵幽州,建悯忠寺 (今法源寺前身),悼念死难将士。 • 唐玄宗于开元二年(714)置幽州节度使 于蓟城,统兵9.1万人。 • 天宝十四年(755),安禄山从蓟城起兵 反唐,酿成几乎灭亡唐王朝的安史之乱。 • 唐建中二年(781年)蓟城由蓟、幽都两 县分治,形成双附郭县,城内划分为26坊。 • 五代后晋石敬唐割让幽云十六州给契丹, 蓟城及其周围地区在契丹的统治下长达 200年。 ——从此开始了蓟城发展的新阶段。
幽州蓟城
1.辽南京 • 938年(后晋天福三年,辽会同元年),幽 云十六州划入契丹版图。 北宋人认为: “天下视燕为北门,失幽、蓟则天下常不 安”。 • 辽太宗耶律德光升幽州为南京,又称燕京。 燕京遂成为契丹陪都,为辽朝三京之一(辽 中期为五京之一)。 • 契丹推行胡汉分治,“以国制治契丹,以汉 制待汉人”,“因俗而治”。 • “南京多财富官”,南京是辽朝最富庶的农 业区,成为辽朝的经济中心。 • 南京城分内外两重,外城或称罗城,周围26 里,城墙高三丈,宽1.5丈,置敌楼910座, 地堑三重,是一座坚固设防的城市。外城置 八门,城内划分为26坊。内城亦称大内,在 外城的西南部,方圆5里。 • 古人描述:辽南京“城北有市,陆海百货, 萃于其中;僧居佛寺,冠于北方;锦绣组绮, 精绝天下”。 • 金人认为:“北朝(指辽朝)所以雄盛过古 者,缘得燕地汉人。”
“北京人”(中国猿人北京种)距今70~20万 年。原始群时期。 “新洞人”,20~10万年。原始群晚期。 东方广场旧石器文化遗址,2.6~1.5万年。 “山顶洞人”,1.8~1万年。旧石器时代晚期 之末。
2. 新石器时代人类活动 时代的标志是原始农业、磨制石器、陶器、定居 (居住遗址)
“东胡林人”,1万年。新石器初期。 上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文化遗址(平谷),7200~6000年。新石器中期。原始农业,开始 定居。 北埝头遗址(平谷),半地穴房址10座(聚落)。距今6200年左右。 镇江营遗址(房山),6~5千年。 雪山遗址(昌平),距今6000~4000年,两处居住遗址。新石器晚期至 商周之际的文化。
大都近郊河渠水道
4.元大都城
元大都城基本 上方形。北城墙 6730米,南城墙 6680米。周长 28600米,面积50余 平方公里。 元大都城内街 道的分布,除积水 潭、太液池附近, 基本上呈棋盘形。 东西南北各有九 条大街,呈九经九 纬之状。
5.元大都城的规划设计
• • • • • • 以湖泊为城市中心 中心台的确定 东西城墙的确定 南北城墙的确定 街道(棋盘式) 大街阔24步,约36 米;小街阔12步, 约18米 • 坊:至元中50坊, 大德中又新增设26 坊 • 大都城内的中轴线: 中心台、厚载红门、 厚载门、延春殿、 大明殿、棂星门、 丽正门。
• 海陵王派张浩等人增 广燕京城池宫室。 • 东、西、南三面向外 扩展3里,形成周长37 里,面积21.5平方公 里的大城,有13座城 门。 • 城内由辽代的26坊扩 建为62坊,中都城已 不属大兴、宛平两县 管理,分属于城市左、 右警巡院。
• 宫殿的修筑 先遣画工写京师(汴梁) 宫室制度,至于阔狭修短, 曲画其数,尽以授之左丞 相张浩辈按图修之。 • 皇城位于大城中部(今广 安门以南),周围9里30步, 四门。 • 宫城又位于皇城之中,其 南门为应天门。 • 中轴线:通玄门、拱辰门、 昭明殿、仁政殿、大安殿、 大安门、应天门、宣阳门、 龙津桥、丰宜门。
北京城的发展
韩光辉
北京大学环境学院历史地理研究中心
北京地区人类活动的连续性:70万 年以来一直有人类活动 北京地区人类居住址的演变提升:从半 地穴房址到一般聚落,从一般聚落到城市, 从一般城市到一方都会,再到陪都最终上 升为一统国家的都城。
一、北京地区早期人类活动
1.旧石器时代人类活动 标志是打制石器、采集、渔猎
• 明清北京的中轴线是沿用元 大都时的中轴线(4公里)。 • 中轴线从永定门到钟鼓楼, 全长7.7公里的中轴线是古都 北京的中心标志,也是世界 上现存最长的城市中轴线。 • 体现封建帝王“惟我独尊” 思想。 • 中轴线的建筑序列 通过将一系列建筑沿南北向 精心组织,来强化这条主轴 线
• 天 坛-始建于明永乐十 八年(1420),初名“天 地坛”。嘉靖十三年 (1534)改称“天坛”。 • 地 坛—又称“方泽坛”, 始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 • 日 坛—又称“朝日坛”, 始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 • 月 坛—又称“夕月坛”, 始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 • 社稷坛—始建于明永乐十 九年(1421) 。 • 太 庙—始建于明永乐十 八年(1420),明清屡有增 置。 • 先农坛—初名“山川坛”, 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 (1420)。
二、北京地区城市的兴起
1.商代古蓟国、蓟城。确切位置尚无定论。 聚落是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城市又是聚落发展的结果。 城市的兴起和发展与人类经济文化活动息息相关。 2.西周《礼记·乐记》“武 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 而封黄帝之后于蓟”。 ——此乃商周之际的重大 历史事件,在北京地区出 现了土生土长的蓟。 《史记·燕召公世家》“周 武王之灭纣,封召公于北 燕”。 ——周武王分封了燕,中 原政治势力进入北京地区。
新城址在琼华岛一 带,而琼华岛大宁宫 (万宁宫)位于金中 都的东北部,是金世 宗、章宗修建的离宫, 环境优美。 开辟皇家园林需 要大量的水源,漕运 粮食需要开掘运河, 更需要丰沛的地表水 源。 原中都位于洗马 沟(莲花池)水系, 远远不足一统帝国都 城对于水源的需要。 因此,新城的修建不 得不转移到高粱河水 系上来。
3.元大都修建过程
• 1267年(至元四年)四月,始筑宫城城墙。 • 1271年(至元八年),始建大内。同年,建国 号为大元。 • 1272年(至元九年),改中都为大都,确定为 大元京都,开平为上都。大都包括新旧二城。 • 1274年(至元十一年),宫阙告成。忽必烈御 正殿,百官朝贺。 • 1276年(至元十三年),(皇)城成。 • 1283年(至元二十年),修完大都城。 ——历时十六年。 • 1293年(至元三十年),修通通惠河,使大都 与南北大运河相通。(图:大都近郊河渠水道)
三、幽燕都会
1.春秋、战国时期的蓟城 • 春秋燕灭蓟,燕国以蓟为 都城,琉璃河燕国都城废 弃。 • 战国时期,燕国设有三都 (上都、中都、下都), 蓟(上都)为燕国政治中 心。 ——从考古发现来判断, 战国时燕国都城蓟已经确 定在今北京市西南部广安 门一带。
2.秦汉至北朝的蓟城 秦统一六国之后出现:
1.蒙古国时期的燕京城
1215年(成吉思汗十年,金 贞祐三年),蒙古国占领 中都,皇城、宫城一片废 墟,并改名燕京。到1264 年忽必烈改燕京为中都, 原金中都冷落了半个世纪。 1260年(中统元年),忽必 烈来到燕京,“驻跸燕京 近郊” 1262年(中统五年,至元元 年),忽必烈整修琼华岛, 作为驻跸之所。
3.远古的传说
炎黄“阪泉之战”,黄帝和蚩尤的“涿鹿之战”。 黄帝“邑于涿鹿之阿(土山、高地)”。说明城邑出现的久 远。 ——人类活动在北京地区具有连续性和从山地向山麓、平原 过渡的特点。
4.早期人类的经济交流和文化传播在北京地区形成了 重要交通路线,在交通枢纽区位的聚落形成城市
北京小平原的交通 华北地形、水系与交通
6.元大都城市设计与《周礼·考工记》营国制度 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 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7.大都城的水利建设
大都新城建设之前,郭守敬就曾面陈水利六事, “其一,中都旧漕河,东至通州,灌以玉泉水,引入行 舟,岁可省租车钱六万缗”。 引玉泉山水通 漕运的计划,因新 筑大都城,改为宫 苑专用,引水济漕, 另辟水源。 1291年,郭守 敬引昌平白浮泉水 入旧闸河以济漕运。 白浮泉渠全长30余 里,中经瓮山泊, 引水进积水潭。 到元代中后期, 每年漕运粮食达500 万石。
至元三十年(公元1293年)秋忽必烈 “过积水潭,见舳舻蔽水,大悦”。 ——《郭守敬传》
金水河濯手有禁 ——《河渠志》
金水河。元代金水河是一条独流入城 的清流。凡有与其它水道交叉的地方, 均行“跨河跳漕”。
六、明清北京城
1.明初徐达修建北平城
• 北城墙南移五里, 以便于防守 • 崇仁门改为东直门 • 和义门改为西直门 • 西北墙顺河修建, 呈折角状
2.永乐、正统修建 北京城
• 明朝,“为北顾之虑, 建行都于燕,因而整 戈秣马,四征弗庭, 亦势所不已也。” • 南城墙南移两里,开 三门,名称如旧 • 正统元年(1436)修 建九门城楼,四年完 工,遂改丽正门为正 阳门,文明门为崇文 门,顺承门为宣武门。 同时将齐化门改为朝 阳门,平则门改为阜 城门。
四、辽金时期
辽南京城
2.金中都 • 1125年(金天会三年,宋宣和七年),金灭辽,占 领燕京。1127年(金天会五年,宋靖康二年),金 灭北宋。原辽南京成为金初五京之一。 • 1151年(金天德三年,宋绍兴二十一年),海陵王 决定迁都燕京,下诏书说: 以京师(按上京)粤在一隅,而方疆广于万里, 以北则民清而事简,以南则地逺而事繁。深虑州府 申陈,或至半年而徃复,闾阎疾苦,何由期月而周 知。供馈困于转输,使命苦于驿顿,未可时廵于四 表,莫如经营于两都,眷惟金燕,实为要会。将因 宫庙而创官府之署,广阡陌以展西南之城。勿惮暂 时之艰,以就得中之制,所贵两京一体,保宗社于 万年。四海一家,安黎元于九府,咨尔中外,体予 至懐。
3.明紫禁城与元代大内的关系
• 北京紫禁城与南京皇城宫城宫殿的对比
4.嘉靖年间外罗城的修建
• 明朝中叶,蒙古骑兵 多次南下,为了加强 防卫,嘉靖三十二年 (1553),修建外罗 城。 • 由于明政府财政困难, 仅将南郊包罗起来, 形成北京城独特的 “凸”字型结构。
5.明清北京城的 中轴线和坛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