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多孔材料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无机化学》教学大纲化学工程与工艺本专业-40

《无机化学》教学大纲化学工程与工艺本专业-40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开课单位:化学教研室课程负责人:李青适用本科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教学时数:40学时一、课程概况《无机化学》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开设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它是培养本专业学生的整体知识结构和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教学内容既要考虑更好地衔接中学化学的教学内容,又要为后续课程准备必要的理论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物质结构、化学热力学、化学反应的基础理论和实验基本技能方面得到培养,并在思维方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等方面得到锻炼。

本课程的后续课程主要有《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等。

二、教学基本要求1.使学生掌握元素周期律、物质结构理论、化学热力学、化学反应速度、酸碱反应、沉淀反应、氧化还原反应、配位反应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并能应用基础知识分析解决一些无机化学的较综合的问题。

2.使学生掌握分子的结构与性质、了解固体的结构与性质、常规晶体的结构与性质。

3.培养和训练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着重引导学生认识概念或理论的来源、发展、本质和彼此的内在联系,使他们更全面和深入地理解这些概念和理论,同时又可从中学习和领会科学研究的正确方法。

4.培养学生独立地进行无机化学实验、化学计算、自学和利用参考资料等方面的能力。

5.使学生一般了解无机化学的发展过程、趋势以及与各相关学科的联系等知识。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1.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和能量关系教学内容:理想气体状态方程、道尔顿分压定律、状态函数、标准摩尔生成焓、标准摩尔反应焓变。

基本要求:了解理想气体状态方程、道尔顿分压定律、状态函数。

理解标准摩尔生成焓、标准摩尔反应焓变。

掌握反应热、反应焓变、赫斯定律。

重点:反应热、反应焓变、赫斯定律。

难点:状态函数、热力学能、焓、熵。

2.化学反应的方向、速率和限度教学内容:化学反应速率、基元反应、反应级数、活化能、活化分子、质量作用定律、浓度、温度和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影响多相反应速率的因素可逆反应与化学平衡、标准平衡常数Kθ及其计算、化学平衡移动的规律及其有关计算、化学反应的推动力、熵、焓和吉布斯自由能、焓变、熵变和吉布斯自由能变、△G和△Gθ判断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Gθ和平衡常数的关系。

《材料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材料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材料化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基本信息适应对象:本科层次,应用化学、化学课程代码:18E00615学时分配:36赋予学分:2先修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后续课程:二、课程性质与任务《材料化学》是应用化学的专业选修课程。

应用化学是一门以化学为基础的专门学科,因此对于该学科的本科学生来讲开设化学基础课尤显重要。

本课程的作用和任务在于指导学生切实地了解和掌握材料(主要是无机材料)化学所涉及的基本原理和一些基本概念,初步了解材料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有利于学生今后从事相关工作。

三、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材料化学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当代材料科学的新概念、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掌握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的基本知识,以及物理化学、电化学、光化学等化学基础知识在材料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多学科知识交叉与渗透”的观念。

四、教学内容与安排第一章晶体学基础1.1 晶体结构的周期性1.1.1 晶体结构的周期性与点阵1.1.2 晶体结构参数1.1.3 晶体缺陷1.2 晶体结构的对称性1.2.1 对称性基本概念1.2.2 晶体的宏观对称性1.2.3 晶体的微观对称性1.3 晶体的X射线衍射1.3.1 晶体X射线衍射基本原理1.3.2 衍射方向1.3.3 衍射强度1.3.4 常用晶体X射线衍射实验方法1.4 晶体结构的描述第二章晶态和非晶态材料的特性2.1 晶体特征的结构基础2.2晶体学点群和晶体的性质2.2.1 晶体学点群的分类2.2.2 晶体的点群和晶体的物理性质2.3 非正比化合物材料2.4液晶材料2.4.1 液晶和塑晶2.4.2 液晶的特性2.4.3 液晶材料2.4.4 液晶显示技术2.5 玻璃和陶瓷2.5.1 晶态材料与非晶态材料的异同2.5.2 玻璃2.5.3 陶瓷第三章金属材料3.1 金属特性与金属键3.1.1 自由电子理论3.1.2 能带理论3.2 金属单质结构3.2.1 金属单质结构的近似模型——等径圆球密堆积3.2.2 三维密堆积的三种典型型式3.2.3 金属单质结构概况3.2.4 金属原子半径3.3 合金结构3.3.1 金属固溶体3.3.2 金属化合物3.3.3 合金结构与性能3.4 金属材料3.4.1 轻质金属材料3.4.2 钢铁的结构与性能3.4.3 非晶态金属材料3.4.4 形状记忆合金第四章无机非金属材料4.1 离子晶体4.1.1 几种二元离子晶体的典型结构形式4.1.2 离子键与晶格能4.1.3 离子半径4.1.4 Goldschmidt结晶化学定律4.1.5 关于多元复杂离子晶体结构的规则——Pauling规则4.2 分子间做用力与超分子化学4.2.1 分子间作用力4.2.2 超分子化学4.2.3 晶体工程4.3 无机非金属材料4.3.1 无机非金属材料分类4.3.2 碳素材料4.3.3 单质硅4.3.4 无机化合物材料4.3.5 硅酸盐材料第五章高分子材料5.1 高分子材料的发展5.2 高分子材料的结构特点和性能5.2.1 高分子链的结构5.2.2 高聚物分子间的作用力5.2.3 晶态高分子的结构特点5.2.4 高聚物的物理状态转变5.2.5 高分子材料的性能5.3 高分子的聚合方法5.3.1 聚合机理5.3.2 加聚5.3.3 缩聚5.4 塑料5.4.1 塑料的分类5.4.2 塑料的应用5.4.3 塑料的加工5.5 橡胶5.5.1 天然橡胶5.5.2 合成橡胶5.5.3 橡胶的加工5.6 纤维5.6.1 纤维的分类5.6.2 合成纤维5.6.3 纤维加工成型5.7 复合材料5.7.1 复合材料的特性5.7.2 木质材料5.8 医用高分子材料5.8.1 概况5.8.2 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5.8.3 人造硬组织材料5.8.4 人工器官及其关键材料5.8.5 高分子药物5.9 导电高分子材料5.9.1 导电高分子材料的分类5.9.2 高分子导电机理5.9.3 共轭导电高分子材料5.9.4 新型导电聚合物体系5.9.5 导电高分子材料的应用5.10 高吸水性高分子材料5.10.1 发展概况5.10.2 超强吸水高分子材料的种类和特征5.10.3 超强吸水高分子材料的制备方法5.10.4 吸水高分子材料的应用第六章纳米材料6.1 纳米技术及纳米材料应用进展6.1.1 纳米科技进展6.1.2 纳米材料的种类6.1.3 纳米材料的特异性能6.2 纳米材料的制备6.2.1 纳米粉体的合成6.2.2 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6.2.3 碳纳米管的制备6.3 纳米结构测试技术6.3.1 基本原理6.3.2 常用仪器6.3.3 检测技术的应用研究6.4 纳米材料的应用6.4.1 纳米材料在高科技中的地位6.4.2 磁学应用6.4.3 纳米催化6.4.4 陶瓷增韧6.4.5 光学应用6.4.6 医学应用6.4.7 环保应用第七章新型功能材料7.1 光学功能材料7.1.1 激光材料7.1.2 红外材料7.1.3 发光材料7.2 半导体材料7.2.1 半导体的导电机理7.2.2 半导体的分类7.2.3 半导体材料7.3 超导材料7.3.1 超导体的基本物理性质7.3.2 超导体的临界参数7.3.3 超导机理7.3.4 超导材料的种类7.3.5 超导材料的性能7.3.6 超导材料的应用7.4 热电压电和铁电材料7.4.1 热电材料7.4.2 压电材料7.4.3 铁电材料7.5 功能转换材料7.5.1 光电转化材料7.5.2 磁光材料7.5.3 声光材料教学安排及方式材料化学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基础理论课,其教学主要为课内讲授。

无机化学(材料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无机化学(材料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无机化学英文名称:Inorganic Chemistry课程编号:x2030471学时数:56其中实践学时数:0 课外学时数:0学分数:3.5适用专业:材料化学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是材料化学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讲授了化学反应原理、物质结构的基础理论、元素、单质及无机化合物的基本知识;是后续化学课程及相关专业课程学习的基础。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学生掌握化学反应原理、物质结构的基础理论、元素、单质及化合物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使之具有自学无机化学书刊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使之具有解决一般无机化学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关系表三、课程教学内容、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一)气体及热化学基础1.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及其应用、气体分压定律及其应用、盖斯定律及其应用;了解分压、体系、环境、状态、功、热及热力学能等概念;理解热力学第一定律,理解焓、焓变的概念,掌握状态函数和标准摩尔生成焓的概念。

2.重点:状态函数的概念及特点,标准生成焓的概念,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和分压定律的应用,运用盖斯定律和标准生成焓计算反应热。

3.难点:状态函数、焓及标准生成焓的理解。

(二)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1.要求学生了解化学反应速率,基元反应和反应级数的概念,理解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和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熟练掌握质量作用定律,了解速率理论,并能用活化能和活化分子的概念说明浓度、温度和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了解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

要求学生理解可逆反应与化学平衡的概念,掌握标准平衡常数ΘK 及其应用,掌握化学平衡的移动的规律,掌握热力学第二定律及热力学第三定律,掌握有关化学平衡组成的计算。

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标准摩尔反应焓变、标准摩尔反应熵变和标准摩尔反应吉布斯函数变的关系,熟练掌握ΘK 与Θ∆m r G 的关系,熟练掌握Θ∆mr G 和m r G ∆的计算方法,熟练掌握转变温度的计算方法,熟练掌握吉布斯函数判据,熟练掌握通过计算判断反应方向和反应程度的方法。

《无机化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无机化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无机化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中文名称(课程英文名称)无机化学(Inorgaic Chemistry)课程代码:1121243007学分/总学时:3.0/48开课单位:温州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面向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无机化学》是化学工程与工艺、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的第一门学科基础课,起着承前启后的关键作用。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为物质结构部分以及元素化学部分,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理论去解释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和化学反应规律等问题。

课程实际内容包括原子结构、分子结构、固体结构、配合物结构、s区元素、p区元素、d区元素等。

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掌握物质结构的基础理论,元素化学的基础知识,了解无机化学发展的新兴领域,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独立能力,认识化学与生产和生活实践相结合的重大意义,增强学生自学知识的能力,并为后续课程学习和掌握新的科学技术打下必要的基础,并对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认识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观也有重要的作用。

二、学习本课程学生应掌握的前设课程知识具备高中数、理、化基础。

三、课程基本要求本课程分为掌握、熟悉、了解三种层次要求;“掌握”的内容要求理解透彻,能在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学习工作中熟练、灵活运用其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熟悉”的内容要求能熟知其相关内容的概念及有关理论,并能适当应用;“了解”的内容要求对其中的概念和相关内容有所了解。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中学化学学习的基础上,较系统全面地掌握无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使学生掌握元素周期律、物质结构等基本理论;并在上述理论的指导下,理解和掌握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结构、存在、制法、用途等基本知识。

了解现代无机化学的新发展、特点及新的研究方法,为学生今后的工作、科研和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必要的基础。

四、学时分配章节标题课内学时数课外学时数理论授课实验(或实践)第一章原子结构 6 0 30第二章分子结构 6 0 30第三章固体结构 6 0 30第四章配合物结构 4 0 20第五章s区元素 2 0 10第六章p区元素(一) 4 0 15第七章p区元素(二) 4 0 15第八章p区元素(三) 4 0 15第九章d区元素(一) 6 0 15第十章d区元素(二) 6 0 15总计48 230四、课程内容和基本要求第一章原子结构[目的要求][1] 了解氢原子光谱和能级的概念[2] 了解原子轨道、概率和概率密度、电子云等概念.熟悉四个量子数的名称、符号、取值和意义;熟悉s、p、d原子轨道与电子的形状和空间的伸展方向。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无机化学是化学学科的重要分支,研究无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反应。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无机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掌握无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了解无机化合物的分类、结构和性质。

2. 培养学生进行无机化学实验的能力,包括实验设计、仪器操作和数据分析。

3.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应用无机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能够与他人合作完成实验和项目任务。

三、教学内容1. 无机化学基础知识1.1 原子结构与周期表1.2 化学键与分子结构1.3 离子反应与配位化学2. 无机化合物的分类与性质2.1 酸碱与盐2.2 氧化还原反应2.3 主要元素和化合物的性质3. 无机化学实验3.1 基本实验操作技术3.2 常用无机化合物的合成与表征3.3 实验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4. 应用无机化学4.1 无机化学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4.2 无机材料在能源领域的应用4.3 无机化学在医药领域的应用四、教学方法1. 讲授与互动:通过教师讲解基本理论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进行实时互动答疑。

2. 实验教学: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操作能力。

3. 讨论与案例分析: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分享实验心得和问题解决思路。

4. 课外习题:布置课外习题,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评估1. 平时成绩占比: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报告质量等。

2. 期中考试: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实验评估:考察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结果分析能力。

4. 期末考试:综合考察学生对整个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六、参考教材1. 《无机化学》,作者:李傲然,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2. 《无机化学实验教程》,作者:张强,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无机材料化学分析教学大纲

无机材料化学分析教学大纲

《无机材料化学分析》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0003884课程中文名称:无机材料化学分析课程英文名称:Inorganic Materials Chemistry Analytical总学时:56 实验学时:16 上机学时:0学分:3.5适用专业: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无机材料化学分析》是研究物质构成的分析方法及有关理论的一门学科,它主要包括成份分析和结构分析,成份分析主要可以分为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分析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通过无机材料化学分析的授课和实验课,学生们可以把无机化学所学的理论进一步运用到分析化学中来,使理论更密切联系实际。

通过无机材料化学分析的教学,还能培养学生严格、认真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观察分析和判断问题的能力,精密、细致的进行科学实验的技能,使学生具有科学技术工作者应具备的素质。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第一章绪论教学内容:分析化学的任务、作用、进展简况,分析方法分类基本要求:了解分析化学的任务、作用,掌握分析方法分类重点、难点:分析方法分类学时分配:3学时第二章误差及分析数据的统计处理教学内容:定量分析中的误差,分析结果的数据处理,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基本要求:掌握误差的分类及减免误差的方法,学会对分析结果进行数据处理,掌握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重点:分析结果的数据处理,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难点:分析结果的数据处理学时分配:2学时第三章滴定分析教学内容:滴定分析的概述、标准溶液的配制及表示方法滴定分析结果的计算基本要求:了解滴定分析法的分类,掌握标准溶液的配制,能够对滴定分析结果进行准确计算重点:标准溶液的配制,滴定分析结果的计算难点:滴定分析结果的计算学时分配:3学时第四章酸碱滴定法教学内容:酸碱平衡的理论基础,酸碱溶液PH值的计算,酸碱滴定终点的指示方法,非水溶液中的酸碱滴定基本要求:深入了解酸碱平衡的理论,掌握酸碱溶液PH值的计算,重点:解酸碱平衡的理论,酸碱溶液PH值的计算难点:酸碱溶液PH值的计算学时分配:6学时第五章配位滴定法教学内容:EDTA与金属离子的配合物及其稳定性,金属指示剂及其他指示终点的方法,混合离子的分别滴定,配位滴定的方式和应用基本要求:掌握配位滴定的方式和应用,掌握混合离子能够进行分别滴定的条件重点:配位滴定的方式和应,混合离子的分别滴定难点:混合离子的分别滴定学时分配:6学时第六章氧化还原滴定法教学内容:条件电极电位,氧化还原反应的速率与影响因素,氧化还原法中高锰酸钾法、重铬酸钾法及其它还原滴定法的应用及其结果计算基本要求:了解外界条件对电极电位的影响,掌握氧化还原法中高锰酸钾法、重铬酸钾法、碘量法的应用及其结果计算重点:高锰酸钾法、重铬酸钾法、碘量法的应用及其结果计算难点:高锰酸钾法、重铬酸钾法、碘量法学时分配:6学时第七章重量分析法和沉淀滴定法教学内容:重量分析对沉淀的要求,影响沉淀纯度的因素,重量分析的计算和应用,沉淀滴定法概述基本要求:了解重量分析对沉淀的要求,掌握重量分析法,掌握银量法重点:重量分析法,银量法难点:银量法学时分配:4学时第九章吸光光度法教学内容:吸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吸光光度测量条件的选择及其应用基本要求:掌握吸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学会应用吸光光度法重点、难点:吸光光度法的应用学时分配:4学时第十章原子吸收光谱法教学内容:原子吸收光谱仪的原理、结构、使用,原子吸收光谱法中的干扰及其抑制基本要求:了解原子吸收光谱仪的原理,学会使用原子吸收光谱仪重点、难点:原子吸收光谱仪的使用学时分配:1学时第十一章气相色谱分析法教学内容:色谱分析的概述及色谱仪主要结构原理,气相色谱分离操作条件的选择、定性鉴定方法,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简介基本要求:掌握气相色谱分离操作条件的选择、定性鉴定方法重点、难点:气相色谱分离操作条件的选择、定性鉴定方法学时分配:4学时第十三章分析化学中的分离与富集方法教学内容:沉淀分离法,溶剂萃取分离法,离子交换分离法基本要求:了解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分离与富集方法重点、难点:沉淀分离法学时分配:2学时第十四章定量分析的一般步骤教学内容:试样的采取、制备和分解,测定方法的选择基本要求:学会试样的采取、制备和分解,掌握测定方法的选择重点、难点:测定方法的选择学时分配:1学时三、教材及教学参考书教材:华东理工.《分析化学》(第六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参考书:实用分析化学天津大学出版社武汉大学《分析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无机化学英文名称:Inorganic Chemistry课程编号:x2030471学时数:56其中实验学时数:0 课外学时数:0学分数:3.5适用专业:环境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生物工程、矿物资源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应用物理学、材料化学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无机化学是环境工程等专业的一门基础课,是培养本专业工程技术人员整体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给后续化学课及专业课打下必要的化学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理论学习,使学生掌握元素周期律、物质结构理论、化学热力学、化学反应速度、化学平衡及氧化还原等基本原理的基础知识,掌握重要元素化合物的主要性质、结构、存在、制法及用途。

特别在多种能力、思维方式等方面得到必要的锻炼。

二、课程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一)气体及热化学基础要求学生熟悉理想气体方程式、分压和气体分压定律,了解体系与环境,状态函数的概念。

从等压条件下的热效应了解焓变的概念,掌握盖斯定律和标准生成焓的概念。

重点:基本概念的理解,运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和分压定律进行计算。

难点:分压定律、盖斯定律的应用。

(二)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要求学生理解化学反应速率,基元反应和反应级数的概念.熟悉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质量作用定律和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并能用活化能和活化分子的概念说明浓度、温度和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了解影响多相反应速率的因素.要求学生掌握可逆反应与化学平衡的概念,掌握标准平衡常数Kθ及其计算,掌握化学平衡的移动的规律及其有关计算要求学生了解化学反应的推动力、熵和自由焓的初步概念.了解焓变、熵变和自由焓变的关系,初步学会用△G和△Gθ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了解标准自由焓和平衡常数的关系.重点:浓度、温度及催化剂对反应速度的影响.有关化学平衡的计算,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用吉布斯自由能变化去判断化学反应的方向及平衡常数的计算。

难点:活化能、反应级数、反应分子数的概念,催化剂对反应速度的影响,勒夏特里原理的应用,状态函数概念的理解,运用热力学状态函数进行有关计算。

《无机材料》教学大纲【模板】

《无机材料》教学大纲【模板】

《无机材料》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码:********B中文名称:无机材料英文名称:Inorganic Materials课程类别:专业拓展课总学时:32学时(理论23学时+实验9学时)总学分:2适用专业:化学和应用化学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结构化学、无机化学开课系部:应用化学系二、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无机材料》课程是化学本科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无机材料的组成-结构-性能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变化规律;掌握无机材料化学基本理论,培养学生具备正确的学习和研究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今后从事化学教学工作的能力。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一) 理论教学:1.使学生在无机化学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无机材料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掌握无机材料的一般规律和基本应用,为以后的实际研究打基础;2.要注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渐完成从大一到大三在学习方式上的过渡,使学生在听课、查阅参考书、自学等方面都有一个突跃;四、课程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晶体几何基础(6学时)【教学目标与要求】1、理解晶体的基本性质、晶胞与空间点阵的概念与区别;2、晶胞和空间群等结晶学基本知识;3、熟悉晶体的宏观和微观对称与分类;4、晶体定向和晶面指数、了解各晶系晶体定向法则与结晶符号的表示方法;【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结晶学基础,晶体结构的描述方法,晶体的宏观和微观对称与分类;2、教学难点:晶体定向与晶面指数的表示方法;【教学内容】第一节晶体的概述晶体的定义;晶体内部质点周期性重复排列的表示—空间格子;晶体与非晶体在宏观性质上的区别(自限性,均一性和异向性,对称性,最小内能和最大稳定性)第二节晶体的对称与分类对称的概念;对称操作及对称要素(对称面,对称中心,对称轴,旋转反伸轴和螺旋轴);对称要素的组合;对称型;晶体的对称分类;对称型的国际符号第三节晶体的理想形态单形;聚形第四节晶体定向与晶面指数晶体的定向;晶面指数;晶向符号和晶面符号的关系;晶面间距与晶面指数的关系第五节晶体结构的基本特征第六节空间群空间群的概念;空间群的国际符号第二章晶体化学基础(6学时)【教学目标与要求】1、复习巩固结晶学基本知识;2、研究晶体结构中质点的几何关系、质点间的物理化学作用,并能预测判断晶体的结构和性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机多孔材料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无机多孔材料化学》课程编码:02000155
学时:32学时学分:2学分
开课学期:第4学期
课程类别:选修
课程性质:学科技术基础任选课
适用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
开课院系: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一、性质、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是研究无机多孔材料的制备、组成、结构、表征、性质和应用的一门学科,是一门无机非金属材料科学课程,是材料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它的任务是通过学习这门课程,使学生能够了解无机多孔材料化学的基本思想和研究方法,并初步了解无机多孔材料化学的进展状况和发展前景,为今后在无机多孔材料化学领域的工作、教学和科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基本要求:
掌握高温固相反应法、溶胶-凝胶法、高压法、单晶、空间群、水热法、微乳液法、气相水解法、点阵、沸石、分子筛、纳米材料、表面效应、尺寸效应、反胶束法、模板法、衍射技术、碳纳米管等重要概念。

了解无机多孔材料的种类、用途及其制备方法,了解无机材料的研究方法:衍射技术、电子显微镜、吸附分析等,了解纳米材料的定义、种类、特性、制备方法和用途等。

三.讲授内容:
第一章绪论
了解无机多孔材料化学的范畴和任务、无机多孔材料的基本方法及其学科系统和编排。

第二章无机多孔材料的合成与制备
掌握高温固相反应的一般原理及实验方法、溶胶-凝胶法、电化学法、高压法中的水热合成和溶剂热合成、微乳液法、气相水解法。

了解多孔材料的制备及其烧结过程。

第三章无机多孔材料的晶体结构
了解晶体结构的对称性、确定晶体结构的方法、空间群的概念,了解分立方最密堆积、NaCl结构、钙钛矿结构、尖晶石结构、六方最密堆积无机非金属材料的结构类型。

第四章分子筛与多孔材料
掌握二氧化硅与硅铝酸盐的化学组成与结构、硅氧键的成键特点、沸石分子筛定义与骨架类型、沸石分子筛中的笼及孔道,了解沸石分子筛的合成方法及典型沸石分子筛的结构化学,了解非硅铝沸石分子筛的种类及沸石分子筛的应用。

第五章纳米材料简介
了解纳米材料的分类及其特性:表面效应、尺寸效应、纳米材料的其他特性。

了解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溶胶-凝胶法、化学气相沉积法、水热和溶剂热合成法、模板法。

了解纳米材料的表征方法,了解单壁碳纳米管的结构、性质和制备。

第六章无机多孔材料的研究方法
了解衍射技术、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隧道电子显微镜、吸附分析等方法。

四.课程习题的要求:
每2学时理论课教学布置1-2个习题,主讲教师可根据教学实际情况留书后习题或自选习题,作业要求全部按时完成,可作为平时考察内容。

五、课程学时分配:
六、课程主要参考书:
1.《无机材料化学》林建华,荆西平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分子筛与多孔材料化学》徐如人,庞文琴等科学出版社2004 3.《纳米科技导论》徐国财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制定人:唐克
审定人:周艳军
批准人:杜惠玲
2010年5月15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