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束条件下的人脸五官替换算法
rope换脸原理
rope换脸原理“Rope换脸”是一种现代技术,可以将一个人的脸部特征替换到另一个人的脸上,实现逼真的面部变换。
这项技术在电影制作、特效设计和社交媒体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下面将以人类视角,生动地描述这一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Rope换脸技术基于深度学习和人工智能算法。
它通过训练一个神经网络模型,学习人脸的特征和结构,并将其应用于面部转换。
这个模型可以分析两个人的脸部特征,并在不损失细节和真实性的情况下,将一个人的脸部特征精确地映射到另一个人的脸上。
在换脸过程中,Rope技术采取了多个步骤。
首先,它会识别和对齐两个人的脸部特征点,以确保正确的对应关系。
然后,它会根据这些特征点,将源脸和目标脸的面部表情和姿势进行匹配,以达到更好的转换效果。
接下来,Rope会通过一系列的变换和融合操作,将源脸的特征无缝地融合到目标脸上,使得换脸结果更加逼真自然。
Rope换脸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
在电影制作中,它可以帮助演员在特定情景下扮演不同的角色,而无需使用化妆和特殊效果。
这大大提高了拍摄效率,并节省了成本。
在特效设计领域,Rope可以用于制作惊人的视觉效果,使幻想和科幻电影更加逼真。
此外,Rope还可以应用于社交媒体,让用户能够以有趣的方式和自己的朋友进行面部交换,增加娱乐性和互动性。
然而,尽管Rope换脸技术有很多优点和应用,但也存在一些潜在的问题和挑战。
首先,隐私和安全问题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由于Rope可以轻松伪造面部图像,可能会被用于欺骗、诈骗和虚假信息传播。
此外,对于未经允许的面部转换,可能会损害个人权利和形象。
因此,相关法律和道德规范的制定和实施至关重要。
总的来说,“Rope换脸”技术以其强大的面部特征转换能力和广泛的应用前景,成为现代科技的一大亮点。
它不仅在电影和特效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还为社交媒体用户提供了更多趣味和创意的表达方式。
然而,我们也需要认识到与之相关的风险和挑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护个人隐私和社会安全。
人脸替换原理
人脸替换原理人脸替换是一种图像处理技术,它可以将一个人的脸部特征替换为另一个人的脸部特征,使得替换后的图像看起来自然真实。
这项技术在计算机视觉和人工智能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视频编辑、虚拟现实和人机交互等方面。
人脸替换的原理主要包括两个关键步骤:人脸检测和人脸对齐。
人脸检测是指通过图像处理算法来确定图像中人脸的位置和边界框。
常见的人脸检测算法有基于Haar特征的级联分类器、基于深度学习的卷积神经网络等。
这些算法能够识别图像中的面部特征,如眼睛、鼻子和嘴巴等,从而准确地定位人脸。
人脸对齐是指将检测到的人脸进行几何变换,使得其与目标脸部特征对齐。
这一步骤的目的是调整人脸的姿态和角度,使得替换后的人脸与原始图像中的人脸保持一致。
常见的人脸对齐算法有Procrustes分析、人脸关键点定位等。
这些算法能够根据人脸的特征点来进行变换和调整,从而实现人脸对齐。
在人脸检测和人脸对齐的基础上,人脸替换还需要进行特征融合和颜色调整。
特征融合是指将目标人脸的特征与原始图像中的人脸进行融合,使得替换后的人脸看起来自然。
这一步骤需要考虑目标人脸和原始人脸的特征差异,通过图像处理算法来实现特征的融合和平滑。
常见的特征融合算法有图像混合、纹理合成等。
颜色调整是指调整替换后的人脸与原始图像的颜色和光照一致。
由于不同图像的光照条件和色彩分布可能存在差异,需要通过颜色校正和光照调整来实现颜色的匹配和融合。
常见的颜色调整算法有直方图匹配、颜色校正等。
人脸替换技术的发展离不开计算机视觉和人工智能的进步。
随着深度学习的兴起,基于神经网络的人脸替换方法也取得了重大突破。
通过深度学习网络的训练,可以实现更加精准和高效的人脸检测和特征融合。
然而,人脸替换技术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人脸替换需要大量的计算资源和算法支持,对于普通用户来说操作复杂度较高。
其次,由于人脸替换技术的广泛应用,也带来了一些隐私和安全问题,如人脸识别的滥用和身份欺骗等。
面部特征交换实验方法
面部特征交换实验方法引言面部特征交换实验是一种通过计算机技术实现人脸图像间特征互换的研究领域。
该方法可以在不改变人物身份和外貌特征的基础上,将一个人的面部特征转移到另一个人的面部图像上,从而实现面部特征的交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本文将介绍面部特征交换实验的方法及其应用。
人脸特征提取与标定在进行面部特征交换实验前,首先需要对人脸图像进行特征提取与标定。
特征提取是指从人脸图像中提取出与人脸相关的特征信息,如面部轮廓、眼睛位置、嘴巴位置等。
常用的特征提取方法包括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和传统的计算机视觉方法。
对于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通常使用卷积神经网络(CNN)进行特征提取。
通过训练CNN模型,可以从人脸图像中学习到高层次的特征表示。
常用的CNN模型有VGG、ResNet等。
在进行面部特征交换实验时,可以使用预训练好的CNN模型进行特征提取。
传统的计算机视觉方法主要利用人脸识别算法进行特征提取。
常用的人脸识别算法包括特征点标定、轮廓提取、纹理提取等。
这些算法可以通过检测人脸的关键点、外观、形状等特征信息进行面部特征提取。
面部特征对齐与变形在进行面部特征交换实验时,需要对两个人脸图像进行特征对齐和变形。
特征对齐是指将两个人脸图像中的面部特征对应到同一位置,使得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是准确的。
特征对齐常用的方法有:1.利用人脸关键点进行对齐:提取人脸图像中的关键点(例如眼睛、鼻子、嘴巴等),通过将两张图像中的关键点进行对应,计算得到他们之间的变换关系(如旋转、平移、缩放等),从而实现面部特征对齐。
2.利用人脸纹理进行对齐:提取人脸图像中的纹理特征,通过计算纹理之间的相似度,找到两张图像中纹理最相似的部分,并将其对齐。
面部特征对齐完成后,还需要进行面部特征的变形。
变形主要包括形状变形和纹理变形。
形状变形是指将一个人的面部特征变形成另一个人的特征,使得两个人的面部形状尽可能相似。
纹理变形是指将一个人的面部纹理变形成另一个人的纹理,使得两个人的面部纹理尽可能相似。
基于局部约束的人脸图像超分辨率重构算法
第4 4卷 第 2期
2 0 1 4年 2月
激 光 与 红 外
L AS E R & I NF RARE D
Vo 1 . 44. No. 2
F e b r u a r y , 2 01 4
文章编号: 1 0 0 1 - 5 0 7 8 ( 2 0 1 4 ) 0 2 - 0 2 1 7 - 0 5
a n d l o w - r e s o l u t i o n( L R) , re a c a l c u l a t e d t h r o u g h s a m p l e t r a i n i n g . B a s e d o n t h e c o r r e l a t i o n i n l o c l a s c o p e o f f a c e i m—
・图像 与信 号处理 ・
基 于局 部 约束 的人 脸 图像 超 分 辨 率 重 构算 法
朱 华院信息工程学院 , 江西 南 昌 3 3 0 0 9 9 )
基于相似性约束的面部幻象在人脸识别中的应用
廖建锋 , 等: 基 于相似性 约束 的面部幻象 在人脸识别 中的应 用
基 于上 述分 析 , 为 了更 好地 将低 分 辨率 ( L R) 人 脸 图像 变 换 为 高 分 辨 率 ( H R) 以提 高 人 脸 识 别 率 , 提 出 了一种 基于 相 似性 约 束 的面 部 幻 象方 法 , 利用 基 于训 练 L R— H R人 脸 图像 对 的 局部 线 性 滤 波过 程
学 习 目标 高分 辨率 人脸 图像 的局部 像 素 结 构 , 文 献 [ 1 2 ] 通过 利 用 输入 的低 分 辨 率 人 脸 图像 搜 索 人 脸 数 据库得 到相 似 的高分辨 率人脸 图像 。
通信作 者简介 : 王志忠( 1 9 7 0 一), 男, 博士 , 副教授 , 研究方向: 模式 识别 、 控制工程。
摘
要 为 了根据低分辨率( L R ) 人脸 图像 生成高分辨率( H R) 图像 以提 高人脸识别率 , 设 计 了四个相似性 约束函数 , 提 出了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基于相似 性约束的面部 幻象方法 。首先利用 L R . L R约束计算出输入 的 L R人脸 图像 与训 练集 中各 L R人脸 图像 之 间的相似 性; 然后利用 L R - H R约束描述输入 的 L R人脸 图像与 H R训练 图像之 间的局部 结构相似 性, 同时增 强相邻幻象 图像块 之 间的
第1 3卷
第3 5期
2 0 1 3年 1 2月
科
学
技
术
与
工
程
Vo 1 . 1 3 No . 3 5 DC C .2 01 3
1 6 7 1 —1 8 1 5 ( 2 01 3) 3 5 — 1 0 5 3 8 — 0 6
cla概念 -回复
cla概念-回复什么是CLA?CLA,全称为Constrained Local Models(约束局部模型),是一种计算机视觉算法,用于人脸识别和人脸定位等领域。
它可以根据面部特征和形状进行人脸定位和识别,并且在不同角度、表情和光照等情况下都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CLA算法的核心思想是使用形状约束和局部特征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人脸识别和定位。
CLA的工作原理:1. 特征点检测:CLA首先通过特征点检测算法,如SIFT(尺度不变特征变换)或SURF(加速稳健特征)等,提取出输入图像中的关键点。
这些关键点主要位于面部特征,如眼睛、鼻子、嘴巴等区域。
2. 形状建模:CLA使用训练数据集中的人脸样本来建立形状模型。
形状模型是通过对人脸样本的特征点进行统计建模得到的,可以表示不同人脸形状的变化范围。
形状模型通常采用主成分分析或保形变换来表示。
3. 特征描述:CLA使用局部特征描述子来表示面部特征,如LBP(局部二值模式)或HOG(方向梯度直方图)等。
这些描述子能够捕获面部特征的纹理和结构信息。
4. 人脸跟踪:CLA通过匹配当前帧中提取的特征点与形状模型进行匹配,从而实现人脸的跟踪。
具体来说,CLA使用细化的回归模型来更新特征点的位置,以减小跟踪误差。
5. 反变换:CLA采用反变换来校正图像中的旋转和缩放变换。
反变换是通过将图像变换为参考形状模型的尺度和旋转来实现的,从而提高人脸定位和识别的准确性。
6. 非刚性形状变换:CLA还可以处理面部表情和非刚性形状变换。
通过将形状模型与非刚性形状变换进行整合,CLA能够捕捉人脸的形变信息,从而在不同表情和角度下进行人脸定位和识别。
CLA的优点和应用:1. 高准确性:CLA能够在不同光照、角度和表情等复杂条件下,实现较高的人脸定位和识别准确性。
2. 实时性:CLA算法具有较快的处理速度,适用于实时人脸识别和跟踪等应用。
3. 鲁棒性:由于CLA采用了形状约束和局部特征相结合的方式,它对图像噪声、遮挡和人脸部分遮盖等具有一定的鲁棒性。
面向人脸表情识别的多约束稀疏分类方法
3 多约束的稀 疏分 类方法
3.1 稀疏表 示 的分类 思 想
从表情 库 中随机 取 大部 分人 脸 图像作 为 训练样 本 。设用 矩 阵表
示 第 i类 训 练 样本 为 4 ,’{” ^ leR~,每 个图 像用 v来表 示 。我 们
将k类共 n个 训练 样本 组合 在一起 形成 整 个训练 集矩 阵D:
ELECTRONICS W ORLD ·攘 霉与潞
面 向人脸 表情 识 别 的 多约 束稀 疏分 类 方法
桂 林理 工 大学博 文管理 学院 韦 宁燕 中国铁 塔 股份 有 限公 司河池市分公 司 韦洪浪 桂林 理 工大学博 丈管理 学院 吴明林 王 星
【摘要 】本文针对稀疏表示在表情识别的效果远 比人脸识别差的现 象,提 出一种 多约束的稀疏分类(M—sRc)的人脸表情识别算法。该算法
定方程 。利用 优 化求 解方 法 可 以从 字典 D中精确 或 高概 率地 重构 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原 信号x。通 过下 式得 到 的最稀 疏解 , 即最 小,0范数解 ( )。
X0=av ̄r ainll {Io .t.Y=Dx
(3)
上 式求解 的过程 是一 个NP难 问题 。常 用迭代 求解 。
在 表情 特 征提 取 中 ,不仅 要把 像素 矩 阵 映射 到低 维 空间 ,而 且 还 要保 留表情 特 征的信 息 。人 的面 部 基本 符 合 “三 庭 五 眼 ”的结 构 特 征 ,因 此 ,把 人脸 面部 均 匀地 划分 为3×5个非 重叠 的 小方 格,通 过 这些 小方格 可 以很好 地定位 表情 器官 的位置 。如 图 l所 示 ,每部 分
等人实 现人脸 表情 的识别 主要运 用的 是纹理特 征提 取和稀 疏表 示 。 Zhang Shiqing I6 用 于表情 特 征提取 采用 局部 二值 化(LBP)和Gabor小 波 ,并 评估SRC的性能 。Mahoor l等 人通过 对人 脸运动单 元进 行稀疏 表 示从而实 现表情识 别,并与SVM、NNC方法进行 比较 。对 比于人脸 特 征,直接运 用SRC来 实现表情识 别,其效果 并不 是很好 。
基于Candide-3算法的图像中面部替换技术
基于Candide-3算法的图像中面部替换技术作者:黄诚来源:《计算技术与自动化》2018年第02期摘要:提出了一种基于CANDIDE-3算法的人脸替换算法,该算法使用CLM作为面部特征点定位算法,将2维的面部特征点和CANDIDE中3维的顶点相对应,建立相应的源人脸算法。
根据面部特征点估计出头部姿态和表情相关参数,对源人脸进行方向和角度调整,通过颜色转移算法,将源人脸的色彩转换为目标人脸的色彩,然后利用图像融合算法进行融合。
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的方法能够在图像和视频中进行有效的进行人脸替换。
关键词:图像处理;人脸替换;面部特征点检测;人脸建模;图像融合中图分类号:TP317.4文献标识码:A0 引言人脸替换技术研究的是如何使用计算机或手机快速的将一张图像或视频中的人脸(目标人脸)替换成另一张图像或视频的人脸区域(源人脸)[1]。
替换的基本需求是使替换后的图像或视频具有逼真自然的视觉效果,其次是表情转移,目标人脸的表情转移使得换脸效果更具有应用意义和使用空间。
从2004起,人脸替换技术从基于图像库的人脸替换,至使用3D算法匹配替换[2],国内外一些高校和研究机构已经开展了人脸替换技术方面上的研究[3-5],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此外,也有不少研究团队在人脸替换的基础上加了表情转移[6-7]。
Bitouk D等[8]人实现了照片中的自动人脸置换系统。
此系统为使用了一个从网络中收集的人脸作为备选库,当输入一张图片时,系统从人脸库中找到面部表情和姿势相似的几个图片,然后调整这些备选的姿势,光照和颜色匹配源人脸,最后通过边界度量法则对这些融合后的人脸进行评分,得分最高的将作为最终结果替換到源图片上。
2011年,Nuri Murat Arar等[9]人提出了一种基于AAM的人脸替换方法,使用了改进的Census变换方法(Modified Census Transform,MCD和AAM作为人脸检测和对面部建模的方法。
基于约束块重建的人脸超分辨率方法
保持细节 , i 等 提 出结 合 主 分 量 分析 ( r c a C m o Lu P ni l o p— i p
nns nls , C ) et A a i P A 产生 “ ys 全局脸 ” 和基 于马尔可 夫场模 型
如人脸识别 、 脸视频 图像 传输 、 脸 图像 恢复 以及 人脸 图 人 人
最小二乘法求解 ( ) 1 式是一个不适定 问题 。 对于不适定问题的求解一般是将 其 _则化 , F 转化为适定 性问题 。即可以在( ) 的求解 中 , 1式 加入某 种 约束条件 。常 见 的就是约束最r Z 乘法求解。 i . t
似, 需要手工配准 , 影响 _算 法的实用性 。 r 本文将人脸超分辨率看作基 于训练集 的人 脸重建 问题 ,
后将 各高分辨率块 重组 为人脸 。为 了克服 已有方 法 中人 脸 手工配准的不精确性 , 本文还提 出了基 于人眼定位 的人脸 自 动配准方法 。实验表 明本文 方法 的超分辨 率效果 好 于已有
方法 。
约束最小二乘法指在 某种 采片 最 小二乘 法求解 最优化 J 问题时 , 根据 问题背景 , 施加某种约 束条件 , 使得问题 的解更 加稳定合理。约束最 小二乘法在 图像 复原 中, 取得 了良好的 效果 , 解决 了由于噪声 的随机性造成 图像 复原结果不唯 一的 问题0 ] l 。由于 图像相 邻块 之问具 有 一定 的相关 性 , o 其线 性
—
n o a d lw —r s l t n i g ar .Ea h f c ac e r s ne n a o i ain o ac e t a o i o n eoui o ma ep i s c ep th r p e e td a l e rc mb n t f th swi s me p s in i a i o p h t
faceswap换脸原理
faceswap换脸原理
Faceswap换脸技术是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算法的图像处理技术,主要通过将两张人脸图像之间的特征进行交换,从而实现换脸效果。
具体来说,Faceswap换脸技术的原理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步骤:
1. 人脸检测:首先需要对两张人脸图像进行人脸检测,确定人脸的位置和大小。
2. 特征提取:然后利用深度学习技术对人脸图像进行特征提取,将人脸的特征表示为一个向量形式。
3. 特征对齐:接着需要对两张人脸图像的特征进行对齐,使得两张图像中的人脸特征具有相似的位置和姿态。
4. 特征交换:最后通过将两张人脸图像的特征进行交换,即将一张图像的人脸特征替换成另一张图像的人脸特征,实现换脸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Faceswap换脸技术需要大量的训练数据和计算资源来进行模型训练和推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隐私和社会伦理问题,因此在使用时需要谨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
- 1 -。
人脸特征约束点的三维表情合成
( 重庆 邮 电大 学 计算机 科 学与技 术研 究所 , 重庆 406 ) 00 5 摘 要 :针对 目前很 多三维表 情合 成 算法计 算量 大 、 法 比较 复 杂、 实 感不 强 的特 点 , 方 真 结合 人 脸 分布 特 征 , 提
出 了一 种基 于 D l ny 角剖 分的 三维表 情合 成新 算法 。该 方 法通过 对 人脸 特 征 点集 的 快速 三 角剖 分 避 免 了 e ua 三 a 病 态三 角 网格 , 有效提 高 了合成 后人脸 表 情 的真 实度 , 降低 了算 法复 杂 度 。大 量 实 际人脸 表 情 合 成 的 实验 结 果 表明, 该算 法通过 少量的特 征点 生成 的三 维人脸 表情 更加 真 实 , 可有效 快捷 地合 成各 种真 实的人 脸表 情 。
根据人脸结 构分 布 特征 , 特 征 比较 明显 的区域 ( 角 和眉 对 眼
毛、 鼻翼 、 嘴唇 ) 建立 映射 关系 ( 2 。一般 来说 , 图 ) 约束 点的个
数 由模型的复杂程度决定 , 约束点越多 , 则合成 的表情越 真实 ,
但 时 间 相 对 越 慢 。本 文 手 动 选 取 2 3个 特 征 点 ( 3 , 过 与 图 )通
王 国胤 (9 0 ) 男, 17 . , 教授 , 导, 博 主要研 究方向为智能信 息处理、 粗糙 集、 粒计算、 网络安全 ; 勇(9 6 ) 男, 杨 1 - , 副教 授 , 导, 7 硕 博士 , 主要研 究方向为
智 能 信 息 处理 、 式识 别 与人 工 智 能. 模
第2 期
人脸是 人类喜 、 、 、 怒 哀 乐等复 杂表情 和语 言 的载体 , 也是 人们相互之 间进 行交 流 的重 要渠 道 。近 年来 , 随着 电影特 伴 技、 电脑 游戏 、 虚拟 现实的迅速发展 以及广泛 的商业应 用 , 合成 具有真实感人脸 三维表情 的研 究 已经在计算 机视 觉和 图形学 领域成为一个非 常热门的研究课题 , 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 具 人脸表情合成 通常是以 中性表情为基础 , 采用合成方法使 人脸模型产生整体 或者局部的形变 , 以达到模拟人脸表情 的 目 的。 自 2 纪 7 0世 0年代初 ,ak P re等人 设 计 出世界 上最 早 的
基于相似性约束的人脸超分辨率重建算法
( J i a n g s u K e y L a b o r a t c C j V o f I ma g e P r o c e s s i n g& I ma g e C o m mu n i c a t i o n , Na n j i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P o s t s a n d T e l e c o mmu n i c a t i o n s , N a n j i n g 2 1 0 0 0 3 , C h i n a )
Ab s t r a c t : An i m p r o v e d f a c e S u p e r — R e s o l u i t o n( S R)r e c o n s t r u c i t o n a l g o r i t h m b a s e d o n s i m i l i ̄ c f a o n s t r a i n t s i s p mp o  ̄d . T h e p r o os p e d
l a r i t y b e t we e nt hei n p u t L Rf a c e i ma g ea ndt he t r in a i n gL Rf a c ei ma g ei s c o mp u m d a s we l l I t S hel t o c a l s t r u c t u e r s i mi l i ̄ n —
lg a o i r hm t i n c o r p o r a t e s t r a i n i n g s t a g e a n d l e a r n i n g s t a g e t o g e t h e r . S e l e c t he t mo s t s i mi l a r f a c e s e t s ( 1 o w r e s o l u i t o n f a c e s nd a 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 h i g h r e s o l u i t o n f a c e s )f r o m t h e wh o l e r t i a n i n g f a c e et s s wi h t he t i n p u t L o w R e s o l u i t o n( L R)f a c e . Wi h t h t e i n c r e a s i n g o f i t e at r i v e h u m—
面部特征交换实现方法
面部特征交换实现方法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人脸识别技术已经越来越成熟。
而在这个基础上,人们开始探索如何利用计算机技术实现面部特征交换,即将一个人的面部特征转移到另一个人的面部上,以达到一种有趣的效果。
本文将介绍面部特征交换的实现方法。
一、面部特征提取在进行面部特征交换前,需要先对两个人的面部特征进行提取。
这一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人脸检测:通过人脸检测算法,确定照片或视频中的人脸位置,通常使用的算法有Haar级联检测器、HOG特征检测器等。
2、关键点检测:对于每个人脸,需要检测出一些关键点,如眼睛、鼻子、嘴巴等。
这些关键点的位置可以用于后续的面部特征提取。
3、面部特征提取:根据关键点的位置,可以提取出某些面部特征,如眼睛、鼻子、嘴巴等的形状、大小、颜色等信息。
二、面部特征匹配在进行面部特征交换时,需要将一个人的面部特征转移到另一个人的面部上。
这需要进行面部特征匹配,即确定两个人脸中各个特征点之间的对应关系。
这个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特征点匹配:将两个人脸中的特征点进行匹配,确定哪些点是对应的。
2、三角剖分:对于每个人脸,需要将其分成若干个三角形。
这些三角形可以用于后续的面部特征转换。
3、仿射变换:通过三角形之间的仿射变换,将一个人的面部特征转移到另一个人的面部上。
三、面部特征转换面部特征转换是面部特征交换的核心部分。
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将一个人的面部特征转移到另一个人的面部上,以达到面部特征交换的效果。
这个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三角剖分:对于目标人脸,进行三角剖分,以便后续的仿射变换。
2、仿射变换:通过三角形之间的仿射变换,将源人脸的特征转移到目标人脸上。
3、颜色校正:由于源人脸和目标人脸的肤色可能不同,需要进行一定的颜色校正,以使交换后的面部特征更加自然。
四、实现方法面部特征交换的实现方法有很多种,下面介绍一些常用的方法: 1、基于三角形插值的面部特征交换:这是一种比较简单的面部特征交换方法。
基于自编码器模型的人脸替换算法与视频人脸替换系统
基于自编码器模型的人脸替换算法与视频人脸替换系统
刘译键;宁宁;金鑫
【期刊名称】《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
【年(卷),期】2022(30)1
【摘要】目前的人脸替换算法生成的图像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分辨率低、存在伪影以及棋盘效应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并实现精确的人脸替换,本文提出了基于自编码器模型的人脸替换算法,在原始的Deepfakes算法的基础上对网络结构进行改进,加入了更多的特征提取层和不同的堆叠顺序并在鉴别器中增加对抗损失和感知损失,提升了生成图像的质量,也使人物与背景融合得更自然;针对视频中人脸多样性和背景复杂性的特点,在人脸替换算法的基础上,提出并设计了视频人脸替换系统,通过视频人脸替换系统预处理(视频转图片、人脸检测和对齐)、基于编码器的人脸替换模型的网络和模型训练、人脸转换、后处理(图像融合和光照融合)、视频合成五个步骤,最终实现精准的视频人脸替换。
【总页数】12页(P50-61)
【作者】刘译键;宁宁;金鑫
【作者单位】北京电子科技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391.41;TP18
【相关文献】
1.约束条件下的人脸五官替换算法
2.基于变分自编码器的人脸正面化产生式模型
3.迪士尼提出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角色人脸自动替换算法
4.基于变分自编码器的人脸正面化产生式模型
5.基于照片和一般人脸模型的人脸构造系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肤色和人脸形状约束的正面人脸轮廓提取算法_黄福珍
Frontal Face Contour Extraction Based on Skin Color and Face Shape
HUANG Fuzhen,SHE Xingxing
( School of Electric Power and Automation Engineering,Shanghai University of Electric Power,Shanghai 200090 , China)
图6
人脸轮廓最终提取结果
4
实验结果及分析
本实验中的图片均来源于美国 Caltech Faces
标准人脸库, 该数据库中共有 450 幅 896 × 592 的 正面人脸图像, 由 27 个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光照、 表情、 背景下得到. 本文对其中的多数图像进行检 测并得到较好的轮廓提取曲线, 部分成功提取到 的人脸轮廓结果如图 7 所示. 由图 7 可以看出, 对于正面人脸, 本文所用算 法能够正确检测不同光照条件下 , 不同肤色、 大小 基本上去除了颈部区域, 并且能够提取到 的人脸, 较为完整的人脸轮廓. 但实验中也存在少量误检 通过分析误检的实验结果. 认为造成误检的 现象, 主要原因包括以下 3 个方面. ( 1 ) 肤色模型不够精确 不同种族不同地域 的人脸肤色存在较大差异, 尽管 YC g C r 颜色空间 中肤色聚类性较好, 但不同颜色对光的反射和吸 收比存在差异, 这必然会导致肤色误检的发生. ( 2 ) 去除颈部区域算法不够精准 本文所提 出的颈部区域去除方法是建立在人体形态特征上 的, 但每个人的面部长宽比例不可能都符合本文
图 2 数学形态学处理结果 图3 连通区域标记结果
3
人脸轮廓的初步提取及下巴轮廓 的提取
人脸轮廓初步提取的算法十分简单, 即图像
身份保持约束下的人脸图像补全
身份保持约束下的人脸图像补全
王旭东;卫红权;高超;黄瑞阳
【期刊名称】《网络与信息安全学报》
【年(卷),期】2018(4(0)8)
【摘要】人脸图像补全作为图像补全技术的一种特殊应用,在被遮挡人脸的识别、人脸修复等问题上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现有的人脸补全算法只针对补全图像的真实性,而未考虑其补全后的身份一致性.针对这一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改进的生成式对抗网络的人脸补全算法,通过引入SN一GAN算法,提高了模型训练的稳定性,同时利用人脸识别模型对生成图像加入了身份一致性约束,经过实验证明,所提方法能够在生成高真实性图像时有效保持补全图像的身份一致.
【总页数】6页(P71-76)
【作者】王旭东;卫红权;高超;黄瑞阳
【作者单位】国家数字交换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郑州450002;国家数字交换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郑州450002;国家数字交换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郑州450002;国家数字交换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郑州4500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393
【相关文献】
1.跨体制流动与政策创新:制度环境约束下政策企业家的身份选择--以西南省公益金融创新为例 [J], 周凌一;李朔严
2.低质量无约束人脸图像下的超分辨率摆正 [J], 孙强;谭晓阳
3.认同经济学视角下的公共部门的激励约束机制——兼评《认同经济学:身份认同如何塑造我们的工作、薪酬以及幸福感》 [J], 陆治臻;
4.身份保持约束下的人脸图像补全 [J], 王旭东;卫红权;高超;黄瑞阳
5.认同经济学视角下的公共部门的激励约束机制——兼评《认同经济学:身份认同如何塑造我们的工作、薪酬以及幸福感》 [J], 陆治臻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使用汉明距离约束的LBP人脸识别算法
使用汉明距离约束的LBP人脸识别算法
王一丁;李鎏;杨虹
【期刊名称】《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年(卷),期】2009(045)027
【摘要】提出了一种新的使用汉明距离约束的LBP(局部二值化模式)人脸识别算法.传统的LBP算子使用一致性模式(Uniform Pattern)来描述图像的局部特征,并且把其他非一致性模式都归并到另外的一个类中去,对于受光照和表情变化影响的图像,这种方法的准确性会降低.假定光照、姿态、表情的影响都可以看作是某种"噪声",把信道编码中广泛应用的汉明距离引入到LBP算法中,减少由于这些噪声干扰产生的错误率.在FRGC上的实验结果显示:对于无约束环境下的人脸图片来说,该方法要优于传统的基于LBP的人脸识别方法.
【总页数】4页(P188-190,236)
【作者】王一丁;李鎏;杨虹
【作者单位】北方工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北京,100041;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信息与工程学院,北京,100080;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信息与工程学院,北京,100080【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311.1
【相关文献】
1.基于LBPH算法的人脸识别算法研究与设计 [J], 邓垲镛; 赵慧元; 田刚; 张蓥
2.基于MB-LBP和张量HOSVD的人脸识别算法 [J], 宋艳萍;黄华;库福立;樊丹丹
3.基于权值融合虚拟样本的LBP特征人脸识别算法 [J], 杨明中
4.基于LBP和ELM的人脸识别算法研究与实现 [J], 王红星;胡永阳;邓超
5.基于改进LBP和DBN的人脸识别算法研究 [J], 吕秀丽;黄兆昊;白永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需 要 手工辅 助 完 成 图像 分 割 。P rz等人 首 先 由用 ee
户交 互指 定 Ti p区 域 , 利 用 P so r ma 并 osi n梯 度 域 编
弱 了用 户 的输 入 限 制 j 以上 方 法 都 是 针 对 图像 。
中的通 用物 体进行 编辑 , 需要用 户提供 部分 干预 , 无
’ 华 东 师范 大 学 软 件 学 院 , 海 ( 上
许建 中
206 ) 0 0 3
王长 波
邱 兆 文 马利庄 ’ ’
10 4 ) 50 0
2 10 ) 20 0
( 昌 陆军 学 院 , 昌 南 南
3 00 ) ’ 东 北 林 业 学 院 计算 机 系 , 尔 滨 30 0 ( 哈
a tmaial o ti y tei rsl to tu ig3 a ilmo es Ou ytm alwsu es t dutteitroain uo t l ban snh ss eut wi u s D fca d l c y s h n . rsse l sr o a js h nep lt o o
关 重 点项 目( B 6 1 7 ; 龙 江 省 青 年科 学 技 术 专 项 资 金项 目 ( C 6 0 3 G 0 A0 )黑 Q 0 C0 ) 收 稿 日期 :0 8 1 ・ 0; 回 日期 :0 8 1 - 7 20 —0 2 改 2 0 — 2 1
第 一作 者 简 介 : 高
岩 ( 93一 17
基 金项 目 : 国家 重 点 基 础研 究 发 展 计 划 ( 7 ) 目( 06 B0 15 ; 93 项 20 C 3 30 ) 国家 高 技 术 研 究 发 展 计 划 (6 ) 目( 0 9 A 1 34) 国 家 自然 83 项 20A 0Z3 ; 科 学 基 金项 目(0 0 06 上海 市 科 委 自然 科 学基 金 项 目( 7 R 4 3 ) 上 海 市 青 年 科 技 启 明 星 计 划 项 目( 8 A1O5) 黑 龙 江 省 科 技 攻 66 3 7 ); 0 Z 10 5 ; OQ 42 ;
GAO n” XU Ja z o g , ANG a g o¨ Ya in h n W Ch n b
,
,
QI h o n MA Lz u n U Z a we ¨, ih a g
( ntueo o w r a dE gn e n , at hn om lU i r t ,h n h i 0 0 3 Is tt fSf a e n n ie ig E s C i N r a nv s y S a g a 2 0 6 ) i t r a ei (n tueo C m u r c n ea d Tc n l y N n h n r yC l g , a c a g 3 0 0 ) Is tt f o p t i c n eh o g , a ca gA m o e e N n h n 3 0 0 i e Se o l ( nt u o p t c n e n e n l y No h at oe r nvr t , ri 1 0 4 ) Is tt o C m ue S i c a d T c oo , r e s F r t U i s y Habn 5 0 0 i ef r e h g t sy ei ( nt ue I om t na d C m u r n ier g S a g a ioo g U i ri , h n h i 2 0 0 Is t n r ai n o p t gn e n , h n h i a t n e t S a g a 1 0 ) it o f f o eE i J n v sy 2
) 男 , 师 。2 0 , 讲 0 6年 获 上海 交通 大 学 计 算 机博 士学 位 。研 究 方 向 为计 算 机 动 画 、 实 感 绘 制 、 真 图像 处
理 等 。E ma : go sie n . d . n i y a @ e. c u e u c l
第 3期
高
岩 等 : 束 条 件 下 的人 脸 五 官 替 换 算 法 约
53 0
法 全 自动 实 现 。
文 中的人脸 正面 照片来 自中国科 学 院计 算技 术 研 究所 的 P A E L大 规 模 人 脸 数 据库 , 分 小孩 人 部
脸 照 片 下 载 自互 联 网 。
人 脸人 脸 图 像 是 图 形 学 领 域 的 重 要 课 题 。 虽 然 3维
文 献 标 志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6 8 6 ( 0 0 0 . 0 . 5 10 — 9 1 2 1 ) 35 20 中 图法 分 类 号 : P 9 . 1 T 3 1 4
Al o ihm o u a c so de n t a n s g rt f r H m n Fa e Fu i n Un r Co s r i t
0 引 言
图像 视 频编辑 是近来 计算 机 图形 学领域 的研究 热点 。为便 于对 特定 对 象 进行 编 辑 操作 , 户 通 常 用
区域 。A aw l gr a a等人 整合 了图分割 优化方 法 与梯 度域混 合方法 , 户 只需 在 前景 区和背 景 区绘 制 若 用 干线条 即可 完成 交 互 式 的 图像 编 辑 。J i 人 自 a等 动计算 P i o o sn编辑方法 的最 优分 割边界 , s 进一 步减
K e wor s p i s n e u to a tv ha e mo e ,a i l f i n,m a e bl n ng y d o s o q a i n, c i e s p d l f c a uso i g e di
辑的方 法 , 自动将 源 图像 无缝 克 隆 到 目标 图像 指 定
差 异也 较 小 。这 表 明 , 需 对 人 脸 图像 进 行 3维 无 重建 , 即可 直 接 利 用 基 于 图像 的 方 法 得 出 问题 的
简化 解 。
了一 些 特 征 点 , 订 出 符 合 需 求 的 18个 特 征 点 。 修 1 这些新 增 点 的 坐标 计 算 方 法 详 细 描 述 见 文献 [ ] 7。 图 2中给 出了本 文提取 的特 征点 结果 。
面 , 这 些 场 合 , 入 相 片 可 以 被 严 格 限 定 为 人 脸 在 输 的 正 面 照 , 需 考 虑 姿 态 的 不 同 , 点 和 光 照 条 件 无 视
go p 提 出 的新 一 代 多媒 体 数据 压 缩 标 准 , 中定 r ) u 其
义 了 人 脸 模 型 标 准 。 该 标 准 定 义 了 人 脸 定 义 参 数 ( D ) 人 脸 动 画 参 数 ( A ) 来 描 述 人 脸 的 几 FP 和 FP 用 何 、 理 以 及 表 情 运 动 。 由 于 该 标 准 具 有 很 强 的 兼 纹 容性 , 于 M E 4 的人脸 动 画得到 了广 泛 地应 用 。 基 PG 为 了更 加 细 致 地 描 述 五 官 区 域 , 前 额 和 脸 颊 增 加 在
第1 5卷
第 3期
中国 图象 图形 学报
J u n lo ma e a d Gr p c o r a fI g n a his
Vo . 5, 1 1 No. 3 Ma . 01 r2 0
21 0 0年 3月
约 束 条 件 下 的 人 脸 五 官 替 换 算 法
高 岩
2 特 征 提 取
人 脸面部 特征 定位 一直 是人脸 识别 领域 中一个 具 有挑 战性 的课 题 。A M 是 常用 的获 得 人 脸 形 状 S
的 方 法 。 MP EG4 是 MP EG( vn itr x et mo ig pcu e e p r s
这 一 问题 是 欠 约 束 问 题 , 法 得 到 精 确 的 深 度 信 无 息 。在 医学 美 容 或 预 测 后 代 相 貌 的场 合 , 要 利 需 用 特定 的源 五官 ( 明星 或 本 人 ) 替 换 目标 五 官 图 来 像 ( 人 或 明星 ) 本 。如果 采 用 通 用 的图像 编辑 替 换 算法 , 需要 用 户 大 量 的 手 工 交 互 ; 外 , 割 算 法 此 分 难 以 对 脸 部 区 域 产 生 理 想 的 分 割 结 果 。 另 一 方
’ 上 海 交 通 大学 计 算 机 系 , 海 ( 上
摘
要
针 对 医 学 美 容 以 及 数 字娱 乐 领域 中 的特 定 应 用 , 出 了基 于 图 像 的人 脸 五 官 替 换 算 法 。该 算 法 将 人 脸 特 提
征提 取 与 图像 复 合 相 结 合 , 需 3维 人 脸 模 型 重建 , 无 自动 合 成 具 有 源 图 像 主 要 五 官 特 征 的结 果 图 像 。系 统 允许 用 户 调 整 权 重 , 源 五 官 与 目标 五 官 间 进 行 插 值 , 制 结 果 图 像 与 二者 的相 似程 度 。进 一 步地 , 鼻 子 附 近 的拉 普 拉 在 控 以 斯 算 子 为 约 束 , 解 泊 松 方 程 以去 除 阴 影 影 响 。实 验 结 果 表 明 , 算 法 效 率 高 , 成 效 果 达 到 了实 用 的要 求 。 求 该 合 关键 词 Pio o sn方程 主动 形 状 模 型 五 官 替 换 图像 混 合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