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读本3文言文翻译及赏析

合集下载

语文读本 必修三四 文言文翻译

语文读本 必修三四  文言文翻译

语文读本必修三四文言文翻译(网上搜集,仅供参考。

请同学们多查词典,根据语境,准确直译。

)必修三尚贤《墨子》墨子(子:在老师的氏前再加上美称,表示对老师的尊敬)说:「现在的天子、诸侯、有地位的贵族施政於国家的人,都希望国家富足,人民众多,刑法和政治安定(之:连词,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这个结构的独立性,使它充当动词「欲」的宾语)。

然而国家不得富足而得贫穷,人民不得增加而得减少,刑法和政治不得安定而得混乱,那麼是从根本上失去他们想要的东西,得到他们所憎恶的东西,这是什麼原因呢(这:指示代词,作全句主语,相当於说「这」)?」墨子说道:「这是天子、诸侯、有地位的贵族施政於国家的人,不能尊敬贤者、任用能人参政的缘故。

因此国家拥有贤能之士多了,那麼国家的安定程度(就会)增大;贤能之士减少了,那麼国家的安定程度(就会)降低。

因此,当权者(致力的)事情,将在於使贤能增多而已」。

有人问:「那麼使贤人增多的办法将是怎样的呢?」墨子说:「假如要想要增加这个国家擅长射箭、驾车的人,一定要使他们富、使他们贵,尊敬他们,给他们荣誉。

这样以后,国家的射箭、驾车能手将会得并增加了。

何况贤能的人,敦厚於德行,擅长於言辞,精通於学术呢?这本来就是国家的财富、朝廷的辅佐呀!也务必将(且:时间副词,将)使他们富、使他们贵,尊敬他们,给他们荣誉,这样了以后,国家的贤能之士将可以得到并增多了。

」所以古代的圣王治理国政,说道:「行为不义的人就不让他富有,行为不义的人就不让他尊贵,行为不义的人就不与他亲密,行为不义的人就不与他接近」。

因此国中富贵的人听到它,都返回(指朝廷以外)商量说:「先前我所依靠的,是富贵;如今君主提拔行为合乎道义的人不避开贫贱,那麼我不可做合於『义』的事。

」君主的亲属听到它,也返回商量说:「起初我们所依赖的,是亲戚关系;如今君主提拔行为合乎道义的人不避开非亲属关系,那麼我不可不做合於『义』的事。

」与君主亲近的人听到它,也返回商量说:「起初我们所依赖的,是亲近;如今君主提拔行为合乎道义的人不避开疏远,那麼我不可不做合於『义』的事。

必修三读本文言翻译

必修三读本文言翻译

郭橐驼其人,不知原名什么。

他患有伛偻病,行走时背脊高起,脸朝下,就像骆驼,所以乡里人给他取了个“驼”的外号。

橐驼听到后说:“很好啊,给我取这个名字挺恰当。

”于是他索性放弃了原名,也自称橐驼。

他的家乡叫丰乐乡,在长安城西边。

郭橐驼以种树为职业,长安城的富豪人家为了种植花木以供玩赏,还有那些以种植果树出卖水果为生的人,都争着接他到家中供养。

大家看到橐驼所种,或者移植的树,没有不成活的,而且长得高大茂盛,果实结得又早又多。

别的种树人即使暗中观察模仿,也没有谁能比得上。

有人问他,他回答说:“我郭橐驼并没有能使树木活得久、生长快的诀窍,只是能顺应树木的天性,让它尽性生长罢了。

大凡种植树木的特点是:树根要舒展,培土要均匀,根上带旧土,筑土要紧密。

这样做了之后,就不要再去动它,也不必担心它,种好以后离开时可以头也不回。

栽种时就像抚育子女一样细心,种完后就像丢弃它那样不管。

那么它的天性就得到了保全,从而按它的本性生长。

所以我只不过不妨害它的生长罢了,并没有能使它长得高大茂盛的诀窍,只不过不压制耗损它的果实罢了,也并没有能使果实结得又早又多的诀窍。

别的种树人却不是这样,种树时树根卷曲,又换上新土;培土不是过分就是不够。

如果有与这做法不同的,又爱得太深,忧得太多,早晨去看了,晚上又去摸摸,离开之后又回头去看看。

更过分的做法是抓破树皮来验查它是死是活,摇动树干来观察栽土是松是紧,这样就日益背离它的天性了。

这虽说是爱它,实际上是害它,虽说是担心它,实际上是与他为敌。

所以他们都比不上我,其实,我又有什么特殊能耐呢?”问的人说:“把你种树的方法,转用到作官治民上,可以吗?”橐驼说:“我只知道种树而已,作官治民不是我的职业。

但是我住在乡里,看见那些当官的喜欢不断地发号施令,好像很怜爱百姓,结果却给百姓带来灾难。

早早晚晚那些小吏跑来大喊:…长官命令:催促你们耕地,勉励你们种植,督促你们收割,早些缫你们的丝,早些织你们的布,养好你们的小孩,喂大你们的鸡、猪。

语文读本第三册文言翻译

语文读本第三册文言翻译

黄州竹楼记[译文]黄冈这地方出产很多竹子,大的有房椽那么粗。

竹工破开竹子,剃去竹节,来代替用泥土烧制的瓦,家家户户都是这样,因为这样做价钱便宜而且又可节省工时。

黄冈城的城西北角。

城上的垛墙坍塌了,草木丛生,荒芜着无人整理,我就在这地方建了两间小楼,与月波楼相连接。

(站在竹楼上)远处山色尽收眼中,江上水波如入怀抱,这地方安静,又给人以辽阔的印象。

这地方遇到夏天下急雨,听起来像有瀑布声;遇到冬天下大雪,听起来像玉石碎裂声。

这地方适宜弹琴,琴声高扬而流畅;这地方适宜吟诵诗歌,吟诗声高亢美妙;这地方适宜下围棋,棋子敲击棋盘声叮铃着响;这地方适于作投壶之戏,投出去的矢击打在壶中的声音铮铮作响:(形成这种令人欢悦的声音)都是这竹楼的帮助。

公事完毕回来的时间,我披着用鸟羽绒织成的大氅,头戴华阳巾,手里拿着一卷《周易》,点着香,面对香炉不出声地端坐,消除心中那些世俗之念。

江山之外,只见风中船帆、沙滩上的鸟、如烟的云、眼前的竹材而已。

等到酒力渐散,茶炉的烟气渐渐停歇,送走夕阳,迎来夜月,这也是我在谪居之地的一个景象。

那齐云楼、落星楼,高大倒是高大啊!井干楼、丽谯楼,华丽也倒是华丽!但它们只用来收容歌妓、舞女,不是诗人的事,我不欣赏这种地方。

我听竹工说:“竹作瓦,只可用十年,假如加上一层竹瓦,就可以用二十年。

”啊!我在至道至乙未年,从翰林贬到滁州;丙申年,又改派到扬州;丁酉年,又回到京城进中书省;戊戌年除夕,我接到被眨齐安(黄州)的命令。

己亥年闰三月,我到黄州郡。

四年之间,往来奔走,没有空闲;不知道明年又在什么地方!我那里害怕竹楼的朽烂呢?希望以后来黄州的人与我志趣相同,接下来修茸竹楼,希望这竹楼能不朽烂。

[层次结构]本文以“亦谪居之胜概也”为界,大致分前后两部分,前为记叙描绘,后为发慨咏志。

首段指出黄冈房屋的特点:因多竹故皆竹屋。

第二段记叙自己所建小竹楼的位置、竹楼上所看到的景观、及自己在不同季节的感受和各种活动的情趣。

[业务]高中语文读本第三册文言文翻译.docx

[业务]高中语文读本第三册文言文翻译.docx

18、季氏将伐颛臾原文:季氏将伐颛臾。

舟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土以为东蒙主,II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

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乙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 '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口尔言过矣, 虎兇出于柯,龟玉毁于犊中,是谁之过与?”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了疾夫舍曰欲Z而必为Z辞。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徳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翻译:季孙氏将要讨伐颛臾。

冉有、季路拜见孔子说:“季孙氏准备对颛臾采取军事行动。

”孔子说:“求!恐怕该责备你了。

那颛臾,从前先王把它当做东蒙山的主祭,而且它地处鲁国境内。

这是鲁国的臣属,为什么要讨伐它呢?”冉有说:“季孙要这么干,我们两个做臣下的都不愿意。

”孔了说:“求!周任冇句话说:'能施展才能就担任那职位,不能这样做则不担任那职务。

'盲人遇到危险却不去扶持,将要跌倒却不去搀扶,那何必要用那个做相的人呢?况且你的话错了,老虎和犀牛从笼子里跑出,龟甲和玉器在匣子里被毁坏,这是谁的过错呢?”冉有说:“如今颛臾城墙坚固而且靠近费城,现在不夺取,后世一定会成为子孙们的忧虑。

”孔子说:“求!君子厌恶那些不肯说出(自己)想要那样而偏要找借口的人。

我听说拥有邦国的诸侯和拥有家族封邑的大夫们,不怕人口少而怕分配不均匀,不怕贫困而怕不安定。

财物分配公平合理,就没有贫穷;上下和睦,就不必担心人少;社会安定,国家就没有倾覆的危险。

依照这个道理,原来的远方的人不归服,就发扬文治教化来使他归服;使他来了Z后,就要使他安定下来。

高中文言文翻译

高中文言文翻译
高中语文读本第三册 文言文译文:《任光禄竹溪记》
任光禄竹溪记 作者:唐顺之
我曾经游观过京城世宦富贵人家的亭园,见那里集聚的东西,自极远的边地到海外,奇异的花卉石子没有不能罗致的,所不能罗致的只有竹子。我们江南人砍伐竹子当柴烧,筑园构亭也必定购买寻求海外的奇花异石,有的用千钱买一石,有的用百钱买一花,并不吝惜。然而如有竹子占据在当中,有时就将它砍去,说:“不要让它占了我种花置石的地方”。但京城人如果能觅到一竿竹子,常常不惜化费数千钱来购买;然而一遇到下霜降雪,便又都干枯而死。正因为它的难以寻觅而且又多枯死,人们因此就更加珍爱它。而江南人甚而笑他们说:“京城人竟把我们当柴烧的东西视为珍宝。”
//////////////////////////////
隆丁亥年冬季,安葬我的三妹素文于上元县羊山,作文祭奠她说:
唉!你生在杭州,却安葬在这里,距离我们家乡7百里呀。当你出生的时候,即使做奇离的梦,做虚幻的想象,又怎么料到这里是你埋葬骸骨的地方呢?
你由于坚持贞节的一种念头,遭人离弃,以致孤独忧伤,困苦失意。虽然是命中注定,实际上是上天造成这种不幸;但是连累你到这种地步,未尝不是我的过错啊。我小时候听先生讲授经书,你同我并肩坐着,喜欢听古人讲求节操的事例;一旦长大成人,就亲自付诸实践。唉!假使你不懂得诗书,也许未必这样苦守贞节啊。
子綦说:“这果真是什么用处也没有的树木,以至长到这么高大。唉,精神世界完全超脱物外的‘神人’,就像这不上进的树木呢!”宋国有个叫荆氏的地方,很适合楸树、柏树、桑树的生长。树干长到一两把粗,做系猴子的木桩的人便把树木砍往;树干长到三、四围粗,地位高贵名声显赫的人家寻求建屋的大梁便把树木砍往;树干长到七、八围粗,王侯将相富家商贾寻找整幅的棺木又把树木砍往。所以它们始终不能终享天年,而是半道上被刀斧砍伐而短命。这就是材质有用带来的祸患。因此古人祈祷神灵消除灾难,总不把白色额头的牛、高鼻折额的猪以及患有痔漏疾病的人沉进河中往用作祭奠。这些情况巫师全都了解,以为他们都是很不吉祥的。不过这正是“神人”所以为的世上最大的吉祥。

小学语文-文言文启蒙读本翻译——诸葛亮”空城计”

小学语文-文言文启蒙读本翻译——诸葛亮”空城计”

小学语文-文言文启蒙读本翻译——诸葛亮”空城计”
三国时期,谙葛亮因错用马谡(su)而失掉战略要地街亭,魏将司马懿乘势引大军15万向诸葛亮所在的西城蜂拥而来.当时,诸葛亮身边没有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带领的五千军队,也有一半运粮草去了,只剩2500名士兵在城里.众人听到司马懿带兵前来的消息后都大惊失色.诸葛亮登城楼观望后,对众人说:大家不要惊慌,我略用计策,便可教司马懿退兵.于是,诸葛亮传令,把所有的旌(jing)旗都藏起来,士兵原地不动,如果有私自外出以及大声喧哗的,立即斩首.又教士兵把四个城门打开,每个城门之上派20名士兵扮成百姓模样,洒水扫街.诸葛亮自己披上鹤氅,戴上高高的纶(guan)巾,领着两个小书童,带上一张琴,到城上望敌楼前凭栏坐下,燃起香,然后慢慢弹起琴来.司马懿的先头部队到达城下,见了这种气势,都不敢轻易入城,便急忙返回报告司马懿.司马懿听后,笑着说:这怎么可能呢?于是便令三军停下,自己飞马前去观看.离城不远,他果然看见诸葛亮端坐在城楼上,笑容可掬,正在焚香弹琴.左面一个书童,手捧宝剑;右面也有一个书童,手里拿着拂尘.城门里外,20多个百姓模样的人在低头洒扫,旁若无人.司马懿看后,疑惑不已,便来到中军,令后军充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撤退.他的二子司马昭说:莫非是诸葛亮家中无兵,所以故意弄出这个样子来?父亲您为什么要退兵呢?司马懿说:诸葛亮一生谨慎,不曾冒险.现在城门大开,里面必有埋伏,我军如果进去,正好中了他们的计.还是快快撤退吧!于是各路兵马都退了回去.。

最新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读本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最新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读本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庖丁解牛选自《庄子》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目而神欲行。

依乎天理,批大却,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

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

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

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译文]厨师给梁惠王宰牛。

手所接触的地方,肩膀所倚靠的地方,脚所踩的地方,膝盖所顶的地方,哗哗作响,进刀时豁豁地,没有不合音律的:合乎(汤时)《桑林》舞乐的节拍,又合乎(尧时)《经首》乐曲的节奏。

梁惠王说:“嘻,好啊!(你解牛的)技术怎么竟会高超到这种程度啊?”厨师放下刀回答说:“我所爱好的,是(事物的)规律,(已经)超过(一般的)技术了。

开始我宰牛的时候,眼里所看到的没有不是牛的;三年以后,不再能见到整头的牛了。

现在,我凭精神和牛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视觉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动。

依照(牛的生理上的)天然结构,击入牛体筋骨(相接的)缝隙,顺着(骨节间的)空处进刀,依照牛体本来的构造,筋脉经络相连的地方和筋骨结合的地方,尚且不曾拿刀碰到过,更何况大骨大呢!技术好的厨师每年更换一把刀,(是用刀硬)割断筋肉;一般的厨师每月(就得)更换一把刀,(是用刀)砍断骨头。

如今,我的刀(用了)十九年,所宰的牛有几千头了,但刀刃的锋利就象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

那牛的骨节有间隙,而刀刃很薄;用很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节),宽宽绰绰地,对刀刃的运转必然是有余地的啊!因此,十九年来,刀刃还象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

高中语文读本三文言文大全

高中语文读本三文言文大全

蚊对天台生因为天气热而难受。

晚上躺在细葛做的蚊帐里面,童子手里拿着大扇子在前面挥动,舒服极了,于是就睡着了。

过了很久,童子也睡着了,丢掉大扇子,靠在床边,鼾声像打雷一般。

天台生惊醒过来,以为快要刮风下雨了,抱着自己的膝盖坐在那里。

不久,耳旁听到飞动鸣叫的声音,像是唱歌、又像是在倾诉,像是充满哀怨、又像是充满思慕;接着就攻击天台生的手臂,刺入到他的肉里面去,扑向他的大腿,咬啮他的脸面,让天台生毛发都竖了起来,肌肉也几乎要颤动。

天台生两手用力合拍,掌心湿湿的、好像是汗水,拿来闻闻,竟是鲜血的腥味啊!天台生吓一大跳,不知该怎么办,就用脚踢了踢童子,呼叫他说:“我被小虫咬得难受,(你)赶紧起来找蜡烛照明。

”蜡烛来了,蚊帐全都开了,原来有几千只蚊子聚在蚊帐边。

蚊子们看到烛火,四散乱飞,好像一群蚂蚁,好像一堆苍蝇,尖尖的嘴巴、饱饱的肚皮,通体涨大变红。

天台生骂童子说:“这不正是啮吮我血的东西吗?都是你不谨慎,把蚊帐拉开而放它们进来!况且这些东西是异类,如果好好预防的话,它们又那能害人呢?”童子拔了些蒿草、捆成一卷,就在草端点起火来,烟随着风回旋,童子拿着蒿草左右挥来挥去,绕床好几圈,把蚊子赶到门外去了。

童子回报天台生说:“可以好好睡觉了,蚊子都赶走了。

”天台生于是拂拭席子,正要睡觉,忽然呼喊老天而感叹地说:“老天您为什么要生出这种小东西来伤害人呢?”童子听了,哑然失笑地说:“您为什么把自己看得那么重要,又过分又固执地怨恨老天呢!天地之间,阴阳二气相互作用、产生变化,赋予它形体、授给它本质,使人和物得到了区分。

大的动物是犀牛、大象,怪异的动物是蛟龙,凶暴的动物是老虎、花豹,驯服的动物是糜鹿、金丝猴;长羽毛的是飞禽、是走兽,裸体无毛的是人、是虫;无不都有供养。

虽然有大小长短的不同,然而寄托形体在这天地之间,都是一样的。

如果从我们人类的角度来看的话,则会认为人类高贵而动物低贱;如果从天地的角度来看的话,则果真有那个高贵、那个低贱呢?现在我们人类自抬身价,号称是天地间的主宰者;对待水陆间的物体,有生命的种类,没有不在高处设下鸟网、在低处设下鱼网,山中贡献、海里供应,蛙、黾都没法逃命,鸿雁也都没法隐藏踪迹;人类所吃的动物,可以说是太多太多了,而动物难道就不可以吃人吗?今晚蚊子动一下嘴巴,您就对老天哀号而加以控诉。

高中语文第三册读本文言文阅读训练

高中语文第三册读本文言文阅读训练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

黄冈之地多竹,大者如椽。

竹工破之,刳去其节,用代陶瓦,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

子城西北隅,雉堞圮毁,榛莽荒秽,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

远吞山光,平挹江濑,幽阒辽夐,不可具状。

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

宜鼓琴,琴调虚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宜投壶,矢声铮铮然:皆竹楼之所助也。

公退之暇,披鹤氅,戴华阳巾,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

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

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亦谪居之胜概也。

彼齐云、落星,高则高矣!井干、丽谯,华则华矣!止于贮妓女,藏歌舞,非骚人之事,吾所不取。

吾闻竹工云:“竹之为瓦,仅十稔;若重覆之,得二十稔。

”噫!吾以至道乙未岁,自翰林出滁上;丙申,移广陵;丁酉,又入西掖。

戊戌岁除日,有齐安之命。

己亥闰三月,到郡。

四年之间,奔走不暇;未知明年又在何处!岂惧竹楼之易朽乎?幸后之人与我同志,嗣而葺之,庶斯楼之不朽也。

咸平二年八月十五日记。

(王禹偁《黄州新建小竹楼记》)[注] 齐云、落星、井干、丽谯都是楼名。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竹工破之,刳去其节,用代陶瓦,比屋皆然(比:连,并)B.远吞山光,平挹江濑,幽阒辽夐,不可具状(具:具体)C.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第:但,只)D.吾以至道乙未岁,自翰林出滁上(出:贬谪)2.下列各组中加点字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比屋皆然B.以其价廉而工省也子声丁丁然吾以至道乙未岁,自翰林出滁上C.公退之暇D.皆竹楼之所助也岂惧竹楼之易朽乎吾所不取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B.幸后之人与我同志,嗣而葺之C.四年之间,奔走不暇;未知明年又在何处D.庶斯楼之不朽也4.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不很恰当的一项是()A.本文从黄冈用竹瓦建屋说起,写登楼远眺,写楼中六宜,写谪居情怀,着墨不浓,情韵淡远,朴实感人。

语文必修三文言文原文翻译及知识点总结

语文必修三文言文原文翻译及知识点总结

归去来兮辞>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目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和,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邱.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天天命复奚疑!《归去来兮辞(并序)》我家境贫困,耕种田地不够用来供给自己(生活)。

孩子生了一屋子,米缸里没有储存的粮食,维持生活所需要的东西,(我也)没有得到它的办法。

亲戚朋友经常劝我出去做个小官,我自己也产生了这种念头,(但)求官又没有门路。

刚巧碰上有出使到外地去的事情,各地州郡长官都以爱惜人才为美德,我的叔父因为(看到)我贫困艰苦(就加以推荐),于是就被任命为小城的官吏。

在那时,战乱还没有平息,心里害怕远地的差使。

彭泽县距离家乡只有一百里路程,公田收获的粮食足够酿酒之用,因此就请命要了下来。

(但)没几天,思念田园,就产生了归乡的念头。

为什么呢?(因为我的)本性坦率自然,不是勉强做作所能够改变的;饥冻虽然是切肤之痛,但违背自己本心(更会)使我受到双重的痛苦。

我曾经做过一些事情,(但)都是为了口腹的需求而勉强驱使自己;于是烦恼得愤懑不已,感到自己非常有愧于平生的志愿。

但还是想等到秋收以后,就收拾行装连夜离去。

高中语文读本3古典诗文翻译

高中语文读本3古典诗文翻译

高中语文读本3《生命进行曲》古典诗歌译文及注释1、南陵别儿童入京唐代:李白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

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

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译文白酒刚刚酿好时我从山中归来,啄着谷粒的黄鸡在秋天已经长得肥美了。

呼唤童仆为我炖好鸡斟上白酒,孩子们嬉笑着牵扯我的衣服。

一面高歌,一面痛饮,想用酣醉来抚慰自己;醉而起舞,精神焕发可与落日争光辉。

苦于不能在更早的时间游说君王,只能快马加鞭奋起直追奔赴远道。

像会稽愚妇看不起贫穷的朱买臣一样,我曾经被人瞧不起,如今我也能辞家西去长安,希望能青云直上。

仰面朝天纵声大笑着走出门离开,我怎么会是长期身处草野的普通之人?注释南陵:一说在东鲁,曲阜县南有陵城村,人称南陵;一说在今安徽省南陵县。

白酒:古代酒分清酒、白酒两种。

见《礼记·内则》。

《太平御览》卷八四四引三国魏鱼豢《魏略》:“太祖时禁酒,而人窃饮之。

故难言酒,以白酒为贤人,清酒为圣人。

”嬉笑:欢笑;戏乐。

游说:战国时,有才之人以口辩舌战打动诸侯,获取官位,称为游说。

万乘:君主。

周朝制度,天子地方千里,车万乘。

后来称皇帝为万乘。

苦不早:意思是恨不能早些年头见到皇帝。

买臣:即朱买臣,西汉会稽郡吴(今江苏省苏州市境内)人。

西入秦:即从南陵动身西行到长安去。

秦:指唐时首都长安,春秋战国时为秦地。

蓬蒿人:草野之人,也就是没有当官的人。

蓬、蒿:都是草本植物,这里借指草野民间。

2、上李邕唐代:李白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译文大鹏总有一天会和风飞起,凭借风力飞上九霄云外。

即使等到风停大鹏落下来,它的力量也能激起大海里的波涛。

时人见我总是不同流俗的言行,听了我的豪言壮语都冷笑不已。

孔子还说后生可畏,你可不能轻视少年人啊!注释上:呈上。

高中文言文必修三带翻译

高中文言文必修三带翻译

【原文】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欲饮,则泉香而酒冽;欲歌,则有曲终人散之恨。

既至幽暗而深秀者,而余亦不能忘情于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翻译】环绕滁州的都是山。

它的西南方向有若干山峰,树林和山谷特别美丽,远远望去,树木茂盛而幽深秀丽的地方,是琅琊山。

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水从两座山峰之间流出,这就是酿泉。

想要喝水,泉水香甜而酒水清澈;想要唱歌,却有一种曲终人散的遗憾。

到了幽深秀丽的地方,我也不能忘记饮酒的乐趣。

至于太阳升起时,树林中的雾气散开,云归山洞,山洞变得昏暗;阴暗明亮的变化,是山间的早晨和傍晚。

野花开放,散发出幽香,美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浓密的荫蔽,风霜使山色更加高洁,水位下降,石头露出水面,这是山间的四季变化。

早晨出发,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各不相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唱歌,行人休息在树下,前面的人呼唤,后面的人回应,弯腰曲背的老人和小孩,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的百姓在游玩。

在溪边捕鱼,溪水深鱼儿肥;用酿泉酿酒,泉水香甜酒水清凉;摆上山中的野味和野菜,杂乱地陈列在面前的是太守的宴会。

宴会上的乐趣,不在于丝竹乐器,射箭的人中了靶心,下棋的人赢了棋,酒杯和酒筹交错,起身坐下大声喧哗的是宾客们的欢乐。

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的,是太守喝醉了。

三级文言文翻译

三级文言文翻译

昔陶渊明为彭泽令,厌世俗之纷扰,遂隐于山野之间。

一日,闲步至一山,见一洞口,奇石嶙峋,古木参天。

渊明好奇,遂入洞中,洞内豁然开朗,别有天地。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渊明问:“此何地也?”答曰:“此地名为桃花源,自秦汉以来,久与世隔绝,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渊明喜,欲久居于此。

然问其出处,终不得要领。

留数日,渊明告辞,出洞口,忽见一大片桃花林,落英缤纷,香气袭人。

渊明驻足,叹曰:“此乃世外桃源也。

”渊明还至彭泽,不复出仕。

每于闲暇之时,常忆桃花源之美景,心向往之。

后数年,渊明梦见一老人,自称是桃花源之人,告渊明:“此间乐,不思蜀。

”渊明醒来,心中若有所失。

又数年,渊明复梦见老人,告渊明:“汝当寻此桃花源,以慰吾心。

”渊明醒来,怃然若失,遂作《桃花源记》以记之。

记中所述,非虚言也。

世有桃源,然人心多险,难得善地。

渊明虽未能再至桃花源,然其心境,已超脱尘世,归于自然。

此记流传后世,使人感悟,人生在世,当追求真善美,远离虚伪险恶。

译文:昔日陶渊明担任彭泽县令,厌倦了世俗的纷扰,于是隐居在山林之间。

有一天,他漫步至一座山,看见一个洞口,奇石嶙峋,古木参天。

陶渊明好奇心起,便走进洞中,洞内豁然开朗,别有天地。

那里的人们往来种作,男女的衣着,都和外界的人一样。

无论是年老的人还是小孩,都怡然自乐。

陶渊明问:“这是什么地方?”答道:“这个地方名叫桃花源,自从秦汉以来,就与世隔绝了,不知道有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了。

”陶渊明很高兴,想要长久地居住在这里。

但是他询问桃花源的去处,却始终得不到答案。

逗留了几天,陶渊明告辞,走出洞口,忽然看见一大片桃花林,落英缤纷,香气扑鼻。

陶渊明停下脚步,叹息道:“这真是世外桃源啊。

”陶渊明回到彭泽,就不再出仕。

每当闲暇之时,他常常回忆桃花源的美景,心向往之。

又过了几年,陶渊明梦见一位老人,自称是桃花源的人,告诉陶渊明:“这里的乐趣,不亚于蜀地。

”陶渊明醒来,心中似乎有所失落。

文言文三则原文及翻译

文言文三则原文及翻译

昔者孟母,三迁居,其邻有巫妪,有商贾,有屠夫。

孟母曰:“吾闻有礼者其邻必仁,有德者其邻必信。

巫妪巫医,商贾贸易,屠夫屠牛,此三者,非仁即信,非信即牛。

吾闻仁者寿,信者久,吾宁处仁信之地,不忍居牛之地也。

”遂迁居巫妪之邻。

翻译:从前,孟子的母亲三次搬家,她的邻居分别是巫师、商人和屠夫。

孟母说:“我听说有礼的人他们的邻居必定仁慈,有德的人他们的邻居必定诚信。

巫师行医,商人贸易,屠夫宰牛,这三者,要么是仁慈,要么是诚信,要么是牛。

我听说仁慈的人长寿,诚信的人长久,我宁愿住在仁慈诚信的地方,不愿住在牛的地方。

”于是,她搬家到了巫师的邻居处。

【文言文二】原文: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夫“畏”,非恐惧之谓也,敬其德而畏其威也。

翻译:孔子说:“君子有三件事要警惕:年轻的时候,血气尚未稳定,要警惕美色;到了壮年,血气旺盛,要警惕争斗;到了老年,血气已经衰弱,要警惕贪得无厌。

”孔子又说:“君子有三件事要敬畏:敬畏天命,敬畏位高权重的人,敬畏圣人的言论。

这里的‘敬畏’,并不是恐惧的意思,而是尊敬他们的品德并且敬畏他们的威严。

”【文言文三】原文:庄子曰:“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庄子说:“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

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是危险的!既然如此,还去追求知识的人,也是危险的!做善事不要追求名声,做坏事不要触犯刑法,遵循自然之道,可以作为养生之道,可以保全生命,可以养亲,可以享尽天年。

”。

其三文言文翻译

其三文言文翻译

原文:山川之景,异态万千。

日出东方,光耀四野。

林间百鸟,齐鸣高歌。

江水东流,波澜壮阔。

渔舟唱晚,声断衡阳。

红叶满山,霜气渐浓。

秋风送爽,枫叶如火。

菊花盛开,香飘十里。

白雪皑皑,覆盖大地。

冬雪皑皑,银装素裹。

春水初生,桃红柳绿。

燕子归来,呢喃细语。

蝴蝶翩翩,舞动花间。

麦苗青青,麦浪滚滚。

农夫耕作,辛勤劳作。

夏云横空,电闪雷鸣。

暴雨倾盆,万物滋润。

荷花开满,清香四溢。

蝉鸣不息,声声入耳。

渔翁垂钓,悠然自得。

四季更替,万物生长。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耕读传家,子孙满堂。

家国安宁,岁月静好。

译文:山川的景色,千姿百态。

太阳从东方升起,光芒照耀着四面八方。

树林中的各种鸟类,一起鸣叫,高声歌唱。

长江之水向东流淌,波涛汹涌。

渔船在傍晚时分唱歌,声音在衡阳上空渐渐消失。

红叶遍布山间,霜气逐渐加重。

秋风送来凉爽,枫叶如火焰般燃烧。

菊花盛开,香气飘散十里。

白雪皑皑,覆盖了整个大地。

冬天的雪更加洁白,像是用银子包裹了一般。

春天,河水初涨,桃花和柳树都变得绿意盎然。

燕子归来,轻声细语。

蝴蝶在花间翩翩起舞。

麦苗青翠,麦浪翻滚。

农夫辛勤耕作,劳作不息。

夏天,乌云横空,电闪雷鸣。

暴雨如注,滋润着万物。

荷花盛开,清香四溢。

蝉鸣声声,不绝于耳。

渔翁在河边垂钓,悠然自得。

四季更迭,万物生长。

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耕读传家,子孙满堂。

家国安宁,岁月静好。

第三册读本文言文选译

第三册读本文言文选译

高中语文第三册读本文言文选译说明:考虑到本期时间较紧,特选译几篇供大家自学之用。

希望大家先认真阅读读本上该课的原文,细看文下注释(特别是单个字词的含义),注意原文中词类活用现象和文言句式,结合课后分析把握文意和写作上的特点。

能独立且较准确地翻译每一个句子。

黄州新建小竹楼记黄冈地区盛产竹子,大的像椽子那么粗。

竹工破开它,刮去竹节用来代替陶瓦。

家家户户都这样,因为竹瓦既便宜又省工。

在月城的西北角,女墙塌毁,野草丛生,我利用(那里的空地),盖了两间小竹楼,跟月波楼接通。

(登上小楼)远望山色一览无余,平视江波,幽静辽远,(实在)无法一一描述出来。

夏天,降下骤雨最相适宜,会听到瀑布的声音;冬天飘着大雪最为适宜,(这时小楼)会听到碎玉落地般的声响。

(这里)最适宜弹琴,琴声和谐流畅;最适宜吟诗,诗韵清新绝妙,最适宜下棋,棋声丁丁悦耳;最适于投壶,箭声铮铮动听。

这些乐趣,都是竹楼给予的。

在办完公事后的闲暇时间,披着鸟羽编织的大氅,戴上华阳巾,手拿一卷《周易》,焚香默坐,排除世俗杂念。

这时,水色山光之外,眼前只有风帆沙鸟、烟云竹树罢了。

等到酒醒之后,茶尽烟消,送走夕阳,迎来皓月,这也正是谪居生活中的快乐之处啊!那齐云楼,落星楼,高确实是高!井干楼、丽谯楼,华丽确实是华丽!但它们只不过是用来贮藏妓女,陈列歌舞罢了,这不是诗人应做的事情,我也不屑于去做。

点评:以上为第一段。

以自家的竹楼与王侯贵族的“齐云”、“落星”等相比,表达作者人生取舍的态度。

我听竹工说:“用竹做瓦,只可以用十年。

如果铺两层,就可以用二十年。

”唉,我在至道乙未年,由翰林学士被贬到滁州,丙申年又转到广陵,丁酉年又调入中书省。

戊戌年的除夕,奉命调到齐安。

己亥年闰三月来到齐安郡城。

四年之间,奔走不停,不知明年又在什么地方,难道还怕竹楼容易朽坏吗?希望后来的人跟我志向相同,能接着修整它,希望这座竹楼永远不会朽坏。

点评:由竹工语引出自己遭贬黜的经历和对前途的忧虑,抒发愤世嫉俗的感情。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文言文全解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文言文全解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文言文全解2012.2.22于唐山1、蜀道难作者:李白噫吁戏,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方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

胡为乎来哉!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译文:啊!多么险峻,多么高!蜀道难走,比上天还难。

蚕丛和鱼凫两个蜀王,开国的事情多么渺茫不清。

从那以后经过四万八千年,才和秦地的人有交通。

西边挡着太白山,只有鸟道,高飞的鸟才可以横渡峨嵋山顶。

直到地崩山塌壮士都被压死,然后才有了天梯与石栈相互连接。

上面有即使是拉车的六龙也要绕弯的最高峰,下面有冲激高溅的波浪逆折的漩涡。

高飞的黄鹤尚且飞不过去,猿猴想过去,发愁没有地方可以攀援。

青泥山迂回曲折,很短的路程内要转很多弯,盘绕着山峰。

屏住呼吸伸手可以摸到星星,用手摸着胸口空叹息。

问你西游什么时侯回来?可怕的路途,陡峭的山岩难以攀登。

只见鸟儿叫声凄厉,在古树上悲鸣,雌的和雄的在林间环绕飞翔。

又听见杜鹃在月夜里啼叫,哀愁充满空山。

蜀道难走啊,比上天还难,让人听了这话红颜衰谢。

连绵的山峰离天不到一尺,枯松靠着陡直的绝壁倒挂着。

急流瀑布争着喧嚣而下,撞击山崖使石头翻滚发出雷鸣般声响。

就是这么危险,你这远道的人,为什么来到这里?剑阁高峻崎岖而突兀不平,一个人守住关口,万人也打不开。

高中语文读本文言文译文

高中语文读本文言文译文

高中语文读本文言文译文高中语文读本第一册文言文译文★46郑伯克段于鄢从前,郑武公在申国娶了一个妻子,叫武姜,她生下庄公和共叔段。

庄公出生时脚先出来,武姜受到惊吓,因此给他取名叫“寤生”,很厌恶他。

武姜偏爱共叔段,想立共叔段为世子,多次向武公请求,武公都不答应。

到庄公即位的时候,武姜就替共叔段请求分封到制邑去。

庄公说:“制邑是个险要的地方,从前虢叔就死在那里,若是封给其它城邑,我都可以照吩咐办。

”武姜便请求封给京邑,庄公答应了,让他住在那里,称他为京城太叔。

大夫祭仲说:“分封的都城如果超过三百方丈,那就会是国家的祸害。

先王的制度规定:国内最大的城邑不能超过国都的三分之一,中等的不得超过它的五分一,小的不能超过它的九分之一。

现在,京邑的城墙不合规定,这不是先王的制度,这样下去您将会控制不住的。

”庄公说:“姜氏想要这样,我怎能躲开这种祸害呢?”祭仲回答说:“姜氏哪有满足的时候!不如及早处置,别让祸根滋长蔓延,一滋长蔓延就难办了。

蔓延开来的野草还不能铲除干净,何况是您受宠爱的弟弟呢?”庄公说:“多做不义的事情,必定会自己垮台,你姑且等着瞧吧。

”太叔积极修筑墙,储积粮草,制造铠甲、武器,编组步兵和战车,将要偷袭郑国。

姜夫人也将替他打开城门,作为内应。

庄公得知太叔袭郑的日期,便说:“可以了!”于是命令子封率领二百辆战车去征讨京城。

京城的人也背叛太叔,太叔逃跑到鄢。

庄公又追到鄢去征讨他。

五月辛丑日,太叔便逃到共国去了。

于是把姜氏安置在城颍,并发誓说:“不到黄泉,不再见面。

”不久又后悔不应该这样。

颍考叔是在颍谷主管疆界的官,听到这件事,去给庄公进献物品。

庄公要他吃饭,他吃时把肉留着。

庄公问他,他回答说:“我有母亲,我孝敬她的食物都吃过了,就是没有吃过国君的食物。

请您让我把肉带回去献给母亲。

”庄公说:“你有母亲可献食物,我独没有啊!”颍考叔说:“敢问这是怎么说?”庄公说明了缘由,并且告诉了他自己很后悔。

颍考叔回答说:“您何必为这件事情忧虑呢?如果挖地见到了泉水,再打一条地道在里面见面,谁会说您违背了誓言呢?”庄公照他的话去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季氏将伐颛臾***译文季孙氏将要讨伐颛臾。

冉有、季路拜见孔子说:“季孙氏准备对颛臾采取军事行动。

”孔子说:“求!恐怕该责备你了。

那颛臾,从前先王把它当做东蒙山的主祭,而且它地处鲁国境内。

这是鲁国的臣属,为什么要讨伐它呢?”冉有说:“季孙要这么干,我们两个做臣下的都不愿意。

”孔子说:“求!周任有句话说:‘能施展才能就担任那职位,不能这样做则不担任那职务。

’盲人遇到危险却不去扶持,将要跌倒却不去搀扶,那何必要用那个做相的人呢?况且你的话错了,老虎和犀牛从笼子里跑出,龟甲和玉器在匣子里被毁坏,这是谁的过错呢?”冉有说:“如今颛臾城墙坚固而且靠近费城,现在不夺取,后世一定会成为子孙们的忧虑。

”孔子说:“求!君子厌恶那些不肯说出(自己)想要那样而偏要找借口的人。

我听说拥有邦国的诸侯和拥有家族封邑的大夫们,不怕人口少而怕分配不均匀,不怕贫困而怕不安定。

财物分配公平合理,就没有贫穷;上下和睦,就不必担心人少;社会安定,国家就没有倾覆的危险。

依照这个道理,原来的远方的人不归服,就发扬文治教化来使他归服;使他来了之后,就要使他安定下来。

如今由与求两人辅佐季孙,远方的人不归服,却不能使他们来;国家四分五裂而不能保持它的稳定统一;反而策谋在境内动用武力。

我担心季孙氏的忧患不在颛臾,而在鲁国宫廷的内部。

”***作品鉴赏季氏伐颛臾一事,是在“陪臣执国政”的鲁国的特殊背景下发生的。

“陪臣”指的是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三家。

他们的先祖即庆父、叔牙和季友都是鲁桓公(前771---前694在位)的儿子、鲁庄公(前693---前662在位)的弟弟,号称“三桓”。

到孔子这时,“三桓”执鲁国国政已达一百六七十年之久。

在这一百多年间,公室(鲁君)和私室(三桓)之间的主要斗争有:①前594(鲁宣公十五年)针对三家分地扩展颁布了“税亩”制度;②前562(鲁襄公十一年)三家“作三军,三分公室,各有其一”;③前517(鲁昭公二十五年)欲诛季,三桓联合进攻,昭公被迫逃亡。

这斗争一直继续到战国初年,《史记·鲁周公世家》说:“悼公之时,三桓胜,鲁如小侯,卑于三桓之家。

”季氏将伐颛臾一事,不见经传。

后世注家以为是子路、冉有向季氏转达了孔子的意见,季氏惧祸而止。

《史记·孔子世家》载:“仲由为季氏宰”在前497(定公十三年);季康子召冉有在前492(鲁哀公三年),其时子路随孔子在陈。

至于二人何时同为季氏家臣,则不得而知。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载有季康子向孔子询问季路、冉有才能的事,也不著年代。

据推测当在鲁哀公初年。

孔子一贯反对“陪臣执国政”,对三桓的指责在《论语》中就有许多记载。

文章主要记录了孔子就季氏将伐颛臾这件事发表的三段议论。

第一段话说明了他反对季氏攻打颛臾的理由;一是“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即颛臾在鲁国一向有名正言顺的政治地位;二是“且在邦域之中矣”,即颛臾的地理位置本就在鲁国境内,对鲁国一向不构成威胁;三是“是社稷之臣也”,意即颛臾素来谨守君臣关系,没有攻打的理由,孔子的话体现了他治国以礼,为政以德的政治主张,反对强行霸道,诉诸武力。

第二段孔子引用周任的名言:“陈力就列,不能者止”批评冉有、季路推卸责任的态度。

第三段话孔子正面阐述他的政治主张。

此文是篇驳论,借对话形式展开批驳,破中有力,运用了历史材料,“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现实事例,颛臾在“邦域之中”,“是社稷之臣”;名人名言,“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三种论据,立论坚实可靠,驳斥也有理有据。

文中的比喻句形象表达孔子的观点。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用盲人搀扶者的失职来比喻冉有、季路作为季氏家臣而没有尽到责任。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的比喻有双重喻义:一是将季氏比作虎兕,将颛臾比作龟玉。

季氏攻打颛臾,好比虎兕跑出笼子伤人;颛臾如被攻灭,好比龟甲、玉石毁于盒中,二是将冉有、季路比作虎兕、龟玉的看守者,虎兕出柙伤人,龟玉毁于椟中,是看守者的失职。

冉有、季路作为季氏家臣若不能劝谏季氏放弃武力,致使颛臾被灭,也是他们的失职。

文中有三处用了反诘句,“何以伐为?”“则将焉用彼相矣?”“是谁之过与?”反诘句的运用使句子感情色彩强烈,批驳力较强;也使肯定的答案寓于反问当中,使肯定更为有力,语气亦更加含蓄,引人思索。

学记三则虽然有美味的肉食,不吃不知道它的味美。

虽然有极好的道理,不学不知道它的好处。

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的困惑。

知道自己的不足,然后才能反回来严格要求自己;知道自己的困惑,然后才能勉励自己不倦地钻研。

所以说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

大学教育的方法是:问题还没有发生就加以防范,叫做预防;在适当的时候施教,叫作适时;不超越学生接受能力的限度而施教,叫作顺应;让学生互相观摩学习而受益,叫作切磋。

这四点,是教育成功的原因。

事情发生以后才加以禁止,就会遇到抵触而不易克服;时机错过了才学习,则勤苦却难有成就;杂乱地施教而不合乎顺序,就会陷入混乱的境地而不好收拾;单独学习而不与朋友互相切磋,就会孤陋寡闻;交品德不好的朋友就会违背师长的教诲;轻慢邪僻的言行会荒废学业。

这六点,是教育失败的原因。

学习的人有四种缺点,老师必须知道它。

人学习的时候,或者缺点在于学得过多,或者缺点在于学得过少,或者缺点在于把学习看得太容易,或者缺点在于遇到困难就停止不前了。

这四种缺点,是由于学习的人心理的不同。

知道了他们的想法,然后才能(有针对性地)补救他们的过失。

当教师的,就是要发展他们的优点而补救他们的过失啊。

谋攻孙子说:大凡指导战争的法则,(使)敌国全部降服是上策,击破敌国就差一些;(使)敌人全军全部降服是上策,击破敌人一个军就差一些;(使)敌人全旅全部降服是上策,击破敌人一个旅就差一些;(使)敌人一连全部降服是上策,击破敌人一个连就差一些;(使)敌人一个班全部降服是上策,击破敌人一个班就差一些。

因此百战百胜,并不算高明中(最)高明的;不战而使敌人降服的,(才算)高明中(最)高明的。

所以上等的用兵(策略)是打破(敌方的)计谋,其次是挫败(敌方的)外交,再次是击败(敌方的)武装力量,下策才是攻城。

攻城的办法是不得已的。

制造了望敌军的高车和(攻城用的)战车,准备(攻城用的)器械,三个多月才能完成;构筑攻城用的土山,又要三个多月才能完工。

将官忍不住自己的愤怒而命令士兵像蚂蚁那样去爬敌人的城墙,士兵(被)杀伤三分之一而城还攻不下来,这是攻城的灾害呀。

所以善于指挥打仗的人,使敌人降服而不用硬打,夺取敌人的城堡而不强攻,毁灭敌人的国家而不必长期作战。

一定(要)以全胜的策略争胜于天下,因而军队不受损失而胜利可以完全取得。

这就是谋划进攻的法则所以用兵的法则,有十倍(于敌人的兵力)就包围他们,有五倍(于敌人的兵力)就进攻他们,有一倍(于敌人的兵力)就设法分散他们,同敌人兵力相等,就要能设法战胜他们,(比敌人兵力)少就要能摆脱他们,(实力)不如(敌人)就要避免同敌人作战。

所以弱小的军队(如果)死守硬拼,就会成为强大敌军的俘虏将帅是国君的助手。

辅佐得周到国家就一定强盛,辅佐的不周到国家就一定衰弱。

所以国君妨害军队的情况有三种:不了解军队不可以让它前进却硬要让它前进,不了解军队不可以让它后退却硬要让它后退,这叫做束缚了军队(的手脚);不懂得军队内部事务而干预军事行政,就会使将士迷惑;不懂得指挥军队的权谋而干预军队的指挥,就会使将士怀疑。

全军既迷惑又怀疑,诸侯乘隙进攻的灾难就临头了。

这就叫扰乱军心,而导致(敌人的)胜利所以,能预见胜利的情况有五种:懂得(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打和(在什么情况下)不能打的会胜利;懂得兵多兵少的不同战法的会胜利;官兵同心同德的会胜利;用自己的有准备来对待敌人的无准备的会胜利;将帅有指挥才能而君主不加干涉的会胜利。

这五条,是预见胜利的方法。

所以说:了解敌人(并且)了解自己,百次作战都不会有危险;不了解敌人而了解自己,胜负各半;不了解敌人(又)不了解自己,每次战斗都必然失败。

谏太宗十思疏***译文我听说,要让树木长得高,就一定要使它的根本稳固;想要河水流得长远,就一定要疏通它的源头;想使国家安定,就一定要积聚自己的道德仁义。

水源不深却希望水流得长远,根不牢固却要求树木生长,道德不深厚却想使国家安定,即使是最愚笨的人,也知道那是不可能的,更何况明智的人呢?国君掌握着主持国家的重大责任,在天地间占有重大的地位,推崇皇权的高峻,永远保持永无止境的美善。

不考虑在安逸的环境中想到危难,戒除奢侈而厉行节俭,道德不能保持敦厚,性情不能克服欲望。

这也就像砍断树根却要树木长得茂盛,堵塞泉源却希望流水长远一样啊!所有的帝王,承担上天赋予的重大使命,开始做得好的确实很多,但是能够坚持到底的却很少。

难道是取得天下容易,守住天下就困难吗?处在深重的忧患之中,一定能竭尽诚心对待臣民,一旦得志,便放纵情欲,傲视他人。

竭尽诚意,那么即使像吴、越那样敌对的国家也能结为一个整体;傲视他人,那么骨肉至亲也会疏远得像陌生人一样。

即使用严酷的刑罚督责人们,用威风怒气恫吓人们,人们最终苟且以求免于刑罚,但是并不会感念(皇上的)仁德,表面上态度恭敬,可是心里并不服气。

怨恨不在大小,可怕的只是民众。

百姓像水一样,可以载船,也可以翻船,这是应该特别谨慎的。

用腐烂的绳索驾驭疾驰的马车,这能轻视吗?身为君臣,果真能够做到:见了想要得到的东西,就想到知足以警戒自己;将要大兴土木,就想到要适可而止以使百姓安宁;考虑到帝位高随时会有危险,就想到要谦虚,并且加强自我修养;害怕骄傲自满,就想到江海是居于百川的下游;喜欢打猎游乐,就应该想到把三面驱赶野兽,留下一面放生作为限度;担心意志懈怠,就想到做事要谨慎有始有终忧虑会受蒙蔽,就想到虚心接纳下属的意见;害怕谗佞奸邪,就想到端正自身以斥退邪恶小人;加恩于人时,就想到不要因为一时高兴而赏赐不当;施行刑罚时,就想到不要因为正在发怒而滥施刑罚。

完全做到上述十个方面,扩大九德的修养,选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选择品德高尚的人而跟从他们,那么,聪明的人就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智谋,勇敢的人就会竭尽他们的气力,仁爱的人就会广施他们的恩惠,诚实的人就会奉献他们的忠诚。

文臣武将都得到任用,君臣之间相安无事,可以尽情的享受游玩的乐趣,可以养生长寿,可以垂衣拱手,安然而治了。

又何必耗费精神苦苦思索,代行百官的职务,驱使聪明的臣子,就可以达到道家提倡的无为而治了。

***分析《谏太宗十思疏》是唐朝著名谏议大夫魏徵写给唐太宗的一篇奏疏。

在这篇文章中,魏徵紧扣“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这个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安邦治国的重要思想作了非常精辟的论述,其主题是在于提醒唐太宗要想使国家长治久安,君王必须努力积聚德义,具体提出了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等十个建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