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 测量机械效率
第五节 第2课时 测量机械效率
![第五节 第2课时 测量机械效率](https://img.taocdn.com/s3/m/b476a372844769eae109ed21.png)
第2课时测量机械效率知识目标1.能设计实验,测定滑轮组机械效率。
2.通过实验知道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教学难点: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动滑轮、定滑轮、钩码、铁架台、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细线等。
新课引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机械效率的基本概念,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并分析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
新课教学探究点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1.提出问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总是一定的吗?利用实验测量时,需要测量哪几个物理量?怎么计算有用功,怎么计算总功?2.猜想: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
物体的重、滑轮的重、绳重、绳与轮间的摩擦、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3.设计实验:实验目的:利用测力计将安装在滑轮组中的钩码提起(如甲图、乙图所示),比较同一滑轮组在不同使用情况下的机械效率。
实验原理:η=W有用W总×100%=GhFs×100%器材:刻度尺、钩码、弹簧测力计、铁架台、甲乙两个滑轮组、长约2m的细绳。
4.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步骤:①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钩码所受的重力G并填入表格。
②分别记下钩码和弹簧测力计的位置。
③缓慢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升高,读出拉力F值,用刻度尺测出钩码上升的高度h和弹簧测力计移动的距离s,将这三个量填入表格。
④算出有用功W有用、总功W总功、机械效率η并填入表格。
实验次数G(N) h(m)W有用(J)F(N) s(m)W总(J)η12345.分析与论证:分析上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1)在不同使用情况下,同一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不是一定的。
(2)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小于1。
归纳总结:同一滑轮组,所提升物体越重,机械效率越高,与滑轮组的绕法无关。
交流讨论:如何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讨论后得出: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主要方法有:尽可能地增加物重,减小动滑轮重,减轻绳重和减小滑轮转轴处的摩擦等。
第2课时测量机械效率一、如何测量机械效率二、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本节课有不足之处,有待改进:1.在数据分析过程中应给学生再多一点时间,让学生充分进行展示。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二章第3节《机械效率第2课时测量机械效率》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二章第3节《机械效率第2课时测量机械效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5559363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0c70811.png)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二章第3节《机械效率第2课时测量机械效率》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二章第三节《机械效率第2课时测量机械效率》主要介绍了机械效率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功和功率的概念以及简单机械的工作原理的基础上进行授课的,是对学生知识体系的进一步拓展和深化。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机械效率的含义,掌握测量机械效率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功和功率的概念以及简单机械的工作原理,具备了一定的物理知识基础。
但是,对于机械效率的概念和测量方法,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实验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需要通过课堂实践来培养和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知道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
2.掌握测量机械效率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实验操作。
3.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机械效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测量机械效率的方法和实验操作。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机械效率的概念、计算方法和测量方法。
2.实验法:进行机械效率的测量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和理解机械效率的测量方法。
3.讨论法:分组讨论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滑轮组、绳子、计时器、测力计等。
2.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功和功率的概念以及简单机械的工作原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讲解机械效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让学生理解机械效率的含义。
3.操练(15分钟)进行机械效率的测量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和理解机械效率的测量方法。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
5.拓展(5分钟)讲解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让学生了解如何提高机械效率。
机械效率第2课时测量机械效率课件人教版物理八
![机械效率第2课时测量机械效率课件人教版物理八](https://img.taocdn.com/s3/m/72dfd6cd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ac.png)
2.(6分)如图某实验小组的同学们在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实验时,用弹簧测力 计沿斜面匀速向上拉动物块,收集了下表中的实验数据。
实验次数 斜面的倾斜程度
物块重力G/N 斜面高度h/m
拉力F/N 斜面长度s/m 机械效率η
1 较缓
5 0.2 2.4 1 41.7%
2 较陡
5 0.5 3.2 1 78.1%
பைடு நூலகம்
答:___不__能____; 请简要说明两条理由: ①__两__次__实__验__时__,__动__力__没__有__作__用__在__同__一__位__置__,__同__时__改__变__两__组__条__件__,__数__据__不__宜__直____ __接__比__较_______________; ②_____仅__根__据__一__次__对__比__实__验__所__得__结__论__是__不__可__靠__的_____。
一、实验探究题(共18分) 3.(10分)某小组在“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如表所示,实验 装置如图所示。
(1)实验时应竖直向上__匀__速___拉动弹簧测力计。 (2)小组同学发现实验过程中边拉动边读数,弹簧测力计示数不稳定,应该静止读 数。讨论后他们认为这种做法_不__正__确____(选填“正确”或“不正确”),因为没有考 虑到__摩__擦__力____对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影响。 (3)请根据表中数据计算第4次实验滑轮组的机械效率:__8_0_%____。 (4)通过比较1、2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使用同一滑轮组提升同一重物时,滑 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绳子段数_无___(选填“有”或“无”)关。 (5)通过比较2、3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同一滑轮组提升重物时,物重越_大___ (选填“大”或“小”),滑轮组机械效率越高。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2课时 测量机械效率(导学案)教案与反思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2课时 测量机械效率(导学案)教案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49848851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f5.png)
第2课时测量机械效率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原创不容易,【关注】,不迷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原创不容易,【关注】,不迷路!课题探究机械效率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结合实例进一步了解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2.理解什么是机械效率,能够设计实验测量斜面、滑轮组、杠杆等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并利用实验探究的数据计算机械效率,知道机械效率总小于1.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进一步熟悉W有、W额、W总的含义,并清楚它们之间的关系.2.通过实验探究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找出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实验中培养合作精神,养成实事求是、尊重实验结果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掌握机械效率的计算,理解如何提高机械效率.教具准备表面粗糙的长木板、木块、垫块、弹簧测力计、细线、刻度尺、杠杆、滑轮、多媒体课件等教学难点探究斜面、杠杆、滑轮等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掌握影教学课1课时难点响机械效率的因素. 时课前预习1.测滑轮组机械效率时,克服被提升的物重所做的功为有用功,作用在绳子末端拉力做的功为总功,计算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公式η=W有W总=GhFs或η=GnF. 2.影响滑轮机械效率的因素主要有动滑轮的重、提升的物重、绳重和摩擦等.对同一滑轮组,提升的物重增大了,其机械效率会增大.3.影响斜面机械效率的因素有斜面的倾斜程度、斜面的粗糙程度两个因素.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有用功、额外功、总功、机械效率的概念,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新课导入师我们骑自行车上坡时,选择怎样的路线走轻松些.往汽车上搬运较重的货物时,常常看到搬运工人搭上一个长木板,沿木板就可以把货物轻松地推上去,这是为什么?生:走S形路线轻松;斜面可以省力……师同学们说得很好,那这样是否省功呢?生:没有,任何机械都不省功.师我们能用实验来探究说明吗?好,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究斜面、杠杆、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进行新课知识点1探究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1.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实验方案、分析实验过程、进行实验、分析数据得到结论.通过多媒体展示下列过程:进行新课实验:探究斜面机械效率(多媒体课件)(1)提出问题:斜面机械效率与它的倾斜程度有什么关系?(2)猜想与假设:斜面越陡,机械效率越高(或越低).(3)探究方案与实验设计:①实验器材:表面粗糙的长木板、木块、垫块、弹簧测力计、细线、刻度尺.②实验设计图:可参见教材P88图12.3-3测定斜面的机械效率③实验原理:η=W有W总=GhFs④需测物理量:G、h、F、s⑤进行实验:改变斜面的倾斜程度,测量斜面较缓、较陡、最陡时的机械效率.(4)收集数据记录表格(5)分析和论证(6评估与交流教师收集小组在探究实验过程中的数据,让学生交、评估.板书:光滑程度一样的斜面,斜面越陡越费力,机械效率越高;斜面越缓越省力,机械效率越低.2.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教师组织学生参照教材P87《实验》中的步骤,设计实验方案、分析实验过程、进行实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教师巡视指导,对动手能力弱的同学给予鼓励和帮助,提醒学生要正确记录数据)教师总结:同一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提的物重有关,物重越大,效率越高;机械效率还与动滑轮的个有关,做相同的有用功,动滑轮个数越多,做的额外功越多,机械效越低.例题1(多媒体展示)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所示的置测滑轮组机械效率,记录数据如下表:特别提醒:1.拉动木块上行时拉力要沿着斜面.2.拉动木块时要使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3.改变斜面的倾斜程度时,为了保持有用功相同,每次木块拉高的高度要相同.知拓展:1.斜面的机效率不仅与斜面的倾斜程度有关还与物体和斜面之间的擦力有关,斜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机械效率越低.2.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提升的物体的重力大小无关.知识拓展:1.探究杠杆机械效率的装置图.2.杠杆的机械效率与杠杆自重和摩擦有关.杠杆越重,额外功就越大,在有用功相同时,机械效率越低.进行新课(1)实验时,应沿竖直方向拉动弹簧测力计;(2)第次实验中,拉力做的总功是J,滑轮组做的有用功是,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3)由记录数据分析,两次机械效率不同的主要原因是.解析:在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时,用弹簧测力计提升重物时应沿竖直方向匀速地拉动物体上升,拉力做的功为总功,对重物做的功为有用功,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3节 第2课时 测量机械效率
![第3节 第2课时 测量机械效率](https://img.taocdn.com/s3/m/ca80fb4f5727a5e9846a6138.png)
第2课时 测量机械效率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了解滑轮组机械效率的高低与物体重力的大小有关,知道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2.理解提高机械效率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拟定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施实验方案的能力。
2.从生活实际出发,培养学生探究物理学的有关知识,深入认识事物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关注生产、生活中各种机械的机械效率,具有用机械效率来评价机械的意识。
2.在实验中进行充分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实事求是、尊重实验结果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1.在实例中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确定,对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的理解。
2.分析得出提高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方法。
教具准备刻度尺、钩码、弹簧秤、滑轮组两个、铁架台、长约2m 的细绳、斜面、小木块、棉布、毛巾、弹簧测力计、刻度尺、铁架台等。
一、问题引入复习回顾上节课所学的知识。
老师提出问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总是一定的吗?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如何才能提高滑轮的机械效率?让学生们思考、讨论,提出各自的猜想。
现在通过实验来验证一下同学们的猜想是否正确。
二、新课教学探究点:测量机械效率1.如何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1)实验原理:η=W 有用W 总×100%=GhFs ×100%(2)器材:刻度尺、钩码、弹簧测力计、铁架台、甲、乙两个滑轮组、长约2m 的细绳。
(3)步骤:①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钩码所受的重力G 并填入表格。
②分别记下钩码和弹簧测力计的位置。
③缓慢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升高,读出拉力F 的值,用刻度尺测出钩码上升的高度h和弹簧测力计移动的距离s,将这三个量填入表格。
有用总①动滑轮重一定,物重越大,机械效率越高。
②物重一定,动滑轮越重,机械效率越低。
讨论:如何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学生讨论后得出: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主要方法有:尽可能地增加物重;减小动滑轮重;减轻绳重和滑轮转轴处的摩擦。
12-3 机械效率 第2课时 测量机械效率-(新教案)2022春八年级下册初二物理(人教版)
![12-3 机械效率 第2课时 测量机械效率-(新教案)2022春八年级下册初二物理(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a4708630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e4.png)
文档123 机械效率第2课时测量机械效率(新教案)2022春八年级下册初二物理(人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人教版初二物理下册第12章第3节“机械效率”的第二课时,主要讲解如何测量机械效率。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1. 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理解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关系。
2. 学习测量机械效率的方法,掌握实验操作步骤。
3. 通过实验数据分析机械效率的计算公式,理解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机械效率的概念,理解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关系。
2. 学会测量机械效率的方法,能独立完成实验操作。
3.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掌握机械效率的计算公式,了解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1. 机械效率的概念及计算公式。
2. 测量机械效率的实验操作步骤。
难点:1. 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2. 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1. 实验台及配套的机械设备。
2. 测量工具(如磅秤、卷尺等)。
学具:1. 实验记录表。
2. 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机械设备,如电梯、汽车等,思考它们的工作原理及效率。
2. 理论知识讲解:讲解机械效率的概念,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关系,以及测量机械效率的方法。
3. 实验操作: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机械设备的效率,并记录实验数据。
4. 实验数据分析:让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计算机械效率,并分析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
5.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讲解如何运用机械效率的计算公式解决问题。
6.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1. 机械效率的概念及计算公式。
2. 测量机械效率的实验操作步骤。
3. 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请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常见的机械设备是如何提高工作效率的。
2. 完成实验报告,包括实验数据、计算过程和分析结论。
答案:1. 机械设备通过优化结构、提高材料性能等方式,提高工作效率。
(优)获奖教案 测量机械效率
![(优)获奖教案 测量机械效率](https://img.taocdn.com/s3/m/89aebc36b52acfc789ebc99a.png)
第2课时 测量机械效率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了解滑轮组机械效率的高低与物体重力的大小有关,知道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2.理解提高机械效率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拟定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施实验方案的能力。
2.从生活实际出发,培养学生探究物理学的有关知识,深入认识事物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关注生产、生活中各种机械的机械效率,具有用机械效率来评价机械的意识。
2.在实验中进行充分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实事求是、尊重实验结果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1.在实例中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确定,对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的理解。
2.分析得出提高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方法。
教具准备刻度尺、钩码、弹簧秤、滑轮组两个、铁架台、长约2m 的细绳、斜面、小木块、棉布、毛巾、弹簧测力计、刻度尺、铁架台等。
一、问题引入复习回顾上节课所学的知识。
老师提出问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总是一定的吗?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如何才能提高滑轮的机械效率?让学生们思考、讨论,提出各自的猜想。
现在通过实验来验证一下同学们的猜想是否正确。
二、新课教学探究点:测量机械效率1.如何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1)实验原理:η=W 有用W 总×100%=GhFs ×100%(2)器材:刻度尺、钩码、弹簧测力计、铁架台、甲、乙两个滑轮组、长约2m 的细绳。
(3)步骤:①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钩码所受的重力G 并填入表格。
②分别记下钩码和弹簧测力计的位置。
③缓慢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升高,读出拉力F 的值,用刻度尺测出钩码上升的高度h和弹簧测力计移动的距离s,将这三个量填入表格。
有用总①动滑轮重一定,物重越大,机械效率越高。
②物重一定,动滑轮越重,机械效率越低。
讨论:如何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学生讨论后得出: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主要方法有:尽可能地增加物重;减小动滑轮重;减轻绳重和滑轮转轴处的摩擦。
10.5 机械效率 第2课时 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物理八年级全一册
![10.5 机械效率 第2课时 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物理八年级全一册](https://img.taocdn.com/s3/m/2712b2be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551ea01.png)
刻度尺
。
竖直缓慢 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
2. 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有
和
滑轮和轴之间的摩擦 等。
动滑轮重G动 、 被提升的物体重G物
1. (2022·扬州)在“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活动中,装置如图所
示,欲使所测机械效率提高,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A )
A. 转轴加润滑油
B. 增加提升高度
C. 增大提升速度
D. 减小物体质量
第1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2. (2023·济南一模)如图所示,用同一滑轮(G滑<G物)按甲、乙两种
方式匀速提升同一钩码,绳重和摩擦均忽略不计,F甲
效率η甲
>
>
η乙。(选填“>”“<”或“=”)
第2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F乙,机械
第十章
机械与人
第五节
第2课时
机械效率
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1. 在“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
(1) 实验原理是
η=
有
总
×100%
(2) 实验需要直接测量的物理量是
拉力F 和
。
钩码重力G 、 钩码上升高度h 、
绳端移动距离s 。
(3) 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弹簧测力计 和
(4) 在测量绳端拉力时,应
3. 小明正在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和绕线方式是否有关”时,请参照
小明设计的图甲补全图乙完成探究实验。
第2课时 探究和测量机械效率
![第2课时 探究和测量机械效率](https://img.taocdn.com/s3/m/f7835dd5856a561252d36fe4.png)
第2课时探究和测量机械效率理解什么是机械效率,能够设计实验测量斜面、滑轮组、杠杆等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并利用实验探究的数据计算机械效率,知道机械效率总小于1。
重点:掌握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理解如何提高机械效率。
难点:探究斜面、杠杆、滑轮等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掌握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
学习行为提示:1.认真阅读教学目标,并划记关键词句,明确学习的重难点。
2.针对情景导入的问题,进行大胆猜想。
方法指导:测滑轮组机械效率时如果在弹簧测力计静止时读数,所测机械效率偏大,因为此时没有摩擦力做额外功。
情景导入引思导学机械效率是描述机械性能优良的物理量,机械效率高的性能优良。
机械效率的高低与所使用的机械工作时是否省力及省力的多少无关;与机械工作时的快慢程度无关;与机械工作时所完成的功的数量多少也无关。
下面我们看书上第204页实验,学习如何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自学探究梳理新知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阅读课本第204页的内容,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列问题。
1.如图所示分别测量每个滑轮组中钩码提升的高度并计算拉力所做的功,利用公式η=W有用W总×100%=GhFs=GnF计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利用控制变量法比较几个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大小。
由实验可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物重和滑轮重有关系:(1)当有用功一定时,滑轮的质量越小,机械效率越__大__;(2)当额外功一定时,物重越大,机械效率越__大__。
2.小李和同学们进行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1)他们按照如图所示的顺序进行实验,其中甲、乙实验用的是同一滑轮组,在实验过程中,应__竖直向上匀速__拉动弹簧测力计。
(2)他们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所示,丙实验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__50%__。
(3)对比分析实验甲、乙,可得出:同一滑轮组,提升的钩码__越重__,机械效率越高。
特别提醒:1.拉动木块上行时拉力要沿着斜面。
2.拉动木块时要使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
3.改变斜面的倾斜程度时,为了保持有用功相同,每次木块拉高的高度要相同。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 第十二章 测量机械效率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 第十二章 测量机械效率](https://img.taocdn.com/s3/m/0a836327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37.png)
如何测量机械效率呢? 本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如何测量机械效率
W有用 W总
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实验原理
η= W有用 W总
=
Gh Fs
弹簧测力计、刻度尺、 实验器材
铁架台、滑轮、细线、钩码。
注意事项 竖直向上,缓慢拉动测力计。
实验1:保持动滑轮重一定,改变钩码重。
G/N h/m F/N s/m W有/J W总/J η
1 1 0.1 0.5 0.3 0.1 0.15 66.7%
2 1.5 0.1 3 2 0.1
F 0.7 0.3 0.15 0.21 71.4%
0.8 0.3 0.2 0.24 83.3%
结论: 动滑轮重一定,物重越大,机械效率越高。
实验2:保持钩码重一定,改变动滑轮重。
G/N h/m F/N s/m W有/J W总/J η 1 2 0.1 0.8 0.3 0.2 0.24 83.3% 2 2 0.1 0.7 0.4 0.2 0.28 71.4%
A.该装置的机械效率为60% B.该装置的机械效率为55.6%
F
C.该装置中动滑轮重为5N D.该装置中动滑轮重为10N
G
例
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用同一滑轮组进行两次实验, 实验数据如下表:
次数
钩码重/N
钩码上升高度 /cm
弹簧测力计示 数/N
弹簧测力计移 动距离/cm
1
2
10
0.8
40
结论: 物重一定,动滑轮越重,机械效率越低。
演示: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
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
1.摩擦、绳重(轮与轴及轮与绳之间) (减小摩擦可以减少额外功,提高机械效率) 如:加强机械运动部位的润滑、采用轻质细绳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同步教学第12章 第3节 第2课时 测量机械效率 PPT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同步教学第12章 第3节 第2课时 测量机械效率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4c0ca5caf1ffc4fff47ac35.png)
(3)若要进一步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否与滑轮 组的绳子绕法有关,在图乙中画出滑轮组和绳子的绕法.
解:(3)如图.
5.小红在“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 的活动中,提出了以下猜想:
A.斜面的机械效率可能与物体的重力有关; B.斜面的机械效率可能与斜面的倾斜程度有关;
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小红用木板搭成了如图所示
(1)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1.2 N:拉力 F 所做的 功为 0.24 J.
(2)动滑轮的机械效率约为 83.3% .(结果保留一位 小数)
9.(2018·西宁)小马和小李设计了如图甲、乙所示 两种滑轮组来提升同一重物,在讨论滑轮组机械效率时 两人产生了分歧,小马认为:“甲滑轮组的动滑轮个数少, 机械效率高”;小李却认为:“乙滑轮组更省力,机械效 率高”.两人谁也说服不了谁,于是决定进行实验来验证 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
A
B
C
D
7.(2018·襄阳)某同学“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实验时把重 7.2 N 的物体吊在滑 轮上,向上缓慢拉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上升高度和 绳端移动距离分别为 0.1 m 和 0.3 m.图中弹簧测力计示 数为 3 N,滑轮组机械效率为 80 %.如果用此滑 轮组提升另一重为 10 N 的物体,它的机械效率 变大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第3节 机械效率
第2课时 测量机械效率
斜面机械效率测量的实验原理为 η =GF··hs
.斜面
的机械效率与 斜面的粗糙程度 和 斜面的坡度
有关,在斜面粗糙程度一定时, 坡度越大 ,机械效
率越大.
2.滑轮组机械效率测量的实验原理为 η =GF··hs 或 η =n×GF .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因素有动滑轮 重 、 货物重 、绳重及绳与滑轮之间的摩擦, 货 物被举高的高度与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无关.
第2课时 测量机械效率
![第2课时 测量机械效率](https://img.taocdn.com/s3/m/8ec6dbd7f61fb7360b4c6526.png)
导入新课
学习目标
1.会测定某种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重点) 2.了解如何提高机械效率。(重点)
讲授新课
一 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实验原理
W有 Gh W总 Fs
实验器材 弹簧测力计、刻度尺、 铁架台、滑轮、细线、钩码。 注意事项 竖直向上,缓慢拉动测力计。
F
讲授新课
实验1 保持动滑轮重一定,改变钩码重力。
小小的蚊虫能轻易地用口器把皮肤刺破,重重的
骆驼却不会陷入沙漠中,结合我们学过的知识,你能 解释这种现象吗?
导入新课
用什么办法可以增大压强,什么办法可以减小压
强?下面图中,哪些是增大压强?哪些是减小压强?
推土机具有宽大的履带和 锋利的土铲 增大压强 减小压强
导入新课
学习目标
1.知道减小和增大压强的方法;(重点) 2.知道减小和增大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
G η= nF
=
G+G动
G
即:η=
G+G动 G
讲授新课
例: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用同一滑轮组 进行两次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 3 个,其中动滑轮有 ⑴此实验所用滑轮的个数至少是____ 2 个。 _____ 62.5% ,第二 ⑵第一次实验测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________ 大于 第一次的机械效率 次实验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______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次 数
1 2
钩码重 /N
2 5
钩码上升高 度/cm
10 5
弹簧测力计 弹簧测力计移动 示数/N 距离/cm
0.8 1.5 40 20
讲授新课
二 测量斜面的机械效率
W有=Gh W总 =Fs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第2课时 机械效率的测量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第2课时 机械效率的测量](https://img.taocdn.com/s3/m/aa8cdc53eefdc8d377ee320a.png)
升一定高度,读出测力计示数,用刻度尺测出钩码上
升高度和绳自由端移动距离
3、在滑轮组乙上(两动两静)挂两个钩码
重复上述实验
4、在滑轮组乙上挂四个钩码重复上述实验
5、记录数据,并计算三次实验的机械效率
【实验数据】
知1-讲
钩码重G/N 钩码上升高度h/m
有用功W有/J 拉力F/N
绳端移动距离s/m 总功W总/J 机械效率η
【解析】
知1-讲
(1)由前4组实验数据知,s=3h,所以滑轮组由3段绳 子承担物重,因此应从动滑轮绕起,如图所示;
(2)实验中应沿竖直方向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这样才
能准确测出拉力的值;
(3)①
W有用 W总
100%
Gh 100% Fs
4N 0.1m 2N 0.3m
100%
≈66.7% ;
②由图知,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2 N,所以其示
知1-讲
【设计实验】 用滑轮组提升物体,W有=Gh,W总=Fs,所以需要测 出物重、拉力、物体上升的高度、绳子前进的距离。
【实验器材】 刻度尺、钩码、弹簧秤、滑轮组两个、铁架台、长 约2 m的细绳。
【实验步骤】
知1-讲
1、测出一个钩码的重力
2、在滑轮组甲(一动一静)上挂两个钩码,记下钩码和
绳子自由端的位置。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上
知识点 2 测量斜面的机械效率
斜面的机械效率 W有=Gh W总=Fs,
知2-讲
1 知识小结
有用功 额外功 总功
机械效率 测算
W有用 100%
W总 滑轮组 斜面
1. 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机械效率永远小 于1。
2. 机械效率指的是有用功在总功中占的比例,与功率 没有必然的关系。
沪科版2020年春八年级下册第十章第五节机械效率《第2课时测量机械效率》教案
![沪科版2020年春八年级下册第十章第五节机械效率《第2课时测量机械效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0deff06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b008201.png)
教案:沪科版2020年春八年级下册第十章第五节机械效率《第2课时测量机械效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沪科版2020年春八年级下册第十章第五节,具体章节为《测量机械效率》。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1. 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知道机械效率的计算公式。
2. 掌握测量机械效率的方法,能够进行实际操作。
3. 能够运用机械效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掌握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
3. 通过测量机械效率的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测量机械效率的实验操作,机械效率的应用。
2. 教学重点:机械效率的概念,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讲台、黑板、粉笔、实验器材。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实验报告册。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机械,思考机械的效率问题。
2. 知识点讲解:讲解机械效率的概念,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
3. 实验操作:指导学生进行测量机械效率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机械效率的测量过程。
4. 例题讲解:讲解测量机械效率的例题,让学生理解机械效率的应用。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机械效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6. 板书设计:板书机械效率的计算公式,重点突出。
7. 作业设计:布置测量机械效率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测量书桌的高度和宽度,计算书桌的面积,估算书桌的重量,计算你抬书桌时所做的功。
2. 答案:根据测量结果,计算书桌的面积和重量,然后根据重力势能的公式计算抬书桌时所做的功。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了机械效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能够进行实验操作,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仍有一些学生存在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机械效率的应用训练,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3节机械效率第2课时机械效率的测量
![第3节机械效率第2课时机械效率的测量](https://img.taocdn.com/s3/m/dc5d3437312b3169a451a4f6.png)
第3节 机械效率 第2课时 机械效率的测量知识点 1 测量滑轮及滑轮组的机械效率1.如图12-3-14甲所示是小磊测动滑轮的机械效率的示意图。
他用弹簧测力计拉动绳子的自由端,将质量为200 g 的钩码从A 位置缓慢提升到B 位置,同时弹簧测力计从图中的A ′位置匀速竖直上升到B ′位置,在这个过程中,弹簧测力计对绳的拉力为F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
请你根据小磊做的实验完成下列问题:(1)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________N 。
(2)钩码上升的距离是________cm 。
(3)拉力F 做的功是________J 。
(4)克服钩码重力G 做的功是________J 。
(g 取10 N/kg) (5)动滑轮的机械效率是________。
知识点 2 增大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方法2.某实验小组在“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如下表所示,第1、2、3次实验装置如图中的甲、乙、丙所示。
(1)完成表格中的数据。
(2)比较1、2两次实验,可得结论:使用同一滑轮组,____________可以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3)比较2、3两次实验,可得结论:使用不同的滑轮组,提升相同的重物时,动滑轮的个数越多,滑轮组的机械效率________。
(4)提高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 3 测量斜面、杠杆的机械效率3.为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倾斜程度之间的关系,小明利用长木板、刻度尺、弹簧测力计、方木块、小车等器材设计了如图12-3-16所示的实验装置。
请你回答: (1)实验中要改变斜面的倾斜程度,可以通过改变__________的位置来实现。
(2)在这个实验中,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需要计算的物理量有:__________、________。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2课时 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课件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2课时 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0eb61fa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1d.png)
率为η1;第二次把重为200N的货物匀速提升,这个
过程中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为η2,则( A )
A.η1 < η2
B. η1 >η1和η2的关系无法确定
4.测滑轮组机械效率时,所用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实验中要竖直向上__匀__速___拉动弹簧测力计.
(2)表中第1次实验数据有错误,改正后计算其机 械效率为_6_0_._6_%__.
(3)比较两次实验的机械效率可得出结论:_同__一__滑_ _轮__组__,__提__起__的__物__体__越__重__,__机__械__效__率__越__大__.这里用到的 研究方法是___B___.(填字母) A.类比法 B.控制变量法 C.等效替代法 (4)改变图中滑轮组的绕线方法,提起同一重物时, 不计摩擦及绳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__不__变___(填 “变大”、“变小”或“不变”).
课堂小结
谈谈你在这节课中,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如果我们不曾相遇,你的梦里就不会有我的出现,我们都在不断地 和陌生人擦肩;如果人生不曾相遇,我的生命里就不会有你的片段, 我们都在细数着自己的日子。 ►当离别的脚步声越来越清晰,我们注定分散两地,继续彼此未完的 人生,如果我说放不下,短短一个月的光景,你是否愿意相信,我的 真诚,我的执着,只源于内心深处那一份沉沉的不舍。
1.滑轮组轮与轴及轮与绳之间的摩擦 (减小摩擦可以减少额外功,提高机械效率) 2.所提升的物重 (物重增加,机械效率也提高) 3.动滑轮的自重 (减少动滑轮的重力,机械效率也提高)
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 减轻机械自重; ➢ 减小机械间的摩擦(加润滑油); ➢ 允许情况下增加物重。
随堂练习
1.关于机械效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机械效率高的机械做的有用功多 B.机械效率高的机械做功快 C.机械效率高的机械做功多 D.机械效率高的机械做的有用功在总功中的比例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12 83.3% 0.18 78%
(2)根据上表的数据,请你帮马峰同学总 结得到的实验结论: 结论1:通过对比实验1和2,在斜面坡度和 物重一定时,斜面越粗糙,机械效率越低. 结论2:通过对比实验1和3,粗糙程度和物 ____________ 重一定时,斜面的坡度越大机械效率越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认为该实验中较难控制的操作是 保持匀速拉动木块 。 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二 如何提高机械效率 现代社会是讲求效率的社会,时时、事事、 处处都追求高效率,以尽可能少的消耗能源, 取得尽可能多的效益。 提高机械效率可以充分地发挥机械设备的作 用,对节能减排、提高经济效益有重要的意义。 那么,怎样提高机械效率呢?
怎样提高机械效率
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减轻机械自重;
第2课时 测量机械效率
R· 八年级下册
课前自学准备 课标要求
学习目标 1.能结合实例进一步了解什么是有用功、额外 功和总功. 2.理解什么是机械效率,能够设计实验测量斜 面、滑轮组、杠杆等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并利用 实验探究的数据计算机械效率,知道机械效率总小 于1.
课前自学准备 预习检测
1.测滑轮组机械效率时,克服被提升的物重所 有用 功,作用在绳子末端拉力做的功为 做的功为______ W有 Gh 总 ____功,计算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公式η= = W总 Fs G 或η= nF 。 2.影响滑轮机械效率的因素主要有动滑轮的重 __________、 提升的物重 、绳重和摩擦等. 对同一滑轮组,提 ____________ 增大 。 升的物重增大了,其机械效率会_______ 斜面的倾斜程度 、 3.影响斜面机械效率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 斜面的粗糙程度 两个因素。 ________________
W有 W总 W有
Gh ,所以第二次 Fs
= ≈83.3%,通过两次实验比较可得出,滑轮 组所提升的钩码重不同,机械效率不同,钩码越 重,机械效率越高.
课后反馈总结 布置作业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课后反馈总结 习题解答 (见教材P ) 88
1.有没有机械效率为100%的机械?为什么? 举例说明,通过什么途径可以提高机械效率.
机械效率:η=
W有
起重机提升装货物用的容器所做的功、各部件 之间的摩擦做的功等都是额外功.
14400J 100% =60%. 100% = W总 24000J
3.在斜面上将一个重4.5 N的物体匀速拉到 高处,沿斜面向上的拉力为1.8 N,斜面长1.2 m、 高0.3 m.把重物直接提升h所做的功作为有用功, 求这个斜面的机械效率.
减小机械间的摩擦(加润滑油);
允许情况下增加物重。
课堂教学展示 随堂演练
1.图为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 的实验装置,钩码总重6 N。 缓慢 (1)实验时要竖直向上______ 拉动弹簧测力计,由图可知拉力 2 .4 大小为 ______N ,若钩码上升的 高度为 8cm, 则弹簧测力计向上移动 ______cm, 该滑 24 83.3% 。 轮组的机械效率为________ ( 2 )若仅增加钩码的个数,该滑轮组有机械 增大 ( 选 填 : “ 增 大 ” 、 “ 减 小 ” 或 效 率 将 _______ “不变”)
4.测滑轮组机械效率时,所用实验装置如 图所示. 匀速 拉动 (1)实验中要竖直向上 ______ 弹簧测力计. (2)表中第1次实验数据有错误,改 正后计算其机械效率为________ 60.6% .
实验 物重 物体上升 拉力 绳自由端上 机械效 次数 G/N 高度h/m F/N 升距离s/m 率 1 2 0.1 1.1 0.2 2 4 0.1 2.0 0.3 66.7%
η 高度 拉力 斜面长 有用功 总功 次数 坡度 粗糙度 G/N h/m F/N S/m W有/J W总/J (%)
① 30° 粗糙
0.5 0.20 0.35
0.4
0.4 0.4
0.1
0. 0.5 0.20 0.30 ③ 60° 粗糙 0.5 0.28 0.45
课堂教学展示 课堂小结
结论:动滑轮重一定,物重越大,机械效率越高。 结论:物重一定,动滑轮越重,机械效率越低。 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减轻机械自重;
减小机械间的摩擦(加润滑油);
允许情况下增加物重。
拓展延伸
1.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滑轮组 机械效率,记录数据如下表:
实验 钩码 钩码上升 拉力 绳端移动 序号 重/N 的高度/N /N 的距离/m 4 0.1 1.8 0.3 ① 6 0.1 2.4 0.3 ② 机械效 率/% 74.1 —
次 数 1 2 钩码重 /N 2 5 钩码上升高 度/cm 10 5 弹簧测力计 示数/N 0.8 1.5 弹簧测力计移 动距离/cm 40 20
3、马峰同学想通过实验来探究斜面的机械 效率和什么因素有关。他猜想斜面的机械效率可 能与斜面的粗糙程度及斜面的倾斜度有关.他设 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实验中保持木块的拉 力与斜面平行,并且匀速拉动木块. (1)下面是马峰在实验中得到的数据,请 你将表中未完成的空格填写完整。
解:没有机械效率为100%的机械,因为使 用任何机械都要做额外功,也就是说有用功总小 于总功,所以机械效率总小于1.提高机械效率的 主要办法:改进机械的结构,例如提水时用容积 较大而重量较轻的水桶;按规程进行保养,合理 使用以减少摩擦等.
2.一台起重机将3600 N货物提高4 m,起重机 做的有用功是多少?如果额外功是9600 J,总功 是多少?机械效率是多少?起重机所做的额外功 是由哪些因素引起的? 解:起重机做的有用功是: W有=Gh=3600N×4m=14400J. 总功是:W总=W有+W额=14400J+9600J=24000J.
(3)比较两次实验的机械效率可得出结论: 同一组滑轮,提起的物体越重,机械效率越大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填字母) 这里用到的研究方法是 ____ A.类比法 B.控制变量法 C.等效替代法 (4)改变图中滑轮组的绕线方法,提起同 一重物时,不计摩擦及绳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不变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________
解:斜面的机械效率η=Gh/(Fs) =4.5N×0.3m/(1.8N×1.2m)=62.5%.
课堂教学展示 情景导入
上坡时走S形路线,利用斜面搬重物到车上,这 样都可以省力。
课堂教学展示 进行新课
知识点一 探究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
实验 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W有 Gh 实验原理 W Fs 总
实验器材 弹簧测力计、刻度尺、 铁架台、滑轮、细线、钩码。 注意事项 竖直向上,缓慢拉动测力计。
解析:在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时,用弹簧 测力计提升重物时应沿竖直方向匀速地拉动物体 上升,拉力做的功为总功,对重物做的功为有用 功,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 W = 总 的总功W总=2.4N×0.3m=0.72J,第二次做的有用 功为W有=G物h=6×0.1m=0.6J,机械效率η=
0.6J 0.72J
2.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用同一滑轮 组进行两次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 ( 1 )此实验所用滑轮的个数至少是 ____ 3 个,其中动滑 轮有_____ 2 个。 62.5% , ( 2 )第一次实验测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________ 第二次实验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______ 大于 第一次的机械效率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一、保持动滑轮重一定,改变钩码重力。
次 G/N h/m W有/J F/N s/m W总/J η 数
F
F
1
2 3
结论:动滑轮重一定,物重越大,机械效率越高。
二、保持钩码重力一定,改变动滑轮重。
次 G/N h/m W有/J F/N s/m W总/J η 数
F
F
1
2 3
结论:物重一定,动滑轮越重,机械效率越低。
匀速 拉动弹 (1)实验时,应沿竖直方向______ 簧测力计; 0.72 , (2)第2次实验中,拉力做的总功是____J 0.6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滑轮组做的有用功是____J 83.3% (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η=________ (3)由记录数据分析,两次机械效率不同 钩码重不同 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