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课标教材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汇总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1—8单元)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1—8单元)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1—8单元)度而变化的。

3、平行于正面的面叫顶面,平行于底面的面叫底面。

4、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都可以通过计算各个面的面积再求和得到。

5、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可以通过计算底面积再乘以高得到。

6、观察物体时可以用手绘制出物体的投影图,投影图是物体在一个平面上的影像。

7、投影图有正面投影、侧面投影和俯视图等不同类型。

8、在绘制投影图时需要注意比例关系和投影线的方向,以便准确地表示物体的形状和大小。

3) 乘法分配律是指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时,可以先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具体公式为:(a+b)×c=a×c+b×c。

此外,还有其他拓展公式,如(a-b)×c=a×c-b×c,(a±b±c)×m=a×m±b×m±c×m,以及(a+b+c)÷m=a÷m+b÷m+c÷m,(a-b)÷c=a÷c-b÷c,a×c±b×c=(a±b)×c,a÷c±b÷c=(a±b)÷c。

在简算时,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使用哪种定律。

4、连除的性质有两点。

首先,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除以这两个数的积。

具体公式为:a÷b÷c=a÷(b×c)。

其次,一个数连续除以几个数,任意交换除数的位置,商不变。

具体公式为:a÷b÷c÷d=a÷d÷b÷c。

5、在简算中,需要注意一些易错的情况,比如0.6+0.4-0.6+0.438×99+99.此外,还需要掌握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小数是在进行测量和计算时,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时使用的表示方法。

四年级下册人教版知识点数学

四年级下册人教版知识点数学

四年级下册人教版知识点数学一、数的认识数的概念——数的大小和排列二、加减法加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减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加减混合运算及其应用三、乘除法乘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乘法口诀表及其应用整十整百数的乘法运算除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除整十整百数及其应用四、分数分数的概念分数的大小比较及其表示分数加减法及应用五、小数小数的概念小数与分数的关系小数的基本运算六、有关长度和面积长度的认识长度的单位——米、分米、厘米面积的认识面积的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七、有关时间和温度时间的认识时间的单位——秒、分、时温度的认识摄氏度与华氏度的换算以上就是四年级下册人教版数学知识点的总结。

通常来说,在这一学期里,学生们需要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加减法、乘除法、分数、小数、有关长度和面积以及有关时间和温度的知识点。

其中,加减法为数学基础,乘除法为数学进阶,而分数和小数则为数学拓展。

对于数的认识,学生们需要了解数的大小和排列,这是数学学习的基础。

在加减法的学习中,需要掌握加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减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以及加减混合运算及其应用。

而在乘除法的学习中,需要掌握乘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乘法口诀表及其应用、整十整百数的乘法运算、除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以及除整十整百数及其应用。

此外,学生们需要了解分数和小数的基本知识。

在分数的学习中,需要掌握分数的概念、分数的大小比较及其表示、分数加减法及应用。

在小数的学习中,需要掌握小数的概念、小数与分数的关系、小数的基本运算。

有关长度和面积的学习中,需要了解长度的认识、长度的单位——米、分米、厘米、面积的认识、面积的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在有关时间和温度的学习中,需要了解时间的认识、时间的单位——秒、分、时、温度的认识、摄氏度与华氏度的换算等内容。

总之,四年级下册的数学学习内容涵盖了数学的基本概念及其应用,是数学知识体系的基础。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掌握和运用,可以为日后更深入的数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知识点归纳与总结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知识点归纳与总结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一、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1、加法的意义: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

2、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3、减法的意义: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在减法中,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减号后面的数叫做减数,等号后面的数叫做差。

4、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5、加法与减法的关系: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二、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1、乘法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相乘的两个数叫做因数,乘得的数叫做积。

2、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积=因数X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3、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已知的积叫做被除数,已知的因数叫做除数,求得的另一个因数叫做商。

4、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①、在没有余数的除法中: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X除数②、在有余数的除法中:被除数=商X除数+余数商=(被除数-余数)÷除数除数=(被除数-余数)÷商三、有关0的运算①、一个数加上或减去0还得原数②、任何数减去自身都得0③、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得0④、任何数乘0都得0⑤、0不能作除数四、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乘除法或只有加减法,要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有乘除法和加减法的,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2、有小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3、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中括号外面的。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1、从不同位置观察由小正方体拼摆的物体,辨认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的方法:在哪一位置观察物体,就从哪一面数出小正方形的数量,并确定摆出的形状。

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第一篇: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一四则运算1、加法: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减法: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2、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3、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4、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有余数的除法:商=(被除数-余数)÷除数除数=(被除数-余数)÷商被除数=商×除数+余数5、有关0的运算:加法:0加一个数得原数减法:(1)一个数减0还得原数,(2)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乘法:0乘任何数得0 除法:(1)0不能做除数,(2)0除以一个非0的数,还得0。

6、租船问题:(1)先要考虑租哪种船便宜。

(2)尽量不要有空位。

(3)哪种方案空的位子少,那种更省钱。

二运算定律1、加法交换律:两个加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公式:a + b = b + a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公式:a + b + c =(a + b)+ c = a +(b + c)=(a + c)+b3、乘法交换律:两个因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公式:ab = ba4、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

公式: abc =(ab)c = a(bc)=(ac)b5、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相加。

公式: a(b + c)= ab + ac 两个数的差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相减。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知识点一:四则运算(背诵)我要拿100分四则运算包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如果算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括号里面的算式计算顺序遵循以上的计算顺序。

知识点二:的运算(默写)我要拿100分在数学运算中,有一些特殊的规律需要掌握。

例如,被除数不能为0,任何数加上0还是原数,任何数减去0还是原数。

此外,被减数等于减数的差为0,任何数乘以0都是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是本身。

知识点三:运算定律(默写)我要拿100分数学中有许多运算定律,包括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等。

这些定律可以帮助我们更方便地进行数学运算。

知识点四:简便计算一(默写或自己举例子)我要拿100分简便计算是指在进行数学运算时,利用一些简单的规律和技巧来快速计算。

例如,常见的乘法计算可以通过将数字分解成更容易计算的因数来简化计算。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快地进行加法运算,而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则可以帮助我们更快地进行乘法运算。

知识点五:简便计算二(默写或自己举例子)我要拿100分乘法分配律也是进行简便计算的重要方法之一。

我们可以将一个复杂的乘法式子分解成两个简单的乘法式子,然后再将它们合并起来,从而更快地完成计算。

25×(40+4)-135×12+135×225×40+25×4-135×(12-2)1000+100-135×101100-1350简便计算三:一、连续减法简便运算例子:528—65—35528—89—128528—(150+128)=528—(65+35)=528—128—89=528—128—150528—100=400—89=400—150311=250二、连续除法简便运算例子:3200÷25÷43200÷(25×4)3200÷10032三、其他简便运算例子:256—58+44÷250×8256+44—58=300—58=1000÷8242=125三角形:1、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叫做三角形。

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一、整数的认识与比较1.了解整数概念:正整数、负整数、零2.正整数与正整数的比较3.负整数与负整数的比较4.正整数与负整数的比较5.正整数、负整数和零的比较6.负整数自加(自减)二、调整顺序运算1.分析式子的结构特点2.通过计算说明前加减后乘除的意义3.计算带有括号和不带括号的式子三、四位数的认识与应用1.了解有关四位数的名称:千、百、十、个2.多位数的加减法3.竖式计算含有千、百、十、个的算式4.解决实际问题四、关系算式1.学会用算式表示关系2.理解计算过程和结果3.观察研究计算的特点五、小数的认识与应用1.了解小数和百分数的关系2.了解小数的概念和定义3.读、写、比较和写小数4.小数加减法5.小数的乘法与除法6.小数与整数的加减法7.约简与扩大分数8.解决实际问题六、平行、垂直和相交直线1.了解平行、垂直线2.了解相交线3.过直线的平面4.模型的设计与分析七、几何图形1.点、线、面的认识2.了解多边形3.四边形:正方形、长方形、菱形、梯形的认识与性质4.通过制作素描复原图形5.刻画或绘制平行四边形、长方形的调整精确八、统计与概率1.排列、组合和等概率事件2.通过探索判断事件是否等可能3.数据的书写整理和描述,数的统计4.对数据进行简单探讨,通过挖掘规律思考5.图形的统计九、图形的大小和位置1.了解正方体的特点2.运用模型比较并进行评价3.了解皮尺的使用4.运用皮尺比较物体的长短5.使用比例尺进行测量6.了解图形的大小和位置变化十、时间的认识与使用1.了解各种时间的单位2.读钟刻和时钟的用法3.时间的计算和运用4.解决实际问题以上是四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的知识点总结,主要涵盖了整数的认识与比较、调整顺序运算、四位数的认识与应用、关系算式、小数的认识与应用、平行、垂直和相交直线、几何图形、统计与概率、图形的大小和位置、时间的认识与使用等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1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1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学问点总结第一单元、四则运算1、整数加法(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2)在加法里,相加的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

(3)关系式:加数+加数=和;加数=和-另一个加数2、整数减法(1)已知两个加数的和及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2)在减法里,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已知的加数叫做减数,未知的加数叫做差。

(3)关系式:被减数-减数=差;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总结:加法和减法互为逆运算。

3、整数乘法(1)求几个一样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2)在乘法里,一样的加数和一样加数的个数都叫做因数。

一样加数的和叫做积。

(3)在乘法里,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4)1和任何数相乘都得任何数。

(5)关系式:因数×因数=积;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4、整数除法(1)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及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2)在除法里,已知的积叫做被除数,已知的一个因数叫做除数,所求的因数叫做商。

(3)在除法里,0不能做除数。

因为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所以任何一个数除以0,均得不到一个确定的商。

(4)关系式:被除数÷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5)有余数的关系式:被除数=商×除数+余数;除数=(被除数-余数)÷商;商=(被除数-余数)÷除数总结:乘法和除法互为逆运算。

5、关于“0”的运算。

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a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a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或任何数减去它自己,都得0;字母表示:a-a =0被除数等于除数,商是1;或任何不是0的数除以它自己,都得0 字母表示:a÷a =1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字母表示:a×0= 00除以一个非0的数,还得0;字母表示:0÷a(a≠0)= 0 留意:“0”不能做除数;字母表示:a÷0(错误)6、运算依次1、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四则运算1、加、减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2)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

加得的数叫做和。

(3)已知两个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4)在减法中,已知的和叫做被就减数……。

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5)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6)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2)相乘的两个数叫做因数。

乘得的数叫做积。

(3)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4)在除法中,已知的积叫做被除数…… 。

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5)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6)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7)有余数的除法,被除数=商×除数+余数3、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4、四则混和运算的顺序(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先乘除,后加减)(3)在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后算括号外面的。

5、有关0的计算①一个数和0相加,结果还得原数:a + 0 =a 0 + a = a②一个数减去0,结果还得这个数:a - 0 = a③一个数减去它自己,结果得零:a - a = 0④一个数和0相乘,结果得0:a × 0 = 0 ; 0 × a = 0⑤0除以一个非0的数,结果得0:0 ÷ a = 0⑥ 0不能做除数:a÷0 = (无意义)6、租船问题。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四年级下册的数学知识点相对来说比较丰富,我帮你整理了一些重点内容,并结合人教版的教材特点,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复习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掌握数位顺序表。

•亿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亿以内数,了解亿、千万、百万、十万等计数单位。

•大数的比较:比较大数的大小,掌握比较方法。

第二单元角的度量•角的形成: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理解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角的度量:认识量角器,学会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度数。

•角的分类: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的定义和特征。

第三单元图形的变换•平移:认识平移现象,掌握平移的基本特征。

•旋转:认识旋转现象,掌握旋转的基本特征。

•对称:认识轴对称图形,了解对称轴的概念。

第四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加法交换律、结合律: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运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混合运算: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第五单元小数的认识•小数的意义:理解小数的意义,能正确读写小数。

•小数的大小比较:比较小数的大小,掌握比较方法。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第六单元小数的乘法•小数乘整数: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小数乘小数: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积的变化规律:探索积的变化规律。

第七单元解决问题•用一、二步计算解决问题: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列方程解决问题:理解方程的意义,会列简单的方程解决问题。

学习建议•多做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计算能力。

•理解概念:不要死记硬背,要理解每个概念的含义。

•联系生活实际: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注意书写规范,认真审题。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一、四则运算1. 加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意义: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 各部分间的关系:和 = 加数+加数;加数 = 和 - 另一个加数。

2. 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意义: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 各部分间的关系:差=被减数 - 减数;减数 = 被减数 - 差;被减数 = 差+减数。

- 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3. 乘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 各部分间的关系:积 = 因数×因数;因数 = 积÷另一个因数。

4. 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 各部分间的关系:商 = 被除数÷除数;除数 = 被除数÷商;被除数 = 商×除数。

- 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5. 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 一个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如果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

二、观察物体(二)1. 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 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形状一般是不同的。

- 从同一位置观察不同的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2. 根据视图摆物体- 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摆立体图形,有多种摆法。

- 根据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图形摆立体图形,一般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

三、运算定律1. 加法运算定律- 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用字母表示为a +b=b + a。

- 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1—8单元).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1—8单元).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1—8单元)一、四则运算:1、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

2、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加法。

3、加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4、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减法。

5、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6、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叫乘法。

7、乘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8、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除法。

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9、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10、除和除以不同。

A除以B,写成A÷B。

A除B,写成B÷A。

※11、列综合算式时,如果含有乘除法和加减法时,如果要先算加减法,一定要给加减法加上小括号。

如:章师傅要生产600个零件,已经生产了120个,剩下的要十天完成,平均每天生产多少个?(600-120)÷10=48(个)※12、:把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找相同数替换,把含有相同数结果的算式往里代。

如:59+80=139和320÷4=80列综合算式,80两个算式都有,把第二个含有相同数结果的算式往第一个里代,59+320÷4。

如:76-52=24,24÷4=6合成()※13、填□,列综合,从最上面的算式写起,看清运算顺序,该加括号的加括号。

如:77 + 23﹨∕25 ×□\/□25×(77+23)14、运算顺序: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依次)计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3)、算式里有括号时,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4)、在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四年级下册知识点复习第一单元:四则运算一、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1、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数(2)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减法.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3)加法和减法是互逆运算.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2)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3)乘法和除法是互逆运算.3、关于“0”的运算(1)“0”不能做除数; 字母表示:a÷0错误(2)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a(3)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a(4)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字母表示:a-a=0(5)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字母表示:a×0=0(6)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得0; 字母表示:0÷a(a≠0)=0(7)0÷0得不到有意义的商;5÷0得不到商.(8)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字母表示:a-a=0被除数等于除数,商是1字母表示:a÷a=1(a不为0)二、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按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三、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四、算式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括号里面的算式计算顺序遵循以上的计算顺序。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及简便运算:一、加法运算定律: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a+b=b+a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和不变.(a+b)+c=a+(b+c)加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四则运算1、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3、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4、算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括号里面的算式计算顺序遵循以上的计算顺序。

5、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提前算关于“0”的运算1、“0”不能做除数;字母表示:a÷0错误2、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a3、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a4、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字母表示:a-a = 05、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字母表示:a×0= 06、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得0;字母表示:0÷a(a≠0)= 07、0÷0得不到固定的商;5÷0得不到商.(无意义)运算定律及简便运算:一、加法运算定律: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a+b=b+a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和不变。

(a+b)+c=a+(b+c)加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

如:165+93+35=93+(165+35)依据是交换律和结合律3、减法的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那两个数的和。

a-b-c=a-(b+c)或a-b-c=a-c-b二、乘法运算定律:1、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a×b=b×a2、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一个数,积不变。

( a×b )× c = a× (b×c )乘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

如:125×78×8=78×(125×8)先交换后结合3、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四则运算1、整数加法(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2)在加法里,相加的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

(3)关系式:加数+加数=和;加数=和-另一个加数2、整数减法(1)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2)在减法里,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已知的加数叫做减数,未知的加数叫做差。

(3)关系式:被减数-减数=差;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总结:加法和减法互为逆运算。

3、整数乘法(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2)在乘法里,相同的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都叫做因数。

相同加数的和叫做积。

(3)在乘法里,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4)1和任何数相乘都得任何数。

(5)关系式:因数×因数=积;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4、整数除法(1)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2)在除法里,已知的积叫做被除数,已知的一个因数叫做除数,所求的因数叫做商。

(3)在除法里,0不能做除数。

因为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所以任何一个数除以0,均得不到一个确定的商。

(4)关系式:被除数÷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5)有余数的关系式:被除数=商×除数+余数;除数=(被除数-余数)÷商;商=(被除数-余数)÷除数总结:乘法和除法互为逆运算。

5、关于“0”的运算。

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a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a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或任何数减去它自己,都得0;字母表示:a-a =0被除数等于除数,商是1;或任何不是0的数除以它自己,都得0 字母表示:a÷a =1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字母表示:a×0= 00除以一个非0的数,还得0;字母表示:0÷a(a≠0)= 0 注意:“0”不能做除数;字母表示:a÷0(错误)6、运算顺序1、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汇总一、四则运算:1、运算顺序(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2)在一个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3)一个算式里,如果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2、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

3、有关0的运算:(1)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

一个数减0,还得原数。

(2)任何一个数乘0还得0。

(3)0不能做除数。

0除以一个非0的数还得0。

(0÷0得不到固定的商,5÷0得不到商。

)二、位置与方向:1、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或者绘制物体的具体地点。

(比例尺、角的画法和度量)2、位置间的相对性。

会描述两个物体间的相互位置关系。

(观测点的确定)3、简单路线图的绘制。

三、运算定律及简便运算:1、加法运算定律:(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用字母表示:a+b = b+a(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和不变。

用字母表示:(a+b)+ c =a+(b+c)(3)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最大的区别:交换律改变的是数的位置,结合律改变的是运算顺序。

结合律的重要标志是小括号的运用。

* 加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

如:165+93+35=93+(165+35)依据是什么?2、加、减法运算中常用的其他简便计算方法。

(1)一个数连续减去几个数,可以用这个数减去几个减数的和。

用字母表示:a-b-c=a-(b+c)(2)一个数减去几个数的和,可以用这个数依次减去和里的各个加数。

用字母表示:a-(b+c)=a-b-c(3)在没有括号的连减运算中,任意交换减数的位置,差不变。

用字母表示:a-b-c=a-c-b(4)一个数减去两个数的差,可以用这个数先减去差里的被减数,再加上减数或用这个数加上差里的减数,再减去被减数。

用字母表示:a-(b-c)=a-b+c=a+c-b(5)括号前面是加号,去掉括号不变号;加号后面添括号,括号里面不变号;括号前面是减号,去掉括号要变号;减号后面添括号,括号里面要变号。

3、乘法运算定律:(1)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用字母表示: a x b =b x a(2)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一个数,积不变。

用字母表示:( a x b )x c = a x (b x c )乘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

如:125x78x8的简算(3)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用字母表示:(a+b)x c=a x c+ b x ca x(b+c)=a xb + a x c4、乘、除法运算中常用的其他简便计算方法:(1)一个数除以几个数的积,可以用这个数依次除以各个因数。

用字母表示:a ÷ ( b × c) = a ÷b ÷c(2)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这两个数的积。

用字母表示:a ÷b ÷c = a ÷ ( b × c)(3)一个数连续除以几个数,任意交换除数的位置,商不变。

用字母表示:a ÷b ÷c= a ÷c÷b5、乘、除法混合运算中,带括号的计算方法:在乘、除法混合运算中,有时为了计算简便,需要添小括号或去掉小括号。

因此:(1)括号前面是乘号,去掉括号不变号。

用字母表示:a x(b ÷c)= a x b÷c(2)乘号后面添括号,括号里面不变号。

用字母表示:a x b ÷c= a x( b÷c)(3)括号前面是除号,去掉括号要变号。

用字母表示:a÷(b x c)= a ÷b÷ca÷(b÷ c)=a ÷b x c(4)除号后面添括号,括号里面要变号。

用字母表示:a ÷b÷c =a÷(b x c)a ÷b x c=a÷(b÷ c)四、小数的意义和性质:1、小数的意义: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

(十分之几的分数用一位小数来表示,百分之几的分数用两位小数来表示,千分之几的分数用三位小数来表示……)2、小数是十进制分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3、小数的计数单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分别写作0.1、0.01、0.001……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在一个小数中,小数部分中的各个数位叫做小数数位,依次是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

整数部分的最低位是个位,没有最高位;小数部分的最高位是十分位,没有最低位。

因此,没有最大的小数,也没有最新的小数。

4、小数的读写法:读小数时,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来读(整数部分是0的读作“零”),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通常顺次读出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

写小数时: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写法来写(整数部分是“零”就写0),小数点在个位的右下角,小数部分依次写出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

5、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6、小数的化简:根据小数的性质,遇到小数末尾有“0”,一般可以去掉末尾的“0”,把小数化简,小数的大小不会改变。

7、增加小数位数及改写整数为小数的方法:增加小数位数的前提是不改变小数的大小,只要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即可。

整数改写成小数,在整数右下角点上小数点,然后根据需要添上“0”。

8、小数的大小比较: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就比较十分位上的数,十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十分位上的数也相同,就比较百分位上的数,百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百分位上的数也相同,就比较千分位上的数,千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从高位到低位依次进行比较)。

比较小数大小时,位数多的小数不一定就大。

9、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0倍……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来的1/10(小数就缩小10倍);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1/100(小数就缩小100倍);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1/1000(小数就缩小1000倍)……10、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的应用:把一个小数扩大到它的10倍、100倍、1000倍……,就是把这个小数分别乘10、100、1000……,也就是小数点相应地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把一个小数缩小到它的1/10、1/100、1/1000……,就是把这个小数分别除以10、100、1000……,也就是把小数点分别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小数点向右移动时:(1)非0最高位前面的0必须去掉。

(2)如果小数部分不够,要在右边添上0补足。

小数点向左移动时:(1)如果整数部分不够,则要在数的左边用0补足。

(2)整百、整千的数,小数点向左移动后,小数末尾的0要去掉。

)11、只含有一个单位名称的名数叫做单名数,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单位名称的名数,叫做复名数。

单、复名数之间可以相互转换。

(1)低级单位的单名数改写成用小数表示的高级单位的单名数的方法:用这个数除以两个单位间的进率,如果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10、100、1000……可以直接把小数点向左移动相应的位数。

(2)复名数改写成小数的方法:复名数中高级单位的数不动,作为小数的整数部分,把复名数中低级单位的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数,作为小数部分。

(3)高级单位的单名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单名数的方法:用这个数乘两个单位间的进率,如果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10、100、1000……可以直接把小数点向右移动相应的位数。

(4)用小数表示的高级单位的单名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复名数的方法:小数的整数部分直接作为高级单位的数,小数的小数部分乘进率,通过小数点的移动转化成低级单位的数。

12、名数的改写:长度单位:千米(公里)—米—分米—厘米—毫米(单位之间要换算,长度单位很简单,一千当然等1000,其他相邻10之间。

)面积单位:平方千米——公顷——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面积单位也不难,除了公顷是一万,剩下相邻百说算。

)质量单位:吨——千克——克(质量单位用处多,三个相邻也是千。

)时间单位:时——分——秒(个个六十都不超)13、求小数近似数的方法:求小数近似数的方法与求整数近似数的方法相同,都要用“四舍五入”法,关键要明确两点:(1)保留哪一位;(2)被舍去部分的首位数字是几。

如果这个数字小于5,就直接舍去,如果大于或等于5,就向前一位进1后再舍去。

当保留整数时,表示精确到个位,应根据十分位上的数字的大小来判断是否进位;保留一位小数时,表示精确到十分位,应根据百分位上的数字的大小来判断是否进位;保留两位小数时,表示精确到百分位,应根据百分位上的数字的大小来判断是否进位……(取近似数时,小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

虽然它不影响实际值的大小,单决定着该值精确度的高低。

一个小数的计数单位越小,表明它的精确度越高。

)14、将不是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为了读写方便,经常将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改写时,只要在“万”或“亿”位的右下角点上小数点,在数的后面加写“万”字或“亿”字,再根据要求保留小数。

把一个数改写成指定单位的数,是改写原数的单位,得到的是一个精确的数,所以用“=”连接。

一个数省略尾数是指把指定单位以下的数四舍五入,求得的是近似数,所以用“≈”连接。

(大数的改写。

先改写,再求近似数。

注意:带上单位。

)五、三角形:1、三角形的定义: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叫三角形。

三角形有3条边,3个角,3个顶点。

2、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做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

(重点:三角形高的画法。

)3、三角形的特性:稳定性。

如:自行车的三角架,电线杆上的三角架。

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4、三角形的分类:(1)按角分类:三角形可以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因为在一个三角形中至少有两个锐角,所以可以直接根据最大的角判断三角形的类型。

最大的角是哪类角,它就属于哪类三角形。

)(2)按边分类:三角形可以分为不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