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到琼楼最上层——读《袁氏当国》有感
袁观后感[合集]
袁观后感[合集]第一篇:袁观后感灵魂——观《父亲》有感学校:皈山小学作者:601班袁伟婷指导老师:马雪琴虚拟网7468为了一个梦想,而追随。
为了一面旗帜,而奋斗。
为了一种信念,而执着。
——题记九十年沧海一边桑田,九十年风雨,九十年成长,九十年挣脱那软弱的绳索,历经风吹雨打,迎接明天那耀眼的光芒。
在这历史的长河中,那位中国式的父亲,那位挺起脊梁的男人,让我思潮起伏。
回首历史当昨天真的走远的时候,当黎明真的来临的时候,我们是否应该饮水思源,思念那些曾经为我们奉献的人们……天亮了,站在海平面上,踮起脚尖,静思聆听那来自天堂的回应,恍如一颗星,给人以安慰与惦念。
当我眼泪朦胧地看着风雨中那个男人,和着雨水与血水永远的屹立在那个地方,但是唯独他没有泪水,因为他心甘情愿地奉献着。
妻儿的哭喊他再也听不见了,新中国的成长,他也看不见了,但是他依旧笑着,笑着等待那天幕慢慢降落,因为有他,有着一群像他那样开拓创新的党员,把新中国送上了崭新的历史舞台。
承载着爱戴,承载着丰收,他走了,走到了一个充满阳光,充满爱的地方,但却永远也看不见妻儿的脸庞。
但历史不会忘记他,人民不会忘记他,新中国更不会忘记他!在他那慈祥而又坚毅的脸庞上,向我们诉说着这样一段尘埃:那是十多年前的雨季,中国还是一个刚出生的孩子,张开她那双大眼睛,好奇地看着世界,谁也没有想到,谁也没有预知,就是这样一个孩子,在一群“老师”的带领下,在若干年后竟主宰着世界的舞台。
那是他还是一个刚步入社会的青年,但他永远也不会忘记这样一个真理:“落后就要挨打!”他带着决心与坚持踏上了下乡的征程,顶着风沙,扛着暴雨,为了国家他无怨无悔……眼神中,谁能懂他的迷茫;笑容中,又有谁能懂他的喜悦?呀也曾迷失过,在充满血与泪的地方勇敢地爬起。
或许他的昨天没有欢笑,只有苦干;或许他的今天没有享受,只有奋斗,他用血与汗编织出一首动人的歌谣。
在孩子的眼中,他不是一个合格的父亲;在妻子的眼中,他不是一个好丈夫;在人民眼中,他却是一个优秀而出色的村长!春天里,鸟儿尽情的歌唱,柳条随风摇摆。
《袁氏当国》读后感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袁氏当国》读后感
唐德刚先生的《袁氏当国》粗略地读完了。
他们这类的史学家,有一个特点,就是淡淡的叙事,没有非黑即白的主观,没有强烈的某某色彩。
这点真好。
《袁氏当国》改变了我的一个看法,原来辛亥革命之后,无论谁坐上那个最高的位置,都会是一场悲剧。
就像项羽输在楚汉战争,人们总是同情弱者,还以楚霸王的悲情英雄相待,并且认为不以成败论英雄。
其实项羽上台未必干好事。
而孙总理临终的“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更是博得了相当的支持和民心。
因为在当时的人们并不知道历史的潮流走向,袁世凯看总统府国务院不能解决问题,不如重走帝制老路好了。
有个问题不得不重新再提。
当年明月同志曾再三叮嘱我们,领导一定要管好自身家属,避免造成悲剧。
参见李善长等事迹。
当皇位近在迟尺时,袁世凯的大儿子使了一把劲儿。
并且居然能伪造报纸。
可怜的乱世枭雄就这样变成了民国罪人。
从历史中来看,权力的诱惑,实在可怕。
当整个国家近在眼前时,很难不动心,尤其是对于久经宦海的政客们。
就像,我能抵。
2024年袁氏当国读后感
2024年袁氏当国读后感《袁氏当国》是近年来备受瞩目的一部电视剧作品,通过塑造袁世凯一家的形象,展现了袁氏家族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力。
作为观众之一,我对这部剧有着深刻的感受和思考。
首先,我被剧中的人物形象深深吸引。
袁世凯这个复杂的历史人物在剧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他既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又是一位睿智的政治家。
他的勇敢和智慧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与此同时,他的家庭也是剧中的一个亮点。
剧中所塑造的袁氏家族关系复杂而丰富,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纠葛引发了我对人际关系和家庭价值观的思考。
剧中还刻画了那个时代的社会背景,展现了时代变革对人们命运的巨大影响。
在剧中,我看到了袁世凯对中国的深刻关注和改革意愿。
与此同时,他又不得不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下权衡利弊。
这让我深思中国的历史演变是如何与个人命运相互交织在一起的,一个人在时代变革中的选择和抉择会对整个国家产生怎样的影响。
此外,剧中也对一些历史事件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袁世凯的登基和辞职、北洋政府的建立等重大事件都得到了较为准确的再现。
通过这些历史事件的展示,剧中成功地唤起了观众的历史记忆,让我们对历史的了解更加全面和深入。
在观看《袁氏当国》时,我还感受到了剧中表现的一种智慧。
袁家人对于不同的困境和挑战,总是能够找到适合的解决办法。
他们用智慧和勇气面对了形形色色的困难,在演绎了这一家族的兴衰之间,又让我看到了中国人民的不屈精神和韧性。
此外,《袁氏当国》还对于时代的进步和变革表达了积极的态度。
剧中展示的改革思想与实践,以及袁氏家族的努力奋斗,都给人们带来了希望和信心。
这无疑是一部富有教育意义的作品,激发人们思考国家发展和个人责任的相互关系。
最后,我认为《袁氏当国》在剧情和人物刻画上都具有一定的可信度和真实性。
虽然剧中肯定进行了一定的虚构和戏剧化处理,但整体上仍然能够让观众感受到历史人物和事件的真实性。
电视剧作为大众传媒的一种形式,能够通过叙事的方式让观众更好地了解历史,这是一种很有价值和意义的尝试。
袁氏当国读后感
袁氏当国读后感导语:袁氏当国读后感(一)周日值班,有了一段空闲的时光,把一本搁了很久的书读完了。
书名叫《袁氏当国》,是着名史家唐德刚的着述,讲述了民国初年的那段波澜曲折的历史。
记得,读本科的时候,各种历史课是我们这个专业的主修课程。
其中,最不喜欢的就是清末民初的这一段,一个是感觉不好,全是丧权辱国的家丑,另一个是内容错综,线索太多,记不住,就像一团乱麻。
再加上盖棺定论的标签——“黑暗的历史”,就更没有什么可读性了。
袁世凯一直是一个漫画式的人物,奸诈委琐的卖国贼,锃亮的顶门就是愚蠢、愚昧的招牌。
然而读了这本书,却给了我另一种感觉,用一种新的目光去审视这段历史,评价这个人物,修正自己浅薄的误读、误判。
先说袁世凯这个人物。
也许,唐德刚说的没错,在他之前还没有人给予袁大头一点正面的评价。
《袁氏当国》是第一次以比较客观、冷静的态度,从时代和人性的角度理解一个转型中的悲剧人物,进行了中肯的评说。
袁世凯并非无能之辈,他在乱世中崛起,以高明的权术手段攫取了最高的权力,在清皇室和革命党人之间,游刃有余,坐稳了大总统的位置。
在这个攀升过程中,并不是像事后人们唾骂的那样,他一开始就是一个窃国大盗,是一个反动派。
袁世凯是末世的能臣,操练了第一支现代化意义上的军队,以兵不血刃的代价迫使清帝退位,完成了近代中国社会最为重大的转型,数千年的帝国不复存在。
当年,拥护袁世凯做大总统,并非是袁的刻意造势,而确实是当时的大势所趋,众心所向。
至于说,他最终走向复辟反动而招致灭亡,是后话,也不是一句窃国、卖国所能解释的了,而是囿于他个人的政治眼光,受制于当时的政治形势以及他对形势的错误判断,还有他那个不争气的儿子袁克定的怂恿和误导等多重因素作用的结果。
当然,他内心的贪欲和野心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这里面有必然,也有偶然。
个人道路的选择,历史进路的曲折,都不是预定的,也不一定具有前后连贯的统一性,而包含了时代环境下的转向和嬗变。
唐德刚对汪精卫、袁世凯的评断,除了爱才惜才的悲悯和同情,更多的是对个人和时势之间相互影响乃至裹挟的历史性探讨。
袁氏当国 读后感
袁氏当国读后感(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读书笔记、读后感、读书心得、读书体会、观后感、故事大全、名言警句、作文大全、演讲致辞、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reading notes, reading experience, reading experience, reading experience, reading experience, stories, famous sayings, essays, speech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 want to understand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袁氏当国读后感作者:唐德刚上自孙文缔造共和肇始,下逮蔡锷护国运动兴起,袁世凯当国之年,国可谓不兴,民可谓不幸。
袁世凯传读后感
袁世凯传读后感第1篇:袁世凯传读后感《袁世凯传》读后感在读完《袁世凯传》后给我较深映像的情节有两个,一个是袁世凯的韬略,他的官场之道让他最后成为铁腕人物,可称之为奸雄。
另一个就是对军权掌握的重要性,在乱世中可谓得军权者得天下。
袁世凯的官场之道袁世凯虽出身显赫,但自幼不喜读书,且生性放荡不羁。
年轻时两次乡试未中,遂决计弃文从武,这样一个“草包”最后却可以“大盗窃国”,在我看来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袁世凯善于玩弄权术,投机钻营。
通过本书我们可以了解到在很多袁世凯人生的重要转折点中,袁世凯投机取巧,拉拢权势,奔走钻营的政治手段让袁世凯取得了不少晋升的机会和领导的信任。
书中提到:“在吴长庆及其幕僚面请,总是“谦抑自下”,极表恭顺。
又时常伪装忧国忧时,“作慷慨激昂之谈”。
很快取得吴长庆等人的好感。
”从这段话就可以看出,袁世凯之后受到李鸿章,奕劻乃至慈禧太后的赏识和与英国人交好的原因。
在这里我不得不感叹,一个没有什么学识一介匹夫能在乱世中凭借权术和社交手段走到高位,实属不易,也不得不佩服袁世凯。
袁世凯的韬略让自己最终成为一代奸雄,无论人民褒贬与否,袁世凯对近代中国的走向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是我们不能忽视的。
袁世凯的官场之道可以用三个例子来很好的阐释:朝鲜时期和甲午战争中自我吹嘘、投机钻营,推脱责任;戊戌变法中两面派、血腥叛卖手段;还有为了获得主动权不惜发动**以此在北京就职的做法。
袁世凯在朝鲜时对日本的挑衅行为的预估错误是导致甲午战争的一个因素之一,当时朝鲜正在受民间团体东学道的起义的威胁,袁世凯想通过清朝廷出兵朝鲜镇压东学道借机提高自己的地位,但当时日本方面已蓄谋已久想要吞并朝鲜侵略中国,袁世凯对此毫无思想准备。
之后日本拒绝撤兵时,袁世凯深感孤立无援,胆怯怕死,便托词患病,更不惜以死相挟易装逃走了事。
之后袁世凯回到中国后失败主义情绪更重,在李鸿章的消极应战下最终签署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多年追随李鸿章的袁世凯,也被人们指斥为诱发战争的“最贵祸首”。
读书心得原创
从“枭雄”到“狗熊”——《凤凰大视野·袁氏当国》观后感袁世凯这个人物注定伴随着争议:是革命的英雄,还是窃国的大盗?他波澜壮阔的一生为他赢得了敬仰,更招致了唾骂。
这个清末民初的风云人物,具备了政治手腕和军事才干的枭雄,最终倒在了自己亲手编织的权力牢笼里,变成了滑稽的狗熊。
在清末那个动荡的年代,袁世凯充分展示了他的才华和心机。
小站练兵时期,他表现出了国人的治军才干,在极短的时间内就训练出了一支装备精良,纪律严明,训练有素的部队。
当然在这之中他也毫不掩饰地表现了自己的野心,这支新军从上到下“只知军令,不知圣旨”、“只知袁宫保,不知太后、皇上”,朝廷的官军变成了袁世凯私人的武装。
可以说,袁世凯的军阀夺权道路,从小站时期就已经初见端倪。
在对待义和团的问题上,袁世凯也展现出了敏锐的洞察力。
他清醒地认识到,义和团组织领导散乱,没有理论纲领,更缺乏必要的战斗力,仅仅是乱世当中一股不成气候的民间力量。
说得难听一点,就是“匪”。
义和团“扶清灭洋”的行动更像是一场场闹剧,他们并没有真正打击到列强在中国的势力核心,反而给社会带来动乱和灾难。
害民为贼,袁世凯对义和团的镇压,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保障正常社会秩序是有相当重要的作用的。
虽然过于血腥残酷的手段也为他招来了“屠民”的骂名,但治乱世用重典,严刑峻法似乎无可厚非。
当然袁世凯的飞黄腾达不仅仅是因为他的才干(反过来说若是有才之人都能得到重用,大清国也不至于病入膏肓至此),他的政治手腕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宦海沉浮多年,能进则进,不能进则抽身退隐,蛰伏隐居以待天时。
一旦时机成熟,坚决行动绝不手软,能拿的都装进自己腰包。
在戊戌变法的紧要关头,袁世凯临阵倒戈,把维新派卖给了西太后,这是他言而无信,首鼠两端的叛徒的一面;也是他善于审时度势,见风使舵的枭雄的一面。
设使政变真的成功,西太后束手就擒,光绪皇帝亲政,中国便真的能一扫积弱,变法图强?康梁等人的主张,多是不知政坛凶险,仅凭一腔书生意气轻言改革的空谈。
失足的帝王梦 ----《袁氏当国》读书笔记
失足的帝王梦----《袁氏当国》读书笔记蒋肖斌“绝怜高处多风雨,莫到琼楼最上层。
”这是袁世凯的二儿子假名士袁克文的讽父诗。
《易经》首卦云,“九五之尊”已到极点,如果不停止,就要追悔莫及。
可惜,袁世凯终究是跨出了这万劫不复的一步。
流芳百世和遗臭万年,契机只在一念。
原已集军政大权于一身,光绪与慈禧的晏驾带给袁世凯致命打击,摄政王载沣一纸回籍文书差点断送他的政治生命。
辛亥革命是袁世凯的新生,“挟寡妇以令诸侯”,上天似乎赋予了他与曹操相同的命运。
然而,享尽天时地利,他却忘了一点,近代中国已到历史转型期,深刻的内忧外患,绝不是几个割据势力那么简单而重复的藩镇相争,称帝逆流,自取灭亡。
是袁世凯的一厢情愿,还是他的谋士们一心欲做帝王师,把他推到那个上下不易的位置,这其中多少纠缠,又岂是一句“称帝野心”所能概之。
袁世凯是一个杰出的旧官僚,他的政治道路是中国传统的一脉相承。
他的前辈与老师是王莽、曹丕、杨坚、赵匡胤,乘势抓权--养敌自重--逼宫受禅,是几千年来政变称帝的模式。
回观历史螺旋式的上升中,有着惊人的相似。
也许现在由于意识形态等原因,我们不能说辛亥革命只是一次普通的皇朝末年的起义;但是几百年后的史家,洋洋洒洒评论时,也许赵太祖的黄袍加身与袁世凯的称帝不过是成功与否的区别。
这位李鸿章的接班人,乱世奸雄,想沉寂于历史,是断断不可能的。
临时大总统,削粤、皖、赣“三藩”,“选举”为正式大总统,成为终身大总统,甚至死后可传妻传子,袁世凯步步为营,可以说都是成功的,大半生诡谲政治生涯,早已为他制定了有条不紊的帝王之路,差别仅仅是一个“帝王”名号。
袁世凯不如曹操的一点在于,终究看不透虚名,晚节不保,否则谁说他不可谓中国近代政治的楣梁。
83天的闹剧,一念间葬送了他所有的生前身后名。
作为最成熟的政客,袁似乎不应如此浮躁,即使有想法,也不会那么胆大妄为。
这时候,身边人就成了天平上的最后一粒灰尘,改变整个历史的平衡。
如蚁小人,善于察言观色,捉摸到上司的一点想法就自作主张,跳窜邀宠,大厦将倾而不自知。
唐德刚《袁氏当国》读后感
唐德刚《袁氏当国》读后感
唐德刚《袁氏当国》读后感
一直以来,我都对民国史非常感兴趣,因为我觉得那是中国近代的一个转折期——是所谓古代的终结,是所谓现代的开始。
那个时代出现了一大批政治家、文学家、艺术家,是一个风云激荡,充满自由气息的时代。
近来阅读唐德刚的《袁氏当国》,这是一本很薄的小册子,但是内容并不单薄。
书中多有史论,与当今史学界掉书袋的写作多有不同。
史论就是文章中的精华,古人常云,读史可明智,想来让人明智的应该是有智慧的东西了。
而这种智慧又不是常人随随便便就可以窥探到的',所以才需要史学家的存在吧。
史论本是史学家写史的一个重要部分如果史学家噤声于一切之禁区,有怎能启民智开民化呢?所以由此看来,史学研究者是最需要勇气,最有意义的职业了,同时也是最想要坚持的职业。
袁氏当国读书笔记
袁氏当国读书笔记第一篇:袁氏当国读书笔记《袁氏当国》之我见据百度百科介绍,《袁氏当国》是一部追索现代中国历史转型之灵魂的大作,而不是一部主旨为袁世凯翻案的书。
因此,极其具有阅读价值且颇具幽默的历史书籍,学近代史的人可以一读,既了解了历史,同时又娱乐了自己寂寞的内心,填充了自己空虚的大脑,重振了自己对国家失去的信心,以及改变对袁世凯袁(冤)大头的偏见。
说起《袁氏当国》,不得不扯点关于唐德都唐老爷子的题外话了。
在刚开始看《袁氏当国》时,个人觉得无聊至极,就老袁当总统,孙文创建民国这一个事实,从古到今,写了多少,又有什么意义?于是乎,在网上搜索了一下,看了大家对唐老爷子写的这本书的看法,真谓是不看不知道,一看,这评价可真高啊。
看来,唐老爷子写的这本书还真不是什么无营养的书,其中的奥妙,得自己读后才能体会。
顺便,搜了老爷子的简介,呀呵,美籍华人学者,历史学家、传记文学家、红学家,简直牛人一个!啥也不多说了,还是先看书在评论吧。
书的开篇几页是些照片,这使得不爱文字的我大大欣喜了一番,又过足了看名人的眼瘾。
中华民国成立之时,孙宣读的誓言如下: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文实尊之,以忠于国,为民服务。
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国民卓立于世界,为列邦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一职,谨以此誓国民。
中华民国元年元旦。
中华民国,是从清朝灭亡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期间的国家名称和年号。
简称民国。
是中国历史上大动荡大转变的时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终结阶段。
1912年是农历壬子年、鼠年、中华民国元年,也就是孙文宣读誓言这一年。
从这个誓言中,我们看出什么?第一,在民国时期,正式的文体还是更接近于古文;第二,“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孙中山先生胸怀天下,丝毫不以名利为重,这是不是在学习美国的开国之父乔治华盛顿呢?华盛顿在两届任期结束后,他自愿放弃权力不再谋求续任。
可见,伟大的人物总是有那么一些共性的。
袁氏当国200字书评
袁氏当国200字书评
篇一:
《袁氏当国》,讲的就是共和初创时期的那些人,如何把历史的偶然演变成为了历史的必然。
这里面,每一个人,都不是完美的,每一个人,也不是万恶的。
典型如孙中山,袁世凯,宋教仁诸人,个人的性格特征和眼界,都曾深深影响历史的发展,政治的斗争,在各方都未必有着纯粹的伟大,也未必有着纯粹的无耻。
他们也都只不过是些比你我多些学识、多些本领的人罢了,我们身上的缺点,他们也不曾遗漏;我们身上的欲望,他们更多。
这就是历史,我想,这也许是唐老师要说的东西。
篇二:
读了唐先生的《袁氏当国》,感慨颇多,深觉民主共和尝试破产,袁XX集权一身实非偶然。
由1912年民国创立,到1915年底,袁XX称帝,是由君主专制向民主共和过渡的一个关键时期,若辛亥革命成功之后,中国能走好这一步,那我们的民主之路必然会少去许多坎坷。
以唐先生的话作结,“对于未来中国的民治形态,在目前颇为风云一时的政治家,或不能及身而见之。
但诸公应知其存在,为子孙万代的福祉,因势而利导之,才是正途。
”社会转型为后人留下的教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由威权政府引导民众树立公民意识,并培育法治环境,以促成社会的民主转型。
【最新】袁氏当国读后感(二)
【最新】袁氏当国读后感(二)
刚刚读过>一书,颇有耳目一新之感,原来历史也可以这样写啊.说实话,我爱读历史,但是不爱读连本大套的历史,更不爱读现代所谓历史学家或者研究者编写的历史书籍,不为别的,只是感觉匠气太浓,书象是为写而写的,这样读来就没什么意思了.最近一个时期,所谓的另类历史写作开始出现,用不那么严肃.不那么匠气的手法来写历史,虽然精品不多,但总是多了一种厕上读书的选项,聊胜于无吧.在这些作家或者学者里,一直比较关注几个人:如吴思.如谭伯牛等人,现在又多了一个唐德刚.
这些学者.作家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用通俗的语言来还原历史,让人从文字中窥到历史的原貌或者说最大限度的还原历史的原貌.和那些机械.冰冷.教条的文字与观点相比,这些人从来都不会给出你一个肯定的观点和答案,结论是由你自己得出的.
最近一直在想,为什么会对这种类型的历史书籍感兴趣?大概是对过去所学.所接触到的知识和教育的颠覆吧,随着年龄的增长.了解到的事实.史料也比原来多了许多,才发现过去自己所受教育是多么狭隘和片面,原来历史是这个样子的,史书是可以这样写.这样读的.想想觉得颇好笑,上学的时候学历史.学哲学,要求人们用科学的.历史的.发展的眼光来看问题,可我们过去所学者,无一不违反此要求.原理,更有甚者,因为所谓阶级分析的观点要求,连最基本的史实都敢弃之如敝履,甚至连帝王时代的史官都不如,好歹人家还有秉笔直书的勇气和精神.就冲这一条,我们有什么脸面去抗议日本人篡改教科书.毒害下一代?
史观.史论也许是有阶级性的,但是史实没有.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
《袁氏当国》读后感400字
《袁氏当国》读后感400字
读《袁氏当国》读到“二十一条要求交涉始末”里面陆徵祥迫于情势能拖则拖的手法,现在过了快百年,这一招依然是我们日常工作中最有效的一招,“慢性子而多礼”是我们这个行业最必不可少的素质。
“事实上,袁氏这时所遭遇的困境,也正是20年后蒋氏所遭遇的困境:强寇入侵,既不能战,又不能不战。
唯一的办法,则是既不战,也不降,来他个无限期的拖延,也就是胡适所说的苦撑待变吧!陆徵祥是个慢性子而多礼的外交家,每次会议之前,请坐、喝茶就要喝掉几十分钟,把日本人记得半死。
再则把会期减少,每周一会;
会把会议程序无限拖长,二十一条,多来兮,再一条一条慢慢研究。
……
‘二十一条要求’交涉,就这样一拖拖了四个月,日本人无可奈何,只好自动把条件减少,以免夜长梦多,引起英、美的阻挠,但是中方还在继续请坐、喝茶、研究、还价。
弄得日本人忍不住了,至5月7日下午3时,日本驻华公使日置益乃亲访多礼的陆外长,向陆亲自交上一份最后通牒,同时说明日本驻华陆海军已勒缰以待,箭在弦上,势在必发。
中国政府无法再拖了,终于回文‘即行应诺’……”。
《袁氏当国》观后感
《袁氏当国》观后感当下社会上对于曾国藩多有推崇,大约是看重其治国用人地权谋术数,曾氏地这套东西一传至李鸿章,再传至袁世凯.袁世凯处在比他地前辈更大地历史机遇面前,本可以比他地前辈做得更好,但可惜错失良机,结果让自己在历史上成了小丑一类地人物.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袁世凯至少有两次伟大地机会,可使其推动中国地现代化进程,并可以让他成为伟大地人物. 第一次是年戊戌政变前夕,是时,被康有为等维新派激怒地守旧官员们,逐渐集拢在慈禧太后周围,并且结纳力量准备反扑,山雨欲来风满楼,维新运动危在旦夕.光绪皇帝在写给康有为、谭嗣同等地一份密诏中说:"朕维时局艰难,非变法不足以救中国……太后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更怒.今朕位几不保,汝康有为、杨锐、林旭、刘光第等可妥速密筹,设法相救.朕十分灼,不胜企望之至."康有为等人见到此信后大哭一场,哭罢想出了请袁世凯以兵护驾,推行维新地主意.于是书生意气地谭嗣同趁着夜色到袁世凯在北京地住处,袁世凯在谭面前慷慨激昂地表白一番,将其支走,权衡再三后,将维新派地计划向后党告了密,这之后才有短命地百日维新及六君子地血染菜市口.在当时地情况下,后党掌控地京师军队寥寥无几,以袁世凯训练成地精锐新军击溃他们绰绰有余,如果那样,维新派地主张就可以推行,中国地历史也许因此会有很大不同.袁世凯地第二次机会出现在年.这年月日他正式就任中华民国大总统,按袁世凯地威望与资历,他当时在这一位置上是一个极佳地人选.他为国际社会所认可,又是国内各派妥协地产物,因此他有足够地力量去推动中华民族地民主化进程.但是这个袁大总统却对当皇帝情有独钟,因此在他当总统地头几年,全无一点现代民选总统地动作,而是弄权搞阴谋,铲除异己,培植势力.终于到了年月,他被"劝进"当了皇帝.当时尽管袁世凯地爪牙们宣称恢复帝制是举国拥戴地民意,但老百姓并不买他地账,各地反袁地声音、反袁地战争此起彼伏,云南、贵州、广西等地相继宣布独立.袁世凯没有办法,被迫在年月日宣布撤消帝制,并在这年月日忧愤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而死.以袁世凯做总统时地地位权势和威望,如果他有对民主地足够信仰,并真心诚意地按民主地方式运作政府,那么袁世凯成为类似于美国华盛顿式地人物也是有可能地.但历史只能由后人去慨叹,而不可能重来.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从袁世凯自身来讲,他确实是一个人物,有着曾国藩、李鸿章等地办事手段,他年轻时在甲午海战前夕到朝鲜处理内乱事件,果敢沉毅,颇得朝野好评,他学习外国先进地治军思想,在天津训练出地新军,是当时中国最好地军队.但这样一个人看不清历史发展地大势,最后得到地只能是可耻地失败.一个人有小聪明与大聪明地区别,小聪明只是对眼前地事情有明晰地判断和处理,而大聪明则是认得清时代发展地趋势和主流,并做到与时俱进,从这点上讲,袁世凯只是一个有点小聪明地人.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总地来说,对袁世凯评价,应有两个承认:第一,他是一个有政治抱负地人物.这种政治抱负是全局地,不是局部地,也就是说他决不甘心只割据一方而是试图号令全国.承认这一点地目地是将其同那些目光短浅地土霸王区分开来,他是独裁者但非嗜权者.两者有着不同地局量,前者是登上顶峰后地守成,回顾古今中外之历史,独裁并不必然造成反动,独裁是相对于民主地反动,而民主地实现有时却需要独裁之腹地孕育;后者只是贪图富贵地既得利益者,他们把权力当作牟取利益地工具,只想收,不肯放,在政治上缺乏进取性和开拓性,既或有,也只是提高地位和扩大地盘上地进取和开拓.在那个改天换日地时代,一个仅靠投机附势而钻营地政客,是不可能得到各派政治力量地普遍接受践履元首大位并保持有力统治地.(不妨把袁世凯和台湾之扁做一比较.)不要小看袁世凯,即便称其为野心家,他也是大野心家,唯有承认他地“大”,才能更准确地认识他在当时地影响力,也才能更通达地理解孙、黄、梁、蔡等人对他地态度;同时,也有助于正确理解下面这个问题.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第二,他地称帝是反动行为.这种反动不仅是相对于民主而言地,更是有害于国家和民族地(这个“国家”地概念不是政治意义上地而是地缘意义上地).有人问:为什么袁世凯称帝不对,中国就不能实行像英、日等国那样地君主立宪制?君主立宪固然不错,可是要知道,予权易,夺权难,这种君王无实权地君主立宪制都是用鲜血换来地.在英国,《权利法案》地背后是克伦威尔割下查理一世那不可一世地头颅和一场光荣革命;在日本,裕仁也是在老美地胁迫下才不得不退到幕后地,不服从地话恐怕日本连所谓天皇都已不存在了,而这更是以亚洲各国数千万人地生命为代价地.一个手握军权、在总统任上尚且能够操弄国会修改约法搞终身制地袁世凯,一旦登上皇位,怎么可能接受统而不治地虚君制?制衡力量地缺失是显而易见地,在这种情况下,帝制地到来即意味着国家又将回到皇权至大地时代.与前清不同者,只是皇帝种族地差异,而这决不是中国落后地症结.当时地中国需要统一、稳定,需要强有力地中央政权,但并不需要一个凌驾于国家、人民、法律之上,权力不受任何节制地皇帝.中国不能再重蹈因威权私有化导致发展受阻、败敝丛生地覆辙.这是护国运动必要性和正义性存在地根源.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一个人涉足政坛不外两个目地,或为效力国家,或为争取地位.历史上有很多人是坚守一边地,较易于后人做出道德评判.也有很多人二者兼顾,既努力建功立业又着意培植人脉,既有国家大局又有私己盘算,既能够为国出力又注意保存实力,这就难免会暴露投机心理,袁世凯便是其中之一.不可否认,清末时地袁世凯在内政、外交、军事、教育诸方面均有建树,漠视甚至抹杀这些有失平允;但若据此便论定他是爱国有为地政治家,也过于草率.须知,那是他地必经之路.类似这样地历史人物不胜枚举——王莽、严嵩、和珅……,对他们当然不妨做出道德评判,但从学术地角度说,其功与罪、是与非都是平行并列地,不可能互相抵消,袁世凯亦然.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这并不是说要取消标准、模糊是非.我以为,要认识一个政治人物(政治集团)地本质,其奋斗过程和斗争手段固然不可忽视,但更重要地是看他(他们)在取得权力(政权)之后地表现.袁世凯地独裁专权以至称帝,既有他个人地愿望,也是他所代表地利益集团地需要.套用前央视名嘴黄君地一句名言:他不是一个人!这股势力包括旧官僚、旧军人、旧知识分子,他们有根深蒂固地君权思想,他们不一定拒绝民主,但却相信中国需要已经维持两千年地皇权道统作为向心力和凝聚力.袁世凯不是一个固执而极端地保皇派,在政治主张上他属于中间派,这也是各方均能接受他地一个因素,他决不排斥皇权,更不会排斥由他亲自践祚.洪宪帝制便是他们进行地一次尝试.民主革命在骤然成功之后出现反复,是一种必然,或者可以说是一种规律,英法之民主革命便是有力地佐证.历史证明,袁世凯及其所代表地政治势力终究是落后地,很快便被时代大潮沙汰了.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在我看来,袁世凯有一些实绩,但难称有功于国——无论是大清帝国还是中华民国.论慷慨赴难,他难比曾国藩;论开疆拓土,他远逊左宗棠;论忠公体国,他不及李鸿章.虽为清廷贡献了一支北洋新军,但这支军队既未能挽救摇摇欲坠地朝廷,也没有成为革故鼎新地进步力量,只不过是袁世凯个人用以威逼要挟讨价还价地政治筹码.国家军队实际上被私人化,而这也成为这支军队日后不断分裂颓败以至堕落为一支对内镇压自戕、对外妥协退避地“老爷军”地肇始.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作为个人,他不能善始克终.维新是他出自内心地政治主张,但是当光绪帝被囚瀛台,他便为了自保,向荣禄自首.固然是形势所迫,但是也就此表明这样一个人是不配作为政治家,而只能是以政客地面目出现历史舞台上了.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及至民国初造,袁氏实有功于斯.然而,他地原始动机原非出自造福于民,而是为了一家一姓之荣华富贵.所以手段用尽,尽显卑劣.及至暗杀宋教仁,出手毁掉了中国民主政治一次郑重地实验,则在中国近代史上,实属罪莫大焉.孙中山也是受此刺激,转而提出“党国”思想,发愤组织一支武装地革命党.中国历史,再一次变局.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袁氏最受人诟病地地方就是“洪宪”复辟.其实,这中间也有着他本人很多地心路转折.不光是他,就是杨度等知识分子,也觉得当时民智未启,惟有强人政治能够挽救中国地命运.他本人也自视甚高,以为环顾九洲,独有袁氏能挽民于水火.以至走上不归之路.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至于后来人们指其与日本人勾结签订二十一条,出卖中国利益,则已被史学家们证实为乌有之事.袁在中国历史上被脸谱化了很久.其实,他在中国近代史上,也并非是一无作为地人.但是,大节一亏,历史地正席上,便不再有他地位置.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近代中国的回眸r——读《袁氏当国》有感
近代中国的回眸r——读《袁氏当国》有感
崔瀚鹏
【期刊名称】《兰台世界》
【年(卷),期】2017(000)012
【摘要】《袁氏当国》是唐德刚先生所写的一本以袁世凯当权始末为背景,反映清末民初各党派、各势力在动荡的时局中争斗的著作.书中就清末社会转型问题、历史三峡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对中国近代民主化进行了追寻.其思想见解具有独到之处,对研究中国近代史进程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总页数】3页(P89-91)
【作者】崔瀚鹏
【作者单位】云南大学历史与档案学院昆明 65009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258.9
【相关文献】
1.传统思想下的近代中国式民主——读《从追求正道到认同国族》一文有感 [J], 周游
2.口述史料一家之见——读唐德刚《袁氏当国》 [J], 李俊领
3.关于洋务教育思想的初步思考——读舒新城《近代中国教育思想史》有感 [J], 陈昂昂;
4.大国的兴衰——读《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有感 [J], 吴顺乐
5.近代中国的回眸——读《袁氏当国》有感 [J], 崔瀚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完这本书后,在我看来,这并非一部主旨为袁世凯翻案的书(当然他还是改变了很多我对袁世凯的看法),而是一部追索现代中国历史转型之灵魂的大作。我们曾熟知的那些重要人物和历史事件,被重新确定了基本关系。袁世凯是一个由帝制到终极民治时代大历史转型中的悲剧性人物,中国第一次建立共和国的失败(依照美国模式),并不能简单以奸雄篡国而定论。还原其中的诸多细节,那些连锁发生的事件,宋教仁案,二十一条,二次革命,护国战争……也并非是我们的教科书所描述的那般模样。我发现每个人物都有他的精彩,都有善恶两面,本来人性就是复杂的,要客观地评析实在不容易,我希望能更深入的了解其他人,去探索他们的故事。不带有太多的先入为主的观念,而是从零开始了解。这本书勾起了我对历史探索的渴望,追溯历史,可以吸取很多教训经验,能更好的运用到现在,让人生道路更加光明。
对袁世凯,我曾只是有着淡淡的印象,隐约记得他是个妄想重新恢复帝制的阴谋家,是只做了八十多天皇帝就被赶下台,遗臭万年,最后沦为被人耻笑的笑柄的人。无论唐教授本人是否真的有为他翻盘之意,至少我在阅读完这本书后对袁世凯更多了一些同情,多了一些客观看待他的态度。不只是他,对书中的一些耳熟能详的人:孙文,黄兴,宋教仁等等,我也不再止于耳闻的那种印象了。另外,我是真的觉得袁克定这个人,真的是个不折不扣的“坑爹”货呀!阅读这本书的时候,我真是着急地捶胸顿足,愤慨不已。还有他的二儿子袁克定的诗,确实是写的读来让人触动,因此我也将他作为了我这篇读后感标题。
得分
标题
莫到琼楼最上层——读《袁氏当国》有感
摘要
我终究还是认为,细品袁氏的政治生涯,其实可以以一言以精辟概括之:成也时势,败也时势!
我发现每个人物都有他的精彩,都有善恶两面,本来人性就是复杂的,要客观地评析实在不容易,我希望能更深入的了解其他人,去探索他们的故事。不带有太多的先入为主的观念,而是从零开始了解。这本书勾起了我对历史探索的渴望,追溯历史,可以吸取很多教训经验,能更好的运用到现在,让人生道路更加光明。
在这个近代化大潮中,我十分赞同唐氏的“历史三峡”论——社会历史向前推进,没有开倒车的余地,从“帝制时代”走向“民治时代”这个方向不可逆转,民治时代终将到来,这个就叫做“客观实在”。虽然我们常说历史是人创造的,有时候人也真的能够改变历史,但那往往得在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特定的社会环境下面,因势利导,才能够真正实现,离开这一点,则一切无从谈起。而如果不明白这个道理,硬要以一己之力,逆流而上,与澎湃向前的历史潮流相对抗,最终只能落个身败名裂的下场。
时势造就了他成功称帝,但也让他失败,囿于其自身的局限,他最终无法看清,再加上他的根深蒂固的封建意识,以及身边的一大帮败事有余,成事不足的损友的推波助澜(我个人认为最重要的是他的不成器的大儿子),终于走了回头路,玩起了帝制复辟,与历史大潮相悖逆,最后导致功败垂成,身败名裂。真是败也时势,造化弄人!
(二)历史三峡必有通过之日唐教授在书中有一个“历史三峡论”——中国历史在秦朝出现了第一次“大转型”,由封建制转到郡县制,由公元前4世纪中叶商鞅变法开始,一直到汉武帝与昭帝之间(约公元前86年)才大致安定下来,前后转了二三百年之久。自此这一秦汉模式的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制度,便一成不变地延续下来,亦即毛泽东所谓“千古犹行秦法政”。及至清末,中国出现了第二次大转型,由帝国转为民国。
从当初一个小人物,发展到最后手握重兵,权倾朝野的大员,其中有自身的努力,但也离不开革命党的“帮助”,特别是在满清后期,如果没有神州大地风起云涌的革命运动,如果没有清政府国乱思良将,不得已才把已经被闲置一边的袁氏启用出山,则袁氏的命运也许就是终老山林,更加谈不上什么出将入相了。至于后来,这股革命的潮流更是被袁氏加以利用,那个“养敌、逼宫”之策,作为与朝廷要价的砝码,并最终借此成就了其权倾当朝的举足轻重的地位,造就了一代乱世奸雄。真可谓是时势造英雄也。
关键词
袁世凯历史三峡时势
正文(小四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字体行距固定值18)
对于近代史,我了解甚少。在知乎上提问了相关书籍,很多人推荐了唐德刚唐教授的书籍,我选择了他的《袁氏当国》,有幸拜读了一下。在此想分享阅读时让我十分触动的部分。
(一)从“二十一条”谈我所看到的袁氏
袁世凯疾言厉色地告诉日使,不可让者,绝不能让,经过了四个月的谈判(让我触动的是当时被袁世凯通缉追杀的很多国民党元老:黄兴等人竟然也难能可贵地号召同志们一致对日),迫于国内外抗日运动和国际舆论压力,二十一条中最凶残的五号七条被日方放弃了。这次交涉,被很多史家和作家都说是其投日卖国的罪证,而事实上原件和新约还是存在了很大区别。袁世凯之后的讲话,是极为沉痛的肺腑之言,知道羞耻,就应该发奋图强,然而他还是因为一念之差走错了路,做了窝囊的皇帝梦。我终究还是认为,细品袁氏的政治生涯,其实可以以一言以精辟概括之:成也时势,败也时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