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区域农业发展
1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sd展--以东北地区为例[鲁教版]1
是我国的重要工业基地, 交通发达,人口密度较 低
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
活动:下列地区发展特色农业的地理条件 1.珠江三角洲大力发展出口创汇农业农业 邻近港澳台地区,港口铁路和航空等交通发达,自然条件优越,农业生 产技术水平高。 2.新疆南部(南疆)已建设成为我国最大的棉花生产基地 南疆光照充足,土地资源广阔,山麓地带有高山积雪融水可供灌溉,当 地种植长绒棉历史悠久,高地对长绒棉需求大。 3.海南岛成为我国热带经济作物生产基地 海南岛地处热带,热量和降水条件可满足热带经济作物的生长,市场尤 其是国内市场对橡胶等热作的需求量大。 4.云南省昆明附近重点发展花卉种植业 昆明四季如春,气候条件适宜发展多种花卉品种,昆明等国内城市市场 对花卉的需求量大。
返回
4.矿产资源种类 多,储量大 东北区矿种比 较齐全,已发现有 120个矿种,已探明 总量的有100余种。 其中储量居全国前 三位的达45种。
返回
1、东北地区光照充足,昼夜 温差大,作物生长,因此品 质上乘,再加之气候寒冷, 家作物病虫害少,几乎不需 施用农药,天然具有绿色大 米的优势。
2、有利于农忙季节时,集中 人力物力投入农业生产:在 农闲时,发展事业,增加农 业收入,还进行农田基本建 设和水利建设。
发展农业的一般步骤:
1、综合考虑自然、社会经济、区位、市场等 各种因素 2、确定区域农业发展的大方向
3、根据区域内部,合理布局小区域农业。
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东北区资源 特点与评价
气候资源 农业资源 水资源 矿产资源
北部大兴安岭北坡为寒温带 。Fra bibliotek气候温和
本区大部分 属温带大陆性季 风气候,,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课件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三
➢ 东北地区农业生产季 节性强的特点,为农 村的综合发展提供了 什么有利条件?
➢ 生产集中在夏季,有利于农忙 季节时,集中人力物力投入农 业生产;
➢ 在农闲时,发展副业,增加农 业收入,还可进行农田基本建 设和水利建设等。
一、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 (2)简析地形条件对东北地区农业的有利影响。
活动探究:地理条件与特色农业
➢ 海南岛成为我国热带经济作物生产基地
有利的地理条件: 水热条件好 地处热带,热量和降水条件可满足热
带经济作物的生长; 生物资源丰富,经济作物种类繁多; 国内市场对橡胶等热带作物需求量大。
活动探究:地理条件与特色农业
➢ 云南省昆明附近重点发展花卉种植业
有利的地理条件: 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如春 昆明四季如春,气候条件适合发展多种花
土壤
地形 气候
水源
市场 交通 劳动力 政策 技术
东北的(地理条件)自然、社会经济条件等决定了农业的大方向。
综合分析 抓住主导因素
农业的区位选择, 实质就是对农业土 地的合理利用。
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一、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
一、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 ➢ 东北地区位置、范围
➢ 东北地区地理位置: 40oN-50oN;120oE-130oE,中国最
区域农 业发展
地理 条件
农业 布局
自然条件 社会经济条件
耕作农业区 林业和特产区
畜牧业区
商品粮基地、林业生产基地、畜牧业生产基地
三、东北地区商品粮基地建设
东北地区是全国 最大的、比较稳定 的商品粮基地。
三江平原是我国 粮食商品率最高的 商品粮生产基地。
➢ 年平均气温由南向北递减,受丘陵、山地 影响,局部地区有差异。
(学案)第四章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含答案
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必备知识·自主学习一、地理条件1.东北地区概况:(1)范围。
A黑龙江、B吉林、C辽宁三省和D内蒙古自治区东部。
(2)特点:山环水绕、沃野千里,自然地域完整、农业生态类型多样,生产部门齐全。
(3)地位:2.自然条件:自然要素表现影响气候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夏季温暖,冬季寒冷,雨热同季热量和水分条件基本上可满足一年一熟作物的需求;但冬季易受低温冷害的影响地形包括高原、平原和山地三类相对完整的地形单元为农业多种经营提供了条件土壤黑土、黑钙土广泛分布,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利于农业生产东北地区的低温对于农业发展是否“百害而无一利”呢?提示:不是。
例如,气候寒冷,形成冻害导致农作物减产,但同时低温使作物病虫害少,农药使用少,农产品的品质比较高。
3.社会、经济条件:(1)重要的工业基地。
(2)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利于发展外向型农业。
(3)开发较晚,人口密度较低。
二、农业布局特点1.农业生产:区域划分依据:气候、地貌、植被和土壤等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的差异及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同。
2.三大农业生产区域:A松嫩平原,B三江平原, C辽河平原, D大兴安岭,E小兴安岭, F长白山。
[连一连]将三大区域与对应的分布地区连线。
[辨一辨] 三大农业生产区域有着各自不同的农产品,判断下列有关说法的正误。
(1)耕作农业区的农作物主要有玉米、大豆、小麦、水稻。
(√)(2)兴安落叶松、红松、荔枝、鹿茸等是林业和特产区的主要农产品。
(×)(3)三河马、三河牛、东北红牛是畜牧业区的主要农产品。
(√)三、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1.地位:(1)东北地区是全国最大的、比较稳定的商品粮基地。
(2)三江平原是我国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2.突出特点:(1)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2)地区专业化生产。
东北地区建设商品粮基地有哪些有利条件?提示:粮食商品率高,生产条件好,农业生产基础好,运输方便。
人教版必修3第四章1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优秀教学案例(高二区域地理专题复习课)
1.提出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如气候、地形、土壤等,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农业可持续发展策略,如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等,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并引导他们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方式寻求答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采用课堂讲解法,系统地传授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和区域分析能力。
4.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等现代技术手段,展示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空间分布特征,提高学生的地理信息素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我国东北地区的热爱和自豪感,增强学生的国家情怀和民族认同。
2.引导学生关注农业发展问题,提高学生对社会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的责任感。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了解我国东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包括气候、地形、土壤等方面,并掌握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2.使学生了解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包括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并学会分析这些条件对农业产业结构的影响。
3.引导学生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和劣势,并能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分析我国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2.提醒学生认真完成作业,要求字数充足、观点明确、论证充分。
3.强调作业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作业是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自己能力的重要途径。
2.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让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收获,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反思能力。
山西省2012届高考地理复习 第4章 第1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农业生 产区域 林业和 特产区
主要分 布区 大兴安 岭、小 兴安岭、 长白山 区
主要产品及其分布区 兴安落叶松、樟子松、蒙古栎、白 桦—大兴安岭;红松—小兴安岭、长 白山区;鹿茸、人参—长白山区;柞 蚕茧—辽东低山丘陵和半岛丘陵区; 苹果梨—延边;苹果—辽南地区
农业生 主要分布区 产区域 畜牧 西部高原、松 嫩平原西考查学生对我国东西部自然条件的区域差异 等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解答本题首先应仔细阅读材料, 注意材料中提到我国牧区和种植业区分界线为400毫米 降水量线。由此可知:第(1)题,答案为大兴安岭—阴 山—青藏高原东缘一线。第(2)题,看图可知在①牧区内, 自东向西畜种从牛马羊过渡为骆驼。畜种越来越耐干旱, 应为经度地带性变化。牧区②地处新疆内陆,气候干旱。 牧区③地处青藏高原,高寒为其主要特征。第(3)题,则 要具体分析我国东部种植业区发展牲畜饲养业的有利条 件。
• 答案:地形平坦;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光、热 资源丰富,降水适中;劳动力丰富,植棉历史悠 久;交通便利;市场广阔(棉纺织工业基础好)。 • 【规律技巧总结】分析农业区位因素应从自然条 件[地形、气候(气温、降水、光照等)、土壤和水 源等影响]和社会经济因素(主要从政策支持、劳 动力、交通条件、消费市场、种植历史、科学技 术等)两大方面考虑。
• (3)南方低山丘陵区是我国仅次于黄土高原 的第二大水土流失区,将下列正确的代号 填入图中对应的空白框中。 • ①地表起伏大 ②毁林开荒 • ③薪柴紧张④降水变率大 • ⑤人口密度大⑥乱砍滥伐⑦植被破坏
•
第(1)题,由雨量最高位处向下引垂 线,与地形剖面相交于一点,从左侧纵 轴上读出该点的高度即可。该处多暴雨 的原因,与该地地形及盛行风方向有关。 第(2)题,南方低山丘陵区,地处亚热 带季风气候区,光照、热量、降水充足, 不足之处是洪涝、干旱、台风等气象灾 害较多;物种丰富,但开发利用较粗放; 土地类型多样,红壤分布面积大;降水 较多,水资源丰富。
54必修③ 第4章 区域经济发展 第32讲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
区域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该地区北部发展农业生产的过程中,产生的主要生态问题是A.荒漠化、次生盐渍化B.水土流失、石漠化C.大量使用化肥、土地退化D.雨林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
√
吠亩法是我国最早出现的农业耕作方法,由吠(沟)和亩(垄)两部分组成。该方法对土地的利用有“上田弃亩,下田弃吠”两种方式。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的两种吠亩法。读图,完成8~10题。
1
2
3
4
5
6
7
8
思维导图
SIWEIDAOTU
考点一 东北地区农业的发展条件和布局
考点二 东北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课时作业
内容索引
NEIRONGSUOYIN
基础梳理
地理条件
范围
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
东北地区特点
东北地区特点山环水绕,沃野千里,自然地域完整,农业生态类型多样
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了“田园综合体”这一新概念。该发展模式建议有条件的乡村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建设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为一体的特色小镇和乡村。读“‘田园综合体’功能结构图”,完成2~3题。
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2.发展“田园综合体”模式的主要意义有A.促进土地流转、集约化经营B.提高农产品产量C.推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D.促进大城市向田园型城市发展
必修③ 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
第32讲 区域农GCHENGXIAN
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问题,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高中地理专题:区域农业发展教案
高中地理专题:区域农业发展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不同区域的农业特点和优势;分析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如气候、地形、土壤等;掌握区域农业发展的原则和策略。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如GIS地图,观察和分析农业分布特征;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和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农业产业的关注和理解,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培养学生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创新的思维。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农业发展概述农业的定义和作用;农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2. 第二章: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气候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地形和土壤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水资源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 第三章:区域农业特点和优势我国主要农业区域的划分和特点;不同区域的农业优势和制约因素;区域农业发展的战略和政策。
4. 第四章:农业生产技术和现代化传统农业生产技术的特点和改进;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农业现代化的目标和途径。
5. 第五章:区域农业发展的案例分析我国典型农业区域的案例分析;国际上成功农业区域发展的案例分析;学生自主选择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农业发展概述、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等基本概念和理论;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农业区域的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区域农业发展的策略和政策,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4. 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利用GIS地图观察和分析农业分布特征,提高学生的地理信息素养。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考察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案例分析的深度和广度,考察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考察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4.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巩固学习成果。
高中地理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__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课时2商品粮基地建设农业发展方向讲义
课时2 商品粮基地建设 农业发展方向一、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1.重要地位:东北地区是全国最大的、比较稳定的商品粮基地。
其中,三江平原是我国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2.生产的突出特点⎩⎪⎨⎪⎧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地区专业化生产思考 我国东北地区是世界上能够种植水稻纬度最高的地区,简述其主要区位条件。
答案 东北地区大部分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的气候特征能够满足水稻生长的基本需求。
另外,水稻种植技术的进步,耐低温水稻品种的培育等,使水稻分布地区进一步向高纬度扩展。
二、农业发展方向 1.出现的问题高强度的农林开发,造成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导致农业生态环境退化。
2.具体表现水土流失、黑土退化严重,土地沙化、盐碱化和草场退化加剧,自然灾害频繁,以及环境污染等。
3.发展原则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坚持开发、利用与治理、保护相结合,坚持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
4.发展方向(1)平原区农业发展方向:面向国内大宗农产品需求市场。
继续强化商品粮、豆等大宗农产品的生产,以确保国家粮食需求。
(2)西部草原区农业发展方向:围绕生态建设与增加农牧民收入两大主题,结合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
(3)山区农业发展方向:以森林资源保育为核心,在抓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同时,多元开发特色农业产品,在半山区实现“立体开发”,在山区发展特色农业和特色产品配套加工业。
探究点一商品粮基地建设目前,东北地区是全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每年向国家提供商品粮3000多万吨,商品率达60%以上,对我国的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读“东北商品粮基地的分布图”,探究以下问题。
1.东北地区的商品粮基地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答案东北地区的商品粮基地主要分布在湿润和半湿润的东北平原地区。
2.东北地区的主要农作物有哪些?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答案水稻、玉米、小麦。
水稻主要分布在东部的山间河谷盆地和辽河、松花江流域的大型灌区;小麦主要分布在北部地区,以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北部最集中,以春小麦为主;玉米主要分布在中部地区。
海南省海口市高中地理 第四章 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知识点(必修3)
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1.东北地区地理条件⑴自然条件:①气候条件: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作物一年一熟,易受热量的影响。
(气候是区域农业生产中最难以改造的自然条件。
)②地形分布:高原(畜牧业)、平原(种植业)、山地(林业)为农业多种经营提供了条件。
③土壤:黑土、黑钙土广泛分布,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有利于农业生产。
⑵社会、经济条件:①良好的工业基础基础;②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发展外向型农业;③开发时间较晚,人口密度较低(地广人稀),有利于绿色农业和大农业的发展。
2.农业布局特点⑴耕作农业区:①主要分布在三大平原区;②主要农作物:小麦、玉米、水稻等。
⑵林业和特产区:①林业: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
②长白山区是我国主要的鹿茸、人参等珍贵药材产区,延边生产苹果梨。
辽东低山丘陵和半岛丘陵区是我国最大的柞蚕茧产区。
辽南是重要的苹果产区。
⑶畜牧业区:①主要分布在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是重要的羊、牛、马牧畜生产基地;②畜种:呼伦贝尔市三河地区:三河牛、三河马;松嫩平原西部:东北红牛。
3.东北商品粮基地⑴生产特点:①大规模机械化生产;②地区专业化生产。
⑵其他知识:①三江平原商品率最高;②国营农场,机械化程度最高。
4.农业发展方向⑴平原区:发展适应加工需要的优质、专用品种,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加快发展商品粮豆等的生产,促进粮食转化,延长产业链条;建设绿色食品基地。
(增强抗衡国外农产品进入国内市场的能力。
)⑵西部草原区: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强化人工草地建设,发展集约化草食性畜牧业。
⑶山区农业:森林资源保育,发展特色农业和特色产品,实现由原料型生产向原料及产品加工并举的转变。
1。
农业与农村经济的区域发展分析
农业与农村经济的区域发展分析第一章:介绍农业与农村经济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战略的重要支撑。
本文旨在从区域角度出发,分析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现状与问题,并探讨农业与农村经济的区域发展策略。
第二章:中国农村经济的现状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农村经济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经济结构单一。
中国农村经济主要依靠农业和农村工业,缺乏多元化的产业支撑,使得农村经济趋于单一化。
2.资源禀赋不足。
中国农村地区土地、水资源、资金储备有限,农业生产的发展、现代化生产的改造和建设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3.收入水平低。
当前中国农村居民收入水平较低,难以与城市居民相比,这就导致了农村居民生活质量不能得到保障。
第三章:中国农业的现状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在中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但中国的农业发展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
1.农业生产效率低下。
中国农业许多生产环节还停留在传统模式阶段,难以提高生产效率,使得中国农业的竞争力较弱。
2.资源成本较高。
由于中国农村地区资源缺乏,资源成本较高,导致农业产品的成本过高,农民的收益难以提高,农村产业难以发展。
3.市场化不够。
中国农业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市场化不够,市场经济与自由贸易政策缺乏效果,导致中国农民面临着严重的市场化问题。
第四章:农业与农村经济的区域发展建设当前,中国的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面临很多挑战,但也有机遇。
面对这样的情况,需要制定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策略。
区域化发展是保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之一。
1.建立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协调机制。
需要建立政府与农民之间的协调机制,从而增加农民投入,促进农业生产。
2.深化农业机制改革。
农业机制应该根据农村地区的情况进行深化改革,按照市场要求,实现农业的市场化生产和管理。
3.发挥农村地区的区位优势。
农村地区拥有大量优质的土地,可以在特定方面发挥其区位优势,从而推动整个农业产业的发展。
区域农业发展教学课件
全国最大林区、最主要的采伐基地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二、农业生产布局
2、三大农业生产区域
③、畜牧业区 分布:主要分布于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 及部分林区草地 作物种类:三河马、三河牛、东北红牛 区位条件:降水较多,草类茂盛;草原广阔, 宜牧面积广;
我国畜牧业生产基地
东北地区
读图:说出东 北地区的位置 和范围。
东北地区包括
黑龙江 吉林 _______、____、
辽宁 _______及内蒙古
东部 自治区________。
其北端属于中国纬
最高 度______的地区。
1、位置及范围
位置:
经纬度位置:地处中纬度,位于温带;东北区所处的纬 度位置较高,其最北端就是我国纬度最高的地方;东部 为我国最东段。 海陆位置:位于亚欧大陆东部(或我国东北部),太平 洋西岸,南临渤海和黄海,东临日本海; 政治地理位置:东、北、西面分别与朝鲜、俄罗斯和蒙 古接壤;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具有明显的边贸优势。
思考:按干湿地区和温度带分类,东北地 区属于哪类干湿地区和温度带?
干旱区
湿润区
干湿地区:
东部和北部为湿润区
中部为半湿润区 西部为半干旱区
东西方向主要 是降水差异
寒温带 中温带
暖温带 垂直温度带 亚热带
热带
地 区
温度 ≥10℃的积 带 温
作物
冬小麦、棉花、 暖温带水果
南 暖温带 ﹥3400 ℃ 部
冬季:西北风 (寒冷干燥) 夏季:东南风 (温暖湿润) 成因:海陆热力 性质差异
一、地理条件
温带季风气候 (1)气候类型:
亚欧大陆东部、太 海陆位置: 平洋西岸 位置 季风气候
纬度位置: 纬度高
第四章 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第一课时)
(3)土壤肥沃 ) 黑土、黑钙土,是世界三大肥沃黑土分布区之一。 黑土、黑钙土,是世界三大肥沃黑土分布区之一。 (中国东北地区、乌克兰、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 中国东北地区、乌克兰、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
黑土耕层有机质含 量为2.5%~7.5 2.5%~7.5%, 量为2.5%~7.5%, 全氮含量为0.15 0.15%~ 全氮含量为0.15%~ 0.35%, %,是我国耕层 0.35%,是我国耕层 有机质含量和氮素含 量最高的土壤。 量最高的土壤。肥沃 的耕地集中连片分布。 的耕地集中连片分布。
思考: 思考:东北地 区年降水量和 年平均气温分 布呈现什么规 律?
降水量由东南 向西北递减 气温由南向北 递减
农业布局特点
热量 南北向地域分异的主导因是 2、东北地区自然条件南北向地域分异的主导因是:__________. 东北地区自然条件南北向地域分异的主导因是:__________. 水分 3、东北地区自然条件东西向地域分异的主导因是:__________. 东北地区自然条件东西向地域分异的主导因是:__________. 东西向地域分异的主导因是
4、为什么松嫩平原的积温比西部的大兴安岭和呼伦贝尔高原要高? 为什么松嫩平原的积温比西部的大兴安岭和呼伦贝尔高原要高? 松嫩平原比大兴安岭和呼伦贝尔高原的海拔低,因而积温高。 松嫩平原比大兴安岭和呼伦贝尔高原的海拔低,因而积温高。 5、为什么大兴安岭的东坡比西坡和松嫩平原年降水量要丰富? 为什么大兴安岭的东坡比西坡和松嫩平原年降水量要丰富? 大兴安岭的东坡是迎风坡,所以降水量比西坡和松嫩平原要丰富。 大兴安岭的东坡是迎风坡,所以降水量比西坡和松嫩平原要丰富。
第四单元区域经济发展
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
---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区域农业发展 (5)
★社会经济条件
工业基础
我国重要工业基地、可为农 业提供大量生产资料
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
交通条件
人地比例
地广人稀,利于商品农业开发
东 北 地 区 地 理 条 件
气候条件 雨热同季,但易受低温冷害的影响
地形、土壤条件
商品粮基地
地形类型,黑土、黑钙土广泛分布 社会、经济条件
林业生产基地
是我国的重要工业 畜牧业生产基地 基地,交通发达, 人口密度较低
二、农业布局特点
思考1:看图,找出东北地区降水量和气温分布有什 么规律? 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递减;且山地多于平原,迎风坡 多于背风坡
气温由南向北递减;积温自南向北,从平原向 山区 递减
耕作农业区
主要种植玉 米、大豆、 小麦、水稻 等作物。
林业和特产区
四大优势: 三大林区之首 全国最主要的采伐 基地 宜林地区广泛 森林树种丰富
其北端属于中国纬
最高 度______的地区。
★气候
( ℃ )
(m m)
4 0 0 2 0 0
0
1、与我国东部主要农业地 区相比,热量条件对东北地 区的农业生产有哪些影响? 不利影响主要体现在 A种植的农作物品种有限; B一年只能一熟,春种秋收; C春秋两季低温冻害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收成; D漫长寒冬需要解决牲畜的御寒和饲料供应问题等
水土流失和黑土退化 土地沙化
盐碱化和草场退化
自然灾害频发 环境污染
3、东北地区内部的不同区域农业发展方向与重点
平原区农业发展方向
——面向国内大宗农 产品需求市场,确保国家 粮食需求(平原区)
主要粮食作物品种 水稻
主要分布区
东部的山间河谷盆地和辽河、 松花江流域的大型灌区 小麦(以春小麦为主) 北部地区,以三江平原和松 嫩平原北部最集中 玉米 松嫩平原,这里已经形成我 国著名的“玉米带”
【高中地理】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3同步教师用书:第4章 第1节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
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1.了解我国东北地区的范围,以及东北地区的自然环境条件。
2.掌握东北地区的地理环境特征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重点)3.理解东北农业布局特点及其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难点)[基础·初探]教材整理1地理条件阅读教材P60至P62前三自然段,完成下列问题:1.东北地区概况(1)范围: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
(2)特点:山环水绕,沃野千里,自然地域完整,农业生态类型多样,生产部门齐全。
(3)地位: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林业生产基地和畜牧业生产基地。
2.自然条件自然要素表现影响气候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热量和水分条件基本上可满足一年一熟作物的需求地形包括高原、平原和山地三类相对完整的地形单元为农业多种经营提供了条件土壤黑土、黑钙土广泛分布,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利于农业生产3.社会经济条件(1)重要的工业基地⎩⎨⎧良好的工业基础为农业发展提供机械设备、化肥等生产资料一些工业部门以农产品为原料,有利于农业产业化的发展(2)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利于发展外向型农业。
(3)开发较晚,人口密度较低。
正误判断:(1)气候条件制约着一个区域农业生产的类型,是区域农业生产条件中最难改造的。
()(2)热量不足是制约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
()(3)东北地区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有利于本区外向型农业的发展。
()【提示】(1)×气候条件制约着一个区域农业的生产品种、耕作制度和生产季节等,是区域农业生产中最难以改造的自然条件。
(2)√东北地区纬度较高,获得的太阳辐射较少,因此获得热量相对较少,热量不足成为制约其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3)√东北地区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为拉动本区发展外向型农业提供了重要机遇。
教材整理2农业布局特点阅读教材P62最后一个自然段至P64第1自然段,完成下列问题:1.划分依据:气候、地貌、植被和土壤等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的差异及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课标定向】◆◆学习目标1.初步了解实现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综合考虑哪些因素。
2.通过阅读地形和气温、降水分布图,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利弊因素。
3.通过对比和分析,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并深入探讨东北地区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和商品粮基地建设的特色。
4.结合具体发展模式,分析东北不同地区农业发展的方向。
◆◆提示与建议1.掌握分析评价一个地区农业发展条件的思路和方法。
2.初步掌握合理进行农业布局的思路与方法。
3.认识提高地区粮食生产商品率的做法和措施。
4.掌握不同区域农业发展方向的确定依据。
【互动探究】◆◆知识梳理一、不同地区的农业发展1.依据:、区位条件、、市场需求。
2.要求: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结构,合理安排农业生产布局,实现区域内、和效益的统一。
二、地理条件1.气候:气候,雨热同季,作物一年一熟,易受的影响。
2.地形:包括、和山地三类相对完整的地形单元,平原面积广阔,易发展,山地丘陵地区易发展林牧业。
3.土壤:、黑钙土广布,有机质含量高,利于农业生产。
4.社会经济条件:良好的,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开发较晚,人口密度较低。
三、农业布局特点1.农业生产区域的划分依据:、地貌、和土壤等农业生产自然条件差异与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同。
2.农业生产区域的划分(1)耕作农业区①主要分布区:平原地区,包括平原、平原和平原。
②主要农作物:、、小麦、水稻等。
(2)林业和特产区①林业:主要分布在和长白山区,全国最大林区是大小兴安岭②特产区:盛产珍贵药材,辽东低山丘陵和半岛丘陵区是我国最大产区,延边盛产苹果梨,辽南盛产苹果。
(3)畜牧业区①主要分布区:、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②畜种:三河牛和,东北红牛四、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1.特点:大规模生产,平原是我国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2.经营类型:国营农场,东北地区是我国农业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
3.主要粮食作物:、小麦、。
五、农业发展方向1.存在问题:高强度农林开发.造成土地不合理利用,退化。
2.采取措施: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坚持开发、利用与、保护相结合,坚持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
3.发展方向(1)平原地区①整体:面向国内大宗农产品市场,强化等生产。
②重点:增强抗衡国外农产品进入国内市场的能力,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发展,延长产业链条,建设食品基地。
(2)西部草原区①整体:围绕与增加农牧民收入两大主题,结合、还草工程的实施,大力发展生查农业和舍饲畜牧业。
②重点:强化人工草地建设,发展畜牧业。
(3)山区①整体:森林资源保育,实施“工程”,多元开发特色农业产品,在半山区实现“开发”,在山区发展和特产品配套加工业。
②重点:发展林木、、养鹿、、食用菌、中草药材、水果及山野菜等特色经济作物,实现由原料型生产向原料及产品加工并举的转变。
◆◆思维激活1.水稻一般生长在我国的南方,那为什么在我国东北地区也有大面积的水稻种植?2.东北是全国最大的森林基地,为什么还要抓好“天然林保护工程”?◆◆精彩点拨1.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有哪些?其表现如何?东北地区作为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其农业的发展具有很多有利的条件,现具体表解如下:2.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商品谷物农业生产国,其具备发展农业的良好区位优势,具体分析如下:3.东北商品粮基地的特点有哪些?其形成原因是什么?东北是我国最大的、比较稳定的商品粮基地,与其他商品粮基地相比,东北商品粮基地具有规模大、专业化生产的突出特点。
具体内容分析如下:4.东北地区农业发展中存在问题有哪些?其形成原因是什么?应采取哪些措施?(1)相互之间的关系东北地区,由于人口的迅速增长,其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为了更好地发展经济,应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其中的关系如下所示:(2)采取的措施针对商品农业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东北地区今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着重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调整农业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根据各地的实际条件合理安排农、林、牧、副、渔业的比重,各业要全面发展;重视发展第二、三产业,增加农民收入。
②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积极推进农畜产品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建设,延长产业链,提高农畜产品附加值,加快农村经济发展。
③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改良不利于农业耕种的土地,治理易受旱涝威胁的土地,改善水源灌溉条件,创造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
④加快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推广依靠科技,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增加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一系列措施,治理土地污染、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盐演化以及林木的乱砍滥伐等现象,为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优良的生态环境。
◆◆经典再现例l:珠江三角洲历史上以桑基鱼塘闻名全国,并且是我国,大商品粮基地之一、三大蚕桑基地之一、最大蔗糖基地。
近年来,农业生产结构已经发生巨大变化,甚至出现大片出租出售土地的现象。
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1)~(2)题。
(1)珠江三角洲形成“桑基”农业的有利条件是A.地势低平,河流众多,水网稠密 B.气候高温多雨C.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D.具有肥沃的红壤(2)近年来,珠江三角洲农业生产发生巨大变化的主要原因有A.粮食需求量的大幅减少B.全球气候变暖C.劳动力价格的不断降低 D.农业土地价格的不断提高解析: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珠江三角洲充分利用当地的地形形成独具特色、形式新颖的农业发展模式,给全国提供了好的模式。
第(1)题,当地河流密集,地势低平,挖低成水产养殖的鱼塘,填高可以种甘蔗,可以栽桑养蚕,形成比较合理的生态循环系统,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发挥了最大的经济效益,而B项不是“桑基”农业所需的必然条件,C项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相悖,D项当地土壤为红壤或砖红壤,较贫瘠。
第(2)题,由于珠江三角洲的经济持续发展,土地资源很快被占用发展第二、三产业,农业用地紧缺,土地价格不断上升,农业生产渐渐在经济结构中失去原来的地位,主要进行一定的蔬菜生产。
A项错误,因为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对粮食的需求只会增加不会减少,B项对其影响甚微,C项主要影响工业而不是农业。
答案:(1) A (2) D例2: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①是山脉,②是山脉,③是湾,④是 (国家)。
(2)美国农业特点之一是地区生产专门化,形成一系列农作物带和农业区。
这种划分的依据是;农业专门化的好处是。
(3)对美国农业区域专门化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4)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等方面,分析美国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
解析:由题目信息和图示可知:美国及周边的自然环境条件:密西西比河分布在中央大平原,为农业发展提供了平坦地形、肥沃土壤与充足的灌溉水源。
解题的关键是了解美国不同农业带的分布及其有利条件。
第(1)题,考查地理事物的分布;第(2)题,考查农业地区生产专门化,根据不同地区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对种植业和畜牧业进行合理布局,以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即可回答;第(3)题,对生产起决定作用的是经济效益;第(4)题,结合美国自然地理特征进行分析。
答案:(1)阿巴拉契亚落基墨西哥墨西哥(2)各地自然条件差异,因地制宜提高农产品商品率(3)经济效益(4)地形:地势平坦,平原广阔;气候:温暖湿润;土壤肥沃;社会经济条件:地广人稀,工业高度发达,先进的农业科技。
【自我测评】东北地区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产区。
据此,回答1~3题。
1.下列有关东北农作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主要农作物有水稻、小麦、棉花、玉米等B.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水稻种植已扩展到了54°N以北C.玉米分布由南向北种植的比例逐渐减少D.小麦和大豆种植比例由南向北减少2.东北地区作为全国性商品粮生产基地,与太湖平原等地区相比,优势条件是A.单位面积产量高 B.交通发达 C.水热条件好D.大规模专业化生产3.在这种形势下,要保持和提高东北地区在全国商品粮供应中的地位,可行的措施有①培育优良品种②增加科技投入③改用如水稻种植一样精耕细作的方式,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④增施化肥、农药,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进一步发展东北农业经济,搞好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是关键。
据此完成下面4—7题。
4.东北区实现粮食增产的根本途径应是A.开垦宜农荒地 B.提高单产 C.实现农业机械化D.多建商品粮基地5.东北地区农业基地建设的发展方向在于A.农业基地的综合开发 B.提高专业化水平C.大力发展粮食种植业 D.进一步提高粮食商品率6.东北农业基地综合开发的主要目的是A.增产粮食 B.保护环境 C.提高经济效益 D.实现农业现代化7.东北农业基地的综合开发,就是要A.突出粮食种植业的优势地位,提高单位面积产量B.以粮为主多种经营,大力发展大牧场畜牧业C.限制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大力发展养殖业D.发挥原料充足的优势,加强大豆榨油业和甜菜制糖业读“大兴安岭及其两侧自然地理环境剖面示意图”。
完成下面8—10题。
8.甲地的自然带是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B.温带落叶阔叶林带C.亚寒带针‘叶林带 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9.乙地的农业生产主要发展A.水田种植业 B.旱地耕作业 C.草原畜牧业 D.山地畜牧业10.甲乙两地自然带呈现的地域分异规律是A.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B.从沿海到内地的地域分异C.山地的垂直地带性 D.非地带性分布11.读东北区自然地理环境概况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山脉的名称:A ,B ,C 。
(2)写出平原的名称:甲,乙,丙。
(3)写出河流的名称:E ,F 。
12.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土地资源利用类型:A ,D 。
(2)D区主要粮食作物是,该地发展农业的主要优势是。
主要不足是。
(3)C处森林类型是,典型树种是。
(4)B林区的名称是,典型树种是。
(5)G林区的名称是,其南部森林类型是。
(6)在E、F、H、l四河流中,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是流域。
(7)D处有我国最大的生态系统。
13.读甲、乙两图,回答有关问题。
(1)甲图地形区名称:A ,B 。
按照“因地制宜”布局原则,A 地适合发展;B地适合发展。
(2)乙图农业基地名称为,该基地著名经济作物是,该区域同江汉平原相比,发展农业的优势条件为。
(3)近年来,甲图区域水资源紧张,为解决该区农业用水问题,下列措施可行的有A.节约用水,发展节水型农业 B.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C.尽快实施“引嫩入辽”调水计划 D.利用处理后的工业废水灌溉农田(4)甲乙两图共同的地理特征是A.冻土广布 B.河流都有两个汛期 C.都有小麦种植 D.黑土肥沃【拓展迁移】表示位置的地名“临”、“浦”、“皋”分别表示在河流的沿岸、水边和水边高地。
如内蒙古临河县,“河”在古代特指黄河,临河即指在黄河沿岸;江苏西南部的江浦,因在长江之滨而得名;陕西南部的岚皋,县境临岚河,皋是水边高地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