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赵惠袀与您分享老子的智慧

合集下载

道德经应用智慧——老子的人生智慧(下)

道德经应用智慧——老子的人生智慧(下)

道德经应用智慧——老子的人生智慧(下)第一章老子的政治智慧——老子论无为第一节老子提出“无为”概念现在我们讲老子的智慧的第四讲,就是讲讲老子的政治智慧。

我们上一讲讲了老子的哲学智慧,关于老子的哲学我们上一节谈到自然无为、道常无为。

那么道常无为也就是天道的无为,落实到无为,按照老子天道自然的思想,这种天道无为要落实到人道上,人道也要效法天道,就是说人道也要无为,这才符合天道的基本性质,所以无为这样一个概念就成为老子思想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除了前面我们讲的“道”就是“无为”了。

应该说老子著书立说的一个最重要的目的或者主要的动机就在于发挥这个“无为”的思想。

他建立起的道论,他的形上学,也都是要突出无为思想,为这个无为思想制造一个理论的根本。

所以老子完整的思想体系实际上最主要的内容就是道论和无为论。

那么他的道论,我们上一讲从他形上学的角度、本体论的角度谈老子哲学的道的主要的内容。

那么我们这一讲主要是把“道”落实到人,那么人也无为,而且无为的一个特点就是它主要是针对统治者说的,就是社会的上层、管理者、统治者,当时当然都是春秋末期的各国的君主。

所以他的无为论主要的目的,实际上是涉及到社会政治领域在上的统治者、管理者如何实施他的各项的政治措施和管理。

那么老子就是把无为纳入到他的道的无为的基础之上。

那么我们说老子,第一个在中国思想史上提出了无为的概念和思想,这也成为老子政治哲学的一个精髓,对后来影响非常大,而且应该说里面也充满了一种政治智慧,所以我们这一讲叫做老子政治智慧。

第二节老子的政治观点大家知道老子有一句很有名的话谈到政治、谈到政府,他把时代、世代、政府分成了四个等级。

在《老子》第十七章讲的这一段话叫“太上,不知有之”;其次是“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就是说“太上”就是最好的时代或者最好的政府,“太”就是最的意思,最好的,太上,上就好了,最好的时代或最好的政府。

那么是不知有之,下面的老百姓不知道这个政府、不知道领导人是谁,这是最自然的。

《老子》的人生智慧

《老子》的人生智慧

《老子》的人生智慧引言概述:《老子》是中国古代哲学经典之一,被誉为道家哲学的奠基之作。

它包含了丰富的人生智慧,对于我们理解人生的意义和追求幸福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即顺应自然、无为而治、谦逊守道、返璞归真,详细阐述《老子》的人生智慧。

一、顺应自然:1.1 人生如水,顺势而下。

《老子》中提到:“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这启示我们应该顺应自然的规律,不要过分争强好胜。

就像水流一样,顺势而下,能够顺利地融入大自然的怀抱。

1.2 保持内心平静,追求内在的宁静。

《老子》强调“无为而无不为”,这意味着我们应该放下功利心,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宁静。

只有在内心的宁静中,我们才能真正体验到生命的美好。

1.3 与自然和谐共生,获得真正的自由。

《老子》认为人应该与自然和谐共生,追求真正的自由。

只有与自然相处融洽,我们才能获得内心的平和与满足,实现真正的自由。

二、无为而治:2.1 不要过度干预,顺其自然。

《老子》中提到:“治大国若烹小鲜”,这告诉我们在治理事物时,不要过度干预,而是应顺其自然。

只有顺应事物的本然规律,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2 尊重他人的自由,不加限制。

《老子》强调“无事强为”,这意味着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自由,不加限制。

只有给予他人足够的空间和自由,才能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2.3 以柔克刚,保持和平。

《老子》认为“柔弱胜刚强”,这告诉我们在处理冲突时,应以柔克刚,保持和平。

通过柔和的方式解决问题,能够避免冲突的升级,实现和谐共处。

三、谦逊守道:3.1 谦虚使人进步。

《老子》中提到:“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这告诉我们要保持谦虚的态度。

只有谦虚,才能不断学习、进步,达到更高的境界。

3.2 守道而行,追求真实自我。

《老子》认为守道是人生的关键。

我们应该追求真实的自我,坚守内心的道德准则,不被外界的诱惑所动摇。

3.3 尊重他人,不自我膨胀。

《老子》中强调“为无为”,这意味着我们应该尊重他人,不自我膨胀。

老子的智慧读后感

老子的智慧读后感

老子的智慧读后感《道德经》,又称《老子》,是中国古代哲学经典之一,被誉为中国文化的瑰宝。

它由老子著述,以道家思想为主题,内容涵盖哲学、宇宙观、伦理道德等诸多方面。

我阅读完《老子》后,深受其智慧的启迪与感动。

本书共分为81章,每章以简练的文字表达出独特的观点,无论是对于个人修养还是社会治理,都展现了深思熟虑的古代智者的见解。

老子提出了“道”的概念,强调“道”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是一切事物的本质。

他认为人应该追求与“道”合一,才能达到真正的自由和幸福。

《道德经》中强调了“无为而治”、“柔弱胜刚强”等哲学思想。

相较于现代社会注重力量与权威的价值观,老子的思想显得更加柔和与内敛。

他认为,不以力量压倒他人,而是以无为的智慧达到治理的最高境界。

对我而言,这也是一种引导个人生活的智慧。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以忙碌和努力为荣,追逐物质与成功。

而老子的智慧教诲我们要学会放下欲望,放松内心的追逐,以一种柔和的方式去面对生活与他人。

另外,《老子》中涉及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亦即“天人合一”的思想。

老子认为人应该秉持一种谦逊的态度,像自然一样与之和谐相处。

如果与自然和谐相处,人类社会将发展得更为和平与公正。

这个观点让我对人与自然的关系和可持续发展问题有了新的认识。

我们现代人常常忽视了生态保护和环境保护,给地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危害。

而老子的思想则提醒着我们要与自然和谐共生,珍惜与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

总的来说,读完《老子》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和反思。

老子的智慧思想可以指导我们从个体层面到社会层面的生活和治理。

同时,道德经也提醒我们不要追逐物质与成功的表面,要学会关注内心的需求与追求真正的自由和幸福。

在当下复杂多变的社会中,我们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价值观,并通过深入思考与反思,实践老子的智慧,使自己更和谐地与他人、与自然共生。

这是我从《老子》中得到的重要启示,也是对于智与智慧追求的一种新的思考。

人际交往中的智慧(老子之道)

人际交往中的智慧(老子之道)

人际交往中的智慧(老子之道)在人际交往方面有许多理念、技巧、智慧,这里我们来谈谈交往的境界问题,做一次认识上的升华。

技巧与境界人际交往有个技巧问题,但是更有个境界问题。

老子教导人们在人际交往中、在人生的成功方面有一种大境界,一种理想的大境界,我们可以体味老子的教导,去自觉地追求这样的理想境界。

先来出个自由想象题目:如果你的孩子踢足球,不小心把人家的玻璃窗打碎了,作为父母的你该怎么处理人际关系?我们设想有很多方法,在现实生活中也常看到,比如:1.可能在没人看见的情况下,叫自己的孩子不声张,就算了。

2.让他不承认,或者用种种借口抵赖。

3.帮孩子一起向别人吵闹。

4.让孩子承认错误,父母掏钱买一块赔人家。

如此等等,一块玻璃窗是很小的事情,但是上面的处理,大家一看立刻就分出水平来。

美国前总统里根在幼年就发生过这样的往事。

他在11岁的时候,踢足球不小心打碎了邻居家的玻璃。

人家要索赔12.5美元,这些钱当时可以买125只鸡蛋。

里根向父亲承认错误后,父亲让他对自己的过失负责。

他为难地说:“我没有钱赔人家。

”父亲说:“这12.5美元借给你,一年后还我。

”从此他开始了艰苦的打工生活,经过半年的努力,还清了这笔欠父亲的钱。

里根后来回忆这件事时,说:通过劳动来承担过失,使我懂得了什么叫责任。

这种对过失的负责,使人一辈子刻骨铭心,对培养健全人格和成就大事业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朱瑞芬《人生智慧海》,百花文艺出版社)这里的人际关系有父亲与孩子、孩子与他人、父亲与他人的三种关系,我想里根父亲的做法不是简单的一个处理的技巧问题了,而是在后面有一个境界问题了。

惟其不是一个小技巧,而是后面连着的是境界,所以产生出来作用和影响就大而深远。

我第一次读到这个故事后,同样也使得我刻骨铭心!我们再看看,当今的一些导向以及容易让人进入的误区。

今天人们很重视人际交往的问题,但是有许多的讨论、研究、对策、导向,往往只是停留在一些小技巧方面。

比如要处理好人际交往,有许多诀窍教你,我们来看一些内容:1.人际交往中目光要善良。

《老子》的智慧

《老子》的智慧

《老子》的智慧引言概述:《老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所著的一部重要著作,被誉为中国道家学派的经典之一。

它包含了丰富的智慧和深刻的思考,对于人们的生活和处世哲学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详细阐述《老子》的智慧。

一、无为而治的智慧:1.1 无为而治的概念:《老子》中提出了“无为而治”的思想,即通过不做过多干预和控制,而让事物自然发展。

这种智慧强调顺应自然,不强求改变。

1.2 尊重自然规律:《老子》认为,自然界有其自身的规律和运行方式,人们应该尊重并遵循这些规律,而不是过度干预和破坏。

1.3 和谐共生:无为而治的智慧鼓励人们与自然和谐共生,通过平衡和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二、返璞归真的智慧:2.1 简朴生活:《老子》主张返璞归真,追求简朴的生活方式。

他认为过度追求物质财富和享受只会带来烦恼和困扰,而简朴生活则能带来内心的平静和满足。

2.2 内心修养:《老子》强调内心的修养和精神的提升。

他认为通过修炼自己的心灵,人们可以获得深层次的智慧和内在的力量。

2.3 追求真实:《老子》教导人们要追求真实,摒弃虚伪和伪装。

他认为真实是智慧的基石,只有真实才能使人们获得真正的自由和满足。

三、无欲无求的智慧:3.1 淡泊名利:《老子》提倡淡泊名利,不追求权力和地位,不执着于物质财富的追逐。

他认为欲望的过度追求只会带来痛苦和束缚。

3.2 内心宁静:无欲无求的智慧强调内心的宁静和平静。

通过超越欲望的束缚,人们可以获得内在的自由和平衡。

3.3 追求精神境界:《老子》认为人们应该追求精神境界的提升,而不是追求物质的满足。

只有在精神上的提升才能获得真正的智慧和幸福。

四、道法自然的智慧:4.1 道的概念:《老子》中提出了“道”的概念,认为道是宇宙万物的根源和本质。

人们应该顺应道的运行,追求与道的合一。

4.2 顺应自然:道法自然的智慧强调顺应自然的规律和节奏,与自然和谐共生。

只有顺应自然,人们才能获得真正的智慧和生活的满足。

《老子》的人生智慧

《老子》的人生智慧

《老子》的人生智慧引言概述:《老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所著的一部重要著作,被誉为道家的经典之作。

它以简洁的语言和深邃的思想,阐述了人生智慧的重要性。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探讨《老子》中所蕴含的人生智慧。

一、返璞归真1.1 顺应自然:《老子》强调顺应自然的重要性,认为人应该返璞归真,与自然和谐相处。

只有顺应自然的规律,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和快乐。

1.2 简化生活:《老子》提倡简化生活,追求简单而纯粹的生活方式。

通过摒弃繁杂的欲望和物质追求,人们可以获得内心的宁静和平静。

1.3 保持本真:《老子》强调保持本真的重要性,认为人们应该保持自己最本真的样子,不被外界的诱惑和压力改变。

只有保持本真,才能找到真正的自我。

二、无为而治2.1 谦逊为本:《老子》认为,谦逊是治理世界的关键。

只有谦逊的人才能真正理解自然的道,从而做到无为而治。

2.2 尊重自然:《老子》强调尊重自然,认为人们应该学会倾听大自然的声音,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只有尊重自然,才能实现无为而治。

2.3 顺势而为:《老子》主张顺势而为,不要过度干预和操控事物的发展。

只有顺势而为,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慈悲为怀3.1 以德为先:《老子》认为,慈悲是人性的基本特征,是实现和谐社会的关键。

只有以德为先,才能获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3.2 包容大度:《老子》倡导包容大度的态度,认为人们应该宽容他人的缺点和错误,不要轻易责备和批评他人。

只有包容大度,才能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3.3 乐善好施:《老子》强调乐善好施的重要性,认为人们应该乐于助人,慷慨解囊。

只有乐善好施,才能获得内心的满足和快乐。

四、守静保安4.1 内心宁静:《老子》认为,内心的宁静是人生智慧的基石。

只有保持内心的宁静,才能在喧嚣的世界中找到自己的定位。

4.2 静心养性:《老子》主张静心养性,通过冥想和静心的方式,培养内心的平静和安宁。

4.3 淡泊名利:《老子》强调淡泊名利的重要性,认为人们应该超越物质的追求,追求精神上的满足和成长。

道德经老子哲学的智慧与启示

道德经老子哲学的智慧与启示

道德经老子哲学的智慧与启示道德经是中国哲学中的经典之作,由先秦时期的思想家老子所著。

它不仅是一部哲学著作,更是一本富有智慧和启示的指南。

本文将探讨道德经中所包含的智慧,并探讨它们对我们的现代生活的启示。

1. 万物无为而为,安静守道道德经中强调“无为而无不为”,是指万物按照自己的本性自然而然地运行,而非人为地干涉。

这一智慧告诉我们,人类应该学会放下过度的控制欲望,不要一味地追求功利和虚名,而要安静守道,顺应自然的规律。

这给我们的现代生活带来启示,提醒我们要重新审视我们的忙碌与追求,找回内心的宁静和平衡。

2. 柔弱胜于刚强道德经中提到“柔弱胜于刚强”,强调以柔克刚的智慧。

在现代社会,我们常常追求力量和权势,却忽视了柔和友善的力量。

这一智慧告诉我们,柔弱并不代表无能,反而是一种更高的智慧和力量。

通过以柔克刚,我们可以在人际关系、团队合作等方面取得更好的成果,同时也能够拥有更平和的内心。

3. 掌握自己的欲望道德经中提到“知足者富”,强调掌握自己的欲望。

在现代社会,我们常常追逐物质的满足,贪婪和不满足却让我们陷入困境。

这一智慧告诉我们,只有掌握自己的欲望,知足常乐,才能够真正拥有内心的富足。

这对于我们在现代社会中面临的物质诱惑和压力具有重要的启示。

4. 尊重自然和他人道德经中强调“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提醒我们尊重自然和他人。

在现代社会,我们常常追求个人幸福和利益,却忽视了与他人和谐相处,以及与自然界保持平衡。

这一智慧告诉我们,应该学会谦卑、尊重和包容,与他人和自然和谐相处。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享受真正的幸福和内心的宁静。

5. 简朴生活,追求道德道德经中提到“小国寡民”,强调简朴生活和追求道德。

在现代社会,我们常常陷入功利主义和浮躁的生活方式中,而忽视了心灵的滋养和道德追求。

这一智慧告诉我们,只有过简朴的生活,抛弃浮华的表象,才能够追求内心的安宁和道德的高尚。

道德经老子哲学中所蕴含的智慧给我们提供了珍贵的启示。

《老子》的人生智慧

《老子》的人生智慧

《老子》的人生智慧引言概述:《老子》是中国古代哲学经典之一,被誉为中国哲学的奠基之作。

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生智慧,对于指导人们如何生活、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如何实现自我提升等方面都有着深刻的启示。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探讨《老子》中的人生智慧。

一、顺应自然1.1 顺势而为《老子》中强调了顺应自然的重要性,认为人应该像水一样顺势而为,不要逆流而上。

惟独顺应自然的规律,才干事半功倍。

1.2 顺势而为的意义顺应自然不仅可以减少不必要的阻力,还能够使事情顺利进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种顺应自然的态度也能够让人心境平和,不被外界干扰。

1.3 如何顺应自然要顺应自然,首先要学会观察和感知自然界的规律,然后才干根据这些规律来调整自己的行为和心态。

二、无为而治2.1 无为而治的哲学思想《老子》提倡无为而治的哲学思想,认为人们应该以无为的态度应对事物,不要过度干预,让事物自然发展。

2.2 无为而治的意义无为而治可以减少人为干预带来的不确定性和风险,让事物按照自然规律发展,达到最好的结果。

2.3 如何实践无为而治要实践无为而治,首先要学会放下执念和欲望,接受事物的本来面目,然后才干以一种宽容和包容的态度来对待事物。

三、淡泊名利3.1 名利的虚幻性《老子》认为名利是虚幻的,追求名利只会让人迷失方向,无法真正获得内心的平静和满足。

3.2 淡泊名利的重要性淡泊名利可以让人远离功利心态,追求内心的平静和自我提升,不被外界物质诱惑所摆布。

3.3 如何淡泊名利要淡泊名利,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明确自己的追求和目标,不被外界的名利所摆布,保持内心的平静和淡定。

四、虚心谦和4.1 虚心的态度《老子》强调了虚心的态度,认为人应该保持谦逊和谦和的心态,不要自负和傲慢。

4.2 虚心的意义虚心可以让人接受他人的建议和批评,不断完善自己,达到更高的境界和成就。

4.3 如何保持虚心要保持虚心,首先要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不要自以为是,然后才干不断反思和改进自己,提升自我。

老子永远的东方智慧

老子永远的东方智慧

老子永远的东方智慧引言概述:老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他的思想被誉为东方智慧的代表。

他的思想深刻而独特,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和个人修养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老子永远的东方智慧。

一、自然和谐的观念1.1 万物无为的理念老子强调“无为而无不为”,他认为自然界的万物都能自然而然地运行,无需人为干预。

人们应该学会顺应自然,不要过度干涉,才能达到和谐的状态。

1.2 随顺自然的思想老子主张“随顺自然”,他认为人类应该像水一样,顺应自然的变化,灵活适应环境。

只有这样,人们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和快乐。

1.3 尊重自然的态度老子提倡尊重自然,他认为自然是至高无上的,人类应该虚心学习自然的智慧。

只有尊重自然,才能找到真正的智慧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道德修养的重要性2.1 无为而治的思想老子主张“无为而治”,他认为国家的治理应该以无为的方式进行,不要过度干预。

只有让人民自由发展,才能达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2.2 谦逊和宽容的品质老子强调谦逊和宽容的品质,他认为人们应该以谦虚的态度对待他人,以宽容的心态对待不同的意见。

只有这样,人们才能建立和谐的社会关系。

2.3 无为而无不为的道德规范老子提倡无为而无不为的道德规范,他认为人们应该追求无私的利他主义,不追求功利和权力。

只有这样,人们才能真正实现道德修养。

三、平和宁静的生活态度3.1 追求内心的宁静老子主张追求内心的宁静,他认为人们应该远离欲望的困扰,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宁静。

只有这样,人们才能真正体验到生活的美好。

3.2 不争不抢的处世态度老子强调不争不抢的处世态度,他认为人们应该摒弃争斗和攀比,以平和的心态对待一切。

只有这样,人们才能真正享受到生活的乐趣。

3.3 追求真我与自由老子提倡追求真我与自由,他认为人们应该摆脱外界的束缚,追求真正的自我。

只有这样,人们才能实现自我价值的最大化。

四、无为而无不为的领导智慧4.1 以身作则的领导方式老子主张以身作则的领导方式,他认为领导者应该以榜样的力量来影响他人,而不是通过强制和压迫。

身边老子智慧

身边老子智慧

河南理工大学公选课论文《老子智慧赏析》课程论文论文题目:身边的老子智慧学院:专业年级:电气-11级学号:姓名:成绩:授课教师:二0一二年十一月二十日《身边的老子智慧》摘要:老子思想作为中华文化的精华,近年来出现了颇多学习其思想的热潮,而老子思想的适用性也的确很强,无论和谐社会的构建,现代企业的管理,或是个人的修身养性,都能够从老子思想中获得启发,老子智慧充斥在我们的身边。

关键词:老子智慧、和谐社会、企业管理、养生、无为而治、公平正义上世纪末,德国、法国、日本、美国等西方国家出现了老子热,纷纷出版《道德经》,使《老子》一书成为世界文化名著中发行量最大的经典之一,成为当今时代流行书籍。

老子的智慧是经过国人千年检验的,是中华文化的精华,古人对其的重视是无疑的,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对中国的影响深远,甚至在百姓之中被神化,老子化胡飞升着实让人崇拜不已。

而到如今,中国随着改革开放虽然经济得到空前的发展,但文化却也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冲击,甚至出现过崇洋媚外的风潮,韩流也在一时之间汹涌异常,过洋节成为一种风尚,在此种情况下,海外盛行的孔子学院,与道德经的翻译出版着实证实了中华文化的魅力。

而道德经在国外的流行,也说明了道德经即使在现今社会也是有其意义的。

老子思想中的“无为而治”、辩证法和养生学说,虽然距我们已很遥远,但其当代价值却不容忽视。

一、老子智慧与和谐社会老子的这个思想看似简单,其实其中附含着中国哲学中非常重要的思想——和。

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墨子说尚同,实际上尚同即尚和。

那么老子的思想中也是体现的非常明显的,老子认为治理大国与烹饪小菜没有太多的分别,赋予“道”很深的涵义。

“道”成为治理国家的法宝,正所谓“以道立天下,其鬼不神。

非其鬼不神也,其神不伤人也。

非其神不伤人也,圣人亦弗伤也。

”“道”的作用可以使鬼怪不灵、神仙不伤人、圣人不侵人,从而“和”的思想突显了出来。

老子认为鬼、神、圣人可以和人相安无事,以“道”促谐,最终可以各守清净。

《老子》的智慧

《老子》的智慧

《老子》的智慧引言概述:《老子》是中国古代哲学经典之一,被誉为道家思想的奠基之作。

它包含着丰富的智慧和深刻的哲理,对于人们的生活和思考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出发,详细阐述《老子》的智慧。

正文内容:1. 虚无缥缈的道:1.1 道的本质:《老子》中提到的道是虚无缥缈的存在,它超越了一切具体的事物和概念,是宇宙万物的根源。

1.2 道的运行规律:道以无为为原则,它不主动干预事物的发展,而是顺应自然的规律,实现万物的和谐。

2. 自然的智慧:2.1 自然的无欲无求:《老子》强调人应当追求无为而治,不要过分追求物质财富和权力地位,而是顺应自然的规律,保持内心的宁静。

2.2 自然的平衡:《老子》认为自然界的一切都是相互依存、相互制衡的,人应当学会保持内外的平衡,与自然和谐相处。

3. 无为而治的智慧:3.1 政治智慧:《老子》认为,国家的治理应当以无为而治为原则,政府不应过度干预社会的发展,而是顺应自然的规律,保持社会的稳定和秩序。

3.2 领导智慧:《老子》提倡领导者应当以谦虚、温和的态度对待下属,不要过度控制和干预,给予他们自由发展的空间,从而激发他们的潜力。

4. 谦逊与无私的智慧:4.1 谦逊智慧:《老子》认为,人应当保持谦逊的态度,不要过于自负和傲慢,才能真正获得智慧和成长。

4.2 无私智慧:《老子》强调人应当以无私的心态对待他人,不追求功利,以和善的态度与他人相处,才能实现真正的智慧。

5. 自我反思的智慧:5.1 自我反省:《老子》提倡人应当时常反思自己的言行和行为,审视自己的内心,找出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从而实现自我完善。

5.2 心灵的宁静:《老子》认为,人应当保持内心的宁静和平静,不被外界的干扰所扰乱,才能实现真正的智慧和成长。

总结:综上所述,《老子》的智慧体现在虚无缥缈的道、自然的智慧、无为而治的智慧、谦逊与无私的智慧以及自我反思的智慧等方面。

这些智慧观念对于人们的生活和思考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可以帮助人们实现内心的宁静和平衡,追求真正的智慧和成长。

道德经:老子的七大“顶级智慧”,迷茫时多看看,对人生很有启发

道德经:老子的七大“顶级智慧”,迷茫时多看看,对人生很有启发

道德经:老子的七大“顶级智慧”,迷茫时多看看,对人生很有启发《道德经》被誉为千古智慧奇书,有学者云:道德经是拯救世界的文化孤本,可见地位之高,影响力之大!毫不夸张地说:五千余字的道德经、句句都是老子留下的智慧结晶,全都是顶级智慧精华,若能学之所用,对自身心灵成长有很大的帮助,可取得一个完满的人生!今天我总结归纳了老子的七大顶级智慧,分享给大家,供大家参考学习!道可道非常道!《道德经》开篇六个字:道可道非常道!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也是封神之绝句,这六个字代表的是老子的思想非常无限宏大,有通达宇宙思想的宏大蓝图,用一个道、就把宇宙与天地万物都包罗其中,对已知的世界和对未知宇宙中的一切、老子用一个常道和一个非常道,就把它总结归纳其中了,宇宙万事万物都装在老子无限的思想里,可见老子思想之高深,智慧之高深,千古无二!一、要学习老子的这种顶级思想,就要打开自已的思想认知,思想宏大到能通达宇宙与天地万物,这就是思想开阔之无限的境界,没有一个宏大开放的思想,怎么能打开内心无限豁达的心胸,怎么能装下更多正能量的善知识和善智慧呢,所以打开思想之门,就能吸纳到宇宙的无限能量!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学了一点点东西就自傲自满了,因为他的思想空间太狭小了,就像井底之蛙,他的认知空间有限,空间只能装下这么多东西!真正思想宏大的人,是永远低调谦虚地仰望星空,向无限宏大的宇宙学习!二、打开了无限宏达的思想之后,认知到的宇宙和世界才是更完整全面的,不是冰山一角的了,那么对于世界已知的部分可以勤学、勤悟勤行,对于未知宇宙中的一切要保持一颗敬畏之心,要谦虚谨慎而行,不能妄意妄为,对无限天道而言,有些事情非人力所能及、也非人力而能改!三、对于人生而言,从出生下来都是带着困惑和问题而来的,出生之前,你根本不知道从哪里来的,也不知道从哪里去的,所以要用道可道非常道的辨证法思想,来思考辨证真相和假象,辨证出唯一的那一个真理,比如我现在很烦恼,为什么会烦恼?烦恼是永恒的吗?我如何才能不烦恼?就这样不断地辨证下去,不断推翻论证自己眼前所感知到的感受,直达真理之门。

老子的智慧

老子的智慧

老子的智慧一、无为而治无为:绝不是讲不做事,无为的目的是为了无不为,正如不争是为了更好的去争一样。

无为:要求人们的思想及行为顺应自然、符合自然,但又决不能消极的听从自然,要在符合自然规律的情况下行动,才能在花费力气较少、遇到挫折较小的情况下,达到自己的目的。

“不管”是管理的最高境界,但掌控不等于失控。

管理是一个由管理到员工自我管理的过程。

是由管到不管的过程。

二、不争,天下莫能与之争不自我炫耀,所以目光明亮;不自以为是,所以声名显赫;不自吹自擂,所以功勋卓著;不自高自大,所以飞黄腾达;正是因为不与人相争,所以天下没有人能与他相争。

“柔弱胜刚强”不争并不是放弃,而是说要以不争反立于不败之地。

具体说来,就是在做任何事以前,要经过冷静的思考,将心态放平,再去实施,这样才能成功。

管理者要有宽阔的胸襟,不要在事情上过分计较,在处理问题时做到不以个人为中心,那就做到了不争,因为不计较,别人即使计较也就与你无关了。

经营企业跟做人一样,要学会不争,争是下等功夫,让是上等功夫,不要跟合作伙伴争,很多事情不是一时一事的,而是要放长远来看。

三、不进寸而退尺以退为进,绝不可主动进攻。

管理者要懂得审时度势,以退为进。

在实力不足的时候,暂时妥协退让是为了未来的发展进步。

在企业竞争中,我们要学会退让,当我们让的时候,仇敌也会变成朋友,当我们争的时候,朋友也会变成敌人。

四、唯不盈,故能敝而新成一杯水瓶,不要让他盈满溢出,只有不盈满,才能在衰蔽中获得新生。

事物发展壮大,发展过快,达到满盈的程度,就必然会逐渐走向衰弱,要控制发展速度,留有足够的空间从容创新,使之脱胎换骨,继续发展。

企业只能在以下三种情况下才可降价1、技术进步,使得整体成本下降;2、整体实力提升到能击败竞争者,能控制好行销成本的程度后,以成本进行竞争;3、产品更新换代,配合消费者预期而降价。

自然界的变化是寒尽署来,署尽寒来,交替不止。

企业也是如此,一时的鼎盛可能已经有了衰退的痕迹,如果不能“蔽而新成”及时除旧布新,衰退的日子就真的不远了。

老子的智慧

老子的智慧

一位国学大师说:“孔子尚正气,老子尚清气,释迦尚和气。

”此语道出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真谛。

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誉有东方三大圣人之首,被美国《纽约时报》评为世界古今十大作家之首,其著作、思想早已成为世界历史文化遗产的宝贵财富。

《老子》是中国道家和道教首屈一指的经典,全文分上下篇五千余言,后人称上篇为《道经》、下篇为《德经》,合称《道德经》。

它将天地、人生、世事间道理提升到最高境界,对中国2000多年来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老子的智慧欧洲从十九世纪初就开始研究《道德经》,到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共有60多种《道德经》译文,黑格尔、尼采、托尔斯泰等对《道德经》都有深入研究并有专著问世。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在世界文化名著中,译成外国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是《圣经》,其次就是《道德经》。

老子(约公元前571-约公元前471年),姓李名耳,字聃,春秋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人。

他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被古人称为“太上老君”,与后世的庄子并称“老庄”。

孔子曾数次向老子问礼、求道,自古有“老子天下第一”之称。

历史上有四位帝王为《老子》作注,即唐玄宗李隆基、宋徽宗赵佶、明太祖朱元璋、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

更令人称奇的是,梁元帝萧绎不仅著有《老子讲疏》,还在兵临城下国破家亡之际给群臣讲《老子》。

《老子》中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认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并能由对立而转化,如“反者道之动”,“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曲则全,枉则直,漥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等。

老子在路上行走,一位老者走上去问他:“我一生碌碌无为,可最后我有房住,有饭吃,有钱花;而我的邻居们一辈子在田地里耕作,可他们却住得不好,而且都先我而去。

你说人是不是应该像我这样呀?”老子拿来路边的石头和砖头,问老者:“两样东西,你会选择哪样?”老者毫不犹豫地拿了砖头说:“石头虽寿命长,但砖头对我有用。

老子永远的东方智慧

老子永远的东方智慧

老子永远的东方智慧引言概述老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他的思想被誉为永远的东方智慧,深刻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

老子的思想涉及人生哲学、政治治理、道德伦理等方面,具有深远的影响力。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老子永远的东方智慧。

一、哲学思想1.1 道家思想老子是道家思想的奠基人,提出了“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的理念,强调道的无形无相,超越一切有形有相之物。

1.2 自然观念老子强调“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强调了自然的有序发展规律,主张顺应自然,追求自然之道。

1.3 空无观念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强调无为而治的理念,认为最高境界是无为无为,追求心灵的宁静与空灵。

二、政治治理2.1 非权谋政治老子认为“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主张非权谋政治,强调以德治国,以无为为治国之道。

2.2 无为而治老子主张“无为而治”,认为政治应当自然而然,不应强行干预,应顺应自然规律,让事物自然发展。

2.3 君子治国老子提倡君子治国理念,认为君子应当以德为先,以德治国,以身作则,为民众树立榜样。

三、道德伦理3.1 无为而无不为老子主张“无为而无不为”,强调无为的境界,认为真正的无为是无为而无不为。

3.2 以柔克刚老子提倡“以柔克刚”,强调以柔克刚的智慧,认为柔弱胜刚强,柔中有刚,以柔克刚,可化解矛盾。

3.3 自然和谐老子强调自然和谐的重要性,认为人应当顺应自然,追求内心的平和与和谐,与自然相融合。

四、实践应用4.1 个人修养老子的思想强调修身养性,追求内心的宁静与空灵,倡导个人修养与自我完善。

4.2 社会治理老子的思想对社会治理具有启示意义,提倡以德治国,以无为为治国之道,为社会治理提供新思路。

4.3 人际关系老子的思想强调以柔克刚,倡导和谐相处,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提倡互相尊重与包容。

五、现代影响5.1 哲学思想老子的思想对当代哲学思想仍有深远的影响,启示人们追求内心的平和与和谐,探索人生的真谛。

老 子的智慧读后感

老 子的智慧读后感

老子的智慧读后感《老子的智慧读后感》最近读了老子的《道德经》,心里那叫一个有感触啊!老子这老爷子,真的是太有智慧啦!他说的那些话,初看好像有点云里雾里,可细细琢磨,还真是那么回事儿。

就拿“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这句话来说吧。

有一次我去参加一个比赛,那叫一个信心满满,觉得自己肯定能拿个好名次。

前期准备的时候,我那是下足了功夫,每天熬夜练习,连吃饭都在想着比赛的事儿。

到了比赛那天,我发挥得也不错,感觉胜券在握。

可结果公布,我居然只得了个亚军。

当时我那个失落啊,觉得自己的努力都白费了,心里别提多难受,这简直就是祸事一桩。

但后来呢,因为这次比赛,我被一个更厉害的团队看中了,邀请我加入他们一起参加一个更大的项目。

嘿,你说这是不是因祸得福?要是当初我得了冠军,可能还没这个机会呢!通过这件事,我算是深刻体会到了老子说的这句话。

有时候,我们觉得是倒霉的事儿,说不定后面藏着大好事儿;而那些看似美好的幸运,也许会带来意想不到的麻烦。

还有啊,“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这让我想起了我的一个朋友,他特别爱赚钱,整天忙得像个陀螺,没有一点休息时间。

钱是赚了不少,可身体却垮了。

有一次病倒了,在医院住了好长时间。

他跟我说,以前总觉得钱越多越好,不知道知足,不知道停下来歇歇,现在才明白,健康没了,赚再多的钱有啥用?老子的智慧还体现在“大巧若拙,大辩若讷”上。

我记得我们小区有个大爷,平时看着普普通通,话也不多。

但有一次小区的水管出了问题,大家都在那儿七嘴八舌地讨论,这个说要找专业工人,那个说要花不少钱。

这大爷过来瞅了瞅,也没多说啥,就回家拿了些工具,捣鼓了一会儿,嘿,居然修好了!大家都对他刮目相看,这时候大爷只是憨憨地笑了笑。

原来真正有本事的人,不一定是那些夸夸其谈、表现得很精明的,反而是那些看起来平平无奇,关键时刻却能露一手的。

再说说“柔弱胜刚强”。

我曾经看到过一场拔河比赛,其中有一队全是身强力壮的小伙子,看起来那是稳赢的架势。

老 子的智慧读后感

老 子的智慧读后感

老子的智慧读后感《<老子的智慧>读后感》最近读了《老子的智慧》这本书,真的让我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老子的思想,那可真是博大精深。

以前总觉得这些古老的智慧离我们很远,但是读着读着,我发现老子的很多观点,放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那是相当的实用。

比如说“无为而治”这个概念。

一开始,我真的有点懵,啥叫“无为”还能“治”?这不是啥都不做吗?但仔细想想,还真不是那么回事。

就拿我前段时间减肥的事儿来说吧。

我这人吧,一直嚷嚷着要减肥,一开始,我给自己定了个超级严格的计划,每天要跑多少公里,要做多少个仰卧起坐,要少吃多少东西。

结果呢,没坚持几天,我就累得不行,心里那个抵触啊,觉得减肥简直就是一种折磨。

这时候,我突然想到了老子的“无为而治”。

我就试着不再那么强迫自己,不再把减肥当成一个艰巨的任务,而是试着去顺应自己的身体和内心。

我不再规定每天必须跑多少公里,而是在自己想跑的时候就去跑,跑得开心就多跑一会儿,累了就走一走。

吃东西也不再刻意去计算卡路里,而是尽量选择一些健康的食物,吃饱了就不再硬塞。

没想到,这样一来,我反而没有了之前的那种压力和抵触情绪,慢慢地,我居然养成了运动和健康饮食的习惯,体重也自然而然地下降了。

这让我明白了,有时候,过于刻意地去追求一个目标,反而会适得其反,顺应自然,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还有老子说的“福祸相依”。

这在生活中简直太常见了。

有一次,我参加一个比赛,准备了好久,特别有信心能拿个好名次。

结果比赛那天,我突然生病了,状态特别差,最后成绩很不理想。

当时我那个沮丧啊,觉得自己运气太差了,怎么偏偏在这个时候生病。

但是后来,因为这次的失利,我反思了自己准备过程中的不足,也更加努力地去提升自己。

没想到,在接下来的另一个比赛中,我发挥得特别好,拿了个大奖。

这时候我才发现,原来那次的失败,也不完全是坏事,它让我看到了自己的问题,也让我更加珍惜后来的机会。

老子还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这让我想起了我和朋友之间的一次小冲突。

老子养生智慧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老子养生智慧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老子养生智慧对当代社会的启示【摘要】老子养生智慧对当代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启示。

从老子关于养生的理念中,我们可以看到注重平和、自然、无为而治的养生观念。

在当代社会,人们过于忙碌,压力大,情绪波动频繁,导致身心失衡。

老子养生智慧提醒我们要顺应自然规律,保持身心平和。

这种养生理念可以应用于当下的保健养生方法中,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

老子的养生智慧也对当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引导人们追求简朴、平和的生活方式。

老子养生智慧的实践方法包括调整饮食、保持运动、充分休息等方面。

老子的养生智慧对当代社会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引导人们追求和谐健康的生活方式。

【关键词】老子、养生智慧、当代社会、启示、理念、应用、影响、实践方法、现实意义1. 引言1.1 老子养生智慧对当代社会的启示老子养生智慧对当代社会的启示在当今社会中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压力也越来越大。

而老子养生智慧所传达的理念可以为当代社会提供一些建议和启示。

老子关于养生的理念告诉我们要顺应自然,顺势而为。

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我们常常忽略了身心健康的重要性,而老子则提倡顺应自然规律,保持身心平衡,从而达到养生的目的。

老子养生智慧在当代社会的应用可以体现在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等方面。

他提倡适度饮食,保持节制,避免暴饮暴食,这可以帮助人们预防一些疾病。

老子养生智慧还可以带给当代社会一些启示,如如何保持心态平和,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等。

通过学习老子养生智慧,人们可以更好地管理自己的身心健康,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老子养生智慧对当代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带给人们启示和指引,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借鉴。

2. 正文2.1 老子关于养生的理念老子关于养生的理念主要体现在《道德经》中的一些章节中,他认为养生应该遵循自然规律,顺应自然的变化。

他强调养生要注重内在的修养和身心的调和,通过调整心态、饮食和生活习惯来保持健康。

老子提倡“至柔”、“至静”、“至毋为”,即要追求平和、自然、无为的状态,避免过度劳累和过度消耗,使身心能够达到内外的平衡。

道德经应用智慧——老子的人生智慧(上)

道德经应用智慧——老子的人生智慧(上)

道德经应用智慧——老子的人生智慧(上)引言大家好,今天和大家一起探讨我们传统文化当中一部最重要的经典《道德经》。

大家知道《道德经》是我们中国古代一位智者老子写的,所以老子这个人和《道德经》以及老子的思想在中国文化中影响非常大。

谈到老子就要谈到道家,因为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而道家学派在中国文化当中又和儒家学派几千年来相互的对峙、互补,形成中国文化当中的两个重镇,就是道家和儒家。

有人形容儒道两家像双峰并峙,像两条河流并跓,这样一个关系。

在佛教传入中国以前,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中国人的生存的智慧,中国人的一些人生的哲学应该说就基本上是在儒道两家影响下形成的,所以在先秦诸子里面老子创立的道家学派对中国文化的影响非常大。

我想今天我们利用这个机会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老子》这部著作的最主要的思想意涵、影响,以及在今天现代社会的意义,主要有以下几个部分。

第一章为什么要重读《道德经》第一节工业文明发展的影响第一部分就讲一下今天我们为什么要重读《老子》,就是读《道德经》的背景。

大家知道当今人类文明有一个变动,我们最近10年应该感觉非常明显,就是说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我们已经看到三百年的工业文明带给我们人类的重大的影响。

当然一方面是工业文明给人类带来的福祉,所创造的丰富的物质文明,另一方面我们说文明走到现在暴露了它的负面的东西。

我们说人类文明形态发展到今天经过多次的变动,没有绝对的、永远不变的一种文明形态。

工业文明形态所暴露的问题在我们今天引起广大有识之士的思考,就是说大家所经常议论到的我们当今人类面对的一些重大的挑战。

最主要一个挑战就是我们的生态问题,就是人和自然的关系问题。

今天为什么重读《老子》,我想在一个意义上讲就是老子的哲学或者道家的哲学,包括儒家、佛教,我们统统叫做国学,就是中国传统的文化。

中国的传统文化特别是道家的哲学在对待人和自然的关系上就是我们大家所常听到的天人合一的思想。

道家和儒家都主张天人合一,实际上这就是在人和自然的关系问题上构成道家哲学的一个最重要的、最基本的价值体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赵惠袀与您分享老子的智慧
这篇文章,不讲反者道之动,理解了有和无,理解其他的就会很容易。

最近发现,任何一个点都能看到那个真相,只要你有耐心看下去。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老子》第40章佛家讲空,老子讲无。

都是一个意思。

看上去非常难懂。

因为空,就是空的,感觉什么都没有。

无也就是空无,感觉不到什么。

什么都没有,但又说它是最玄妙的,这已经超出我们平常人的理解,就像我之前认为的:那帮老家伙总是喜欢故弄玄虚。

后来发现,那些老家伙才真是厉害,故弄玄虚成不了经典,否则几千年下来早就被淹没了,成为经典的,一定是有智慧的。

《心经》中说:色不异空,空不异色。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这里色不是指色情,美色,而是指物质世界。

意思是,物质和空,是一体的,物质的是空,空也是物质。

那些我们看见的都是从空中幻化出来,也都是空。

所以佛陀在《金刚经》中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当你看见的所有东西,都不是那些东西的时候,你就看见如来了。

先不谈佛经了,咱们接着谈老子。

老子这里讲,也是有生于无。

老子第一章就说: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这里的有无也是如此。

形成天地的本源是“无”,“有”是万物的根源。

到底什么是有?什么是无?
我来解释一下。

这里的解释也只是解释,就像比如一样,只能形象说明,不是真相。

你来到一个房间,你看见里面的家具、床、衣柜等,这些都是有,没有东西的那些空间就是无。

你看见一个杯子,杯子把和杯子壁,都是有,用来盛水的空间,是无。

每个人都有个特点,习惯注意有,不习惯注意无。

也就是习惯注意色,而忽略空。

你去房间,别人问你看见了什么,你说看见了床,和衣柜,但你不会说,看见了很大的空。

你去马路上,别人问你看见了什么,你说看见了车,看见了人,但你不会说,看见了很大的空。

你看一张画着圆点的白纸,你习惯说它是个圆点,不会说那是一张画了圆圈的白纸,也不会说那是一张白纸。

你听我讲话,你听见了我讲话的声音,你不会留意我没有说话的部分。

其实说话的是我,不说话的也是我。

但有和无在一起,才有真正的价值:
一个实心的杯子,没法盛水;
一个实心的篮球,无法弹跳起来;
一个实心的房子,没法居住;
一个实心的身体,血液都无法流通,那也一定不会有生命。

所以老子说: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意思是说,“有”是为了方便,“无”是为了产生可用的价值。

看到这里,你应该初步理解了什么是有和无了,接下来看看什么是:有生于无。

一个人的生命,最开始什么都没有,后来精子卵子结合,慢慢长大,于是有了这个人。

精子和卵子是有,形成身体,万物生于有,而自我这个概念,也是有,这个是从无到有。

一切生命体都是如此。

你经常会有很多想法,很多念头。

念头从哪里来?你说从脑袋里来。

你试着拿一把刀,把脑袋剥开,看看有没有存很多念头?一定没有。

念头是有,无论是否有形,念头都存在。

这个念头不从大脑中来,那它从哪里来?从无中来。

你的大脑里,一定存在无,这样才会有想法,有念头。

如果你的大脑中一直在想某个性感美女,这时候,这个念头把你的大脑充满,你不会有新的想法。

有时候你说我满脑子都是她,无法想别的了。

就是这个意思。

再看看声音,同样的道理,声音也不是从嗓子中来,而是从无中来,从空中来。

这些有,最后会到哪里去?会回归到无。

我们的生命,就是从出生到成长到死亡,就是一个从无到有,又由有到无的过程。

我们的念头,最终去哪里了?念头从无中产生,当念头消失的时候,它又回归到无。

那些念头是有生有灭,世界也是有生有灭,是无常的。

那个念头从空里来,那个空是永恒的(姑且这么认为),是不生灭的,也是不增减的。

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

那个真正的道,无法说出来。

因为道是“无”,语言和文字都是“有”,语言和文字只是生于“无”,只是一个局部,用一个局部来解释整体,怎么解释都不是对的。

所以“道可道,非常道”。

不是对的,但并不是说是错的,只是告诉你那个道不是常道而已。

有人告诉你这不是对的,也不是不对的,说那是不二。

就太玄乎,他想绕晕你,呵呵。

你知道那个意思就好。

有人说,知道了无中生有有归于无,又有什么用?
太有用了,知道了有生于无,你可以把脑子放空,这时候反而更容易有好想法;知道了有归于无,你可以放下很多事情。

不是经常说放不下么?仔细想想有归于无,无论你愿不愿意,最终都会放下。

你归于无的时候,你的财富名誉爱人地位都会放下,你带不走的。

你还可以观察你的想法,这时候,你会发现你真的可以控制你的想法和念头,想让他们生,他们就生,想让他们灭他们就灭。

这意味着什么?情绪也只是一个念头而已,委屈、愤怒、悲伤等,你可以随时让这个情绪消失,也可以让他们放大。

当然,最好的办法就是观察它,你会发现很好玩的。

你每天说的那个我,只是自我,或者名为“小我”。

你的“小我”,一直在控制着你。

某一天你醒了,你就可以控制那个小我。

就像我们现在一直在被大脑控制着,什么时候你能主宰大脑?
你或许会说,我一直在主宰大脑啊!
错了,你没有。

你试着让你大脑什么都不想试试?你试着让自己没有任何念头试试?你试着让自己没有呼吸试试?有太多的东西你没有控制,也无法主宰?
这个有点麻烦,接着谈有和无。

无中生有,有归于无。

通过这个还能理解死亡。

死亡在我们一出生就伴着生命存在,就在我们身体内成长。

有人说死亡是人老了以后来的,不对,如果死亡不跟我们在一起,科学这么发达,我们一定有办法逃避掉的。

但几千年来,从来没有人逃过死亡,因为自己无法逃避自己。

既然死亡和生命是一体的,如果死亡消失,生命也会消失。

死人不会再死了,他也不会再活着。

既然死亡就是我们自己的一部分,就不用害怕它,因为你不会害怕你自己。

不害怕死亡,你就会真正的享受生命。

看不明白啊,你这么想好了:如果你不会死,你还着急工作么?你还会努力积累金钱么?你还会为未来担心和烦恼么?
这时候再想想老子倡导的无为,老子倡导的小国寡民,老子倡导的绝学弃圣。

哇,老子是得道的人。

生命是有,有还会回归到无,又会从无到有,那就是佛教中说的生命轮回。

轮回也不只是生命的轮回,每一刻都是上一刻的轮回。

这个词有人听上去有点迷信了,不讲了。

最后测试一下你的看见“有”和“无”的能力,你试着理解下面的一段话。

下面的话只是一个游戏,方便的游戏:你身体有很多细胞、血管、骨头等,也有很多空,只有这样才会有流动,才会形成整体。

血管是你、骨头是你、细胞是你,那里面的空自然也是你。

里面的空与外部的空也是相连的,那外面的空应该也是你。

但外面的空无穷无尽,那你就是无穷无尽的空?这时你身体的这部分几乎可以忽略了(不忽略它也是空)。

这时候你是不是可以说:我就是空?
天啊,居然我就是空。

好神奇的结论。

真相是什么?不用管了,问题出现的时候,答案就存在了。

答案是一种“有”,而“有”生于“无”。

今天的文章,有用又好玩。

我尽量用通俗的话来讲,不迷信,不唯心也不唯物。

你如果觉得有意思,就多看几遍。

希望我的文章能为大家解疑答惑,福生无量天尊,慈悲!“玄牝堂”赵惠袀与您分享风水与设计的点点滴滴,赵惠袀就风水与设计的案例也会在其中穿插上传,带领大家进入空间设计风水的玄牝之堂。

QQ:1812878870 微信号:changshengjiu。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