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语文教学新的突破口(语文教学的美学初探)

合集下载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美感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美感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美感摘要:语文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调动学生的心智,引导学生发现美,激发学生欣赏美,培养学生创造美。

关键词:语文教学美感语文教材都是经过精心筛选编写而成的。

一篇篇优秀的文章,负载着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蕴涵着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体现着作者独特的艺术风格。

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是我们一直探讨的问题。

以下就个人看法浅谈如下:一、引导学生发现美罗丹说过:“不是生活中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中职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思想活跃,精力旺盛又充满活力、好奇。

语文教学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发现美。

1、学生读。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让学生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精心去读。

可采用多种形式,如个人读、分组读、集体读等,且一边读,一边思考。

咀嚼出文章的味道,嗅出文章的墨香,并逐渐和作者产生共鸣,发现文章中的美。

如苏轼的《念奴娇•赤璧怀古》,先让学生个人读,然后集体读,“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学生读得很有气势,很有激情,并引起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眼前仿佛出现一幅作者所典型勾勒的壮美无比的赤壁景象图,感受到作者雄健的笔力和宏大的气魄。

2、教师点拨。

文章中蕴含的美,有时学生不易掌握,需要教师精心引导,积极点拨,帮助学生发现文章的美。

如矛盾的《风景谈》,学生读课文,只能从字面上理解:本文的意思是谈风景,即描绘了六副风景画。

教师要积极点拨:文章表面上谈风景,实际上是借风景来谈政治,赞美抗战时期解放区军民火热的战斗生活和崇高的精神境界,表现作者对解放区的无限热爱和向往。

通过点拨,学生的心灵被打开,就会发现文章所描绘的是由六幅风景画连接起来的一幅抗日根据地欣欣向荣、积极向上、创造美好未来的优美画卷。

二、激发学生欣赏美语文教材中的美,不仅让学生去发现,还要调动学生的心智,潜心理解,欣赏文章的意境美、内容美等,从而得到美的享受、美的熏陶。

1、学生听或看。

浅谈高中语文课的美感教学

浅谈高中语文课的美感教学

浅谈高中语文课的美感教学高中语文教材中选取的文章都是一些具备美感的文章,在这些文学作品中,很多都是名家作品。

在品味和赏析这些优美的文章中,学生仿佛游弋在优美的知识海洋中。

在这里,既能赏析诗人李白的名诗,也能体会司马迁的心情。

既有中国古典特色的文章,又有国外大师的名作。

在高中语文知识的海洋中畅游,学生可以接触到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的文章,感受到各种丰富的思想和才情。

在高中语文学习中,虽然有很多意境优美的文章,但是有些学生却对高中语文的学习不感兴趣。

这是由于一些学校过于重视学生的语文成绩,对他们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质不做考虑,这就使得他们在学习语文知识时忙于记忆一些字词句,而对优美的文章没有时间去欣赏、分析,久而久之,学生对语文的感觉就是机械记忆,没有美的体会。

人对美的事物和文字都能产生美的享受,能对这些事物产生兴趣。

所以,教师要在教学中利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文章的意境来吸引学生,使他们获得美的享受。

在对高中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应该对这些具备优美意境的文章具备欣赏的动力,但实际上他们却对语文课缺乏兴趣,不懂得欣赏优美的文章。

从根本上说,这是由于一些教师在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式不适合学生造成的。

在注重成绩的高中教学中,很多教师对文章的讲解不是让学生从整体上进行把握,而是把文章按照段落来分析,逐字逐句进行分析,把完整优美的文章分割成一个个需要理解和记忆的词语和句子,让学生体会不到文章的美。

越来越多需要掌握的知识量使得学生对高中语文的学习失去兴趣。

苏联教育家列节夫曾说:“语文应该让孩子们在美的空间遨游。

”所以说,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采用美感教学是十分必要的,通过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欣赏能力能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想探索语文知识的内在动机。

一、让学生深入课文,融入到文章中来体会深意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文章都是蕴含着作者丰富情感的佳作,其中饱含了作者对事物的看法,字里行间体现了作者的情感和在当时的感受。

教师在让学生对文章进行深入分析和理解时,要让学生还原当时的情境,把自己当成文章的主人公来感受事件的发生和发展,用心体会作者的情感,理解作者在遣词造句中的技巧。

语文(心得)之浅谈美感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语文(心得)之浅谈美感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语文论文之浅谈美感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要教好一门课程,需要深入的分析这门课程的特点。

语文教学更是一门深奥的艺术。

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不仅如此,它还具有多样性、综合性、美学性。

在生活中,美总是不停的唤起人们的追求和渴望。

既然我们发现了语文教学有美学性这一特点。

这无疑是找到了一个突破口,使之成为教师追求的目标,而这种美所带来得效果又会传达给学生,产生对美的渴望及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美的信息时所体会的快乐。

然而,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美呢?本文将这个问题试作以下探讨和分析。

一、教师的语言美都说语言是心灵的一面镜子,优美动听的语言总是给人留下美好的影响,教师要使自己的语言展现一种美,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要从下面几个方面锤炼自己。

教师要注重朗读,在朗读中孕育情感向学生传达一种真情美,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有意识的去欣赏文章的美。

当优美动听的朗读传到学生的耳里引共鸣和感动。

对文章内容产生兴趣,也直接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

我常常会选择一些我自己感动的,学生也感兴趣的文章读给他们听,他们就非常高兴,每一次教室都鸦雀无声,一双双注视的目光看着我,好象怕漏了什么字,有时听到幽默时,他们会不约而同的发出笑声。

听到悲伤时他们就很沉默,这就是文章带来得美学效果,通过朗读这样一种方式给学生造就了一种气氛,加强了师生间情感的交流。

教师语言的表达除朗读外还有许多教学语言必须具备准确性、简洁性、针对性、逻辑性,一显示其说服力量;必须具备比喻性、节奏性、形象性、文明性,以显示生动感人;还有真实性、亲切性、幽默性,唤起学生的热情。

人类的语言是多么丰富,多么美。

如果我们在教学中多注意自己的语言,讲究说话的艺术,那课堂将是多么精彩有想象空间、激励作用的语言能让每个人的生活充满快乐与希望,让每个人的心灵丰富起来。

因此,教师不仅自己要注重语言功能,更要让学生发现语言的美,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二、教学中联系生活的真实美教学脱离了生活实际,就失去了意义,会变的空洞而教条。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美学教育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美学教育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美学教育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美学教育是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通过培养学生对文学艺术的审美能力和美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和审美素养。

美学教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美学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通过对文学作品的深入研究和理解,学生能够更好地感受和理解作品所表达的美感和情感,从而提高对文学作品的欣赏水平。

美学教育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通过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学生能够感受到其中所蕴含的美感和人文情怀,培养出对美的崇尚和追求的情感和态度,使其具备独特的审美情趣。

美学教育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通过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理解,学生能够借鉴其中的艺术思维和创作技巧,激发自己的创造潜能,培养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表达能力。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美学教育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对文学艺术的欣赏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文学作品的语言、结构、意义等方面的特点,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理解,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文学作品的背景知识、文化内涵等方面的内容,引导学生感受和理解作品所表达的美感和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师还可以通过开展一些文学创作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组织学生进行作文比赛、诗歌朗诵等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创作才能,并得到他人的欣赏和赞赏,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创造力。

浅谈语文美感教学

浅谈语文美感教学

浅谈语文美感教学张艳春摘要:语文教学一直在应试的崎岖小道上艰难地跋涉,对此,有志于语文教改的人士正努力探索语文教学的新途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众说纷纭。

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

从教学内容来看,自然人生、天文地理,包罗万象;诗文辞赋,姹紫嫣红。

从教学形式看,听说读写,全面训练,课堂内外,不拘一格。

关键词:语文教学艺术美感审美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

从教学内容来看,自然人生、天文地理,包罗万象;诗文辞赋,姹紫嫣红。

从教学形式看,听说读写,全面训练,课堂内外,不拘一格。

语文教学应该是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展示在每个语文教师面前的应该是海阔天空,那么语文教师也应放开手脚,自由驰骋,在教学过程中不囿于规行矩步,创造力不致受到压抑;同时也应有开有合,控制适度,收放自如,否则无控制之课就会如断线的风筝,随流飘荡,任意东西。

优化的语文教学应是驰骋与控制的完美结合、疏密有度、节奏张弛适宜,而最佳者莫过于在教师高超的教学艺术中,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力。

“文章不是无情物”,语文教学的情感因素十分突出,如何披文入情,以情动人,增强感染力,使学生顿感“无边光景一时新”,从而产生一种愉悦,一种共鸣。

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揭示语文的审美性质。

但是,客体(课文)在审美鉴赏中,是依赖主体(学生)才成为审美对象的。

没有主体的能动的审美,没有主体的良好的审美态度和审美心境,客体就失去了审美价值。

我们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一定要唤起学生的审美心理,根据美感特征,激发学生兴趣。

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以来,语文教学一直在应试的崎岖小道上艰难地跋涉,对此,有志于语文教改的人士正努力探索语文教学的新途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众说纷纭。

那么,怎样才能使语文教学为素质教育服务呢?语文教改的出路在何方?本人的回答是:建立以美感为中心的语文教学,即语文美感教学。

一、依据各种教学方法设计出相应的教学模式凡是在语文学习中成绩显著的学生,无一不是博览群书而笔耕不辍的,反之,则必定与书交缘不深。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美学教育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美学教育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美学教育美学教育在中学语文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中学语文教学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更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思维和审美能力的培养。

美学教育能够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欣赏和创造能力,提升他们的审美水平和艺术修养,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情感和思维能力,使其在学习和生活中更加全面、丰富和有深度。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美学教育能够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美感,通过对文学作品、诗歌和散文的欣赏,使学生能够通过语言的表达来感受到文字的美。

通过欣赏名著名篇,学生能够领略到文学的艺术魅力,培养对美的敏感度,从而激发他们对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去观察身边的事物,如自然景色、艺术品和建筑等,培养他们对美的感知能力。

美学教育能够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和艺术修养。

中学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使其能够欣赏和评价文学作品的艺术价值。

通过对文学作品的解读和理解,学生能够提高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同时也能够提升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

美学教育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使其能够在生活中更好地欣赏和领略艺术的美。

学校需要提供丰富多样的艺术活动,如戏剧表演、音乐会和美术展览等,以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

美学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情感和思维能力。

中学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能力,使其能够通过文学作品和语言的表达来感受和表达自己的情感。

学生通过阅读文学作品,能够感受到作品中的人物情感,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从而培养自己的情感表达能力。

美学教育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其能够通过阅读和理解文学作品来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学生通过深度阅读和分析文学作品,能够培养自己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语文教学中美感培养浅议

语文教学中美感培养浅议

语文教学中美感培养浅议“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观点,是语文教学中特别是现代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文学艺术价值也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大亮点。

语文教材中蕴涵着语言美、情境美、生活中的美。

让这些美转化为学生的美的观点,让他们升华为学生心灵之美,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通过课堂教学对语言形象的分析,加深理解,感知美的形象。

作为语文教师,要会启发学生挖掘作品中的美。

如:在分析《春》一文时,可以抓住“你不让我,我不让你”、“红的像火”……这样的词语,让学生反复吟读,想象那春花争艳的美景。

加上蜜蜂“闹”、蝴蝶“飞”,衬托出花美、花香、“树上”、“花下”,一幅五彩缤纷的“春花图”就充分展现出来了。

再如陶渊明的田园诗中的田园风光,一幅幅的农家话桑麻的恬静景色展现在学生面前。

郦道元的《三峡》,文章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雄奇险拨、清幽秀丽的景色。

高峻的山峰、飞悬的瀑布、悲凉的渔歌构成一幅幅风格迥异而又自然和谐的画面,以此激起读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同时也体会到一个极富艺术感染力与审美价值的美的意境;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一开头就给人美感,主要不是亭子本身的美,而是在于它可以使人“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所以,美的意境能给学生以美的感染,起到灵魂的净化和升华作用,增强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通过对这些文章的分析使学生在感受自然美的同时,激发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

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力,是由内而外培养其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及分析人生、洞察自然现象以及表述科学美的能力,通过美的途径激发学生把对美的追求作为思想的源头,从而将求知与探索活动作为人生的一种享受,形成健康的审美情操,达到以美育人的目的。

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正确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发掘文章主旨及其深层意味,对文中的人物、事件进行准确的分析和评价,从而把握审美对象美的真谛和本质,领略美的艺术。

如:《爱莲说》采用拟人化手法,托物言志,行文平淡自然、富有情感、委婉含蓄、不露锋芒,表现了作者高尚的人品。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美感培养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美感培养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美感培养美感是人在对外界事物的美实行评价时产生的一种肯定、满意、愉悦、爱慕的情感。

语文课是一门审美内容丰富多彩的课,学生面对语文课文,不但仅是一大堆语言文字,而且是面对美、面对美的生活、面对美的精神,所以,理解语文教育必须超越实用主义的局限,从精神的开拓,从人的发展的高度去把握,才能领会语文所包蕴的丰富内涵。

从这个意义上讲,增强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美感的培养与引导势在必行。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美感?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创设情境,形成美的气氛。

在教学中,教师应使用多种手段再现作者苦心经营的艺术境界,使学生不但身临其境,而且心入其境,产生美感体验。

创设情境的手段有多种,常用的有录音、录像、图画、表演等,这个切的多媒体手段能够对学生实行感官的刺激,使学生得到美感的体验。

语文教材中的很多篇目都是文质兼美,充满了诗情画意,尤其是那些诗词散文所描绘的意境更是令人心驰神往,有些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这就更需要借助这些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再现文中画面。

创设情境也能够充分利用课本中的美感教育教材,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合的具体场景或气氛,激发学生美感体验的内在需要和内在动力,使学生尽快的进入角色,在愉悦与享受中培养美感,在审美过程中净化自己的心灵,陶冶自己的情操,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

二、培养语言魅力,注重情感共鸣,让学生主动体验美感。

要想让学生真正深入文本,进入角色就需要教师增强语言魅力。

俄罗斯有句谚语:“不是蜜,但它能够粘住一切的是语言。

”优美的课堂教学语言如春风化雨,常常能使学生如沐春风,获益匪浅,自不过然地产生美感体验。

讲事件,讲得有声有色,把简单枯燥的文字变成生动具体的画面;讲人物,讲得栩栩如生,让学生与文中的人物直接对话。

要增强课堂的语言魅力,需要教师具有三方面的素质:1、学识。

教师必须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且要将知识系统化,内化,形成对知识的独立见解、创新理解,才能打破知识的学科界限,产生对知识、人生、社会、教学的深刻体验,课堂教学的语言也就会丰富多彩。

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美感的培养

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美感的培养

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美感的培养
小学语文教学中美感的培养,是在营造美学氛围下,把文字活动转变
为情感上的体验,使学生获得愉悦情感等美感的一种过程。

只有在尊重学
生思维发展规律、尊重文字司义功能和格调的前提下,才能让学生自然接
受文字美感的培养。

首先,小学语文教师要在课堂上营造浓郁的美学氛围,通过语言,文学、艺术、社会现象等多方面的激发,培养学生从多方面对语文的感悟,
获得文字的美感。

其次,为了培养学生美感,教师要做到按照学生的认知特点,多加引导,引导学生去发现文字中的美感,让学生能够在思想与文字的融合中发
现语文的美感,发现内心深处潜伏的文字美感,让学生知行合一。

最后,小学语文教师要把情感和美感放在首位,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
本能,培养学生以愉悦情感接受文字的美好,以真挚的情怀欣赏文字的美。

正是这份真挚的情怀,在学生的心里播下绿色的种子,让语文之花绽放,
让孩子们享受美的芬芳。

初中语文课堂中的美感教学

初中语文课堂中的美感教学

初中语文课堂中的美感教学
让语文课堂充满美感,这是每位语文老师都应该竭力去做的事情。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做好教学准备,在课堂上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感受到美感,其中有许多因素是老师必须考虑的。

首先,在课堂上,老师应该尽可能利用有趣的语言,适当的幽默,来带动学生的精神,让学生们热情洋溢,以增强语文学习对美感的敏感性。

其次,要能够带领学生进入文本,引导学生在文本中探索美的意蕴,感悟文中的思想主张和带来的情感体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此外,老师在课堂上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活动,让学生投入到美学体验中去,借助语言、画面、歌曲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对文化有更深刻的感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对美的领悟。

同时,在进行美感教学的同时,要注重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从不同的文化角度去认识文学作品,发掘文学作品的美感,在学习文学知识的同时,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最后,让学生树立良好的价值观,加深他们对文明文化的理解,激发他们对文化流派的热爱,让他们不仅学会学习,还学会欣赏,去细细品味语文课堂带来的美。

综上所述,提升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的美感,不仅仅是一项教学任务,更是老师的责任,是社会的责任。

只有当美感充满整个语文课堂,学生才能更加投入到语文学习中,拥有更美好的学习环境,获得更多美的体验,学会运用文化知识,理解文化背景,去欣赏美的世界。


每位老师都努力去把语文课堂变成一个美的载体,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让语文课堂充满美感,这是每位语文老师都应该做到的。

浅谈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美感培养

浅谈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美感培养

浅谈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美感培养语文教学中,阅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通过阅读,学生不仅可以获取知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培养审美情趣,提高美感修养。

美感是人们对事物美丽、和谐的感受和追求,是人们对美的认知和体验。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美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美感是人格的一部分,也是人文素质的重要内容。

下面就浅谈一下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美感培养。

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审美情趣是人们对美的兴趣、爱好和情感体验。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可以通过学生感知美的动人之处,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对所读文章产生浓厚的兴趣。

在阅读一篇散文时,可以让学生仔细品味文字中的景色、人物、事件,感受其中的美好,激发学生对美的热爱和追求。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文学素养包含了对文学艺术的理解和感悟,对文学作品的认同和欣赏,对文学语言的把握和运用等多方面内容。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和解读文学作品,了解作品背后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

只有通过对优秀文学作品的欣赏和感悟,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从而培养学生的美感。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

艺术修养是指人们对艺术形式和艺术作品的认同、理解和欣赏程度。

在语文阅读中,可以引导学生欣赏不同文学形式的作品,比如诗歌、散文、小说等,让学生了解这些作品的特点和魅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审美能力是指人们对美的认知、鉴赏和理解能力。

在语文阅读中,可以通过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认知能力和鉴赏能力,使他们能够准确理解作品的意境和情感,领悟作品的艺术价值和审美趣味。

只有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美感。

从以上几点来看,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美感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教师有计划地进行。

教师可以结合课本内容,引导学生阅读优秀文学作品,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艺术修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师也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感受美的力量,激发学生追求美的渴望,使美成为学生人格的一部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语文教育中的美感教育功用研讨的论文

语文教育中的美感教育功用研讨的论文

语文教育中的美感教育功用研讨的论文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有人过分地夸大语文教育教学的美育功能,急功近利,总是想通过上一节语文课,阅读一篇好的文章就能够很快地收到美育的`效果。

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美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是通过对同学心理进行春风化雨般的渐渐滋润,让同学在不知不觉中建立起审美心理,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

因此,我们在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坚持美育的渗透,就要持之以恒。

所以,语文课要从课内走向课外,从学校走向社会,从社会走向自然,由自然走向大宇宙……所以,在学好课内课文的同时,我引导同学进行大量的文学作品阅读。

在同学学习了《林黛玉进贾府》之后,我引导同学阅读了《红楼梦》;在同学学习了《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之后,我引导他们阅读了《水浒传》;在学习了《雷雨》之后,我引导同学阅读了曹禺的《日出》;在学习了沈从文的《边城》之后,我引导他们阅读了《沈从文传》……同学经过这样一个长期的阅读,不仅培育了阅读的习惯,积累了一些文学素养,更为重要的是,他们的审美品尝提高了,他们的观赏力量提高了,他们的创作力量提高了。

并通过阅读这些作品,让他们得到了感情的熏陶和审美体验,形成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观,有助于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这就是美育的效果。

美育能让人获得心灵的充分自由,这表达在主体对美育的接受是自愿的,同时在接受的时候也会表达出主体的主观能动性。

我们说文学艺术的观赏是一种再制造,这都是每个个体在接受的时候,依据自己已有的水平,结合已有的背景,对文学文本进行了制造性的接受。

美育的方式多种多样,丰富多彩,因此,美育可以随时进行。

所以,在语文教育教学中,美育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不局限于某一文本、某一形式。

因此,在任何形式的语文教育教学中都可以渗透美育教学。

比方我们传统的语文教育教学仅仅把课文的讲解作为首要任务,我在平常的教学中,还引进了其它艺术形式来对同学进行美育教育。

比方,在每年的感动中国人物评比过后,我都会组织同学去观看,让同学在视觉和听觉的感染下,到达感情的熏陶和美的感染。

最新-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美感—语文教学新的突破口 精

最新-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美感—语文教学新的突破口 精

美感——语文教学新的突破口内容提要:语文教学效果不明显,学生不喜欢学语文,已是一个大家都公认的事实。

作者试图从美学的角度找到语文教学新的突破口,其观点新颖,其理论充足,其方法切实可行,具有很好的启发作用和借鉴价值。

关键词:语文教学美感新的突破口现在,我们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不得不承认这么一个事实,那就是我们的语文课愈来愈得不到学生的喜欢了,特别是在一些普通中学或是一些山区中学。

学生的具体表现就是学语文的兴趣不高,上课不那么投入,课后不主动复习,认为学不学语文都无所谓。

许许多多的学生都几乎精力和兴趣转到数理化等科目了。

总之,学生学语文的热情已大不如从前了,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导致这种后果的因素有许多,而最关键的因素就是我们的应试教育制度,就是我们升学率的大拼比,逼得我们的语文教师把一篇篇原本有血有肉有情有意有声有色的趣味无穷的文章肢解成一条条枯燥无味的考试题目灌输给学生,把本应教得有声有色丰富多彩的语文课教得七零八落、教得索然无味、教得面目全非,有的甚至已经没有一点儿语文的情趣与味道了。

这,怎能不让学生厌烦?!另外一个方面,就是我们的一些语文教师基本功夫不扎实,教学艺术不高超,教学理念陈旧,教学态度不端正,教学投入不够等因素造成的。

现在,我们应该怎么办?制度的问题不是我们这些教师能左右的事情,唯一的方法就是从我们自身抓起,多找一些方法来拯救自己,否则,我们的语文教学将会面临更大的挑战与磨难。

我想,我们的语文课是不是也讲究一些美学的问题,大家都来探讨一些语文课的美感问题,尽可能把我们的语文课教得更加生动一些,更有乐趣一些,更有美感一些,是为美感语文。

那么,什么是美感语文呢?笔者私下认为,所谓的美感语文,就是探讨、研究语文课的美学问题,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得到更多的美感体验,从而使学生在体验、感悟语文美感的同时,学到他们应该学到的知识。

其最终的目的就是不把所谓的语文知识强加给学生,就是不把语文知识都化成太多太多的语文习题猛灌给学生,就是不把学生培养成语文的考试工具,就是不把学生培养成高分低能的庸才,而是让学生在体验语文课美感的同时,既能体验到语文课的独特美感,也能学到许许多多的关于人生的、关于社会的、关于真善美丑恶等等的实用知识和技能,在日后的生活、学习、工作等方面能真真正正地派上用场,而不是高分低能的。

浅谈语文课中的美感教学

浅谈语文课中的美感教学

浅谈语文课中的美感教学摘要:语文教学不能缺少美感。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美感教学,要正确引导学生领会作品的布局谋篇,感受作品的建筑形式美;要正确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使学生深入人物内心,产生共鸣;要正确引导学生根据作品的语言,充分想象作品的意境,使学生在美的欣赏中得到熏陶。

关键词:美感教学共鸣形式美意境语文教学不能缺少美感。

美能生乐,美能使人产生浓厚的兴趣,没有美感的语文教学是枯燥无味的。

高中语文教材囊括了深厚宽广的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美育因素得天独厚,美感情调四处洋溢。

按理说,这么多好的文章,学生应该对语文有着极大的学习兴趣,但是在实际调查中,很多学生显示对语文学习并不感兴趣。

学生为什么对文质兼美、美感洋溢的语文不感兴趣呢?究其原因,主要是我们的教师不注意发掘文章的美感因素,单纯地向学生讲解枯燥乏味的字词句段篇,忽略了美对学生的吸引。

“语文应该让孩子们在美的空间遨游。

”可见,语文课在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充分实现它的审美教育功能是十分必要的。

如何在语文课中进行美感教学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一、正确引导学生领会作品的布局谋篇,感受作品的建筑形式美一篇文章是如何构成整体,达到和谐统一、搭配相宜、生动流畅之美感呢?领会掌握这一点,不仅对阅读有帮助,而且对写作构思、文章的安排有借鉴作用。

正如建造一座大厦,如何总体构架,如何安排层次,如何布置装饰,才能形成建筑形式新颖、独特的美感?如果我们把握了文章组织材料的脉络、方法,那么会有“涉足斯文也,则有心旷神怡,其喜洋洋者矣”的感觉。

因此,让学生在阅读、欣赏作品时,可借助文章分析的各种方法把本来繁杂的材料化为富有建筑美感的形式作分析领会。

如学习藏克家的《有的人》一诗,作者用鲁迅和反动剥削阶级作对比:在对人民的态度上,前者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后者是高高在上、作威作福;在对人生的目的上,前者活着是为了人类的幸福而奋斗,后者是利己主义;在最终结果方面,前者是流芳百世、名垂千古,而后者是遗臭万年。

浅谈语文教学之美感教育

浅谈语文教学之美感教育

浅谈语文教学之美感教育浅谈语文教学之美感教育语文素质教育就是以进步学生的语文素质为目的的教育,而进步学生的语文素质除了学生驾驭语言才能〔包括口头表达才能和写作才能〕,德育、智育外,还包括了美感教育。

美能激育,美能育德,美能发辞,美能治情。

教学需要美,但是现实中我们的教学却常常忘却了“美”,远离了“美”。

多少年来,我们的教学忽略了“美”的功能、“美”的力度,以单纯“告诉”的方式,推进教学过程。

“教师”与“学生”的分工是,“教师把知识告诉学生”,“学生那么把教师讲的知识听好记住”。

枯燥无味的教学使孩子生来具有的审美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更不能产生愉悦的情绪,产生主动地投入教学过程的“力”。

没有主动投入教学过程的“力”,教学的主体性又如何表达呢!我们怎么能把生气勃勃的教学活动,串成问答,缩成概念,编成习题呢?我们的教学对象是一群天生爱美的儿童,我们的教材更是从不同侧面显示着、蕴涵着自然之美、社会之美和艺术之美。

这一本质属性决定了教学不能没有美。

因此,教学理应充分地表达美、利用美。

教学理论说明,无数成功的教学,一切深受学生欢送的课,无不表达了一个“美”字,“美”无处不影响着学生的情感、智慧、身心的开展。

幼小的'心灵需要美的滋润,儿童的智慧活动需要美的激活,教学的高效益需要美的推动。

所以我们的语文教学应提倡美感教育。

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现美感教育呢?一、从生活中汲取美。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头活水来”。

生活是语文素养最鲜活的泉。

语文学习有其他学科无法企及的优势,我们可以时时学语文,处处学语文,生活之中语文无处不在。

生活是那么多姿多彩,春夏秋冬风光的更替,风云雨露的无穷变幻,日月星辰的阴睛圆缺,太阳的热情,月亮的清幽,绿叶的美丽,花儿的灿烂,无一不表达着生活的美。

所以,从“美”入手,表达教学的美感性,让儿童从小受到美感的陶冶,必有利于完美人格的培养。

让孩子热爱美,热爱生活,教孩子用心去体会美,去观察感受生活中的美。

浅谈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美感培养

浅谈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美感培养

浅谈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美感培养语文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环节,而其中的美感培养更是教学的重中之重。

语文阅读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让他们能够从阅读中感受到美的存在,提高他们对美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使他们在阅读中获得美的启迪与享受。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美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

学生对于美的感知是有局限性的,他们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要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欣赏艺术作品等方式,感知其中的美感要素,例如形象描写、意境构建、语言运用等。

教师还可以组织观摩讲座、参观展览等活动,拓展学生的感知范围,让他们接触到更多的美,培养他们对各种美的敏感性和鉴赏能力。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美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

美不仅仅是一种理性的审美体验,更是一种情感的体验。

在阅读中,学生应该通过自己的情感去感受作品所表达的美。

教师可以通过适当的导入,让学生投入到作品的情境中,引发他们的情感共鸣,使他们能够从中体验到美的情感价值。

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情感化的阅读交流,让学生们能够通过自己的情感体验去发现、分享和感悟美的存在和作用。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美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美是需要被表达出来才能传达出来的。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要通过表达来传递自己对作品美感的体验和理解。

教师可以通过组织朗读、写作等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到美的表达中,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表达技巧。

教师还应该对学生的表达进行悉心引导和指导,帮助他们理清思路、准确表达,使他们的表达更加准确、生动,真实地传达出自己对美的理解和感受。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美感,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美是与创造紧密相关的,创造是美的源泉。

在阅读中,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想象,发现作品中的美,并且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去创造美。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开放性的思考和探索,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和观点,培养他们的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创作活动,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创作去表达自己对美的理解和感悟,使他们的创造成果也成为美的一部分。

初中语文美感教学实践

初中语文美感教学实践

初中语文美感教学实践美感是人类感知和创造美的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美感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我在初中语文美感教学中的一些实践经验。

我注重培养学生的感知美的能力。

在课堂中,我会引导学生用心感受文本中的美,比如通过视频、图片、音乐等多种媒介来呈现作品的美感。

我还会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事物,感受其中蕴含的美。

在学习描写自然景色的诗歌时,我会带领学生到校园或周边的公园、湖泊等地,让他们亲自感受自然之美。

通过这种感受和体验,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美感,从而培养起对美的敏感和热爱之情。

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美的能力。

在写作过程中,我鼓励学生大胆展示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写景比赛,让他们选择自己认为最美的一幅图画进行描写,并通过学生间的评比,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

为了培养学生的绘画美感,我还会鼓励学生进行美术创作,比如绘制描绘文中情节的图画,或设计书籍封面等。

通过这些创作活动,学生能够在实践中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美感水平,并深刻地感受到自己创造美的能力。

我注重培养学生的欣赏美的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我会引导学生欣赏文学作品、音乐、绘画等艺术形式,并通过加强对艺术作品的分析和解读,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作品中的美感。

鼓励学生参加学校和社区的文艺活动,让他们近距离接触各种艺术形式,激发他们欣赏美的兴趣。

我注重在语文课堂中融入美学教育。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我会选择一些富有美感的文本进行解读,比如古文、诗歌和经典小说等。

在课堂上,我会通过语言、形式、结构等方面的分析,引导学生体验作品的美感,并深入思考作品背后所蕴含的思想和情感。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够开拓视野,提高语文素养,还能培养出对美的深入热爱和追求。

通过感知美、创造美、欣赏美以及融入美学教育等多种方式,我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的美感,让学生从中受益,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和审美水平,进一步丰富和拓宽他们的人生视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感——语文教学新的突破口(语文教学的美学
初探)
广西马山县马山中学语文组黄大达
内容提要:
语文教学效果不明显,学生不喜欢学语文,已是一个大家都公认的事实。

作者试图从美学的角度找到语文教学新的突破口,其观点新颖,其理论充足,其方法切实可行,具有很好的启发作用和借鉴价值。

关键词:语文教学美感新的突破口
现在,我们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不得不承认这么一个事实,那就是我们的语文课愈来愈得不到学生的喜欢了,特别是在一些普通中学或是一些山区中学。

学生的具体表现就是学语文的兴趣不高,上课不那么投入,课后不主动复习,认为学不学语文都无所谓。

许许多多的学生都几乎精力和兴趣转到数理化等科目了。

总之,学生学语文的热情已大不如从前了,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导致这种后果的因素有许多,而最关键的因素就是我们的应试教育制度,就是我们升学率的大拼比,逼得我们的语文教师把一篇篇原本有血有肉有情有意有声有色的趣味无穷的文章
肢解成一条条枯燥无味的考试题目灌输给学生,把本应教得有声有色丰富多彩的语文课教得七零八落、教得索然无味、教得面目全非,有的甚至已经没有一点儿语文的情趣与味道了。

这,怎能不让学生厌烦?!另外一个方面,就是我们的一些语文教师基本功夫不扎实,教学艺术不高超,教学理念陈旧,教学态度不端正,教学投入不够等因素造成的。

现在,我们应该怎么办?制度的问题不是我们这些教师能左右的事情,唯一的方法就是从我们自身抓起,多找一些方法来拯救自己,否则,我们的语文教学将会面临更大的挑战与磨难。

我想,我们的语文课是不是也讲究一些美学的问题,大家都来探讨一些语文课的美感问题,尽可能把我们的语文课教得更加生动一些,更有乐趣一些,更有美感一些,是为美感语文。

那么,什么是美感语文呢?笔者私下认为,所谓的美感语文,就是探讨、研究语文课的美学问题,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得到更多的美感体验,从而使学生在体验、感悟语文美感的同时,学到他们应该学到的知识。

其最终的目的就是不把所谓的语文知识强加给学生,就是不把语文知识都化成太多太多的语文习题猛灌给学生,就是不把学生培养成语文的考试工具,就是不把学生培养成高分低能的庸才,而是让学生在体验语文课美感的同时,既能体验到语文课的独特美感,也能学到
许许多多的关于人生的、关于社会的、关于真善美丑恶等等的实用知识和技能,在日后的生活、学习、工作等方面能真真正正地派上用场,而不是高分低能的。

总之,就是一句话,就是让学生在感受到美的同时,学会做人,学得知识,学得快乐,学得轻松,学得有趣,学能致用。

那么,美感语文的教学研究应从哪几个方面去研究呢?
一是要让学生体验到语文课的音韵美。

所谓的音韵美就是让学生能够体验到语文课听觉上的美感。

比如是苏东坡之词的豪迈激昂之情,比如是柳永之词的缠绵欲绝之情,比如是李清照之词的凄凉孤寂之情,比如是余秋雨之散文的至情至理的阐释与反思……总之,我们通过满足学生听觉神经对音韵美感的要求,从而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欲望,最后完成我们的教学目的。

我们还要使学生体验不同国度、不同年代、不同阶级、不同层次、不同作者、不同体裁、不同风格、不同情感、不同形式的种种文章的音韵美,尽量满足他们听觉神经对美感的需求,从而使我们的许许多多教学目标在他们体验音韵美的同时得到实现。

我们都曾有过这样的经验,当我们听到一篇充满情感充满激情的朗读文章时,我们总是对其印象极深,理解极易,理解也较深,许多东西都不言自明。

音韵美的教学研究就是遵循这么一个实用的生活经验的。

二是要让学生体验到语文课的塑造美。

语文课其中很重要的一个作用就是塑造人,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学会怎么去做一个正直的、善良的、勤劳的、诚实的、俭朴的、勇敢的、爱家爱国的……社会有用之才。

可是要达到这个塑造人的教学目标,并不是枯燥地传教,而是要通过阅读的潜移默化,而是要通过对其人物、事件等等的分析、鉴赏、识别、研究、理解、反思、模仿、对比等等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和学习方法,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感受、去体验,从而在一种愉悦的学习氛围中认识了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什么是爱,什么是恨,让学生在有意和无意之中规范、完善自己的行为、语言、心态、思想、态度等等。

比如学了《水浒传》就要教会他们在不同的时代,英雄豪杰有不同的要求和概念:比如学了《离骚》,通过对主人公屈原的鉴赏分析,就要学会该怎么去爱国,怎么去面对挫折;再比如学了史铁生的《地坛》,就要学会应该怎么去面对人生,如何去理解母爱……总之,要让学生在体验文章的人和事的喜怒哀乐的快感的同时,学会怎么去做一个心灵美、行为美、语言美的……合乎新时代要求的德才兼备的接班人。

三是要让学生体验到语文课的认识美。

语文也是一种很重要的认识世界的工具,但这种认识的方法和途径不是公式化的,而是充满美感和智慧的,而是活跃而多变的,而是复杂与有机的。

我们要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视觉、听觉、触觉
以及心灵感应等各种方法与途径去感受生活,去认识社会,去了解世界,去走向世界,要使他们在活动的过程中体验到这认识过程的快感与美感,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比如学了《诗经》,我们就要教会他们如何去认识那个年代的文化、经济、政治、民俗民风等情况;比如学了《复活》这本外国小说,我们就要教会他们应该怎么去认识理解西方世界人们的思维、生活方式,宗教观念、阶级状况等等;比如学习《罗米欧与朱丽叶》,我们就要教会他们学会什么是亲情,什么是爱情,什么是阴谋,什么是勇敢……我们的目的就是要通过语文这个窗口去教会学生一些认识生活、接触社会、了解世界的方法和经验,使他们在认识的过程体验到种种进步、成功的快感和美感,使他们知道这认识的过程其实也是一种体验美的过程。

四是要让学生体验到语文课的实用美。

我们教给学生的各种知识,其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使他们在日后的生活、学习、工作等方面能真正的派上用场,使得他们因为学了这一些东西,从而能有更多的体验到进步、成功的种种喜悦和自信,从而使他们的学习、生活、工作因为学了这些知识而变得更加美好起来。

所以,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就要注意到:我教的这些知识对于学生来讲有什么实用价值,或是我这样教能教会他们真正实用的东西吗?如果说学生学了许许多多所谓的知识,可
是在生活、学习、工作等方面都用不上,那么肯定会影响他们学习的兴趣。

而当学生所学的知识能在生活、学习、工作当中给他们带来方便、成功、进步的喜悦时,他们肯定更加热爱学习。

五是要让学生体验到语文课的实践美。

语文课的教学目标,不仅是在课堂上完成,还可以在课外完成;而语文课的乐趣,也不只是课堂上、书本上,还可以在实践中体验到更多的乐趣。

因此,我们应该多给学生一些实践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能真正地融入到大自然当中,融入到社会现实当中,让他们在实践去认识知识,让他们在实践当中得到进步的快感和美感,比如可让他们春游、秋游、冬游,可以让学编戏剧、电视、电影,也可以让他们到社会去实践等等。

六是要让学生体验到语文课的和谐美。

这里所讲的和谐主要是指师生关系的和谐之美。

因为语文课不同别的科目,所以师生之间应该更加亲密一些、融洽一些、和谐一些。

我们要创造一种民主的、亲切的、温馨的师生关系,尽可能去尊重他们、鼓励他们、发现他们种种的长处,从而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没有和谐的师生系,我们的教学活动就不能更好地完成,那更谈不上什么美感教学了。

因此这一点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

总之,美感语文的教学研究就是要发现、挖掘、创造、研究语文教学的种种美感因素,从而使学生在体验种种美感的同时,在一种愉悦的、轻松的、充满温情的教学环境中学会做人的道理与方法,学到创业的知识与技能,从而提高我们语文教学的效果。

而要完成这一些教学目标和教学研究,我们除了要提高自己的素质之外,还要多研究一些美学的问题,多研究一些新的教学理念,多研究一些现代学生们的心理特点等等。

除此之外,我们要注意到我们的每一节课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我怎么设计才能给学生得到美感的体验?我这一节要给学生体验到哪一种美感?我想,这细节我们都注意到了,都精心设计过了,那么,我们的语文课将越来越得到学生的喜欢和承认,那我们的语文教学效果也肯定会水涨船高的。

参考文献:
①《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基础》,当代世界出版社朴雪涛主编;
②《课程改革与教学革新》,广西人民出版社唐晓杰主编;
③《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教育部主编;
④《现代美学原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王杰主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