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一中实验学校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卷解析版
南京市南京市第一中学2021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和答案
南京市南京市第一中学2021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和答案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1.实验室常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固体来制取氧气,其化学方程式为:2KClO 32MnO Δ2KCl +3O 2↑现对一定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固体进行加热,加热过程中涉及的相关量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正确的是A .B .C .D .2.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均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杂质 除杂所用试剂和方法 A 生石灰 碳酸钙 先加水,再过滤 B 铁粉 铝粉 先加入稀HCl ,再过滤 C N 2 O 2 通过足量灼热的铜网DCO 2CO点燃A .AB .BC .CD .D3.取2%的NaOH 溶液20g 和2%的HCl 溶液20g ,使其充分反应,所得到的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显A.红色B.蓝色C.无色D.紫色4.下表列出了除去物质中少量杂质的方法,其中错误的是选项物质所含杂质除去杂质的方法A CO2CO点燃B CO2O2将气体通过灼热的铜网C Cu Zn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D FeCl2溶液CuCl2加入过量的铁粉,过滤A.A B.B C.C D.D5.下列除去少量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A.CO2气体(CO):点燃 B.MnO2固体(KCl):加水过滤C.Fe粉中含少量铜:加盐酸 D.CO气体(CO2):通入水6.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实验方案不能达到除杂目的的是物质(括号内为杂质)实验方案A氮气(氧气)通过足量灼热铜网B氧化铜(木炭粉)在空气中充分灼烧C碳酸钙粉末(氯化钙)加入足量的水,过滤,洗涤,干燥D硫酸铁溶液(硫酸)加入足量铁粉,过滤A.A B.B C.C D.D7.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反应条件已省略),根据该图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没有发生变化B.乙、丙、丁三种物质都属于氧化物C.甲物质中氮、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3D.生成物中丙、丁分子个数比为2:3 8.下列图像对应的关系正确的是A.表示水通电分解产生的气体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B.表示两份完全相同的双氧水在有无MnO2的情况下,产生O2的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C.表示硫在密闭容器内燃烧,容器内物质的总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D.表示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产生氧气的质量m与时间t的关系9.根据下图所示实验分析得出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B.与电源正极相连接的玻璃管中生成的气体是氧气C.不同物质着火点不同D.向小试管中加入适量干冰,看到U型管中左侧液面上升,右侧液面下降10.A、B、C三种物质各15 g,它们化合时只能生成30 g新物质D;若增加10 gA,则反应停止后,原反应物中只剩余C。
南京一中实验学校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卷解析版
南京一中实验学校化学上册期末试卷解析版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1.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固体的质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 .a 与 b 质量差是生成氧气的质量B .P 点处固体成分是锰酸钾和二氧化锰C .反应前高锰酸钾的质量为316(a-b)g 32D .反应过程中,锰元素在固体中的质量保持不变 2.已知:22Mg OH M O (gO+H ),CaCO 3高温CaO+CO 2↑。
取12.9gMg (OH )2和CaCO 3的混合物,加热,剩余固体质量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x 点剩余固体成分为CaCO 3、MgO 和Mg (OH )2B .y 点剩余固体中镁元素质量为1.2gC .z 点发生的反应为CaCO 3高温CaO+CO 2↑D .若剩余固体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6.0%,则剩余固体的成分为CaCO 3和MgO 3.由X 、Y 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相对分子质量为76,已知Y 元素核内有8个质子和8个中子,X 元素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分别比Y 元素少1个,则该化合物化学式为 A .X 2Y 5 B .X 2Y 3 C .XY 2 D .X 2Y 4.质量相同的下列四种物质,完全分解后制得氧气质量最多的是( )A .B .C .D .5.1.6g 某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4.4g 二氧化碳和3.6g 水,关于该物质的组成有下列判断:①一定含C 、H 元素;②一定不含O 元素;③可能含O 元素:④一定含O 元素;⑤分子中C、H原子个数比为1:2;⑥分子中C、H原子个数比为1:4,其中正确的是()A.①②⑤B.①②⑥C.①③⑥D.①④⑤6.分类是我们在研究过程中常用的重要方法,根据研究目的,采用不同的分类表中进行分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 B.B C.C D.D7.化学上把“生成新物质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下面对化学变化中“新物质”的解释正确的是( )A.“新物质”是指自然界不存在的物质B.“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颜色,状态有所不同的物质C.凡是变化过程中有明显现象产生,说明此变化过程中一定有新物质生成D.“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组成或结构上不同的物质8.现将一定质量的铜粉和碳粉的混合物在空气中充分灼烧,最后所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与原混合物的质量相同,则原混合物中铜粉与碳粉的质量比为A.4:1 B.1:1 C.16:3 D.32:39.将5.6g铁粉放入一定量的稀硫酸与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三者恰好完全反应,除去其中的不溶物,再将所得的溶液蒸干,最后可得固体的质量为()A.6.4g B.15.2g C.16.0g D.30.4g10.我国一些城市使用焦炉煤气作为生活燃料。
南京市初三化学上册期末化学试题(word版,含解析)
南京市上册期末化学试题(word版,含解析)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1.1932年,美国化学家H.C.尤里等发现了一种质子数与氢原子相同,但中子数比氢原子多一个的新原子,关于这种原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是与氢原子相同的原子B.是氢元素的另一种原子C.是一种新元素D.是与氢元素不同类的原子2.有18.6g的NaOH和Na2CO3固体混合物,已知Na元素与C元素的质量比是23:3,把该固体全部加入到盛有100g的足量稀硫酸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烧杯里残留物质的质量是114.2g。
则原NaOH和Na2CO3固体混合物中钠元素的质量是()A.9.2g B.6.9g C.4.6g D.2.3g3.下列四个图像分别表示四个化学兴趣小组活动中的数据及处理情况,其中正确的是A.高温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B.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C.相同质量的铁粉和锌粉分别加入到足量的稀硫酸中D.向一定质量的过氧化氢溶液加入二氧化锰固体4.实验室中有一瓶气体,它由氢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甲烷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甲烷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用它进行如图所示实验,对该瓶气体中可能有哪些气体,某同学做了如下判断:a.可能是甲烷b.可能是甲烷和氢气c.可能是甲烷和一氧化碳d.可能是氢气和一氧化碳e.可能是甲烷、氢气和一氧化碳,其中判断正确的个数为()A.1个B.3个C.4个D.5个5.往12g铝和铁的混合物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产生1g氢气,则混合物中铝的质量分数为A.62.3% B.63.2% C.36.8% D.37.7%6.下列物质鉴别方法,错误的是A.用水鉴别生石灰和石灰石 B.用MnO2鉴别蒸馏水和双氧水C.用燃着的木条鉴别H2和CH4 D.用澄清石灰水鉴别CO和CO27.在由CO2和O2组成的混合气体中,测得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4%,则混合气体中CO2和O2的质量比为A.2∶1 B.1∶2 C.22∶3 D.22∶78.氢能是最绿色的能源,下图是制取与贮存氢气的一种方法。
江苏省南京市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解析版)
江苏省南京市2014届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本题共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A.粉尘爆炸B.冰雪融化C.蔗糖溶解D.干冰升华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解答:解:A、粉尘爆炸是由于粉尘与氧气发生反应,在有限的空间内产生大量的气体,放出大量的热造成的,所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正确;B、冰雪融化是由固态变为液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C、蔗糖溶解是蔗糖溶解到水中,并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D、干冰升华只是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是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误.故选A.点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是否有新的物质生成,有新的物质生成就是化学变化,否则是物理变化.A.无色透明的盐酸B.淡蓝色的液氧C.没受污染的空气D.没有生锈的钢铁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分类.分析:本题考查利用纯净物的概念来判断物质是否为纯净物,宏观上看只有一种物质,微观上只有一种分子,否则属于混合物.解答:解:A、无色透明的盐酸中含有水和氯化氢两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A错;B、淡蓝色的液氧是氧气的液态,由氧分子一种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故B正确;C、没受污染的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C错;D、没有生锈的钢铁中含有铁和碳杂质,属于混合物,故D错.故选B.点评:在熟悉概念的基础上能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来判断纯净物和混合物,还要从社会实践中了解生活中常见物质的组成.A.铝合金B.不锈钢C.铅笔的铅芯D.铜线7.(1分)(2013•赤峰)C3N4是一种新型材料,它的硬度比金刚石还高,可做切割工具.在8.(1分)(2013•邵阳)竹炭制品深受消费者欢迎,竹炭是竹子经过炭化处理后形成的多孔9.(1分)据2012年中央电视台3.15晚会报道:液化石油气掺入二甲醚(C2H6O)成行业潜22CO2,气体能燃烧的是CO.比较方便.所以此方法可行;故选D.点评:利用所要鉴别物质的性质差别,设计实验,实验中出现明显的现象差异,达到鉴别物质的目的.A.清除可燃物B.降低酒精的着火点C.隔绝空气D.降低温度至酒精的着火点以下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专题:课本知识同类信息.分析:根据灭火的原理:(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2)隔绝氧气或空气,(3)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解答本题.解答:解:A、灯帽盖灭酒精灯的灭火原理隔绝空气,不是清除可燃物,故A错误;B、着火点是可燃物的属性,是不能改变的,故B错误;C、灯帽盖灭是通过隔绝空气熄灭酒精灯的,故C正确;D、灯帽盖灭酒精灯的灭火原理隔绝空气,不是降低酒精的着火点,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根据灭火原理的知识进行解题的能力.12.(1分)(2012•兰州)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得到以下实验事实: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③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能证明可燃物必须达到一定温度(着火点)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A.①②B.②④C.①④D.③④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A、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二者都不燃烧,无法说明任何问题;B、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说明物质的燃烧需要达到一定温度;C、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限制的条件不同,不能说明物质的燃烧需要达到一定温度;D、③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说明物溶液中只能有一种溶质溶液中各部分性质相同14.(1分)(2012•娄底)有X、Y、Z三种金属,把它们投入稀盐酸中,只有Y表面有气泡冒出,把X投入到Z的硝酸盐溶液中,X表面有Z析出,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15.(1分)(2012•日照)近年频繁发生的有关化学品泄漏或爆炸事件一次次给我们敲响了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有一个或二个选项符合题意.错选、多选不给分.有二个答案的,只选一个且正确,给1分.每小题2分,共10分)17.(2分)某气体由氢气、一氧化碳、甲烷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点燃该气体后,在火焰上方罩一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出现水雾;把烧杯迅速倒转过来,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A.不可能只有氢气B.可能是纯净物C.可能是氢气和一氧化碳的混合气体D.不可能三种气体都存在考点: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专题:混合物组成的推断题.分析:根据燃烧的现象及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说明气体中含有氢元素,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中含有碳元素.解答:解:点燃该气体后,在火焰上方罩一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说明反应后生成了水,原气体中含有氢元素,把烧杯迅速倒转过来,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生成了二氧化碳,原气体中含有碳元素,综合起来只要混合气体中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即可,A、气体组成应该有碳元素和氢元素,氢气则只含有氢元素,所以不可能只有氢气,故推断正确,不符合题意;B、气体若为纯净物,既含有氢元素,也含有碳元素,则该气体是甲烷,故推断正确,不符合题意;C、氢气和一氧化碳的混合气体中既含有氢元素又含有碳元素,故推断正确,不符合题意;D、若三种气体都存在既含有氢元素又含有碳元素,会出现题干中的现象,故推断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混合气体的检验,完成此题,可以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及已有的知识进行.18.(2分)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B.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均为30gC.t2℃时,等质量的甲、乙溶解分别配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的质量乙大于甲D.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A、根据溶解度的比较方法考虑;B、根据曲线中交点的含义考虑;C、根据t2℃时,甲、乙的溶解度考虑;D、根据溶解度曲线考虑.解答:解:A、溶解度的比较必须有温度的限制,故A错;B、曲线中交点表示该温度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所以t1℃温度时,甲、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均为30g,正确;C、t2℃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所以t2℃时等质量的甲、乙溶解分别配成饱和溶液,乙需要的水的质量大于甲,故所得溶液的质量乙大于甲,正确;D、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故错误;故选BC.点评:了解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并会应用,比较两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并判断所配饱和溶液的质量大小;必须确定温度;交点表示该温度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可以看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19.(2分)有等质量的A、B两金属的粉末,相对原子质量Ar(A)<Ar(B).将A、B分别放入完全相同的两杯稀硫酸中发生反应,A、B均为正二价,产生氢气的质量随反应时间变化曲线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金属活动性强弱:A>B B.反应后A、B可能都有剩余C.消耗B的质量一定大于A的质量D.消耗的稀硫酸质量一定不相等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分析:根据题目给出的信息可知:在反应中A、B均为正二价,产生氢气的质量随反应时间变化曲线如图,因此可以判断A比B活泼;产生的氢气相等,说明参加反应的酸相等,因此反应后A、B可能都有剩余;因为相对原子质量Ar(A)<Ar(B),产生的氢气相等,那么消耗B的质量一定大于A的质量;产生的氢气相等,那么氢离子质量相等,因此消耗的稀盐酸质量一定相等.解答:解:A、A在短时间内得到的氢气和B在长时间内得到的氢气一样多,因此可以判断A 比B活泼;故A说法正确;B、产生的氢气相等,说明参加反应的酸相等,因此反应后A、B可能都有剩余;故B说法正确;C、因为相对原子质量Ar(A)<Ar(B),产生的氢气相等,那么消耗B的质量一定大于A的质量;故B说法正确;D、产生的氢气相等,那么氢离子质量相等,因此消耗稀硫酸质量一定相等;故D说法错误.故选D.点评:本考点中既有金属性质的应用,又有实验方案的评价和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考查的比较全面,只要认真分析,问题就不难解决,本考点综合性比较强.经常出现在选择题和实验题中,同学们要认真掌握.三、(本题包括5小题,共24分)21.(5分)(1)请写出相应的化学符号:①1个氮气分子N2;②2个亚铁离子2Fe2+;③3个硫酸根离子3SO42﹣;④海水中最多的非金属元素O .(2)在H、O、C、S四种元素中,选择适当的元素,组成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将其化学式填入空格中.①能形成“酸雨”的氧化物SO2;②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H2O ;③能支持燃烧的气体单质O2;④用于灭火,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CO2;⑤人类理想的气体能源H2;⑥实验室用于制氢气的酸H2SO4.加数字,故2个亚铁离子符号为 2Fe2+;③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表示多个离子在离子符号前面加数字,故3个硫酸根离子符号为 3SO42﹣;④海水中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元素,符号为 O.(2)①能形成“酸雨”的氧化物是二氧化硫,符号为 SO2;②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化学式为 H2O;③能支持燃烧的气体单质是氧气,化学式为 O2;④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用于灭火,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是二氧化碳,化学式为CO2;⑤氢气燃烧生成物是水,无污染,燃烧热值高,是人类理想的气体能源,符号为 H2;⑥实验室用于制氢气的酸是硫酸,化学式为 H2SO4故答案为:(1)①N2;②2Fe2+;③3SO42﹣;④O.(2)①SO2;②H2O;③O2;④CO2;⑤H2;⑥H2SO4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22.(7分)(2013•如东县模拟)图a是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图b是铝原子结构示意图,图C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X、Y、Z代表三种不同元素.(1)由图a可知,铯元素它属于金属(填“金属”或“非金属”),该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55 ,图中的132.9表示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2)图b方框内的数字是 3 ;该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形成稳定结构,其离子符号为Al3+.(3)有关图C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填序号).A.原子序数:Z>Y B.核外电子数:X=Y C.Y和Z同处于第二周期.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专题:微观粒子模拟图型.分析:(1)根据元素名称分析以及在原子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分析;(2)根据在原子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进行解答;(3)根据元素周期律:同一撗行的元素属于同一周期,同一周期原子的原子序数从左到右逐渐增加;质子数决定了元素的种类;解答:解:(1)金属元素一般都带有“钅”字旁,所以铯元素属于金属元素;又因为在原子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所铯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55.图中的132.9表示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2)由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原子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所以图b方框内的数字是3;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容易失去电子,形成铝离子,其离子符号为Al3+;(3)A、根据元素周期律:同一周期原子的原子序数从左到右逐渐增加.所以原子序数:Z>Y,故A正确;B、根据不同种元素之间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X、Y不是同种元素,所以质子数不相等,即电子数不相等,故B错误;C、根据元素周期律:同一撗行的元素属于同一周期,所以Y和Z同周期属于第三周期,故C错误.故答案为:(1)金属;55;相对原子质量;(2)3;失去;Al3+;(3)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元素周期律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并能在解题中灵活应用的能力.23.(6分)(2014•花都区模拟)能源、环境与人类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1)目前,人类以化石燃料为主要能源,常见的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天然气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 .(2)为减少污染、提高煤的利用率,可将其转化为可燃性气体,此过程可认为是碳与水的反应,其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2O CO+H2,基本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3)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人们积极寻找不含碳元素的燃料.经研究发现NH3燃烧的产物没有污染,且释放大量能量,有一定应用前景.①NH3中氮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4:3 .②将NH3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4NH3+3O6H2O+ 2N2.考点: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反应类型的判定;化学方程式的配平;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化学反应模拟图型;化学与能源;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1)根据化石燃料的种类和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方法分析回答;(2)观察图示,判断反应方程式,并据反应特点判断反应类型;(3)根据物质的化学式可以计算组成元素的质量比;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解答:解:(1)常见的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能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 (2)根据图示可知,此反应是:C+H2O CO+H2,此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3))①NH3中氮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4×1):(1×3)=14:3.故填:14:3.②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物中缺少4个氮原子,所以生成物应该是氮气,并且氮气的化学计量数是2.故填:2N2.故答案为:(1)石油;CH4+2O2CO2+2H2O;(2)C+H2O CO+H2;置换反应;(3)①14:3;②2N2.点评:在化学反应中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个数不变.24.(3分)(1)25℃时,向50g水中加入18.1g氯化钠,搅拌,恰好完全溶解,得到饱和溶液.该溶液中溶质微粒为Na+、Cl﹣,氯化钠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为36.2g .(2)将一定温度下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最好的方法是加硝酸钾.考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1)根据溶解度的概念分析;(2)根据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的方法分析.解答:解:(1)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溶质是氯化钠,因此溶液中溶质微粒为Na+、Cl﹣;25℃时,50g水中最大溶解18.1g氯化钠,那么,100g水中最大溶解氯化钠的质量为18.1g×2=36.2g;故答案为:Na+、Cl﹣;36.2g;(2)将一定温度下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方法可以是加入溶质硝酸钾或蒸发溶剂,但加入硝酸钾是最好的方法.故答案为:加硝酸钾.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溶解度的知识和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相互转化的知识,难度不大.25.(3分)现有木炭、铁、一氧化碳、氧化铜、氧化铁、硫酸铜溶液五种物质,它们之间发生的反应,可用“A+B→C+D”表示.(1)若A为单质,A与B在高温下反应,可观察到固体粉末由黑色逐渐变红,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CuO2Cu+CO2↑.(2)若A为气体化合物,A与B在高温下反应,可观察到固体粉末由红色逐渐变黑,则B 是Fe2O3(填化学式).(3)若A为单质,与B在常温下反应,固体表面有红色物质生成,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专题:常见物质的推断题.分析:(1)依据氧化铜和木炭在高温条件下能生成铜和二氧化碳的现象分析解答;(2)依据一氧化碳能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的现象分析解答即可;(3)依据铁能置换出硫酸铜溶液中的铜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1)木炭属于单质,氧化铜是黑色固体,氧化铜和木炭在高温条件下反应时,可以观察到固体粉末由黑色逐渐变红,其方程式为:C+2CuO2Cu+CO2↑.(2)一氧化碳为为气体化合物,氧化铁是红色固体,一氧化碳能和氧化铁反应时可以观察到固体粉末由红色逐渐变黑.则B是氧化铁(Fe2O3).(3)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所以铁能置换出硫酸铜溶液中的铜,且铁是金属单质铜是红色物质,符合以上的叙述的物质要求,所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故答案为:(1)C+2CuO2Cu+CO2↑.(2)Fe2O3.(3)Fe+CuSO4=FeSO4+Cu.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熟练掌握木炭、一氧化碳、氧化铜、氧化铁之间的反应规律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四、(本题包括2小题,共16分)26.(6分)实验装置的设计和组装往往可以优化,请观察下列装置并回答相关问题.(1)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CO2↑+H2O .(2)根据A 装置的适用条件改进后得到B装置,其中仪器c 的名称是锥形瓶.实验室若用B装置制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H2O22H2O+O2↑.(3)选择气体收集方法时,气体的下列性质:①颜色②密度③溶解性④可燃性,必须考虑的是②③(填序号).(4)D装置可用于收集密度比空气小(填“大”或“小”),且不与空气反应的气体.E 装置从a、b 中某一个接口进气,可以代替C、D 装置收集气体,并且可以减少气体向空气中的逸出.现用A、E装置来制取二氧化碳,连接A装置的应是 a 口(填“a”或“b”).考点: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分析:(1)根据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原理书写方程式;(2)根据常用仪器判断c的名称;B装置适用于固体和液体混合不需加热制取气体,双氧水制取氧气可用此装置,然后据反应原理书写方程式;(3)根据选择收集气体装置的依据判断;(4)向下排空气法可收集密度比空气小,且不与空气反应的气体,并据二氧化碳的密度分析解答.解答:解:(1)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配平即可,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H2O+CO2↑;(2)锥形瓶是实验室常用仪器,B装置适用于固体和液体混合不需加热制取气体,双氧水制取氧气可用此装置,双氧水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反应生成水和氧气,反应方程式是2H2O22H2O+O2↑;(3)选择气体收集方法时,必须考虑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4)D装置可收集密度比空气小,且不与空气反应的气体;E装置可以代替C、D装置收集气体,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应该从a进入;故答案为:(1)CaCO3+2HCl═CaCl2+CO2↑+H2O;(2)锥形瓶; 2H2O22H2O+O2↑;(3)②③;(4)小; a.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仪器的名称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27.(12分)铝、铁、铜是人类广泛使用的三种金属,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1)在空气中铝制品(填“铝”或“铁”)更耐腐蚀,原因是铝表面被空气氧化生成了致密的氧化层,可防止铝进一步被腐蚀.(2)现有这三种金属,用下列试剂验证金属活动性顺序,能达到目的是 B (填序号).A.氯化铜溶液 B.氯化亚铁溶液 C.氯化铝溶液(3)金属与酸反应的剧烈程度与许多因素有关.如图是20℃时相同质量的铁粉、铁片、铝粉、铝片分别与足量稀盐酸完全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图.①写出铝与15%的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Al+6HCl=2AlCl3+3H2↑.②根据上图推测,金属A是 b (填字母序号).a.铝片 b.铝粉 c.铁片 d.铁粉③金属B与10%的稀盐酸反应的现象是:产生气泡、固体量减少、溶液渐渐变成浅绿色.④图中铝片、铁片分别与15%的稀盐酸完全反应,产生的氢气质量之比为28:9 .由此可以分析、归纳出影响金属与酸反应速率的因素有:金属的种类、金属与酸的接触面积和酸的浓度.(4)某钢铁厂每天需消耗5000t含Fe2O380%的赤铁矿石,该厂理论上可日产含铁98%的生铁的质量是多少?(精确到小数点后1位)计算过程2857.1t .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含杂质物质的化学反应的有关计算..专题: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金属与金属材料.分析:(1)根据铝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形成的氧化物的特点分析;(2)若要验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如果只用一种溶液,就要选择活动性居中的金属的盐溶液;(3)①根据铝与盐酸的反应写出反应的方程式;②根据金属的活动性及金属与酸的接触面积分析金属A;③根据金属的活动性及金属预算的接触面积分析金属B,再根据金属的性质分析现象;④根据铝、铁的相对原子质量和它们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计算出1g这些金属分别与足量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再进行比较即可,总结以上反应分析影响金属与酸反应速率的因素;(4)由赤铁矿石的质量、氧化铁的质量分数、生铁中铁的质量分数,根据赤铁矿炼铁的化学方程式可以列式计算出炼出生铁的质量.解答:解:(1)在空气中铝制品更耐腐蚀,原因是:铝表面被空气氧化生成了致密的氧化层,可防止铝进一步被腐蚀;(2)验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如果只用一种溶液,就要选择活动性居中的金属的盐溶液,所以,在氯化铝溶液、氯化亚铁溶液、氯化铜溶液中应选用氯化亚铁溶液;(3)①铝与盐酸的反应,生成了氯化铝和氢气,反应的方程式:2Al+6HCl=2AlCl3+3H2↑;②由于铝的活泼性大于铁,铝粉与酸的接触面积大,所以,金属A是铝粉;③由于铝的活泼性大于铁,铁片与酸的接触面积小,所以,金属B是铁片,铁片与盐酸反应的现象是:产生气泡、固体量减少、溶液渐渐变成浅绿色;④铝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7,27g铝可反应生成3g氢气,即1g铝生成克氢气,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6,56g锌可反应生成2g氢气,即1g铁生成克氢气.所以,等质量的铝铁产生的氢气质量之比为::=28:9;由以上可以分析、归纳出影响金属与酸反应速率的因素有:金属的种类、金属与酸的接触面积和酸的浓度;(4)设理论上可炼出含铁98的生铁质量为x.Fe2O3+3CO2Fe+3CO2160 1125000t×80% 98%x解得:x=2857.1t故答为:(1)铝,铝表面被空气氧化生成了致密的氧化层,可防止铝进一步被腐蚀;(2)B;(3)①2Al+6HCl=2AlCl3+3H2↑,②b,③溶液渐渐变成浅绿色,④28:9;金属与酸的接触面积;(4)2857.1t.点评:在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日产生铁质量时,需要注意根据反应化学方程式所计算出的铁为纯净物铁的质量而非生铁这种混合物的质量,因为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中所涉及物质的质量都是纯净物的质量.。
2022-2023学年江苏省南京市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
2022-2023学年九上化学期末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
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一部分必须用2B 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初中化学实验操作考试中,同学们做了以下实验,其中主要发生物理变化的是A.B. C.D.2.在高温条件下,A、B 两种物质可以发生化学反应生成C 和D。
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在这个化学反应中,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B.物质B 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6C.生成C 和D 的微粒个数比1:1 D.生成C 和D 的质量比是14:33.如图所示的四个图象。
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镁在氧气中燃烧B.向少量二氧化锰中滴加过氧化氢溶液C.向一定量铁粉和铝粉混合物中加入硫酸铜溶液D.等质量的镁.铝分别与质量分数相等且足量的稀硫酸反应4.下列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中,说法正确的是()A.它们表示四种不同的元素B.②在化学变化时易失两个电子C.①③④表示的元素都是非金属元素D.①④表示的是阳离子5.下列金属不能与CuSO4溶液反应的是()A.Ag B.Fe C.Zn D.Al6.下列生活经验中,正确的是()A.用硬水洗涤衣服,既能节省肥皂,也能洗净衣服B.为了节约用水,农业和园林的浇灌改为喷灌和滴灌C.长期饮用市面上的纯净水对人体有益无害D.锅炉用水不管软水、硬水都可以7.在我们的口常生活中出现了“加碘食盐”、“增铁酱油、“高钙牛奶”、“富硒茶叶”、“含氟牙膏”等商品.这里的碘、铁、钙、硒、氟应理解为A.单质B.原子C.分子D.元素8.在负压和超低温条件下,水会像棉花糖一样,以蓬松轻盈的形式稳定存在,被称为“气凝胶冰”。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气凝胶冰”是纯净物B.结成“气凝胶冰”后,分子停止运动C.“气凝胶冰”与水的化学性质不同D.“气凝胶冰”在任何条件下都不会融化9.茶叶中所含锌元素的部分信息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锌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5.41gB.锌原子结构示意图中x为8C.锌原子在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D.锌原子核内质子数为3010.钛和钛合金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它们具有熔点高、密度小、抗腐蚀性能好等优良性能,因此被广泛用于火箭、航天飞机、船舶和化工等.已知钛原子的质子数为22,中子数为26,则钛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A.48 B.26 C.4 D.2211.下图表示治理汽车尾气所涉及反应的微观过程。
南京市初三化学上册期末化学试题(word版,含解析)
南京市上册期末化学试题(word版,含解析)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1.如图是某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关于该示意图表示的化学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常温下一定能发生B.参加反应的“”和“”分子的个数比是2:1C.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没有发生改变D.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改变2.已知一个SO2分子的质量为nkg ,一个SO3分子的质量为mkg。
若以一个硫原子质量的1/32 做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则SO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A.32m/(m-n)B.32n/(m-n)C.32n/(3n-2m)D.32n/(3m-2n)3.下列实验设计合理的是()A.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B.探究燃烧的条件C.验证质量守恒定律D.氧气验满4.下列问题的研究中,没有利用....对比实验思想方法的是()A.研究空气中氧气含量B.比较金属活动性C.研究燃烧的条件D.研究二氧化碳与水反应5.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实验方案的设计是实验成功的基本保证。
下列实验方法设计不合理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法A检验一瓶气体是否为氧气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中B鉴别空气和氧气将燃着的木炭放入集气瓶中C鉴别食盐和白糖观察颜色进行区别D验证浓度对反应的影响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氧气和空气中A.A B.B C.C D.D6.有氧化镁和另一种金属氧化物组成的混合物共 4g,经测定其中含有氧元素 1.8g,则另一种金属氧化物是()A.Al2O3B.CuO C.CaO D.Fe2O37.铜元素有多种氧化物,如CuO、Cu2O。
称取14.4g仅含Cu、O两种元素的固体样品、采用如下图装置实验(夹持装置省略)。
测得实验前后装置B增重4.4g。
查资料可知:碱石灰由NaOH和CaO组成,其作用是吸收H2O和CO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装置B的作用是吸收反应生成的H2O和CO2B.若缺少装置C,则实验所得Cu、O个数比偏高C.根据实验数据进行计算,可以确定该固体为Cu2OD.实验开始前应先关闭K2,打开K1,让CO通一段时间8.下列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其变化过程的是()A.镁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内燃烧B.电解水生成气体的体积C.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D.把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9.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质量(g)4312110反应后质量(g)4406XA.甲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B.该反应的生成物只有一种C.丙物质一定属于化合物D.参加反应的乙、丁质量比为5:210.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市场上销售的矿泉水中的“镁、碘”指的是单质B.气体受热膨胀是因为温度升高,气体分子变大C.组成H2O、H2O2的元素种类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D.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属于乳化作用11.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A.等质量的镁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充分反应B.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混合C.向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中分别逐渐加入锌粉和铁粉D.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在有无催化剂条件下制氧气12.“分子机器”是指在分子尺寸上制造的一类分子器件,其长短仅相当于l纳米左右(1纳米=10-9米)。
南京一中实验学校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卷解析版
南京一中实验学校化学上册期末试卷解析版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1.除去一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二氧化碳,应该采用的方法是()A.把混合气体点燃B.把混合气体通过澄清的石灰水C.混合气体通过灼热氧化铜粉末D.把混合气体由一个容器倾入另一个容器中2.明胶,可以在制药与食品工业中使用。
明胶里含有多种蛋白质,其中某蛋白质在人内水解产物之一为苯丙氨酸(化学式为C9H11O2N)。
下列对相关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A.一个苯丙氨酸分子有23个原子构成B.苯丙氨酸分子由碳、氢、氧、氮四种元素组成C.苯丙氨酸中碳、氢、氧、氮四种元素质量比为9:11:2:1D.苯丙氨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3.某有机物6.2g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共得到17.6g二氧化碳和10.8g水,则该化合物的组成元素是()A.一定只含有碳元素B.一定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C.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D.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4.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实验方案不能达到除杂目的的是物质(括号内为杂质)实验方案A氮气(氧气)通过足量灼热铜网B氧化铜(木炭粉)在空气中充分灼烧C碳酸钙粉末(氯化钙)加入足量的水,过滤,洗涤,干燥D硫酸铁溶液(硫酸)加入足量铁粉,过滤A.A B.B C.C D.D5.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反应条件已省略),根据该图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没有发生变化B.乙、丙、丁三种物质都属于氧化物C.甲物质中氮、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3D.生成物中丙、丁分子个数比为2:36.完全燃烧2. 8g某有机物,生成8. 8gCO2和3. 6gH2O。
下列对该有机物的判断正确的是A.该有机物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且碳、氢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6:1B.该有机物一定含碳、氢、氧三种元素C.该有机物的化学式为CH4D.该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6g的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应.则所得溶7.将14.6g已部分氧化的锌粉,加入到19610%液中溶质的质量为()A.19g B.30.1g C.32.2g D.36.2g8.下列一些事实用微观粒子的知识解释错误的是()选项事实解释A墙内开花墙外可闻到花香分子在不断运动B水结冰后体积变大水分子体积变大C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D CO和CO2的化学性质不同两种物质的分子结构不同A.A B.B C.C D.D9.A、B、C三种物质各15 g,它们化合时只能生成30 g新物质D;若增加10 gA,则反应停止后,原反应物中只剩余C。
南京一中实验学校2021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和答案
南京一中实验学校2021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和答案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1.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表,则关于此反应认识不正确的是()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质量/g203220反应后质量/g X2820A.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化合反应B.反应后甲物质的质量值x=15C.物质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D.参加反应的丁物质与生成的乙物质的质量比为4:72.在实验室中,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操作A 除去混在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点燃B鉴别软水和硬水加入水,搅拌C除去混在木炭粉中的氧化铜在空气中灼烧D鉴别空气、氮气、氧气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A.A B.B C.C D.D3.将过氧化氢溶液平均分成两等份a和b,只向b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另一份微微加热。
则放出氧气的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的图象正确的是()A.B.C.D.4.下列4 个坐标图分别表示4 个实验过程中某些质量的变化,其中正确的是()A.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双氧水溶液分解B.木炭在盛有氧气的密闭容器内燃烧C.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D.镁条在空气中燃烧5.已知固体氯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可以分解,生成氧气.如果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则可以加快其分解速度.已知a为固体氯酸钾,b为混有少量二氧化锰的固体氯酸钾,且a和b的质量相等,当分别同时加热a和b至完全反应时,能正确表示生成氧气的质量随反应时间而变化的图象是()A.B.C.D.6.由X、Y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相对分子质量为76,已知Y元素核内有8个质子和8个中子,X元素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分别比Y元素少1个,则该化合物化学式为A.X2Y5B.X2Y3C.XY2D.X2Y7.将25克甲物质跟5克乙物质发生反应,所得混合物中有10克甲,11克丙,还有另一种新物质丁,若甲、乙、丙、丁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30、20、44、18,化学式分别为A、B、C、D。
2022—2023学年江苏省南京市九年级上册期末化学检测试卷(含解析)
2022—2023学年江苏省南京市九年级上册期末化学检测试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 12,O 16,H 1,Fe 56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填入表格中相应题号下。
)1.某同学的下列生活行为不符合环保理念的是A.骑自行车上学B.将废弃易拉罐丢入“可回收垃圾”桶C.用洗菜的水冲厕所D.夏季使用空调时,将温度调至最低2.下列过程仅包含物理变化的是A.矿石粉碎B.钢铁生锈C.食物变质D.氢气燃烧3.正确的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人身安全非常重要。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点燃酒精灯B.滴加液体C.加热液体D.读取液体体积4.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A.氢气B.二氧化碳C.金刚石D.氯化钠5.氯化钯(PdCl 2)可用于检测CO 。
PdCl 2中Pd 的化合价为A.+1 B.+2 C.+3D.+46.下列事故处理正确的是A.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题号一二三总分得分题目12345678910答案B.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扑灭C.高层住房着火,立即打开所有门窗呼救D.煤气泄漏,立即打开排气扇排气7.下列金属中,金属活动性最强的是A.铝B.镁C.铜D.金8.潜艇供氧的一种反应原理为32222X 2CO 2Na CO O +=+,其中X 的化学式是()A .Na B .Na 2OC .Na 2O 2D .NaOH 9.下列有关金属材料的说法错误的是A.合金的硬度一般比组成它们的纯金属更高B.钢铁是使用最多的金属材料C.金属在常温下都是固体D.大多数金属为电和热的优良导体10.乙醇不完全燃烧时可以产生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
依据下表数据分析得出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A.表中的a 值为1.4B.生成的CO 和CO 2分子个数比为10:3C.在化学反应前后碳元素质量一定相等D.参加反应的乙醇和氧气的质量比为3:4二、填空与简答:本题共3小题,每空1分,共18分11.请用合适的化学用语填空:①3个磷原子;②铵根离子;③氧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④地壳中含量前二位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
南京一中实验学校2021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和答案
南京一中实验学校2021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和答案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1.某无色气体可能由H2、CH4、CO、CO2中的几种组成。
将该混合气体通过过量的澄清石灰水,出现白色浑浊;将剩余气体导出,经干燥后点燃,罩在火焰上方的干燥烧杯内壁有水珠生成。
该混合气体的可能组成是( )A.H2、CH4B.H2、CO C.H2、CH4、CO D.CH4、CO、CO2 2.下列实验操作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操作A鉴别二氧化碳和氮气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B除去CO2中的少量CO点燃C检验H2中混有的CH4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烧杯D鉴别H2O2溶液和H2O分别加入二氧化锰A.A B.B C.C D.D3.推理是研究和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
正电子、负质子都是反粒子,它们跟通常所说的电子、质子相比较,质量相等,但电性相反。
科学家已发现反氢原子。
推测出反氢原子的结构可能是()A.由一个带负电的质子和一个电子构成B.由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构成C.由一个带负电的质子和一个带正电的电子构成D.由一个质子和一个带正电的电子构成4.如图实验装置进行的相应实验,达不到实验目的是()A.用如图所示装置除去CO2中含有的少量HCl气体B.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C.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少量CO2气体D.在实验室中,用如图所示装置除去少量黄河水中的泥沙5.下表中,除去物质所含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物质所含杂质除去杂质的方法A CO2CO通入氧气点燃B Cu粉C粉在空气中灼烧C NaCl KNO3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D CaCl2溶液HCl加过量CaCO3粉末,过滤A.A B.B C.C D.D6.下列通过对比实验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实验一实验二实验三实验四A.实验一可以证明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B.实验二可以说明铁生锈的条件是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C.实验三可以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需要可燃物D.实验四可以说明物质的溶解性与溶剂种类有关7.将2.8 g铁粉放入一定量的硫酸与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三者恰好完全反应,除去其中的不溶物,再将所得的溶液蒸干,最后可得固体( )A.3.2 g B.7.6 g C.8.0 g D.15.2 g8.下列图像对应的关系正确的是A.表示水通电分解产生的气体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B.表示两份完全相同的双氧水在有无MnO2的情况下,产生O2的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C.表示硫在密闭容器内燃烧,容器内物质的总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D.表示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产生氧气的质量m与时间t的关系9.实验室中有一瓶气体,它由氢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甲烷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甲烷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用它进行如图所示实验,对该瓶气体中可能有哪些气体,某同学做了如下判断:a.可能是甲烷b.可能是甲烷和氢气c.可能是甲烷和一氧化碳d.可能是氢气和一氧化碳e.可能是甲烷、氢气和一氧化碳,其中判断正确的个数为()A.1个B.3个C.4个D.5个10.下列一些事实用微观粒子的知识解释错误的是()选项事实解释A墙内开花墙外可闻到花香分子在不断运动B水结冰后体积变大水分子体积变大C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D CO和CO2的化学性质不同两种物质的分子结构不同A.A B.B C.C D.D11.在由CO2和O2组成的混合气体中,测得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4%,则混合气体中CO2和O2的质量比为A.2∶1 B.1∶2 C.22∶3 D.22∶712.氢能是最绿色的能源,下图是制取与贮存氢气的一种方法。
南京市南京市第一中学2020-2021年初三化学上册期末化学试题(含答案)
南京市南京市第一中学2020-2021年上册期末化学试题(含答案)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1.美国普度大学研发出一种制备氢气的新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铝镓合金可以循环使用B .太阳能的利用可以部分解决能源危机问题C .流程中的氧化铝、水和氧气都属于氧化物D .铝镓合金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2322Al+3H OAl O +3H 一定条件2.向原煤中加入适量生石灰制成“环保煤”,可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生石灰吸收二氧化硫的化学方程式为:2CaO + mSO 2 + O 2 = mCaSO 4,则m 的值是( ) A .1B .2C .3D .43.某气体可能含有H 2、CO 、CH 4,中的一种或几种。
在空气中点燃该气体,用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壁上出现水雾,将烧杯倒转过来,向其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
根据上述实验判断,该气体成分不可能是( ) A .COB .CH 4C .H 2和CH 4D .H 2、CO 和CH 44.有18.6g 的NaOH 和Na 2CO 3固体混合物,已知Na 元素与C 元素的质量比是23:3,把该固体全部加入到盛有100g 的足量稀硫酸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烧杯里残留物质的质量是114.2g 。
则原NaOH 和Na 2CO 3固体混合物中钠元素的质量是( ) A .9.2gB .6.9gC .4.6gD .2.3g5.在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物质 a b c d 反应前质量(g ) 1010102反应后质量(g )待测 2 21 2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d可能是催化剂B.a、b两种物质中元素种类一定与c物质中元素种类相同C.b物质可能是单质D.反应后a物质的质量为3g6.明胶,可以在制药与食品工业中使用。
明胶里含有多种蛋白质,其中某蛋白质在人内水解产物之一为苯丙氨酸(化学式为C9H11O2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京一中实验学校化学上册期末试卷解析版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1.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向盛有一定量的H2O2溶液的烧杯中加入MnO2B.二氧化锰与氯酸钾混合受热C.镁带在密闭容器中燃烧D.红磷在装有空气的集气瓶中燃烧A.A B.B C.C D.D2.运用推理、归纳、类比、对比的方法得出下列结论,其中合理的是( )A.不同元素组成的物质是化合物,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是单质B.水和过氧化氢的组成元素相同,则两者的化学性质相同C.Na+、Mg2+、Cl-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由此得出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D.同温下分解氯酸钾,加催化剂的反应速率快,说明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速率3.有氧化镁和另一种金属氧化物组成的混合物共 4g,经测定其中含有氧元素 1.8g,则另一种金属氧化物是()A.Al2O3B.CuO C.CaO D.Fe2O34.由X、Y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相对分子质量为76,已知Y元素核内有8个质子和8个中子,X元素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分别比Y元素少1个,则该化合物化学式为A.X2Y5B.X2Y3C.XY2D.X2Y5.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混合物8g,通过足量的炽热的氧化铜,充分反应后所得气体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其质量增加了9. 6g,则原混合气体中二氧化碳的质量为A.2. 8gB.4. 4gC.5.2gD.7.2g6.通过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能得出相应结论的是实验操作现象结论A把带火星的木条插入某瓶无色气体中木条熄灭该瓶中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B向收集满CO2的软塑料瓶中加入塑料瓶变瘪CO2能溶于水约三分之一体积的水,旋紧瓶盖,振荡C 将白磷浸没在热水中,再向热水中的白磷通入氧气通氧气前白磷不燃烧,通氧气后白磷燃烧温度是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D 点燃某气体,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有无色液滴产生该气体是CH4A.A B.B C.C D.D7.有 C5H10、C3H6O、C6H12O6组成的混合物,经测定含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0%,则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60% B.45% C.30% D.22.5%8.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A.等质量的镁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充分反应B.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混合C.向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中分别逐渐加入锌粉和铁粉D.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在有无催化剂条件下制氧气9.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中发生某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列于下表中。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物质O2H2O CO2W反应前质量(g)36428反应后质量(g)422x0A.x的值为22 B.该反应为置换反应C.W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D.W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5 %10.将5.6g铁粉放入一定量的稀硫酸与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三者恰好完全反应,除去其中的不溶物,再将所得的溶液蒸干,最后可得固体的质量为()A.6.4g B.15.2g C.16.0g D.30.4g11.蜡烛(足量)在如图所示密闭的集气瓶内燃烧至熄灭,测得瓶内氧气体积分数的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蜡烛燃烧前瓶内只有氧气B.瓶内氧气体积分数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C.过程中瓶内物质总质量不断减少D.蜡烛熄灭后瓶内只剩二氧化碳气体12.在实验室中,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操作A 除去混在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点燃B鉴别软水和硬水加入水,搅拌C除去混在木炭粉中的氧化铜在空气中灼烧D鉴别空气、氮气、氧气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A.A B.B C.C D.D13.下列有关图象中不正确的是A.图①是一定量的碳在过量的氧气中燃烧B.图②是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C.图③是镁条在密闭容器中燃烧D.图④是活性炭与氧化铜粉末在高温下恰好完全反应14.某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不变B.反应后生成物的分子数之比为1:1C.反应后原子个数变多D.反应后分子种类不变15.在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测得反应前及反应过程中的两个时刻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下图所示。
图中a、b、c、d分别表示相应物质的质量分数。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乙可能是催化剂B.丁是反应物C.甲和乙是反应物D.乙是生成物16.对于化学反应a+b→c+d,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若c、d为盐和水,则反应可能属于中和反应B.若c、d为单质和化合物,则反应一定为置换反应C.若a、c均为金属,则b和d可能为可溶性盐溶液D.若a、b为金属和盐酸,则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一定增加17.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称量固体时,左盘放砝码,右盘放氯化钠B.将配好的溶液倒入细口瓶中,盖紧瓶塞,并贴上标签C.量取液体时,手持量筒,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D.称量固体时,发现指针向左偏,应该用镊子将游码向右移动直至天平平衡18.在一只密闭容器内有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物质X Y Z Q反应前质量/g82405反应后质量/g待测2482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该反应一定是分解反应②Y、Q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一定为11:9③Z是反应物,X、Y、Q均为生成物④反应后X的质量为0 ⑤参加反应的X、Z的质量比为1:4A.①②④B.③④C.④⑤D.②④⑤19.化学家已经开发出多种酯类人工香料,如丁酸甲酯(C5H10O2)具有苹果香味.下列有关丁酸甲酯的说法正确的是()A.丁酸甲酯属于氧化物B.丁酸甲酯由17个原子构成C.丁酸甲酯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58.82%D.丁酸甲酯中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0:5:1620.下表列出了除去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的方法,其中正确的是选项物质所含杂质除去杂质的方法A MnO2KCl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B CO2CO将混合气体点燃C Cu C在氧气中灼烧D FeCl2溶液CuCl2加入过量的铁粉,过滤A.A B.B C.C D.D21.一质量的某物质充分燃烧,消耗64gO2,同时生成了44gCO2和36gH2O,则该物质中()A.只含有碳元素B.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C.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D.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22.下图所示的四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B.水的电解C.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制氧气D.木炭在密闭的容器内完全燃烧23.一瓶无色透明的液体,经过分析只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那么这瓶液体()A.一定是化合物B.一定是混合物C.可能是化合物D.可能是单质24.取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制取氧气,下列图像不正确的是A.B.C.D.25.某化学兴趣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如下图所示实验。
(固定装置已略去,实验前开关K1、K2均处于关闭状态):I.打开K1,通入N2一段时间,点燃酒精灯;Ⅱ.关闭K1,打开K2,通入O2,观察现象;Ⅲ….针对上述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步骤Ⅱ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A中无明显现象,B中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B.由步骤Ⅱ可得出燃烧需要的条件是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C.步骤Ⅲ,若将装置B中的红磷换成木炭,不能验证燃烧的另一条件D.本实验中,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的实验现象是B中的红磷在通入氮气时不燃烧,通入氧气时燃烧二、九年级化学上册实验题26.请结合下列实验常用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仪器a的名称__________。
(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可采用的发生装置为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
若改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发生装置应作的改动是_________。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要制取一瓶二氧化碳,可采用的装置组合为_________,向集气瓶中倒入澄清石灰水,发现澄清石灰水溶液不变浑浊,造成这一现象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若要使反应停止可采取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焦亚硫酸钠(Na2S2O5)是常用的食品抗氧化剂之一。
某研究小组进行如下实验:采用下图装置(实验前已除尽装置内的空气)制取Na2S2O5。
装置I中产生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H2SO4(浓)+Na2SO3═Na2SO4+SO2↑+H2O①装置Ⅱ中生成Na2S2O5晶体发生的是化合反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②Na2S2O5中硫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_______ 。
③装置Ⅲ用于处理尾气,可选用的最合理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为___________ (填序号)。
27.掌握仪器的使用并严格按照操作要求进行实验,才能保障化学实验的成功和安全,根据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如图1所示进行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结果集气瓶炸裂,原因是____________(2)某同学做“给液体加热”实验时,试管炸裂了,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答一点即可)(3)某学生如图2所示进行“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①选择图2代替课本实验图3的优点是____________(答一点即可)②红磷燃烧后冷却至室温,活塞a应停在刻度____________(填数字)处,若该实验没有达到预期目的,可能的原因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该实验中的红磷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硫来代替三、九年级化学上册推断题28.如图中 A-G 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
常温下,A、D、G 为液态物质,A 是一种氧化物,其两种元素质量比为 1:8,B、E 为气态单质,C、F、H 为固态物质,F 物质在氧气剧烈燃烧,火星四射,H 为红色粉末。
图中“—”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着相应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请回答:(1)写出化学式 A_______,H________。
(2)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3)反应③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
29.A、B……H八种物质,有下图所示关系:其中A是一种紫黑色的固体,B是氧化物,G 是一种黑色固体单质,H是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试推断:(1)写出物质的名称:A:_____;E:_____。
(2)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3)实验室常用:_______(填物质名称)检验H气体的存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30.A~E是五种我们已经学过的物质,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图中“→”表示转化关系(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未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