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成原理
计算机组成原理-(完整版)
计算机组成原理-完整版前言计算机组成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中最基础的课程之一,它主要研究计算机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原理和关系。
它是计算机科学中最基础的课程之一,也是理解其他计算机科学领域的必备基础。
本文将介绍计算机组成原理中涉及的各个方面,从处理器到内存,再到输入输出系统,以及操作系统和应用层,详细解释它们的工作原理和相互关系。
此外,我们还将介绍一些实际的例子,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些概念。
计算机硬件组成处理器处理器是计算机的大脑,它是计算机中最为关键的部分之一。
处理器的任务是执行指令,它通过解码指令,再根据指令来执行相应的操作。
处理器包括控制单元和算术逻辑单元两部分。
控制单元是处理器的主控制中心,它决定了处理器要执行的操作,以及操作的顺序。
由于处理器的速度非常快,因此它能够在一个时钟周期内执行多个操作。
算术逻辑单元(ALU)则用于执行运算操作,例如加减乘除、位移等。
ALU从寄存器中读取数据,并根据指令进行相应的计算和操作。
存储器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中的数据和指令。
存储器被分为两种类型:内存和外存。
内存是指计算机中直接可访问的存储,例如DRAM。
它是用于临时存储程序和数据的地方。
内存的访问速度非常快,但只能存储有限的数据量。
外存则是指计算机中不直接可访问的存储,例如硬盘。
它用于长期存储数据和程序。
虽然外存的访问速度相对较慢,但它能够存储大量的数据和程序。
输入输出设备输入输出设备是与计算机交互的途径,例如键盘、鼠标和显示器等。
输入设备用于将数据输入到计算机中,输出设备则用于从计算机中输出数据。
计算机系统架构冯·诺依曼体系结构冯·诺依曼体系结构是计算机系统的经典架构,它由储存器、算术逻辑单元、控制单元和输入输出设备组成。
程序存储在内存中,并通过控制单元来控制执行。
该体系结构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和通用性,适用于大多数计算机系统。
哈佛体系结构哈佛体系结构是一种采用不同存储器分别用于程序和数据存储的计算机系统。
计算机组成原理知识点汇总
计算机组成原理知识点汇总
计算机组成原理是一门计算机科学基础课程,它主要涉及计算机硬件结构和系统软件两个方面。
以下是一些知识点的汇总:
1.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包括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和输入输出设备。
2. 计算机的存储器层次结构:主要包括寄存器、高速缓存、内存和外存,每一级存储器速度和价格都有所不同。
3. CPU的工作原理:CPU主要由控制器和ALU两部分组成,通过不同的指令和数据进行运算和控制,实现程序的执行。
4. 指令系统和编程:计算机执行的所有程序都是由一系列指令组成的,不同的指令可以执行不同的操作。
5. 总线和I/O系统:总线是连接不同部件的主要通道,而I/O系统则负责计算机与外部设备的数据传输和控制。
6. 中断和异常:计算机系统在执行程序时可能会遇到不正常的情况,这时就需要通过中断和异常机制来处理。
7. 计算机系统的性能分析与优化:通过各种性能指标和分析方法,可以对计算
机系统的性能进行评估和优化,以实现更高效的计算。
以上是计算机组成原理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掌握它们对于理解计算机硬件和系统软件的设计和优化有重要的作用。
计算机组成原理(本全PPT)
用作固件存储,如BIOS、固件等。
外存储器
特点
容量大、价格低、速度慢、数据可长期保存。
分类
机械硬盘(HDD)和固态硬盘(SSD)。
外存储器
应用
作为计算机的主要存储设备。
特点
容量大、价格低、速度慢、数据可长期保存。
外存储器
分类
CD、DVD和蓝光光盘等。
应用
用于数据备份和存储。
高速缓存(Cache)
址和控制信号。
总线按照传输信号类型可以分为 数据总线、地址总线和控制总线。
总线按照连接部件可以分为内部 总线和外部总线,内部总线连接 计算机内部各部件,外部总线连
接计算机与外部设备。
主板的结构与功能
主板的结构包括
处理器插座、内存插槽、扩展插槽、硬盘接口、电源接 口等。
主板的功能包括
提供各部件之间的连接,实现数据传输和控制信号传递 ;保障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提供系统扩展能力。
I/O数据传输方式
优点
CPU可以执行其他任务,适用于高速I/O 设备。
VS
缺点
需要设置中断控制器,实现起来较为复杂 。
I/O数据传输方式
优点
CPU不直接参与数据传输,适用于大数据块 传输。
缺点
需要设置DMA控制器,成本较高。
I/O设备控制方式
要点一
优点
简单、易于实现。
要点二
缺点
CPU效率低下,适用于慢速I/O设备。
计算机组成原理(本全ppt)
• 计算机系统概述 • 中央处理器(CPU) • 存储器系统 • 输入输出系统(I/O) • 总线与主板 • 计算机系统性能评价与优化
01
计算机系统概述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计算机组成原理名词解释和简答
控制器应能自动执行指令;
运算器应能进行加/减/乘/除四种基本算术运算,并且也能进行一些逻辑运 算和附加运算;
操作人员可以通过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和主机进行通信。
3采用 “存储程序 ”工作方式。
2.从源程序到可执行程序的过程:
6.海明码:将数据按照某种规律分成若干组,对每组进行相应的奇偶检测。 简答题:
为什么浮点数要采用规格化来表示? 尽量多的表示有效位数,提高浮点数运算的精度。
第三章
名词解释:
1.行波进位:低位向高位的进位采用像行波一样的串行传递方式
2.先行进位(并行进位):引入生成和传递进位两个进位辅助函数, 使得加法器 的各个进位之间相互独立并行产生。
7.为何分支指令的转移目标地址通常用相对寻址方式? 不用指明基准地址,节省空间大小;访问空间有限,避免跨度太大。
8.转移指令和转子调用指令有什么区别? 转移指令有无条件和条件转移指令,用于改变程序执行的顺序,转移后 不再返回来执行, 所以无需保存返回地址。 转子指令是一种子程序调用指令, 执行技术时,必须返回到转子指令后面的指令执行,需保存返回地址。
微:具有规整性,可维护性,灵活性但是速度慢
4.水平型微指令和垂直型微指令的基本概念和优缺点 水平型:面向内部控制逻辑的描述,包括不译法,字段直接编码法,字 段间接编码法,把能同时执行的微命令尽可能多的安排在一条微指令中,优 点:程序短,并行性高,适合于高速度的应用场合。缺点:微指令长,编码 空间利用率低,编制较为困难 垂直型:面向算法描述,一条微指令只包含一两个微命令,微指令短, 编码效率高,编制简单,缺点:微程序长,无并行,速度慢。
组成原理与计算机体系结构
组成原理与计算机体系结构计算机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它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那么,计算机是如何诞生的呢?它的组成原理又是什么呢?本文将为大家介绍计算机的组成原理和体系结构,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计算机。
一、计算机的组成原理计算机是由许多不同的部件组成的,这些部件需要相互配合才能正常工作。
计算机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中央处理器(CPU)、随机存储器(RAM)、硬盘、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等。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些部件。
1、中央处理器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的“大脑”,它负责处理所有的指令和数据。
中央处理器包括两个重要的部分:控制单元和算术逻辑单元。
控制单元的主要功能是从内存中取出指令并执行它们,而算术逻辑单元则是负责执行各种算数和逻辑运算。
2、随机存储器随机存储器是计算机的内存,它用于暂时存储数据和指令。
随机存储器的容量和速度非常重要,它们直接影响计算机的性能。
3、硬盘硬盘是计算机的主要存储设备,它用于长期存储数据和程序。
硬盘的容量随着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增加,目前最大的硬盘容量已经达到数十TB。
4、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也是计算机的主要组成部分。
输入设备包括键盘、鼠标、扫描仪等,而输出设备则包括显示器、打印机、喇叭等。
二、计算机体系结构计算机体系结构是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之间的接口,它描述了计算机的组成和运行方式。
计算机体系结构包含两个层次:指令集体系结构和微体系结构。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两个层次。
1、指令集体系结构指令集体系结构是计算机处理器和编译器之间的接口。
它定义了计算机所支持的指令集以及这些指令的语法和语义。
指令集体系结构包含许多方面,比如地址模式、数据类型、寄存器、中断和异常等。
2、微体系结构微体系结构是计算机处理器内部的设计,它描述了如何实现指令集体系结构。
微体系结构包括处理器中的电路、指令流水线、分支预测、缓存和总线等。
三、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发展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重要的阶段。
组成原理名词解释
组成原理名词解释计算机实现:计算机实现是指计算机组成的物理实现。
它包括处理机、主存等部件的物理结构,器件的集成度和速度,信号传输,器件、模块、插件、底板的划分与连接,专用器件的设计,电源、冷却、装配等技术以及有关的制造技术和工艺等。
浮点数的误差:浮点数集 F 的误差可以这样定义, 令 N 是浮点数集 F 内的任一给定实数, 而 M 是 F 中最接近 N , 且被用来代替 N 的浮点数, 则定义绝对表数误差为:相对误差 (Relative Representation Rrror)为:浮点数表示方式的效率:浮点数表示方式的效率定义为:存储系统:两个或两个以上速度、容量和价格各不相同的存储器用硬件、软件、或软件与硬件相结合的方法连接起来成为一个系统,这就是存储系统。
虚拟存储系统:虚拟存储系统由主存储器与联机的外部存储器(目前一般为磁盘存储器)构成,采用硬件与软件相结合的方法来调度。
操作系统用内存管理部件管理虚存,实现用户透明的进程空间的 32位寻址。
并行存储器:并行存储器设置多个独立的存储器,让它们并行工作,在一个存储周期内可以访问到多个数据,提高存储器速度。
Cache 系统:Cache 系统是在主板或者 CPU 内部集成一块高速访问存储器,并与内存联合构成缓存系统。
缓存系统的原理类似于虚拟存储系统。
一般处理机中有一级 Cache ,它与主存储器构成一个两级的存储系统。
一些高性能处理机都采用两级 Cache 。
其中,第一级在 CPU 内部,它的容量比较小,速度很快。
第二级在主扳上,容量比较大,速度比第一级要低 5倍左右。
也有部分高性能处理机采用三级 Cache 。
前两级都在 CPU 内部。
全相联映象方式:全相联映象方式是指主存中的任意一块可以映象到 Cache 中的任意一块的位置上。
直接映象方式:直接映象方式是一种最简单,也是最直接的方法。
主存中一块只能映象到Cache 的一个特定的块中。
组相联映象:组相联方式是目前在 Cache 中用得比较多的一种地址映象和变换方式。
计算机的组成原理
计算机的组成原理计算机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工具,它的功能强大、处理速度快,背后的核心则是计算机的组成原理。
本文将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详细介绍计算机的组成原理。
一、硬件组成原理1. 中央处理器(CPU)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的核心,负责执行指令和控制计算机的操作。
它由控制单元(CU)和算术逻辑单元(ALU)组成。
控制单元负责解析指令、控制数据传输和管理存储器,而算术逻辑单元则负责进行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2. 存储器存储器是计算机的数据存储设备,分为主存储器和辅助存储器两种。
主存储器(RAM)用于临时存储程序和数据,它的速度快但容量相对较小;辅助存储器(如硬盘和固态硬盘)用于长期存储数据,容量大但速度相对较慢。
3. 输入设备输入设备用于将外部信息输入到计算机中,常见的输入设备有键盘、鼠标、扫描仪和触摸屏。
通过输入设备,用户可以向计算机提供指令和数据。
4. 输出设备输出设备用于将计算机处理后的结果输出给用户,常见的输出设备有显示器、打印机和音响。
通过输出设备,用户可以获得计算机处理后的信息和数据。
5. 总线系统总线系统是计算机内部各个部件之间进行数据传输的通信线路。
它分为数据总线、地址总线和控制总线三种类型。
数据总线用于传输数据,地址总线用于传输存储器地址,控制总线用于传输控制信号。
二、软件组成原理1. 操作系统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的核心软件之一,它负责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的各种硬件和软件资源。
操作系统提供了用户与计算机之间的接口,使得用户可以方便地使用计算机进行各种操作。
2. 应用软件应用软件是计算机用于满足人们特定需求的程序,例如办公软件、图像处理软件和游戏软件等。
应用软件可以运行在操作系统之上,通过操作系统来管理计算机的硬件资源,实现不同的功能。
3. 编程语言编程语言是计算机软件的基础,它是一种用于编写计算机程序的形式化语言。
常见的编程语言有C++、Java和Python等。
通过编程语言,程序员可以使用各种语法和规则来编写计算机程序,实现不同的功能和算法。
组成原理和微机原理的区别
组成原理和微机原理的区别组成原理和微机原理是计算机科学领域的两个重要概念。
组成原理(Computer Organization)是指计算机系统中各个硬件组件之间的互联关系、工作方式及其实现原理的研究。
而微机原理(Microcomputer Principle)是指微型计算机(或称个人计算机)的工作原理、结构组成、运行机制等方面的研究。
虽然两个概念关注的层次不同,但它们在一定程度上是相互关联的。
首先,组成原理是计算机科学的基础。
它研究计算机硬件如何运行和协同工作,如处理器、内存、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等。
这些硬件组件之间的互联关系和工作方式的设计对计算机的整体性能和效率有着重要影响。
组成原理主要关注硬件层次的设计和实现,例如如何设计指令集、如何实现数据通路和控制单元、如何进行内存管理等。
它涉及到底层电路设计、逻辑门电路的实现、微结构设计等技术。
与此相反,微机原理更加关注的是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内部结构。
微机原理包括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组成以及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例如中央处理单元(CPU)、内存、输入输出设备、总线系统等。
微机原理还包括微型计算机的运行机制,例如指令的执行过程、CPU与内存之间的数据传输过程、输入输出设备的工作机制等。
微机原理主要关注的是微型计算机整体的结构和工作机制,目的是深入理解计算机系统的运行方式,为提高计算机性能和效率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总的来说,组成原理和微机原理从不同的角度研究计算机系统。
组成原理关注底层电路设计和硬件层面的实现,它是计算机科学的基础,为高级计算机体系结构和程序设计提供支持。
微机原理关注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目的是理解和优化微型计算机的性能和效率。
它与组成原理有一定的重叠,但更加关注整体系统的层面。
另外,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微机原理逐渐与计算机组成原理结合在一起,形成了计算机体系结构(Computer Architecture)这一更为综合的学科。
计算机组成原理
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组成原理是指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组成以及它们之间的工作原理。
计算机硬件主要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和总线等。
计算机软件则由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组成。
在计算机中,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的核心,它负责执行计算机程序中的指令。
中央处理器由控制器和运算器组成。
控制器用于解码和执行指令,而运算器用于进行数据运算。
存储器用于存储数据和指令,其主要有两种类型:主存储器和辅助存储器。
主存储器一般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M),用于存储当前正在执行的程序和数据。
辅助存储器一般是固态硬盘(SSD)或磁盘,用于长期存储数据和程序。
输入输出设备负责将数据和指令输入计算机,并将计算结果输出到外部设备或显示器上。
常见的输入设备有键盘、鼠标和扫描仪,而输出设备有显示器、打印机和音频设备等。
总线是计算机各个组件之间进行通信的路径。
总线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和控制总线。
地址总线用于指示存储器或I/O设备的地址,数据总线用于传输数据,而控制总线用于传输与控制操作有关的信息。
系统软件是计算机操作系统的核心部分,它管理计算机的资源和提供用户与计算机硬件之间的接口。
应用软件则是由用户使用的各种程序,如办公软件、图像处理软件和游戏等。
在计算机工作原理方面,计算机是按照指令的顺序执行程序的。
计算机从存储器中读取指令和数据,存储在寄存器中,并通过总线传递信息。
控制器解码指令并控制算术逻辑单元(ALU)进行数据运算。
运算结果再存储在寄存器中,最后输出到输出设备或存储器中。
总之,计算机组成原理是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组成和工作原理的总称。
通过了解计算机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可以更好地理解计算机的工作方式,从而进行计算机系统的设计和优化。
《计算机组成原理》教学大纲
《计算机组成原理》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计算机组成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等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
本课程主要介绍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使学生全面了解计算机硬件体系结构,包括计算机历史发展、指令系统、CPU设计、存储器层次结构、输入输出系统、总线结构等内容。
二、教学目标1.了解计算机硬件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2.理解计算机的历史发展过程,掌握计算机的分类和体系结构。
3.掌握计算机指令系统的设计原则和常见指令的执行过程。
4.熟悉CPU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能够设计简单的CPU。
5.理解存储器层次结构的原理,熟悉常见的存储器技术。
6.了解输入输出系统的原理和常见的接口技术。
7.掌握计算机总线的分类和工作原理。
三、课程具体内容及教学安排1.计算机硬件体系结构(2周)-计算机硬件的分类和功能-冯·诺依曼计算机体系结构-CISC和RISC指令集架构2.指令系统设计与实现(3周)-指令系统的基本要求-ISA的设计原则-MIPS指令系统设计与实现3.CPU设计与实现(4周)-CPU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数据通路和控制器的设计与实现-单周期CPU与多周期CPU的设计比较4.存储器层次结构(3周)-存储器的分类和特点-存储器的层次结构和映射方式- Cache的设计原理和优化策略5.输入输出系统(2周)-输入输出设备的分类和特点-输入输出接口的工作原理与设计-DMA和中断的处理机制6.总线结构(2周)-总线的分类和特点-总线的时序与仲裁机制-PCI和PCIe总线的基本原理四、教学方法1.理论授课:介绍计算机的基本原理和概念。
2.实践操作:通过实验课程,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际的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加深对计算机组成原理的理解。
3.讨论与研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报告汇报,共同探讨计算机组成原理的相关问题。
4.相关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计算机组成原理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和影响。
五、教材和参考书教材:参考书:1. 《计算机组成与设计:硬件/软件接口》(原书第4版)(Patterson和Hennessy编著)2. 《计算机组成与体系结构》(英文版)(David A. Patterson和John L. Hennessy编著)3.《计算机组成原理及其实践》(胡伟编著)六、评分方式1.平时成绩:包括出勤情况、作业完成情况和课堂表现等。
机构组成原理
机构组成原理
机构组成原理是指由若干个机构部件组合而成的整体结构。
机构是由互相连接的零部件组成的系统,通过零部件之间的相对运动,实现特定的功能。
机构组成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机构的分类:机构根据其结构和功能可分为平面机构、空间机构、连杆机构、齿轮传动机构等。
每种机构都有特定的运动规律和工作原理。
2. 零部件的连接方式:机构的组成离不开零部件之间的连接。
常见的零部件连接方式有螺栓、焊接、销连接等。
连接方式的选择需要考虑零部件的材料性质、受力情况等因素。
3. 机构的工作原理:机构实现特定功能的原理有很多,例如连杆机构中的运动传递、齿轮机构中的转动传递等。
不同机构的工作原理决定了其运动方式和传动性能。
4. 机构的优化设计:在设计机构时,需要考虑结构的稳定性、传动效率、成本等因素。
通过优化设计,可以提高机构的性能和工作效率。
总之,机构组成原理是指通过将多个机构部件组合在一起,实现特定功能的系统结构。
了解机构组成原理对于设计和使用机构都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机构。
计算机组成原理和微机原理
计算机组成原理和微机原理计算机组成原理和微机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两门课程,它们涉及到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方面的知识。
本文将详细介绍计算机组成原理和微机原理的概念、内容和重要性。
一、计算机组成原理的概念和内容计算机组成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中的基础课程之一,它主要研究计算机的硬件结构和工作原理。
计算机组成原理涉及到的内容很广泛,主要包括计算机的基本组成、计算机的运行过程、计算机的存储结构、计算机的输入输出系统等方面。
1.计算机的基本组成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memory)和输入输出设备(I/O devices)。
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负责执行计算机的指令和处理数据。
存储器用于存放程序和数据,可以分为主存储器(RAM)和辅助存储器(硬盘、光盘等)。
输入输出设备用于与计算机进行交互,如键盘、鼠标、显示器等。
2.计算机的运行过程计算机的运行过程包括指令的周期性执行和数据的处理。
在计算机中,每个指令都是由一系列的操作码(Opcode)和操作数(Operand)组成,其中操作码表示操作的类型,操作数表示操作的具体内容。
指令的周期性执行是通过时钟信号来实现的,时钟信号可以控制计算机的时序和同步。
3.计算机的存储结构计算机的存储结构主要包括主存储器和辅助存储器。
主存储器用于存放正在执行的程序和数据,是计算机运行的关键部件。
主存储器可以按照访问方式分为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只读存储器(ROM)等。
辅助存储器用于存放大量的程序和数据,可以分为硬盘、光盘、磁带等。
4.计算机的输入输出系统计算机的输入输出系统是计算机与外部世界进行交互的重要组成部分。
输入设备用于将外部的信息传递给计算机,如键盘、鼠标等;输出设备用于将计算机的结果显示给用户,如显示器、打印机等。
输入输出设备和计算机之间有一个接口(interface),可以通过接口进行数据的传输和控制。
二、微机原理的概念和内容微机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中的重要课程,它主要研究微型计算机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计算机组成原理
计算机组成原理一、选择1、数的大小2、存储单元存储单元一般应具有存储数据和读写数据的功能,一般以8位二进制作为一个存储单元,也就是一个字节。
每个单元有一个地址,是一个整数编码可以表示为二进制整数。
程序中的变量与主存储器的存储单元相对应。
变量的名字对应存储单元的地址,变量的内容对应单元所存储的数据。
3、冯.诺依曼体系结构以二进制的形式将程序存放到存储器中,控制器依据存储器的程序来控制全机协调地完成计算任务。
存储程序并按地址顺序执行,这就是冯诺依曼型计算机的体系结构,该结构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组成。
4、寻址范围存储器的容量=存储字长*存储单位5、CPU模型中各器件的功能控制器:(1)从指令cache中取出一条指令,并指出下一条指令在指令cache中的位置。
(2)对指令进行译码或测试,并产生相应的操作和控制信号,以便启动规定的动作。
(3)指挥并控制CPU、数据cache和输入/输出设备之间数据流动的方向。
运算器:(1)执行所有的算术运算。
(2)执行所有的逻辑运算,并进行逻辑测试。
存储器:(1)数据缓冲寄存器(DR)①作为ALU运算结果和通用存储器之间信息传送中时间上的缓冲。
②补偿CPU和内存、外围设备之间在操作速度上的差别。
(2)指令寄存器(IR)用来保存当前正在执行的一条指令。
(3)程序计数器(PC)保证程序能够连续地执行下去。
(4)数据地址寄存器(AR)用来保存当前CPU所访问的数据cache存储器中(简称数存)单元的地址。
(5)通用寄存器(R0__R3)通用寄存器共4个,当算术逻辑单元(ALU)执行算数或逻辑运算时,为ALU提供一个工作区。
(6)状态字寄存器(PSW)保存由算数指令和逻辑指令运算或测试结果建立的各种条件代码。
6、指令的分类数据传送指令、算术运算指令、逻辑运算指令、程序控制指令、输入输出指令、字符串处理指令、特权指令、其他指令7、指令周期的含义指令周期是指取出一条指令并执行这条指令的时间。
计算机组成原理是什么
计算机组成原理是什么
计算机组成原理是一门关于计算机硬件组成和工作原理的学科。
它研究计算机的各个组成部分,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内存、输入/输出设备等,并了解它们是如何协同工作的。
在计算机组成原理中,人们会学习到计算机的结构和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交互。
例如,CPU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它负责
执行计算任务和控制计算机的操作。
CPU包含算术逻辑单元(ALU)、寄存器和控制单元等部分。
此外,内存模块用于
存储程序和数据,输入/输出设备(例如键盘、鼠标和打印机)用于与用户进行信息交互。
计算机组成原理也探讨了计算机操作的基本原理。
这包括指令集架构(Instruction Set Architecture,ISA),它定义了CPU
可以理解和执行的指令集合。
此外,计算机组成原理还研究了数据的表示和处理,包括整数和浮点数的表示方法,以及算术和逻辑运算的实现。
通过学习计算机组成原理,人们能够了解计算机是如何处理和执行指令的。
这对于理解计算机的内部工作原理、设计和优化计算机系统都非常重要。
计算机组成原理 数据通路
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通路计算机组成原理是指计算机硬件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其中数据通路是计算机组成原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据通路是指将数据从计算机的输入端传输至输出端的路径和传输方式。
它包括数据的输入、处理和输出过程,涉及到计算机各个部件之间的连接和协作。
数据通路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1.输入单元:负责从外部设备将数据输入到计算机系统中。
包括键盘、鼠标、扫描仪等输入设备。
2.输出单元:将计算机系统处理后的数据结果输出到外部设备上。
包括显示屏、打印机、存储设备等输出设备。
3.控制单元:控制计算机各个部件的工作和协调数据的传输。
它通过解析指令、控制时序和信号的发出来协调数据通路的工作。
4.算术逻辑单元(ALU):负责进行基本的算术和逻辑运算,包括加法、减法、乘法、除法以及逻辑判断等。
5.寄存器:用于存储数据和指令。
计算机系统中包含多个寄存器,用于暂时存储计算所需的数据和计算结果。
6.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和数据,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只读存储器(ROM)等。
7.总线:用于不同组件之间的数据传输和通信。
它由地址总线、数据总线和控制总线组成,负责传输地址、数据和控制信号。
数据通路的设计要考虑数据的传输速度、容量、稳定性和可靠性等因素。
它通过将输入数据经过指令解析、数据处理和结果输出等步骤,实现计算机的基本功能和任务。
总而言之,数据通路是计算机组成原理中负责数据传输和处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实现计算机工作的关键,负责将输入数据经过处理后输出结果,并通过控制单元来控制整个数据通路的协调和工作顺序。
化学元素组成的原理
化学元素组成的原理化学元素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
化学元素的组成原理主要包括元素的原子结构、电子布局、周期表等。
首先,元素的原子结构是化学元素组成的基础。
原子是元素的最小单位,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具有正电荷,中子没有电荷。
电子负电荷的数量等于质子正电荷的数量,使得原子整体是电中性的。
不同元素的原子核内的质子数量是不同的,决定了元素的原子序数。
例如,氢元素的原子核只有一个质子,氦元素的原子核有两个质子,这就是氢和氦元素之间的区别。
其次,元素的电子布局也是化学元素组成的重要因素。
原子核外围环绕的电子数目,即元素的电子数,也是化学元素的特征。
根据电子的能级规则,原子的最内层能容纳电子数为2,其他能级逐渐增加。
每个能级最多能容纳的电子数由能级的公式2n²决定,其中n为能级的编号。
根据这个规则,第一周期的元素只有一个能级,最多能容纳2个电子;第二周期的元素有两个能级,最多能容纳8个电子,依此类推。
此外,周期表也是描述化学元素组成原理的重要依据。
根据元素的原子序数和电子布局规则,化学家门将元素按照周期性排列在一个表格中,这就是周期表。
周期表分为周期和族。
周期数表示元素的能级数,族数表示元素的电子数。
周期表按照元素的性质和特征进行分类,相似性质的元素通常位于同一族。
周期表的左侧是金属元素,右侧是非金属元素,中间是过渡元素。
周期表的上方是轻元素,下方是重元素。
通过周期表,可以很方便地了解元素的化学性质和特征。
化学元素的组成原理还涉及到元素之间的原子间相互作用。
元素可以通过化学键相互结合形成化合物。
常见的化学键包括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等。
离子键是由正负离子之间的电荷吸引力形成的,例如氯化钠中的钠离子和氯离子。
共价键是由电子对共享而形成的,例如氢气分子中的两个氢原子之间的共价键。
金属键是由金属原子之间的电子云形成的,例如金属铁中的铁原子。
原子间的不同键类型决定了化合物的性质和结构。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的作用和意义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的作用和意义如下:
•作用。
计算机组成原理是计算机硬件与软件之间的一座桥梁,它既隔离了软件和硬件,也提供了让软件无需关心硬件,就能
直接操作硬件的接口。
•意义。
计算机组成原理是计算机应用和计算机软件专业以及其他相关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核心基础课。
它主要讨论计算机各
组成部件的基本概念、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设计方法。
通过
对该课程的学习,对于建立整机概念,研究各功能部件的相互
连接与相互作用,进行各功能部件的逻辑设计,都有着重要的
意义。
此外,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还具有以下意义:
•它是计算机其他课程的一个“导引”,学习组成原理之后,可以学习数字电路相关的课程,也可以学习编译原理、操作系统这
些核心课程。
•是计算机体系结构的一个入门版本,如果想要深入理解,甚至设计一台自己的计算机,体系结构是必不可少的一门课。
•会让你对整个软件开发领域的全貌有一个系统了解,也会给你带来更多的职业发展机会。
物质的组成原理是什么原理
物质的组成原理是什么原理物质的组成原理可以从不同角度理解和阐述,以下将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来探讨。
微观层面的组成原理是基于原子论的。
根据现代化学理论,物质由原子构成,原子是不可再分的基本粒子。
原子又由更基本的粒子组成,包括质子、中子和电子。
质子和中子组成原子的核,位于原子的中心;电子则围绕着核旋转,形成电子云。
不同原子的核中的质子数是不同的,从而决定了原子的化学性质;而电子数决定了原子的化学反应性质。
通过原子之间的电子交互作用,原子可以形成分子,从而构成不同的化合物。
因此,微观层面上,物质的组成原理是由不同原子通过各种化学键连接而成,形成分子和离子。
在宏观层面上,物质的组成原理可以通过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概念来描述。
化学元素是指由相同种类的原子组成的物质,原子数目决定了元素的原子量。
元素通过化学反应可以组成化合物。
化合物是指由不同种类原子以固定的化学比例连接而成的物质。
例如,水分子由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组成,化学式为H2O。
化学反应可以改变元素和化合物的组成,但是要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因此,在宏观层面上,物质的组成原理可以用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组成和反应来解释。
进一步,可以从能量角度理解物质的组成原理。
根据相对论理论,质量和能量之间满足E=mc²的关系,其中E为能量,m为质量,c为光速。
由此可见,物质是能量的一种形式。
在核反应和化学反应过程中,质量的转化也意味着能量的转化。
根据质能方程,质量变化Δm可以对应能量变化ΔE=Δm*c²。
因此,物质的组成原理可以看作是由能量的转化和转移来解释,能量通过质量和各种相互作用来体现。
在宇宙学角度,物质的组成原理可以从宇宙大爆炸起源理论进行解释。
根据宇宙学理论,宇宙的起源始于一个巨大的爆炸,这个爆炸将能量转化为物质。
在宇宙演化过程中,物质以不同形式存在,包括宇宙尘埃、气体、恒星和行星。
这些物质的组成和演化过程受到重力、电磁力和强弱核力的相互作用所驱动。
计算机组成原理
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组成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对计算机系统内部结构及其相互关系的深入研究。
计算机组成原理作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础课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下面将从计算机组成原理的概念、结构、指令系统、中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子系统等多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计算机组成原理的概念计算机组成原理是指计算机实现各种功能的基本原理,其中包括计算机硬件系统、软件系统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计算机组成原理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计算机的硬件结构、指令系统、中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子系统等。
二、计算机硬件结构计算机硬件结构是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基础,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包括中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子系统、通信子系统等几个部分。
其中,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硬件系统的核心部分,它由运算器、控制器和寄存器三部分组成,运算器和控制器这两个部分分别对数据进行计算和控制存储器等硬件的工作,而寄存器则用于临时存放指令和数据等。
存储器是用于存储数据的关键部件,它包括主存储器和辅助存储器两部分。
主存储器通常指的是内存,使用频率较高且容量较小,而辅助存储器则包括硬盘、光盘等,使用频率较低但容量较大,主要用于存储大量的数据和程序。
输入输出子系统用于连接计算机与外部设备,如键盘、鼠标、打印机、显示器等,让计算机能够与外部设备进行数据交换。
通信子系统则用于将计算机连接到互联网或其他计算机中,以进行网络通信和数据传输。
三、指令系统指令系统是计算机组成原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由一条或多条指令组成,用于控制中央处理器执行各种操作。
指令系统可以分为机器指令和汇编指令两种形式。
机器指令是计算机硬件能够直接识别执行的指令,通常使用二进制编码表示。
而汇编指令则是机器指令的易于理解的文本形式,通常使用助记符等易于理解的符号表示。
指令系统的设计需要考虑到多种因素,如效率、简洁性、可扩展性、易于实现等。
具体来说,指令系统应该是能够快速执行的,同时也应该易于理解和学习,一方面需要减少指令的数量和长度,另一方面需要增加指令的功能和灵活性。
知识点 计算机组成原理
知识点计算机组成原理知识点-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组成原理重要知识点第一章绪论一、冯.诺依曼思想体系――计算机(硬件)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五部分组成,存储程序,按地址出访、顺序继续执行二、总线的概念。
按传送信息的不同如何划分;按逻辑结构如何划分三、冯.诺依曼结构(普林斯顿结构)与哈弗结构的存储器设计思想四、计算机系统的概念,软件与硬件的关系、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实际机器与交互式机器)五、计算机的主要性能指标的含义(机器字长,数据通路宽度,主存容量,运算速度)六、cpu和主机两个术语的含义,完备的计算机系统的概念,硬件、软件的功能分割七、总线概念和总线分时共享资源的特点、三态门与总线电路第二章数据的机器层次表示一、真值和机器数的概念数的真值变为机器码时存有四种则表示方法:原码表示法,反码表示法,补码表示法,移码则表示码。
其中移码主要用作则表示浮点数的阶码e,以利比较两个指数的大小和对阶操作方式二、一个定点数由符号位和数值域两部分组成。
按小数点位置不同,定点数有纯小数和纯整数两种表示方法。
几种定点机器数的数值则表示范围。
三、浮点数浮点数的标准表示法:符号位s、阶码e、尾数m三个域组成。
其中阶码e通常用移码表示(其值等于指数的真值e加上一个固定偏移值)。
规格化浮点数(原码,补码则表示的规格化浮点数的区别)五、处理字符信息(符号数据即非数值信息),七、常用的bcd码:8421码、2421码、余3码、格雷码(有权码,无权码,特点)八、检错纠错码:奇偶校验(掌握奇偶校验原理及校验位的形成及检测方法),海明码的纠错原理(理解)第三章指令系统一、指令格式:指令的基本格式,指令的地址码结构(3、2、1、0地址指令的区别),非规整型指令的操作码(扩展览会操作码)二、编址方式(位,字节,字…)三、操作数串行方式――立即串行、轻易串行、间接串行、寄存器串行、寄存器间接串行、相对串行、基址寻址、变址寻址、页面寻址四、指令串行方式――顺序对串行方式、弹跳串行方式五、指令类型及功能六、不同的计算机的i/o指令差别很大,通常有两种方式:独立编址方式,统一编址方式第四章数值的机器运算一、为运算器构造的简单性,运算方法中算术运算通常采用补码加减法,原码乘除法或补码乘除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复习一、名词解释:1.RAM:随机访问存储器,能够快速方便的访问地址中的内容,访问的速度与存储位置无关。
2.ROM:只读存储器,一种只能读取数据不能写入数据的存储器。
3.SRAM:静态随机访问存储器,采用双稳态电路存储信息。
4.DRAM:动态随机访问存储器,利用电容电荷存储信息。
5.EDO DRAM:增强数据输出动态随机访问存储,采用快速页面访问模式并增加了一个数据锁存器以提高数据传输速率。
6.PROM:可编程的ROM,可以被用户编程一次。
7.EPROM:可擦写可编程的ROM,可以被用户编程多次。
靠紫外线激发浮置栅上的电荷以达到擦除的目的。
8.EEPROM:电可擦写可编程的ROM,能够用电子的方法擦除其中的内容。
9.SDRAM:同步型动态随机访问存储器,在系统时钟控制下进行数据的读写。
10.快闪存储器:一种非挥发性存储器,与EEPROM类似,能够用电子的方法擦除其中的内容。
11.相联存储器:一种按内容访问的存储器,每个存储单元有匹配电路,可用于是cache中查找数据。
12.多体交叉存储器:由多个相互独立、容量相同的存储体构成的存储器,每个存储体独立工作,读写操作重叠进行。
13.访存局部性:CPU的一种存取特性,对存储空间的90%的访问局限于存储空间的10%的区域中,而另外10%的访问则分布在90%的区域中。
14.直接映象:cache的一种地址映象方式,一个主存块只能映象到cache中的唯一一个指定块。
15.全相联映象:cache的一种地址映象方式,一个主存块可映象到任何cache块。
16.组相联映象:cache的一种地址映象方式,将存储空间分成若干组,各组之间用直接映象,组内各块之间用全相联映象。
17.全写法(写直达法):cache命中时的一种更新策略,写操作时将数据既写入cache又写入主存,但块变更时不需要将调出的块写回主存。
18.写回法:cache命中时的一种更新策略,写cache时不写主存,而当cache数据被替换出去时才写回主存。
19.层次化存储体系:把各种不同存储容量、不同访问速度、不同成本的存储器件按层次构成多层的存储器,并通过软硬件的管理将其组成统一的整体,使所存储的程序和数据按层次分布在各种存储器件中。
20.访问时间:从启动访问存储器操作到操作完成的时间。
21.访问周期时间:从一次访问存储的操作到操作完成后可启动下一次操作的时间。
22.带宽:存储器在连续访问时的数据吞吐率。
成若干页。
23.固件:固化在硬件中的固定不变的常用软件。
二、选择填空题:典型例题分析1.动态半导体存储器的特点是()。
A.在工作中存储器内容会产生变化B.每次读出后,需要根据原存内容重新写入一遍C.每隔一定时间,需要根据原存内容重新写入一遍D.在工作中需要动态地改变访存地址「分析」:动态半导体存储器是利用电容存储电荷的特性记录信息,由于电容会放电,必须在电荷流失前对电容充电,即刷新。
方法是每隔一定时间,根据原存内容重新写入一遍。
「答案」:C2.地址线A15~A0(低),若选取用16K×1存储芯片构成64KB存储器,则应由地址码译码产生片选信号。
「分析」:用16K×1芯片构成64KB的存储器,需要的芯片数量为:(64K×8)/(16K×1)=32,每8片一组分成4组,每组按位扩展方式组成一个16K×8位的模块,4个模块按字扩展方式构成64KB的存储器。
存储器的容量为64K=216,需要16位地址,选用A15-A0为地址线;每个模块的容量为16K=214需要14位地址,选用A13-A0为每个模块提供地址;A15、A14通过2-4译码器对4个模块进行片选。
「答案」:Al5,A143.有静态RAM与动态RAM可供选择,在构成大容量主存时,一般就选择()。
「分析」:静态RAM特点是存取速度快,单位价格(每字节存储空间的价格)较高;动态RAM则是存取速度稍慢,单位价格较低。
所以考虑价格因素,在构成大容量的存储器时一般选择动态存储器。
「答案」:动态RAM4.高速缓冲存储器 Cache 一般采取()。
A.随机存取方式B.顺序存取方式C.半顺序存取方式D.只读不写方式「分析」:Cache是为提高存储器带宽而在主存储器和CPU之间增加的存储器,目的是用来存储使用频繁的数据和指令,存取方式应与主存储器相同,均为随机存取方式。
「答案」:A5.若存储周期 250ns ,每次读出 16 位,则该存储器的数据传送率为()。
A.4 × 10 6 字节 / 秒B.4M 字节 / 秒C.8 × 10 6 字节 / 秒D.8M 字节 / 秒「分析」:存储周期250ns,换算为250×10-9秒;每个存储周期可读出16位,为两个字节,则数据传送率为:2字节/(250×10-9)秒,即8×106字节/秒。
「答案」:C6.半导体静态存储器 SRAM 的存储原理是()。
A.依靠双稳态电路B.依靠定时刷新C.依靠读后再生D.信息不再变化「分析」:半导体静态存储器SRAM是由双稳态电路构成,并依靠其稳态特性来保存信息;动态存储器DRAM是利用电容器存储电荷的特性存储数据,依靠定时刷新和读后再生对信息进行保存,而ROM中的信息一经写入就不再变化。
「答案」:A7.一般来讲,直接映象常用在()。
A.小容量高速CacheB.大容量高速CacheC.小容量低速CacheD.大容量低速Cache「分析」:直接映象的地址转换速度快,但块的冲突概率较高。
在大容量高速Cache系统中使用直接映象方式,即可以发挥Cache 的高速度,又可以减少块的冲突概率。
「答案」:B8.下列存储器中,()速度最快。
A.硬盘B.光盘C.磁带D.半导体存储器「分析」:由于存储器原理和结构的不同,各种存储器的访问速度各不相同。
以上存储器中访问速度由快到慢的顺序为:半导体存储器、硬盘、光盘、磁带。
「答案」:D9.在下列 Cache 替换算法中,一般说来哪一种比较好()。
A.随机法B.先进先出法C.后进先出法D.近期最少使用法「分析」:在Cache替换算法中,随机法是随机地确定替换的存储单元,先进先出法是替换最早调入的存储单元,它们都没有根据程序访存局部性原理,命中率较低;近期最少使用法比较正确地利用了程序访存局部性原理,替换出近期用得最少的存储块,命中率较高,是一种比较好的替换算法。
而后进先出法不是Cache所使用的替换算法,此法在堆栈存储结构中使用。
「答案」:D10. 表示主存容量的常用单位为()。
A.数据块数B.字节数C.扇区数D.记录项数「分析」:表示主存容量的常用单位字节B,是基本单位。
此外还有KB、MB、GB、TB.「答案」:B11. 存储器的随机访问方式是指()。
A.可随意访问存储器B.按随机文件访问存储器C.可对存储器进行读出与写入D.可按地址访问存储器任一编址单元,其访问时间相同且与地址无关「分析」:存储器的随机访问方式是指可按地址访问存储器任一编址单元,其访问时间相同且与地址无关。
「答案」:D12.动态存储器的特点是()。
A.工作中存储内容会产生变化B.工作中需要动态改变访存地址C.工作中需要动态地改变供电电压D.需要定期刷新每个存储单元中存储的信息「分析」:此题与2000年考题基本相同。
动态半导体存储器是利用电容存储电荷的特性记录信息,由于电容会放电,必须在电荷流失前对电容充电,即刷新。
方法是每隔一定时间,根据原存内容重新写入一遍。
「答案」:D13.组相联映象和全相联映象通常适合于()。
A.小容量CacheB.大容量CacheC.小容量ROMD.大容量ROM「分析」:直接映象的地址转换速度快,但块的冲突概率较高。
在大容量高速Cache系统中使用直接映象方式,即可以发挥Cache 的高速度,又可以减少块的冲突概率。
组相联映象和全相联映象速度较低,通常适合于小容量Cache.「答案」:A三、习题1.若存储器的容量为16KB,则访问它的地址线应有()A.4根B.10根C.14根D.16根2.若地址总线为A15(高位)~A0(低位),若用2KB的存储芯片组成8KB存储器,则加在各存储芯片上的地址线是()A.A11~A0B.A10~A0C.A9~A0D.A8~A03. 要访问容量为32KB的主存储器,至少需要二进制数地址()A.13位B.14位C.15位D.16位4. 下列存储器中可在线改写的只读存储器是()A.EEPROMB.EPROMC.ROMD.RAM5. 在计算机的层次化存储器结构中,虚拟存储器是指()A.将主存储器当作高速缓存使用B.将高速缓存当作主存储器使用C.将辅助存储器当作主存储器使用D.将主存储器当作辅助存储器使用6. 某计算机字长64位,存储容量为1MB,若按半字编址,它的寻址范围是( )。
A.128KBB.256KC.256KBD.128K7.在下列存储器中,属于挥发性的存储器是()A.ROMB.光盘C.磁盘D.RAM8.用1K×4的存储芯片组成4KB存储器,需要几片这样的芯片?( )A.8片B.4片C.2片D.1片第四章复习一、名词解释:1.指令系统:计算机中各种指令的集合,它反映了计算机硬件具备的基本功能。
2.计算机指令:计算机硬件能识别并能直接执行操作的命令,描述一个基本操作。
3.指令编码:将指令分成操作码和操作数地址码的几个字段来编码。
4.指令格式:指定指令字段的个数,字段编码的位数和编码的方式。
5.立即数:在指令中直接给出的操作数。
6.指令字长度:一个指令字所占有的位数。
7.助记符:用容易记忆的符号来表示指令中的操作码和操作数。
8.汇编语言:采用文字方式(助记符)表示的程序设计语言,其中大部分指令和机器语言中的指令一一对应,但是不能被计算机的硬件直接识别。
9.伪指令:汇编语言程序所提供的装入内存中的位置信息,表示程序段和数据段开始信息及结束信息等。
且不转换成2进制机器指令。
10.大数端:当一个数据元素的位数超过一个字节或者一个字的宽度,需存储在相邻的多个字节的存储位置时,将数据的最低字节存储在最大地址位置的存储方式。
11.小数端:当一个数据元素的位数超过一个字节或者一个字的宽度,需存储在相邻的多个字节的存储位置时,将数据的最低字节存储在最小地址位置的存储方式。
12.操作数寻址方式:指令中地址码的内容及编码方式。
13.系统指令:改变计算机系统的工作状态的指令。
14.特权指令:改变执行特权的指令,用于操作系统对系统资源的控制。
15.自陷指令:特殊的处理程序,又叫中断指令。
16.寻址方式:对指令的地址码进行编码,以得到操作数在存储器中的地址的方式。
17.相对转移:转移到的目标指令的地址与当前指令的地址有关,是用当前指令的PC与一个偏移量相加,和为目标指令的PC.18.绝对转移:转移到的目标指令的地址与当前指令的地址无关,指令中给定的目标地址即为目标指令的PC.19.无条件转移:一种转移指令类型,不管状态如何,一律进行转移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