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17号—持续经营(2003修订)
持续经营不确定性的审计判断
持续经营不确定性的审计判断作者:柳红来源:《财会通讯》2011年第01期随着企业市场化程度的日益深化与股权分置改革的稳步推进,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及其衍生的经济后果愈加受到关注。
注册会计师对被审单位持续经营假设适当性的执业判断结果,成为利益相关者决策的重要依赖。
同时企业持续经营的不确定性增加了审计师的审计难度,导致了审计风险,因此,企业持续经营审计问题也就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
本文通过对自1997年以来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有关持续经营不确定性的审计意见分析及审计意见差异性对注册会计师的影响,提出提高持续经营审计质量的具体措施。
本文的分析限于A股上市公司,所指的持续经营不确定性意见为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报告中明确提及持续经营不确定性的审计意见。
一、持续经营下审计判断综述17世纪股份公司的创建使持续经营观念具有了法律效力,18世纪产业革命的工业生产使这一观念得到了发展,到19世纪被制造商们广泛采用后,持续经营就以现代的形式出现——成为构建会计理论的一大假设。
持续经营假设是会计学的一个基本假设或惯例。
所谓持续经营假设,是指被审计单位在编制财务报表时,假定其经营活动在可预见的将来(通常是指资产负债表日后十二个月)会继续下去,不拟也不必终止经营或破产清算,可以在正常的经营过程中变现资产、清偿债务。
自从持续经营假设在1922年由美国会计学家佩顿(Paton)首次提出之后,即在会计理论中得以明确,也被各国的会计准则广泛接受。
2007年1月1日施行的新准则中注册会计师对持续经营假设的考虑贯穿整个审计过程。
这是我国审计领域中第一个将属于不确定审计研究范围的持续经营审计作为研究对象的成文准则,这也充分揭示了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对企业产生重大影响的不确定性事项已经开始受到了实务界的重视。
因此,企业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审计问题也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
公司存在的持续经营不确定性虽然具有一定的客观性,但却取决于管理当局对持续经营能力的主观判断。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持续经营》应用指南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持续经营》应用指南其中,《持续经营》是审计准则的一部分,是指审计师必须评估企业是否存在持续经营的能力。
本文根据《持续经营》应用指南的要求,探讨持续经营评价的一些关键问题。
首先,企业持续经营能力评估的依据是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济业务的持续性。
审计师应了解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包括内部控制环境、风险评估、监控活动等,以判断其对持续经营的影响。
此外,审计师还应评估企业的外部环境,包括市场竞争状况、行业前景等因素,以了解企业是否能够应对可能发生的风险。
其次,持续经营能力评估的方法包括实地考察、核实账簿和记录、分析财务信息等。
实地考察是通过与管理层和员工的交流,观察企业经营状况等方式了解企业的经营情况。
核实账簿和记录是审计师通过检查企业的会计记录、财务报表和相关凭证等方式,核实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分析财务信息是根据企业的财务报表和其他财务信息进行比较和分析,以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
再次,持续经营能力评估的结果应当得出一个合理的结论,并在审计报告中进行披露。
如果审计师认为企业存在无法继续经营的风险,应进行适当的提示。
如果企业存在无法继续经营的风险,审计师在审计报告中应够使用适当的修正意见或重大事项段落进行披露。
最后,持续经营能力评估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不仅在初始阶段进行,还应在审计过程中持续进行监控和评估。
审计师应根据具体情况不断调整评估方法和过程,以确保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总之,持续经营是企业的基本要求,也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体现。
《持续经营》的应用指南为审计师提供了评估企业持续经营能力的详细步骤和方法,有助于提高审计质量和保护公众利益。
审计师应按照指南的要求,综合考虑内外部因素,全面评估企业持续经营的能力,并在审计报告中进行合理的披露,提供有效的决策依据。
同时,持续经营能力评估也需要与企业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相结合,为企业提供持续健康发展的建议和建议。
最后,审计师还需持续监控评估结果,以及时发现变化,对企业持续经营能力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
独立审计准则大全
中国注册会计师__独立审计准则__大全(2001年10月更新)中国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准则序言>>>返回目录本序言旨在说明中国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准则(以下简称“独立审计准则”)的目标、体系、制定与发布程序,并对其规范内容、约束力及适用范围进行解释。
本序言由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负责解释。
一、独立审计准则的制定依据与目标1.独立审计准则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制定。
2.制定独立审计准则的目标:2.1建立执行独立审计业务的权威性标准,规范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行为,促使注册会计恪守独立、客观、公正的基本原则,有效地发挥注册会计师的鉴证和服务作用。
2.2促使各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按照统一的执业准则执行独立审计业务,提高审计工作质量,提高业务素质和执业水平。
2.3明确汪册会计师的执业责任,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保护投资者和其他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2.4建立与国际审计准则相衔接的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
二、独立审计准则的体系1.独立审计准则是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规范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独立审计准则体系由以下三个层次组成:2.1独立审计基本准则。
独立审计基本准则是独立审计准则的总纲,是对注册会计师专业胜任能力的基本要求和执业行为的基本规范,是制定独立审计具体准则、实务公告和执业规范指南的基本依据。
2.2独立审计具体准则与独立审计实务公告独立审计具体准则是依据独立审计基本准则制定的,是对注册会计师执行一般审计业务、出具审计报告的具体规范。
独立审计实务公告是依据独立审计基本准则制定的,是对注册会计师执行特殊行业、特殊目的、特殊性质的审计业务、出具审计报告的具体规范。
2.3执业规范指南。
执业规范指南是依据独立审计基本准则、具体准则与实务公告制定的,为注册会计师执行独立审计具体准则、实务公告提供可操作的指导意见。
三、独立审计准则的约束力1 .独立审计基本准则、具体准则与实务公告是注册会计师执行独立审计业务、出具审计报告的法定要求,各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汪册会计师法》第十四条规定的审计业务,应当遵照执行。
有关审计意见类型与持续经营能力的判断
有关审计意见类型与持续经营能力的判断一、持续经营能力的判断与评价关注持续经营不仅是公司会计人员的重要职责,也是审计人员进行财务报告审计时必须考虑的重要内容。
《独立审计准则第17号——持续经营》第三条规定:“按照持续经营假设编制会计报表并对持续经营能力进行评价是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的责任。
注册会计师的责任是评价被审计单位按照持续经营假设编制会计报表的合理性,并考虑是否需要提请管理当局在会计报表中披露持续经营能力的重大不确定性。
”也就是说,评价并且在必要的条件下披露公司持续经营能力是管理层的责任。
企业持续经营能力是影响报表使用者合理决策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
持续经营的不确定性的会计信息是企业相关利益各方最为关心的问题。
如果企业在面临无法挽回的破产清算局面之前,在财务报告中对影响持续经营的重大因素进行充分的披露,各相关利害集团就可以早日采取措施,避免或者减少重大损失。
因此,如果持续经营存在重大疑问时,会计人员有必要在报表及其附注中及时充分有效地披露。
但从我国目前公司治理的具体情况来看,管理层仍然缺乏披露的动机。
甚至还出现过恶意掩盖公司无法持续经营的案例,其中比较典型的是红光虚假上市的例子。
而注册会计师评价被审计单位按照持续经营假设编制会计报表合理性的直接依据是被审计单位是否还能够持续经营,也就是说只有当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的持续经营能力进行评价之后才能判断其依据持续经营假设编制会计报表是否合理。
我国新审计准则对持续经营的判断规定仍然比较粗略,仅列举了财务、经营和其他三方面的信息,很难涵盖影响公司持续经营能力的全部内容。
面对企业不断扩大的经营风险因素范围和披露的有限信息,审计人员急需科学的方法和工具来更有效地获取信息,评价持续经营问题。
一般来说,不管什么情况导致的非持续经营,很少无前期迹象或征兆出现,有人称之为红旗(RedFlag)或警讯(WarningSignal)。
美国CoopersLybrand会计师事务所列举了29个警讯,其中比较重要的摘抄如下:(1)现金短缺、负的现金流量、营运资金及/或信用短缺,影响营运周转;(2)融资能力(包括借款及增资)减低,营业扩充的资金来源只能依赖盈余;(3)为维持现有债务的需要必需获得额外的担保品;(4)订单显著减少,预示未来销售收入的下降;(5)成本增长超过收入或遭受低价进口品的竞争;(6)对单一或少数产品、顾客或交易的依赖;(7)现有借款合约对流动比率、额外借款及偿还时间的规定缺乏弹性;(8)存货大量增加,超过销售所需,尤其是高科技产业;(9)盈余品质逐渐恶化,例如折旧由年数总和法改为直线法而欠正当理由。
关于《独立审计具体准则——持续经营》的几点思考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C i e eh -te n e p ie h n s i e h e tr rs s
N o . 2 09 2.0 ( u lie NO.1) C mu t t av y 13
关 于《 独立审计具体准则——持续经 营》 的几点思考
结算款支付 流程五类业务 ,通过相关业务控制 ,可实现资 理水平 。由于通过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的业务流程 ,将 本性支出预算的控制。 财务管理 的基础工作前 置,各责任中心必须按照系统 的要
控制。 5 .备用 金管 理 业 务 。主要 对 备用 金 借 款和 还 款 的业 务 求 对 所 经 办 的 业 务进 行 规 范 处 理 ,使 得 财 务 部 门 取得 的信 息 更加 规 范 ,符 合 财务 基础 管理 的要求 。 6 .财务科内部业务。主要是涉及到财务科 内部处理的 最 后 ,内部 控 制系统 的上线 ,财务工 作模 式将 由 “ 核算
各项 工 作 的业 务 流 程 。这 类 业 务 在 于 对 财务 科 内部 日常 事 型”会 计 向 “ 理 型 ”会 计转 变 ,由于 内控 系统涉 及到 财务 管 务处 理 的业 务 加 强 控制 , 以完 善 财 务 内部 基 础 工 作 的流 程 所 需 业 务 信 息 的 前 置 ,财 务 人 员通 过 系统 事 先 已 经得 到 了 化 、标 准化 ,规 范 化 。通 过 标 准 的业 务流 程 来 加 强 财 务科 大量 的财务管理所需 的信息 ,财务人员可对这些信息及时 的 自身建设 。 进 行 的分 析 、判断 、快 速为 领导决 策提供 更 加 准确 的数据 。
惟一性 。系统对费用 报销有查 询分析 统计功 能 。
持续经营能力的判断与审计意见类型相关性研究
持续经营能力的判断与审计意见类型相关性研究摘要:文章以2005年A股上市公司年报为基础,通过实证方法研究持续经营能力的判断与审计意见类型之间的关系,试图寻找一种可操作性强的科学有效的企业持续经营能力的定量评价方法,并应用于审计意见相关性的分析中,从而提高持续经营审计判断的客观性和一致性。
关键词:持续经营能力;标准审计意见;非标准审计意见;实证研究近年来,为了减少审计期望差距,审计界制定并完善了持续经营审计准则及相关指南,特别是加强了对持续经营审计判断模型的研究,期望提高持续经营审计判断的客观性和一致性。
2003年7月1日,颁布实施修正后的《独立审计准则第17号——持续经营》,修订后的准则在要求上更加明确和严格,规定了对持续经营能力的评价意见是会计报表审计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进一步明确了注册会计师在承接审计业务和出具审计报告时应充分关注可能导致被审计单位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疑虑的事项或情况。
自独立审计准则修正后,有关企业持续经营能力的审计意见是否已经规范?持续经营能力的判断与审计意见的相关性如何?有许多文章对此问题进行了研究,但是大多数文章都是以文字叙述为主,而本文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着重分析持续经营能力的判断与审计意见类型之间的关系。
一、研究现状审计意见反映了审计师对于企业财务报表公允性、合法性以及政策一致性的评价。
有些学者的研究以文字描述为主,论述持续经营能力对审计意见类型的影响。
田利军主要从出具审计报告角度考虑,列举上市公司实例,考察持续经营能力对审计意见的影响。
蔡春等对2003年A股上市公司年报的统计显示不论是在保留意见还是无法表示意见的具体原因中,持续经营能力问题出现的频率总是最高的。
张晓岚等分析国内外对持续经营审计判断模型的研究成果,从研究目的、变量设计、样本选取、建模方法等方面比较研究各种模型,指出现有模型的不足和有待进一步研究的方向,以期对改进我国持续经营审计手段与方法提供借鉴。
电大审计学网络考核任务1-6参考答案(答案仅供参考)
审计学任务1-6参考答案(答案网查,仅供参考)任务1【资料】甲公司主要从事日常消费品的生产和销售,日常交易采用自动化信息系统(以下简称系统)和手工控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系统自2006年以来没有发生变化。
甲公司产品主要销售给国内各主要城市的日常消费品经销商。
A和B注册会计师负责审计甲公司2007年度财务报表。
A和B注册会计师在审计工作底稿中记录了所了解的甲公司及其环境的情况,部分内容摘录如下:(1)在2006年度实现销售收入增长10%的基础上,甲公司董事会确定的2007年销售收入增长目标为20%。
甲公司管理层实行年薪制,总体薪酬水平根据上述目标的完成情况上下浮动。
甲公司所处行业2007年的平均销售增长率是12%。
(2)甲公司财务总监已为甲公司工作超过6年,于2007年9月劳动合同到期后被甲公司的竞争对手高薪聘请。
由于工作压力大,甲公司会计部门人员流动频繁,除会计主管服务期超过4年外,其余人员的平均服务期少于2年。
(3)2007年度甲公司主要原料的价格与上年基本持平,供应商也没有大的变化,但由于技术要求发生变化,D产品所耗高档金属材料比C产品略有上升,使得D产品的原材料成本比C产品上升了3%。
(4)甲公司的产品面临快速更新换代的压力,市场竞争激烈。
为巩固市场占有率,甲公司于2007年4月将主要产品(C产品)的销售下调了8%至10%。
另外,甲公司在2007年8月推出了D产品(C产品的改良型号),市场表现良好,计划在2008年全面扩大产量,并在2008年1月停止C产品的生产。
为了加快资金流转,甲公司于2008年1月针对C产品开始实施新一轮的降价促销,平均降价幅度达到10%。
c产品毛利率为8.1%。
【要求】针对以上资料,假定不考虑其他条件,请逐项指出所列事项是否可能表明存在重大错报风险。
如果认为存在,请简要说明理由,并分别说明该风险是属于财务报表层次还是认定层次。
1答:(1)是销售增长目标与同行业其他公司相比偏高,并且管理层的薪酬与销售增长目标挂钩,可能导致管理层多计销售收入认定层次营业收入/发生应收帐款/存在(2)是关键人员的变动和缺乏有经验的会计人员可能表明存在重大错报风险财务报表层次营业收入/发生应收帐款/存在(3)是2007年的产品总销售大于2006年,并且运输单价平均上升了15%,但是运输费只上升4.3%,可能低估了2007年的运费。
独立审计准则
《期初余额》、《期后事项》核
》
施(试)行时 间
审计准则
实务公告
执业规范指南
1999.7.1
2001.7.1 2002.7.1 2003.7.1
《关联方及其交易》、《持 续经营》、《违反法规行 为》、《与已审计会计报表 一同披露的其他信息》、 《计算机信息系统环境下的 审计》、《了解被审计单位 情况》、《考虑内部审计工 作》、《管理当局声明》、 《与管理当局的沟通》
1996.1.31
《年度会计报表 审计》、《验 资》、《审计工 作底稿》
1997.1.1
《错误与舞弊》、《内部控 《 管 理 建 议
制与审计风险》、《审计重 书 》 、 《 小 规
要性》、《分析性复核》、 模 企 业 审 计 的
《利用专家的工作》、《利 特 殊 考 虑 》 、
用其他注册会计师的工作》、《 盈 利 预 测 审
三、我国已颁布并施行的独立审计准则
表2-1 我国现已颁布并实施的独立审计准则
施(试)行 时间
审计准则
实务公告
执业规范指南
1996.1.1
《独立审计准则序言》、 《独立审计基本准则》、
《会计报表审计》、《审计 业务约定书》、《审计计 《 验 资 》
划》、《审计抽样》、《审
计证据》、《审计工作底 稿》、《审计报告》
独立审计准则
审计准则,也称审计标准,是由政府职 能部门或会计职业团体制定的,用以规定 执行审计人员的素质和专业资格,规范和 指导其执业行为,衡量和评价其工作质量 的权威性标准。按其规范对象不同,可以 分为独立审计准则、政府审计准则和内部 审计准则。
一、独立审计准则的概念与性质
独立审计准则又称独立审计标准,它 是注册会计师职业规范体系的重要组成部 分,是注册会计师在执行独立审计业务过 程中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是注册会计师 审计工作质量的权威性标准。
中国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准则《独立审计准则》精华
中国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准则《独立审计准则》精华请使用审计准则精华部分:《独立审计准则》精华1、《独立审计基本准则》①独立审计的目的是对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的合法性、公允性及会计处理方法的一贯性发表审计意见。
②注册会计师对审计过程中知悉的商业秘密应当保密,并不得利用其为自己或他人谋取利益。
④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意见应合理地保证会计报表使用人确定已审计会计报表的可靠程度,但不应被认为是对被审计单位持续经营能力及其经营效率、效果所做出的承诺。
⑤注册会计师应当研究和评价被审计单位的相关内部控制制度,据以确定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时间和范围。
注册会计师对在审计过程中发现的内部控制制度的重大缺陷,应当向被审计单位报告,如有必要,可出具管理建议书。
⑥注册会计师在进行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时,一般应采用抽样审计方法。
⑦注册会计师应当对被审计单位的期后事项、或有损失及持续经营能力等重要事项予以关注,必要时,应在审计报告中予以反映。
⑧在电子数据处理环境下,注册会计师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执行审计程序时,不应改变审计目标与范围。
⑨注册会计师可以出具无保留意见、保留意见、否定意见和拒绝表示意见四种意见类型的审计报告。
在表示保留意见、否定意见或拒绝表示意见时,应明确说明理由,并在可能情况下,指出其对会计报表反映的影响程度。
2、《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1号--会计报表审计》①本准则所称会计报表,是指需经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年度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责表、损益表(或利润表)、财务状况变动表(或现金流量表)、会计报表附注及相关附表。
②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意见应合理地保证会计报表使用人确定已审计报表的可靠程度,但不应被认为是对被审计单位持续经营能力及其经营效率、效果所做出的承诺。
③会计报表审计的范围应当根据独立审计准则和有关法规的规定及审计业务约定书的要求确定。
审计的范围一般应限于约定的会计报表报告期内的有关事项,但凡与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报表有...。
企业持续经营能力的评判浅谈
企业持续经营能力的评判浅谈摘要:本文以《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24 号———持续经营》及《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17 号———持续经营》为指导,强调必在现有评价持续经营能力更多关注定性指标的前提下,通过定量指标的分析来判断持续经营能力,并寻找一种操作性较强的企业持续经营能力的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有效客观的评价方法。
在此基础上,力求使长期以来评价企业持续经营能力停留在财务层面的情况有所突破,构建一个兼顾财务和非财务状况、反映企业持续经营能力的指标体系。
关键词:持续经营;能力判断与评价企业发展的核心在于企业是否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而企业持续经营能力则成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司是否具有可持续经营能力的信息,对广大投资者、债权人、管理结构而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我国在2006 年2 月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颁布了《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24 号———持续经营》(2007年1月1日起施行,以下简称“新准则”),使得对持续经营能力的关注和研究更加重要和深刻。
一、持续经营能力的定义和理解持续经营能力是实现持续经营假设的能力,即在持续经营假设得以实现的前提下,企业应具备的能力。
其定义是与持续经营假设基本一样的,就是指被审计单位在编制会计报表时,假定其经营活动在可预见的将来会继续下去,不拟也不必终止经营或破产清算,可以在正常的经营过程中变现资产清偿债务的能力。
持续经营能力是指企业能够持续经营下去的条件、实力和资源,因为具备了这种能力才能保证持续经营假设得以实现。
资产得以变现、债务得以解除的这种能力,就可以理解为持续经营的能力,但前提必须是继续经营下去,而不是以清算假设为前提来变现资产、清偿债务。
二、持续经营能力的判断与评价(一)传统的持续经营能力判断评价方法依据新准则第八条、第九条、第十条中关于财务、经营、其他等三个方面可能导致对企业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疑虑事项或情况的分析,能够得出:重大疑虑事项是目前较为客观、公正作出持续经营假设是否适当的主要证据,收集和评价重大疑虑事项是持续经营能力判断的重要工作。
持续经营假设审计准则
持续经营假设审计准则
持续经营假设审计准则是指在进行审计时,审计师需要基于持续经营假设对财务报表进行评估。
持续经营假设是指企业将按照正常经营的前提下继续运营下去,没有出现破产、清算或停业的迹象。
持续经营假设对于财务报表的编制和披露具有重要的影响,也是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利益相关方评估企业偿还能力和未来业绩的重要依据。
持续经营假设审计准则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
1.评估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审计师需要评估企业是否有持
续经营的能力,包括考虑财务状况、运营绩效、流动性、债务偿还能力等因素,以确定企业是否存在持续经营的风险。
2.识别持续经营疑虑:审计师需要识别任何可能导致企业无
法继续经营的风险和问题。
这可能包括财务困境、重大损失、无法获得足够的融资、法律诉讼等。
3.揭示持续经营疑虑:审计师需要在审计报告中充分揭示可
能影响持续经营的因素,提供给利益相关方评估的依据。
4.对持续经营疑虑的影响:审计师需要评估持续经营疑虑对
财务报表的影响,包括对会计估计和相关披露的影响。
持续经营假设审计准则旨在确保审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全面评估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和相关风险,提供给利益相关方准确、可靠的财务信息和意见。
这有助于增强利益相关方对企业的信心
和评估能力。
确保这些准则的正确应用是审计师的职责之一,以保证审计报告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企业会计准则17号解释
企业会计准则17号解释企业会计准则17号(以下简称准则17号)是中国会计准则委员会发布的一项重要文件,它对企业如何执行会计准则进行了规定和解释。
准则17号的颁布对企业会计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有助于规范企业的会计处理,保障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从而提高企业的透明度和信用度。
准则17号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公司会计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同时也为企业提供了更清晰的会计处理指南,有助于企业更好地执行会计准则、规范会计处理,从而提高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因此,准则17号解释的深入理解和准确执行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和经营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准则17号对企业财务报表中的“收入”进行了详细规定。
收入是企业在经济活动中取得的经济利益,包括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出租资产等等。
准则17号对于收入的确认、计量、分类等方面进行了具体规定,强调了真实性和可比性原则。
企业在执行准则17号时,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收入确认,确保财务报表反映了真实的经济运行情况。
其次,准则17号对企业的成本和费用进行了规范。
成本和费用是企业经营活动中不可避免的开支,对于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盈利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准则17号对成本的确认、计量和摊销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强调了成本的合理分配和费用的合理支付。
企业在执行准则17号时,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成本和费用确认,确保财务报表反映了真实的经济成本和费用支出情况。
此外,准则17号对企业的资产和负债进行了具体规定。
资产和负债是企业经营活动中最重要的部分,它们直接反映了企业的财务状况和偿债能力。
准则17号对资产的确认、计量和折旧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强调了资产的真实价值和负债的合理支付。
企业在执行准则17号时,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资产和负债确认,确保财务报表反映了真实的经济资产和负债情况。
最后,准则17号对企业的财务报告进行了规范。
财务报告是企业对外披露财务信息的重要途径,直接关系到企业的透明度和信用度。
持续经营意见的会计处理与解决方案
持续经营意见的会计处理与解决方案随着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和经营活动的延续,保持持续经营能力成为企业的首要目标。
持续经营意见是指审计师在执行审计工作中对企业是否能够继续经营的判断。
在会计处理和解决方案方面,企业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确保其持续经营能力。
本文将探讨持续经营意见的会计处理与解决方案。
一、持续经营意见的会计处理1. 实施持续经营性假设为了能够正确评估企业的财务状况和业务前景,企业必须从财务报表编制的角度,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符合持续经营性假设的假设前提。
持续经营性假设认为企业将在可预见的未来继续经营下去,没有发生破产或停业的迹象。
在编制财务报表时需要考虑财务报表编制基础一般原则的约束,并保持财务报表真实、公允和可比性。
2. 适当披露注记事项持续经营意见的会计处理中,披露注记事项是必不可少的。
注记事项是对企业未来经营活动的重大不确定性、重要事项及假设的说明和披露。
企业应该披露与其持续经营能力相关的重大事件、后果及计划解决方案等信息,以便用户能够全面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和风险。
3. 审慎估计资产减值在持续经营意见的会计处理中,估计资产减值是至关重要的。
企业应该依据可靠的信息和合理的假设,针对无形资产、长期股权投资、债权投资等进行资产减值测试。
通过对这些资产进行准确估计,企业可以更好地指导经营和决策,并规避潜在风险。
二、持续经营意见的解决方案1.调整企业战略规划企业需要根据市场需求和竞争状况,进行战略调整,以保证持续经营能力。
企业应该根据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变化,进行长期规划和目标设定,并采取相应措施来适应市场变化。
2.加强内部控制内部控制是保证企业正常运作和防范风险的基石。
企业应该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和流程,并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措施,以限制和管理风险,提高持续经营的能力。
3. 多元化经营企业可以通过多元化经营,降低对某一个特定业务的依赖程度。
通过开展多元化经营,企业能够分散风险,增加经营的灵活性,提高持续经营的能力。
持续经营假设审计准则
持续经营假设审计准则
持续经营假设是审计中的基本假设之一,它指的是企业在未来可预见的未来一段时间内能够持续经营下去。
持续经营假设是审计师在对企业进行审计时,假定企业将持续经营下去。
这意味着审计师假设企业将不会出现财务危机,不会破产倒闭,而是会以正常经营活动为基础继续经营。
持续经营假设的目的是确保审计师能够在对企业进行审计时,依据企业预计未来的经营情况进行相关的审计程序。
如果审计师不能假定企业将持续经营下去,那么他们就需要考虑企业可能面临的财务危机和破产倒闭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审计程序进行审计。
持续经营假设在审计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因为它影响着审计师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绩效的评估。
如果审计师发现企业存在无法继续经营下去的风险,他们必须在审计报告中披露这一事实,并根据实际情况作出相应的审计意见。
总之,持续经营假设是审计中的一个重要准则,它保证审计师能够依据企业预计未来的经营情况进行审计,并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绩效做出准确的评估。
财政部关于印发《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7号—审计报告》等3个准则的通知-财会[2003]11号
财政部关于印发《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7号—审计报告》等3个准则的通知正文:---------------------------------------------------------------------------------------------------------------------------------------------------- 财政部关于印发《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7号—审计报告》等3个准则的通知(财会[2003]11号)国务院有关部委,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厅(局),深圳市财政局:为了规范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行为,提高执业质量,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修订了《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7号—审计报告》和《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17号—持续经营》,拟订了《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28号—前后任注册会计师的沟通》,经我部审批同意,现予以发布,自2003年7月1日起施行。
执行中有何问题,请及时反馈我部。
附件:1.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7号—审计报告2.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17号—持续经营3.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28号—前后任注册会计师的沟通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2003年4月14日附件1: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7号—审计报告(2003年4月14日修订)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报告的基本内容、格式和类型,根据《独立审计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本准则所称审计报告,是指注册会计师根据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在实施审计工作的基础上对被审计单位年度会计报表发表意见的书面文件。
第三条注册会计师应当复核与评价由审计证据得出的结论,以作为对会计报表发表意见的基础。
第四条注册会计师应当在审计报告中清楚地表达对会计报表整体的意见,并对出具的审计报告负责。
第五条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报告应当后附已审计的会计报表。
第六条注册会计师应当将审计报告径送收件人,无需经其他单位审定。
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17号——持续经营
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17号——持续经营
佚名
【期刊名称】《审计文汇》
【年(卷),期】2003()8
【总页数】2页(P46-4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39.220;F239.43
【相关文献】
1.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17号——持续经营 [J],
2.关于修订《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17号——持续经营》的说明 [J],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专业标准部
3.关于《独立审计具体准则——持续经营》的几点思考 [J], 刘卫立
4.浅析持续经营审计的特殊性——兼议《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17号——持续经营(修订)》 [J], 张卓奇
5.对我国《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17号-持续经营》修订稿的两点思考 [J], 陈梅花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不具备持续经营能力的标准
不具备持续经营能力的标准
不具备持续经营能力的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未能在每一个会计期间内形成与同期业务相关的持续营运记录,例如存在偶发性交易或事项,最近两个完整会计年度的营业收入累计低于1000万元等。
2. 报告期连续亏损且业务发展受产业政策限制,例如报告期末净资产额为负数等。
3. 存在其他可能导致对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影响的事项或情况,例如公司存在《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24号——持续经营》应用指南中列举的影响其持续经营能力的相关事项或情况,且相关事项或情况导致公司持续经营能力存在重大不确定性。
如果公司存在上述情形之一,应被认定为不具备持续经营能力。
这些标准可以帮助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评估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并做出相应的决策。
持续经营能力的评价与审计
持续经营能力的评价与审计对企业财务报告发表恰当的审计意见,"合理保证"会计报表使用者确认已审计会计报表的可靠程度是注册会计师的责任,而评价企业主体持续经营能力是发表恰当审计意见的重要保证,是达到"合理保证"目标的必不可少的审计程序。
一、持续经营的含义在正常情况下,企业财务报告是在假定会计主体将无限期地经营下去的情况下呈报的。
在审计实践中,企业财务报告是在充分考虑资产负债表日后12个月内持续经营假设成立的情况下呈报的。
持续经营假定的成立是会计报表的使用者正确判断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的基础。
根据持续经营假定,一个独立主体不存在将要进行破产清算或其他清算的可能性。
如果某个企业主体受到破产或被迫清算的威胁,就必须放弃持续经营假定。
没有持续经营假定,全部资产都变成流动资产,全部负债都变成短期负债。
二、对持续经营能力评价的技术方法只有对企业主体的持续经营能力作出正确的判断,才能发表正确的审计意见。
要对企业主体持续经营能力做出正确判断,就必须对被审计单位的持续经营能力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
在审计实务中,就要确立对企业主体进行持续经营能力评价的科学的技术方法,这里提出因素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和回归分析法。
1.因素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是对影响企业主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的因素进行分析,从而找出对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有利或不利的迹象,评价持续经营能力的方法。
首先,认真分析被审计单位在以下几个方面对财务状况不利的迹象:(1)全部资产不能抵偿全部债务。
在审计实务中,应特别注意潜在的存货跌价、投资损失、坏账等问题;(2)营运资金出现负数。
流动资产减流动负债即为营运资金,保持适当的营运资金是企业正常经营的必要条件,如果出现负数就要特别关注;(3)无力偿还到期债务及借款,过度信赖短期借款筹资。
通过对负债账户和借款账户及相关资料的分析就可发现这种迹象;(4)发生巨额经营亏损。
特别是主营业务利润连续巨额亏损;(5)拖欠或中断支付股息或应付利润;(6)供货商从赊销改为付现取货,无法获得正常的商业信用;(7)市场前景看好的新产品或其他必要的投资无力获得资金;(8)其他显示财务状况恶化的迹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17号—持续经营(2003修订)
【法规类别】审计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财会[2003]11号
【失效依据】本篇法规已被《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关于做好上市公司2006年度会计报表审计工作的通知》(发布日期:2007年2月6日实施日期:2007年2月6日)废止,废止日期为2007年1月1日
【发布部门】财政部
【发布日期】2003.04.14
【实施日期】2003.07.01
【时效性】失效
【效力级别】部门规范性文件
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17号—持续经营
(财会[2003]11号2003年4月14日修订)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注册会计师在会计报表审计中考虑持续经营假设的合理性,明确工作要求,保证执业质量,根据《独立审计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本准则所称持续经营假设,是指被审计单位在编制会计报表时,假定其经营活动在可预见的将来会继续下去,不拟也不必终止经营或破产清算,可以在正常的经营过程中变现资产、清偿债务。
本准则所称可预见的将来,通常是指资产负债表日后十二个月。
第三条按照持续经营假设编制会计报表并对持续经营能力进行评价是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的责任。
注册会计师的责任是评价被审计单位按照持续经营假设编制会计报表的合理性,并考虑是否需要提请管理当局在会计报表中披露持续经营能力的重大不确定性。
第四条在编制审计计划、实施审计程序及评价审计结果时,注册会计师应当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合理运用专业判断,充分关注可能导致对被审计单位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疑虑的事项或情况。
第二章编制审计计划时的考虑
第五条在编制审计计划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是否存在可能导致对被审计单位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疑虑的事项或情况,以便与管理当局讨论持续经营假设的合理性。
第六条注册会计师应当充分关注被审计单位在财务、经营等方面存在的可能导致对被审计单位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疑虑的事项或情况。
第七条被审计单位在财务方面存在的可能导致对其持续经营能力产生疑虑的事项或情况
通常包括:
(一)无法偿还到期债务;
(二)无法偿还即将到期且难以展期的借款;(三)无法继续履行重大借款合同中的有关条款;(四)存在大额的逾期未缴税金;
(五)累计经营性亏损数额巨大;
(六)过度依赖短期借款筹资;
(七)无法获得供应商的正常商业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