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性学习方法在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性学习方法在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作者:黄世鹤
来源:《教育界·中旬》2013年第11期
【摘要】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探究性学习”的方法,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通过正确的引导,创设教学情景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和知识的迁移来巩固提高,使学生不但能够开开心心的学习,而且能够更加重视学习的兴趣。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探究学习
探究性学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学生共同探讨和研究的情景,通过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收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以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个人具备的生活经验为出发点,关注每位学生的个人差异,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求知欲望,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倡导探究性学习,使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发展。
学数学不仅能够在快乐中学到知识,更能够体验到学习过程中的乐趣,体验学习的探究过程。
探究性学习已代替传统的接受学习,成为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开展学习活动的重要方式。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使学生正确掌握探究性学习的方法,本人尝试了以下方法。
一、营造课堂上良好的合作气氛
在合作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之间是平等的。
教师应发扬民主,在分析问题、讨论问题中积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看法,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有“解放感”“放松感”。
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上大胆提出问题,畅所欲言,集思广益,逐步形成宽松民主的课堂气氛,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成功合作学习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
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和教学设计应符合学生实际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
如设计探讨问题时应考虑到学生的知识水平,如果问题过于复杂,难度较高,学生难以接受,就无法开展合作学习。
因此,教学对教材的处理和教学问题的设计应难度适中,既要突出重点,又要分散难点。
使学生学有兴趣、轻松愉快,这样,便营造出良好的合作气氛。
二、合作交流,自主探究
自主探索是探究性学习的核心,合作交流是探究性学习的成功保证。
探索研究需要每个学生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新的知识信息进行加工、理解,在学生个体独立探究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小组内或班级集体范围内,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方法及过程,相互讨论分析,揭
示知识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由此建构起新知识。
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无法代替学生自己的思考,更代替不了几十个有差异的学生的思维。
只有通过学生探索研究、通过学生动手“做数学”,才能使他们亲身体验获得知识的快乐。
在上面构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探究学习中,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已经学习过的数轴,探究“如何构建一个新的工具,使我们能用两个实数来确定平面上一个点的位置?”这样的问题设计,使学生能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基础上进行探究新知识的学习。
然后通过在直角坐标系中描点,探索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各象限点的特点以及各象限点之间的关系。
在探索学习中,学生构造出来的很可能是不互相垂直的两条数轴,或是原点不重合的两条数轴等等,并不能顺利地得出直角坐标系。
这很正常,教师一边要鼓励、引导学生,一边要借这个机会让学生知道探索数学知识的道路上并不是处处一帆风顺,而是随时都会碰到坎坷的,需要我们有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探究精神。
又例如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的教学中,在学生已明确产生“具备什么样的条件的两个三角形就可以判定其全等?”这样的疑问后,教师让每个学生拿出提前准备的三角形纸板,然后引导学生用全等三角形的定义通过实践操作去判定,哪一组中的两个三角形是全等的?这些三角形在边和角上有什么共同特点?学生积极动手进行比较,在探索中发现,能够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分别是:两边和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两角和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三条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
进一步师生共同总结,得到一般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边角边”“角边角”“角角边”,以及“边边边”。
三、提供给学生充分的探究时间和探索空间,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
根据需要选用恰当的探究形式,组织探究活动的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独立探究,即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
独立探究能使学生学到科学探究的方法,从而增加学生的自主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二是小组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能使学生集思广益、思维互补、思路开阔,使获得的概念更清晰、结论更准确。
如在教学“有理数加法”时教师提出:“小学时我们已经知道4+3=7,现在我们学了负数有没有同学知道4+(-3)等于多少呢?请说说你的理由,可以和你的小组成员一起讨论一下!”
生1:我们组觉得它应该等于1,因为“+”可以省略,所以它就是4-3,所以等于1。
生2:我们组觉得“-”有减少的意思,所以4+(-3)可以理解为在4的基础上减少3,因此它等于l。
生3:我们组把“4”看作手里原有铅笔4支,把“-3”看作借出3支,手里还剩铅笔1支,所以4+(-3)=1。
此问题将教材上的知识点改编成需要学生探究的问题,创设了比较好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发现者,在合作讨论中进行尝试、猜测、体验、创新。
改革创新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
近几年,笔者在多个初中班级的数学教学中大量的尝试了合作探究学习的教学方法,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不仅增强了班集体的凝聚力,使得班内学生较为团结,互相帮助,互相学习,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学习困难也减少了;在平等、宽松、和谐的民主合作气氛中,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经历成功的体验和表现自己才能的机会,在交流合作过程中,既可看到自己的长处,也发现自己的学习潜力,从而更加努力,更有信心投入学习,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科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自立探究的学习能力,使学业成绩得到大面积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