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章末专题复习课件 湘教版必修2.pptx
合集下载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复习课件
• (2)成因分析:
• 环境问题的产生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一般来讲,要着 重分析人为原因,环境问题多数是因为不合理地利用资源和 能源造成的,但也不要忽略自然原因。明确成因,有助于环 境问题的解决。
• 自然原因分析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 ①地形条件:封闭低洼的地形,使污染物不容易向外扩散, 容易产生大气污染和酸雨。②逆温天气:空气的垂直运动受 阻,使污染物停留在地面附近,加剧了大气污染。③水域条 件:相对封闭的水域,流速缓慢,使水体更新速度减慢,降 低了水体的自净能力,容易引起水体污染。
干旱、半干旱地区,因大水漫灌导致地 下水位上升,地下水被带到地表,水分 被蒸发,而盐分则不断积聚在地表,形 成盐碱化土地。
生物生存环境被破坏;过度捕猎;外来 物种入侵。
• 二、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 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人类向环
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 的再生速度;二是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 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如下图所示:
谢谢
• (1)循环经济是以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 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 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 基本特征,运用生态学规律把经济活动组织 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 流程,达到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小的环 境代价,实现最大的发展效益的目的。
• (2)节约型社会是指在生产、流通、消费 诸环节,通过深化改革、调整结构、技术进 步、加强管理等手段,动员和激励全社会节 约和高效利用各种资源,以尽可能少的资源 消耗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求, 包括节约型的产业结构、节约型的城市化模 式和交通运输体系、节约型的消费结构、节 约型的社会观念。
• 五、可持续发展之路——发展循环经济,建设 节约型社会。
【步步高】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课件 湘教版必修2
必修Ⅱ 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考点一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1.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1)古代人地关系思想的产生 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 阶段 响 人类社 会早期 农业 革命 以后 对环境影响极为 有限,处于被动地 适应环境 的境地
基础梳理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对人地关 系的认识 很肤浅
随着人口增加,对资 认为人类社会发 源和环境开发利用的 展是由地理环境 强度与广度增大,出 决定的 现各种环境问题
考点一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环境污染问题 由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问题 ②类型 生态破坏 问题 自然资源衰竭问题
基础梳理
(2)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①资源枯竭 成因:人类长期大规模地 开采 和破坏自然资源。 表现:自然资源数量锐减,质量下降。 后果:资源不能满足人类需求。
考点一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3. 赤潮暴发的海域一般 A.水温偏高、风力偏大 B.水温偏低、风力偏大 C.水温偏高、风力偏小 D.水温偏低、风力偏小 4. 赤潮多发的海域位于 A.赤道附近 C.中、低纬近海 ( B.大洋中部 D.高纬近海
试题调研
(
)
)
考点一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水质污染、 工 水资源短 资 源 短 缺 缺 土地资源 短缺 农业生产用 水量大及降 水少
深化探究
华北平原 的春旱
城市建设用 耕地减少、 地增加等 草场退化 利用效率低、 我国东部
能源短缺 浪费严重、 资 地区能源 源分布不均 短缺
考点一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3.环境问题的地域差异 地区 城市 地区 环境问题
考点一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试题调研
1. 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2013· 新课标全国文综 Ⅱ) 地膜覆盖具有保温、保 湿、保土等作用,可有效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农产品质 量。我国目前使用的地膜多是超薄型地膜,易破,难 回收,难以自然降解,易造成严重的“白色污染”。 残留在土壤中的地膜会危害作物根系发育、加快表土 流失速度。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考点一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1.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1)古代人地关系思想的产生 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 阶段 响 人类社 会早期 农业 革命 以后 对环境影响极为 有限,处于被动地 适应环境 的境地
基础梳理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对人地关 系的认识 很肤浅
随着人口增加,对资 认为人类社会发 源和环境开发利用的 展是由地理环境 强度与广度增大,出 决定的 现各种环境问题
考点一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环境污染问题 由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问题 ②类型 生态破坏 问题 自然资源衰竭问题
基础梳理
(2)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①资源枯竭 成因:人类长期大规模地 开采 和破坏自然资源。 表现:自然资源数量锐减,质量下降。 后果:资源不能满足人类需求。
考点一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3. 赤潮暴发的海域一般 A.水温偏高、风力偏大 B.水温偏低、风力偏大 C.水温偏高、风力偏小 D.水温偏低、风力偏小 4. 赤潮多发的海域位于 A.赤道附近 C.中、低纬近海 ( B.大洋中部 D.高纬近海
试题调研
(
)
)
考点一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水质污染、 工 水资源短 资 源 短 缺 缺 土地资源 短缺 农业生产用 水量大及降 水少
深化探究
华北平原 的春旱
城市建设用 耕地减少、 地增加等 草场退化 利用效率低、 我国东部
能源短缺 浪费严重、 资 地区能源 源分布不均 短缺
考点一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3.环境问题的地域差异 地区 城市 地区 环境问题
考点一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试题调研
1. 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2013· 新课标全国文综 Ⅱ) 地膜覆盖具有保温、保 湿、保土等作用,可有效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农产品质 量。我国目前使用的地膜多是超薄型地膜,易破,难 回收,难以自然降解,易造成严重的“白色污染”。 残留在土壤中的地膜会危害作物根系发育、加快表土 流失速度。
高中地理 第4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1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课件 湘教版必修2.
联系
都是环 境问题 的基本 形式, 环境污 染往往 会导致 生态破 坏
[体验评价] 1.读人类与环境关系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箭头A、B表示出环境问题的两个主要原因: A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阶
阶
段
段
一
三
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阶 段 二
1.知道环境问题的概念、分类以及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2.理解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造成的后果。(重点) 3.正确认识环境问题的实质,增强人地协调发展的理念。
[基础·初探] 教材整理1 环境问题的概念与类型 阅读教材P86~P87第2段,完成下列问题。 1.环境问题 (1) 概念:由于 人类活动 或自然原因使环境条件发生了变化,并对人类及 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造成影响和破坏的问题。 (2)产生原因:人类对环境的 开发强度 日益增大,对环境的破坏日益严重。
2.类型——按性质分类
主要类型
表现
环境污染问题 大气污染、水体污染、 土壤污染 、生物污染等
由环境污染演化而 来的问题
酸雨、 全球变暖 、臭氧层破坏等
生态破坏问题
水土流失、森林砍伐、 土地荒漠化 、生物多样性减 少等
自然资源衰竭问题 森林、草原、矿产等资源的减少和破坏
正误判断: (1)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是不合理的人类活动。( ) (2)近几年频繁出现的雾霾属于环境污染问题。( ) (3)沙尘暴发生时大气浑浊、能见度降低,属于大气污染。( ) 【提示】 (1)√ (2)√ (3)× 沙尘暴是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植被破坏而导致的,属于生态破坏问 题。
高中地理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42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课件湘教版必修2
结束语
同学们,你们要相信梦想是价值的源泉,相信成功 的信念比成功本身更重要,相信人生有挫折没有失 败,相信生命的质量来自决不妥协的信念,考试加 油。
思考探究 2:人地关系思想演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答案: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变化。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认识、利用和改造 自然的范围及程度不同,环境问题的表现不同,人地关系思想也不同。
误区警示
1.人类社会发展的早期也存在环境问题 思维警示: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早期,由于人口少、人类活动的能力和范围小,对环境 的影响弱,但也存在环境问题,主要由洪涝、干旱等自然原因引起。有时集体采猎对生物 资源造成破坏,引起物种灭绝,但是这种环境问题对人类的威胁并不严重。 2.环境问题并不是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必然出现的现象 思维警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环境问题是由于经济发展过程中不能正确认识和处 理人地关系,忽视环境效益,不注意环境保护等许多原因造成的,并不是经济发展过程中 必然出现的现象。
看看远处,要保护好眼睛哦~站起来动一动,久 坐对身体不好哦~
对人地关系
时期 生产力水平
人类活动
的认识
环境问题
人地关系思 想
农业 革命 发生 以后
不能正确认 对资源和环境 以畜力和金属
识人地关系 开发利用的强 出现各种环境 工具为代表的
的不协调, 度与广度都增 问题,主要表 社会生产力有
但开始探索 大,人与自然 现为生态破坏 了较大发展
【典例 1】 下图为某社会发展阶段人地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关于该社会发展阶段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人类依赖环境,崇拜自然 B.人类试图主宰自然,征服自然 C.环境问题主要为局部性的生态破坏 D.人类已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4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章末知识整合课件湘教版必修2
(2)与上海相比,石家庄作为玉米环保洗衣液生产基地的优 势是 ( )
A.为玉米重要产区,原料充足 B.交通便捷,便于产品推广销售 C.工业基础雄厚,便于协作 D.距山西煤炭基地近,能源充裕
解析:(1)由材料可知,玉米是一种可再生资源,玉米本身 可以完全降解,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所以由玉米加工生产的 洗衣液是可以被降解的,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可以达到保护 环境的目的。(2)比较上海和石家庄可知上海作为全国最大的工 业城市和商业城市,交通运输条件比石家庄更发达,更有利于 产品的推广和推销,工业基础也比石家庄雄厚,更便于协作。 石家庄比上海优越的是石家庄位于华北平原,周边有大面积的 玉米种植,是玉米的重要产区,原料充足,有利于玉米环保洗 衣液的发展,有利于大型生产基地的形成。
4.荒漠化 (1)成因人自为然::滥气伐候、变滥干垦、滥牧,水资源利用不当 (2)分布:我国西北、中亚、西亚、北非、澳大利亚中西部 等。 (3)危害:生态环境恶化,耕地、林地、草地面积减少。 (4)对策:控制人口增长,植树造林,保护植被,退耕还林、 还草,合理利用水资源,构筑防护林体系。
5.水土流失 (1)成因自 人然 为: :暴 滥雨 垦、 、土 滥质 牧疏松 (2)分布:(我国)黄土高原,南方地区的丘陵、山地。 (3)危害:使山区成为荒漠,高原表面沟壑纵横,淤塞湖泊、 水库、河床,加剧洪涝灾害。 (4)对策:保护好现有森林和植被,大力开展植树种草,严 禁开垦陡坡地。
3.酸雨 (1)成因自 人然 为: :地 燃形 烧、 煤大 和气 石运 油动 ,
排放出大量的SO2、NO等 (2)分布:欧洲、北美和我国长江以南地区。 (3)危害:河湖水酸化,危害生物;土壤酸化,危害森林、 农作物;危害人体,加强对含 SO2、NO2 废气的综合利用,变废为宝。
高中地理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章末专题复习课件湘教版必修2
(2)诱发呼吸道疾病,危害人体健康;大量微粒悬浮在空气中, 大气能见度降低,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不利影响,增加交通事故的发 生率;影响部分精密度要求高的工业生产的正常进行。
跟踪练习 1 下图示意 1972~2011 年我国西北地区某流域不 同朝向冰川面积的变化(单位:km2)。读图,回答(1)~(2)题。
【解析】 第(1)问,判断图示时间段最可能出现雾霾的日期应 从风向、气温等方面着手。第(2)问,雾霾可能对该城市产生的影响, 应从危害人体健康、降低大气能见度、增加交通事故的发生率等方 面回答。
【答案】 (1)日期:25 日。理由:25 日无持续风向,温差较 小,空气对流弱,大气层比较稳定;该日气温日较差小,说明大气 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均较强。
赤潮
自然:温度高,蒸
发量大,降水少,
海湾封闭,水体交 换少
人为:含 N、P 的
工业、城市集 中的沿海
工农业废水、生活
污水排入大海
使水中溶解 氧浓度降低, 导致生态失 衡,危害水生 生物的生长 繁殖和渔业 生产、水产养
殖
量,使用低残 留的化肥、农 药,工业废 水、生活污水 经处理后再 排入江河湖
海
全球变暖,极
基塘农业人工生态系统
鱼塘 —台 田农 业
黄淮 海平 原低 湿地
区
挖鱼塘,在水中养鱼、养鸭,栽种水生 地质低 经济作物;筑台田,在田地里种植粮、 平,渍涝 果、棉和饲料作物,饲养禽畜。这种模 严重 式,使鱼塘—台田相互促进,立体开发、
综合利用
山区 立体 农业
北京 “留 民 营” 模式
南方 山区
北京 大兴 县留 民营
原理 方式 目的
生态系统原理 调整生产结构,发展大农业,协调
经济和环境效益 生态和经济良性循环
跟踪练习 1 下图示意 1972~2011 年我国西北地区某流域不 同朝向冰川面积的变化(单位:km2)。读图,回答(1)~(2)题。
【解析】 第(1)问,判断图示时间段最可能出现雾霾的日期应 从风向、气温等方面着手。第(2)问,雾霾可能对该城市产生的影响, 应从危害人体健康、降低大气能见度、增加交通事故的发生率等方 面回答。
【答案】 (1)日期:25 日。理由:25 日无持续风向,温差较 小,空气对流弱,大气层比较稳定;该日气温日较差小,说明大气 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均较强。
赤潮
自然:温度高,蒸
发量大,降水少,
海湾封闭,水体交 换少
人为:含 N、P 的
工业、城市集 中的沿海
工农业废水、生活
污水排入大海
使水中溶解 氧浓度降低, 导致生态失 衡,危害水生 生物的生长 繁殖和渔业 生产、水产养
殖
量,使用低残 留的化肥、农 药,工业废 水、生活污水 经处理后再 排入江河湖
海
全球变暖,极
基塘农业人工生态系统
鱼塘 —台 田农 业
黄淮 海平 原低 湿地
区
挖鱼塘,在水中养鱼、养鸭,栽种水生 地质低 经济作物;筑台田,在田地里种植粮、 平,渍涝 果、棉和饲料作物,饲养禽畜。这种模 严重 式,使鱼塘—台田相互促进,立体开发、
综合利用
山区 立体 农业
北京 “留 民 营” 模式
南方 山区
北京 大兴 县留 民营
原理 方式 目的
生态系统原理 调整生产结构,发展大农业,协调
经济和环境效益 生态和经济良性循环
高中地理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章小结课件湘教版必修2
新题考向透析
【例 1】 (2019 年高考·课标全国卷Ⅲ)我国人口众多,生活垃圾产生量巨大,迫切需 要对垃圾进行无害化、资源化处理。近些年,某企业开发了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并 在全国很多城市推广。下图示意该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的主要工艺流程。据此完成(1) -(2)题。
(1)厨余垃圾是图示自动处理系统中的( ) A.废料 B.原料 C.能源 D.产品 (2)符合图示自动处理系统局部工艺流程的是( ) A.废渣→生产沼气→沼气发电 B.工业油脂→提取生物油脂→有机渣 C.有机渣→生产沼气→废渣 D.生产沼气→有机渣→提取生物油脂
(1)简述晴隆县的自然地理特征。 (2)分析导致晴隆县石漠化严重的主要人为原因。 (3)为加快该县脱贫致富步伐,可采取哪些措施? 【解析】 第(1)题,自然地理特征应从气候、地形、土壤、植被、水文五个方面进 行针对性描述。第(2)题,人口问题是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过度增长的人口会给环境、 资源造成压力;该地属于农业区,过度开垦、过度樵采问题明显;过度开矿造成水土流 失,加剧石漠化。第(3)题,根据设问可以推测是分析该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包括对 环境的保护和经济的发展两个方面。针对石漠化,要恢复植被,保持水土;针对过度开 垦,需要退耕还林还草;喀斯特地区地表水缺乏,对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要有对应措施; 因地制宜发展立体农业、生态农业和特色旅游业等。
B.城市调控能力好
C.单位 GDP 污染小
D.城市发展水平低
【解析】 (1)本题考查可持续发展。图示威海和青岛经济发展水平指数高,资源— 能源状态恶化指数和环境污染程度指数低,说明可持续发展水平较高,故 C、D 正确。
(2)图示 M 类城市与 N 类城市相比,具有经济发展水平指数高、环境污染程度指数 低和资源—能源状态恶化指数低的优势,说明 M 类城市调控能力好,单位 GDP 污染小, 故 B、C 正确。
高中地理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1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课件湘教版必修2
A.退耕还林还草 B.大力修建水电站
C.人工增雨
D.大力发展耕作业
解析:由图可以看出,该环境问题主要分布在新疆、青海、 甘肃、内蒙古等地。这些地区降水少,植被覆盖率低,存在的环 境问题主要是土地荒漠化。我国西北地区全年降水少,植被覆盖 率低,土地荒漠化问题严重。退耕还林还草可以提高植被覆盖率, 涵养水源,可有效解决土地荒漠化问题。
课基堂础学训案练
主题一 环境问题的概念与类型
[自主学习] 1.环境问题的概念:由于__人_类__活___动___或自然原因使环境条 件发生了变化,并对___人_类__及__其__他__生__物_____的生存和发展造成影响 和破坏的问题。
2.类型
[合作探究] 1.按性质划分的环境问题主要有四种类型,分析下列现象, 判断并填表。
3.环境污染,人类生存环境质量下降 (1)环境污染的概念:人类生产、生活过程中产生有害物质,引起 __环__境__质__量__下__降__,危害人类健康,影响生物正常生存发展的现象。 (2)环境污染的主要类型 ①水污染:主要污染物为_生__活__污__水____、工业废水、农药、化肥 以及畜禽粪便等。 ②大气污染:主要污染物为__二__氧__化__硫___、硫化氢、一氧化氮、 一氧化碳等。 ③土壤污染:主要污染物为有机污染物、重金属、_放__射__性__元__素__、 病原体等。
结束
语 同学们,你们要相信梦想是价值的源泉,相信成
功的信念比成功本身更重要,相信人生有挫折没 有失败,相信生命的质量来自决不妥协的信念,
考试加油。
2.结合土壤污染示意图,探究下列问题。
(1)土壤污染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农药化肥、大气污染物、灌溉污水、固体废弃物等污 染物质进入土壤,导致土壤污染。 (2)土壤污染可能导致什么后果? 提示:土壤被污染后可进入农作物体内或水体,然后通过食 品、饮用水、水生生物进入人体,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
高中地理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43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课件湘教版必修2
思考探究:美国否决实施《京都议定书》所规定的义务,此举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什 么观念?
答案: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公平的观念。
误区警示
节约资源只能解决资源问题,不能解决环境问题 思维警示:环境污染归根结底是由于人们的认识水平和经济技术条件有限,把各种有 用物质排入环境所致,是资源浪费的后果。生态破坏也是人们不能充分有效地使用自然资 源,过度向环境索取资源造成的,因此节约资源对解决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都是最有效的 方法。
一、教材第 98 页活动提示 本次活动的目的在于加深我们对资源问题的认识。图中所列的 14 种重要资源的预期 寿命,若不考虑消费水平的提高,将有 9 种资源在 100 年内耗竭;若考虑消费水平的提高, 按目前指数的增长状况,则 14 种资源在 100 年内将会全部被消耗殆尽,显示了资源问题 的严重性。 矿产资源是有限的和不可再生的,对其利用的过程就是资源耗竭的过程。因此,对矿 产资源要努力做到有效利用、节约使用,并不断提高金属的再循环使用率。这样不仅可以 延缓金属矿产资源耗竭的时间,还可以减轻采矿、冶金工业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
地区
发展支持系统
东部地区
121.2
中部地区
113.3
西部地区
110.2
注:1995 年全国为 100.0
(1)说明中国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变化趋势,这种趋势主要是由哪些支持系统来驱动
的?
(2)中国生存支持系统的变化有何特点?试从农业角度简析其原因。
(3)中国环境支持系统的变化有何特点?简析其原因。
(4)中国东、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支持系统存在着差异,请从三次产业结构和工业结
课时目标 1.知道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产生背景及其基本内涵。 2.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核心思想及追求目标、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观念。 3.联系实际,正确评价人类的各类发展行为,树立环境意识、全球意识和参与意识。
高中地理第4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章末分层突破课件湘教版必修2
【答案】 (1)向北(或东北) 北大西洋暖流(或洋流) 海洋渔业(或海洋捕捞) (2)增加湿地面积;保护生物多样性。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2015·北京高考)从太白山的北麓往上,越上树木越密越高,上到山的中腰再往 上,树木则越稀越矮。待到大稀大矮的境界。繁衍着狼的族类,也居住了一户猎 狼的人家(引自贾平凹《太白山记》。太白山为秦岭主峰,海拔 3767 米)。据此,回 答下题。
• 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
•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解析】 艾比湖的面积缩小会引起该区域自然地理环境诸多要素发生变化, 这就是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特点。一般来说,只有大量注入淡水才会引起艾比湖 的含盐量减小,A 选项错误;湖中芦苇大量死亡,导致水质变差,鱼类会大量死亡, 而不是鱼类密度增大,B 选项错误;湖水面积缩小,湖水总蒸发量会减小,D 选项 错误;湖水面积缩小,其自净能力就会减弱,故答案选 C。
5.如果过度猎狼,将会( )
①造成山区生物多样性减少 ②增加山区的环境承载力 ③导致不良消费观
念的形成 ④破坏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 过度猎狼,会使狼数量减少,甚至灭绝,导致山区生物多样性减
少,也破坏了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故选 D。 【答案】 D
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2015·福建高考)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循环农业生产模式。读图完成下题。
图a
图b
材料二 荷兰是世界著名的“低地之国”“风车之国”,围海造田的面积约 占国土面积的七分之一。2009 年荷兰实施一项“退耕还海”工程,位于其南部西 斯海尔德水道两岸的部分堤坝被推倒,原来围海造田得来的 300 公顷土地被海水 淹没。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二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复习课(共51张ppt)
菜墩到根雕,实质是说明出现了草场、森林资源
枯竭的环境问题,B正确。故选B。
8.B 漫画反映的是森林破坏,由于森林面积减
小使其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下降导致全球变暖,
森林的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功能减小,容易导
致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问题,ACD与森林破坏
有关,不合题意;臭氧空洞是氟氯烃等制冷剂的
使用导致的,与森林破坏无关,B符合题意。故
2.在农田里大面积焚烧秸秆的影响主要是
1.保障该地农业生产模式稳定发展的主要措施是
A.进行农业结构的调整
B.修建温室改善热量 C.兴修排灌水利设施
C
D.拓展市场,推进产业化
2.从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评价,该农业模式
A.能灵活地适应市场
B.农产品的类型多样 C.提高了生产效率
D
D.稻鱼共生,保护环境
【解析】 1.根据题干信息,该农业生产模式利用当地山多水少田少的地理环境 发展农业。图示农业模式包括有种植业和养殖业,并未反映当地农业结 构的调整。另外,此模式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不能体现拓展市场,推 进产业化的特点,该模式露天生产,没有修建温室;水稻生产,要求排 灌便利,加上图中稻田最低水渠的高度考虑到鱼群通过能力,所以保障 该种农业生产模式稳定发展主要措施是兴修排灌水利设施。故选C。 2.从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评价,该农业模式属于生态农业,实现了 稻鱼共生,保护环境。从生产特征角度评价,该模式也属于混合农业, 能灵活适应市场;农产品的类型多样,生产效率高。故选D。
对点练习:
右图为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关模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C 3.图中箭头③表示的人类活动可能引起( )
A.台风、寒潮
B.地震、火山
C.滑坡、泥石流 D.海嘴、风暴潮
高中地理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章末总结课件湘教版必修2
教材P93 活动探究 1.原因: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施用化肥、农药,一方面可直接进入土壤, 造成污染;另一方面,通过污染大气而间接地污染土壤;人类堆放各种 固体废弃物,使有毒、有害物质直接进入土壤,造成污染;用被污染的 水进行灌溉时也会直接对土壤造成污染。
后果:土壤中的有害物质被农作物吸收,富集于作物体内,当人食 用后,便进入人体,就会危害健康。同时被污染的土壤使得水体中的有害 物质增加,当人们饮水和食用水生生物时,有害物质进入人体,从而危害 健康。
教材P105 活动实践 森林的功能和效益:提供木材、多种原材料、食品和饲料。净化空气、 吸烟滞尘、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保护农田、调节气候、美化 环境、减弱噪声,为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地等。因此,有人说森林是“大自 然的总调度室”。 教材P106 活动探究 从开源和节流两方面进行思考。开源:跨流域调水(南水北调)、开发 地下水。节流:建立大中型水库、收集雨水、雨季回灌地下水、节约用水 (减少浪费、建立污水处理系统、改良作物灌溉技术)等。
使粮食作物减产10%左右。仅广东、广西、四川和贵州四省区,因酸雨危 害每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24.5亿元,间接生态效益损失更大。同时, 酸雨还腐蚀建筑材料,严重损害古迹、历史建筑、雕刻、装饰以及其他 重要文化设施,由此造成的损失难以估计。
治理大气污染的措施主要有:①使用公共交通工具;②使用无铅汽 油;③汽车尾气达标排放;④使用清洁能源;⑤提高燃料的利用率等。
教材P102~103 活动思考 为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可以采取以下对策:第一,控 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第二,提高人们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使人 们充分认识人口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自觉树立人口观念,自觉限制人口 数量的增长。第三,保护和增进人类健康。健康与发展是密不可分的,没 有健康的人口就不能有健康的发展,发展不足又是造成健康问题的根源。 教材P103~104 活动探究 1.制糖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含有大量的有机物质,若不经过处 理直接排入到河流中,将会污染河流,使水体中氮、磷等营养物质富集, 引起水体富营养化,造成鱼类和其他生物大量死亡。
后果:土壤中的有害物质被农作物吸收,富集于作物体内,当人食 用后,便进入人体,就会危害健康。同时被污染的土壤使得水体中的有害 物质增加,当人们饮水和食用水生生物时,有害物质进入人体,从而危害 健康。
教材P105 活动实践 森林的功能和效益:提供木材、多种原材料、食品和饲料。净化空气、 吸烟滞尘、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保护农田、调节气候、美化 环境、减弱噪声,为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地等。因此,有人说森林是“大自 然的总调度室”。 教材P106 活动探究 从开源和节流两方面进行思考。开源:跨流域调水(南水北调)、开发 地下水。节流:建立大中型水库、收集雨水、雨季回灌地下水、节约用水 (减少浪费、建立污水处理系统、改良作物灌溉技术)等。
使粮食作物减产10%左右。仅广东、广西、四川和贵州四省区,因酸雨危 害每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24.5亿元,间接生态效益损失更大。同时, 酸雨还腐蚀建筑材料,严重损害古迹、历史建筑、雕刻、装饰以及其他 重要文化设施,由此造成的损失难以估计。
治理大气污染的措施主要有:①使用公共交通工具;②使用无铅汽 油;③汽车尾气达标排放;④使用清洁能源;⑤提高燃料的利用率等。
教材P102~103 活动思考 为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可以采取以下对策:第一,控 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第二,提高人们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使人 们充分认识人口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自觉树立人口观念,自觉限制人口 数量的增长。第三,保护和增进人类健康。健康与发展是密不可分的,没 有健康的人口就不能有健康的发展,发展不足又是造成健康问题的根源。 教材P103~104 活动探究 1.制糖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含有大量的有机物质,若不经过处 理直接排入到河流中,将会污染河流,使水体中氮、磷等营养物质富集, 引起水体富营养化,造成鱼类和其他生物大量死亡。
【成才之路】高中地理 第4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章末整合名师课件 湘教版必修2
铜、锌等形成氢氧化物沉淀。此外,还可以通过增施有机肥、
改变耕作制度、换土、深翻等手段,治理土壤污染。
教材详解区
章末整合
教材 P96 活动探究 1.是天人相关人地关系思想的体现,体现了人们不完全
本 听命于自然环境摆布,不畏艰险的精神。
课 时
2.好处:可为当地的工农业生产提供水源,使当地的生
栏 目
存环境得到很大改善。
课
时
现代人地关系思想的发展则是以工业革命为背景,重点
栏
目 阐述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们征服自然能力的增强,人
开
关 地矛盾的日益突出,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发
展与变化,出现了由地理环境决定论→可能论→适应论、生
态论→和谐论(人地协调论)→可持续发展论的演进。
教材详解区
章末整合
2.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随着生
开 关
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认为,经济增长只是发展的一部分,用
经济增长代替发展是片面的。它应以保护环境为基础。
第三,可持续发展从伦理角度强调时间上的代际公平和
空间上的区际公平,其观念中渗透着权利的平等。
教材详解区
章末整合
教材 P102~103 活动思考
还可以通过提高妇女受教育水平,提高妇女就业率的方
本 课
的破坏范围广,强度大,很难在短时间内恢复。
教材详解区
章末整合
教材 P98 活动探究 从图中可以看出世界 14 种重要资源的预期寿命,按指数
增长的预期寿命最长的不到 80 年,最短的不足 15 年,这充
本 课
分说明资源短缺将是影响未来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
时 栏
积极研究开发各种资源的替代品是人类面临的紧迫任务。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诱发呼吸道疾病,危害人体健康;大量微粒悬浮在空气中, 大气能见度降低,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不利影响,增加交通事故的发 生率;影响部分精密度要求高的工业生产的正常进行。
9
跟踪练习 1 下图示意 1972~2011 年我国西北地区某流域不 同朝向冰川面积的变化(单位:km2)。读图,回答(1)~(2)题。
村
地形变化 大、气候 垂直变化
明显
人多地 少、城市
近郊
在河谷底部的溪流、水库里养鱼、鸭, 谷底平地种粮食,从山麓到山顶分别种 植亚热带水果、毛竹、茶叶和发展用材 林的经营方式。这种布局,既发展了生 产,又保持了水土,使山区农业走上了
良性循环的轨道 以秸秆、米糠、麸皮等作饲料搞饲养, 牲畜粪便和部分秸秆送入沼气池,产生 的沼气作生活燃料,沼气池里的废渣送 回鱼塘或者送至农田,这样既能提高经 济效益,又能增加农田有机质的含量, 实现了区域化种植、规模化经营、清洁
球变暖
禁止或减少 氟氯烃化合 物的排放
7
雾霾是在大气层比较稳定、空气不流动的情况下,空气中 的大量微小颗粒物悬浮在空气中的一种天气现象。下图为我国某城市 某年 2 月 25~28 日气温、风向及风力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图示时间段最可能出现雾霾的日期,并说明判断理由。 (2)说明雾霾可能对该城市产生的影响。
水土流失
疏松
区;我国黄土
人为:滥垦、滥伐,高原,南方地
面沟壑纵横, 淤积湖泊、河
大力开展植 树造林、种
植被破坏 区的丘陵、山 床,加剧洪涝 草,严禁开垦
地
灾害
陡坡地
4
水体富营 养化
含 N、P 的废液大 量排入池塘、湖
泊、河流
城镇郊区、江 河湖海
水中缺氧,使 水生生物生 存受到影响
减少化肥和 农药的使用
危害生物;土 壤酸化,危害 森林、农作 物,危害人体 健康,腐蚀建
对矿物燃料 进行无硫处 理,加强综合 利用,变废为 宝,化害为利筑物6来自臭氧减少南极臭氧空
人类大量使用制 洞,北极臭氧
冷剂、杀虫剂等, 层变薄,青藏
使空气中氟氯烃 高原上空臭
增多
氧层变薄速
度加快
地面紫外线 辐射增强,损 害人的免疫 力,易患皮肤 癌;危及海洋 生物,导致全
10
(1)造成该流域冰川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
A.气候变暖
B.地壳抬升
C.流水搬运
D.风力侵蚀
(2)若该流域冰川面积变化趋势不变,将导致 ( C )
A.冰蚀作用增强
B.绿洲面积增大
C.干旱程度加剧
D.流域面积扩大
11
【解析】 第(1)题,图中 2011 年的冰川面积与 1972 年相比, 冰川面积在缩小,说明冰川在大量融化,而冰川融化的主要原因是 气温变化,可知是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因此选 A。第(2)题,该区 域冰川融化速度加快,冰川面积不断缩小,因此冰川的侵蚀作用减 小,A 错。冰川面积缩小,则区域水资源进一步短缺,绿洲面积也 缩小,河流的补给也减小,B、D 错,C 对。
1
1 知识网络·宏观掌控
2
2 专题突破·热点探究
专题一 当前主要环境问题的成因、分布、危害与对策
环境问题
成因
分布
危害
对策
自然:气候变干, 干旱、半干旱 生态环境恶
荒漠化
降水量少 地区;我国西 化,耕地、林 生物措施:保 人为:滥伐、滥垦、 北、华北北 地、草地退 护好现有植
滥牧,植被破坏 部、东北西部 化,面积减少
15
2.我国生态农业的主要模式
农业 分布 模式 地区
原因
农业利用特点
基塘 农业
珠江 三角
洲
地势低 洼,常年
积水不 退,水热
充足
在低洼易涝区挖地成塘,堆泥成基,塘 中养鱼,基上种植桑树、甘蔗、果树和 花卉,以塘泥作桑树、甘蔗、果树和花 卉的肥料,桑叶养蚕,蚕粪、桑叶、蔗 叶作鱼饵,塘基互养,形成水陆互养的
森林面积大量减
气候变暖
少,大量燃烧矿物 燃料。CO2 温室效
应
全球
地冰川融化, 海平面上升, 淹没沿海低 地;使各地降 水和干湿状
大力开展植 树造林活动, 减少矿物燃 料的使用量
况发生变化
河湖水酸化,
酸雨
燃烧煤、石油、天 然气排放出大量 的 SO2、NO 等
世界:西欧、 北美、日本; 我国:主要在
南方
基塘农业人工生态系统
鱼塘 —台 田农 业
黄淮 海平 原低 湿地
区
挖鱼塘,在水中养鱼、养鸭,栽种水生
地质低 经济作物;筑台田,在田地里种植粮、
平,渍涝 果、棉和饲料作物,饲养禽畜。这种模
严重 式,使鱼塘—台田相互促进,立体开发、
综合利用
16
山区 立体 农业
北京 “留 民 营” 模式
南方 山区
北京 大兴 县留 民营
赤潮
自然:温度高,蒸
发量大,降水少,
海湾封闭,水体交 换少
人为:含 N、P 的
工业、城市集 中的沿海
工农业废水、生活
污水排入大海
使水中溶解 氧浓度降低, 导致生态失 衡,危害水生 生物的生长 繁殖和渔业 生产、水产养
殖
量,使用低残 留的化肥、农 药,工业废 水、生活污水 经处理后再 排入江河湖
海
5
全球变暖,极
8
【解析】 第(1)问,判断图示时间段最可能出现雾霾的日期应 从风向、气温等方面着手。第(2)问,雾霾可能对该城市产生的影响, 应从危害人体健康、降低大气能见度、增加交通事故的发生率等方 面回答。
【答案】 (1)日期:25 日。理由:25 日无持续风向,温差较 小,空气对流弱,大气层比较稳定;该日气温日较差小,说明大气 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均较强。
被
降低大气能 工程措施:跨
自然:干旱、大风、
见度,危害健 流域调水,引
沙尘暴
气流上升、快行冷 西北、华北(春 康、交通、湖 水灌溉
锋
季)
泊、水库、农 管理措施:退
人为:植被破坏
业生产、村 耕还林、还牧
庄、城市
3
降水量较大 使山区成为 保护好现有
自然:暴雨、土质 的山地丘陵 荒漠,高原表 森林和植被,
12
专题二 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手段
环境无害化技术
核心
提高生态效益
循环经济
资源利用方式 原则
环境友好方式 资源输入减量化、资源再利用和废
弃物再生资源化
目的
经济活动生态化
工业可持 环境效益 资源持续利用,减少工业污染来源
续发展模
式:清洁 经济效益
改造技术,调整工业结构
生产
13
农业可持 续发展模 式:生态
农业
原理 方式 目的
生态系统原理 调整生产结构,发展大农业,协调
经济和环境效益 生态和经济良性循环
14
1.生态经济与循环经济的主要区别 (1)生态经济强调的核心是经济与生态的协调,注重经济系统 与生态系统的有机结合,强调宏观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 (2)循环经济侧重于整个社会的物质循环利用,强调的是循环和 生态效率,资源被多次重复利用,注重了生产、流通、消费全过程 的资源节约。
9
跟踪练习 1 下图示意 1972~2011 年我国西北地区某流域不 同朝向冰川面积的变化(单位:km2)。读图,回答(1)~(2)题。
村
地形变化 大、气候 垂直变化
明显
人多地 少、城市
近郊
在河谷底部的溪流、水库里养鱼、鸭, 谷底平地种粮食,从山麓到山顶分别种 植亚热带水果、毛竹、茶叶和发展用材 林的经营方式。这种布局,既发展了生 产,又保持了水土,使山区农业走上了
良性循环的轨道 以秸秆、米糠、麸皮等作饲料搞饲养, 牲畜粪便和部分秸秆送入沼气池,产生 的沼气作生活燃料,沼气池里的废渣送 回鱼塘或者送至农田,这样既能提高经 济效益,又能增加农田有机质的含量, 实现了区域化种植、规模化经营、清洁
球变暖
禁止或减少 氟氯烃化合 物的排放
7
雾霾是在大气层比较稳定、空气不流动的情况下,空气中 的大量微小颗粒物悬浮在空气中的一种天气现象。下图为我国某城市 某年 2 月 25~28 日气温、风向及风力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图示时间段最可能出现雾霾的日期,并说明判断理由。 (2)说明雾霾可能对该城市产生的影响。
水土流失
疏松
区;我国黄土
人为:滥垦、滥伐,高原,南方地
面沟壑纵横, 淤积湖泊、河
大力开展植 树造林、种
植被破坏 区的丘陵、山 床,加剧洪涝 草,严禁开垦
地
灾害
陡坡地
4
水体富营 养化
含 N、P 的废液大 量排入池塘、湖
泊、河流
城镇郊区、江 河湖海
水中缺氧,使 水生生物生 存受到影响
减少化肥和 农药的使用
危害生物;土 壤酸化,危害 森林、农作 物,危害人体 健康,腐蚀建
对矿物燃料 进行无硫处 理,加强综合 利用,变废为 宝,化害为利筑物6来自臭氧减少南极臭氧空
人类大量使用制 洞,北极臭氧
冷剂、杀虫剂等, 层变薄,青藏
使空气中氟氯烃 高原上空臭
增多
氧层变薄速
度加快
地面紫外线 辐射增强,损 害人的免疫 力,易患皮肤 癌;危及海洋 生物,导致全
10
(1)造成该流域冰川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
A.气候变暖
B.地壳抬升
C.流水搬运
D.风力侵蚀
(2)若该流域冰川面积变化趋势不变,将导致 ( C )
A.冰蚀作用增强
B.绿洲面积增大
C.干旱程度加剧
D.流域面积扩大
11
【解析】 第(1)题,图中 2011 年的冰川面积与 1972 年相比, 冰川面积在缩小,说明冰川在大量融化,而冰川融化的主要原因是 气温变化,可知是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因此选 A。第(2)题,该区 域冰川融化速度加快,冰川面积不断缩小,因此冰川的侵蚀作用减 小,A 错。冰川面积缩小,则区域水资源进一步短缺,绿洲面积也 缩小,河流的补给也减小,B、D 错,C 对。
1
1 知识网络·宏观掌控
2
2 专题突破·热点探究
专题一 当前主要环境问题的成因、分布、危害与对策
环境问题
成因
分布
危害
对策
自然:气候变干, 干旱、半干旱 生态环境恶
荒漠化
降水量少 地区;我国西 化,耕地、林 生物措施:保 人为:滥伐、滥垦、 北、华北北 地、草地退 护好现有植
滥牧,植被破坏 部、东北西部 化,面积减少
15
2.我国生态农业的主要模式
农业 分布 模式 地区
原因
农业利用特点
基塘 农业
珠江 三角
洲
地势低 洼,常年
积水不 退,水热
充足
在低洼易涝区挖地成塘,堆泥成基,塘 中养鱼,基上种植桑树、甘蔗、果树和 花卉,以塘泥作桑树、甘蔗、果树和花 卉的肥料,桑叶养蚕,蚕粪、桑叶、蔗 叶作鱼饵,塘基互养,形成水陆互养的
森林面积大量减
气候变暖
少,大量燃烧矿物 燃料。CO2 温室效
应
全球
地冰川融化, 海平面上升, 淹没沿海低 地;使各地降 水和干湿状
大力开展植 树造林活动, 减少矿物燃 料的使用量
况发生变化
河湖水酸化,
酸雨
燃烧煤、石油、天 然气排放出大量 的 SO2、NO 等
世界:西欧、 北美、日本; 我国:主要在
南方
基塘农业人工生态系统
鱼塘 —台 田农 业
黄淮 海平 原低 湿地
区
挖鱼塘,在水中养鱼、养鸭,栽种水生
地质低 经济作物;筑台田,在田地里种植粮、
平,渍涝 果、棉和饲料作物,饲养禽畜。这种模
严重 式,使鱼塘—台田相互促进,立体开发、
综合利用
16
山区 立体 农业
北京 “留 民 营” 模式
南方 山区
北京 大兴 县留 民营
赤潮
自然:温度高,蒸
发量大,降水少,
海湾封闭,水体交 换少
人为:含 N、P 的
工业、城市集 中的沿海
工农业废水、生活
污水排入大海
使水中溶解 氧浓度降低, 导致生态失 衡,危害水生 生物的生长 繁殖和渔业 生产、水产养
殖
量,使用低残 留的化肥、农 药,工业废 水、生活污水 经处理后再 排入江河湖
海
5
全球变暖,极
8
【解析】 第(1)问,判断图示时间段最可能出现雾霾的日期应 从风向、气温等方面着手。第(2)问,雾霾可能对该城市产生的影响, 应从危害人体健康、降低大气能见度、增加交通事故的发生率等方 面回答。
【答案】 (1)日期:25 日。理由:25 日无持续风向,温差较 小,空气对流弱,大气层比较稳定;该日气温日较差小,说明大气 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均较强。
被
降低大气能 工程措施:跨
自然:干旱、大风、
见度,危害健 流域调水,引
沙尘暴
气流上升、快行冷 西北、华北(春 康、交通、湖 水灌溉
锋
季)
泊、水库、农 管理措施:退
人为:植被破坏
业生产、村 耕还林、还牧
庄、城市
3
降水量较大 使山区成为 保护好现有
自然:暴雨、土质 的山地丘陵 荒漠,高原表 森林和植被,
12
专题二 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手段
环境无害化技术
核心
提高生态效益
循环经济
资源利用方式 原则
环境友好方式 资源输入减量化、资源再利用和废
弃物再生资源化
目的
经济活动生态化
工业可持 环境效益 资源持续利用,减少工业污染来源
续发展模
式:清洁 经济效益
改造技术,调整工业结构
生产
13
农业可持 续发展模 式:生态
农业
原理 方式 目的
生态系统原理 调整生产结构,发展大农业,协调
经济和环境效益 生态和经济良性循环
14
1.生态经济与循环经济的主要区别 (1)生态经济强调的核心是经济与生态的协调,注重经济系统 与生态系统的有机结合,强调宏观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 (2)循环经济侧重于整个社会的物质循环利用,强调的是循环和 生态效率,资源被多次重复利用,注重了生产、流通、消费全过程 的资源节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