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vs法律 思修课程辩论
道德比法律更重要
道德比法律更重要概念与定义1.道德: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
2.法律:是国家权力机关制定、国家政权保证执行的行为准则。
3.更:体现了一种比较,这个辩题是比较型辩题,不可以脱离道德谈法律,也不可以脱离法律谈道德,而是要在一个两者皆具的条件下去讨论分析。
比较标准哪一个对个人、社会、国家起到更大作用。
建议切入点1.道德是法律的基础,法律只不过是对道德的规范化2.法律的施行需要道德内化于心方可真正落到实处3.道德对个人、社会、国家的作用更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
4.法律具有滞后性、不完善性、强制性(难以得到人们真正认同)5.法律具有惩恶单向作用,而道德具有惩恶扬善的双向作用。
6.道德不倡,执政与执法都会出现更多的问题。
7.法律只是对人外在行为的约束,而道德不只是个人内在修养的自律,而必定会外化为社会行为立论稿主席,评委,各位同学,大家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蓬勃迅猛发展的当下,依然存在着不少道德败坏、秩序混乱的滥觞。
那么在这个情况下,有了我们今天对于这个辩题的思考,究竟道德和法律何者更重要。
我方认为维护道德比法律更重要。
辩题先释题,道德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准则的规范。
道德通过自律及社会的或一定阶级的舆论对社会生活起约束作用。
而法律是由立法机关制定,国家政权保证执行的行为规则。
法律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是阶级专政的工具之一。
今天我们讨论道德和法律何者更重要,就要看何者能对个人、社会与国家产生根本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下面我将从以下两点深入论述我方观点。
首先,就道德与法律的关系上来说,第一,法律的运行是从创制、到执行并实现的过程。
道德是法律的基础来源,法律只是最基本的道德的制度化。
从法律创制过程来开,立法机关通过人民的授权制定法律,代表人民的意愿,是人民普遍社会意识形态即道德观念的体现,可见,对于社会来说,法律只是现象,而道德才是实质。
第二,法律的执行并实现必须依靠国家机器的强制实施才可保障,一方面,只有公民普遍认同法律,符合其内心价值取向,才可能从本质上自觉守法,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法律的执行要靠执法者来实现,这要求执法者必须恪尽职守,遵守从业道德才能使社会秩序平稳有序。
道德比法律更重要的辩论材料
道德比法律更重要的辩论材料引言在社会中,道德和法律两个概念都被广泛讨论和应用。
道德是指个体对于善恶、对错的判断和行为规范,而法律则是由政府制定并具有强制力的规则和制度。
然而,道德和法律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同时也有一定的差异。
在这场辩论中,我将阐述道德比法律更重要的观点,并提供相关论据进行支持。
主体1. 道德深刻地影响个体行为道德是人们内心的良知和道德标准,它对个体的行为产生深远的影响。
与法律不同,道德来自于内心真实的信仰和价值观,而不是外部的强制力。
它是对善恶、对错的独立判断,是人们自愿接受的正确行为准则。
2. 道德具有更广泛的适用性法律制度是为了维护社会的秩序和稳定而设立的,它对于全体人民有一定的约束力。
然而,在具体实践中,法律可能无法考虑到个体的特殊情况和复杂的伦理问题。
相比之下,道德具有更广泛的适用性,它可以更好地识别和解决真实世界中的伦理困境。
3. 道德具有更高尚的价值和意义道德是人类社会存在的灵魂和基石,它体现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社会的良好运转。
道德标准的确立和遵守可以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和和谐。
相比之下,法律更多地是社会规范的一种强制性手段,其主要目的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和权益,强调的是个体的责任和义务。
4. 道德是法律的基础和支撑道德是法律的基石和支撑。
法律通过制定一系列的规则和制度来维护社会稳定和公正,而这些规则和制度往往反映了社会的道德价值观。
法律的制定需要有一个共同的道德基础,否则它将失去其合法性和公信力。
因此,道德比法律更具有重要性,它为法律提供了根本的支持和指导。
结论道德比法律更重要,因为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个体行为,并具有更广泛的适用性和更高尚的价值和意义。
道德是法律的基础和支撑,为法律提供了根本的支持和指导。
然而,道德和法律并不是对立关系,而是相互交织、相互依存的。
在社会中,道德和法律相辅相成,共同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我们应当时刻保持对道德的敏感和警觉,以正确的道德观念指导我们的行为,并在制定和执行法律时,坚持以道德为基础,追求社会的公平、正义和和谐。
法律比道德重要还是道德比法律重要?辩论赛 正方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
法律比道德重要还是道德比法律重要?辩论赛正方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正方辩词一辩:尊敬的评委、各位观众:我是正方辩词一辩,我将为大家阐述法律比道德重要的观点。
首先,法律是一个社会的基本规范和准则,它确保了社会的稳定和正常运行。
法律的存在使人们可以有一个明确的行为标准,规定了大家在社会中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法律是公正的,它保障了人们的权利和利益。
道德虽然具有个人特点,但法律却是国家权力的体现,它可以追究违法者的责任,维护社会秩序。
因此,法律比道德更为重要。
其次,法律具有强制性,而道德只是建议性的。
法律有其法律程序和执行机构,它对违法行为进行惩罚,减少了人们因为自身利益而违反道德的行为。
虽然道德对个人行为具有引导性作用,但它只是一种伦理观念,没有一定的约束力,很容易被人忽视或选择性忽视。
反观法律,它对所有人都具有强制力,无论个人是否自觉遵守道德,都要接受法律的制约。
法律可以通过制定法律规范来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和尊严,使社会有序运行。
最后,法律的制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考虑了社会的各种利益和权衡。
法律是通过立法程序,代表整个社会的意志进行制定的,它是公正和平等的。
而道德则是因人而异的,因为每个人的价值观和道德观都不尽相同。
在一个多元化的社会中,很难找到一个统一的道德标准,而法律则能够达到一个相对的平衡,保障了社会的整体利益。
综上所述,法律比道德重要。
法律是社会的基本规范和准则,具有强制性和公正性。
它保障了社会秩序和人们的权益,是社会稳定运行的保证。
感谢大家。
正方辩词二辩:尊敬的评委、各位观众:我是正方辩词二辩,我将为大家进一步阐述法律比道德重要的论证。
首先,法律的执行需要有权威的机构,而道德并没有一个具体的执行机构。
法律是由政府制定和执行的,政府作为一个权威机构可以保证法律的执行。
在很多情况下,人们遵守法律是出于对法律机构的敬畏和害怕违法行为会受到惩罚。
而道德只是个人自我约束的行为准则,并没有一个具体的执法机构,因此它很容易受到个人主观意识的影响,导致道德行为的发展和执行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法律与道德辩论赛正方立论陈词 正方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
法律与道德辩论赛正方立论陈词正方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一辩:尊敬的评委、各位辩手,大家好!我作为正方的第一辩手,我认为法律和道德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它们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法律是社会规范的一种体现,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而制定的,而道德则是人们在行为准则上所应遵循的规范。
虽然法律和道德有着不同的出发点和制定方式,但是它们的目的都是为了维护社会和谐、促进人类进步。
首先,法律和道德在一定程度上是相通的。
比如,许多法律规定都是基于道德标准而制定的,比如禁止杀人、盗窃等行为。
这些行为不仅违反了法律,也违反了道德,因为它们严重损害了社会的公共利益和社会道德。
其次,法律和道德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区别。
道德是人们内心深处的信仰和价值观,而法律则是社会对行为的规范和制约。
道德是由人们自主选择遵循的,而法律则是由国家强制实施的。
虽然法律和道德有所不同,但是它们都是为了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社会和谐而存在的。
因此,我认为法律和道德是相辅相成的,它们之间不存在对立关系。
在现代社会中,法律和道德的关系已经越来越密切,它们相互促进、相互支持,共同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
谢谢大家!二辩:尊敬的评委、各位辩手,大家好!我作为正方的第二辩手,我认为法律和道德虽然有着相同的目的,但它们的出发点和实现方式是不同的。
道德是人们内心的信仰和价值观,而法律则是社会对行为的规范和制约。
虽然法律和道德有所不同,但是它们都是为了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社会和谐而存在的。
首先,法律和道德的出发点不同。
道德是由人们自主选择遵循的,而法律则是由国家强制实施的。
道德是人们内心深处的信仰和价值观,是人们对自己和他人的责任和担当。
而法律则是为了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社会和谐而存在的,是国家对行为的规范和制约。
其次,法律和道德的实现方式也不同。
道德是通过教育和自我约束来实现的,而法律则是通过制定法律规定和强制执行来实现的。
道德是由人们自主选择遵循的,而法律则是由国家强制实施的。
道德比法律重要的辩论材料
道德比法律重要的辩论材料道德和法律都是社会中的重要概念,但它们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区别。
道德是指个人或群体认为正确或不正确的行为标准,而法律则是由政府或司法机构规定的强制性行为规范。
在某些情况下,道德和法律可能会发生冲突。
以下是道德比法律重要的辩论材料:1. 法律不能涵盖所有道德问题法律只能对特定行为进行规定和处罚,而道德更广泛,可以涵盖诸如品德、好习惯和社会责任等方面。
一些行为可能不违法,但却违反了社会的道德标准,这些问题只能通过道德教育和社会责任来解决。
2. 道德可以超越法律在某些情况下,道德可以超越法律。
法律是由人制定的,并可以被修改或废除。
但道德是根植于人的内心,不会轻易改变或放弃。
例如,法律可能允许对严重罪行的处决判决,但基于人道主义的道德观点则可能认为处决并不是合适的做法。
3. 道德可以帮助保护弱势群体有时候,法律不能立即保护那些处于不利地位的人。
例如,针对性别、种族或社会阶层的歧视可能不被法律明确禁止,但基于道德原则,我们必须尊重每个人的平等权利和价值。
道德原则可以促进团结和社会和谐,帮助保护弱势群体。
4. 道德可以促进创新和发展法律可能会成为创新和发展的障碍。
例如,某些先进技术可能未被法律明确规定,但仍可以在道德框架内进行探索和应用。
道德规范可以为新思想和技术提供灵感,并帮助创新者发现新的领域和市场。
5. 道德是社会和文化的中心道德规范是社会和文化的核心,使我们成为团结且有价值的社会。
它们以彻底的方式塑造了我们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观念,并有助于维护社会的正常运作。
法律也是必要的,但道德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的基础。
道德与法律哪个更重要立论
道德与法律哪个更重要立论纵观历史长河,朝代的更迭伴随着一步步法律的倒台与出现,而人类的道德光芒却依旧代代传承下来,追根溯源,道德的积累与实践是法律出现的基础。
正是因为有了道德这个基础才使得各种法律得以萌芽。
为阐述我方观点,我方将从以下两个方面证明道德比法律更重要。
对于个人的发展而言,道德所具有的不只是对于自身行为的约束,良好的道德会从根本上影响一个人的价值观与世界观,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而道德所具有的这些作用是法律所不具有的,因此与法律相比,除了约束的作用外,道德因其无法替代的附加价值,因而具有无法逾越的地位,更进一步讲,道德的影响不仅会改变个人,对于全社会而言,道德更是会促进社会全面的和谐与发展,它是人类千年传承发展出的美好文明,只有在道德风尚广播的作用下才社会才会维持稳定,因此从道德与法律的影响范围上讲,道德的作用更加具有广泛性。
法律是一种强制性的措施,虽然在执行上具有很强的力度,但是如果道德不被重视,一切用法律解决的话,社会必将混乱,况且法律至今尚未完善,在这种不健全的制约下,道德是唯一可以填补法律漏洞的方式,而且对于社会上大多数人而言,受到的也多是道德约束力,有些法律也只能针对个别的群体发挥效力,所以比较道德与法律的效力,道德的效力更优于法律。
综上所述,无论是从两者的影响范围上看还是从两者的作用效力上看,我方坚持认为道德比法律更为重要。
1、道德是治理国家的根本之道,道德是和谐的灵魂,道德是和谐的基础。
和谐社会的实现离不开道德的支撑,(优良的道德能力为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重要思想保证。
)提出的“”不就是和谐社会的吗而佛教提倡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不就是社会和谐的积极因素吗中的“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不就是和谐社会的依据吗可见,构建和谐社会的“原材料”就是道德。
道德是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法宝。
所以,推进和谐社会,道德自然比法律更重要!2、在人类发展过程中,先有道德后才产生法律,进而才有法制。
道德与法治辩题
道德与法治辩题辩题:道德与法治哪个更重要?正方观点:道德更重要1. 道德是个人内心深处的良知和价值观,是人们行为的准则。
没有良好的道德,法律也难以约束人们的行为。
2. 道德是法律制定的基础。
法律往往是建立在人们共同认可的道德准则之上的,没有道德的支撑,法律难以被广大人民接受和执行。
3. 道德有时能够弥补法律的不足。
法律虽然对大多数情况有规定,但无法涉及所有个体和特殊的情境,而道德可以填补这个空缺,引导人们做出正确的选择。
4. 道德的教育和培养对于社会和个人的长期和全面发展更为重要。
只有人们在道德上有良好的素养,才能更好地克服各种困难和挑战,建立和谐的社会。
反方观点:法治更重要1. 法治是国家和社会稳定的保障,是维持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的重要手段。
没有法治,社会将陷入混乱和无序。
2. 法治能够提供公正的规则和程序,保护人民的权益和自由。
法律的约束可以防止滥用权力和任意行为,保证人们的生命、财产和尊严得到保护。
3. 法治通过规范和制裁,对违背道德的行为有更直接和有效的约束作用。
只有有法可依,才能保障人们的权益,维护社会公正和秩序。
4. 法治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和保证。
在法治的保障下,人们的行为更为有序可靠,商业和投资活动也能得到顺利进行,为社会创造良好的环境。
结论:在道德与法治的辩题中,双方观点都有其合理性。
实际上,道德与法治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互相依存和共同构建了一个有序和公正的社会。
道德是法治的基础和灵魂,法治则是道德的外在体现和保障。
不能简单将二者对立起来,而是应该通过加强道德教育和法治建设的相互补充,构建一个道德与法治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社会。
法律比道德重要还是道德比法律重要?辩论赛 反方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
法律比道德重要还是道德比法律重要?辩论赛反方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反方一辩发言稿:尊敬的主持人、评委和各位观众,大家好。
我作为反方的一辩,我将就法律和道德的重要性与先后关系提出几点观点。
首先,我认为法律比道德重要。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的行为规范,具有普遍性和约束力,能够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公平。
法律的制定是经过严格的程序和广泛的讨论,能够代表公共利益,保护社会成员的权益和安全。
相比之下,道德是个体的主观意识和行为准则,缺乏普遍性和约束力。
道德是因人而异的,不同社会群体有不同的道德标准,无法为全体成员提供一致的约束和保护。
其次,法律有更明确的效果和操作性。
法律的违反通常会受到明确的惩罚和制裁,以此起到威慑作用,降低违法行为的发生率。
而道德的约束相对模糊,缺乏明确的处罚措施和执行机制,使得道德规范的维护成本相较法律更高。
法律还可以通过司法制度和法律程序来解决争议,保证公正和公平,而道德冲突的解决往往要依赖于人们的主观判断和妥协,易产生主观偏见和不公平。
最后,法律具备改革和进步的动力。
法律是由立法机关制定并进行修正的,可以随着社会变革和发展的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进。
而道德的变革相对较慢,受到传统观念和个人信仰的约束,难以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变化。
通过法律的改革,社会可以及时解决新问题和挑战,实现社会正义和进步。
综上所述,我认为法律比道德重要。
法律具有更广泛的约束力、更明确的效果和操作性,以及改革和进步的动力。
我们应当重视法律的作用,维护和遵守法律,使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得到更好的保障。
谢谢。
反方二辩发言稿:尊敬的主持人、评委和各位观众,我作为反方的二辩,我将继续强调法律的重要性,并回应正方关于道德的论证。
首先,正方提到了道德的普遍性,并认为道德是个体的主观意识和行为准则。
然而,正是由于道德的主观性,不同个体、不同社会群体对于道德有不同的理解和观念,这导致了道德在实践中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
相比之下,法律作为国家制定的行为规范,是客观且普遍适用的,不受个人主观意识的影响,能够提供明确的指引和约束,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
法律与道德辩论赛正方立论陈词
论点:1、法律是道德的底线,是道德的保障。
2、法律可行性比道德强。
3、法律理性,有利于维护公平正义。
主席、评委、大家好:今天我方的观点是:法律在现实生活中比道德的作用要大。
接下来我将从三个方面来阐述我方的观点:1、法律是道德的底线;法律是道德的保障。
在社会生活中我们本着道德操守作为我们的行为基本准则。
但是我们常常会发现,当这个道德准则被践踏时我们却显的那么的无力。
比如“佛山小悦悦事件”我们可以肯定的说那十八位视而不见的行人他们肯定触犯了道德底线,应该受到道德谴责,但也仅此而已。
我们无法依据道德从根本上避免下一次小悦悦事件的发生。
而法律就不同了,它具有道德不具备的强制性,因此可以有效的规范人们的行为。
所以说法律在现实社会生活中的应用有利于维护我们的社会道德。
2、法律比道德更具有可操作性。
道德是什么?道德在哪里?当对方辩友面对这个问题的时候,大概也只能说,道德在我心中。
对,确实是这样,道德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
但是你如何让这个在每个人心中的道德具体应用于现实社会的具体事务中呢?你如何确保每个人的道德标准是一致的呢?如果对方辩友也承认道德标准在每个人心中都不一致,那么你们又如何确保社会公平呢?而反观法律,它是可见的,它有具体的标准、适用办法,以及有国家强制力作为保障,而且它面对的是范围十分广泛的全体国民。
如此等等,这些都是道德所不能企及的。
3、法律是理性的,更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
我们都知道法律是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的根本保障。
它何德何能能够承担如此重任呢?秘密就在于它的理性。
它面对的是全体国民,以国家强制力作为保障。
任何人都没法不受到法律制约,因此我们看到有些国家昔日的总统也沦会阶下囚也就不足为怪了。
而在现实社会生活中,这种理性更为我们所熟悉。
比如我们缴纳税款,税务人员不会因为看我爽不爽而擅自更订我的缴税额度。
因为如何征税,征收多少?这都有着税法明确的规定,这是理性的体现。
而道德则是主观的,因为每个人的道德标准都不尽相同。
道德与法律一辩立论(五篇模版)
道德与法律一辩立论(五篇模版)第一篇:道德与法律一辩立论谢谢主席,大家好。
开篇名义,正本清源,我们只有对辩题中的概念进行清晰地界定后才能展开这场辩论。
道德,是在一定物质条件下地自然人关于善与恶、光荣与耻辱、正义与非正义、公正与偏见、野蛮与谦虚等观念、原则以及规范的总和,或者说是一个综合的矛盾统一体系。
而道德又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社会有序化要求的道德,即社会要维系下去所必不可少的“最低限度的道德”,如不得暴力伤害他人,这一类道德通常上升为法律,通过制裁或奖励的方法得以推行;第二类是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增进人与人之间紧密关系的原则,例如博爱,无私等,这一类道德一般不上升为法律。
因此法律是以国家意志的形式认可的一部分社会道德规范。
下面我将从三方面论证我我方的观点,法律是一种道德。
第一,从法律的产生与来源来说,法律是一种道德。
参照马克思主义法学的观点,从历史的角度来看,道德的产生早于法律,道德与法律是源与流的关系,具体来说:法律的起源经历了一个从原始习惯到不成文的习惯法再到成文的习惯法、习惯法汇编、国家法的这样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
而原始习惯所肩负的职能完全是道德的。
因此在法律的诞生之初,两者在本质上有必然联系。
所以,分析法学派所主张的那种否定道德和法律之间的必然联系,进而主张“恶法亦法”的观点也就不攻自破了,新分析实证主义法学也不得不承认法律必须符合“最低限度的道德”。
第二,从法律的贯彻与遵守来说,法律是一种道德。
统治阶级制定出来法律,不是让它束至高墙,也不是让它只是一纸空文。
法律不仅仅是静态的,而且也是动态的,其应得到贯彻执行,应得到尊重遵守才是法律。
法律规范之所以为广大的民众所遵守,不仅仅是因为在这些规范的背后隐藏着所谓的国家强制力,更主要的是这些法律规范本身合乎道德原则,并且民众相信它的正确性,合理性以及正义性,即法律有内在的道德价值。
道德支撑着法律制度的建立,维系着人们对法律制度的普遍认同感,这样的法律制度也将是比较稳定的。
思修辩论
主席好,各位同学好,今天我方的观点是社会秩序的维系主要靠道德。
对方辩友刚才提出了法律的种种特点及其对社会秩序维系的贡献,可是我方认为,是道德而非法律在其中起主要作用。
第一,道德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是各种价值判断的准则,依靠道德,我们才有可能明是非、知善恶、辩美丑,从而才能规范自身行为,共同维护社会的稳定,这些道德准则的确立也从根本上杜绝犯罪的思想根源,进一步维系了社会秩序。
康德说过,“世界上有两件东西能够深深地震撼人们的心灵,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另一件是我们崇高的道德准则。
”可见道德在人类社会中力量之大,而且这种力量不是法律一样冰冷的强制力,是通过教化,感染人的心灵,从内心深处去促成一个人素质修养的提高,从根本上维持社会秩序。
法律约束行为,但道德约束人心。
因为社会的主体是人,一旦人们都受心中道德的约束,形成道德自律,这个社会必定也是一个稳定有序的社会。
第二,主要依靠道德维系社会秩序是从古至今的社会发展实践中都认同的。
中国亘古就有“德主刑辅”的传统,而西方国家一开始也并无成文法律,都是依靠约定俗成的道德理念来治理当时所谓的国家,虽然我们一直在说“依法治国”,但请别忘了,从2001年江泽民总书记就提出了“以德治国”的治国方略,正是因为道德有其强大的力量,在个人和社会、国家的建设中都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是任何社会都不可缺少的意识形态和行为准则。
第三,道德适用的范围比法律广。
首先,立法基础要遵循道德准则,古今中外的法律体系和法律制度无不是以特定名族和国家的伦理道德为基石,并力求与道德相适应,相协调的。
故靠法律来维系,也可看做是道德维系的一部分。
其次,法律中的很大一部分,都只是规定了“最低限度的道德”,遵守这些法律规定,是最起码的道德义务,可是法律无法干预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诸如个人的品德操守,但道德可以。
在维系社会秩序中,法律就像阳光,可以照亮,但不能照亮所有角落,而道德,是一种力量,黑夜中也可稳步前行。
法律比道德更重要的辩论材料
法律比道德更重要的辩论材料
1一国法律唯一,道德不唯一、法律标准只有一项,道德标准因人因地而异。
因此,惟有法律是全社会共同遵守之准则。
2法律有外在强制力保障实施,道德仅靠内在调整,法律之于社会力量远大于道德。
3法律源于道德,并且是最基本的道德标准。
因各人价值观差异,仅能、且仅应该要求各人遵守最基本的标准。
同时要求遵守高标准,往往引起不必要的冲突,或限制过多的自由。
4法律有具体的条文、有专业的技术阐述、解释、细化道德标准,使其具有可执行性、可预测性、可指引性。
道德标准过于模糊,对社会及个人的调整能力有限。
5法律除有根源道德的部分之外,还有专业性程序性的规定,如制裁程序、诉讼程序、卫生防疫标准、度量衡官方标准、行业标准、质量标准等,以适应人们更复杂的社会经济生活。
道德比法律更重要四辩词
尊敬的评委、对方辩友:经过激烈的争辩,我发现无论是对方辩友还是我方辩友都怀着对高度的责任感,而对方辩友的观点也使我受到很大的启发,法律和道德都是规范行为的手段,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但在对方义愤填膺的措辞中,我发现几点不妥之处:第一点:对方辩友提出法律有强制性,权威性,高效性等优点。
但是社会秩序的维护是一个持久性状态,强制权威的法律也许短期内有很好效果,但是单纯地惩治容易产生反效果而且法律存在他律性表面性,又如何能维护社会长久秩序呢?而道德是向善的,自律的,其发挥作用是内在的,自发的,才是维护社会秩序的最佳也是主要方式啊!第二点:对方辩友强调,法律有统一性,客观性,标准清晰,有章可循,而道德标准不清晰,无章可循。
对于这一点我方表示非常遗憾啊。
首先,社会中长期发展存在的道德怎么会是模糊的呢,天朝中国和谐向荣的景象不就是人民清晰明了的道德观的体现吗?要说有章可循,“八荣八耻”“尊老爱幼”这些不就是我们心中善恶的标准吗。
其次呢,法律执行的妥协性和失误后的不可挽救行对社会秩序甚至会产生反作用,而道德是循序渐进的。
法律是死的条条框框,道德是活的规范领域,对方辩友是希望生活在硬生生的牢笼之中呢,还是更自由公正的规范领域之中呢?第三点:对方辩友还很巧地结合实际用现状说话,现状是要提倡法制社会,国家是依法而存的。
对方辩友的结合现状我方感到很欣慰!但是呢,首先辩题中的靠法律和法制不是不完全相同的两个概念,这样的偷换概念破坏了辩题的公正误导了观众和评委啊。
再者,我们也来谈谈现状:维护社会秩序主要靠法律是需要一个全社会知法,懂法,守法的基础,还需要一整套完整公正的法律体系和知法机关体系。
那么人民知法懂法守法,执法者客观公正不也正是道德的主导吗?没有道德这根主心骨,法律的强制辅助作用难以发挥啊!而我方则认为,道德能渗透社会方方面面,更是法律的发挥作用的根本之所在,因为道德是立法,是执法,是守法的基础。
第一,法律的制定受道德影响,体现道德的要求,如我国宪法和婚姻法中规定"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就是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尊老爱幼"其次,道德也是执法和守法的基础,法律的执行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执法者素质的高低至关重要,而执法者素质的高低是由个人道德水平决定的,守法者的素质高低也决定了他会否好好守法的根据。
法律大于道德辩论赛案例(3篇)
第1篇正方立场:法律大于道德反方立场:道德大于法律辩论赛题目:在现代社会中,法律与道德的关系,究竟哪一方占据主导地位?正方一辩:(开场陈词)尊敬的评委、各位观众,大家好!今天我们正方团队坚信,在现代社会中,法律大于道德。
法律是社会秩序的基石,是维护国家稳定和社会和谐的保障。
以下是我们的主要论点:1. 法律具有明确性和可操作性,而道德则较为模糊和主观。
2. 法律是社会共识的体现,道德则可能因地域、文化、时代等因素而异。
3. 法律具有强制力,而道德主要依靠个人自觉和社会舆论。
正方二辩:(论点一展开)首先,法律具有明确性和可操作性。
法律通过立法程序制定,明确了权利与义务,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了明确的标准。
例如,刑法规定了哪些行为是犯罪,哪些行为应受到何种处罚。
而道德则较为模糊,不同的人对同一行为可能有不同的道德判断。
这种模糊性容易导致社会冲突和混乱。
正方三辩:(论点二展开)其次,法律是社会共识的体现。
法律是通过民主程序制定的,代表了社会大多数人的利益和意愿。
道德则可能因地域、文化、时代等因素而异,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道德的理解可能存在差异。
因此,法律在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方面具有更高的统一性和权威性。
正方四辩:(论点三展开)再次,法律具有强制力,而道德主要依靠个人自觉和社会舆论。
法律通过国家机器强制执行,对违反法律的行为进行处罚。
道德则主要依靠个人内心的良知和社会舆论的压力来约束人们的行为。
在现实生活中,道德约束力往往不足以应对复杂的社会问题,而法律可以提供更为有力的保障。
反方一辩:(开场陈词)于法律。
道德是人们行为的内在规范,是社会和谐的基石。
以下是我们的主要论点:1. 道德是法律的基础,法律不能脱离道德而存在。
2. 道德具有普遍性和超越性,而法律则具有地域性和时代性。
3. 道德对人的心灵具有深刻的影响,而法律主要关注行为的外在表现。
反方二辩:(论点一展开)首先,道德是法律的基础。
法律的核心价值在于维护公平正义,而道德正是这一价值的基础。
法律对道德辩论赛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介绍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邻里纠纷也日益增多。
在处理邻里纠纷时,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为了探讨这一议题,某高校法学社团举办了一场以“法律与道德”为主题的辩论赛。
以下是本次辩论赛的案例背景。
案例背景:某社区居民李某与邻居张某因房屋装修问题产生纠纷。
李某在装修过程中,未经张某同意,将房屋墙体打薄,导致张某家的房屋结构受到严重影响。
张某认为李某的行为侵犯了自己的合法权益,要求李某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而李某则认为,自己是在合法范围内进行装修,张某的损失应由自己承担。
双方因此产生纠纷,并寻求法律途径解决。
二、辩论赛双方观点(一)正方观点:法律是解决纠纷的主要手段,道德在法律之外发挥作用。
正方认为,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规范,具有强制性和普遍性。
在处理邻里纠纷时,应首先考虑法律的适用。
道德作为一种社会规范,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约束人们的行为,但其在法律之外发挥作用。
在处理李某与张某的纠纷时,应依法判决,维护张某的合法权益。
(二)反方观点:道德是法律的基础,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
反方认为,道德是社会文明的基石,是法律制定和实施的前提。
在处理邻里纠纷时,应充分考虑道德因素。
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共同维护社会秩序。
在李某与张某的纠纷中,道德因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法律判决应充分考虑道德原则。
三、辩论赛案例分析(一)正方观点分析正方观点强调法律的权威性和普遍性,认为在处理邻里纠纷时,应以法律为准绳。
以下是对正方观点的分析:1. 法律的权威性: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规范,具有强制性和普遍性。
在处理邻里纠纷时,法律的权威性可以确保判决的公正性和权威性。
2. 法律的普遍性:法律适用于所有社会成员,不受个人情感、道德观念等因素的影响。
在处理邻里纠纷时,法律的普遍性可以确保判决的公平性。
(二)反方观点分析反方观点强调道德在法律中的地位,认为道德是法律的基础。
以下是对反方观点的分析:1. 道德是法律的基础:道德是社会文明的基石,是法律制定和实施的前提。
辩论赛法治与道德的开场白
辩论赛法治与道德的开场白法律与道德辩论赛一辩的开场词首先,我们从定义上来看法律与道德的区别。
俗话说:分析问题要看实质。
法律是国家制定、颁布用来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规则;道德则是人们共同生活及行为的准则、规范。
它们虽然都是指引、评价人们行为的尺度,但性质不同,法是调整人们某些行为的规范,以规定权利和义务为主要内容,为统治阶级服务,注定它具有狭义性。
然道德是对人们的思想意识和行为的调整,其所调整的范围点多面广,因此,更能体现人民的意志。
不可否认,我们已进入法制时代,遵纪守法当是每个公民的责任与义务。
制定有效的法律并付之顺利实施来维系安定团结是治国之本,真的能不能以法保持安定团结是要看是不是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意愿。
其意志、意愿就是人民在长期生活形成的一种共识的道德准则。
我们看下面这个实例,我们大家吃西瓜都是在横着吃的,是很自然,也很习惯的,是经过实践而来的,这时突然有一个人说:“你们应该竖着吃,横着吃不不对。
这明显是不和谐的事,会得到大家的反对,恰好这个人就是制定法律的人。
由此可以说法律应该是建立在大多数人认同的基础上,大多数人认同也就是道德的基础之上。
因此,道德没有理由拒绝道德或是凌驾于之上。
道德作为启发人们内心觉悟的无形力量,有着国家强制力无法代替的动力。
记得,在前天我乘公交车,一个蹒跚的老人上车,乘务员说:“你没钱,没有证,不能坐车,下去别耽误大家时间。
一个教师模样的中年女人,自己掏出钱给那老人付了,老年人才得以坐车。
没钱没证不准坐车,这是法律法规规定里,乘务员严格按标执行正常,因为是法是无情。
但人有情的,做到有人可以为其借付。
这么做就是道德让人有了帮助他人怜悯之心。
我在这里可以说,提高个人素质,加强道德建设,可以更有效地谴责和抑制违法犯罪行为,并可以多涌现一些见义勇为与违法犯罪作斗争的行为的人,而提高道德素质对法的实施可起到超出国家强制力范围的作用。
这来看来,道德力量是高于法律的范畴,因此,法律不可以反出来说道德的“不”,强奸民意。
道德PK法律辩论赛
道德治理比法律重要,千万不要说只有道德思路:1、道德是柔性的,法律是刚性的。
2、凡是法律规定都是道德调整的,但道德调整的范围要比法律宽泛得多。
3、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法律的要求比道德对人的要求要低4、结合社会发展规律、人的天然的恶性等阐述,在社会调节的作用上道德比法律重要应当是道德的最后屏障,失去这道屏障,道德将在社会溃散。
道德是调节人们行为的软工具,它是以法律为后盾的。
如果法律的溃散,道德就无从谈起。
当前社会许多人们宁愿上访,而不愿通过法律解决问题,不是败类,你认为该一样样意见执行过去还是全民投票?等你投完了,下一个败类又出现了,你什么都不靠法律这种公共权威的对方资料陈词: 在人类存在的社会中,“理性就是道德性。
”“国有道,虽加刑,无刑也;国无道,虽杀之,不可胜也。
”道德才是法之根本。
看问题要着本质。
不能光看表面呀!对方说维系社会秩序靠法律。
请问法律又是靠什么来维系社会秩序的?那就是道德。
只有道德,才能保证立法的物是这个社会主要的,而我们大多数人守法,有守法的美德倒是次要的了。
这难道是你们的逻辑吗?事实表明,守法观念越强,社会越强调这种守法观念,我们的社会中危险人物就越不敢冒险,社会秩序就越稳定。
再从执法的层次看,执法的公正靠什么?靠执法者的良心。
良心就是个人品行符合社会道德的标准。
下更太平、社会更稳定的动机。
这种动机就是个人品行与社会道德的相一致。
立法也是道德,立法的依据首先要有守法的可能性。
我们说过,守法本身就是一种公德,否则立了法又没有人遵守,最后只好法不责4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比如按顺序排队之类的事情,用法律就不是很好解决。
多收集光靠法律无法解决的事例5 对方可能会把你带到“只靠道德维持社会秩序”的沟里,掉进去你就万劫不复。
6 法律是站台的那个台阶,超过法律就会被下面铁轨上的列车撞死。
道德是站台上的那条白线,超过去就可能给自己造成危险,给他人造成不便我觉得应该在两点上发挥1、道德对法律的影响。
思修讨论稿——精选推荐
1.何为道德和法律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具有认识、调节、教育、评价以及平衡五个功能。
道德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所决定,并为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服务。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阶级具有不同的道德观念。
道德往往代表着社会的正面价值取向,起判断行为正当与否的作用,然而,不同时代与不同阶级,其道德观念都会有所变化。
人类的道德观念是受到后天一定的生产关系和社会舆论的影响而逐渐形成的。
从目前所承认的人人性来说,道德即对事物负责,不伤害他人的一种准则。
而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以规定当事人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
法律以道德为依据立法。
《论法的精神》中提到了,在社会还未形成的时候,控制人们的是畏惧,他们都自以为不如他人,所以谁也不会相互攻击,和平便是自然法的第一条。
人一旦生活在社会中便不再感到渺小,于是战争就开始了,这就促成了法律的形成。
所以法律是社会的必然产物。
2.为什么不能没有道德然而有了法律,为何我们还要道德。
让我们来看一下史例。
战国时期秦国卫鞅采用法家法治治理秦国,虽使秦国在短时间内强大,却也为秦朝统一天下之后二世而亡埋下隐患。
法家提倡“不法古,不循今”的治国理论,反对保守的复古思想,主张锐意改革。
韩非提出“时移而治不易者乱”。
而秦统治者以法家强国争霸之论适用天下一统,运用强法暴政于征战多年、民生凋敝的之时。
没有与民休息,对外扩充疆土,对内酷法镇压,强制人民在思想和政治上的统一。
世异法同,法古循今,已经违背了法家“不法古,不循今”的原则。
秦朝之“法”不同于现代之“法”,秦朝之“法”更倾向于“刑”,其执行力度和惩罚性在实行“轻罪重罚”的秦朝是非常残酷的,更将法的作用推向了极端。
缺少道德而单纯依靠法律、重刑来维系社会秩序,尽管在短时间内能够起到整肃国治、振兴国力的作用,却也注定无法维护社会的长治久安。
3.我们为什么必须要有道德道德是人类自古以来很重视的文化修养,为什么古人如此重视道德呢,这自然是因为道德的特殊与它的重要之处,社会最需要的当然是道德,这是无可厚非的,试想当人心惶惶,社会每况愈下的时候,恐是谁都不会在乎法律了,可见,道德在维持社会秩序方面对于法律来讲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如若道德修养不过关,谁都会作出糊涂事,而后,便是社会的大混乱,那么我们当然应认为道德是最重要的,如前不久的珠峰斗殴,法律起什么作用了?相反,斗殴之后的道德反思倒是深入人心,这恰恰证明了道德修养不可磨灭的重要性,而法律只是一个形式罢了,根本不能有效的控制不法分子的猖狂,只有道德修养做好了,我们整个社会才会蒸蒸日上,法律起的只是形式上的限制,而道德起的是维系社会秩序的作用,道德对于法律来说是绝对真理。
法律应该还是不应该与道德脱钩?辩论赛 反方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
法律应该还是不应该与道德脱钩?辩论赛反方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反方辩词一辩:尊敬的评委、各位观众:我们作为反方代表,坚决认为法律应该与道德脱钩。
首先,法律与道德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并强制执行的一套规则和制度,它的目的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正。
道德是一种个体或集体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它是基于人们的信仰、文化和社会环境的。
由于法律和道德的性质不同,将法律与道德脱钩并不会导致道德的崩溃。
其次,法律的目的是保护社会的利益和权益,而道德多是以个体的良心和内心为导向的。
法律必须在整个社会范围内平衡和确保人们的权益,不能过于依赖个体的道德观念,否则就会有法律执行的主观性和不公正性。
例如,在某些宗教教义中,可能存在不同的道德标准,如果法律过多地依赖道德观念,就会对社会造成不公平的对待。
我们不能期望每个人都有相同的道德观念,但法律可以提供一个基本的公正和规范。
最后,法律与道德的脱钩能够为社会带来更大的灵活性和可持续发展。
随着社会的快速变迁和多样化,法律需要及时跟进和调整以适应不同的情况和需求。
如果法律与道德紧密联系,就会限制法律的发展和改革,导致法律无法适应时代的变化。
我们需要一个法律体系来保障社会的正常运作,而不是依赖于个体的道德观念。
总结一下,法律与道德应该脱钩。
法律的目的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正,通过制定统一的规则来保护人们的权益。
将法律与道德脱钩,可以保证法律的公正性和可持续发展,同时避免个体道德观念对法律执行的主观性影响。
谢谢!反方辩词二辩:尊敬的评委、各位观众:作为反方的第二位辩手,我将进一步论证法律应该与道德脱钩的重要性。
首先,法律是一种统一的规范体系,应当为所有公民提供平等的待遇和保护。
如果法律过于依赖于道德观念,那么不同道德观念的个体将会面临不公正的待遇。
这将严重违背法律应有的公正性原则,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其次,法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是建立在客观、系统和科学的基础之上的。
通过将法律与道德脱钩,我们可以实现法律的客观性和科学性,通过研究、实践和改革来不断完善法律制度,从而更好地应对社会发展的需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反思道德
学校:华东理工大学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姓名:孙菲学号:10101389 班级:计算机101
引言:从近几年发生的“半百老人摔倒路上无人敢扶事件”事件中,我们不难发现道德与人们的距离正越来越远,而这众多事件的审判结果又让我们不得不发出这样的疑问:“见死不救”是不是道德的缺失呢?这的确值得深思。
关键字:道德、法律、“彭宇案”、助人为乐、责任
一、关于道德
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
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而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是道德发生的主观条件,而道德产生的主客观条件是同一产生于生产实践的。
道德往往借助于道德观念、道德准则、道德理想等形式,帮助人们正确认识社会道德生活的规律和原则,认识人生的价值和意义,认识自己对家庭、他人、社会的义务与责任,使人们的道德实践建立在明辨善恶的认识基础上,从而正确选择自己的道德行为,积极塑造自身的道德人格。
就从“半百老人摔倒路上无人敢扶事件”本身来说,路人是没有道德观念吗?单从路人们又给老人盖被、送水,联系家属等等的行为来看,可以说明他们有良好的道德原则和表现。
但为何就是无人敢扶起老人并把她送到医院呢?原因就在于像“彭宇案”事件的连续发生,而其判决结果又让很多人望而生畏……
二、是谁的错?!
《重庆晚报》曾报道,一年前,万州区的初二学生万鑫,在赶场途中扶起一名摔倒的老太。
不料,老人及其子女竟说他是肇事者,将他告到法院,要求其父母赔偿。
虽然赢了官司,事隔一年,做好事的万鑫并未从阴影中走出来,一向老实的他变得比过去更加沉闷,成绩也一落千丈。
此案在当时就被称为重庆“彭宇案”,不同的是法官未学南京“葫芦僧判断葫芦案”。
即便如此,还是给原本单纯的少年留下了重重阴影,以至于有时“躲在被子里偷偷地哭”。
一颗老鼠屎能坏一锅汤,何况不止一颗,于是网友们纷纷造出了“救人有风险,行动需谨慎”“扶老太有风险,伸手需谨慎”等警示句,媒体也不时报道老人倒地、围观者无人敢出手的案例,彭宇案、万鑫案大有让国人“一朝被蛇咬,永世怕井绳”之势。
“助人为乐”自古就是我们国家的传统美德。
但曾几何时,在现代拜金主义的疯狂冲击下,“助人为乐”已经离我们渐行渐远,一些人的冷漠冷血达到了让人心寒的地步。
而“彭宇案”的出现让那些本就冷漠冷血的人无疑抓到了一根道义上的“救命稻草”。
于是乎,怕惹麻烦,怕被诬陷就成了人性冷漠的人寻求心
安理得,推卸道德责任的最好借口。
三、面对此类案件应正确对待
好心帮人反被诬陷、伤害的恩将仇报之事,自古有之,中外皆然,古希腊有“农夫与蛇”的寓言,中国古代有东郭先生和中山狼的故事。
但彭宇、万鑫的遭遇是普遍现象吗?相信绝大多数老人被人搀扶、救助后满怀感激,他们的子女也不会做白眼狼的。
彭宇案、万鑫案发生在网络时代,无疑有点被过分夸大了。
不可否认,“彭宇案”确实对好人好事有影响。
比如,有些人表示做好事前要保留证据证人,防止被诬陷。
然而,从越来越多并无“彭宇案”风险,却依然见死不救的事件来看,比“彭宇后遗症”更可怕的是“彭宇案”成为冷漠冷血的“挡箭牌”。
不要过多过高的诠释“彭宇案”的负面影响,因为那毕竟是个案,不代表“好人无好报”的时代真的来临。
而真的热心者,不会为了回报而做好事,不会因为种种顾虑而袖手旁观。
所以,一味的谴责“彭宇案”所造成的负面影响而不谴责一些人灵魂深处的冷漠冷血,只会更加纵容见死不救的行为,让冷漠者更冷漠,冷血者更冷血。
任何一个社会都会有自我净化的功能,网友们不可计数的声讨、控诉乃至于表达绝望之情,不正是社会正气普遍存在的一个明证吗?今日我见老人摔倒不扶,他日我老了摔倒就会无人来扶,这么朴素简单的道理谁不明白,谁又能忍受这样的道德真空成为现实?
彭宇、万鑫的遭遇确实让人怜、让人哀、让人怒,“怒汉”们也纷纷指出,如果法律判决能够公正,如果诬陷敲诈者能够被法律惩治,从制度设计上强化对见义勇为者的保护和奖励,那么,彭宇案也终将成为浮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