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中医护理常规

合集下载

急诊科护理常规

急诊科护理常规

目录目录 (1)第一部分常见症状护理常规 (2)第二节急诊科护理常规 (20)第一节急诊科一般护理常规 (20)第三部分危重症护理常规 (46)第一章休克 (46)第二章昏迷 (48)第三章脑疝 (50)第四章咯血 (52)第五章高血压危象 (54)第六章气胸 (56)第七章呼吸衰竭 (58)第八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 (60)第九章肺栓塞 (62)第十章急性左心衰竭 (65)第十一章急性心肌梗死 (66)第十二章恶性心律失常 (68)第十三章上消化道出血 (70)第十四章肝性脑病 (73)第十五章急性重症胰腺炎 (75)第十六章急性肾损害 (78)第十七章胸部损伤 (81)第十八章腹部损伤 (83)第十九章肠梗阻 (85)第二十章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 (87)第二十一章急性中毒 (89)第二十二章危重症及管路护理常规 (91)第一部分常见症状护理常规一、发热1.休息卧床休息,采取舒适体位,减少机体的消耗,必要时可吸氧。

维持室温在20~24℃、湿度55~60%,病室通风每日至少2次。

2.补充营养及水分鼓励患者进食高热量、富含维生素、营养丰富的半流质饮食或软食,以补充机体基本需要和因发热所造成的额外消耗。

指导患者摄取足够的水分,每天至少2000ml以上,以预防脱水。

必要时可遵医嘱静脉补液,维持水和电解质平衡。

3.严密监测体温的变化,观察发热的过程、热型、持续时间及伴随症状,体温高于39℃,遵医嘱行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实施降温措施30分钟后应复测体温,并记录于体温单上做好交接班。

4.高热伴寒战、四肢厥冷的患者,应给予保暖,以改善周围血液循环。

5.退热期观察有无因体温骤降、大量出汗导致的虚脱,出现时及时处理,协助患者擦拭和更换衣服,避免受凉。

6.密切观察患者的神志、瞳孔、血压、呼吸的变化,若出现谵妄、惊厥、昏迷时,加床档保护,并派专人护理。

7.遵医嘱补液、抗感染治疗。

诊断未明确前不随意使用退热剂。

8.加强口腔护理,每日2~3次。

(最新)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

(最新)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

(最新)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目录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内科急症护理常规1 一般护理常规2 高热3 神昏4 中风5 中暑6 急性出血7 痛证8 暴泻9脱证10 中药中毒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内科护理常规1 一般护理常规2 风温3 感冒4 内伤发热5 咳嗽6 哮喘7 悬饮8 肺痈9 肺胀10 胃脘痛11 呕吐12 便秘13 泄泻14 黄疸15 积聚16 水臌17 水肿18 肾衰19 淋证20 癃闭 ... 更多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外科护理常规1 一般护理常规2 外科手术护理常规3 疖4 疔5 痈6 发7 丹毒8 疔疮走黄9 流痰10 窦道11 压疮12 脱疽13 乳痈14 乳岩15 石癭16 肠痈17 肠梗阻18 石淋19 噎膈20 烧伤 ... 更多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妇科护理常规1 一般护理常规2 产科一般护理常规3 妇科手术护理常规4 月经不调5 痛经6 崩漏7 绝经前后诸证8 带下病9 妊娠恶阻10 胎漏、堕胎、胎动不安、小产、滑胎11 异位妊娠12 子痫13 产后发热14 产后恶露不绝15 产后缺乳16 阴挺17 癥瘕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儿科护理常规1 一般护理常规2 肺炎喘嗽3 鹅口疮4 泄泻5 疳证6 惊风7 痫证8 水肿9 麻疹10 水痘11 痄腮12 顿咳13 小儿暑温14 疫毒痢15 遗尿16 紫癜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肛肠科护理常规1 一般护理常规2 肛肠科手术护理常规3 痔4 肛痈5 肛漏6 肛裂7 脱肛8 直肠息肉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皮肤科护理常规1 一般护理常规2 黄水疮3 蛇串疮4 面游风5 脚湿气6 粉刺7 瘾疹8 湿疮9 药毒10 摄领疮11 白庀12 猫眼疮13 风瘙痒14 皮痹15 天疱疮16 红蝴蝶疮17 淋病18 梅毒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骨伤科护理常规1 一般护理常规2 骨伤科手术护理常规3 小夹板外固定护理常规4 牵引术护理常规5 石膏外固定护理常规6 骨折7 上肢骨折8 下肢骨折9 脊柱骨折10 骨盆骨折11 脱位12 伤筋13 腰椎间盘突出症14 骨折患者的功能锻炼法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眼科护理常规1 一般护理常规2 内眼手术护理常规3 椒疮4 天行赤眼5 聚星障6 凝脂翳7 瞳神紧小8 绿风内障9 圆翳内障10 云雾移睛11 视瞻昏渺12 高风雀目13 风牵偏视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耳鼻咽喉科护理常规1 一般护理常规2 耳疖、耳疮3 耳鸣、耳聋4 耳眩晕5 中医鼻科一般护理常规6 鼻槁7 鼻鼽鼻渊9 鼻衄10 中医咽喉科一般护理常规11 喉痹12 喉关痈13 喉喑14 急喉风 8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口腔科护理常规1 一般护理常规2 口疮3 牙宣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针灸科护理常规1 一般护理常规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肿瘤科护理常规一般护理常规2 放疗护理常规3 化疗护理常规 1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传染病科护理常规一般护理常规2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3 时行感冒4 肺痨5 痢疾6 湿温7 肝热病8 霍乱 (时1疫)9 艾滋病10 暑湿11 登革热12 炭疽13 狂犬病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分级护理1 特级护理2 一级护理3 二级护理4 三级护理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1 针刺法2 灸法3 拔罐法4 穴位按摩法5 刮痧法6 熏洗法7 全身药浴法8 湿敷法9 换药法10 涂药法11 敷药法12 贴药法13 药熨法14 坐药法15 中药煎煮法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护理文件书写规范1 护理文件书写要求1.1 一般要求1.2 体温单书写要求及内容1.3 医嘱单书写要求及内容1.4 长期医嘱执行单1.5 护理记录单书写要求及内容2 中医护理病历书写规范2.1 中医整体护理病历2.2 入院评估表 (附表8)2.3 护理诊断/问题项目表(附表9)2.4 护理记录单2.5 出院评估表 (附表10)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护理人员职责、工作制度及质量要求1 护士职业基本要求1.1 热爱护理事业,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有强烈...1.2 作风上要实事求是,谦虚谨慎,严肃认真,...1.3 行为上要遵纪守法,公正廉洁,爱护集体,...1.4 仪容上要端庄大方,服装整洁,精神饱满,...2 护理人员岗位职责2.1 护理副院长职责2.2 护理部主任 (总护士长) 职责2.3 科护士长职责2.4 护士长职责2.5 主任 (副主任) 护师职责2.6 主管3 护理工作制度3.1 护理部工作制度3.2 中医护理研究室工作制度3.3 急诊科护理工作制度3.4 门诊护理工作制度3.5 手术室护理工作制度3.6 供应室工作制度3.7 查对工作制度3.8 交接班工作制度3.9 抢救工作制度3.10 消毒隔离工作制度3.11 病区护理文件管理工作制度3.12 物品、药品、器材管理工作制度3.13 血液净化中心 (室) 护理工作制度3.14 重症监护室护理工作制度 4 护理工作质量要求4.1 护理部工作质量要求4.2 病区护理工作质量要求4.3 急诊科 (室) 护理工作质量要求4.4 门诊护理工作质量要求4.5 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要求4.6 供应室工作质量要求4.7 血液净化中心 (室) 护理工作质量要求4.8 重症监护室护理工作质量要求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内科急症护理常规1 一般护理常规1.1 接待患者,初步分诊。

最新)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

最新)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

最新)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包含中医内科、外科、妇科、儿科、肛肠科、皮肤科、骨伤科、眼科和耳鼻咽喉科的常规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中医内科急症护理常规1.一般护理常规:包括体位、营养、水、气、温度等方面的护理。

2.高热:包括中暑、中风、神昏等高热症状的护理。

3.痛证:包括各种疼痛症状的护理。

4.暴泻:包括腹泻、呕吐等消化系统疾病的护理。

5.脱证:包括晕厥、昏迷等意识障碍的护理。

6.中药中毒:包括中药过量、误用等中毒症状的护理。

中医内科护理常规1.一般护理常规:包括体位、营养、水、气、温度等方面的护理。

2.风温:包括感冒、咳嗽等风寒热症状的护理。

3.内伤发热:包括内伤、发热等症状的护理。

4.胃痛:包括胃痛、呕吐、便秘等胃肠道疾病的护理。

5.黄疸:包括各种黄疸症状的护理。

6.水肿:包括水肿、淋证等泌尿系统疾病的护理。

中医外科护理常规1.一般护理常规:包括体位、营养、水、气、温度等方面的护理。

2.外科手术护理常规:包括手术前后的护理。

3.疖、疔、痈、发、丹毒、疔疮、走黄等皮肤疾病的护理。

4.窦道、压疮、脱疽等伤口护理。

中医妇科护理常规1.一般护理常规:包括体位、营养、水、气、温度等方面的护理。

2.产科一般护理常规:包括产前、产后的护理。

3.妇科手术护理常规:包括手术前后的护理。

4.月经不调、痛经、崩漏、绝经前后诸证、带下病等妇科疾病的护理。

5.妊娠恶阻、胎漏、、胎动不安、小产、滑胎、异位妊娠等孕产妇的护理。

中医儿科护理常规1.一般护理常规:包括体位、营养、水、气、温度等方面的护理。

2.肺炎、喘嗽、鹅口疮、泄泻、疳证、惊风、痫证、水肿、麻疹、水痘、痄腮、顿咳、小儿暑温、疫毒痢、遗尿、紫癜等儿科疾病的护理。

中医肛肠科护理常规1.一般护理常规:包括体位、营养、水、气、温度等方面的护理。

2.肛肠科手术护理常规:包括手术前后的护理。

3.痔、肛痈、肛漏、肛裂、脱肛、直肠息肉等肛肠疾病的护理。

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

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

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一、中医内科急症护理常规1、一般护理常规对于内科急症患者,护理人员需要做好基本的护理工作,包括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维持患者的体温、保持患者的清洁卫生等。

2、高热高热是指体温超过38.5℃,此时需要及时采取措施,如使用退热药物、进行物理降温等。

3、神昏神昏是一种意识障碍,需要及时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

4、中风中风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及时进行护理,包括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预防并发症、进行康复训练等。

5、中暑中暑是由于高温、高湿度等环境因素引起的疾病,需要及时进行降温、补充水分等护理措施。

6、急性出血急性出血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及时进行止血处理、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等护理措施。

7、痛证痛证是指各种疼痛性疾病,需要根据不同的病因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如使用止痛药物、进行物理疗法等。

8、暴泻暴泻是指突然出现的腹泻,需要及时补充水分、电解质等,避免脱水等并发症的发生。

9、脱证脱证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的虚弱、晕厥等症状,需要及时进行护理,如保持患者的安静、进行康复训练等。

10、中药中毒中药中毒是指由于中药使用不当引起的中毒症状,需要及时采取解毒措施、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等护理措施。

二、中医内科护理常规1、一般护理常规中医内科患者的护理工作与其他患者类似,需要做好基本的护理工作,如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维持患者的体温、保持患者的清洁卫生等。

2、XXX风温是一种常见的疾病,需要及时进行护理,包括降温、补充水分、使用药物等。

3、感冒感冒是一种常见的疾病,需要进行综合治疗,如使用药物、进行物理疗法等。

4、内伤发热内伤发热是指由于内伤引起的发热症状,需要进行中药治疗、调理饮食等护理措施。

5、咳嗽咳嗽是一种常见的症状,需要根据不同的病因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如使用止咳药物、进行物理疗法等。

6、哮喘哮喘是一种常见的疾病,需要进行综合治疗,如使用药物、进行物理疗法等。

急诊科护理常规

急诊科护理常规

急诊科护理常规第一节急诊科一般护理常规1.值班人员必须坚守工作岗位,认真履行职责,使用文明礼貌用语,热情接待病人,要求对病人细心、耐心、有爱心。

杜绝生、冷、硬、推等态度。

2.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护理操作规程,严格查对制度和床头交接班制度,防止差错事故发生。

3.严格执行各种急危重症抢救程序,抢救室内急救器械、药品、物品做到四固定:既定数量、定位置、定人管理、定时维修及保养,及时更新和补充,切实保证急救物品完好率100%。

4.分诊护士做好急诊和分诊预检工作,按病情轻、重、缓、急给予安排就诊。

对危重病人急救,本着时间就是生命的原则,在医生到来之前护士可行必要的急救处理,争分夺秒畅通生命绿色通道。

5.负责院前急救工作,出诊班护士负责检查救护车上急救设施是否完好,保证病人在院外及转运途中得到医务人员及时有效的救治,院内负责护送危重病人作相关检查或转送到专科病房。

6.按照分级护理的标准,严密观察留观病人病情变化。

及时完成各项治疗和护理,帮助解决病人的实际困难,为病人提供便民措施、各种健康教育和护理咨询等优质多元化服务,真正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人文关怀7.做好传染病报告和消毒隔离工作,防止医院感染发生。

第二节心跳、呼吸骤停的急救护理一.评估和观察要点1.突然意识丧失或伴有抽搐,叹息样呼吸,呼吸停止,大动脉搏动消失,血压测不到,瞳孔散大,发绀明显。

2.听诊心音消失,心电图:心室扑动与颤动,心脏停博,心电机械分离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

二、护理要点(一)紧急处理:1.胸外心脏按压。

2.开放气道。

3.人工呼吸。

4.电除颤。

5.心电监护。

6建立双静脉通道。

7留置导尿。

8床旁特别护理。

(二)确认有效医嘱并执行:1.抢救药物,如肾上腺素、利多卡因、阿托品、碳酸氢钠、多巴胺、激素等。

2.配合完成除颤。

3.积极治疗原发病,防治并发症。

4.备临时起搏器。

5.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6.采用低温疗法,强化头部降温。

7.给予高压氧治疗。

急诊科护理常规

急诊科护理常规

急诊科护理常规心脏骤停1、立即进行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并通知医生。

2、迅速建立静脉通道,按医嘱给药。

3、为保护脑细胞,防止脑水肿而采用物理降温时,头部及体表大血管处应放置冰袋,体温保持在32-34o C,不宜低于32o C,以免引起室颤。

4、持续导尿应严格无菌操作,防止泌尿系感染。

5、抽搐、躁动时应防止舌咬伤、窒息及坠床。

6、复苏后及时翻身,加强皮肤和口腔护理。

昏迷1、头偏向一侧,及时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2、做好口腔护理,取下活动性假牙。

3、呼吸困难者给予氧气吸入。

4、每4h测T、P、H、BP一次,必要时15-30min一次,并记录。

5、保持良好的静脉通道,必要时静脉切开,及时补充液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6、鼻饲高热量、高营养流质饮食。

7、抽搐、躁动者注意安全,防坠床。

8、保持床铺整洁,每4h翻身1次,预防褥疮的发生。

9、保持大小便通畅,必要时持续导尿,防止泌尿系感染。

10、保护双眼,以防角膜损伤。

中毒1、立即脱离中毒现场,迅速更换被污染的衣服,污染部位彻底洗净。

2、口服中毒者,立即洗胃或催吐。

3、中毒严重者绝对卧床休息,每30min测P、H、BP1次。

4、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吸痰。

5、昏迷病人加强皮肤、口腔及会阴部护理。

按时翻身,预防坠积性肺炎和褥疮的发生。

高热1、除每4h测量1次体温外,根据高热程度随时测量并绘制体温曲线。

2、首选物理降温,无效时按医嘱药物降温,注意有无大量出汗及血压下降。

3、寒战时保暖或进热饮料。

4、热退时及时更衣及预防受凉并注意补充水分,每日不少于2000ml,并注意热量补充。

5、针对高热原因给予相应护理。

惊厥1、平卧、头偏向一侧,解开衣领,将牙垫放于上下臼齿之间,以防舌咬伤。

2、保持呼吸道通畅,给氧,窒息者人工呼吸。

3、高热引起者及时物理降温。

4、颅内压增高,反复惊厥者,按医嘱使用脱水剂,并观察神志、瞳孔、P、H、BP的变化,预防脑疝发生。

5、加床栏或防护架,防坠床或外伤。

中医科护理常规范文

中医科护理常规范文

中医科护理常规范文
1.观察和询问:护士需要仔细观察患者的面色、声音、呼吸、饮食、
排便等生活习惯和生理状况,同时还要询问病史、症状、脉象等信息,以
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

2.脉诊:中医护士通过对患者的脉搏进行触诊,判断患者的脉象变化,进而获得患者的身体状况及病情变化的信息。

3.舌诊:中医护士通过观察患者的舌头的形态、颜色、质地等特征,
以辅助诊断患者的疾病。

4.辨证施治:中医护士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病因等因素进行辨证
施治,例如通过遵循“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原则,根据病情的不同,
选取相应的治疗方法和中药。

5.药物治疗:中医科护士根据医生的嘱托和患者的病情,配制中药方剂,按时给予服药,并观察患者对药物的反应。

6.食疗:中医护士还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特点,给出相应的食
疗建议,以改善患者的病情。

7.穴位按摩:中医护士可以进行穴位按摩,通过按摩患者的穴位,调
节患者的气血循环,促进患者的康复。

8.心理疏导:中医护士在护理过程中,注重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了
解患者的心理需求,并提供相应的心理疏导,帮助患者缓解紧张和焦虑情绪。

9.康复指导:中医护士在患者病情稳定后,可以进行康复指导,包括
生活习惯、饮食调理、运动锻炼等方面的指导,以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中医科护理的常规是基于中医学的理论基础和临床实践的经验总结,通过综合运用中医学的各种方法和手段,促进患者的病情康复。

中医护士在护理过程中,需具备扎实的中医学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以确保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急诊科一般护理常规

急诊科一般护理常规

急诊科一般护理常规1、热情接待病人,将病人安置于急诊监护室,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做好病人及家属的入院(科)宣教。

2、及时评估:包括基本情况、主要症状、皮肤情况,阳性辅助检查、各种管道、药物治疗情况等。

3、急救护理措施:快速建立静脉通道(视病情及药物性质调整滴速),吸氧(视病情调整用氧流量),心电监护、留置导尿、保暖,做好各种标本采集,协助患者相应检查,必要时积极完善术前准备等。

4、卧位与安全:①、根据病情采取合适卧位。

②、保持呼吸道通畅,对昏迷病人应及时吸出口鼻及气管内分泌物,予以氧气吸入。

③、牙关紧闭、抽搐的病人可用牙垫、开口器,防止舌咬伤、舌后最坠。

④、高热、昏迷、谵妄、烦躁不安、年老体弱及婴幼儿应加用护栏,必要时给与约束带,防止坠床,确保病人安全。

⑤、备齐一切抢救用物、药品和器械,室内各种抢救设置处于备用状态。

5、严密观察病情:严密监测病人生命体征、神志、瞳孔、出血情况、SPO2、末梢循环及大小便等;配合医生积极进行抢救,及时做好护理记录。

6、遵医嘱给药,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实行口头医嘱时,需复述无误方可使用。

7、保持各种管道通畅,妥善固定,安全放置,防止脱落、扭曲、堵塞;严格无菌技术,防止逆行感染。

8、保持大小便通畅:有尿潴留者采取诱导方法以助排尿;必要时导尿;便秘者视病情予以灌肠。

9、视病情予以饮食护理:保持水、电解质平衡及满足机体对营养的基本需求;禁食病人可予以外周静脉营养。

10、基础护理:①、做好三短九洁:(三短:头发、胡须、指甲短;九洁:头发、眼、身、口、鼻、手足、会阴、肛门、皮肤清洁)。

②、认真做好晨、晚间护理、尿道口护理、气管切开护理每日2次;注意眼的保护。

③、保持肢体功能,加强肢体被动活动或协助主动活动。

④、做好呼吸咳嗽训练,每2h协助病员翻身、拍背、指导作深呼吸,以促进分泌物排出。

⑤、加强皮肤护理,预防压疮。

11、心理护理:及时巡视、关心病人,据病情作好与家属沟通,建立良好护患关系,以取得病人信任、家属的配合和理解。

中医常见病护理常规

中医常见病护理常规

中医常见病护理常规1.患者观察:护士应仔细观察患者的一般情况,包括面色、表情、精神状态、活动能力等。

尤其注意是否存在呼吸困难、血压升高、头痛、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

2.体温测量:体温是判断病情的重要指标。

中医常用腋下温度法进行测量。

护士应戴手套,用电子体温计或水银体温计测量患者的腋下体温。

体温过高或过低应及时记录并报告医生。

3.脉搏测量:脉搏是中医辨识病情的重要指标。

护士应轻柔地触摸患者的脉搏,注意脉搏的频率、节律、力度和形态等。

脉搏过快、过缓或不规则应及时记录并报告医生。

4.舌诊:舌苔和舌质变化是中医辨识病情的重要依据。

护士应观察患者的舌苔颜色、薄厚程度、表面光滑度,以及舌质颜色、形态等。

异常的舌苔或舌质需要及时记录并报告医生。

5.指甲检查:中医认为指甲反映人体的阴阳调和状态。

护士应观察患者的指甲颜色、形状、硬度等。

指甲呈现异常的颜色、形态或硬度需要及时记录并报告医生。

6.病历记录:护士应及时、准确地记录患者的病历,包括患者的个人信息、主诉、病史、体格检查结果、医嘱、护理措施等。

病历记录应规范、清晰,并保证信息的保密性和完整性。

此外,中医常见病护理常规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护士应保证自身的工作环境整洁、卫生,并注意个人卫生习惯,戴手套进行相关操作。

2.在进行观察和测量时,护士应保证患者的隐私和尊严,并尽量减少患者的不适感。

3.护士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并定期评估和调整。

4.护士应及时向患者和其家属解释有关护理常规的注意事项,增加其对护理工作的信任和配合。

总之,中医常见病护理常规对于及时发现和处理中医疾病的变化至关重要。

护士应将其作为日常工作的重要内容,以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和安全性。

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

 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

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目录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内科急症护理常规1 一般护理常规2 高热3 神昏4 中风5 中暑6 急性出血7 痛证8 暴泻9脱证10 中药中毒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内科护理常规1 一般护理常规2 风温3 感冒4 内伤发热5 咳嗽6 哮喘7 悬饮8 肺痈9 肺胀10 胃脘痛11 呕吐12 便秘13 泄泻14 黄疸15 积聚16 水臌17 水肿18 肾衰19 淋证20 癃闭 ... 更多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外科护理常规1 一般护理常规2 外科手术护理常规3 疖4 疔5 痈6 发7 丹毒8 疔疮走黄9 流痰10 窦道11 压疮12 脱疽13 乳痈14 乳岩15 石癭16 肠痈17 肠梗阻18 石淋19 噎膈20 烧伤 ... 更多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妇科护理常规1 一般护理常规2 产科一般护理常规3 妇科手术护理常规4 月经不调5 痛经6 崩漏7 绝经前后诸证8 带下病9 妊娠恶阻10 胎漏、堕胎、胎动不安、小产、滑胎11 异位妊娠12 子痫13 产后发热14 产后恶露不绝15 产后缺乳16 阴挺17 癥瘕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儿科护理常规1 一般护理常规2 肺炎喘嗽3 鹅口疮4 泄泻5 疳证6 惊风7 痫证8 水肿9 麻疹10 水痘11 痄腮12 顿咳13 小儿暑温14 疫毒痢15 遗尿16 紫癜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肛肠科护理常规1 一般护理常规2 肛肠科手术护理常规3 痔4 肛痈5 肛漏6 肛裂7 脱肛8 直肠息肉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皮肤科护理常规1 一般护理常规2 黄水疮3 蛇串疮4 面游风5 脚湿气6 粉刺7 瘾疹8 湿疮9 药毒10 摄领疮11 白庀12 猫眼疮13 风瘙痒14 皮痹15 天疱疮16 红蝴蝶疮17 淋病18 梅毒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骨伤科护理常规1 一般护理常规2 骨伤科手术护理常规3 小夹板外固定护理常规4 牵引术护理常规5 石膏外固定护理常规6 骨折7 上肢骨折8 下肢骨折9 脊柱骨折10 骨盆骨折11 脱位12 伤筋13 腰椎间盘突出症14 骨折患者的功能锻炼法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眼科护理常规1 一般护理常规2 内眼手术护理常规3 椒疮4 天行赤眼5 聚星障6 凝脂翳7 瞳神紧小8 绿风内障9 圆翳内障10 云雾移睛11 视瞻昏渺12 高风雀目13 风牵偏视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耳鼻咽喉科护理常规1 一般护理常规2 耳疖、耳疮3 耳鸣、耳聋4 耳眩晕5 中医鼻科一般护理常规6 鼻槁7 鼻鼽8 鼻渊9 鼻衄10 中医咽喉科一般护理常规11 喉痹12 喉关痈13 喉喑14 急喉风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口腔科护理常规1 一般护理常规2 口疮3 牙宣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针灸科护理常规1 一般护理常规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肿瘤科护理常规1 一般护理常规2 放疗护理常规3 化疗护理常规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传染病科护理常规1 一般护理常规2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3 时行感冒4 肺痨5 痢疾6 湿温7 肝热病8 霍乱 (时疫)9 艾滋病10 暑湿11 登革热12 炭疽13 狂犬病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分级护理1 特级护理2 一级护理3 二级护理4 三级护理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1 针刺法2 灸法3 拔罐法4 穴位按摩法5 刮痧法6 熏洗法7 全身药浴法8 湿敷法9 换药法10 涂药法11 敷药法12 贴药法13 药熨法14 坐药法15 中药煎煮法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护理文件书写规范1 护理文件书写要求1.1 一般要求1.2 体温单书写要求及内容1.3 医嘱单书写要求及内容1.4 长期医嘱执行单1.5 护理记录单书写要求及内容2 中医护理病历书写规范2.1 中医整体护理病历2.2 入院评估表 (附表8)2.3 护理诊断/问题项目表(附表9)2.4 护理记录单2.5 出院评估表 (附表10)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护理人员职责、工作制度及质量要求1 护士职业基本要求1.1 热爱护理事业,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有强烈...1.2 作风上要实事求是,谦虚谨慎,严肃认真,...1.3 行为上要遵纪守法,公正廉洁,爱护集体,...1.4 仪容上要端庄大方,服装整洁,精神饱满,...2 护理人员岗位职责2.1 护理副院长职责2.2 护理部主任 (总护士长) 职责2.3 科护士长职责2.4 护士长职责2.5 主任 (副主任) 护师职责2.6 主管3 护理工作制度3.1 护理部工作制度3.2 中医护理研究室工作制度3.3 急诊科护理工作制度3.4 门诊护理工作制度3.5 手术室护理工作制度3.6 供应室工作制度3.7 查对工作制度3.8 交接班工作制度3.9 抢救工作制度3.10 消毒隔离工作制度3.11 病区护理文件管理工作制度3.12 物品、药品、器材管理工作制度3.13 血液净化中心(室) 护理工作制度3.14 重症监护室护理工作制度 4 护理工作质量要求4.1 护理部工作质量要求4.2 病区护理工作质量要求4.3 急诊科 (室) 护理工作质量要求4.4门诊护理工作质量要求4.5 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要求4.6 供应室工作质量要求4.7 血液净化中心 (室) 护理工作质量要求4.8 重症监护室护理工作质量要求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内科急症护理常规1 一般护理常规1.1 接待患者,初步分诊。

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完整

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完整

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目录一、中医内科急症护理常规1、一般护理常规2、高热3、神昏4、中风5、中暑6、急性出血7、痛证 8、暴泻 9、脱证10、中药中毒二、中医内科护理常规1、一般护理常规2、风温3、感冒4、内伤发热5、咳嗽6、哮喘7、悬饮 8、肺痈 9、肺胀10、胃脘痛 11、呕吐 12、便秘13、泄泻 14、黄疸 15、积聚16、水臌 17、水肿 18、肾衰19、淋证 20、癃闭三、中医外科护理常规1、一般护理常规2、外科手术护理常规3、疖4、疔5、痈6、发7、丹毒 8、疔疮走黄 9、流痰10、窦道 11、压疮 12、脱疽13、乳痈 14、乳岩 15、石癭16、肠痈 17、肠梗阻 18、石淋19、噎膈 20、烧伤四、中医妇科护理常规1、一般护理常规2、产科一般护理常规3、妇科手术护理常规4、月经不调5、痛经6、崩漏7、绝经前后诸证 8、带下病 9、妊娠恶阻10、胎漏、堕胎、胎动不安、小产、滑胎 11、异位妊娠12、子痫 13、产后发热 14、产后恶露不绝15、产后缺乳 16、阴挺 17、癥瘕五、中医儿科护理常规1、一般护理常规2、肺炎喘嗽3、鹅口疮4、泄泻5、疳证6、惊风7、痫证 8、水肿 9、麻疹10、水痘 11、痄腮 12、顿咳13、小儿暑温 14、疫毒痢 15、遗尿16、紫癜六、中医肛肠科护理常规1、一般护理常规2、肛肠科手术护理常规3、痔4、肛痈5、肛漏6、肛裂7、脱肛 8、直肠息肉七、中医皮肤科护理常规1、一般护理常规2、黄水疮3、蛇串疮4、面游风5、脚湿气6、粉刺7、瘾疹 8、湿疮 9、药毒10、摄领疮 11、白庀 12、猫眼疮13、风瘙痒 14、皮痹 15、天疱疮16、红蝴蝶疮 17、淋病 18 梅毒八、中医骨伤科护理常规1、一般护理常规2、骨伤科手术护理常规3、小夹板外固定护理常规4、牵引术护理常规5、石膏外固定护理常规 6 、骨折7、上肢骨折 8、下肢骨折 9、脊柱骨折10、骨盆骨折 11、脱位 12、伤筋13、腰椎间盘突出症 14、骨折患者的功能锻炼法九、中医眼科护理常规1、一般护理常规2、内眼手术护理常规3、椒疮4、天行赤眼5、聚星障6、凝脂翳7、瞳神紧小 8、绿风内障 9、圆翳内障10、云雾移睛 11、视瞻昏渺 12、高风雀目13、风牵偏视十、中医耳鼻咽喉科护理常规1、一般护理常规2、耳疖、耳疮3、耳鸣、耳聋4、耳眩晕5、中医鼻科一般护理常规6、鼻槁7、鼻鼽 8、鼻渊 9、鼻衄10、中医咽喉科一般护理常规 11、喉痹 12、喉关痈13、喉喑 14、急喉风十一、中医口腔科护理常规1、一般护理常规2、口疮3、牙宣十二、中医针灸科护理常规1、一般护理常规十三、中医肿瘤科护理常规1、一般护理常规2、放疗护理常规3、化疗护理常规十四、中医传染病科护理常规1、一般护理常规2、传染性非典型肺炎3、时行感冒4、肺痨5、痢疾6、湿温7、肝热病 8、霍乱 (时疫) 9、艾滋病10、暑湿 11、登革热 12、炭疽13 、狂犬病十五、中医分级护理1、特级护理2、一级护理3、二级护理4、三级护理十六、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1、针刺法2、灸法3、拔罐法4、穴位按摩法5、刮痧法6、熏洗法7、全身药浴法 8、湿敷法 9、换药法10、涂药法 11、敷药法 12、贴药法13、药熨法 14、坐药法 15、中药煎煮法十七、中医护理文件书写规范1、护理文件书写要求(1)、一般要求(2)、体温单书写要求及内容(3)、医嘱单书写要求及内容(4)、长期医嘱执行单(5)护理记录单书写要求及内容2、中医护理病历书写规范(1)、中医整体护理病历(2)、入院评估表 (附表8)(3)、护理诊断/问题项目表 (附表9)(4)、护理记录单(5)、出院评估表 (附表10)十八、中医护理人员职责、工作制度及质量要求1、护士职业基本要求(1)、热爱护理事业,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有强烈...(2)、作风上要实事求是,谦虚谨慎,严肃认真,...(3)、行为上要遵纪守法,公正廉洁,爱护集体,...(4)、仪容上要端庄大方,服装整洁,精神饱满,...2 、护理人员岗位职责(1)、护理副院长职责(2)、护理部主任 (总护士长) 职责(3)、科护士长职责(4)、护士长职责2.5 主任 (副主任) 护师职责2.6 主管3、护理工作制度(1)、护理部工作制度(2)、中医护理研究室工作制度(3)、急诊科护理工作制度(4)、门诊护理工作制度(5)、手术室护理工作制度(6)、供应室工作制度(7)、查对工作制度(8)、交接班工作制度(9)、抢救工作制度(10)、消毒隔离工作制度(11)、病区护理文件管理工作制度(12)、物品、药品、器材管理工作制度(13)、血液净化中心 (室) 护理工作制度(14)、重症监护室护理工作制度4 、护理工作质量要求(1)、护理部工作质量要求(2)、病区护理工作质量要求(3)、急诊科 (室) 护理工作质量要求(4)、门诊护理工作质量要求(5)、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要求(6)、供应室工作质量要求(7)、血液净化中心 (室) 护理工作质量要求(8)、重症监护室护理工作质量要求中医内科急症护理常规一般护理常规1. 接待患者,初步分诊。

对于急诊护理工作,使用中西医结合护理的方法有哪些

对于急诊护理工作,使用中西医结合护理的方法有哪些

对于急诊护理工作,使用中西医结合护理的方法有哪些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医疗模式也在不断的更新进步。

急诊科作为医院的一个重要科室,由于其病人具有特殊性,因此护理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传统护理模式较为单一,实行中西医结合的护理模式更加符合现代医学发展。

一、中西医结合护理内涵中西医的本质和内涵都是一样的,但护理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且是医院中各个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后必不可少的一项环节,通过中西医结合的方式,可以让护理工作更加优化。

中医中最重要的理念就是“天人合一”,受到这些传统理念的影响,中医更加重视整体和局部之间的协调,注重人体内外环境的和谐统一。

中医会根据患者不同的年龄、病情、体质以及发病季节等情况,综合考虑,并且通过各种中医的方式和手段,采取不一样的护理模式。

由于这种方案兼顾到了整体的调整以及个性化的护理,所以更加符合患者的健康需求,体现出了以患者为主的理念。

而西医所应用的医学领域更加广泛,西医护理也更加的高效快捷。

其主要是针对患者所出现的不同症状,做针对性的有效护理。

同时科学的发展对西医医学的发展也具有促进作用。

西医护理中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新技术、新方法。

西医护理主要是通过对患者的病情分析、诊断结果等进行全面评估后,着手实施的计划。

并且在护理的过程中还需要不断调整,以达到好的护理效果。

其整体是一个连续性、动态的护理流程。

而现代的科学技术发展使得人们的思维方式也在不断进步。

这也就奠定了中医和西医相结合的基础,促进了中西医护理结合的观念产生。

尤其是现代医学模式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对中西医结合护理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将中西医护理结合起来,就可以弥补双方在各个方面上的不足,以便对患者实施更加整体、动态、高效和及时的护理。

二、中西医结合护理的方法1.观察护理由于急诊科的特殊性,因此在接诊患者后,医护人员应当第一时间迅速做出反应,对于情况较为严重的急危重症患者,要及时将其转接到抢救室,避免延误患者病情。

随后通知相关医生,做好救治患者的准备。

急诊常见中医护理常规

急诊常见中医护理常规

---------------------------------------------------------------最新资料推荐------------------------------------------------------急诊常见中医护理常规急诊常见中医护理常规及操作流程急诊科注:人手一册,请各位熟记护理常规内容,掌握急诊常见中医护理操作流程,以备检查。

目录一、中暑1 二、毒蛇咬伤2 三、吐血3 四、暴泻4 五、食物中毒5 六、高热6 七、神昏8 八、晕厥证9 九、痛证11 十、湿敷法流程13 十一、涂药法流程15 中暑中暑是夏季在烈日或高温环境下劳动,因暑热侵袭,致邪热内郁,体温调节功能失常,所发生的急性病变。

一、临床表现人体在高温环境或暑天烈日下出现出汗、头晕、头痛、神疲、胸闷、心慌、泛恶、少汗,甚至汗闭、高热,严重者以神昏、抽搐、肢厥等为特征。

病位表里兼有,多在脾、心。

二、临证施护 1、生活起居护理⑴病室宜整洁,凉爽,安静,通风良好,室温应偏低,保持在 20-22℃。

重症病人可以安排在有空调设备的病室内。

⑵病人应松解衣扣,卧床休息,取平卧,保持安静,不宜多搬动,以防止体位性低血压。

病床应设床栏,以免坠床等以外发生。

⑶保持床单位干洁,病人汗出及时更衣,做好口腔护理和皮肤护理。

1 / 32、辨证施护⑴暑湿表遏证:身热少汗,头痛,头昏,疲倦乏力,胸闷不畅,苔白,脉濡数。

①针刺足三里、关元、内关穴,隔姜灸神阙穴等;②可予以刮痧,取曲池、内关、大椎等穴。

⑵暑热蒙心证:高热无汗,面红耳赤,口干唇燥,渴而多饮,烦躁不安,神志不清。

舌红少津,苔黄,脉洪数。

可用冰袋,冰毯,冰帽,酒精或冰水擦浴的物理降温措施。

也可遵医嘱予冰水或盐水灌肠。

⑶气阴两竭证:面色苍白,汗出较多,呼吸浅促,四肢逆冷,烦躁不安,甚至神志不清,血压下降。

舌红或淡红,脉细数无力或数不清。

①用温水擦浴,忌用冷敷疗法;②艾炷灸关元、气海、肾俞、百会等穴;③大汗者,用金银花、玄参、麦冬、甘草煎水代茶饮。

急诊科中医护理常规(精)

急诊科中医护理常规(精)

急诊科中医护理常规(精)急诊科是医院中一个重要的部门,主要处理急性疾病及紧急状况。

在医院急诊科中,中医护理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中医护理的意义中医护理是针对患者的疾病症状进行治疗、调理的手段。

在急诊科中,中医护理可以通过对患者的经络、腧穴、气血流通等方面进行调理,缓解疾病症状,辅助西医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同时,中医也能在新药疗法未得到广泛采用以及未到达诊疗中心时就能提供缓解疾病症状的手段和治疗方案。

中医护理常规一、五官科疾病1. 鼻出血中医护理的重点在于降低气血热盛的状态。

可以给患者喝清凉口感的香菜汁,可以降低气血燥热、起到凉血降火的作用。

2. 眼疾中医护理的方式是通过针灸,针灸可帮助眼部经络进行调理,达到缓解视力疲劳的效果。

同时还可以配合良好的眼卫生习惯,如经常闭眼眺望远方、合理安排用眼时间等。

二、内科疾病1. 感冒中医护理的方法是辛温解表,可以针灸。

中药方面,可以使用荆芥颗粒、银翘片等,以清热解毒的效果为主。

2. 腹泻中医护理的方法是祛湿,可使用同仁健胃消食片等祛湿化痰的中成药。

还可以通过穴位、按摩和保持空气流通等手段进行调理。

三、外科疾病1. 外伤入院针对患者的疼痛,可使用针灸、推拿、拔罐等中医护理方式进行处理。

同时,可以通过多饮水、保持睡眠等方法达到营养、调理身体的目的。

2. 告诉患者注意事项外科患者在出院后要注意消毒、换药,同时还应注意外伤处的护理,保持伤口干燥、凉爽、干净,流血时要及时处理等。

总结急诊科中医护理是医疗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这里,最好的中医护理常规方法都可以帮助医务人员更快地找到治疗方法,以安全高效的方式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命质量。

中医门诊护士的规章制度

中医门诊护士的规章制度

中医门诊护士的规章制度
《中医门诊护士规章制度》
为了规范中医门诊护士的工作行为,保障患者的权益,制定了以下规章制度:
1. 服从医生指挥。

中医门诊护士应当服从医生的指挥,听从医嘱,协助医生完成诊疗工作。

2. 保护患者隐私。

在对患者进行诊疗过程中,中医门诊护士应当尊重患者隐私,严格遵守保密原则,不得泄露患者信息。

3. 精心细致地完成工作。

中医门诊护士应当认真对待每一位患者,耐心解答患者的问题,提供专业的护理服务。

4. 维护医疗秩序。

中医门诊护士应当积极配合医院维护医疗秩序,不得参与医患纠纷,保持良好的医生患者关系。

5. 自我提升。

中医门诊护士应当不断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素质,提升服务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以上规章制度的制定旨在规范中医门诊护士的行为,保障患者的权益,促进医疗服务的质量提升。

中医门诊护士应当严格遵守相关规定,认真履行护理职责,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一般护理常规-----------------------------------------1(二)高热护理常规-----------------------------------------2(三)神昏护理常规-----------------------------------------4(四)中风护理常规-----------------------------------------5(五)中暑护理常规-----------------------------------------7(六)急性出血护理常规-------------------------------------8(七)痛症护理常规----------------------------------------13(八)暴泻护理常规----------------------------------------16(九)脱证护理常规----------------------------------------17(十)中药中毒护理常规------------------------------------19第二部分各科危重患者中医护理常规(一)骨伤科危重患者中医护理常规--------------------------21 (二)内分泌科危重患者中医护理常规------------------------22 (三)脑病科危重患者中医护理常规--------------------------22 (四)外科危重患者中医护理常规----------------------------24 (五)心肺科危重患者中医护理常规--------------------------24 (六)肾科危重患者中医护理常规----------------------------25 (七)急诊科危重患者中医护理常规--------------------------26 (八)脾胃科危重患者中医护理常规--------------------------26 (九)妇科危重患者中医护理常规----------------------------27 (十)儿科危重患者中医护理常规----------------------------28(一)一般护理常规一. 接待患者,初步分诊。

根据患者病情,送至抢救室或观察室,并立即通知医师。

二. 做好输液,给药、配血、输血及相应准备。

三. 急诊室环境1. 环境清洁,舒适、安静,空气流通2. 根据病证性质,调节病室内温湿度3. 每日定时空气消毒四.入院介绍1. 介绍主管医师、护士2. 介绍就诊环境及设施的使用方法。

介绍休息时间及相关制度五.生命体征监测,做好护理记录1. 测量即刻温度、脉搏、呼吸、血压2. 新入急诊室患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4次,连续3日3. 体温37.5°C以上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4次4. 若体温39°C以上者,每4小时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5. 留观患者正常3日后,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6. 危重患者生命体征监测遵医嘱执行六.每日记录大便次数1次七.协助医师完成各项检查八.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注明执行时间1. 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瞳孔、神志、舌脉等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2. 根据病情,给予正确体位。

对烦躁不安的患者加床烂或用约束带妥善约束,防止意外发生3. 注意观察分泌物、排泄物。

对疑似服毒、诊断不明的护米患者,按病情及时收集相应标本送检4. 注意治疗效果及药物不良反应等,发现异常,缉私报告给医师5. 随时检查各种管道是否通畅,发现异常,及时处理6. 对诊断不明的急腹痛患者禁用镇痛药物17. 及时了解患者在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和情志等方面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8. 凡涉及法律纠纷的患者在抢救的同时,应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九.遵医嘱准确给药,注意观察用药后的效果及反应,并向患者做好药物相关知识的宣教十.遵医嘱给予饮食护理,直到饮食宜忌十一.关心患者,做好情志护理十二.根据患者病情,对患者或家属进行相关健康指导,使之对疾病、治疗、护理等知识有一定了解,积极配合治疗十三.需急诊手术患者,遵医嘱做好术前准备,并通知手术室十四.对转科、转院的垂危患者做好护送及交接工作十五.预防院内交叉感染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2.做好病床单位的终末消毒处理十六. 做好出院指导,并征求意见(二)高热因外感六淫、疫疠之毒剂饮食不洁等所致。

以体温升高在39°C以上为主要临床表现。

病位在表或在里,急性感染性发热和肺感染性发热可参照本病护理一.护理评估1.生命体征2.伴随症状及生活自理能力3.心理社会状况4.辩证:表热证、半表半里证、里热证二.护理要点1.一般护理1)按中医内科急症一般护理常规进行2)高热期间应卧床休息3)烦躁不安者,应实施保护性措施4)对于时行疫疠引发的高热,按呼吸道传染病隔离5)持续高热不退或汗出较多者应避风,及时更换衣被,用温水擦身,定时变换体位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21)体温骤降,大汗淋漓,面色苍白,四肢厥冷,烦躁不安等情况2)神昏谵语,四肢抽搐等情况3)吐血、咯血、杻血便血、溺血等情况4)高热不退、大吐、大泻等情况5)高热喘促、不能平卧、汗出等情况3.给药护理汤剂一般温服,高热又汗烦渴者可凉服。

服解表药后,宜少量服饮温热开水或热粥,以助汗出4.饮食护理(1)饮食宜清淡、细软、易消化,宜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纤维素食物。

多吃蔬菜、水果,忌食煎炸、油腻食物(2)外感高热,宜进热汤,多饮温开水以注汗出(3)鼓励患者多饮水及果汁饮料,亦可选用芦根汤、淡盐水等以养阴增液5.情志护理内伤发热多病程长,患者常有烦躁、焦虑等情绪变化,安慰患者树立信心,提高自身疾病的认识,积极配合治疗、6.临证(症)施护1)发热恶寒重、头痛、四肢酸痛、无汗者,尊以助给予背部刮痧,以助退热2)壮热者,尊医嘱有物理降温、药物将无或针刺降温三.健康指导1.保持心情舒畅,怡养情操,利于康复2.保持病愈初期的休养,避免过劳,适当劳动。

注意保暖,慎风寒,以免负感外邪3.饮食宜清淡、少油腻、易消化。

多食蔬菜、水果,忌食辛辣、油腻之品,忌烟酒4.根据自身条件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以增强机体抗病能力5.积极治疗原发病6.坚持尊医嘱服药、治疗,定期到门诊复3(三)神昏因多种病症引起心脑受邪,窍络不通,神明被蒙所致。

以神志不清、不省人事为主要临床表现神昏不使一个独立的疾病,是多种急慢性疾病危重阶段常见的症状之一。

病位在脑。

昏迷等可参照本病护理一.护理评估1.生命体征、神志、瞳孔等变化2.既往史、现病史和服药史3.生活方式、排泄状况4.心理社会状况5.辩证:闭证(阳闭、阴闭)、脱证二.护理要点1.一般护理1)按中医内科急症一般护理常规进行2)保持呼吸道畅通,患者取仰卧位,去枕,举颌仰额位。

有呕吐者头偏向一侧,以防窒息。

随时吸出咽喉部分泌物及痰蜒。

3)中暑昏迷患者,应将其放臵在阴凉通风的病室;烦躁不安者,加床档或用约束带妥善约束,防止发生意外;有义齿者应取下;抽搐者用牙垫或包有纱布的压舌板臵于上下齿之间,防止舌咬伤。

4)四肢厥冷者,注意肢体的保暖,防止冻伤、烫伤。

伴有肢瘫者,保持肢体功能位,定时翻身5)遵医嘱留臵导尿,记录24小时出入量6)加强口腔、眼睛、皮肤护理。

可用盐水或中药口腔护理;不能闭目者,覆盖生理盐水湿纱布;保持皮肤清洁,定时翻身、拍背,预防压疮的发生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1)遵医嘱设专人护理,做好危重患者护理记录2)密切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神志、瞳孔、面色、肢温、汗出、二便等情况,出现异常,立即报告医师,配合抢救3)出现昏迷程度加深、高热、抽搐、呕吐、出血、黄疸等,立即报告医师,配合抢救3.给药护理严格遵医嘱用药4.饮食护理1)尊医嘱鼻饲,保证足够的营养及水分42)保持大便通畅,遵医嘱给与通便药或按摩腹部5.情志护理患者若清醒时,易产生恐惧、紧张、求生等心理变化,应为患者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治疗与康复氛围,避免不良的精神刺激6.临证(症)施护1)气息急促、面色青紫、肢体抽搐者,应遵医嘱给与吸氧,随时吸出气道的分泌物2)神昏高热者,遵医嘱给与针刺治疗3)脱证亡阳者,遵医嘱迅速给药,注意保暖4)突然昏迷、口噤手握、牙关紧闭、不省人事者,遵医嘱针刺人中等穴5)谵语狂躁者、大便秘结者,遵医嘱鼻饲中药通便,必要时灌肠6)尿潴留者可按摩膀胱区或遵医嘱行导尿术三.健康指导1.保持情绪稳定乐观,避免各种诱发因素2.平素起居有常,作息定时,避免过劳3.注意饮食调摄,做到饮食有节,进食清淡,营养丰富,易消化之食物,忌食肥甘、油腻、生冷、烟酒之品。

保持大便通畅4.之际防治有关的感染性疾病;加强原发性如高血压、动脉粥样化症、糖尿病等的治疗;避免药物中毒,预防中暑、烫伤等意外5.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采取适当的体育锻炼(四)中风因素体痰热内盛、阴虚阳亢或气血亏虚,遇饮食、情志、劳倦诱因等所致。

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口舌歪斜、半身不遂、语言涩,或仅见口眼歪斜为主要临床表现。

病位在脑,涉及肝肾。

脑血管意外可参照本病护理一.护理评估1.生命体征、意识、神志、瞳孔、肢体活动、语言表达等情况2.生活方式及休息、排泄等状况3.心理社会状况4.辩证:风火蔽窍、炭火闭窍、痰湿蔽窍、元气衰败之中脏腑证;肝阳暴亢、风痰阻络、气虚血瘀、阴虚风动之中经络证二.护理要点51.一般护理1)按中医内科急症一般护理常规进行2)卧床休息,取适宜体位,避免搬动。

如呕吐、流蜒较多者,可将其头偏向一侧,以防发生窒息;对凡在噢不安者,应加床档保护3)注意患肢保暖防寒,保持肢体功能位臵4)加强口腔、眼睛、皮肤及会阴护理,用盐水或中药液清洗口腔;眼见不能闭合者,覆盖生理盐水湿纱巾;保持床单位清洁,定时为患者翻身拍背;尿失禁者给与留臵导尿,定时进行膀胱冲洗5)伴昏睡者可参照神昏护理2.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生命体征、神志、瞳孔、四肢活动等情况发生头痛、颈项强直、呕吐、呕血时,应报告医师,即使处理3.给药护理(1)服中药后避免受风寒,汗出后用干毛巾擦干(2)服药后观察患者病情的逆顺变化(3)即使记录服至宝丹、牛黄解清丸、苏合香丸等辛香开窍、急救醒脑之品的时间,神志清醒后立即报告医师(4)服降压药、脱水药时,应观察血压变化,防止头晕,注意安全4. 饮食护理(1)饮食宜清淡、少油腻、易消化,以新鲜蔬菜、水果为主(2)昏迷和吞咽困难者,可采用鼻饲,以保持以保持营养5. 情志护理(1)中风患者多为心火爆盛,应耐心做好情志护理。

解除患者的恐惧、急躁等情绪,避免刺激(2)对神志清醒患者及家属进行精神安慰,使其消除紧张、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积极治疗6. 临证(症)施护(1)高热者,头部给与冰袋冷敷(2)元气衰败者、突然出现昏仆不省人事、目合口开、手撒肢冷、脉微欲绝时,遵医嘱艾灸等救治(3)尿潴留者,可按摩腹部,虚者加艾灸,必要时遵医嘱进行留臵导尿(4)便秘者,遵医嘱给与通便中药内服三.健康指导1. 保持性情舒畅,避免记载恼怒、情志过激而是疾病再度复发62. 生活起居有常,避免过劳,适当休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