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理) Word版含答案资料
2015-2016学年山西省太原市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2015-2016学年山西省太原市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体的内环境即指细胞内液B.H2CO3/NaHCO3对血浆pH相对稳定有重要作用C.内环境的温度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D.葡萄糖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2.结横杆菌感染人体并侵入细胞后会引起结核病,体内接触该靶细胞并导致其裂解的免疫细胞是()A.浆细胞B.T细胞C.B细胞D.效应T细胞3.兴奋在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通过什么来完成的()A.神经纤维B.反射弧C.电信号D.突触4.用矮壮素处理可以抑制植株增高,培育出矮化的水仙,提高观赏价值.与矮壮素的作用效果正好相反的植物激素是()A.乙烯利B.赤霉素C.2,4﹣D D.脱落酸5.以下现象属于生态系统行为信息的是()A.蝙蝠的“回声定位”B.萤火虫发光C.蚊子飞行时发出的声音D.雄鸟的“求偶炫耀”6.下列符合生物学意义的食物链是()A.青草→鼠→蛇→鹰B.阳光→青草→鼠→蛇→人C.鼠→蛇→人D.营养物质→鼠→蛇→鹰7.关于物质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产者和无机环境之间可以直接进行碳循环B.消费者与无机环境之间可以直接进行碳循环C.物质循环在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进行D.不同的生态系统,都能独立地完成各自的物质循环8.在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可发生在()A.种群与种群B.种群内部各个体C.生物与环境D.以上三项都对9.下列关于种群密度的说法不正确有()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B.一般用样方法调查双子叶的种群密度C.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是标志重捕法D.种群密度的调查一定要做到随机取样10.如图表示某一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其中I、Ⅱ、Ⅲ、Ⅳ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E1、E2代表能量的形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能量可在食物链中循环利用B.I和Ⅳ是实现物质循环的关键生态成分C.E1主要表示通过光合作用所固定的能量D.该图所示的食物向只有1条食物链:I→Ⅱ→Ⅲ→Ⅳ11.某同学正在跑步,参与调节这一过程的神经结构有()①大脑皮层②小脑③下丘脑④脑干⑤脊髓.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⑤C.①②④⑤D.①②③④⑤12.金合欢蚁生活在金合欢树上,以金合欢树的花蜜等为食,同时也保护金合欢树免受其他植食动物的伤害.如果去除金合欢蚁,则金合欢树的生长减缓且存活率降低.由此不能得出的推论是()A.金合欢蚁从金合欢树获得能量B.金合欢蚁为自己驱逐竞争者C.金合欢蚁为金合欢树驱逐竞争者D.金合欢蚁和金合欢树共同(协同)进化13.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一般来说自然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得到的能量必然大于消费者得到的B.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对所有捕食者都必然是有利的C.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其体型必然越大D.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其体型必然越小14.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某种群中存在着各种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同种生物个体B.生物群落的结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变化的C.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及分解者D.北极苔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较低15.下列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A.群落自然演替是一个群落代替另一个群落的过程B.群落的初生演替在海洋和陆地均可发生C.群落的初生演替速度通常非常缓慢D.动物群落的演替与光照条件无关16.下列关于“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许多土壤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适于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调查B.该实验调查的指标有动物种类的丰富度C.样土塑料袋上应标明取样的地点和时间D.可设计数据收集和统计表,分析所收集的数据17.森林中腿足强劲的鸟类一般在地表活动,而一些敏捷的飞行者在树冠层捕食昆虫.这一现象体现了群落的()A.水平结构B.垂直结构C.初生演替D.次生演替18.下列调查动物种群密度的方法,不宜采用的是()A.灰喜鹊种群密度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B.蚜虫的种群密度可用样方法进行调查C.蒲公英种群密度用样方法进行统计D.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可用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19.如图表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在第10年时经调查该种群数量为200只,估算该种群在此环境中的环境容纳量约为()A.100只B.200只C.300只D.400只20.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所得到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较,可能偏小的是()A.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校园老鼠的种群密度时,部分老鼠身上的标志物脱落B.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时没有打开装置上的电灯C.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统计方格内和压线的个体都被统计在内D.酵母菌计数时,从静置的酵母菌培养液底部取样统计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题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每题全选对者得3分,其他情况不得分.21.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相关内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一个湖泊里的全部鱼是一个种群B.种群数量变化的J‑型曲线中,种群增长率保持稳定C.山顶、山腰和山底相比较,物种的差异反映群落的水平结构D.环境的容纳量是稳定不变的22.近些年在我国南方部分地区东方田鼠鼠害猖撅,地方政府组织群众进行着轰轰烈烈的“人鼠大战”.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调查东方田鼠种群密度的方法常用样方法B.对东方田鼠的捕杀针对的是生态系统的种群层次C.为控制东方田鼠鼠患,应尽可能多的向湖区引进猫头鹰、蛇、黄鼠狼等鼠的天敌D.东方田鼠大量迁徙是对环境的适应23.下列有关生态系统及其信息的叙述,正确的是()A.某蜘蛛网的振动对于某蜘蛛来说是化学信息B.低碳生活方式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C.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都是单向的D.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24.下列对生物防治的叙述,错误的是()A.引入天敌防治马尾松虫害可能会导致外来物种入侵B.抗虫棉由于导入的是生物毒素基因,所以棉铃虫不会产生抗性C.用性引诱剂作为物理信息诱杀雄性个体,使害虫的出生率下降D.用DDT杀虫会通过生物的富集作用危害营养级更高的其他动物25.下列有关生物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类活动不会影响生物群落的演替B.条件适宜时弃耕农田最终可演化成森林C.丘陵地带地震后会发生初生演替D.群落自然演替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共55分.26.图甲为反射弧的结构示意图,图乙、图丙为图甲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和显微纪构模式图.请据图分析:(1)甲图字母A﹣E代表反射弧的各部分,其中B表示,D表示.(2)乙表示的结构名称是,在此结构中信号传递方式为→→(3)在乙图③中液体叫做,可从[⑤]中释放到③中的物质是.(4)丙图中兴奋的传递的方向是→→.(用图中的字母表示).27.如图是食物网简图.分析并简要回答:(1)该食物网含有条食物链,写出能量损失最少的一条食物链,该食物网的主要成分是.(2)图中的初级消费者是,蛇是消费者,鹰占有的营养级分别有营养级.(3)如果将兔子全部除掉,从能量角度分析鹰的数量将会.28.如图是某湖泊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定量分析图解.图中A、B、C代表三个营养级,数字均为实际测得的能量数,单位为百万千焦.已知该生态系统受到的太阳辐射为118872百万千焦,但其中118761百万千焦的能量未被利用.请回答:(1)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A是所固定的太阳能.(2)能量从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转化效率为.在大多数食物链和食物网中,能量在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大约是.(3)由图可知,下个营养级不能得到上个营养级的全部能量,原因有:①各营养级生物体内的大量能量被;②其次是上个营养级的部分能量;③还有少数能量被利用.29.如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图中D为大气,请据图回答:(1)此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从[C]固定的太阳能开始的.(2)碳元素在大气与A、B、C之间的流动是以形式进行的,在生态系统各成分中,A为,B为.(3)图中D→C过程是通过作用实现的,C→D是通过作用实现的.(4)生物群落中的一部分碳返回大气中,而另一部分则以的形式储藏在地层中,碳在无机环境中以和的形式存在.(5)碳循环始终与结合在一起进行.30.随着海拔升高,某地的植被类型依次为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灌丛和草甸等.该地分布着多种动物.请回答:(1)调查该地某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可采用法,为避免调查者主观因素的影响,要做到取样.调查野兔的种群密度可采用法.野兔的种群密度除了受迁入率和迁出率的影响外,还受该野兔种群的、、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等因素的影响.(2)该地草甸、灌丛、针阔叶混交林的丰富度不同,丰富度是指.(3)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具有明显的结构,这种结构可以提高群落利用阳光等资源的能力.(4)图1为一小型植物园的一个花圃,在花圃中育有牵牛花(蔓生)和向日葵.某校高二学生对该花圃上的某种植物进行种群密度调查时,制订了如下方案:请回答:①确定调查对象:花圃中栽有漂亮的牵牛花和向日葵,在确定调查对象时应选择的调查对象是比较合适.②确定样方:确定样方的大小,一般以为宜;常用的取样方法有、③计数及种群密度的计算:计数每个样方内所调查植物的数量,该种群密度值应为各样方种群密度的④图2是调查时确定的样方之一,圆圈表示个体,请将应该计数的圆圈涂黑.⑤如表是同学们调查花圃上某植物的结果统计,该植物的种群密度为株/m2样方/m2 1 2 3 4 5 6 7 8 9 10株数0 2 3 3 4 6 4 2 3 3 31.请回答以下有关实验问题:(1)为研究酵母菌种群密度的动态变化,某实验小组进行了如下操作,请分析回答下面的问题.按下表所列条件进行了A、B、C三组实验,用50mL锥形瓶作为培养器皿,棉塞封口,静置培养,其他实验条件均相同.实验编号培养液/mL 无菌水/mL 酵母菌母液/mL 温度/℃A 10 ﹣0.1 28B 10 ﹣0.1 5C ﹣10 0.1 28①为了提高实验的精确度,吸取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应将试管,保证抽样检测是随机的.每次计数要做实验,用计数板计数时若视野中酵母菌过多,应先.②本实验小组探究的课题是因素对酵母菌数量增长的影响.预测此实验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较快的一组是组.(2)某校同学调查某草原田鼠数量时,在设置1公顷的调查区内,放置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鼠32只,将捕获的鼠经标记后在原地释放.数日后,在同一地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这次共捕获30只,其中有上次标记过的个体10只,请回答下列问题:①若该地区田鼠种群个体总数为N,则N=只.②要使上面所计算的种群个体总数和实际相符,以下条件必须满足的是(多选).A.有较多个体迁出调查区B.调查区内没有较多个体死亡C.调查区内没有较多个体出生D.有较多个体迁入调查区③调查甲、乙两草原所捕获鼠的月龄构成如下图.据图分析,甲草原的田鼠种群属于型,可以预测,该草原鼠害将会严重,必须作好防治准备工作.④同学们调查时得知,草原环境气候多变,在这种环境中生存机会最多的种群是A.形体较小的种群C.形体较大的种群B.个体差异较少的种群D.个体差异较多的种群⑤草原中经控制后苗田鼠密度与所需的防治成本有关,上图中曲线(填“I,或Ⅱ)表示将有害生物控制在不同密度时的防治成本.若将有害生物密度分别控制在图中A、B、C三点,则控制在点时收益最大.2015-2016学年山西省太原市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体的内环境即指细胞内液B.H2CO3/NaHCO3对血浆pH相对稳定有重要作用C.内环境的温度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D.葡萄糖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考点】内环境的理化特性.【专题】正推法;内环境与稳态.【分析】考查了内环境稳态的有关知识.食物消化后,才能被小肠所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质经主动运输进入血液,再运输到全身各处被机体利用.体液是指人体内的液体,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人体的内环境(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其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如由于机体中含有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等缓冲物质而使pH稳定在7.35﹣7.45,体温保持在37℃左右,渗透压约为770kPa.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是细胞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条件之一.【解答】解:A、体液包括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其中细胞外液是人体的内环境,A错误;B、由于机体中含有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等缓冲物质,使pH稳定在7.35﹣7.45,B正确;C、人是恒温动物,人的体温不会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C错误;D、葡萄糖以主动运输方式从消化道腔中进入内环境,葡萄糖以协助扩散方式从血浆进入红细胞,D错误.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的概念,明确内环境就是细胞外液;识记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及内环境稳态的概念,明确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掌握内环境的理化性质,能运用所学的知识结合实际准确判断各选项.2.结横杆菌感染人体并侵入细胞后会引起结核病,体内接触该靶细胞并导致其裂解的免疫细胞是()A.浆细胞B.T细胞C.B细胞D.效应T细胞【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专题】正推法;免疫调节.【分析】当抗原物质进入动物体后,就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免疫球蛋白),抗原与抗体结合,发挥免疫效应,由此产生的免疫属于体液免疫.当抗原进入宿主细胞内部后,需要细胞免疫.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宿主细胞)密切接触,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最终使靶细胞死亡,靶细胞内的抗原也因而失去藏身之所,被抗体消灭.【解答】解:A、浆细胞是体液免疫中释放大量抗体的细胞,A错误;B、T淋巴细胞是细胞免疫的主要细胞,其能增值分化出效应T细胞和记忆T细胞,B错误;C、B淋巴细胞主要执行机体的体液免疫,B细胞在抗原刺激下可分化为浆细胞,合成和分泌抗体,C错误;D、效应T细胞能够与靶细胞密切接触,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最终使靶细胞裂解死亡,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细胞免疫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兴奋在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通过什么来完成的()A.神经纤维B.反射弧C.电信号D.突触【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专题】正推法;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分析】1、神经元:是一种高度特化的细胞,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之一,它具有感受刺激和传导兴奋的功能.神经细胞呈三角形或多角形,可以分为树突、轴突和胞体这三个区域.2、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解答】解:兴奋在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通过突触来完成的,其结构为:突触小体中有突触小泡,突触小泡中有神经递质,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后膜,使后膜产生兴奋(或抑制).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神经元之间联系的结构,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4.用矮壮素处理可以抑制植株增高,培育出矮化的水仙,提高观赏价值.与矮壮素的作用效果正好相反的植物激素是()A.乙烯利B.赤霉素C.2,4﹣D D.脱落酸【考点】植物激素的作用.【分析】赤霉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物的增高,促进种子的萌发和果实的发育;脱落酸的主要作用是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乙烯利具有促进果实成熟作用;2,4﹣D具有与生长素相似的生理效应,可用于防止果实和叶片的脱落、促进结实、获得无子果实、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等.【解答】解:A、乙烯利具有促进果实成熟的作用,A错误;B、赤霉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物的增高,B正确;C、2,4﹣D农业上用作除草剂和植物生长剂,C错误;D、脱落酸的主要作用是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D错误.故选:B.【点评】考查植物激素的作用的知识,主要考查考生对各种激素的作用的掌握,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以及记忆能力.5.以下现象属于生态系统行为信息的是()A.蝙蝠的“回声定位”B.萤火虫发光C.蚊子飞行时发出的声音D.雄鸟的“求偶炫耀”【考点】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专题】正推法;生态系统.【分析】生态系统中的信息大致可以分为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1)生态系统中的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称为物理信息;(2)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还产生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如植物的生物碱,有机酸等代谢产物,以及动物的行外激素等,就是化学信息;(3)动物的特殊行为,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也能传递某种信息,即生物的行为特征可以体现为行为信息.【解答】解:A、蝙蝠的“回声定位”属于物理信息,A错误;B、荧火虫发光需要物理信息,B错误;C、蚊虫飞行时发出的声音属于物理信息,C错误;D、雄鸟的“求偶炫耀”属于行为信息,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知识点简单,考查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要求考生识记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能准确判断各选项中信息的种类,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6.下列符合生物学意义的食物链是()A.青草→鼠→蛇→鹰B.阳光→青草→鼠→蛇→人C.鼠→蛇→人D.营养物质→鼠→蛇→鹰【考点】生态系统的结构.【分析】食物链中,起点是生产者,终点是消费者,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这种吃与被吃的关系,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从生产者用箭头指向植食性动物再指向各级肉食性动物.【解答】解:A、该食物链正确的表示了生产者青草与消费者鼠、蛇、鹰它们四者的关系,A正确;B、阳光是非生物部分,既不属于生产者也不属于消费者,食物链的概念未包括非生物部分,B错误;C、食物链中缺少生产者,人也不以蛇为主要食物,C错误;D、食物链中缺少生产者,起点表示营养物质,D错误.故选:A.【点评】此类题只考查了食物链的正确表示方法,是一道基础题.7.关于物质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产者和无机环境之间可以直接进行碳循环B.消费者与无机环境之间可以直接进行碳循环C.物质循环在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进行D.不同的生态系统,都能独立地完成各自的物质循环【考点】生态系统的功能.【分析】因为生产者可以通过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直接利用无机环境的CO2合成自身的组成物质,也能通过细胞呼吸直接将CO2释放到无机环境中;消费者只能通过细胞呼吸向无机环境释放CO2但不能直接利用CO2;物质循环应是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进行的;物质循环是在整个生物圈中进行的,而比生物圈小的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不能独立进行物质循环.【解答】解:A、生产者可以通过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直接利用无机环境的CO2合成自身的组成物质,也能通过细胞呼吸直接将CO2释放到无机环境中,A正确;B、消费者只能通过细胞呼吸向无机环境释放CO2但不能直接利用CO2,B错误;C、物质循环应是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进行的,C错误;D、物质循环是在整个生物圈中进行的,比生物圈小的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不能独立进行物质循环,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功能等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所学生物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8.在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可发生在()A.种群与种群B.种群内部各个体C.生物与环境D.以上三项都对【考点】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专题】正推法;生态系统.【分析】关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从以下几方面把握:(1)信息传递:生态系统中的各种信息在生态系统的各成员之间和各成员内部的交换流动.(2)信息传递的特点:双向的.(3)基本过程:信源→发送器官→信道→接收器官→信宿.(4)注意事项:信息传递存在于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之间,不仅仅存在于生物成分之间,也存在于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解答】解: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的范围不包括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而是指种群内部个体之间、种群与种群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传递.故选:D.【点评】本题知识点简单,考查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相关知识,只要考生识记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范围即可正确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9.下列关于种群密度的说法不正确有()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B.一般用样方法调查双子叶的种群密度C.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是标志重捕法D.种群密度的调查一定要做到随机取样【考点】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分析】解关于调查种群密度方面的题目时,首先要知道什么生物选用什么样的调查方法,其次要知道怎么调查.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常用的是样方法,其步骤是确定调查对象→选取样方→计数→计算种群密度;活动能力大的动物常用标志重捕法,其步骤是确定调查对象→捕获并标志个体→重捕并计数→计算种群密度.计算种群密度时,样方法是计算各个样方内种群数量的平均值,计算时要注意样方的面积大小相等,标志重捕法也要根据环境面积,再计算种群密度,而不是一定面积内的个体数.种群中的个体数=第一次捕获数×第二次捕获数÷标志后重新捕获数.【解答】解:A、种群密度是指种群在单位面积或体积中的个体数,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故A正确;B、一般用样方法调查双子叶植物和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的种群密度,故B正确;。
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数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理
太原五中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高 二 数 学(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你把正确的选择涂在答题卡中相应位置)1、若向量)0,2,1(=,)1,0,2(-=,则A. 0120cos >=<aB. ⊥C. a /D. ||||=2、已知A 、B 、C 三点不共线,对平面ABC 外的任一点O ,下列条件中能确定点M 与点A 、B 、C 一定共面的是A .OM OA OB OC =++ B . 2OM OA OB OC =--C .111333OM OA OB OC =++D .1123OM OA OB OC =++3、○1命题“若x 2-3x +2=0,则x =1”的逆否命题为:“若x ≠1,则x 2-3x +2≠0”.○2“1=x ”是“2430x x -+=”的充要条件;○3若p q ∧为假命题,则p 、q 均为假命题.○4对于命题p :0x R ∃∈,200220x x ++≤, 则⌝p :x R ∀∈,2220x x ++>. 上面四个命题中正确是 A .○1○2 B . ○2○3 C .○1○4 D .○3○44、若双曲线12222=-by a x 的焦点到其渐近线的距离等于实轴长,则该双曲线离心率为A. 5 B .5 C. 2 D .25、抛物线2y nx =(n <0)与双曲线2218x y m-=有一个相同的焦点,则动点(,m n )的轨迹是 A .椭圆的一部分 B .双曲线的一部分 C .抛物线的一部分 D .直线的一部分6、在正三棱柱ABC-A 1B 1C 1中,已知AB=2,CC 1=2,则异面直线AB 1 和BC 1所成角的余弦值为A.0B.742C.23D. 217、已知方程0,,0(022>≠≠=++=+c b a ab c by ax ab by ax 其中和),它们所表示的曲线可能是A B C D 8、过点(2,0)与抛物线y x 82=只有一个公共点的直线有A. 1条B. 2条C. 3条D. 无数条9、如图,已知平行六面体ABCD —A 1B 1C 1D 1中,AB=4,AD=3,AA 1=5,∠BAD=∠BAA 1=∠DAA 1=60°,则||1AC 的长为A.10、椭圆2212516x y +=的左右焦点分别为12,F F ,弦AB 过1F ,若2ABF ∆的内切圆周长为π,,A B 两点的坐标分别为1122(,),(,)x y x y ,则12y y -值为A .35 B .310 C .320 D .35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16分)11、已知向量)1,10,()1,5,4()1,12,(k k -===,且A 、B 、C 三点共线,则=k ________.12、椭圆1422=+y x 中,以点M (1,21)为中点的弦所在直线方程是__ . 13、已知抛物线x y 42=上的任意一点P ,记点P 到y 轴的距离为d ,对于给定点)5,4(A ,则d PA +||的最小值为 .14、设点M (x ,y ),其轨迹为曲线C ,若(2,),(2,),||||||2,a x y b x y a b =-=+-=则曲线C 的离心率等于 . 三、解答题(共44分)15、(10分)已知m R ∈,设命题p :方程22151x y m m +=--表示焦点在y 轴上的的椭圆;命题q :函数f (x )=3x 2+2mx +m +43有零点.(1)若p ⌝为真命题,求m 的取值范围; (2)若“p∨q”为真,求m 的取值范围.16、(10分)在边长为1的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E 是BC 的中点,F 是DD 1的中点. (1)求证:CF∥平面A 1DE ;(2)求直线AA 1与平面A 1DE 所成角的余弦值.17、(12分)在四棱锥P-ABCD 中,底面ABCD 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且PA ⊥面ABCD. (1)求证:PC⊥BD;(2)过直线BD 且垂直于直线PC 的平面交PC 于点E ,且三棱锥 E-BCD 的体积取到最大值,①求此时PA 的长度;②求此时二面角A-DE-B 的余弦值的大小.18、(12分)在直角坐标系xOy 中,椭圆22122:1(0)x y C a b a b +=>>的左、右焦点分别为12,F F ,2F 也是抛物线22:4C y x =的焦点,点M 为12,C C 在第一象限的交点,且25||3MF =. (1)求1C 的方程;(2)平面上的点N 满足12MN MF MF =+,直线//l MN ,且与1C 交于A,B 两点,若0OA OB ∙= ,C 1A 1CD求直线l的方程.一、选择题:二、填空题: 11、32-12、022=-+y x 13、134- 14、2 15、(10分)解:(1)p :,53,051<<∴>->-m m m 。
山西省太原市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阶段性测评(一)生物试题
太原市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阶段性测评(一)生物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1、下列物质中,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A.钙离子B.呼吸酶C.葡萄糖D.血浆蛋白答案:BD.血浆蛋白在血浆中影响血浆渗透压,也属于血浆成分。
2.下列选项中,与其他三个选项的含义都有很大差别的一项是A.细胞外液B.细胞内液C.血浆、淋巴、组织液D.内环境答案:B3.下列有关促胰液素发现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由胰腺分泌的B.沃泰默之所以没有成功,是因为他囿于定论,没有大胆去质疑、探索和创新C.斯他林和贝利斯在沃泰默研究的基础上,勇于向权威观点挑战,大胆质疑、探索和创新是成功的关键D.促胰液素是由小肠粘膜分泌的,作用于胰腺,促进胰腺分泌胰液答案:A4.下列关于“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HC1和NaOH都有腐蚀性,应避免它们与皮肤和眼睛等接触B.每种材料测定完成后,都必须将烧杯充分洗净,才可倒入等量的其他实验材料C.从加入HCl和NaOH后的变化来说,生物材料更像是缓冲溶液D.根据所得的实验数据,画pH变化曲线时,一般以pH为横轴,以酸或碱的量为纵轴答案:D5.某人因为交通济故脊髓从胸部折断了,一般情况下A.膝跳反射存在,针刺足部有感觉B.膝跳反射存在,计刺足部无感觉C.膝跳反射不存在,针刺足部无感觉D.膝跳反射不存在,针刺足部有感觉答案:B6.下列关于血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血糖来源增加,去路减少,则引起血糖升高B.血糖来源减少,去路增加,则引起血糖降低C.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可以降低血糖D.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可以降低血糖答案:D7.医院给病人输液治疗时,所用溶液是0.9%的生理盐水或5%的葡萄糖溶液等溶解药物,不用蒸馏水溶解药物进行输液的原因是A.蒸馏水营养价值低B.生理盐氷有杀灭病原生物的作用C.5%的葡萄糖溶液可以使血浆浓度升高,能提高病人的免疫功能D.维持内环境正常的渗透压,保证细胞正常的活性答案:D8.疟原虫入侵红细胞引起人患疟疾,同时人体也能够产生抵抗疟原虫感染的免疫力。
2015-2016学年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高二12月月考生物试题(扫描版)
2015-2016学年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高二12月月考生物试题答案一.单选题(共50分,1—30题,每题1分,31---40题,每题2分)二.非选择题1. (1)J 食物和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2)S 先增大,再减小,最后为零最大(3)波动 (4)80 偏高(5)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出生率、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2. (1)捕食 (2)3 600 (3)分解者 (4) 110 15.625%3.(1)9 1(2)生产绿色植物分解者(3)硅藻→磷虾→枪乌贼→罗斯海豹→豹海豹→虎鲸硅藻→磷虾→锯齿海豹→罗斯海豹→豹海豹→虎鲸硅藻→磷虾→枪乌贼→帝企鹅→豹海豹→虎鲸(4)蓝鲸、锯齿海豹、飞鸟、阿德利企鹅、枪乌贼虎鲸、豹海豹虎鲸捕食和竞争(5)不大螳螂增多、蛇减少4.(1)乙烯(2)胞吐(3)活性纤维素酶催化纤维素水解,使叶柄基部细胞之间的联系减弱形成离层(4)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是由多种激素相互协调共同调节的(5)①实验步骤:第二步:向甲、乙两组黄瓜幼苗的培养皿中分别加入等量且适量的0.25mol/L NaCl溶液;第三步:向甲组喷施适量的脱落酸溶液,向乙组喷施等量的水;第四步:分别测定甲、乙两组的电导率②预期结果与结论:如果甲、乙两组的电导率相等,则说明脱落酸不会改变植物对逆境的抵抗力;如果甲组电导率大于乙组的电导率,则说明脱落酸会降低植物对逆境的抵抗力;如果甲组电导率小于乙组的电导率,则说明脱落酸能提高植物对逆境的抵抗5.Ⅰ.(1)营养、温度(2)抽样检测法15 2.88×108Ⅱ. (1)取样器取样法较强的活动能力且身体微小(2)记名计算法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
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10月月考生物(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太原五中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性检测高 二 生 物(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40分):1.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及其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 .剧烈运动时大量乳酸进入血液,血浆会由弱碱性变为弱酸性B .内环境的各种成分达到不变时,机体达到稳态C .免疫系统对稳态的维持是通过其防卫、监控和清除功能实现的D .内环境是所有生物与外界物质交换的媒介2.据右图判断,正确的描述是①对于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活动,过程a 较过程b 和c 更为重要 ②组织液中的CO 2有害无益 ③组织液中的物质是有变化的 ④过程b 或c 受阻可导致组织水肿A .①②B . ③④C .①③D .②④3.将蛙的卵巢放入含有蛙脑垂体提取液的培养液中,同时检测某种激素的含量,经过一段时间培养后,再检测培养液中该激素的含量,发现该激素含量增加,这种激素是A.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B.促性腺激素C.促甲状腺激素D.雌激素4.激素从释放到消失(即灭活)所经过的代谢时间有长有短,一般采用半衰期作为衡量激素更新速度的标志。
大多数激素的半衰期仅为数分钟,极少数激素的半衰期仅为数秒。
激素半衰期短有利于A.提高调节作用的灵活性B.反应发生慢C.作用时间长D.使作用范围广5.现有大小和生长状况相同的同一品系小鼠甲、乙、丙及另一品系小鼠丁,并对甲、乙、丙分别做如表所示的处理。
两周后,再将丁的皮肤片分别移植到甲、乙、丙体表上,则移植的6.人的学习和记忆是脑的高级功能之一,下列有关叙述不合理的是A.听课时需要神经元的活动和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单向传递信息B.阅读时通过神经纤维把眼部效应器产生的兴奋传导到神经中枢C.抄笔记需要大脑皮层感知学习内容和控制手部书写活动D.参与小组讨论,需要大脑皮层言语区的S 区和H 区参与7.生活中存在以下现象:(1)婴幼儿经常尿床,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现象会明显减少;(2)由于惊恐而出现无意识排尿。
以上现象说明A .婴幼儿在夜间产生的尿液较白天多B .婴幼儿排尿反射的传入神经兴奋只到达脊髓C .无意识排尿不属于神经反射活动D .脊髓的生理活动依赖于大脑皮层的功能状态8.下图表示正反馈及负反馈的过程及其不同点。
高二生物月考试题带答案-山西省太原市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段测(一)
山西省太原市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段测(一)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1.下列物质中,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A.钙离子B.呼吸酶C.葡萄糖D.血浆蛋白2.下列选项中,与其他三个选项的含义都有很大差别的一项是()A.细胞外液B.细胞内液C.血浆、组织液、淋巴D.内环境3.下列有关促胰液素发现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由胰腺分泌的B.沃泰默之所以没有成功,是因为他囿于定论,没有大胆去质疑、探索和创新C.斯他林和贝利斯在沃泰默研究的基础上,勇于向权威观点挑战,大胆质疑、探索与创新是成功的关键D.促胰液素是由小肠黏膜分泌的,作用于胰腺,促进胰腺分泌胰液4.下列关于“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HCl和NaOH溶液都有腐蚀性,应避免其与皮肤和眼睛接触B.每种实验材料测定完成后,都必须将烧杯充分洗净,才可倒入等量的实验材料C.从加入HCl或NaOH溶液后的变化来说,生物材料更像是缓冲液D.据所得实验数据,画pH变化曲线时,一般以pH为横轴,以酸或碱的滴数为纵轴5.某人的脊髓从胸部折断后,一般情况下()A.膝跳反射存在,针刺足部有感觉B.膝跳反射不存在,针刺足部有感觉C.膝跳反射不存在,针刺足部无感觉D.膝跳反射存在,针刺足部无感觉6.下列关于血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血糖的来源增加,去路减少,则引起血糖升高B.血糖的来源减少,去路增加,则引起血糖降低C.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可以降低血糖D.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可以降低血糖7.医院给病人输液治疗时,所用溶液是0.9%的生理盐水或5%的葡萄糖溶液等溶解药物,不用蒸馏水溶解药物进行输液的原因是()A.蒸馏水营养价值低B.生理盐氷有杀灭病原生物的作用C.5%的葡萄糖溶液可以使血浆浓度升高,能提高病人的免疫功能D.维持内环境正常的渗透压,保证细胞正常的活性8.疟原虫入侵红细胞引起人患疟疾,同时人体也能够产生抵抗疟原虫感染的免疫力.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疟原虫入侵人体后会引起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B.确定疟原虫的抗原结构有助于疫苗的研制C.人抵抗疟疾不需要非特异性免疫D.淋巴因子能够增强抵抗疟原虫的免疫功能9.在扦插植物时,保留有芽和幼叶的插条比较容易生根成活,这主要是因为芽和幼叶能()A.迅速生长B.进行光合作用C.产生生长素D.储存有较多的有机物10.在下列细胞中,能够产生抗体的细胞是()A.吞噬细胞 B.靶细胞C.浆细胞D.能储存较多的有机物11.下列各项中,能看作是进入内环境的是()A.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细胞完成受精B.牛奶喝进胃中C.注射胰岛素D.血液中的氧进入组织细胞12.反射和反射弧的关系是()A.反射活动可以不完全通过反射弧来实现B.反射活动的完成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实现C.只要反射弧完整,必然出现反射活动D.反射和反射弧在含义上完全相同13.温室栽培的茄果类蔬菜,因花粉发育不良,影响传粉受精,如果要保证产量,可采用的补救方法是()A.喷洒N肥B.提高CO2浓度C.喷洒P肥D.喷洒生长素类似物14.如图为水平衡调节机理,请据图判断A、B、C依次为()A.抗利尿激素、渴觉中枢、肾小管B.渴觉中枢、抗利尿激素、肾小管C.抗利尿激素、肾小管、渴觉中枢D.渴觉中枢、抗利尿激素、肾小管15.如图所示,一为桃树,二为龙爪槐,则它们顶芽产生的生长素的运输方向依次为()A.A→B,A→B B.B→A,B→AC.A→B,B→A D.B→A,A→B16.人的神经系统中,有些神经细胞既能传导兴奋,又能合成与分泌激素.这些细胞位于()A.大脑皮层B.垂体C.下丘脑D.脊髓17.下列关于“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探究过程的注意事项的说法错误的是()A.在正式实验前先做一个预实验,目的是为正式实验摸索条件B.带芽多的枝条比带芽少的枝条在扦插时容易生根C.浸泡法要求溶液的浓度比沾蘸法要高D.找准枝条的上下端,防止颠倒18.在棉花栽培过程中,需要摘心(打顶)使侧芽的生长素量()A.增加,以抑制其生长B.增加,以利其生长C.减少,以抑制其生长D.减少,以利其生长19.人注射了乙肝疫苗后,可引起机体发生的免疫反应是()A.刺激效应T细胞分化成为记忆细胞B.刺激吞噬细胞产生乙肝病毒抗体C.可促进浆细胞释放淋巴因子D.剌激机体产生能与乙肝病毒特异性结合的抗体20.在农业生产上,可通过移栽促进植物侧根的生长,这是因为在移栽过程中能()A.破坏根的顶端优势 B.破坏侧根的生长素形成C.促进侧根细胞分裂 D.促进侧根生长素形成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题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每题全选对者得3分,其他情况不得分.请将相应试题的答案填入下表.21.下列关于特异性兔疫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细胞免疫中效应T细胞产生抗体消灭抗原B.T细胞可以产生淋巴因子C.在体液免疫中,浆细胞与靶细胞接触使其裂解死亡D.在体液免疫中不能产生记忆细胞22.下列哪些项属于激素调节的特点()A.提供能量 B.微量和高效C.通过体液运输 D.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23.人体中绝大部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是通过递质实现的.下列关于突触和兴奋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A.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是同时发生的B.兴奋通过突触时由电信号(电位变化)转化为化学信号(递质释放)再转化为电信号C.构成突触的两个神经元之间是有间隙的D.兴奋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24.若甲、乙两图均表示人体生命活动调节过程中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方式,则以下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细胞2、细胞4依靠细胞表面的糖蛋白识别信息B.信息从细胞3传递到细胞4的速度比从细胞1传递到细胞2的速度快C.若细胞1为下丘脑中的某分泌细胞,则细胞2最可能是甲状腺细胞D.人体对寒冷的反应与乙图所示调节有关,与甲图所示调节无关25.下列关于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内环境主要由血液、组织液和淋巴组成B.内环境中多余的水主要从肺排出C.血浆是内环境中最活跃的部分D.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共55分.26.如图为血糖的来源和去路示意图,请据图填写下列内容:(1)图①过程是,⑤过程进行的主要场所是.⑥⑦代表的物质分别是、.(2)正常人的血糖浓度为,④代表血糖随尿液排出,在这种情况下尿量比正常人(填“多”或“少”).(3)维持血糖平衡的激素主要和.27.如图甲表示动物某一结构模式图,图乙是图甲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分析回答:(1)甲图中f、e、c、b和a共同构成,其组成有、、、、.(2)神经纤维在未受到刺激时,细胞膜的内外电位表现为,当受到刺激时,细胞膜的内外电位表现为,因而与邻近未兴奋部位间彤成了局部电流,使兴奋依次向前传导.(3)乙图是甲图中(填字母)的亚显微结构放大模式图,此结构叫,当发生反射时,兴奋从A传到B的信号物质是.(4)缩手反射属于(填“条件”或“非条件”)反射,当我们取指血进行化验时,针刺破手指的皮肤,但我们并未将手指缩回.这说明一个反射弧中的低级中枢要受的控制.28.如图是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示意图,据图回答:(1)图中虚线内液体总称为,其中A代表,B代表,C代表.(2)填写图中D、E系统的名称:D;E.(3)从图中可以看出,维持内环境渗透压的Na+和Cl﹣以及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质进入内环境要经过系统、系统.(4)体内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如尿素,从内环境排出体外要经过系统、系统.而CO2的排出则要经过系统、系统.(5)现代观点认为内环境稳态调节的机制是.29.如图所示,甲、乙分别用不透光的锡箔纸套在燕麦胚芽鞘的不同部位,丙、丁、戊、则分别用不透水的云母片插入燕麦胚芽銷的不同部位,箭头表示来自不同方向的光照,请回答:(1)甲的生长情况是;乙的生长情况是;丙的生长情况是;丁的生长情况是;戊的生长情况是.(2)甲和乙对比能否说明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尖端?(填“能”或“不能”).原因是.(3)丙、丁的比较说明.30.如图表示人体某一免疫过程的示意图,分析并回答:(1)图中所示的是免疫过程,b细胞的名称为c细胞的名称为,d物质是.(2)若图中抗原再次侵入人体内,能被细胞a、b、c中(填字母)细胞特异性识别,在图中众多类型的免疫细胞中,不能识别抗原的细胞是.(3)如果图中所示的抗原为酿脓链球菌,当人体产生抗体消灭该菌时,也会攻击心脏瓣膜细胞,导致风湿性心脏病,这属于病.(4)若该抗原为HIV,侵入人体后,攻击的主要对象是细胞.(5)人体注射乙型流感疫苗后,产生的相应抗体和效应T细胞,(填“能”或“不能”)识别并作用于侵入机体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6)人体的稳态主要是通过系统协调配合共同调节的结果.31.实验小组研究喝1L淸水和喝1L0.9%的盐水对于A、B两组男性尿液产生量的影响.实验前要求实验对象排空膀胱内的尿液,实验过程中,尿液每30min收集1次,结果如下表所示(表中时间为小时).请回答:(1)为什么实验前要求实验对象排空膀胱内的尿液?.(2)A、B中哪一组喝的是盐水?.(3)根据表中数据,说明A、B两组喝淸水或盐水后相同的反应是,不同的反应是.(4)某同学上学时,为减少上厕所的次数而很少喝水,这种做法好吗?.为什么.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1.下列物质中,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A.钙离子B.呼吸酶C.葡萄糖D.血浆蛋白【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分析】内环境又叫细胞外液,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凡是存在于血浆、组织液或者是淋巴中的物质都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只存在于细胞内的物质不是内环境的成分.【解答】解;A、钙离子可以存在于血浆、组织液或淋巴中,是内环境的成分,A错误;B、呼吸酶只存在于细胞内,不是内环境的成分,B正确;C、葡萄糖可以存在于血浆、组织液或者淋巴中,属于内环境的成分,C错误;D、血浆蛋白存在于血浆中,属于内环境的成分,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成分的判断,对于内环境概念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2.下列选项中,与其他三个选项的含义都有很大差别的一项是()A.细胞外液 B.细胞内液C.血浆、组织液、淋巴D.内环境【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分析】人体内所有液体统称为体液,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又叫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组成.【解答】解:细胞外液又叫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组成.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内环境组成,考查学生识记基础知识的能力.3.下列有关促胰液素发现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由胰腺分泌的B.沃泰默之所以没有成功,是因为他囿于定论,没有大胆去质疑、探索和创新C.斯他林和贝利斯在沃泰默研究的基础上,勇于向权威观点挑战,大胆质疑、探索与创新是成功的关键D.促胰液素是由小肠黏膜分泌的,作用于胰腺,促进胰腺分泌胰液【考点】动物激素的调节.【分析】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由小肠粘膜产生的,进入血液,由血液传送到胰腺,使胰腺分泌胰液.在发现过程中,沃泰默实验分为三组,两组为对照组,一组对照是排除盐酸对胰腺作用的影响,另一组是想验证胰液分泌是由神经作用的结果,所以将神经切除.斯他林和贝利斯能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具有大胆质疑、探索和创新的精神.据此分析解答.【解答】解:A、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由小肠粘膜分泌的,A错误;B、沃泰默之所以没有成功,是因为他囿于定论,坚持该调节是神经调节,没有大胆去质疑、探索和创新,B正确;C、斯他林和贝利斯能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具有大胆质疑、探索和创新的精神,提出了体液调节的新途径,C正确;D、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由小肠粘膜产生的,进入血液,由血液传送到胰腺,使胰腺分泌胰液,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动物的激素调节,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运用能力.难度适中.4.下列关于“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HCl和NaOH溶液都有腐蚀性,应避免其与皮肤和眼睛接触B.每种实验材料测定完成后,都必须将烧杯充分洗净,才可倒入等量的实验材料C.从加入HCl或NaOH溶液后的变化来说,生物材料更像是缓冲液D.据所得实验数据,画pH变化曲线时,一般以pH为横轴,以酸或碱的滴数为纵轴【考点】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分析】细胞代谢会产生许多酸性物质,如碳酸等,人和动物吃的食物消化吸收后经代谢会产生一些酸性或碱性物质,这些酸性或碱性物质进入内环境,常使pH发生偏移.但一般情况下,机体能通过缓冲物质使pH稳定在一定范围内.【解答】解:A、盐酸和氢氧化钠都有腐蚀性,应避免其与皮肤和眼睛接触,A正确;B、每种实验材料测定完成后,都必须将烧杯充分洗净,才可倒入等量的另种实验材料,否则会造成实验误差,干扰实验结果,B正确;C、结果显示,生物材料中加入盐酸或NaOH后变化情况与缓冲溶液很接近,由此说明,生物材料更像缓冲溶液,C正确;D、画pH变化曲线时,一般以酸或碱的量为横轴,以pH为纵轴,D错误.故选:D.【点评】“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实验是新课程标准中建议的一项探究实验活动,旨在使学生能通过比较自来水、缓冲液和生物材料在加入酸或碱后pH的变化,推测生物体是如何维持pH稳定的.5.某人的脊髓从胸部折断后,一般情况下()A.膝跳反射存在,针刺足部有感觉B.膝跳反射不存在,针刺足部有感觉C.膝跳反射不存在,针刺足部无感觉D.膝跳反射存在,针刺足部无感觉【考点】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感觉中枢位于大脑.【解答】解:脊椎从胸部折断阻断了神经冲动传到大脑的路径,痛感需要传递到大脑才可感觉,所以针刺足部无感觉;但脊髓反射还存在,膝跳反射由脊髓控制,所以膝跳反射存在.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神经传导和反射弧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6.下列关于血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血糖的来源增加,去路减少,则引起血糖升高B.血糖的来源减少,去路增加,则引起血糖降低C.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可以降低血糖D.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可以降低血糖【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分析】人体内血糖浓度相对稳定,在80~120mg/dL范围内,血糖稳定就是血糖来源和去路达到动态平衡.人体内血糖有三个一是来源于食物中糖类的消化吸收,二是肝糖原的分解,三是体内非糖物质的转化;去路也有三条:一是血糖的氧化分解,二是血糖合成糖原(肝糖原、肌糖原),三是转变为脂肪、氨基酸等,若来源和去路失衡,血糖渡度就会升高或降低.当人体内血糖浓度高时,就会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胰岛素加快组织细胞对血糖的吸收分解,加快血糖在肝脏、骨骼肌中合成糖原,促进血糖转化为脂肪和氨基酸,同时抑制肝糖原的分解,抑制非糖物质转化,从而使血糖浓度降低.人体内血糖浓度降低时,就会刺激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促进肝糖原分解,加速体内非糖物质的转化,从而使血糖农度升高.【解答】解:A、血糖的来源增加,去路减少,则引起血糖升高,A正确;B、血糖的来源减少,去路增加,则引起血糖降低,B正确;C、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可以降低血糖,C正确;D、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可以升高血糖,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血糖平衡的有关内容,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7.医院给病人输液治疗时,所用溶液是0.9%的生理盐水或5%的葡萄糖溶液等溶解药物,不用蒸馏水溶解药物进行输液的原因是()A.蒸馏水营养价值低B.生理盐氷有杀灭病原生物的作用C.5%的葡萄糖溶液可以使血浆浓度升高,能提高病人的免疫功能D.维持内环境正常的渗透压,保证细胞正常的活性【考点】无机盐的主要存在形式和作用;糖类的种类及其分布和功能.【专题】信息转化法;水和无机盐的作用.【分析】无机盐的作用: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维持细胞的酸碱度和细胞的形态.【解答】解:A、红细胞在蒸馏水中会因吸水过多而涨破,A错误;B、0.9%的生理盐水是等渗溶液,能维持细胞的形态和功能,B错误;C、5%的葡萄糖溶液能为病人提供能量,C错误;D、0.9%的生理盐水是等渗溶液,能维持细胞的形态和功能,D正确.故选:D.【点评】试题以信息的方式呈现问题背景,提升了学生获取信息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8.疟原虫入侵红细胞引起人患疟疾,同时人体也能够产生抵抗疟原虫感染的免疫力.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疟原虫入侵人体后会引起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B.确定疟原虫的抗原结构有助于疫苗的研制C.人抵抗疟疾不需要非特异性免疫D.淋巴因子能够增强抵抗疟原虫的免疫功能【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1、疟原虫能入侵红细胞,说明疟原虫属于胞内寄生物,体液免疫先起作用,阻止寄生生物的传播感染,当寄生生物进入细胞后,细胞免疫将抗原释放,再由体液免疫最后清除.2、注射抗原,引起人体的免疫反应,在体内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进而获得了对该抗原的抵抗能力.因为记忆细胞能存活时间长,所以人可以保持较长时间的免疫力.3、人体免疫系统有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皮肤、黏膜及其分泌物,第二道防线是吞噬细胞、杀菌物质以及炎症反应,第三道防线是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解答】解:A.疟原虫入侵人体红细胞,细胞免疫中效应T细胞将抗原释放,再由体液免疫中抗体最后清除,A正确;B.确定疟原虫的抗原结构有助于疫苗的研制,应用于免疫预防,使得机体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B正确;C.人抵抗疟疾需要第一、二道防线构成的非特异性免疫,C错误;D.T淋巴细胞能分泌淋巴因子,能够增强免疫细胞抵抗疟原虫的免疫功能,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以疟原虫为素材,考查免疫调节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识记和理解能力,属于中档题.9.在扦插植物时,保留有芽和幼叶的插条比较容易生根成活,这主要是因为芽和幼叶能()A.迅速生长 B.进行光合作用C.产生生长素D.储存有较多的有机物【考点】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分析】在植物体内,合成生长素最活跃的部位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的种子;生长素生理作用:促进生长、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促进果实的发育.【解答】解:A、在扦插的插条上,芽和幼叶能合成生长素,但不能迅速生长,A错误;B、幼叶虽能进行光合作用,但与插条比较容易生根成活无关,B错误;C、在扦插时,由于芽和幼叶能产生生长素,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因此保留有芽和幼叶的插条比较容易生根成活,C正确;D、扦插植物时,最主要的是插条生根成活,能从土壤中吸收水和无机盐,而不是储存有较多的有机物,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生长素的合成及其生理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10.在下列细胞中,能够产生抗体的细胞是()A.吞噬细胞 B.靶细胞C.浆细胞D.能储存较多的有机物【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专题】对比分析法;免疫调节.【分析】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其具体过程如下:【解答】解:A、吞噬细胞能够吞噬和处理抗原,不能分泌抗体,A错误;B、靶细胞为病原体入侵的细胞,效应T细胞使得靶细胞裂解死亡,B错误;C、浆细胞能分泌特异性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C正确;D、浆细胞能利用细胞内的氨基酸合成抗体,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淋巴细胞的功能,意在考查学生识记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11.(1.5分)(2011秋•广州期末)下列各项中,能看作是进入内环境的是()A.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细胞完成受精B.牛奶喝进胃中C.注射胰岛素D.血液中的氧进入组织细胞【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分析】本题是对内环境组成的考查,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组成,凡是进入血浆、组织液或淋巴液的物质都是能进入内环境的物质.【解答】解:A、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受精,没有进入血浆、组织液或淋巴液,不能看作进入内环境,A错误;B、牛奶经食道进入胃中,没有进入血浆、组织液或淋巴液,不能看作进入内环境,B错误;C、注射胰岛素,是把胰岛素注射到组织液中,组织液是内环境的组成,可以看作进入内环境,C正确;D、血液中的氧进入组织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内环境的组成,物质是否进入内环境的判断,对内环境概念的理解与掌握是解题的关键.12.反射和反射弧的关系是()A.反射活动可以不完全通过反射弧来实现B.反射活动的完成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实现C.只要反射弧完整,必然出现反射活动D.反射和反射弧在含义上完全相同【考点】反射的过程;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只有保持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才能完成反射活动.【解答】解:A、反射弧是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离开反射弧,反射活动不能完成,A错误;B、由A分析可知,B正确;C、反射活动的完成必须依赖于反射弧结构的完整性、功能完整性和具有适宜的刺激,C错误;D、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属于生理活动,反射弧是完成该生理活动的结构基础,二者含义不同,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反射和反射弧的概念和功能,对于反射和反射弧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13.温室栽培的茄果类蔬菜,因花粉发育不良,影响传粉受精,如果要保证产量,可采用的补救方法是()A.喷洒N肥B.提高CO2浓度C.喷洒P肥 D.喷洒生长素类似物【考点】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分析】茄果类蔬菜要保证产量靠的是果实的产量,生长素能促进果实的生长发育,生长素是在传粉受精后、种子形成过程中产生的.【解答】解:温室栽培的茄果类蔬菜,果实的发育是在传粉受精后,胚珠发育成种子的过程中,合成了大量的生长素,这些生长素能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因花粉发育不良,影响传粉受精,如果要保证果实的产量,可采用的补救方法只能是喷洒生长素似物,促进果实的生长发育.而喷洒N肥、P肥不能使子房发育成果实,提高CO2浓度,可增强光合作用,但与果实的生长发育无关.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花粉发育不良,影响传粉受精”这一问题的关键.14.如图为水平衡调节机理,请据图判断A、B、C依次为()。
2015-2016学年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高二5月月考生物(理)试题
太原五中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阶段性检测高二生物(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45个小题,1~40题,每题1分,其余每题2分,共50分) 1.蛋白质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正确是①蛋白质的预期结构②推测氨基酸的序列③蛋白质的预期功能④推出脱氧核苷酸序列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④→②→①→③ D.③→①→②→④2.下列关于基因表达载体构建的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需要限制酶和DNA连接酶 B.必须在细胞内进行C.抗生素抗性基因可作为标记基因 D.启动子位于目的基因的首端3.下列叙述符合基因工程概念的是A.B淋巴细胞与肿瘤细胞融合,杂交瘤细胞中含有B淋巴细胞中的抗体基因B.将人的干扰素基因重组到质粒后导入大肠杆菌,获得能产生人干扰素的菌株C.用紫外线照射青霉菌,使其DNA发生改变,通过筛选获得青霉素高产菌株D.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噬菌体自行感染细菌后其DNA整合到细菌DNA上4.下列关于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E.coliDNA连接酶只能缝合黏性末端,T4DNA连接酶只能缝合平末端B.一种限制酶只能识别一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C.不同的限制酶切割DNA的切点通常不同 D.限制酶的作用部位是磷酸二酯键5. 目的基因导入双子叶植物细胞和单子叶植物细胞的常用方法分别是A.显微注射技术、农杆菌转化法 B.花粉管通道法、基因枪法C.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 D.基因枪法、农杆菌转化法6.下列有关基因工程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A.重组DNA技术所用的工具酶是限制酶、连接酶和运载体B.所有的限制酶都只能识别同一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C.选用细菌作为受体细胞的原因之一是细菌繁殖快D.只要目的基因进入了受体细胞就能成功实现表达7. 基因工程技术可使大肠杆菌合成人的蛋白质。
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可以用相同的限制性内切酶处理目的基因和质粒B.DNA连接酶和RNA聚合酶是构建重组质粒必需的工具酶C.可用含抗生素的培养基检测大肠杆菌中是否导入了重组质粒D.导入大肠杆菌的目的基因不一定能成功表达8. 在进行组织培养时,由外植体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哪些事件①细胞分化②细胞脱分化③染色体变异④基因重组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9.下列育种所采用的生物技术或原理依次是美国科学家将生长激素基因注入小白鼠的受精卵中,得到了体型巨大的“超级小鼠”;对胰岛素的改造;荷兰科学家将人乳高铁蛋白基因移植到牛体内,牛产出含高铁蛋白的牛奶;遨游过太空的青椒种子培育的“太空椒”比正常青椒大一倍①基因工程②蛋白质工程③诱变育种④杂交育种A.②③②④B.①①②③C.①②①③D.①②①④10.碱基互补配对发生在下列哪些生理过程或生物技术中①种子的萌发②病毒的增殖过程③细菌的二分裂过程④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的结合⑤DNA探针的使用⑥分泌蛋白的加工和运输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⑤⑥C.②④⑤ D.②③⑤⑥11.下图为四种限制酶BamHⅠ、EcoRⅠ、HindⅢ和BglⅡ的识别序列和切割位点。
15—16学年高二4月月考生物(理)试题(图片版)(附答案)
太原五中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阶段性检测
高二生物(理)答案
一.单选题(共40分,每题1分)
二.非选择题
1. (1)进水口易挥发、化学性质稳定、难溶于水水蒸气(水中)
(2)③①②⑤④相反防止爆沸
(3)压榨原料易焦糊及有效成分易水解石灰水浸泡破坏细胞结构,分解果胶,防止压榨时果皮滑脱,提高出油率使精油易与水分离过滤对人、动物、植物均无毒性,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4)橘黄(橙黄)石油醚胡萝卜素溶解度高,沸点高,与水不溶反
(5)①2 ②A和D ③胡萝卜素层析带其他色素和杂质
2. (1) 植物组织培养植物细胞的全能性70%的酒精和0.1%氯化汞
(2)紫外线70%的酒精真菌(霉菌) 细菌
(3)MS培养基水.无机盐和有机物植物激素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比例适中,液体培养基分装和灭菌
(4) 果胶
(5) 萃取(浸取) 水浴
3.(1)原核有氧
(2)碳源、氮源、水和无机盐增加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数量
(3)平板划线法灼烧(4)冷却鉴别
(5)周围存在透明圈设置不加鲜牛奶但其他操作均相同的对照组
4.(1)细胞壁核糖体无光、无氧青霉素等抗生素
(2)防止空气中的杂菌污染
(3)温度等条件适宜、营养物质充足“J”形
(4)T1细胞质基质
(5)取样时培养液未摇匀,从底部取样未染色,统计的菌体数包含了死亡的菌体(6)培养液或菌种混有能产生酸性物质的微生物
(7)Ⅰ.左Ⅱ.只进行无氧呼吸。
山西省太原五中高二生物上学期阶段性(10月)考试试题理
太原五中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性检测高二生物(理)一、单选题(共50分,1—20题,每题1分,21---35题,每题2分)1.如图表示人体中部分体液之间的关系,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过程2、6受阻时,会引起组织水肿B.乙表示组织液,丁表示细胞内液C.T细胞、B细胞可以存在于甲和丙中D.丁中O2浓度不可能比甲中的高2.人体皮肤表皮细胞所获得的氧气是直接从A.周围的空气中得到 B.周围的水中得到C.组织液中得到 D.血浆中得到3.右图空白框处的名词①~④依次为A.血浆组织液内环境酸碱度B.组织液血浆循环系统细胞内液渗透压C.组织液血浆内环境酸碱度D.血浆组织液循环系统细胞内液渗透压4.下列物质中不应该出现在内环境中的是A.神经递质 B.氨基酸C.呼吸氧化酶 D.组织胺5.当人看到酸梅时唾液分泌会大量增加,对此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A.这一反射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B.这是一种反射活动,唾液腺属于效应器的部分C.酸梅色泽直接刺激神经中枢引起唾液分泌D.这一过程中有“电—化学—电”信号的转化6.下列关于膝跳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A.反射活动由一定的刺激引起 B.反射活动中兴奋在突触处双向传递C.反射活动的发生需要反射弧结构完整D.反射活动中需要神经递质参与兴奋的传递7.短跑运动员听到发令枪声后迅速起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起跑动作的产生是非条件反射的结果B.调节起跑动作的神经中枢是听觉中枢C.该反射有多个中间神经元先后兴奋D.起跑反应的快慢取决于小脑兴奋的作用8.如果某人的大脑皮层言语区受损时,导致不能用词语表达自己的意思,但仍能写字、看懂文字和听懂别人的谈话,则可能是下图的哪个区受损A.W区 B.V区C.S区 D.H区9.不能够在人体内环境中进行的生理过程是A.乳酸+碳酸氢钠→乳酸钠+碳酸 B.碳酸钠+碳酸→碳酸氢钠C.抗毒素中和外毒素 D.丙酮酸+水→二氧化碳+[H]+能量10.免疫是机体的一种重要保护性功能,下列各项不属于免疫过程的是A.花粉引起体内毛细血管扩张 B.移植的器官被排斥C.抗SARS病毒的抗体清除SARS病毒 D.青霉素消灭肺炎双球菌11.下列关于人体内水和无机盐平衡和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体内缺水时,血浆渗透压降低,排尿量减少B.人体大量失水后,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量减少C.抗利尿激素的靶细胞是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D.水和无机盐平衡是体液调节的结果12.下列各图箭头表示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和神经纤维上传导方向,其中不正确的是13.下图是反射弧的模式图(a、b、c、d、e表示反射弧的组成部分,Ⅰ、Ⅱ表示突触的组成部分),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正常机体内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B.切断d、刺激b,不会引起效应器收缩C.兴奋在结构c和结构b的传导速度相同D.Ⅱ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14.下列物质对人体的生命活动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其调节方式不属于体液调节的是A.H+ B.胰岛素 C.组织胺 D.递质15.为验证“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幼年动物发育”的作用,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将一只幼年家兔的甲状腺摘除并缝合后进行观察。
太原市第五中学2025届高二上生物期末经典试题含解析
太原市第五中学2025届高二上生物期末经典试题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
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图为人体某早期胚胎细胞所经历的生长发育阶段示意图,图中①~⑥为各个时期的细胞,a~c表示细胞所进行的生理过程。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与①细胞相比,②细胞的相对表面积增大,物质运输的效率增强B.③④细胞均来源于早期胚胎细胞的有丝分裂,遗传物质相同,基因表达功能也相同C.⑤⑥细胞发生了细胞分化,这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D.⑤⑥代表的细胞遗传物质不同2.下列对神经元静息电位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膜外Na+浓度高于膜内B.膜内K+浓度高于膜外C.膜对K+有通透性,K+内流D.膜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3.以下生物学实验的部分操作过程,正确的是()实验名称实验操作先将NaOH溶液和CuSO4溶液等量混合均匀,再倒入待测A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液中B 探究温度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用斐林试剂代替碘液C 观察细胞中的线粒体先用盐酸水解,再用健那绿染色D 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再在盖玻片边缘滴加培养液A.AB.BC.CD.D4.食物网是食物链彼此交错形成。
分析如图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可以得出正确的结论是()A.丁的消失可使生态系统稳定性提高B.图中戊占有第三和第四营养级,乙和丁的关系为捕食与竞争C.乙的粪便中含有的能量包含在乙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中D.图中内容再补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就构成了生态系统5.关于群落演替的说法错误的是()A.人类活动可以影响演替的速度和方向B.群落演替是一个种群替代另一个种群的过程C.原生演替与次生演替的主要区别是起始条件不同D.次生演替所需时间较短,原因是次生演替原有的土壤条件基本保留6.下图中的三个曲线图表示种间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①②③表示的种间关系依次是互利共生、捕食、竞争B.图②可以表示草原上非洲狮和斑鬣狗之间的关系C.图③可以表示海葵与寄居蟹之间的关系D.环境发生变化后,图③中的b种群数量可能会超过a种群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选取同种、年龄与生长状况相同的健康大鼠若干只,实施切除手术,一段时间后随机等分成四组,分别注射激素及生理盐水30天,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实验中大鼠的性别、年龄、初始体重是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B.该实验需要切除大鼠的胰腺和下丘脑以排除内源性激素的干扰C.实验结果表明胰岛素和生长激素均能促进大鼠的生长D.实验结果表明胰岛素与生长激素拮抗作用的效应大于它们单独作用之和8.(10分)人体感染流感病毒后常常出现头晕头疼等不适,甚至出现发热症状,体温甚至可升高至39~40 ℃并保持一段时间,机体的各器官系统共同协作,清除病毒。
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理
太原五中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高二生物(理)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请将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60分,每小题1.5分,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下图是表示人体和人体细胞内某些信息传递机制的模式图,图中箭头表示信息传递的方向,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如果该图表示反射弧,则其中的信息是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的B.如果该图中的a为下丘脑、b为垂体、c为甲状腺,则c分泌的甲状腺素将抑制a分泌d、b分泌eC.如果该图表示细胞中遗传信息的表达过程,则d过程可发生于细胞核或线粒体中D.如果该图表示细胞免疫过程,a为效应 T细胞,b为靶细胞,c表示抗体2.γ-氨基丁酸和某种局部麻醉药在神经兴奋传递过程中的作用机理如下图所示。
此种局麻药单独使用时不能通过细胞膜,如与辣椒素同时注射才会发生如图所示效果。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局麻药作用过程说明,突触后膜上存在辣椒素受体B.局麻药作用于突触后膜的Na+通道,阻碍Na+内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C.局麻药和γ-氨基丁酸的作用效果一致D.γ-氨基丁酸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导致突触后膜膜内外电位反转3.有关下图的描述,正确的是A.乙图中的D可以表示生态系统中的主要成分—生产者B.人体内氧气浓度最高的是甲图中的BC.淋巴回流受阻时,甲图中的A增加导致组织水肿D.在因捕食关系建立的食物链中,能量最少的是乙图中的B所处的营养级4.如下图是人的排尿反射的反射弧结构简图(—·—<表示从树突到胞体到轴突),方框甲代表大脑皮层的部分区域,乙代表脊髓中控制排尿的神经中枢。
下列有关对此生理过程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婴儿的a兴奋,就会引起e兴奋;正常成年人的a兴奋,e不一定兴奋B.如果正常成年人的n兴奋,就会引起神经元d的兴奋C.若正常成年人的b受损,其排尿反射将不会存在D.若正常成年人的m和n受到损伤,其排尿反射仍会存在5.以下有关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A.对在自然环境中的种群而言,K值总是固定不变的B.在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的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一定呈“J”型C.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意味着新物种的形成D.调查某种昆虫卵的密度、作物植株上蚜虫的密度可以采用样方法6.右图为某一区域M、N两物种的各自的资源利用曲线。
【全国百强校】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文)试题解析(解析版)
1.下列选项中,与其他三个选项含义都有很大差别的一项是( )A.细胞外液 B.细胞内液 C.血浆、组织液、淋巴 D.内环境【答案】B【解析】细胞外液又叫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组成。
【考点定位】内环境的组成【名师点睛】人体内所有液体统称为体液,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又叫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组成。
2.下列有关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保持不变的B.稳态是机体通过消化、呼吸、循环、泌尿这四个系统的协调活动来维持的C. 稳态是机体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通过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来共同维持的D. 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经常处于变动之中,但都保持在适宜的范围【答案】D【考点定位】内环境的理化特性;稳态的生理意义【名师点睛】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和化学成分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3.下图是神经细胞的膜电位变化示意图。
据图可判断,神经纤维受刺激后可产生( )A.神经反射 B.神经递质 C.静息电位 D.局部电流【答案】D【考点定位】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名师点睛】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Na+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
4.某人因为交通事故脊髓从胸部折断了,一般情况下( )A.膝跳反射存在,针刺足部无感觉B.膝跳反射不存在,针刺足部有感觉C.膝跳反射不存在,针刺足部无感觉D.膝跳反射存在,针刺足部有感觉【答案】A【解析】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是位于脊髓里的低级中枢,其活动受大脑皮层的调节。
【全国百强校】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12月月考生物试题解析(解析版)
1.下列四项中能正确表示某池塘鱼个体的平均增长量与种群密度关系的是()【答案】B【考点定位】种群的特征;种群的数量变动2.下列关于“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培养液和培养用具必须经过严格的灭菌处理B.从瓶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需对培养瓶进行振荡C.为了准确进行酵母菌活菌计数,可用甲基绿吡罗红染色D.镜检时,先在低倍镜下找到计数区,再转换高倍镜观察并计数【答案】C【解析】接种后的培养液里有酵母菌,因此培养液和培养用具必须经过严格的灭菌处理,A正确;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取样计数前培养液应充分摇匀,B正确;为了准确进行酵母菌活菌计数,用抽样检测方法--显微计数,C错误;镜检时,先在低倍镜下找到计数区,再转换高倍镜观察并计数,D正确。
【考点定位】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名师点睛】酵母菌种群密度调查方法为抽样检测方法--显微计数,相关注意事项:(1)显微镜计数时,对于压在小方格边线上的酵母菌,应只计固定的相邻两个边及其顶角的酵母菌。
(2)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前,需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目的是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均匀分布,减少误差。
(3)结果记录最好用记录表。
(4)每天计数酵母菌量的时间要固定。
(5)培养和记录过程要尊重事实,不能主观臆造。
3.下列关于种群的正确叙述是()①内蒙古草原上全部的牛是一个种群②种群内的雌雄个体间可以相互交配完成生殖过程③在种群内常因争夺食物而发生竞争④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⑤性别比例也可影响种群密度⑥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⑦迁出率和迁入率是决定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A.①③⑤⑥ B.②③⑤⑥⑦ C.②⑤⑥⑦ D.②④⑤⑥⑦【答案】D【考点定位】种群的特征【名师点睛】种群是某一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总和,具有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四个基本特征,其中种群密度是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密度,性别比例也可影响种群密度。
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文
太原五中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高二生物(文)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要求,每题2分,共60分)1.下列选项中,与其他三个选项含义都有很大差别的一项是A.细胞外液 B.细胞内液 C.血浆、组织液、淋巴 D.内环境2. 下列有关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保持不变的B.稳态是机体通过消化、呼吸、循环、泌尿这四个系统的协调活动来维持的C. 稳态是机体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通过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来共同维持的D. 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经常处于变动之中,但都保持在适宜的范围3. 下图是神经细胞的膜电位变化示意图。
据图可判断,神经纤维受刺激后可产生A.神经反射 B.神经递质 C.静息电位 D.局部电流4.某人因为交通事故脊髓从胸部折断了,一般情况下A.膝跳反射存在,针刺足部无感觉B.膝跳反射不存在,针刺足部有感觉C.膝跳反射不存在,针刺足部无感觉D.膝跳反射存在,针刺足部有感觉5.为使移植的器官长期存留,病人要长期使用某些药物,这些药物的作用是A.激活免疫系统 B.使免疫系统变得“迟钝”C.抑制术后感染 D.保证植入器官的血液供应6.下列关于激素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激素通过体液运输B.激素是信息分子C.激素直接参与细胞内多种生命活动D.神经系统的某些结构也能释放激素7.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植物激素是一类化学物质B.植物激素在植物体内含量很少C.植物激素促进植物生长D.植物激素不直接参与细胞内的代谢活动8.下列叙述中正确的一项是A.用单侧光照射植物幼苗一段时间后,幼苗将向背离光照的方向弯曲生长B.适时摘除棉花的顶芽,可以解除顶端优势,促进侧芽的发育,使其多开花、结果1时间K种群大小C .园林工人为使灌木围成的绿篱长的茂密整齐,需要对绿篱定期修剪,其目的是抑制侧芽生长D .扦插时,保留芽和幼叶的插条比较容易生根成活,原因是芽和幼叶能进行光合作用 9. 右图表示有限环境中某一种群增长的曲线。
山西省太原市太钢第五中学高二生物期末试题含解析
山西省太原市太钢第五中学高二生物期末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生物技术的发展速度很快,已灭绝生物的“复生”将不再是神话。
如果世界上最后一只野驴刚死亡,以下提供的“复生”野驴个体的方法中能够成功的是 ( )A.将野驴的体细胞取出,利用细胞培养技术,可培育成新个体B.将野驴的体细胞两两融合,再经组织培养培育成新个体C.取出野驴的体细胞核移植到母家驴的去核卵细胞中,经孕育培养成新个体D.将野驴的一个基因导入家驴的受精卵中,培育成新个体参考答案:C2. 如图为反射弧中神经—肌肉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发生反射时,神经中枢产生的兴奋传到突触前膜,导致突触小泡与前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Ach),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Ach与Ach受体结合后,肌膜发生电位变化,引起肌肉收缩B. Ach受体具有特异性,一般是由蛋白质组成C. 突触小泡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D. Ach从突触前膜释放出来穿过了两层膜参考答案:D3. 科学家发现一种蜣螂(俗称屎壳郎)提高了“生活品味”,不仅吃粪便还取食千足虫,与普通蜣螂相比其部分结构也发生变化。
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A.该蜣螂既是消费者又是分解者B.与普通蜣螂相比,该蜣螂的某些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C.该蜣螂发生变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蜣螂与普通蜣螂一定产生了生殖隔离参考答案:D4. 如图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某细胞内的某些结构,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这些结构是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植物细胞结构B.以上七种结构均参与了细胞内生物膜系统的构成C.与基因表达有关的结构有a、b、f、g,但不一定都能发生A﹣T、G﹣C之间的互补配对D.在a内能合成葡萄糖,而在b内能将葡萄糖分解参考答案:C【考点】2D:线粒体、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2E:细胞器中其他器官的主要功能.【分析】分析图解:图中a是叶绿体、b是线粒体、c是内质网、d是高尔基体、e是中心体、f是核糖体、g是核膜.【解答】解:A、这些结构均是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必须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到,A错误;B、图中e中心体和f核糖体两种细胞器没有膜结构,因此不属于生物膜系统,B错误;C、DNA存在与线粒体、叶绿体和细胞核中,DNA可以发生复制和转录,在核糖体上可以发生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因此与基因表达有关的结构有a、b、f、g,但是核糖体上不都能发生A﹣T之间的互补配对,C正确;D、叶绿体合成葡萄糖,但是葡萄糖的分解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考纲中识记、理解层次的要求,考查了细胞结构的亚显微结构、生物膜系统、基因的表达以及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识图能力,并能识记相关知识,构建一定的知识网络.5. 右图为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此图表示低等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B.该图中结构3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C.若此图表示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则不包括的结构为2、5,图中其余的细胞器都应该具有D.图中能利用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结构有3、5、6参考答案:C6. 如图所示的细胞可能是()A.酵母细胞 B.支原体细胞C.动物细胞 D.植物细胞参考答案:B7. 下图是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图解,对此图理解有误的是()A.图中a固定的能量是b、c、d的能量之和B.该图中c所具有的能量为b的10%~20%C.该图中的a固定的能量表示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D.图中方框的大小可表示该营养级生物所具有的能量多少参考答案:A略8. 噬菌体外壳的合成场所是()A.细菌的核糖体B.噬菌体的核糖体C.噬菌体基质D.细菌的核区参考答案:A9. 下列有关动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山西省太原市高二12月阶段性检测生物(理)试题Word版含答案
太原五中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性检测高二生物(理)命题:崔艺凡、秦伟校对:乔虹、韩雪芳(2016.12)一、选择题(本题共50分,31-40每题2分,其余每题1分,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用燕麦胚芽鞘做向光性实验发现植物生长素产生的部位、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向光弯曲的部位分别是A.胚芽鞘尖端、尖端下面的一段、胚芽鞘尖端B.胚芽鞘、胚芽鞘的尖端、尖端下面的一段C.胚芽鞘尖端、胚芽鞘尖端、尖端下面的一段D.胚芽鞘尖端、胚芽鞘、尖端下面的一段2.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A.标志重捕法调查褐家鼠种群密度时标志物脱落B.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C.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时在分布较稀疏的地区取样D.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时统计方格内和在相邻两边及其相交顶点上的菌体3.下图为某地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曲线。
该人群的年龄组成A.由稳定型变为增长型B.由衰退型变为稳定型C.由增长型变为稳定型D.由稳定型变为衰退型4.下图为从蛙后肢上分离的坐骨神经,若在电极a的左侧施加一适当的刺激,则A.ab(膜外侧)之间会产生电流,方向为a→bB.ab之间膜内侧电流方向为b→aC.兴奋在整个神经纤维中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一致D.电流计指针会发生两次相同方向的偏转5.下列各选项与所给图示不相符的是A.若X表示种群密度,a可能代表出生率或迁入率B.若X表示甲状腺激素,a可能代表促甲状腺激素C .若X 表示T 细胞数量,b 可能代表HIV 数量D .若X 表示垂体,则a 可能代表甲状腺 、b 可能代表下丘脑。
6.一位在南极科学考察站工作的科学家,当他由温暖的室内来到寒冷的户外时,其下列各项生理变化与下图变化趋势相符的是 ①皮肤血管血流量的变化 ②身体耗氧量变化③肾上腺素分泌量 ④汗腺的分泌量A .②③B .①④C .②④D .①③7.牵牛花的茎可以缠绕在其他物体上,如果测量幼茎靠近物体的一侧和远离物体的一侧的生长素浓度和细胞大小,下表中正确的是8.植物的果实从开始发育到完全成熟的过程中,主要由下列哪些激素共同起作用①萘乙酸 ②生长素 ③2,4-D ④细胞分裂素 ⑤乙烯A .①②⑤B .②③④C .②③⑤D .②④⑤ 9.对a 增长型、b 稳定型、c 衰退型三者的叙述正确的是A. 三个种群中处于繁殖期的个体数之比是a >b >cB. 三个种群的出生率之比是a >b >cC. 种群的年龄组成可以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D. b 种群K 值会保持恒定不变10.丝瓜为雌雄同株异花植物,将刚萌发的该植物种子先在下表5种物质的一定浓度的溶液中浸泡24小时,然后种植。
山西省太原市2016-2017学年高二12月阶段性检测生物(理)试题
太原五中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性检测高二生物(理)命题:崔艺凡、秦伟校对:乔虹、韩雪芳(2016.12)一、选择题(本题共50分,31-40每题2分,其余每题1分,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用燕麦胚芽鞘做向光性实验发现植物生长素产生的部位、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向光弯曲的部位分别是A.胚芽鞘尖端、尖端下面的一段、胚芽鞘尖端B.胚芽鞘、胚芽鞘的尖端、尖端下面的一段C.胚芽鞘尖端、胚芽鞘尖端、尖端下面的一段D.胚芽鞘尖端、胚芽鞘、尖端下面的一段2.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A.标志重捕法调查褐家鼠种群密度时标志物脱落B.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C.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时在分布较稀疏的地区取样D.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时统计方格内和在相邻两边及其相交顶点上的菌体3.下图为某地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曲线。
该人群的年龄组成A.由稳定型变为增长型B.由衰退型变为稳定型C.由增长型变为稳定型D.由稳定型变为衰退型4.下图为从蛙后肢上分离的坐骨神经,若在电极a的左侧施加一适当的刺激,则A.ab(膜外侧)之间会产生电流,方向为a→bB.ab之间膜内侧电流方向为b→aC.兴奋在整个神经纤维中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一致D.电流计指针会发生两次相同方向的偏转5.下列各选项与所给图示不相符的是A.若X表示种群密度,a可能代表出生率或迁入率B.若X表示甲状腺激素,a可能代表促甲状腺激素C .若X 表示T 细胞数量,b 可能代表HIV 数量D .若X 表示垂体,则a 可能代表甲状腺 、b 可能代表下丘脑。
6.一位在南极科学考察站工作的科学家,当他由温暖的室内来到寒冷的户外时,其下列各项生理变化与下图变化趋势相符的是①皮肤血管血流量的变化 ②身体耗氧量变化③肾上腺素分泌量 ④汗腺的分泌量A .②③B .①④C .②④D .①③7.牵牛花的茎可以缠绕在其他物体上,如果测量幼茎靠近物体的一侧和远离物体的一侧的生长素浓度和细胞大小,下表中正确的是8.植物的果实从开始发育到完全成熟的过程中,主要由下列哪些激素共同起作用①萘乙酸 ②生长素 ③2,4-D ④细胞分裂素 ⑤乙烯A .①②⑤B .②③④C .②③⑤D .②④⑤ 9.对a 增长型、b 稳定型、c 衰退型三者的叙述正确的是A. 三个种群中处于繁殖期的个体数之比是a >b >cB. 三个种群的出生率之比是a >b >cC. 种群的年龄组成可以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D. b 种群K 值会保持恒定不变10.丝瓜为雌雄同株异花植物,将刚萌发的该植物种子先在下表5种物质的一定浓度的溶液中浸泡24小时,然后种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原五中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高二生物(理)出题人:刘志强校对人:梁凤仙李杰(2016.1)一、选择题:(共35题。
1-20题,每题1分;其余每题2分,共50分)1.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内环境的渗透压下降会刺激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加B.内环境是一个主要由H2PO4﹣/HPO42﹣构成的缓冲体系C.内环境是机体细胞进行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的场所D.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机体自动地调节器官和系统的活动2.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轴突末端可释放神经递质在神经纤维上传导,也可通过突触传向下一个神经元细胞B.反射过程的时间长短主要取决于反射弧中突触的数目C.兴奋沿神经纤维向前传导时,膜外电流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D.某人大脑受伤,不能说话但能听懂别人的话,能写字能看书看报,其受损部位是语言中枢的S区3.关于人体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激素在人体内作为信息物而发挥作用B.激素在体内含量较低,但有高效的生物催化作用C.甲状腺激素除了促进人体产热,没有其他生理效应D.正常人体内,激素的分泌受正反馈调节4.下列关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体液调节就是激素调节B.体液调节中发挥作用的化学物质是通过血液传送的C.体液调节比神经调节的作用时间短、范围广D.所有动物都有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5.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A.T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直接转变为效应T细胞B.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直接产生抗体C.过敏反应是人体特异性免疫应答的一种异常生理现象D.人体内的吞噬细胞只参与非特异性免疫过程6.将某植物的胚芽鞘(图1)放在单侧光下照射一段时间,然后取胚芽鞘尖端以下部位制成临时装片(图2),以下结论中正确的是A.生长素通过促进细胞的分裂和伸长来促进植物的生长B.由于b侧细胞较长,所以单侧光来自b侧C.如果图1植物横放,a侧位于远地侧D.图1和图2可以说明感光部位在尖端,弯曲部位在胚芽鞘尖端以下部位7.下列描述不属于种群数量特征的是A.2003年广东省人口出生率为1.329%B.我国的人口将逐渐步入老龄化阶段C.橡树种子散布能力差,常在母株附近形成集群D.由于薇甘菊入侵,松树种群死亡率较高8.合理密植、除草、除虫均可增加作物的产量,这些措施依次影响了农田生物之间的A.种间关系、种内关系、种间关系 B.种间关系、种间关系、种间关系C.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种间关系 D.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种内关系9.关于群落的描述不准确的是A.水平结构上种群分布与土壤的湿度、光照强度及生物自身的生长特点有关B.同一时间栽培,长势相同的人工马尾松群落不存在垂直结构的分层现象C.自然群落往往是向物种丰富度越来越大的方向演替,而且种间关系越来越复杂D.沙丘上造林、沧海桑田等现象说明了人类活动可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10.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的能量以物质为载体,不断地进行循环利用B.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比草原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强C.利用样方法调查稻田中稗草的种群密度时,应在稻田中稗草密集的地方取样D.森林中植物的分层分布,能提高光能利用率11.为了缓解雾霾,保护美丽的天空,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A.使用清洁能源代替煤和石油 B.积极植树造林,防治扬尘污染C.焚烧落叶和垃圾 D.严禁燃放烟花爆竹12.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说法错误的是A.模拟苍蝇后翅平衡棒的原理,研制出的新型导航仪是利用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B.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C.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在物种和生态系统两个层次上采取保护战略和保护措施D.引进物种不慎或对引进物种管理、监测不到位可能破坏生物多样性13.为了保护鱼类资源不受破坏,并能持续地获得最大捕鱼量,根据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应使被捕鱼群的种群数量保持在K/2水平。
这是因为在这个水平上A.种群数量相对稳定 B.种群增长量最大C.种群数量最大 D.环境条件所允许的种群数量最大14.当一只蚜虫受到攻击时,就会放出一种起警告作用的化学物质,以便使邻近的蚜虫迅速逃避敌害,这种现象所属的特征及信息传递类型分别是A.种内互助,化学信息 B.种内互助,行为信息C.种间互助,化学信息 D.种内互助,物理信息15.下列信息传递的实例中,属于调节生物种间关系的是A.莴苣在适宜波长下才能萌发生长 B.昆虫散发性外激素传递信息C.草原返青时,“绿色”为食草动物提供信息D.雄鸟求偶时进行复杂的“求偶”炫耀16. 制作果酒、果醋、腐乳、泡菜的主要微生物从细胞结构来看A.四种均为真核生物 B.四种均为原核生物C.三种真核生物,一种原核生物 D.两种真核生物,两种原核生物17. 在一普通的密闭锥形瓶中,加入含有酵母菌的葡萄糖溶液。
下列有关坐标图中,正确的是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18. 以下关于传统发酵技术涉及的微生物的描述,正确的是A.在葡萄酒的制作过程中,密封时间越长,酵母菌产生的酒精量就越多B.果醋的生产过程中,具有协同作用的菌种是酵母菌和醋酸菌C.毛霉属于细菌,是单细胞生物,没有由核膜包围的细胞核D.乳酸菌是厌氧型细菌,在无氧条件下,也可以将葡萄糖分解成酒精和CO219. 下列对腐乳实验操作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前期发酵,将笼屉中的温度控制在15~18 ℃B.豆腐块分层摆放,逐层加盐,层数加高盐量不变C.卤汤中的酒量应控制在12%左右D.腌制腐乳的玻璃瓶冲洗后要用沸水消毒,装瓶后密封,瓶口通过酒精灯火焰20. 泡菜制作过程中,许多乳酸菌产生大量乳酸,共同抑制其他菌的生长,乳酸积累过多,又会抑制乳酸菌自身的生长,以上体现出的生物关系依次是A.种内互助、种内斗争、种间斗争B.种内互助、种间斗争、种内斗争C.种内斗争、种间斗争、种内互助D.种间斗争、种内斗争、种内互助21.关于生态系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是流经该系统的总能量B.生态系统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载体C.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碳与植物呼吸作用释放的碳基本相等D.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的传递效率的大小是由这两个营养级的同化量决定的22.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物质循环是能量流动的基础,能量流动是物质循环的动力B.生态系统各个生物之间的信息传递是双向进行的C.生态系统的反馈调节必须依赖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D.生态农业利用了能量多级利用的原理,提高了能量在各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23.一个池塘中含有生产者(浮游植物)、初级消费者(植食性鱼类)、次级消费者(肉食性鱼类)、分解者(微生物)。
其中生产者固定的全部能量为a,流入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分解者的能量依次为b、c、d,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a=b+d B.a>b+dC.a<b+d D.a<c+d24.某生态系统中生活着多种植食性动物,其中某一植食性动物种群个体数量的变化如图所示。
若不考虑该系统内生物个体的迁入与迁出,下列关于该种群个体数量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若A点时环境因素发生变化,但食物量不变,则A点以后个体数量变化不符合“S”型增长曲线B.若该种群出生率提高,个体数量的增加也不会大幅度超过B点C.天敌的大量捕食会导致该种群个体数量下降,下降趋势与B~C段相似D.年龄结构变动会导致该种群个体数量发生波动,波动趋势与C~D段相似25.下图所示的食物网中,a表示动物性食物所占比例,若要使鸟体重增加x,至少需要生产者的量为y,那么x与y的关系可表示为A.y=90ax+10x B.y=25ax+5xC.y=20ax+5x D.y=100ax+10x26.有人发起“多吃素食、少吃肉食”的运动,以支援粮食短缺地区的灾民。
运用生态学知识对此的合理解释是A.多吃肉食会增加心血管病的发病率B.直接以低营养级的生物为食将消耗生态系统更多的能量C.多吃肉食比多吃素食消耗的粮食总量更多D.节省的肉食可以帮助灾民提高营养水平27.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恒温动物的④/③值一般高于变温动物B.哺乳动物的③/①值一般为10%-20%C.提高圈养动物生长量一般需提高③/②值D.食肉哺乳动物的③/②值一般低于食草哺乳动物28.如图是一个陆地生态系统食物网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在该食物网中,共有5条食物链存在B.在该食物网中,H处于三个不同的营养级C.若B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则该种群的密度在一段时间内会变大D.在该食物网中,如果C种群的数量下降10%,则H的数量不会发生明显变化29.下图是有关生态系统的概念图,其中①②③④分别是A.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种类、食物链和食物网、信息传递B.生态系统的种类、生态系统的成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群落演替C.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信息传递D.生态系统的成分、生态系统的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群落演替30.下图表示某河流随生活污水的流入,其溶解氧量(DO)、生物耗氧量(BOD)、无机物(富含N、P)的浓度变化情况。
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A地有机物浓度低于B地B.生活污水对无机物(N、P)的浓度变化无影响C.在A、B两地间,DO值的增加是因为水体的稀释使植物数量增加的结果D.湖水中藻类等浮游植物将大量繁殖31.下图表示某草地上草、虫、鸟三类生物数量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乙、丙依次是鸟、虫、草B.a点时丙数量的上升主要是食物的增加C.b点时丙的下降主要是天敌的减少D.生态系统崩溃的原因最可能是鸟类的锐减32.图中甲表示人体不同体液间的物质交换,乙表示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过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人体过敏反应时,甲图中的c增加引起水肿B.乙图中的c可以说是生态系统的基石C.甲图中d处的CO2浓度最高D.乙图中b所处营养级贮存的能量最少33.下图表示A、B两个特殊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
有关解释正确的是①吃玉米的人所获得的能量比吃牛肉的人获得的能量多②能量沿食物链单向流动,传递效率随营养级的升高而逐级递减③若A和B中玉米的数量相同,A能养活10 000人,则B最多能养活2 000人④若土壤中含相同浓度的难降解污染物,则A中的人比B中的人体内污染物浓度低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③④34.四个生物群落分别包含若干种群,下图中给出了这些种群的密度(每平方米的个体数),当受到大规模虫害袭击时,哪个群落不易受到影响A.群落甲 B.群落乙C.群落丙 D.群落丁35.图示一个能够自我维持稳态的生态系统所需的条件,则X最可能代表A.生物因素 B.共生关系C.能量流动 D.物质循环二、非选择题(共50分)36.如图表示高等动物稳态调节过程,请回答有关问题:(1)实验发现,垂体切除导致免疫细胞增殖抑制,淋巴器官萎缩和几乎全部免疫功能的退化;而注射甲状腺激素则可逆转这些效应。